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提高人文素质需要通过多读书、学习艺术、关注时事、培养沟通能力、参与公益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努力。1、多读书: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各种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对人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2、学习艺术: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欣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3、关注时事:通过关注新闻和时事事件,了解国内外的社会动态和人文议题,拓宽视野,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洞察力。4、学习与别人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以及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5、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培养关爱别人、奉献社会的精神。6、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方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身认知。7、培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参与志愿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人文素质的含义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社交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修养。它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涉及了个人的情感、品德、审美以及与别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能力。人文素质要求个人具备对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作出贡献。人文素质还强调个人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尊重与包容。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首先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书本的理解我们可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书本的理解,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做有选择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做有选择性地阅读多阅读有益的书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做有选择性的阅读,多阅读有益的经典书籍。第二,要确立做人的基本道德。其核心最主要有3点。也有使诚实守信,有气节做到知耻明理。第三,要做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第三,要做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

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多出去转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文素质学分是什么意思

人文身心素质分,不过这个分较少,通常会一分两分的加,主要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可以这样讲,你能够积极参加学院里的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新时期 ,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的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具体说来,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2)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及修养

——1、给自己树立一个理想,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些什么样的事、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以什么样方式生活;——2、根据理想的要求有针对的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自己某种类型的专长与技能,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个人独特的人文品格和气质;——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要学习一些人际交流、行为科学的知识,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要注重交友对象的人品,与性情阳光大度的为友咱也会是豁达光明的,与阴酸尖刻的人为伍咱可能也是小肚鸡肠的、与穷途潦倒的人交往咱可能就可能只看到眼前一粥一饭的得失、与富有的人交往咱就能体会到金钱的资本作用。所以不怕没怕朋友,就怕交友不慎带进沟;——4、秉持观察、分析、判断后再决策的处事法则,坚持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冲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方式,杜绝一切情绪化决策的冲动行为,遇事要采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剖析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如是才能得到符合自身倾向的结果。

人文素质在你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重大意义

最重要的是给人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文素质的内涵

对人文素养外延认识

试论人文素质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 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 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 "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 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 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 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 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 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 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 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呢?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求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人文素质方面什么是核心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即内在品质为核心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珍爱生命是什么?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不包括珍惜生命,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助人,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发展层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

为什么大学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求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什么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本能、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什么是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可以理解为完整的人格。这里的人格不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而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它包括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这几个内在领域。 完整的人格,体现在人的理性能力(对世界和人本身的认知力),情感能力(与 世界和他人的同一能力)和意志能力(自我实现性)上面。所以,它是一个人的 精神世界的完整写照。这几个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我认为,最能体现人格 完整性的,是人的理性能力,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文素质常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区别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三)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人文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什么两方面

人文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什么两方面 一般来说,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从;面讲,人文知识同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J的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二)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逻辑。人文思想存在和渗透于人文知识之中,是人文知识的理{统化。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个别的、具体的,那么人文思想则j象的理论体系。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三)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4化相联络。 (四)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型观、价值观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电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名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人们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特性,看/四个方面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从文I看,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取向;对人自人文精神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价值诉终极关怀。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刑时,人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动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动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简言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怎么具备政治素质和提高政治素质?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遵守宪法和法律。 人文素质是什么?, 何为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络。(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21世纪成功人才的政治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 坚决拥护中国 *** 的领导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思想 *** 理论 三个代表 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什么是人文素质和素养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quality];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络。(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物件、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物件、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人文素质论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你又说没有创意! 公民的政治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质的核心思想有三点,民主、法制和人权,所以一个人必须基于这三点来形成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您好,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承担起社会责任,正确引导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意识,现在好多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思想品德方面,缺乏同情心,不能真正承担起其在社会当中应有的责任,所以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谢谢

人文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什么两方面

一般来说,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从;面讲,人文知识同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J的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二)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 逻辑。 人文思想存在和渗透于人文知识之中,是人文知识的理{统化。 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个别的、具体的,那么人文思想则j象的理论体系。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三)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4化相联系。 (四)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型观、价值观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电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 名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人们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特性,看/四个方面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从文I看,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取向;对人自人文精神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价值诉终极关怀。 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刑时,人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动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动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简言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什么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内容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那么你对人文素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人文素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   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人文素质的内容   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 、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 文化 理念。   掌握人文 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 教育 。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区别

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人文素质修养?

为了做个有素质的公民。你是要写作业吗?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及修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及修养?大学生要提高自己自身的人文素养及修养,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要参加学校的,组织的理想信念及文明礼貌,世界观形成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课,其次,要学好文化知识,因为文化课里面包含了很多素质,提高和修养的内容,再次就是要加强体育文艺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0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原因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现状: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一般,而且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非常好的几乎没有,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偏下,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极为不利。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一)社会主流导向影响,学生忽视人文素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有关报道并不鲜见。社会缺乏强有力的正面价值观的常态化引导,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们思想认识,造成思想混乱,导致在当今的社会主流的影响下,更少的关注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培育。(二)课业负担较重,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当今对学生的培养中更加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了解、知识获得的固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题海战术”,“应试教育”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分出精力或拥有时间去进行人文素养的学习。(三)家庭贫困,造成培养的缺失良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基础,这不仅为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学习材料,同时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因为只有通过这些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学生的将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一、 政治课教学培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优势1.政治课的德育性质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诚实做人、求真做事。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2.政治课的学科优势政治课有必修课、研究性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教育环境空间;政治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内在优势,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必须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二、政治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方法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政治课怎样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呢?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1、 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必须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文精神。2、 以政治教材为抓手,挖掘人文精神内涵政治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但教师如不重视发掘,在教学过程中就回出现“新壶装旧酒”落入陈窠的现象。政治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抓手,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例如,关于“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知识点,教材先后用了三个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消费心理的同时,应注意渗透以下内容:中学生如何克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提倡养成良好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智的消费方式。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从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开放意识等方面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如《经济和哲学简史》、《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等,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3.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因此,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能,激发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并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认为,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组织讨论。讨论可以让学生达到“说”的目的。如前所述,通过学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说”,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动向和价值判断,因势利导,“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真善美的东西。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师和教材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基本原理的分析。由于多渠道获得的信息,使他们对于某些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争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结合点设计精当的讨论题。同时要注意论题的趣味性、启发性、规范性、层次性。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把认识中的矛盾和困难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解决,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讨论气氛,保证讨论话题始终围绕主题,在对话、讨论中有不同思想的交锋,但要坚持一条原则: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结论、不一样的评价,这样才使新思想、新想法、新知识得以闪现,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又要遵循“门槛效应”,尽量将难题分解为数个相对较易的题目以利于激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二是组织活动课。如果说组织学生讨论是要让学生“说”,组织活动课则是要让学生“做”——它可以是情境式,如访谈、小品、短剧、演讲赛、模拟法庭等;也可以是体验式,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讨论式、辩论式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三是组织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参与与体验,正是思想政治课借以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而思想政治学科实践性、时代性强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因所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采取启发、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组织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过程,把枯燥的政治课变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课,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更高层次。这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又开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使学生敢说话,敢说真话,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勇敢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人格的完善。4.以时政热点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时政演讲,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题教学,以关心时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和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为主题,采取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时政情怀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已连续举办了6年,成为沪上知名的一项学生赛事,“专业技能看星光,人文素质看时政”已成为中职校的共识。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时政大赛这一形式,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改变中职生有知识,缺文化;有技能,缺修养的现状。我校学生在我的精心辅导下,勇夺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金奖,展示了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老师能评职称吗

可以。职称评定是根据教师的学术背景、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多方面进行评估的。因此,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的老师也可以评职称。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下主要从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方面来讨论,具体如下: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体会。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扩展资料: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人文素质和人文教养是人文素养的两个合成词吗

人文素质和人文教养不是人文素养的两个合成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所谓人文教养,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有哪些

人们爱好一件事物,往往起因于好奇。好奇心可以诱发人们的兴趣,唤起人们进一步的垂顾与探求。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反之,对周边事物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人,很难会有创新的冲动与才思。好奇心是要从小培养的。小孩子往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给予关注和扶植,而不是漠视和搪塞,就能让这一美好的品格素质在少儿内心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少儿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针对少年儿童爱问为什么的特点而编写的。这套丛书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知识启蒙、培养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本人是这本书的千千万万个受益者之一。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书中有一幅插图:一只小蚂蚁,在一个圆环形的纸圈上爬行,纸圈有黑白两面,小蚂蚁不需要翻越纸圈的边缘,只要一直向前行走,就可以走遍纸圈的两面。这只小蚂蚁的有趣故事,使我对拓扑学有了最初的认知,唤起了我的好奇,乃至进一步探求的愿望。让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好奇心就会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在科学名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好奇心的影子。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对袖珍罗盘着迷;6岁时,他开始练习小提琴;10岁,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书籍;11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幅爱因斯坦4岁时的照片,幼年的爱因斯坦天真、聪慧、可爱……少年儿童的好奇心需要呵护。如果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持漠视的态度,不予扶持,好奇心可能就会夭折。千万不要把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步入青春期,年轻人对身边的世界依然是满怀好奇的。年轻人的好奇心也需要正确引导。大千世界里,新奇的事情很多。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洪流如潮水般涌来,其中就充满了新奇的东西。但新奇的东西不见得有意义、有价值。要培养好奇心,但也要避免猎奇心理。在信息的大潮中要注意识别:哪些信息有科学内涵或文化内涵,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或者至少有商业价值,如果什么内涵、价值都没有,这样的信息就是垃圾信息,不值得理睬。一些年轻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其原因之一是好奇心没能得到正确引导。此类情况在大专院校的莘莘学子中也不乏存在。这些学子本是创新人才的备选成员,却迷失于网络,实在令人惋惜。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好奇心也是如此,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二:实践的精神毫无疑问,科技创新人才应该而且必须是实干家。满口空谈的人不可能从事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工作者,实践与其说是一种能力,毋宁说是一种精神。或者说,实践首先是一种精神,然后才是一种能力。关于实践精神的培养,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居里夫妇在一间破旧的棚屋内里从事繁重艰辛的劳作。从1898年到1902年,他们不畏酷暑严寒,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这是何等艰难的历程。在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奋斗历程,尤为感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富于实践精神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为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实践精神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笔者认为:实践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开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实践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像接力棒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中传承。这就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实践精神的培养过程。实践精神是以实践能力为依托的。那么,实践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实践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学校和家庭都要负担起重要的责任。其中,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家长可以起示范、表率和督促的作用。有的年轻人,上了大学之后还不会自己叠被子、洗衣服,等到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后,怎么可能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呢?在大学里指导过学生毕业论文或教学实验的老师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别甚大,这与家庭教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在高校学习期间,学校和老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导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不可以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以采购原料为例。老师很有可能知道到哪里去采购原料,甚至知道联系人的姓名、电话。但是,还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查询、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何为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参考资料:http://www.jdzedu.net/JIAO/LILUEN/20040302111412.htm

请问人文素质有哪些?

人文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之外的一种素质,其涵盖面很广,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质,重点是人的涵养与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做人的素质

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及修养

应该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多了解历史人物和哪个历史事件和人物?

论当代大学生与人文素质论文1500字

当代的大学生人文数字其亟待提高,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人生的追求,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大学教师也应该往这方面引导,这样才能为国为民造福。才能学为所用。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大学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大学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素质,文明素质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文明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也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大学生可以称作“准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一个具有良好的文明素质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就会非常自信,及时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文明素质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语无伦次,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是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2 文明素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人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应聘和就业方面更能“如虎添翼”。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往往学习文化知识,而对学习文明素质较为欠缺。导致部分大学生成为文化知识的优等生,文明素质的差生。要让大学生知识与文明素质并驾齐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素质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文明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 3 文明素质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明素质教育是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文明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强化精神文明建议,提高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文明,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进程。

人文素质类课程有哪些

其他学校我不太清楚,我们学校有英语四、六级过级方法论,明清小说欣赏A、B等

人文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什么两方面

  一般来说,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从;面讲,人文知识同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J的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二)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逻辑。人文思想存在和渗透于人文知识之中,是人文知识的理{统化。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个别的、具体的,那么人文思想则j象的理论体系。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三)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4化相联系。  (四)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型观、价值观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电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名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人们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特性,看/四个方面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从文I看,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取向;对人自人文精神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价值诉终极关怀。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刑时,人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动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动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简言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人文素质是什么意思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说来,人文素养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在人文素养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区别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quality];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怎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1、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2、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方法:1、人文底蕴的培养离不开书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有以百科知识为基础,且具备的卓越判断、生动的运作能力和出色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书籍。2、读书要有所选择,读有益、有趣、经典的书,当然前提是你要感兴趣。国学、历史、政经,都可以试试,同时注意关注民族文化原点。能够更好的丰富我们的思想,培养自己的人文底蕴,读书时,还可以注意培养记忆力和想象力。3、在读书之外,可以加入一些人文社团,找到同好者,共同交流进步,并且参加一些人文活动、讲座,更有趣味地获得人文知识 让人文素养能更有趣的得到巩固。

人文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谈吐文明,追求较高的生活和工作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扩展资料: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然之径1、认识自我。作为受教育者,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深刻地把握自我,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处理好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落的关系。2、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就是要把“真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的至善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浸润在教育主体和客体实然的人文素养之中,使真理之光绽放出人文的情怀,为人类创造福祉。

人文素质包括

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谈吐文明,追求较高的生活和工作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扩展资料: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然之径1、认识自我。作为受教育者,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深刻地把握自我,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处理好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落的关系。2、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就是要把“真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的至善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浸润在教育主体和客体实然的人文素养之中,使真理之光绽放出人文的情怀,为人类创造福祉。

人文素质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 *** ;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DD人的内在品质。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这一术语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审经答变,返本开新;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3.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审护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弃将人简单化、机械化;4.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5.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6.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11.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待续) 问题二:人文素质的区别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问题三:人文修养是什么意思 人文素养,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四:什么是人文素质和素养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quality];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问题五: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说来,人文素养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在人文素养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问题六:人文素质没什么用 20分 谁说的、、、 若只有科学素养缺乏人文素养。。这个人可能会走弯路或者很不讨喜 问题七: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素质.什么是成长.他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人文是在大环境下的人与人交流习惯而形成的一种环境,素质是个人或整个民族的科学、道德及体质的综合水平,成长在多数情况下指个人身体及心理等方面全方位的积极发展和提高。 人文是影响个人素质和成长的环境因素,也是主要因素。但个人素质和成长又不完全取决于人文环境,也取决于个人在精神方面的探索和取得。 反之,众多个体的素质得到提高,身体及心理得到成长后,会影响整个区域的人文环境得到良性改善,从而使新个体在这个得到改善的整体人文环境下受益。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形 *** 环境和个人素质及成长的良性循环发展。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珍爱生命吗?

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助人,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发展层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高境界层次的人文素养则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能优雅、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一般来说少年时代就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并且保持向高境界发展的状态。但这三个层次并不与年龄、学历成正比。人文素养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识,不加强自我修炼,人文素质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侧隐之主,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他指出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价值标准。他接着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他从人的本性出发,阐述了人的基本素质与人的发展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他至少应有起码的良知,即要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否则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他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正如韩愈劝诫后辈说:青年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倚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方蔼如也。”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1、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2、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方法:1、人文底蕴的培养离不开书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有以百科知识为基础,且具备的卓越判断、生动的运作能力和出色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书籍。2、读书要有所选择,读有益、有趣、经典的书,当然前提是你要感兴趣。国学、历史、政经,都可以试试,同时注意关注民族文化原点。能够更好的丰富我们的思想,培养自己的人文底蕴,读书时,还可以注意培养记忆力和想象力。3、在读书之外,可以加入一些人文社团,找到同好者,共同交流进步,并且参加一些人文活动、讲座,更有趣味地获得人文知识 让人文素养能更有趣的得到巩固。

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业的领跑者杨叔子教授如此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的机械学大师认为,人文素质的核心是理性情感,情感的核心是责任感,责任感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它们之间是有理性层次的深浅之分,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孔子讲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使情感、责任感、价值取向三者融为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这也是人文教育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人文素质和素养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quality];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要一篇论语与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论文1500字

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大学人文素质测评怎么写

大学生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人才素质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我是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美好的三年大学生活让我积累了充分的文化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有了进步,也让我在心理上有了质的奔腾。我一直不断地努力做我自己,超越自己,希望可以有更高的质的奔腾。下面我要对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个自我评价。首先,我努力积累文化知识,为实践做最充分的预备。每一门课程我都认真对待,我喜欢英语,所以我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步。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把握了金融、会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节;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其次,暑期短暂的社会实践固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让我对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而且对工作我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再者,在团体协作中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能与大家合作默契。在个人工作中我有很强的责任感,我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到最好,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最后,在人际交往中我以诚待人,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一直是受老师和同学好评的对象。我坚信,热情加信心,专业技能加优异的成绩。在竞争中学会从容,在挫折中学会微笑。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样的人生就会是胜利的人生。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导语: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充分尊重文化自觉及多元化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创建和发展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健全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来浸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从大学生发展的多个角度来深入地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将着重论述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入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形成。   科学合理地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全局性来考量建设标准,同时更应该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来深入地探讨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深入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联性   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而“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能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的发展前途。有效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环境等着手,利用一切推动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环境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科学地、全面地提升和优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这方面来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渲染和烘托功能,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我熏陶,自我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首先,创设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旨在通过环境熏陶等作用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教育,则能够有效地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气息、审美能力等人文素养。从这点来看,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是相通的。其次,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手段。通过科学的、健康的、积极的高校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使得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绪,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社交礼仪等。   因此,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言,健康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总而言之,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本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互通和协调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综合素养。   二、构建精品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和氛围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应该积极构建科学的精品的校园文化,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提升和整合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做好校园文化软硬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校园文化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协调发展。硬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软环境则是人文环境。在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促进作用,应该首先着眼于校园物质环境的构建。这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式,学校应该根据校园规划,合理设置校园内的各种特色的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区,做好学校绿色建设和环境保护。对于一些老的校区,在打造精品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历史标识的维护。   实践证明,科学的校园物质环境,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能够使得大学生乐于学习。其次,高校还应该注重打造人文环境。高校应该积极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通有无,理工学科要充分借鉴文科的人文气息,综合性地培养大学生,注重大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同时高校还可以依托于学生社团、俱乐部来开展文化教育,通过开设历史讨论社、哲学辩论社等来强化校园的人文环境。   (二)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开展多元化的活动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充分尊重文化自觉及多元化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创建和发展的科学性和方向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元化,同时鼓励和倡导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化,大力提倡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主流文化。   以正确的文化来教导学生,以科学的文化来熏陶学生,只有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和优化自我,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同时,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在正确文化的引领下,开展多元化、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注重创建科学的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校园软环境、硬环境的创设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坚持正确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活动,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

大学人文素质分有什么用?

大学人文素质分我记得好像和评奖学金有关,剩下的就没什么作用了

你如何认识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受到冷落,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为此,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而,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总结,急急急!!!!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及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主要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取向等个性品格。   2.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成因分析      1.国外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实根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无批判地接受和盲目地学习国外的各种思想、文化使我们丢掉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过多地关注经济利益则使我们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生在更多的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现实和功利。重智轻德、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也已滋生。这种忽视人文的状况只会使教育功利化、工具化和庸俗化,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   2.专业设置过于专业化、专门化和就业压力增大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从中学就开始文理分科,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专业划分就更加细致。学生一入校,就被束缚在专业中,局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大学生或忙于考研,或忙于英语过级,或忙于掌握一项技能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人的才能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完全用来保障人的自由、幸福和发展。现代人愈来愈荒芜的精神家园,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专业化的加强,却导致了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背道而驰。   3.教师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乏和淡化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直接原因。市场经济带来的自由、公平、效率、竞争等观念确实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教师人文素质开始下降,许多教师无心教书育人,更无法用“身教”、“人格魅力”等人文素质影响学生,感召学生。教师对待传授知识敷衍了事,对待学生放任自流,过分热衷于第二职业等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在统一性的需要。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这里的“科学精神”是指自然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和对于人的本性及精神追求的尊重)。一方面科学技术要发挥其强大的工具性作用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力支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这里所指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人文科学,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学习,更离不开人文素质的熏陶。大学阶段多学科、跨领域、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锻炼是他们成才的基本前提,中外有所建树的科学家成才的事迹也一再说明了这一道理。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大学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   3.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促进他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人文教育就其目标而言,在于培养渊博知识、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心智完美的人,它引领社会风尚,主导个人与社会的人文价值倾向,塑造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坚持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加强哲学素质教育。哲学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现实社会和历史,明白独立个体的人与自然和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联。通过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理解世界,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形成独立人格。当一个人不断完善、发展,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且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时候,这个人就充满了活力,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才具备了科学的人文精神。   2.丰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是人类最基本的人生观念、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以认真的态度为人类精神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前提。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利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拥有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才。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举办通识教育大讲堂等措施,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夯实其知识基础,完善其知识结构,丰富其知识储备,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高素质人才。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基本技能和审美能力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给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社团文化展示、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赛、文艺鉴赏、“三理”(生理、心理、伦理)知识普及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的能力、交际表达能力、书法绘画能力、科研创作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等。   4.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道德情操素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德情操教育,应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牢固树立胡锦涛同志提倡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号召青年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5.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师德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的高尚心灵,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注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的修养。通过师德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大学生。   教育的终极产物,当是人格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精神成人”。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完善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什么意义?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培养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全面、更综合的发展自己。2.增强人文情怀: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和感受人类的文化、历史、传统和艺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加关注人文精神、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3.培养批判思维: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具有更为深入和独立的思考能力。4.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社会公益和社会价值。5.增强国际视野: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增强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领袖素质。总之,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思想和精神的滋养,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经之路。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摘 要 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且严重滞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析鉴别媒介信息,对提升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05-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232);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IFQE201114)   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正在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但与此同时,大众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传播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有些大众传媒将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为了迎合受众或某些利益集团而丧失传播道德和职业操守,从而损害公众的利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与发展中,因此进行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据美国媒介教育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做出的定义,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根据2000年以来的多次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具有如下特征:   (一)媒介接触。大学生接触媒介渠道更加多元化,对各类媒介的消费普遍在中度水平,媒介接触较频繁,其中对网络的消费接触较为突出。但媒体消费还缺乏理性,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大部分把了解信息、消遣娱乐作为媒介接触的主要动机。   (二)媒介认知。大学生对传媒的范畴、商业属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对主要媒介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但对传媒历史的了解不多。大学生能意识到媒介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却相对忽视媒介对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的影响。   (三)媒介能力。在利用媒介资源能力和参与媒介成品制作方面,大学生对新闻、娱乐媒介工具较熟悉,但对学术资源工具的利用还相对陌生。在媒介成品制作和媒介工具选择上,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学生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此外,大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例也很低。不过,网络媒体的出现降低了受众参与门槛,扩大了大学生媒体参与的空间。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教育,且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创新不足。培养过程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完善。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往往知识面狭窄,缺乏深厚的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理工类学校此类现象更为严重,人文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不少人批评目前教育制度下的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理性地认识媒介,自觉抵制有害信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介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愈演愈烈,而诸如虚假新闻、黄色新闻以及有偿新闻等信息对受众,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下,如何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则成了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在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互动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形式将自身在大学期间习得的媒介素养知识传授给同事、亲朋好友等,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从大学到社会的进一步铺延。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在哺育下一代中,这些受过正规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媒介素养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让后代有一个很好的媒介素养启蒙教育。   再次,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抵御信息霸权,保护本土文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态势日益增强。一方面是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全部网址中的78%为英文网址,网上信息约89%是英语,网上信息的80%由美国提供。信息和传播上的劣势,意味着受控制和受支配的地位。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全球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散播渗透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支配倾向的信息产品,这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全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虽然在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学校教育依然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1.教学大纲的制定   高校应认真学习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总结我国的教学实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媒介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教学内容上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新闻事件或特定媒介话题的讨论,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模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媒介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批判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树立起一种更为理性的媒介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