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在OSPF协议中,其中exstart状态选举出来的master和slave起什么作用?

就是选举用的

网络中的ospf 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一。OSPF起源  I E T 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 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 P网络中。新的路由协议以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 S P F )路由协议为基础, S P F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包括O S P F在内,所有的S P 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 i j k s t r a算法。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O S P F由I E T F在2 0世纪8 0年代末期开发,O S P F是S P 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最初的O S P F规范体现在RFC 11 3 1中。这个第1版( O S P F版本1 )很快被进行了重大改进的版本所代替,这个新版本体现在RFC 1247文档中。RFC 1247 OSPF称为O S P F版本2是为了明确指出其在稳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实质性改进。这个O S P F版本有许多更新文档,每一个更新都是对开放标准的精心改进。接下来的一些规范出现在RFC 1583、2 1 7 8和2 3 2 8中。O S P F版本2的最新版体现在RFC 2328中。最新版只会和由RFC 2138、1 5 8 3和1 2 4 7所规范的版本进行互操作。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二.OSPF的hello协议  1.Hello协议的目的:  1.用于发现邻居  2.在成为邻居之前,必须对Hello包里的一些参数协商成功   3.Hello包在邻居之间扮演着keepalive的角色   4.允许邻居之间的双向通信   5.它在NBMA(Nonbroadcast Multi-access)网络上选举DR和BDR  2.Hello Packet包含以下信息:   1.源路由器的RID  2.源路由器的Area ID   3.源路由器接口的掩码   4.源路由器接口的认证类型和认证信息   5.源路由器接口的Hello包发送的时间间隔  6.源路由器接口的无效时间间隔   7.优先级   8.DR/BDR   9.五个标记位(flag bit)   10.源路由器的所有邻居的RID  三.OSPF的网络类型  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1.点到点网络   2.广播型网络   3.非广播型(NBMA)网络   4.点到多点网络   5.虚链接(virtual link)  1.1.点到点网络, 比如T1线路,是连接单独的一对路由器的网络,点到点网络上的有效邻居总是可以形成邻接关系的,在这种网络上,OSPF包的目标地址使用的是224.0.0.5,这个组播地址称为AllSPFRouters.  2.1.广播型网络,比如以太网,Token Ring和FDDI,这样的网络上会选举一个DR和BDR,DR/BDR的发送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5,运载这些OSPF包的帧的目标MAC地址为0100.5E00.0005;而除了DR/BDR以外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6,这个地址叫AllDRouters.  3.1.NBMA网络, 比如X.25,Frame Relay,和ATM,不具备广播的能力,因此邻居要人工来指定,在这样的网络上要选举DR和BDR,OSPF包采用unicast的方式  4.1.点到多点网络 是NBMA网络的一个特殊配置,可以看成是点到点链路的集合. 在这样的网络上不选举DR和BDR.  5.1.虚链接: OSPF包是以unicast的方式发送  所有的网络也可以归纳成2种网络类型:   1.传输网络(Transit Network)   2.末梢网络(Stub Network )  四.OSPF的DR及BDR  在DR和BDR出现之前,每一台路由器和他的邻居之间成为完全网状的OSPF邻接关系,这样5台路由器之间将需要形成10个邻接关系,同时将产生25条LSA.而且在多址网络中,还存在自己发出的LSA 从邻居的邻居发回来,导致网络上产生很多LSA的拷贝,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DR和BDR.  DR将完成如下工作  1. 描述这个多址网络和该网络上剩下的其他相关路由器.  2. 管理这个多址网络上的flooding过程.  3. 同时为了冗余性,还会选取一个BDR,作为双备份之用.  DR BDR选取规则: DR BDR选取是以接口状态机的方式触发的.  1. 路由器的每个多路访问(multi-access)接口都有个路由器优先级(Router Priority),8位长的一个整数,范围是0到255,Cisco路由器默认的优先级是1优先级为0的话将不能选举为DR/BDR.优先级可以通过命令ip ospf priority进行修改.  2. Hello包里包含了优先级的字段,还包括了可能成为DR/BDR的相关接口的IP地址.  3. 当接口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初次启动的时候,它把DR/BDR地址设置为0.0.0.0,同时设置等待计时器(wait timer)的值等于路由器无效间隔(Router Dead Interval).  DR BDR选取过程:  1. 在和邻居建立双向(2-Way)通信之后,检查邻居的Hello包中Priority,DR和BDR字段,列出所有可以参与DR/BDR选举的邻居.所有的路由器声明它们自己就是DR/BDR(Hello包中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B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  2. 从这个有参与选举DR/BDR权的列表中,创建一组没有声明自己就是DR的路由器的子集(声明自己是DR的路由器将不会被选举为BDR)  3. 如果在这个子集里,不管有没有宣称自己就是BDR,只要在Hello包中B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B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BDR  4. 如果在Hello包中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DR;如果选出的DR不能工作,那么新选举的BDR就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  5. 要注意的是,当网络中已经选举了DR/BDR后,又出现了1台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BDR是不会重新选举的  6. DR/BDR选举完成后,DRother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有的路由器将组播Hello包到AllSPFRouters地址224.0.0.5以便它们能跟踪其他邻居的信息,即DR将泛洪update packet到224.0.0.5;DRother只组播update packet到AllDRouter地址224.0.0.6,只有DR/BDR监听这个地址.  简洁的说:DR的筛选过程  1.优先级为0的不参与选举  2.优先级高的路由器为DR  3.优先级相同时,以router ID 大为DR。  router ID 以回环接口中最大ip为准。  若无回环接口,以真实接口最大ip为准。  4.缺省条件下,优先级为1  五.OSPF邻居关系  邻接关系建立的4个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2.双向通信阶段:Hello报文都列出了对方的RID,则BC完成.  3.数据库同步阶段:   4.完全邻接阶段: full adjacency   邻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是靠Hello包完成的,在一般的网络类型中,Hello包是每经过1个HelloInterval发送一次,有1个例外:在NBMA网络中,路由器每经过一个PollInterval周期发送Hello包给状态为down的邻居(其他类型的网络是不会把Hello包发送给状态为down的路由器的).Cisco路由器上PollInterval默认60s 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发送给224.0.0.5,在NBMA类型,点到多点和虚链路类型网络,以单播发送给邻居路由器。邻居可以通过手工配置或者Inverse-ARP发现.  OSPF路由器在完全邻接之前,所经过的几个状态:   1.Down:此状态还没有与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首先从其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分组,还并不知道DR(若为广播网络)和任何其他路由器。发送hello分组是,使用组播地址224.0.0.5。  2.Attempt: 只适于NBMA网络,在NBMA网络中邻居是手动指定的,在该状态下,路由器将使用HelloInterval取代PollInterval来发 送Hello包.  3.Init: 表明在DeadInterval里收到了Hello包,但是2-Way通信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4.two-way: 双向会话建立,而 RID 彼此出现在对方的邻居列表中。(若为广播网络:例如:以太网。在这个时候应该选举DR,BDR。)  5.ExStart: 信息交换初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本地路由器和邻居将建立Master/Slave关系,并确定DD Sequence Number,路由器ID大的的成为Master.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和邻居交换一个或多个DBD分组(也叫DDP) 。DBD包含有关LSDB中LSA条目的摘要信息)。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收到DBD后,使用LSACK分组确认已收到DBD.将收到的信息同LSDB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DBD中有更新的链路状态条目,则想对方发送一个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这种邻接出现在Router LSA和Network LSA中.  六.OSPF泛洪  Flooding采用2种报文   LSU Type 4---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LSA Type 5---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补充下)  {  Hello Type 1 ---Hello协议报文  DD(Data Description) Type 2----链路数据描述报文  LSR Type 3----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  在P-P网络,路由器是以组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到组播地址224.0.0.5.   在P-MP和虚链路网络,路由器以单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至邻接邻居的接口地址.   在广播型网络,DRother路由器只能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以更新报文将发送到224.0.0.6,相应的DR以224.0.0.5泛洪LSA并且BDR只接收LSA,不会确认和泛洪这些更新,除非DR失效 在NBMA型网络,LSA以单播方式发送到DR BDR,并且DR以单播方式发送这些更新.  LSA通过序列号,校验和,和老化时间保证LSDB中的LSA是最新的,   Seq: 序列号(Seq)的范围是0x80000001到0x7fffffff.   Checksum: 校验和(Checksum)计算除了Age字段以外的所有字段,每5分钟校验1次.   Age: 范围是0到3600秒,16位长.当路由器发出1个LSA后,就把Age设置为0,当这个LSA经过1台路由器以后,Age就会增加1个LSA保存在LSDB中的时候,老化时间也会增加.  当收到相同的LSA的多个实例的时候,将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哪个LSA是最新的:  1. 比较LSA实例的序列号,越大的越新.   2. 如果序列号相同,就比较校验和,越大越新.   3. 如果校验和也相同,就比较老化时间,如果只有1个LSA拥有MaxAge(3600秒)的老化时间,它就是最新的.   4. 如果LSA老化时间相差15分钟以上,(叫做MaxAgeDiff),老化时间越小的越新.   5. 如果上述都无法区分,则认为这2个LSA是相同的.  六.OSPF区域  区域长度32位,可以用10进制,也可以类似于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分3种通信量  1. Intra-Area Traffic:域内间通信量  2. Inter-Area Traffic:域间通信量  3. External Traffic:外部通信量  路由器类型   1. Internal Router:内部路由器   2. ABR(Area Border Router):区域边界路由器   3. Backbone Router(BR):骨干路由器   4. 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虚链路(Virtual Link)  以下2中情况需要使用到虚链路:  1. 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到一个骨干区域.  2. 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一个分段的骨干区域两边的部分区域.  虚链接是一个逻辑的隧道(Tunnel),配置虚链接的一些规则:   1. 虚链接必须配置在2个ABR之间.   2. 虚链接所经过的区域叫Transit Area,它必须拥有完整的路由信息.  3. Transit Area不能是Stub Area.   4. 尽可能的避免使用虚链接,它增加了网络的复杂程度和加大了排错的难度.  OSPF区域—OSPF的精华  Link-state 路由在设计时要求需要一个层次性的网络结构.  OSPF网络分为以下2个级别的层次:  骨干区域 (backbone or area 0)  非骨干区域 (nonbackbone areas)  在一个OSPF区域中只能有一个骨干区域,可以有多个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区域号为0。  各非骨干区域间是不可以交换信息的,他们只有与骨干区域相连,通过骨干区域相互交换信息。  非骨干区域和骨干区域之间相连的路由叫边界路由(ABRs-Area Border Routers),只有ABRs记载了各区域的所有路由表。各非骨干区域内的非ABRs只记载了本区域内的路由表,若要与外部区域中的路由相连,只能通过本区域的ABRs,由ABRs连到骨干区域的BR,再由骨干区域的BR连到要到达的区域。  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的划分,大大降低了区域内工作路由的负担。  七.LSA类型   1.类型1:Router LSA:每个路由器都将产生Router LSA,这种LSA只在本区域内传播,描述了路由器所有的链路和接口,状态和开销.   2.类型2:Network LSA:在每个多路访问网络中,DR都会产生这种Network LSA,它只在产生这条Network LSA的区域泛洪描述了所有和它相连的路由器(包括DR本身).  3.类型3:Network Summary LSA :由ABR路由器始发,用于通告该区域外部的目的地址.当其他的路由器收到来自ABR的Network Summary LSA以后,它不会运行SPF算法,它只简单的加上到达那个ABR的开销和Network Summary LSA中包含的开销,通过ABR,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和开销一起被加进路由表里,这种依赖中间路由器来确定到达目标地址的完全路由(full route)实际上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行为  4.类型4:ASBR Summary LSA:由ABR发出,ASBR汇总LSA除了所通告的目的地是一个ASBR而不是一个网络外,其他同NetworkSummary LSA.   5.类型5:AS External LSA:发自ASBR路由器,用来通告到达OSPF自主系统外部的目的地,或者OSPF自主系统那个外部的缺省路由的LSA.这种LSA将在全AS内泛洪   6.类型6:Group Membership LSA   7.类型7:NSSA External LSA:来自非完全Stub区域(not-so-stubby area)内ASBR路由器始发的LSA通告它只在NSSA区域内泛洪,这是与LSA-Type5的区别.  8.类型8:External Attributes LSA   9.类型9:Opaque LSA(link-local scope,)   10.类型10:Opaque LSA(area-local scope)   11.类型11:Opaque LSA(AS scope)  八.OSPF末梢区域  由于并不是每个路由器都需要外部网络的信息,为了减少LSA泛洪量和路由表条目,就创建了末节区域,位于Stub边界的ABR将宣告一条默认路由到所有的Stub区域内的内部路由器.  Stub区域限制:  a) 所有位于stub area的路由器必须保持LSDB信息同步, 并且它们会在它的Hello包中设置一个值为0的E位(E-bit),因此这些路由器是不会接收E位为1的Hello包,也就是说在stub area里没有配置成stub router的路由器将不能和其他配置成stub router的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  b) 不能在stub area中配置虚链接(virtual link),并且虚链接不能穿越stub area.  c) stub area里的路由器不可以是ASBR.  d) stub area可以有多个ABR,但是由于默认路由的缘故,内部路由器无法判定哪个ABR才是到达ASBR的最佳选择.  e)NSSA允许外部路由被宣告OSPF域中来,同时保留Stub Area的特征,因此NSSA里可以有ASBR,ASBR将使用type7-LSA来宣告外部路由,但经过ABR,Type7被转换为Type5.7类LSA通过OSPF报头的一个P-bit作Tag,如果NSSA里的ABR收到P位设置为1的NSSA External LSA,它将把LSA类型7转换为LSA类型5.并把它洪泛到其他区域中;如果收到的是P位设置为0的NSSAExternal LSA,它将不会转换成类型5的LSA,并且这个类型7的LSA里的目标地址也不会被宣告到NSSA的外部NSSA在IOS11.2后支持.  f)totally stub area完全的stub区域,连类型3的LSA也不接收。  OSPF的包类型:  类型号 包 作用 可靠性  1 HELLO 1、用于发现邻居2、建立邻接关系3、维持邻接关系4、确保双向通信 5、选举DR和BDR   2 Database Description 数据库的描述 DBD 可靠  3 Link-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请求包 LSR 可靠  4 Link-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更新包 LSU 可靠  5 Link-state Acknowledment 链路状态确认包 LSACK   AS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一组相互管理下的网络,它们共享同一个路由选择方法,自治系统由地区再划分并必须由IANA分配一个单独的16位数字。地区通常连接到其他地区,使用路由器创建一个自治系统。  OSPF单区域及多区域的基本配置命令  配置LOOPBACK接口地址  ROUTER(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config)#ip address IP地址 掩码  1.ospf区域的配置  router ospf 10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router-id 192.168.2.1 手动设置router-id  area 1 default-cost 50 手动设置开销  #clean ip ospf process   2.配置ospf明文认证  interface s0  ip ospf authentication  ip ospf authentication-key <密码>  3.配置ospf密文认证  interface s0  ip ospf authentication  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7 <密码>  4.debug ip ospf adj 开启ospf调试  show ip protocols  show ip ospf interface s0  5.手动配置接口花销,带宽,优先级  inter s0  ip ospf cost 200  bandwith 100  ip ospf priority 0  6.虚链路的配置  router ospf 100  area <area-id> virtual-link <router-id>   show ip ospf virtual-links   Show ip ospf border-routers  Show ip ospf process-id   Show ip ospf database   show ip ospf database nssa-external   7.OSPF路由归纳  Router ospf 1\对ASBR外部的路由进行路由归纳  Summary-address 200.9.0.0 255.255.0.0  Router ospf 1\执行AREA1到AREA0的路由归纳  Area 1 range 192.168.16.0 255.255.252.0  8.配置末节区域  IR area <area-id> stub  ABR area <area-id> stub  9.配置完全末节区域  IR area <area-id> stub  ABR area <area-id> stub no-summary  10.配置NSSA  ASBR router ospf 100  area 1 nssa   ABR router ospf 100  area 1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rginate

关于OSPF中Loopback是否需要发布的问题?

不知道a和b的回答是谁告诉你的。a的说法没道理吧,router-ID就是一个ipv4地址形式的标识,跟接口down不down有啥关系?你shutdown掉loopback它不就down了?可ospf不受影响的。router-ID你可以随便指定,不是0.0.0.0的ipv4地址就行,不要求真实存在这个地址。1,没有手动指定,loopback优先于物理接口。同是环回口或物理口时才比较地址大小。router-ID就是吧标识,不影响别的东西。2,区别是其它路由器能不能学到这个路由。

ospf中提到环回接口是什么?怎样设置环回接口?

配置模式下:# interface loopback number# ip add x.x.x.x 255.255.255.255

在OSPF中为什么要用loopback接口,有什么优点吗?

使用LOOPBACK地址作为ROUTER ID有两个好处:一个是LOOPBACK接口比任何其它的物理接口都更稳定,因为只要路由器启动,这个环回接口就处理活动状态,只有这个ROUTER失效时它才会失效。二个是:它具有理好控制ROUTER ID的能力。

关于路由器ospf的loopback接口的小问题

你可以查看路由表,如果没有改网络类型的话,你收到的环回口的掩码是/32位的。修改了以后就变回真正的环回口掩码了。

路由器ospf配置中,这个loopback口是必配的吗?最后那一句还原loop口地址什么意思?

老婆老婆老婆

什么是PPP、RIP或OSPF动态路由技术?

路由可以分为三类:静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如RIP,EIG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后两种又统称为动态路由协议。分析: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通过人工手动将路由信息添加到路由表,写进路由表的信息只能手动删除,缺点很明显,如果网络很大,工作量就很大,而且操作起来准确性很难保证。因为路由条目为手动添加手动删除,这就给网络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优点:1、度量值小,做网络策略的时候经常用到。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静态路由的应用也很普遍。2、可用作填充默认路由,很方便,也很简单。3、不需要与邻居建立连接,所以会节省路由器资源。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原理、在每台路由器的接口上启动协议进程,每台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信息告诉自己的所有邻居,邻居再将自己的路由信息告诉邻居的邻居,以此类推,直到全网收敛。优点:不用手动配置,路由器可以自动维护和学习路由表,在中小型网络中应用普遍。缺点:每台路由器只能从邻居了解路由信息,很容易产生环路。学习和维护路由表的数据包会占用一定链路带宽和路由器资源。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每台路由器在接口启动一个进程,通过路由器之间同步一些参数,使每台路由器能够自己运算出网络拓扑,从而做出最佳选路。相当于每台路由器都有一张网络的地图。优点:不会产生环路,在大型网络中收敛速度比其他的协议快,自动学习和维护路由表。缺点:和优点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不论哪一种路由协议,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网络环境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路由协议中RIP和OSPF的区别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 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 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OSPF协议主要优点: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OSPF的缺点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ospf中末梢区域和完全末梢区域的作用?

他们的共同的作用当然是减少数据包量,增加路由交换的效率了。原理大概是ospf的spf算法占用内存空间与能量消耗比较大,一个拥有多种协议的网络里,设置OSPF的路由器们会发出7种LSA。比如路由A、B、C、D左到右相连A完全培植的是eigrp协议;C、D培植的完全是OSPF协议并且形成ospf区域1。那B上面连A的端口肯定要启eigrp,连C的端口要启ospf协议。B上连C的端口与C形成ospf区域2,并且B要设置eigrp与ospf的重分配协议,重而B成为了一个ASBR这样ABCD4个路由器形成一个复杂的不是一个协议的网络,实际中网络要比这个复杂。因为复杂,作为D,一来他没有设置重分配,二来他也没必要知道B上与A连接区域的路由表,甚至A及A以外的路由器的路由表更没必要知道。但A、B还是会把路由表发给D,可是D获得了还是要扔掉,占用空间。这样就在D上和C上设置,使CD形成的区域1为末节区域,不要A、B发过来的这些没用东西(这东西属于一种LSA,末节区域就是根据报头不接受这种LSA),就依靠自己的区域路由传输完成工作,就节省了空间与能源。完全末节区域好比D不只连着C,他还可能连着E、F、G、H等,EFGH还连着其他路由,行成个星型。那些其他路由也有重分配协议。D与EFGH等路由就可以形成个与外界没多大关系的网络,不用想外面是不是OSPF,自己反正是肯定OSPF路由。因而设置成完全末节区域,使得连自己的区域路由传输都不用,依靠自己一种点到点的默认路由就完成工作了,省时省力。

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rip是距离矢量算法ospf是spf算法

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给你一点资料NSSA原理简介众所周知,OSPF路由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中应用最为广泛一种IGP,而NSSA则是在该协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属性,她的英文全称是”not-so-stubby” area,一个充满了幽默味道的名字。要想了解该属性的特征,我们先从路由协议的发展历程讲起。1.2 从D-V算法到链路状态算法RIP作为最古老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D-V算法来计算路由。由于当时的网络环境非常简单,所以RIP协议的设计思想也是简洁为本,只求完成最基本的功能。这样在RIP应用于大型拓扑复杂的网络时,就会出现效率不高、收敛慢、路由自环等问题。其中尤以路由自环的危害最大。此时必须有新的路由协议来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而且新的路由协议必须要解决RIP遇到的所有问题。由于D-V算法对网络的理解是基于“平面的”——在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眼中,网络仅仅是由一个个直连的邻居和一条条由邻居通告的路由组成。这样在网络拓扑变化时难免会导致计算错误,产生自环。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全新的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应运而生。该算法从“立体”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每一台路由器都理解全局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依据此来计算路由,由于每台路由器对网络的整体情况“一切尽在掌握”,所以自环的问题被这彻底的解决。1.3 OSPF协议与区域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协议虽然彻底的解决了路由自环问题,但这种算法本身也有很多固有的缺陷:耗费更多内存资源:每台路由器都必须保存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以LSDB的形态)耗费更多CPU资源:该算法的路由计算使用SPF算法,较D-V算法要复杂的多。计算更为频繁:只要网络中有任何一台路由器的拓扑方生变化,会导致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进行SPF计算,而且每台路由器都是将SPF算法重新执行一遍,以便找出变化的路由。而且,无论是D-V算法还是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都存在如下缺陷:没有从协议本身反映出网络的层次结构。因为实际应用中的一个网络是由各种级别的路由器组成的,有核心层的骨干路由器、汇聚层的高端路由器、接入层的低端路由器。这些路由器承担的任务不同,处理性能也不一样。但在路由协议中,所有的路由器都要完成几乎是相同的工作:发送已知的路由给邻居路由器,根据从邻居路由器获得的路由信息计算本地路由表。虽然每台路由器的接口数量不同,但最终计算得来的路由表的规模基本是一样的。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OSPF提出了区域的概念(AREA),区域是将所有运行OSPF 的路由器人为的分成不同的组,以区域id来标示。在区域内路由计算的方法不变,由于划分区域之后,每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不会很多,所有上述缺陷表现得并不严重,带来的后果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区域之间计算路由时采用D-V算法,这样三个缺点就被成功的规避了。实际上区域概念的提出意义远不只这些,在划分为区域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与路由协议之间存在了一种对应关系,核心和高端的路由器由于处理能力强,可以规划在骨干区域之中。因为骨干区域的路由器要承担更多的路由计算任务。每个单独的区域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于网络中其他区域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试行不同的路由策略,使组网规划更为灵活方便。实际上OSPF 协议在当今的网络中广为流行,不是因为她使用了无环路的链路状态算法,而是因为她提出了区域的概念!1.4 STUB区域STUB区域就是一个对区域概念的最典型的应用。STUB区域的设计思想在于:在划分了区域之后,非骨干区域中的路由器对于区域外的路由,一定要通过ABR(区域边界路由器)来转发,或者说对于区域内的路由器来说ABR是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对于区域内的路由器来说,就没有必要知道通往外部世界的详细的路由了,代之以由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缺省路由来指导报文的发送。这样在区域内的路由器中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区域内路由和一条指向ABR的缺省路由。而且无论区域外的路由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区域内路由器的路由表。由于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常是由一些处理能力有限的低端路由器组成,所以处于STUB区域内的这些低端设备既不需要保存庞大的路由表,也不需要经常性的进行路由计算。有了STUB属性之后,网络的规划更符合实际的设备特点。以上描述的只是STUB区域的设计思想,在协议文本中,对STUB区域的精确定义是:STUB区域一定是非骨干区域和非转换区域(可以配置虚连接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中不可传递Type 5类型的LSA。 因为协议的设计者认为路由表中的绝大部分路由均是来自自治系统外部的引入的路由。(由于OSPF是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LSA就是用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数据结构。在OSPF 中将LSA分为5类:type1、2两种用来描述区域内的路由信息;type3用来描述区域间的路由信息;type4、5用来描述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定义中对于过滤TYPE5类型的LSA使用的描述语言是“不可传递”,这就意味着不仅区域外的ASE(自治系统外部)路由无法传递到STUB 区域中,同时STUB区域内部的ASE路由也无法传递到本区域之外。换一句更通俗的话来描述:STUB区域内的路由器都不可引入任何外部的路由(包括静态路由)。这样的定义未免太过严厉了。因为在实际的组网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会运行OSPF协议。例如:用户拨号上网时使用的接入服务器就需要连接路由器上因特网,但通常接入服务器上并不支持(也不需要)OSPF协议,而是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功能。很多时候ISP为了保密或易于管理的需要,在连接用户侧的路由器时使用静态路由。总之:在一个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上都配置OSPF,而不使用静态路由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STUB区域的适用条件也是不存在的。1.5 NSSA区域STUB区域虽然为合理的规划网络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她在实际的组网中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未免遗憾。但此时的OSPF协议已经基本成型,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为了弥补缺陷,协议设计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NSSA,并且作为OSPF协议的一种扩展属性单独在RFC 1587中描述。NSSA需要完成如下任务:自治系统外的ASE路由不可以进入到NSSA区域中,但是NSSA区域内的路由器引入的ASE路由可以在NSSA中传播并发送到区域之外。即:取消了STUB关于ASE的双向传播的限制(区域外的进不来,区域里的也出不去),改为单向限制(区域外的进不来,区域里的能出去)。由于是作为OSPF标准协议的一种扩展属性,应尽量减少与不支持该属性的路由器协调工作时的冲突和兼容性问题。为了解决ASE单向传递的问题,NSSA中重新定义了一种LSA——Type 7类型的LSA,作为区域内的路由器引入外部路由时使用,该类型的LSA除了类型标识与Type 5不相同之外,其它内容基本一样。这样区域内的路由器就可以通过LSA的类型来判断是否该路由来自本区域内。但由于Type 7类的LSA是新定义的,对于不支持NSSA属性的路由器无法识别,所以协议规定:在NSSA的ABR上将NSSA内部产生的Type 7类型的LSA转化为Type 5类型的LSA再发布出去,并同时更改LSA的发布者为ABR自己。这样NSSA区域外的路由器就可以完全不用支持该属性。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NSSA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支持该属性(包括NSSA的ABR),而自治系统中的其他路由器则不需要。由于NSSA是由STUB区域的概念改进得来,所以她的名字叫做: “not-so-stubby” area ,本意是:不是那么STUB的区域。第2章 NSSA相关配置NSSA的原理不复杂,配置更简单,相关命令只有一条:[Router-ospf]area area-id nssa [ default-route-advertise ] [ no-import-route ] [ no-summary ]area-id:是需要配置成NSSA的区域的区域号。“[]”内的参数只有在该路由器是ABR时才会生效。关键字default-route-advertise用来产生缺省的Type-7 LSA,应用了该参数后,在ABR上无论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缺省路由0.0.0.0,都会产生Type-7 LSA缺省路由;而在ASBR上当路由表中存在缺省路由0.0.0.0,才会产生Type-7 LSA缺省路由。关键字no-import-route用在ASBR上,使得OSPF通过import-route命令引入的路由不被通告到NSSA区域。如果NSSA的路由器既是ASBR也是ABR,一般选用该参数选项。为了进一步减少发送到NSSA区域中的链路状态发布(LSA)的数量,可以在ABR上配置no-summary属性,禁止ABR向NSSA区域内发送summary_net LSAs(Type-3 LSA)。配置该参数后,ABR会将Type3类型的LSA也过滤掉,即:NSSA区域中也不会出现区域间路由,路由表进一步精简。既然有缺省路由,那么其他指向区域外的具体路由都是没有必要的了。该参数推荐配置。即:如果路由器只是一台区域内路由器,只需配置area area-id nssa即可。如果是ABR,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添加三个可选参数ospf还可以支持流量工程,利用10lsa进行隧道建立

OSPF中LSDB中如何描述一个节点。

上文提到,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那么OSPF是如何来描述链路连接状况呢OSPF协议允许网络方案设计人员根据需要把路由器放在不同的区域(Area)中,两个

静态路由和RIP路由以及OSPF路由的原理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适用于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缺点: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手工配置管理员压力较大。优点:手工配置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性能;不需要动态路由协议参与,减少路由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2.rip路由信息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早早期路由协议,缺点:路由范围有限,只能支持在直径为15个路由的网络内进行路由,不能适应复杂拓扑结构网络,采用DV算法会有路由环路问题存在;优点:配置简单在小型网络中较常见。3.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为大型网络设计的一种路由协议缺点:比较复杂,实施前需要规划,且配置和维护都比较复杂优点:根据收集到网络上的链路状态,采用SPF算法,计算以他为中心的一棵最短路径树。他十分有效,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网络流量小,收敛速度快,没有路由环路存在。

简述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

。。。RIP 已经不用 OSPF 很需要,很重要BGP 是 ISP 之间的 路径协议,请注意是路径协议,他的强大之处不是他的协议本身,而是 路由策略。RIP 的原理,说白了就是 每台路由器 自己宣告自己的 直连网段,然后 综合其他人的,然后收敛。OSPF 看名字就知道SPF,是看SLA 的 DB 数据库 收敛,然后自己计算的。BGP 这里我不说了,RIP 都不知道,还谈什么 BGP。。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静态路由原理: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优点: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为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缺点: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当网络发生变化或网络发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败。RIP原理: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优点: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缺点:1、过于简单,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无密码验证机制,默认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不能防止恶意的rip欺骗。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ripv1>。5、收敛性差,时间经常大于5分钟。6、消耗带宽很大。完整的复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复制给所有邻居,尤其在低速广域网链路上更以显式的全量更新。OSPF原理:1、初始化形成端口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如链路发生变化,路由器新增或损坏)时,相关路由器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该数据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连链路,也即为所有端口的状态信息。2、路由器间通过泛洪(Floodingl机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将其LSA数据包传送给所有与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传来的LSA数据包,根据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3、形成稳定的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OSPF路由协议通过泛洪法逐渐收敛,形成该区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这时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该数据库的一个副本。4、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据其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副本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优点: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应用广泛。缺点:OSPF协议的配置对于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配置比较复杂的;路由其自身的负载分担能力是很低的。扩展资料RIP作为IGP(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主要应用于 AS 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为“EGP”(外部网关协议),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路由选择协议。RIP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态路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OSPF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首先,当路由器开启OSPF后,路由器之间就会相互发送HELLO报文,HELLO报文中包含一些路由器和链路的相关信息,发送HELLO报文的目的是为了形成邻居表,然后,路由器之间就会发送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链路状态通告),LSA告诉自己的邻居路由器和自己相连的链路的状态,最后,形成网络的拓扑表,其实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他们经过发LSA,记录LSA,装发LSA,最后形成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即拓扑表),形成拓扑表之后,在经过SPF算法,通过计算LSDB,最后形成路由表。形成路由表后,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路由表来转发数据包,但是,这只是理想情况,如果之后,网络拓扑发生了变化,或是网络链路出现了问题,OSPF协议还是会经过这三张表来重新计算新的路由,只不过不会这么复杂了,路由器在默认情况下,10S就会发送一次HELLO报文,以检测链路状态,保证链路始终是正常的。RIP的缺点:存在最大跳数是15跳,无法应用在大型网络中;周期性的发送自己的全部的路由信息,浪费流量,收敛速度缓慢;本身的算法存在环路的可能性很大。OSPF的特点:采用组播更新的方式进行更新(224.0.0.5、224.0.0.6),增量更新(只发送别人没有的),以cost作为度量值,有效的避免了环路(在单区域中可以完全避免环路,但是在多区域中并不能完全避免环路)。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 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协议没有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好默认多少

OSPF区域划分为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Area0非骨干区域:除Area0之外的所有区域OSPF支持将一组网段组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组合称为一个区域,即区域是一组网段的集合。划分区域可以缩小 LSDB 规模,减少网络流量。区域内的详细拓扑信息不向其他区域发送,区域间传递的是抽象的路由信息,而不是详细的描述拓扑结构的链路状态信息。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 LSDB,不同区域的LSDB是不同的。路由器会为每一个自己所连接到的区域维护一个单独的LSDB。由于详细链路状态信息不会被发布到区域以外,因此 LSDB 的规模大大缩小了。Area 0 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负责在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由区域边界路由器汇总的路由信息(并非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为了避免区域间路由环路,非骨干区域之间不允许直接相互发布区域间路由信息。因此,所有区域边界路由器都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 Area 0,即每个区域都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

RIP协议和OSPF协议有什么区别?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它们在实现动态路由的过程中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工作原理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将该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传播到其他邻居路由器。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当一个路由器发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将这些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使得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支持的网络规模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它的距离向量信息会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多,导致网络拓扑的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路由震荡等问题。因此,RIP的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能够有效地支持大规模网络,并且具有快速收敛和低误差等优点。路由计算复杂度RIP的路由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使用简单的距离向量算法来选择路径。OSPF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综上所述,RIP和OSPF在实现动态路由时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包括工作原理、支持的网络规模和路由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性能需求和资源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FunNet超有趣学网络

ospf协议是怎么配置的

提供一些常用命令供参考:Ospf常用命令Sh ip os int e0 用来查看接口信息。Show ip ospf 用来查看ospf 参数Sh ip ospf process-id 用来查看ospf 参数Sh ip ospf border-routers 用来查看到达abr 或asbr 的路由表。Sh ip os database 用来显示ospf 数据库中的信息Sh ip os process-id databaes 用来显示特定进程号的数据库信息Sh ip os int 显示接口信息Sh ip os nei 显示邻居关系。Sh ip os virtual-links 用来显示虚连接Debug ip os adj 用来显示关于一个ospf 邻居关系的信息。也可以用来确定ospf 问题。Cle ip os process 用来重新建立邻居关系。Debug ip os events 用来显示ospf 事件有关的信息。Debu ip os flood 用来显示有关扩散信息Debu ip os packet 用来显示ospf 数据包的情况Sh ip os da router 查看数据库。Sh ip os virtual-links 查看虚链路

RIP和OSPF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它们在实现动态路由的过程中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工作原理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将该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传播到其他邻居路由器。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当一个路由器发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将这些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使得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支持的网络规模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它的距离向量信息会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多,导致网络拓扑的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路由震荡等问题。因此,RIP的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能够有效地支持大规模网络,并且具有快速收敛和低误差等优点。路由计算复杂度RIP的路由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使用简单的距离向量算法来选择路径。OSPF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综上所述,RIP和OSPF在实现动态路由时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包括工作原理、支持的网络规模和路由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性能需求和资源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FunNet超有趣学网络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OSPF、RIP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没有跳数的限制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具有认证功能OSPF协议主要优点: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OSPF的缺点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你一个问题需要的答案很多啊,静态路由用于小型的网络一般3-5台,配置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rip也用于小型网络的动态路由协议,用于15台一下的组网结构,对设备有一定要求,设备之间交换路由表,网络较大时会占用较大的带宽,rip存在路由自环,ospf动态路由协议拥有中型和大型网络,在100台一下的组网,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因为其需要cpu进行spf算法,相互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较rip来说可能节省带宽,这种算法使用cpu较多,但是不会产生路由环路,运用比较广泛。

ospf状态机的作用

OSPF协议是IGP中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它属于链路状态协议,交互的是LSA(链路状态通告)信息,对路由信息的认知很清晰。该文主要阐述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OSPF状态机以及OSPF协议中涉及到的重要技术。关键词 OSPF协议,LSA,状态机,重要技术1OSPF的工作原理当带有路由功能的网络设备运行OSPF协议之后,设备之间会开始交互hello报文,hello报文内通常包含了一些路由的基本信息,之后交互的是DBD报文,DBD报文,DBD报文简要描述了自身的LSA信息,通过收到的DBD报文来跟自身的LSA信息作对比如果部分LSA信息缺失,则发送LSR报文,请求发送缺失部分,这时对等体设备会发出一个LSU报文,LSU主要更新LSA信息,然后发送ack报文来确保安全,最后LSU存放进LSA数据库,形成LSDB,再运行SPF算法,计算出最优路径,形成路由表。工作原理图如下图1.1所示。图1.1 ospf工作原理图2OSPF的状态机ospf状态机基于端口,在ospf进程还未启动时处于down状态;在hello报发送出去后处于attempt状态,该状态只会出现在frame-relay环境下;从邻居收到hello包,不包含自己RID信息后处于init状态双方都看到了对方发送的hello报文包含自己的RID时处于two-way状态。接下来的状态要基于网络环境来评定如果是多路访问网路类型,直接选举出DR/BDR/DRothers来减少LSA信息的交换次数如果是点对点网络类型,接下来就要交换初期DBD报文(不包含LSA头部),基于RID来选举主从,该阶段处于exstart状态,随后进入exchange状态,该状态交互包含LSA头部的DBD报文,然后进入load状态,根据DBD报文内容发送对应的LSA报文,最后进入full状态接受并回复LSU报文、ack报文、加载路由表。状态机的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状态机的原理图3OSPF协议涉及到的技术3.1 虚链路技术在介绍虚链路技术之前,先了解一下设备的类型,设备分为ABR设备和ASBR设备,ABR设备是区域间设备,必须与区域0相连、至少连接一个其他区域;ASBR设备是自制系统边界设备。如图3.1所示,R2、R3为ABR设备,R1、R4为ASBR设备。

ospf的工作原理

内容太多了,讲不完,你先选一个具体部分再问吧

ospf原理

一,OSPF顾名思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二,每个OSPF进程维护一个LSDB,通过SPF算法以自己为树根去计算COST到达目的的最佳的路径,三.OSPF的网络类型 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1.点到点网络 2.广播型网络 3.非广播型(NBMA)网络 4.点到多点网络 5.虚链接(virtual link) 四。ospf区域的概念我建议你去baidu一下OSPF 资料更多 OSPF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OSPF的路由器彼此交换并保存整个网络的链路信息,从而掌握全网的拓扑结构,独立计算路由。因为RIP路由协议不能服务于大型网络,所以,IETF的IGP工作组特别开发出链路状态协议——OSPF。目前广为使用的是OSPF第二版,最新标准为RFC2328。 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ospf协议工作原理是什么

概述——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简述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

什么是OSPF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是一种路由协议,是用于规划和管理大型局域网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网络中的数据包应该如何到达目的地,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数据。OSPF的工作原理是,它在网络中创建了一张图,其中包含了网络中每个设备(例如路由器)之间的连接情况。每个设备根据图中的信息来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设备。优点:可靠性高:OSPF使用了可靠的路径计算算法,因此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效率高:OSPF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路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易于管理:OSPF允许网络管理员很方便地规划和管理大型网络。缺点:复杂度高:OSPF的计算算法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简单来说,OSPF是一个计算最佳路径的算法,用于在一个路由器网络中传递数据。它能够评估网络中每一条链路的质量,选择最佳路径来传递数据。这样,即使在网络中有一条链路故障,OSPF也能自动重新计算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总之,OSPF是一种重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数据并确保数据的有效和可靠的传输。

OSPF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OSPF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技术干货! OSPF是开放式最短路径,是 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通常用在中大型网络,协议号89,通过发送LSA进行路由计算。 关于OSPF的基本术语: Router-ID:用于在自治系统中唯一标识一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也就是这台路由器的名字,它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 Router ID选举规则如下 1、优先级最高的是手动配置的Router ID(建议手动配置) 2、如果没有手动配置Router ID,路由器会自动选择使用本地回环口中最大的IP地址作为Router ID 3、如果没有配置本地回环口,路由器使用物理接口中最大的IP地址作为Router ID 一句话总结:ROUTER-ID越大越优先 2、Area:OSPF Area用于标识一个OSPF的区域。 区域是人为我们人为地将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每个区域用区域号(Area ID)来标识,单区域的area ID为0.0.0.0 3、度量值:OSPF使用Cost(开销)作为路由的度量值。cost开销值计算的是到目的地的每个出接口总和 P2P点到点 链路 广播(Broadcast)型链路 NBMA(非广播多路访问) P2MP 点到多点 OSPF一共定义了5种类型的报文,不同类型的OSPF报文有相同的头部格式。 HELLO 报文 用来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 DD报文 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摘要 LSR报文 请求链路状态信息 LAU 报文 正式发送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 LSA 报文 确认收到LSA ① down 初始状态:还没有启用OSPF,开始发送hello包前的状态 ② init:开始向外发送携带邻居信息的hello包 ③ 2-way:双方都接受到了相邻路由器的hello包,并且包中有对方的路由信息,进入2way状态,这个状态中需要做DR/BDR选举,选出DR、BDR ④ ExSTART:开始进行fisrt DD包的交换,进行主从选举 ⑤ Exchange:主从选举完毕之后,进行DBD包的传送,直到最后一个发完 ⑥ loading:路由器发送LSR请求自己自己需要的条目的,等待对方使用发送完整的LSA具体信息,即LSU ⑦ Full:两边的LSDB表完全相同,将进行full状态,此时邻接关系完全建立。 Router ID重复 Router ID 是路由器的唯一标识,一定不能重复 同一网段路由器子网掩码不一致,子网掩码不一致那么两台路由器就不是同一网段,不能进行通信 3.网络类型不一致 4. Hello间隔、死亡时间不一致 5. DR选举问题,选举不出 6. DR优先级全为0,停在2-Way。 7. MTU不一致(DBD交互问题,停留在 Exstart、 Exchange状态) 8.接口绑定了ACL,过滤了OSPF协议报文

浅析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2)

浅析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向邻居发送数据库描述包,并且会发送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本地路由器向邻居发送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这种邻接出现在Router LSA和Network LSA中.   在DR和BDR出现之前,每一台路由器和他的邻居之间成为完全网状的OSPF邻接关系,这样5台路由器之间将需要形成10个邻接关系,同时将产生 25条LSA.而且在多址网络中,还存在自己发出的LSA 从邻居的邻居发回来,导致网络上产生很多LSA的拷贝,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DR和BDR.   DR将完成如下工作:   1. 描述这个多址网络和该网络上剩下的其他相关路由器.   2. 管理这个多址网络上的flooding过程.   3. 同时为了冗余性,还会选取一个BDR,作为双备份之用.   DR BDR选取规则: DR BDR选取是以接口状态机的方式触发的.   1. 路由器的每个多路访问(multi-access)接口都有个路由器优先级(Router Priority),8位长的一个整数,范围是0到255,Cisco路由器默认的优先级是1优先级为0的话将不能选举为DR/BDR.优先级可以通过命 令ip ospf priority进行修改.   2. Hello包里包含了优先级的字段,还包括了可能成为DR/BDR的相关接口的IP地址.   3. 当接口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初次启动的时候,它把DR/BDR地址设置为0.0.0.0,同时设置等待计时器(wait timer)的值等于路由器无效间隔(Router Dead Interval).   DR BDR选取过程:   1. 在和邻居建立双向(2-Way)通信之后,检查邻居的Hello包中Priority,DR和BDR字段,列出所有可以参与DR/BDR选举的邻居.所有 的路由器声明它们自己就是DR/BDR(Hello包中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B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   2. 从这个有参与选举DR/BDR权的列表中,创建一组没有声明自己就是DR的路由器的子集(声明自己是DR的路由器将不会被选举为BDR)   3. 如果在这个子集里,不管有没有宣称自己就是BDR,只要在Hello包中B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B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BDR   4. 如果在Hello包中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DR;如果选出的DR不能工作,那么新选举的BDR就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   5. 要注意的是,当网络中已经选举了DR/BDR后,又出现了1台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BDR是不会重新选举的   6. DR/BDR选举完成后,DRother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有的路由器将组播Hello包到AllSPFRouters地址 224.0.0.5以便它们能跟踪其他邻居的信息,即DR将洪泛update packet到224.0.0.5;DRother只组播update packet到AllDRouter地址224.0.0.6,只有DR/BDR监听这个地址.   四 OSPF邻居关系   邻接关系建立的4个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2.双向通信阶段:Hello报文都列出了对方的RID,则BC完成.   3.数据库同步阶段:   4.完全邻接阶段: full adjacency   邻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是靠Hello包完成的,在一般的网络类型中,Hello包是每经过1个HelloInterval发送一次,有1个例外: 在NBMA网络中,路由器每经过一个PollInterval周期发送Hello包给状态为down的邻居(其他类型的网络是不会把Hello包发送给状 态为down的路由器的).Cisco路由器上PollInterval默认60s 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发送给224.0.0.5,在NBMA类型,点到多点和虚链路类型网络,以单播发送给邻居路由器。邻居可以通过手工配置或者 Inverse-ARP发现.   OSPF泛洪   Flooding采用2种报文   LSU Type 4---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LSA Type 5---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在P-P网络,路由器是以组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到组播地址224.0.0.5.   在P-MP和虚链路网络,路由器以单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至邻接邻居的接口地址.   在广播型网络,DRother路由器只能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以更新报文将发送到224.0.0.6,相应的DR以 224.0.0.5泛洪LSA并且BDR只接收LSA,不会确认和泛洪这些更新,除非DR失效 在NBMA型网络,LSA以单播方式发送到DR BDR,并且DR以单播方式发送这些更新.   LSA通过序列号,校验和,和老化时间保证LSDB中的LSA是最新的,   Seq: 序列号(Seq)的范围是0x80000001到0x7fffffff.   Checksum: 校验和(Checksum)计算除了Age字段以外的所有字段,每5分钟校验1次.   Age: 范围是0到3600秒,16位长.当路由器发出1个LSA后,就把Age设置为0,当这个LSA经过1台路由器以后,Age就会增加1个LSA保存在LSDB中的时候,老化时间也会增加.   当收到相同的LSA的多个实例的时候,将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哪个LSA是最新的:   1. 比较LSA实例的序列号,越大的越新.   2. 如果序列号相同,就比较校验和,越大越新.   3. 如果校验和也相同,就比较老化时间,如果只有1个LSA拥有MaxAge(3600秒)的老化时间,它就是最新的.   4. 如果LSA老化时间相差15分钟以上,(叫做MaxAgeDiff),老化时间越小的越新.   5. 如果上述都无法区分,则认为这2个LSA是相同的.

路由器如何配置OSPF?工作原理是什么?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单点讲:OSPF与EIGRP、RIP的不同之处在于,OSPF不需要邻接路由器告知具体路由,而是需要让邻接路由器告知网络拓扑,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邻接路由与链路质量等信息,然后进行SPF运算,得出达到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OSPF邻居建立过程较为复杂,在最终将完成加载路由表的过程。OSPF需要运行在路由器上时,路由器必须有一个活动的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个典型的分层网络设计的网络。其核心区域或骨干区域为区域0,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还可设置末节、绝对末节区域、NSSA区域等。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单点讲:OSPF与EIGRP、RIP的不同之处在于,OSPF不需要邻接路由器告知具体路由,而是需要让邻接路由器告知网络拓扑,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邻接路由与链路质量等信息,然后进行SPF运算,得出达到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OSPF邻居建立过程较为复杂,在最终将完成加载路由表的过程。OSPF需要运行在路由器上时,路由器必须有一个活动的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个典型的分层网络设计的网络。其核心区域或骨干区域为区域0,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还可设置末节、绝对末节区域、NSSA区域等。

ospf协议原理及其特点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彻(Dijkstra)算法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支持负载均衡和基于服务类型的选路,也支持多种路由形式,如特定主机路由和子网路由等

PIM 中 DR 选举和 OSPF 中有什么不同

选举方式不同,PIM里的DR先比接口优先级,再比IP地址,都比大。同时在IGMPv1种充当查询器的功能,向主机发送IGMP查询。

OSPF中,neighbor命令后面的priority是怎么用的?

保证在帧中继NBMA情况下,DR的位置在HUB点。从命令的字面就可以看出,跟在邻居之后,是去定义邻居的优先级的。

ospf配置命令实验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area 0 :骨干区域(核心区域)area 1 2 :常规区域注:常规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ABR:area border router 区域边界路由器ASBR:auto-system border router 自制系统边界路由器R1:int s1/0/0 ip add 12.1.1.1 24int loopback0 ip add 1.1.1.1 24ospf 1 area 1 network 1.1.1.0 0.0.0.255 network 12.1.1.0 0.0.0.255R2:int s1/0/1 ip address 12.1.1.2 24int g0/0/0 ip address 23.1.1.2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2.2.2.2 24ospf 1 area 1 network 12.1.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2.2.0 0.0.0.255 network 23.1.1.0 0.0.0.255R3:int g0/0/0 ip address 23.1.1.3 24int g0/0/1 ip address 192.168.1.3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3.3.3.3 24ospf 1 area 0 network 3.3.3.0 0.0.0.255 network 23.1.1.0 0.0.0.255 area 2 network 192.168.1.0 0.0.0.255R4:int g0/0/0 ip address 192.168.1.4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4.4.4.4 24ospf 1 area 2 network 4.4.4.0 0.0.0255 network 192.168.1.0 0.0.0.255R5:int g0/0/0 ip address 192.168.1.5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5.5.5.5 24ospf 1 area 2 network 5.5.5.0 0.0.0.255 network 192.168.1.0 0.0.0.255验证:Router id:标识运行OSPF的路由器的身份ID,不能重复。选举规则:手动最优先,如果没有指定选举环回口,没有环回口则选举网络接口(接口地址越大越优先)。注:华为设备:手动指定最优先,5最先UP的接口最优先。router id 是在ospf刚启动时选举的。手动指定router idospf 1 router id 2.2.2.2OSPF建立邻居的条件:1、两台路由器router id 一致2、两台路由器直连的网段必须宣告到相同的area区域。3、认证的类型、密码必须一致4、直连必须可以通信5、OSPF邻居之间的特殊区域标识必须一致6、7、OSPFO的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 10(默认)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邻居表:display ospf error 查看OSPF错误信息拓扑表:(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表:动态路由: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RIP、BGP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OSPF、ISISOSPF邻居建立过程: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loading------->fullinit:初始状态,开始交互hello报文2-way:路由器双方都得到对方的router-idexstart:准备交互DBD描述报文,同时选举DR和BDRexchange:交互DBD描述报文loading:加载状态,请求对方的完整的明细路由full:完全邻接状态,双方数据库同步查看OSPF形成邻居的几个状态information-center enable<>debugging ospf event<>terminal debugging<>reset ospf processOSPF之DR、BDRDR:designate router指定路由器BDR:backup DR备份路由器作用:为了减少MA(多路访问)环境下,不必要的OSPF的报文发送,减少链路带宽的占用,路由器自动选举DR、BDR。DR other路由器只会把信息传递给DR、BDR。DR、BDR选举规则:接口优先级+router id,越大越优先。DR、BDR不抢占规则:DR、BDR一旦选举成功,则不会再次选举。(除非重启)优先级为0表示直接不参与DR、BDR选举。调整OSPF接口优先级:R4:int g0/0/0 ospf dr-priority 5 把接口优先级改为5R3:interface g0/0/1 ospf dr-priority 0R5:int g0/0/0 ospf dr-priority 0R3、R4、R5:<>reset ospf process 重启OSPF进程验证:OSPF常见的五种报文:1、hello:发送自身touter-id,自报家门2、DBD:data 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摘要(目录)3、LSR:link-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请求,请求某链路的详细路由信息4、LSU:link-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更新,对求请求的回应5、LSack:链路状态确认串行链路不选DR、BDR。OSPF路由引入和路由汇总OSPF路由引入(import):R1、R2、R3、R4、R5上面OSPF的路由同上。R5:int loopback1 ip address 8.8.8.8 24int g0/0/1 ip address 57.1.1.5 24rip 1 version 2 network 8.0.0.0 network 57.0.0.0 undo 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R7:int g0/0/0 ip address 57.1.1.7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7.7.7.7 24rip 1 version 2 network 57.0.0.0 network 7.0.0.0在R5、R7上把RIP宣告之后,需要在ASBR上做路由引入。R5:ospf 1 ipmort-router rip验证:这样R4上就有R7的路由了。引入的路由:O_ASE(ospf-autosystem external),ospf 自制系统外部路由,优先级默认为150。上面只是单项引入,在R7上是学习不到其余路由器上的路由协议的。R5:rip 1 import-router ospf 将ospf引入rip验证:这样R1就可以和R7通信了。这样做叫路由的双向引入。(在自制系统边界路由器上做双向引入)OSPF引入缺省路由:R1、R2、R3、R4、R5中的OSPF配置同上。R3:int g0/0/2 ip address 38.1.1.3 24R8:int g0/0/0 ip address 38.1.1.8 24ip router-static 0.0.0.0 0 38.1.1.3R3上默认路由指向R8ip riuter-static 0.0.0.0 0 38.1.1.8R3上OSPF中引入静态路由ospf 1 default-route-advertise always总是引入静态路由注:always 无论R3是否有缺省路由存在,R3总会向OSPF区域下发缺省路由。ospf中引入缺省路由。验证:这样R4就可以和R8通信。OSPF路由汇总作用:精简路由表的大小,减少路由器计算资源的开销。1、区域间汇总(必须在ABR)R1:int loopback1 ip address 1.1.2.1 24int loopback 2 ip address 1.1.3.1 24ospf 1 area 1 network 1.1.2.0 0.0.0.255 network 1.1.3.0 0.0.0.255其余OSPF路由配置同上。三条明细路由可以汇总成一条。1.1.1.0/241.1.2.0/241.1.3.0/241.1.000000 01.01.1.000000 10.01.1.000000 11.0得出1.1.0.0/22在ABR上做路由汇总R2:ospf 1 area 1 abr-summary 1.1.0.0 255.255.252.02、自制系统间的汇总(必须在ASBR上汇总)OSPF配置同上R7:int loopback 1 ip address 7.7.8.7 24int loopback 2 ip address 7.7.9.7 24由于rip宣告的主类地址,所以不需要再宣告了。三条明细路由7.7.7.07.7.8.07.7.9.07.7.0000 0111.07.7.0000 1000.07.7.0000 1001.07.7.0.0/20在ASBR上做路由汇总:R5:ospf 1 asbr-summary 7.7.0.0 255.255.240.0OSPF虚链路OSPF配置同上新增:R1:int g0/0/0 ip address 16.1.1.1 24R6:int g0/0/0 ip address 16.1.1.6 24int loopback0 ip address 6.6.6.6 24宣告OSPFR1:ospf 1 area 5 network 16.1.1.0 0.0.0.255R6: ospf 1 area 5 network 15.1.1.0 0.0.0255 network 6.6.6.0 0.0.0.255在R1上有R6的路由,R2上没有。area 5没有与骨干区域相连,所以不能通信,需要借助虚链路。area 1正好连接area 5和area 0 相连,所以在area 1的两端做虚链路。R1:ospf 1 area 1 vlink-peer 2.2.2.2(2.2.2.2为对方路由器的router id)R2: ospf 1 area 1 vlink-peer 1.1.1.1验证:虚链路是区域0的延伸,默认属于区域0OSPF的认证R3:int g0/0/1 ospf authention-mode simple ciper huawei发现R3的邻居没有R4、R5R4:int g0/0/0 ospf authention-mode simple ciper huaweiR5:int g0/0/0 opsf authention-mode simple ciper 123只有认证配置正确的才能建立邻居关系。<>reset ospf counters 清空OSPF的统计信息OSPF静默接口:ospf 1 silnet-interface g0/0/1将g0/0/1设置为静默接口,静默接口不会发送任何OSPF报文。将接PC的接口设置为静默接口。修改OSPF优先级ospf 1 preference 20将OSPF路由优先级改为20OSPF的LSA(link state advertise)类型:LSA是包含在LSU里面的。1、一类LSA:router lsa 每个路由器都可以发送,仅在自己area区域发送,通告自身信息(自报家门)display ospf lsdbdisplay ospf lsdb router2、二类LSA:Network lsa只有DR可以发出,仅在自己area区域发送,通告DR的位置和身份display ospf lsdbdisplay ospf lsdb network3、三型LSA:summary lsa只能由ABR发送,可以穿越整个OSPF自制系统(中间需要各个ABR转发),将不同区域的OSPF路由信息相互传递display ospf lsdbdisplay ospf summary4、四型LSA:asbr lsa只能由ABR发送,发送范围整个OSPF自制系统,通告ASBR的身份信息display ospf lsdb asbr5、五型LSA:External lsaASBR发出,发送整个OSPF自制系统,通告其他自制系统的路由信息display ospf lsdbdisplay ospf lsdb ase6、七型LSA:nssa lsa由位于nssa区域的ASBR产生,发送范围仅仅是nssanssa区域(传至ABR时会转换成5型继续传递)作用是将nssa区域后的其他自制系统的路由引入OSPF自制系统OSPF的特殊区域1、stub2、totally stub3、NSSA4、totally NSSAstub末节区域,不接收五型lsaR1、R2:ospf 1 area 1 stub注:R1~area 1~R2,必须在R1和R2上同时配置stub,否则无法建立邻居。作用:拒绝五型LSA,减少路由表的大小,减轻末节路由器的负担。注:特殊区域的路由会自动形成缺省路由指向ABR来访问其他自制系统的路由。里面就没有了五型lsa,会自动形成缺省路由指向ABR。totally stub:完全末节区域(拒绝3、4、5型LSA)配置:R1:ospf 1 area 1 stub no-summaryR2:ospf 1 area 1 stub no-summary验证:NSSA:not so stub area拒绝五型LSA,会放行后面的其他自制系统的路由即“小尾巴”,“小尾巴”的路由会通过七型的LSA透传stub区域。R1:int loopback3 ip address 9.9.9.9 24rip 1 version 2 indo summary network 9.0.0.0ospf 1 import-router rip如果配置stub,会拒绝五型LSA,9.9.9.9就会被引入不了OSPF。这样就可以配置NSSA区域。R1、R2:(同区域的路由都要配置)ospf 1 area 1 nsaa 验证:totally nssaR1、R2:ospf 1 area 1 nssa no-summary特点: 拒绝3、4、5型LA,同时产生7型LSA。配置完totally nsaa 之后就只剩下一条缺省路由了。

华为OSPF路由器虚链中接口项出现怎么解决?

说明虚连接没有配置成功。从提示信息知道,你要配置区域1的虚连接。虚连接要从两端配置,一端是区域0与区域1的边界路由器,另一端是区域1与非直连区域的边界路由器。如果路由配置没有问题,虚连接很容易成功。但是,前提是ospf配置正确。

ospf命令格式简写

OSPF协议配置命令解析u2f00,ospf命令命令功能ospf命令u2f64来创建并运u2f8fOSPF进程。undo ospf命令u2f64来关闭OSPF进程。缺省情况下,系统不运u2f8fOSPF协议,即不运u2f8fOSPF进程。2.命令格式ospf I process-id I router-id router-id]undo ospf (process-id)3.参数说明ospf命令参数说明如表2.2所u2f70process-id OSPF进程号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1~6555缺省值是1router-id router-id Router ID 点分u2f17进制格式4.使u2f64实例运u2f8fOSPF协议u2f06,area命令1.命令功能area命令u2f64来创建OSPF区域,并进u2f0aOSPF区域视图。undo area命令u2f64来删除指定区域。缺省情况下,系统未创建OSPF区域。2.命令格式area (area-id)undo area (area-id)3.参数说明area-id 指定区域的标识。其中区域号 area-id是可以是0的称为u2fbbu2f32区域 可以是u2f17进制整数或点分u2f17进制格式。采取整数形式时,取值范围是0~42949672954.使u2f64实例进u2f0aOSPF区域视图三,network命令network命令u2f64来指定运u2f8fOSPF协议的接u2f1d和接u2f1d所属的区域1.命令功能undo network命令u2f64来删除运u2f8fOSPF协议的接u2f1d。缺省情况下,此接u2f1d不属于任何区城。2.命令格式network (network-address wildcard-mask)undo network (network-address wildcard-mask)3.参数说明network-address 接u2f1d所在的u2f79段地址 点分u2f17进制格式wildcard-mask P地址的反码,相当于将P地址的掩码反转(0变1,1变0)。 点分u2f17进制格式例如0.0.0.255表u2f70掩码长度24位4.使u2f64实例指定运u2f8fOSPF协议的接u2f1d的主IP地址位于u2f79段192.168.1.0/24,接u2f1d所在的Area1D为2。四,ospf dr-priority命令1.命令功能ospf dr-priority命令u2f64来设置接u2f1d在选举DR时的优先级。undo ospf dr-priority命令u2f64来恢复其缺省值。缺省情况下,优先级为1。2.命令格式ospf dr-priority (priority)undo ospf dr-priority3.参数说明ospf dr-priority命令参数说明prority 接u2f1d在选举DR或BDR时的优先级。其值越u2f24,优先级越u2fbc。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0~255 4.使u2f64实例设置接u2f1dG0/0/0在选举DR时的优先级为8五,ink-peer命令1.命令功能vink-peer命令u2f64来创建并配置虚连接。undo vlink-peer命令u2f64来删除虚连接或恢复虚连接的参数为缺省值。缺省情况下,OSPF不配置虚连接2.命令格式vlink-peer (router-id)undo vlink-peer (router-id)3.参数说明vink-peer命令参数vink-peer命令参数说明router-id 指定建u2f74虚连接的对端路由器ID4.使u2f64实例创建虚连接,对端设备|D为10.1.1.1。六,stub命令1.命令功能stub命令u2f64来将u2f00个区域设置为Stub区域。undo stub命令u2f64来取消这种设置缺省情况下,没有区域被设置为Stub区域2.命令格式stub【 no-summary I default-route-advertise】undo stub3.参数说明stub命令参数说明no-summary 禁u2f4cABR向Stub区域内发送 Summary LSAdefault-route-advertise 在ABR上配置产u2f63缺省的Type-3 LSA到Stub区域4.使u2f64实例将OSPF区域1设置为Stub区域。七,nssa命令1,命令功能nssa命令u2f64来配置OSPF区域为NSSA区域undo nssa命令u2f64来取消NSSA区域,恢复OSPF区域为普通区域缺省情况下,OSPF没有区域被设置成NSSA区域。2.命令格式nssa {default-route-advertise| no-summary}undo nssa3.参数说明nssa命令参数说明default-route-advertise 在ASBR上配置产u2f63缺省的Type7LSA到NSA区域no-summary 禁u2f4cABR向NSSA区域内发送 Summary LSAS4.使u2f64实例将OSPF区域1设置为Stub区域。将区域1配置成NSSA区域u2f0b,import- route命令1.命令功能import-route命令u2f64来引u2f0a其他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信息undo import-route命令u2f64来删除引u2f0a的外部路由信息。缺省情况下,不引u2f0a其他协议的路由信息2.命令格式import-route {direct | rip 【process-id-rip 】I static I ospf 【process-id-ospf】}【cost cost】undo import-route {direct | rip 【process-id-rip 】 I static I ospf【 process-id-ospf 1】}3.参数说明mport-route命令参数说明direct 引u2f0a的源路由协议为Dect协议rip 引u2f0a的源路由协议是R|Pprocess-id-rip 引u2f0aRP路由协议的进程号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1~65535缺省值是1static 引u2f0a的源路由协议是 StaticOSPF 引u2f0a的源路由协议是OSPFprocess-id-ospf 引u2f0aOSPF路由协议的进程号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1~65535,缺省值是1cost cost 指定路由开销值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0~16777214。缺省值是14.使u2f64实例指定引u2f0aType2的RP进程40的路由,路由标记为33,开销值为50九,abr- summary命令1.命令功能abr- summary命令u2f64来在区域边界路由器(ABR)上配置路由聚合。undo abr-summary命令u2f64来取消在区域边界路由器上进u2f8f路由聚合的功能。缺省情况下,区域边界路由器不对路由聚合。2.命令格式abr-summary ip-address maskundo abr-summary ip-address mask3.参数说明abr-summary命令参数说明ip-address 指定聚合路由的P地址 点分u2f17进制形式mask 指定聚合路由的P地址的掩码 点分u2f17进制形式4.使u2f64实例将OSPF100的区域1中两个u2f79段10.42.10.0和10.42.110.0的路由聚合成u2f00条聚合路由10.42.0.0向其他区域发布。u2f17,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1.命令功能authentication-mode命令u2f64来指定OSPF区域所使u2f64的验证模式及验证u2f1d令。undo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u2f64来取消该区域已配置的验证模式缺省情况下,没有配置区域验证模式2命令格式authentication-mode {md5 I hmac-md5 I hmac-sha256 }[ key-id( plain plain-text I 【 cipher 】cipher-text )}undo authentication-mode3.参数说明authentication-mode命令参数simple 使u2f64简单验证模式。缺省情况下, simple验证模式默认是 Cipher类型。plain 明u2f42u2f1d令类型。此模式下只能键u2f0a明u2f42u2f1d令,在查看配置u2f42件时以明u2f42u2f45式显u2f70u2f1d令。plain-text指定明u2f42验证字 字符串形式,可以为字母或数字,区分u2f24u2f29写,不u2f40持空格。当认证模式为 simple时,长度为1~8;认证模式为MD5、 HMAC-MD5、 HMAC-SHA256时,长度为1~255。cipher 密u2f42u2f1d令类型。可以键u2f0a明u2f42或密u2f42u2f1d令,但在查看配置u2f42件时均以密u2f42u2f45式显u2f70u2f1d令 对于MDS/ HMAC-MD5/ HMAC-SHA256验证模式当此参数缺省时,默认为 Cipher类型。cipner-rext 指定密u2f42验证字 字符串形式, 可以为字母或数字,区分u2f24u2f29写,不u2f40持空格。当认证模式为 simple时,长度为1-8的明u2f42或48、24或者32的密u2f42;认证模式为MD5,HMAC-MD5、 HMAC-SHA256时,长度为1-255的明u2f42或20-392的密u2f42md5 使u2f64MD5密u2f42验证模式hmac-md5 使u2f64 HMAC MD5密u2f42验证模式hmac-sha256 使u2f64 HMAC-SHA256验证模式ey-id 接u2f1d密u2f42验证的验证字标识符,必须与对端的验证字标识符u2f00致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1-2554.使u2f64实例指定OSPF区域0使u2f64 HMAC-MD5密u2f42验证模式,密码为 galaxy¥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OSPF协议配置命令解析OSPF协议配置命令解析u2f00,ospf命令命令功能ospf命令u2f64来创建并运u2f8fOSPF进程。undo ospf命令u2f64来关闭OSPF进程。缺省情况下,系统不运u2f8fOSPF协议,即不运u2f8fOSPF进程。2.命令格式ospf I process-id I router-id router-id]undo ospf (process-id)第 1 页3.参数说明ospf命令参数说明如表2.2所u2f70process-id OSPF进程号 整数形式,取值范围是1~6555缺省值是1router-id router-id Router ID 点分u2f17进制格式4.使u2f64实例运u2f8fOSPF协议u2f06,area命令1.命令功能

【HCIP】2OSPF协议-2.6OSPF的链路状态信息(1类LSA下)

每台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都会产生,用于描述路由器自身加入到OSPF进程的直连状态。 1、stubnet:描述路由器直连网络号 link id:直连网络的网络号 data:子网掩码 metric :自身到直连网络开销值cost 2、transnet:描述BRO/NBMA链路上的(伪节点)邻居 link id:伪节点的router id,由DR的接口ip data:自身和伪节点相连的接口ip metric:开销值cost,伪节点的出接口cost值为0 3、P2P link id:邻居router id data:和邻居相连接口地址 metric:到邻居的开销值cost 4、vlink:描述vlink上的邻居(实节点) link id:vlink上的邻居的router id data:和vlink上的邻居相连的接口ip metric:到vlink上邻居的开销 除第一个stubnet类型外,其他三个统称为拓扑信息,stubnet类型为网络(路由)信息 与之对应的链路的类型也有四种 1、P2P:PPP HDLC 2、P2MP:手动配置 3、BRO:ETH FDDI 4、NBMA:ATM FR 默认由接口的链路层协议决定链路 的网络类型,但是也可以管理员手动修改 MA网络中的问题 n*(n-1)/2个邻接关系,管理复杂 重复的LSA泛洪,造成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DR和BDR的概念 优点: 减少邻接关系 降低OSPF的协议流量 MA多路访问:BRO/NBMA链路都属于MA的类型 默认情况下OSPF协议在BRO/NBMA型网络会自动选举DR 每条BRO/NBMA型链路都会进行DR/BDR的选举 1、比较接口的优先级,默认=1,取值范围0~2555 2、优先级越大,优先成为DR 3、优先级相同比较router id,router id大的成为DR,次大的成为BDR { ps:因此我们可以知道router id如果一致的会导致。DR BDR主从选举和1类lsa无法识别的问题 } 4、DR/BDR没有抢夺性 P2P/P2MP的链路不会进行DR/BDR的选举,直接建立FULL的邻居关系 5、接口优先级为0,只能是Drother,没有资格进行DR/BDR选举 5、BDR到DR的转换 如果DR失效,则判断是否存在BDR,存在BDR则BDR成为新的DR,重新选举BDR 如果BDR失效,重新选举BDR 每一条BRO/NBMA链路都会选举一个DR路由器(必选),默认会选举BDR路由器(可选),链路上的其他路由器为Drother Drother之间保持two-way的邻居关系,不进行LSDB的同步, DR、BDR、Drother之间保持full的邻居关系,需要进行LSDB的同步 DR、BDR同时监听224.0.0.5,224.0.0.6这两个组播地址,而Drother仅监听224.0.0.5 Drother产生的LSU通过224.0.0.6发送给DR、BDR,DR通过224.0.0.5发送给其他的Drother和BDR,Drother通过224.0.0.6发送ACK确认,BDR通过组播224.0.0.5向DR确认。 BDR产生的LSU通过224.0.0.5发送给Drother和DR,DR通过224.0.0.5发送ACK,Drother通过226.0.0.6发送ACK; DR产生的LSU通过224.0.0.5发送Drother和BDR,BDR通过224.0.0.5发送ACK,Drother通过226.0.0.6发送ACK; DR和BDR同时监听224.0.0.5和224.0.0.6组播地址,Drother只监听在224.0.0.5 总结: 224.0.0.5 代表所有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 224.0.0.6 代表BRO/NBMA链路上的DR/BDR DR、BDR、DRother是路由器在链路上充当的角色,一台路由器既可以当DR也可以当BDR,还可以当DRother,因为在配置OSPF优先级的时候是在接口内配置的,针对的是接口。

OSPF中第一类外部路由和第二类外部路由的区别?

区别:1、开销值第一类外部路由的AS外部开销被认为和AS内部开销值是同一数量级的,因此第一类外部路由的开销值为AS内部开销值(路由器到ASBR的开销)与AS外部开销值之和;第二类外部路由的AS外部开销值被认为远大于AS内部开销值,因此第二类外部路由的开销值只是AS外部开销值,忽略AS内部开销值。2、优先级第一类外部路由永远比第二类外部路由优先,VRP中引入的外部路由类型缺省为第二类。3、COST值第一类外部路由:该路由引入OSPF时的COST加上本路由器到达ASBR/Forwarding Address的COST值;第二类外部路由:仅计算该路由引入OSPF时的COST值。扩展资料外部路由是根据OSPF AS-External-LSA(以下简称5类LSA)生成的,描述了应该如何选择到AS以外目的地址的路由,根据是否计算AS内部路径开销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外部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的开销=本路由器到相应的ASBR的开销+ASBR到该路由目的地址的开销,第二类外部路由的开销=ASBR到该路由目的地址的开销。OSPF协议认为第一类外部路由可信度高高一些,在对于同一个目的地址同时存在第一类外部路由和第二类外部路由时,不管这两条外部路由的花费是多少,均优选第一类外部路由。对于TYPE 1类的外部路由,该路由的COST值为该路由引入OSPF时的COST加上本路由器到达ASBR/Forwarding Address的COST值;对于TYPE 2类的外部路由,仅计算该路由引入OSPF时的COST值。参考资料:华为 - IP路由

在vrp平台上ospf的默认preference值是多少

内部路由 10外部路由 150

在VRP操作系统中,能进入OSPF区域0的视图的是()

【答案】:C进入区域0试图,必须先进入ospf试图,然后使用area命令。

在 VRP 操作系统中,能进入 OSPF 区域 0 视图是( )

【答案】:C进入区域0试图,必须先进入ospf试图,然后使用area命令。

ospf-lite 什么意思

capability vrf-lite To suppress the Provider Edge (PE) specific checks on a router when the OSPF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RF, use the capability vrf-litecommand in router configuration mode. To restore the checks, use the no form of this command. Usage Guidelines This command works only if the OSPF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RF. When the OSPF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RF, several checks are performed when link-state advertisements (LSAs) are received. PE checks are needed to prevent loops when the PE is performing a mutual redistribution between OSPF and BGP interfaces. Type-3 LSA received The DN bit is checked. If the DN bit is set, the Type-3 LSA is not considered during the SPF calculation. Type-5 or -7 LSA received If the Tag in the LSA is equal to the VPN-tag, the Type-5 or-7 LSA is not considered during the SPF calculation. In some situations, performing PE checks might not be desirable. Tulation of the VRF routing table with routes to IPhe concept of VRFs can be used on a router that is not a PE router (that is, a router that is not running BGP). With the capability vrf-lite command, the checks can be turned off to allow correct pop

怎么把vrf子路由表的bgp路由重分发到ospf

OSPF进程下敲重分布命令指定BGP协议即可。。。。

ospf跟vrf的ospf邻居关系一直是init是怎么回事

1.OSPFv3的IPv4 AF邻居R1(config)#ipv6 unicast-routing R1(config)#router ospfv3 1R1(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4R1(config)#int e0/0R1(config-if)#ip add 12.12.12.1 255.255.255.0R1(config-if)#ipv6 enable R1(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 //无地址,无ipv6 enable不能把ipv4和OSPFV3进程关联R1(config)#int loo1R1(config-if)#ip add 1.1.1.1 255.255.255.0R1(config-if)#ipv6 enableR1(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对端命令相似wKioL1QBkdWRPAfIAACxGIZxpvQ653.jpgwKiom1QBkL7hrIq3AAMGDm1fb0w544.jpg2.OSPFv3的IPv6 AF邻居在上面配置好的基础之上R1(config)#router ospfv3 1R1(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6 R1(config)#int e0/0R1(config-if)#ipv6 add 2001:1111:111::1/64R1(config-if)#ospfv3 1 ipv6 a 0对端命令类似wKioL1QBkdaT0pR-AAFB6fG-iJQ397.jpg 3.带有VRF的OSPFv3 IPv4 单边AF邻居R1(config)#ip vrf AR1(config-vrf)#rd 1:1R1(config)#int e0/0 R1(config-if)#ip vrf fR1(config-if)#ip vrf forwarding AR1(config)#router ospfv3 1R1(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4 vrf A //OSPFV3进程关联ipv4 VRFR1(config)#int e0/0R1(config-if)#ip add 12.12.12.1 255.255.255.0R1(config-if)#ipv6 enR1(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R1(config)#int loo1R1(config-if)#ip vrf forwarding AR1(config-if)#ip add 1.1.1.1 255.255.255.0R1(config-if)#ipv6 en R1(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R2(config)#int e0/0 R2(config-if)#ipv6 enR2(config-if)#ip add 12.12.12.2 255.255.255.0R2(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R2(config)#int loo1 R2(config-if)#ip add 2.2.2.2 255.255.255.0R2(config-if)#ipv6 enR2(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wKiom1QBkL7gX7EzAADGsfs3FJg286.jpg wKioL1QBkdbTTDbnAACvJT2Ra1E251.jpg wKiom1QBkL_i8FRUAAJQiPEpuPQ425.jpg 4.双边起AF邻居,在R2上也做 ipv4 VRFR2(config)#ip vrf BR2(config-vrf)#rd 2:2R2(config)#int e0/0R2(config-if)#ip vrf forwarding B //加入VRF后,配置好地址就没了,要重新配置R2(config-if)#ip add 12.12.12.2 255.255.255.0R2(config-if)#ipv6 enable R2(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R2(config)#int loo1 R2(config-if)#ip vrf forwarding BR2(config-if)#ip add 2.2.2.2 255.255.255.0R2(config-if)#ipv6 enR2(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wKiom1QBkL_i8FRUAAJQiPEpuPQ425.jpg 所有路由条目只能通过VRF学到 5.带有VRF的OSPFv3 双边AF邻居Router(config)#vrf defRouter(config)#vrf definition ciscoRouter(config-vrf)#rd 1:1Router(config-vrf)#address-family ipv6Router(config)#ipv6 unicast-routing Router(config)#router ospfv3 1Router(config)#router ospfv3 1Router(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6 vrf ciscoRouter(config-router)#router-id 1.1.1.1 //RID不会自己选举,需要手动指定Router(config)#int e0/0Router(config-if)#vrf forwarding ciscoRouter(config-if)#ipv6 add 2001:1111:1111::1/64Router(config-if)#ospfv3 1 ipv6 a 0Router(config-if)#no shut //接口默认是关闭的对端命令类似wKiom1QBkL-DFcOyAACzdULKJcg611.jpg wKioL1QBkdaDZ3DlAAMpSN1VyYc269.jpg 现在把R2 改成IP VRF AwKiom1QBkgKxyLIYAABiWM0Xfe0871.jpg 这说明IP VRG是没办法和IPV6 OSPFV3进程关联的但是vrf definition cisco可以6.两种VRF的OSPFv ipv4 AF邻居R1(config)#ip vrf AR1(config-vrf)#rd 1:1R1(config)#router ospfv3 1R1(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4 vrf AR1(config)#int e0/0R1(config-if)#ipv6 enR1(config-if)#ip vrf forwarding AR1(config-if)#ip add 12.12.12.1 255.255.255.0R1(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wKiom1QBkMDB-nU9AABoFVljSkg999.jpg 接口自动开启R2(config)#vrf definition ciscoR2(config-vrf)#rd 2:2R2(config-vrf)#address-family ipv6 //不把ipv6和VRF 关联起来 在接口下VRF是不能和OSPFV3关联起来的 R2(config-vrf)#address-family ipv4R2(config)#router ospfv3 1R2(config-router)#router-id 2.2.2.2R2(config-router)#address-family ipv4 vrf ciscoR2(config)#int e0/0R2(config-if)#vrf forwarding ciscoR2(config-if)#ipv6 enR2(config-if)#ip add 12.12.12.2 255.255.255.0R2(config-if)#ospfv3 1 ipv4 a 0 //把OSPFV3和ipv4 VRF关联起来wKioL1QBkdjTvKmXAAC0yvzfFsU851.jpg wKioL1QBkdiDzg3LAADKMAsSl70316.jpg

为什么每个VRF需要不同的OSPF过程(具有不同的process-id)?

VRF是虚拟路由转发,你如果用过虚拟机就明白了:虚拟成不同的路由器,彼此之间不相互影响的,那对于ospf来说,区分的方法就是不同的进程号了.第二个问题,能.第三个问题,通过MBGP协议.

ospf和vrrp的解释还不明白

VRRP:u27b9康检查,周瑜备份。虚地址更安全。OSPF:减轻管理员负担。减轻路由器负担。协议可靠。无环路,收敛快。

OSPF和VRRP是一种技术吗

.......很大的不同好不好...根本性就不同ospf是路由协议.....而vrrp是关于路由备份的.........

ospf和vrrp的解释还不明白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是一种选择协议,它可以把一个虚拟路由器的责任动态分配到局域网上的 VRRP 路由器中的一台。控制虚拟路由器 IP 地址的 VRRP 路由器称为主路由器,它负责转发数据包到这些虚拟 IP 地址。一旦主路由器不可用,这种选择过程就提供了动态的故障转移机制,这就允许虚拟路由器的 IP 地址可以作为终端主机的默认第一跳路由器。使用 VRRP 的好处是有更高的默认路径的可用性而无需在每个终端主机上配置动态路由或路由发现协议。  VRRP 包封装在 IP 包中发送。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画图描述OSPF,VRRP和MSTP协议的应用范围

你好不用画图,我给你介绍下就可以;1,OSPF,这是一个路由协议,主要的功能就是把不同的局域网甚至广域网连接起来,使其在不同局域网和不同的网段里可以通信,这是一个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但是其扩展性不强,当网络收敛时候通过发送LSA来传达更新信息,主要适用于企业网。2,VRRP,热备份协议,虚拟冗余协议,类似于cisco的HSRP,这是国标,一般企业会有2台汇聚层设备,其目的是当一台出现问题以后,流量切到另一台,问题是这2台汇聚一般做网关所用,那下面这些PC的网关指哪台呢?所以这时候就可以用VRRP,在2台汇聚开启 VRRP,VRRP虚拟出这个网段的网关地址,这个网段的所有PC指到这个网关地址即可,在路由协议中把网关发送到网络里面,这样就可以实现通信,如果主汇聚VRRP坏掉,或者链路断了,备的汇聚VRRP会把网关抢过来,继续使用,这样网络就会有冗余的功能,主要适用汇聚设备。4,MSTP,多协议生成树,802.1s,生成树,就要考虑环路问题,就是3,4口字型结构,2台汇聚2台接入成口型结构,他可以通过设置实例来把某一群VLAN加在一个实例里面,在环路中怎么选择路线,默认是能生成65个实例,只要维护实例表就可以,主要适用汇聚交换机(型号较强,支持的)

ospf多路访问链路中的主从关系?

DR(指定路由器)与BDR(备用指定路由器)说是主从关系不确切的,他们的关系应该是主力与替补的关系。OSPF协议用的是比较高级的SPF算法,因为此协议为了好管理把端口们划分为一个个单位,称为域(area)。因为SPF算法很占用路由器的内存空间并且OSPF网络环境复杂,为了节省空间,每个域里只要有1个路由器知道外面的情况的就可以了,这个路由器就叫DR了。域里其他的路由器只要知道域内情况就可以了。可是谁又能保证DR不会坏呢?所以要有个替补,这就是BDR了。DR与BDR的选举是依靠的人为设置的路由优先级(不设置一般默认是100),当然优先级也能设为0,这样这个路由器永远不能被选举成DR或BDR。OSPF大致是4类网络,点到点与点到多点这两类需要的认为指定DR/BDR,因为这两类多用在网络分支上,方便管理。广播网络与NBMA这两类则需要选举DR/BDR。这两类网络搭建好后,路由间会依靠一种LSA自动选举出来DR与BDR。这两类网络主要用于主干网络,所以事先要谋划计算好,轻易不能改动。过程中,如果DR坏了,BDR自动变成DR,然后又有新的BDR被选举出来。用命令找DR很简单 show ip route就可以的 DR/BDR里可以看到他们与其他路由都添加邻居,并且要复杂的多

OSPF路由表中各字段含义是什么?

Destination,即是目的路由cost,是自己到达该路由的开销,或者说花费Type,是指这条目的路由的类型,有stub和transit类型;这跟目的路由的链路情况有关,在Router-LSA里描述链路信息的时候会说明某条link是transit,某条link是stubAdvRouter,指的是谁发布的这条路由,也就是产生相应的LSA的那个路由器的router-idArea,指的是路由器在哪个区域所学到的这条路由希望能帮到你,有疑问请追问!

ospf类型transit和stub

1类lsa的链路类型transit (描述拓扑)Link id:DR的IPLink date:自己的IPstubnet(描述路由)Link id:网络号Link date:掩码产生stubnet类型的几种方式:1.P2P/P2MP2.loopback口3.无邻居MA4.Sub ip

在OSPF中RID是什么意思,代表的是什么

  OSPF是比较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而RID则是区域内唯一标识一台路由的IP地址,从而简单化我们的管理。  下面我来介绍下CISCO中RID的选择方式:  首先路由器会先选取它所有接口中loopback接口上数值最高的IP地址作为RID。  如果路由器没有配置loopback接口的IP地址,那么路由器将在所有物理接口中选取一个最高的IP地址作为路由的RID。  运行RID路由器的接口不一定非要运行OSPF协议。  下面再说下如果用loopback作为RID的好处。  1、 实用loopback作为RID比任何一个物理接口IP作为更为稳定,一旦路由启动成功,这个回环接口就处于活动状态了,只有整个路由器的实效时它才会消失。  2、 网络管理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配置很好识别的RID,更方便于其网络的管理。

在OSPF中RID是什么意思?代表的是什么?

  OSPF是比较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而RID则是区域内唯一标识一台路由的IP地址,从而简单化我们的管理。  下面我来介绍下CISCO中RID的选择方式:  首先路由器会先选取它所有接口中loopback接口上数值最高的IP地址作为RID。  如果路由器没有配置loopback接口的IP地址,那么路由器将在所有物理接口中选取一个最高的IP地址作为路由的RID。  运行RID路由器的接口不一定非要运行OSPF协议。  下面再说下如果用loopback作为RID的好处。  1、 实用loopback作为RID比任何一个物理接口IP作为更为稳定,一旦路由启动成功,这个回环接口就处于活动状态了,只有整个路由器的实效时它才会消失。  2、 网络管理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配置很好识别的RID,更方便于其网络的管理。

ospf邻居表中的ATTEMPT是什么状态啊?

自己发出hello但没有收到别人的hello包就会出现ATTEMPT状态

ospf邻居建立显示init状态为什么

init应该是中间状态,长时间显示此状态是不正常的。init状态表示本路由器已经收到了对方的hello报文,但不确定对方收到了自己发送的hello报文。原因是对方发过来的hello报文邻居表中没有自己的routerid。可能的原因:1、物理链路问题,导致hello报文丢失。2、ospf配置了验证,验证没通过。3、配置了访问控制列表,阻止了hello报文。4、帧中继网络配置错误。参考资料:http://book.51cto.com/art/200905/125222.htm

OSPF中LSA的实例(Instance)是什么意思?

Instance就是实例,举~~~为例说明。

Cisco Packet Tracer 如图,怎样配置ospf协议,使各主机之间能通,路由器各端口的IP已配好!

全局模式 router OSPF 11 NET 0.0.0.0 0.0.0.0

cisco packet tracer 使用OSPF协议的路由表内容解释

这里面路由表在最左边有标示是怎么获取的路由表,比如O就是从OSPF获取的,C就是直连的。然后后面跟着网段···

请问这个OSPF如何配置

你好,以下配置在Cisco Packet Tracer5.3环境下完成,若需要实验配置文件,留下邮箱,可以发给你。各路由器配置如下://R1配置文件R1#show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956 bytes!version 12.2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1!!username R4 password 0 123!!no ip domain-lookup!!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0/0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0口 ip address 10.0.1.1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map ip 10.0.1.2 102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1.3 103 broadcast frame-relay lmi-type ansi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interface Serial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1口 ip address 10.0.2.1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ppp ppp authentication pap clock rate 64000!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0.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0.0.2.0 0.0.0.255 area 1!ip classless!!line con 0line vty 0 4 login!!end//查看R1路由表R1#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0.0.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C 10.0.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1O IA 10.0.3.0 [110/1562] via 10.0.1.2, 00:00:39, Serial0/0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O 192.168.2.0/24 [110/782] via 10.0.1.2, 00:00:39, Serial0/0O 192.168.3.0/24 [110/782] via 10.0.1.3, 00:00:39, Serial0/0O 192.168.4.0/24 [110/782] via 10.0.2.2, 00:01:13, Serial0/1O IA 192.168.5.0/24 [110/1563] via 10.0.1.2, 00:00:39, Serial0/0R1#//R2配置文件R2#show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936 bytes!version 12.2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2!!username R5 password 0 123!!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0/0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0口 ip address 10.0.1.2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map ip 10.0.1.1 2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1.3 203 broadcast frame-relay lmi-type ansi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interface Serial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1口 ip address 10.0.3.1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ppp ppp authentication pap clock rate 64000!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0.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0.0.3.0 0.0.0.255 area 2!ip classless!!line con 0line vty 0 4 login!!end//查看R2路由表R2#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0.0.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O IA 10.0.2.0 [110/1562] via 10.0.1.1, 00:02:46, Serial0/0C 10.0.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1O 192.168.1.0/24 [110/782] via 10.0.1.1, 00:02:46, Serial0/0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O 192.168.3.0/24 [110/782] via 10.0.1.3, 00:02:46, Serial0/0O IA 192.168.4.0/24 [110/1563] via 10.0.1.1, 00:02:46, Serial0/0O 192.168.5.0/24 [110/782] via 10.0.3.2, 00:03:14, Serial0/1R2#//R3配置文件R3#show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754 bytes!version 12.2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3!!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0/0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0口 ip address 10.0.1.3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map ip 10.0.1.1 3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1.2 302 broadcast frame-relay lmi-type ansi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0.0.1.0 0.0.0.255 area 0!ip classless!!line con 0line vty 0 4 login!!end//查看R3路由表R3#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0.0.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O IA 10.0.2.0 [110/1562] via 10.0.1.1, 00:06:02, Serial0/0O IA 10.0.3.0 [110/1562] via 10.0.1.2, 00:06:02, Serial0/0O 192.168.1.0/24 [110/782] via 10.0.1.1, 00:06:12, Serial0/0O 192.168.2.0/24 [110/782] via 10.0.1.2, 00:06:12, Serial0/0C 192.168.3.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O IA 192.168.4.0/24 [110/1563] via 10.0.1.1, 00:06:02, Serial0/0O IA 192.168.5.0/24 [110/1563] via 10.0.1.2, 00:06:02, Serial0/0R3#//R4配置文件R4#show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647 bytes!version 12.2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4!!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0/0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s1口 ip address 10.0.2.2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ppp ppp pap sent-username R4 password 0 123!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92.168.4.0 0.0.0.255 area 1 network 10.0.2.0 0.0.0.255 area 1!ip classless!line con 0line vty 0 4 login!!end//查看R4路由表R4#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IA 10.0.1.0 [110/1562] via 10.0.2.1, 00:07:43, Serial0/0C 10.0.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O IA 10.0.3.0 [110/2343] via 10.0.2.1, 00:07:43, Serial0/0O IA 192.168.1.0/24 [110/782] via 10.0.2.1, 00:07:53, Serial0/0O IA 192.168.2.0/24 [110/1563] via 10.0.2.1, 00:07:43, Serial0/0O IA 192.168.3.0/24 [110/1563] via 10.0.2.1, 00:07:43, Serial0/0C 192.168.4.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O IA 192.168.5.0/24 [110/2344] via 10.0.2.1, 00:07:43, Serial0/0R4#//R5配置文件R5#show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667 bytes!version 12.2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5!!no ip domain-lookup!!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92.168.5.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0/0 //对应你的拓扑图中的e0口 ip address 10.0.3.2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ppp ppp pap sent-username R5 password 0 123!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0.3.0 0.0.0.255 area 2 network 192.168.5.0 0.0.0.255 area 2!ip classless!!line con 0line vty 0 4 login!!end//查看R5路由表R5#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IA 10.0.1.0 [110/1562]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O IA 10.0.2.0 [110/2343]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C 10.0.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O IA 192.168.1.0/24 [110/1563]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O IA 192.168.2.0/24 [110/782]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O IA 192.168.3.0/24 [110/1563]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O IA 192.168.4.0/24 [110/2344] via 10.0.3.1, 00:09:02, Serial0/0C 192.168.5.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R5#以上,供参考

ospf关闭环路检测命令

1OSPF防环设计。区域内依靠SPF算法防环,依靠LSA1和LSA2,通过SPF算法计算去往每个网段的最优路径。区域间:所有区域都必须与骨干区域连接,区域间路由需经由骨干区域中转。区域外:LSA5的访问依赖LSA4。

ospf的优点是什么?

楼下的回答的不错,补充一点,ospf还可以支持流量工程,利用10lsa进行隧道建立。

对于OSPF协议中路由器之间的邻接关系(adjacency),你有什么理解?

两台路由器如果是互为邻接关系,则它们之间的承载网络(underlyingnetwork)类型有可能是point-to-point两台路由器如果是互为邻接关系,则它们之间的承载网络(underlyingnetwork)类型有可能是Point-to-MultiPoint两台路由器如果是互为邻接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的承载网络(underlyingnetwork)类型是Broadcast,则必然有一台路由器是DR或者是BDR只有两台路由器是互为邻接关系,它们之间才交换LSA信息

ospf中的keepalive是什么报文?

印象中ospf没有keepalive报文,就靠hello包来邻居保活。能具体点吗?

OSPF协议使用(请作答此空)报文来保持与其邻居连接。

【答案】:AOSPF是分层路由协议,每个AS中,网络被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拥有特定标识符。OSPF区域中必须包含主干区域Area 0,其他区域必须连接Area 0。不能连接Area 0区域需要通过虚链路,通过中间区域连接。OSPF使用Hello报文用于发现邻居,保证邻居之间连接关系,而ospf中本身没有keepalive报文。

使用OSPF协议,怎么修改路由器接口的带宽和metric参考值(OSPF metric值的计算公式:10^8/BandWidth)?

你是思科的设备的还是华为或其他的厂商的设备?

OSPF 中METRIC TYPE是干什么用的

路由条目的类型,不同的类型计算度量的方式不一样.

ospf里cost和metric有什么区别

你好:ospf 的 cost 和 metric 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计算后的链路质量值,一个是完整的链路开销值。cost是通过链路的带宽然后除上10^-8 得到的质量值,metric是始发到终点的所有链路的开销值。

请问OSPF路由域是根据什么计算METRIC的?

差不多

OSPF中COST 和METRIC 有什么区别啊 怎么计算

一回事!

路由重分布里的metric [?] 后面的参数该怎么填写什么意思? 做的是rip和ospf的重分布

你是rip分布进ospf还是ospf分步进rip?metric是度量,把ospf分布进rip,metric后面就是跟分布后rip的度量就是跳数把rip分布进ospf,metric后面就是跟的分布进ospf的度量

部署ospf网络,metric值需要如何处理

你不需要自己设metric,让软件自动计算就行。

OSPF 中METRIC TYPE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针对ospf引入外部路由时,其他路由器计算到达外部路由的花费的一个概念。默认是type2的。如果是type2的,则其他路由器到达外部路由的花费就是LSA所携带的METRIC。如果是type1的,计算的花费值就是到达ASBR的花费+METRIC,不知道这样能不能理解。举个例子吧A---B----C比如C引入一个外部路由到ospf,设定metric为100默认引入的时候是type2的,这样B计算出的花费就是100,A也是100如果设置成type1的,B计算的是100+1=101,A计算的是100+2=102。

静态路由和ospf的默认metric是多少或者怎么计算?

我只对rip比较了解,有一个初始metric ,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加一,metric=16表示不可达静态路由有metric吗?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有metric吗?我的理解中好像是没有的双绞线是短距离传输,光纤是长距离传输的,能传播的信息量也不同,光纤的带宽明显高出不少

OSPF中COST 和METRIC 有什么区别啊 怎么计算

metric是度量值cost是开销在ospf中metric值其实就是cost值metric是用cost来体现的cost大小不会影响什么只是cost越小ospf就会选择这条路由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