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初二语文第二课 芦花荡课文

在语文书上找呗

白洋淀纪事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

《芦花荡》的主要内容为:在抗战时期,有位年近六十岁的老英雄,整日神出鬼没,平数次越过日本的封锁线,给苇塘中部队各方面的供给提供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这个老英雄独自一人,手无寸铁的对抗日本军,使得他的故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芦花荡》作者孙犁,出自《孙犁文集》。《芦花荡》被称为“白洋淀纪事之二”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芦花荡主要内容

  1、《芦花荡》的主要内容是说,在抗战时期,有个年近六十岁的老英雄,这个老头子照例说是可以养老了,可他却整日神出鬼没,在平日里数次越过了日本鬼子的封锁线,给苇塘中部队各方面的供给提供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这个老英雄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他独自一人、又手无寸铁,却总能将几十个日本鬼子是打得喊爹喊娘。   2、《芦花荡》被称为“白洋淀纪事之二”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芦花荡 课文

仿佛消极怠工好、chubcyiohgccbhccc

芦花荡的内容是什么?

回答:《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 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 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从未发生一次意外,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芦花荡》是孙犁写的文章,出自《孙犁文集》。延伸: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人。“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齐名。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芦花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文库-芦花荡

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但他过于自尊和自信,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导致一个女孩受伤。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芦花荡》创作背景   《芦花荡》被称为“白洋淀纪事之二”,创作于1944年,作者是孙犁,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   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自己高超的水上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多亏有他的帮助,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道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芦花荡讲述的是哪个地方

芦花荡讲述的是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为背景(现保定市和任丘市部分地区)的地方。《芦花荡》是一篇现代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英雄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芦花荡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芦花荡内容简介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有一个过于自信,自尊的老头子.有一次,他带着两个寻找队伍的女孩准备,进入队伍所藏身的苇塘时,由于他过于自信在过封锁线时,使一个女孩被日本鬼子射中,受了伤,他自责,后悔,于是在第二天,去找日本鬼子报仇。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