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挑战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与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后美国利用欧债危机狙击欧元如出一辙,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又在利用欧债余波,大举狙击欧元,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事实上,这危机背后掺杂了更深层较量,即美元与欧元主导权较量的“货币战争”,美元对欧元的打击也并不仅仅是针对欧元的币值,而是针对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  欧元挑战美元国际地位  美国打击“老二”从来不手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自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地挑战美元霸权体系。  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欧元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例如伊拉克、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先后宣布接受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由于欧元区主要出口商品品种与美国具有竞争性,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国际储备量是世界货币地位的表征。欧元诞生之后占全球总外汇储备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美元则持续下降。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倒U”型走势,在欧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占世界储备的比重从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从2001年以后,美元的比重就开始不断下降,截至2010年前三季度已经滑落到62.1%。  从趋势看,美元的储备地位的确受到了重创,金融危机以前,美元回流和新增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清晰的规律:每当美元处于升值状态的时候,各国央行就会倾向于降低美元在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体现为新增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要低于已有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而当美元处于贬值状态的时候,各国货币当局的做法正好相反,新增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要高于已有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而金融危机后,这种规律发生了改变,在分配其新增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各国货币当局从总体上开始倾向于降低美元在美元储备中的地位。  欧债与美债争夺资源  然而,对美国的威胁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害怕的。  美国是债务依赖型经济体制,政府赤字财政、国民超前消费、银行金融支持是这种体制的全部内容。在借款“依赖型”体制下,美国长期国际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能够维持,需要以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为保证。而要保证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就必然要依赖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换取美元,其他国家又用换取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投资于美国,于是美元回流至美国……,为其债务进行融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债券发行量占世界的32%,2003年至2009年期间,美国外债率分别为62.3%、70.4%、75.0%、83.6%、95.4%、95.2%和95.9%,2009年与2003年相比提高了33.6个百分点,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令美国担忧的是,与美国相似的欧洲国家也基本是“债务依赖型国家”。根据IMF的数据库,世界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包括了美国、7个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对外发行的债券占全球的83.8%,而这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左右的份额,无疑这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  美联储并非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最大的买家来自海外,特别是那些具有雄厚外汇储备的新兴经济体,而由于金融危机使美元的信用基础大为削弱,2008年流入美国的季度资产流量显著下降,2009年前三季度,美国甚至出现了20年以来的资本净流出局面,使美国国债融资遭受困境。怎么办?在美元弱势难改的前提下,只有制造一个比美国国债还烂的债券,才可能让投资者在坏与更坏之间选择一个。  于是,美国信用机构不断调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全球经济的风险核心从美国转移至欧洲,而美国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纷纷创出新低,美国的国债融资顺利进行。  美元衰落的大趋势无法改变  今年以来,希腊危机在欧洲金融救助和一系列财政重建过程中暂时得以平息,而美国经济却出现了“广泛减速”迹象,美联储试图再次重启量化宽松大幅降低国债收益率,没想到美国国债不降反升,国债收益率一度创下两个月新高,于是美国故伎重演,再度掀起欧债风暴,美元也顺理成章的再次成为“全球风险的避风港”,全球美元资产回流,美债再次受追捧。  这样看来,被通常所认定的一段时期内美元会大幅贬值可能未必是正确的,起码美国经济的自利主义不允许美元的大幅贬值,因为对美元霸权体系的挑战才是美国最害怕的。不过,就像历史的车轮人们无法逆转一样,美元的衰落是无法改变的大趋势,而在美元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中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上演。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I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2、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从经济实力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同欧元一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F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②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3、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出挑战。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一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扩展资料:欧元的特点: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I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2、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从经济实力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同欧元一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F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②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3、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出挑战。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一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扩展资料:欧元的特点: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