接受学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吧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各自的优缺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意义?稍微详细的点 谢谢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优缺点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优缺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接手学校是被动的学习,长期会缺乏动力和兴趣。优点是节约和缩短学习的时间,效率较高。发现学习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个体的终身学校发展需要,但容易费时间,且可能走些弯路。

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什么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式。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他又将有意义学习分为表征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什么不同,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两种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有目的性的,通过老师等人的指导而学习,发现学习就是凭借你自己的能力自学。二者应该相互结合,当学不懂,又不明白的时要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发现学习更能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学习兴趣。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主要区别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动与不主动的学习。如果主动学习,会自主向上的学习。而不主动学习的人,没有发展。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是什么?

喜欢去学习。

什么是发现学习,什么是接受学习,如何正确看待它们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所谓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而且奥苏贝尔还提出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许多学科的材料都是有一定的组织体系的,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材料,不一定需要亲身实践和独立发现,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就可以掌握。在这一点上说,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它比发现学习更为经济实惠。但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则需通过发现学习才能解决。因此,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其有点和局限。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有哪些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第二,是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第三,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第四是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这样四点: 第一,从总体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这是因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社会化水平、发展水平。因此,让学生童吸收人类的文化,大量地掌握人类通过漫长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掌握现成知识的最有效的办法乃是接受学习,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他们重新发现,即重复知识的发现、产生过程。当然,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 第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 第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相对而言,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中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一般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第四,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

认知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的异同

一. 发现学习与意义接受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学习理论和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目标和效果的方面来看,发现学习是一种以直觉思维为主的创造性问题的学习,即把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以分析思维为过程的知识学习,即在知识的获得。在学习效果方面两者是相互包含和补充的:发现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兴奋感和自我激励的动机作用;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观念。增强学生自学的责任心,因而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看来,发现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方法。但发现学习在目前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方法对学生 和老师都会比较困难。在大的班上及面对学习速度教慢的学生,发现学习无法进行。甚至在那些由中等生和高才生组成的班级里,发现学习也的进行也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发现学习也会使学习秩序混乱,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发现学习需要许多特殊的教学器材。发现学习也有可能无视学生有个性,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会出现让少数学生进行发现而把其余的学生扔在一边的情况。发现学习的学习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接受学习是学生获得系统繁荣科学知识的首要方法,也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机械学习,且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学科。但接受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才能方面欠佳,且接受学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果材料本身与人的学习能力范围内有关观念不能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那么接受学习就容易变成机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有意义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这时候接受学习是被动的。事实上,每种理论都各有优缺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运用它,我们在运用时,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寻求最佳的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偏激的认为哪一种方法就一定好,在任何情况写都使用它。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二. 大学习理论对我国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当今我国总结基础教育的成败得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在各地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体现了这两大理论的思想内涵。在纲要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两点具体目标是发现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的体现,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认知结构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教学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素质教育的的宗旨是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它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良好人格。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灌输式和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独占课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保持在教高的水平上,以致教学效率较低。发现式教学法从学生感兴趣的额问题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在学生热闹感独立发现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和安全,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认为发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良好的人格以及将来从事发现和技术发明等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情况,学生缺乏创造力和主动性,只是装载知识的机器,我国的科学发明及创造性的成就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正确运用发现学习的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接受学习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它具有普遍性。意义接受法提倡在课堂上使用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教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强调讲授教学不同于填鸭式的教学,这个理论依据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必要条件。意义接受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1)教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元学习教学。正如前面所说有意义接受学习只注重知识的迁移,而忽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的是自我控制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对自己学习的监控,提高学习的效率。④通过对这两大学习理论的 比较,我们对他们的异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大理论各有千秋,而作为理论使用者的我们应该明白在什么样的情景中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综合二者之长。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答案】: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者只需要将材料加以加工内化,以便日后的某个时刻可以再现或运用。发现学习是指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习者独立发现内化。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一是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二是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 三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在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归纳 到认知结构之中。 四是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我感觉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变化: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所谓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而且奥苏贝尔还提出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许多学科的材料都是有一定的组织体系的,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材料,不一定需要亲身实践和独立发现,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就可以掌握。在这一点上说,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它比发现学习更为经济实惠。但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则需通过发现学习才能解决。因此,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其有点和局限。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哪些区别?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第一,这两种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的,它产生的条件是为学生本身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及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相应知识。而发现式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自主性,它的条件是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的,排列组织或转换,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然后把结论纳入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之中。第二,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教师所提供,学生只需要接受或理解,不需要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但是,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是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获得,而不是由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建构,并从中得到感悟和体验。第三,教师在两种学习方式中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起到了主导和控制的作用。而在发现式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小的,只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有密切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有什么区别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认识的误区   1.概念理解的模糊化。   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教育史上卢梭、杜威、布鲁纳是主要的倡导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也曾提倡过。而现阶段,它的再度提出却经历了一个不短时间的酝酿、探索、试验和决策阶段。其实,这本非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过去太重视接受式学习方式,对其长久忽略甚至漠视、忘记。因此,使得部分教育工作者现在对其概念的理解   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误“将探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运用、理解知识去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一种倾向。这样地一味强“调科学研究”、“科技活动”会造“成探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狭隘性。事实上,探究性学习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科学、艺术、道德,涵盖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与自我三个纬度,应当在探究中达到均衡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