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网民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名单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

2018年中国旅游节上网民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名单中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已经出炉,很多地方的景点或者城市已经上榜了,这个名单说明了当地的旅游生态系统运转情况,下面给大家分享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详细名单。北京市昌平区截至2016年,昌平区有农业观光园209个,比2015年增加2个;观光园总收入3.5亿元,下降11.3%。民俗旅游经营户351户,累计接待游客241.2万人次,增长3%;民俗旅游总收入1亿元,增长17%。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4233亩,下降10.8%;实现收入3.8亿元,下降10.1%。河北省涞水县涞水县旅游2013年实现增加值达到18亿元。野三坡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同比增长49.5%,旅游业总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80.6%,景区主要景点门票收入5000万元,同比增长35.0%。野三坡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在总面积520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六大景区,有近百个风景点,最野四大景点:百里峡:野三坡百里峡主峰--望京坨山麓的三条幽深峡谷:海棠峪、十悬峡、蝎子沟,全长52.5公里,故称“百里峡”。野三坡:有“石猴戏水”、“石门顿开”、“悬崖栈道”、“沙蟒拦路”、民族园、风情苑等景点。龙门天关景区有大龙门城堡、摩崖石刻、蔡树庵长城,均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金华山北侧的蔡树庵长城,长约2公里。峡谷两侧峭壁上的题词题字刻字多达20余处。白草畔:海拔1983米,十余万亩天然林郁郁葱葱。怡贤亲王园寝怡贤亲王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现存文物: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华表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满洲里市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大兴安岭边缘过渡地带,主要地形为波状起伏的丘陵。霍尔津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横亘于市区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缓、东部为沼泽洼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比较平缓。地貌特征分为丘陵和山间洼地两个地貌单元。吉林省长白山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是首批进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2010年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经入选“吉尼斯”世界之最记录,其中更有中华十大名山、中国的五大湖泊、中国的十大森林等。长白山在生态、生物、地质和历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质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浙江省桐庐县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桐庐处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富春江—新安江”旅游线核心地段。上接黄山、千岛湖,下达杭州西湖。北连天目山,南依仙华山。距桐庐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000米,游览面积28000平方米,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三亚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三,2016年9月,三亚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2017年2月,三亚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之一。三亚也是同时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重庆市渝中区2015年,渝中区旅游业总收入237.6亿元,增长1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9.5亿元,增长14.4%,旅游外汇收入5.8亿美元,增长7.4%。接待旅游者人数4199万人次,增长13.2%,其中国内旅游者4086万人次,增长13.4%,入境旅游者113万人次,增长6.9%。旅行社161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4A、3A、2A景区分别为8个、3个、2个,游船10艘。陕西省汉中市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_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国家园林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亚洲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城市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北京方圆水木对全域旅游的核心观点:从传统以景区/景点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转化为全产业、全要素、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全域产业: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形成主体化、特色化趋势,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形成了共同吸引力,而使旅游目的不再拘泥于自然风光或者文化遗存等某一景区点上。全域空间:在某一特定区域,由地形、气候、自然、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综合吸引力。如三亚、呼伦贝尔草原、云南、西藏等地。全域形式:由于互联网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与透明,自驾出行逐渐成为首选旅游方式,使游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线性景区与全域旅游成为发展必然趋势。更多细节,可以询问北京 方圆水木旅游规划设计院。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旅游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对区域旅游资源要素进行时空组合的战略性部署规划。形成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优势互补,旅游产品互补性竞争的局面,综合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和吸引力,同时为各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纲领性指导。区域发展现状诊断。区域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调查与评价。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及发展模式。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对策。区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区域产业政策制定。标准研究及案例研究。

对全域旅游发展概念的理解对全域旅游发展概念的理解是什么

1.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理解是什么全域旅游,即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系统、全面的优化和提升。以旅游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这是从《永贤创经全球旅游的本质是人他们的旅行,他们对其他世界的探索和好奇,以及他们对另一种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导致了利益相关者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建设和共享整个社会的现象。促进全球旅游是中国的重新定位美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在新阶段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从景区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九个转变:一是从单一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的整体开发。打破景区内外的制度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元监管,整合公共服务,实现旅游监管全覆盖,使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区扩展到全区。比如,要从景区、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扩大到景区内外城乡一体化推动的综合厕所革命。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应进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投资开发的景区门票价格也应限制在高价,以遏制景区门票价格过快上涨,打击无序涨价和价格欺诈,使旅游业走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转变为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体制。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第四,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需正平衡。第五,从封闭的旅游自我循环到开放的旅游集成开发模式。加大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形成综合新产能。第六,从旅游企业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先导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第七,从平民群体式景区围墙内的治安管理和社会管理到全域旅游的依法治理。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八是推动由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转变。形成综合产业全面抓的局面。九是从只接待国际游客的景区和狭义的国际合作向全区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转变。最后,实现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总趋势,代表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4】认识误区推广全域旅游不是到处建景点和酒店。相反,全域旅游更注重景点、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区和酒店的建设和管理还是要做的,质量和水平也要提高,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不是景点,到处都是接待服务而不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要把增加景点、酒店、餐厅的数量和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防止出现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到处都是洪水。推动全球旅游并不是到处发展旅游。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发展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缓解和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和功能的合理空间布局和优化配置。[5]2.发展全域旅游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全域旅游的意义是什么?有四个方面很重要:1、旅游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1)创新与发展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增强旅游业的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的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的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新消费热点。(2)协调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实施和供需的协调;有利于促进区域特色发展,促进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同;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与质量的协调。(3)绿色发展。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连接起来,把保护和开发统一起来,把生态环境优势变成旅游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祉。(4)开放发展。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区域分割和行政分割,打破各种束缚,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5)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可以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市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2.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旅游质量不仅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还取决于整个地区的综合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旅游环境、旅游全过程,以及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目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民不聊生的目标更多满足感,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厕所、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与爆发式、井喷式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与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四川盛京文化旅游:石梅坡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效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人口从大城市向星罗棋布的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与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的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可以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直接融合,促进农民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4.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旅游业。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产业。如今,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国家旅游战略。3.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理解是什么呢全域旅游就是要用开放发展的理念,消除行业壁垒,打破行业界限,向全社会开放资源、市场和服务,让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都能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机制和意识氛围。只有在这种开放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和旅游可以实现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过程来看,开放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基本理念。4.对全域旅游的认识与理解旅游规划是一个区域综合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模式的总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有关政府批准后,是本地区各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用发展的、立体的眼光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统筹规划,为旅游的实现提供指导原则。旅游规划案例是在对旅游规划进行评价后,对旅游规划项目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5.全域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6.请谈谈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理解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在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7.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一)要素合计所有要素都是把整个目的地看成一个旅游景点;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2)整个行业旅游业在整个目的地的产业结构中起着突出的作用。旅游业用于改造和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通过产业整合促进这些产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3)整个过程整个过程是指游客的开始进入目的地和结束他们的离开。在整个过程中,目的地应该能够提供旅游体验,这可以保证游客从一个体验点到另一个体验点的路上,旅游体验无处不在。(4)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所有时空是指在目的地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满足游客在食物、住所、旅行和娱乐,还要增加文化、科教、信息、环境、制度等相关要素的供给。(6)整个社会即吸引目的地范围最广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和管理,让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7)所有部门吸引目的地主要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比如,税务机关在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税基,从而提升自身部门的价值。在这方面,河南栾川、重庆武隆、陕西凤县等一些县级目的地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8)所有游客。也就是说,在目的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者和居民的整合应该体现游客是居民,居民是游客和每个人都是游客,旅游是为每个人服务的。另一方面,在为外国游客提供良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居民自身也置身其中,享受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幸福感。8.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全域旅游是指以工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产业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的所有景点,为游客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充分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什么?全球旅游追求的不仅仅是游客的增加,更是旅游质量的提高,旅游对人的改善的意义的生活质量,以及旅游对人们的价值的新财富革命。全球旅游是全景空间的系统旅游,就是跳出传统旅游去规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去规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建成旅游区,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让旅游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流程、全方位、全时空的角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球优化、旅游服务全球匹配、旅游治理全球覆盖、旅游产业全球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全域旅游的五大核心概念

全域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旅游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全域”的重点不在于“全”而在于“域”,这意味着,不能只把旅游孤立出来单独看,而是将它作为一种产业来重视,将旅游业与城乡发展问题、农村扶贫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要认识全域旅游概念并不难,它有着重要的五大特征:一、全域旅游的全局性全域旅游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全”即“全局性”。首先,全局性体现在旅游发展视角的全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单个产业的发展,因其具有的关联性大、综合性强的天然特性,旅游业已经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的优势产业。因此,全域旅游发展是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其次,全局性也体现在旅游发展要素视角的全局性,落实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全域旅游提出,要打破以单一景区景点建设为核心,以观光旅游要素为主的景点旅游发展传统封闭观念,向“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的全局性观念转变;由“旅游业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式的散兵发展”向“全社会多个部门有机合作式的全局发展”转变。最后,全局性还体现在旅游发展管理视角的全局性,全域旅游是对旅游发展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市场结构、组织运作、制度安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全盘统筹考虑,是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的复杂管理系统,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复杂性特征。 二、全域旅游的空间性全域旅游具有空间性特征。“域”即空间性,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系统发展旅游业,这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移动性本质特征紧密关联。一方面,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点式”旅游发展空间模式使得旅游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飞地”困境,导致旅游的空间流畅性和贯穿性受阻,狭窄的“点式”空间范围束缚了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旅游管理的发展,亟需在区域范围将旅游做“面式”扩展,让旅游要素建设渗透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产业扩展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基础设施辐射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管理覆盖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保障旅游空间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白全域旅游并非在我国全部地理空间范围内发展旅游,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大跃进,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全覆盖。缪尔达尔“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空间均衡发展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均衡和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域旅游的空间性,界定了发展的区域空间边界,这就保证了旅游业发展不会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范围,避免了盲目追求空间绝对均衡化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无效的后果。三、全域旅游的带动性全域旅游具有带动性特征。“带动性”,即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旅游产业发展到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旅游业是最具创造活力的产业形态,是最容易实施创新发展理念的产业领域,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以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核心动力,并引领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种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文化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单个产业发展的带动性,还体现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多个事业多元发展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绿色增长方式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式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优化调整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改革创新的带动性。四、全域旅游的整合性全域旅游具有整合性特征。“整合性”,即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各类资源的整合运用。全域旅游发展,一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生产要素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需要整合区域的产业资源,发挥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性作用,整合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社会管理要素资源,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整合部门职能、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等社会管理要素资源,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五、全域旅游的共享性全域旅游具有共享性特征。“共享性”,即旅游发展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旅游发展起源于人的旅游需求,最终要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原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总量得到了巨大增长,2015年旅游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接待游客超41亿人次。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旅游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和巩固。然而,我国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以资本投资回报为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阶段,旅游发展的红利只被涉旅企业以及部分群体享用,尚未惠及更多社会主体,这是旅游发展共享性不够的重要反映。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和助力我国扶贫战略目标,让广大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这是对我国旅游业现阶段发展不足的深刻反思,是实现旅游发展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性的深刻体现。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五大鲜明特征,是指什么?

全域旅游的五大特征主要是:第一,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第二,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第三,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两个综合: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第四,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结合旅游催生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第五,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要求打造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谁提出的中国是如何正式提出全域旅游的?

1.全域旅游是谁提出来的全球旅游的概念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经济和旅游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近年来,大众旅游的概念使人们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来见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对于固定上班族来说,固定节假日导致一些景点法定节假日人数激增,超出承载能力。在相应的大众旅游发展背景下,全域旅游的发展以区域为整体来规划旅游项目。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可以拉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部分地区旅游压力的过度集中,带动整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2.全域旅游在我国是如何正式提出的?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在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3.全域旅游首次提出前10年是起步阶段。1978年和1979年,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了改革开放的大局。自从旅游业诞生以来,就有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么做,这要求国家从战略上界定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第一个是双重性质和双重目标,即在中国,旅游业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外交事务的一部分。旅游发展应该有一个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来确定中国式道路旅游业;二是经济领域旅游对比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的事业的生计。这也是对工业重要性的第一次准确定位,即选择正确的跑道和匹配上表为了旅游业的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四十年了。第二个十年是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从前向后加长。从七五计划在1986年至1998年12月的国民经济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5年后列入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它很难想象五年的练习和五年的探索有多难。最后,这《规划》最终确定了基本的政策和制度保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应该有,旅游业开始了国民经济轨道上的工业化进程。旅游业产业化进程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齐头并进。随着1992年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旅游业得到了转变,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10年是启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10年。第三个十年是旅游市场化深化阶段。从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大众旅游蓬勃发展,旅游市场繁荣。在国家整体转型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在2009年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又是30年后。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版,共同体现了增强和突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个深层表现的按照五合一和四个全面发展,全球旅游不仅符合旅游法的发展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4.提问什么叫全域旅游表示全区示范旅游基地。5.全域旅游最早是谁提出全球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旅游方式。它与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旅行有关。它要求到处都有景点,可以一直旅游?它强调旅游的舒适性。无论你去哪里,你都可以看到和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是好的,旅游信息化的要求对你也是好的。完全符合标准需要六个要素。6.全域旅游的全域指什么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式终端互联网设备,主动感知有关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和游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使人们及时了解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和旅游计划,从而达到智能感知和方便使用各类旅游信息的效果。因此,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的区别在于,智慧旅游侧重于科技手段在旅游中的应用,而全域旅游侧重于旅游与产业的融合,偏向于规划设计,具有发展引导的性质。7.全域旅游是谁提出来的问题全域旅游是指以工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产业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的所有景点,为游客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充分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什么?全球旅游追求的不仅仅是游客的增加,更是旅游质量的提高,旅游对人的改善的意义的生活质量,以及旅游对人们的价值的新财富革命。8.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指全局临时控制和临时静态控制有很大区别。所谓全局临时管控,是指无死角、无缝隙、全覆盖的临时管控,对所辖区域的临时管控措施。临时静态管控是一种临时的方式,暂时实行减少或不动人员的静态模式。两者在位置和方式上都有区别。9.全域旅游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全域旅游是指以工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产业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的所有景点,为游客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充分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什么?全球旅游追求的不仅仅是游客的增加,更是旅游质量的提高,旅游对人的改善的意义的生活质量,以及旅游对人们的价值的新财富革命。全球旅游是全景空间的系统旅游,就是跳出传统旅游去规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去规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建成旅游区,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让旅游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流程、全方位、全时空的角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球优化、旅游服务全球匹配、旅游治理全球覆盖、旅游产业全球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10.全域旅游是谁提出来的政策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区域协调发展。全球旅游是全景空间的系统旅游,就是跳出传统旅游去规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去规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建成旅游区,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让旅游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流程、全方位、全时空的角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球优化、旅游服务全球匹配、旅游治理全球覆盖、旅游产业全球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11.全域旅游是指什么;全域旅游,随着全行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传统的依赖门票经济的模式,从封闭经营转向开放经营。这就要求全域旅游的发展必须以新的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可以说,没有新业态的支撑,全域旅游就是空中楼阁。余凤贵认为,《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专注于跨界融合和国际品牌的打造,主要着眼于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十大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拓展旅游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挖掘会展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同时突出高端品牌,加速旅游国际化,推动营销精准化。

景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哪些举措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三)改革评价体系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五)创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如何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逗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地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三)改革评价体系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逗依赖症地。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五)创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五大鲜明特征,是指什么?

①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②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③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④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⑤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主要目标问全域旅游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①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②旅游供给品质化。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提升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发展融合新业态,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③旅游治理规范化。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坚持依法治旅,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④旅游效益最大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全域旅游科学、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而开展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全域旅游,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文化、科技、生态等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第三条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应当推进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行业自律、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实现本市全域旅游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制定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监管、旅游安全监管、旅游秩序维护、旅游纠纷处理、文明旅游宣传和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全域旅游促进工作,维护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秩序,监督旅游规划实施,教育、引导居民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五条 市、区县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旅游市场开拓、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指导协调、旅游安全监督管理、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对旅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等。第六条 旅游行业协会、商会应当发挥服务、引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制定和实施行业规范,开展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等行业自律活动,调解旅游纠纷,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协会、商会对其会员实行诚信等级管理,建立行业诚信档案,促进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第七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建立旅游志愿服务体系,指导开展旅游志愿服务。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旅游志愿活动,在信息咨询、翻译接待、秩序维护、应急救援、文明督导、向导指引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第八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推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旅游主管部门、旅游经营者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创业基地,培养、引进旅游人才,促进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在旅游基础研究、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形象推广、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制定。第九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统筹推广以张家界为核心品牌的旅游形象。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形象推广机制,本市开展的重大外事、经贸、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应当推广本市旅游形象。  开展宣传促销,不得损害本市旅游形象,不得贬损同行业竞争者。第二章 规划引导与产业融合第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登记,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协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相衔接。  组织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应当优先满足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促进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服务要素等发展;建设通讯、供水、电力、环保、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统筹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第十二条 编制和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优化利用原则,体现本市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特征,以中心城区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优化旅游观光区、休闲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及旅游综合体空间布局,促进各个主体景观带和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基地以及相关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0月15日至18日,市委办、市政府办组织考察组赴浙江宁海县、江山市以及安徽黟县考察学习全域旅游发展相关经验,先后实地考察了宁海县前童镇、江山市XX镇清漾村、大陈乡大陈村、黟县宏村、塔川村,各地欣欣向荣、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让大家既增开拓了眼界,又增添了压力。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印象与感受 1. 特色鲜明定位准。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被认为是发展全域旅游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开展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基本手段。宁海、江山、黟县均是通过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辨识度的旅游定位有效打开市场,实现以点带动面的宣传效果。比如,宁海县以“静城宁海”为品牌定位,传播宁海以静为美的旅游形象,并催生出以“静”为基调、以“萌”为格调的宁海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宁宝”,通过IP化的网络营销,使宁海在旅游市场中得到广泛关注。江山市以“清漾毛氏文化”和“三毛一戴”为代表的民国特工文化共同构成了江山旅游的两大特色,其“千年古道·锦绣江山”的品牌 口号 ,既彰显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又巧妙地涵盖了仙霞关、江郎山等名胜景点,让游客过目不忘。黟县则依托“徽文化”,以“古建筑+民宿”为核心,打造“中国画里乡村”,培育了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旅游景点。 2. 联点成片布局优。发展全域旅游绝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是要点面结合、互推互助发展。此次考察中,考察组对各地全景化、全覆盖、全方位的旅游规划布局印象尤为深刻。比如,宁海县早在2011年便提出“大景区”战略,将县旅委列入县“多规融合”联席会议常设部门,强化旅游前置功能,并提出实施“百村千宿万景”工程,谋划串联各个乡镇、街道的“一环八线”风景线建设体系,将沿线的精品村、示范村、中心村等有机“串联”,形成覆盖县、镇、村、户的立体式建设网络。江山市则在“多规合一”基础上,将2019平方公里市域范围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科学谋划,精心扮靓乡村和城市两个大花园,集中资源打造世遗江郎风采线、七彩保安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幸福乡村风光线、村歌文化风俗线、醉美碗窑风行线6条精品线路,形成“古道溯源、最江南、世遗江郎、光伏小镇、七彩保安、古镇养生”6大景观片区。黟县则是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徽风徽韵、名人名居、XX古镇古村、名山名水等“多点”旅游资源串联,实行景区差异化打造,形成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旅游板块、乡村旅游集聚区、A级景区村庄成功打造了3000余个风格独特、融入环境的景观小品,做到“点上美、块上美、线上美、全域美”。 3. 便捷乐享配套足。旅游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能否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是决定全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核心所在,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无论是宁海、江山还是黟县,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度、舒适度上无不是做到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比如,宁海县在2016年便投入资金450万元搭建旅游科学检测平台,建立浙江省首个县级层面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和运营的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通等16个涉旅部门和三网营运商、智慧银联等多项数据,实现客流检测、营销决策、精品线路、舆情分析等全方位的动态检测与管理,通过推出旅游APP,方便游客查询线路、预订酒店。江山市则着力解决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先后投入3.4亿元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开通高铁站至各主要景区的公交专线,建成电动车租赁点102个、高端自行车租赁点12个,投放共享新能源电动车400辆、运动休闲自行车250辆,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景点,打造江山旅游1小时交通圈。黟县深耕旅游产业数十年,在配套服务上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提升,2016以来,该县城乡、交通等部门涉旅资金投入均达到财政收入20%以上。目前,连接核心景区的道路全部达到3级公路以上标准,形成“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同时,通过布局全域旅游全景图、旅游交通标识、旅游驿站等,形成三级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历经近40年的沉淀与积累,黟县的旅游配套服务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食有1046家徽菜名店、特色美食等各类餐饮企业; 住有1193家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森林木屋; 行有170公里精品线路、5个体育运动基地; 游有6家4A级以上景区、44处传统村落、1684栋明清古建筑等〕。 4. 百舸争流势头好。当前,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战略,全国上下形成了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常态。比如,作为“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宁海县喊出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口号,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高度,发展旅游产业。今年1至6月份,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77.35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9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3%和13.53%,全县民宿营业额1.5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1亿元,重点旅游乡镇农民涉旅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50%。江山市则通过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的落地建设,筑垒起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初步统计,2018年该市在建旅游项目146个,实际完成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超66%; 201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6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1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和24.5%。黟县则依托绝佳的生态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宏村乡村旅游产业园、西递遗产小镇、古黟慢生活小城3个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群效益日益突显,2018年该县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税收7.842亿元,吸纳直接从业人口超万人; 201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6.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98.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3.9%。 二、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成功打造了西村里、红杉林、皖南“川藏线”等一批网红景点,但是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品牌形象模糊。近20年的旅游发展历程中,我们先后提出过“黄山脚下的明珠、红楼梦中的府地”“东方卢森堡、梦中桃花源”等城市旅游定位,但是均无法精确概况宁国的旅游形象,也无法体现宁国旅游的差异性。提起宁国旅游,我们的核心形象是什么?我们的特色产品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品牌定位的模糊,将会导致游客对宁国没有鲜明的品牌印象,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成为谋划全域旅游长远发展的一大阻碍。 2. 旅游业态匮乏。今年以来,全市招引的旅游项目仅8个,实际落地开工项目仅3个〔青龙云坞茶旅项目、港口茶乡慢城项目、中溪山水邻国项目〕,“大高好”的旅游项目招引难、签约难、落地难成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且大多数旅游景点形式单一、游客参与度不高,同质化现象明显,旅游经济总体效益不高,带动效应不明显。在旅游产品方面,缺乏拳头产品、核心产品,层次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也阻碍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 配套设施不足。交通路网方面,城区尚未设置专门的旅游观光车,火车站、汽车站与各景区、景点间的换乘体系也不够健全,部分通景道路不符合旅游等级公路标准,且在此次“利奇马”台风灾害中,石柱山、夏霖、吴越古道等景区道路受损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 食宿接待方面,尚缺乏功能完善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及高品质、特色化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差异化多层次需求。景区设施方面,部分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经验与启示 从各地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来看,既是先进理念的催化,亦有体制机制的推动,既靠大手笔、高质量项目的牵引,更有小而精、小而美的产品加码,也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诸多宝贵经验。 1. 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蓝图。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先行是第一步,只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实现全域旅游的长效发展。建议:一是建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全域旅游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加强对全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项产业规划的对接和统筹。二是建立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执行督查机制,确保全市各涉旅项目、景点的深化设计按照“统一风格、彰显亮点、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行按需建设,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实施“青龙湾大景区”战略,以青龙湾景区为核心,以皖南“川藏线”为主线,谋划串联XX、青龙、方塘、竹峰、甲路、胡乐等乡镇、街道的精品村、民宿、景点等,形成有山、有水、有人文、有美食的综合立体旅游网络。 2. 内培外引,强化业态支撑。对内挖掘特色资源、向外招引高质量旅游项目是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品质最直接、最有效的两条路径,对正处于全域旅游发展初期的宁国来说尤为重要。建议:一方面进一步深挖旅游资源,围绕我市“红楼文化、畲乡文化、龙窑文化”等,充分挖掘名人民居民俗等人文资源,推动旅游提质提效。比如,以红楼文化为纽带,在红楼梦文化园一期基础上,谋划红楼美食、红楼戏曲、园林艺术、雕刻艺术等旅游业态; 以畲乡文化为基础,做好畲族婚嫁、篝火晚会、民俗歌舞活动,产销畲族头饰、绣鞋、古纹刻章等旅游纪念品; 以龙窑文化为特色,谋划龙窑实境参观、DIY创意制作等互动体验式项目,产销龙窑手工纪念品。另一方面,加大资源包装整合力度,积极对外招引项目。比如,围绕皖南“川藏线”,可以通过招引实力强劲的知名企业入驻,开发自驾游营地、汽车旅店、露天电影院等,形成覆盖自驾游的全产业链条。围绕“小三线”遗址,吸引投资建设“小三线”文化观光工厂、历史纪念馆,展观当年实体文物、历史照片、雕塑模型等,谋划知青游、返乡游。再比如,近期最新发现的“love岛”,可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引进实力强劲的集团公司进行综合开发,进一步拓展青龙湾岛屿承载功能,打造青龙湾景区的全新亮点。 3. 政府主导,营造社会合力。从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域旅游阶段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也难以形成气候。只有依靠政府政策性引导,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管理和经营,才能真正激发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建议:一是盘活有效资产。学习借鉴黟县在解决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委托管理”模式〔在产权国有前提下,经县文物部门审批报备,由镇村与使用方签订相关协议,用于文化创意、展示交流等〕,对胡乐司老街、上坦古村落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探索市场化运行。充分总结山门洞、红杉林等景区市场化运作的相关经验,由文旅投公司牵头,进一步理顺各景点的权属关系,学习借鉴宁海景区资产证券化、天使投资等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整合各类优质旅游资源,加快组团开发、综合开发。三是吸引民间资本。建议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相关实施意见,推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力量发展旅游产业。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宣传“乡贤文化”; 各旅游乡镇积极开展乡贤摸排工作,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最大限度赢得外出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促进他们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4. 突出美化,扮靓景区环境。此次各考察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也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办法经验。比如,XX镇清漾村〔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以“党建+”的方式,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党员力量,推动村庄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大力发扬家风族训,打造出“千年清漾名人辈出,书香逸居耕读传家”的毛氏文化村。大陈乡大城村立足村情民情,探索“党建统领、文化感召”的村庄治理“大陈模式”,实施总支服务“七个一”工程〔一把扫帚“扫”出一片新天地、一首村歌“唱”出一个好村风、一张网络“织”出党群零距离、一张照片“秀出”家和万事兴、一部村书“写”出村民真善美、一张蓝图“绘”出幸福大陈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在各旅游重点镇、村创 建党 建服务品牌,号召党员义务投工投劳完善因灾受损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展集镇、村庄垃圾清扫,实现“党建+乡村旅游+志愿活动”常态化,为乡村旅游添砖加瓦。二是结合移风易俗,将守护环境、文明诚信等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景区守则,通过党风乡风民风的改善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乡镇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 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旅游行业的不断规范需要来自政府、社会、行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通过考察我们也感受到各地在旅游的日常监管方面充分做到了有章法、有合力、有成效。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法规。积极学习借鉴黟县在民宿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民宿(农家乐)通用要求和等级评定》地方标准,从准入机制及日常监管等方面,全方位规范民宿(农家乐)经营主体秩序。二是探索综合执法。在人员保障充足的前提下,探索成立市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整合全市文旅、交运、市场监管、公安等主要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权,从而实现“一个部门处罚、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公章处罚”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能力。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学习借鉴宁海“重点乡镇(街道)旅游办公室”“网格化旅游统计队伍”“行业协会旅游监管制度”等,发挥属地乡镇以及行业组织的监管作用,对涉及旅游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业态及从业人员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管,达到标准化服务管理的目标。 6. 精准营销,唱响旅游品牌。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的宣传营销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各考察点在宣传营销上更可谓是“各显神通、创意迭出”。建议:一是深化城市形象设计。通过邀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或采用有奖征集的方式,设计我市全新旅游形象LOGO,将青龙湾、皖南“川藏线”、翠竹等形象生动融合,充分反映我市旅游要素的多样性、差异性,达到让游客过目不忘的效果。二是精心策划营销活动。由各乡镇、街道牵头,立足本地域特色,精心包装策划宣传营销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月月有节、淡季不淡”的旅游氛围。同时,加强对外合作,谋划创意营销,比如,可通过中鼎集团与XXJEEP、奇瑞、比亚迪甚至奔驰、奥迪等知名汽车厂商寻求合作机会,策划拍摄以皖南“川藏线”为背景,以“绿色、休闲、畅享”为主题的汽车广告,形成品牌营销捆绑效应。三是强化自媒体应用。要活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策划“抖音挑战赛”“优秀攻略有奖竞赛”等,引导游客参与旅游营销。同时,进一步优化智慧旅游导引程序,创造更多与潜在和现实游客互动的机会,以寻求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真正让全域旅游插上信息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