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很广,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以下是本人多年的教学心得,现特介绍给广大读者商榷。      1.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师的“启”中引导学生的“试”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试”,直接参与到数学的研究活动中,通过“试”去“发现”所学习内容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然后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教师的“启”中去“试”,通过“试”去“发现”并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变教师机械地“教”给学生计算方法为学生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就能牢固。      2.启发式教学重在“导”而非“牵”      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工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1)笔算:67×8,167×28;(2)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把握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二要“巧”。在学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注意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倡导和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点体会。总之。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