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再进化:破土动工前,工厂已“建成”

大约十年前,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描述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高度融合的下一代生产场景。数字化工厂中的设备与设备之间,人、机器和资源之间如何对话?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传统制造流程?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走进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位于成都的数字化工厂寻找答案。类似的 探索 更早之前已在西门子位于德国安贝格市的电子制造工厂启动,安贝格工厂被业界认为是最接近工业4.0概念雏形的标杆工厂。 面向工业4.0的进化从未停止过。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SNC)新工厂近日正式投运,在实地建设之前,西门子就已全面应用自身数字化技术,预先在虚拟世界打造工厂的数字孪生,实现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动工实施到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据介绍,通过打通从研发到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数据流,新工厂的产能提高近2倍,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 多年前西门子在成都建造其全球第二个数字化工厂时,复制了在德国安贝格工厂的经验、技术和流程。但SNC新工厂没有“德国样板”,无先例可循,是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 破土动工前,工厂已“建成” SNC成立于1996年,是西门子运动控制领域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主要产品线覆盖数控系统、通用变频器、伺服电机、齿轮马达等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航空、电子、制药、物流和新能源等高端制造行业,并有大量产品出口海外市场。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该工厂急需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于是,催生出再新建一座工厂的需要。 何为原生数字化工厂?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对澎湃新闻等媒体表示,原生指的是在设计、规划、建造和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从零开始,开创性地完全使用西门子自身的数字化理念和技术,让工厂从无到有,由虚到实。“在工厂破土动工之前,已经在虚拟世界里用西门子的软件,完成了从工厂需求、分析到建成、运营全过程模拟仿真和验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为实际生产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撑,实现数字化制造和管理。” 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新工厂 试想一下,要生产一支笔,传统的做法是先出一张图纸,然后调整机床参数去开模做出样品,图纸返回研发部门经过比对修改,才能进入生产线。随着数字化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产品的数字孪生已经不算新奇:在虚拟世界中预先完整模拟出某种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通过建模仿真优化设计,可以减少物理调试时间、节约大量材料测试成本。 肖松称,西门子原生数字化工厂的建成,证明了可以像设计产品一样设计厂房和产线,将数字孪生覆盖产品以及工厂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实现持续优化的数字闭环。 正式破土动工前,工程师们已经在虚拟世界里完成了工厂的“建设”。“或许你会有疑问,今天谁建设工厂没有图纸?没有图纸怎么破土动工建设?”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对澎湃新闻解释称,此“图纸”非彼“图纸”。建厂房有图纸,机器设备有图纸,产线可能也有图纸,这不假。但区别在于,光有设计图纸,无法将工厂、产线、机器设备、工艺在计算机环境中模拟实际生产运行“动起来”,进而验证和优化工厂设计。SNC新工厂在设计环节已全方位进行了虚拟仿真、虚拟调试、虚拟生产和验证,避免了传统设计的试错成本,这是其他工厂还未做到的关键之处。 据介绍,新工厂在实体建设及运营阶段,基于西门子工业云的大数据分析及其与工业物联网系统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为实际生产提供实时数据支撑,实现数字制造和管理。新工厂可同时生产电子和电机制造两大类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工艺流程均截然不同的产品,“将这两大类产品放在同一个屋檐下生产,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郁荣说道。 在无 历史 遗留硬件负担的新建“绿地工厂”实施更彻底的数字化应用意味着相较于常规工厂的更多投入。但王海滨认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了直接且看得见的成本,试错成本、错误决策等隐性或间接成本也不能忽略。“从SNC新工厂的经验来看,数字化的投入所获得的收益是完全划得来的。” 将加强本土研发和供应商体系 低碳环保也在SNC新工厂设计之初便被纳入重点考量。据悉,该工厂利用屋顶光伏系统为工厂运营提供部分清洁能源;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高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能效;应用高效率水泵和风机、热回收装置、雨水回收系统、风能和光伏LED路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上述措施预计每年可节省约506万千瓦时的电力、6286立方米的水,减少3325吨的碳排放。 肖松在采访中表示,数字化和低碳化将是未来西门子在中国发展的两大支点。 “尽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同时提出了统一大市场、坚定实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对于外资企业而言非常重要。”肖松表示,目前西门子在华拥有超过30000名员工,四十多家运营企业,在中国布局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提及中国战略,他透露,西门子中国将加大本土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大学、研究院的合作。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全球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布局与风险管理。 肖松说,过去两年中,公司整体上把供应链带来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为了进一步加强供应链建设,过去某个产品的供应商可能只有一家,现在需要增加到两至三家供应商,以降低风险。同样重要的是加强本土供应商的比例,过去某些产品基于全球供应商,疫情令企业充分认识到,须加强本土供应商的建立和开发。“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快速地面对未来新的不确定性。” 校对:刘威

voip设备主要是将什么信号数字化

语音信号。VoIP通过语音的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编码进行压缩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 TCP/IP 标准进行打包,经过 IP 网络把数据包送至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互联网传送语音的目的。VoIP可用于包括VoIP电话、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在内的诸多互联网接入设备,通过蜂窝网络、Wi-Fi进行通话及发送短信。VoIP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网络电话完全基于Internet传输实现的语音通话方式,一般是PC和PC之间进行通话。2、与公众电话网互联的IP电话通过宽带或专用的IP网络,实现语音传输。终端可以是PC或者专用的IP话机。3、传统电信运营商的VoIP业务通过电信运营商的骨干IP网络传输语音。提供的业务仍然是传统的电话业务,使用传统的话机终端。通过使用IP电话卡,或者在拨打的电话号码之前加上IP拨号前缀,这就使用了电信运营商提供的VoIP业务。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VoIP

声音数字化的原理

原理如下: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是连续的,即任意时间点总有一个瞬态的信号量与之对应,所以我们也将模拟信号称为连续信号。那么模拟信号为什么叫模拟信号呢?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就是利用传感器把各种自然界各种连续的信号转换为几乎一模一样的电信号。比如说话声音,原本是声带的震动,经过麦克风的采集,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此时的电信号波形是和原来的声波波形一样的。只是换了种物理量来表示和传递。因此,模拟信号就是用电信号来直接模拟了自然界各种物理量。而与之对应的数字信号则是不连续的离散的,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数字信号是模拟信号的近似,即然是近似就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所以相对于自然界的信号,数字信号只能做到无限的接近。既然我们自然界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信号,为啥还需要数字信号呢?因为数字信号更便于计算机做直接各种数字处理、计算和存储,所以任何信号转换成了数字量后,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做各种计算和处理。二、数字音频化我们把声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音频数字化(A/D转换,模数转换)。目前最常见的方案是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deModulation),其主要过程是:采样->量化->编码。1、采样把时间连续的信号转换为一连串时间不连续的脉冲信号,这个过程称为采样。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模拟信号的样本。采样后的脉冲信号称为采样信号,采样信号在时间轴上是离散的。每秒采集的样本数量,称为采样率,比如采样率44.1kHz表示1秒钟采集44100个样本。采样率越高,还原的声音也就越真实。由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kHz,根据香农采样定理(若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ax,只要采样频率f>=2fmax,采样信号就能唯一复现原信号),理论上来说要把采集的声音信号唯一地还原成原来的声音,声音采样率需要高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000次采样(40kHz采样率)。这就是为什么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电话、无线对讲机和无线麦克风等的采样率是8kHz。2、量化采样信号量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量化。就是将每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数字化。2.1、位深度位深度(也叫采样精度,采样大小,BitDepth)表示使用多少个二进制位来存储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位深度越高,表示的振幅越精确。若要尽可能精确的还原声音,只有高采样率是不够的。描述一个采样点,横轴(时间)代表采样率,纵轴(幅度)代表位深度。16bit表示用16位(2个字节)来表示对该采样点的振幅进行编码时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就是把纵轴分成16份描述振幅大小。常见的常见的CD采用16bit的位深度,能表示65535(2^16)个不同值。DVD使用24bit的位深度,大部分电话设备使用8bit位深度。3、编码将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转成二进制码流。如果想要播放声音,需进行D/A转换(数模转换),把数字信号转再换成模拟信号。

什么是音频数字化,图像数字化,请详细讲解

从字面上来说,数字化 (Digital) 就是以数字来表示,例如用数字去记录一张桌子的长宽尺寸,各木料间的角度,这就是一种数字化。跟数位常常一起被提到的字是模拟 (Analog/Analogue) ,模拟的意思就是用一种相似的东西去表达,例如将桌子用传统相机将三视图拍下来,就是一种模拟的记录方式。两个概念:1、分贝(dB):声波振幅的度量单位,非绝对、非线性、对数式度量方式。以人耳所能听到的最静的声音为1dB,那么会造成人耳听觉损伤的最大声音为100dB。人们正常语音交谈大约为20dB。10dB意味着音量放大10倍,而20dB却不是20倍,而是100倍(10的2次方)。2、频率(Hz):人们能感知的声音音高。男性语音为180Hz,女性歌声为600Hz,钢琴上C调至A调间为440Hz,电视机发出人所能听到的声音是17kHz,人耳能够感知的最高声音频率为20kHz。将音频数字化,其实就是将声音数字化。最常见的方式是透过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运作原理如下。首先我们考虑声音经过麦克风,转换成一连串电压变化的信号,如图一所示。这张图的横座标为秒,纵座标为电压大小。要将这样的信号转为 PCM 格式的方法,是先以等时距分割。我们假设用每 0.01 秒分割,则得到图二。我们把分割线与信号图形交叉处的座标位置记录下来,可以得到如下资料,(0.01,11.65) 、(0.02,14.00) 、 (0.03,16.00) 、 (0.04,17.74) … ..(0.18,15.94) 、 (0.19,17.7) 、 (0.20,20)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波形以数字记录下来了。由于我们已经知道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0.01 秒,因此我们只要把纵座标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得到的结果就是 11.65 14.00 16.00 17.74 19.00 19.89 20.34 20.07 19.44 18.59 17.47 16.31 15.23 14.43 13.89 13.71 14.49 15.94 17.70 20.00 这一数列。这一串数字就是将以上信号数字化的结果。看吧,我们确实用数字记录了事物。在以上的范例中,我们的采样频率是 100Hz(1/0.01 秒 ) 。其实电脑中的 .WAV 档的内容就是类似这个样子,文件头中记录了采样频率和可容许最大记录振幅,后面就是一连串表示振幅大小的数字,有正有负。常见CD唱盘是以PCM格式记录,而它的采样频率 (Sample Rate) 是 44100Hz ,振幅采样精度/数位是 16Bits ,也就是说振幅最小可达 -32768(-2^16/2) ,最大可达 +32767(2^16/2-1) 。CD唱盘是以螺旋状由内到外储存资料,可以存储74分钟的音乐。CD唱盘的规格为什么是 44.1kHz、16Bits呢?关于 44.1kHz 这个数字的选取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人耳的聆听范围是 20Hz 到 20kHz ,根据 Nyquist Functions ,理论上只要用 40kHz 以上的采样频率就可以完整记录 20kHz 以下的信号。那么为什么要用 44.1kHz 这个数字呢?那是因为在 CD 发明前硬盘还很贵,所以主要将数字音频信号储存媒体是录像带,用黑白来记录 0 与 1 。而当时的录像带格式为每秒 30 张,而一张图又可以分为 490 条线,每一条线又可以储存三个取样信号,因此每秒有 30*490*3=44100 个取样点,而为了研发的方便, CD唱盘也继承了这个规格,这就是 44.1kHz 的由来。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使用多么高的采样精度/数位,记录的数字跟实际的信号大小总是有误差,因此数字化无法完全记录原始信号。我们称这个数字化造成失真称为量化失真。--------------------------------------------------------------------------------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资料传输与保存的不易失真。记录的资料只要数字大小不改变,记录的资料内容就不会改变。如果我们用传统类比的方式记录以上信号,例如使用录音带表面的磁场强度来表达振幅大小,我们在复制资料时,无论电路设计多么严谨,总是无法避免杂讯的介入。这些杂讯会变成复制后资料的一部份,造成失真,且复制越多次信噪比 ( 信号大小与噪音大小的比值 ) 会越来越低,资料的细节也越来越少。如果多次复制过录音带,对以上的经验应该不陌生。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这串数字转换为二进制,以电压的高低来判读1与0,还可以加上各种检查码,使得出错机率很低,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无论复制多少次,资料的内容都是相同,达到不失真的目的。 那么,数字化的资料如何转换成原来的音频信号呢?在计算机的声卡中一块芯片叫做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中文称数模转换器。DAC的功能如其名是把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我们可以把DAC想像成 16 个小电阻,各个电阻值是以二的倍数增大。当 DAC 接受到来自计算机中的二进制 PCM 信号,遇到 0 时相对应的电阻就开启,遇到 1 相对应的电阻不作用,如此每一批 16Bits 数字信号都可以转换回相对应的电压大小。我们可以想像这个电压大小看起来似乎会像阶梯一样一格一格,跟原来平滑的信号有些差异,因此再输出前还要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将高次谐波滤除,这样声音就会变得比较平滑了。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音频数字化就是将模拟的(连续的)声音波形数字化(离散化),以便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包参数括采样频率(Sample Rate)和采样数位/采样精度(Quantizing,也称量化级)两个方面,这二者决定了数字化音频的质量。采样频率是对声音波形每秒钟进采样的次数。根据这种采样方法,采样频率是能够再现声音频率的一倍。人耳听觉的频率上限在2OkHz左右,为了保证声音不失真,采样频率应在4OkHz左右。经常使用的采样频率有11.025kHz、22.05kHz和44.lkHz等。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失真越小、音频数据量越大。采样数位是每个采样点的振幅动态响应数据范围,经常采用的有8位、12位和16位。例如,8位量化级表示每个采样点可以表示256个(0-255)不同量化值,而16位量化级则可表示65536个不同量化值。采样量化位数越高音质越好,数据量也越大。反映音频数字化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通道(或声道)个数。记录声音时,如果每次生成一个声波数据,称为单声道;每次生成二个声波数据,称为立体声(双声道),立体声更能反映人的听觉感受。除了上述因素外,数字化音频的质量还受其它一些因素(如扬声器质量,麦克风优劣,计算机声卡A/D与D/A(模/数、数/模)转换芯片品质,各个设备连接线屏蔽效果好坏等)的影响。综上所述,声音数字化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级越高,结果越接近原始声音,但记录数字声音所需存储空间也随之增加。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估算声音数字化后每秒所需的存储量(假定不经压缩):存储量=(采样频率*采样数位)/8(字节数)若采用双声道录音,存储量再增加一倍。例如,数字激光唱盘(CD-DA,红皮书标准)的标准采样频率为44.lkHz,采样数位为16位,立体声,可以几乎无失真地播出频率高达22kHz的声音,这也是人类所能听到的最高频率声音。激光唱盘一分钟音乐需要的存储量为:44.1*1000*l6*2*60/8=10,584,000(字节)=10.584MBytes这个数值就是微软Windows系统中WAVE(.WAV)声音文件在硬盘中所占磁盘空间的存储量。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A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计算机中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类型之一,它符合RIFF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平台机器应用程序所广泛支持。另外,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PTALAW、CCIPT-LAW和其他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所以不适合长时间记录。因此,才会出现各种音频压缩编/解码技术的出现,例如,MP3,RM,WMA,VQF,ASF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并且不断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音频数字化简单原理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是连续的,即任意时间点总有一个瞬态的信号量与之对应,所以我们也将模拟信号称为连续信号。那么模拟信号为什么叫模拟信号呢?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就是利用传感器把各种自然界各种连续的信号转换为几乎一模一样的电信号。比如说话声音,原本是声带的震动,经过麦克风的采集,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此时的电信号波形是和原来的声波波形一样的。只是换了种物理量来表示和传递。因此,模拟信号就是用电信号来直接模拟了自然界各种物理量。 而与之对应的数字信号则是不连续的离散的,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数字信号是模拟信号的近似,即然是近似就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所以相对于自然界的信号,数字信号只能做到无限的接近。既然我们自然界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信号,为啥还需要数字信号呢?因为数字信号更便于计算机做直接各种数字处理、计算和存储,所以任何信号转换成了数字量后,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做各种计算和处理。 我们把声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音频数字化(A/D 转换,模数转换)。目前最常见的方案是 PCM(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de Modulation),其主要过程是: 采样 -> 量化 -> 编码 。 1、采样 把时间连续的信号转换为一连串时间不连续的脉冲信号,这个过程称为采样。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模拟信号的样本。采样后的脉冲信号称为采样信号,采样信号在时间轴上是离散的。每秒采集的样本数量,称为采样率,比如采样率 44.1kHz 表示 1 秒钟采集 44100 个样本。采样率越高,还原的声音也就越真实。由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kHz,根据 香农采样定理 (若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fmax,只要采样频率 f >= 2fmax,采样信号就能唯一复现原信号),理论上来说要把采集的声音信号唯一地还原成原来的声音,声音采样率需要高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 2 倍,需要至少每秒进行 40000 次采样(40kHz 采样率)。这就是为什么常见的 CD 采样率为 44.1kHz,电话、无线对讲机和无线麦克风等的采样率是 8kHz。 2、量化 采样信号量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量化。就是将每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数字化。 2.1、位深度 位深度(也叫采样精度,采样大小,Bit Depth)表示使用多少个二进制位来存储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位深度越高,表示的振幅越精确。若要尽可能精确的还原声音,只有高采样率是不够的。描述一个采样点,横轴(时间)代表采样率,纵轴(幅度)代表位深度。16bit 表示用 16 位(2 个字节)来表示对该采样点的振幅进行编码时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就是把纵轴分成 16 份描述振幅大小。 常见的常见的 CD 采用 16bit 的位深度,能表示 65535(2^16)个不同值。DVD 使用 24bit 的位深度,大部分电话设备使用 8bit 位深度。 3、编码 将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转成二进制码流。 如果想要播放声音,需进行 D/A 转换(数模转换),把数字信号转再换成模拟信号。 1、有损和无损: 根据采样率和位深度得知,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无法达到完全还原。目前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 PCM(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de Modulation)编码,因此 PCM 约定俗称 无损音频编码,PCM 编码数据可以理解为是未经过压缩的原始音频数据。目前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和音乐欣赏,CD、DVD 以及 .WAV 文件中均有应用。 2、比特率: 比特率(Bit Rate),又称码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处理的比特数量,单位是:比特每秒(bit/s 或者 bps),描述了 1 秒钟的该音频的信息量。在无损无压缩格式中, 比特率 = 采样率 x 位深度 x 声道数 (在有损压缩中这个公式是不成立的,因为原始信息以及被破坏)。例如采样率 44.1kHz 位深度 16bit 的立体声 PCM 编码数据的比特率为: 3、声道: 单声道产生一组声波数据,立体声产生两组声波数据。 声音文件总大小 = 采样率 x 位深度 x 声道数 x 总时长 = 比特率 x 总时长 。例如:采样率 44.1kHz 位深度 16bit 的 1 分钟时长的立体声 PCM 编码数据的大小为: 4、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比例,用于比较所需信号的强度与背景噪声的强度,以分贝(dB)为单位。位深度限制了信噪比的最大值,关系如下图:

数字化站控SCADA系统操作,视频监控操作步骤?

数字化站控SCADA系统操作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 系统登录:在计算机上打开SCADA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 实时监控:打开监控页面,观察现场设备状态、参数、报警信息等,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 报表查看:查看历史数据、趋势曲线、事件记录等相关报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4. 操作控制:对设备进行手动控制,如开关、调节等操作,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 报警处理:及时处理报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运行安全。视频监控操作步骤一般如下:1. 登录监控系统:打开监控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 选择监控画面:在监控系统中选择需要查看的画面,如监控区域、摄像头等。3. 观察监控画面:观察画面中的实时监控内容,如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活动情况等。4. 处理异常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如报警、通知相关人员等。5. 录像回放:对需要回放的监控画面进行操作,如选择回放时间、速度等,查看监控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数字化站控SCADA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时,一定要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规定 ,确保操作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什么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需要学习哪些课程呢?

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施酒店管理。需要学习计算机以及C加加,制图。

数字化人才应具备什么能力

大数据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一般较高,尤其是综合技术能力。比如拿大数据工程师来说,其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信息挖掘能力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信息产生,这些数据中不乏有很多无用的信息,那到底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被重新利用?这就考验了数据工程师对于数据灵敏的挖掘能力,挖掘出想要的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这是对工程师最基本的考量。信息处理能力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对事态的处理都是考验能力最好的办法,在大数据行业也不例外。在高级分析技术方面,工程师独具的自主思考能力是无可替代的。大数据在处理时所运用的工具和技术具备很大的优势,工程师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性质做出不同的判断,造成不同数据分析所达到的不同目的。计算机编码能力作为大数据工程师,许多数据都是从人们的点击、浏览中生成的文字、语音、图像或者更为复杂的其他数据信息,所以这就要求了大数据工程师需要分析各种毫无头绪的信息。不过大数据分析面向的基本都是商业分析,所以这就需要工程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必然会在一个团队中完成。团队成员间的完美对接、无障碍交流对顺利完成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沟通,也对项目的进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身为一名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的内在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可以让一名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思路清晰,头脑清醒,效率高。学习路线建议阶段一、大数据基础——java语言基础方面Java语言和数据库等就无须赘述了,这是最基础的基本功。阶段二、 Linux&Hadoop生态体系Linux体系、Hadoop离线计算大纲、分布式数据库Hbase、数据仓库Hive、数据迁移工具Sqoop、Flume分布式日志框架。阶段三、 分布式计算框架和Spark&Strom生态体系(1)分布式计算框架Python编程语言、Scala编程语言、Spark大数据处理、Spark—Streaming大数据处理、Spark—Mlib机器学习、Spark—GraphX 图计算。(2)storm技术架构体系Storm原理与基础、消息队列kafka、Redis工具、zookeeper详解。阶段四、 大数据项目实战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数据应用。阶段五、 大数据分析 —AI(人工智能)Data Analyze工作环境准备&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可视化、Python机器学习。1、Python机器学习;2、图像识别&神经网络;3、自然语言处理&社交网络处理;4、实战项目;5、户外设备识别分析。

【数码复合机:数字化办公新篇章】 夏普数码复合机

  自1843年英国人亚历山大u30fb贝恩发明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并进入办公室以来,办公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传真、复印、打印、扫描,各种设备轮番出场,而如今风头正劲并被业界看好有望独霸天下的则非数码复合机莫属。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对办公自动化提出了越来越实际且科学的要求,企业对办公设备经济、节能、高效、实用的要求越来越明确。那么,在中国,作为企业“硬竞争力”之一的数码复合机能否达到企业的期望,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求呢?前途光明甚至肩负实现办公自动化重任的数码复合机又有哪些它的前辈们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中办公心情一定不错。但是,当你走近文印室,面对传统的模拟复印机时,你的心情一定不会太爽,那里总充斥着臭氧的味道,这是办公室中最让人厌烦东西。   源于数码复印机的数码复合机正在改变着这一切,它也正在成为现代办公室中的新宠。   佳能公司率先提出数码复合机的概念,而惠普、富士施乐等厂商则认为“数码多功能一体机”是对其更加准确的称呼。虽然称谓不同,但实质都指向这种采用数码原理和激光静电转印技术并以激光打印输出方式进行复印、打印、扫描文件的办公设备。更直观地讲,数码复合机就是集扫描、数码复印、传真、打印等于一身的办公设备,在性能上相对于传统产品,它具有绝对优势,这奠定了其在办公设备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阵一体机 专注企业用户      提起数码复合机,许多人的疑问随之产生。什么是数码复合机?它与多功能一体机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中国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市场开发经理杨子江就说,每次推出数码复合机,用户就会提出类似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毕竟普通用户对这种定位于高端商用的产品了解还比较少。   现在,在商务办公设备中两大类办公产品占据主流,一是多功能一体机,另一个是数码复合机。虽然两种设备都具有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多种功能,但是两种设备还是有区别的。同样作为商务办公设备,数码复合机和一体机的竞争也不可避免。数码复合机具有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等优点,相应的体积大一些,价格也比较高;而一体机体型小巧、功能全面,同样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两者开始细分商务办公市场。   惠普给一体机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一体机= 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 ”。它是在原来打印机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功能,如复印、传真、扫描和照片打印等,但是体积和价格却与一般的中、高端打印机的价格差不多。可以说,一体机是传统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的替代品。 适用于商用用户的一些一体机配备了独立的电话功能、自动文档进纸器和网络功能;而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些一体机,配备了插卡打印、直接数码照片打印(Pictbridge)、中文彩色照片预览液晶屏、立体复印、蓝牙打印等功能。   虽然没有人对数码复合机下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但是不能否认,数码复合机的核心是数码复印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打印、传真、扫描等一系列功能。模拟复印机是通过曝光、扫描,将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复印过程。而数码复印机则是指首先通过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对通过曝光、扫描产生的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在感光鼓上产生由点组成的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复印过程。 数码复印机由于采用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其可以进行复杂的图文编辑,大大提高了复印机的生产能力、复印质量,降低了使用中的故障率。其主要优点在于: 一次扫描,多次复印;更加整洁、清晰的复印质量;能够进行电子分页;无废粉、低臭氧、自动关机节能,更加环保;具有强大的图像编辑功能; 复印速度更快等。   专业人士对数码复合机和多功能一体机进行了简单的对比。首先是定位不同。数码复合机专为企业级用户设计,专为商务办公设计了高速输出、多元发送、保密打印、成本控制等多项功能。 另外,数码复合机也可随需定制,允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需定制各项扩展功能,如网络打印、网络扫描、传真等,为商务操作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真正实现文件处理中心的作用。而一体机大规模作业能力相对较弱,更加适合个人办公或小型工作组。   其次购买成本不同。一体机有限的工作负载能力有时不能够满足大型企业或者工作组的需要,有些情况下需要购买多台,从而提高了整体购置成本。而数码复合机虽然在首次购置时成本较一体机高,但是由于其高速及多功能复合的特点,节约了另外购置其他办公设备的经费。   第三使用成本有差异。在使用成本上,一体机多采用硒鼓一体式设计,从而导致使用成本较高。而数码复合机多采用分离式设计,有效地节约了硒鼓的使用成本。从整机寿命上看,一体机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及数码复合机的1/10,由于设备更新产生的费用也将提高使用成本。   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及销售支援部产品经理李涛先生更是坦言:“毫无疑问,数码复合机代表了整个行业的趋势,是现在及将来各个厂家争夺的焦点。”      响应网络化潮流 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对数码复合机和多功能一体机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后,你可能简单地了解了数码复合机的优势。实际上,数码复合机的问世,从源头上讲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与网络日益普及的结果。一方面,企业对网络互联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传统设备各自独立,功能单一,大大降低了彼此间的协作能力,增加了员工间的沟通障碍,也使办公效率大打折扣。   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应运而生的数码复合机具备了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它已经不仅是文档输出的一种终端,而且也成为网络化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网络输入、输出,甚至信息存储。   数码复合机可以提供包括以太网、USB 2.0、IEEE1284、IEEE1394,以及蓝牙在内的网络连接方式,并实现了扫描到电子邮件,互连网传真等一系列网络功能,使办公操作突破区域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与现代办公文件处理的IT系统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强大的吞吐能力(月负荷强、单页成本较低等等),从而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有专家预言,突破传统意义的数码复合机将会成为现代办公的“枢纽”,以其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的特点,轻而易举地赢得了众多企业的心。甚至有报道称,作为IT的外围设备,数码复合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今后的数码复合机可以不通过PC直接上网浏览,并将有用的资料随即打印出来。这将是怎样美妙的一种办公享受啊!   数码复合机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其功能可升级、可扩展,许多厂商都针对企业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软件方案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应用水平及业务性质,为客户在设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或者添加一些模块,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连操作界面,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使用习惯、业务特点、作业流程等进行“定制”。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戈修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以前,你买了一台复印机,就是买了复印机,根本没办法拥有打印功能。”而数码复合机却具有可扩展性、可升级性,这是传统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市场趋于成熟 中国更被关注      在办公设备领域,各种产品轮番登场,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在来看,数码复合机已不能算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从2000年年初刚刚兴起,到如今市场已经趋于成熟。但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潜在的巨大商机仍然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目光。   分析人士曾说,在产品的市场消费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对产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与市场,要么有先进的产品引领一个新兴市场,要么由市场的需求推进产品的技术、功能不断完善。数码复合机市场的发展则是市场需求推动产品技术的发展。   IDC预计,到2009年,中国数码复合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00万台。富士施乐的总裁将中国描述为“跨越式发展的文件大国 ”,认为中国迈向数码化、自动化办公的时间会比日本短,办公设备的发展也会迅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从市场需求来看,数码复合机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面向如电信、金融、政府、保险等有庞大用户群的企业或规模较大的办公场所。由于这些行业与部门不仅对输出文档的质量和效果有很高的要求,对产品的打印、复印负荷及使用寿命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有说法认为数码复合机是高端办公多功能一体机的延伸和升级,是高端中的高端。   然而,今天,数码复合机的受众早已不局限于高端用户,数码复合机逐渐走下圣坛,日益平民化,被更多的企业所认可和接受。   多功能一体机是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的,而数码复合机则是在本世纪初诞生的。从此,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IT厂商和OA厂商都不断推出功能重合的产品,两大阵营相互之间的渗透和蚕食不可避免,较量也随之开始。因此,不少人将数码复合机市场称做是“设备厂商重点挖掘的一个金矿”。   目前,面对巨大的需求,在数码复合机上,众多的国际厂商都已加大了投资与研发。厂商们根据不同的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产品,产品线遍布高、中、低各个速段的多款机型。中国惠普的杨子江说:“数码多功能一体机对IT企业而言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从人员到资金,惠普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产品线也会越来越丰富。”      IT企业加盟 市场格局渐变      总体来看,中国的数码复合机市场是一个传统复印机市场的自身替代过程,同时也是与典型的IT外设产品(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从2000年之前的传统OA厂商依靠其行业及技术壁垒垄断市场,到前几年的IT厂商借着数码化、网络化潮流探入OA市场小试身手,再到如今的IT厂商大举进入OA市场,参与竞争,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导致了市场格局的变化,而数码复合机则是技术发展的承载者。   如今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上是在原来的传统复印机市场基础上展开的,在整体市场由模拟向数码转换的过程中,各个品牌表现出了很大的策略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改变已经形成的市场格局。   目前,市场的一大特征是OA厂商渠道体系完善。传统的OA厂商,如施乐、美能达、理光、佳能等作为文件处理市场的“元老”级选手, 其强势项目在于复印和传真,因此推出的数码复合机多是基于数码复印功能的产品。凭借在办公设备市场打拼多年的经验,通过与各地经销商的长期合作,传统OA厂商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成熟的经销网络。柯尼卡美能达销售企划部大久保雅彦部长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目前我们正在对经销渠道进行全面改制,也就是引导经销商从分销转到直销,适应以中高速机和彩机为主的市场趋势,并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二,OA厂商的研发能力以及对市场的专注力优势明显。从技术角度看,数码复合机并非各种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技术跨越光学、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产物。以佳能的数码复合机为例,其中就应用了横跨数个领域的5600项专利,其技术含量可见一斑。理光在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设立了11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拥有3500名科学家、研究员和工程师,致力于图像处理的研发。   第三,借数字化的趋势而步入办公设备市场的IT厂商,通过在PC、服务器、网络、打印和IT服务等方面的整体优势,让人们看到智能办公的高效、便捷。原来主攻外设市场的IT厂商如惠普、利盟、联想等则推出了以数码打印功能为基础的数码复合机。惠普市场开发经理杨子江认为,IT厂商能够“理解在IT系统中,输出、输入设备应该如何与整个系统进行协调,一切以提高用户商业价值为目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办公领域打印文档页的数量远远超过复印文档页的数量。杨子江表示:“基于打印的产品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高稳定性和输出品质,这是基于复印技术的产品所无法比拟的。”打印需求旺盛使得基于打印技术的数码复合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然,IT、OA渠道的融合、对新渠道的开发规划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仍是起步较晚的IT厂商应当关注的重点。在市场拓展方面,联想提出:“要注意产品线的整合规划和开发,向用户清晰地介绍IT时代的办公设备必须具备与PC和网络的连接能力的概念和趋势。同时,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面,也应注重   IT渠道和传统OA渠道的融合。”      OA、 IT界限模糊 彩色化大势所趋      很显然,如今的数码办公设备市场正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类型的厂商都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IT和OA厂商从产品开发到营销与服务,甚至用户采购习惯等方面都在互相学习、借鉴和交融,并且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联想数码外设部产品总监周学工举例说:“过去用户采购办公设备的主体是办公和行政后勤部门,采购PC、网络的是IT部门,井水不犯河水。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将这两类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采购和运营管理部门整合,由CIO进行统一管理。” 由此可见,不仅IT与OA厂商之间正大范围交融,厂商内部的IT与OA部门也在融合互动。在情势之下,先前的IT、OA厂商都在基于各自的优势,从技术、产品、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展开工作。   另一方面,彩色业务市场发展缓慢、黑白机型与彩色机型比例严重失衡,是我国办公设备应用现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复印机市场的彩色与黑白业务之比为1∶1,欧美市场为20~30∶70,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却只有1∶100。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彩色多功能数码一体机市场增长速度比黑白多功能数码一体机明显更快,说明彩色办公的需求日趋旺盛,黑白机年增长率为12%,彩色机年增长率则高达74%。   柯尼卡美能达销售企划部大久保雅彦部长预言向彩色化的转变会随着规模生产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迅速完成。他介绍说:“在两年前,彩机价格是每台10万元,现在是每台5万元,预计三年后会在每台2.5万元。同时技术的升级转换也很快,大概在2000年,欧美就基本完成了从模拟机向数码机的转换,目前正开始大规模地从黑白向彩色转换。全球的复印机厂商90%以上把技术转向彩色,有些甚至已经停止了黑白技术的开发。估计在3~5年后,中国市场也会完成这个转变。”我们可以将黑白到彩色的转变类比技术上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也许几年后,我们就将实现全线的彩色化办公。      服务必不可少 节能不容忽视      如今,在数码复合机领域,多数厂商都不仅仅局限于为用户提供硬件产品,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为客户解决问题,根据客户需求制订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所有行业中,服务的理念都在不断深入,越来越深刻地被企业所认知,办公设备提供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无法例外。正是数码复合机带来的网络化特点,使单纯的产品销售很难获得竞争优势,服务成为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服务”既包含了第一层次的传统服务,如售前、售后服务,更蕴含了系统的办公解决方案服务;不仅限于被动的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更应该着眼于分析客户的工作流程和潜在需求,然后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及应对流程,以提高客户的工作效率。“服务”无疑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量级筹码。当然,这也就要求厂家具备硬件、软件和系统整合的能力。   理光提出的“Walking in the Customer"s shoes”,即“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柯尼卡美能达强调“以硬件加软件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全套服务”;惠普坚持 “充分理解用户需求”,这些都是对“服务”概念的诠释。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环境问题。目前,环境保护问题被方方面面重视和关注,在办公设备应用方面,我们当然也希望每天接触的办公设备能够节约环保。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什么?

工程测量技术具体是什么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 工程测量技术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它讲授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精度分析、建筑工程测量、管线测量、贯通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和高精度工程测量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和工程施工中的常规测量方法; 专业方向:矿业、水利水电、交通、土木、城建、农林等方向的工程测量。 就业面向:测绘、水利水电、地矿、交通、城镇规划、市政建设、房产、国土资源利用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建设中的测绘工作所用仪器包括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GPS定位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等等都是工程测量中运用的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是什么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工程测量技术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地面测量仪器 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座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什么是三维扫描技术及测量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图形图像。获取图像的方法包括使用各种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利用这些手段通常只能得到物体的平面图像,即物体的二维信息。在许多领域,如机器视觉、面形检测、实物仿形、自动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生物医学等,物体的三维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即三维物体面形轮廓测量得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光学三维扫描技术和计量方法也不断涌现。 常用的三维扫描技术根据传感方式的不同,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的采用探测头直接接触物体表面,通过探测头反馈回来的光电信号转换为数字面形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面形的扫描和测量,包括三座标测量机法和电磁数字法。三座标测量法是现在最通用的测量方式之一。 接触式测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配合测量软件,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基本几何形状,如面,圆,圆柱,圆锥,圆球等。其缺点是:测量费用较高;探头易磨损。测量速度慢;检测一些内部元件有先天的限制,故欲求得物体真实外形则需要对探头半径进行补偿,因此可能会导致修正误差的问题;接触探头在测量时,接触探头的力将使探头尖端部分与被测件之间发生局部变形而影响测量值的实际读数;由于探头触发机构的惯性及时间延迟而使探头产生超越现象,趋近速度会产生动态误差。 随着计算机机器视觉这一新兴学科的兴起和发展,用非接触的光电方法对曲面的三维形貌进行快速测量已成为大趋势。这种非接触式测量不仅避免了接触测量中需要对测头半径加以补偿所带来的麻烦,而且可以实现对各类表面进行高速三维扫描。 目前,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激光扫描测量、结构光扫描测量和工业CT等。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二维分析法,包括遮挡阴影法、莫尔条纹法、聚焦法,光度法等;另一类是三维模型法,包括飞行时间距离探测法、被动三角法和主动三角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基于三角测量法的三维扫描技术:点激光测量技术: 通过激光发射单点到物体表面,采用传感器在另外一侧观测,通过每一次的测量点反映物体的三维信息。其特点是精度较高,但测量速度慢,用于检测相比三座标系统要快。线激光扫描技术:通过激光发射一条光线(称为光刀)到物体表面,采用传感器在另外一侧观测变形的光刀,通过解调光刀变形还原物体的三维信息。相比点激光扫描技术,其扫描速度大大的提高了,但也要附加运动系统才能得到完整的三维物体面形表示。该测量方法同样具有精度较高的特征,代表系统有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等。面扫描技术:该类技术发展成熟的主要是结构光扫描,采用发射系统发射面光(面激光或者条纹),采用传感器在另外一侧观测变形条纹,结合相位技术及计算机视觉技术解调变形条纹并还原物体的三维信息。该种技术近来得到极大的发展,能够迅速的获取物体表面的面形信息,同时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对测量环境低,应用于三维扫描具有很大的优势,代表系统有照相式三维扫描仪。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致力于非接触式三维扫描及检测系统研发、销售及服务一体化的专业三维数字化高科技公司,拥有点、线、面不同系列的激光和白光三维扫描系统,为您提供从三维扫描、工业检测到工业设计、脚型鞋楦定制、逆向工程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给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带来什么变化 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点位测量 高程测量 一是快速的精密水准测量,其读数快且精度高,较传统的精密水准测量提高30%—50%的工作效率,用于建筑物的变形沉降观测和工业设备的精密安装测量。 二是电子数字水准仪与计算机相连接,可以实现实时、自动的连续高程测量,在应用的支持下可实现内外业信息的一体化。三是在标准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及施工测量等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的仪器主要指经纬仪。经纬仪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虽然在外观上和光学经纬仪相类似,但是它是用微机控制和电子测角系统代替光学的读数系统。和光学经纬仪相比它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主要有:电子经纬仪使用电子测角系统,能自动显示测量成果,实现读数的自动化和数字化;采用积木式结构,较为方便地与测距仪和数字记录器组合成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若配以适当的接口,可把野外采集的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计算和绘图;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精度高,使用方便且人为误差少。 距离测量 在距离测量方面,测绘技术发展也比较快,目前对中长距离(数十米至数公里)、短距离(数米至数十米)和微距离(毫米至微米)以及变化量的精密测量的测量精度都很高,以ME5000为代表的精密激光测距仪和双频激光测距仪,中长距离测量精度可达亚毫米级。 点位测量 点位测量主要指点的三维座标测量。对点的三维座标测量测绘仪器有了新的进展,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的,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的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 为什么把测试信号数字化 因为现在的智能控制系统(从单片机到PC,都是)都是数字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运行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所以需要把各种模拟信号数字化后,再送控制器处理。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技术有什么收获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工程测量都需要学什么??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测量平差、地形测量、数字化测图、地籍测量、GPS应用、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高等测量平差、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地籍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城市规划等。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 *** 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适应岗位: 我校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供不应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达100%。主要就业范围:国家测绘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测量与规划、地铁轻轨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与监理、国土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调查、房地产测量与管理、GIS应用与遥感信息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仪器检测与销售工作。 主要课程: 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建筑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网页设计、VB.NET程序设计、AutoCAD、数字化成图软件、测量技术基础、数字化测量、控制测量与平差、GPS测量、遥感技术及应用(RS)、数据库应用技术、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籍与房地产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概算、工程概论和企业顶岗实习等。 职业技能: (1) 具有测绘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和地籍图的能力; (2) 具有遥感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 (3) 具有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设计、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电力、水利、地铁工程、厂区建设等的工程测量和技术管理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成果管理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GIS、测量软件开发和 AutoCAD 二次开发的能力; (7) 具有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应用与推广的能力; (8) 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阅读、翻译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具备基本的信息交流能力; (9) 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技能证书: (1)教学计划要求的必考证书有(劳动部认证):工程测量员(技师)/AutoCAD高级操作员(建筑)/办公软件应用中高级操作员; (2) 教学计划外选考的证书有:数字化测图员(技师)/房产测量员(技师)/地籍测绘员(技师)等。 重庆邮电大学的数理科学与技术类到底是学什么,有了解的希望能详细讲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含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五个专业)为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1年自动化学院各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即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前两年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根据学业倾向,遵循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在大类范围内选定专业,后两年按选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修业。培养过程中,依托拥有国际一流设备的工程实训基地,构建网络化控制、物联网/传感网、汽车电子、智能电网、智能仪表、数控装备等工程实训系统,强化“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突出“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专业特色与“网络化控制”技术优势,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系统设计、产品研发、运行管理等工程能力。本专业依托省部级重点学科,与Cisco(美国,世界500强企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国内外一流院所共建有9个联合研发中心,和四联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10家国内著名企业建有实训基地,与重庆机电集团、重庆电力、国网信通等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培养目标: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培养符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要,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特征,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较宽知识面,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机器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专业优势和特色:特色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并联合培养博士生优势专业方向:网络化控制、过程控制、嵌入式系统特色二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特色三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特色四拥有国家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去向: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检测与仪表、物联网系统、电子与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运行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培养目标:围绕“感知中国”的人才战略需求,以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和光电等为支撑,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保障,以智能化、网络化测控为特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能从事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与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控电路、数字化测量技术及虚拟仪器、光电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专业优势和特色:特色一重庆市特色专业,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为学生的深造提供了优良的专业支撑条件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特色二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重庆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特色三专业面向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仪器仪表设计应用与系统测控具有网络化测控、通信仪表与智能仪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三个优势方向,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培养学生在测控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特色四建有测控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高水平科研及教改项目为基础的省部级专业实践及创新平台,与智能仪表、......>> 数字电压表的简介 在电量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数字电压表(DigitalVoltmeter)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传统的指针式电压表功能单一,精度低,读数不方便。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采用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扩展性强、集成方便,还可与PC进行实时通信等优点。目前,由各种单片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被广泛用于电子及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等智能化测量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conversion coat是什么意思 conversion coating 转化膜,转化层;机外涂布

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意义是什么?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驾驭先进科技的人才至关重要。目前大家都在提数字化转型,但转型的关键还在人才,没有懂行的人、没有数字化执行能力的团队,数字化就是一句空谈,买再好的设备、上再多的软件,都无法发挥效能。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知识滞后的现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加上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所以数字化人才培养应加以重视,拿来主义已经不再适用。因此,企业要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既要加强内部的传帮带,也要加强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引入及行业资源的借鉴,持续学习,才能不断的保持竞争力。

数字化投入是什么意思

美国IT咨询专家TapscottDon第一次提到“数字经济”这一观点,并通过回顾历史演进过程预测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随着数字新时代的更迭,而成为一种历史趋势。伴随着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逐步加深,根据不同的视角,学术界将数字经济研究开展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体系的创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等

origin2022点击图像数字化没反应

系统bug。origin2022点击图像数字化没反应是系统bug的问题,只需要卸载重新打开即可。Origin是由OriginLab公司开发的一个科学绘图、数据分析软件,支持在MicrosoftWindows下运行。

数字化钢结构加工原理是什么

数字化钢结构加工原理是利用BIM技术对钢结构进行设计。BIM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共同应用于钢结构加工之中主要基于以下原理来操作的,利用BIM技术对钢结构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钢结构的使用需求建立相关数据模型进行模拟,然后输出钢材的各种属性参数和图纸,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和管理。

门店如何数字化经营?

融象数科认为,数字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门店能够提早意识到数字化的关键作用,非常重要。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首先,想要实现门店数字化,应该先完成相关大数据收集,实现线上线下的顺利结合。其次,门店应该整合相关社交平台,进行线上宣传。然后,门店应该建立相关会员体系。最后,门店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比如这两年非常火热的直播电商,亦或者是其他,就非常值得跟上。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啊?

从总体发展布局看,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一再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教育系统应以教育信息化为发展战略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了适应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应该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连接解决业务协同,在业务协同中产生和积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洞察,进一步驱动业务和运营。同时对于数据持续积累最终支持更高级别的自我学习,并推动业务运营的智能化,并形成闭环持续优化改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路径各不相同,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劣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规划目标、实现手段方法、资源保障的综合设计,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组织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核心功能从传统的管理升级为赋能与服务,建立“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树立数字化思维,从商业模式创新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项目管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把关注点放在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上,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打造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和数字化运营一体化平台。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一是采用1+N数字化推进工作机制,提升BIM正向设计能力。二是加大人才投入,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三是加强“云、大、物、移、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关于医疗数字化如何提及?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一)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二)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

大火的“RPA”对数字化转型企业来说能发挥什么作用?

RPA是什么? RPA的概念目前相对统一的是: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软件技术,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模拟人在计算器等数字设备上操作,减少人为重复、大量、繁琐的工作。从而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处理可预设流程工作和解决系统边界的特征是RPA可以被广泛运用的核心点,但是RPA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不同RPA厂商产品的定位和模式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数字化转型与全面自动化 近两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自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另一点也是疫情催生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关于数字化转型统一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解。Gartner认为:“是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和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新的收入。”埃森哲也认为:“创新业务和新的数字化业务,当其营收占比超过50%时就可以认为,转型是成功的。”关于我这里提到的定义,在业界已形成共识。所以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和企业原本业务的融合,是技术支撑业务的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是由企业核心痛点来决定的。人效低: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线上工具的使用日渐累积,不同部门的办公需求,不同岗位的办公需求让企业使用的工具软件让公司用户数据分割,跨部门协同难等问题造成的“人效低”。线下转线上,用户体验需求得不到满足:移动化联网发展至今,信息内容爆炸的时代用户消费习惯和需求发生改变。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产生,除了数字化产品,企业管理、办公协同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是十分重要,是带给用户新的体验的关键点。 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系统后台,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全面自动化企业的后台,软件机器人能够完成大量的后台工作。机器人不仅能够阅读屏幕、文件和电子邮件,还能熟练使用企业应用。从一组统计数据中看到,三分之二的工作中有30%的工作是可以通过自动化去完成的。目前,头部企业往往会选择从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以及数字工具几个方向出发来开展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则更是从上手程度和效率出发会首先使用工具,从切入口来说,这都没有什么问题。 RPA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业务场景中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一般选择是使用RPA,或者选择使用接口的方式。如果是业务成熟,数据量十分庞大的情况下选用接口效率更高,易于留作中台复用,数据也会逐渐被中台吸纳。而对于成长型的业务使用RPA处理碎片化、长尾工作更适合,因为RPA具有非侵入性、灵活性、轻量级特征在短周期内即可解决部分需求。 日常的工作场景中,我们都在使用电脑完成搜索抓取信息、更新整理表格、浏览网页等,不停地在各个系统、界面、表格之间转化。RPA能够实现4大自动化功能,桌面自动化、web自动化、表格自动化、系统自动化。RPA机器人能够用这4大基本功能赋能广泛的办公场景,例如:跨系统信息录入、财务对账、合同录入、电商客服千牛消息回复、邀好评等广泛场景均可使用RPA解决。RPA机器人帮助企业员工解放双手,留出更多的时间在思考性、创造性的工作中,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和员工幸福感提升双赢,促进企业良性管理循环。0代码RPA编辑器可以实现无需编程即可快速学习上手,编写每一个人自己需要的机器人,个性化、学习成本低、针对场景痛点是编辑器的强大能力。 RPA+AI技术是指通过RPA技术与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结合, 使RPA机器人能够实现处理智能决策、智能判断的场景。例如:身份信息审核、文本OCR分析、客服场景辅助决策与自动推荐等场景。RPA+AI技术是传统自动化技术的一次突破,这让RPA所能发挥的能力进一步增大。 4.RPA的核心价值“技术平民化” 区别于传统,RPA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更碎片化和长尾化的、更平民和便捷化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思路。当我们谈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会想到的关键字是“统一规划,分布实施”、“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数据中台”、“业务流程优化”“三分软件、七分实施”等,这的确是经典路径,但也是需要相当的决心、动能、资源和时间。 在我看来,RPA更像是一个工具而非应用系统、更像是脚手架而非泥瓦匠。大家都在说,RPA解决的是企业大量人工重复录入的问题,但如果一个企业大量人工重复录入已经成为明确和持久的痛点,这难道不应该是企业IT部门首先要考虑去通过EAI、API的方式去解决的吗?那样一定会更高效和更稳定。 那么什么样的场景才是RPA的最能发挥作用的点呢? (1)当系统之间因为组织边界、技术边界等原因无法通过接口方式打通,RPA可以提供一种相对灵活便捷的方式进行数据搬运,如同烟囱上的脚手架; (2)长尾化、碎片化的场景,通过接口的方式是很难穷举这些场景,同时也非常不经济; (3)多变的、临时性的场景; (4) 探索 性的场景,通过RPA方式可以让过去一些无法实现的业务 探索 成为可能; 需求、产品和商业路径应该是匹配的。在我看来,RPA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平民化”,RPA产品应该成为企业乃至个人工具箱里必备的工具之一,它应该能够更加方便的被使用者获得、更容易的被掌握、更快速的被部署和使用。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RPA同质为业务系统或者中台的实施方法,其实未必是合适的。 RPA本身就应该是低成本、快速见效的、甚至是不改变原有的作业流程和作业习惯的前提下实现优化;如果我们用传统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推进方式进行,把流程进行了梳理、把to-be做了规划,那为什么不下决心部署中间件或者接口呢?为什么不用更结构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碎片化的场景就应该通过更平民化的产品技术来解决,平民化的产品技术就该用更面向最终用户的路径去实现商业化。 综上来看,RPA作为“技术平民化”的一个工具,可以给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它是自下而上的,它是松耦合的柔性的,它解决的更多的是碎片化长尾化的痛点,它是人人可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思迈探究 最专业的数字化实验室仪器

广告啊

MBT-3000数字化坦克的设计特点

该款坦克的火炮控制设备都实现了电动化。火力控制系统还包括供车长和炮长使用的第二代热成像仪,内置激光测距仪。坦克还在顶部配有供车长使用的稳定型全境瞄准镜。此外,MBT-3000型坦克还装有辅助防御系统,包括在炮塔上安装的激光监测器和12个榴弹发射架,其中8个发射架可发射烟雾弹,另外4个发射架可发射用于近战防护的杀伤性榴弹。为MBT-3000型坦克提供动力的是中国研制的水制冷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可让坦克以67公里的最高时速行进。据说,该坦克的最大行程最高可达500公里。MBT-3000型坦克的作战负载为52吨,强于欧洲的一些主战坦克。此外,该坦克可载3人,其紧凑度也胜过一些欧洲生产的主战坦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断网,数字化时代不能承受之重

来源:人民邮电报 近一段时间,国外集中发生了数起网络中断事件。与以往断网事件不同的是,如今全球普遍步入数字化时代,断网发生后,民众生活、企业运行、公共服务均遭受了比以往更为严重的影响。这也引发了各方的讨论:在高度数字化、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严重依赖网络的当下,如何将断网对 社会 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多国发生断网事件 7月2日1时35分,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遭遇全国性网络故障,短信、普通电话、紧急电话均失灵,天气数据、快递物流、自动取款机、车联网等大量基于KDDI网络的业务陷入瘫痪,影响用户多达4000万户,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断网事故。至7月3日上午,约70%的服务恢复。故障发生40小时后,网络尚未彻底恢复,KDDI称正在进行网络测试,同时限制流量。在故障发生3天后,KDDI的用户拨打语音电话依然困难。最终该公司花了86小时才完全恢复通信服务。KDDI称,故障源于定期维护更换语音通话路由器时出现了问题,在后续修复过程中又遭遇流量集中现象,导致该公司不得不限制用户访问,继而引发一系列连锁故障,导致通话与数据通信服务瘫痪。 7月7日,日本移动通信巨头NTT DoCoMo公司的5G服务出现约一小时的故障。当日18:15至19:25,该公司5G服务的互联网通信出现中断,语音通话不受影响。该公司表示正在调查问题的原因,故障波及北海道、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福岛、富山、石川、福井、爱知、岐阜、三重和静冈县等地。而在去年10月,NTT DoCoMo就曾发生严重的网络故障,共有1290万用户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在长达29小时内无法实现。 断网引发“蝴蝶效应” 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当下,断网给 社会 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蝴蝶效应”效果之巨、个别案例后果之严重已经超乎想象。 KDDI用户涌向社交媒体抱怨,有出租车司机由于断网而无法使用信用卡或电子支付。被抱怨最多的是断网导致的紧急电话无法拨打问题。据东京都警察厅透露,KDDI断网的前两日正值周末,首都地区拨打110紧急电话的总数为11860通,较前一个周末减少了近10%。故障两日内,KDDI网内通话量急剧下降,而公用电话通话量却显著增加。日本街头的公用电话目前已经不多,平时几乎无人问津,KDDI断网后,人们纷纷跑上街头寻找公用电话。有媒体报道称,34岁的奈须智之7月3日在大阪街上疾走了15分钟才找到一部公用电话。 更让人忧心的是,KDDI断网正值日本高热和疫情流行,由此引发了部分救援不及时事件。据日本共同社报道,7月3日,东京市中心的气温连续第九天超过35摄氏度,是日本自1875年开始有记录以来的最长高温纪录。 在北海道,两名男性登山者7月2日15时左右在一座山上迷路,其中一名男子手机电池耗尽,另一名男子因使用的是KDDI的网络无法拨打求救电话。两人最终通过Line程序联络到朋友,当晚获救。 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断网无法联络,相关医疗部门表示,部分患者很可能因此加重病情。日本山形市政府只能通过社交媒体给民众发出通知:“如果您担心自己的 健康 ,请使用不同的手机运营商或使用固定电话拨打公共卫生中心电话。” 东京北区一家诊所的一位心脏病患者断网期间亟须转到大医院,工作人员联系了五家医院,对方均表示因无法联系上外科医生而不能收治该患者。几番努力后该诊所最终找到一家医院,但对方依然表示无法承诺可进行手术。该诊所主任伊藤表示,断网事件是“一个隐藏的陷阱……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问题”。 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的Shane Eby在罗杰斯电信公司断网当日失去了姑姑琳达。据悉,琳达当时在市中心因动脉瘤破裂突发不适,身边亲人因为断网,在10分钟内求助多位路人均无法拨通911急救电话,尽管最终救护车到场,但琳达遗憾去世。Eby说,他从未想过会在与紧急服务部门取得联系时遇到困难,“断网并没有直接导致我的姑姑死亡,但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断网成本巨大 断网事件,不仅对用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电信企业本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 一方面,断网造成的是直接的成本损失。有媒体报道称,根据KDDI的个人服务规定,如果通信服务“完全不可用”的时间达到24小时或更长时间,要向用户支付损害赔偿金。赔偿可能参考用户因通信故障而无法使用移动服务的具体时长来确定金额。有报道称,运营商可按用户日均费用加上约100日元道歉费计算,以积分形式向用户发放,预计KDDI此次为每位用户提供的赔偿金额最高为400日元(约合20元人民币)。但因断网波及人数众多,加之受影响的企业需要额外赔偿,有媒体预测KDDI此番赔偿总额至少为200亿日元(约合9.74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断网事件如若处理不当,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影响。断网后,加拿大罗杰斯电信公司表示将为每位手机用户赔偿7月8日—9日的话费。有业内人士按今年第一季度标准测算,每位用户能获赔3.82加元(约合20元人民币)。这番表态引发了众怒。有企业表示,这一补偿根本无法弥补因网络瘫痪而造成的损失,反而凸显出罗杰斯电信公司推诿责任的态度。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丹·凯利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流行无现金消费,许多企业纷纷设计了各种支付解决方案。但在断网期间,在线支付普遍瘫痪,因此企业损失的远远不止互联网连接费用,而是销售额损失。据悉,罗杰斯电信公司已经收到断网引发的诉讼状,指控罗杰斯电信公司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 如何把断网影响降到最低 断网事件再次凸显了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各方对于维持通信系统稳定和断网后举措的相关思考。 查找问题,防患未然。断网发生后,警察、消防部门和其他重要服务的紧急通信被长时间切断,海量用户无法进行通信,在 社会 高度依赖数字化手段的当下, 社会 的脆弱性也因此凸显。为此,日本总务大臣金子恭之严令KDDI必须查清断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KDDI必须与其他运营商分享问题出现的确切原因,共同防患于未然。总务省表示,将在细查KDDI应对举措的基础上探讨采取行政指导措施等。但这一举措是否奏效仍存疑。去年10月,NTT DoCoMo断网事件后,日本总务省将其定性为“严重事件”,并持续下令对日本运营商进行检查,以避免类似事件。但仍未避免KDDI断网事件的发生。有业内人士称,日本整体的通信基础设施普遍老化,应对全行业彻底检查摸排,从根本上杜绝隐患。加拿大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也表示将对罗杰斯电信公司断网事故展开调查,并责成各电信公司60天内制订一项计划,以减轻未来断网对消费者的影响,下一步推出更多包含消费者权益的规则。 推动竞争,分散风险。加拿大罗杰斯电信公司15个月来两次断网,引发众怒,民众纷纷呼吁政府扩大电信行业的竞争。罗杰斯是加拿大最大的通信公司之一,目前和贝尔、Telus 一起控制着加拿大电信市场90%的份额,且“体量”明显超过后两者,在人口最稠密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优势更为突出。该公司拥有近1130万手机用户和260万以上互联网用户,还负责保障加拿大借记网络和电子汇款系统Interac,涉及政府机构和众多需要网络服务的关键系统。此次断网加剧了人们对该公司行业主导地位的批评,表示电信行业需要更多竞争。 寻找备份,双倍保险。据悉,经过此次大规模断网事件,一些用户已经开始考虑备份网络服务。一家在日本拥有约200家门店的电器连锁店表示,已经有不少用户前来咨询购买多家运营商通信服务的事宜。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说,正在考虑购买多家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原因是得知其一位朋友因孩子生病而打不通求助电话。尽管日本通信费用成本不低,但为数不少的用户表示会考虑多SIM卡业务。加拿大借记网络和电子汇款系统Interac有关人士表示,在断网导致数百万人无法在线支付之后,正为其系统增加另一家网络提供商,以增加网络冗余。政府层面也有类似的考虑。日本政府相关官员透露,将考虑建立紧急情况下手机漫游机制,即用户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临时漫游到另一家运营商的网络上,以防长时间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出现。但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金子恭之透露,可能需要对日本电信设备进行升级,同时要制定应急操作规则。加拿大工业部部长商鹏飞也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电信企业采取措施提高加拿大网络弹性,比如在断网期间相互提供网络援助。 传统方式,适当回归。断网期间,电子支付类业务普遍遭遇障碍,这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有民众表示,虽然已经习惯了无现金化生活,但此次断网事件后会随身携带现金,以防电子支付系统失灵。(晓镜) 【纠错】【责任编辑:冉晓宁】

通信原理数字化的过程及特点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无噪音干扰。便于加密处理。占用频带宽。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学习翻译成英语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学习People can anytime and anywhere through the Internet into the digital virtual school

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转的是什么?企业的数字化该如何做?

1、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建筑行业是中国传统行业,因发展模式粗放、生产效能低、工业化程度低、建筑劳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都是建筑行业的常见标签。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赋能越来越成熟,工业4.0和物联网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生产力、效率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使用协作技术来连接点对点办公,从质量审计到智能建筑软件,流程正朝着数字化工地发展。未来,数字化将成为建筑行业的趋势之一。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字化管理软件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许多行业带来了数字化便利,其中也不乏建筑行业。目前建筑工程行业也利用起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例如BIM系统、ERP系统、劳务分包系统,甚至还有的企业则利用零代码工具搭建自己的企业部门的系统,这点在蓝库云的客户中也是最常见的做法,这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搭建出吻合自己需求的劳务系统,从而完成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在过去的几年中,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在不断地改进和迭代,无论是功能种类、实用性还是灵活性都越来越高,能够满足不同细分行业、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助力建筑工程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3、绿色环保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获政国家策鼓励,未来发展潜力大。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减碳排放工程有望迎来高增长,这是一个大方向。无论是政策趋势还是行业趋势,都促使建筑工程行业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发展,逐步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虽然目前的建筑材料,例如混凝土,钢材,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但是这种缺失不会变,大家将更重视节能环保的建筑,这是大势所趋。总结:我国建筑业体量巨大,并持续增长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结构的调整,建筑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等,管理混乱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建筑业要走出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有效支撑,通过绿色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

数字化智能营销系统“享策云销”,助力实体商家解决营销难题

37度礼购在2021年8月2日发布了全新的数字化智能营销系统——“享策云销”,用互联网技术助力实体商家解决营销活动难题,以实现业绩倍增。据悉,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策划领域的首次融合,享策云销也是该领域首家得到了阿里高德授权合作的营销系统。 破解实体商家经营困局 据《2020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显示,我国有超过9600万的商家,曾一度贡献了全国超过60%的GDP,现在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实体商家生意惨淡,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抛开疫情冲击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实体商家的营销能力,不能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面临着客户引流难、截流难、回流难、策划执行难等一系列营销难题。对于商家来说,与外部策划公司的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过程中会发现,传统的人工策划不仅费用高、耗时久,调研数据不准确、方案创意老套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商家的营销效果和收益。 “享策云销”智能营销服务系统的诞生,为打破实体商家的经营困局提供了有力帮助。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度学习了行业超过180万+的成功案例经验,更能迅速直击“商家痛点”,为各行业商家量身定制科学精准的专属营销策划方案,帮助商家快速解决营销难题,实现业绩倍增。 做活动,找小策,四大核心服务助力营销活动落地 1. 秒级市场大数据分析 准确的市场分析能够更有效地把营销活动触达目标人群,传统策划公司往往采用人工调研的方式收集市场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调研结果客观程度有限。 享策云销和高德、阿里合作,借用其大数据技术,能够秒级实现市场大数据分析,根据商家门店位置,智能对商家周边人群、同业机构、异业机构、竞对促销活动等进行数据筛选和分析;生成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和经营建议,助力商家实现精准营销。 2. 精准匹配成功案例,借鉴复用 很多商家会借鉴其他人做过的营销案例,但活动结果往往都不理想,因为每个门店的经营情况,周边情况都不一样,盲目照搬只能效果一般。 享策云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商户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智能化大数据匹配;一键分析,精准推荐适用于门店的成功案例,供商家借鉴复用。 3.科学诊断,一对一AI定制营销方案 为了实现比人工策划更优秀的营销方案,享策云销基于CNN深度学习智能营销算法,融合了超过180万+的活动案例经验,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诊断商家经营情况,智能生成1V1的定制化营销方案,并同时配套详细的活动思路与营销锦囊帮助商家更好的实现营销活动落地。 4.管家式执行指引,保障活动落地 能落地的方案才是好方案,享策云销为商家提供了管家式的方案执行指导,来保障活动落地效果。系统智能生成营销计划日历,科学分解执行方案细节,实时提醒活动进程,每一步如何操作都有专业的行策专家辅助视频讲解活动细节,让商家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关键节点。商家只需要按照指引按部就班地执行,就能轻松完成活动落地。 好的工具助力,让活动,更容易 为了让活动更有吸引力,一般商家会选择用活动礼品吸引客流。享策云销的礼品商城,与众多国内外一线知名品牌战略合作,大数据精挑细选客户喜欢的热门礼品,供会员商家低价采购,提升活动效果,节省活动费用。 借助葱花、热门活动等系列的互联网营销工具,辅助商家进行线上宣传及引流到店,提高客户裂变及转化效率。让商家更轻松地开展营销活动,实现员工和客户管理。 助力实体商家数字化转型,从营销破局开始 据普华永道数据分析,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拉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4%,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中国与印度两国生产总值之和。人工智能已由实验室阶段转向产业化生产阶段,并逐渐进入千行百业,于无声处服务群众。 为了促进市场主体经济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政策;并且在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 社会 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37度礼购创立之初就一直为市场主体中最广大的的实体商家提供营销服务,也将依托全新的数字化智能营销系统享策云销,立足商家营销活动,不断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与突破,帮助商家破局现阶段的营销难题,实现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加快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3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向2022年全国两会提交了两份书面建议,涉及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徐征认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赋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传统产业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高、动力增强的重要途径,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建筑业有着庞大和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前景,未来可期。上海建工董事长 徐征 受访者供图数字化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徐征指出,当前建筑行业转型与创新还存在一些障碍: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本支出较大、缺乏规模效应,施工现场项目覆盖率低,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同时,建筑产业链上数字化技术协同性不高,数字化技术在项目单阶段、单系统、单项目应用较多,BIM(建筑信息模型)正向设计不普及,设计、建造、采购、运营等环节孤立存在,数据和信息难以跟随项目推进而流动,形成不易交互的信息孤岛;BIM模型审核和验收环境不成熟,BIM计价、审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针对性强且内容齐全的行业标准。此外,建筑设计施工运维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缺口很大。针对上述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徐征建议,一是深入推进建筑产品数字化和建筑产业数字化。积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打造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数字工地,大力建设面向行业基于BIM的智慧设计、建造与运维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努力打造数字化商业生态圈。以“业务驱动、技术支撑、产业协同、政策支持、企业家意志”等五个关键因素为支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共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商业生态圈。三是大力培育建筑服务商文化。数字化转型为提升建筑产品服务能级指明了方向,要积极培育常怀利他之心,提升服务能力、源自内心自觉的建筑服务商文化,主动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的绿色工程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建筑与自然、人的和谐。四是加快培养数字化高端跨界人才。充分利用我国建筑企业平台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和培养建筑信息技术、工业软件设计等相关领域高端跨界人才。同时,徐征建议政府出台智慧设计、建造、运维、更新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数字化产业计价政策、数字化模型审核验收政策以及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行业相关标准,大力支持传统行业自主创新研发集成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数字化平台,打通产业发展的“信息孤岛”,着力推进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徐征指出,国内的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和全过程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乏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项立法,行业绿色建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要在不断磨合和培育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建筑垃圾从产生源头到处理末端有个磨合期,建筑垃圾混装的特性使工厂化处理的产能不能一次性铺开。这几方面因素最终造成了上游亟待处理的建筑垃圾量不少,中游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产能利用率不高,下游使用再生砂石骨料政策引导不够。徐征指出,破解这个局面的关键在加强政策对建筑垃圾中下游和中上游之间的衔接和导流。当前,健全区域性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建筑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流程,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品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针对上述问题,徐征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城市更新业务,不断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提升,不断开发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建筑,践行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二是坚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建造,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总量。三是坚持无废城市理念,积极研发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渠道。同时,建议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建设完备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基础设施体系。

以标准化助推旅游数字化规范发展

作者:牟琳 崔子瀛 目前我国的 旅游 数字化发展创新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需要通过法律规范的完善加强底线监管,同时也要运用标准化等“软法”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发展。 旅游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 社会 优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全球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更新迭代,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为 旅游 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 旅游 产业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大量 旅游 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线上 旅游 消费更是成为新热点、新趋势,云演艺、云看展、 旅游 直播等新业态用户陡增,各大在线 旅游 平台纷纷推出“数字 旅游 ”项目,众多5A级 旅游 景区开辟线上游览功能,给人们带来了虚拟的文化和 旅游 新体验。数字化为 旅游 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是数字化拓展了 旅游 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游客出行便利度。通过数字化的公共服务能够辅助 旅游 决策,游客可以自助且快速完成“获取 旅游 资讯—设计 旅游 行程— 旅游 目的地信息查询—网络预订(虚拟 旅游 )— 旅游 经历分享”全过程。 二是数字化增强了 旅游 治理的能力,提升了疏导和监管精准度。依托于 旅游 热度、 旅游 投诉、游客满意度、 旅游 企业经营情况、舆情变化等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升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执法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更好地辅助市场调节、行业指导和政府决策。 三是数字化优化了 旅游 供需对接,提升了 旅游 产品和 旅游 营销个性化程度。对客源地、行为模式、消费偏好等信息进行合法的采集和运用,可以更好地识别重点客源市场,鉴别潜在 旅游 消费群体,精准投放广告和产品宣传,推荐并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资讯、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的 旅游 数字化发展创新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虽然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但在很多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大数据杀熟”“OTA不合理低价”等仍是困扰 旅游 市场的痛点和难点。因此,需要通过法律规范的完善加强底线监管,同时也要运用标准化等“软法”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发展。 旅游 业是我国最早引入标准化管理方法的行业之一,多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化是 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高 旅游 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推动 旅游 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对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 旅游 发展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亟需构建 旅游 数字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形成科学、统一、开放的 旅游 数字化应用标准框架,规范 旅游 数字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与进程,促进 旅游 数字化向规模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是要不断加强促进 旅游 数字化新业态发展的标准供给。根据《“十四五”文化和 旅游 发展规划》及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强智慧 旅游 相关标准建设”的要求,规范智慧 旅游 的发展已成为 旅游 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发布的2020版 旅游 标准体系表中, 旅游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共包含《 旅游 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 旅游 电子商务企业基本信息规范》等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标准数量、质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完善空间。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已发布实施的部分标准在技术条件上已相对落后,需要通过复审等方式尽快完成修订,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 旅游 数字化新业态仍在不断涌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暂时缺位的情况下,也需要标准供给来填补空白,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形成一定规模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定 旅游 数字化相关标准。 二是要不断加强规范 旅游 数字化发展的标准管理。把握数字 社会 、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建立和完善 旅游 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 旅游 标准化工作的信息采集效率,优化 旅游 标准化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升 旅游 数字化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实时共享国内外 旅游 数字化标准最新动态信息,为各级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 旅游 企业和消费者提供 旅游 数字化标准的政策、信息、管理、技术咨询和服务,提升相关标准化公共服务能力、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是要不断加强 旅游 数字化应用安全的标准保障。当前, 旅游 数字化应用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安全漏洞问题也备受诟病。因此,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要从整体上制定 旅游 数字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主体责任。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的运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评价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解决 旅游 数字化发展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保障 旅游 数字化过程中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安全,进一步提升 旅游 行业现代化转型的综合治理能力。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最根本的特征, 旅游 数字化借由 社会 创新力量已实现蓬勃生长,未来发展趋势开放而多元。在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发展的情形下,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整合 旅游 市场主体的力量、守住发展的法律底线, 旅游 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 健康 发展,进而助推 旅游 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数字化转型真的势在必行吗?

是,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人们不得不去实行下去,只有这样才会跟上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

成长型企业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产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重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经济 社会 的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力量。鉴于自身特质,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短缺无力转型的困境。本文通过剖析中小企业特点,破解数字化转型障碍,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近年来, 以大智移云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与迭代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更是引发了产业内部的变革创新,引领了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并在国家战略层面作出系列部署。 我国数字化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9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8.5 万亿元 ,占GDP 总量的36%,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8.8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规模的80.2%〔3〕。数字化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居了重要的支撑地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助推了我国数字化产业经济的纵深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据埃森哲调查报告显示,80%的受访企业疫情期间部署了远程办公工具,63% 的受访企业加强了线上渠道的布局,11% 的企业2020 年数字化投入已经转化为经营绩效〔3〕。 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及领先企业转型成功的案例,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分享了宝贵经验。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根据2011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衡量指标标准不同,无法横向比较中小企业间经营规模的大小,但是能够确定的是,中小企业在本行业中处于较为弱小的地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 亿户,中小企业约占有90%比例,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全面 健康 发展。特别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国务院多部门陆续出台减税降费优惠、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运营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具有四项基本特征。 (一)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差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市场占有份额低、融资能力差、现金流量少、产品 科技 含量低,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薄利多销赢得市场,市场敏感度强。这种低投入、低回报、低现金流的经营模式限制了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科技 创新等“专精特新”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一旦外部市场环境恶化或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中小企业极易出现现金流中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管理水平弱化,融资能力不足 (三)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不够 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运营投入资金少,产品技术含量相对低,市场适应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比较敏感。同时,中小企业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决策程序简化,决策效率高,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落地实施快。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能够随之快速进行调整,转型快、经营方式灵活。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生产链的末端,体量小、盈利能力弱、现金流少;而技术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研发风险大。中小企业在经营仅仅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面对技术创新显得心有余力不足。 (四)市场主体众多,发展潜力强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多种所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范围涉及了一二三产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载体。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金的50%以上、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以上、技术创新占全国比例的70% 以上、提供了80% 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各类市场主体90% 以上[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经济、促发展、强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践,逐渐被人们认知和熟悉,数字化也从原来的一个概念、一种工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变革。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关机构研究推测,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企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企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5]。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可窥一斑。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数字化领军企业更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据埃森哲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国GDP 下降6.8%,普通企业营收下降了17%,数字化领军企业下降了4%;2020 年前六个月全国GDP下降了1.6%,数字化领军企业营收增长超过了3%[6],抗风险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极强。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如此顺畅,中小企业整体来讲,仍处于观望和谋划状态,尚未进行实质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与中小企业自身特质密切相关,无资金、无人才、无技术、无平台、无资源等等均限制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一)顶层设计不成熟,路径不清晰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赋能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不管是主动作为还被动接纳,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实现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并产生效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报告数据显示,89% 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 探索 阶段,8%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仅有3% 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主要原因 一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尚不成熟 。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转成什么效果,企业管理者尚未形成成熟的战略规划。 二是数字化转型更加务实 。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显而易见,但目前产生效能的中小企业只占3%,且一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成功。随着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洞察,企业管理者更加理性和务实,希望缩短投入回报周期、增大投入产出正相关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偏好稳妥。 三是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晰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把各业务板块连上互联网就算转型完成。数字化转型是流程再造的过程,涉及经营管理、业务流程、IT 技术及企业文化等的系统复杂工程。 在数字化转型之前需要对企业各个板块的数字化程度进行摸底评估、分析业务诉求、确定数字化切入点,制定清晰的路径规划图。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人才储备少,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懂管理、熟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缺少全面把控转型推进、精通转型路径的人才支撑;同时行业中转型成功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少,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顶层设计不成熟,转型路径不清晰,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二)内生动力不足,生存成第一要务 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小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等等众多现象。究其原因,仍然归结于中小企业自身特质的局限性,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实力薄弱,内生动力不足。 1、信息化、数字化尚未完全建立,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 数字化转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但以初级阶段为主,主要为办公自动化和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数据库的建立。这些数据库相对独立分散,数据标准不一致,普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难以形成集成,打通数据之间的壁垒存在较大困难,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行业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关键业务系统间集成的占23%,实现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业务数据采集的占34%[2]。同时,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差,对信息化、数字化诉求低,投入成本少,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薄弱。 2、自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弱,数字化转型投入低。 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盈利能力弱,自有资金少。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占有少,可支配的资源少,用于筹集资金的资本短缺,加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评估标准严,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数字化转型前期投资大,研发风险高,科研实力水平要求高,转型效益短期内不容易显现,在资金供应不足的前提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有14%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占年销售额的比例为5%,约70%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不足年销售额的3%[2],与大型企业数字化资源配置相比投入严重不足。 3、成本投入多、转型周期长,数字化转型成本高。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系统的、全方位的颠覆性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客户终端、内部控制等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数字化转型又是基于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的迭代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硬件设备、软件技术予以支持,需要精通管理、懂得业务、熟悉IT 技术的主导人才引领,也需要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落地实施。更为关键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对于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讲,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间数据的融通采集,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实现有数据、可交互。之后,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以全局的视角谋划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这一过程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等于一边补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一边筹备数字化转型升级,双重支出加大了研发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中小企业不管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聘用,都会增加数字化转型成本。再一方面,现金流不充足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过程中的难题。数字化转型持续时间长,短期见效慢,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有息甚至是高息外部资金。时间成本、人员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筹资成本等等,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艰难且漫长。 4、人才储备少、复合型人才匮乏,数字化转型遇瓶颈。 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少,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人才招聘方面不具有吸引力,薪资报酬与大型企业相比偏低,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优秀员工可发展空间有限,造成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储备少。面对数字化改革大潮,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大企业的追捧,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数字化人才实现产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效率提高边际产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数字化人才供给短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引起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逐渐向规模占据优势的领先企业聚集,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更加贫乏。同时,数字化转型是全方位全链条、全员参与的变革,战略、管理、业务、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等等每一环节每一岗位均涉及到数字化,均需要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从管理层至普通员工只有具备了数字化思维,方可保障顶层设计及落地实施的顺利开展。这种内生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比较奏效的途径,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孵化过程。根据相关统计,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为20%,建立了数字化培养体系的企业占比为15%[2]。外部招不来、内部不具备,内外数字化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对经济 社会 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多部委纷纷出台了多种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启动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 个部门共同启动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等汇聚多方资源,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方面赋能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链条、全方位的变革,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更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能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落地生效,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一)增强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质的局限性,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相对薄弱,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管理、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中小企业尚需苦练内功,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调配使用好现有资源、增强盈利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自我变革与数字化赋能,增强自身实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条件,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养数字人才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急需的就是跨领域懂技术的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和数字化业务人才。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管理者对数字化具备了敏感性和洞察能力,才能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发展布局,找到企业经营痛点和数字化转型切入点;技术人才具备了数字化专业能力或业务人才具备了数字化技术能力,才能领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推进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把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实走深。中小企业可组织员工充分利用“企业微课”、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等线上平台学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能,从企业内部培育数字化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数字化技术,企业提供数字化培育基地,共同构建长期高效的人才孵化机制。通过内外兼修、借力顺势、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培养储备适合自身需求的数字人才,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有效性、降低了培养成本,成为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捷径。 (三)吃透用好政策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促进数字化和产业化融合,国家从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从减税降费财税优惠;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合作;征集推广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介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和实践案例;组织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接活动;建设线上技术培训平台;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上云用数赋智”活动等等汇集多方力量,从各个方面扶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也应该主动作为,优化组织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调配内外部资源,利用好扶持政策,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品、重点服务落地生效,提升效率效能。 (四)标杆企业带动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 探索 期,对转型路径和转型着力点并不是十分清晰,需要领先企业带动。领先企业也需要生态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互动,通过共享生产、共享数据等产生协同效应,优化生产互利共赢。领先企业可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享转型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使尚在 探索 期的企业对标对表、优化路径、降低风险、降低转型成本。领先企业,特别是技术力量强的领先企业可以以行业重点业务和关键业务作为数字化转型方案的突破口,建设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从流水线向网络化制造转变,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而实现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产生矩阵效应。 (五)小步快跑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资金多、产生效益慢。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专业人才少、技术力量薄,生存仍然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一次性投入重金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革,显然不太现实。企业管理者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谋划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分析甄别企业发展痛点、数字化成熟点、价值提升点、运营关键点等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制定清晰可行的落地实施转型路径。同时其他业务板块保持正常运营,维持企业持续发展,供给数字化转型所需资源,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落地生效。“全局谋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步骤。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小企业也不例外。行业特质不同、发展阶段不一样,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不一样。不论需求的缓急如何,企业均需要立足自身实际,立足长远规划,以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中小企数字化转型,危与机同在。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数字化”

u2003“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数字”成为高频词,折射出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大势。u2003u2003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也不约而同地交出了许多有关“数字化”的议案提案,给数字化划出了各行业、各领域的重点。比如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的提案关注智慧城市安全、智能汽车安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出了关于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的议案,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言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u2003u200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委员代表的建议,反映出了他们对数字化的两大认知——“全面拥抱”与“安全共识”。u2003u2003全面拥抱数字化:从城市、工业到医疗、养老u2003u2003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大势,身处千行百业的委员代表们,都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u2003u2003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建议,利用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契机,大力推进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务产业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引导传统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促进互联互通,提升市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u2003u2003通信行业是数字化的“先锋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则建议加快5G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u2003u2003数字化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指出,要推动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建设:一是推动中国已有工业互联网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二是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的兼容和互认;三是对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统一接口标准”的强制性认证。u2003u2003周云杰的另一份提案也和数字化相关,即《关于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议》。他建议要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u2003u2003安全共识已成: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战略的底座u2003u2003在与“数字化”相关的提案议案中,“安全”俨然已成为关键词。u2003u2003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今年带来的三份提案中,其中有两份与数字化直接相关,即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加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u2003u2003“我今年指出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中国整个数字化发展之下面临的新威胁,回答的是数字时代的‘必答题"”,周鸿祎说:“数字时代有三个鲜明特征,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大数据驱动业务,一句话总结就是,软件在重新定义这个世界。在未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政府的管理,社会的治理,城市的运转,各种工矿企业以及基础设施的运行都架构在网络和软件之上,那么这个基础就比较脆弱,因为是软件就会有不可避免的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进行网络攻击,而攻击的后果非常严重。”u2003u2003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也把“安全”写进了自己的议案,建议“数据跨境流动需要安全评估”。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数据越发频繁的跨境流动,但同时,数据跨境的流动也触发了对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和经济前途风险的担忧。他主张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基础,把其中好建议和办法适时转变为相关立法。u2003u2003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董事长郑杰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数据安全法律责任,完善监管体系,保障国家安全、公民个人隐私权益和社会安全稳定。u2003u2003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来自网络安全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与讲粮食安全、航天技术的委员率先接受记者提问。当谈及数字时代挑战时,周鸿祎说,“我们现在不仅从上到下形成了数字化发展的共识,也形成了安全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战略的底座,有了网络安全的保障,我们的数字化战略才能发展得更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什么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指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广义的意识概念)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现代社会中以及在研究数字城市过程中,数字化对产业的影响和逐步市场化,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生产前期任何一种生产形态都无法比拟。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延伸,网络经济产业、通讯产业、卫星产业等都该属于该产业范畴。根据对“克拉克大分类法”(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延伸。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所以明确提出数字产业将是第四产业无疑。相关如下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

中信戴卡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数字化转型路上又一里程碑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其全球灯塔工厂网络再添全新成员,21家优秀企业在全球上千家入选工厂中脱颖而出,其中,中信戴卡秦皇岛铝车轮工厂凭借“以效率为中心的卓越制造模式”,成为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入选企业,填补了该行业“灯塔工厂”空白。 “灯塔工厂”是“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的示范者。入选“灯塔工厂”的企业,需要在生产效率、运营敏捷度和生态科持续等企业经营指标上实现重大提升,需要世界级领先的技术应用和可拓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全球灯塔工厂网络年会上,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他表示,数字化发展正在重构经济竞争新格局、产业演进新模式和企业发展新要素。目前,中信集团正全力建设“数字中信”,构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中信还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并为相关行业的数字化变革积极 探索 有益经验。 有效制造,实现降本增效 中信戴卡本次入选灯塔工厂,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增产降本、提质创效,并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总体上,中信戴卡“灯塔工厂”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33%,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1.4%,产品不良率下降20.9%,交付时间缩短37.9%,能源使用效率提升39%。 在提升数字化生产方面,中信戴卡聚焦行业痛点,打造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在产线全线关键工序用智能调整系统代替人工调整维护,让生产线进行实时、精确地检测和自学习,实现生产线“无人值守”。 在提高生产灵活性方面,面对 汽车 生产厂商小批量、快速上市的需求挑战,中信戴卡借助数字化赋能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敏捷制造,将最小生产批量从300件降到1件,使“一件订单”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更好地应用到“千车千样”的车轮毂场景中。 在加强质量及标准管理方面,中信戴卡加速推广数字化质量管理,成功打造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首创性案例”。通过应用AI视觉检测和智能调机闭环,以及X光无损探伤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对轮毂进行检测-生产调节,中信戴卡灯塔工厂减少了50%的检测作业人员,同时效率提升40%。 作为中信集团的主要业务平台,中信股份(00267.HK)发布2021年度半年报显示,集团先进制造板块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中信戴卡作为先进制造板块中的代表企业,受益于 汽车 市场回暖以及轻量化需求提升,利润同比增长81%,为该板块“十四五”规划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球赋能,推动行业变革 中信戴卡灯塔工厂经验不止于内部赋能,目前已在其全球多个工厂里复制并将在中信集团旗下先进智造、先进材料领域的其他子公司进一步推广,推动生产、管理、研发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推动“中信智造”品牌发展。 点亮灯塔,照进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中,包括中信戴卡在内的中国“灯塔工厂”为相关行业的数字化变革积极 探索 有益经验,中信集团也将协同旗下各子公司对外输出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深入开展在特种机器人、工业软件、芯片产业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探索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先进智造产业集群,驱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编辑 田冬)

数字化与电动化双赋能 一汽-大众引领产业创新变革

11月18日,一汽-大众“电动化、数字化”高峰论坛在佛山举行。论坛上,各领域专家围绕“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之路”展开深入探讨,为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借鉴。肩承时代使命,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一汽-大众电动化、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成果。共话产业转型升级大势,共谋产业发展未来。11月18日,一汽-大众“电动化、数字化”高峰论坛在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高地-佛山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第一(财务)副总经理施安德博士、(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商务)副总经理董修惠,以及来自专业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合作伙伴代表,全国的媒体记者,一汽-大众各相关部门总监和数字化电动化领域的员工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肩承时代使命,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即将迎来的“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也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在致辞中表示,一汽-大众将持续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汇聚全球优势资源,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绿色出行体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致辞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潮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汽-大众从2017年开始着力布局新能源领域,坚定推进全体系数字化变革。截至目前,成果突出:电气化平台MEB和MLB evo投入使用,大众和奥迪双品牌电动化战略落地;摩斯智联和摩捷出行双“摩”并进,车联网自主研发进展顺利;一汽-大众还与华为、阿里、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发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构建NEV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新用车体验。“我们的愿景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无影响。根据该战略,我们不仅采用二氧化碳中和生产,而且需要保持生态系统完整、保证员工和同胞们满意。”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进而说到,一汽-大众将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划,所有工厂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的目标。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徳致辞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带动了产业链及区域经济发展。佛山市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许。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我们将持续支持一汽-大众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致辞数字化赋能,推动车企新发展新时代是数字驱动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既关乎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推进。在数字化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论坛沙龙等方式分享了经验与洞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汽车强国建设”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数字化和电动化是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的统一主题,是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数字化将推动汽车走向智能化时代。在汽车数字化建设,产业新生态构建等各方面,一汽-大众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发表主旨演讲面对转型变革,一汽-大众果断决策,以数字化战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一汽-大众管理服务部总监门欣在以“数字跃迁,驱动企业领势向上”为题的演讲中,介绍了企业在组织和人才数字化转型上的举措和成效。他强调,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由内而外的重塑更新。数字化意识是转型的前提;数字化技术是转型的重要力量;数字化决心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生产数字化是制造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一汽-大众凭借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实践,走在了大众集团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前列。一汽-大众生产管理总监窦恒言发表了题为“数字化开辟智能制造新纪元”的主旨演讲,阐述了“数字三胞胎”理念,以及供应链数字化对生产稳定性与精益性所起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数字化使企业能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细微的洞察,审视业务流程体系,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未来的能力。围绕“数字化转型激发的汽车产业发展潜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构建核心能力”等话题,行业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高新企业的从业精英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为行业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参考方案。电动化赋能,助力车企跃迁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电动化主题论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章桐教授发表了题为“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的演讲。他说到,中国市场大有可为。一汽-大众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与全产业链共创共赢,定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再创辉煌。电动化与智能化是未来出行的两大核心。在这两个领域,一汽-大众积极探索,朝着实现车、人、路有机融合的目标不断迈进。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总监张之昧在题为“智电新征,全新体验”的演讲中,解读了MEB产品远超国家标准的安全性,未来搭载L2+级驾驶辅助的实施规划。他表示,一汽-大众还将投放A、B级SUV等新能源产品,推出更多符合用户习惯的自动驾驶功能,创造绿色清洁、人车合一的出行体验。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一汽-大众始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华南基地即是国内绿色工厂的典范。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理王伟以“引领汽车制造绿色发展”为主题,介绍了企业在推进绿色制造方面的成果,及佛山MEB工厂锚定大众集团零排放工厂战略目标所融入的先进技术。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用自身实践证明,汽车制造业不仅可以承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也能成为环境保护的得力“助手”。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迎来了时代发展机遇,亦面临诸多新挑战。来自专业高校的科研学者与行业内领先企业的管理者,就“政产学研共同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标杆企业如何更好地担当引领责任”等话题,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三十而立启新程。面向新发展阶段,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的一汽-<a class="hidden" href="http://car.bitauto.com/volkswagen/" title="大众" data-keyTy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什么意思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意思如下:1、数字产业化,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2、产业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生产要素,释放其中的发展价值,利用数据为产业链赋能,协调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的升级改造从而达到转型的目的。企业为了紧抓数字经济红利,理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深刻改革行业的方方面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同时有效运用信息化系统优势,以智能化技术为导向,构建产品、人员、设备三位一体的设备信息化新生态。发展趋势:数字科技成为传统实体经济与数字化虚拟经济的重要“连接器”,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由原来小范围探索阶段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数字化基础较薄弱的传统产业将利用数字科技重塑产业格局实现弯道超车。产业价值创造突出终端消费者需求导向。终端消费者正在由商业价值链的C端向“C位”转变,拥有较高数字技能与素养的数字化消费者广泛参与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并成为连接产业链诸多环节的关键“结点”,在商品生产创新及商业模式变革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什么的深度融合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对生产力的影响来看,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它能驱动实体经济体系重构、范式迁移,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鉴于此数字经济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必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依赖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存在。在我国,产业数字化部分创造的增加值占到数字经济增加值的80%左右。产业数字化的意义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产业数字化是发展理念的全方位变革突破,在数字化制造浪潮的推动下,数据不仅是新型的生产要素,也是新型资产,具有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改变国际竞争格局变量的潜力。有效盘活数据资产,能够推动形成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什么是数字化产业服务?

数字化,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中文名数字化外文名digitalization转换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表示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当今时代信息化时代

27部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有何影响?

对于国家文字数字化战略是有特别大的影响的,这样的做法能够促进这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数字化转型三个关键问题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 社会 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箭在弦上,在掀起的数字化浪潮中,有关政府部门与部分企业都在 探索 转型之路。 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 01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如衍生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 数字化转型相对接地气的概念是数据化管理,后者是对企业财务、销售、市场等各项业务进行数据分析,以辅助管理产生效益,如当下很多企业正在实施的ERP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这些信息化的项目把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等通过软件系统的形式固化下来,企业相关的员工、物料、设备、资金等要素就围绕固化好的软件系统运转。 然而,这些要素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实际运行情况是怎样的,企业并不十分清楚,企业并没有一个系统能实时抓取并可视化企业日常运营全景,比如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后的使用情况、市场的变化情况、工厂流水线的运行情况、供应链的运转情况等。 如果需要这些数据,企业大都需要通过人力来统计各种报表,费时费力,且不一定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数字化转型就是要通过收集企业日常运营的数据,包括客户使用产品服务的数据、市场变化、行业趋势等数据,形成企业日常运营的全景图,反映到产品研发、服务流程改善、精准营销、销售模式升级、优化库存等业务的改进上来。 02 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从以上可以看出,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业务,而不单单是信息化过程中所做的从线下到线上;实施数字化的目的不仅仅是降本增效,而是借助自动化和智能化,根据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变化,重新定义企业业务。 如今,消费领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管是基本生活需求还是更高层面的需求,人们都在追求更好的东西,且这种需求仍在不断地扩展。 而互联网更是将这种“挑剔”迅速传给每个人,人们需要设计好、性能好、价格低、易获取、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种背景下,企业不再可能用一款低劣的产品而获得长久的成功,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很多,最典型的是相机、手机等行业,一个巨无霸的公司能在几年内倒掉。 与此同时,随着5G、AI、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等基础技术快速发展,众多行业产品、服务需要重新定义,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典型如制造业领域,借助于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等技术的日益普及,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生产者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随着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将从以生产厂商为中心的传统商业模式(如 汽车 4S店)逐渐被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兴商业模式(如苹果专卖店和特斯拉体验店)所替代。 此外,在 汽车 产业, 汽车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电动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变革力量,在一次次冲击传统 汽车 产业的神经之后,正变成一件件落地的产品; 在医疗行业中,远程医疗、智能影像、医疗机器人、病理辅助诊断在此次疫情中大放异彩,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人工智能医疗设备与医护人员共同奋战在一线; 物流行业无人化发展,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教育行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课堂,利用AI+5G技术,线上教育力争做到“千人千面”,实现因材施教;金融数字化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 总而言之, 当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行业洗牌的杠杆之一,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和实施程度将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坐标。 03 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如果按时间轴排列,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如下: 首先,建立数字化转型愿景,并以应用场景为基础履行数字化转型路线。 企业综合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特性和未来发展空间,建立数字化转型愿景和目标,并以数字平台不同阶段目标为基础,聚焦分类、分阶段的应用场景,建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基线,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其次,打造以云和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化原生平台。 新一代数字化原生平台是包含laaS、PaaS、SaaS以及更为具象化的BaaS和DaaS等多层能力的集合,云的思想和智能化的能力贯穿所有层面。以中台思想打造的强大能力平台能够为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转型提供可持续的应用开发和承载能力。 对于转型中的企业来说,应选择可信赖的企业应用服务商,将云和以云思想打造的数字化原生平台结合,以数据为贯穿全局的主线,面向全产业链和企业生态圈提供开放、共享、可信赖的应用开发和承载环境。 数字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的核心,其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业务云化、数据连接、融合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 第三,组织架构转型。如果有好的愿景、好的平台,组织架构却不变,也很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作为数字化转型中最核心的领导力转型的关键,企业适时改造组织架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全球把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按递进过程分成四大类,依次为烟囱型、中央协调型、数字化枢纽型、全局型。 目前,我国企业一、二类占大多数,三、四类较少。 第四,单独成立数字化业务单元并构建新的KPI。 在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底层架构支持非常重要,在有了组织架构后,数字化转型还要有KPI支持。除了销售额、利润、成本等指标,还包括几个最关键的点,比如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率、客户净推荐值、信息和数据收入占比等。

为实现实体经济领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应该有何举措?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产⽅式、⽣活⽅式和治理⽅式变⾰,这就是《中华⼈⺠共和国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纲要》中第五篇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发展规划, 奠定了未来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向,也预示着数字化经济和相关产业将迎来蓬勃快速的发展。多家巨头推进数字化发展规划:1.蚂蚁⾦服CEO胡晓明宣布,把⽀付宝从⾦融⽀付平台升级为数字⽣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下“3年携⼿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战略⽬标。疫情期间,汇聚各项⽣活服务的⽀付宝疫情服务直通⻋,短短2周就服务了6亿⼈次。这意味着,服务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巨⼤的供需错位。要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还需要⼤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来助推数字化进程。 “中国服务业⾄少还有80%没有被数字化。”2.⽀付宝2022年7⽉⾸次对外发布“商家数字化⾃运营”模式C-CARE,以⽤户价值为中⼼(C),从扩⼤⽤户规模(C),促进⽤户活跃(A),激发⽤户潜在价值(R)和提升经营效率(E)4个维度⼊⼿,帮助商家做数字化经营。3.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在微信付合作伙伴会上表示,“在后移动付时代,微信付不再只盯着付,要通过数字化的具帮助业合作伙伴起把消费链的体验做的更好。”此,微信付的服务商体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服务商的定位从“付服务商”转变为“经营服务商”,以微信付为基础能,结合微信的整体态,在各个业中为户提升场景的活体验,为企业增强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微信付也将如既往给予业激励和营销激励,同时,向服务商开放数据和流量,并在线下给更多各业提供硬件的持,进步为合作伙伴提供发展助。4.马云表示:“数字化的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用互联网改造自己的企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也是顺应互联网趋势进行数字化经营是⼀种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经营⽅式,服务商为线下实体商家提供数字化经营系统,帮助商家统⼀管理⽀付、商品进销存、会员以及优惠券营销、拼团、砍价、抖⾳爆店,搭建私域流量阵地,进⽽提⾼商家的经营效率,提升营业额。比如智付呗是数字化经营的典范,以⽀付为⼊⼝,帮助商家进⾏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经营,并做到跨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流量的多维赋能。 品牌可以依托微信、抖音、支付宝等大流量平台实现从公域流量再到私域流量,实现微信、支付宝、抖音生态闭环。智付呗集数字化小程序系统、数字化行业解决方案、数字支付系统、信用先享智能合约系统、数字化广告系统宫二十余项功能为实体商家实现线上+线下的经营系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制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完成公域到私域流量的完美转化。我们的优势:1、小程序商城搭建微信、支付宝双平台小程序商城的搭建,针对不同商家、不同行业进行独立化制作,真正解决商家问题、痛点、需求;2、大数据精准营销所有到店消费的客户都会留存数据统计,建立商家自己的消费者画像,统计消费半径、消费频次、消费金额、消费场景、消费类型等,帮助商家优化产品、精准营销;3、超级流量共享借助支付宝、微信、抖音平台公域流量池为实体商家引流;通过商家联盟所有商家流量共同,相互导流,扩大流量,快速裂变,急速增加商户消费群体,产生效益,提高人效,减少获客成本;4、聚合支付一码走天下,支付呗聚合码以支付为入口实现了商家小程序的无缝衔接,同时通过支付链接抖音广告,增加商家抖音号的点击率和曝光量;5、极速裂变通过秒杀、拼团、砍价等形式让消费者上映,口碑推荐,做到用户量急速裂变,从而带动商家成交量,增加利润,不再依赖低价竞争;6、摆脱抽佣、降低成本拜托第三方平台的高额抽佣,帮助商家实现盈利创收,更好的回馈消费者;7、信用先享减轻消费者的资金压力,降低消费门槛,帮助商家实现高效成交,提升商家竞争力;8、资金回笼、绑定用户通过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储值活动,吸引用户储值,通过支付即会员绑定消费者,同时又能让用户预存金额,快速回笼资金,并培养庞大的忠实会员为推广客,直线增加销量。

要发挥什么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发挥领军企业链长优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本质是应用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组织模式和产业创新发展范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加速创新与能力跃迁的动态过程。然而,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战略不清晰、技术应用难、要素难以价值化、数字化见效慢、龙头企业牵引机制缺失等痛点难点。产业领军企业亟须发挥产业链“链长”优势,以数字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重构自身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的同时,打造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技术核心能力与数字化管理核心能力,进一步以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驱动“双核”协同,整合建构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加速产业数字化深度转型与持续创新跃迁。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核心内涵首先,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是企业,尤其是产业领军企业应通过数字创新重构自身技术核心能力和管理核心能力,打造全新商业模式,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产业主体间连接方式与竞合关系,构筑产学研、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带动产业数字创新发展的动态能力。其次,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是战略驱动、动态发展、纵向整合、全面系统的新范式。领军企业应以动态能力为基础,将数字技术创新内嵌于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组织管理全过程,结合全球数字技术和经济大趋势,确定企业和产业创新方向,并根据外部环境和组织条件进行战略变奏。

40家央企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2022年3月30日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正式组建成立。 电力数字化军团聚焦电力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关键挑战,整合华为大平台的技术和研发资源,如海思、2012实验室的强大研发保障和前瞻性力量,携手生态伙伴,提供包括芯片、终端、云、ICT基础设施及架构设计等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 华为大动作!再成立十个军团,任正非出席! 无论是在电网侧、还是在用户侧、数字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潮。数字化服务和运营正在提高电力行业竞争力标杆水平。电力企业将数字化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01 中国建筑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推进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信息化治理五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集团一体化管控新系统建设,促进层级化管理向平台一体化管理转变,促进条线化管理向共享化管理转变,支撑经验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转变; 赋能业务“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02 中国物流打造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数据平台; 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03 中国稀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进稀土资产实质性重组,加快资源、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发挥1+1+1>3的“聚合效应; 推动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04 鞍钢集团打造数字鞍钢 “数字鞍钢”建设围绕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制定“四化”攻关指标;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三条路径; 全面优化升级“管控、钢铁、矿山、钒钛、交易、金融、物流、技术”八大体系; 到2025年,鞍钢集团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入应用。 05 中国黄金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预计2022年,中国黄金将继续投入3亿元左右建设数字矿山; 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减少一线人员10%以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06 中国海油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加大5G、北斗导航、AI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生产作业时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新基建”,持续提高海上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宽带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海外IT共享服务支持力度。 07 中国化工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术 加快线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设步伐; 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的10条优势产业链和5条潜力产业链; 在 科技 创新、产品创新上重点发力,在种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08 中国中车聚焦“一平台三能力” 从“更先进、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这六个“更”,追求中国装备、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围绕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以中车的“七个优势”即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助力高端装备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聚焦“一平台三能力”进行的数字化转型; 09 中国医药集团提出“1336”推进机制 集团提出集团数字化转型愿景和“1336”推进机制建议。“1336”即: 集团及各产业板块树牢1个“数字国药”愿景目标;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3类职能协同推进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实施“管控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维发展路径; 落实“体系化顶层设计、集约化平台建设、集约化基础底座、体系化发展数据、体系化网络安全、体系化治理管理”6项重点任务。 10 东风 汽车 重构全产业链条,提供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将重构 汽车 研发、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为传统 汽车 行业赋予新动能; 在产品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 汽车 进化成智能 汽车 ,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服务。 11 中国节能定调“2022 科技 创新年” 将2022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 科技 创新年,围绕集团产业链的 科技 创新来聚焦发力。 12 中国盐业“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产业的“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 充分利用新工艺和大数据参与 健康 中国行动; 创新行业价值,主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不断拓展延伸盐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寻求新的增长点。 13 中国一汽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 以实现行业领先为目标,围绕“业务赋能、产品智能、生态智慧、数据增值”; 以中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引擎,以产品诞生、订单交付、客户服务三大主流程为主线;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价值化、创新化,支持企业运营“实时在线、及时分析、智能管理”。 14 中国一重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数字一重”“智造一重”,制订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实施路线图; 二是强化组织创新; 三是强化应用数字技术;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 15 宝武钢铁从“老大”变“强大” 一是大力推进“新基建”“新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进“新保障”创新,构建完善的数智研发体系及大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新生态”创新,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16 保利集团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保利集团明确提出“建设一流,追求卓越”的战略目标和“5678”重点任务。其中, 科技 创新是“八个力”中的驱动力,并明确了“百千万亿”的奋斗目标。 17 中国建材进一步强“根”铸“魂” 重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强“根”铸“魂”; 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加快全级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司库体系建设。 1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 以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推动公司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战略转型; 建设数字电网,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 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19 中国石油锚定“中国数字石油” 锚定“数字中国石油”建设目标; 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推动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重塑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架构和流程。 20 中国石化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机制; 建设集团级、企业级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中台、数据服务平台;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全员数字化素养和应用技能,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创新,培育数字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数字新产品、新服务。 21 国家管网构建“一个数字管网” 面向五类用户(员工、资源方、客户方、服务方、监管方),构建“一个数字管网”的极致用户体验; 对齐“建运维研”作业,拉通端到端业务流程,打造覆盖全业态、全场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网; 聚焦价值创造,构建交易平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运营,发展平台经济,驱动收入增长; 打造数字平台,构建“安全可信、开放生态、智慧运营、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收放结合,实现集团数据资产及IT资源的集中管控(收),应用及业务的快速创新(放)。 22 中国电信云改数转 2022年加大推动云改数转战略;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23 中国移动聚焦“四个三”战略内核 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发展机遇,聚焦“四个三”。 加快“三转”,即推动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推动业务市场从To C为主向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聚力“三新”,即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 深化“三融”,即构建基于规模的融合、融通、融智价值经营体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协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组织运营体系。 24 中国联通数字经济主航道 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 加快构建“多元共建、互补互促、跨界融合、竞合共生”的数字生态; 要创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生态体系; 构建“全覆盖、全在线、全云化、绿色化、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25 中钢集团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 提出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1344”规划思路,即以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为总体目标; 落实“1344”提出了六项原则和九条工作措施,总体架构是“1+3+5+N”; 从“管控服务数字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实体产业智能化”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着力夯实数字技术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应用平台和网络安全防护平台四个基础;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四项创新,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 26 中国电科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 科技 攻关力度,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支撑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智慧气象、智慧公安等成熟产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 健康 等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动能; 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云+数+应用+生态”的数字政府电科模式,承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数字电科”建设,统筹规划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 27 中国华能打造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28 兵器装备集团围绕“数字兵装”推进三大任务 实施“1343”数字化转型战略; 围绕“数字兵装”一个总体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战略管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任务; 构建“数据驱动战略监管体系”“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数字化能力与安全保障体系”等四大创新体系; 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生产制造型向科研先导型三个转变; 建设以 汽车 产业链、光电信息为代表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29 国家电投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 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30 华润集团实现“智慧华润2028”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集团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际,初步实现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资产价值充分发挥,对外市场化赋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先行者。 31 国家电网能源电力数字化 加快推进全业务、全环节、全要素数字化发展; 要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有力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 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营销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 围绕能源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 32 中国电建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把“数字融合能力”作为集团总体战略六大能力之一; 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 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服务; 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33 中国大唐打造数字大唐 数字化愿景:“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流能源企业”; 目标:成为“广泛数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开放运营协同、智慧资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产商。 34 中广核引入“云大物移智链”技术 将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核电、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 实施云化战略,构建泛在互联、云端一体、灵活强大的坚实技术底座; 中广核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认识和专业的团队,专业人才培养被定位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35 中核集团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 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要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重点在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态方面着力,要在“产业+ 科技 ”上积极布局; 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利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水平; 要以数字化需求为重点,以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培养人才。 36 航天 科技 建设“数字航天” 建设数字航天,推动航天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航天+”产业形态; 着力推动航天产品向高可靠、可重复、智能化方向发展; 推进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打造航天智能制造体系; 推进精益化管理,逐步构建以流程主导和数据驱动的企业管理模式。 37 中国航发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优势资源快速汇聚,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试验、服务全过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支撑以产品研发体系为核心内容的AEOS(航空发动机运营体系)建设,加速航空发动机核心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38 中国南方航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的目标迈进; 以数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将 科技 创新作为安全七大体系之一,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管理赋能; 以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统一运行指挥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流程,为航路优化、航班编排、飞行跟踪、航延优化、机型调配、精益维修、航材库存优化等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以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南航e行”; 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发展; 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 科技 信息作为10个领域重点任务之一。 39 中远海运打造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技术+场景”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将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司主业中; 同时推动有关行业规则与标准建设,包括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贸易及航运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国际运输征信体系建设等。 40 招商局实现“数字化招商局” “十四五”末初步实现“数字化招商局”,各个板块的服务、运营、产品达到全数字化、全线上化、全透明化、全合规化; 共享技术基座包括云和大数据、底层广泛的连接、边缘计算和数据汇集,解决产业布局分散、保证数据资产等问题; 打造技术、数据与业务能力中台,进行业务协同和数字共享中台的建设,实现流程敏捷化。通过一个以移动端为主的招商随行工作协同平台,覆盖整个集团; 实现数字化转型“四提升”,即客户服务数字化、生产运营数字化、内部管理数字化和生态模式数字化。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如何拥抱数字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拥抱数字化:建立数字化平台:建筑企业可以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种信息和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应用BIM技术: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缩写,可以实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数字化,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应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建筑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项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项目的虚拟化和模拟,提高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总之,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建筑项目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进数字化产业服务?

数字化产业服务的推进是一个多方协同的过程,推进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推进,自下而上配合。对于组织决策者而言首先需要有数字化转型的策略,然后需要配备相关的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使得所有的战略和策略有合适的人才来推进。南京频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数字化运营与营销现状诊断、优化策略制定与实施、数据分析与应用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咨询服务公司。聚合电商行业资源与互联网行业专家以及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平台运营战略规划设计、数字化运营方案设计与执行、数字化营销策略制定与执行、全域渠道推广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营销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我们以运营服务为基石,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数字化营销方案咨询、品牌营销策划、企业IP运营服务、企业数字化用户资产管理与运营服务。我司坚持以差异化服务、品牌化战略,通过专业的运营团队,领先的技术与平台资源等优势,为企业在实现商业目标中赢得先机,帮助企业快速实现闭环运营,打造一个具有活力的互联网生态链。如果需要进一步沟通,欢迎私信交流。

微观层面如何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

在微观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企业需要积极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管理中。持续投入研究和开发,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运营效率。数据共享与整合:企业可以主动开放和共享数据资源,与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据整合,实现信息互通和协同效应。通过建立可信赖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促进产业间的合作和数据流动,推动数字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加强对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跨学科团队,推动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普及。同时,企业需要进行组织变革,调整内部流程和机制,鼓励员工适应数字化经营的要求,提高组织的数字化能力。跨界合作与创新孵化: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促进不同产业的交流与共创。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创新孵化器、加强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等方式,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多个产业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化经济的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与环境优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提供财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还需要为数字化产业提供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灵活应用,并与相关方合作共同推进。

跨山向海,打造纺织产业数字化协同平台

纺织行业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增大以及疫情影响等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上下游信息差是每家纺织印染难以解决的心头之痛,如何打造企业的数字化系统,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如何将企业融入产业互联的大潮中,抓住订单信息,提升交付准确性……是企业立足的关键,存亡的由关。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消费互联红利褪去,产业互联时代到来……“打破边界、整合共享”早已不再属于互联网企业所专有,而成为每一个企业必备属性。拥有对产业链环节的资源整合能力乃至专业化的控制能力,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关键。 每家企业都是产业发展的单点,由 三技精密技术(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技研智联、美云智数、天富 科技 等本地优质工业物联网服务商联合成立的中小企业抱团数字化转型的佛山市纺织印染产业集群 正通过数字化的思路与工具打造纺织产业协同平台,旨在将单点数据连通成线,交织成面,借助工业互联网,发挥产业集聚、资源汇聚的优势,帮助佛山的中小型纺织印染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调度闲置产能,实现供需畅通。 对内,助力印染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生产,适应小单快反的市场需求;对外,联接上下游产业链,满足在线多方互联沟通,实现供销一体化,赋能产业发展。 为什么要通过数字化最终实现产业协同?因为海和山就在那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1749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5.4%。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 历史 性新高。纺织行业将回归至经济增长低速运行、转型升级持续深入的常态化复苏轨道,未来可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各省市级政府也相继出台各种扶持补贴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打造标杆项目、企业上云。 此外,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产业协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纵观国内企业级软件的发展,经历了ERP、OA、BPM各个阶段,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企业业务流程来做。其中的问题就在于,传统企业管理和协同软件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规范人和业务流程,很难带来交互体验和业务效率上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由于和业务结合薄弱,当涉及到企业和外部沟通流程,传统协同软件无法进行数据的有效打通和实时反馈。而这也正是打造产业协同平台最大的难点之一。 这个难点带来了人员职能重叠、订单信息混乱且滞后、库存/订单堆积、市场信息迟滞、产业结构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技研智联作为拥有纺织+工控+互联网三重基因的公司,深知行业的独特性以及需求,在打造的产业协同的建设方案中,通过订单对接、进度跟踪、过程追溯、染厂画像、生产拉动和售后协同等功能,来解决因与业务结合薄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布行、品牌商和制衣厂等下游企业: 可根据平台上多个印染工厂的画像,评估印染工厂公开的实时开机率及持单情况,有效判断其当前的产能状况是否符合订单的各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订单的印染工厂进行合作。 同时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下单至染厂的ERP系统,减少沟通成本,保证订单流程的信息完整性,并通过染厂开放的权限,实现订单进度和质量全过程追溯。 上游供应商织布厂、染料商和配件商: 在获取了印染工厂相对应的权限后,可以通过染厂生产计划拉动织布、染料及相关配件的生产计划,通过售后的信息协同,分享设备档案,精确定位问题。 对于印染企业而言: 搭建完整的数字化运营指标体系,从设备联网采集数据开始,到计划排程、来单答期、构建专家工艺库、能源优化、质量管控等一系列流程都更加畅通高效,让印染工厂的运营管理人员对市场有更加清晰的判断,整合生产资源,提升接单能力,提高设备开机率。 所以,为什么技研智联要联合美云智数、天富 科技 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共同打造产业协同平台? 因为我们期待,通过产业协同创造的价值是纺织行业逐年增长的销售总额中最熠熠发光的一颗星。 我们也期待,通过对纺织产业链的梳理和对接,能够有更多期待“做优、做精、做强”的纺织印染行业上下游企业加入到协同平台中,以平台为枢纽,发展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等创新模式,使纺织印染产业集群摆脱成长性不足、生产力廉价、内部竞争严重的困境,打造具有“批量定制、柔性生产、快速反应、绿色环保、高度协同”的纺织印染产业体系。

孙赫: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供应链数字化科技服务云平台开创者

孙赫 山东蓬莱人,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薪海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Deep matching customer needs 深度匹配客户端 截至目前,薪海 科技 获得国家产权局颁发的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其中代表性的技术包括薪海 科技 保代系统、薪海 科技 OpenAPI监控系统、薪海 科技 大数据可视化平台、薪海 科技 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薪海 科技 ODS数据平台。 除上海总部外,薪海 科技 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均设有分部 ,团队成员60多人, 科技 人员占比42%、销售人员占比28%,核心团队来自股份制银行总行高管、知名互联网 科技 公司、人力资源服务专家等。 平台已拥有200万+用工企业、16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1000+金融机构的基础数据。行业数字化场景应用大数据库已经建成,通过数据服务,赋能行业发展。 平台与苏宁银行、齐商银行、九江银行、道胜保理、建设银行、蓝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建立合作。 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广东、南京、杭州、河北、郑州、西安、湖南、重庆、吉林等全国3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薪企链的服务客户400家,为16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累计服务客户垫资发薪超过50多亿元。 未来三年,所服务的人力资源公司将实现融资1500家,平台交易额破800亿。 Use technology let finance easier 用 科技 让金融服务更容易 薪企链平台是基于 科技 +金融+场景的战略路线,专注于人力资源这一细分领域。孙赫带领的团队,通过金融 科技 手段,打通服务多方B端企业及C端员工,整合多方数据与资源,实现资产客户端、资金渠道端、员工端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闭环的业务生态,为人力资源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业务招标、人员招聘、融资、发薪、监控、征信等多项供应链数科服务解决方案。 孙赫介绍说,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是轻资产公司,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这些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招聘难、招工贵、留人率低等难题难以得到解决。我们的薪企链将人力资源产业供应链上的数据和资金进行整合,为资金方建立智能风控系统,量化风控标准,对应收账款进行闭环管理,为资金方提供风险可控资产。 她表示,薪企链的风控原理和能力,满足了银行风控要求,得到银行等资金方的高度认可,这是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的,这是薪企链的独特优势。薪企链的大数据平台为人力资源产业供应链上的参与各方提供征信画像服务,还能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定制化软件服务、技术服务,最后能够实现的是整体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管理成本最小化。 目前,薪企链有6大服务产品,分别是: ①产业数字化服务 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呈现、分发等技术开发,为人力资源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服务: ②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为人力资源企业提供灵活、方便、及时、安全的劳务费用应收账款融资解决方案,满足其灵活用工日结发薪下的“日日垫”、“周周垫”、“月月垫”及“循环垫”的融资需要。 ③智能工时采集服务 为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现场员工每日工时采集,作为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间的费用结算、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日薪(日结工资)的数据依据,以及为资金方垫资提供真实性的交易依据、为企业招聘员工提供线上电子合同签约服务。 ④薪酬发放可视化服务 ⑤资产输出服务 薪企链打通产业链上的各方,能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等“四流合一”,运用智能动态风控、大数据画像等技术,以及对应收账款确权、协助资金监管等工作,助力资金方(银行)保理业务。 ⑥商业保险代理服务 薪企链助力保险公司开展商业保险业务,推出了“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 。投保方便快捷、线上化操作、理赔到位、服务周到。 市场永远属于有准备、有创新与有引领的企业,很显然,孙赫和她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 Dominan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优势与发展前景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薪企链创造出的业绩与成果: ①获客能力 平台数据库拥有16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200万+用工企业,千万级C端发薪等数据,赋能行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已显现。 ②智能风控 对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行大数据风控画像,数据维度线上100+标签,线下50+标签,7*24小时动态数据传送。薪企链的风控原理和能力,能满足银行风控要求,得到银行等资金方的高度认可,这是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的,也是薪企链的独特优势。 ③业务场景化 薪企链是B2B2C场景业务模式。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员工、金融机构等交易数据链上化,不可更改、且可溯源,形成供应链四流合一,资金流转可视化,全程银行账户监管,还款有保障。 ④业务效率 线上线下业务运营,操作方便,效率高,系统对接,按照资金方标准实时提供资产和信息,需求方当天申请,当天发放。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处于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迁跃的关键时期,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弯道超车,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薪企链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产融协同、高度开放、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生态闭环,助力人力资源产业实现数字化型转变。 孙赫表示,我国有效运营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有4万多家,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范围近20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交易市场规模大,人力资源产业数字化需求迫切。目前公司正在迭代升级的“薪企链”平台,迭代后的平台改称为“薪企云”云平台,大家会看到新平台为人力资源产业服务的功能更加强大。 她介绍,在国家一系列支持、扶持的政策背景下,薪企链将围绕人力资源产业,持续以客户为导向细化产品方向,优化产品矩阵,利用技术手段和业务模式的优势,提升产品优势,形成行业绝对领先优势。 孙赫还透露,公司正在引进股权投资者,与志同道合者合作加快公司发展,在薪企链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多共赢。 Final innovate platform 绝胜的创新平台 薪企链在人力资源产业供应链金融 科技 解决方案模式上的不断创新,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出身于金融家庭的孙赫,自带禀赋,海外学成回国后又直接进入前海最具创新能力的商业保理公司历练。多年保理公司独当一面的丰富经验,使之成为了业内80后最有代表的供应链金融专家和运营专家。现在再垂直到人力资源产业供应链数字化 科技 金融服务,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祝愿孙赫和她的薪企链,在新的征程里,与用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派遣公司、资金方、员工、及人力资源服务其他中介服务公司共赢,跨越、巨量发展,实现“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产业供应链数字化 科技 服务云平台”的伟大愿景。

什么是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就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同样面临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柯达消失了,富士胶片却活了下来

陈规守旧,眼光短浅

江苏交出教育信息化十年答卷——数字化赋能,让城乡教育更优质均衡

  近日,省教育厅在南京举行“砥砺十年谱新篇 奋楫扬帆建新功”之“江苏教育信息化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介绍:“江苏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在教育部首次开展的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国第一,有效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近千万师生u2018停课不停学u2019,初步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两翼齐飞的发展之路。”   13个设区市教育城域网全接入   聚力互联互通,这十年,我省教育数字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为广大师生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信息化服务。   十年来,江苏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特别是近五年,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比例由33%增长至100%,出口带宽1000M以上的比例由4%增长至92%。90%的中小学建有无线网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高校5G网络覆盖率达100%,门户网站首页IPv6支持率达95%。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省中小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室配备率由33%增长至91%。98%的中小学配备学生用终端,99%的中小学配备教师用终端,每百名学生拥有终端数13.9台,每10名教师拥有终端数10.9台,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十年来,全省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由32%上升至89%,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由20%上升至87%,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普及。省教育网出口带宽由5G扩容至200G,实现全省高校及13个设区市教育城域网全接入。   一朵“智慧云”服务全省近千万师生   “我省坚持以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杨树兵介绍。   我省建成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接入30余个应用系统,服务全省近千万中小学师生。今年以来,江苏积极落实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工作,全新上线江苏智慧教育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双向互通访问、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运行监测,初步构建上下联动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   以资源供给为例,立足师生实际需求,我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迭代更新。基础教育阶段,省名师空中课堂现有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的课程资源2.3万余节,综合访问量超20亿人次。职业教育阶段,汇聚近1000门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5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阶段,汇聚1800余门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和58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累计服务师生超3000万人次。   为打造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省级建设450个互动教室、62个结对帮扶组合,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当前正积极推进以县域为主的结对互动课堂规模推广与应用。我省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345个工作室,吸引1.7万名教师参与,生成资源9万余条。“苏e直播”公益课堂,为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提供音体美劳等非学科类课程,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省级中小学智慧校园覆盖率达86%   苏州市以大数据为支撑开展教育评价,入围全省唯一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泰州市“泰微课”创建基于微视频助推优质资源共享的应用典范;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推行“智慧作业”管理和“小先生”网上热线,赋能“双减”提质增效u2026u2026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截至去年底,省级中小学智慧校园覆盖率达86%,高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85.8%,153所中小学、31所高校被认定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校园建设有效提升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全省中小学教师常态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比例达92%,中小学智慧校园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的比例达72%。   教育数据整合共享,支撑了我省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比如,江苏教育综合服务网上旗舰店,为社会公众提供中小学生学籍、教师资格认定等“一站式”便民服务;阳光食堂平台监管全省1.2万余所学校校内用餐、入驻食堂供应商4.4万余家,监管学生伙食资金每年超300亿元;智慧就业平台覆盖全省所有高校,累计注册大学生500余万名,用人单位近12万家,年服务毕业生50余万名,年提供招聘岗位200余万个,年访问量近10亿次。今年以来,按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部署,平台率先与国家平台实现数据贯通,并向国家平台报送在招用人单位1.4万家,提供有效需求81.9万个。

下一个数字化大优势,为什么是数据图谱?

亚马逊每分钟卖出四千件商品,其中约50%是由个性推荐引擎呈现给用户的。浏览亚马逊网站时,算法会预测你在此时此刻想要的东西,从约3.53亿商品里选出一组推送给你。 驱动个性推荐的是亚马逊不断演进的采购图谱,即现实中“实体要素”——客户、产品、采购、活动和店址等一切店铺信息——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关系性的数字化呈现。亚马逊的采购图谱将购买 历史 与网站浏览情况、Prime Video观看情况、亚马逊音乐收听情况和来自Alexa设备的数据联系起来,算法使用协同过滤,结合多样性(推荐商品的相异程度)、意外性(推荐商品的惊人程度)和新奇性(新鲜程度)等要素,生成世界上最复杂的推荐。凭借丰富的数据和行业领先的个性化推荐,亚马逊现在占有美国电商市场的40%,跟得最紧的对手沃尔玛市场份额仅为7%。 为了与亚马逊竞争,谷歌于2021年4月宣布推出购物图谱(Shopping Graph),一个在用户搜索时推荐商品的AI模型。每天用谷歌搜索商品的人超过10亿,购物图像将他们与全网几百万商家超过240亿商品列表联系起来。这个模型的基础是谷歌绝无仅有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在广阔的网络中捕捉关于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包括来自安卓系统、声音及图像搜索、谷歌浏览器Chrome扩展、谷歌助手、谷歌邮箱、谷歌照片、谷歌地图、YouTube、谷歌云服务和谷歌支付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谷歌购物图谱让170万商家运用简单却相通的工具在谷歌上展示相关商品,谷歌可以应对亚马逊的挑战。 像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数据图谱,依赖产品使用数据(即用户使用平台或产品时产生的行为数据)把握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数据图谱的概念源于社交网络与图形理论,该理论将社交图谱定义为人与人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呈现, 如朋友、同事、上司等,每个人被呈现为一个节点,关系则是点与点间的连接。这个概念出自 社会 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的著作,过去二十年来,这一概念为分析组织、行业、市场和 社会 的结构与动态提供了实用的透镜。2007年,Facebook推出同名社交平台,让开发者打造应用程序整合进网站信息流和人际关系连接,使得数字化社交图谱流行起来。 领先的 科技 公司运用数据图谱提供个性化推荐、升级产品、优化广告等等。最成功的例子,如亚马逊的采购图谱、谷歌的搜索图谱、Facebook的社交图谱、奈飞的电影图谱、Spotify的音乐图谱、Airbnb的 旅游 图谱、优步的出行图谱和领英的职业图谱,利用不断收集的用户使用数据,加上独有的算法,从产品开发到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甩开了竞争对手。 本文讨论企业如何借鉴数据图谱领先企业的方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数据网络效应 要了解数据图谱,首先要了解数据网络效应,即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产生的数据让这项产品或服务对于其他用户更有价值的效应。 不同于价值随着更多用户加入而增长的直接网络效应(如Facebook和领英),数据网络效应不需要增加用户数量来提升网络价值,而是已有用户持续使用、产生更加广泛深入的使用数据,让算法能够产出不断完善的结果。举例来说,谷歌每年的两万亿次搜索,帮助谷歌公司充实知识图谱,改进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结果。而如果用户不再使用平台,平台服务质量的改善就会陷入停滞,不再那么有帮助。 数据图谱不是静止不变的,反映的不是某一时间点的数据,而是数据科学家所说的动态数据。这是无法手动绘制数据图谱的部分原因。必须利用技术,才能实时收集和解读一家公司的产品在全世界消费者使用中产生的几百万份数据。 数据图谱成功要素 数据图谱领先企业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迅速用于改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方面。这些公司不停地修改为产品数据分类和标记的方法,寻找实体间的关系,以便算法更好地归类并提供个性化推荐。公司还不断更新算法,以最新、最相关的数据为基础生成个性化推荐,协助吸引客户。下面看看成功运用数据图谱的企业有哪些关键行为。 快速广泛学习。 数据图谱抓取的是个人的生活、工作、 娱乐 、学习、收听、社交、观看、交易、出行、消费等等一切可以与商业联系在一起的活动情况。数字化让公司得以广泛、透彻、迅速地观察和整理这些方面的客户数据。例如Facebook的社交图谱,每时每刻分析28亿人及其社交活动的数据:他们在做什么、与谁成为好友和解除好友、去了哪里、在讨论什么品牌、在看什么电影、在听什么音乐等等。领英的职业图谱实时抓取供职于5000万家公司、参与9万多家教育机构课程的7.74亿专业人士如何回应招聘信息、更新状态、使用直播视频。此外,职业图谱还根据用户技能等其他要素,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学习建议、新闻推送以及更多信息。现在领英是微软子公司,被纳入微软的数据生态系统,得以创造更有活力的数据图谱。 传统企业的用户数据各自独立储存在不同职能部门的数据库。为了获取数字优势,企业必须将数据组织成交互图谱,可运用算法分析,生成洞察并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价值。 用数据图谱丰富产品线。 在数据图谱方面领先的企业用购物、出行或搜索等一系列跨领域的概念,将专业知识整理为可由机器识别的图谱格式。例如Airbnb的出行图谱,给出了700多万住宅的清单,打上属性(所在城市、地标、活动等)、特征(顾客评价和营业时间等)和彼此间关系的标签,生成更高级的推荐,不仅推荐出租屋,还可以推荐最佳晚餐场所和游览景点的最佳时间。这种扩大产品范围的能力让Airbnb为顾客提供优于传统酒店的服务,后者的数据被分别储存于彼此孤立的部门(订房部负责预订房间、礼宾部负责推荐参观、疗养部负责预约按摩,等等)。同样,奈飞也不断改善影视作品在7.5万个细分类别下呈现和分类的方式,Spotify的音乐和电台节目亦然。 Facebook为了在关键时刻获胜,对30亿用户分别进行了近乎实时的个性化社交网络内容对照测试。推送内容之前,Facebook会在待推送清单中筛选,根据用户过往行为规律,将范围缩小至约500篇该用户可能关心的内容。随后Facebook会用专有的神经网络为这些内容打分并排序,再按媒体类型整理,如文本、照片、音频和带有广告的视频等。 虽然许多公司号称是以客户为中心,但能像领先企业一样善加运用数据图谱和算法的却很少。想一想:你的公司是否用AI算法为客户提供不断改善的产品,让他们不会转向其他公司? 开始行动 若想与数据图谱领先企业抗衡,必须明白一件事:战略成功不只取决于是否拥有大量信息,还要实时收集相关的产品使用数据,实现数据网络效应并打造优势。如果能观察到更多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企业就能获得更丰富的数据;将更多产品卖给更加多样的用户群体,就能累积更为多样的数据,协助实现产品差异化。不善用数据图谱的公司可参考以下改进建议: 1. 制定数据图谱战略。 首先要让了解行业的高管与数据科学家配合,在概念上构建数据图谱,考察未来走向并思考可能的商业影响。很多资源没有亚马逊或奈飞那么丰富的公司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例如2010年一名商学院学生创立的个性化 时尚 服务公司Stitch Fix,现在市值超过16亿美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 时尚 图谱。 思考本公司拥有的数据能否提供独特的优势。你或许有专有的数据收集法,能够获取其他企业无法获得的详细信息。也许你在数据深度和广度上有优势,并且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互补性的数据。你的流动数据(相对于竞争对手用于批量处理的零散数据)速度可能更快。想一想能否通过收购(如微软收购领英和动视)和结盟(如谷歌与Shopify合作)提升本公司的数据范围、深度和速度。 2. 建立专有算法。 独立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已经不够了。数据图谱领先企业运用专有算法,在总的框架下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生了什么?”)、诊断性分析(“为什么发生?”)、预测性分析(“会发生什么?”)和规范性分析(“应该发生什么?”)。你的数据图谱基础设施可以从用于分析静止数据(批量处理、独立分析)的传统结构转为分析不断变化的实时数据。要参考行业中其他企业和同类其他算法。举例来说,如果你的成功指标是客户接受推荐的程度,你的推荐引擎与奈飞、Spotify和亚马逊等领先企业相比起来表现如何? 3. 建立信赖。 管理客户数据责任重大。大部分客户将计算机、算法和机器学习看作复杂的黑匣子,很多人觉得数字化公司利用乃至滥用自己的个人数据大发横财。企业必须以能够获得信赖的方式使用算法,而且必须获得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许可并提供价值。用消费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解释你们公司要用数据做什么。 如果消费者感到个人数据被滥用,就会对公司失去信任。企业不仅要在技术方面投入资源,还要以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做出解释。客户越来越期待能增进对数字化产品的了解,以及由AI支持的服务如何实现,各国要求企业在当地法律限制内使用数据。 4. 组织升级。 企业领导者必须部署必要的资源,升级技术基础设施,达到数据图谱的要求。必须聘请在数据科学和商业两方面都具备广泛、深入知识的人才。必须将数据组织视为连接企业各部分的结缔组织,认识到现代组织必须妥善应对两个相互冲突的强力派别:一派相信数据和算法具备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派则不相信。双方的矛盾正是现代组织运营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奈飞CEO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平衡硅谷对分析的重视和好莱坞对创意的重视。 5. 通过数据图谱获取利润。 构建数据图谱用于支持和制定战略,表明价值不仅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还在于如何为客户解决具体问题。数据图谱提供的洞察,会帮助你选择最合适的盈利机制,规划从数据到商业成果的清晰路径。你可以用基于数据网络效应的个性化推荐保住目前的收入和利润,如奈飞利用实时数据提升用户保留率;也可以利用数据图谱制定更加完善的方式,争取新的价值来源,拓宽收入和利润流,如苹果进军信用卡、电视和医疗行业;还可以反击市场中已经掌握了数据图谱的竞争对手,如迪士尼以Disney+成功进入流媒体行业。 重塑优势 数据图谱会重塑每一个领域的竞争,速度之快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想。 每家企业都应当超越利用数据改善运营效率的诉求,认识到数据图谱的竞争优势。高层领导者必须投资升级数据基础设施,实时、全面地了解消费者与本公司产品及服务交互的情况。有了这个结构,就能制定出独特的方案解决客户的问题。 对于数字化领先企业来说,在数据图谱等领域的不断 探索 ,正在为它们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开发、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甩开了竞争对手。因此,它们的经验值得被广泛借鉴。 点击申报2022 新增长年度榜单 维贾伊·戈文达拉扬(Vijay Govindarajan) 文卡特·卡特拉曼(N. Venkat Venkatraman)| 文 维贾伊·戈文达拉扬是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考克斯杰出教授,哈佛商学院执行研究员。文卡特·卡特拉曼是波士顿大学奎斯特罗姆商学院管理学小戴维·麦格拉思教席教授。

数字化智能营销是什么意思,谁能介绍下

智能营销就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由数字营销转变而来的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方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内容和创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化连接的个性化精准化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慧停车....这些智能化的产品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现在提起“智能”,大众脑海里的概念已经不再模糊,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智能营销吗?谈及智能营销,我们就得从数字营销开始说起。1、数字营销数字营销的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多的去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达成高效、省钱的市场拓展以及拓客的方式。这种营销方式营沿用了很多年,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经历了数字营销铺天盖地的覆盖,人们对无差别、多样化的广告推送,从新奇到避之不及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这也让营销在这里失去了它原本的效力。2、智能营销让推广更有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各种信息推送的敏感度大不如从前,如何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精准了解用户的需求,成了很多营销人苦恼的问题,这时,智能营销的出现给营销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智能时代的到来,让原本的营销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根据用户需求,个性化且精准的进行营销,逐渐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如果从前的营销方式是,告诉用户我有什么,那智能营销的营销方式就是,我知道你要什么。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的网民人数也在大幅度的上升,这些用户每天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产生了大量精准的数据,不管你是要买房、买车,生活中所处的阶段:升学、求职、结婚、生子....,都能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这些是什么?对于营销来说,这就是用户的精准诉求,掌握了用户的需求,再进行有针对的营销,你所推荐的,正好是ta需要的,营销更加精准有效,用户免于被无效信息打扰。毫无疑问,智能营销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3、智能营销是如何做到的?在互联网时代,智能营销能够取代传统营销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但智能营销之所以能够落地,还取决于关键技术的进步。完成用户精准洞察并且能够进行精准有效的推送,还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海量的数据、还有就是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前做营销,通常需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需要搜集资料、数据分析、得到结果、再根据结果去想如何根据自己的产品去打动用户,这之中但凡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最终的营销效果。而智能营销就可以省去这样的过程,大数据直接搜集网民的行为,在数亿级的网民中筛选出真正对你的产品有需求的人群,再对人群进行精准画像,轻而易举就能得出怎样的营销方式能打动他们。智能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你还在用千人一面的营销方式吗?跟紧时代的步伐,使用新的营销方式,让营销变得高效且精准其实很简单!

伍德罗·威尔逊的论文被数字化,留下了缩微胶片

伍德罗威尔逊,勤奋的自我档案管理员,他很可能会很高兴得知国会图书馆最近的数字化他的总统文件。除了指导重大的立法改革和让美国卷入世界大战之外,这位进步时代的总统在其八年的任期内也写了大量的文章。现在,由于国会图书馆档案员的工作,他官方文件中的近30万份文件现在可以在网上查阅。随着有关威尔逊遗产的新争论不断出现,学者们希望,这个数字化项目将鼓励新一代人更多地了解这位第28任总统。 的相关内容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的战争演说如何改变了他——伍德罗·威尔逊的家庭之家在哥伦比亚 开业,数字化在重新激起争议和兴趣之际威尔逊。威尔逊是一位民主党人,也是20世纪初进步运动的一部分,他和他的 *** 在国家税务局的授权下,监督联邦 *** 的重大扩张,建立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各种劳动改革。再加上威尔逊随后发起的无战争世界运动,他在现代自由主义者中的英雄地位似乎已经成熟。但他对种族问题的令人不安的观点引起了左翼的谴责,并试图使他们自己的“进步主义”与20世纪的运动保持距离,20世纪的运动因持久的白人霸权而受到破坏。从右翼来看,他在 *** 中留下的巨大遗产招致了格伦贝克(Glenn Beck)等保守派人士的批评,格伦贝克称他的政治信仰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控制欲。” 大卫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总统历史学家,格林伯格说,现在是“将这些档案数字化的偶然时刻。” 尽管威尔逊的论文已经被历史学家查阅多年,但它们仍然可以被挖掘出来,以获得新的启示。威尔逊时代和今天之间的联系,当美国人仍然在努力解决种族关系的问题时,可以引导那些寻求历史记录的答案。他说:“档案馆在提供信息方面很重要,但只有当你向档案馆提出新问题时,档案馆才会这样做。如果有点巧合的话,随着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兴趣的复苏,档案馆数字化的时机是有利的。”。正如图书馆历史学家瑞安·雷夫特(Ryan Reft)所解释的那样,威尔逊的论文在1924年去世后的70年里,从技术上讲,都归他死后的版权所有。尽管按照这个标准,文件会很快拿到,这些藏品中有一些个人的信件,这些人比总统活得长,因此其版权最近才结束。 “我们刚刚进入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开始数字化20世纪的藏品,而不必担心其中的一些法律问题,”Reft说。他解释说,威尔逊论文的数字化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最近对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威廉·霍华德·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数字馆藏的合集同时进行,他说,这些馆藏旨在支持威尔逊论文的新可访问性将带来的历史学术成果你在网上看到三位进步的总统,这只能帮助学者,”他说。“进步主义是一把大伞,代表着人们无法理解的更广阔的视野。有了他们三个,你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政治领导的多样性和重叠性。” 根据参考文献,威尔逊的数字收藏也将在激励下一代历史研究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年,当[教师]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言论自由或凡尔赛条约的影响时,他们实际上可以用威尔逊自己的速记来提取文件即使对历史学家来说,《参考文献》也强调了这些原始资料的教育价值。他说:“即使学生们看不懂,它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播下种子,让他们把视觉与更重要的方面联系起来。国会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利用他们的档案帮助教育工作者吸引他们的学生,通过小学教育项目向学校提供资助。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阅读原始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评论技能,因此,原始资料在K-12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档案工作者的数字化工作,威尔逊的论文现在可以成为当地传统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强调了当前在教育中使用主要来源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的偏见风险最小。他说:“特别是在一个不清楚来源和信息来源的时代,有这种能力清晰地记录有关历史、威尔逊、历史运动的事实是有利的。”。“这建立了一种识别真实情况的能力,至少在历史证据方面是这样。” 鉴于他在总统任期内的写作程度,这些文件被证明是特别劳动密集型的,数字化成本也很高。总统藏品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最大的藏品之一,约有28万份文件。 格林伯格说,威尔逊藏品的大小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和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带到白宫的博学和文学背景。威尔逊是一位文人墨客,他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后一位文学巨匠。他自己写演讲稿,办公桌上还有一台打字机。由于威尔逊 *** 在总统演讲稿撰写人和新闻办公室出现之前的时间很短,格林伯格说,在他的论文中,“你仍然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从而揭 *** 尔逊自己的言论和观点。” 不仅是威尔逊多产的作家,而且他在这方面也非常有条不紊保存自己的记录。他把档案按主题整理,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整理:历史学家说,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对研究他的 *** 非常有帮助。“无论是凡尔赛和平会议、种族、妇女选举权:你都可以通过使用主题文件,在他执政的八年里得到全面的了解,”埃里克·耶林(Eric Yellin)说,他是《国家服务中的种族主义: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s America)的《 *** 工作人员与肤色线》一书的作者,他在威尔森的档案数字化之前曾大量工作。 耶林的研究集中在一个名为“彩色事件”的威尔森主题档案上,这揭示了 *** 与民权活动人士长达八年的斗争,他们要求威尔逊在战争期间为非裔美国人建立军事平等,并重新安置联邦劳动力。耶林说,在阅读威尔逊总统任期的年表时,种族问题可能会被抛在一边,但阅读主题文件显示了威尔逊种族隔离主义观点令人不安的强烈程度。 威尔逊对种族隔离的坚定信念近年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普林斯顿的学生要求将他的名字从他们的外交政策学院除名。在学术界,包括耶林在内的许多现代历史学家重新开始了关于总统社会正义遗产的辩论。 在报纸上,你可以看到威尔逊站出来支持民主、支持劳动、改变对妇女选举权的看法的时刻。但你也看到了威尔逊不关心非裔美国人,也不关心支持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的时刻,”耶林说。“这些文件允许你看到这两种情况,并迫使我们作为美国人来处理这一非常美国化的遗产:用简单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术语来说,模棱两可,不容易接受。” 还有更多的问题,历史学家们继续讨论

数字化时代 Digital Age

Living in the digital age, we are unavoidably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digital products, such as digital camera, digital puter, digital television, and so on, which grow in an increasing categories and quantities. Believe it or not, look around yourself and you can easily find one or o of these stuffs.,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数码电脑、数字电视等等,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信不信由你,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很容易的找到一个或两个这样的东西。,Here is a question,what kind of influence do the digital products bring to people"s life.? Frankly speaking, these modern digital products offer us a more convenient life than before. For example, the digital camera makes it possible to delete or correct the “unsuccessful” photo of ours, which was impossible with the traditional camera. While, unfortunately, these fashionable digital items have cultivated a generation more isolated from the real life.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a man so accustomed to the digital mobile on-line chatting can be capable of the practical munication with others. Finally, too much dependent on the digital things, human seem to be more indifferent to the real world, which we, though reluctant to admit, have to accept.,这是一个问题,数码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坦白地说,这些现代数码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更方便了。例如,数码相机可以删除或修改我们觉得“不成功”的照片,对于传统相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同时,很不幸的是,这些时尚的数码产品使得这一代人与现实生活脱轨了。很难想象,一个习惯了数字移动在线聊天的人如何能够与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最后,过度的依赖数字产品,人类似乎对现实世界更加冷漠了,而我们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接受。,Thus, as the generation assailed by all kinds of digital miracles, we might as well initiatively avoid some of them despite efficiency and fort they can supply. Don"t fet those old days when you were going to visit an old school friend though there would be along train journey, which, in today"s digital era, has been thoroughly replaced by the digital on-line chatting.,因此,作为深受各种数字奇迹的这一代,我们不妨主动避免他们中的一些,尽管他们可以供应效率和舒适。你虽然会有长途旅行,但不要忘记以前那些你拜访老同学日子,这些在今天的数字时代,已经彻底被数字在线聊天取代了。

voip设备主要是将什么信息数字化

VoIP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IP电话系统把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联入因特网传送的IP数据包,同时也将收到的IP数据包转换成声音的模拟电信号。经过IP电话系统的转换及压缩处理,每个普通电话传输速率约占用8~11Kbit/s带宽,因此在与普通电信网同样使用传输速率为64kbit/s的带宽时,IP电话数是原来的5~8倍。VoIP的核心与关键设备是IP电话网关。IP电话网关具有路由管理功能,它把各地区电话区号映射为相应的地区网关IP地址。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有关处理软件完成呼叫处理、数字语音打包、路由管理等功能。在用户拨打IP电话时,IP电话网关根据电话区号数据库资料,确定相应网关的IP地址,并将此IP地址加入IP数据包中,同时选择最佳路由,以减少传输时延,IP数据包经因特网到达目的地IP电话网关。对于因特网未延伸到或暂时未设立网关的地区,可设置路由,由最近的网关通过长途电话网转接,实现通信业务。目前VoIP系统一般由IP电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守(Gatekeeper)、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等几部分组成。IP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语音电话机、PC、IP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象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由于不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IP数据包。IP电话网关提供IP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PSTN本地环路连接到IP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成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IP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因特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的网关对IP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PSTN传到被叫方的终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话到电话的IP电话的通信过程。关守实际上是IP电话网的智能集线器,是整个系统的服务平台,负责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关守提供的功能有拨号方案管理、安全性管理、集中帐务管理、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网络管理等等。网管系统的功能是管理整个IP电话系统,包括设备的控制及配置,数据配给,拨号方案管理及负载均衡、远程监控等。计费系统的功能是对用户的呼叫进行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应的单据和统计报表。计费系统可以由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制作,但此时需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其软件数据接口。在实现方式上,VoIP有电话机到电话机、电话机到PC、PC到电话机和PC到PC等4种方式。最初VoIP方式主要是PC到PC,利用IP地址进行呼叫,通过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实现因特网上PC机间的实时话音传送,话音压缩、编解码和打包均通过PC上的处理器、声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完成,这种方式和公用电话通信有很大的差异,且限定在因特网内,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电话到电话即普通电话经过电话交换机连到IP电话网关,用电话号码穿过IP网进行呼叫,发送端网关鉴别主叫用户,翻译电话号码/网关IP地址,发起IP电话呼叫,连接到最靠近被叫的网关,并完成话音编码和打包,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连接被叫。对于电话到PC或是PC到电话的情况,是由网关来完成IP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以及话音编解码和打包。

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样本:金蝶EBC驱动中车株机实现飞驰

产业互联网为中国企业腾飞超越带来机遇,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和融合的企业,有望在这个新的时代站立潮头。   传统的制造企业如何依靠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催生发展新动力?在日前举办的2021金蝶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赵燕锡以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为样本,展示了制造企业依靠金蝶构建的EBC(企业业务能力)平台,成功实现从输出产品向输出“制造+服务”的转变。   中车株机只是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据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CEO徐少春透露,目前已有超过400家大型企业、3万多家中型企业正在借助于金蝶云·苍穹搭建的EBC平台重构数字战斗力。   可以预见,在政策助力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苍穹平台以数据驱动业务   今年,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通过对30多家中国企业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挑战,包括战略缺位,转型缺乏方向;能力难建,转型难以深入;价值难现,投入无法持续。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战略为先,紧握业务;云筑底座,加速创新;数据重构,洞见赋能等。   在埃森哲看来,对中国企业而言,上云不再是未来畅想与计划,而是迫在眉睫的要务,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事实上,早在2016年,金蝶便开始研发中国首款自主可控和基于云原生架构的企业级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并于2018年正式推出金蝶云·苍穹。目前,金蝶云·苍穹已更新迭代至4.0版本,在这一超级“数字化底座”上,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可按照实际需求选配金蝶云·星瀚、金蝶云·星空、金蝶云·星辰等应用产品。   创始于1936年的中车株机,是我国轨道电力机车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和城轨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出口电力机车整车的企业。2020年,公司营收规模达235亿元。   随着 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变短,需求多元化,产品的绿色、智能、高效的要求越来越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原有的企业内部协同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中车株机深感发展动能压力。   2019年初,金蝶开始帮助中车株机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以数字化运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拉通所有的业务流及信息流。金蝶项目团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拉通业务流及信息流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发挥数据的价值。在苍穹平台这个载体上,我们帮中车株机梳理了近30项一级能力,还往下延展了二级能力、甚至三级能力超过100多项。”    城轨产品实现生命周期监测   在中国 社会 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方晓霞看来,虽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相对而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给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前瞻、系统、清晰的路径指引,金蝶提出,企业需要通过EBC框架构建自己的数字平台,才能更有效地连接到客户、生态、万物和员工,积累宝贵的数据财富,打造智慧企业,更成为具有反脆弱能力的韧性企业。EBC五大数字业务平台包括客户体验、生态系统、信息系统、物联网和数据与分析平台。   通过金蝶EBC的助力,中车株机构建了数字化的业务能力,特别是产品服务领域。中车株机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型,即从输出产品向输出“制造+服务”转变。   金蝶中国星瀚制造云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李晓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金蝶帮助中车株机整合了PLM、ERP、MES、产线中控等业务系统,实现制造活动的纵向集成;同时打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横向价值链,实现研发、计划、供应、生产的业务协同,以及设计、工艺、产品、设备的数字化的端到端集成,真正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监测。   通过金蝶,中车株机依托产业互联网,协同10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链合作企业,协同3000余家关联企业,实现了转向架车间产品研制周期减少35%,物料齐套率达90%,准时作业率达90%;转向架车间人员精简50%,生产效率提升630%。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实现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在此背景下,中车株机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公司有望借助数字驱动,迎来城轨项目业务显著增长。

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后ERP时代EBC成“后起之秀”

2019年,曾提出ERP概念的全球知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提出了全新的“EBC(企业业务能力)”概念,并预测“到2023年,将有40%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供应商战略转向EBC战略。” 所谓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而EBC则是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企业业务能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了MRP,然后是MRPII。到了九十年代,企业大量引入ERP,现在21世纪,ERP已经过时了,企业纷纷采用EBC,因为EBC是一个企业大数据的集合。”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11月6日的“2020金蝶云全球用户大会”上表示。 在徐少春看来,传统ERP应用只侧重“资源”或“计划”,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化企业的新需求。企业级应用正在快速转移到“业务”这一核心,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广泛的“企业业务能力”。据了解,ERP最初的功能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物料供需的问题(MRP)。随后范围逐渐扩大,经历了生产资源计划(MRPII)阶段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即现代企业资源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从MRP到MPRII再到ERP的三个阶段。 《EBC白皮书(2020版)》指出,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新时代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企业资源计划(ERP)不能再只与“资源”或“计划”有关,不再只是企业内部系统,而是一个内外部用户业务协作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必须更加重视数据、信息、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对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的业务环境做出响应的能力。 早在2017年5月,在金蝶云的一场发布会上,徐少春就提出了重构ERP核心理念的想法。他认为,30多年来,全球ERP厂商只在做一件事情,提升ERP系统的敏捷度,为此,不断修订ERP流程系统,导致冗余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运行效率越来越低,适应性越来越差。 就在那场发布会上,金蝶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一起“砸掉了ERP”。但是,彼时并没有一个新的概念来定义后ERP时代。 2019年5月,Gartner提出了一个新概念——EBC,并定义了这样一个公式:Capability(企业业务能力)=Mindsets(思维模式)*Technology(数字化技术)*Practice(企业实践)。EBC是企业将资源、能力、信息、流程和环境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一贯价值的方式,用于描述企业做什么以及企业在应对战略挑战和机遇时需要采取哪些不同措施。 白皮书指出,EBC是一个进化后的ERP生态体系,能够为市场上迅速涌现出新技术和新应用提供五大平台,包括面向客户的体验平台、面向员工的信息化平台、面向伙伴的生态平台、面向万物的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与智能分析平台,全方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据Gartner预测,到2023年,将有80%的组织拥有与2012年之前截然不同的ERP平台。 在演讲中,徐少春表示,调查数据显示,TikTok全球总下载量20亿次,是2020年下载量第一的APP,截至2019年底,印度使用者4.66亿人,中国使用者1.73亿人,美国使用者1.23亿人。“为什么Tiktok能够成为全球爆红的现象级APP,因为TikTok以数据为依托,按照用户喜好进行内容推荐的算法,极为精准地抓住用户的兴趣点,从而可以使人长时间沉浸其中,备受年轻人支持。”实际上,2019年Gartner就正式提出了EBC,企业EBC的实践早已开始。金蝶副总裁赵燕锡表示,2020年上半年,Gartner针对五大数字平台的调研发现,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面向云端的信息系统平台已经成熟,35%的客户认为客户体验平台已经成熟。“当然,物联网平台和数据平台并不是很成熟,每个企业往EBC转型的时候都会面临新挑战。” 对于企业往EBC转型面临的新挑战,赵燕锡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顶层设计不足,对于变革的估计不足,EBC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套生态体系,不是一个理念,而是是一次变革。第二,如何抓住业务价值、如何实现业务创新、如何寻找切入点,确定好路线图等,都是难题。第三,就是数字化平台落地,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差异化优势。 在2019年的“金蝶云全球用户大会”上,徐少春曾表示,企业需要在运营、产品服务和管理文化上进行数字化转型。以运营转型为例,过去的ERP是先固化再优化再僵化,过去的流程驱动,形成一个一个孤立的烟囱式数据壶,数据导不出来。但在EBC时代,这种模式已经演变成了数据驱动,端到端,把过去的数据孤岛连成一片,变成一个数据湖。 在10月6日的大会上,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介绍了海信集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据他介绍,海信集团通过算法和积累模型,对设备的采购、点检、保养、维修、运行状态、能耗情况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销售环节上,推行了订单制来实现从海信到经销商,从销售预测到订单下达,订单评审、计划排产、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协同。“除了大家熟知的家电,海信还创造了商用空调、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的产业,海信的转型实际上就是数字化转型升级。” 华为公司董事CIO陶景文则提出,数字化转型存在裂谷,不过,行业企业各有优势,又可以形成能力互补。“有很多企业,他们有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但没有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所以有没有可能通过一种新型模式,去共建行业数字化平台。” 陶景文说,比如房地产行业、钢铁行业或者制造业,每一个行业能够形成行业模板、行业数据、行业模型,再往上一层能不能形成企业或者中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开源共建一个数字化平台,让这个平台可以快速服务千行百业。

从ERP到EBC:EBC的五大数字化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云平台及EBC模式,以寻求实现各种各样的业务战略,平台随着业务重点从记录层转移到差异层和创新层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字化平台从仅与客户相关的平台衍生为五大业务平台:面向客户的体验平台、面向员工的信息系统平台、面向万物的物联网平台、面向伙伴的生态平台和数据与智能分析平台。 1、 面向客户的体验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及运营模式 已从侧重于交易扩展到将客户全旅程的体验作为成功的综合因素。它使用多种技术和服务来提升潜在客户的流量,优化互动过程的每一个触点的客户体验来提高转化率和客户忠诚度,最终提升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理想情况下,这些客户活动是基于AP的,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渠道、面向客户的流程,这需要产品、服务、渠道的流畅集成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2、 面向员工的信息系统平台:支持核心业务流程及数据的交换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信息系统平台通常由一个或两个主要的战略ERP供应商主导。这个数字平台与许多系统(例如ERP, CRM, PIM, OMS,制造和供应链)集成在一起。信息系统平台必须为所有主要功能公开API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系统之间能够动态地交换数据,不同的流程可以在后台和核心系统中得到支持和更改,其他平台(客户体验、物联网、生态系统、数据分析)的功能和服务也可以得到支持和更改。这是支持数字业务动态性和面向外部性的关键因素。 3、 面向万物的物联网平台:连接一切 物联网平台连接实物资产和消费品等终端,包括连接企业自有设备、连接客户的设备、连接伙伴的设备、物联网分祈等,以进行监控、管理和提供服务。来自设备、资产的数据提供了有价值的用例,例如资产优化(使用更少的燃料,获得更好的收益)和使用洞察(驾驶模式或医疗信号)。该平台将设备与核心T系统、运营技术OT系统连接、分析和集成,以实现进一步的价值。 4、 面向伙伴的生态平台:经营或参与生态系统和AP经济 企业能够在数字世界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从外部创造价值,通过API将数据、算法、事务和业务流程等资产提供给外部业务生态系统;构建企业可以承载的生态系统,以连接新的合作伙伴和开发人员;打造与市场、供应链中心和金融网络等行业生态系统的连接能力;考虑内部面向员工、外部面向客户(尤其是B2B)和伙伴、公共API之间的关系,从现有的服务和信息中获得新的收入机会。 5、 数据与智能分析平台:从孤立的BI到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 数据来自于其他四个平台,数据分析平台位于其他平台的交叉点。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实时事件分析和流程调整、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和模型、以及自动化决策执行过程的算法。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提供描述性、诊断性、预测性或规定性的见解。

Monolith三大落地应用场景,指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新方向

Monolith(以下简称“MONO”)始终聚焦于区块链技术落地,希望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多样化数字资产,突破传统中心化禁锢,为场景应用方的数字转型新挑战创造新机遇。MONO的三大落地应用场景,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指引了新方向,并能从基础层、服务层、应用层三个层面持续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 、 连锁企业通证化改造 我国在连锁经营方面的起步始于80 年代,从已知数据来看,各种形式的直营和加盟店数以万计,已然成为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尽管连锁经营已成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但连锁企业依然面临规模化经营不理想、缺乏经营竞争力、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匮乏等问题。 针对连锁加盟企业的痛点,MONO 为其量身定制了通证化改造方案。即以连锁品牌为核心,进行技术底层和通证激励模型搭建。从通证化改造来讲,以加盟商业绩收入为关键,将固定比例的门店营收施行链改即通证化改造,商家既可将通证作为消费返赠权益资产,亦可直接视为通证链改分红。这种通证激励链改方案能够有效调动加盟商和消费者之间在生态内相互默契有序地推进,不仅各自从生态发展中汲取驱动力,还能促进生态自循环有序向上发展。 二、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在实践应用中供应链金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供应链条跨度大,贸易信息无法做到实时共享,交易真实性难以保证,这些痛点进一步增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MONO可以为底层搭建一个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将其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数据上链,自行发布供应链通证。核心企业将通证支付给各级供应商,以此解决采购、收发货等凭据,不仅解决了应收应付等账期问题,还将融资主动权掌握在在自己手里,无需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供应链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疏通产业链各环节,同时还能够借力使力实现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价值流转。 三 、分布式电商 分布式电商改变了中心化电商平台一家独大,强势收割商户以及消费者流量和收益的情况。通过MONO链改,商户能获得类似于股权通证,消费者能够获得类似于消费权益通证,他们之间不仅是买卖关系,还是价值激励流转的关系。 分布式电商还发掘了消费者的权利觉醒,他们既可以参与平台通证的消费挖矿,也可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消费权益的互兑互通,同时对极具潜力的品牌商家有权进行股权通证投资,参与品牌运营分红。这种以通证为媒介,刺激平台商业闭环正向循环的新消费经济模型的灵活性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边界感越来越模糊,分布式跨境电商将成为趋势。 当前已经有中国眼镜联盟、神蜂科技、全游通、众赢时代等国内一线企业通过MONO完成了链改,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未来,MONO还将持续发力赋能实体经济,拓宽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帮助更多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经济转型升级。

嘉实远见数据科技部副总监汪松良:数字化就是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

金融界网站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汹涌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中国金融行业遭遇了巨大挑战,同样也是这一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金融 科技 赋能如火如荼,财富管理转型风起云涌,基金业迎来前所未有之大风口。在此背景下,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于12月10日在京召开,百位金融业大咖齐聚一堂,就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 科技 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公募基金大时代、养老金融的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嘉实远见数据 科技 部副总监汪松良在证券平行论坛讨论时表示,数字化带来更多的发展视野。 图为:嘉实远见数据 科技 部副总监 汪松良 汪松良提到,数字化有两种口径:狭义的数字化就是把纸面的东西全部编到系统里去。但现在一般谈的是广义概念,是把整个公司变成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数据驱动的组织。 汪松良举例道,今年10月份,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数据战略报告白皮书,核心就强调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实现整个组织数据的可识别、可访问、可理解、可关联、可分析,另外建立匹配的数据人力组织,这点很重要,数据为中心的组织其实就是人才加数据。典型如高盛,他们宣称自己是金融 科技 公司,实际也是如此,除了IT部门之外,业务部门里50%的人都是IT人才,基于企业提供的统一数据平台来完成业务应用的落地。 汪松良表示,数据驱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一切东西要能够可测量,这点是嘉实特别强调并一直在推行的事情。一个东西能被测量,这是它能改进的开始,如果不能测量就永远不能改进。 “以嘉实为例,KYP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产品都是企业内制造的。但是KYC比较复杂和有挑战,因为客户信息有限,不像阿里、腾讯,可以知道客户的各种维度,也不像银行,更不像政府,数据的丰富程度这点是很多企业KYC中的巨大挑战。” 汪松良说道。 最后,汪松良提出,背后隐含一个更大的 社会 问题是数据寡头,放眼全球、中国都类似,数据被几个巨头抓在手里,新的、中小公司无法跟他们竞争,如何解决,可能会涉及到立法问题。数据资本时代就提出一种平衡的思路、推进数据民主、反数据寡头,经营企业数据获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以适当形式开放分享出来,让别的公司也能成长起来。

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绩效评价有哪些?

01对数字化转型缺乏共识根据Wipro Digital的数据,35%的高管认为,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是实现其全面数字化潜力的关键壁垒。CIO可能会将数字化视为提高运营效率的一种方式,而CMO可能会将数字化视为提高客户参与度的一种方式。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对这方面都是需要的。哈佛商业出版公司的领导力项目主管Janice Miller说:“你需要坚持不懈地传达愿景,坚持下去,让人们接受。”02缺少首席执行官的支持Wipro Digital高级副总裁兼全球负责人Rajan Kohli表示,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正处于危机之中,因为缺少首席执行官层面的战略支持。Digital McKinsey公司2017年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的谨慎和对未知的恐惧会影响到一些首席执行官。麦肯锡称:“在当前的环境中,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就像重新安排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椅子一样。”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独特的客户体验。这企业范围内的事情,首席执行官有义务接手并推动专注于IT与业务的统一。03缺乏重点如果没有首席执行官的推动,数字化转型就会缺乏重点,从而无法实现。麦肯锡指出,尽管许多企业急于采用“百花齐放”的理念进行实验,但关注太多的东西会“分散了管理的焦点,缺少关于成功扩展所需资源的有价值的想法”。04抗拒改变对于那些企业领导人喜欢处于舒适区的企业来说,变革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Kohli说:“人们是在他们所熟知的事情上展开视野和权利,这是他们很难放手的。”事实上,在哈佛纳什/毕马威CIO调查中,4500名首席信息官中有43%的人认为,抗拒改变是数字化战略取得成功搞的最大障碍。抗拒变革会使变革停滞不前。首席执行官要围绕战略组建团队、让大家目标一致。05纠结于“做什么和怎么做”从黯淡的财政结果到来自董事会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大多数企业都知道为什么需要改变。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弄清楚他们需要改变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种优柔寡断可能造成惯性,或者更糟的是做出错误的决定。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将其数字化变革策略与短期和长期的财务目标进行协调,尤其是对于上市的公司而言。“有些短期的决策并不是长期的最佳选择。06步伐缓慢蜗牛般的变革速度不会起到帮助作用。调查的受访者中只有4%表示,他们在一年内实现了数字投资的一半,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已经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看到这些投资中至少一半已经实现。变革的步伐如此之快,你需要更快地调整战略,而不是花两年的时间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改变文化以鼓励新的想法,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假设会出现失败的心理安全网,这是关键。07人才缺口数字化转型需要新的人才,包括受过最新编程语言培训的软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他们知道客户系统从虚拟助理能力想要得到什么。企业为用户体验设计专家、DevOps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业人员付出了大笔资金——而且前提是企业能够找得到这种人才。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企业发现很难吸引来自苹果、谷歌或者Facebook的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其他技术专家。Kohli说:“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的稀缺和人消耗可能会导致数字化转型的失败。08关注后端而削弱客户创新即使拥有合适的人才组合,CIO也会以牺牲面向客户的创新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的大修正。真正的数字化变革同时涉及到这个硬币的两个面。例如,企业应该分配团队,在尝试移动应用、聊天机器人、区块链或物联网的同时,迁移到云基础架构。09整合困境许多接受物联网、聊天机器人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工具等这些光彩夺目的新技术的CIO们,让这些技术变得碎片化,而不是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平台。他们把这些技术作为单独的部门进行实施,而没有将其整合到一起以发挥价值。因此许多企业未能重塑他们面向客户的价值定位。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将利用新兴技术来强化上下文计算体验,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和创新的服务。10独立运作数字化另一大问题是,一些企业停止了他们的数字化计划,认为需要以独立于母公司的方式运作,例如在总部之外运营一个数字化加速器或创新实验室。虽然以更快速和更自由的方式运作有其优势,但未能整体地注入这些数字化能力并向其他业务部门推动转型,这会浪费宝贵的资金和资源。11受限于资金一旦执行或运营成本超过节约的成本或收入的增长,数字转换可能会导致缓慢死亡,成为一笔一次性的昂贵预算。领先的企业首先瞄准快速成功来释放价值,以便通常在头三个月得到资金。12缺乏连续性很多时候,一位CIO还在讨论他们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结果在完成数字化转型之前他已经离开了公司?一夜之间,他们的LinkedIn个人资料从“X公司的全球首席信息官”变为“Y公司的首席数据官”,或者更糟糕的是“寻找下一个机会”。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结为缺乏深厚的技术人才基础,但是随着CIO们自愿的到和不自愿的跳槽,企业几乎没有机会执行他们的数字战略。在转型的推动下开始的倡议,往往变成了大堆失败的IT项目。但是最终,数字化转型需要来自高层的领导,如果没有,就注定要失败。数字化转型工作遇到预期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领导层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战略、技术、文化和人才的问题。

数字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HIS系统有什么区别

前者侧重整合,是基础,后者时应用系统

数字孪生助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视频加载中... 数字孪生作为实现虚实之间双向映射、动态交互、实时连接的关键途径,可将物理实体和系统的属性、结构、状态、性能、功能和行为映射到虚拟世界,为观察物理世界、理解物理世界、改造物理世界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数字孪生在很多场景还只能作为决策辅助或参考,但是在未来,数字孪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孪生的应用空间正在不断扩展。 主讲人 陶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 科技 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人类基因数字化、会产生什么问题?

旨在破译人类基因组常染色质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自1990年启动至2003年结束,历时共13年,该计划由ihgsc来完成。ihgsc是由法国、德国、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等6个国家20个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开放性国际协作组织,全球280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ihgsc的工作。   2001年2月,ihgsc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草图显然存在很多重要的不足,例如,仅测出了约90%的常染色质基因组序列,而且序列之间存在147821个未检测出的空缺等等。   在2001-2003年之间,ihgsc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此草图转化为今天这张既高度精确又相当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此外,在这段时间内,还陆续发表了关于第2、6、7、9、10、13、14、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详细评注和分析,其余12条染色体的资料不久也将发表。   现在的基因组序列(buiid35)共包含28.5亿个核苷酸,它近乎完整,涵盖了99%以上的常染色质基因组序列;准确率为99.999%,也就是说误差率只有1个碱基/10万个碱基对,比最初制订的目标精确了10倍。   序列的连续性亦获得了显著改善,常染色质基因组序列中仅存在341个空缺。现在,平均每一段连续序列含有3850万个碱基对,约比2001年版草图的81500个碱基对长475倍。这些没有中断的已知序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科学家寻找目标基因及其邻近的调节目标基因活性的序列,并显著减少他们寻找疾病相关性短而少见的序列的工作量和费用。在剩余的341个空缺中,很多与片段的重复(segmentalduplications)相关,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才能将其填满。   ihgsc所完成的测序工作不仅完整而且精确,足以进行一些对敏感性要求较高的科学分析,例如基因数目的研究,疾病相关性重复片段的研究,以及进化过程中基因“生”或“死”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该基因组序列的资料已于2003年4月被载入免费公用数据库。“完成”并非意味着现在的人类基因组图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与2001版草图相比,空缺已经从近15万个减少至341个,但是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这些顽固空缺已很难用现有的技术来填补。填补这些空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并需要采用新的技术。   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所长lander说:“已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在准确率、完整性和连续性方面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它反映出全球数百名科学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为21世纪的生物医学奠定扎实的基础——而进行大协作的奉献精神。”   仅有2万~2.5万个蛋白编码基因   ihgsc最新分析所得出的最出人意料的结果就是,人类基因组只含有2万~2.5万个蛋白编码基因。   nhgri所长collins说:“仅仅在10年以前,大多数科学家还认为,人类基因组大约含有10万个蛋白编码基因。3年前,当我们对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进行分析时,我们估计人类约有3万~3.5万个蛋白编码基因,这在当时已经使很多人感到震惊。而刚刚结束的分析结果发现人类的蛋白编码基因数比预计的还要少得多,这使我们对人类基因组的真实情况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从免费公用数据库中获得该高度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对人类遗传学及其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机制进行更精确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确定人类的全部基因。基因是编码特定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基因组有19599个已经获得确定的蛋白编码基因,另外还有2188段可能为蛋白编码基因的dna序列。   英国wellcometrustanger研究所rogers说:“由于2001年版人类基因组草图不够完善,因此导致了一些早期基因模型是错误的。基因鉴定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更好的计算机化模型和其他手段的改进外,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必将为基因鉴定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移动云又有大动作,云桌面数字化太给力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改变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模式;医疗、教育、金融等不同行业的数字化,也呼唤面向云网融合场景的智能联接。随着数据安全、设施管理、节约成本等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被释放,让用户感受到数据保护更安全、桌面管理更高效、用户访问更灵活也开始成为云计算及政企办公对云桌面体验的新诉求。移动云为积极践行普惠上云、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推出更安全、更便捷的移动云云桌面,助力政企极简办公。 硬核云桌面,强势出击 近期,潍坊移动采用移动云桌面技术成功为高密昌安中学建成校园“云机房”。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移动云桌面是云计算模式下一种创新办公应用系统,可将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都集中在云端,用户界面通过远程协议传输到终端设备,实现任何地点以多种设备接入桌面的目标。具有安全、便捷、灵活的操作性,高效、支撑老师们的移动办公和远程教学。 “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我平时需要用到Photoshop等一些专业软件,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一样各有所需,像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学校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要跑来跑去的安装和维护,费时又耗力,现在有了‘云桌面",这些只需在服务器上操作一次就搞定了,快捷高效,真是太棒了!” 该校的韩老师如是说。不仅如此,校方对潍坊移动云桌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学校全面使用云桌面系统后,老师们可以在任何场合,使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开展教学和课程辅导,极大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目前,高密昌安中学安装的云桌面已全部投入使用,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云桌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高密昌安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云”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喂,小李,你在哪呢?手头有个紧急文件需要你处理一下。” “王总,我在家。现在马上处理。” 余音未落,小李就坐在了家里的电脑桌旁边,开始处理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小李即便是在家休息也不得不面对工作上突发而来的紧急情况。 “以前只要一有工作,我就必须马上从家里赶到公司处理事情,来来回回路上耽搁得有一个小时了,时间成本太高了。可自从公司引进了移动云桌面,我直接可以在家使用终端接入云桌面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云云桌面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用户的办公变得更加“自由”。通过移动云云桌面,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终端、应用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到云端桌面办公。提干工作效率,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云”“网”一体,降本增效 电脑内存不够,设备老化,运维费用高等问题是潍坊某交通局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每运行一个软件,电脑总是要反应十几秒,异常卡顿,处理电脑问题总要花费一个上午,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作人员苦不堪言。 今年交通局响应国家企业上云号召,在日常办公领域尝试使用云桌面产品,替代原有老旧PC,实现云端办公、便捷管理。在节省IT运维成本同时,通过云桌面的管控功能,实现外设安全管理以及员工办公行为管理。潍坊移动专业工作人员针对企业老旧PC运管难、亟待替换或者新建办公场景需要添置办公设备,推广试用云桌面方案。优先强调云桌面在运维、部署上的方便快捷以及与PC相同的使用体验,突出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更是为客户提供涵盖企业数据中心搭建、网络规划建设、企业办公设备实施及长期运维的一体化服务。 “使用了移动云桌面以后,我们的办公流畅了很多,再也不用请运维工人来帮我们修电脑装系统了,非常节约时间,非常便捷!”某交通局使用云桌面办公的工作人员称赞道。 使用移动云云桌面老旧办公电脑也能“枯树发新芽” 某公司网点众多分散在不同地区,公司办公电脑普遍陈旧并存在性能落后、软硬件不适配、数据共享不安全,运维困难等诸多难题,如果批量更新办公电脑,该公司预计更换规模高达2~3万台,是一笔不菲的采购支出。为此,潍坊移动为该公司各大网点批量开通云桌面服务,成功解决了设备更换成本高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办公效率和资源重复利用率;同时经过统一归纳管理,使得该公司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并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稳定代表省钱,接通体现效率 某外呼设备公司需要承接部分外呼业务。如何保证400服务号不中断?如何安全访问内网系统?如何防止数据泄露?......这一系列随之而来的问题都亟需解决。 针对这种需要连接前端外设的情况,潍坊移动为该公司定制了“移动云云桌面+定制瘦终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代替了传统PC底座,实现了全天候办公、多终端接入,保证400服务号不中断;并且在云端为该公司进行了配置安全策略、管理员工权限,保障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服务。截止目前,该公司2000+台电脑已经开通移动云云桌面2000+点位。 企业发展不能等,办公上云不能拖,好产品更是不等人,潍坊移动云将响应国家上云号召,助力政企提高效率,降本增效,为建设数字化强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王凯 庞逸卿 张茹玉)

邮政利用BSC数字化营销是什么意思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一个以互联网整合营销为主,以创意视频、动画游戏、手机应用、网络电视为补允的数字化立体营销平台,数字营销是基于明确的数据库对象。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渠道,比如电话、短信、邮件、电子传真、网络平台等数字化媒体通道,实现营销精准化,营销效果可量化,数据化的一种高层次营销活动。优点:1、战略目标分解,形成具体可测的指标. 因为企业战略目标听起来比较抽象,也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如何把它细化,具体化,内化,把它落实至具体的工作行为当中,BSC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2、BSC考虑了财务和非财务的考核因素,也考虑了内部和外部客户,也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相互结合。以往的考核工具和手段往往考虑财务的,内部的,短期的利益和考核要素比较多,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的,非财务的,外部的考核要素,这种考核是片面的,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采集的考核信息也是并不完全对称的。

微软在进博会:以创新力和韧性,为数字化注入持久动能

2020年11月4日,上海 —— 微软连续第三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混合云、远程协作、低代码开发等领域,推出数十项微软智能云矩阵的新服务、新功能;微软全力支持中国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建设,为全球及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8500万美元的发展奖励,并推出“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以微软全球和中国资源及庞大的客户网络,大力拓展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市场影响、销售渠道和盈利规模;微软稳步推进在华的战略落地与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研发、工程、实验室、加速器、孵化器、销售、市场、服务以及生态圈等全链条布局,并一如既往地加大技术合作与人才投入;未来一年,微软计划在华增招1500人,通过不断夯实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中国市场各行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Alain Crozier) 表示:“当前全球各地、各行各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个走出疫情影响、并取得显著增长的主要市场,尤其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 科技 创新力、顽强蓬勃的生机与韧性。从混合办公模式的兴起、产品与服务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到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真思考,以及对提升数字技能的迫切需求,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开启了技术创新的巨大机遇。微软始终坚定支持中国的创新发展,我们将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共同发力,以构建创新力和业务韧性为突破口,为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作为微软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核心部署,微软智能云矩阵日趋完善。从安全可靠的Microsoft Azure 云服务平台、全面支持远程协作的 Microsoft 365 云生产力平台、将现代商业流程融会贯通的 Dynamics 365 智能商业应用平台、让快捷开发触手可及的 Power Platform 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到世界最大的开源社区 GitHub,以及服务全球的 LinkedIn 职场社交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的微软智能云矩阵,为全球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提供了业界最为完整的技术链条与生态服务。微软智能云矩阵通过运营合作伙伴世纪互联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融合发展,不但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度一致的认证、安全、管理、合规保障,还能一举打通从物联网和边缘设备到数据智能,从混合云基础设施运维到业务应用开发的各个环节,以全平台合力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包括混合云与边缘计算数据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远程协作混合办公广泛普及、企业商业模式加速数字化、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快速更新迭代等。为了应对这些需求,微软智能云矩阵推出了一系列新服务、新功能。 其中, Microsoft Azure 推出一些列数据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如安全可靠的 Azure Data Box 设备;将 SQL 数据引擎带到了物联网网关和边缘设备上的 Azure SQL Edge;基于 Apache Spark 的协作分析服务 Azure Databricks;以及将企业数据仓库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且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导入、准备、管理和服务的 Azure Synapse Analytics,帮助企业客户解锁数据洞察并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微软生产力平台的集大成者, Microsoft 365 中的 Microsoft Defender、云安全态势管理、合规中心、Azure Sentinel 都得到增强;Microsoft Teams 新增同框模式、自定义布局等诸多功能,并深度整合人工智能与 Power Platform 低代码开发平台;最重要的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企业移动及安全性套件(EMS)即将正式落地中国市场,为客户建立起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移动设备和企业安全保障。 Dynamics 365 发布用于全渠道客户服务方案的第一方全新智能语音服务,Project Operations 项目运营服务正式商用。 Power Platform 新增一系列服务专业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功能和服务;推出用于创建 RPA 机器人自动化流程的 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于 RPA 的 UI Flow 功能也将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以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对本地和云应用中原有的手动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自动化升级改造。 疫情显著加速了全球各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构建起灵活应对外界变化与挑战的业务韧性,正成为全球各地商业企业的共同选择,而中国市场已经走在了引领世界变革的最前端。IDC 与微软面向亚太地市场进行的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研究[1]显示,疫情爆发以来,有63%的中国企业加快了创新和数字化进程,以增强企业复苏的动力和业务韧性。过去六个月,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提高了19%,明显高于亚太市场的平均增长(11%)。 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这为微软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微软在中国市场拥有近17000家专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拥有各自技术专长的合作伙伴,他们是微软技术能够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并始终确保提供一流品质技术服务的关键基石。为了帮助合作伙伴锁定核心竞争力,从容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共同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微软推出了 “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 ,从联合构建、市场落地、能力提升、联合销售到整体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等维度鼎力支持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针对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微软全力支持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合作伙伴打造“行业优先解决方案”,为行业需求最突出的问题和应用场景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围绕云基础设施与运维管理、现代生产力与安全、业务应用开发、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热门应用领域,微软为合作伙伴提供大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认证服务,其中包括以周为单位举办的云培训日、每月的黑客松、每季度的技术训练营,以及每个合作伙伴数百小时的平台和社区学习机会。 “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全方位支持和引导合作伙伴持续增强自身技术优势、强化业务能力,通过构建和增强创新力与业务韧性,推动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微软希望这一计划能真正帮助合作伙伴未来 实现营收2到5倍的增长 。为了推进合作伙伴向云解决方案的转型,微软切实提升合作伙伴在云服务上的激励比例, 向全球及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发展奖励将达8500万美元 。 微软植根中国近30年,一贯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中国的创新发展。微软于1992年成立北京代表处,1995年成立微软(中国)公司,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2011年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成立。从最初只看重产品服务与市场销售,到立足中国引领全球 科技 创新,再到将全球前沿的科研突破转化为成功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微软不断完善着在中国的战略规划,逐渐实现了覆盖产学研商用各个环节的业务蓝图。 随着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引领的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微软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云计算与生产力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微软与中国的创新合作,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多样。在过去五年中,微软通过一系列创新加速平台,为超过1200家早期和中期创业企业提供了创业技术支持。仅过去12个月,就有600多家企业依托微软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微软支持的全部创业企业得到风险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企业估值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微软与上海的合作,则是微软持续参与和推动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合作、创新创业的缩影。2010 年,微软在上海紫竹微软园区组建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由此开启微软智能云的中国蓝图;2014年,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智能云 Azure 和 Office 365 先后在上海宣布正式商用,成为首个在中国正式商用的国际公有云;2016年9月,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徐汇双创社区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云赛空间正式运营,吸引138家初创企业入驻、举办大中型活动70余场、提供培训超过1500小时,孵化企业估值增长高达284%;2017年1月,微软加速器落地上海,累计加速企业82家,总估值超过1000亿元,超过93%的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落户徐汇区,亚研院(上海)目前已经组建完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组、计算机系统组、创新工程组和学术合作部等研究团队,并积极服务于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创新院参与发起设立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并为上千名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多层次的技术培训;2019年,微软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浦东正式启用,一年多来对接企业400余家,现已完成包括毕马威等三期90家企业入驻赋能,产出成果45个,目前第四期入驻企业正在火热招募中。 疫情爆发以来,微软在中国实施了以居家办公、远程协作为主的混合办公模式,微软业务的正常运行并没有受疫情的影响而停滞,而是在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过去几个月,微软仅在上海一地新招员工就有近500人。在2021年,微软计划在中国市场再新增加1500个招聘职位,满足未来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微软在技术装备展区4.1号馆设立了以“ 科技 赋能”为主题的现场展区,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能交通、智慧空间等创新领域,集中展示了微软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最新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以及助力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走向全球的成功实践。其中: 作为中国环境管理和恢复领域的领先企业,微软合作伙伴、功夫国际孵化器校友企业 蒙草 善于通过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帮助各地保护和恢复森林、草原植被。借助微软智能云 Azure 的物联网、数据分析服务及 Power BI,蒙草为内蒙古开发的减贫环保解决方案成功恢复了530公顷的干旱牧场,可支持300多户牧民的生产生活,每年每户还可增收数千元。 针对重型机械设备操作复杂、工作环境复杂、设备价值高、安全生产要求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特点, 嘉讯广源 基于 Microsoft HoloLens 2 的混合现实技术,构建了重型机械操作培训平台。通过将数字虚拟仿真与物理控制相结合,该平台为重型机械的操作培训和考核提供了高保真的仿真体验,能帮助学员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流程,识别操作风险,并在安全条件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进行模拟训练,从而全方位地提升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InnerEye 项目 将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三维医学影像的自动分割和定量分析。这项影像AI技术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也可以辅助医生实现精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该项目的目标是希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被普及化使用,并让研究机构、医院、生命科学组织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使用微软 Azure 云平台构建自己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模型。 微软亚洲研究院基于计算生物学、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构建了 新冠数据分析网站 COVID Insights(covid.msra.cn) ,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特性、病毒学分析结果和最新研究热点。其提供的“传播与干预模型”,以交互方式展现隔离措施、医疗能力等方面投入力度的变化对病毒传播的潜在影响,对于防范病毒卷土重来和二次爆发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锦瑟医疗 利用微软 HoloLens 及其混合现实技术研发了 MR 医学教育解决方案、MR 医学临床解决方案、MR 远程协作解决方案,以及用来精确导航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MR 手术导航解决方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胡懿郃教授团队进行的一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钟达教授提前将患者皮肤、骨骼、神经和血管等组织信息生成全息模型,然后佩戴 HoloLens 将全息模型拟合在病灶部位,使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如同拥有一双“透视眼”,精确避开病人的血管和神经,极大减小了出血量和手术风险。 作为第一个走出疫情阴影,逐渐实现复苏和增长的全球主要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以 科技 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业态创新升级、经济复苏发展的成功典范。 微软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创新,贡献积极力量。

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柔性化、精细化、产业细分化、社会化、绿色化等

数字化是什么?

数字化就是把事物变成电子形式,让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比如电脑、手机、平板等)来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比如,现在我们可以用电子邮件代替信件,用电子支付代替现金,通过视频会议远程沟通等等。数字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gartner公司什么时候提出数字化

gartner公司什么时候提出数字化的回答:数字化这个概念最早是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提出的,认为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演变早已有了不同版本解读,简单地理解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占主导进行经营,以人为辅助的方式,就是数字化。

数字化英文

数字化英文:digitallization; digitisation; digitize; numeralization。例句:1、On Informationization Of Universities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In Digitized Era.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2、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hina Animation Nationalization In Digital Time.数字化时代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研究。3、Based On The Digital Age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Prriodical Publiactions.基于数字化时代的中国传统期刊经营。4、Integration And Chang: Discussi On The Music Propagation In Digital Age.交融与嬗变:数字化时代音乐传播刍议。5、Facing Challenges:Photojournalism In A Digital Age.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

2007年12月六级作文范文:Digital Age 数字化时代

题目:Digital Age 数字化时代   1、如今数字化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例如   2、数字化产品的使用对人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   要求150个词   范文1   Life is becoming more digital and the digital is becoming more alive. 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you were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digital products? Digital camera, digital computer, digital television,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se stuff,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morden life.   Firs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roducts, TV, film and music go on-line and mobile. Our lif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lorful. Secondly, the growth of peer to peer digital media means that people can generate and transact digital content and services over global networks. Nowadays, information is being unleashed and re-shuffled. And everyth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connected. This is both very exciting and a bit unnerving. At last, the digital age has renewed our interest in friendship which means there is also an opportunity to deepen our sense and appreciation of it.   To sum up, our future is digital. To achieve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ll of us need to attain proficiency in digital products.   范文2   It is widely accept that the digital age has already arrived, such as mobile phone, Mp3, Mp4, digital camera, digital computer and so on. They make our life convenient and colourful.   But at the same time many people maintain that just for these stuffs our life become more and more monotonous, and people lack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digital products are obvious to some people. For one thing, in terms of convenient,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using these has helped us save a lot of time. For another, due to the rising of digital age, it makes our life colourful. We often see all sorts of people bring different kinds of products of digital age to go sightseeing and travell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people who strongly oppose these fashionable digital things. Reality mobile phones, in some extent, make friends lack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and the famlies spend less and less time together, which cause generation gap and indifference to the person around us.   Personally, I side with the former opinion. It is a wonderful feeling and a great way to make our life much more colour and conveiment. As long as the society is developed, there follows a great nummber of digital products.  范文3 From the day the first digital product was given birth, unbelievable changes have happened in our life.   A few years ago, when we read, prints on the paper are the only media which carries meaning. When we listen to music, we have to buy magnetic tapes or CDs which record the sound.   However, nowadys, our life is a totally different picture. We read books all the same, but many of them are e-books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cheap. As to music, with a matchbox-sized mp3 player, we can download whatever we like from the boundless music files on the internet. These are only the most insignificant examples how digital products have benefit us. Thanks to indigital products, the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we can obtain is unprecedented. In everyday work, study and many other aspects, digital products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life in our life.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digital products also cause many negative effects to our lives. As lif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most peopl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different.   They close their doors and never go out as soon as they get home from work. If they live alone, they will kill their time by surfing online. They don"t have any connections even with their closest neighbors, who seem no different from people they meet everyday in the street.   For students, they spend much more time than before on listening to the music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ese phenomena are no good to our universities, nor to our society.

英语作文关于数字化产品对大学生的影响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U1] we have entered a digital age, with digital products used increasingly widely in peopleu2019s life, work and study[U2]. Taking a look around, we can find examples too numerous to list.[U3] The most striking ones might be digital cameras, digital videos [U4]and digital television.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se products have benefited us substantially. With digital cameras,[U5] we can take almost as many photos as we like, as long as we have access to a computer to store them.[U6] Besides, we can delete those pictures we dislike without worrying about waste of film[U7]. Again, with digital television, we can enjoy more channels and scenes of higher quality than provided by conventional ones[U8].However,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se digital products may also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us.[U9] For instance,[U10] we miss the happiness of going through pictures taken by traditional cameras. Usually, after taking photos with digital cameras, we store them up and never have a look again.To sum up, I believe that digital products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And we have every reason to expect that our life will become more colorful and convenient with the use of these products.

数字化转型服务产品有哪些

数字化转型服务产品有电视、音响、数码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1、电视电视机是指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理,利用电子技术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设备,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的基本系统由摄像、传输和显像3部分组成。2、音响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3、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Still Camera (DSC),简称:Digital Camera(DC),是数码照相机的简称,又名:数字式相机。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4、摄像机摄像机,防水数码摄像机,摄像机种类繁多,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把光学图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5、录像机录像机就是供记录电视图像及伴音,能存储电视节目视频信号,并且过后可把它们重新送到电视发射机或直接送到电视机中的磁带记录器。

着力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全民共享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 一、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是促进全 社会 共享发展红利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技术的渗透与普及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高效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一)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我国 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优化配置。“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数字接入鸿沟有所弥合,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从2016年底的36%缩小到2021年6月的19.1%。网络扶智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农村学校实现互联网接入,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通过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等,让更多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二)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服务高效化便捷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也逐渐实现移动化、智能化。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超过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越来越普及,企业、民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重点围绕四大领域,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 和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相比,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服务更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规划》提出,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协同推进四大服务领域,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全民共享。 (一)政务服务领域,持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12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8亿人,实现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 社会 保障卡申领等事项的“跨省通办”。“十四五”时期应更注重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一是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智能化。以标准为引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频服务“一网通办”。各地要编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清单事项“掌上可办”,使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二是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等互信互认,促进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地域并联审批、联合监管和协同决策,推动政务服务实现“区域通办”“跨省通办”“无感漫游”等。三是推动政务服务纵深下沉。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深度拓展,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继续强化省市县政务服务三级联动,同时加快服务资源重心下移,构建和完善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扩大网上政务服务“村村通”范围,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四是推动政务服务主动化和精准化。以需求为导向,重视政务数据的融合应用,从“人找服务”转向“服务找人”,深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强基于大数据的事项办理需求预测预判能力,打造主动式、多层次的创新型服务场景。五是推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协同应用。站在 社会 经济全局角度,聚焦城市公共卫生、 社会 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深化数字技术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同,推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增强实际应用成效。 (二) 社会 服务领域,加快提高 社会 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 社会 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对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社会 服务供给已经取得了突破式进展。“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 社会 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覆盖范围。一是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深入推进和发展智慧教育、数字 健康 服务、智慧文旅、智慧社区、 社会 保障服务数字化等,优化会展 旅游 、 体育 建设等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深化应用、共享复用。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二是促进 社会 服务更加普惠。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着力瞄准革命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瞄准教育、医疗、社保、帮扶等重点服务内容,加快 社会 服务的远程供给水平和覆盖水平,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面向特殊群体的数字化 社会 服务能力,让更多民众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推动 社会 服务和数字平台的深度融合, 探索 鼓励多领域跨界合作,激发 社会 参与活力。 (三)数字城乡领域,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应用的综合载体,是城市实现整体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近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智慧城市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切实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城市实际需求,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市因地制宜, 探索 科学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杜绝盲目跟风,强调应用成效,建设节约务实的新型智慧城市。鼓励 社会 力量参与,创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用、运营等模式,建立健全智慧城市长效发展机制,推进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协同,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造血能力。二是提速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和服务供给,提升信息惠农服务水平,构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生活数字化应用。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健全城乡常住人口动态统计发布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四)数字生活领域,创新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数字经济发展将带动数字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丰富民众的数字生活服务供给。“十三五”时期,我国信息消费实现快速增长,持续拓展数字生活新空间。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5.8万亿,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 汽车 联网设备等新型消费受到市场欢迎。“十四五”时期应着力加大数字生活产品供给,提升群众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一是发展智慧社区。打通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 探索 优化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模式,推动智慧社区发展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促进有效市场和服务型政府有机结合。二是推进智能家居发展。引导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的智能互动,丰富数字家庭生活应用,让民众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生活。三是提升智慧体验促进信息消费。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拓展社交、购物、阅读、 娱乐 、健身、展览等领域的微服务平台内容和智能应用。推动公共服务整合,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唐斯斯 赵文景 国家信息中心)

文旅部: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强通用性、强交互性、高集智性和高增值性”为特征的数字时代的来临,正在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当前应在管理、供给和需求等层面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效率动力质量变革,加速文旅产业进入数字化发展新时代。一是在管理层面,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管。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与新格局,离不开公共服务模式与行业监管方式的变革。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正在赋能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管,形成新服务与新监管,让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利用文旅产业运行的各类数据,行政管理部门更容易识别差别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有助于提升对文旅产业的公共服务效率,同时也为管理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在旅游目的地管理方面,依托游客行为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旅游客源地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二是在供给层面,数字技术改变了文旅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将改变文旅产业商业模式和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比如,近年来VR、AR、5G等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被广泛使用,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得以“活起来”,诞生了诸如虚拟现实景区、虚拟现实娱乐、数字博物馆等全新的文旅业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渗透,数字化将不断创造文旅产业新资源,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文旅新生态和数字化新型供应链,从而变革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改变文旅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提升文旅产业有效供给水平,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空间。三是在需求层面,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游客的行为与体验认知。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行为与体验认知悄然发生了改变。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会不断拓展游客的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体验质量,进一步改变游客的行为与体验认知,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将会继续发展,游客对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体验更加青睐。文旅产业的数字化,也让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成为可能,正在推动文旅融合形成新体验。未来随着数字化在文旅产业的加速应用,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的行为与体验认识也会进一步变革,这需要推动数字化在各个环节的应用,以满足数字时代游客的新体验与新需求。

模拟音频数字化的过程

采样——量化——编码

51cto学堂将于3月30日推出玩转数字化系列直播讲座是?

这个讲座是《带你走近ChatGPT》。根据合肥官网显示,万物复苏,春草正芳菲,人间四月,读书知时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51CTO学堂将于3月30日推出玩转数字化系列直播讲座|第三讲《带你走近ChatGPT》讲座时间为2023年3月30日晚19:30。主讲人为李响,讲座提纲:ChatGPT知识普及以及如何使用;大学生如何正确利用ChatGPT;ChatGPT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可能的影响。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