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请用技术语言介绍下线程同步,并发操作怎么控制

现在流行的进程线程同步互斥的控制机制,其实是由最原始最基本的4种方法实现的。由这4种方法组合优化就有了.Net和Java下灵活多变的,编程简便的线程进程控制手段。这4种方法具体定义如下 在《操作系统教程》ISBN 7-5053-6193-7 一书中可以找到更加详细的解释1、临界区:通过对多线程的串行化来访问公共资源或一段代码,速度快,适合控制数据访问。2、互斥量:为协调共同对一个共享资源的单独访问而设计的。3、信号量:为控制一个具有有限数量用户资源而设计。4、事 件:用来通知线程有一些事件已发生,从而启动后继任务的开始。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保证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访问数据的简便办法。在任意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如果有多个线程试图同时访问临界区,那么在有一个线程进入后其他所有试图访问此临界区的线程将被挂起,并一直持续到进入临界区的线程离开。临界区在被释放后,其他线程可以继续抢占,并以此达到用原子方式操作共享资源的目的。临界区包含两个操作原语:EnterCriticalSection() 进入临界区  LeaveCriticalSection() 离开临界区EnterCriticalSection()语句执行后代码将进入临界区以后无论发生什么,必须确保与之匹配的LeaveCriticalSection()都能够被执行到。否则临界区保护的共享资源将永远不会被释放。虽然临界区同步速度很快,但却只能用来同步本进程内的线程,而不可用来同步多个进程中的线程。MFC提供了很多功能完备的类,我用MFC实现了临界区。MFC为临界区提供有一个CCriticalSection类,使用该类进行线程同步处理是非常简单的。只需在线程函数中用CCriticalSection类成员函数Lock()和UnLock()标定出被保护代码片段即可。Lock()后代码用到的资源自动被视为临界区内的资源被保护。UnLock后别的线程才能访问这些资源。 //CriticalSection CCriticalSection global_CriticalSection; // 共享资源 char global_Array[256]; //初始化共享资源 void InitializeArray() {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I; } } //写线程 UINT Global_ThreadWrit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进入临界区 global_CriticalSection.Lock();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W;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离开临界区 global_CriticalSection.Unlock(); return 0; } //删除线程 UINT Global_ThreadDelet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进入临界区 global_CriticalSection.Lock();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D;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离开临界区 global_CriticalSection.Unlock(); return 0; } //创建线程并启动线程 void CCriticalSectionsDlg::OnBnClickedButtonLock() { //Start the first Thread CWinThread *ptrWrite = AfxBeginThread(Global_ThreadWrite, &m_Write, THREAD_PRIORITY_NORMAL, 0, CREATE_SUSPENDED); ptrWrite->ResumeThread(); //Start the second Thread CWinThread *ptrDelete = AfxBeginThread(Global_ThreadDelete, &m_Delete, THREAD_PRIORITY_NORMAL, 0, CREATE_SUSPENDED); ptrDelete->ResumeThread(); }在测试程序中,Lock UnLock两个按钮分别实现,在有临界区保护共享资源的执行状态,和没有临界区保护共享资源的执行状态。程序运行结果互斥量(Mutex)互斥量跟临界区很相似,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具有访问资源的权限,由于互斥对象只有一个,因此就决定了任何情况下此共享资源都不会同时被多个线程所访问。当前占据资源的线程在任务处理完后应将拥有的互斥对象交出,以便其他线程在获得后得以访问资源。互斥量比临界区复杂。因为使用互斥不仅仅能够在同一应用程序不同线程中实现资源的安全共享,而且可以在不同应用程序的线程之间实现对资源的安全共享。互斥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Mutex() 创建一个互斥量   OpenMutex() 打开一个互斥量   ReleaseMutex() 释放互斥量   WaitForMultipleObjects() 等待互斥量对象同样MFC为互斥量提供有一个CMutex类。使用CMutex类实现互斥量操作非常简单,但是要特别注意对CMutex的构造函数的调用  CMutex( BOOL bInitiallyOwn = FALSE, LPCTSTR lpszName = NULL,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saAttribute = NULL)  不用的参数不能乱填,乱填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运行结果。 //创建互斥量 CMutex global_Mutex(0,0,0); // 共享资源 char global_Array[256]; void InitializeArray() {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I; } } UINT Global_ThreadWrit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global_Mutex.Lock();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W;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global_Mutex.Unlock(); return 0; } UINT Global_ThreadDelet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global_Mutex.Lock();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D;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global_Mutex.Unlock(); return 0; }同样在测试程序中,Lock UnLock两个按钮分别实现,在有互斥量保护共享资源的执行状态,和没有互斥量保护共享资源的执行状态。程序运行结果信号量(Semaphores)信号量对象对线程的同步方式与前面几种方法不同,信号允许多个线程同时使用共享资源,这与操作系统中的PV操作相同。它指出了同时访问共享资源的线程最大数目。它允许多个线程在同一时刻访问同一资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一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大线程数目。在用CreateSemaphore()创建信号量时即要同时指出允许的最大资源计数和当前可用资源计数。一般是将当前可用资源计数设置为最大资源计数,每增加一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就会减1,只要当前可用资源计数是大于0的,就可以发出信号量信号。但是当前可用计数减小到0时则说明当前占用资源的线程数已经达到了所允许的最大数目,不能在允许其他线程的进入,此时的信号量信号将无法发出。线程在处理完共享资源后,应在离开的同时通过ReleaseSemaphore()函数将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加1。在任何时候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决不可能大于最大资源计数。PV操作及信号量的概念都是由荷兰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的。信号量S是一个整数,S大于等于零时代表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但S小于零时则表示正在等待使用共享资源的进程数。P操作 申请资源:  (1)S减1;  (2)若S减1后仍大于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S减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入进程调度。V操作 释放资源:  (1)S加1;  (2)若相加结果大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相加结果小于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入进程调度。信号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Semaphore() 创建一个信号量  OpenSemaphore() 打开一个信号量  ReleaseSemaphore() 释放信号量  WaitForSingleObject() 等待信号量 //信号量句柄 HANDLE global_Semephore; // 共享资源 char global_Array[256]; void InitializeArray() {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I; } } //线程1 UINT Global_ThreadOn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等待对共享资源请求被通过 等于 P操作 WaitForSingleObject(global_Semephore, INFINITE);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O;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释放共享资源 等于 V操作 ReleaseSemaphore(global_Semephore, 1, NULL); return 0; } UINT Global_ThreadTwo(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WaitForSingleObject(global_Semephore, INFINITE);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T;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ReleaseSemaphore(global_Semephore, 1, NULL); return 0; } UINT Global_ThreadThre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WaitForSingleObject(global_Semephore, INFINITE);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H;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ReleaseSemaphore(global_Semephore, 1, NULL); return 0; } void CSemaphoreDlg::OnBnClickedButtonOne() { //设置信号量 1 个资源 1同时只可以有一个线程访问 global_Semephore= CreateSemaphore(NULL, 1, 1, NULL); this->StartThread();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void CSemaphoreDlg::OnBnClickedButtonTwo() { //设置信号量 2 个资源 2 同时只可以有两个线程访问 global_Semephore= CreateSemaphore(NULL, 2, 2, NULL); this->StartThread();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void CSemaphoreDlg::OnBnClickedButtonThree() { //设置信号量 3 个资源 3 同时只可以有三个线程访问 global_Semephore= CreateSemaphore(NULL, 3, 3, NULL); this->StartThread();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信号量的使用特点使其更适用于对Socket(套接字)程序中线程的同步。例如,网络上的HTTP服务器要对同一时间内访问同一页面的用户数加以限制,这时可以为每一个用户对服务器的页面请求设置一个线程,而页面则是待保护的共享资源,通过使用信号量对线程的同步作用可以确保在任一时刻无论有多少用户对某一页面进行访问,只有不大于设定的最大用户数目的线程能够进行访问,而其他的访问企图则被挂起,只有在有用户退出对此页面的访问后才有可能进入。程序运行结果事件(Event)事件对象也可以通过通知操作的方式来保持线程的同步。并且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同步操作。信号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Event() 创建一个信号量  OpenEvent() 打开一个事件  SetEvent() 回置事件  WaitForSingleObject() 等待一个事件  WaitForMultipleObjects()         等待多个事件     WaitForMultipleObjects 函数原型:      WaitForMultipleObjects(      IN DWORD nCount, // 等待句柄数      IN CONST HANDLE *lpHandles, //指向句柄数组      IN BOOL bWaitAll, //是否完全等待标志      IN DWORD dwMilliseconds //等待时间      )参数nCount指定了要等待的内核对象的数目,存放这些内核对象的数组由lpHandles来指向。fWaitAll对指定的这nCount个内核对象的两种等待方式进行了指定,为TRUE时当所有对象都被通知时函数才会返回,为FALSE则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得到通知就可以返回。dwMilliseconds在这里的作用与在WaitForSingleObject()中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等待超时,函数将返回WAIT_TIMEOUT。 //事件数组 HANDLE global_Events[2]; // 共享资源 char global_Array[256]; void InitializeArray() {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I; } } UINT Global_ThreadOn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O;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回置事件 SetEvent(global_Events[0]); return 0; } UINT Global_ThreadTwo(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T;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回置事件 SetEvent(global_Events[1]); return 0; } UINT Global_ThreadThree(LPVOID pParam) { CEdit *ptr=(CEdit *)pParam; ptr->SetWindowText(""); //等待两个事件都被回置 WaitForMultipleObjects(2, global_Events, true, INFINITE); for(int i = 0;i<256;i++) { global_Array[i]=H; ptr->SetWindowText(global_Array); Sleep(10); } return 0; } void CEventDlg::OnBnClickedButtonStart() { for (int i = 0; i < 2; i++) { //实例化事件 global_Events[i]=CreateEvent(NULL,false,false,NULL); } CWinThread *ptrOne = AfxBeginThread(Global_ThreadOne, &m_One, THREAD_PRIORITY_NORMAL, 0, CREATE_SUSPENDED); ptrOne->ResumeThread(); //Start the second Thread CWinThread *ptrTwo = AfxBeginThread(Global_ThreadTwo, &m_Two, THREAD_PRIORITY_NORMAL, 0, CREATE_SUSPENDED); ptrTwo->ResumeThread(); //Start the Third Thread CWinThread *ptrThree = AfxBeginThread(Global_ThreadThree, &m_Three, THREAD_PRIORITY_NORMAL, 0, CREATE_SUSPENDED); ptrThree->ResumeThread();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事件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同步操作,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多个线程的优先比较等待操作,例如写多个WaitForSingleObject来代替WaitForMultipleObjects从而使编程更加灵活。程序运行结果总结:1. 互斥量与临界区的作用非常相似,但互斥量是可以命名的,也就是说它可以跨越进程使用。所以创建互斥量需要的资源更多,所以如果只为了在进程内部是用的话使用临界区会带来速度上的优势并能够减少资源占用量。因为互斥量是跨进程的互斥量一旦被创建,就可以通过名字打开它。2. 互斥量(Mutex),信号灯(Semaphore),事件(Event)都可以被跨越进程使用来进行同步数据操作,而其他的对象与数据同步操作无关,但对于进程和线程来讲,如果进程和线程在运行状态则为无信号状态,在退出后为有信号状态。所以可以使用WaitForSingleObject来等待进程和线程退出。3. 通过互斥量可以指定资源被独占的方式使用,但如果有下面一种情况通过互斥量就无法处理,比如现在一位用户购买了一份三个并发访问许可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购买的访问许可数量来决定有多少个线程/进程能同时进行数据库操作,这时候如果利用互斥量就没有办法完成这个要求,信号灯对象可以说是一种资源计数器。疑问:在 Linux 上,有两类信号量。第一类是由 semget/semop/semctl API 定义的信号量的 SVR4(System V Release 4)版本。第二类是由 sem_init/sem_wait/sem_post/interfaces 定义的 POSIX 接口。 它们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接口不同。 在2.4.x内核中,信号量数据结构定义为(include/asm/semaphore.h)。但是在Linux中没有对互斥量的具体提法,只是看到说互斥量是信号量的一种特殊情况,当信号量的最大资源数=1同时可以访问共享资源的线程数=1 就是互斥量了。临界区的定义也比较模糊。没有找到用事件处理线程/进程同步互斥的操作的相关资料。在Linux下用GCC/G++编译标准C++代码,信号量的操作几乎和Windows下VC7的编程一样,不用改多少就顺利移植了,可是互斥量,事件,临界区的Linux移植没有成功。请采纳。

RSP是一项什么技术?

RSP,全称RNA Shift Palingenesis,直译是核糖核酸转换重演,是植物活性蛋白萃取专利技术和应用专利技术中核心成分的代称。RSP技术是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在萃取过程中实行植物细胞转换,且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而获得纯天然植物活性蛋白激酶的一种技术。提取出的混合物则称为RSP植物精华萃取物。RSP技术的特点:为纯天然萃取营养复合物,萃取过程中不使用、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萃取液及其以萃取液为核心成分的各生物制品均无毒性、无激素、无抗生素。

最近想学.net技术 建立网站后再搜索栏直接输入本地ip地址后出现这个错误

.net重新装一下

SFZ9-200000/220型变压器技术参数

S :三相F:风冷9:设置序号2000000:主变容量 KVA220:电压等级

什么技术是wdm/otn的基础

波分复用技术是wdm/otn的基础,相关知识介绍如下:一、波分复用技术简介:1、波分复用WDM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2、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二、用途和技术:1、波分复用技术是将一系列载有信息、但波长不同的光信号合成一束,沿着单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用某种方法,将各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的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信号,每一路信号都由某种特定波长的光来传送,这就是一个波长信道。2、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每个波长通路通过频域的分割实现,每个波长通路占用一段光纤的带宽。WDM系统采用的波长都是不同的,也就是特定标准波长,为了区别于SDH系统普通波长,有时又称为彩色光接口,而称普通光系统的光接口为白色光口或白光口。

ADSL采用什么技术?FDM,TDM,WDM,是哪个。还有它是采用什么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哪个??

你这个一般人还不会回答哦,呵呵,我是不会啦

WDM技术,什么是WDM技术

  一、DWDM是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复用)的缩写,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这样,在给定的信息传输容量下,就可以减少所需要的光纤的总数量。  二、Win32设备驱动程序体系结构  三、机务术语:WDM:Wire Digram Manual,线路施工手册。该手册对飞机线路连接、布局等进行了规定。

什么是波分多路复用(WDM)技术?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多路复用实质上是利用了光具有不同的波长的特征。随着光纤技术的使用,基于光信号传输的复用技术得到重视。 波分多路复用的原理:利用波分复用设备将不同信道的信号调制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复用到光纤信道上。在接收方,采用波分设备分离不同波长的光。说白了就是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上提供更多的通话服务波分多路复用技术能使传输量大大堤高使用该技术就是在制作波分多路复用器或相关产品会用到

WDM 技术的优点

WDM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合分波器将N多路不同的光信号复用到一对光纤上传输,系统容量巨大。现在商用的WDM系统容量可达80波*40G=3200G.不同波道的速率可以不一样,如单波10G波分系统,有的波道是10G速率,也可以是2.5G速率现在的WDM系统,波长转换器(OTU)客户侧接口也非常丰富,如单波10G波分系统,客户侧接口可以是10G SDH/SONET、10GE LAN/WAN、10G POS、10G FC(光纤通道)等等。对于大颗粒业务现在都是IP Over WDM。WDM系统的网络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福特野马Shelby GT500的技术参数

发动机:5.4S V8 双凸轮轴 32气门功率:500马力@6000转数/分扭矩:480磅-英尺@4500转数/分变速器:6速手动轮胎尺寸:255/45ZR18(前)-- 285/40ZR18( 后)轴距:2720mm/107.1英寸长度:4765mm/188.0英寸宽度:1879mm/73.9英寸高度:1384mm/54.5英寸(硬顶)-- 1415毫米/55.7英寸(敞篷)车重:1778kg/3920磅(硬顶)-- 1832kg/4040磅( 敞篷)储物容积:345 L/12.3立方英尺(硬顶)275L/9.7立方英尺( 敞篷)燃料:高级无铅质保:3 年/ 6wkm动力系统质保:5 年/10wkm标配:前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防抱死安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无数据装配地点:密歇根州Flat Rock 发动机:5.4S V8功率:550马力

什么是技术文件TCF?

TCF是 医疗器械向欧盟市场做CE认证,需要提供的一套技术文件。是欧盟医疗器械指令中很重要的一个事项,它的目的是要求企业准备充份的技术资料和证明,供主管机关抽查,或发生诉讼纠纷时使用。各欧盟指令对于 " 技术文件 " 的要求有所差别,在这里谨以中国出口企业最常用的 “ 医疗器械 ” 的要求为例,加以说明。 医疗器械指令 93 / 42 / EEC 要求 " 技术档案 " 可能包含: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企业简介及欧洲代表名称、联系方式; CE 符合性声明(或称自我保证声明,若该产品是和其它设备联合运用,则应有整体符合基本要求的证明材料),主要内容如下: 1 、产品名称、分类及引用标准条款的简要描述 2 、产品概述(包括类型和预期用途) ◇ 产品的历史沿革 ◇ 技术性能参数 ◇ 产品配合使用的附件、配合件和其它设备清单 ◇ 产品的图示与样品 ◇ 产品所用原材料及供应商 3 、使用该产品的调和标准 / 或其它标准 4 、风险分析评估结论和预防措施( EN1441 产品服务危险分析报告) 5 、生产质量控制 ◇ 产品资料和控制文档(包括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 产品的灭菌方法和确认的描述 ◇ 灭菌验证 ◇ 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 产品稳定性和效期的描述 6 、包装和标识 ◇ 包装材料说明 ◇ 标签 ◇ 使用说明书 7 、技术评价 ◇ 产品检验报告及相关文献 ◇ 技术概要及权威观点 8 、潜在风险评价 ◇ 产品潜在风险测试报告及相关文献 ◇ 潜在风险的概要及权威观点 9 、临床评价 ◇ 产品临床测试报告及相关文献 ◇ 临床使用概述及权威观点 附 1 、产品出厂检测报告 附 2 、产品型式检测报告 附 3 、基本要求检查表 备注: ◇ 临床研究(包括:物理性能,生化、药理 、药动及毒性研究,功效测试,灭菌合格证明,药物相容性等) ◇ 生物兼容性测试( A ) EN30993 第一部分要求:细胞毒性、感光性、刺激 - 皮内反应、急性全身中毒、致热性、亚急性中毒、遗传毒性、植入溶血性; B )支持测试:慢性中毒、致癌性、再生性 / 生长性毒素、生物动因退化。) ◇ 临床资料(需要临床研究或描述临床研究) ◇ 包装合格证明( EN868 ) ◇ 标签、使用说明( EN980 、 EN1041 ) ◇ 结论(设计档案资料的接受、利益对应风险的陈述) 对于医疗器械的CE出口认证,我空间有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去看看。

别克君越 2013款 2.0t sidi 自动 技术型油耗是多少

驾驶习惯不一样,路况不一样,堵车、载重、油品、冷热风、是否磨合期/旧车等不一样,油耗也就不一样的,一般综合油耗在8-10个左右吧。 多少个油的意思是百公里多少升油。个是口语的习惯说法。  车辆油耗一般以百公里油耗计算,比如百公里油耗10L,意思就是车辆行驶100公里需要10L汽油。建议根据以下方法自己测算一下: 1. 根据车上的行车电脑。一般好一点的车上都有行车电脑,里面有即时油耗和平均油耗。在想计算油耗的时候,把里面的数据清空,读到的平均油耗是比较准确的。有些车不支持行车电脑或者电脑不支持清空数据,那就只能用第二种方法了。 也有人说行车电脑计算出来的数据不准确。但油量是汽车控制的,公里数汽车也能知道,为啥说数据不准确呢?所以我觉得行车电脑计算出来的数据应该还是可靠的。 2. 要求严格的执行下面的每一步,否则计算出来的油耗可能不准。首先加油的时候,加到跳枪为止,此时不要再加油了,记录此时的公里数。跑一段时间后,再加油时,仍然加到跳枪为止,不再加油。记录加油量,计算此时距上次跑的公里数,两者相除即可。 为什么说这种方法计算油耗比较准确呢,因为汽车的油箱大小是固定的,加油枪也是标准的,所以加到跳枪的时候,基本上油箱里的油量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油耗计算的准确性。 当然,现在加油站为了经营的目的,总是找借口多加油,比如为了凑个整钱(在这里强烈 BS 之),所以导致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大侠们,请问缸内直喷技术有哪些汽车品牌有??比如大众的FSI、福特的GTDI、通用的SIDI。

奔驰CGI.大众TSI

各厂商缸内直喷技术英文缩写:大众:TSI、奥迪:TFSI、梅赛德斯-奔驰:CGI、宝马:GDI、通用:SIDI、

本田地球梦直喷 马力大积碳

生物技术上 tmb是什么意思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TMB)我国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醛(TMB)的生产主要是为甲氧基苄嘧啶的配套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我国甲氧苄氨嘧啶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一直出口国外。但是由于受原料资源限制,布点太多,规模太小,一直是我国TMB和TMP行业发展的畸形现象。我国目前TMB的总生产能力在2500吨/年,而实际产量1400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TMB产业要面对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21世纪前5年我国TMB产业应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一,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目前国内的TMB合成技术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几年国内科研机构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而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难题,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加强联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国的TMB产业技术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甲苯酚改良工艺的工业化进程,同时要对香兰醛工艺路线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国内的原料优势,从而提高我国的TMB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二,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寻求新的用途。TMB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许多工业用途,它的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这几年发展也很快,但我国目前对于TMB及其下游产品用途的开发力度不够。如它的下游产品TMP,由于TMP特殊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它和其它一些抗生素配伍能大幅提高抗菌作用,国内外医药界正在进行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复方制剂不断出现。国内企业应密切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注意信息的收集,加强开发研究,向市场推出更多更好的复方制剂。另外如辅酶Q10,这个产品一直是国内外密切关注的产品,该产品的市场发展很快,而且利润丰厚,应该引起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TMB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拓宽其下游产品用途,从而促进国内TMB产业的发展。 第三,既要大力发展,又要防止出现能力和产量过剩的局面。目前我国TMB市场还有一定的缺口,而我国溴素和对甲苯酚的生产能力都比较大;另外香兰醛工艺的主要原料香兰醛在我国也已经供过于求;因此国内有原料优势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TMB的生产,可以考虑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或采用国内自行开发的技术建设新的生产装置,新建装置的生产规模以200吨/年以上为宜。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溴素的销售和贮存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国内TMB工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应该看到由于TMB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利润空间,近几年国内已经开发和准备开发TMB的企业不少,防止出现TMB生产能力和产量过剩的局面。 第四,进行行业改组,实行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我国现有的TMB生产厂家多,生产能力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利于参加国际竞争,必须进行行业改组。目前,我国TMB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不到300吨/年。生产能力小影响规模效益,影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行行业改组,从而形成几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能力大的生产企业。 第五,继续增加出口数量。今后几年,随着工艺技术的日渐完善,我国TMB市场将逐渐供大于求。因此不断扩大TMB及其合成原料药TMP的出口是发挥TMB企业生产能力、缓解国内市场压力的重要途径。由TMB合成的TMP作为老牌抗感染药品种,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预计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仍有较大需求和发展空间。TMB和TMP的生产企业应眼睛向外,苦练内功,狠抓管理,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GMP改造,提高产品档次;要紧盯国际市场上的新情况、新变化,抓住契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股票中VHF技术指标的公式是什么?如何设置到交易软件中去?

公式概说 ①NUM=│HCP-LCP│ ②DEN=SUM(CLS-CLSn) ③VHF=NUM÷DEN ④本指标参数一般设为28天,视个股状况不同,可调整为14天或7天。 来龙去脉 VHF十字过滤线,英文全名(Vertical Horizontal Filter)。1991年 8 月于Futures杂志,由Adam White首次发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分辨行情的种类。 指标剑法 ①VHF的值越高,代表目前正处于趋势行情,应选择趋势指标为参考工具。 ②VHF的值越低,代表目前正处于箱型行情,应选择超买超卖指标为参考工具。 ③VHF处于上升状态时,代表股价处于趋势行情。 ④VHF处于下跌状态时,代表股价处于箱型行情。 VHF指标的图表上,可以切划一条中界线,分隔趋势和箱型的波动范围。这一条中界线一般位于0.35~0.4之间,但是,不同的个股,其中界线位置稍有差异,读者应自行设定最佳的中界线。 将中界线视为X轴,另外设一条Y轴与X轴交叉成十字坐标轴,Y轴可任意左右移动。将Y轴移至VHF曲线穿越X轴处,如果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上方,代表股价处于趋势行情。如果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下方,则代表股价处于箱型行情。 ⑤如果DMI指标中的+DI值高于-DI值,而VHF曲线向上或向下突破X轴时,为中线买点。 ⑥如果DMI指标中的+DI值低于-DI值,而VHF曲线向上或向下跌破X轴时,为中线卖点

股票中VHF技术指标的公式是什么?如何设置到交易软件中去?

而在现在就被叫做“开专车”……谋生的不怎么就比不过小时候妈妈熬的猪油了?有

TYR蓝氧靶向祛白技术的TYR蓝氧靶向祛白技术优势

激活抗源性 有效修复病变通过精确检查找出导致白癜风的一个或几个致病原因与发病机制。改变以往传统白癜风重治不重诊的弊端,对白癜风进行有效的分型、分期治疗,激活、修复黑色素细胞→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合成黑色素→消除白斑,从根本上治愈白癜风。结合理念与实践 建立机体保护模式综合血液分子基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全方位、立体治疗,从各个源头去铲除引发白癜风的致病原因,解决了白癜风不能治愈的古老话题。抑制发病根源 打破传统注重白癜风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探究,利用多项核心技术和超精确辅助技术构成的康复体系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进行全方位治疗。解决了白癜风治疗过程中用药单一,有效率低和不能长期缓解的问题。恢复受损免疫系统 个性化治疗采用高科技生物技术精制而成的系列纯中药药物,大大提高了单位药量的效价,结合最前沿的先进的靶向技术,致使药物直达病所,增加白斑部位的有效血液浓度,增强治疗效果,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按照“一人一方”的治疗原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从治疗到日常护理计划都为患者进行周到的制定。有效修复变异基因 无副作用独具疗效持久,阻止复发。愈后易复发让患者苦不堪言。该疗法能够从根本上调节体内环境,唤醒机体免疫系统,不断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让机体组织细胞恢复正常再生能力,防止白癜风复发。

什么是玻化技术?

何谓玻璃化技术?物理学界早就指出,当某些物质处在低于或等于该物质的“玻璃转换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时就会形成玻璃(glasses).此时,因分子几无活动和扩散,故能在常温下保持永久稳定.正如Franks所述〔1〕,由于玻璃化过程中物质并不结晶,而是形成一种极粘滞的“超冷冻(super cooled)”液体.此时,因仍保持着作为液体特征的分子无序性,故把玻璃也称为“无定形固体(amorphous solid)”,并以此区别于真正的固体.1997年,Poole总结了各种物质玻璃化过程,提出液体也具多态性的理论〔2〕,认为一种多组分溶液(流动态)若在Tg条件下蒸发除水,其浓度就会逐渐增加,经“浆态”、“橡皮态”,进而成为一种“固化了的”液体(“solidified” liquids),俗称玻璃,此过程则称之为玻璃化作用(vitrification).其实,物质的玻璃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例如,包糖果的糯米纸即是糯米中某些物质的玻璃态; 煲粥到一定时侯,其表面会形成一层“粥衣”,这即是大米中某些物质的玻璃态. 形成玻璃态需要两类物质,一是成玻载体,属糖化物; 另是保护剂,属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6〕,和脱水蛋白类(dehydrins)〔7〕.植物种子、真菌孢子、容易发生假死的微生物等等,都因有这两类物质存在而能在日晒下脱水,使活性分子形成玻璃态而在古墓中存放千年仍不失活.据此,作者取市售种子加工物,经粗的分部分离,就得到了含全套成玻物的廉价玻化溶液,并由此创立了只费12 h即可完成的室温玻璃化工艺.5年来,作者用此室温玻化技术已为生产诊断试剂盒的厂家加工成功了23种蛋白质类玻璃态产品.其中,玻璃态DNA聚合酶(Taq酶)和一种诊断肾病的全玻璃化试剂盒已批量生产. 玻璃化试剂具下列特色:a.可在常温长期储运而无需作冷藏和解冻操作;b.可把某多步反应试剂混合玻璃化,形成一步反应试剂而简化步骤;c.用时只需加水复溶,用后即弃,免除了用户自配试剂时因称量、定容、受化学试剂污染等烦恼,故商品名为“便您用”试剂;d.可分拆高价大包装活性试剂为众多低价小包装,售价更易被客户接受,也免除了大包装开封后之剩余物因易被空气氧化、试剂交叉污染或微生物侵入等使之变质所造成的浪费;e.玻璃化可增加溶解度,免去搅拌促溶而省时.此外,玻璃态产品活性的高度稳定(如:Taq酶存放45℃达20天活力不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例如,当今规模庞大的诊断试剂工业,生产着数百种诊断试剂盒.其中,诸如诊断各型肝炎病毒的试剂盒,国家卫生部虽严格实行着“批批检”的质控制度,但输血中仍时有误输含肝炎病毒血液的“血案”发生.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出厂后试剂盒内所附包被抗体等活性分子,在非冷储运条件下失活 (“冷链”断裂),导致检测时出现假阴性结果所致.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在深度域对每个共偏移距剖面先用已建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后从每个偏移后的共偏移距剖面抽取共反射点道集,如道集曲线被拉平,则将各道反射波叠加,这就是在深度域先偏移后叠加的技术。它既克服了地层倾角对叠后偏移叠加或偏移成像不佳的影响,又克服了速度横向变化对反射层形态畸变的影响。在时间域由于速度陷阱的存在,使地震地质解释成果与地下实际地质情况不符,这为正确客观地认识地下地质情况带来巨大困难。特别是对于逆冲构造、盐下构造和复杂的断裂构造,由于地震射线按斯奈尔定理折曲,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已非双曲线,叠后偏移在理论和实际上就不能使其正确成像,因此就不能正确地解释。为此,对复杂构造必须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这是物探界早已形成的共识。10多年前,其方法和算法就已成熟。但由于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和运算速度的限制,以及在建立速度深度模型上存在检验和精度问题,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没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1996年到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基于RISC技术的并行计算机和微机群及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运算速度达100×108~1000×108次/s(浮点),且成本大为降低。因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为解决复杂构造的油气勘探问题开始投入实际生产。国外的一些大油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叠前深度偏移系统,为本公司的复杂构造油气勘探目标服务。因此,他们所研制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软件系统是不出售的,也不具备商品化。以色列PARADIGM地球物理公司的叠前深度偏移交互处理系统Geedepth,是最早推出的商品化的交互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包。该软件包具有方法思路先进、完全交互化、高精度、高效率和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可在工作站平台上运行等特点。为解决海上复杂构造的油气勘探问题,1995~1999年,中国海油先后引进二维叠前深度偏移Geodepth软件包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软件(Geovista和SIRIUS)。在引进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结合实际的创新,在中国海域部分层速度强烈横向变化和复杂的断裂构造上,实践了二维或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一、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描述该技术是解决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强烈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震反射波正确成像、归位、消除速度陷阱的有效技术手段。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仍不能解决侧面波和不垂直构造走向剖面反射波正确归位问题。为了阐明叠前深度偏移的主要作用,我们设计了如图6-85(a)的地质模型,它由浅到深由3层层速度界面构成4套不同层速度的地层,其中,第二层为水平层面,之后用自激自收法作图6-85(a)地质模型的正演合成地震叠加剖面图6-85(b)。由图可见,由于受表层下凹加厚的低速层影响,水平层面下凹畸变、平层同相轴及向斜聚焦都出现了绕射波影像。用已知的速度对图6-85(b)的数据进行时间偏移,获时间偏移合成地震剖面图6-85(c),由图可见,最浅的反射层偏移效果最好,因该层的层速度是均匀无横向变化的;第二个反射层面则有下凹畸变,且有残余的绕射影响;而第三个反射层面则存在明显的成像误差。用已知的地层深度-速度模型对图6-85(b)的数据作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处理,得图6-85(d)的深度偏移剖面。由图可见,第三个反射层面的成像位置及形态与地质模型非常吻合,绕射影像也都消失。图6-85 模型正演反射剖面的时间与深度偏移剖面比较从以上模型正演数据的处理实例中可直观地看到,深度域偏移技术可以消除速度横向变化对时间域地震剖面造成的构造假象和同相轴的成像误差。(一)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与实践1.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模型的深度偏移方法,将地震资料成像处理、地震解释及正演模拟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于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人员充分地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及其他有关资料来指导和控制地震深度偏移处理的各个环节。该技术不但对地层速度横向、纵向变化的地质构造复杂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采用了先进工作站下的X-Window和Motif环境编写程序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施了处理与解释交互一体化。其主要技术如下。(1)速度-深度模型采用弯曲界面的层状地质模型作为其速度-深度模型,层内介质的速度在纵与横向上均可变化,并支持多值界面。如盐丘、礁和逆掩断层。地质体不再需要延伸到模型的边缘,因而也不必建立零厚度层。所以,它与常规处理中的模型相比,能更准确地反映地下复杂的构造情况。(2)层速度相干反演基于CMP道集的层速度相干反演,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理为射线追踪技术,运动学射线追踪方程为: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式中: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τ为射线时间;V为射线速度。产生射线为:dxi/ds=Vpi(xi为射线轨道)。dpi/ds=1/V2·u2202V/u2202xi(pi为射线参数)。其具体实施是通过速度扫描。先从水平叠加剖面上拾取层位,或从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层位,再反偏到叠加剖面上,对每一层在确定速度扫描间隔和范围后,每一速度扫描程序执行以下运算:①将叠加剖面上解释的时间局部层位的射线偏移到深度域;②射线追踪计算非双曲线走时曲线;③定量计算射线追踪非双曲走时曲线与实际走时曲线之间的相干值的大小。所有扫描速度完成以上计算后,相干值的峰值对应的速度,即为该点所求的层速度。速度扫描可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执行,也可顺层连续执行。但整条剖面必须自上而下完成速度扫描,最后得出整条剖面的速度-深度模型。(3)基于模型动校叠加根据所求得的速度-深度模型作射线追踪,计算CMP道集的实际时距曲线,沿该时距曲线对CMP道集进行动校叠加。因它按实际走时进行动校,而不按理论双曲线动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同相叠加。这必使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优于常规地震剖面,而在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和构造复杂的地区,效果会更加显著。(4)叠前深度偏移有如下4种技术。a.基于模型的叠前深度成像:该技术根据速度反演所求的初始模型进行射线追踪,以求出CMP道集的实际时距曲线,然后,根据该时距曲线将CMP道集转换为CRP道集进行叠加,从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该方法是用在速度求取的叠代过程中,具有占用内存少、计算速度快的优点,但不能保持振幅。b.以Eikonal方程为基础的叠前深度偏移:该技术建立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偏移方法基础上,并用Eikonal方程的数值解计算其旅行时,在偏移时要提供常数或模型控制的偏移孔径。该方法成像精度高,但耗时较多,一般用在最终成像上。c.以Turbo Eikonal为基础的叠前深度偏移:该法只是在计算旅行时时采用了插值技术,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其他方面与Eikonal偏移方法相同。d.波前重建叠前深度偏移:该法同样建立在克希霍夫偏移法的基础上,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射线追踪方法计算旅行时。它适用于具有强首波的地区,如近盐体区。(5)层析成像该技术可很好地进行速度深度模型的修正,使叠前深度偏移后的CRP道集内的同相轴完全拉平。其数学模型为: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式中:SL(x,y)为介质的慢度;δ5。为慢度的变化;δzi为射线交点的垂直坐标变化; 为第i界面上下点之间射线的垂直慢度变化。该方程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应用:①沿CRP射线将偏移深度误差转换为时间误差;②加快叠前深度偏移的运算速度(只计算以反射层为中心一段时窗内的数据)。2.处理的基本技术环节(1)DMO处理对于复杂构造区存在不同反射层倾角同相轴交叉,使速度能量团在速度谱上的分布分散,难于解释拾取准确速度。而DMO处理则消除了倾斜同相轴的剩余时差,从而使水平与倾斜同相轴皆能同相叠加,提高叠加质量,消除地层倾角对速度的影响,以求取更准确的速度。(2)建立速度-深度模型a.建立时间模型:即在叠加剖面上对比追踪解释反射层,当地质构造复杂,叠加剖面上绕射、回转波、断面波较为发育时,可在时间偏移剖面上进行反射层位对比、追踪解释,后再将解释的反射层位反偏到水平叠加剖面上。但解释的层位要按以下原则进行:·要选取界面两侧速度差异明显的层位,同一速度层的底界面进行对比追踪。海底面、不整合面及其向外延伸的整合面则构成统一的速度底界面。·应选取反射品质好,即反射层的能量强又可连续对比追踪的速度界面进行时间模型的建立。为进行综合分析,要尽可能与常规地震解释的层位一致。·层位拾取应作平滑。在断层处可沿断层面自然过渡到另一盘。对于剖面上发育的前积层系、河道、大套泥岩中连续性差的褶皱层等可包含于可靠对比追踪的大套层中,以消除人为解释的影响。b.单点层速度反演及顺层连续层速度反演:每层层速度反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沿层等距或非等距选取一些控制点做单点速度反演,并通过对“速度分布直方图”、“实际道集动校图”、“理论时距曲线与实际道集叠合图”及“射线路径分布图”等各种图的综合分析,确定速度反演结果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并经试验选取相干函数分析时窗及参加运算的偏移距范围。第二步顺层进行连续反演,对浅层取CMP间隔为5,深层CMP间隔为10。顺层分析成果表明,每层的层速度分布均有一定规律,即使在时间剖面的杂乱反射地带,仍可根据变化趋势确定其分布情况,如图6-86所示。图6-86 顺层连续层速度反演c.建立深度-速度模型:根据所建的时间模型和层速度反演结果,逐层用射线追踪方法,把时间界面转化为深度界面,最终计算产生速度-深度模型或地质模型。d.快速叠前深度偏移:它以速度-深度模型和经过偏移距归一处理的CMP道集为输入,并依据主力射线的分布范围确定偏移孔径而进行偏移。在处理迭代过程中,反复使用该法成像,以达修正速度-深度的目的。e.速度-深度模型的修正:它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最重要和工作量最大的处理作业。因深度偏移的结果是否准确直接依赖于速度-深度模型是否符合地下客观实际情况,因此,除按深度域成像原理,检查叠前深度偏移后沿线的CRP道集是否拉平外,还依赖以下原则:·反射同相轴的接触关系是否合理,断面波是否归位,绕射波、回转波是否收敛。·速度-深度模型与本地区的速度和地层深度是否吻合,其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根据地震地质解释人员对本区地质构造等地质特征的认识,判断其成像结果是否正确。根据以上原则,对速度-深度模型按从浅到深的顺序逐层修改,并将上一次深度偏移结果作为下一次偏移的模型,进行数次迭代,直到最终确定出最佳速度-深度模型和深度域偏移成果。图6-87是最终模型,用它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f.最终叠前深度偏移:规则的Eikonal深度偏移用于处理的最后阶段。其偏移精度高于Turbo Eikonal法,但后者运算速度比它快9倍。图6-87 乐东22-1构造泥底辟速度-深度模型3.处理流程如图6-88所示。图6-88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由处理流程可见,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采用了模型正、反演相结合的反复迭代技术,整个处理流程是模型正、反演技术反复迭代的运算过程。体现了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由一系列配套技术所构成的一环套一环、一扣套一扣、缺一不可的系统处理技术。(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与实践如设地震记录波场为M(x,y,0,t);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V(x,y,x);地下地质属性(界面反射系数)为E(x,y,z);W(x,y,z)为地震子波,则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岩性属性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地层形态属性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由上述数学模型可知,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是:在三维立体空间通过建立其速度-深度模型,并用克希霍夫积分法进行深度域的偏移处理,以使三维地震数据体反演为三维立体空间深度域地层分布形态的地质构造数据体。其具体实施方法是,使用已知地震反射层位和常规处理的叠后时间或深度偏移速度场,由浅层到深层逐层根据已知反射层的时间和速度,用射线追踪方法生成共反射点道集,然后,解释共反射点道集,并依据共反射点的剩余时差,修改速度和反射层,使共反射点道集的同相轴拉平。这样经过多次对速度和反射层深度的修改即迭代处理,最终可求得反射层的速度 V(x,y,z)和深度H(x,y,z)模型。使用这两个模型和深度域克希霍夫积分法作波动方程偏移,即完成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处理结果E(x,y,z),它可正确地反映复杂构造的形态。其处理流程如图6-89所示。图6-89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由图可见,我们所实践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系列包括如下几项。1.三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配套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前处理技术系列,采用了三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配套技术。这些技术主有定位与地震数据道合并、振幅补偿、海平面校正、子波反褶积、面元均化、NMO速度分析、DMO速度分析和叠加、三维叠加速度场、叠前时间偏移叠加、建三维偏移速度场、三维插值、三维最终偏移、滤波、动平衡、去噪和多次波等。上述处理的目的是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供较高质量的偏移数据体、速度场和地层构造的初始模型。2.建立地层的深度和速度模型技术该技术是叠前深度偏移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它决定叠前深度偏移是否能解决复杂构造清晰成像和准确归位的问题。我们实践了图6-90所示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该速度分析技术适用于较复杂的地下介质,对反射波时距曲线没有双曲线的假设条件,但只用了反射波的时间信息,信噪比低时其旅行时难于准确拾取,以及由于反射波旅行时等于深度/速度,使层析的解具有多解性。因此,对地震数据体在叠前必须将噪声和多次波削弱,使其信噪比大于1。同时要用地质、钻井等先验知识对解进行约束,实施处理、解释,与地质人员有机结合,以实现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与地质一体化。图6-9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流程由图6-90可见,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的技术中,主要用了如下技术。(1)射线跟踩方法该方法不仅是波场研究的基础,而且是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有力工具。它以精确射线跟踪为基础,随波阵面运行而自动生成计算单元,无需事先对模型进行剖分,也无需求解射线路径与计算单元数值边界的相交点,从而省去了大量的非线性迭代过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2)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基于Kirchhoff积分理论的偏移速度分析,其基本原理是:若在叠前深度偏移中使用了正确的速度-深度模型,则在偏移后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反射同相轴位于同一深度,呈水平形态;反之在偏移后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反射同相轴必出现深度不一的弯曲形态。如图6-91和图6-92所示。图6-91 初始速度-深度模型叠前深度偏移的输出图6-92 最终速度-深度模型叠前深度偏移的输出由两图可见,速度不准的初始速度模型,其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成像不佳,地质构造形态不清,难于解释,且CRP道集上的同相轴深度不一,呈弯曲形态。而用射线跟踪层析法所获较准确的速度模型所作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则成像清晰,地质构造形态和逆掩断层易于解释,其CRP道集上的同相轴基本上都拉平了。因此,利用上述特征可判断所求速度是否准确。速度-深度模型建立实现的过程可分为如下3步:①对选定的位置点给出一系列的层速度,进行共炮检距剖面段的叠前深度偏移,并以该位置点的共反射点道集一致性来确定层速度的取值;②对多个位置点进行A的处理,可获多个位置点的层速度,并对这些层速度作平滑处理可得层速度分布;③根据层速度分布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并从偏移结果中拾取深度分布,从而完成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3.叠前深度域偏移成像技术在高精度速度-深度模型基础上,利用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进行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后抽取共反射点道集叠加成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深度域地震偏移叠加剖面。但目前这种方法是不保持振幅的,所以,叠前深度偏移产生的CRP道集还不能用于AVO分析和地层属性的反演处理。4.处理参数选取(1)层位拾取要以主要速度层的反射同相轴作为模型的速度界面,实践证明,这样选取的层位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而要做到正确的选取,必须在地震资料地震地质解释专家指导下进行。(2)速度模型选取在建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横向速度的梯度变化或界面形态的梯度变化不能很大,即两者的梯度变化不能出现锯齿形态,否则偏移后的剖面波组很乱,无真实感。因此,要对速度模型作适当的修饰性处理。(3)速度的精确拾取由深度域的CRP道集图6-93可见,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是很敏感的,在550ms附近有一反射层,其速度为99%时反射同相轴基本拉平,成像最佳。而其速度为98%和100%时,反射同相轴拉不平,成像不佳。这说明速度相差1%,其成像结果差别较大,因此,精确地拾取速度是提高深度偏移质量的技术保证。图6-93 深度域的CRP道集图(4)偏移孔径的选取该参数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的主要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偏移噪声和成像如何。如偏移孔径过小,陡度大的层位得不到正确成像,而偏移孔径过大就要降低信噪比。因而,要通过认真地试验选取最佳的偏移孔径。在渤中28-2构造通过多种偏移孔径的试验,确认在inline方向上使用500,在Crossline方向上使用20°效果最好。二、应用效果分析(一)南海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应用为解决南海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在时间域偏移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层杂乱,成像不好,有速度陷阱,其中深层反射同相轴明显下拉,从而形成构造圈闭等地质问题,在乐东22-1构造区作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处理结果如图6-94所示。由图6-94(a)和(b)的对比可见,深度偏移反射层成像大大地优于时间偏移的反射层成像,且塔形泥底辟构造两翼在时间偏移剖面上的下凹已基本消除,这说明叠前深度偏移消除了速度陷阱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假象,较正确地反映了泥底辟构造的真相。图6-94 乐东22-1构造叠前时间与深度偏移成果比较(二)渤海锦州27-33构造应用为解决渤海锦州27-33构造,其基底隆起右翼的大断层及其与下降盘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构造形态在时间偏移剖面上不清楚的问题,用二维深度偏移技术作了处理,处理成果如图6-95(b)。由时间偏移剖面图6-95(a)与深度偏移剖面图6-95(b)的对比可见,在深度偏移剖面上,其隆起右翼大断层成像清晰了,归位准确合理了,其与下降盘地层正牵引的接触关系和断崖扇体的外形都清楚了。图6-95 锦州27-33构造叠前时间与深度偏移成果比较(三)渤海渤中28-2断裂构造应用为解决渤中28-2断裂构造在三维时间偏移剖面上,其中深层反射层和断层成像及归位问题,以确定落实渤中28-2的断裂构造形态,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作了80km2的处理,处理剖面如图6-96(b),水平切片如图6-96(d)。由图6-96(b)与(a)和图6-96(d)与(c)的对比分析可见,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具有中深反射层成像清晰、断面波强而归位合理的特点,特别改善了基底及其下内幕大倾角反射层的成像清晰度,使基底及其下地层结构、构造形态易于对比追踪解释、断裂构造形态和断层的分布更加清楚了。图6-96 渤中28-2断裂构造三维叠前时间与深度偏移成果比较图6-97 渤中25-1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处理图(a)inline190测线三维时间偏移剖面;(b)inline190测线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经转换得到的时间偏移剖面(四)渤中25-1断裂构造应用为解决渤中25-1断裂构造在三维时间偏移剖面上,其中深层反射层和断层成像和归位问题,以更精确落实该构造的形态,为开发可行性研究提供可信的依据,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作了约80km2的处理。其处理剖面如图6-97(b),水平切片如图6-98。由图6-97(b)与(a)的对比分析可见,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具有中深层信噪比较高、反射层和断面波成像清晰、归位合理等特点,特别改善了基底及其下内幕反射层的可对比追踪性。由图6-98(a)与(b)对比分析可见,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水平切片,信噪比高所反映的主断层和沙河街组二段主力含油气砂岩储集体——扇三角洲的分布形态十分清楚。总之,实践和模型验证,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因速度横向变化,在时间域造成的地质构造假象和改善复杂断裂构造、地层和断层反射成像、正确归位的有效技术手段。图6-98 扇三角洲的分布形态图

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在梳理区域产业创新理论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区域产业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包括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以及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三种机制及措施: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机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以及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与生态补偿的长效创新机制。   关键词:全球化;技术经济范式;创新网络;创新集群。   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各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正在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产业发展路径也面临着重要抉择,以增强开放性、网络互动性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创新成为提升区际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大推动力量。全球化视角以及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衍生发展不断丰富着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在开放型创新机制与区域创新网络的作用下,通过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区域创新不断深入与发展。   1理论研究背景。   1.1区域产业创新的理论溯源。   1912年,熊彼特(Schumpeter)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区分了“创新”与“发明”,认为“发明”是新知识的产生,“创新”是知识的商业化,并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将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不仅生产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是创新,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改进新的生产工艺流程等都是创新。德鲁克(Drucker)进一步发展了创新理论,他将创新定义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并将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两种,认为需要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角度来考虑创新问题。1980年代兴起的探讨科技创新机制的理论,即“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 shapingof technology,简称SST)理论,认为科技创新不是一个孤立自发的过程,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技术革命、创新或进步与社会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1]。   创新理论最初的发展是嵌入技术发展历程,而随着技术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参与主体的多样性而不断与其他元素融合,从而包含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诸多内容。而创新本身也从技术变化的单元和单个企业的活动,发展为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行为的综合,融入到整个社会体系的发展中,呈现从点到线再到系统的演进趋势。在熊彼特之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创新系统:一些学者重视一定的制度、文化下的创新网络,将地理边界作为创新系统的边界,产生了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另一些学者则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因技术转移、供需联系形成的创新协作关系上,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当两类理论发展到对区域产业创新的研究之后,又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1.2技术经济范式的相关研究。   1982年,创新经济学家多西(Dosi)将科学哲学的“范式”(Paradigm)概念引入到技术创新研究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将其描述为基于自然科学的高度选择性原理的、解决特定技术经济问题途径的“图景”(或模式),以及那些以获取新的知识为目标、并尽可能地防止这些新知识过快地扩散到竞争者的特定规则[2]。1986年,弗里曼(Free-man)和佩雷斯(Perez)在继承多西“技术范式”   的基础上,使用“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术语来描述被广泛传播的`技术通过经济系统影响企业行为和产业的现实。在他们看来,“技术进步是形成经济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力”[3]。弗里曼和佩雷斯的技术经济范式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方法论。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有赖于科技———产业革命,是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统一[4]。一般而言,技术经济范式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二是一定时期内各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主要是由这些主导技术群所决定的;三是随着主导技术群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也因之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技术—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所谓新技术经济范式,即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形成的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范围、规模以及水平[5]。其中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主要是指对整个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体系变革,其中包括有多组渐进性创新和重大创新,并且最终可能包括若干新技术体系,实际上意味着相互关联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合。   2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区域产业创新。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区域经济活动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重组中,并由此引发社会、文化、制度等更深层次的变动。推动这一结构性重组的主要动力是跨国公司的组织经营活动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发展中的全球化趋势与本地化认同之间所展现的现实张力为区域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6],全球化和地方化的交织与互动也是理解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背景[7],促使各区域在寻找独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充分考虑全球化对这种本地化的产业发展轨迹所产生的影响。   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引发了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衍生和发展。在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大的变革和调整时期,世界科技和产业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加紧筹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通过新技术革命引领产业革命,抢占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其他各国都在积极制定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并投入巨额战略资源,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进入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期。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节能环保、渗透带动效应强的产业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目标产业。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和“新能源”战略、欧盟“2020”战略、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与此同时,后发国家认识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话语权缺失等不利因素,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实现国家发展模式的新一轮转型将成为后发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摆脱过分的外资和植入性技术依赖,形成内生性的财富增长循环机制,在保证正常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水平基础上侧重强调科技投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与扩散意味着原有技术基础、产业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由于既有的技术体系、产业结构以及制度结构、文化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差异,会形成以区域为单位的“马赛克”模式。这一方面使得区域产业创新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区域产业创新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即围绕区域产业包括技术体系、制度结构在内的创新与变革。   3区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3.1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构建。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是各主体通过创新网络内的互动合作实现的,互动是创新的基础,互动即包括学习、结网、集聚和联盟等行为。通过开放的创新网络,将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等各类要素尤其是知识性要素在产业内聚集和进行高效配置,使内外优势资源间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极和创新场,实现资源的聚合聚变效应。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是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格局形成的介于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系统之间,开放有容的网络体系。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基于产业间经济联系和战略布局,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引入新的区域产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并有效协调、协同、整合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动,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区域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是将新的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方式引入区域经济系统,使系统具有新的功能,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经济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而“开放”的目的是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的高效率,强调的是一种制度设计、创新与制度安排。

社交网络分析(sna)是哪项关键技术的应用

社交网络分析SNA是一种识别用户在金融场景反欺诈的有效算法。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是由社会学家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历史学家LawrenceStone将其作为方法论引入群体传记学中。如同学者CharlesWetherell所述:“个人关系组成之集合体的概念化,提供历史学家评估古人于何时、如何,及为何利用亲族与非亲族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分析家发现,人们须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人身上,寻求情绪上与经济上的支持。因此,仅研究人们如何于危机时刻利用亲族关系已不足够;相反地,历史学的研究必须涵盖过去人们如何为不同目的而利用亲族与朋友关系,以及此一利用关系的优势与限制。事实上,社会网络关系做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此一论辩,更帮助历史学家CharlesTilly所提出的挑战: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大规模的社会变迁作有意义的链接。”

Internet接入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哪些适合个人用户?哪些适合公司用户?

提到接入网,首先要涉及一个带宽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接入网的带宽被人们分为窄带和宽带,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宽带接入是未来发展方向。 宽带运营商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城市网络由核心层、汇聚层、边缘汇聚层、接入层组成。社区端到末端用户接入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公里,它在整个网络中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 CMS/Files/Uploadimages/forum02_0870t-1.jpg“> 在接入网中,目前可供选择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种,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 PSTN拨号: 使用最广泛 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是利用PSTN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这种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56kbps,已经达到仙农定理确定的信道容量极限,这种速率远远不能够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 但由于电话网非常普及,用户终端设备Modem很便宜,大约在 100~500元之间,而且不用申请就可开户,只要家里有电脑,把电话线接入Modem就可以直接上网。因此,PSTN拨号接入方式比较经济,至今仍是网络接入的主要手段。 PSTN接入方式如图2所示。随着宽带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接入方式将被淘汰。 ISDN拨号:通话上网两不误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技术俗称“一线通”,它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基本速率接口有两条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条 16kbps的信令通路,简称2B+D,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 就像普通拨号上网要使用 Modem一样,用户使用ISDN也需要专用的终端设备,主要由网络终端NT1和ISDN适配器组成。网络终端NT1好像有线电视上的用户接入盒一样必不可少,它为ISDN适配器提供接口和接入方式。ISDN适配器和Modem一样又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类,内置的一般称为ISDN内置卡或ISDN适配卡;外置的ISDN适配器则称之为TA。ISDN内置卡价格在300~400元左右,而TA则在1000元左右。 ISDN接入技术示意如图3所示。用户采用ISDN拨号方式接入需要申请开户,初装费根据地区不同而会不同,一般开销在几百至1000元不等。ISDN的极限带宽为 128kbps,各种测试数据表明,双线上网速度并不能翻番,从发展趋势来看,窄带ISDN也不能满足高质量的VOD等宽带应用。 DDN专线: 面向集团企业 DDN 是英文Digital Data Network的缩写,这是随着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DDN的主干网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等,用户端多使用普通电缆和双绞线。DDN将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环境,可以向用户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电路,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DDN的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要在 N×64kbps(N=1~32)之间进行选择,当然速度越快租用费用也越高。 用户租用DDN业务需要申请开户。DDN的收费一般可以采用包月制和计流量制,这与一般用户拨号上网的按时计费方式不同。DDN的租用费较贵,普通个人用户负担不起,DDN主要面向集团公司等需要综合运用的单位。DDN按照不同的速率带宽收费也不同,例如在中国电信申请一条128kbps的区内DDN专线,月租费大约为1000元。因此它不适合社区住户的接入,只对社区商业用户有吸引力。 ADSL: 个人宽带流行风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

ADSL采用 ( ) 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同时提供电话和上网服务

【答案】:B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同时提供电话和上网服务。

好的股票期货技术指标

指按在他乳房的一个窟窿有四五万个好缺份。你知道

 中国南海流花深水油田开发新技术

流花11-1油田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29/04合同区块,在香港东南方220km,海域平均水深305m。流花11-1油田是中国海油和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Amoco Orient Petroleum Company)联合开发的油田。流花11-1油田1987年1月发现,1993年3月在发现该油田6年后,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了该油田总体开发方案,随即启动油田开发工程建设,于1995年5月投产,作业者是阿莫科公司。流花11-1油田包括3个含油圈闭,即流花11-1、4-1和11-1东3个区块。流花11-1区块基本探明含油面积36.3km2,地质储量15378×104t,控制含油面积53.6km2,地质储量6426× 104t。流花4-1区块控制含油面积18.2km2,地质储量1753×104t。流花11-1东区块控制含油面积11.3km2,地质储量458×104t。全油田探明加控制含油面积为83.1km2,地质储量共计24015×104t,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目前先投入开发的流花11-1区块,只是流花11-1油田的一部分。要经济有效地开发这样一个大油田,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难题:水深大、环境条件恶劣、原油比重大、黏度高、油藏的底水充足且埋深浅。针对这些特点,经过中外双方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开拓创新,用全新的思维观念,采用了当今世界顶尖的高新技术,在工程开发过程中创造了“3个首次、7项一流”。流花11-1油田设计开采年限12年,工程设施设计寿命为20年,批准投资预算65300万美元,实际投资决算62200万美元,比预算节约了3100万美元。一、工程开发方案流花11-1油田采用深水全海式开发方案。整个工程设施包括5部分:半潜式浮式生产系统(FPS)南海“挑战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南海“胜利号”、单点系泊系统、海底输油管线和水下井口系统(图12-1)。图12-1 流花11-1油田工程设施图二、设计条件(一)环境条件a.流花11-1油田作业海区除了冬季风、夏季强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海况——内波流,它也是影响作业和系统选择的主要因素。1990年单井测试期间,曾发生过由内波流引起的几次拉断缆绳、船体碰撞,甚至拉断浮标或挤破漂浮软管的事故。b.流花11-1油田环境参数见表12-1。c.流花11-1油田“挑战号”FPS柔性立管设计参数见表12-2。d.流花11-1油田“挑战号”浮式生产系统FPS设计环境参数见表12-3。e.流花11-1油田“胜利号”FPSO方向性海况设计参数见表12-4。表12-1 流花11-1油田环境参数表12-2 “挑战号”FPS柔性立管设计参数(百年一遇)表12-3 “挑战号”FPS浮式生产系统环境设计参数表12-4 “胜利号”FPSO方向性海况设计参数(二)流体性质流花11-1油田属于高比重、高黏度、低含硫、低含蜡、低凝固点、低溶解气油比、欠饱和环烷基生物降解原油。地面原油的主要参数为:相对密度:0.92~0.97;黏度:50~162mPa.s;含硫量:0.28%~0.41%;含蜡量:0.43%~6.21%;凝固点:-12~4.4℃;饱和压力:0.91MPa;原始溶解气油比:1.6~18.9m3/m3。原油其他各项性能指标见表12-5。表12-4 流花11-1油田原油的各项性能指标续表(三)其他设计参数水下井口配套设备,包括压力仪表,其管路最大工作压力为15.5MPa(22401b/in2);单井高峰日产量:2384m3/d,含水范围0%~93%;FPSO日处理能力:47670m3/d;大气温度: 16.4~33.7℃;水下作业温度: 11~31℃;井液温度: 11~52℃。所有的管路材料及计量和压力仪表应适于输送带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液体,内表层应进行化学防腐处理,外表层以油漆和牺牲阳极进行保护。(四)延长测试为了解决油田强大底水快速锥进,减缓水锥速度,更大程度地挖掘油田潜能,对油田长期产能作进一步分析,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在正式开发之前用了半年时间对3口井进行了延长测试。a.流花11-1-3井为一口穿透油藏的直井,初始日产量363m3,综合含水20%,42d后日产量350m3,综合含水升至70%。b.流花11-1-5井,为一口大斜度延伸井,落入油藏段的井斜段达78%,初始日产量为1271m3,综合含水0%;51d后日产量降为874m3,综合含水升至51%,水锥上升速度较直井有明显改善。c.流花11-1-6井为一口水平井,水平井段全部落入油层顶部渗透率最好的层段,初始日产量1907m3,综合含水为0%;120d后日产量为1017m3,综合含水为26%。与前2口井相比,采用水平井开采不但可以提高单井产量,还可以减缓底水水锥速度,是该油田最佳的开发方案。三、南海“挑战号”浮式生产平台(FPS)流花11-1油田海域水深将近310m,使用常规的导管架固定平台结构形式,仅导管架本身费用就高达10亿美元,而新造一座张力腿平台的费用估计要12亿美元。经过技术和经济上的论证和比较,最终采用了改造半潜式钻井平台方案,全部改造费用也不超过2亿美元。根据使用要求,改造后的浮式生产系统不但能抵御海区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还能满足钻井、完井、修井作业要求,并且能够安装、回收和维修水下井口设备,监视控制水下井口,为井底电潜泵提供悬挂月池和供给电力。根据台风极值具有方向性,东北方向的风、浪、流极值明显比西北方向大的特点,改变常规的8根或12根锚链对称系泊方式为非对称的11根锚链,还根据实际受力情况,使大部分锚链长度有所缩短。锚链直径φ127mm,单锚重量40t,是目前使用于海上商业性用途最大的船锚。锚泊力可以承受百年一遇强台风的袭击,将南海“挑战号”永久性地系泊在海底。“挑战号”的设计使用寿命是20年。1993年7月购进改造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经过22个月改造设计和船厂施工,于1995年4月系泊到油田预定位置。“挑战号”还配有2台ROV遥控机器人支持作业,通过25根水下电缆向井口供电。生活模块可容纳130人居住。四、浮式生产储卸油轮(FPSO)和单点系泊系统(一)南海“胜利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轮(FPSO)南海“胜利号”是由一艘14万吨级的旧油轮改装的,该油轮型长280m,型宽44m,型深23m,吃水17m。改装后的油轮具有发电、原油净化处理、原油储存和卸油功能。高峰日处理液量为4.77×104m3,日产油量1.03×104m3,可储存原油72万桶。针对流花11-1油田原油黏稠特点,原油处理流程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电脱盐/脱水二合一新技术,即在一个设备内,分步完成原油脱盐和脱水。海上油田使用这项新技术在世界上也属首次,不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还节约了上百万美元的工程费用。“胜利号”生活楼模块可容纳85人居住。储存的合格原油经串靠的穿梭油轮外运销售。(二)“胜利号”单点系泊系统“胜利号”浮式生产储卸油系统(FPSO)采用永久式内转塔单点系泊系统。单点用锚链固定于海底,通过油轮船体前部空洞内的转塔机构与船体相连,油轮可绕单点作360°的旋转。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是首次采用,在深水情况下比固定塔架式系泊结构要经济得多。设计环境条件采用百年一遇极端海况,用10条Φ114.3mm锚链系泊。根据环境条件各个方向极值的差别,适当调整锚链长度。该单点系泊系统为永久不可解脱式,最大系泊力为600t。五、水下生产系统(一)水下井口系统的选型a.分散水下井口生产系统,适用于作业海区海流流向沿深度分布基本一致并相对稳定的情况。水下井口之间可通过柔性管线相连或与总管汇相连,也可直接与油轮相连,这种水下井口系统的优点是已有一定经验,井口和表层套管的定位精度要求低。其缺点是,水下井口之间的软管与特种液压接头的成本及安装费用高,海流方向不稳定时易引起软管的缠绕,造成软管和接头部位损坏,单井修井会影响其他井生产,且施工安装海况要求高、时间长。b.集中水下井口生产系统,适用于各种海流条件,井口导向底座之间用钢质跨接管相连成一整体。这种结构形式以前还从未采用过,缺乏经验和现成的配套技术及设备,井口和表层套管的定位精度要求高。另一方面,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钢性跨接管接头成本远低于柔性软管和液压接头,只相当于后者约1/3。单井修井作业不影响其他井正常生产,相对独立的软管可以单独安装和回收,且运动范围小,不会发生软管的摩擦和缠绕,钢性跨接管的测量、安装和回收作业可与其他作业同时进行,且不需动用其他船只,在较恶劣海况下照常作业,效率高。通过全面研究对比,最终选用了集中水下井口生产系统。(二)水下井口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复装顺序集中水下井口生产系统被称为“组块搭接式控制体系”,是流花11-1油田工程创新最多的体系,首创的新技术包括:集液中枢管汇;钢制井口间跨接管;湿式电接头在海上平台的应用;浮式生产平台支持的悬链式柔性立管系统;水下生产液压控制系统;遥控水下作业机器人ROV;新型海底管道固定底座及钢制长跨接管;水下卧式采油树。水下井口设备分三大块安装,先将导向生产底座(PGFB)锁紧在762mm的表层套管头上,用钢制跨接管将PGFB下部集输管线接头连接起来,从而将独立的水下井口连成一体,形成复线的封闭回路,再将水下采油树锁紧在476mm的井口头上,将采油树出油管线接头与生产底座上的阀门相连,最后将采油树帽连同电潜泵电缆一起盖在采油树上,电潜泵的电路被接通,原油经采油树出口进入PCFB下部集输管汇内,汇集到中枢管汇,再从中枢管汇通过钢制长跨接管进入海底输油管道,输往南海“挑战号”进行处理。(三)水下井口设备的功能1.中枢管汇中枢管汇组块长21.3m,宽2.1m,高2.1m,重60t。由2根457.2mm生产管线和1根203.2mm测试管线组成,分别与2条342.9mm(13.5in)海底输油管线和1条152.4mm的海底测试管线对应。每根管线引入6个接头,其中4个接头与井口采油树的4个翼阀相接,1个接头与海底管线相接,1个接头用作管线间的转换阀。安装时用平台吊机将中枢管汇吊起扶正,接近转台,再用钻机大钩穿过月池安放到海底。中枢管汇还作为液压盘的基础,主控室的液压信号通过分配盘传递到各采油树上。2.永久生产导向底座PGFB与常规的永久导向底座相比,除了尺寸4.8m×4.8m更大,具有导向和作基础功能外,还具有集液功能。底座下部设计了2条304.8mm集液管,从采油树出来的原油经生产阀进入集液管。底座的导向杆也经过改进,可以回收多次利用。3.卧式水下采油树为了适应水下无人工潜水作业,这种采油树帽将所有阀门设计在水平方向并由水下机器人操作。16个不同性能的球阀阀门的开关集中设在便于遥控机器人ROV操作的一块操作盘上,可用机器人操作这些开关,来控制生产阀、环空阀、安全阀、化学药剂注入阀等。这些阀门也可由平台液压控制开启和关闭,在应急情况下安全阀可自动关闭。4.水下采油树帽采油树帽盖在采油树顶部,帽内侧固定湿式电接头(WMEC)插座,外侧法兰盘内是干式电接头(DMEC)插头,干式电接头被固定在IWPC终端法兰盘内,在平台上先接好干式电接头法兰。考虑到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对IWPC拉扯造成采油树的破坏,在IWPC一端设计了一种安全破断法兰,在荷载尚未达到破坏采油树之前,破断法兰的螺栓首先破断,使IWPC与采油树帽脱离。5.采油树及采油树帽的安装安装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是一种多功能完井、修井工具(URT)。这种工具经4条导向缆坐在采油树上,整套系统由液压控制,能自动对中,调整高度,平缓而高效,不但能安装采油树和采油树帽,还能回收采油树帽,暂时停放在PGFB上,进行油管塞密封压力和湿式电接头电路测试,省去了将采油树帽和IWPC收回到平台测试再安装的复杂作业。这种工具的下部为一长方形框架结构,4根用作导向的漏斗柱体间距与采油树导向漏斗完全相同,1根中心杆,通过液压控制,可平缓移动。6.水下遥控机器人(ROV)2台机器人都是根据流花11-1油田的使用要求设计制造的,一台为永久式,在平台上作业;另一台为移动式,能移到工作船上进行潜水作业。2台机器人的功率均为73.5kW (100HP),6个推进器,6架摄像机(其中1架为可调焦,1架为笔式装在机械手上),能在2浬的海流中拖着183m的脐带作业,配备有多功能的模块——MFPT。ROV配备有下列模块:旋转工具模块、机械手插入式液压推进器、自动对中伸缩液压驱动器、辅助作业工具、柔性工作绳剪断器、电缆截断器、电缆抓紧器、低压冲洗枪、黄油注入工具、定位伸缩吸盘、液压圆锯、1只7功能Schilling机械手、1只5功能Schilling大力机械手和拔插销功能等。由于设计时考虑了各种作业工况的要求,并事先进行了模型试验,因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性能良好,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作业效率。7.海底管线连接固定基座(TIB)海底管线连接固定基座(TIB)是一个将海底管线与水下井口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它的一侧通过3根长为22.9m、17.4m和11.3m的钢制长连接管与水下井口中枢管汇相连,另一侧与3条海底管线相接。海底管线连接固定基座(TIB)由浮式生产平台安装,TIB与3条海底管线的连接则由一套无潜水软管连接系统(DFCS)完成。DFCS由1台ROV携带下水,当海底管线下放到接近目标位置时,另1台 ROV将从 DFCS上引出一条钢丝绳,将钢丝绳端的QOV卸扣挂在海底管线连接头的吊点上,拉紧钢丝绳,使海管接口顺导向槽逐渐贴近TIB上的接口,由ROV将液压驱动器插头插进接头锁紧孔锁紧接头,密封试压合格后,松掉接头上的ROV卸扣,便完成安装作业。六、海底输油管线流花11-1油田海底管线包括3部分内容。1.生产管线数量:2根;直径:131/2”;输送介质:油水混合液体;材质:动力柔性软管;距离:从“挑战号”浮式生产系统(FPS)下面的海管立管基座到“胜利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下面的立管基座(PRB);长度:2.24km。2.计量管线数量:1根;直径:6”;输送介质:油水混合液体,单井计量或应急情况下代替生产管线;材质:动力柔性软管;距离:从“挑战号”浮式生产系统(FPS)下面的立管基座到“胜利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下面的立管基座(PRB);长度:2.24km。3.立管数量:生产立管2根,计量立管1根;直径:生产立管131/2”,计量立管6”;输送介质:液体;材质:动力柔性软管;距离:从“胜利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下面的立管基座到上面的转塔式单点。七、水平井钻井技术(一)井眼轨迹的设计该油田特点是面积大、油层埋藏深度浅,从泥面到油藏顶面的垂直距离只有914m。受油藏埋深限制,平台钻水平井的最大控制半径约为3km。为保证电潜泵能在无横向扭矩条件下运转,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分为2个造斜井段,在2个造斜井段之间设计了一段稳斜井段,将电潜泵下入到稳斜井段中。为防止电潜泵下入时受到损坏,第一个造斜井段的造斜率不得超过7°/30m。20口水平井设计的水平井段均处在厚度约为6.8m孔隙度最好的B1层,水平段长度为800m,总水平位移约为910~2590m。(二)钻井技术和特点a.首先使用随钻下套管的新工艺安装套管,成功地完成了25根导管安装作业。安装作业时间总计14.4d,平均单井安装时间14.8h,与常规方法相比较节约时间36d。b.采用成批钻井方法,对444.5mm(171/2in)和311.2mm+215.9mm(121/4in+81/2in)井段分别采用成批作业方式。444.5mm井段测量深度650m,平均单井完成时间1.5d;311.2mm+215.9mm井段测量深度2040~3048m,平均单井完成时间10.8d。成批钻井作业方法的应用大大加快了钻井作业的速度。c.钻井液使用PHPA水基泥浆体系和海水(加Xanvis泥浆)钻造斜段和水平段,降低了泥浆成本,提高了钻井速度,减少了对油层的污染,保护了环境。d.导向钻井技术采用先进的水平井设计技术和GST(GeosteeringTool)井下导向钻井工具,随时掌握钻井状态和监测钻遇地层,及时确定目的层的深度和调整井眼轨迹,不但加快了钻井进度,还使水平井准确落入厚度仅为6.8m的B1目标层位的比例达到91%。(三)主要钻井指标油田投产前,钻井作业除成批安装25套762mm(30in)导管外,共钻井17口,完井12口,总进尺28207m,总天数180d,平均测量井深2351m,水平井段813m,水平井段落入B1目标层位的比例为91%,单井作业周期13d,单井费用196万美元。八、完井管柱1.油管挂完井管柱的安装是通过油管挂安装工具(THRT)起下油管挂来完成的。油管挂经导向槽导向着陆,再锁紧在采油树内的密封布芯内。2.湿式电接头(WMEC)湿式电接头(WMEC)是电潜泵井下电缆的终端,通过招标选用国外标准化产品,其插头固定在油管挂中,插座固定在采油树帽中,在盖上采油树帽时,套筒形的插座随采油树帽一起套在油管挂插头上,在海水中对接即可通电,且保证不会漏电,无需再专门进行安装。插头咬合部分类似于普通的三相插头,整个套筒插座长约50cm,直径约8cm。为保险起见,用电绝缘液冲洗采油树帽与油管挂之间的空间,再用氮气将电绝缘液挤出,以保证湿式电接头(WMEC)不会因长时间在变高压和变频强电流工作状态下,工作产生高热量导致采油树帽热膨胀而损坏。湿式电接头的工作参数为:电压5kV,电流125A,频率60Hz。3.电潜泵由于流花11-1油田原油黏度高、密度大、井底压力低以及后期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因此选用加电潜泵采油工艺。所选用的电潜泵是Reda公司提供的562系列电潜泵总成,HN13500、73Stages、540HP、125Ams、5000Volts。为电潜泵供电的水下电缆下端与采油树帽相连,上端悬挂在FPS下层甲板上,与电潜泵控制室中的变频器相连。单井生产阀和安全阀的开关由FPS上的液压系统直接控制,采油树上的液压接头通过水下控制软管与水下中枢管汇液压分配盘相连,而液压分配盘通过液压控制缆与FPS中控室相接。4.水下坐封式生产封隔器由NODECO提供的可再次坐封的封隔器有4个通道,包括地层液流动通道、ESP电缆穿越器、化学药剂注入管线和备用管线通道。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再次坐封,采用再次坐封的封隔器可以避免每次修井都要起出管柱更换封隔器,从而节约了修井时间和费用。

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技术方法浅析

温明明1 肖波 徐行 张汉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第一作者简介:温明明,男,1976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方法所工程物探室副主任,物探工程师,从事海洋工程物探技术方法研究工作。摘要 随着近海油气不断开发,其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深水含油气盆地的开发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深水油气田的井场调查是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勘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深水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分析,结合多次组织和参加井场调查的工作经验,指出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的技术难点在于探索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了解中浅地层结构等这类勘探技术上。由于这些勘探技术受声呐技术特点的限制,国外已经采用了DEEPTOW、ROV或者AUV技术,将一些关键调查设备与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来实现勘探技术目标,并已经取得成功的尝试,因此,研究、发展和不断地完善这类“贴底”调查技术十分重要。关键词 井场调查 勘探技术 近海底多参量勘查 声呐技术1 前言最近几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增加,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世界经济、对出口国和进口国均影响很大。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石油的进口量将逐年增加。能源问题已经作为国家安全问题对待。我国海域油气资源产量超过4000万吨油当量,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油气资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海油气不断开发,其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深水含油气盆地已经作为开发考虑的对象,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4%将来自深水海域,国外一些大型深水油田已成功地进行开发,深水勘探(钻探)水深和开发作业深度均超过了2000m。2004年7月8日巴西石油公司成功在墨西哥湾2301m水深进行了油气开发,创造了海洋油气开发新的水深世界纪录[1]。我国管辖海域总面积近300万km2,其中深水海域面积超过150万km2,发育沉积厚度大于2000m的沉积盆地有20多个,面积近50万km2。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沙海域等深水盆地均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尤其南海南部的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极为丰富,预测总资源量达320亿~430亿吨,被誉为继墨西哥湾、北海、中东之后的第四个产油区,成为周边国家甚至美、日等国迫切染指的地区。然而,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仍处在勘探开发的初期,深水勘探(钻探)能力仅达600m,开发作业能力503m,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成本极高,深水油气主要分布的陆坡范围具有海底地形地貌起伏多变、浊流沉积发育、沉积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海底滑坡、沙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频发的特征,开发过程海底地震的波动、海底断层活动、海底变形滑坡、深水浊流活动及海啸等对采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FPSO)、海底输油管线、海底电缆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危及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开发前需要全面地了解井场的地质灾害情况。深水油气田的井场调查是油气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先进的井场勘探技术至关重要,因此其勘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工作刚刚开始,深水油气勘探和处理等技术方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海洋油气田井场调查的勘探技术是基于水声物理学而发展起来的,测深、浅、中和深部的海底地层勘探以及侧扫声呐勘查设备都是利用声呐技术。这些技术受勘探水深和分辨率相互矛盾的制约。例如当测深仪的工作频率高时,其分辨率和测量的精度也高,但因声信号在水层中的衰减也快,不能适用于水深较大的海域工作;反之,工作频率低,其分辨率和测量的精度相对较差,而声信号在水体中的传播也要远一些,适合于深水海域作业。然而,单纯靠提高发射功率是不能实现长距离声信号传播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深水海域进行勘探时,要保证一定的勘探精度和分辨率,这就要求使用类似侧扫声呐工作频率的设备进行调查,其工作过程与海底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使之具有类似浅水海域调查的精度和分辨率,这是深水油气田井场勘查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参照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7年4月完成的国内首个深水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水深约600m),并对在深圳蛇口召开的深水油气井场调查技术研讨会的资料分析,以及近年来多次参加、组织油气田井场调查的工作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相应勘探技术的了解,结合我国调查船只及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目前深水井场的勘探技术做一些初期研究。2 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海上油气田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主要是:确定井场邻近的水深、了解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浅层气和浅地层断裂发育情况、中浅地层结构、海底以下1000~1500m深度上的地层构造变化情况、地质灾害因素、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为钻井平台的安全作业和准确确定钻探位置提供可靠的地质评价资料。近年来,我们的海上油气田井场调查的工作从水深不足百米朝水深二三百米以下的海底加深;目前国际上对深水井场水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通常将水深超过500m的油气井场称为深水井场,需要勘探的工作深度将达到3000m。随着调查海域不断地朝深海方向推进,海上勘探工作的技术难度也不断提高。因而,我们正面临着海洋调查中的新要求、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3 调查技术3.1 浅水海域井场调查技术在浅水海域的油气田井场调查中,通常使用的调查技术有:测深、侧扫声呐、浅层剖面、单道地震、多道地震、地质取样以及导航定位等(图1)。图1 浅水海域井场调查工作示意图Fig.1 Shallow-water well site survey sketch map单波束测深:主要用于确定井场及其附近海域的海底地形特征,常用的有单波束双频测深技术。侧扫声呐:用于了解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以及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常用的是相干侧扫声呐或多波束侧扫声呐技术。浅层剖面:用于查明海底几十米以内的浅地层结构、浅层气和浅地层断裂发育情况。通常的勘探要求为地层分辨率达到十厘米甚至几厘米。浅层剖面技术已由早期的单频率低频探测发展为线性调频或差分调频探测技术。单道地震:用于探测海底以下近百米的高分辨率中浅地层结构和浅地层断裂发育情况,通常的勘探要求为地层分辨率1m甚至更高。一般使用多极电火花、长排列的单道信号接收电缆以及信号采集处理器等设备组合,可获取中浅地层结构、浅地层断裂发育的海底信息。多道地震:用于获取海底以下1000~1500m深度的构造变化情况。通常的勘探要求为地层分辨率数米。多道地震勘探技术相对而言,其系统复杂、结构庞大,而且辅助设备也较多。地质取样:为了解海底底质情况,通常需要用重力柱状取样或抓斗表层取样,并且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3.2 深水井场调查技术深水井场多位于陆坡区,区内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又因为在水深500m以上,一些常规的技术方法已无法满足深水井场调查的要求,这使得深水井场的调查难度远远大于常规浅水井场,相应的调查技术方法也需要全面升级。同时,深水浅层水流(Shllow water flow)的存在已经被人们视为新的地质灾害,并认为会严重威胁到钻井平台的安全,调查技术手段要求比常规调查多,除原来的地质取样、单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浅层剖面、单道地震和多道地震调查技术之外,还增加了多波束测深、浅层水流的检测项目,部分项目还要求开展海洋磁力测量来探索海底目标物。3.2.1 导航定位技术常规的井场调查通常使用差分GPS导航定位技术来实现。因水深不大而拖曳长度也不大,一些拖曳设备的定位问题可使用归算法来解决。而在深水油气井场调查中,要了解底质取样和拖曳位置,使用归算法来解决长距离的水下设备的定位问题势必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调查成果的精度,因而必须采用水下定位技术。由于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是一种在水下利用声波应答脉冲测量发声器与接收器间的距离从而对设备进行相对定位的系统。根据工作时基线长短可分为:长基线定位系统(LBL)、短基线定位系统(SBL)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SBL)。USBL的基线长度小于声波波长,其换能器阵固定在船上并投放入水中,根据装在待定位设备上的信标发出的回波到达基线阵各元的信号的时间和相位差测量方位和距离,再计算出信标的位置,相对定位精度一般为斜距的0.25%~0.5%。长基线定位系统(LBL)利用在海底布设3个以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换能器组成基线阵,采用标准时钟同步,发射声脉冲,根据距离测量交会的球面定位原理,计算出载有接收器(信标)的运动物体位置,相对定位精度一般在5cm至2m;短基线定位原理与长基线相同,只是基线长度较短,一般安装在调查船或平台上,相对定位精度一般为斜距的0.15%左右。在井场调查中,深拖调查(DeeptoW)和水下遥控机器人调查(ROV)系统工作时需要配备USBL技术,水下自治机器人调查(AUV)系统在水下作业时必须配备LBL系统。3.2.2 测深技术低频率的单波束测深设备将取代高频率的浅水调查设备来采集水深数据。由于水深较大,在各水层中声速差异较大,需要再增加声速剖面的测量设备,用声速测量剖面资料参与测量水深数据的校正,以达到提高测深的精度。又因为大多数深水井场位于陆坡区,其周边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与大陆架上的油气田井场相比要复杂得多,使用全覆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测量的多波束条幅测深技术更有利于确定调查区域的海水深度以及完整地探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3.2.3 浅地层探测技术随着调查区域水深加深,少量换能器组合而成的阵列已经无法达到探测的目的,因此要处理好发射能量和分辨率这些技术问题,通常用12或者16个换能器组成的阵列来探测深水海域的海底浅地层结构。多换能器组阵探测系统不仅可加大声波的发射功率,而且还可减小换能器组阵波束角,提高探测的分辨率。在信号发射、接收和处理上可使用FM CHIRP技术来提高地层探测的水平分辨能力和垂直地层的穿透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窄波束、深穿透和高分辨的非线性差频声呐技术,以获取更高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3.2.4 侧扫声呐调查技术与其他调查技术不同,侧扫声呐在深水井场和浅水海域井场调查中的技术应用有所差异。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中的侧扫声呐功能由于其声学图像分辨能力不够高,无法满足或者取代对深水海域的海底精密地貌测量和海底障碍物探索等技术要求,该项技术需要作技术调整。根据调查规范和调查需要,侧扫声呐调查中使用的量程范围通常是100m或者200m,拖鱼距海底的工作高度要保持在量程的10%~15%。为了达到较好的探索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以及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的效果,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必须使拖体能贴近海底工作。这种贴底勘查需要在DeeptoW、ROV和AUV技术的支持下实施。3.2.5 单道地震调查技术单道地震调查一般使用组合系统。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由大容量的电容箱、控制电路和释放能量的多极电火花构成的震源;二是长排列的单道信号接收电缆;三为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深水井场调查需要更大能量的震源,若到达水深超过1500m时,起码需要用大于5000焦耳能量的震源,而且还需要改变电极的形式以适应这种大功率能量发射的要求。由于井场调查技术要求中,对水平和垂直分辨率要求较高,因此很难用小型的水枪或者GI枪来取代电火花作为震源。使用深拖电火花作为震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可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剖面探测图像。在勘探信号接收水听器的电缆中,应选用多水听器(8,16或者24个)构成的单道地震电缆,可获得较好的频响效果以及较高的信噪比。3.2.6 多道地震调查技术多道地震调查系统也是由震源、数据处理、监视和记录系统以及较长排列长度的地震电缆三个部分组成,但其系统复杂、结构庞大。为保证水平分辨率,其中的电缆道间距必须小于或者等于12.5m。同时选用和配备一些高分辨勘探技术的震源设备,如大容量的水枪、GI枪或者特殊枪阵。通常而言,常规井场调查使用的多道地震系统也适用于深水井场调查,不需要做大的技术改进,可实现1000~1500m深度的地层勘探,了解地层的结构和变化特征。3.2.7 底质沉积物取样无论是用抓斗来采表层沉积物样品还是用重力柱状取样器来取柱状沉积物样品,由于没有说明,均不需要做专门的技术改造。但深水井场的工作水深较大,为保证甲板有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取样设备的安全,需要在取样器以上的一定高度上安装PINGER(声脉冲发生器)来监控取样器和海底之间的相对位置。若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可使用USBL技术来提高取样器的着底水下定位精度。3.2.8 测流技术深水井场调查中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海流对平台的影响。由于在深水海域,复杂多变的海流很容易引起海底变形滑坡、深水浊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平台的安全。使用走航式ADCP测量设备进行流速流向的测量或者采用布设海底观测锚系的方式对不同水层的海流进行定期观测,以获取深水井场以及附近海域的海流资料。4 近海底多参量勘查技术类似侧扫声呐、海底摄像系统和海洋磁力仪这类调查设备在工作时,必须要贴近海底才能获得较好技术效果和达到技术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借助于DeeptoW,ROV和AUV技术来实现技术目标。4.1 DeeptoW 技术深拖(DeeptoW)系统与浅水海域工作的普通侧扫声呐探测系统相比,其设备安装、操作和维护比较复杂,拖体内可集成包括侧扫声呐在内的其他探测设备。整个拖曳需要在母船牵引下作业;为了在一定水深的海底保持平稳地工作,要配备压沉器(depressor)、零浮力缆、正浮力拖体、稳定翼等装置;由于需要实时传输大量的调查数据,为了确保长距离的信号通信的质量,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通常配备几千米铠装光缆作为拖缆;收放设备需要配备大型绞车、A型架等辅助设备,甲板上需要配备强大的监控系统。为了提高调查效率,通常的深拖系统是一个载体,可集成其他调查技术,例如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光学摄像系统、磁力仪、深拖电火花震源和定位系统等,进行多手段多方法同步调查。此外,深拖的拖体距母船远达几千米,需要USBL技术的水下导航定位系统支持下作业。4.2 ROV技术与DeeptoW比较,遥控机器人(ROV)是一个多用途的、需要有缆作业的、遥控运载系统。其水下载体可在甲板操作系统的指挥下,在一定距离内灵活运动。它可集成侧扫声呐、多波束声呐、海洋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以及光学观测设备,进行海底综合探测[3],这也是目前被国外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ROV技术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数量较多的推力器,通常为4~7个推进器,多的可达10个。由于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其水下载体推力器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使得ROV平衡性好、灵活性高;②配备高精度的水下定位技术(主要是USBL技术)进行水下作业;③使用了光纤通讯技术,使得信号传输能力十分强大,从而也提高了计算机信号处理能力;④吊放系统大部分都有带止荡装置的A型吊和脐带绞车。脐带则采用铠装、动力(高压)、光纤合一的重力缆;⑤配备强大的专用绞车和甲板辅助装置进行工作;⑥有较大的负荷能力,以携带各种勘探、取样的设备和存储样品;⑦目前的ROV的体积和功率都比早期的ROV有了较大的增加,机动能力大大提高,负荷能力也变得较大;⑧结构模块化,可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灵活地对各种调查设备进行技术集成,安装所需的调查设备。此外还可以安装机械手进行水下取样,了解海底底质分布和查明海底障碍物[4]。4.3 AUV技术水下自治机器人(AUV)是一种无缆的、可自携动力和能按设计程序进行操作的自治式潜水器。它是一个调查设备的集成载体,可集成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光学摄像系统、侧扫声呐等多种调查设备,可用于深水井场调查的勘探设备。它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声通讯系统从水面接收改变航向、深度、收集数据等工作指令而进行调查观测,来实现海底目标物搜索、地形地貌勘察、地层结构勘探以及其他观测、取样、打捞等一系列作业的“水下机器人”(图2)。AUV主要由载体系统、控制系统、水声系统及收放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它一般艏部装有垂直推进器和侧移推进器,艉部装有水平推进器,因而机动性强,自动定向定深快、准、精,为声光探测系统在深水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机器人装有长基线声学定位系统和声学发射应答器,因此系统本体在深水中的运动轨迹清晰,并可通过长基线定位系统对本体实施8道控制命令。系统本体所载传感器和探测系统齐全,可实时记录下温度、盐度、深度等参数。机器人具有多CPU、多级递阶控制结构,能方便地修改及编入程序,可预编程序航行,还可自动记录各种运动和功能及图像参数(黑匣子)。机器人还有独特的回收和释放本体的收放系统。图2 AUV结构图Fig.2 AUV structrue mapAUV需要水下定位技术中的长基线水下定位系统(LBL)的导航来工作。LBL工作需要在海底布设3个以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发声器组成基线阵。LBL的命令指挥系统安装在调查船上。LBL是AUV工作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其工作的主要技术特点:①耐高水压的动态密封结构和技术;②精度更高、误码率更低、作用距离更大的水声通信能力;③最大工作水深达到6000m以上;④水下航速超过6节;⑤水下续航能力超过60小时;⑥采用数量较多的推力器,包括垂直、水平、侧推等多种类型,由于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其水下载体推进器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使得现代的AUV平衡性更好、灵活性更高;⑦配备高精度的水下定位技术(主要是LBL技术)进行水下作业;⑧结构模块化,可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灵活地对各种调查设备进行技术集成,安装所需的调查设备。例如可装备的深水油气井场调查需要的定位、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深设备等;⑨独特的回收和释放本体的收放系统,发生局部故障或丧失自航能力时,它能自动抛载上浮至水面,且自动抛起应急无线电发射天线和亮起急救闪光灯[5]。对比深拖系统、ROV和AUV三种设备中,前两者具有可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实时控制、没有动力限制等优点,但是需配备大型绞车、工作速度较慢、技术要求高和操作的灵活性不够。后者作业因没有拖缆的约束而范围较大,工作更加灵活、方便。但其弱点也很明显:首先是不能实时数据传输,只能在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声学modem将重要数据发送到甲板控制中心,AUV行动的重要命令是通过甲板控制命令单元发送信号来运行的;其次,水下机器人的回收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深海使用的AUV设备的回收更加艰难;再次,AUV的能耗很大,它既不能采用太阳能电池,也没有脐带缆不断地供电,只能靠自带的蓄电池,从而限制了它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最后是AUV以及相应水下定位系统价格昂贵,技术的引进还受出口许可的限制。因此,尽管目前AUV技术还存在许多缺点,但它对调查船舶依赖性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而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UV技术必将在深水井场调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认识和结论从深水井场调查项目技术要求、调查技术以及相关的辅助调查技术分析,根据目前国内海洋调查单位的勘探技术装备情况,我们认识到开展深水油气井场调查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测深、浅层剖面、单道地震、多道地震、地质取样等勘探技术比较成熟,只要作一些技术升级可以实现技术目标;而当务之急需要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深水井场的海底精密地貌测量、海底障碍物探索、浅地层结构探测的综合调查技术能力,主要是包括近海底多参量勘查和配套的水下定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深水油气井场调查所需要的手段和浅水海域的一些油气田井场相比,增加的调查项目不多,除需要进行海流测量之外,还需增加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而这些技术国内装备较多,工作方法也比较成熟。2)多道地震、地质取样等调查项目的技术要求没有变化,但用于中、浅地层剖面勘探的浅地层剖面仪和单道地震勘探设备需要做一些技术升级;3)用于探测海底障碍物和海底地貌特征的侧扫声呐和海洋磁力测量项目需要在近海底多参量勘查技术支持下作业,但这些技术目前国内开展得很少,尤其是深海海域几乎是空白。因此,需要加强该方面技术和方法上的研究,尤其是对ROV和AUV技术、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和集成技术的研究工作;4)近海底多参量勘查技术离不开USBL和LBL等水下定位技术,它们将成为深水油气井场勘探的关键技术,需要加快超短基线定位系统、长基线定位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研究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海洋深水油气开发的要求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要跟踪国际上海洋调查技术的最新发展,积极开展技术调研,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研究,同时也关注和加强对一些目前还没有受人重视的调查技术以及方法研究,例如,深水海底的原位CPT探测技术等领域。在研究深水油气井场调查技术的基础上,也积极开展对深水海底管线路由调查技术方法的研究,为参与我国即将开展的深水油气开发做好技术储备。参考文献[1]吕福亮,贺训云,武金云,孙国忠,王根海.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简论.海洋油气地质,2006,4期[2]孙清,连琏.中国深水海域油气及相关资源勘探开发进展及关键技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期,923~927[3]燕奎臣,俞建成,张奇峰.深水油气开发中的水下机器人.自动化博览,2005,5期[4]彭学伦.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4期[5]李晔,常文田,孙玉山,苏玉民.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现状与展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1期The Study on The InveStigation Technique of Oil and GaS Field Well Site in Deep SeaWen Mingming Xiao Bo Xu Xing Zhang Hanquan(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ly exploit of offshore oil and gas,the sustainab1e developing capability appears to be more and more insufficient.Thus it becomes the tendency for recovering the oil and gas in the deep sea basin.As a key Procedure for exploiting oil and gas in the deep sea,the investigation of Well site is being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By analyzing the technique elements and som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for Well site in deep sea,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 for deep sea Well site investigation lies in the discovering the barrier,surveying the topography and Physiognomy of the sea floor and finding out the moderate to shallow structure of the stratigraphy.In overseas,some key equipments,such as DEEPTOW,ROV and AUV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overcoming the shortcomings of sonar.These tools are generally kept certain distance to the sea floor when working and good success has been got.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improve this kind of near sea floor technique for deep sea Well site investigation.Key Words:Well site survey Exploration technique Near sea floor survey of multiple Parameters Sonar technique

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骄傲——1985年海洋机器人的诞生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1973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蒋新松与另两位同事正式提出开展机器人研究时,不少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多,就业问题尚且解决不了,还搞什么机器人?经过自动化领域专家的调研与论证,我国确定,主要开发3种类型的机器人,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水下无缆机器人和高精度装配机器人,以解决我国海上石油开发、海洋调查和国防急需。经过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海洋机器人的研究在90年代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上救捞或石油开采,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时,20米以下很难看清目标,50米以下便被永恒的黑暗所笼罩;而且,从生理上讲,深水域作业极易造成人体伤害,潜水员水下呼吸所需费用,有时1分钟相当于1克黄金。在几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鼎力支持下,蒋新松获得中科院100余万元拨款,开始“海人1号”100米水下机器人的研制。1985年12月,蒋新松任总设计师的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样机首航成功,1986年深潜成功。随后,蒋新松又将引进的中型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技术转化为产品。到1998年夏天为止,他们生产的8套中型水下机器人,3套销往美国,3套在中国南海出租,2套装备我国海军。这些机器人不仅在国内沉船探测、救捞、大坝检测等领域屡建奇功,而且也获得美国用户的高度称赞。1990年夏天,一艘日本轮船在中国领海被英国船撞沉。中国海军要求把沉船清除出中国领海,外国保险公司希望派水下机器人深潜,在12天内探测沉船位置及地貌等情况,以便救捞,开价是每天1000多美元,进行招标。蒋新松任所长的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决定揽下这活,给中国人争口气。中国的ROV(水下机器人)能行吗?外方人士对此将信将疑。“这样吧,让它下去抓把土上来,看看海底是沙还是泥。”中国科技人员说话保持低调。中国的“ROV”慢慢潜入海底,不仅抓了土,并且第一天就准确测定了沉船方位,第二天探测出船蚀程度,第三天摸清了地貌,探查任务完成得既迅速又漂亮。这时,英国人由衷地佩服和惊奇,连连称赞中国的“OK,ROV”。90年代初,蒋新松等人研制成功6000米水下机器人,使我国水下机器人水平连上两个台阶,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这一成果,使我国具有除了海沟以外的全球97%海域的探测能力,因此,人们把6000米水下机器人试验成功,看作是“返回式海洋卫星”发射成功。水下机器人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指甲盖大的面积,要承受6吨的压力;其导航定位,由于受海水和海流的影响,比空中飞行难度更大;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很快,因此不能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只能用声纳联络;海水对材料的腐蚀力很强,因此水下机器人必须采用抗腐蚀的特殊材料制作。科技人员为完成这项科研任务,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1997年5月20日到6月27日,“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进行的深海考察表明,它已完全达到深潜、遥控、自主航行等指标;它拍摄的录像带和照片,为大洋调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因此,两院院士评选1997年十大科技进展时,“CR-01”榜上有名。1997年“CB-01”的深海考察,是在夏威夷东1000海里的深水海域进行的。在这里,联合国分给中国一块1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中国自行普查其中的资源,可以留下一半富含稀有矿藏的地域,另一半还给联合国。因此,水下机器人这次出海,学术上的使命和价值也非同小可,它深潜成功引起的震动,确实不亚于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蒋新松虽然1997年初就与世长辞,但由于他在中国最先致力于机器人研究,为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屡建奇功,因此被尊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ROV水下机器人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你好,具体有以下几个指标:1、下潜深度(耐压深度)2、航速、下潜速度3、自身重量4、外型尺寸5、推进方式:几个推进器?几个水平的?几个垂直的?6、摄像头参数7、控制线缆长度8、控制器、显示器相关参数,图像、视频输出方式9、功率、电源等10、水下照明方式及参数11、附件:螺旋桨、包装箱、罗盘等等

TRD工法施工工艺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TRD工法施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适应多种工况作业:主机采用全液压步履式底盘,接地比压小横移直线度好,适应各种复杂施工场地;横切式施工方式和组合式短矮立柱结构特点 ,整机地面部分最大高度10m,能适应多种施工场地复杂工况的作业。2、整机高度低,安全性能好:整机重心低,稳定性好,下部分深度36m( 可根据工况配置最深到60m),适用于高度有限制的场所。可满足高架桥下施工。3、打造高品质地下连续墙:垂直方向上进行土壤和水泥浆混合搅拌的施工特点,可在不同土层均形成均匀、等厚、连续、无搭接的挡土、挡水性能好的高品质地下连续墙。4、可形成多规格墙体:更换不同宽度的刀具可形成550~850mm之间各种宽度的墙体 (可选择到900mm)。上海强劲地基有多台TRD工法机,最大切削深度可达60m,最大切削宽度850mm。

1G2G3G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英文中文以什么区分用户

分别如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英文名:firs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CS,西德的C-Netz,法国的Radiocom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2G,英文名:2-Generationwirelesstelephone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外语缩写:PCS)。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英文名:3rd-Generation。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个人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模拟技术 它属于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

对的。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玩转四驱(10) 福特品牌四驱技术解读

翼虎四驱性能测试 本期《四驱》将为大家介绍福特在中国销售的两款四驱SUV车型,包括长安福特小牛和进口福特 探险者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两款车都属于福特的城市SUV,更注重公路驾驶。那么他们的四驱表现如何呢?你会从下面找到答案。 "长安福特小牛福特探险者" 目前国内在售的福特SUV车型包括长安福特小牛、福特夏普、探险者。三款车型均采用偏向城市道路的承载式车身和适时四驱系统。其中,Wing Tiger和Sharp分为两驱和四驱车型,而福特探险者全部为四驱车型。 ●长安福特小牛 翼虎 2013款 2.0L GTDi 四驱尊贵型车型首页 | 参数配置 | 图片 | 口碑 | 车型报价厂商指导价27.58万 翼虎是长安福特生产的首款SUV车型。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成为国内市场最受欢迎、最热门的SUV车型。其各方面实力均衡,配置丰富,可以说是翼虎最大的卖点。福特小牛的设计源自 福特Vertrek 概念车。与大多数在中国销售的国产福特车型相比,Maverick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商品化”的车型。定位为紧凑型城市SUV的翼虎,在造型设计上与同为兄弟的瑞捷有着巨大的不同。在翼虎,你根本找不到瑞捷这样的美系SUV的影子。 目前Maverick四驱共有4款车型,分别是1.6L GTDi四驱精英、2.0L GTDi四驱精英、2.0L GTDi四驱运动和2.0L GTDi四驱尊贵版车型。四款车型的价格区间为23.98万元至27.58万元。其中,1.6L GTDi四驱精英版车型搭载177马力1.6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余三款车型搭载242马力2.0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的测试车采用了Maverick 2.0L GTDi四驱尊贵版车型。 Wing Tiger的四驱系统包括中央多片限滑差速器、前置和后轮轴开式差速器以及四轮电子辅助制动系统,这也是非常常见的适时四驱系统。正常情况下,前轴可以获得50%-100%的动力,而后轮轴最多可以分配50%的动力,车轮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可以用来限制车轮之间的打滑。此外,Maverick的四驱系统采用“全自动”模式,因此驾驶员无法调节车内的四驱系统。虽然驾驶员无法主动调整Maverick的四驱模式,但在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的介入下,Maverick成功通过了跨轴测试。 横轴测试: Wing Tiger适时四驱系统可以让前轮获得50%到100%的动力,而后轮最多只能获得50%的动力。在三个滑轮组的测试中,虽然电子辅助制动系统试图抑制车轮转动空,但有附着力的车轮始终无法获得足够的动力。无论是只有一个前轮还是只有一个后轮有附着力,翼虎都没有通过测试,这是针对定位为城市SUV的翼虎。 单轮着陆试验: 更多精彩视频,均在车载家庭视频频道。 优点:四轮驱动结构简单,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缺点:没有四驱模式调节功能,轮间限滑不明显,脱困能力有限。 探险者四驱性能测试 ●福特探索者 探险者 2013款 3.5L 尊享型车型首页 | 参数配置 | 图片 | 口碑 | 车型报价厂商指导价53.98万 作为福特唯一引入中国市场的中大型SUV,福特探险者和 沃尔沃XC90 源于同一个平台。探险者连续15年获得美国最畅销SUV称号,全球累计销量达到近700万辆。目前的福特探险者是第五代车型。凭借其宽大的车身尺寸和丰富的配置,探险者是最好的非主流中大型SUV之一。 福特探险者具有强烈的美式SUV设计风格,低配车型采用18英寸车轮,轮胎尺寸采用245/60 R18,高配车型采用20英寸花瓣形车轮,255/50 R20,这也让探险者更加魁梧。作为一款中大型SUV,福特探险者的最小离地间隙为193mm,接近角和离去角仅为21.7°和21.4°。这些数据也使得探索者不能胜任过于复杂的路况。 目前国内只有3.5L Premium Explorer和3.5L Premium Explorer在售,售价分别为48.98万元和53.98万元。两款车型均搭载3.5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91马力,最大扭矩354牛·米,我们的测试车是探险者3.5L独享。 福特探险者和市面上大多数SUV一样,采用了带有多片离合器限滑差速器和四轮电子辅助制动功能的适时四驱系统。虽然其四驱系统结构简单,但福特为探险者配备了实时路况管理系统,驾驶电脑会根据不同路况调整发动机功率输出、油门响应、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换挡逻辑。 与小牛“全自动”适时四驱系统不同,福特为探险者配备了四驱模式控制旋钮,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在正常模式、泥地模式、沙地模式和雪地模式之间切换。 正常模式:扭矩偏向前轮,根据需要向后轮输出动力,提高车辆性能。 泥地模式:油门响应慢,变速箱限制升档,降低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灵敏度,使车辆能保持持续的动力输出通过泥泞的道路。 沙地模式:发动机输出最大扭矩,变速箱尽可能长时间处于低速挡,让车轮保持高速旋转,顺利通过沙地路面。 雪地模式:油门响应较慢的同时,变速箱升档更主动,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大幅提升,尽可能限制车轮打滑。 探险家成功通过了前两项测试。在第三次测试中,探险家经过一番努力还是顺利脱困。对于一款城市SUV来说,探险者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片离合器限滑差速器在上次测试中过热,这意味着探险者不具备高强度越野条件。 单轮着陆试验: 更多精彩视频,均在车载家庭视频频道。 优点:四轮驱动结构简单;各部门都有电子辅助制动系统;能主动控制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带四轮驱动模式调节旋钮;具有陡坡缓降功能。缺点:虽然成功通过三次测试,但多片离合器限滑差速器在高强度越野时可能过热,说明探险者不适合攻克过于复杂的路况。 总结: 目前福特销售的三款SUV车型均采用结构简单的适时四驱系统。其中,翼虎采用智能适时四驱,驾驶员无法调节四驱模式。和大多数SUV车型一样,Maverick可以完成跨轴的测试,但在单轮着地的测试中,无论是单个前轮还是后轮都有附着力,即使电子辅助制动系统试图介入,车轮之间的限滑也不明显,这让Maverick无法顺利脱困,丰富的配置是其最大的卖点。作为福特旗下的一款中大型城市SUV,探险者虽然通过了所有测试,但在单轮落地测试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多片离合器限滑差速器过热,这也说明了承载式车身结构、适时四驱系统的探险者更适合在城市行驶,偶尔在郊区撒野。 锐界四驱性能测试 在之前的四轮驱动中,我们介绍了长安福特小牛和进口福特探险者的四轮驱动能力测试,结果并不相同。小牛在单轮落地测试层面失利,而探险者则顺利过关。本期我们带来的是长安福特夏普,一款中型SUV——介于翼虎和探险者之间。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它的四轮驱动能力如何达到探索者的水平。 锐界 2015款 2.0T GTDi 四驱豪锐型车型首页 | 参数配置 | 图片 | 口碑 | 车型报价厂商指导价31.98万 目前长安福特锐有2.0T和2.7T两种动力配置,价格区间为24.98 ~ 42.98万。今天我们测试的是2015款2.0T GTDi四驱豪瑞车型,采用了智能AWD四驱系统,也就是适时四驱系统。 夏普采用电控多片离合器中央限滑差速器和开放式后轮轴差速器,并配备四轮电子辅助制动功能。 ●轴间功率分配测试 首先,我们模拟了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情况,即前后轴的动力分配试验。测试方法是将两个滑轮组分别放在两个前轮或后轮上,看能否顺利通过。 不出所料,像翼虎和探索者的测试结果一样,轴间动力分配测试对夏普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可以顺利通过。在这个过程中,车辆的中央限滑差速器和车轮电子制动系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当两个前轮失去附着力时,车辆会制动前轮,多片离合器中央限滑差速器会立即锁止,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会迅速传递给两个有附着力的后轮,从而轻松脱困。 ●横轴测试 越野路段常出现跨轴工况,对于采用车轮电子辅助制动的车辆来说,这不是问题。行驶到滑轮组时,一侧车轮打滑,但车辆的ESC系统迅速介入制动打滑的车轮,并将动力以附着力传递给另一侧车轮,使得锐界成功突破了这道屏障。 ●单轮着陆试验 后轮落地一侧时,锐边没有通过,但前轮落地一侧时,锐边短暂打滑后顺利通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福特夏普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非常硬,在车轮打滑时给出有效的制动。相比车尾,更重的前轮也让一侧前轮获得了更多的附着力,让夏普在一侧前轮着地时也能顺利通过。总之,锐界在前轮一侧着地的艰难测试中表现非常出色。 更多精彩视频,均在车载家庭视频频道。 总结: 和车型的尺寸定位一样,福特夏普的四驱测试成绩也在小牛和探险者之间,通过了轴间动力分配测试、跨轴测试和单轮前轮着地测试,但有惊无险的达到了单侧后轮着地的测试水平。不过这个成绩对于城市中的中型SUV夏普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常见的多片离合器中心限滑差速器、开放式后轮轴差速器和四轮电子辅助制动功能的组合在测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夏普在测试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越野能力,但就其定位而言,城市路段可能才是其真正的战场。 @2019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云计算中定义明确的服务模式有哪些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对云计算的定义 同时附上NIST的PPT供参考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它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随需应变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资源能够快速供应并释放,使管理资源的工作量和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减小到最低限度。基本特点随需应变的自助服务 消费者可以单方面地按需自动获取计算能力,如服务器时间和网络存储,从而免去了与每个服务提供者进行交互的过程。无处不在的网络访问 网络中提供许多可用功能,可通过各种统一的标准机制从多样化的瘦客户端或者胖客户端平台获取(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PDA掌上电脑)。资源共享池 服务提供者将计算资源汇集到资源池中,通过多租户模式共享给多个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不同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动态分配或重分配。资源的所在地具有保密性,消费者通常不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也无力控制资源的分配,但是可以指定较精确的概要位置(如,国家、省、或数据中心)。资源类型包括存储、处理、内存、带宽、和虚拟机等。快速而灵活 能够快速而灵活地提供各种功能以实现扩展,并且可以快速释放资源来实现收缩。对消费者来说,可取用的功能是应有尽有的,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任意数量的购买。计量付费服务 云系统利用一种计量功能(通常是通过一个付费使用的业务模式)来自动调控和优化资源利用,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按照合适的度量指标进行计量(如,存储、处理、带宽和活跃用户账户)。监控,控制和报告资源使用情况,提升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的透明度。服务模型软件即服务(SaaS) 该模式的云服务,是在云基础设施上运行的、由提供者提供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被各种不同的客户端设备,通过像Web浏览器(例如,基于Web的电子邮件)这样的瘦客户端界面,所访问。消费者不直接管理或控制底层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的功能,但有限的特定于用户的应用程序配置设置则可能是个例外。平台即服务(PaaS) 该模式的云服务,是将消费者创建或获取的应用程序,利用资源提供者指定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部署到云的基础设施上。消费者不直接管理或控制包括网络,服务器,运行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的功能在内的底层云基础设施,但可以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有可能配置应用的托管环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该模式的云服务,是租用处理、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消费者能够在上面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存储、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构件(例如,主机防火墙)。部署模型私有云(Private cloud) 私有云是为一个用户/机构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可以由该用户/机构或第三方管理,存在预置(on premise)和外置(off premise)两个状态。社区云(Community cloud) 社区云是指一些由有着共同利益(如,任务、安全需求、政策、遵约考虑等)并打算共享基础设施的组织共同创立的云,可以由该用户/机构或第三方管理,存在on premise或off premise两个状态。公共云(Public cloud) 公共云对一般公众或一个大型的行业组织公开可用,由销售云服务的组织机构所有。混合云(Hybridcloud) 混合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云(私有云、社区云、或公共云)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但通过标准化技术或专有技术绑定在一起,云之间实现了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解决云之间负载均衡的云爆发(cloud bursting))。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化学数据库,怎么下载,怎么找到这个!

http://webbook.nist.gov/chemistry/按照你需要可以通过分子式、英文名称、分子量等途径在里面找。和ACS一样全英数据库,里面有一些红外、氢谱等谱图。都是图片格式,你要下载直接右键另存为就行了。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库

根据标准参考数据计划,NIST的各实验室正在将他们的数据库产品不断加入到在线访问的数据库行列,建立了一系列的科学数值数据库。通过更新现有的数据库及开发新数据库,NIST不断地丰富它的评价数值数据集,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经过评价的数值数据。社会各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依靠 NIST的标准参考数据对许多关键技术进行决策。NIST的标准参考数据库系列包括50多个数据库,其中大部分是建在微机上的多用途数据包,根据学科可分为以下几类:分析化学(包括谱学),原子和分子物理,生物技术,化学与晶体结构,化学动力学,工业流体与化工,材料性能,热力学与热化学,以及NIST的其它数据库。分析化学类包括质谱库、红外谱、光电子能谱等数据库;原子与分子物理类包括光谱性能、c-射线衰减系数及交叉截面、原子光谱等数据库;生物技术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晶库等数据库;化学与晶体结构类有电子衍射等数据库;化学动力学类包括化学动力学、溶液动力学等数据库;工业流体与化工类有物质的热力学性能数据库;材料性能类包括结构陶瓷、腐蚀性能、摩擦材料、高温超导等数据库;表面数据类包括表面结构、弹性电子散射交叉截面等数据库;热化学类包括化学热力学、有机化合物热力学性能估算、JANAF热化学表等数据库。NIST提供科学数值数据服务的方式主要有:①将数据与分析仪器连在一起出售,如质谱库中有近10万个化合物数据,附在质谱仪中出售的有常用的几万个化合物;②以PC数据包方式出售;③联机数据服务;④作为其它大的软件包的一部分;⑤直接装入用户的计算机。具体的在线科学数据库名单如下:儿童人体测量数据库(AnthroKids - Anthropometric Data of Children),铂/氖阴极管灯泡的光谱图(Atlas of the Spectrum of a Platinum/Neon Hollow-Cathode Lamp in the Region 1130-4330 &Aring;),用于电子结构计算的原子参考数据库(Atomic Reference Data for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原子光谱数据库(Atomic Spectra Database,ASD),原子谱线加宽目录数据库(Atomic Spectral Line Broadening Bibliographic Database),原子跃迁概率数据库(Atomic Transition Probability Bibliographic Database),原子重量及同位素成分数据库(Atomic Weight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光子总交叉截面(衰减系数)测量目录(Bibliography of Photon Total Cross Sectio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s),生物高分子结晶数据库(Biological Macromolecule Crystallization Database),陶瓷互联网手册(Ceramics WebBook),化学动力学数据库(CKMech,Chemical Kinetic Mechanisms),化学互联网手册(Chemistry WebBook),单分子反应计算数据库(ChemRate: A Calculational Database for Unimolecular Reaction),视觉协同测试床(CIS2 Visual Interoperability Testbed),化学动力学机理(CKMech,Chemical Kinetic Mechanisms),计算化学比较和基准数据库(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omparison and Benchmark Database),计算机辨认工具测试项目网站(Computer Forensics Tool Testing (CFTT) Project Web Site),二阶光谱数据库(Diatomic Spectral Database),运算法则和数据结构字典(Dictionary of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电子与等离子体加工用气体相互作用数据 (Electron Interactions with Plasma Processing Gases),元素数据索引(Elemental Data Index),工程统计学手册(Engineering Statistics Handbook),火灾研究信息服务(Fire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s ,FRIS),基本物理常数(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中性原子的基本水平和电离能量(Ground Levels and Ionization Energies for the Neutral Atoms),数学软件指南(Guide to Available Mathematical Software),NIST计量结果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指南(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and Expressing the Uncertainty of NIST Measurement Results),基础原子光谱数据手册(Handbook of Basic Atomic Spectroscopic Data),绝缘体和建筑材料的热传递性质(Heat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Insulat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高温超导材料数据库(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Database),HIV蛋白酶数据库(HIV Protease Database),人线粒体蛋白数据库(Human Mitochondrial Protein Database),烃类光谱数据库(Hydrocarbon Spectral Database),二氧化碳同位素测定的交互规则(Interactive Algorithm for Isotopic CO2 Measurements),国际比较数据库(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s Database),ITS-90热电偶数据库(ITS-90 Thermocouple Database),自动数据分析工具(MassSpectator Automated Data Analysis Tool),矩阵市场数据库(Matrix Market Database),相位图和计算热动力学―焊接系统(Phase Diagrams and Computational Thermodynamics - Solder Systems),多轮烃结构索引(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Structure Index),聚合物方法数据库(Polymer MALDI MS Methods Database),高级材料的性质数据总结(Property Data Summaries for Advanced Materials),断裂韧度性质数据总结(Property Data Summaries for Fracture Toughness),氧化玻璃的性质数据总结(Property Data Summaries for Oxide Glasses),蛋白质数据银行(Protein Data Bank (PDB) ( in collaboration with RCSB )放射性核半衰期计量(Radionuclide Half-Life Measurements),用于观测星际分子微波跃迁的雷达技术扫描频率(Recommended Rest Frequencies for Observed Interstellar Molecular Microwave Transitions - 1991 Revision),加强渗透性数值数据库(Database on Reinforcement Permeability Values),短暂前后重复的DNA数据库(Short Tandem Repeat DNA Internet Database),无铅焊料的焊接特性数据库(Database for Solder Properties with Emphasis on New Lead-free Solders),可溶性数据库(IUPAC-NIST Solubility Database),溶解动力学数据库(NDRL/NIST Solution Kinetics Database on the Web),坎德拉X-射线天文台光谱数据库(Spectral Data for th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统计参考数据库(Statistical Reference Datasets),电子、质子和氦离子的静止能与行程表(Stopping-Power and Range Tables for Electrons,Protons,and Helium Ions),NIST结构陶瓷学数据库(NIST Structural Ceramics Database),合成聚合物质谱项目(Synthetic Polymer Mass Spectrometry Project),X-射线质量衰减系数和能量吸收系数表(Tables of X-Ray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nd Mass Energy - Absorption Coefficients),酶催化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库(Thermodynam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Database),半导体器件加工用的气体的热物理特性数据库(Database of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Used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三原子光谱数据库(Triatomic Spectral Database),Vibrational branching ratios and asymmetry parameters in the photoionization of CO2 in the region between 650 &Aring; and 840 &Aring;可见物粘合剂数据集(NIST Visible Cement Dataset),Wavenumber Calibration Tables from Heterodyne Frequency Measurements用于剂量测定的X-射线衰减与吸收表(X-Ray Attenuation and Absorption for Materials of Dosimetric Interest),X-射线波型系数、衰减与散射表(X-Ray Form Factor,Attenuation and Scattering Tables),X-射线电光子分光光谱数据库(NIST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Database),X-射线跃迁能量数据库(X-Ray Transition Energies Database),光子交叉截面数据库(XCOM: Photon Cross Sections Database)。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NIST成立于1901年,原名美国国家标准局(NBS),1988年8月,经美国总统批准改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NIST下设4个研究所:国家计量研究所、国家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下设中心,中心下分组,组下设实验室。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发展联邦信息处理标准,参与发展商用ADP标准,开展关于自动数据处理、计算机及有关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制定联邦自动数据处理政策方面向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以及国会总审计局提供科学和技术咨询。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向政府其它机构提供咨询和技术帮助。为完成各项具体任务,保持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能力,该所设有程序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两个中心。1990年NIST进行重大改组,改设电子电工、制造工程、化学科学技术、物理、建筑防火、计算机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工程、计算机系统八个研究所。在科罗拉多州有一个分部,从事电磁、时频、无线电、光纤计量和材料实验研究。1979年5月8日,其前身美国标准局(NBS)与中国原国家计量总局签订合作协议。1984年6月12日与原国家计量局签延长计量与标准合作协议书,1995年1月16日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签订量和标准合作协议书。根据上述协议,双方进行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如互派代表团考察访问、专家讲学、合作研究、派进修生、交换资料等。

如何在Palette中添加自定义菜单./ 网络技术编程

工具-->自定义-->命令-->新菜单-->将右边的“新菜单”拖到EXCEL菜单上产生菜单(可自命名) 同样将在左边选择“宏”-->右边选择“自定义按钮”拖到“新菜单”下(可自命名) 然后与宏对接

石油钻井技术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1月29日3版刊登了“新型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研制成功”的消息。这套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新型正脉冲无线随钻测斜系统、测传马达及无线接收系统、地面信息处理与决策系统。它具有测量、传输和导向三大功能。在研制过程中连续进行了4次地质导向钻井实验和钻水平井的工业化应用,取得成功。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定向钻井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2.3.1.1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其核心是用随钻定向测量数据和随钻地层评价测井数据以人机对话方式来控制井眼轨迹。与普通的定向钻井技术不同之处是,它以井下实际地质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轨迹,而不是按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进行钻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能使井眼轨迹避开地层界面和地层流体界面始终位于产层内,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井下钻具命中最佳地质目标。实现地质导向钻井的几项关键技术是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旋转导向闭环控制系统等。随钻测量(MWD)的两项基本任务是测量井斜和钻井方位,其井下部分主要由探管、脉冲器、动力短节(或电池筒)和井底钻压短节组成,探管内包含各种传感器,如井斜、方位、温度、震动传感器等。探管内的微处理器对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将其转换成十进制,再转换成二进制数码,并按事先设定好的编码顺序把所有数据排列好。脉冲器用来传输脉冲信号,并接受地面指令。它是实现地面与井下双向通讯并将井下资料实时传输到地面的唯一通道。井下动力部分有锂电池或涡轮发电机两种,其作用是为井下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供电。井底钻压短节用于测定井底钻压和井底扭矩。随钻测井系统(LWD)是当代石油钻井最新技术之一。Schlumberger公司生产的双补偿电阻率仪CDR和双补偿中子密度仪CDN两种测井系统代表了当今随钻测井系统的最高水平。CDR和CDN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项一起与MWD联合使用。LWD的CDR系统用电磁波传送信息,整套系统安装在一特制的无磁钻铤或短节内。该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筒、伽马传感器、电导率测量总成和探管。它主要测量并实时传输地层的伽马曲线和深、浅电阻率曲线。对这些曲线进行分析,可以马上判断出地层的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地层流体的类型。LWD的CDN系统用来测量地层密度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利用这两种曲线可以进一步鉴定地层岩性,判断地层的孔隙度、地层流体的性质和地层的渗透率。旋转导向钻井系统(Steerable Rotary Drilling System)或旋转闭环系统(Rotary Closed Loop System,RCLS)。常规定向钻井技术使用导向弯外壳马达控制钻井方向施工定向井。钻进时,导向马达以“滑行”和“旋转”两种模式运转。滑行模式用来改变井的方位和井斜,旋转模式用来沿固定方向钻进。其缺点是用滑行模式钻进时,机械钻速只有旋转模式钻进时的50%,不仅钻进效率低,而且钻头选择受到限制,井眼净化效果及井眼质量也差。旋转导向闭环钻井系统完全避免了上述缺点。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定向井钻井轨迹的控制从借助起下钻时人工更换钻具弯接头和工具面向角来改变方位角和顶角的阶段,进入到利用电、液或泥浆脉冲信号从地面随时改变方位角和顶角的阶段。从而使定向井钻井进入了真正的导向钻井方式。在定向井钻井技术发展过程中,如果说井下钻井马达的问世和应用使定向钻井成为现实的话,那么可转向井下钻井马达的问世和应用则大大提高了井眼的控制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并减少了提下钻次数。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井轨迹控制机理和闭环系统如图2.5所示。目前从事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制的公司有:Amoco、Camco、Baker Hughes Inteq、Cambridge Drilling Automation以及DDD Stabilizers等。这些公司的旋转导向闭环钻井系统按定向方法又可分为自动动力定向和人工定向。自动动力定向一般由确定钻具前进方向的测量仪表、动力源和调节钻具方向的执行机构组成。人工定向系统定向类似于导向马达定向方法,需要在每次连接钻杆时进行定向。两种定向系统的定向控制原理都是通过给钻头施加直接或间接侧向力使钻头倾斜来实现的(图2.6)。按具体的导向方式又可划分为推靠式和指向式两种。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使水平钻井、大位移钻井、分支井钻井得到广泛应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和多分支井钻井技术代表了水平钻井技术的最新成果水平。图2.5 旋转导向闭环系统(1)水平井钻井技术目前,国外水平钻井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常规技术。美国的水平井技术成功率已达90%~95%。用于水平井钻进的井下动力钻具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功率串联马达及加长马达、转弯灵活的铰接式马达以及用于地质导向钻井的仪表化马达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满足所有导向钻具和中曲率半径造斜钻具的要求,使用调角度的马达弯外壳取代了原来的固定弯外壳;为获得更好的定向测量,用非磁性马达取代了磁性马达。研制了耐磨损、抗冲击的新型水平井钻头。图2.6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定向轨迹控制原理(2)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通常是指水平位移与井的垂深之比(HD/TVD)≥2的井。大位移井顶角≥86°时称为大位移水平井。HD/TVD≥3的井称为高水垂比大位移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是定向井、水平井、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现代高新钻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LWD)、旋转导向钻井系统(SRD)、随钻环空压力测量(PWD)等在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的集成应用,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的一个高峰。目前世界上钻成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水平位移达到10728m,斜深达11287m,该记录是BP阿莫科公司于1999年在英国Wytch Farm油田M-16井中创造的(图2.7所示)。三维多目标大位移井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挪威Gullfalks油田B29大位移井,就是将原计划用2口井开发该油田西部和北部油藏的方案改为一口井开采方案后钻成的。为了钻成这口井,制定了一套能够钻达所有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摩阻和扭矩的钻井设计方案。根据该方案,把2630m长的水平井段钻到7500m深度,穿过6个目标区,总的方位角变化量达160°。图2.7 M-16井井身轨迹我国从1996年12月开始,先后在南海东部海域油田进行了大位移井开发试验,截至2005年底,已成功钻成21口大位移井,其中高水垂比大位移井5口。为开发西江24-1含油构造实施的8口大位移井,其井深均超过8600m,水平位移都超过了7300m,水垂比均大于2.6,其中西江24-3-A4井水平位移达到了8063m,创造了当时(1997年)的大位移井世界纪录。大位移井钻井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很多,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钻井设备的适应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大斜度(大于80°)长裸眼钻进过程中井眼稳定和水平段延伸极限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大位移井钻井钻具摩擦阻力/扭矩的计算和减阻、成井过程中套管下入难度大及套管磨损严重等。此外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的测量和定向控制、最优的井身剖面(结构)设计、钻柱设计、钻井液性能选择及井眼净化、泥浆固控、定向钻井优化、测量、钻柱振动等问题也处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3)分支井钻井技术多分支井钻井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90年代随着中、小曲率半径水平定向井钻进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多分支井钻井是水平井技术的集成发展。多分支井是指在一个主井眼(直井、定向井、水平井)中钻出若干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其主要优点是能够进一步扩大井眼同油气层的接触面积、减小各向异性的影响、降低水锥水串、降低钻井成本,而且可以分层开采。目前,全世界已钻成上千口分支井,最多的有10个分支。多分支井可以从一个井眼中获得最大的总水平位移,在相同或不同方向上钻穿不同深度的多层油气层。多分支井井眼较短,大部分是尾管和裸眼完井,而且一般为砂岩油藏。多分支井最早是从简单的套管段铣开窗侧钻、裸眼完井开始的。因其存在无法重入各个分支井和无法解决井壁坍塌等问题,后经不断研究探索,1993年以来预开窗侧钻分支井、固井回接至主井筒套管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具有主井筒与分支井筒间的机械连接性、水力完整性和选择重入性,能够满足钻井、固井、测井、试油、注水、油层改造、修井和分层开采的要求。目前,国外常用的多分支系统主要有:非重入多分支系统(NAMLS),双管柱多分支系统(DSMLS),分支重入系统(LRS),分支回接系统(LTBS)。目前国外主要采用4种方式钻多分支井:①开窗侧钻;②预设窗口;③裸眼侧钻;④井下分支系统(Down Hole Splitter System)。2.3.1.2 连续管钻井(CTD)技术连续管钻井技术又叫柔性钻杆钻井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研制和试用这一技术钻井的有法国、美国和匈牙利。早期法国连续管钻进技术最先进,1966年投入工业性试验,70年代就研制出各种连续管钻机,重点用于海洋钻进。当时法国制造的连续管单根长度达到550m。美国、匈牙利制造的连续管和法国的类型基本相同,单根长度只有20~30m。早期研制的连续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供孔底电钻使用,由4层组成,最内层为橡胶或橡胶金属软管的心管,孔底电机动力线就埋设在心管内;心管外是用2层钢丝和橡胶贴合而成的防爆层;再外层是钢丝骨架层,用于承受拉力和扭矩;最外层是防护胶层,其作用是防水并保护钢丝。另一种是供孔底涡轮钻具使用的,因不需要埋设动力电缆,其结构要比第一种简单得多。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小井眼井上,限制了无杆电钻的发展。连续管钻井技术的研究也放慢了脚步。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曾开展无杆电钻和连续管钻井技术的研究。勘探所与青岛橡胶六厂合作研制的多种规格的柔性钻杆,经过单项性能试验后,于1975年初步用于涡轮钻。1978年12月成功用于海上柔性钻杆孔底电钻,并建造了我国第一台柔杆钻机钻探船。1979~1984年勘探所联合清华大学电力工程系、青岛橡胶六厂研究所和北京地质局修配厂共同研制了DRD-65型柔管钻机和柔性钻杆。DRD-65型柔管钻机主要有柔性钻杆、Φ146mm潜孔电钻、钻塔、柔杆绞车及波浪补偿器、泥浆泵、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等部分组成。研制的柔性钻杆主要由橡胶、橡胶布层、钢丝绳及动力线组成。拉力由柔杆中的钢丝骨架层承担,钢丝绳为0.7mm×7股,直径2.1mm,每根拉力不小于4350N,总数为134根,计算拉力为500kN,试验拉力为360kN。钻进过程中,柔性钻杆起的作用为:起下钻具、承受反扭矩、引导冲洗液进入孔底、通过设于柔性钻杆壁内的电缆向孔底电钻输送电力驱动潜孔电钻运转、向地表传送井底钻井参数等。柔性钻杆性能参数为:内径32mm;抗扭矩不小于1030N·m;外径85~90mm;单位质量13kg/m;抗内压(工作压力)40kg/cm2,曲率半径不大于0.75m,抗外压不小于10kg/cm2;弯曲度:两弯曲形成的夹角不大于120°;额定拉力1000kN;柔杆内埋设动力导线3组,每组15mm2,信号线二根;柔杆单根长度为40、80m两种规格。Φ146mm型柔杆钻机由Φ127mm电动机、减速器、液压平衡器和减震器组成。动力是潜孔电钻,它直接带动钻头潜入孔底钻井。Φ146mm孔底电钻是外通水式,通水间隙宽5mm,通水横断面积为2055mm2。与常规钻井技术相比,连续管钻井应用于石油钻探具有以下优点:欠平衡钻井时比常规钻井更安全;因省去了提下钻作业程序,可大大节省钻井辅助时间,缩短作业周期;连续管钻井技术为孔底动力电钻的发展及孔底钻进参数的测量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制作连续管时,电缆及测井信号线就事先埋设在连续管壁内,因此也可以说连续管本身就是以钢丝为骨架的电缆,通过它可以很方便地向孔底动力电钻输送电力,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地面与孔底的信息传递;因不需拧卸钻杆,因此在钻进及提下钻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冲洗液循环,对保持井壁稳定、减少孔内事故意义重大;海上钻探时,可以补偿海浪对钻井船的漂移影响;避免了回转钻杆柱的功率损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深孔钻进时效果更明显。正是由于连续管钻井技术有上述优点,加之油田勘探需要以及相关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为连续管技术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续管钻井技术又呈现出飞速发展之势。其油田勘探工作量年增长量达到20%。连续管钻井技术研究应用进展情况简述如下。1)数据和动力传输热塑复合连续管研制成功。这种连续管是由壳牌国际勘探公司与航空开发公司于1999年在热塑复合连续管基础上开始研制的。它由热塑衬管和缠绕在外面的碳或玻璃热塑复合层组成。中层含有3根铜质导线、导线被玻璃复合层隔开。碳复合层的作用是提供强度、刚度和电屏蔽。玻璃复合层的作用是保证强度和电隔离。最外层是保护层。这种连续管可载荷1.5kV电压,输出功率20kW,传输距离可达7km,耐温150℃。每根连续管之间用一种特制接头进行连接。接头由一个钢制的内金属部件和管子端部的金属环组成。这种连续管主要用于潜孔电钻钻井。新研制的数据和动力传输连续管改变了过去用潜孔电钻钻井时,电缆在连续管内孔输送电力影响冲洗液循环的缺点。2)井下钻具和钻具组合取得新进展。XL技术公司研制成功一种连续管钻井的电动井下钻具组合。该钻具组合主要由电动马达、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组成。适用于3.75in井眼的电动井下马达已交付使用。下一步设想是把这种新型电动马达用于一种新的闭环钻井系统。这种电动井下钻具组合具有许多优点:不用钻井液作为动力介质,对钻井液性能没有特殊要求,因而是欠平衡钻井和海上钻井的理想工具;可在高温下作业,振动小,马达寿命长;闭环钻井时借助连续管内设电缆可把测量数据实时传送到井口操纵台,便于对井底电动马达进行灵活控制,因而可使钻井效率达到最佳;Sperry sun钻井服务公司研制了一种连续管钻井用的新的导向钻具组合。这种钻具组合由专门设计的下部阳螺纹泥浆马达和长保径的PDC钻头组成。长保径钻头起一个近钻头稳定器的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振动,提高井眼质量和机械钻速。泥浆马达有一个特制的轴承组和轴,与长保径钻头匹配时能降低马达的弯曲角而不影响定向性能。在大尺寸井眼(>6in)中进行的现场试验证明,导向钻具组合具有机械钻速高、井眼质量好、井下振动小、钻头寿命长、设备可靠性较高等优点。另外还研制成功了一种连续软管欠平衡钻井用的绳索式井底钻具组合。该钻具组合外径为in上部与外径2in或in的连续管配用,下部接钻铤和in钻头。该钻具组合由电缆式遥控器、稳定的MWD仪器、有效的电子定向器及其他参数测量和传输器件组成。电缆通过连续管内孔下入孔底,能实时监测并处理工具面向角、钻井顶角、方位角、自然伽马、温度、径向振动频率、套管接箍定位、程序状态指令、管内与环空压差等参数。钻具的电子方位器能在钻井时在导向泥浆马达连续旋转的情况下测量并提供井斜和方位两种参数。其他方面的新进展包括:连续管钻井技术成功用于超高压层侧钻;增加连续管钻井位移的新工具研制成功;连续管钻井与欠平衡钻井技术结合打水平井取得好效果;适于连续管钻井的混合钻机研制成功;连续管钻井理论取得新突破。2.3.1.3 石油勘探小井眼钻井技术石油部门通常把70%的井段直径小于177.8mm的井称为小井眼井。由于小井眼比传统的石油钻井所需钻井设备小且少、钻探耗材少、井场占地面积小,从而可以节约大量勘探开发成本,实践证明可节约成本30%左右,一些边远地区探井可节约50%~75%。因此小井眼井应用领域和应用面越来越大。目前小井眼井主要用于:①以获取地质资料为主要目的的环境比较恶劣的新探区或边际探区探井;②600~1000m浅油气藏开发;③低压、低渗、低产油气藏开发;④老油气田挖潜改造等。2.3.1.4 套管钻井技术套管钻井就是以套管柱取代钻杆柱实施钻井作业的钻井技术。不言而喻套管钻井的实质是不提钻换钻头及钻具的钻进技术。套管钻井思想的由来是受早期(18世纪中期钢丝绳冲击钻进方法用于石油勘探,19世纪末期转盘回转钻井方法开始出现并用于石油钻井)钢丝绳冲击钻进(顿钻时代)提下钻速度快,转盘回转钻进井眼清洁且钻进速度快的启发而产生的。1950年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人们开始在陆上钻石油井时,用套管带钻头钻穿油层到设计孔深,然后将管子固定在井中成井,钻头也不回收。后来,Sperry-sun钻井服务公司和Tesco公司根据这一钻井原理各自开发出套管钻井技术并制定了各自的套管钻井技术发展战略。2000年,Tesco公司将4.5~13.375in的套管钻井技术推向市场,为世界各地的油田勘探服务。真正意义的套管钻井技术从投放市场至今还不到10年时间。套管钻井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归纳如下。1)钻进过程中不用起下钻,只利用绞车系统起下钻头和孔内钻具组合,因而可节省钻井时间和钻井费用。钻进完成后即等于下套管作业完成,可节省完井时间和完井费用。2)可减少常规钻井工艺存在的诸如井壁坍塌、井壁冲刷、井壁键槽和台阶等事故隐患。3)钻进全过程及起下井底钻具时都能保持泥浆连续循环,有利于防止钻屑聚集,减少井涌发生。套管与井壁之间环状间隙小,可改善水力参数,提高泥浆上返速度,改善井眼清洗效果。套管钻井分为3种类型:普通套管钻井技术、阶段套管或尾管钻井技术和全程套管钻井技术。普通套管钻井是指在对钻机和钻具做少许改造的基础上,用套管作为钻柱接上方钻杆和钻头进行钻井。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钻小井眼井。尾管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入破碎带或涌水层段而无法正常钻进时,在钻柱下端连接一段套管和一种特制工具,打完这一段起出钻头把套管留在井内并固井的钻井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封隔破碎带和水层,保证孔内安全并维持正常钻进。通常所说的套管钻井技术是指全程套管钻井技术。全程套管钻井技术使用特制的套管钻机、钻具和钻头,利用套管作为水利通道,采用绳索式钻井马达作业的一种钻井工艺。目前,研究和开发这种钻井技术的主要是加拿大的Tesco公司,并在海上进行过钻井,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这种钻井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完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①不能进行常规的电缆测井;②钻头泥包问题严重,至今没有可靠的解决办法;③加压钻进时,底部套管会产生横向振动,致使套管和套管接头损坏,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消除或减轻套管横向振动的可靠方法;④由于套管钻进不使用钻铤,加压困难,所以机械钻速低于常规钻杆钻井;部分抵消了套管钻进提下钻节省的时间;⑤套管钻井主要用于钻进破碎带和涌水地层,其应用范围还不大。我国中石油系统的研究机构也在探索研究套管钻井技术,但至今还没有见到公开报道的成果。目前,套管钻井技术的研究内容,除了研制专用套管钻机和钻具外,重点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一是进行钻头的研究以解决钻头泥包问题;二是研究防止套管横向振动的措施;三是研究提高套管钻井机械钻速的有效办法;四是研究套管钻井固井办法。套管钻井应用实例:2001年,美国谢夫隆生产公司利用加拿大Tesco公司的套管钻井技术在墨西哥湾打了2口定向井(A-12和A-13井)。两井成井深度分别为3222×30.48cm和3728×30.48cm。为了进行对比分析,又用常规方法打了一口A-14井,结果显示,同样深度A-14井用时75.5h,A-13井用时59.5h。表层井段钻速比较,A-12 井的平均机械钻速为141ft/h,A-13井为187ft/h,A-14井为159ft/h。这说明套管钻井的机械钻速与常规方法机械钻速基本相同。但钻遇硬地层后套管钻井,钻压增加到6.75t,致使扩眼器切削齿损坏,钻速降低很多。BP公司用套管钻井技术在怀俄明州钻了5口井。井深为8200~9500ft,且都是从井口钻到油层井段。钻进过程中遇到了钻头泥包和套管振动问题。此外,膨胀套管技术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主要用于钻井过程中隔离漏失、涌水、遇水膨胀缩经、破碎掉块易坍塌等地层以及石油开采时油管的修复。勘探所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已立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2.3.1.5 石油钻机的新发展国外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AC-SCR-DC电驱动钻机,并首先应用于海洋钻井。由于电驱动钻机在传动、控制、安装、运移等方面明显优于机械传动钻机,因而获得很快的发展,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各型钻机。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直流电驱动钻机可控硅整流系统由模拟控制发展为全数字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同时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首先于90年代初成功应用于顶部驱动装置,9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深井石油钻机。目前,交流变频电驱动已被公认为电驱动钻机的发展方向。国内开展电驱动钻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研制并生产了ZJ60D型和ZJ45D型直流电驱动钻机,1995年成功研制了ZJ60DS型沙漠钻机,经应用均获得较好的评价。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石油系统加大钻机的更新改造力度,电驱动钻机取得了较快发展,宝鸡石油机械厂和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等先后研制成功ZJ20D、ZJ50D、ZJ70D型直流电驱动钻机和ZJ20DB、ZJ40DB型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四川油田也研制出了ZJ40DB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明显提高了我国钻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进入21世纪,辽河油田勘探装备工程公司自主研制成功了钻深能力为7000m的ZJ70D型直流电驱动钻机。该钻机具有自动送钻系统,代表了目前我国直流电驱动石油钻机的最高水平,整体配置是目前国内同类型钻机中最好的。2007年5月已出口阿塞拜疆,另两部4000m钻机则出口运往巴基斯坦和美国。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的ZJ70/4500DB型7000m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是集机、电、数字为一体的现代化钻机,采用了交流变频单齿轮绞车和主轴自动送钻技术和“一对一”控制的AC-DC-AC全数字变频技术。该型钻机代表了我国石油钻机的最新水平。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2003年投放市场至今,订货已达83台套。其中美国、阿曼、委内瑞拉等国石油勘探公司订货达42台套。在国内则占领了近2~3年来同级别电驱动钻机50%的市场份额。ZJ70/4500DB型钻机主要性能参数:名义钻井深度7000m,最大钩载4500kN,绞车额定功率1470kW,绞车和转盘挡数I+IR交流变频驱动、无级调速,泥浆泵型号及台数F-1600三台,井架型式及有效高度K型45.5m,底座型式及台面高度:双升式/旋升式10.5m,动力传动方式AC-DC-AC全数字变频。

什么是TDR技术?

简单地说,时间域反射计(TDR)是常规线缆测试仪升级为线缆故障排除工具的技术之一。 大多数的线缆验证测试仪只能进行基本的连续性测试,例如布线图和长度等。而内置 TDR 的验证测试仪则不会仅限于连续性验证,而是能提供定位基本布线故障的功能,如短路和断路。内置 TDR 的线缆测试仪将对每对电缆都施加系列电压脉冲,这些脉冲的一部分将从电缆定位返回至测试仪,并伴有一定的阻抗变化。开路和短路将表现出非常特别的阻抗变化,开路或者说断路响应的是正向脉冲而短路响应的是负向脉冲。测试仪将通过记录响应脉冲的时序来计算电缆长度或者说断路和短路点距离,并将通过记录响应脉冲的极性来判断造成响应的是开路(电缆终端或断路)还是短路。对需要迅速解决故障的线缆技术人员来说,TDR 测试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宝贵的。由于大多数的线缆故障都是由于糟糕的终端接头或金属物体刺穿了线缆而造成的,因此知道至开路和短路的距离将使技术人员能迅速地找出故障的接头并更换被钉破的线缆。平均来说,解决一个缺陷或者说问题所需时间的 80% 都花在问题的查找上,而只有 20% 的时间是花在真正的解决问题上,因此 TDR 功能定位问题的能力将极大地加快问题解决的步伐。Fluke Networks 发布的 CableIQ Qualification Tester 电缆鉴定测试仪开创了一种新方法,将 TDR 测试和布线图测试结合在了一起,这使得布线图的图形表述非常容易识读,并按比例显示到断路和短路的正确距离。例如,假设总的线缆长度是 100 英尺,第 3/6 对在 75 英尺处断路了,则在测试仪的图形显示中,3/6 对只有其它线缆的长度的 75%。此外,该测试仪还能检测单条线缆的断路、测量单条线缆的长度以及检测线缆对之间的短路。与传统的 TDR 测试仪相比,显示精度和易识读性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故障排除的速度。TDR 技术也有一些备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便是电容长度测量。这一方法依赖于对电缆电容的测量,并通过应用恰当的缩放因子来推算长度。但相比较 TDR 的故障排除能力,电容方法固有特性所带来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对短路线缆,由于无法再起到电容的作用,因此该方法将不起作用。因此,如果故障恰好是短路,则将无法测试出电缆的长度或到故障点的距离。总而言之,对基本线缆验证来说,TDR 是最好的故障解决方案。

TDR技术及其工程地质应用

史彦新 张青 孟宪玮 杨丽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摘要】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是一种电子测量技术,许多年来,一直用于各种物体的空间定位和形态特征的测量。本文简要描述了TDR的原理,介绍了其在水位监测、岩石及土壤变形监测、土壤湿度测量方面的应用,提出了TDR技术应用于滑坡监测的技术方法。【关键词】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 同轴电缆 工程地质 滑坡监测1 前言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简称TDR,是一种电子测量技术,许多年来,一直被用于各种物体形态特征的测量和空间定位。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检测通讯电缆的通断情况。在80年代初期,国外的研究人员将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用于工程地质勘查和监测工作,尤其在煤田地质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常用于监测地下煤层和岩层的变形位移等。到90年代中期,美国的研究人员将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开始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的研究,针对岩石和土体滑坡曾经做过许多的试验研究[1]。在国外,TDR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于起步阶段。2 TDR的原理TDR的早期形式是雷达,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多数人比较熟悉。雷达通常由无线电发送装置、天线和无线电接收装置三部分组成,发射装置向外发射电磁波短脉冲,接收装置接收从被测物体返回的反射波,通过测量入射波与反射波的间隔时间,就能判定该物体的空间位置;对反射波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振幅分析),可以得出更多的关于被测物体的信息。时间域反射测试(TDR)就是采用电缆中的“雷达”测试技术(Andrews,1994),在电缆中发射脉冲信号,同时进行反射信号的监测。在TDR中,一个脉冲波(快速的阶跃信号)被发射入同轴电缆(如图1所示)中,脉冲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同轴电缆的阻抗特性。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固有的属性,它取决于电缆内部的介质以及电缆的直径等因素。当电缆发生扭绞、拉长、中断等变形或者遇到像水之类的外界物质时,它的特性阻抗将发生变化。当测试脉冲遇到电缆的特性阻抗变化时,就会产生反射波。对入射波与反射波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判别同轴电缆的状态(断路、短路以及变形等)。如果TDR测试脉冲信号在测试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Vp,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d,那么电缆至变形处的距离 d可由式(1)来表示:图1 同轴电缆示意图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由此可以推断出同轴电缆的状态发生变化的位置。另外,如果测试脉冲信号为V1,反射信号为V2,那么其反射系数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根据线性传输理论,可以知道:式中:Rt——变形后电缆的阻抗;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R0——变形前电缆的阻抗。由(3)式可以得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①当 p=0时,Rt=R0,表示电缆的特征阻抗与电缆末端等效阻抗相匹配,发射信号得到了很好的传输,没有反射信号产生。②当ρ=+1时,Rt→∞,表示电缆末端处于开路状态,发射信号完全被反射。③当 p=-1时,Rt=0,表示电缆末端处于短路状态,发射信号完全被吸收。④当-1<p<+1(ρ≠0)时,表示电缆发生变形,并且产生反射波信号。这样,通过测量反射系数ρ,即测量反射信号的振幅,就可以判定电缆变形量的大小。3 TDR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根据TDR测试信号遇到电缆阻抗发生变化时产生反射波的原理,可把TDR用于工程地质的很多方面。3.1 TDR用于监测水位的变化[2]选择空气作填充介质的电缆,把电缆安装在监测井内,在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电缆的特性阻抗会大大减小。若向电缆内发射TDR测试脉冲,在空气与水的接触面处,就会产生反射波。测量反射波的时间,就可以推算出水位。当井内水位发生变化时,反射波到达的时间也发生变化:当水位上升,反射波到达的时间提前;当水位下降,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延长(如图2所示)。这样通过监测反射信号的变化,就可以达到监测水位的目的。3.2 TDR用于监测岩石及土的变形图2 TDR监测水位把电缆浇铸在钻孔中,使之与周围地层紧密结合。当周围岩石或土发生位移时,会对电缆进行剪切,使电缆发生变形,通过测量电缆变形的位置及变形量,就可判定周围地层发生形变的位置及位移量。向电缆中发射TDR测试脉冲,当测试脉冲遇到电缆变形处时,就会产生反射波。通过测量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和幅度,就可知电缆变形的位置及变形量,进而判定周围岩石及土的变形。3.3 TDR用于测量土壤湿度[3]TDR用于测量土壤湿度,是基于电缆中TDR测试信号的传播速度对电缆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敏感的特性。由于水、空气、土壤颗粒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很大差别,所以含水率不同的土壤,其介电常数是不同的,TDR信号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通过测量TDR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又已知同轴电缆传感器探杆的长度,就可求出TDR信号的传播速度,进而求出土壤的介电常数,这样,根据土壤介电常数与含水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土壤的湿度。4 TDR用于滑坡监测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斜坡发生变形破坏乃至整体移动就会产生滑坡。为了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活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位移与变形的长期观测是滑坡动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TDR技术可用于监测岩石及土的变形,因此采用TDR技术对滑坡进行监测,就可以了解和掌握滑坡深部的位移与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从理论上来说,TDR技术可以完成大量程的滑坡监测,其量程的大小只与测试电缆的特性有关,与监测钻孔的受损坏程度无关。在滑坡的长期监测过程中,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用钻孔打穿滑动面后直达稳定的地层,并且将同轴电缆放入监测钻孔,然后回填钻孔,使同轴电缆与周围地层紧密结合,对滑坡进行深部定位监测,以确定滑动面位置及其上部不同深度滑坡体的位移动态(如图3所示)。在安放好测试电缆之后,滑坡体一旦产生滑移,其位移就会引起电缆产生形变,电缆变形导致电缆阻抗特性的变化,这时,安装在地面的滑坡监测系统对钻孔内测试电缆的这种形变进行监测。在发射测试脉冲信号的同时,对反射波信号进行数据自动采集,通过对监测数据(包括时间和幅度等)进行分析和自动处理,就能得到电缆变形处地层的变化过程,实现对滑坡的动态监测,为滑坡预测、预报、评价以及防治研究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图3 TDR滑坡监测示意图5 结束语由上可见,根据TDR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将其用于工程地质的许多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在潜心研究TD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TDR滑坡监测系统,并应用到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监测的实际工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参考文献[1]张青,史彦新.TDR滑坡监测技术的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6(2)[2]史彦新,张青.TDR技术监测地下水位.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论文集(第2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3]孙玉龙,郝振纯.TDR技术及其在土壤水分及土壤溶质测定方面的应用.灌溉排水,2000,(2)

滑坡监测方法TDR监测技术建筑工程介绍?

滑坡监测方法TDR监测技术虽然不是现在才有的技术,但只要有用又何必区分时代性,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办法。中达咨询就滑坡监测方法TDR监测技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时域反射法(TimeDomainReflectometry,TDR)是一种远程遥感测试技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现在,在滑坡监测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TDR基本原理同轴电缆中TDR与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传播介质不同。在同轴电缆TDR测试过程中,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具有一定能量的瞬时脉冲的传播介质,电脉冲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播的同时,能够反映同轴电缆的阻抗特性。当电缆发生变形时,它的特性阻抗将发生变化。当测试脉冲遇到电缆的特性阻抗变化时,就会产生反射波。对反射波信号的传播时间进行测量,就可以确定其传播时间和速度,由此可以推断出同轴电缆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位置;通过对反射信号振幅的分析,就可进一步推算电缆的状态等。因此,同轴电缆的TDR技术又称之为“闭路雷达”。2)TDR滑坡监测TDR滑坡稳定性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埋设如图1所示。首先,在待监测的岩体或土体中钻孔,将同轴电缆放置于钻孔中,顶端与TDR测试仪相连,并以砂浆填充电缆与钻孔之间的空隙,以保证同轴电缆与岩体或土体的同步变形。岩体或土体的位移和变形使埋置于其中的同轴电缆产生剪切、拉伸变形,从而导致其局部特性阻抗的变化,电磁波将在这些阻抗变化区域发生反射和透射,并反映于TDR波形之中。通过对波形的分析,结合室内标定试验建立起的剪切和拉伸与TDR波形的量化关系,便可掌握岩体或土体的变形和位移状况。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杭州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简介

联科生物地处素有“天堂”之称的浙江省杭州市,迄今已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苏州和厦门设立了6个常驻办事机构,为全国各地的用户提供最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联科生物已与多家国际著名的生产商签订了独家或区域代理协议,为中国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种类齐全的高品质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美国Invitrogen公司的细胞生物学和流式细胞术产品、美国eBioscience公司的流式细胞术产品, 美国Peprotech公司的重组细胞因子、奥地利Bender Medsystems公司的细胞因子ELISA公司检测试剂盒、美国CTL公司的ELISPOT分析仪、瑞典Mabtech公司的ELISPOT检测试剂盒、美国Enzo公司 (旗下品牌:Alexis Biochemicals, Biomol, Apotech) 的荧光素和各种检测试剂盒、美国Millipore公司的耗材和细胞生物学产品 (旗下品牌:Chemicon, Upstate, Linco)以及德国Qiagen公司的分子生物学试剂盒等。值得一提的是,联科生物最近与德国美天旎公司(Miltenyi Biotec)达成合作协议,从2009年9月1日起在中国十个省内独家经销美天旎公司的免疫磁珠分选产品和gentleMACSTM全自动组织处理仪,为分选富集干祖细胞、T细胞和B细胞亚群、DC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提供全球最佳的产品。同时,我们公司时刻跟踪最新科技,密切关注国外的科研动态和新兴公司的发展,力争为中国用户引进更多、更好、更新的技术和产品。

卫生技术资格证书查询

① 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在哪领 你可以到你当初报名的地方询问一下 ② 怎样在中国卫生人才网查询执业医师资格证号码 中国卫生人才网是不能查询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号码的。 执业医师证号码,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网站查询,而不是中国卫生人才网。 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跟人必须在这个网站上已经注册。否则,是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 ③ 我登录了国家卫生部网站,可没找到怎样查询护士资格证的编号,谁知道怎样查询麻烦,快快说一下谢谢。 你好: 登陆: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 //w *** .moh.gov.cn/ 在右下角有数据查询-----选择---执业护士---输入你的查询条版件就可查询到---只要权你是正品!呵呵. ④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编号查询 1、首先打开浏览器搜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全国联网”,如下图所示: ⑤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真伪,怎样查询 你可到医学教育网上面看看,我记得是可以在卫生局可以查询。 ⑥ 执业医师资格证 初级卫生技术职称证书 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证书的证书号在哪可以查到 1、初级卫生技术职称证书 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证书的证书号可以登陆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需要填写考生号和姓名。 2、执业医师资格证是通过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后,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发放的,是我国从业医师必须拥有的证书,属于医疗技术方面的认可,证明持证人具有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技术和能力,证书永久有效(棕色封面的证书)。 ⑦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号如何查询 有考生在医学敎育网的论坛上说要到卫生部的网站上查询,当地卫生局应该也有记录。 ⑧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真伪,怎样查询 通过以下方式查询: 一、职称证书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一般不能在网上查询,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鉴定按照“谁发证谁鉴定”的原则办理。专业技术资格证a书由省市一级的劳动、人事部门颁发,所以必须到省市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或者由省市一级的劳动、人事部门委托的机构去申请鉴定。 三、可以通过发函或电话查询(电话查询一般是通过114号码百事通,查询到发证机关的电话号码进行查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不法分子把114号码都给抢注了,所有建议如果想通过电话查询的话,然后再查询发证机关的号码) 四、通过证书编号查询,国家对职称证书有详细的证书编号,每个省份的证书也有详细的证书编号管理。 ⑨ 中国卫生人才网怎么查护士资格证书 在网上是可以查到的。发下来之后去你考试当地的卫生局领取,领取成绩单后就可以进行护士执业证的注册,护士资格证是卫生局或者人事局领取,一般在年底领取。 相关信息你可到卫生网校论坛上看看,那里比较全面。 ⑩ 全国卫生人才专业技术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吗 全国卫生人才专业技术证书国家承认。 卫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负责报名、资格审核等全部考务工作。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负责西医、中医、计生部分专业的命题、组卷工作。 考试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五月中旬举行。 适用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以下简称“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 (10)卫生技术资格证书查询扩展阅读: 卫生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2、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3、已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的医师,参加中级资格考试,须取得该培训合格证书。 (二)报考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初级资格者,除应具备(一)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 报考药(护、技)士者,需具备相应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报考药(护、技)师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药(护、技)士工作满5年; 2、大专毕业,见习期满1年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 3、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 4、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轨,考试不开考。

PCB中PHP是什么意思?或者说有没有这一词的存在?我记得THT是通孔插装技术的~

PTH是通孔并且孔内壁有铜NPTH是通孔并且孔内壁没有铜

PLZ-05自行榴弹炮采用的自动装填技术是怎么工作的?

《汉和防务评论》称,PLZ-05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俄罗斯2C一19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动装填技术。俄罗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装填自动化程度较高。弹丸由自动弹丸装填机装填。弹丸贮存架的设计独特,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弹丸放在贮存架内。装填控制系统可以自动从贮存架内搜寻发射所需要的弹种,也可根据要求调整炮弹数量,并控制整个装填过程。一个活动的装弹盘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击,而无需使火炮返回到装填位置。发射装药由半自动装填,空药筒自动退出,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使装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后部右侧有一个弹丸传送装置;左侧有一个发射装药传送装置,这就缩短了弹丸和发射装药的装填时间,并可直接从发射车外补给弹药而不用消耗车载弹药。在火炮为非战斗状态时,弹丸传送装置折叠,并固定在炮塔上。而发射装药传送装置则折叠在炮塔内。该炮可进行间瞄射击和直瞄射击。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系统,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当高,最大射速可达8发/分。

PCOS技术论坛的域名的含义

含义为:“PC”即个人计算机,个人电脑。英文全称为“Personal Computer”!“OS”即“操作系统”的英文缩写。英文全称:“Operating System 控制系统,操作系统”!连起来可以理解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部署”。论坛坚持以电脑技术交流,故障技术支持等!以广告热爱IT事业和电脑爱好者为核心的综合技术交流论坛,为大家提供电脑技术交流综合平台!

MMT液态水分管理性测试仪技术特点有哪些?

MMT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用于测量液体在针织及梭织面料中三维空间的整体动态表现,测量织物的吸水性、穿透性与渗透时间。液体动态表现:1.吸收速度—织物内层与外层的水分吸收时间;2.单向传递功能—液体由面料内层向外层单一的流向能力;3.扩散/干燥速度—液体在织物内曾于外层的扩散速度。适用标准:AATCC 195,GB/T 21655.2测试原理:MMT包含一对上、下多环的电阻测量探针。步进马达带动上部传感器用固定的压力将试样水平压在下部传器上,然后用20秒的时间将0.2克标准测试溶液均匀的输送到试样表面进行测试。电脑可以动态记录上、下感应器各环电阻变化,通过标准的计算公式,得出我们需要的各种参数。MMT可以测量以下参数:1.上层/底层浸湿时间(WTT/WTB);2.上层/底层吸汉速度(TAR/BAR);3.上层/底层zui大扩散半径(MWRt/MWRb);4.上层/底层液体汗液扩散速度(TSS/BSS);5.积累单向传递能力(R);6.整体液态水份吸收扩散能力(OMMC)。

VDM技术 是什么意思

VDM是一种视频显示图元文件,是指在视频信号上叠加人类容易辨识的各类字幕信息,并将这些字符信息与原有视频信号复合一起显示在视频显示设备(比如监视器、硬盘录像机等)上的电子处理装置。

STTM(短串联模拟靶标)技术

最早由Franco. Zorrillat 1 等人在研究拟南芥miR399时发现了一个非编码蛋白基因IPS1 (Induced by Phosphate Starvation 1)。IPS1能够与miR399识别结合,在miRNA的切割位点形成不完全互补的泡状结构(图一),使miR399无法有效切割IPS1 RNA。在植物中,切割靶标mRNA是植物miRNA的一种重要作用机制,可对蛋白质的积累量产生直接影响 2 。该研究结果显示 3 ,IPS1 过量表达能够显著的抑制miR399对靶基因PH02的沉默作用,即IPS1抑制miR399的功能(图二)。 miRNA的人工模拟靶序列(artificial target mimicry),是根据miRNA的核酸序列人工设计相对应的互补寡聚核苷酸链。在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MIMIC的优化设计,形成非切割型MIMIC,具体地说是一种被miRNA识别、互作,但是不能被miRNA切割的MIMIC。 Yan 4 等在 TM 技术的理论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更加高效的 miRNA沉默新方法,短串联模拟靶标 (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STTM) 技术。STTM 由一段 48nt的特定序列将两个 TM 桥连起来,在这两个 TM 的 mi RNA 切割位点处都具有一个 3 个碱基的凸起结构,这一结构使 mi RNA 能与之结合但无法对其进行切割。在 Yan 等人的试验中,他们在拟南芥中构建了 STTM165/166 序列(图三),通过这一模拟靶标序列对 mi RNA165/166 家族的功能进行抑制,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拟南芥直立生长,叶子和茎干形状规则,而突变体植株矮小、弯曲、叶片不规则;通过与传统 TM 技术构建的突变体对比发现,STTM 突变体的表型更加明显,对 mi RNA 的抑制程度更深。

三星CES 2020将推出新产品「NEON」 主打提供沉浸式智慧体验 可能整合VR技术

从三星每年几乎都会在CES2020公布新款电视为主的消费性产品情况判断,NEON或许有可能是与电视产品全新整合的人工智慧应用服务,或是结合虚拟视觉技术的内容体验。 三星旗下科技与先进研究实验室「STAR(SamsungTechnology&AdvancedResearchLabs)」稍早预告,将在CES2020期间展示名为「NEON」的全新产品,甚至注册一组「NEON.life」网域名称。 包含三星「STAR」实验室主管文甫(BoMoon),以及三星「STAR」实验室总裁暨执行长PranavMistry先后在Twitter透露「NEON」即将公布消息,其中更透露此项产品将与沉浸式智慧服务有关。 而具体细节,基本上还是要等明年CES2020展期才能确认。 从三星每年几乎都会在CES2020公布新款电视为主的消费性产品情况判断,或许有可能是与电视产品全新整合的人工智慧应用服务,或是结合虚拟视觉技术的内容体验。 [embedcontent] Beenworkinglatenightsandweekendsandtotallyfeelingthatstart-uplifeagain.Lookingforwardtounveilingthenewpanywiththeteamat#CES2020inJanuary.Youwon"twanttomissthis… —BoMoon(@bomoon)December10,2019 Forpastfewyears,Ihavebeenworkingonsomethingexciting.FOLLOW@neondotlifetolearnmore.PleaseSHAREandaskyourfriendstojoin,too.t.co/m3DEbTqqYepicitter/jaWgALTzj4 —PranavMistry(@pranavmistry)December16,2019

彩色液晶屏的TFT-LCD技术

一、前言进入新千年,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显示器件正在加速推进其平板化的进程。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革命”时代,显示技术及显示器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视、电脑、移动电话、BP机、PDA等可携式设备以及各类仪器仪表上的显示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着大量的信息。没有显示器,就不会有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显示器集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被认为是电子工业在20世纪微电子、计算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机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显示技术也在发生一场革命,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突破及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使得以液晶显示(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FPD)技术迅速崛起。据Stanford公司预测,FPD市场规模正在以年增长率16.2%的速度发展着,到2000年FPD和CRT的产业都达到300亿美元,CRT平均年增长率不足6.3%,远低于FED的平均增长率,且FPD增长率仍在继续提高,CRT在继续下降,替代趋势十分明朗,可以说平板显示将成为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其产业和市场在不断扩增之中。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竞争、发展,平板显示器已进入角色,成为新世纪显示器的主流产品,目前竞争最激烈的平板显示器有四个品种:1、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FED);2、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PDP);3、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OLED);4、薄膜晶体管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 。场发射平板显示器原理类似于CRT,CRT只有一支到三支电子枪,最多六支,而场发射显示器是采用电子枪阵列(电子发射微尖阵列,如金刚石膜尖锥),分辨率为VGA(640×480×3)的显示器需要92.16万个性能均匀一致的电子发射微尖,材料工艺都需要突破。目前美国和法国有小批量的小尺寸的显示屏生产,用于国防军工,离工业化、商业化还很远。等离子体发光显示是通过微小的真空放电腔内的等离子放电激发腔内的发光材料形成的,发光效应低和功耗大是它的缺点(仅1.2lm/W,而灯用发光效率达80lm/W以上,6瓦/每平方英寸显示面积),但在102~152cm对角线的大屏幕显示领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CRT、LCD和数字微镜(DMD)3种投影显示器可以与PDP竞争,从目前大屏幕电视机市场来看,CRT投影电视价格比PDP便宜,是PDP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亮度和清晰度不如PDP,LCD和DMD投影的象素和价格目前还缺乏竞争优势。尽管彩色PDP在像质、显示面积和容量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其发光效率、发光亮度、对比度还达不到直观式彩色电视机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还不能被广大家用消费者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彩色PDP市场拓展。目前主要在公众媒体展示场合应用开始普遍起来。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显示方案由于GaN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制成功,从而一举获得了超大屏幕视频显示器市场的绝对控制权,但是这种显示器只适合做户外大型显示,在中小屏幕的视频显示器也没有它的市场。显示器产业的专家一直期望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能提供真正的象纸一样薄的显示器。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真正的又轻又薄,低功耗广视角,高响应速度(亚微妙)的固体平板显示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成本很低,使用寿命目前只有几千小时。OLED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首先应用作为TFT-LCD的主要竞争对手,但目前还处于研究试制阶段。液晶平板显示器,特别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将迅速成为新世纪的主流产品,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二、TFT-LCD 在众多的平板显示器激烈竞争中,何以TFT-LCD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主流显示器决不是偶然的,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思维模式发展的必然。液晶先后避开了困难的发光问题,利用液晶作为光阀的优良特性把发光显示器件分解成两部分,即光源和对光源的控制。作为光源,无论从发光效率、全彩色,还是寿命,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而且还在不断深化之中。LCD发明以来,背光源在不断地进步,由单色到彩色,由厚到薄,由侧置荧光灯式到平板荧光灯式。在发光光源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都会为LCD提供新的背光源。随着光源科技的进步,会有更新的更好的光源出现并为LCD所应用。余下的就是对光源的控制,把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和工艺移植过来,研制成功了薄膜晶体管(TFT)生产工艺,实现了对液晶光阀的矩阵寻址控制,解决了液晶显示器的光阀和控制器的配合,从而使液晶显示的优势得以实现。1、TFT工作原理(1)TFT是如何工作的 TFT就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简称,一般代指薄膜液晶显示器,而实际上指的是薄膜晶体管(矩阵)—— 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象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 matrix TFT)的来历。那么图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基本原理很简单:显示屏由许多可以发出任意颜色的光线的象素组成,只要控制各个象素显示相应的颜色就能达到目的了。在TFT LCD中一般采用背光技术,为了能精确地控制每一个象素的颜色和亮度就需要在每一个象素之后安装一个类似百叶窗的开关,当“百叶窗”打开时光线可以透过来,而“百叶窗”关上后光线就无法透过来。当然,在技术上实际上实现起来就不像刚才说的那么简单。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就是利用了液晶的特性(当加热时为液态,冷却时就结晶为固态),一般液晶有三种形态:类似粘土的层列(Smectic)液晶类似细火柴棒的丝状(Nematic)液晶类似胆固醇状的(Cholestic)液晶液晶显示器使用的是丝状,当外界环境变化它的分子结构也会变化,从而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就能够达到让光线通过或者阻挡光线的目的——也就是刚才比方的百叶窗。大家知道三原色,所以构成显示屏上的每个象素需上面介绍的三个类似的基本组件来构成,分别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目前使用的最普遍的是扭曲向列TFT液晶显示器(Twisted Nematic TFT LCD),下图就是解释的此类TF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现存的技术差别很大,我们将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在上、下两层上都有沟槽,其中上层的沟槽是纵向排列,而下层是横向排列的。而下层是横向排列的。当不加电压液晶处于自然状态,从发光图2a扭曲向列TFT显示器工作原理图示意图层发散过来的光线通过夹层之后,会发生90度的扭曲,从而能在下层顺利透过。当两层之间加上电压之后,就会生成一个电场,这时液晶都会垂直排列,所以光线不会发生扭转——结果就是光线无法通过下层。(2)TFT象素架构如图4示,彩色滤光镜依据颜色分为红、绿、蓝三种,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组成一组(dot pitch)对应一个象素每一个单色滤光镜称之为子象素(sub-pixel)。也就是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最大支持1280×1024分辨率的话,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个子象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768)那么一个象素大约是0.0188英寸(相当于0.30mm),对于18.1英寸的TFT显示器而言(1280×1024),就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mm)大家知道,象素对于显示器是有决定意义的,每个象素越小显示器可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就会越大。不过由于晶体管物理特性的限制,目前TFT每个象素的大小基本就是0.0117英寸(0.297mm),所以对于15英寸的显示器来说,分辨率最大只有1280×1024。2 、 TFT的技术特点TFT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大规模半导体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液晶(LC)、无机和有机薄膜电致发光(EL和OEL)平板显示器的基础。TFT是在玻璃或塑料基板等非单晶片上(当然也可以在晶片上)通过溅射、化学沉积工艺形成制造电路必需的各种膜,通过对膜的加工制作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LSIC)。采用非单晶基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是传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向大面积、多功能、低成本方向的延伸。在大面积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制造控制像元(LC或OLED)开关性能的TFT比在硅片上制造大规模IC的技术难度更大。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净化度为100级),对原材料纯度的要求(电子特气的纯度为99.999985%),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要求都超过半导体大规模集成,是现代大生产的顶尖技术。其主要特点有:(1)大面积:九十年代初第一代大面积玻璃基板(300mm×400mm)TFT-LCD生产线投产,到2000年上半年玻璃基板的面积已经扩大到了680mm×880mm),最近950mm×1200mm的玻璃基板也将投入运行。原则上讲没有面积的限制。(2)高集成度:用于液晶投影的1.3英寸TFT芯片的分辨率为XGA含有百万个象素。分辨率为SXGA(1280×1024)的16.1英寸的TFT阵列非晶体硅的膜厚只有50nm,以及TAB ON GLASS和SYSTEM ON GLASS技术,其IC的集成度,对设备和供应技术的要求,技术难度都超过传统的LSI。(3)功能强大:TFT最早作为矩阵选址电路改善了液晶的光阀特性。对于高分辨率显示器,通过0-6V范围的电压调节(其典型值0.2到4V),实现了对象元的精确控制,从而使LCD实现高质量的高分辨率显示成为可能。TFT-LC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在显示质量上超过CRT的平板显示器。现在人们开始把驱动IC集成到玻璃基板上,整个TFT的功能将更强大,这是传统的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所无法比拟的。(4)低成本:玻璃基板和塑料基板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成本问题,为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应用空间。(5)工艺灵活:除了采用溅射、CVD(化学气相沉积)MCVD(分子化学气相沉积)等传统工艺成膜以外,激光退火技术也开始应用,既可以制作非晶膜、多晶膜,也可以制造单晶膜。不仅可以制作硅膜,也可以制作其他的Ⅱ-Ⅵ族和Ⅲ-Ⅴ族半导体薄膜。(6)应用领域广泛,以TFT技术为基础的液晶平板显示器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也技术可应用到正在迅速成长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机电致发光(TFT-OLED)平板显示器也在迅速的成长中。3、 TFT-LCD的主要特点:随着九十年代初TFT技术的成熟,彩色液晶平板显示器迅速发展,不到10年的时间,TFT-LCD迅速成长为主流显示器,这与它具有的优点是分不开的。主要特点是:(1)使用特性好:低压应用,低驱动电压,固体化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平板化,又轻薄,节省了大量原材料和使用空间;低功耗,它的功耗约为CRT显示器的十分之一,反射式TFT-LCD甚至只有CRT的百分之一左右,节省了大量的能源;TFT-LCD产品还有规格型号、尺寸系列化,品种多样,使用方便灵活、维修、更新、升级容易,使用寿命长等许多特点。显示范围覆盖了从1英寸至40英寸范围内的所有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以及投影大平面,是全尺寸显示终端;显示质量从最简单的单色字符图形到高分辨率,高彩色保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的各种规格型号的视频显示器;显示方式有直视型,投影型,透视式,也有反射式。(2)环保特性好:无辐射、无闪烁,对使用者的健康无损害。特别是TFT-LCD电子书刊的出现,将把人类带入无纸办公、无纸印刷时代,引发人类学习、传播和记栽文明方式的革命。(3)适用范围宽,从-20℃到+50℃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正常使用,经过温度加固处理的TFT-LCD低温工作温度可达到零下80℃。既可作为移动终端显示,台式终端显示,又可以作大屏幕投影电视,是性能优良的全尺寸视频显示终端。(4)制造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特性好。TFT-LCD产业技术成熟,大规模生产的成品率达到90%以上。(5)TFT-LCD易于集成化和更新换代,是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光源技术的完美结合,继续发展潜力很大。目前有非晶、多晶和单晶硅TFT-LCD,将来会有其它材料的TFT,既有玻璃基板的又有塑料基板。三、国际技术水平和现状 TFT-LCD技术已经成熟,长期困扰液晶平板显示器的三大难题:视角、色饱和度、亮度已经获得解决。采用多区域垂直排列模式(MVA模式)和面内切换模式(IPS模式)使液晶平板显示的水平视角都达到了170度。MVA模式还使响应时间缩短到20ms。从技术角度来看,TN+Film解决方案是最简单的一种,TFT显示器制造商将过去用于老式LCD显示器的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技术,同TFT技术相结合,从而有了TN+Film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显示屏覆盖一层特殊的薄膜,来扩大可视角度——可以把可视角度从90度扩大到大约140度。如图6所示:TN+Film同标准TFT显示器一样都是通过排列液晶分子来实现对图象的控制,它在上表面覆盖一层薄膜来增大可视角度。不过TFT显示器相对弱的对比度和缓慢的反应时间这些缺点仍然没有改变。所以TN+Film这种方式并不是做好的解决方案,除了它的造价最便宜之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IPS就是In-Plane Switching的简称,意思就是平板开关,又称为Super TFT。最早由Hitachi(日立)开发,现在NEC和Nokia也使用此项技术制成显示器。这项技术同扭曲向列显示器(TN-Film)的不同就在于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本排列方式不同,当加上电压之后液晶分子与基板平行排列。采用这项技术的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达到了170度,已经同阴极射线管的可视角度相当了,不过这项技术也有缺点:为了能让液晶分子平行排列,电极不能象扭曲向列显示器(TN-Film)一样,在两层基板上都有,只能放在低层的基板上——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明显的下降,为了提高亮度和对比度,只有增强背光光源的亮度。这样一来,反应时间和对比度相对于普通TFT显示器而言更难提高了。所以这项技术似乎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MVA多区域垂直排列技术,是由日本富士通(Fujitsu)公司开发的,单从技术的角度看,它兼顾了可视角度和反应时间两个方面。找到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法。MVA技术使得可视角达到了160度—— 虽然不如IPS能达到的170度的可视角度,不过它`仍然是好的,因为这项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对比度和更短的反应时间。MVA中的M代指“multi-domains” —— 多区域的意思。图8所示,那些紫色的突起(protrusion)构成了所谓的区域。富士通目前生产的MAV显示器中一般就有这样4个区域。VA是“vertical alignment”的简称,意为垂直排列。不过单从字面上看会产生一些误解,因为液晶分子并不是如图所示的“突起”(protrusion)完全垂直。请看图8所示黑色示意图。当电压生成一个电场时,液晶分子如图相互平行排列,这样背光光源就能穿过,而且能将光线向各个方向发散,从而扩大了可视角度。另外,MVA还提供了比IPS和TN+Film技术都快的反应时间,这对于取得良好的视频回收和残视觉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MVA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也有所提高,不过同样也会随着可视度的变换而变化。在采用光学补偿弯曲技术(OCB)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场序列全彩色(FSFC)LCD技术不仅取消了占成本三分之一的彩色滤光膜(CF),还可使分辨率提高3倍,透过率提高5倍,同时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彩膜技术和背光源技术的发展使TFT-LCD的彩色再现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CRT。作为商品显示器TFT-LCD的主要技术指标综合性能在各类显示器件中是最优秀的,特别是TFT-LCD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完善,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发展空间,应用范围无所不至 。最近韩国三星电子已经生产出了38英寸单一基板的TFT-LCD液晶电视和40英寸TFT-LCD显示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向公认的应为PDP霸占的大尺寸彩电市场进军。LCD是所有显示器中耗电最低的产品,以13.3英寸XGA TFT-LCD为例,其功耗1998年为4.4瓦,1999年为3.3瓦,到2001年将小于2.5瓦,特别是反射型TFT-LCD的研制成功,由于取消了背光源,其功耗比透射式TFT-LCD低了一个数量级。同时由于几改进,低温激光退火多晶硅(P-Si)技术成熟,以至最近发展起来的单晶硅技术使得TFT-LCD的响应速度更快,电路集成化水平更高,锁相环技术的应用,一种功能更新,更全的周边电路的采用,系统集成(System on glass)技术的发展,使得TFT-LCD更轻、更薄。13.3英寸TFT-LCD其厚度在1998年为7.2mm,1999年为5.5mm,2001年降到5mm以下,其重量1998年为580克,1999年为450克,到2001年降到400克以下。TFT-LCD的大生产技术也已成熟,已实现全自动生产,其第五代生产线在2002年将进入实用生产阶段,生产成本将不断下降。TFT-LCD在技术上的成熟与进步以及其特有的性能优势确定了TFT-LCD最终取代CRT的格局。四、总结目前TFT-LCD已达到的技术水平状况:(1)水平和垂直角都达到170度;(2)显示亮度达到500尼特,对比度500:1;(3)寿命超过3万小时;(4)场序列全彩色(FSFC)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5)大屏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彩色电视(TFT-LC TV)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TFT-LCTV的画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CRT,如28英寸TFT LC TV的分辨率为1920×1200,水平垂直视角均为170度;38英寸的TFT LC TV已研制成功;40英寸的TFT-LCD也已研制成功;(6)大面积低温多晶硅TFT-LCD已经开发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非晶硅TFT的自扫描LCD已经商品化;(7)反射式TFT-LCD彩色显示器开始商品化。例如分辨率是400×234,画面为16:9的5.8英寸反射式显示器的反射率为30%,响应速度为30ms,消耗功率为0.15瓦。(8)730×920mm基板大屏幕生产线已经研制成功,更大尺寸基板的大屏幕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9)塑料基板TFT-LCD开始商品化。日本现有5个品种的塑料基板产品。(10)背光源和逆变器,虽在积极开发反射式LCD,但用背光源的透射型TFT-LCD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主流产品。背光源是其重要配件。德国研制成用于液晶模块的平板荧光灯背光源,亮度达到5000-7000cd/m2,寿命达到10万小时。一些新型自热式背光源可以在-40℃到85℃范围内正常工作。OEL背光源和高亮度LED背光源已开发成功,并开始用于TFT-LCD、LinfinityMicroelectrunies发明了冷阴极背光源长寿命逆变器,光源调制范围达到500:1。

荣威汽车他的技术是英国罗孚汽车 那罗孚汽车技术怎么样啊

荣威汽车是上汽公司整合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多项技术自主研发的并无罗孚的最新技术 罗孚只是把荣威品牌出售给了 上汽集团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之前收购的罗孚,但上海汽车并未收购“罗孚”品牌。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原来的老荣威属于罗孚的老技术 新荣威全部由上汽自主研发 与罗孚无任何关系罗孚也是个百年老厂 因经营问题 所以并不是很理想 把品牌出售给了各个汽车厂商

SPR污水处理技术中SPR的全称是什么

最新发明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系统”(美国发明专利 )将污水的“一级处理”和“三级处理”程序合并设计在一个SPR污水净化器罐体内 ,在30分钟流程里快速完成 。它容许直接吸入悬浮物(浊度)高达500毫克/升至5000毫克/升的高浊度污水,处理后出水的悬浮物(浊度)低于3毫克/升(度);它容许直接吸入CODcr为200毫克/升至800毫克/升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后出水CODcr可降为40毫克/升以下。只需用相当于常规的一 、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投资和低于常规二级处理的运行费用 ,就能够获得三级处理水平的效果 ,实现城市污水的再生和回用。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选用高效而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再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出水实现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亦可以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最新发明的SPR污水净化技术以其流程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少、净化效果好的众多优势将为当今世界的城市污水的再利用开创一条新路。城市污水实现再利用之后,为城市提供了第二淡水水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SPR技术特点

SPR 光学生物传感器经过 20 年来的发展 , 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制药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与传统的相互作用技术如超速离心,荧光法,热量测定法等相比,SPR生物传感器 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实时检测,能动态地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全过程 无需标记样品,保持了分子活性 样品需要极少,一般一个表面仅需要1毫克蛋白 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高通量,高质量的分析数据 能跟踪监控固定的配体的稳定性 对复合物的定量测定不干扰反应的平衡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由于SPR基于对未穿透样品的反射光的测量,所以能在混浊的甚至不透明的样品中进行.然而现有的SPR 传感技术与传统分析手段相比,特别是与免疫检测手段相比,在检测成本、易用性、稳定性、检测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决定了该技术今后几年的主要发展趋势。

什么是MEG?生物领域的技术

MEG聚酯化纤原料  1、乙二醇基本情况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简称EG)又名甘醇、乙二醇,包括一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通常所说的乙二醇为一乙二醇(Mono Ethylene Glycol, MEG),占88%。环氧乙烷、CO2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乙二酯(EC),然后水解得到一乙二醇(MEG)。

旋转式滗水器设备技术?

一、旋转式滗水器用途及简介:  旋转式滗水器是给排水处理工程中一种自上而下的变位式的排除上清液的污水处理专用机械设备,在排水阶段可将已经处理的上清水自表面滗出,是生物处理工艺的关键设备。  该旋转式滗水器具有对水量变化的可调节性,良好的水力及机械性能,又能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  该设备已通过省级鉴定,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及造纸、啤酒、制革、制药等各种工业污水处理。  二、设备名称:ZBS-1200型旋转式滗水器  三、主要技术参数:  设备编号:2103-01~04  滗水量:1200m3/h  滗水深度:1-3m可调  出水堰堰口宽度:12000mm  过水流速:30L/s.m  电机功率:1.5KW  电机防护等级/绝缘等级:IP55/F级  电源:380V3相50HZ  数量:4套  四、供货范围:  1.提供4套装配完整的ZBS-1200型旋转式滗水器,每套滗水器包括:电动推杆及变频器、限位开关、撇渣浮筒装置、滗水堰槽、回转排水管、进水管、通气管等)。  2.提供4台(一控一)电气控制箱(带PLC接口)。  3.提供完整的结构安装图。  五、设备材质:  起吊丝杆:2Cr13  机座:HT200铸铁  出水堰:不锈钢304  撇渣浮筒:不锈钢304  排水支管和主管:不锈钢304  六、设备部件防腐:不锈钢部件先进行清理,然后酸洗钝化处理即可。  七、工作原理:  1、滗水器设计成为一定的滗水速率排放上清液,避免扰乱沉降的污泥层,防止滗水器出污泥,滗水速率可调,以确保每一循环周期恒定的流量。  2、在每一循环中从反应池的最高运行水位开始滗水,至最低运行水位时完成一个循环滗水周期,滗水器由驱动机构驱动,滗水器以正常运行速度下降到达设定的低水位时,滗水器以快速返回至原来位置。  3、滗水器的旋转联合器与密封件可防止液体的泄漏,旋转联合器由两个紧密装配的密封装置组成,排放管线系穿过反应池的墙体,保证穿透处不致漏水。  4、旋转式滗水器由工艺程序控制,电动推杆按一定速比使滗水装置及滗水堰槽产生回转,反应池中上清液从滗水堰槽通过回转排水管排出池外,旋转式滗水器的堰体高度不断下降,滗水堰槽也同步下降,形成连续排放,至设计水位深度。  八、设计特点:  1.滗水器运行受过程控制器控制,当滗水阶段开始时,利用驱动装置的推动,使滗水器缓慢下降,将经过沉淀后的上清液由滗水堰口滗入导水管,并通过集水管收集后排出反应池。由于驱动装置的缓慢均匀驱动,大大地降低了滗水器运动和排水动作对池内处理水的扰动。滗水器上的筒始终浮于水面从而保证阻挡了一切漂浮物进入滗水器,大大降低了出水的SS浓度,保证了出水质量。  2.旋转式滗水器采用电动推杆驱动滗水装置的形式,由滗水装置(滗水堰、导水管、集水管)、旋转密封轴承、驱动装置等部件组成。  3.旋转式滗水器随着驱动电机的正反向运转,带动滗水堰槽上升、下降,完成滗水动作,防护等级IP55,绝缘等级F级。  4.驱动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滗水堰槽下降滗水时按设定的速度下行,滗水到最低点后,快速提升返回。  5.驱动机构设有行程限位,可对滗水行程进行精确定位。  6.滗水堰槽是整个滗水器进行滗水工作的关键部位,滗水器处于初始位置时,其堰口高于最高水位200mm。为防止浮渣流入滗水堰槽内,在滗水堰槽的两侧均设有浮渣挡板,并在前侧设有撇渣浮筒,滗水器整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7.进水管的一端与滗水堰槽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排水管相连;一方面将滗入滗水堰槽的上清液引入回转排水管,另一方面又将滗水堰槽与回转排水管连成整体,使滗水堰槽围绕回转排水管中心转动。  8.在两滗水堰槽中间两根支撑管之间设有一组吊耳,用推杆与传动机构中的升降螺母相连,成为滗水堰槽上升、下降的起吊点,该点的位置及推杆的长度设计均通过严格的计算确定。  9.回转排水管上设支撑轴头,将滗出的上清液引出池外。  10.旋转密封轴承:  旋转密封轴承既可有效地密封集水管和出水管的转动连接,又可有效地起承受滗水器通过集水管传递的径向力和轴向力的轴承作用。旋转密封轴承采用套管式密封轴承,支承部分选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具有重量轻、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耐疲劳、强度高的特点,还具有自润滑和吸音、减震的性能;而密封部分设计了一种非标双唇骨架密封件。这一结构的旋转密封轴承具有同心度高、寿命长、维护简便的特点。  九、运行控制:  1.每台旋转式滗水器配套1台(一控一)的就地电气控制箱,控制箱安置在旋转式滗水器的就近位置。  2.每台电气控制箱具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两种控制模式:  手动控制:由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控制单台旋转式滗水器的运行。  自动控制:由远程PLC控制旋转式滗水器的运行。  3.每台电气控制箱电源进线为三相五线制,额定电压为AC380V,控制电压为AC220V。  4.每台电气控制箱箱体为不锈钢材料,为双门结构,其防护等级为IP55,F级绝缘。  5.每台电气控制箱具有多种的常规保护功能:短路保护、缺相保护、过载保护等。  6.每台电气控制箱面板上设有开停按钮、紧急停车按钮、开停故障指示灯和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等。  7.质量可靠,美观大方是我们挑选电气元件的标准,我们主要选用进口或者独资生产的电器配件,主要厂家有ABB、施耐德、西门子、欧姆龙、富士等。  十一、设备检测:  a)我方在设备出厂前,对设备的运行噪声、运行可靠性等性能进行检测,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b)设备在现场安装后,我方负责进行动作试验,以证明旋转式滗水器符合设备技术要求,买方必须派人员在场。  c)我方负责向买方提交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iPhone12首次支持MagSafe 磁吸充电技术?

是的。MagSafe能够提供最高15W的无线充电功率。同时,MagSafe还加入了充电磁吸的设计,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苹果还为这一系统引入了多款全新配件,支持iPhone与其之间的互联交互。新款的MagSafe双项充电器还能同时为iPhone与AppleWatch进行充电。

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技术方法与技术流程

1.研究区蚀变遥感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1)遥感数据预处理:根据不同地区地貌景观以及遥感数据的特点,进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在西天山地区建立了去除盐碱地、水域、云、云影等的干扰窗(掩膜),尽量去除这些因素对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干扰。(2)光谱角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光谱角识别技术(SAM,Spectral Angle Mapper)是基于整个谱形特征的相似概率大小,对蚀变矿物尤其是一些含水矿物的识别具有独到的精确性,这也是一种直接对岩石矿物的识别方法(Ben-Dor et al.,1995;Crosta et al.,1998;Drake et al.,1998;Yuhas et al.,1992)。该方法是在由岩矿光谱组成的多维光谱矢量空间,利用一个岩矿光谱矢量的角度测度函数(θ)求解岩矿参考光谱端元矢量(r)与图像像元光谱矢量(t)的相似程度,即:新疆西天山地质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环境这里,‖*‖为光谱向量的模。参考端元光谱可来自实验室、野外测量或已知类别的图像像元光谱。θ介于0到π/2,其值愈小,两者相似程度愈高,识别与提取的信息愈可靠。通过合理的阈值选择,获取蚀变信息的二值图像。(3)遥感蚀变信息制图:遥感影像图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的几何校正与叠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遥感影像图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几何校正的精度已经达到100m,完全能够满足地质工作野外实地查证的需要,按照需要的比例尺成图。目前主要是利用激光数码成像系统,进行1∶25万、1∶20万、1∶10万以及1∶5万的ETM+蚀变遥感异常图的成图。2.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技术流程根据上述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技术方法,并结合地质成矿理论,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将遥感蚀变信息与地质知识有机结合分析的技术流程,以便去除假异常,圈定有利成矿区域。其技术流程如图8-7所示。图8-7 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流程图

面波技术

一、绪言1885年Rayleigh爵士第一次证明了面波的存在。与近地表地震有关的面波类型有两种,即瑞雷波和勒夫波。斯通利波是第三种类型的面波,但它只能在地下界面上观测到,在地表自由界面处是观测不到的。面波的简单数学推导已由Grant 和West在1965年给出。一般我们认为上面定义的这两种波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边界条件和距离以及观测系统下它们的水平分量可以相互转化。此问题已超出了这门课所涉及的范围,此处不做详细讨论。实际上,面波振幅随着深度增加大致上呈指数衰减。这种振幅随深度增大而急剧衰减的性质正是它们被称之为面波的原因所在。在界面处它们的振幅随着传播距离的加大近似的以的关系衰减。面波研究的下面两个结果表明,地球为层状且是非均匀的。1)理论上,勒夫波的存在必须满足下列两条件之一:即速度必须是单调递增的或者在界面之上必须存在低速层。图2-3-1表示了一个发育较好的勒夫波在低速层中的传播的情况。该地震记录使用重锤作为震源,水平检波器作为接收装置。S波折射表明这个低速层仅有几英尺厚。勒夫波初至在记录的下半部分中最为显著。图2-3-1 低速层中的勒夫面波2)事实上,勒夫波和瑞雷波均能发生频散现象。因为波长大的波穿透深度深,而通常深层的速度较高,所以最大波长的波最先到达检波器。当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越大,则频散现象就越厉害。例如:图2-3-2 中的左半部分频散较右半部分频散要小,深入观察图的左半部分,我们发现面波中存在两个清晰的层位。偏移距1 m处记录时间为30 ms到偏移距为20 m处记录时间为230 ms的波至可以证明上层为一低速层,其相速度约为100 m/s。而偏移距1 m处记录时间约为100 ms到偏移距为25 m记录时间为150 ms的波至可以证明下层为一高速层,其相速度约为480 m/s。这两个波列在5~15 m偏移距的距离之间相互干涉,在此范围之外长波长的波率先到达。图2-3-2 不同面波频散情况的对比图要注意的是,这些相速度分别为直达波和折射S波速度的90%左右。有时这两种不同的面波波列会出现在记录上,每一种产生于不同的地层。图2-3-2的左半部分是说明此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先前的例子我们发现,通过研究地震记录上的面波和简单计算有时可以获得有用的地质信息。然而,面波通常被勘探地震学家认为是无用的噪声。但不管怎么说,土木工程师已经开始运用面波(尤其是瑞雷面波)来研究浅层地表的工程力学性质。利用面波谱分析法(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简写为SASW),通过正演模型或反演面波速度的方法,可以获得近地表物质的刚度系数剖面。运用这些频带较宽的瑞雷波,可得到不同深度上的结果。通常科学文献中都普遍认为面波速度约为介质S波速度的0.92倍,但它忽略了与面波有很大联系的频散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泊松比为0.25的介质(典型的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和灰岩)0.92倍关系是成立的,但事实上这种层是不存在的;对于泊松比为0.0的介质,面波速度应为S波速度的0.874倍;而对于泊松比为0.5的介质,则应是0.955倍;对疏松物质,泊松比常介于0.40~0.49之间,一般假设瑞雷波速度为S波速度的0.94倍,这种假设误差小于1%。尽管我们常常认为瑞雷波速度与P波速度不相关,但是别忘了P波速度是决定泊松比的诸多因素之一。只是,瑞雷波速度对泊松比的依赖性较小,因此对P波速度的依赖也较小。面波的频率一般比体波要低,尤其在近地表研究中,由于体波的传播路径相对深层来说比较短,高频成分还没有被衰减掉。结果利用简单的低截频滤波器,就可以将面波从近地表的反射中消除。图2-3-2是一个极好的S波和面波的频率不同的例子。直达波和折射S波的主频在60Hz以上。浅层中的勒夫波的主频为40Hz以下,而穿透底下高速层的勒夫波的主频在25Hz以下。像管风琴有许多振型一样,面波也有许多振型。然而,通常基振型是最为重要的。Rix et al(1990)通过实验证明,16Hz时测区质点位移的73%由基振型提供,而在50Hz时则有87%为基振型所提供。二、面波类型1.瑞雷面波瑞雷波为垂直极化,其质点的运动轨迹在极化平面内为逆进椭圆。也就是说,在椭圆路径的顶部,质点位移的方向指向震源。对于一个离爆炸点数百米以外的观察者来说,几十磅药量的高能炸药所产生的瑞雷波,波的通过会让人产生一种“地滚动”的感觉,因此,瑞雷波常常被称为“地滚波”,实际上面波大都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面波在地面的传播仅限于一个波长范围之内。在某一深度处瑞雷波的振幅为零。当大于这个深度时,质点将会产生较小的反方向运动,并且呈顺时针椭圆运动方向。振幅为零点所在的面被称为波节面,其深度大小取决于泊松比的大小,例如:泊松比为0.25时,波节面位于地表以下0.19倍波长处,而当泊松比为0.45时,波节面则位于地表以下0.15倍波长处(从Grant and West,1965,所呈现的图上计算得出)。一般认为瑞雷波的运动主要是垂直方向,这是由于其与在野外工作时一般采用垂直检波器能够观测到的地滚波有关。然而水平运动分量也同样是存在的,它是在与炮点和检波点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的平面内来回振动,向外传播。在所有深度上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之比同样也取决于泊松比。例如,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地表或近地表的检波器来说,泊松比为0.25的介质,瑞雷波的垂直和水平振幅之比为1.25,而对于泊松比为0.45的介质,比值则为1.7。前面两段中我们所给出的数字,是在假设介质为弹性半空间介质时得到的。而实际上,它们在均匀介质的厚度达到地震记录上最大波长的4~5 倍时仍可使用。当检波器的埋置具有一致性,并且调节这些检波器方向的装置工作是正常时,泊松比可直接由瑞雷波水平和垂直分量的相对振幅决定。表层不均匀和均匀层厚度较小的情况比较复杂,此处不做详细讨论。在地震记录上,零偏移距处瑞雷波振幅亦并非为零。1904年,兰姆证明了在自由界面处体波的弯曲波前的绕射可以产生瑞雷波。结果导致在体波到达地表并在炮点上方一小块体积上开始绕射之前,瑞雷波是不能向外传播的。所以减小瑞雷波的一种方法就是增加震源的深度。同样,由于需要一个弯曲的初始波前面,因此在平面波波动方程的求解中,瑞雷波是不会出现的。图2-3-3 瑞雷波的频散实例在无限半空间均匀介质中,瑞雷波速度仅取决于介质的性质,此时无频散现象。当地下为层状介质或存在速度梯度时,这时瑞雷波速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面波的频散就意味着地下为层状介质或存在速度梯度。图2-3-3是频散瑞雷波在低速层中传播的一个例子,从图中也可看到直达波和纵波。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偏移距处瑞雷波的穿透深度随着波长的加大而加大。先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查看地震记录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地质信息。图2-3-3中的地震记录右边三分之一的折射波初至受到干扰,并且这种干扰也影响了瑞雷波,在图中作为附加例子标明。虽然地滚波在地质性质剧烈变化地区附近将表现出明显的扰动,但是有时即使在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前提下,也会存在明显扰动,原因是地形变化引起的静校正有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数据中这些扰动的重要性有时通过检查沿测线的地形测量数据可以得到确定。图2-3-4是一个相对无频散瑞雷波的例子,波自炮点向外传播24m,记录时间从15ms开始到145ms结束。注意波传播过的介质是均匀的。2.勒夫波勒夫波犹如“通道波”,它仅在水平方向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勒夫波其本质是多样的,它源于表层为低速层时 S 波的全反射。没有低速层勒夫波便不能传播。图2-3-5 中右半部分地震记录采自于堪萨斯州,曼哈顿附近,穿过TuttleCreek水库的泄洪道,检波器置于刚因洪水冲刷而裸露出来的灰岩之上。灰岩层厚约2m,上覆有页岩与灰岩层序交替变化的厚层岩石。注意到整个记录都没有相干的勒夫面波链出现。图中左半部分地震记录采于堪萨斯州的劳伦斯附近一个具有相似厚度的页岩与灰岩交替变化层,检波器置于顶部的风化页岩之上。注意勒夫波中频散的走向。图2-3-4 均匀介质中无频散实例图2-3-5 低速层中的勒夫面波及其频散特性示意图过去,勒夫波在很大程度上被天然地震学家用于测量地壳结构。现今,一些人已经尝试着将勒夫波用于横波(S波)勘探中的近地表静校正之中(Mari,1984;Song et al,1989)。Lee和McMechan(1992)曾利用勒夫波后向散射回波对近地表非均匀介质进行了成像。勒夫波与瑞雷波相同在非零偏移距处振幅亦不为零。由于勒夫波来源于低速层底部的反射,所以从炮点到界面并最终被地表检波器所接收需要一段时间。勒夫波的这种特性或许可用来评价近地表地质状况,但据我们所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一般地,在地震记录的每个部分中都可看到勒夫波,这一事实可很好的证明地球是层状的,并且许多地方勒夫波速度都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由于勒夫波必须在层状介质中传播,并且有频散现象,所以可以根据这种性质来提取有关上覆层厚度、速度及层数的信息。最短波长的勒夫波速度与速度最低层中的S波速度成正比,而最大波长的勒夫波与最深层介质中的S波速度成正比。频散现象使得勒夫波振幅随距离的增大衰减稍加变快,约为。三、频散曲线瑞雷波勘探的直接成果是瑞雷波频散曲线,频散曲线的特征及其变化与地下条件,如各层的厚度,波速等密切相联系。此处给出这种变化的大致规律,并讨论影响瑞雷波频散现象的因素和几种常见异常曲线产生的原因。1.层状介质中的频散曲线特征对于无限半空间均匀介质,瑞雷波速度仅取决于介质的性质,此时无频散现象,瑞雷波速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呈一条直线,如图2-3-6。当地下为层状介质或存在速度梯度时,这时瑞雷波速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存在频散现象。图2-3-7是瑞雷波在二层介质中传播时的频散曲线,图2-3-8是多层介质中的频散曲线。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曲线变化在“整体上”大致呈单调变化,即相速度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存在着“局部”的变化,往往这些局部变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层位信息。图2-3-6 无限半空间均匀介质图2-3-7 二层介质频散曲线2.影响频散曲线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述,瑞雷波勘探的直接成果为瑞雷波频散曲线,频散曲线质量的高低又影响着反演结果,所以在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影响频散曲线的因素。通俗地说,频散曲线是从野外地震记录中面波信息的提取而得到的。所以,野外面波勘探中地震记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频散曲线质量的高低。对某一测区而言,vR与采集方式和参数无关,只同介质特性有关,它的频率特性同地球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数值上接近于剪切波速度。因此,一般而言,vR的变化范围是一定的,影响波长大小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波的频率成分。低频面波的传播特征反映了深层的信息,高频分量的特征则反映了浅层信息。这表明,频率成分是影响瑞雷波勘探的决定性因素,数据采集时应针对不同勘探目的层深度尽可能地选取不同激发方式和采集参数,以增强相应频段的面波能量。如果勘探深度很浅(如公路路面检测),则要求频率尽可能高(数百周左右),如果勘探深度较大(大于10 m),则要尽可能保留低频成分。在瞬态瑞雷波勘探中,影响面波频率成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图2-3-8 多层介质频散曲线(1)震源的激震频率最好使用宽频带的脉冲震源,特别是在进行较深目的层勘探时,要求能激发出特别低频的能量。(2)接收检波器的频响特性在理想情况下,面波勘探用检波器的频响特性应有从零到数百甚至上千周的宽频特性,这是常用地震勘探检波器所达不到的,因此应开发适用于面波勘探的宽频检波器。(3)记录系统的频率响应目前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一般都有几周到几千周的频率响应特性,因此基本上能满足面波勘探要求,但在采集时应注意滤波档的选择。(4)时间采样率的影响根据采样定理环境地球物理教程时间采样率愈高,满足假频定理的高频成分也就愈高,同时傅氏变换后频率域的频率分辨率也愈低,即时间域的Δt愈小,频率域的Δf愈大。我们已经讲过,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相速度的变化范围是固定的,且往往不会超过一个数量级,但面波的频率成分则从几周到数百周,在极浅层勘探中甚至达到千周以上。因此由(2.3.1)式可知,当f以等间隔Δf增加时,低频段不同f对应的λR数值相差很大,而高频段不同f对应的λR数值相差则很小,这就产生了通常瞬态瑞雷波勘探中λR-vR曲线上频散点分布极不均匀的曲线特征:即高频段点很密,而低频段点特别稀少,十分不利于深层勘探的处理和解释。这就要求数据采集时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层确定时间采样率,对于浅层和极浅层勘探来说,宜采用较高的时间采样率,而对于较深目的层的勘探则应采用低采样率,以增加频散曲线上低频段的频点数提高深层勘探的分辨率。此外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FFT变换时增加点数,从而实现增加频散曲线上低频段f的频点数,或者专门进行细化处理。除了上述与频率直接有关的因素对瞬态瑞雷波影响之外,以下因素对瞬态瑞雷波勘探也有较大的影响。(5)空间采样率的影响众所周知,在反射地震勘探中,空间采样率不仅同横向分辨率有关,同时也与纵向分辨率有关。瑞雷波勘探中,频散效应反映的是两个接收点之间介质的平均效应,这表明,空间采样率越小对介质横向变化的特性刻画越仔细,即横向分辨率愈高;另一方面,空间采样定理要求满足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如果不满足上式,在波数域数据处理时就会出现空间假频;再者,即使我们不做波数域的数据处理,单从相移计算的可靠性来说,也要求满足Δx≤λR,否则所求两道间的相移就不是同一频率面波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得出错误的频散曲线。这就说明,空间采样率对垂直分辨率有影响,因此在设计采集参数时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特别是对浅层目标进行探测时(如高速公路路面检测),勘探深度可能只有几十公分,而速度又较高,就容易出现不满足(2.3.2)式或Δx≤λR的情况,这时Δx要根据下面的原则确定。根据半波长的经验依据以及空间采样定理(2.3.2)式或Δx≤λR,则要求Δx满足Δx≤h或Δx≤2h,才能分辨h深(或厚度)的地层。环境地球物理教程(6)多道接收时道一致性的影响根据瞬态瑞雷波勘探的原理,只有相邻道检波器接收的信号有较好的相关性时,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勘探效果,因此要求接收用检波器要有良好的振幅和相位一致性,否则,道间相关性差(包括幅度和相位)就会引起频散曲线计算上的误差,并引起解释上的错误。(7)非勘探目标物体的影响如场地周围的建筑及表土以下很浅处的障碍物(如墙壁基础)会产生反射面波,影响频散曲线的计算值。上面的几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多道面波记录中道与道之间相关性变差(包括幅度和相位),这种道间的不一致在计算频散曲线时会产生计算的错误。3.几种异常曲线分析1)图2-3-9所示频散曲线中,λR等于常数或近似于常数的一段频散曲线,显然是一种异常情况。由λR=vR/f得,,对于A段曲线来说,由于λR等于常数,则f成为vR的线性函数,又因为:Δφ=,则对于A段频散曲线而言,Δφ对于所有的f都等于常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出现频散曲线中A段异常的原因是相移Δφ等于常数产生的,显然这是不正确的。2)图2-3-10所示频散曲线中,随着频率降低vR值迅速减小,是一直受干扰极为严重的结果。它的特点是面波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地层波速。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肯定是相移Δφ计算误差造成的,而Δφ计算的误差又是由面波受到严重干扰或两个检波器不一致造成的。3)图2-3-11a、b中频散曲线中的斜直线段。图2-3-11a的频散曲线完全是一个斜直线段为主的曲线;而图2-3-11b则是由正常频散曲线和斜直线段同时出现构成的。下面我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困。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函数关系描述斜线段:环境地球物理教程这里,K、vR0为常数,又λR=vR/f,则vR=vR0+K·,变换后得=vR0,又根据vR=得图2-3-9 异常频散曲线段A图2-3-10 异常频散曲线图2-3-11 规则干扰产生的频散曲线环境地球物理教程(2.3.5)式表明:Δx与f成正比。根据傅立叶分析理论我们知道,如果信号f2(t)仅仅是f1(t)的延迟形式,那么在它们的互功率谱中,共同频率分量之间的相位差刚好与它们的频率成正比,而它们的幅度是一样的。由(2.3.5)式知,Δφ也与频率成正比,即产生斜直线段的两个记录是相同的非频散的。因为地震记录中直达波、折射波是非频散的,所以出现斜直线频散曲线的原因是直达波、折射波能量太强,因此要在数据采集时注意消除和削弱这种波。其他一些方法对于提高频散曲线质量也是可用的,包括有f-K滤波(Al-Husseini et al.,1981),窄频带滤波(Mari,1984;Herrmann,1973),和p-ω法(McMechan and Yedlin,1981;Mokhtar et al.,1988)。四、面波谱分析方法(SASW)瑞雷波的使用最具发展前景的是利用面波谱分析法去进行工程地质场地评价(Stokoe et al.,1994)。此法已被运用在公路质量评价和土木工程中对地下几米深内物质刚度测量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范围的波长,可以对不同深度的介质进行采样。SASW法是从稳态瑞雷波法中演化而来,这种稳态瑞雷波使用一个给定频率的激振器作为震源,将单个垂直检波器自震源点逐步向外移动,最终被埋置在连续的同相位处。此时,地震波与检波器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如果已知频率和波长,便可得对应此频率的速度。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因为不同波长反映不同深度的性质,所以通过改变频率不断测量波长,来建立一条速度剖面,这是可能的。但此技术的缺点就是很耗时间。利用扫描频率和多道接收的技术在1994年已经开始被使用。信号通过快速付氏变换到频率域,在频域中计算各种频率的相位差,旅行时间差通过下式给出: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对于各种频率而言,其中φ(f)是相位差,单位为弧度;f是频率,单位是赫兹;当已知检波器间的距离d时,各种频率的瑞雷波速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环境地球物理教程瑞雷波波长为: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对于各种频率,这些计算结果将被画成v-λ图。通过与正演模型所得理论曲线的比较和匹配,并且经过一定的反演程序来提取出刚度参数模型。五、多道面波分析技术(MASW)多道面波分析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Miller et al.和Xia et al.等已经成功地使用了此技术解决了一些生产实例。该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震源具有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并可产生有效能量为宽频带的(2~100Hz)瑞雷面波。2)用来提取、分析一维瑞雷波频散曲线的处理程序具有稳定,灵活,好用和准确的特点。3)利用广义线性迭代反演方法结合最少的假设求得的一维近地表横波速度剖面,具有算法稳定、灵活等特点(Tian G.et al.,1997 and Xia J.et al.,1999)。4)构建了一个二维横波速度场。5)其观测系统与CDP方法类似,为一次勘探中同时利用体波反射和面波信息提供了基础(Gang Tian et al.,2003)。利用扫描震源(如可控震源)或脉冲震源(如重锤)来获取面波是很容易的。对于多道分析,原始不相关的数据是最合适的,因此,如果当频率和振幅能达到勘探目的需要时,使用扫描震源则更为可取。另一方面,脉冲震源数据需要被分解成扫描频率格式来显示频散地滚波的相速度和频率的关系。MASW方法基本的野外装置和采集程序与传统的反射波法勘探中的共中心点(CMP)测量是一致的,且在一些原则上具有相同性。MASW与传统的瑞雷波勘探在原理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是在野外工作时采取不同的装置,以及室内处理采取不同的计算和解释方法。以下简单介绍一下MASW法中所使用的一些参数的选取原则。1.近偏移距(Near offset)好的地震波记录要求野外装置和采集参数适合于记录基振型瑞雷波,而不适合于其他类型的声波。由于近区场的影响,瑞雷波自震源向外传播某一距离后才可以被认为是水平旅行的平面波。面波以平面形式传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它必须满足最小偏移距(x1)大于最大需求波长(λmax)的一半,即环境地球物理教程以扫描频率格式显示的多道记录中,近区场效应使得低频处相位的连贯性较差,而且这种连贯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如图2-3-12(b)。不同研究者给出不同x1和zmax的比例关系。通常为人们所接受的是面波的穿透深度约等于波长(λ),而对于能计算出合理vS的最大勘探深度zmax则认为是最大波长(λmax)的一半。因此,公式(2.3.10)应改为图2-3-12 用可控源得到的不同质量的面波记录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可见,公式(2.3.11)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偏移距的原则。2.远偏移距(Far-offset)随着各种声波在地下的传播,面波中的高频部分很快被衰减,如果最大偏移距太大,则面波能量中的高频部分将在频谱中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存在体波时,由于大偏移距处高频面波的衰减造成的体波干扰被称为远区场效应。此效应限制了最高频率处相速度的测量,当根据半波长原理确定初始层数量模型之后,对于特定相速度,频率的最大值(fmax)成分通常显示出最顶层的图像。公式(2.3.12)可以用于粗略估计最浅层的最小厚度,如果想发现更小的h1,则需要减小检波器排列或偏移距(减小偏移距x1或减小道间距dx)。为了避免产生空间假频,dx不能小于最短波长的一半。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式中:vRmin和λmin表示最小相速度和最小波长,与最大频率fmax相对应,虽然最终反演的vS剖面可能具有比h1更浅层,但是通常认为对于这些层的vS值是不可靠的(Rix and Leih,1991)。它们分别是:①连贯性较好;②近区场效应;③远区场效应。其中偏移距:①27m、②1.8m、③89m。3.扫频记录(A swept-frequency record)扫频记录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得。在准备一条扫频记录时有三个参数需要考虑:最低记录频率f1、最高记录频率f2和频率—时间坐标的长度T或拉伸函数。而这些参数的选取又必须满足一定的原则。最低频率f1决定着勘探的最大深度,即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式中vR1是频率f1所对应的相速度。最低频率(f1)通常受到检波器固有频率和震源类型的限制,如果zmax不能满足勘探深度的需要,则需要采用可产生丰富低频成分的震源或采用更低固有频率的检波器。最高频率(f2)一般取地滚波视频率的几倍,但小于噪声分析所得频率的最佳值。扫频记录的长度(T)必须足够长。近地表性质随深度变化剧烈时,较长的记录长度是必要的。而一般情况下,当f1和f2选择适当时,10s长的记录便可达到处理需要。4.拉伸函数(Stretch function)利用重锤或落重方式获得的脉冲记录r(t)可以通过拉伸函数s(t)与r(t)的卷积运算转化成扫频记录rs(t),即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其中:“*”代表褶积运算。拉伸函数是一个正弦函数,它是时间的函数。s(t)通常选用与可控源勘探相似的线性扫描函数: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式中f1,f2和T分别表示最低频率、最高频率和s(t)的长度。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参数通过一些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是可以得到合理选取的。5.频散曲线(Dispersion curve)对于获得精确的vS剖面而言,得到频散曲线是最关键的一步。频散曲线被画在相速度—频率坐标系中(图2-3-13),两者的关系通过计算扫频记录上各频率成分线性范围内的相速度来建立。频散曲线的精度可以通过分析和去除面波数据中的噪声来得以提高。从面波地震记录中利用多道一致性可很好的分离出每种频率成分,脉冲数据则变换到频率域进行计算,进而得到频散曲线。图2-3-13 堪萨斯某水坝面波记录的频散曲线6.反演(Inversion)利用迭代法反演vS曲线(图2 3 14)需要知道频散曲线数据、泊松比及密度。广义最小二乘法使得反演方法可以自动进行,在整个反演过程中,泊松比、密度、层数和 P波速度可以是常数,只有 S 波速度是变量,进行迭代。在迭代法反演中,初始模型作为反演的起始点需要被具体化,它由 S 波速度、P波速度、密度和层数构成。在这四个参数中,横波速度对迭代法中收敛性影响最大,已经有几种方法可以确保初始vS剖面计算后收敛的可靠性和精确性。vS剖面中,必须详细说明在某一频率时横波速度(vS)与相速度(vR)的关系(vS=1.09vR),此频率所对应的深度与波长的关系为图2-3-14 迭代反演vS曲线图2-3-15 系数 a随频率变化情况环境地球物理教程式中a是随频率改变仅有很微小变化的系数,它基于图2-3-15这种广义模型。将反演得到的不同距离上的一系列一维vS曲线值,利用绘图程序(例如Surfer等),可以得到一个二维的vS剖面。图2 3 16为笔者在堪萨斯大学水坝上所获得的一条反演横波速度剖面。图2-3-16 某水坝上所得到的横波速度剖面

技术投资:沃尔沃投资Spectralics 光学成像或应用于前风挡

易车讯 沃尔沃官方表示,其通过Volvo Cars Tech Fund沃尔沃汽车科技基金投资了光学和成像技术初创企业Spectralics。据悉,该投资将使沃尔沃能够在早期开发阶段获得相关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并改变车内的用户体验。以色列的Spectralics公司具有航空航天技术背景,其通过先进的成像和光学基础、高科技材料、软件和硬件等,实现了各种先进的光学技术应用。目前,该公司的核心解决方案为MLTC(多层薄组合器),是一种新型光学薄膜,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透明表面。该技术如果集成到车辆前风挡上,可以将图像信息等进行显示。信息显示,沃尔沃的本次投资金额为200万美元,这使得以色列的Spectralics公司融资总额达到了500万美元。

Linux中的零拷贝技术,sendfile,splice和tee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sendfile用于两个fd之间零拷贝2.splice类似sendfile但是两个fd之中至少有一个是pipe3.tee类似splice但是两个fd都必须是管道,而且tee不消耗输入fd的数据4.另外还有些参数使用上的区别

PDO连接数据库和mysql_connect有什么具体区别? - 技术问答

PDO是PHP5新出来的东东,它是连接数据库的组件,听说以后php版本以PDO为默认连接,它可以适配多种数据库,mysql,mssql,oracle等,不像以前一种数据库有自己的连接方式和固定函数,它采取统一方式。那个快,现在我可以告诉你,mysql没测试过,但在mssql,oracle上测试过,PDO比传统要快将近10倍,特别是当web服务器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时,PDO显示的更快。这是我在单位老爷机上测试的。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虚拟试衣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该技术为许多零售商带来了正面效益,沃尔玛也希望通过服装来推动在线销售增长,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1   据外媒报道,近日沃尔玛正在推出一项新功能“虚拟试穿模特”(Choose My Model),这是一项全新数字体验,该功能允许消费者在平台上挑选一个与其身材相近的模特,为其展示试穿效果。   目前该功能推出了50名女模特,身高在5英尺2英寸到6英尺、尺寸在XS到XXXL之间。消费者可以将与其身高、体型和肤色相匹配的人加入产品预览中,沃尔玛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扩大其型号选择范围,并新增70名模特。   该功能在Walmart应用程序和Walmart.com上均可用,目前支持自有品牌和民族品牌,包括Free Assembly、Scoop、Sofia Vergara的Sofia Jeans、ELOQUII Elements和Timeand Tru。   该技术由沃尔玛于2021年5月收购的虚拟试衣平台Zeekit提供支持。据悉,在沃尔玛收购之前,包括梅西百货、阿迪达斯、Tommy Hilfiger和Levi在内的主要品牌和零售商都使用过Zeekit的技术。   此外,沃尔玛也希望通过服装来推动在线销售增长,与亚马逊竞争。根据富国银行的研究,去年亚马逊取代沃尔玛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尽管沃尔玛在美国的电商销售额在最近一个财年增长了11%。   虚拟试衣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该技术为许多零售商带来了正面效益:   Dickies在与3DLOOK合作通过其天猫商店提供虚拟试穿后,其转化率提高了94%。   LeviStrauss&Co.在使用MySizeID的土耳其试点项目中将退货率降低了47%。   1822Denim在实施3D试穿技术后的一年内销售额增长了200%。   OteroMenswear在使用由Perfitly提供支持的虚拟试衣间后,其退货率降至3%。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2   3月7日消息,著名连锁购物平台沃尔玛推出了AI虚拟模特试穿功能,并推出了50余款模特可供选择,身高介于157cm至182cm之间,尺寸包括XS到XXXL。借助此功能,消费者可以更加轻松分辨自己选择的衣服和尺码是否合身。   网络购物被誉为新时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三个是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有一样东西很不适合网购,那就是衣服。一款服装厂商只能推出有限的几个尺码,但消费者的体型太复杂了,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不可能每个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尺码。   如果是在实体服装店买衣服,我们还能到试衣间看看衣服是否合身,但在网购平台买衣服就比较麻烦了,只能等衣服到了,我们才能知道合身不合身。已经多次买到不合身的衣服,又感觉退货、更换太麻烦了,所以经常穿着不合身的衣服。   很早之前就有公司提出,借助AI和VR技术,实现虚拟试穿功能。去年5月沃尔玛收购了虚拟服装试穿初创公司Zeekit,致力于研究虚拟试穿功能。不过该功能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未来几周内就会推出大约70款虚拟模型,消费者将在身材尺寸、肤色、发色等方面拥有更多选择。   认为,虚拟服装试穿功能确实很重要,然而这些模特与我们的身材或多或少也会存在差异,只能当做参考。虚拟试穿的成熟阶段是与VR技术结合,我们能直接通过VR眼镜看到自己穿着衣服的样子,但这需要更多数据,用于创建人体模型。   想要创建更加精准的虚拟模特,还需要输入我们的身体数据,比如身高、体重、三维、肤色、发型等等,但没有几个人回去测量自己的身体数据,因为很不方便,也找不到直接测量这些数据的仪器。   其次,如果身体数据过于精准,又有可能牵扯到隐私问题。外国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数据比较敏感,有可能会反对提交自己的身体数据。至于现阶段买衣服该怎么选,要么多从一家店里买,对于尺码有一定的了解后,更容易找到合身的衣服,要么还是去实体店吧。   沃尔玛正在推出人工智能虚拟试衣技术3   去年5月,沃尔玛宣布收购虚拟服装试穿初创公司Zeekit,该公司利用实时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组合,通过考虑身体尺寸、合身性、尺寸甚至服装本身的面料的模拟,向购物者展示他们穿上某件商品后的样子。周三,沃尔玛表示,它将把这项技术引入Walmart.com和其沃尔玛移动应用。   该零售商正在推出由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驱动的“选择我的模特”(Choose My Model)试穿功能,该功能现在处于测试阶段,它将允许沃尔玛的顾客选择一个更符合他们自己的外表和体型的模特。在推出时,网上购物者将能够从50个不同的模特中进行选择,找到一个最能反映他们自己肤色、身高和体形的模特,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衣服穿在他们身上的效果。   这些虚拟模特目前的身高在5英尺2英寸到6英尺0英寸之间,尺寸为XS到XXXL。沃尔玛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继续扩大模特的选择范围,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再推出近70个模特,在尺寸、肤色甚至头发颜色方面提供更多种类。   这项新功能由沃尔玛全球技术公司的神经网络提供支持,该公司在关于该产品推出的公告中解释说,该网络分析了服装的目录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在沃尔玛模型图像的不同集合中创建一个穿着图像。   神经网络的使用有助于确定单一产品的不同变化,这不仅包括其尺寸,还可能包括其他因素,如可用的颜色选择,甚至袖子长度。该零售商说,新系统在显示选项时能够捕捉到所有这些变化。   “选择我的"模特”功能侧重于女性时尚,将适用于沃尔玛自己的独家和私人品牌组合中的数千件商品,包括Free Assembly, Scoop, Sofia Jeans by Sofia Vergara, ELOQUII Elements, Time and Tru, Athletic Works, TerraSky, No Boundaries, Avia和The Pioneer Woman。它还在增加其他品牌,首先是Levis、Hanes、Just My Size、Secret Treasures和Como Blu。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扩展到包括更多的知名品牌,包括那些在Walmart.com和Walmart Marketplace上的品牌。该公司指出,由于它拥有库存和商品目录,因此在自己的品牌中启用该技术更容易。   在收购之前,Zeekit已经与一些零售商合作,包括沃尔玛,以及其他知名品牌,如Tommy Hilfiger和Adidas。与沃尔玛的这种现有合作有助于加快通过沃尔玛网站和移动应用整合将该技术推向公众的时间。   在Walmart.com或Walmart应用程序中购物时,如果新的虚拟试穿技术适用于该产品,顾客现在会看到提示说 “更换我的模特”,以便在服装项目的页面上选择一个模特。这些提示将出现在Walmart.com以及iOS和Android移动应用程序上。   根据沃尔玛新兴技术副总裁Desi Gosby的说法,顾客选择的模特将继续显示在支持Zeekit的服装商品上,供今后购物使用。然而,顾客将需要在每台设备上选择他们喜欢的模特--也就是说,如果顾客在网络上选择了一个模特,它将不会延续到iOS。   在收购时,沃尔玛曾提到一个社交分享功能,让朋友们互相反馈虚拟服装,但这个功能没有上线。但该零售商表示,这可能是未来虚拟试穿的一种能力。在测试过程中,沃尔玛说它收到了客户对这种体验的积极反馈,它希望这将使网上购衣的感觉更像亲身购物。   “在网上买衣服最令人沮丧的方面之一是了解一件商品在你身上的实际效果。”沃尔玛美国服装和私人品牌执行副总裁丹尼斯-因坎德拉说:“通过Zeekit,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包容性、沉浸式和个性化的数字体验,这将更好地复制实体购物。”   当然,帮助顾客选择适合他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或鼓励购买--它还有助于减少在家里试穿时不合适的衣服的退货数量。沃尔玛已经试图通过提供将网上购买的商品退换到其零售店的选项来解决顾客的麻烦部分。但最理想的情况是完全减少退货。   更好的试穿技术也可以帮助沃尔玛在与亚马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亚马逊去年跃居美国第一大服装零售商,超过了沃尔玛--它能够获得这个位置,部分原因是COVID大流行以及由此带来的网上购物的增加。然而,沃尔玛在2021年的最初几个月受到了服装“需求疲软 ”的影响,但由于假日销售,在年底时有所恢复。(不过,该公司没有列出第四季度的服装销售情况)。   提供虚拟试穿的想法是许多初创公司在过去十年及以后尝试过的,包括Fitle、Metail、Virtusize、Fits.me和其他几个公司。这类公司也是收购的对象,例如,eBay在2014年对PhiSix的3D试穿技术的交易。最近,一家名为Revery.ai的初创公司正在为其计算机视觉驱动的技术筹集资金,该技术可以让顾客挑选自己的模特来虚拟试穿衣服。   然而,沃尔玛采用虚拟试穿功能可能会推动更广泛的电子商务行业在未来将类似技术整合到他们自己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中。

PCR技术引物原则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是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它与分子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几乎构成了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的基础。在这三种技术中,PCR方法理论上出现最早,实践中应用也最广泛。PCR技术使对微量的核酸(DNA或RNA)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还可以使核酸研究脱离活体生物。PCR技术的发明是分子生物学的一项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PCR技术发展简史人类对于核酸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但是,由于核酸的含量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NA的体外操作。Kh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但是,当时的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对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寡核苷酸引物的合成仍处在手工、半自动合成阶段,这种想法似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在高速公路的启发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发明了PCR技术,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PCR技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同,Kary Mullis也因此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最初的PCR技术相当不成熟,在当时是一种操作复杂、成本高昂、“中看不中用”的实验室技术。1988年初,Keohanog通过对所使用的酶的改进,提高了扩增的真实性。尔后,Saiki等人又从生活在温泉中的水生嗜热杆菌内提取到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使得PCR技术的扩增效率大大提高。也正是由于此酶的发现使得PCR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该技术成为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的根本性基石。在以后的几十年里,PCR方法被不断改进:它从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测定;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的基因到目前已能扩增长达几十个kb的DNA片段。到目前为止,PCR技术已有十几种之多,例如,将PCR与反转录酶结合,成为反转录PCR,将PCR与抗体等相结合就成为免疫 PCR等。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1. PCR的基本原理PCR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理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可以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另一方面,新合成的DNA片段也可以作为模板,因而 PCR技术可使DNA的合成量呈指数型增长。2. PCR的基本成分PCR包括7种基本成分:模板DNA、特异性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二价阳离子、缓冲液及一价阳离子。模板DNA:包括基因组DNA、质粒DNA、噬菌体DNA、预先扩增的DNA、cDNA和mRNA分子等几乎所有形式的DNA和RNA都能成为PCR技术反应的模板。除此之外,PCR反应还可以直接以细胞为模板。特异性引物:是一段与模板DNA链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对于DNA的扩增起到引发的作用。热稳定DNA聚合酶:这是PCR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热稳定DNA聚合酶是从两类微生物中分离的:一类是嗜热和高度嗜热的真细菌,另一类是嗜热古细菌。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兼顾了几种DNA聚合酶特点的混合型酶。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是DNA合成的原料,包括dATP、dGTP、dTTP、dCTP。二价阳离子:常用到Zn2+和Mg2+,作为构成热稳定性DNA聚合酶的成分之一。缓冲液:一般使用Tris-Cl缓冲液,标准的为10mmol/L,并将其调节到8.3~8.8之间。一价阳离子:一般使用50mmol/L的KCl溶液,有利于改善扩增的产物质量。PCR的基本操作PCR是一种级联反复循环的DNA合成反应过程。PCR技术的基本反应由三个步骤组成:1. 变性:通过加热使模板DNA完全变性成为单链,同时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存在的局部双链也得以消除;2. 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3. 延伸:将温度升高,热稳定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合成DNA链延伸。以上三部为一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合成的模板,经多次循环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PCR的主要应用最初建立PCR是为了扩增已知序列的靶基因。因为在PCR方法问世以前,要获得一个靶基因,必须建立基因文件库,然后从成千上万的菌落中通过 Southern blot 杂交筛选含有靶基因的克隆。这样既费时又费钱,特别是在克隆真核生物基因时难度更大。自从建立了PCR方法以后,使克隆已知序列的基因变得非常容易。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PCR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现在PCR已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 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目前从事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使用PCR,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分子生物学家没有使用过PCR。因此,PCR与分子克隆一样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可用于达到以下目的:l 扩增目的基因和鉴定重组子;l 克隆基因;l 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l 基因组测序;l 制备单链模板;l 致突变;2. PCR在临床上的应用l 在遗传学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某一碱基序列发生了突变,使之缺失或形成某一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通过PCR结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就可以从基因的水平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分析。例如,血友病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FVIII这是由于基因第14个外显子的第336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PstI酶切点,因此可以使用PCR-RFLP对血友病进行诊断。PCR还可以用来检测遗传性耳聋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 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PCR已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以及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中。例如,差异显示PCR技术能针对不同肿瘤寻找其特异而敏感的标志物,并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估。另一方面,在使用普通放疗、化疗的同时可结合定量PCR技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此外,由于癌症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是单个细胞分子发生变化,因而可以使用单细胞PCR技术对癌症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l 检测病原体l 在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当进行器官移植时并须先组织配型工作,此时常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多态性PCR(PCR-sequence specific oilgonucleotide polymorphism,PCR-SSOP)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进行分型,使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也可以用于对HLA的分型。3. 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例如:最早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PCR-RFLP来进行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目前发现在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使用短串联重复PCR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使用PCR技术进行法医鉴定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并且适于对高度降解材料的检测。除刚才提到的之外,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PCR也可以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所以,综上所述,PCR的确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在它30多年的发展中衍生出了诸如PCR-RFLP、PCR-SSOP、VN- TR,以及免疫PCR、致突变PCR和定量PCR等十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PCR技术可以为基因工程提供目的基因,并广泛地应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免疫配型、疾病诊断等方面。可以说,PCR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PCR技术会不断地得到扩充和完善,PCR技术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都摩尔环宇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成都摩尔环宇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28-85147866,公司邮箱pengli@morlab.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7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成都摩尔环宇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是2011-04-20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一路7号1F。成都摩尔环宇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鹏,注册资本6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成都摩尔环宇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好莱坞“特效化妆”技术是否很厉害?

好莱坞的特效化妆的技术当然很好,因为毕竟是国际上出名的电影巨作产生的地方,所以在高科技与化妆技术上也是十分高级

苹果、谷歌、微软三巨头将推进无密码技术

这几家巨头承诺在未来的一年中,致力于在旗下所有移动端、PC端和浏览器平台上建立无密码登录系统。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无密码身份认证能够应用于主要设备平台上,比如安卓和iOS、windows和macOS等。无密码登录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登录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指纹、脸部识别等生物身份识别方式,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证明“我是我”,国内生物识别发展挺不错的,像亚略特、依图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就以亚略特来说吧,早在2020年,就与联想合作,他们家自主研发的内嵌AratekBione“斑码”多模态AI生物识别安全算法芯片的生物识别模组为联想批量供货,提供生物特征认证和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支持。第二是双因素验证,指在密码之外,还需要实时验证码,如U盾、Steam令牌等等,好处是密码丢失,别人也无法登录。

求一篇关于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Psycho)这部电影拍摄手法以及转场方面的技术分析的文章。

《精神病患者》影片开头是凤凰城俯视的大全景,镜头慢慢移动、聚焦到一个建筑,一栋楼房的一个窗户,切镜头俯视改成平视,镜头从只开着一点的窗户推进去。我感觉这片子开头就渲染了一种神秘、不详的气氛。但是镜头从窗子推进后,屋内是一对男女偷情的场景,就感觉那神秘不详的气氛被这两个人的爱意冲淡了。后来女主角偷了公司的财产出逃,我的思路被紧紧的牵着,认为是要讲一个逃与追捕的故事。但是,就在我下结论后不久,一场大雨挡住了女主角逃跑的去路,也搅乱了我的思路。本片真正的悬念出现了。    这部电影的有明显的转折点,可以很明确的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前后的气氛完全不同,前后可以说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但是希区柯克让他们顺理成章的有了联系。感觉他有意声东击西。    我十分喜欢本片的镜头语言,尤其是一些空镜头的游走。里面的道具和衣着也十分到位,每一个小细节都都和情节相关。例如,女主角在偷情时穿的是白色内衣,白色外套。在携款出逃时,穿的是黑色内衣,深色外套。    《精神病患者》是电影中的经典,所以现代有许多电影里都有它的影子,所以当我们那些模仿的电影后,再来看希区柯克的拍的,虽然它的最后的结局你也许会知道,但是他们再拍也过不了希区柯克这座高山。

【技术帖】Cognos连接KAP的入门指导

引言 在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中,用户通常需要通过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或数据可视化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探索数据价值。Cognos是IBM旗下的应用广泛的商务智能软件,善于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 。在大数据架构中,企业对OLAP分析的数据量、实效性、并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面向下一代的可扩展的高性能OLAP分析平台,而Cognos 在查询性能、并发能力、权限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寻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解决方案。 Kyligence Analytics Platform (KAP)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是基于Apache Kylin的,在超大数据集上提供亚秒级分析能力的企业级数据仓库产品。KAP提供行业标准的ODBC驱动程序,无缝对接行业主流商业智能和数据可视化软件,提供交互式分析能力。 KAP可以作为Cognos标准数据源导入,无需用户重写原有应用,无需数据迁移,无需重新建模,KAP为Cognos用户带来透明的、高性能的、高并发的、可扩展的下一代数据引擎,是Cognos企业级用户实施基于Hadoop的下一代数据仓库时的最佳技术选择。 本文将就如何使用Cognos连接KAP进行报表分析做入门引导。 安装Kylin ODBC驱动 Cognos在windows上以通用ODBC的方式可以连接到KAP,首先用户需要在Cognos服务器所在的环境中安装Kylin ODBC驱动程序,具体流程请参考KAP手册的相关章节 ( https://kyligence.gitbooks.io/kap-manual/content/zh-cn/driver/odbc.cn.html ),为了得到更好的支持,请安装Kylin ODBC Driver v1.6 64 bit或更高版本。如果你安装有早前版本,请卸载后再重新安装。 创建本地DSN Kylin ODBC安装好后,需要在Cognos服务器所在环境配置一个本地DSN。打开Window上的ODBC数据源管理器(64位)创建一个DSN连接KAP。此处我们以KAP的样例数据集Learn_kylin为例。 创建一个Cognos数据源 DSN创建好后打开一个已有Cognos项目或者创建一个新项目。在本例中我们将创建一个新项目。 然后使用元数据向导创建新数据源。 在新建数据源向导第一步中输入数据源名称。 下一步选择ODBC作为连接类型。在隔离级别中,选择使用默认对象Gateway。 下一步在ODBC数据源中填入上一步创建的DSN的名称,勾选Unicode ODBC, 在登陆项中勾选无身份验证,随后点击测试连接。 如果一切配置正确的话,测试连接会顺利通过。 这样数据源就创建成功了。点击下一步你可以继续在元数据向导中测试表的连接。 测试连接 下面我们对已创建的数据源连接进行测试。首先选择需要导入项目中的表。 下一步的所有参数可以保留默认配置。 现在新数据源已经被导入到项目中了。右键一个表测试表的连接。 在测试的弹窗中,点击测试示样来测试与表的连接。如果连接配置正确,测试结果会返回在弹窗中。 发布数据包 在项目查看器中,右键数据包->新建->数据包将需要使用的表进行发布。 首先创建数据包,在创建流程中第一步先为数据包命名。 第二步选择数据包中需要包含的表和列。 第三步选择包中支持的函数集,这里可以保留默认的设置。 这样数据包就创建成功了,接下来进入发布数据包向导。发布的步骤都可以保留默认配置。 这样数据包就发布成功了。 创建一个简单的图表 下面我们可以使用发布好的数据包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在Cognos网页端启动Report Studio。 选择之前创建好的数据包。 在Report Studio中选择新建。 在Report Studio中选择新建。 选择一个图表类型。 将维度和度量拉拽到报表上。 点击菜单中的运行键运行报表。这样你就成功的使用KAP作为数据源创建了一个图表。 总结 本文为读者使用Cognos以KAP为数据源做报表分析做了入门引导。使用Cognos+KAP+Hadoop这样的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升级传统的Cognos+RDBMS架构,解决了数据可扩展性、查询性能慢等常见分析痛点,新的架构为用户带来更高性能的、可拓展的、更低成本的OLAP解决方案,满足了企业级用户下一代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需求。

nike+跑步鞋的lunar究竟是何种技术?

一般来说,制造一款轻质运动鞋意味着放弃稳定性或缓震功能。不再具有耐久性的鞋品将被迅速淘汰。耐克的使命是为运动员创造创新技术,因此上述问题使设计师们不断寻求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终级跑步鞋必须具备一切性能:缓震性、稳定性及轻质。Lunar Foam将此目标付诸实现。以上三种性能的实现前后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但是Lunar Foam的研制成功却花了整整36年。   这要从1971年耐克元老级员工杰夫u2022霍利斯特(Geoff Hollister)的一句名言说起。他穿上比尔u2022鲍曼设计的首款华夫格底球鞋原型后说,就象在枕头上跑步。2004年,耐克设计师凯文u2022霍夫读到了这则名言后,开始研究可以使此种具有革命性的感觉重现的缓震技术。在这句名言的指引下,他想到了在1972年马拉松预赛中,华夫格外底在Moon Shoe中的首次应用。由此,凯文开始研究实际月球登陆,并下载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弹跳的图片,那些动作仿佛是在软糖上弹跳。之后,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让缓震达到的效果。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到此种材料。   耐克设计师认为运动鞋的多数缓震材料是死的。那种缓震材料没有弹性、不会反弹、也不会向运动员传递回任何能量。缓震材料只有吸收冲击的作用,而不会为你的下一步提供任何返回的能量。这种感觉就如同是在泡沫塑料上跑步一样。为了搜寻合适的材料,凯文前往耐克的先进材料研究部门以及航空和航天行业找寻答案。根据内部研究结果,一种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泡绵材料似乎是最可行的材料。此种泡绵重量超轻,而且具有弹力。它就象是松软有弹性的软糖,霍夫回忆道,那正是我们寻找的感觉,超轻质外加柔软有弹性。柔软一般不太具备弹性,而这种材料却是弹力十足。   但是,在将此种材料应用到跑步鞋当中之前,设计师必须首先解决材料与生俱来的问题。它价格昂贵,几乎不可能生产。此种材料的性能在遇到光线、空气和水之后会下降,因此必须被包含在另一种材料之中。此种材料还容易缩水。一旦被吹制成泡绵之后,必须将它冷冻以防止变形。在凯文与AMR团队进行试验的时候,耐克公司的冷库里满是泡绵楔板,看上去就象是一块块雪糕,这就很难投入大批量生产。设计师对化合物的配方做了调整,使其能够更加稳定。凯文找到了能够嵌入泡绵的合适材料 u2013 Phylon材料,Lunar最初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华夫格橡胶外底。随后,Lunar Foam被应用于LunaRacer u2013 一款长跑比赛用跑步鞋。   早期的样品获得了巨大成功。试穿过原型的跑步运动员都想要多储备几双,因为该款跑鞋的缓震功能如此出色,而且特别轻便、富有弹性。专门测试耐磨性的测试人员发布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在压力试验台测试中,开发组发现Lunar Foam可以使足部的压力分布更加出色。泡绵质地柔软,可以均匀分散压力,因此运动员不会使足部一处受到全部压力。这种特点不仅可以保护脆弱的足部骨骼,而且跑步运动员还指出,穿着Lunar Foam进行长跑后,他们不再感到过度疲劳。他们恢复得更快。他们还告诉耐克研究员,他们感到在跑步时候获得更多能量,而且Lunar 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地想要出门跑步,也许这是对新型缓震系统最高的评价了。   如今,Lunar Foam除了在LunaRacer中应用之外,耐克的日常跑步鞋LunarTrainer、最轻的篮球鞋Nike Hyperdunk、以及比普通网球鞋要轻一半的Nike Zoom Court Luna网球鞋也采用了此种材料。

耐克鞋 露娜技术是什么意思

露娜技术,就是lunar,一种二次发泡材料这种材料减震不错的,够软,够舒服的所以耐克很多跑步鞋都采用呢鞋底穿得很舒服的呀

nike+跑步鞋的lunar究竟是何种技术?

一般来说,制造一款轻质运动鞋意味着放弃稳定性或缓震功能。不再具有耐久性的鞋品将被迅速淘汰。耐克的使命是为运动员创造创新技术,因此上述问题使设计师们不断寻求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终级跑步鞋必须具备一切性能:缓震性、稳定性及轻质。Lunar Foam将此目标付诸实现。以上三种性能的实现前后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但是Lunar Foam的研制成功却花了整整36年。   这要从1971年耐克元老级员工杰夫u2022霍利斯特(Geoff Hollister)的一句名言说起。他穿上比尔u2022鲍曼设计的首款华夫格底球鞋原型后说,就象在枕头上跑步。2004年,耐克设计师凯文u2022霍夫读到了这则名言后,开始研究可以使此种具有革命性的感觉重现的缓震技术。在这句名言的指引下,他想到了在1972年马拉松预赛中,华夫格外底在Moon Shoe中的首次应用。由此,凯文开始研究实际月球登陆,并下载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弹跳的图片,那些动作仿佛是在软糖上弹跳。之后,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让缓震达到的效果。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到此种材料。   耐克设计师认为运动鞋的多数缓震材料是死的。那种缓震材料没有弹性、不会反弹、也不会向运动员传递回任何能量。缓震材料只有吸收冲击的作用,而不会为你的下一步提供任何返回的能量。这种感觉就如同是在泡沫塑料上跑步一样。为了搜寻合适的材料,凯文前往耐克的先进材料研究部门以及航空和航天行业找寻答案。根据内部研究结果,一种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泡绵材料似乎是最可行的材料。此种泡绵重量超轻,而且具有弹力。它就象是松软有弹性的软糖,霍夫回忆道,那正是我们寻找的感觉,超轻质外加柔软有弹性。柔软一般不太具备弹性,而这种材料却是弹力十足。   但是,在将此种材料应用到跑步鞋当中之前,设计师必须首先解决材料与生俱来的问题。它价格昂贵,几乎不可能生产。此种材料的性能在遇到光线、空气和水之后会下降,因此必须被包含在另一种材料之中。此种材料还容易缩水。一旦被吹制成泡绵之后,必须将它冷冻以防止变形。在凯文与AMR团队进行试验的时候,耐克公司的冷库里满是泡绵楔板,看上去就象是一块块雪糕,这就很难投入大批量生产。设计师对化合物的配方做了调整,使其能够更加稳定。凯文找到了能够嵌入泡绵的合适材料 u2013 Phylon材料,Lunar最初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华夫格橡胶外底。随后,Lunar Foam被应用于LunaRacer u2013 一款长跑比赛用跑步鞋。   早期的样品获得了巨大成功。试穿过原型的跑步运动员都想要多储备几双,因为该款跑鞋的缓震功能如此出色,而且特别轻便、富有弹性。专门测试耐磨性的测试人员发布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在压力试验台测试中,开发组发现Lunar Foam可以使足部的压力分布更加出色。泡绵质地柔软,可以均匀分散压力,因此运动员不会使足部一处受到全部压力。这种特点不仅可以保护脆弱的足部骨骼,而且跑步运动员还指出,穿着Lunar Foam进行长跑后,他们不再感到过度疲劳。他们恢复得更快。他们还告诉耐克研究员,他们感到在跑步时候获得更多能量,而且Lunar 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地想要出门跑步,也许这是对新型缓震系统最高的评价了。

外资五星级酒店IT Supervisor 信息技术部主管 待遇如何?是否要上班通宵的班次? 信息部一般配备多少人?

看下楼答案。。。

东兴证券KDJ和MACD线是指技术指标哪些

处我们可以参考意大利人讲话,如果在说话后来我们都长成了彼此从前喜欢的摸样。幸

请问 外汇 股票指标 rsi 与 rsv 区别? 那么多技术指标主要看什么?

相对强弱指标:RSI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强弱指标最早被应用于期货买卖,后来人们发现在众多的图表技术分析中,强弱指标的理论和实践极其适合于股票市场的短线投资,于是被用于股票升跌的测量和分析中。

KDJ技术如何详细分析??

对。——《霓虹灯外》144年前的今天,1874以走得很洒脱,我也可以走得很从容,只是

Nets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为NETS),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以下简称NETS·T)是在教育信息化突飞猛进的2000年,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其与1998年颁布的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Students,以下简称NETS·S)遥相呼应,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系列之一。2008年6月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召开的第29届全美教育信息化年会(NECC2008)上,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颁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T)第二版。正如eSchool News网站所说,NETS·T(2008)为教师从工业时代向数字化时代全面转变过程中运用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指导框架。NETS·T的发展向我们说明了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从应用技术走向了数字化生活、工作与创新,成为学生数字化生存的典范。

什么是XMP技术?

XMP是Intel用在内存上的一种优化技术。Intel可让兼容的DDR3、DDR4内存超频运作,使执行效能超越标准规范,这能够增强搭载Intel技术之计算机的游戏效能。如果是超频玩家且要将计算机的效能发挥到极限,请选择以XMP技术为基础的内存,即可轻松掌握全面致胜的优势。预先定义且通过测试的XMP配置文件可透过BIOS加载,或是透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定微调应用程序加载。通常加载XMP配置文件的最简便方法,就是使用微调公用程序,这可能会由主板制造商个别提供。工作原理:众所周知,内存条可以工作在其默认频率之上,内存的预设频率并不高,这样是为了其产品稳定。游戏玩家可以将其频率提升,从而提升性能,由于玩家需求,内存厂商为此生产了各种游戏内存。游戏内存拥有很强的超频能力,频率可远高于其默认频率。游戏内存除了在起SPD中写入了默认频率的设定外,还写入了一个超频设定到SPD中,所以只要启用SPD中的这个超频设定,内存就可以被自动超频到预设的频率。为了统一行业内的超频数值标准,而不让各个内存厂商随意设定更高的内存频率数值写入到SPD。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XMP

rcc车辆远程动态管理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手段,谁知道?

RCC是集原车ECU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RS数据传输技术以及第三方GSM通讯技术并结合了创新软件管理平台等高端技术于一体的最新一代为广大车主提供手机定位、实时跟踪、网上查车、轨迹回放、电子围栏、剪线报警、保险保障且兼具车辆保养、故障远程检测、保险年审提醒、温馨信息帮助等4S车保姆服务功能的车主车辆自主控制管理系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