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少儿美术教育

能够系统性的培养孩子艺术素养和专业技法,让孩子能够精准学习与发散思考,帮助孩子提升世界性的美感视野和创意,具备具有辩证思维的艺术鉴赏者。我这边乐从奥园的斑奇艺术学院就挺好,侄子挺喜欢去的~

少儿美术教育中有哪些特点?

能够系统性的培养孩子艺术素养和专业技法,让孩子能够精准学习与发散思考,帮助孩子提升世界性的美感视野和创意,具备具有辩证思维的艺术鉴赏者。我这边乐从奥园的斑奇艺术学院就挺好,侄子挺喜欢去的~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美术教育除了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更注重的是对内在的影响,而且国画和书法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学习更可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从而更有益与蒙养心性,端正品行,受益终生。临风堂官网

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些好方法?

1.示范教学法 少儿美术教育中的示范教学方法是教师以一边讲一边做示范的方式,教授学生课程...2.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指将音乐融入

少儿美术教育理念简短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社会意识,因为少儿美术会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色彩认知、空间感、动手能力、眼手脑协调能力、耐心,通过考级获得认可以及证书,还能锻炼孩子的自信心。而通过老师带动全班同学的互动,安排班长、纪律委员,分组PK,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等教学动作,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自信、口才、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意识。也可以促进心灵成长以及拓展孩子的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综合能力,也能够开发孩子潜意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少儿美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孩子进行少儿美术培训有着一定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下面为大家介绍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1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小画家 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 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少儿美术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儿童大都有绘画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 “美术不是提高人的技能,你看低了,而是提高他的人文素养,提高他的艺术修养。人需要吃饭,需要物质生活,另一半是精神生活,美术的`作用在这儿。” “绘画潜力”理论。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他的绘画能力是儿童的潜在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人具备创造视觉语言符号表达心象的潜能,绘画并不是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绘画能力随人的认识和知觉发展自然向前发展,确实不是靠学习绘画技能提高的。“发现学习”理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进入对感觉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由此看来,儿童也是发现者,具有自发学习的能力。“启发教育”理论。杨景芝教授认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齐,在教孩子学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2 少儿美术培训的8个好处 发展感知能力。 画画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因此,发展感官,促进智力发展是画画不可替代的优势。 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画画有利于孩子情感宣泄,使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同时,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孩子情感境界得到升华。艺术能使人充实和完美。 培养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孩子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是孩子早期的思维活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创造。美术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培养自尊、自律、合作动机和自我激励的品质,培养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 提高运用媒材、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画画以动手操作为特征,新的媒材、技术不仅容易引起兴趣,而且可以培养探索学习的习惯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和途径。 培养丰厚的文化修养。 通过欣赏活动开拓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画画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和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3 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环境营造的原则 第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搭配运用。 有一门专门的理论叫做色彩心理学,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也能够深刻感受到,色彩对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色彩在环境设计领域不仅仅决定着美观与否,同时还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 一般来说,代表明亮的、温暖的、鲜艳的、快乐的、娇美的、柔软的、生动活泼的、纯真的等色彩都是儿童喜欢的。比如温暖的橙色,饱和度比较低的红色,黄色,粉红,纯度高的蓝色、绿色等,还有另外一些不强烈的中性色彩,如紫色绿色也是合适的;那些带有低沉的灰暗的稳重的感觉的色彩一般不适合儿童。 适合孩子的色彩组合——生动、活泼、俏皮。如玫瑰红粉色与蓝、蓝绿色相配效果很好。蓝色和粉色相配不会显得太刺眼。色彩的搭配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总而言之,最好能够通过色彩给予儿童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心理暗示,最好再配以明亮的灯光,宽敞的空间,让孩子在其间获得一种舒适的体验。 第二点就是作品展览墙的设计。 在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当中,作品展览墙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够展示机构的教学成果,其次也能起到一种美化环境、增添艺术感的作用。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整齐有序地张贴在作品展览墙上,自然而然就会起到一种鼓励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创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且孩子们其实是非常乐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的。 在张贴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作品的有序排列,最好将相同题材、形式相近的作品张贴在一起,有助于达成风格的统一,不至于显得太过杂乱无章,有条件的话可以对作品进行装裱,能够显著地提升作品的美观度。 除了孩子们自己的作品之外,还可以张贴一些大师作品的复制画,一方面能让人感受到机构浓郁的艺术氛围与艺术修养,其次也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对大师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 第三点我想谈一谈机构内部的陈设。 一些充满艺术感与趣味性的小装饰品对于一家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工艺品,其实也能让机构的环境看起来更活泼、更具有亲和力。 对于装饰品的选择来讲,最好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我们都知道小孩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英雄人物,喜欢流行元素,在机构内部加入这些他们喜欢的形象,能让他们感觉到非常亲切,每次来上课,就好像回家了一样,他们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

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什么?

美术教育除了技巧,还能提升孩子审美等能力,拿国画来讲,技巧只是型,特别对于孩子来说,从小接触国画,对人格的完善十分重要,现在也有国学国画书法于一体的课程,如今孩子电子产品接触得多,容易沉不下心,学国画对于蒙养孩子心性很重要。

儿童美术教育六个阶段是什么

摘要:儿童美术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主要分为涂鸦期、创意美术阶段、思维美术阶段、三位美术阶段、立体美术阶段、专业美术阶段六个阶段,可以根据年龄进行区分。此外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也有四个方面,促进少儿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贡献学科素养、使人形成终身的爱好、成为职业等。具体的儿童美术教育六个阶段是什么以及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一起到文中来看看吧!一、儿童美术教育六个阶段是什么随着儿童对美术的认知提升,相应的知道也要按照发展规律阶段来进行教授知识跟技能,不能跨阶段传授技能跟知识,不然会起到反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儿童美术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涂鸦期涂鸦期是孩子表现自我的第一个阶段,如果具体划分的话可以分为:随意涂鸦、纵横涂鸦、命名涂鸦三个小阶段。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以探索式的启蒙为主,对各种材质双手的触摸都是涂鸦期儿童需要开发的美术元素。2、第二阶段:创意美术阶段创意美术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这个阶段应该以培养儿童审美观、思维、首脑协调,让儿童认知、成长的天行可以最佳的开发。3、第三阶段:思维美术阶段让孩子认识世界的最佳时期,以不同形式、色彩、线条、状态启发儿童,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4、第四阶段:三位美术阶段学院派的技法逐渐形成自身的美术语言,能够自如表达孩子所思、所想,运用多元材料创作。5、第五阶段:立体美术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成熟的思维模式,熟练的绘画表达能力,已经可以明确自己的美术专业。6、第六阶段:专业美术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强大的前期美术学习过程已融入过到自身的潜意识,需要提升的是立体表达以及个人风格的呈现,需要学习专业的老师指导。二、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少儿美术具有独特的内涵。它与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少儿舞蹈的内涵并不类同,那么在价值方面,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呢?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在这四个方面:1、促进少儿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或共同素养,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审美品位、思维能力、认知理解、合作交流、创新意识等。少儿美术对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2、贡献学科素养每一个学科都会向少儿贡献独特的学科素养。数学能够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行为习惯;美术能够贡献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使人形成终身的爱好少儿学习美术,不一定将来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职业,,却能形成对美术的热爱,并有可能在业余或者退休之后成为一种行为取向,充实闲暇,丰富精神,提升品位,获得幸福感。4、成为职业虽然大多数学习美术的孩子不一定将来以美术为职业,但依然有人在长大后会选择美术作为自己的专业,,以此谋生并获得成就感。综合而言,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状态以及美术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正面影响。

少儿美术教育前景及未来如何

——十张图了解2020年艺术教育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 少儿艺术教育高峰到来艺术教育融资热点消减受一级市场资本环境遇冷的影响,教育行业投融资数量明显回落,其中素质教育领域相对更受资本青睐,共发生融资事件145起,获投案例占全行业的48%,融资金额达93.4亿元。艺术教育领域中,在线陪练、智慧钢琴等互联网+艺术教育模式在2018年实现突围,VIP陪练、Finger、美术宝、The ONE智能钢琴、Find智慧钢琴等厂商相继获得大额融资。但截至目前,此类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还有待市场验证。2019年,艺术教育领域共计发生13起融资事件,总金额约12.1亿元,资本热度开始收敛。从复投情况来看,2019年艺术教育领域的整体复投率为44%,其中20%的企业曾获3次以上融资。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0年7月21日,2020年中国艺术教育领域发生融资事件共4起,合计融资金额5.2亿元,发生的轮次均在B轮以后。其中美术宝是现有艺术教育领域估值最高的企业,估值达到26亿元人民币。艺术教育培训分三类 少儿艺术培训是关键艺术教育培训的主要服务主体包括少儿、艺考生和成人三大客群。由此,可以将艺术教育培训划分为少儿艺术培训市场、成人艺术培训市场和艺考培训市场。少儿艺术培训主要针对幼儿园、小学及初中阶段学生提供教育内容与服务。根据2020年5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我国幼儿园至初中阶段群体人数逐年上升,2019年在校总人数达20102万人,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2.3%,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的受众群体基数庞大。据统计,目前艺术教育培训普及率在10%-15%之间,平均客单价在3500-4500元之间。艺术考试纳入中考并在全国推广是大势所趋,未来艺术考试将在升学考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激发中小学生艺术培训刚性需求;随着消费升级,人均艺术培训支出将稳定增长。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浪教育数据,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高考艺术生,占高考人数的10%左右,培训平均客单价在3万至5万元,形成了稳定又持久的艺考培训刚性需求。成人艺术培训主要包括艺术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兴趣艺术培训、艺术留学培训等。现阶段,部分艺术类院校存在着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较落后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使得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都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提升实训,为成人艺术培训市场发展提供了需求支撑。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仍是焦点在艺术教育项目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课程比例均超过40%,分别为50.63%和44.72%,占据家长希望孩子接受的艺术教育类型的第一和第二名。预计2022年美术教育市场规模为1111亿元,其中少儿美术培训市场规模565亿元,美术艺考市场352亿元,成人美术培训市场194亿元。人口方面,我国美术市场的适龄人口基础大,预计适龄人口(幼儿园、小学及初中在校人数)将在2023年达到约2.2亿人,此外还有超50万的专业美术联考学生。2022年我国音乐教育市场规模约1136.7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增速将保持在6%至8%之间。《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8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748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音乐教育培训规模达853亿元,占比22.8%。音乐教育培训市场分为音乐考级市场和音乐艺考市场,前者占据绝大部分市场,通常达到90%以上。2015年至2018年,我国音乐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增幅达28.0%,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6%。音乐教育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增长趋于稳定,因此我们预计该细分领域未来将保持在6%至8%的增速,由此测算,到2022年音乐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137亿元。艺术教育市场将持续10%以上的增速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艺术教育行业市场分析2020》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艺术培训市场规模为2149.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989.4亿,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是什么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美食教育。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是美术中的“美”字。同时,掌握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有示范教学法、音乐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比赛法以及引导教学法。接下来本文将简单介绍儿童美术教育理念是什么以及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有哪些,一起到文中来看看吧!一、儿童美术教育理念是什么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在转变,所有的事物好像都在“成长”教育也一样。2020年教育部宣布争取实现美育中考计分全覆盖,这次革新,让所有家长们都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够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往往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画画、书法、打球、唱歌等等,学霸往往文化课好,在艺术和体育方面也会有一两项特长,这几乎是学霸的标配。今天我们来说说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现代化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美术两字和“术”字关系在削弱,这不同于熟能生巧的传统美术教育。少儿美术更加注重的是美术中的“美”字,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种技能。二、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儿童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美术培训行业也吸引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不断加入。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1、示范教学法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示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的方式,教给学生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和绘画步骤的教学方法。2、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是指在少儿美术教学中融入音乐,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增强教学和美术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儿童听觉和联想,激发创作灵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圣诞课题的内容时,可以播放圣诞相关的歌曲,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产生更多联想和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3、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使用较为普遍,教师将画的好的学生作品拿到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展示。举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作品被展示的学生会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他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激励。4、比赛法比赛法就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或校级等各类少儿书画相关的大赛的方法。比赛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对儿童进行美术创作指导,让儿童通过参加比赛进行美术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5、引导教学法儿童美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教学法往往采用开放性的课题,让儿童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心中想要表达的事物。引导教学法中教师要为儿童准备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和创作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全面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引导儿童自由表达。

美术教育中怎样发展幼儿创造力

一、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儿童创造意识和动机。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首先,我们要做到信任,允许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尊重儿童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价值,不盲目否定,更不能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而是应当加以科学的引导;其次,我们应减少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就拿“不许说话”这个行为要求来说吧,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幼儿说话的原因,有的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其手的操作动作不足以充分表达其内心所想所思,他们需借助其他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必要去禁止。但是有少数幼儿对当前活动根本不感兴趣,而去讲话打扰别人,这时候我们应自我反思,认真分析如何用活动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简单的禁止;第三,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美术活动中,我曾经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个儿童创造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通过这学期探究美术教学的深入学习,我有所改变了,体会到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他既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有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二、丰富儿童的经验,引导儿童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我班开展的美术活动教学在为幼儿提供经验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我门多带幼儿外出参观,利用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移情”和“拟人”,引导幼儿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将它们想象成有生命的形象,例如一只母鸡和几只小鸡之间的关系,就象妈妈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第二方面,经常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朋友。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第三,我们还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趣的、不同风格的图书,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感受;或是利用人类优秀又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第四,丰富的物质材料可激发幼儿创造欲望,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儿童在具体操作中获得艺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变形、分解与组合、联想等方式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三、示范和范例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美术教学中,是否采用示范,这已经成为我们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还进行分组讨论学先进。所谓示范,就是老师自己画给孩子看这是从教师这一角度说的,从孩子的角度说即使孩子的模拟。在我班第一次学画小粉画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画笔和水粉颜料,开始时,幼儿处于兴奋状态,我顺应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自由的作画,画完后,双方的作品一同展示出来。幼儿经过观察发现,自己的作品上有颜料往下淌,而我的作品上则没有。这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幼儿广场自己的作画过程,并在示范时刻意地夸张掭笔的动作和语言“蘸蘸颜料,掭一掭”。终于幼儿发现,自己作品上颜料往下淌的原因:是在绘画前没有把笔掭掭,去掉多余的颜料。就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与对别人操作的观察,认识到了为什么要掭笔和怎样佃笔,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刻认识到在儿童美术创造教育中,即使是基本技能的学习,也一定要注意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与思考,要讲究对重、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而不是早早地进行示范,这种引导是启发式的。而我也清楚的知道临摹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只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至于范例,一方面它可开阔儿童的视野,另一方面它又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思路,所以怎样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首先,范例应该有美感,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适应幼儿年龄特点,是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最后,范例应是多样化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如:我让幼儿学习画房屋,之前就先给他们提供民居、宫殿、公共建筑等结构不同、类型各异的建筑作品图片。

启迪儿童绘画的中国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教授介绍

杨景芝,女,满族。1940年9月出生,天津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修业五年,师从卫天霖先生、吴冠中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2年以来,潜心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重视开发儿童自身的潜在能力,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把美术做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过直觉进行美育,在推动儿童写生和创作教学中起了先导作用。 ① 承担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并出版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2000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② 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小学美术课本》,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国家出版署颁发《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一等奖。 ③ 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录像教材》,1994年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④ 主编幼儿美术教材《小朋友大画室》,2002年广州出版社出版。 ⑤ 参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中学美术课本》,199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⑥ 出版著作《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1997年获国家教委颁发《1996年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⑦ 其它作品还有:《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儿童画速写》、《基础素描教学》、《童心·童画》、《儿童采风速写集》、《北京中小学生获奖优秀美术作品精选》等10多部。此外,还发表了大量文章。 ⑧ 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举办讲座,在全国各省、市为师范院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师生及家长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50多场次。

美术教育行业有没有发展前景

中国美术教育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对于艺术教育方面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自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美育场地设施条件、评价机制均有长足发展。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在政策环境不断利好下,我国众多家长在艺术教育的重视也逐年加深。根据家长帮调研数据显示,艺术类课程在家长为孩子选择的素质教育课程占比达到71.78%,成为最受欢迎的素质教育类型。与此同时,在艺术教育项目中,美术教育的比例达到44.72%,占据家长希望孩子接受的艺术教育类型第二名。根据中国美术高考网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参加美术联考的人数呈现波动发展态势。但总体而言,参考人数均处于45万人以上,处于较高水平。这对于美术教育行业来讲,是稳定的行业收入来源,并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的适龄高考人数将会逐渐提升,行业的需求端将会逐渐增强。综合来看,我国美术教育市场的用户需求广阔,行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在艺术教育政策的利好以及市场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美术教育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8年,我国美术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166亿元,同比增长12.3%。随着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三四线城市家长对于美术教育培训的接受程度逐渐加强,美术教育行业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美术教育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在线美术教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市场的商业模式以线下与线上两种模式为主。由于美术的特殊性,美术教育行业的线下教学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较大的线下美术教育机构大部分采取直营+加盟模式,区域中心城市以直营为主,同时通过加盟模式下沉三四线城市。近年来,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不断升级,科技进步使得要求精细场景的美术教育在线化成为大势所趋。在线美术教育市场在资本的助力、用户消费意愿和技术升级下迅猛发展。根据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代表性在线教育企业(美术宝、画啦啦)均累计获得数亿元的融资,其中美术宝在2019年6月,获得来自腾讯、蓝驰创投等投资方的4000万美元的投资金额。前瞻认为,在资本以及在线教育技术提升的助力下,我国的在线美术教育行业将成为美术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美术教育》是北大核心期刊吗

不是,从没有入选过的。是个普刊。

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中进行美术教育的有什么特点

上层社会或文化人的博雅教育(特征:重视娱乐遣性、抒情展意,除了学习技艺,还强调品位的提升,所以其学习非常强调通过诗书琴棋,及山川自然的陶冶熏染形成整体的风格)

中国高考美术教育到底不好在哪里?

发发发哈哈高峰过后好好奋斗哈哈火车返回法国韩国广告公司滚滚滚个vggg

求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概况简述

20世纪初期的美术教育1美术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公办学堂设立。普遍设立图画,手工课2早期师范美术教育创建于1092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最先设立了美术课1096年开始设美术师范专科。总主课:教育史 教育学 训育论 心理学 伦理课 教授法 学校行政等3主课是图画和手工 图画:素描,水彩,油画,中国画,4师范学校有:天津北洋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 广东优级师范课堂 最早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是--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创办人是周湘(1871--1933)创办时间是1911年还先后创办过布景传习所,上海油画院,中华美术大学,中华美育会他在上海办学十余年,桃李遍天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第一所正规学校是上海图画美术院刘海粟创办于1913年1月。 1949年北华大学文艺学院与北平艺专合并,10月更名为国立美术学院,1950年由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为院长,契斯恰科夫 以现实主义为教学原则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法是俄国 19世纪中叶确立的 ,其对形体、结构有严格的训练要求。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 ,这种素描教学方法被确立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主要素描教学体系他的系统素描教学方法对我国50-60年代美术教育影响较大。

美术教育行业有没有发展前景?

小央美,国内创意儿童美术做的可以,教育方式多样,有发展的。

《中国美术教育》是哪个出版社出版

应该是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联盟教师从业资格证书含金量

含金量很高的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也就是说想当老师必须要考教师资格证。从个人事业发展来讲,想进入公办学校当老师,是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的,公办学校招聘有编制的教师,都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的。近年来,公办学校招聘人事代理(没有编制)的教师,也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如果打算公办学校当老师,就必须要考教师资格证。如果是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或者去私立学校做合同制老师,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待遇会比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更好。从生活方面来讲,每到节日或假期,你还可以拿教师资格证去享受优惠,很多景区在节假日会有教师资格证半价或免门票的活动,商家也会有教师资格证打折的活动。

如何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导语: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学活动。   如何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一、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   二、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   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实践,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和表现,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发展其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   主要表现在: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有时甚至包办代替。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缺少对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充当什么角色的认识。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为了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除了必要的基本技巧,教师不宜做不必要的、限制性的示范。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支配幼儿的决定。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四、对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平时应引导积累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在指导观察时,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美术活动中,应该允许幼儿轻声交谈,;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笔者提倡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以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   (四)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幼儿往往需要大块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不愿被打扰。为了弥补此中的不足,可以让美术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也可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五、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创新兴趣。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新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对美术教育的新思考】 希望美术教育

  【摘 要】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丰富的个性差异。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没有了个性的存在和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可是笔者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偏差,过分侧重于欣赏和评述,往往流于纸上谈兵,或者师生互动过于频繁,严重脱离美术教学的本体实质,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和绘画表现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对于如何做到既突出人文精神,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笔者进行了阶段性的探究。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学对象 新课程      “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忽视个别差异性,泯灭个性发展,其实就是教育的悲哀。”这是笔者在《中国美术教育》所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最让笔者有所感悟的一句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而共性则大多是一些照搬,也就谈不上创造,也无创新可言了。分析与反思了以前的教学,发现学生在以前的美术创作方面普遍技法单一,形式雷同,缺少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似乎相差甚远。所以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就是现在所要面临的新教学思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深切感受到:合理地使用新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学法”和“教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能力。      一、研究所教学对象(个性与环境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理智判断和鉴赏能力,而疏于精心设难问疑,教学艺术是凝聚和融会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这一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上课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学艺术只能是教师自主性的创造成果。   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看,但社会影响力和教育影响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某种情况下,教育价值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削弱、侵蚀、吞噬教育结果。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体系联系,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学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的基础。流行艺术文化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误导作用,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自拔。如视觉媒体中的暴力、色情污染,听觉媒体中个人情感无度的宣泄,低靡、猥琐、丑陋、恐怖等不良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社会环境有一些关联,不过教育环境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更是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在现代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由此可见,创设良好气氛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环境教育就应做好个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的更充分,在各方面的发展更全面。而我们美术教育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正是如此,美术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是美术生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自然的、生成的、艺术的课堂,源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美感相融的实践与行动,回归于学生灵性、回归于美术本质,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怀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一直在不懈构建、不断完善。例如,《心灵的关爱》这一课不仅是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与家长的交往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法与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一些卡片、书签等艺术作品的基本制作要领后再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创作。还有其它课程如旧物DIY、居室的布置,等等。都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由此,美术教育者的任务就不只是“传道、授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良好气氛的教育环境。      二、探讨课程可操作性(个性与教材的思考)      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就有了能动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   目前的新教材内容虽然扩大化了,可有一些仍旧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宜,于是笔者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所生活的环境等作为另一种课程资源。如《我的小小家》、《泥塑造型》、《瓦楞纸变变变》等,这些课程都能很好的引领学生们在多元的艺境中感悟设计的灵感,解读设计的语言,在多维的设计元素的整合中生成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对为之设计的教学课程可以适当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有着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正如文豪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教育艺术追求浪漫,充实精确,开启思维,师生互动,以及体验的乐趣,唤醒埋藏在学生的多种可能性。   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笔者的美术教育思想主旨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上《过去的日子》这一课题时,笔者先插入了《美术老师过去的日子》这个小课题,自然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笔者用自己的学生时代为例,告诉了同学们自己曾经从一般的学生成为优秀生,后来又由优秀生转变为后进生,但最终经过努力奋斗,自己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社会、家人还有自己。整节课以开放的图文方式呈现,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让他们重拾起已放弃的目标,重新找回了斗志。   当然,新课程有自己的特点:理想的、领悟的、操作的、经验的。这让美术学习有了自己的特殊性包括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美术课程目标来指导、评价美术课程的实施。而从课题管理上来说,课程的逻辑与学习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立以学习逻辑为主线,充分理解艺术学习的特点,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发和选择课程。      三、软、硬件的投入(个性与条件的思考)      艺术教育需要艺术体验,艺术体验需要足够的的投入,高质量的软、硬件设施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前提条件。很难想象,课本中的几张小图片、教师的几句解说,就能让学生领会大师的杰作;也很难想象,表面快乐但思维空白的活动能探究到什么是艺术的真谛。虽然说基础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大师的,但是,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美妙的技法体验、广泛的美术文化参与,是培养艺术素养的起码条件;有悦耳怡情的听觉媒体是学生艺术情感升华的催化剂。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必能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笔者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有时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安排几节欣赏课,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适当开设几节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就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美术教育恰恰在这些方面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搞好美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良好个性和人格形成的需要,是社会对多功能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希望我们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传递人类关爱,提升品德的盛殿。探索、尝试、反思、努力实践、修正完善、吸取精髓,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在美术教学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02.25.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能有效开发幼儿右脑,增长幼儿各方面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增强幼儿记忆力。所以掌握幼儿美术方法是做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1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术兴趣的培养,关键是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和更新,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树立整体观、发展观、个体差异观,把儿童看成是发展中的个体,是学习中的主体,在教育中施以各种各样方法,才能发挥幼儿的潜能和个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想象的翅膀和创造的、活力的一代新人,使绘画在孩子的发展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总之,要想做好幼儿美术教育,以上这些要点是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精彩纷呈。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2   人类也跨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把培养创造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最丰富,最离奇的时期,因而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结合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序—空间转换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单一的临摹所不能完成的,因而应多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都有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但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传统的教育成人干预过多,幼儿想象力受到严重的束缚。   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不可作“像”与“不像”,应该鼓励肯定为主,避免盲目否定。教师应多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只是看作品效果,应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呵护幼儿创作的种子萌芽成长。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三、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如果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他想表现的东西因为技能太差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会受到挫伤。因此,对幼儿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教学方法,尽量少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若必须用范例,所用的范画(或范例)既要能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又要能启迪想象力。在教给幼儿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让幼儿有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在构思上要多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新意识,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是什么专业

请问取得了美术教育专业的文凭,对评非师范类的艺术类职称有作用吗?

美术学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论专业的区别?

美术史论专业是美术学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美术学还有个专业方向是鉴定,都属于美术学专业。美术史论学理论多点,美术学比较综合,是个大科。美术教育和这两个就不一样了,学的除了理论还有技法类,出来还有教师证,可以做美术老师,

如何认识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中国未来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智力又要能力,临阵磨枪当然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涉及到的这些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是从幼儿抓起。因为学龄前是塑造将来能力、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现在只要是涉及到未来的都提倡从娃娃抓起。学龄前教育分为很多种,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样样不能少,今天我只就艺术教学中的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和培养做一些浅解。   美术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和培养以后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被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那么,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那些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初步了解一下幼儿美术的含义: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   目前的学龄前教育,对幼儿的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美术教育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学龄前进行美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学龄前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重要时段,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今许多艺术类学校主考的也是美术专业。学龄前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如美术欣赏“民族服饰娃娃”使孩子们不仅对连续图案和对比色彩有了认识,而且还懂得了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是多姿多彩的。这种举一反三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美术教育还可以开发幼儿智力。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孩子们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美术教育还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因为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孩子在绘画时,能灵活地运用三者。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大班画“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教师启发孩子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春已来到人间,孩子们也朗诵关于春天的诗歌,一边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   美术教学活动还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很好的形式,而且我认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孩子们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孩子们借助于美术、制作艺术和游戏活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自内心的表现感受、体会、求同和求异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童趣。童趣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也就是学龄前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摒弃偏见的狭隘的看法,这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家长们要做到的,不能认为美术仅仅是技能上的,要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是训练右脑功能和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幼儿自身而言,他们更擅长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我们的祖先也是从象形文字开始我们的文明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是可以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此,我们要采用新方法,新模式,从模仿学习中走出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其他学科教育也都有各自的作用,那种认为教孩子画画、唱歌、跳舞是无用的,不如多教些读、写、算的观点是错误的。能够让孩子在欢乐的童年里,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教师、家长所希望的并应该努力做到的。所以说让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从小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我送孩子去希望美术学画画的时候看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品格第一、素质第二、兴趣第三、成绩第四。我感觉说的挺好的。

如何认识理解儿童美术教育对中国未来教育的现实意义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智力又要能力,临阵磨枪当然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涉及到的这些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是从幼儿抓起。因为学龄前是塑造将来能力、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现在只要是涉及到未来的都提倡从娃娃抓起。学龄前教育分为很多种,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样样不能少,今天我只就艺术教学中的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和培养做一些浅解。   美术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和培养以后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被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那么,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那些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初步了解一下幼儿美术的含义: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   目前的学龄前教育,对幼儿的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美术教育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学龄前进行美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学龄前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重要时段,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今许多艺术类学校主考的也是美术专业。学龄前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如美术欣赏“民族服饰娃娃”使孩子们不仅对连续图案和对比色彩有了认识,而且还懂得了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是多姿多彩的。这种举一反三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美术教育还可以开发幼儿智力。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孩子们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美术教育还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因为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孩子在绘画时,能灵活地运用三者。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大班画“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教师启发孩子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春已来到人间,孩子们也朗诵关于春天的诗歌,一边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   美术教学活动还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很好的形式,而且我认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孩子们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孩子们借助于美术、制作艺术和游戏活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自内心的表现感受、体会、求同和求异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童趣。童趣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也就是学龄前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摒弃偏见的狭隘的看法,这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家长们要做到的,不能认为美术仅仅是技能上的,要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是训练右脑功能和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幼儿自身而言,他们更擅长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我们的祖先也是从象形文字开始我们的文明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是可以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此,我们要采用新方法,新模式,从模仿学习中走出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其他学科教育也都有各自的作用,那种认为教孩子画画、唱歌、跳舞是无用的,不如多教些读、写、算的观点是错误的。能够让孩子在欢乐的童年里,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教师、家长所希望的并应该努力做到的。所以说让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从小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心得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追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4、美术教学借助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的出现,使美术教学如鱼得水,从图片,音乐,视频等各方面入手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提升学生的情感升华。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求意识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上学期上漫画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画和流行的经典动画,先通过欣赏分析,入手到如何绘制漫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欣赏课里,则利用媒体技术,点画成景,有某一幅画扩展到同一系列的,还可以点人出文字介绍,在学生讨论后,老师在总结时,点一下相关的画家或某名画的图片时,其相关的介绍就出来了。比老师单一总结要更形象。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出你想象的场景,例如把某画色调变一下,或把画中某物或人去掉后的效果等等,这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能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更好的去熏陶感染学生。   5、审美视野要拓宽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的学习逐渐提高对美作品的审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及艺术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6、美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那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只是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创造教学的新境界,使美术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2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3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4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5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6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美术学、美术学(美术教育)和美术学(师范类)有什么不一样

美术学、美术学(美术教育)和美术学(师范类)区别为培养要求不同、核心课程不同、就业前景不同。一、培养要求1、美术学:美术学要求学生掌握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绘画、书法和雕塑的表现能力。2、美术学(美术教育):美术学(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 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3、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师范类)要求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和研究的能力,掌握较强的美术绘画技能技法。二、核心课程1、美术学:美术学的核心课程有素描、色彩、图案设计与构成、书法创作基础、泥塑人物写生与创作、硬质材料基础与创作实践。2、美术学(美术教育):美术学(美术教育)的核心课程有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美术考古学基础、书画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3、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师范类)的核心课程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论、素描、色彩、基础国画、基础油画。三、就业前景1、、美术学:美术学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2、美术学(美术教育):美术学(美术教育)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 究、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工作3、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师范类)可面向小学、社会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岗位群,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社团辅导、学校宣传、班级管理等工作。

论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youer/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者简介

钱初熹,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含合作)有《美术教育展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美术鉴赏及其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美术教育比较研究、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美术馆教育研究等。近年来致力于开拓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研究领域以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研究等跨学科研究。

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目前少儿艺术教育培训是一个朝阳产业,更是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市场教育的刚需性产业。但目前教育加盟品牌众多,就市场前景来看,只要是跟教育相关的都是不错的创业投资选择,但不管是什么投资肯定都是有风险,好的品牌和运营模式,会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四川美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美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就业要盯着教育看的话路子比较窄,工作也不是太好找,建议路子放宽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行业都可以尝试看看嘛,与美术相关的行业还是比较多的,就业路子也好很多,你可上网搜搜看看,这里我就不列举了 希望回答能帮助你

简述所学美术教育理论试分析和评价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幼儿美术教学法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和目的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心理,研究美术课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以熟练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原则和方法1、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②发展幼儿手的动作,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技能;③发展幼儿的智力;④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2、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原则:①积极性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顺序性原则;④因材施教原则。方法:①观察,②示范,③运用范例,④游戏法,⑤练习法。第五章 幼儿园绘画教学l、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①教幼儿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②绘画的内容、造型和构图。③颜色的运用。④装饰画2、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种类和指导物体画教学、情节画教学、意愿画教学、装饰画教学3、幼儿园美术课的组织课前的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幼儿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2、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制定美术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上好美术课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3、教学要求: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随时总结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经验,重视吸取现代美术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按照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1、可以发展幼儿园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2、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任务(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游戏性。2、教材难度要适中,教学要求要注意针对性。3、教师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要浓厚,辅导的态度要亲切,辅导要注意启发性。4、教师要同家长密切联系,不断沟通情况,注意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三)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四)教会幼儿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会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任务之一。这些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主要是:1)认识和学会使用绘画、手工的工具材料;2)通过观察、正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3)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4)掌握较合理的绘画程序和步骤方法,较完整地安排画面。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美术课的类型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部分(一)、绘画1、命题画2、意愿画3、装饰画从工具和材料,表现技法上看,绘画又分为:1)折纸添画2)棉签画3)印章画4)指点画5)按物体的轮廓描画涂色6)蜡笔水彩画7)水墨画(二)手工1、泥工。包括:命题泥工、意愿泥工、彩塑等2、纸工。包括:折纸、粘贴、撕贴、剪贴、染纸等。3、自制玩具。包括:纸制、泥制、其他材料制做玩具。(三)美术欣赏美术欣赏的内容有:欣赏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以及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等。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课的类型(一)、命题课(二)、意愿课第三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 教学原则(一)兴趣原则(二)直观性原则(三)审美性原则(四)系统原则(五)发展性原则(六)灵活性原则第二节 教学方法(一)观察分析法(二)讲解演示法。包括:结合实物讲解和结合范例讲解。运用范例时要注意:1)运用范例要恰到好处。 2)运用范例与进行讲解要有机结合。 3)运用范例与进行演示要有机配合。演示画法有如下三种:1)归类法 2)分解法 3)添加法(三)游戏练习法1、添画游戏 2、涂色游戏 3、构图游戏 4、智力游戏(四)形象比喻法(五)情境激励法(六)丰富联想法第四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第一节小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一)小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二)小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三)小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1、绘画教学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1)运用看看、做做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2)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提高幼儿的学画兴趣。训练幼儿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形体技能。1)线、形、体的训练 2)色彩训练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1)教会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 2)教会幼儿认识利用绘画工具、材料,培养幼儿绘画时的良好习惯。2、泥工教学1)教会幼儿认识工具、材料,懂得其名称和使用方法2)教会幼儿简单的泥工技能、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二节 中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一)中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二)中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1)泥工 2)纸工3、欣赏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三)中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1、绘画教学1)开扩幼儿的眼界,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和内容。2)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3)发展幼儿连贯地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4)教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做到涂色均匀。5)教给幼儿装饰画的初步技能。6)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材料作画的能力:水墨画、纸版漏印、喷洒印画2、手工教学1)泥工教学2)纸工教学a、粘帖:几何形粘贴;图形粘贴;自然物粘贴b、撕贴c、剪贴d、折纸e、染纸 工具材料:纸、色、碟和浆糊。制做方法:折叠→染色→打开→粘贴欣赏的内容与要求内容:美术作品、图片、儿童画册、工艺美术品、玩具、节日装饰及环境布置等。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2)中班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领导:选择适量的欣赏作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欣赏过程有顺序→积极启发引导、欣赏秩序渐进。第三节 大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一)大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二)大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与要求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泥工、纸工、自制玩具3、欣赏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三)大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1、绘画教学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扩大绘画和题材范围2)提高幼儿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技能3)发展幼儿连贯的表现事物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制做4)训练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表现物体色彩的技能5)传授给幼儿图案装饰的技能6)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2、手工教学1)泥工教学2)纸工教学:折纸、剪贴、自制玩具3、美术欣赏第五章幼儿园日常美术活动第一节 日常美术活动的特点、内容与要求(一)、日常美术活动的特点:1、具有浓厚的游戏性。2、时间安排灵活、内容多种多样。3内容自己选定,编组自由组合。(二)日常美术活动的内容与要求1、欣赏自然景物2、环境美化和节日装饰:鼓励幼儿大胆地设想美;启发幼儿尽情地表现美;引导幼儿精心地照管美3、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讲评美术作品4、进行课外的绘画和手工活动第二节 日常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一)制订计划、加强领导(二)创设条件、改善设备(三)认真负责、全面指导(四)启发诱导、培养创造性:同一作品、多种感觉;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同一命题、多种表现;同一内容、多种手段。(五)注意纵横联系、考虑教育效果Ⅲ、教学建议: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日常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日常美术活动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中,应注意吸收“美工区的创设”等相关的新信息,有条件的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六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效果分析第一节 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学期计划的制定1、认真学习《纲要》规定的美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2、深入钻研幼儿园美术教材:注意教材的目的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和季节性。3、全面了解本班幼儿的情况4、学期美术教学计划制定的方法: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学期美术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安排。(二)课时计划的制定1、钻研教材、确定目的、设计教学过程2、课前教具、材料物质准备3、编写课时计划:班级、人数、日期和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为:提出课题→讲解演示→布置作业→巡回指导→讲评小结第三节 美术作业处理与教学效果分析(一)、美术作业的处理:1、平面作业存放在每个人一份的作业袋中。2、立体作业可作为幼儿游戏中的玩具,或在放学回家时由家长带回,以便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3、教师每次上完课后,可抽出部分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作业,做为研究资料,或将较好的作业放在作业栏中,定期展览。4、装饰性的作业,可用来布置活动室,或放在作业柜和玩具柜中。5、泥工作业如不需要保存,可以同幼儿商量。在取得幼儿的同意后,重新合成泥待用。(二)教学效果分析1、观察法 2、作品分析评价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出。2)一堂课的结构是否自然连贯,课堂组织是否严密,年龄班的特点是否突出,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恰当。3)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否注意到发展性。4)运用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唤起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5)教师是否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语言举止是否亲切自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秩序。第三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1、教学媒体的界定:本课程有三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学习指导书。2、各教学媒体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三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出,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便于自学和教师教学。录像教材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用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力求配合文字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要突出指导性,引导学生自学。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三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术教育内容与要求一、艺术领域总目标二、各年龄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三、美术教育的价值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第二章 线描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幼儿线描教学活动的选材与指导二、教学活动案例第三章 色彩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引导幼儿选择使用颜色的方法和策略二、教学活动案例第四章 纸艺教学活动与指导一、激发幼儿参与纸艺活动兴趣的有效方法二、各类教学活动案例指导第一类:纸拼贴第二类:折纸第三类:剪纸第四类:硬折纸第五类:纸雕第五章 泥塑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幼儿泥塑教学活动的特点与指导二、各类教学活动案例与指导第一类:搓第二类:团第三类:压第四类:捏第六章 蔬果塑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幼儿蔬果塑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与方法二、各类教学活动案例与指导第七章 石头画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幼儿园开展石头画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二、各类教学活动案例与指导第八章 废旧材料教学活动与指导一、幼儿废旧材料制作活动的教育价值与方法策略二、各类教学活动案例与指导纸盘、纸杯篇纸盒篇绳编篇瓶子篇易拉罐篇吸管篇第九章 专题论文通过美术教育环境的创设,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引发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几种方法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导入新策略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试论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与地位的思考]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地位  首先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认识差异,美术课几乎成为其他所谓“主科”的机动阵地,美术教师因此相应成为教育地带中被“边缘化”的人群,为追求升学率,挤掉美术课,部分中学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因而使美术课流于形式。   其次,由于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农村美术教育陷于整个中学教育中的尴尬地位,这些管理者往往是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的毕业生,那时期对美育的忽视最终要到现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很多人的思想认识中,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是一门技法,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就有美育这一要求,但是大多数领导都忽视了“美”这个要求,甚至不知道“美”所包涵的意义,只是强调“智”的教育。因而在制定政策措施、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配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更谈不上得到支持,就使美术教育举步维艰。   再次,学生家长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重要因素。由于受教育选拔制度的影响,农村家长迫于改变现状而不让下一代也重复地过着千篇一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急于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现状,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因此,家长不重视美术这一学科,学生也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放弃学习这一学科。   二、美术教育对于中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   首先,美术学科本身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受益无穷。柯尔博士说过:“青年的感情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都需要有发泄之处,由于他们经常需要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就免不了承受相当可观的压力。”而美术学科的特点就是十分容易接触和参与。工具没有特定的限制,甚至不需要特定的章法去遵循。中学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通道,给学生提供了发泄情感的渠道,减轻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同时开拓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这一特殊时期的受教群体更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多为艺术实践课程。在美术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手中的各种媒介创造各种艺术作品,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学生开拓了思维方式,提高了创新精神,为学习和生活开创了新的风景。   再次,美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在中学时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艺术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体验。美术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在今天的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作为技术学科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性。这一性质也决定了中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立足现状,全面提升和发挥农村美术教育的学科优势,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中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内容和成功的经验,但缺少开放性、太注重机械化的模仿;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阔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二)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总之,要想改变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还需要多方人士的努力,教育管理者提高认识的同时也政府和家长的支持、学生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制定的“建立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额评价体系”。农村美术教育才能拥有更宽广的道路。

浅析当下少儿美术教育依然的问题

   1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拥有8种智能,包括语言、节奏、空间、活动、人际交往,感情控制等。从少儿的角度来讲,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要求尊重少儿的天性,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此来对智能倾向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我国少儿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少儿教育方面的要求。即:家长与教师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理论的本质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利用这两种理论来审视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就会看见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并没有从少儿的发展特点以及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美术培训教育班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少儿教师没有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做详细的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对高校教育模式照搬照抄。在这种模式下,必然引发了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的低下,无法满足少儿的身心发展。    2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以简单的技法代替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少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培养他们在审美方面的情操,激发在生活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则认为美术教育就是让少儿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技法。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只是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技能,比如把直线画的更直,把跳线绘制均匀等。同时,由于这种简单的技法代替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从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感情、认知、个性方面的发展需求。教育学家认为,简单的技法只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基本工具,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将技能代替教育目的的方式,终究会造成教育的本末倒置。比如,中国的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孩子往往会反驳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更喜欢选择自己的方式。可以看出,少儿在美术绘画中,不仅是一种简单技法操练,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就是说,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利用书面语言符号,阐述了对世界的看法。采用这种美术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少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2.2教学的内容以简笔画为主:当前,很多少儿美术课中,设置了大量的简笔画内容。当少儿掌握这种简笔画技巧后,就可以很快勾画出不同事物的形象。然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少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满足在个性特征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少儿美术简笔画练习中,被模仿的素材通常包括老虎、大象、狮子、猴子、熊猫等。虽然很多儿童能够利用现成的模板,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并未看见上面的动物,而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机械的完成临摹。在这种情况下,画出来的形象也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不仅阻碍了少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潜力,而且使他们对这种方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从而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组织丰富、生动的艺术活动,让少儿在现实的环境中,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在审美方面的情操。   2.3过分标榜儿童中心理论:儿童中心理论是在美国盛极一时的理论学说。该理论强调,在少儿教育当中,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在教育中体现的本能。同时,不要做任何的打扰。然而,这种理念没有考虑到少儿发展的身心规律,以及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随着少儿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心智发展就会不断健全,并产生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味的以某个阶段的儿童表现为中心,就会阻碍并限制儿童在后期的更长和发展。所以,这种理论是非常错误的。与此同时,儿童中心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少儿教育指南也是背道而驰的。   2.4采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少儿作品:在少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出现了很多成人的评价方式,包括美术大赛、评奖活动等。固然采用以上方式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一味采用成人的标准,很不利于少儿的身心发展。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心智尚未全面成熟。所以,过早的给他们一种对与错的是非标准,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少儿的美术作品得分低,没有进入获奖名单,就会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打击,从而降低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同时,与数学、语文课程不同,美术课程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对与错标准。因此,采用以上标准,不仅会对学生在评价上造成误导,而且限制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潜力。鉴于此,应该在美术教育中,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少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下,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通过绘画的工具,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真正培养少儿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束语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家在少儿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少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少儿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少儿的艺术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元智能视域与指南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实施上述理念后,能够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认识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中国未来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

儿童时代是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所谓什么环境产什么人。这是对孩子潜在能力的挖掘,未来的教育是孩子面临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问题,如果美术培养出了兴趣,那孩子未来的目标就有了定义,所以基础要打好

浅析美术教育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探究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要下工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纵观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积累严重不足。所谓人力资源,在当今社会主要指的是知识资源,因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不是人的体力资源,而是人的脑力资源或知识资源,其特征就是人的创造力。众所周知,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这是由美术活动的思维特点 ——发散性思维和美术活动的过程决定的。所谓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作了如下描述:“由给定信息而产生信息,强调从同一起源发生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它往往体现出迁移的作用。”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一种新产品的发明,一种视觉艺术的创新,都较多依赖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精髓。”国家教育部下发的艺术教育文件,三令五申地强调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现实是美术教育学科在中小学的作用并没有使美术学科的特点得以良好地发挥。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有美术学科发展需要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场地(比如博物馆的稀少)缺乏、教育观念需要转变等多种原因,但真正使美术学科处在附属地位这一现实的原因:一方面有应试教育在起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对创造力的价值虽然很重视,但对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美术教育的作用却没有相应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学。“2006年,我国公布了《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调查结论认为:我国青少年有创造能力者不足一成半。在调查中,设定了三项基本能力:探究能力、有与新事物相关的想象力和有收集信息能力。这三种能力在问卷中分别通过三个问题来反映:喜欢甚至习惯寻找事物的起因;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可以从众多的信息源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这三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分别是65.3%、72.8%、33.5%,而学生中同时对这三项都作出选择的比例只有14.9%。”据笔者调查五所高师美术大学中,57.4%的教师对美术教育的前景不抱有乐观态度,69.3%的学生感到美术教育专业前途渺茫。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对美术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得不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我们生活中、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美术的作用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肩负着育人的功能,而且对促进人类智力的开发、事物发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逻辑思维多用左脑,形象思维多用右脑,而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才能使人类变得更聪明。科学家从事技术研究与发明,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美术教育最主要的培养目的就是开发人的想象与创造力。21世纪是信息与科技的世纪,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就是快捷便利,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已不是单单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而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图像、符号、数码在现代技术中(电脑、多媒体)广泛使用,并在许多时候取代了文字,它以直观、易懂、快捷的特点,将最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人类,图像正体现着新时代的精神。因此美术教育的作用在人类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术教育作为完整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美术作用不仅存在于展厅和博物馆,它的作用更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就汽车行业为例,过去对车的设计仅就车本身而言,而现今的汽车不但要求车本身的质量,而且对车的颜色、款式造型、性能要求更人性化、个性化,美术设计的作用更加得到强化。美术教育不是单纯教授“图画”、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学习者通过这一视觉教育的方式,在社会大环境中、在整个人类的发展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体会用视觉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在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意识形态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尽管各类功能侧重不同,但都以审美性实现其效用,通过审美发挥其社会功能却是一致的。因此美术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要靠人才来实现,人才问题是一个掌握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问题,人的审美潜能作为一种素质,有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知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将美术教育这一教育形式做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对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并真正在教育中发挥其作用

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内容摘要:当我们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向来是体现创造力培养的一门有代表性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学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创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力,而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可以说,创造力是一种与理性接缘的智力和与感性接缘的智慧共同的结晶。我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构成。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美术技能的教授作基础,重点培养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及集真、善、美一身的完美人格。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理想的教学总是将基本功的学习置于创造性的学习背景中去。一方面我们要把技能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对个体发展有益的技能才是最需要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学生不可能等到学好所有领域技能,再去进行创造活动。美术教育最终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美术教育培养 小学生 创造能力正文: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我云的头脑。当我们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能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向来是体现创造能力培养的一门有代表性的学科。在美术教育研究的写作中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大概就是“创造”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已经培养和造就了有创造力的头脑呢?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 一、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骨髓 国外早期对创造力研究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从智力结构上把创造与一般的智力区分开来,他认为创造力由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构成,而发散性思维是其核心部分。心理学家托仁斯在吉尔福特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三个品质特征。我国长期受这种智力形式说的影响,一般认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智力,如同传统观念一样,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绝对聪明的,并往往把智力等同智商。实际上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创造力,智力不是构成创造力的全部。许多学者都认为,创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力,而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可以说,创造力是一种与理性接缘的智力和与感性接缘的智慧共同的结晶。我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构成。 在美术创作中,创造能力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能力的产生是由美术技能、创作灵感(包含创造性思维)、创作动机以及人格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美术技能的教授作基础,重点培养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及集真、善、美一身的完美人格。 二、美术技能是创造能力的双脚在美术创作中,主要是美术知识、技能、审美经验以及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技能、经验的策略。在这里,知识和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和人文学科知识;二是在美术制作中对材料和工具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而审美经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体验美的心理活动或审美意识。综合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策略,即小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基础的美术技能。就象英语中的字母,语文的拼音、偏旁一样。就是让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为复杂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如形状、色调、材料的肌理等形式元素的语言性把握。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时常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视觉感受性的培养,促使其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然而,具体的教学是受实践理性的制约,通常我们很难处理好技能学习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与小学美术教育课时量少的矛盾。所以,教师常把美术作业操作过程作为备课的重点,以求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因为学生们的作业往往被看成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远离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要解决矛盾,关键是我们观念的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把技能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对个体发展有益的技能才是最需要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学生不可能等到学好所有领域技能,再去进行创造活动。事实上,在学生刚步入美术学习时,创造力的培养也伴随而来,即在美术基础知识学习中,创造性的探索已经开始,当一个小学生在纸上涂鸦进而给涂鸦命名时,已经进入了初级的创造活动。与此相反,一个准备报考专业学校的学生,他的素描技能也许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可他还不知道明暗调子与美术创作中黑白运用的关系,似乎是常有的事。这说明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理想的教学总是将基本功的学习置于创造性的学习背景中去。如色彩学习,常与冷暖的情绪感受以及四季交替的景色联系在一起;线条和形体的组织练习,常给予欢快的、悲伤的、奋勇的、胆怯的标题,以提高对形体和线条的感受性和表现力。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运用基本的技能,在创造一个能传递出某些信息,并具有审美性的视觉形式时所需要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意的想象力,就是要努力减弱理性的不当控制,苏醒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让直觉和灵感早日出现。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远不如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有效,操作方法的实施所带来负面的风险也很大,为此我们首先或重点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创造的内驱力,激发创造的欲望。 三、想象是创造能力的翅膀在美术创造技能里,主体认知结构是一种开放性的,具有学习迁移能力,即主体能从不同的学习情景中概括出共同的原理。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在新的任务和情景出现时,能迅速解决问题。在优秀学生那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能力,一经教师的启发,平面至立体、黑白至色彩,各种形式因素的转换和应用显得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技能的培养途径很多。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它回答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它回答应该怎么办)。后者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将其称为“智慧技能”。在教学中,优化认知结构,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善于解决问题,养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体现创造的灵活性。如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皴法也进而了解和掌握某些西画作品中的笔触;感受和体验到亨利·摩尔的空间的魅力也逐渐感受和体验到非洲木雕意味。所以要尽可能促使学生掌握相似、模拟、移植、逆向、错位、组合等智慧技能。 非理性的认识方法是创造力产生的重要动力,是指超出理性控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直觉、想象、灵感、情感、意志等人的心理因素。这些无意识的认识和思维方法,是将现实经验和知识概念,自由变换、组合成许多逻辑思维所不能具有的新的认识和思维方法,这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无意识摆脱了意识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精确性,使思维方法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和不变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在意识的控制下处于被压抑状态,惟有消除意识的戒备才能从休眠状态中复苏过来,活跃在创造活动之中。有助于创造力培养的多数条件都要求不要施加逻辑控制,都要求自我内心世界对外开放。想象可以说是创造技能最重要的功能,想象可以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自觉积极的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如艺术构思和欣赏活动。按想象内容的创造性、新颖性,有意想象又可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创造性想象的主要特征就是把显然不同、不相干的因素组织在一起。创造性想象有两大原则或方法,(1)变陌生为熟悉,即打破知觉背景,通过比喻和比拟,变新的问题为某种熟悉的事物。比如根雕艺术,经过艺术家的简单处理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2)变熟悉为陌生,探索新的认知途径,通过比拟的方法,将某些熟悉的事物,用新的方法加以观察和思考。当知名艺术家用儿童绘画方法创作一幅作品时,就用新的手法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如果一个人在单一事物中能发现许多属性,或找出不同事物相似属性,那么创造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美术教学尽可能设置认知和逻辑的冲突,如调换熟悉作品的色调、添加和抽去部分内容、将作品倒置过来欣赏,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想象力的控制是创造力发生过程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使理性和非理性保持应用的张力。培养学生有意的想象力,就是要努力减弱理性的不当控制,苏醒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让直觉和灵感早日出现。但是在创造过程中,理性和概念的调控作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直觉、灵感的出现需要理性的指引,使艺术形象蕴涵着普遍性的意义,还是艺术形式因素的运用、视觉效果的控制,都需要理性的参与才能使形式赋予表现性和感染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年级《美丽的蝴蝶》这课,要求学生画出蝴蝶的形状,然后剪下来,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各种蝴蝶的照片基础上,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学生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案用于设计中,好多学生改变了蝴蝶原有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蝴蝶造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新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另外,各种媒介和材料的运用,使旧观念在与新技能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出新思想、新观念。在这中间,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 四、创作动机是创造能力的血液 美术创作活动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创作动机是由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所组成,外部诱因是由情景(活动、创造的评价、奖罚的压力)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拉力。内部驱力主要是由缺失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和生长需要(求知、美感、自我实现)组成的推动力。所以美术教学就需要为创造能力的产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外在的诱因应以激发内部的动机为目标,如经常施以肯定的评价,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放大,会激起自尊的需要;鼓励学生自评,为自己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则会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欲望;降低难得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逐渐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大量对美术作品的释读,会激发起求知和审美的需要等等。教学就是要组织恰如其分的诱因,激发和促进学生内部动机的生成。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远不如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有效,操作方法的实施所带来负面的风险也很大,为此我们首先或重点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创造的内驱力,激发创造的欲望。基于这种认识,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创作环境是极为必要的,除了个体创作外,小组创作是个可取的活动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一个被陈规禁锢的个体来说,具有开启心智的作用;减少失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这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环境的设计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这种环境要具有信息化、审美化、开放性、新奇性等特点,如在墙上轮流发表学生作品、背景音乐的播放、桌子的不同摆放、学生角色不时的互换等。五、人格是创作能力的大脑 创造活动,要求主体不仅具有创造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还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现代精神神经学家们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会将创造潜力付诸实现。这说明创造能力的产生需要学生们建立稳定的心理倾向的人格特质,我们认为人格是知觉、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因素的整合。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以下列特征:忍受模糊的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自信、恒心等。 (1)忍受模糊的能力。通常,人都有对不确定性产生畏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创造性的工作在刚开始时就容易夭折。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和直觉一开始都处模糊朦胧的状态。此时,主体就需要集中精力去追寻,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将无形的东西外化为可视的形态。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学生在创作开始时有许多构思,可因所思所想的内容具有模糊性而放弃探索。在这种情形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告诉学生朦胧和不测是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不要太在意创造的结果;而要充分体验创造的过程。 (2)不迷信权威。对权威的屈从倾向是人云我云的心理根源。有些学生不相信自己的创造;总是退缩在印刷品的模仿之中;依附外来的观念。对此,教师应经常剖析为学生所仰慕的作品之优劣,破除权威的神秘外衣,为学生建立起对任何作品都能超越的信念。 (3)敢于冒险。这是与勇敢相关的心理品质,有些学生喜欢循规蹈矩,只希望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给定的步骤去做,他们总是把自己束缚在一种技能、一种题材或一种风格中,不敢逾雷池一步。这与怕失败心理密切相关。针对这类学生,开展一些泼洒、涂抹的游戏,并通过想象给以命名,以审美或旁观的态度去对待结果;使学生体验到冒险所带来的惊喜,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相对的。 (4)自信。自信不同于自卑和自大,是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认识。有些学生往往有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碰到一点挫折就一落千丈。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认识到美术创造中个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以扬长避短心态来肯定自己的个性。 (5)恒心。这是与勤奋相关的心理倾向。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碰到问题就畏难、退缩,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就半途而废。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关注某个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另一方面要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独创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在美术技能学习中有创作性的成分,在创作中也有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意志的培养。我们只要了解创造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心理,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对教学对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会显得自然且有独创性。

为什么说美术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

四个原因:1、美术教育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美术教育学涉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史、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美术教育的问题。2、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广泛: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术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效果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来研究美术教育的问题。3、美术教育学的实践性强:美术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实际的美术教育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理论和实践的因素。4、美术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美术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需要综合考虑美术教育的目标、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这一目的。

美术教育真正价值与实践路径

  文章从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入手,从教育者自身素养和必须坚持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以下是我整理的美术教育真正价值与实践路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   教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培养手段,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其固有属性,社会性功能则是其衍生属性。美术教育所蕴含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价值性。价值性是美术教育存在的重要前提,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直接面对的是个体,在促进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价值选择和期待的应然,是对生存价值、生命质量和美学意义的追寻与确证。“人作为有着自身需要、目的、追求、向往的活体,他总是为着某种目的而进行活动。因此,人所参与的活动总是涉及一定的价值倾向性和价值选择的活动,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   美术教育的作用,就是根据个体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需要,赋予被培养的人才敬重美学、钻研艺术、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价值功能,使其肩负起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任,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连接世界文化的责任。美术教育的作用决定了美术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的形式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广泛性与研究性的结合,它既包括幼儿美术教育,也包括大学美术教育和成人美术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结合。   但无论是基础性美术教育还是专业性美术教育,其核心价值都是关于美的教育,其中既有关于研究美的学问,也关乎创造美的艺术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我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在以升学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下,核心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轻视美的教育,重视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越行越远。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也必须成为美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只有坚持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才能培养受教个体的想象力,引导受教个体建立起具有多重复杂美学情感的联络体系,奠定艺术创作的基础。   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   虽然美术教育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着手,但必须确认美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规定性。换言之,必须超越现行的功利主义思想,从艺境的视角探索美术教育的内涵,提倡文化层面的美术教育观,这样才能凸显美术教育独特的含义,并使之在当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   一方面,必须确认美术教育的人文特质。诚然,高超的技艺、高标准的美术作品质量观、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等均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其本质规定性必须与艺术之境的美学维度相契合。对于真正的美术教育者而言,教育首先是自身充盈的生命力、创造力外化的活动,是人生价值大放光彩的展台,是保持艺术自我、追求解疑释惑的通道。唯有如此,才能使美术教育永葆本真,且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狭义教育,是指美术基础性知识的教育。美术毕竟是需要手、眼、心互动才能产生的艺术,是将理想情感发展、进化为完整艺术品的手工作业。因此,在这个教育层次,坚持基础性的美术技能(包括临摹、素描、构图、色彩、写生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这个教育环节,需要注意对受教个体的美术核心价值取向进行培养。取向是由事物特性所规定并选取的事物发展的应然倾向、趋向和向度,它属于价值层面,体现了事物的目标价值与方向。   教育者应该明了,今天的教育是为了给明天的社会培养德才兼备、明晰真善美内涵的、广义上的美学鉴赏者奠定基础,从而使受教者的美术思想的生成性与过程取向、能育性与实践取向、价值性与超越取向、整合性与创新取向获得基础层面上的相互联系、密切相关、辩证统一。   广义教育注重对正面美术作品感悟的培养。笔者认为,就艺术作品本身来说,是否具有正确与谬误的区分,向来是艺术界众说纷纭、争辩不休的话题。因此,在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伪艺术”必须保持足够的戒心。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内化生成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既然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那么对于分辨能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把能够弘扬正气、培养品德的艺术作品以美育的过程引导到艺术作品核心价值取向的解读上,比把那些充满争议的或者荒诞不经的艺术作品提供给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解读,更有益于他们的成长。美术的核心价值在于美的培养,其实现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素养,培养受教个体相应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帮助受教个体获得全面的美术教育,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才。与成才。   美术教育的研究   “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阿恩海姆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分析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分析。   孩子的美术教育与其自身的年龄结构有非常大的联系,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适度的把握孩子成长规律,结合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美术教育目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学研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我把孩子的美术学习规律大体按照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八岁以前的主观想象期、八岁后的客观写实期、以及中学阶段的应试学习期。   本文主要研究儿童的主观想象期阶段的美术学习规律,这一阶段根据孩子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两岁半以前的涂鸦期(有意识无目底地不受支配的涂画),学前的象征期(象征性的表现头脑中的印象),4-8岁的主观表现期(用主观的形象表现事物的差别)。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代。

美术教育功能与教学方法初探

美术教育功能与教学方法初探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功能;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上。美术教育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辩证统一,从各方面提高中学生认识能力、陶冶性情和培养良好品德与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美术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评估其价值以及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潜在作用。美术教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功能上,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的张彦远就已看到美术的这三种功能,在《历代名画记》中他指出,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鉴成贤愚怡悦性情”。   第一,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陶窟窿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室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五代十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在教学中,学生对画作认识往往来自教学的灌输,因此往往停留在画作内容本身,画就是画,就是技术的体现。这种简单的认识使得学生不仅理解片面,而且兴趣点也很狭窄,导致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从左耳进右耳出,也导致对创作的认识极其片面。因此我在教学中,讲述作品知识时,总结有两点:第一,“作品即历史”。也就是说,不论是当代还是古代的作品,必定对其历史背景研究清楚,讲的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段历史。第二“作品即故事”。作品中附带的历史信息,光是填鸭式的搬来,也不行,学生没有兴趣,必须把历史信息汇集成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把作品、作品的信息与兴趣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传输绘画的认识功能的目的。   美术的认识功能还体现在美术这种特殊的描写方式,也即语言形态中。首先,美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而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其次,美术作品的形式,比如:像它的风格样式、结构特征等也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主体精神面貌的依据。比如说:从中国的园林造型样式与结构中,人们则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那种情怀或者说民族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能通过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来认识世界和历史,而且也可以从美术把握对象的视觉方式中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这种民族、特色的认识,可能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对整个世界认识尚未完整的学生来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问题。如果泛泛而讲,他们泛泛而听,效果则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因此,这种民族气质的差别,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讲,比如与当下的流行的"服装风格、音乐风格、世界旅游景点,乃至热点,从这些内容展开去,那么他们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雅典奥运会,我们自然关注希腊的方方面面热点,从而引申到希腊的艺术造型风格,结合到具体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还能学以致用。   第二,美术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美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美术的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富有情趣的色彩和鲜明生动的造型,这样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更能引起中学生兴趣,比较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无形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选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就象我们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领导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所感受到。其次,这种态度包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罪恶的愤慨。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就能唤起人们的这些感情。而象李可染的山水画,齐百石的花鸟画的教育功能则体现在它们能使人们更热爱自然、生命和生活。至于那些充满幽默的漫画,则可以使人们以一种宽厚豁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   传达美术的教育功能,这其实是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性是教科书的“主旋律”,学生熟视无睹,就好像德育课上强调学习雷锋精神,没有人反对,但也不是那么兴趣,老师往往走过场,学生也走过场。而学生如果对作品的思想性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他们也很难在自己的作品中包融有深度的想法。因此,我在传达美术的教育功能时,采用的方法是“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可感,可知,感觉到这种思想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比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我就会问,每个人对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感觉,对父亲情感最深的是哪一点,爱或者恨都没有关系,但必须说出一个情感的焦点,根据情感的焦点,概括出自己父亲的最大特点。那么再回到作品上来,从罗中立的作品中你看出《父亲》传达的情感焦点是什么,那皱纹、那眼神、那碗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情感。因此,这种“生活化”和“具体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受益匪浅。   第三,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美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审美功能。美术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从而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众所周知,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和感受的。这是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中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美术知识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

国内外的研究观点于研究现状 (一)国外 匈牙利:他们“注重制定一些互相配合的学校计划,加强同一门类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知识。 苏格兰:斯.豪斯在《苏格兰的综合科学》一文中介绍了这个方案,内容有课程革新、课程评价等。 西班牙:主要在教育内容的重建。 法国:在小学里提出了一种“综合课”的教学;在初中里建立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分类学,目的有二:(1)使学生懂得各学科并非是相互隔绝的一个孤岛;(2)人的活动是以动机为基础的,均有方法论可循的,都源于许多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罗马尼亚:乔治.维迪努在1962——1965年间,进行了艺术学习领域的综合课程研究,当时他把它称之为“混合式教学”,他们使用带美学性质的跨学科论点或概念解释不同门类的艺术,作者指出了其中的优点:“揭示了各门艺术的统一性和特殊性,以及在各种人类活动和产品中把美互相结合起来的原则。”(《唯迪努1967》) 美国: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盖蒂艺术中心推行的DBAE。它主张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美术学科中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掌握知识内容,这些领域被概括为美术创作、美术评论、美术史、美学。 德国:教育家齐勒尔提出了“中心统一法”的课程,注重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中心,不断地将多种学科内容相互关联和统一起来。(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 以上说明两点,一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综合学习研究和实践。二是综合学习方法和途径并未形成系统和经验,仍在尝试阶段。 国内 我国对综合教育研究是近些年的事,就美术而言,也缺少研究和实践,虽然台湾1987年颁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意通整能力的培养;广州戴立德老师的“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教学模式中对综合性教学有一定的解述:“从我国目前规范性的绘画、工艺、欣赏三种美术课业的交叉组合中进行再创造”(这是美术本位的小综合)、北京李露老师在《美术的综合性与人的完整性的对应》(从理论上阐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文中等都有所涉足,但都未形成系统理论,更缺少实践。可喜的是,新颁布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融入了综合教育理念,这为美术教育利用自身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进行综合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探索性依据和实验目标。 相关思考 (一)促进作用: 1、向各种教育内容如平等与民主、环境和发展等为教育目的的教育敞开了大门。 2、减轻专业学习过程的负荷。 3、力求学生成功和教育民主化。 4、推行“带着问题学的方法”以加强学习者对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用的信念。 (二)协调相关问题 1、即要把各学科的教学因素整合起来,又要避免把各学科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杂烩。 2、既要考虑使学生掌握学科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足够多的例证和准确的知识。 3、既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知识逻辑,同时也要落实其他教学因素。 (三)涉及的具体问题 教材和目标 教学形式和方法 师资潜能的发挥 教师进修与培训 这些方面构筑了美术综合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是实践操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4. 美术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 将上述两种取向加以综合,对美术教育的完整表述应该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对美术教育的正确理解正是建立在这种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 在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中,主要是借助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获得的效果可能要超出其外),因此,不具备复杂性,易于被人领会和形成共识。 而在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中,情况就复杂多了。最难以把握的是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教育学功效之间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出现极端化的倾向,导致教学方向偏离。这一点,可由美国美术教育的情况加以说明。 美国早期美术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重视掌握美术技能,以满足个人生活和工业雇佣劳动的需要。因此,整个美术教育侧重于探索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内容是介绍几何图画。 随后,一些教师开始尝试超出美术自身目的的范围,通过图画教学进行道德教育。19世纪末,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图画和色彩来研究儿童成长和心理,以及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20世纪初,当教育家杜威的所谓进步教育被全面介绍到美术教育中后,便导致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美术教育成为一般教育之附庸的倾向变得明显起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反而变得无足轻重。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和英国美术教育家赫伯u2022里德成了这一学术流派的执旗人。这一派的美术教育主张可以用赫伯u2022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EducationthroughArt)表述。这种矫枉过正的美术教育主张,往往难以自禁地导致脱离美术本体的现象,而产生种种弊端。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了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教育思想,即“艺术的教育”(EducationinArt)以补偏救弊。这样,就形成了以里德和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工具主义和以艾斯纳为代表的本质主义的现代美术教育两大流派相持的局面。两个英文介词through(通过)和in(在……内)的差异,清楚地显示了两种美术教育思想的分野。 应该认识到,在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领地里,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十分隐伏和虚远,不像美术本身的效果反映得直观实在并易于检验。<易u2022系辞上)中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借以喻美术教育的内部关系,美术本身比之于器,教育功效比之于道。须先识“器”,后得 “道”,离“道”谈“器”则盲,境界不高,生发不远;离“器”言“道”则玄,空虚飘忽,乏于础基。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拘于美术自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便大可怀疑,但美术教育的功效又断不能不在美术的基础上生发。换句话说,目的必须假以手段方能达至,离开了具体手段,目的只能成为空想。对美术教育中的内部关系也应作如此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美术是确立美术教育的学科基础,在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中地位十分突出,因而传播和发展美术文化成为其主要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中美术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因素,传授适量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仍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教育学功效的获取。不忽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才能突出美术教育的学科性。 美术教育一般的分类 对美术教育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某一美术教育类型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前,对美术教育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从年龄段上分为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指在幼儿园、托儿所或学前班进行的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指在各类小学实施的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包括在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以及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 大学美术教育则包括在专业美术院校进行的美术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的美术教育。 此外,各类老年书画学校,则可相应地归为老年美术教育。 2.从教育的场所方面可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这类美术教育一般有权威性的教学大纲,正式教材,严格的教学计划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 社会美术教育包括青少年宫美术教育,以及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各类短训班、补习班进行的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进行的美术教育,一般由家长或家庭教师担任指导。根据美术教育涵义进行的分类 从美术教育涵义出发进行划分时,我们可以按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相应地分成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和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美术素质为目的的普通美术教育。 这2种美术教育类型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 专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各类美术专门人才,并以此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学生以某种专业技能获取社会职业。而普通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不具备决定性,但具有间接和隐性作用。这表现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美术素养的人完成某些工作的有效性更高,从而被社会选择的机会更大。 2.本体性与工具性 专业美术教育着眼于美术本体,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美术文化。尽管客观上,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引起学生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行为特征上的某些改变,但在主观上并未将其作为外在目的而追求。普通美术教育虽然作为专业美术教育的宽广而雄厚的基础,也包括一定的对美术技能的传授,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以其作为工具)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获得教育学意义的效果。 3.对象 既然专业美术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那么就意味着它所实施的对象是少数经过遴选的有强烈兴趣和较强基础的学生。普通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则基本上是对全体学生实施的。 4.内容 专业美术教育在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向精度和深度发展。因而,教学内容的专业划分十分精细,而且深入到美术学科的内部构成中,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陶瓷、服装等。为了适应向专业精度和深度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一般都很强,一个具体内容往往连续安排一周乃至数周以上。此外,本专业的学习还按严格的科学程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如中国画专业一般都按白描、工笔和写意的程序进行教学。而普通美术教育对美术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和尝试,因此,其教学内容几乎包容了美术的所有门类。鉴于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时数还必须受制于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和条件,所以,教学的严谨性和连续性只能是相对的。 5.评价 专业美术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社会的选择。因此,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将直接受到社会的检验和评价。而且,社会也不断向学校反馈信息,以使有关部门和学校不断调整某类专业,改变其设置、培养人数和质量规格。相反,社会对普通美术教育的效果的评价就不可能那么直接。这是因为学生——般不以美术作为职业追求,美术教学也不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美术教学的效果不那么显见,难以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学生素质的变化又难以以某种硬指标检验,因此,对这一变化的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确定了美术教育的主要分类并找到各类的主要差异后,我们就可以将既存的美术教育现象和活动分派至这2种教育类型中。 各级各类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师范院校美术系科的美术教育,以及某些职业中学的美术教育,属专业美术教育。 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高等师范院校,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的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为普通美术教育。至于社会和家庭存在的美术教育现象和活动,则因情况的不同,表现出相当酌复杂性。 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和生活经的需要。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文化科学知识也相对贫乏,因此,教育的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且这种综合性是以一种低水平的面貌呈现的。教育的基本内容由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常识杂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尚未出现。有鉴于此,严格意义的学科教育在原始社会还不可能出现。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持续发展,文字开始产生,文化科学知识也日益丰富。人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全部知识不加分别地传授给所有的人。文化知识的分化,也即学科化倾向的日趋明显,导了学科的产生,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学科教育的出现。可见,学科的独立是学科教育产生的必然提。 学科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过程。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教学内容由德、行、艺、仪4个方面构成,而学科教育则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6个基学科,由此开启了我国学科教育的源流。到了封建社会,我国的教育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进一步涉及到科学与艺术,如唐代就包括算学、天文、医学、律学等,宋代则设有律学、算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人,我国学科教育更趋丰富。譬如,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规定,中学堂的必修科目包括:u2022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博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生理卫生理化(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辛亥革命以后至今,我国学科教育的内容仍以综合、分化等不同形式不断变化与调整,新学科逐步得到补充,总的趋势是向合理和科学方面发展、变化。 在国外,最早的学科起源可溯自古埃及。天文学、算术与几何学科产生于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以及土地的测量与计算的需要。然而,西方奴隶社会学科教育的真正源流,则应从古希腊算起。柏拉图根据“锻炼身体”与“陶冶心灵”的不同原则,将学科区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类。当时的学科就包括游戏、音乐、舞蹈、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经过以后的希腊、罗马学者的不断修订,最终形成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的“七艺”(全称“七种自由艺术”),包括: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文艺复兴以后,人文学科逐渐被重视,它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以及拉丁文、希腊文等。学科也进一步分化,譬如,文法分成文法、文学、历史等;几何学分成几何学和地理学;天文学分成天文学和力学。到了17、18世纪,学科的分化仍在继续进行。随着生产高速发展,科学日益繁荣,传统的人文教育开始向科学教育转化,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进入了学校教育。19、20世纪,数学成为所有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学校教育中陆续增设了现代外国语、现代本国语、历史、地理等“近代人文学科”。此后,体育、劳作、美术也逐渐进入学校教育,最终衍成了现代学科教育的完整体系。 综上所述,人类教育的内容,最初是一些初级水平的综合性知识,经过不断地分化和发展,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并由此诞生了相对完整的学科教育。美术学科知识同样脱胎于这种分化和发展过程,美术学科教育也同样导源于此。 随着学科教育的诞生,人们开始自然地探索学科教学方法的问题。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教育史中,尽管不乏颇具价值的学科教学方法,却未成体系。直到近代师范教育制度出现以后,学科教学法才成为独立的学科。 1794年法国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范院校,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1896年12月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可视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端。京师大学堂附设的师范馆,可谓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始。而我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则应算1902年创办于江苏南通的通州师范学堂。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门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因此,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学科教学法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就规定师范生第二、三学年每周开8学时的“教育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史、各科教学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教授实事验习等。 1922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法与学法应该合一,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925年颁布的(新学制师范课程标准纲要)正式采用了“教学法”这一名称,规定师范院校必修这一课程。 30年代后期,人们注意到教学法太拘泥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对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的研究,于是将教材研究引入教学法中,并将学科定名为“教材教法研究”。后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学科知识只与教学法及教材发生联系的局限性又获得突破;学科教育开始与一般教学论发生更广泛的联系,举凡学科教学的特殊的教学过程问题、教学组织、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等均在其研究范围之中。这样,就诞生了“学科教学论”。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近些年,学科教育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探索学科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科学规律,从而为学科教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 上述有关学科产生以及学科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构成了美术教育学形成的基本背景。了解这一背景,对我们了解美术教育学的形成过程不无裨益。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youer/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你好,我是美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想知道全国那些高校有这方面的博士点儿

我想请问一下,美术教育的研究生需要考什么买什么书呀,方不方便指点一下呀

《美术教育研究》杂志是正规期刊吗?

美术教育对孩子影响有多重要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shaoer/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内容摘要:当我们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向来是体现创造力培养的一门有代表性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学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创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力,而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可以说,创造力是一种与理性接缘的智力和与感性接缘的智慧共同的结晶。我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构成。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美术技能的教授作基础,重点培养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及集真、善、美一身的完美人格。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理想的教学总是将基本功的学习置于创造性的学习背景中去。一方面我们要把技能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对个体发展有益的技能才是最需要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学生不可能等到学好所有领域技能,再去进行创造活动。美术教育最终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美术教育培养 小学生 创造能力正文: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我云的头脑。当我们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能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向来是体现创造能力培养的一门有代表性的学科。在美术教育研究的写作中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大概就是“创造”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已经培养和造就了有创造力的头脑呢?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 一、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骨髓 国外早期对创造力研究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从智力结构上把创造与一般的智力区分开来,他认为创造力由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构成,而发散性思维是其核心部分。心理学家托仁斯在吉尔福特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三个品质特征。我国长期受这种智力形式说的影响,一般认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智力,如同传统观念一样,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绝对聪明的,并往往把智力等同智商。实际上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创造力,智力不是构成创造力的全部。许多学者都认为,创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力,而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可以说,创造力是一种与理性接缘的智力和与感性接缘的智慧共同的结晶。我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构成。 在美术创作中,创造能力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能力的产生是由美术技能、创作灵感(包含创造性思维)、创作动机以及人格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美术技能的教授作基础,重点培养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及集真、善、美一身的完美人格。 二、美术技能是创造能力的双脚在美术创作中,主要是美术知识、技能、审美经验以及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技能、经验的策略。在这里,知识和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和人文学科知识;二是在美术制作中对材料和工具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而审美经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体验美的心理活动或审美意识。综合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策略,即小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基础的美术技能。就象英语中的字母,语文的拼音、偏旁一样。就是让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为复杂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如形状、色调、材料的肌理等形式元素的语言性把握。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时常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视觉感受性的培养,促使其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然而,具体的教学是受实践理性的制约,通常我们很难处理好技能学习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与小学美术教育课时量少的矛盾。所以,教师常把美术作业操作过程作为备课的重点,以求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因为学生们的作业往往被看成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远离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要解决矛盾,关键是我们观念的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把技能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对个体发展有益的技能才是最需要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学生不可能等到学好所有领域技能,再去进行创造活动。事实上,在学生刚步入美术学习时,创造力的培养也伴随而来,即在美术基础知识学习中,创造性的探索已经开始,当一个小学生在纸上涂鸦进而给涂鸦命名时,已经进入了初级的创造活动。与此相反,一个准备报考专业学校的学生,他的素描技能也许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可他还不知道明暗调子与美术创作中黑白运用的关系,似乎是常有的事。这说明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理想的教学总是将基本功的学习置于创造性的学习背景中去。如色彩学习,常与冷暖的情绪感受以及四季交替的景色联系在一起;线条和形体的组织练习,常给予欢快的、悲伤的、奋勇的、胆怯的标题,以提高对形体和线条的感受性和表现力。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运用基本的技能,在创造一个能传递出某些信息,并具有审美性的视觉形式时所需要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意的想象力,就是要努力减弱理性的不当控制,苏醒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让直觉和灵感早日出现。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远不如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有效,操作方法的实施所带来负面的风险也很大,为此我们首先或重点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创造的内驱力,激发创造的欲望。 三、想象是创造能力的翅膀在美术创造技能里,主体认知结构是一种开放性的,具有学习迁移能力,即主体能从不同的学习情景中概括出共同的原理。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在新的任务和情景出现时,能迅速解决问题。在优秀学生那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能力,一经教师的启发,平面至立体、黑白至色彩,各种形式因素的转换和应用显得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技能的培养途径很多。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它回答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它回答应该怎么办)。后者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将其称为“智慧技能”。在教学中,优化认知结构,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善于解决问题,养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体现创造的灵活性。如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皴法也进而了解和掌握某些西画作品中的笔触;感受和体验到亨利·摩尔的空间的魅力也逐渐感受和体验到非洲木雕意味。所以要尽可能促使学生掌握相似、模拟、移植、逆向、错位、组合等智慧技能。 非理性的认识方法是创造力产生的重要动力,是指超出理性控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直觉、想象、灵感、情感、意志等人的心理因素。这些无意识的认识和思维方法,是将现实经验和知识概念,自由变换、组合成许多逻辑思维所不能具有的新的认识和思维方法,这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无意识摆脱了意识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精确性,使思维方法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和不变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在意识的控制下处于被压抑状态,惟有消除意识的戒备才能从休眠状态中复苏过来,活跃在创造活动之中。有助于创造力培养的多数条件都要求不要施加逻辑控制,都要求自我内心世界对外开放。想象可以说是创造技能最重要的功能,想象可以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自觉积极的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如艺术构思和欣赏活动。按想象内容的创造性、新颖性,有意想象又可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创造性想象的主要特征就是把显然不同、不相干的因素组织在一起。创造性想象有两大原则或方法,(1)变陌生为熟悉,即打破知觉背景,通过比喻和比拟,变新的问题为某种熟悉的事物。比如根雕艺术,经过艺术家的简单处理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2)变熟悉为陌生,探索新的认知途径,通过比拟的方法,将某些熟悉的事物,用新的方法加以观察和思考。当知名艺术家用儿童绘画方法创作一幅作品时,就用新的手法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如果一个人在单一事物中能发现许多属性,或找出不同事物相似属性,那么创造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美术教学尽可能设置认知和逻辑的冲突,如调换熟悉作品的色调、添加和抽去部分内容、将作品倒置过来欣赏,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想象力的控制是创造力发生过程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使理性和非理性保持应用的张力。培养学生有意的想象力,就是要努力减弱理性的不当控制,苏醒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让直觉和灵感早日出现。但是在创造过程中,理性和概念的调控作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直觉、灵感的出现需要理性的指引,使艺术形象蕴涵着普遍性的意义,还是艺术形式因素的运用、视觉效果的控制,都需要理性的参与才能使形式赋予表现性和感染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年级《美丽的蝴蝶》这课,要求学生画出蝴蝶的形状,然后剪下来,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各种蝴蝶的照片基础上,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学生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案用于设计中,好多学生改变了蝴蝶原有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蝴蝶造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新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另外,各种媒介和材料的运用,使旧观念在与新技能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出新思想、新观念。在这中间,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 四、创作动机是创造能力的血液 美术创作活动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创作动机是由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所组成,外部诱因是由情景(活动、创造的评价、奖罚的压力)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拉力。内部驱力主要是由缺失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和生长需要(求知、美感、自我实现)组成的推动力。所以美术教学就需要为创造能力的产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外在的诱因应以激发内部的动机为目标,如经常施以肯定的评价,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放大,会激起自尊的需要;鼓励学生自评,为自己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则会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欲望;降低难得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逐渐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大量对美术作品的释读,会激发起求知和审美的需要等等。教学就是要组织恰如其分的诱因,激发和促进学生内部动机的生成。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远不如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有效,操作方法的实施所带来负面的风险也很大,为此我们首先或重点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创造的内驱力,激发创造的欲望。基于这种认识,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创作环境是极为必要的,除了个体创作外,小组创作是个可取的活动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一个被陈规禁锢的个体来说,具有开启心智的作用;减少失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这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环境的设计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这种环境要具有信息化、审美化、开放性、新奇性等特点,如在墙上轮流发表学生作品、背景音乐的播放、桌子的不同摆放、学生角色不时的互换等。五、人格是创作能力的大脑 创造活动,要求主体不仅具有创造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还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现代精神神经学家们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会将创造潜力付诸实现。这说明创造能力的产生需要学生们建立稳定的心理倾向的人格特质,我们认为人格是知觉、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因素的整合。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以下列特征:忍受模糊的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自信、恒心等。 (1)忍受模糊的能力。通常,人都有对不确定性产生畏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创造性的工作在刚开始时就容易夭折。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和直觉一开始都处模糊朦胧的状态。此时,主体就需要集中精力去追寻,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将无形的东西外化为可视的形态。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学生在创作开始时有许多构思,可因所思所想的内容具有模糊性而放弃探索。在这种情形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告诉学生朦胧和不测是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不要太在意创造的结果;而要充分体验创造的过程。 (2)不迷信权威。对权威的屈从倾向是人云我云的心理根源。有些学生不相信自己的创造;总是退缩在印刷品的模仿之中;依附外来的观念。对此,教师应经常剖析为学生所仰慕的作品之优劣,破除权威的神秘外衣,为学生建立起对任何作品都能超越的信念。 (3)敢于冒险。这是与勇敢相关的心理品质,有些学生喜欢循规蹈矩,只希望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给定的步骤去做,他们总是把自己束缚在一种技能、一种题材或一种风格中,不敢逾雷池一步。这与怕失败心理密切相关。针对这类学生,开展一些泼洒、涂抹的游戏,并通过想象给以命名,以审美或旁观的态度去对待结果;使学生体验到冒险所带来的惊喜,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相对的。 (4)自信。自信不同于自卑和自大,是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认识。有些学生往往有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碰到一点挫折就一落千丈。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认识到美术创造中个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以扬长避短心态来肯定自己的个性。 (5)恒心。这是与勤奋相关的心理倾向。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碰到问题就畏难、退缩,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就半途而废。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关注某个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另一方面要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独创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在美术技能学习中有创作性的成分,在创作中也有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意志的培养。我们只要了解创造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心理,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对教学对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会显得自然且有独创性。

比较研究在美术教育中有什么优势

中外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国美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开始呈现出把外国美术教育思潮、教育内容以及指导方法与中国相比较,在分析两者长处与局限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倾向。 在中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方面,1992年,尹少淳发表了题为《美术教育的背景及涵义》[xxv]的论文。他首先论述了英国教育家里德(Herbert Read)与中国教育家孔子、王国维、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接着,分析比较了罗恩菲德与艾斯纳的艺术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美术教育的观点。这是较早的、具有一定深度的中美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成果。1993年,侯令(北京崇文区教育学院)在日本学术杂志《艺术教育》上发表了题为《在中国的DBAE研究》[xxvi]的文章。他认为DBAE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美术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又如,在中国的美术欣赏领域里,包含了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三大领域,而绘画和工艺领域与DBAE的制作领域相类似。这是一篇较早向海外介绍中国有关DBAE研究情况的文章。

美术教育学的研究方向

美国早期美术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重视掌握美术技能,以满足个人生活和工业雇佣劳动的需要。因此,整个美术教育侧重于探索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内容是介绍几何图画。 随后,一些教师开始尝试超出美术自身目的的范围,通过图画教学进行道德教育。19世纪末,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图画和色彩来研究儿童成长和心理,以及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美术是确立美术教育的学科基础,在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中地位十分突出,因而传播和发展美术文化成为其主要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中美术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因素,传授适量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仍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教育学功效的获取。不忽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才能突出美术教育的学科性。 美术教育一般的分类 对美术教育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某一美术教育类型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考研的话,美术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美术)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好一些?

两个硕士的授予单位不一样,学位研究方向也不一样,美术教育学是文学下设的美术学专业,专门从事美术研究的,隶属于大学美术学院,课程以美术专业为主,理论课也是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美术史论和美术技能为主;学科教学论(美术)是隶属于教育学下设的课程教学论,美术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授课以教育学课程为主,适量加点美术,毕业证也是教育学的,一般授课在某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所以,如果你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最好去考美术教育学,相对简单点,英语分数会低一点。

【论生存教育视阈中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生存教育理念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来的。报告指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即“获得生存的能力,并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1]   我国教育界在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科技发展、国民思维转变的背景中越来越重视生存教育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生存教育理念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但是美术教育中却鲜有生存教育的提法。不是生存教育对美术教育没有价值,而是美术教育理论的滞后,没有把这个时代的教育精神――“生存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去。在理论界,把“美术”和“生存”结合到一起研究,往往是探讨艺术哲学中“艺术和人生境界”的问题,如张小元主著的《艺术论》就谈到“艺术化生存”,实质是号召人的感性回归,抵制后现代理性和数字化生存的冷漠和陷落。[2]2008年,《装饰》杂志第七期特别策划了对“设计生存”的关注。几乎同时《美术》杂志也专门探讨了“京漂一族”的生存状态。这些探讨可以看作在社会巨变中,“生存”意识在艺术理论界的惊醒,大家终于把教育以及教育后的生存状态连接起来考察了。当然,对美术教育状态的探讨倒是很多,诸如扩招、扩专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学科设置的不合理等。虽然这些探讨涉及到生存问题,但都不是明确的生存教育。      一、 生存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生存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加强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的教育,以保证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强、自立、创造,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发展,成为起码能够满足生存需求,直至自我实现需求的社会个体。[3]   美术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具有审美性、认知性、实践性、个体性。审美性表明美术教育关注人的精神塑造;认知性则显示美术教育和其它教育传承知识的共性;实践性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手段;个体性是美术教育对个体价值及其创造性的维护。这些特点和生存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生存教育既能够被认为是单独的教育学科,即教人规避风险,逃灾自救;也可被视为一种教育灵魂,用来指导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的教育。在生存教育视阈中考察美术教育,实质上是要求把生存教育当作贯穿美术教育始终的主线、现代美术教育的灵魂。而美术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二者相互交集,相互渲染,共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话题,为当下美术教育务实的、明确地导航。      二、生存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危机背景      “生存”的定义是(人或生物)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所以生存教育的提法是关系到个人甚至人类的生死存亡的教育底线。众所周知,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特定意识形态下的教育。生存教育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背后的因素是生存危机。   首先,21世纪是一个人类个体意识强化的时代,生命平等,对个体生命尊重。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u2026u2026是人们为了能够u2018创造历史u2019必须能够生活。”[4]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从低到高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个体生命方面看来,人总是把满足生存作为第一需求,只有满足生存需要,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也是直接的原因,就是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生存环境,导致竞争,进而增加了生存压力。人口爆炸;参与世界经济的国家数量翻番;技术进步速度及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速度都在加快;商业、公司网络以及金融和资本流通的自由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u2026u2026这种全球化趋势在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快,她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搭建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舞台。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使整个人类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和每个人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压力。因此,教育能做的和必要做的就是培养其生存意识以应对挑战和压力。   而当前美术教育在大的教育背景下,还具有自身更明确的危机:   首先,扩招和扩校加剧了美术行业竞争。据2006年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不完全统计,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的80%都设置了美术类专业。甚至煤炭、医疗、农林、石油类院校也开设美术类专业。高考艺术学科录取人数已经高居全国第六。[5]这么大量的美术毕业生,无疑会陷入“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第二,美术考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滑,学生大都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愿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窄,阅历浅,审美能力较低,实践少经验不足,盲目追求新、奇、怪,被艺术运作机制拒绝于门外。   第三,专业方向不明确,学得太杂,会的不精。“电脑”、“动漫”等商品化的美术现象对高校美术教学的冲击巨大,特别是一些学设计的学生,给应聘单位提供的作品几乎都是电脑制图,离开电脑,就啥也不会了。   第四,对艺术修养不重视,只在外形上去模仿电影、小说等艺术化了的艺术家的风貌。或者寄希望于社会上的另类生存观,妄图一举成名或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第五,市场成为美术的指挥棒,艺术与金钱联姻,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受到高校的广泛重视。现在,精英教育已经转变成平民教育,那么,为学生的生存解套的“业本教育”也将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流。只是我们要警惕为了生存把“美术教育”纯粹“职业化”的教育倾向。      三、“美术教育”中“生存教育”的应有之意      无论美术教育还是生存教育,其落脚点终究是“人”的教育。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工具性存在、目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诗意的存在。由此,人类的教育就往往表现为生存教育和诗意性教育的平衡。   现代美术教育要贯穿生存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认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是美国1968年提出的,为了解决社会中的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及生命的社会问题的教育对策,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6]研究表明,诸多压力如学业、就业、恋爱等原因引发个体心理状态严重失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只有正视生命困境,理解竞争社会的常态和经济社会价值规则,让学生理解生命奋斗的价值,强化为生存打拼的意识,才能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二,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作为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前,美术教育的制度运作还不完善,高考应试教育和大学放羊教育还不接轨。一定要摒弃应试教育养成的被动学习方式,重新审定评价机制,把学习成果的评审权归还社会生活和市场竞争而不是考试,让生存压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校园围墙已经事实上坍塌,美术教育应面对这种现实,调整为一套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被学校审定并承认。现代美术教育应离弃假大空的说教,对学生应有清晰的公民与法制教育,这是公民与法制社会的必须。   第三、重视生存教育和诗意性教育的平衡。   尽管生存教育很重要,但是其在客观上会带来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机械化,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它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世界,教会人生存的知识与本领,但是它放弃了探讨“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不能使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教育这种“外在化”的弊病造成了人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只有现实的打算与计较而缺乏人生的追求与彻悟,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因此,生存教育也离不开诗意教育的牵引和制约,诗意教育代表着人类的一种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的追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生存教育起到引领、制约甚至解毒剂的作用。美术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可以借用自己的诗意资源反哺,以期生存教育在实现生存需要后,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实现和实现别人的高韬人生境界。   众所周知,当今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生存教育使美术教育走向生存平台,与受教育者人生的链条形成完美的对接。它丰富着美术教育的组成理念,使它的论题、层面、方式、话语、维度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散和多元化,使受教育者强化生存的本领,强化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把学习深化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之中。同时,美术教育以其诗意性的教育资源抵消着生存教育的物质化,使二者共同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完善人生的意义。贯穿生存教育的美术教育是务实的教育,时代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果敢、诚信地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竞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个性特色的人生之路的人。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2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小元主著:《艺术论》,第74-84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3]彭国平:《生存教育的价值研究》,第10页,武汉大学研究生论文2005年5月。   [4]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 79页[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董红军: 《美术高考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策略》,第一页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06年11月。   [6]林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设计与创新》,[J]《发展研究》2006年第7期第86页。      刘显成: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赵卓

美术教育研究的期刊简介

刊名: 美术教育研究主办: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周期: 半月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4-9286CN: 34-1313/J邮发代号: 26-227 26-23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美术教育研究创刊时间:2010《美术教育研究》从创刊之日起,便秉持着健康、积极向上、视野开阔、选题新颖、技法纯熟的选稿准则采用稿件,为的就是鼓励这些年轻的学子、画家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美术教育研究》作为一本新创的杂志,也希望能在追求满含光明的真理征途中,创建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话语体系,成为大家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少儿美术教育问题之我见|中西方美术之我见

  这么些年来的少儿美术教育的研究,我们似乎都在不自觉中进入一个怪圈之中,对于儿童美术是做什么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何在?诸多专家学者和少儿美术教育者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新的诠释,但又似乎无法把握儿童美术教育的命脉。谈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旨在什么?评价儿童绘画,又旨在什么?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们似乎又不能自圆其说,而这,我认为正是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症结之所在。这个结,我们解了些许年,却又怎么也解不开。就如一开锁高手,自诩能在几秒钟之内开启世间所有的锁,可一天他却失手了,为何?只在此锁根本就不曾锁上,他永远也解不开的只是自己心中之锁。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是不是也有点类似呢?   儿童美术是什么?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笔者认为,对于儿童绘画来说,它只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犹如用手去触摸世界一样,其行为只是一个中性的行为,无好、无坏,只是它们在认识的过程中融入了人类特有的审美情结而已,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儿童美术教育显得扑朔迷离,使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教育者首先应该清楚地知道,儿童绘画只是儿童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已,其喜欢绘画也只是喜欢绘画的形式,喜欢绘画的过程,与成人绘画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笔者认为,其区别在于,他们没有成人那么强的目的意识和创作动机,只是随意的涂抹,把他们喜欢的和知道的东西自由地表现出来,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只是偶尔被大人们发现了,觉得他们这方面还很不错,或者需要培养加强,而又对儿童绘画的本质没有较为透彻的研究。才使得我们以前的儿童美术教育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拔苗助长者比比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才又重新考虑儿童美术教育地本质问题,但过去人们种种过激的认识方式至今还时不时的左右着我们对教育的看法,使我们原本准备更好的发挥儿童绘画的壮志的初衷变得壮志难酬,适得其反!   其次,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在无数次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中逐渐把握儿童绘画的本质。教师的课如果轻松活泼,就能帮助孩子们有效认识世界的同时教会他们适当的艺术表现方法。并对孩子们的努力大加赞赏,使孩子们的有种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使他们更有兴趣投入儿童绘画这一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良性循环,使孩子们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从儿童绘画过渡到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上来。这正是教育的绝妙之处。   再次,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纯粹的站在经验的角度来引领儿童的思想,而是应该放下技法,怀有一颗新奇之心,与孩子们一起去发现意外之美,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勇气也是儿童美术教育最难能可贵之处。   儿童美术教育,说神奇也神奇,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尽心尽力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分析儿童绘画,包括儿童本身,我们就一定会把儿童美术教育做得更加精彩的,才会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着良好美术文化基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术生考研和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区别?

顾名思义,前者是非教育专业,后者是教育专业。具体专业课程和毕业后选择方向都不一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权威吗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每年招收中专生(附中)、专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现有在职教职工662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7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院名。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

美术教育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

北京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东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陕西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浙江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安徽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吉林吉林大学、北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南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北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重庆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甘肃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云南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疆新疆师范大学贵州贵州大学

美术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在国外强调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提倡通过美术创作活动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2、国内受多元文化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影响,我国在美术研究方面的热门课题同国外基本相同。

麻烦帮我想六七个有关美术教育有关的论文题目,尽量新颖一点,谢谢,可以发给我,1027847828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美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5千字论文

关于美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文http://www.csmayi.cn/这个地方看,希望您能尽早找到满意答案

求美术教育论文翻译成英语

Humanities and Fine Arts course is compulsory education highly, but it is also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ability to cultivat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a comprehensive basic course, is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human primary mea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re responsible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eauty and cultur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at art education to improve human thinking in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and how to tra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human thinking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Teaching Humanities and Fine Arts thought train

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

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   论文关键词:先秦时代 美术教育的雏形 六艺 孔子 信而好古 美术教育思想基础   论文摘要:先秦经典美术当始于原始文明时代,其形象朴拙生动,其影响披泽后世。至于西周咸康之世,六艺已经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礼、乐、御、书、数。“信而好古”的观念,通过艺术理论反映出来,形成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基础,成为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思想和原则。先秦经典美术思想对于后世之影响,宏观且具体而微,盖无限深远矣。      先秦经典美术当始于原始文明时代,其形象朴拙生动,其影响披泽后世。   至今,甘肃贺兰山岩壁上仍遗留有大量的血红色岩画,历万千年而色泽如新, 栩 栩 如生。表现了先民狩猎、祭祀、契约、爱情等真实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和他们对于自然的朴素的敬畏与诠释,先民之情感思想存焉。这些原始文明时代的岩画,线条简约、流畅、质朴、生动、画面表现力感染力强烈,无疑当视为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乃迄今中国境内现存的最原始的美术作品之一,其刻画笔触令我们啧啧称道,知悟甚多。   近代以来,经考古发掘亦获属于原始时代的文物不少。较为典型的类别有陶和玉器(新时代时期)出土时,已年逾五千。这些文物,以时代和地域分类,就有了规律性的样式,主要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如庙底沟类型陶中的花瓣纹,马宗室文化陶中的涡线纹,均有明显的特征。这就说明,其中蕴含有一的文化观念,也有造型规律性,必然也是一种工艺样式传承的结果。那么,其工艺样式传承的途径而言,自然是原始美术教育的雏形。这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成为工艺匠作系列的美术教育基本形态。   先民对于玉的尊崇情结,发展至于将原始玉器作为礼器,对于工艺样式有严格的规范性恒定性,玉璧、玉 琮 、玉璜、玉缺等,莫不恒定有仪,是为代表作品。   然后中国文明礼制日臻成熟,到了周代,几乎一切器物形制,尽被礼仪典章制度囊括之,包括形式、纹样、色彩、材质、尺度等,均作了工艺样式上的详尽规定,把它们均纳入中国文明的基本表象范畴,以宗旨“文物昭德”。   《左传》桓公二年,臧哀伯劝谏国君,言辞大意是:作人君的应该发扬美德,避免违背礼制的过失。来给群臣作榜样。要从行为举止,饮食起居,佩饰旗色诸方面遵制合度,使百官内心警戒。   礼仪典章制度的规范,成为先秦 工艺样式传承为主的百工美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其具体内容见于《考工记》。   五帝时代,中国古代已设立学校。至于西周咸康之世,六艺已经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礼、乐、御、书、数,是也,说明学校教育制度业已完备。   六艺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礼、乐。   礼是尊卑等级名份的规范,并通过相应的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以工艺样式传承为主的先秦百工美术教育,所遵循的礼仪典章制度即系于此。《论证u2022阳货》云:“子曰,礼之礼之,玉帛之乎哉!乐之乐之,钟鼓之乎哉!”正所谓如《乐记u2022乐论》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礼、乐是先秦文明教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是外在的规定,乐是通过钟鼓歌舞,五音八声,来陶冶内心,以通伦理。   “六艺”教育中的乐教,主旨在于以乐风德,同时也是主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对于艺术,艺术品味等素养的造就有重要作用。乐的内容包括音乐,歌舞等,是中国古代艺术中成熟的最早的门类。乐教在先秦时代已经发展得很完善,在先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由于艺术形式和性质不同,乐教与美术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乐教对于艺术规律的"揭示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对雅俗正邪艺术品格区别的强调,以及对于后世艺术教育均有广泛的影响。从孔子“闻韵乐而三月不识肉味”,“诗”有“风”、“雅”之别,到后世文人以琴棋书画为一体,精博通达则为雅的标准,也都可以说明“六艺”与美术思想的关系。   “六艺”中与美术教育有重要关联者为“书”。   “书”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的认识与书写。由于汉字特殊的形象和意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位置,故识读和书写对于中国视觉文化习惯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教化作用,因此,“六艺”中“书”的教学,对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   而且“六书”中的其中二种造字的方法:象形,指事,基本上就是指物作画,不过是简单的象征意义的画罢了。   殷商甲骨文单字近五千个,殷商时期,对于文字识读和书写的传授和教学,在王室贵族和巫史阶层中以一定规模进行,是可能而且必需的。有一件殷商甲骨,重复五行契刻甲子十干支名。其中一行字形明显地书刻熟练,而其余四行刻划生拙,笔划错落几不成字。这清楚地说明这件甲骨即可能是书契示范和练习的遗物,可视为古代美术教育历史的遗物和实证。《说文解字》称:“周室文太史liu,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人或异。”这部《史liu篇》是所知最早的识读书写教材之一。其书虽不传,但大篆liu书这种字体,可以从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等周室重器铭文以及石鼓文中见其大概。张怀懽《书断》称liu书“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田猎所作。”文字内容具体,时间准确。字体较前甲骨文有所变化。这也翔实地证明古代书法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延续性影响。   《礼记》则记载了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教育程序:“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为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u2026u2026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郑玄注云:“肆,习也。谅,信也。请习简谓所书篇数也。请习信谓应对之言也。”可知当时“六艺”教育中,文字的识读,书写,以及文辞表达的修习,是在学童十岁时,延请老师来进行的。   公元前770年,东迁虽邑,春秋始。越三百年进入战国时代。周室既衰,西周完备的宫学教育体制逐渐颓废,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宫廷中主持乐礼的祝失乐师和言学中教授“六艺”的老师四散流出,促成了各地私学的兴起。同时,招贤纳士百家争鸣的风尚,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充分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尚礼好古,以经典为宗的教育理论。   《论语u2022述而》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凡古训,古典,古雅,古义,古意,古风之谓,不惟在时间上追溯仰慕古人,更重要的是强调其典则经典,肃正,典雅,雅正的品格,并归乎于礼。孔子“信而好古”之古,要义在此。孔子的这一教育理论,传播渗透至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理论中,成为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思想和原则。   汉代王允《论衡》曰:“画之好画上代之人。”有信而好古的文化理想。商周鼎彝之铭文,始皇泰山之勤石,皆为万世洪钟,意在传诸久远,其时固然自尊,今日唯见高远。欧阳修云:“古画画意不画形”,乃借“古”以树立品格典范。后世论画论书,凡所鉴评,古雅,古邈,古香,古风,古意,俱为上品。   这种信而好古的观念,通过艺术理论反映出来,形成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基础,并通过遵循典章仪轨, 摹 拓临写样范法帖和粉本白画等美术教育途径,来达到师授传习的教育目的。无论百工伎匠,宫廷画师,轩冕贵胄,士子文人,莫不以模范经典为入手法门,以贯通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普遍的观念。   先秦教育思想大化而之,至于美术领域,具体表现内容物象万端。先秦经典美术思想对于后世之影响,宏观且具体而微,盖无限深远矣。   参考文献 :   [1]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先秦典章仪轨规范下的美术教育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美术是一种艺术,让人轻松,给人诗一般的仙境,只有真正懂得美术的人才有这种魅力的梦

6000字左右的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方面的

没那么长的,几个拼凑吧!1111111111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也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对学生们实施教育,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22222222222222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论文http://www.henanart.com 2006-8-13 1:15:49 不详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 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 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上以省编小学美术教材为蓝本,参照其他教材和用书,灵活 的选择,充实了儿童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诱导、游戏活动为 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优、组织参加各级绘画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重视隐型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定期更换;教室内和走廊上张贴着伟人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及大厅里悬挂着精美的壁画或名画;校训、誓词及巨幅标语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爱的启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两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余幅 ,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有110多件。

美术教育研究的美术教育研究杂志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纪念与回忆12 徐悲鸿一生 廖静文人文研究13 试论北宋文人画“以书入画”的美学价值 赵书英14 谈传统民居中的生态理念 时宏杰美术时空26 剥开瓜子现果仁 袁圣婴28 浅议成长时期延安木刻运动的艺术特色 龚建光29 略论楷书中钩画的审美价值 张巨纲30 论现代没骨画色彩语汇的创新与转化 戴志文

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术论文发表?

  艺术设计是美术的一种延伸,需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整体和具体的创造,使得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深化,国家开始实行素质教育,并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全球进入经济一体化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尤其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基础教育作为设计专业的基本课程对艺术设计专业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研究来讨论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大学生   美术基础教育 教育模式 创新发展   大学教育普遍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大批高校扩大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范围。这就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方面的发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而出现的这些问题都表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中。由此可见,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对美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1 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艺术设计的重视,各大院校纷纷加强了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导致艺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美术基础教育与艺术设计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就是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培养设计思维,美术基础教育是使学生走向专业设计的一个桥梁,也是美术与设计相融合的一个阶段。   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以绘画为主的训练方式,因而评判的标准都遵循传统回话的标准,例如,焦点透视法、形体的准确法、这些都是传统美术绘画中的强调因素和审美标准。但是对着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我们发现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2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基础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绘画的技巧和手法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很多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都是由美术学科发展出来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基本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只对画像进行细致的临摹和描绘,并没有发挥其思维能力,因此,设计的作品仍具有局限性。   2. 2 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原有的教育模式比较保守,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 *** 和兴趣。在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单纯靠写生为主的教育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艺术修养的局限性,抹杀了学生艺术设计才能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2.3 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美术基础教育缺乏沟通   我国自开始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以来,不断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改进。我国引进国外涉及高校的设计教育模式后,更是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全面的发展,有了参考的标准。但是对于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齐头并进,从而适应新的设计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老师大多都是绘画专业毕业的,并没有充分对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缺乏艺术的敏感度,并且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理解不够准确,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美术基础课程严重的脱节。   3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与内容   3.1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   ***1***根据教学大纲在同一时间上,系统地对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2***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充分发挥才能,提倡创新改革。***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4***为学生设计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新的教学思想。从设计教育的整体性出发,根据不同设计要素的要求进行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教学思维改为扩散思维训练、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进行教学、这些训练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和性质进行考察,在遵循自然规律与美学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思考,建立符合设计要求的思维方式。   ***2***依照新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安排。保留美术基础教育中二维、三维设计的概念,将教学的重点向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方向改变,重视学生个性化思维表达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形态而言,是对作品感知的再现,是将思维融入物质的一个载体,这也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学生必须体会的内容。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创作灵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装置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设计的三个重要要素相结合,来开拓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讲设计的基础与个人兴趣想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如何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从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意义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实现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   4.1 加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美术基础教程的创新改革是为了改变美术基础教育课程与艺术设计课程严重脱节的现象,使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真正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视觉管理能力和审美资讯的传递能力,开发学生对未知艺术领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努力使学生适应美术基础教育教学。   4.2 建立全新的设计基础教学内容   想要提高学生施加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时间性教学的比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立完善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这种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综合开发设计能力,保证教学内容的有序开展。   4.3 调整美术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重新确立课程体系,对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美术素描改为艺术素描,二是将注重写生色彩课程改为设计色彩课程,三是将单一的基础图案练习改为以结构与装饰基础相结合的练习,四是加强对图形创意及抽象性体的练习,五是增加开设综合材料激发语言课程。   其次,确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代替原有的纸、笔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应对涉及资讯量大、多等问题;二是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是在学校开展师生作品的展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气氛,推进美术基础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四是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来校进行讲座。   结语   随着我国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想要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建立完整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小芬.绘画与设计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装饰色彩训练[J].艺苑,2006,***23***:132-134.   [2]李木边.“对话”清华美术教学务员[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07***:145-149.   [3]约翰内斯u30fb伊顿,杜定于泽.色彩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20***:160-172.   [4]孙妍彦.美国艺术设计的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33-34.   [5][美]伯特u30fb多德森.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5***:10-11.   >>>下页带来更多的

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帮好友问的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眼界日益开阔,外面精彩的世界无时刻不在吸引着他们,旧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幼儿的好奇的心理,只有实施课程改革、及时调整和变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和促进儿童在美术审美能力、美术技能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拟就对美术活动新课改作一探讨,以就教于诸同仁。 一、何谓幼儿美术教学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二、美术教育在幼儿中的作用和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个性和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是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知识,开拓创造的实际能力,性格优良,作风文明,精神充实,体 健美的人。 缺乏美育,人的发展就可能是 面的,因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系统。只有当一个在情感方面的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 2、 美术教育的实施最有力的促进着感官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 美育和智育相结合,科学知识和教育相结合,想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渗透,能充分发挥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幼儿来说尤其能促进其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引起幼儿对周围现实更广泛的兴趣,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 等一经、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不仅有益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深的认识世界,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才能。 三、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  端   传统美术教学活动都是教师示范画,主幼儿依着葫芦画飘,缺少真情实感,如果没有葫芦,幼儿就画不出飘来。幼儿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很普遍,在活动中,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如何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很少去想幼儿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幼儿对活动的体验是什么,而教师只辛苦地设计活动,又费尽心机地运用大量的问题启发幼儿,幼儿则被动地跟着教师从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能完成教师预定的计划,而培 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 ,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  针对这一  端,只有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他们自由自主的发展,最终获得解放,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 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四、在新课改中实施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摘 要:当前农村美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依然面临困境。面对困境作为教育一线的学校和美术教师应发挥农村学校优势,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改变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使之成为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困境;原因;方向;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1   一、是谁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发展?   在新课程的改革的浪潮下,在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呐喊声中,美术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是不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有了根本改变呢?我看不尽然。农村的美术教育还有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各种原因依然阻碍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课依然被看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很多学校依然存在开课不足,挤占美术课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美术教育如此尴尬?   1、制度原因   应该说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力度,在考评中已经将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依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美术教育犹如峭壁上的小树难以长大,成绩依然是衡量一个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可以说农村美术教育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美术教育而也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有那些成立较差学生才会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美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考上高中。一些真正有美术天赋而学习好的学生是不被支持学习美术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百般阻挠下被逐渐消耗殆尽。   2、学生及家长原因   一直以来就有学好“数理化走片天下也不怕”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农村更是根深蒂固,将美术课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认为学习美术只会耽误学习文化课。我曾多次遇到一些很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因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而不得不放弃。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美术教育是促进社会动力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审美、动手及多方面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学生是不合格的学生。因此改变学生及家长的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刻不容缓的。   3、教师原因   在一些农村中学没有专业美术教师也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一些学校虽然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投入到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教学理念方法过于陈旧。对美术的认识还停留在美术课本身,授课内容上也仅限于美术技法传授,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现在的美术课以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具有开放、互动特征,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而是通过设置一些综合美术课引导学生跨越美术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认识美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的目的。因此,原有的中小学美术课授课理念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二、如何走出困境?   (1)学校给美术教师松绑,让美术教师专职于美术教学,不再让他们再顾此失彼裹足不前。   据我调查,农村中小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个学校基本都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甚至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出现超编的现象,但让人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数在承担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或多或少还承担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投入带美术教学的精力有限,直接导致可质量下降。而美术是作为非考试学科也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甚至部分美术教师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学科上,有的教师干脆就把美术课上成其他的课,这就极大束缚美术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就应该让美术教师从其他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美术教学。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给美术教师合理公正的待遇。   在学校的评价机制上美术教师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在评职树模方面美术教师更是靠边站。因而作为学校要解除美术教师身上的枷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   (3)美术教师不再等待。   记得在一次美术教师的培训会上我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美术教育不但在农村会有各种原因阻碍美术教育的发展,即使是在师大附中这样的名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学校的日常工作更是以中考高考为中心,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学校不重视你自己也不重视,只要你够努力,你首先将美术课当回事,有了成绩自然会被重视”。后来我有幸到师大附中学习和她有了更深的交流,让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她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精心准备,教室里摆满自己的制作的各种教具,墙面上展示了众多学生的美术作品,课外活动期间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在她的努力下美术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新的教育改革前提下,美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美术教育在近几年才有飞速发展。   三、发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   近几年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有很大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也有了一定投入,学校也尽量满足美术教学中的需求,但和城里的教学条件相比依然有极大的差距。多数农村家长因认识不够或经济状况限制,难以满足孩子学习美术的需求,学习用品缺乏,颜料色彩没用过,一个美术本一支铅笔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农村学生接触美术知识少,掌握的美术知识少得可怜,美术教材会是他们获取美术知识的唯一途径,所见所闻自然不如城市孩子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的美术活动。   在农村虽没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美术馆,获取美术知识的途径也不如城市那样多,但农村有着独特的优势。大自然自身就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和谐的画卷。不要将美术课限制在教室里,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花草和风景写生,欣赏描绘家乡的自然美景。安康地处汉江江畔,各种江石形态各异,纹理绚丽多彩,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条件的引导学生赏石、石艺加工、沙石挂盘、尝试沙画艺术。泥土、树根、种子、蔬果、树叶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开展工艺制作,开设泥塑、根雕、版画、编制、雕刻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让美术课堂具有乡土气息。   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当地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开发乡土教材,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课外美术活动以及增添教学资料和设备等多角度拓展美术课程。但美术教科书中编入的内容,都停留在较为广发的层次上。不能具体到学校当地自然景观、民间艺术相关的情境中去,无法发掘其内涵。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学校的美术活动要让乡土文化走进课堂。   (4)开放课堂,让美术回归自然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羡慕城里学生有专业的美术教室,齐全的教具,然而不知美术的源泉是自然。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跌宕起伏群山、蜿蜒流淌小溪、奇形怪状石头、活泼可爱的动物、生动有趣的花鸟都是学生极好的素材,这些对于城里的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也许农村美术教育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虽然有城里学校不具备的优势,但在利用过程和实施环节中还会有诸多的困难。如经济条件差、制度不合理、学生认知能力等等都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正是有阻力有困难我们作为一线农村美术教师更要感到责任重大,才更需要我不懈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摸索一条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不但努力一定能走出困境。

教育毕业论文 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育论文优秀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论文优秀22条参考文献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 课程改革   1.3.1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解读项目学习   2.2.2 建构主义   2.2.3 多元智能   2.2.4 实用主义   2.3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 项目实施过程   3.2.4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孩子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即艺术的美。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 儿童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美术教育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儿童双手的灵巧性 为了使儿童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 美术教育能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儿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 美术教育对儿童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 儿童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从小培养儿童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美术教育的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音体美的完善落实情况下,我们美术教育业被推倒了最前沿。然而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美术教育者们应多方面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当然也要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来促进素质教育。一、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很有美感地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知识)等;通过绘画还可以表达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为留住少年时代记忆另一种方式;还有工艺制作,如制作贺卡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标志设计体验自己设计的成就感。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美的要求比其他阶段的人还要高。不管是对穿着、首饰、形象的搭配、就连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如同我们吃的蛋糕,冰淇淋等。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调动学 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该怎样发展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xiaoxue/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如何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

想要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适当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国家的政策影响行业的发展,适当出台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艺术教育,让学生和家长看到艺术教育的前景。可喜的是,2008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含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艺术教育提出的意见”。该文件强调了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加强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的六点要求。继此之后,今年3月,深圳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的具体内容。它强调,在身心素养方面,要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运动1小时,小学生至少掌握1项、中学生至少掌握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意见》还提出要开发中小学衔接的美育课程,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中小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一门乐器。虽然这只是一个城市的试点,但它让更多的学校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国家若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力度,则艺术教育的地位将有大幅度提升。第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力度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学校应探寻艺术教育的改革方式,探寻艺术教育的合理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智力和创新型思维模式。在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学校应多加宣传,正确引导,并可通过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并达到一定学分等方式强制推行;除此之外,学校可与社会展开合作,如将社会美育引入学校,在校内开展美术展览会、历史文物展览会等;而针对一些票价高昂的音乐会等演出,校方可与演出团队协商,开展学生专场,让学生能以优惠的价格享受艺术成果的展示。如此一来,即可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注重孩子个性培养在孩子的青少年阶段,家长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青少年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应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孩子有机会全面发展,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过于注重学习成果,盲目攀比。家长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尝试性地选择一些艺术门类让孩子尝试,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以引导和鼓励。在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机构时,家长可适当征求孩子意见,同时加以权衡,尽可能避免同一种艺术门类的重复性。例如可以选择在音乐、舞蹈、绘画中各选一样,一方面,不同的艺术门类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孩子青少年阶段,尚不能领会同一门类中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别,容易在学习中混淆。对于孩子没有兴趣的方向应及时放手;对于孩子有兴趣的门类可为孩子选择更适合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让孩子在乐中学。第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于艺术教育的受众者,学生应占据主导地位。自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综合院校的学生应摆脱初、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束缚,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应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德育和智育有了较好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美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吸取大量的艺术方面的营养;而对于体音美专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学好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一方面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为自身的条件增加筹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时间检验知识。

美术学和美术教育有什么不同?

美术学:主要是进行美术理论上的学习与研究,而美术教育:主要是针对以后的就业从事美术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学习过程中,美术教育将会学习中西各种画种的基本绘画技巧及基本的理论常识等。 仅供参考!

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方向)专业主要学什么

是做研究搞学问的。主干学科:艺术学、历史学、哲学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研、艺术设计实践、文化史迹考察等。就业: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印刷包装企业设计部门、出版社与媒体设计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或策划工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