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党员要做到什么

  “两新”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共产党员在“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团结和带领职工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才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和监督企业健康发展;“两新”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然要求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才能牢固,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两新”组织中共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带头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监督“两新”组织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确保“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带头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企业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带头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带头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疾苦,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带头遵纪守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新常态下怎样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抓好党建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员大多数属于流动党员,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原因,参加所在党组织学习活动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党员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缺乏党务知识。再加上一些“两新”组织联合党组织的党员分散,造成一些组建好的党支部成为了摆设,党组织没有战斗力,党员作用不明显。面对这些党组织的“症状”,治理的“良药”就是抓好党建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选派富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开展专题党务培训,邀请组织工作的领导、党务工作的专家进行授课,进一步提高党建指导员队伍业务水平,采取“一人一企”、“一人一行业”的办法,深入到企业中去,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方式。让“两新”组织党组织明白怎样开展党建工作,怎样发挥党组织作用,怎样促进企业生产与经营。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抓好党建活动载体的建设  “两新”组织党组织由于刚刚组建,党组织开展活动缺乏有力抓手,党员发挥作用缺乏有效平台。“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撑点就是党建活动载体的建设。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岗、主题党日活动、岗位技能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党组织生活,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如在企业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设立党员责任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做贡献”、“我为社会做贡献”、“我为社区做贡献”等主题活动,让党员在自觉维护“两新”组织形象方面争第一,做模范;大力推动开展岗位能手评比、技术创新贡献榜等活动,帮助“两新”组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管理和营销模式,提升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通过以抓好党建活动载体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三、抓好党建工作制度的建设  “两新”组织规模大小不一,生产经营内容不同,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往往一些企业只根据企业的盈利来开展党组织活动,“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受到限制。只有抓好党建工作制度的建设,才能保障“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制定 “三会一课”制度、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务工作者工作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通过建立党支部成员与员工定期座谈沟通制度,员工邀约党员制度以及党代表与企业员工“面对面”制度等,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通过收集员工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及时了解员工的所需所盼,落实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党组织工作在“两新”组织中成为常态化,进一步密切党组织和企业的关系。

基层党组织的“两新”党建指的是什么?两新党建要做哪些工作?(迎检的资料要做哪些)

“两新组织”ue5de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党的工作都一样。主要检查,党组织的建立情况,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各种文字材料,比如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党务公开等情况。

农村两新组织是指什么(两新组织是指什么内容)

1、两新组织是指什么内容。 2、农村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3、党支部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4、社区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5、党建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6、两新组织是指什么意思。1.“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2.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两新”组织指的是什么?

两新”组织,是指就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拓展”的要求下,“两新”组织党建要进一步推进须实现“三个转变”。 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刚起步时,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比较多。但外部力量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外因,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要达到持之以恒,必须主要依靠“两新”组织内部的力量。内部的因素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共同把党建工作搞好。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最贴近党员、群众,最能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和企业外的任何组织相比,它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比其他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现在各社区都有党建助理调研员,负责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市、区也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进入楼宇开展党群活动。但是,实践证明,外派的党务干部和党群工作者没法进入“两新”组织的管理决策层,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从实际看,很多“两新”组织对外来的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党建活动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做”。这说明,仅有社区党建助理调研员和社区党群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有偿聘请”“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中高层干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兼职党务工作者”。 实践证明: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真正搞得好,真正有特色有效果的园区和楼宇,都是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两新”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组织作用虚化,搞无为而治,认为党组织只不过是几个党员的简单集合体,党组织不需要也很难发挥在“三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组织作用重心偏差化,认为党组织只要维护好服务好业主的利益就可以,至于对党员、群众的服务则是可有可无的。这两种倾向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地实现由组织覆盖到建党目标的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为企业服务。“两新”组织内部开展党建活动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就要使党建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主认为党建活动对于企业搞好经营、创造利润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党员服务。有党员反映:“党员在民营企业是打工者,流动性强。为此,(党组织)要让党员有归宿感。让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党员。”“要鼓励党员成才,鼓励党员竞争。”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能只有付出和“没完没了的学习讨论”,而是要在必要时能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群众服务。“两新”组织内的党员要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团结企业内的群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和党组织要发挥沟通群众之间、沟通群众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让群众感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存在,让群众从身边的党员和党组织那里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样,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会增强。 “三服务”的原则是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各自为战”向制度建设转变 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各自为战”的状态固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发挥每个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的经验,对推动今后的党建工作很有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各自为战”客观上造成了认识和活动内容的不一致。 首先是对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认识不一致。党组织的“三服务”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服务党员和群众。有些党组织则认为,只要服务好企业,在工作岗位上把业主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有的党组织认为,服务群众是抽象的,可做可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这种服务对象的不全面,就必然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对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一致。有的党组织不仅节日慰问,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联谊活动,而且通过淡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克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为下岗、失业党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就业。有些党组织仅仅搞些联谊活动、节日慰问,认为党组织没有义务帮助失业的党员和群众,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毫无疑问,这些不一致是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制度的层面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规范是必要的。 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规范:第一层面,市、区和社区对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服务。中央已制订了有关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的文件。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组织要以这些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财力上提供保障,从宣传上提供支持,从人才上提供支撑,确保“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第二层面,“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群众和所在的“两新”组织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上参差不齐。为此,“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要规范并提升到“三服务”的层次。而且,要以中央文件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的意见为指导,制订党组织具体的各项工作制度。

两新组织是指什么(两新组织是指什么的简称)

1、两新组织归哪个部门。 2、两新组织是什么单位。 3、两新组织由谁负责。 4、什么是两新组织?具体包括什么?。1.两新组织属于组织部门。 2.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3.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4.而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5.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两新组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 6.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两新组织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的意义:两新组织其特点是相对于“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群众组织”等词的概念,把范围缩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除了包含根据法规合法允许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以外,还包含目前法律法规还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自发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准民间组织。这对于党和国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两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介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队。

两新组织是什么

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两新”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两新组织中的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扩展资料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分类:新经济组织在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新社会组织一词,是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词汇。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什么意思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原来的党建工作,以社区党建即居民区党建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发达地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企业。 很多党员进入社会组织和新经济企业工作,甚至这些社会组织和新经济企业的老板也是党员,怎样把这些同志紧密团结在党的...”

两新组织党建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地开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数量大幅度增加,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展资料:注重把基层党组织活动与“两新”组织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注重党组织的文化性,通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注重党组织的服务性,定期开展结对帮扶,体现“两新”组织社会担当。不断创新和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党组织、党员工作和活动的有效性,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建新格局。

临沂两新组织就业是指什么

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临沂,古称琅琊、沂州,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什么叫两新单位

  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什么是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就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拓展”的要求下,“两新”组织党建要进一步推进须实现“三个转变”。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刚起步时,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比较多。但外部力量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外因,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要达到持之以恒,必须主要依靠“两新”组织内部的力量。内部的因素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共同把党建工作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最贴近党员、群众,最能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和企业外的任何组织相比,它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比其他任何组织都更有效。现在各社区都有党建助理调研员,负责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市、区也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进入楼宇开展党群活动。但是,实践证明,外派的党务干部和党群工作者没法进入“两新”组织的管理决策层,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从实际看,很多“两新”组织对外来的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党建活动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做”。这说明,仅有社区党建助理调研员和社区党群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有偿聘请”“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中高层干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兼职党务工作者”。实践证明: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真正搞得好,真正有特色有效果的园区和楼宇,都是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两新”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组织作用虚化,搞无为而治,认为党组织只不过是几个党员的简单集合体,党组织不需要也很难发挥在“三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组织作用重心偏差化,认为党组织只要维护好服务好业主的利益就可以,至于对党员、群众的服务则是可有可无的。这两种倾向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地实现由组织覆盖到建党目标的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为企业服务。“两新”组织内部开展党建活动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就要使党建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主认为党建活动对于企业搞好经营、创造利润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党员服务。有党员反映:“党员在民营企业是打工者,流动性强。为此,(党组织)要让党员有归宿感。让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党员。”“要鼓励党员成才,鼓励党员竞争。”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能只有付出和“没完没了的学习讨论”,而是要在必要时能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为群众服务。“两新”组织内的党员要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团结企业内的群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和党组织要发挥沟通群众之间、沟通群众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让群众感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存在,让群众从身边的党员和党组织那里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样,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会增强。“三服务”的原则是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由“各自为战”向制度建设转变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各自为战”的状态固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发挥每个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的经验,对推动今后的党建工作很有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各自为战”客观上造成了认识和活动内容的不一致。首先是对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认识不一致。党组织的“三服务”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服务党员和群众。有些党组织则认为,只要服务好企业,在工作岗位上把业主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有的党组织认为,服务群众是抽象的,可做可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这种服务对象的不全面,就必然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效果。其次是对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一致。有的党组织不仅节日慰问,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联谊活动,而且通过淡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克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为下岗、失业党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就业。有些党组织仅仅搞些联谊活动、节日慰问,认为党组织没有义务帮助失业的党员和群众,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毫无疑问,这些不一致是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制度的层面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规范是必要的。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规范:第一层面,市、区和社区对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服务。中央已制订了有关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的文件。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组织要以这些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财力上提供保障,从宣传上提供支持,从人才上提供支撑,确保“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第二层面,“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群众和所在的“两新”组织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上参差不齐。为此,“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要规范并提升到“三服务”的层次。而且,要以中央文件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的意见为指导,制订党组织具体的各项工作制度

“两新”组织具体指哪些组合?

两新”组织,是指就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拓展”的要求下,“两新”组织党建要进一步推进须实现“三个转变”。 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刚起步时,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比较多。但外部力量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外因,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要达到持之以恒,必须主要依靠“两新”组织内部的力量。内部的因素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共同把党建工作搞好。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最贴近党员、群众,最能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和企业外的任何组织相比,它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比其他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现在各社区都有党建助理调研员,负责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市、区也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进入楼宇开展党群活动。但是,实践证明,外派的党务干部和党群工作者没法进入“两新”组织的管理决策层,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从实际看,很多“两新”组织对外来的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党建活动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做”。这说明,仅有社区党建助理调研员和社区党群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有偿聘请”“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中高层干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兼职党务工作者”。 实践证明: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真正搞得好,真正有特色有效果的园区和楼宇,都是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两新”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组织作用虚化,搞无为而治,认为党组织只不过是几个党员的简单集合体,党组织不需要也很难发挥在“三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组织作用重心偏差化,认为党组织只要维护好服务好业主的利益就可以,至于对党员、群众的服务则是可有可无的。这两种倾向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地实现由组织覆盖到建党目标的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为企业服务。“两新”组织内部开展党建活动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就要使党建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主认为党建活动对于企业搞好经营、创造利润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党员服务。有党员反映:“党员在民营企业是打工者,流动性强。为此,(党组织)要让党员有归宿感。让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党员。”“要鼓励党员成才,鼓励党员竞争。”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能只有付出和“没完没了的学习讨论”,而是要在必要时能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群众服务。“两新”组织内的党员要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团结企业内的群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和党组织要发挥沟通群众之间、沟通群众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让群众感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存在,让群众从身边的党员和党组织那里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样,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会增强。 “三服务”的原则是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各自为战”向制度建设转变 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各自为战”的状态固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发挥每个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的经验,对推动今后的党建工作很有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各自为战”客观上造成了认识和活动内容的不一致。 首先是对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认识不一致。党组织的“三服务”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服务党员和群众。有些党组织则认为,只要服务好企业,在工作岗位上把业主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有的党组织认为,服务群众是抽象的,可做可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这种服务对象的不全面,就必然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对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一致。有的党组织不仅节日慰问,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联谊活动,而且通过淡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克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为下岗、失业党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就业。有些党组织仅仅搞些联谊活动、节日慰问,认为党组织没有义务帮助失业的党员和群众,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毫无疑问,这些不一致是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制度的层面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规范是必要的。 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规范:第一层面,市、区和社区对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服务。中央已制订了有关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的文件。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组织要以这些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财力上提供保障,从宣传上提供支持,从人才上提供支撑,确保“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第二层面,“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群众和所在的“两新”组织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上参差不齐。为此,“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要规范并提升到“三服务”的层次。而且,要以中央文件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的意见为指导,制订党组织具体的各项工作制度。

什么是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就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拓展”的要求下,“两新”组织党建要进一步推进须实现“三个转变”。 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刚起步时,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比较多。但外部力量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外因,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要达到持之以恒,必须主要依靠“两新”组织内部的力量。内部的因素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共同把党建工作搞好。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最贴近党员、群众,最能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和企业外的任何组织相比,它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比其他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现在各社区都有党建助理调研员,负责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市、区也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进入楼宇开展党群活动。但是,实践证明,外派的党务干部和党群工作者没法进入“两新”组织的管理决策层,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从实际看,很多“两新”组织对外来的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党建活动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做”。这说明,仅有社区党建助理调研员和社区党群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有偿聘请”“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中高层干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兼职党务工作者”。 实践证明: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真正搞得好,真正有特色有效果的园区和楼宇,都是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两新”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组织作用虚化,搞无为而治,认为党组织只不过是几个党员的简单集合体,党组织不需要也很难发挥在“三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组织作用重心偏差化,认为党组织只要维护好服务好业主的利益就可以,至于对党员、群众的服务则是可有可无的。这两种倾向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地实现由组织覆盖到建党目标的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为企业服务。“两新”组织内部开展党建活动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就要使党建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主认为党建活动对于企业搞好经营、创造利润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党员服务。有党员反映:“党员在民营企业是打工者,流动性强。为此,(党组织)要让党员有归宿感。让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党员。”“要鼓励党员成才,鼓励党员竞争。”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能只有付出和“没完没了的学习讨论”,而是要在必要时能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群众服务。“两新”组织内的党员要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团结企业内的群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和党组织要发挥沟通群众之间、沟通群众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让群众感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存在,让群众从身边的党员和党组织那里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样,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会增强。 “三服务”的原则是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各自为战”向制度建设转变 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各自为战”的状态固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发挥每个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的经验,对推动今后的党建工作很有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各自为战”客观上造成了认识和活动内容的不一致。 首先是对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认识不一致。党组织的“三服务”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服务党员和群众。有些党组织则认为,只要服务好企业,在工作岗位上把业主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有的党组织认为,服务群众是抽象的,可做可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这种服务对象的不全面,就必然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对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一致。有的党组织不仅节日慰问,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联谊活动,而且通过淡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克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为下岗、失业党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就业。有些党组织仅仅搞些联谊活动、节日慰问,认为党组织没有义务帮助失业的党员和群众,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毫无疑问,这些不一致是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制度的层面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规范是必要的。 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规范:第一层面,市、区和社区对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服务。中央已制订了有关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的文件。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组织要以这些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财力上提供保障,从宣传上提供支持,从人才上提供支撑,确保“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第二层面,“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群众和所在的“两新”组织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上参差不齐。为此,“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要规范并提升到“三服务”的层次。而且,要以中央文件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的意见为指导,制订党组织具体的各项工作制度

什么叫“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长沙市委两新工委是什么单位

长沙市委两新工委是长沙市委的派出机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委员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为市委的派出机构,一般依托市委组织部设立,由市委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兼任两新工委书记。

两新组织的新经济组织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8,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从事生产劳动,生产资料或产品收入归个人所有,雇工7人(含7人)以下,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形式,包括城镇闲散劳动力等自筹资金开业兴办,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工业,手工业,客货运输,商业,饮食,服务(包括修理)和房屋修缮等个体经营者。还包括农村的非农业个体经营者。9,非公有制企业:指在工商登记时登记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注意: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包含个体经济,非公有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10,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所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11,私营独资企业:在我国,按有关法律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12,私营合伙企业: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1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公司。1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的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15,合伙制企业:也称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16,股份合作企业:在我国,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17,混合所有制企业:指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所有制经济中两个以上不同所有制经济,通过一定的资产组织形式,混合而成的所有制企业。1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到内地直接投资设立的企业。包括其独资经营的企业,其与内地其他投资者合资合作经营的企业,以及其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19,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1,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其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2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金的比例达到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比例小于25%的,归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3,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内地直接投资所建的企业。24,外商独资企业:又称外资企业。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内地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25,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批准设立,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金的比例不低于25%的股份有限公司。若外资的股本比例低于25%的,则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呀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两新组织”是什么?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两新组织是指什么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队。社会团体分类1、学术性社团:是指主要由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各类学会、研究会等。2、行业性社团:是指主要由经济领域各行业相同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3、专业性社团:是指主要由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组成的各类协会等。4、联合性社团:是指主要由不同利益需求的人群或各类社团组成的联合体,如联合会、商会、促进会、俱乐部、校友会、联谊会等。5、行业协会:是行业性社团中的一种,是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两新组织指的是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意义:两新组织其特点是相对于“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群众组织”等词的概念,把范围缩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除了包含根据法规合法允许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以外,还包含目前法律法规还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自发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准民间组织。这对于党和国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两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两新组织

什么叫党的“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两新一重建设中的两新是指什么?

什么是“两重一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两新一重”主要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其中新基建排在首位。“新基建”重在“调结构”根据发改委给出的最新解释,“新基建”内涵主要包括3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和创新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新基础设施建新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而言的。俗称为“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说发展传统基础建设的作用是“稳增长”的话,那么,“新基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调结构”。在今年疫情发生期间,互联网+的模式,让在线教育、线上医院和“云办公”成为热词。市民在家办公、生活娱乐的“宅经济”成为了常态。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春节假期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271.6万TB,同比增长36.4%。可以说,中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显现出合纵连横之势。在近期由人民数据研究院策划的“启航·数智新经济”对话中,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就对“新基建”建设有很好的期待。他表示,新基建的规划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驱动”的原则,鼓励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灵活性地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探索团队融合、产品融合、文化融合,在经营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过程,更是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有效协调发展的必然手段。虽然城镇化是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生活和建设新貌以及惠及农业的重要手段,却又不能偏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体战略思想。其实本质上,两者也是互为融合、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建设新型农村城镇化不能脱离三点实际:第一,重视产业升级,不能忽视人的作用。要注意同步提升当地农民整体素质,实现城镇转型带动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第二,实现服务、就业设施的完备和建设。建设真正的城镇化,要基于“新基建”的优势,同时建设基本民生配套服务体系,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就业保障。第三,不忘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文明。节约效能、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和环境和谐共生的前提。而城市智慧建设、科学赋能,才是完善新型城镇化定义。

“两新”党组织的两新,是哪两新?

“两新”组织,是指就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拓展”的要求下,“两新”组织党建要进一步推进须实现“三个转变”。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刚起步时,依靠外部力量推动比较多。但外部力量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外因,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要达到持之以恒,必须主要依靠“两新”组织内部的力量。内部的因素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共同把党建工作搞好。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最贴近党员、群众,最能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和企业外的任何组织相比,它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比其他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现在各社区都有党建助理调研员,负责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市、区也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进入楼宇开展党群活动。但是,实践证明,外派的党务干部和党群工作者没法进入“两新”组织的管理决策层,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从实际看,很多“两新”组织对外来的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党建活动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做”。这说明,仅有社区党建助理调研员和社区党群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有偿聘请”“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中高层干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兼职党务工作者”。 实践证明: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真正搞得好,真正有特色有效果的园区和楼宇,都是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两新”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组织作用虚化,搞无为而治,认为党组织只不过是几个党员的简单集合体,党组织不需要也很难发挥在“三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组织作用重心偏差化,认为党组织只要维护好服务好业主的利益就可以,至于对党员、群众的服务则是可有可无的。这两种倾向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地实现由组织覆盖到建党目标的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由“无为而治”向“三服务”转变。 为企业服务。“两新”组织内部开展党建活动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就要使党建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主认为党建活动对于企业搞好经营、创造利润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党员服务。有党员反映:“党员在民营企业是打工者,流动性强。为此,(党组织)要让党员有归宿感。让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党员。”“要鼓励党员成才,鼓励党员竞争。”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能只有付出和“没完没了的学习讨论”,而是要在必要时能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为群众服务。“两新”组织内的党员要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两新”组织内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团结企业内的群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和党组织要发挥沟通群众之间、沟通群众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让群众感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存在,让群众从身边的党员和党组织那里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样,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会增强。“三服务”的原则是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由“各自为战”向制度建设转变 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各自为战”的状态固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切实发挥每个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的经验,对推动今后的党建工作很有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各自为战”客观上造成了认识和活动内容的不一致。 首先是对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认识不一致。党组织的“三服务”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服务党员和群众。有些党组织则认为,只要服务好企业,在工作岗位上把业主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有的党组织认为,服务群众是抽象的,可做可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这种服务对象的不全面,就必然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对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一致。有的党组织不仅节日慰问,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联谊活动,而且通过淡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克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甚至为下岗、失业党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就业。有些党组织仅仅搞些联谊活动、节日慰问,认为党组织没有义务帮助失业的党员和群众,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毫无疑问,这些不一致是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制度的层面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规范是必要的。 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规范:第一层面,市、区和社区对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服务。中央已制订了有关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的文件。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组织要以这些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财力上提供保障,从宣传上提供支持,从人才上提供支撑,确保“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第二层面,“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群众和所在的“两新”组织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上参差不齐。为此,“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要规范并提升到“三服务”的层次。而且,要以中央文件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的意见为指导,制订党组织具体的各项工作制度。(摘于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两新党组织与一般党组织区别

“两新”组织,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是指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是指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开展。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两新”组织党建与传统的农村、社区党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两新”组织党建的内涵和特点来看,其党建工作的重心在“两新”组织,而不是“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因此,必须按照“两新”组织的特点和规律来开展党建工作。

两新党总支下属支部选举是否要镇党委审批?

党总支下属支部选举应该到镇党委报批。而不是审批。

津南区总工会开展()当好职工娘家人"党旗领航揭榜挂帅"活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委领导下的旨在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彰显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相关工作的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同时也是联系党和群众的一个桥梁和纽带。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工会全委会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工会全委会工作会议讲话篇1同志们:这次县总工会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工会工作会议、省总十二届二次全委会和市总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刚才,甘正东同志代表县总工会九届会作了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年的工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加强和改进全县工会工作强调四点意见。一、增强使命,在推动工运事业发展上有新思路以来,两次专门《haiyanghengchang.cn/article/09273.af》

两新支部换届几年一次

法律主观:支部换届一般是三到五年一次。根据法律规定,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其他基层单位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之后应当进行换届选举。法律客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其他基层单位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届任期3年。党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一般由党支部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由党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的党支部委员,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出现空缺,应当及时进行补选。确有必要时,上级党组织可以指派党支部书记或者副书记。

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部分党员由于就业、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与组织关系所在地的组织活动,随着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也出现了许多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两新”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党员信息库,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健全全国党员信息库,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并为每位党员发放党员活动证,采用党员登记制度与流入地党组织相联系,实现党员去哪里,就在该组织尽义务、享权利,处处显现出党建的先进性。 其次,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流动党员管理覆盖面。一是采取定期主动联系党员的办法,利用返乡高峰期,组织学习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等其他流动党员集中的组织上,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通12371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提供咨询服务,让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方便的找到组织。三是组织开展适宜的组织活动,提高教育成效。教育内容应着眼于提高流动党员的素质能力,结合流动党员的学习需要,重点进行政治理论宣讲、创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流动党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最后,创新组织活动体系,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一是建立党内服务体系,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整合资源、组织协调、帮扶解困、教育培训及管理创新等工作,在基层组织建立起党员之家,构建组织与党员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党员提高上岗信息、职业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组织和管理党员义工队伍,利用党员的专长开展义工活动,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服务等。二是建立党内模范体系,为流动党员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舞台,鼓励流动党员发挥积极作用,如引导和鼓励党员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外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带头致富。 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强研究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探索适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渠道,与时俱进地抓好流动党员的工作。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