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我们国家货币基金的总量会一直扩大吗?会不会出现“金融脱媒”现象?

它就是货币基金,就是那一楼金融管理和金融证券公司的一些理论吗?都是可以的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功能产生明显冲击。从贷款投放角度看,随着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市场的发展,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多样化,大型优质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可以选择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企业可以根据综合比较各种融资渠道的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综合收益,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因此,金融脱媒的深化引起了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原来属于不同金融子市场的金融机构开始产生业务交叉和竞争,尤其对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二)盈利增长放缓趋势加速显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效应。贷款规模相对下滑导致贷款利息收入总量相对下降;二是价格效应。金融脱媒致使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流失,议价能力降低,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粗放式经营、扎堆“垒大户”的尚未根本转变形势下,将直接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进而影响盈利能力;三是成本效应。优质客户的流失倒逼商业银行转向中小企业客户,而由于中小企业客户具有规模小、分散经营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的管控成本上升。(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尤显不足。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为了做大资产规模,银行会选择资质相对较差,收益相对较高的客户,从而抬高了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此外,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商业银行通常试图寻求其他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甚至采取不审慎的经营方式选择高风险的客户和产品。总的来说,金融脱媒倒逼商业银行调高风险偏好,在客户定位上由低风险、低收益客户向高风险、高收益客户转移,造成风险积聚和增加,同时衍生出一些新的风险。针对此种状况,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已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尤其在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及贷款定价管理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四)信息技术加剧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不断深化,第三方支付日渐壮大,同时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开始涉足小企业借贷。互联网的扩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已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由于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信息和技术优势,使其实质上承担了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功能,并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与商业银行相似的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冲击通过商业银行实现金融活动的传统方式,使得商业银行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脱媒的深化,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尤其必要。

金融脱媒的出现背景

随着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特别是随着资本需求的超强劲增长,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凸现,而银行的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出台Q条例促使银行纷纷出现利润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即出现了所谓的“银行脱媒”现象。

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

从居民户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是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

什么是金融脱媒,它产生哪些影响

答:金融脱媒简单地说就是金融非中介化,一般指金融交易的双方跳过中介 ,而直接进行交易 机构(如银行) 金融脱媒产生的影响: ① 使银行资金来源锐减,削弱其信贷投放能力; ② 影响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与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 ③ 促使银行进行服务调整、新产品开发,以及银行的一些体制改革。

什么是金融脱媒,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媒”就是指媒介。“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通俗的讲脱媒就是没有中间人。而“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银行业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影响简单通俗的讲有两个吧,1,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是融资更加活跃;2,就是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下降,对银行产生一定压力。

什么是金融脱媒,它产生哪些影响

“媒”就是指媒介。“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通俗的讲脱媒就是没有中间人。而“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银行业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影响简单通俗的讲有两个吧,1,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是融资更加活跃;2,就是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下降,对银行产生一定压力。

什么是“金融脱媒”?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也会导致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一是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中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 二是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投资者在交易中有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三是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即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账户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 四是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中间业务前景广阔。证券品种的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代客理财的投资风险,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企业资产选择的机会增加,投资的专业性将增加,企业将更多地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现金、资产管理,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 五是脱媒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六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大有可为。首先,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存在差异产生了合作的可能。其次,在综合经营仍然处在“积极稳妥”推进阶段、补充外源资本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密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层面的合作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较为经济、快速、可行的选择。

什么是“金融脱媒”?

“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也会导致金融脱媒。因此,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展资料“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主要有:1、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2、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3、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4、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中间业务前景广阔。5、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6、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大有可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化的商业银行应对脱媒的三大思路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会由此受到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其资金来源的总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同时其负债结构也将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其次,随着优质客户的不断分流,商业银行要想增加贷款,就必须加大对风险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入力度,这就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定价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减弱。当然,在遭遇到挑战的同时,金融脱媒也给商业银行转型带来重大的机遇:首先,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特别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其次,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此外,根据投资者在交易中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第三,在传统信贷业务被直接融资所替代的同时,金融脱媒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资产业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改变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经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转型。第四,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渠道丰富的全新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在利用传统网点吸收存款和继续发展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可以通过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段满足大规模融资需求,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改变高度依靠存款支持业务发展的现状。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需要更新理念,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提升对大型企业综合服务能力,逐渐降低对信贷业务的依赖等,多方面寻找解决之道。一是加快调整经营模式,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和人力资源两大关键问题。商业银行要成功应对金融脱媒,关键是在体制机制和人力资源两方面采取实质性的举措,使内部运作的体制机制能很好地适应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转型的需要,同时造就一支能在新形势下成功进行市场竞争的人才队伍。“金融脱媒”改变了银行的资产结构,使银行的无贷款客户的比例大量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增长的方式。商业银行应实施经营体制的创新,从以“部门银行”为主向“流程银行”转型,实现高效运营服务与有机管理风险的统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行政级别导向型向战略导向、业绩导向和技术导向型的转型。金融创新产品固然重要,但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中的关键因素是体制机制和人力资源。要迅速适应证券市场变化,大量引进资本市场人才是必由之径。二是调整现有客户结构,大力发展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目前,中资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非常高,一旦大企业信贷市场萎缩,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从国际经验看,最后信贷市场将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个人零售客户,而不是现在的大企业。我们将来的信贷业务要逐步压缩到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而对大企业的服务,将来发展以投行、企业风险管理业务为核心的固有业务。纵观国内竞争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突破性发展是国内商业银行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具备一定规模、实力和潜力的中小企业,对银行来讲是优质客户,通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赢得企业的信赖,巩固银企关系,取得双赢效果。三是推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长期以来,国内银行主要依靠贷款拉动经营规模的扩张,属于一种典型的外延粗放型、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是金融脱媒趋势加快,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银行间竞争激烈,客户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余地大大增强;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空间收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虽然中国已有工行、中行、建行三大银行的市值进入世界十大银行的行列,但是盈利能力总体还是比较低的。盈利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产品,特别是非利息收入产品;产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是今天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对客户群体的粗浅分析提供无差异产品,转到精细分析提供差异化产品,是中国银行业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重点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的。拓展零售银行业务不仅是应对脱媒的手段,而且也是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面对金融脱媒给公司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第三积极开拓网络银行业务,应对非金融机构竞争。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营业网点很难应对电子金融带来的挑战,只有积极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才能应对无处不在的电子网络。第四要积极创新,强化管理、巩固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金融脱媒 是什么意思

金融脱媒金融脱媒: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的迅速增长削弱了存款机构的吸引存款的能力,导致大量资金从存款机构提出,投到货币市场不受利率管制的高利率的金融资产上,以获得优厚受益,使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困难,成为金融体系中极不稳定的因素。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086.htm

我们国家货币基金的总量会一直扩大吗?会不会出现“金融脱媒”现象?

会。金融脱媒仍然是未来趋势。尤其是进入M2低增长的“弱货币环境”之后,韩国、中国台湾等的货币化进程都出现了金融脱媒加剧的现象。这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金融环境之一。这种金融脱媒不仅导致了总体流动性宽松情景下的银行业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更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的金融脱媒问题有些特殊性。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应从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开始算起。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99%以上。银行业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90%以上,这种不均衡的结构,既不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了金融服务交易的成本,也会增加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依赖性,从而增加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扩展资料: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脱媒无疑给银行业带来阵阵寒意。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金融脱媒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主动适应,加大创新推进战略转型,早日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综合化商业银行的转型,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金融加速脱媒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金融脱媒加速银行业如何加强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趋势,同时给商业银行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传统业务影响较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发挥其中介机构职能的作用渐渐降低,这无疑加速了中国金融脱媒的速度。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都有哪些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功能产生明显冲击。从贷款投放角度看,随着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市场的发展,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多样化,大型优质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可以选择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企业可以根据综合比较各种融资渠道的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综合收益,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因此,金融脱媒的深化引起了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原来属于不同金融子市场的金融机构开始产生业务交叉和竞争,尤其对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二)盈利增长放缓趋势加速显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效应。贷款规模相对下滑导致贷款利息收入总量相对下降;二是价格效应。金融脱媒致使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流失,议价能力降低,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粗放式经营、扎堆“垒大户”的尚未根本转变形势下,将直接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进而影响盈利能力;三是成本效应。优质客户的流失倒逼商业银行转向中小企业客户,而由于中小企业客户具有规模小、分散经营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的管控成本上升。(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尤显不足。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为了做大资产规模,银行会选择资质相对较差,收益相对较高的客户,从而抬高了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此外,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商业银行通常试图寻求其他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甚至采取不审慎的经营方式选择高风险的客户和产品。总的来说,金融脱媒倒逼商业银行调高风险偏好,在客户定位上由低风险、低收益客户向高风险、高收益客户转移,造成风险积聚和增加,同时衍生出一些新的风险。针对此种状况,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已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尤其在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及贷款定价管理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四)信息技术加剧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不断深化,第三方支付日渐壮大,同时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开始涉足小企业借贷。互联网的扩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已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由于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信息和技术优势,使其实质上承担了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功能,并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与商业银行相似的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冲击通过商业银行实现金融活动的传统方式,使得商业银行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脱媒的深化,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尤其必要。

什么是金融脱媒,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媒”就是指媒介。“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通俗的讲脱媒就是没有中间人。而“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银行业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影响简单通俗的讲有两个吧,1,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是融资更加活跃;2,就是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下降,对银行产生一定压力。

什么是金融脱媒,它产生哪些影响

答:金融脱媒简单地说就是金融非中介化,一般指金融交易的双方跳过中介,而直接进行交易机构(如银行)金融脱媒产生的影响:①使银行资金来源锐减,削弱其信贷投放能力;②影响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与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③促使银行进行服务调整、新产品开发,以及银行的一些体制改革。

金融脱媒介绍

1、“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Disintermediation”。2、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也会导致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