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唐诗三百首有哪几种英译本?

4

唐诗三百首英语翻译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中英文对照怎么样 许渊冲是谁? 很少有人知道。 傅雷是谁?钱锺书是谁? 大部分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 如果我说,许渊冲是胜过傅雷和钱锺书的翻译家,你会相信吗? 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他们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也从未读过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翻译界的人应该知道许渊冲先生,但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翻译理念,或者说不敢认同。 在许渊冲先生看来,那些反对自己的翻译界人士,都是在害怕。他们害怕一旦承认了许渊冲,就会丢掉自己的地位,因为只有全世界只有许渊冲才这么翻,只有他才敢这么翻,才能翻得成。因此,和他同辈的翻译家鲜有捧他的,而年轻一代的翻译家承认他的却比较多,因为两代人之间不存在利益竞争。 不过,许渊冲先生其实不太在乎这些了。尽管他总喜欢对人抱怨自己不受重视,但他还在继续埋头工作。89岁的高龄他仍然徜徉在翻译的海洋中,每天笔耕不辍,自得其乐。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兴趣太大了,不干完睡不着。 他是真心爱翻译的,翻译也爱他,因为他的才气非凡人所能拥有。 许渊冲先生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的小说,但他主攻的是诗的翻译——中翻英、英翻中、中翻法、法翻中,唐诗、宋词、 *** 诗词,全都不在话下。更惊人的是,他的翻译是要求押韵的,对音节也有要求,甚至对修辞手法都要进行对等的翻译,一首工整的唐诗翻成英文,仍然是一首标准的英文韵体诗。 如果让许渊冲先生讲他那些绝妙的翻译例子,他估计能讲上一天一夜也讲不完。比如,“不爱红妆爱武装”中的“红装”和“武装”分别译为“powder the face”和“face the powder”;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译成“the boundless forest shit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既有“shower”的“萧萧”之声,又有三个“s”对应三个“艹”;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译成“soif d"amour”,对爱情的饥渴,而法文中的“soif”和丝绸“soie”发音一致;甚至连拿破仑那句的“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他都能翻译:“不到俄岛我不倒”。 许渊冲先生不喜欢逐字翻译,他不仅止步于“真”,而是要追求“美”。在这一点上,他和很多人有冲突,包括钱锺书。钱先生是许先生的老师,许先生认为他“学问之博,无所不知”,“但话又说回来,学博,但是他就缺我那一点。”缺哪一点呢?正是“他太重真,不重美。他认为要忠实,要真。他认为真和美平等,甚至真比美更重要。所以他宁可得罪美,不可得罪真。”而许先生认为诗必须是美的,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对“真”的忠实。他喜欢引用贝多芬的话:“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不可以打破的。”然后忿忿然地直拍大腿:“那些拿清规戒律来戒我的人啊,放屁我当他是!” 其实,就算别人想追求这种“美”,估计也够呛。写诗需要天才,翻译这样的诗更需要天才。许先生的名片上印着一句话:“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也狂,也真。 现在,他的书已经不止六十本了,而是翻了一番,达到了一百二十本。这些书在他的房间里摆得满满当当,足足占了两面墙,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拜访许渊冲先生那天,同去的师妹问:“您相信有翻不了的诗吗?” 许先生两手一拍扶手,舒舒服服地往沙发里一坐:“至少我没有碰到过!” fangkc/book/mr-xyz-1/ 唐诗三百首,前五十首,原文以及翻译 10分 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 行动胜于言语! 唐诗三百首翻译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呤"用英语怎么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翻译为: If you read the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will be able to chant some of them at least.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 首先对病人进行教育,给予病人很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个疾病经过正规治疗是可以完全缓解的。第二我们希望能够尽量早期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不至于发展到关节畸形。第三就是个体化治疗,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都是有区别的,所以常进行个体化治疗。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能够配合医生控制不良反应。另外还要在治疗后给关节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使关节保持在一个很好的功能位。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在全世界最公认的治疗方式就是联合治疗,也就是药物之间的联合,比如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也就是说治标的药物和治本的药物都要很好地配合使用。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是很有效的,但是确实有一部分患者血清里面抗体滴度比较高,比如类风湿性因子等,如果单纯依靠药物,可能很长时间才能控制下来,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免疫吸附疗法,它可以很好的清除异常的蛋白和抗体,病情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这种方法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美国已经把这个作为一个诊断指南加入了整个的治疗,只要病人符合要求就可以采用。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不能单纯运用免疫吸附来治疗类风湿,一定要进行联合治疗。 当然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医生也是通过全面检查,包括肝肾功能检查后选择了合适的药物,而且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参考资料:health.sohu/....s 谁知道哪个外国洋人老头喜欢唐诗,致力于翻译唐诗的? 西方学者译介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唐诗)是从1898年赫本特·翟尔(Herbert Gile)的英译本《中国诗词》( Poetry in English Verse)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末或1929年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在纽约出版了英译本《中国诗选》(A Anthology,美国最早的英译《唐诗三百首》);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 译过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李白的《长干行》等不少唐诗。 1940 年伦敦出版了叟姆· 杰尼斯(Soame Jenyns)《唐诗三百首选译》,1944年又出版了该书的增补版本。杰出的美国女翻译家阿瑟·薇丽 Arthur Waley (1889-1969)翻译出版了《诗经》,同时她生前至少还译了170 首包括唐诗在内的中国古典诗词。1971年纽约出版了A.R.戴维斯英文版《杜甫》(Tu Fu)一书;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了阿塞 · 怀特 Arthur Wright《唐诗赏析》(Perspectives on the Tang);1987 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渊冲、吴钧陶等 39 位翻译家们英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美国诗歌翻译出版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华人和美国学界的欢迎)。近两三年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高等学府又推出了唐诗的 320 首的英译本及其配套的音像制品,其中所选编的唐诗译文有局部的更新。 本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文学或古典诗词课程在美国高校颇受欢迎,开设中文课者有增无减。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对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似乎了如指掌。如,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以查尔斯·艾根(Charles Egan)为首的导师们所设计的中国文学课程几乎荟萃了从古至今所有中国文学领域的精品。从他们的课程编排上,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伟大诗人的名字也不难找到舒婷、北岛等我国当代诗人的名字。与此同时不仅出现了“汉语热”或“中文热”,也出现了“英译中国诗歌热”的势头。出现了一些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译介的学者。如当代美国诗人萨姆·哈米尔(Sam Hamill) 就是其中一位少壮派的代表人物。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下载:溪居

【作品简介】   《溪居》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原文】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解】: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束:约束,束缚。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②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③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④束:束缚。 ⑤南夷:这里指永州。 ⑥谪:贬官流放。 ⑦农圃:田园。 ⑧偶似:有时好像。 ⑨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⑩榜:划船。 ⑾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⑿长歌:放歌。【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讲解】: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溪居》,闲与闷的吟咏。   《溪居》之“溪”,即为冉溪,诗人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并作有的《愚溪诗序》,以示其愚人之志。   初读《溪居》,仿佛感受到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细细品味之下,一种“强欢强乐”之感便油然而生。   清人沈德潜曾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的确,这对《溪居》的内在情怀也是很准确的概括。但读《溪居》,又从中读出了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无奈。也许这只是自我的一种感受,但从诗句中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这种潜在的情怀。   是谓忧从何来?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理想就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虽也有陶潜之类追求世外之居,但这毕竟不是历史的主流。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也算是身居高位,现却遭贬迁居此南夷之地,这种心境非外人所能道也。诗人开篇以“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来自慰,仿佛这种贬居生活正合他意,但末句就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抒情,则完全表露出这种贬居生活的无奈。是的,古来多有贬谪之士,从屈原的流放,贾谊的迁谪,到李白仕途的坎坷等等,都对贬居心情有过众多的描述。而诗人所贬之地“永州”,为旧时楚地,固末句“长歌楚天碧”更有一种意味深长的蕴意,诗人在冥冥之中又与屈原感同身受,对自己的贬居生活的无奈又找到一个依托。   但“不知我者,又谓我何求”,傍溪而居,闲依农圃,锄地种菜,晓耕夜游,这种生活不正是古时文雅之士心中的桃源之境吗?虽然“来往不逢人”,但“偶似山林客”,这何曾又不是一种幸福呢?是的,古代文人往往在内心都有这种矛盾,身在仕途,而想往山林之境,而身在山林之中,又追昔往日高官之时。诗人处于此种境地,内心的矛盾实在难免,虽时时强作欢乐,以娱贬居生活,但面对这“来往不逢人”的日子,而回想往日“谈笑有鸿儒”的岁月,心中必有无限感慨。   但愿诗人能悠然地享受这溪居生活,无须无奈感叹自己的孤独,世间自有知音在。【评析】:   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英汉对照】 溪居 柳宗元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DWELLING BY A STREAM Liu ZongyuanI had so long been troubled by official hat and robe That I am glad to be an exile here in this wild southland. I am a neighbour now of planters and reapers. I am a guest of the mountains and woods. I plough in the morning, turning dewy grasses, And at evening tie my fisher-boat, breaking the quiet stream. Back and forth I go, scarcely meeting anyone, And sing a long poem and gaze at the blue sky.

儿童唐诗三百首:韩碑·李商隐

这篇关于儿童唐诗三百首:韩碑·李商隐,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韩碑》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   《韩碑》   作者: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注解】 (1)元和:唐宪宗年号。 (2)轩、羲:轩辕、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3)列圣:前几位皇帝。 (4)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 (5)四夷:泛指四方边地。 (6)淮西有贼: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 (7)封狼:大狼。 (8)貙、罴:野兽,喻指叛将。 (9)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 (10)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11)愬武古通:愬,李愬;武,韩公武;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 (12)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13)行军司马:指韩愈。 (14)虎貔:猛兽。喻勇猛善战。 (15)蔡:蔡州。 (16)贼:指叛将吴元济。 (17)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8)不訾:即“不赀”,不可估量。 (19)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20)度:裴度。 (21)从事:州郡官自举的僚属。 (22)愈:韩愈。 (23)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24)稽首:叩头。 (25)蹈且舞: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 (26)金石刻画: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 (27)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 (28)职司: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 (29)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30)公:指韩愈。 (31)斋戒:沐浴更衣。 (32)濡染:浸沾。 (33)点窜、涂改:运用的意思。 (34)尧典、舜典:《尚书》中篇名。 (35)清庙、生民:《诗经》中篇名。 (36)破体:指文能改变旧体,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 (37)丹墀:宫中红色台阶。 (38)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 (39)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 (40)灵鳌:驭负石碑的,形似大龟。 (41)蟠以螭:碑上所刻盘绕的龙类饰纹。 (42)喻:领悟,理解。 (43)谗:进言诋毁。 (44)拽:用力拉。 (45)磨治:指磨去碑上的刻文。 (46)斯文:此文。 (47)若:像。 (48)元气:无法消毁的正气。 (49)汤盘:商汤浴盆,《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 (50)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 (51)相与:相互。 (52)赫:显耀。 (53)淳熙:鲜明的光泽。 (54)书:抄写。 (55)胝: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称老茧。 (56)明堂基:明堂的基石。 (57)曷:何,怎么。【韵译】 元和天子唐宪宗的姿质神圣英武;他是何人呢真可与黄帝伏羲媲美。 曾发誓洗雪列代祖宗的奇耻大辱;坐定法宫中接受四夷的朝拜臣服。 淮西蔡州的*贼割据了五十多年;宛如狼生貙貙生罴暴臣代代相继。 他们不凭借险要山川却占据平地;依仗利器援戈挥日肆意作歹为非。 唐宪宗有幸得到贤明的宰相裴度;匪徒们暗杀他不死是神明的辅助。 他腰悬相印兼任军队的统帅出征;天气阴沉秋风惨淡漫卷天皇大旗。 李ue2a4公武道古文通都是裴度大将;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命为随军书记。 行军司马就是那智勇双全的韩愈;十四万大军威武雄壮象虎豹熊罴。 攻入蔡州捕获匪首吴贼献于太庙;裴度功勋无人可比朝庭封赏也高。 皇上说你裴度的功劳应该数第一;你的从军韩愈应当写个平淮西碑。 韩愈叩头又跪拜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说镌刻于金石的文章我能做好。 自由把撰拟国家大事称为大手笔;此事重大不能交给一般职司草拟。 当仁不让我不推诿古代早有先例;他直说得皇上点头称许表示满意。 韩愈回家虔诚斋戒严肃坐进小阁;笔酣墨饱挥酒文章多么痛快淋漓。 采撷尧典舜典典故歌唱帝王丰功;以清庙生民诗经雅体把宪宗称颂。 别具体裁的文章写成又抄在纸上;清晨在宫殿红阶前再拜呈送君王。 奏章写着臣子韩愈我敢冒死上言;歌颂神圣功德文章应当刻于石碑。 石碑高有三丈字体大小如同酒盅;碑用巨鳌背负顶端还盘绕着螭龙。 文句奇特语辞庄重很少有人明白;有人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为文营私。 石碑因此被用百尺长绳拽倒在地;又用粗沙大石磨掉了碑文的字迹。 但韩公的这篇文章宛若天地元气;它早就深入人心沁进人们的肝脾。 就象铭刻着古人著述的孔鼎汤盘,鼎盘虽已不存在铭文却万代留芳。 唉呀宪宗与裴度他们是圣皇圣相;相互声威显赫淳正光明广为流传。 韩公的这篇文章如果不传示后代;宪宗的事业怎能与三皇五帝媲美? 我愿把它抄写一万本诵读一万遍;即使口角吐沫右手生茧也无所谓。 将此篇碑文永远流传七十有二代;作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石千秋显炜。【翻译】   元和天子禀赋神武英姿,可比古来的轩辕、伏羲。他立誓要洗雪历代圣王的耻辱,坐镇皇宫接受四夷的贡礼。淮西逆贼为祸五十年,割据一方世代绵延。自恃强大,不去占山河却来割据平地;梦想挥戈退日,胆敢反叛作乱。   圣君得到贤相名叫裴度,逆贼暗杀未成,自有神灵卫护。他腰悬相印,统兵上战场,天子的军旗在寒风中飘扬。得力的将官有、武、古、通,仪曹外郎任书记随军出征;还有那智勇双全的行军司马韩愈,十四万大军,龙腾虎跃陷阵冲锋。攻下了蔡州,擒住叛贼献俘太庙,功业盖世皇上加恩无限;天子宣布裴度功劳第一,命令韩愈撰写赞辞。   韩愈在朝堂拜舞行礼接受诏命说歌功的文章他能够胜任。从来撰述都推崇大手笔,此事本不属佐吏的职司;既然自古有当仁不让的箴言,韩愈欣然领受圣上的旨意。天子听完这番言辞,频频点头大加赞许。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笔蘸饱墨挥洒淋漓。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化用《清庙》《生民》的庄严笔意。一纸雄文,别具一格,朝拜时铺展在玉陛丹墀。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览”,歌颂圣君贤相的功业,刻写在石碑之上。   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灵鳌驼负,螭龙盘围。文句奇特语意深长,世俗难以理解;有人便向皇上进谗,诬蔑此文偏私失实。百尺长绳把韩碑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正象那汤盘孔鼎的铭文,古器虽早就荡然无存,世间却永远流传着文辞。啊,圣王与贤相的不朽功勋,显耀人寰辉煌无比。韩公碑文倘不能昭示百代,宪宗的帝业,又怎得与三皇五帝遥相承继!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是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茧皮!让它流传千秋万代,好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基石。【讲解】   韩愈的《平淮西碑》,歌颂了平叛战争,突出宰相裴度的战略决策之功,着眼于宣扬唐朝廷削平藩镇割据的战略方针,表现出独特的政治卓见。段文昌重撰的碑文,对李愬的功绩叙述充分,但在大处方面逊于韩碑。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极力推崇韩碑,一再强调裴度的决策、统帅首功,功不可灭,体现出他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张,强烈的向往对宪宗和裴度在伐叛战争中的明断果决和相互信任,而对宪宗后来信谗推碑之举不无微词。   本诗叙议相兼,而以叙事为主。描写了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诗的开头以平叛战争的缘起;最后一段,是对韩碑的热烈赞颂。   这首诗气势磅礴。诗一开始,就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寻常。   第二段开头四句,承接开篇四句,先点出宰相裴度,暗示“上雪列圣耻”的关键在于“得圣相”。随即直入本题,叙述裴度统兵出征,简明直率,毫不拖泥带水。接下“愬武”四句,从麾下武将文僚一直叙述到勇猛的士兵,表现裴度的统帅形象和猛将精兵如云的宏大声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三段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从平蔡过渡到撰碑,是全篇的枢纽。奉命撰碑的过程,不但写了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而且写出宪宗的颔首称许,韩愈的稽首拜舞,韩愈受命之后,作者再用详笔铺写撰碑、献碑、树碑的过程。“点窜”二句,用奇警的语言写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句奇语重”四字,言简意赅,揭出韩碑用意之深刻。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诗人对这件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谗之天子”;抒感慨,盛赞“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认为韩碑自有公正评价,推碑磨字也不能消除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评析】 ue771ue771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ue771ue771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兼任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处置使,都统军队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的,从整个战役看,他的作用更大些。因而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功绩。但在战斗中,先攻入蔡州擒住吴元济的,却是唐邓随节度使李ue2a4。因而引起李的不平。李妻又系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常出入于宫中,便向宪宗诋毁韩氏碑文的不实。于是宪宗下令磨去韩文,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另写。 ue771ue771实际上,攻破蔡州,李ue2a4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煞李ue2a4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ue771ue771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同时还认为段文昌文“较之韩碑,不啻虫吟草间矣。宋代陈ue25b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这个意见也比较中肯。 ue771ue771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写撰碑、树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   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 ue771ue771这首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 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溪(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英汉对照】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 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 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 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 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 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 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 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 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 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 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 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 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 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 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 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 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 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 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 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 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及圣相, 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 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 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THE HAN MONUMENT Li Shangyin The Son of Heaven in Yuanhe times was martial as a god And might be likened only to the Emperors Xuan and Xi. He took an oath to reassert the glory of the empire, And tribute was brought to his palace from all four quarters. Western Huai for fifty years had been a bandit country, Wolves becoming lynxes, lynxes becoming bears. They assailed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rising from the plains, With their long spears and sharp lances aimed at the Sun. But the Emperor had a wise premier, by the name of Du, Who, guarded by spirits against assassination, Hong at his girdle the seal of state, and accepted chief command, While these savage winds were harrying the flags of the Ruler of Heaven. Generals Suo, Wu, Gu, and Tong became his paws and claws; Civil and military experts brought their writingbrushes, And his recording adviser was wise and resolute. A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soldiers, fighting like lions and tigers, Captured the bandit chieftains for the Imperial Temple. So complete a victory was a supreme event; And the Emperor said: "To you, Du, should go the highest honour, And your secretary, Yu, should write a record of it." When Yu had bowed his head, he leapt and danced, saying: "Historical writings on stone and metal are my especial art; And, since I know the finest brush-work of the old masters, My duty in this instance is more than merely official, And I should be at fault if I modestly declined." The Emperor, on hearing this, nodded many times. And Yu retired and fasted and, in a narrow workroom, His great brush thick with ink as with drops of rain, Chose characters like those in the Canons of Yao and Xun, And a style as in the ancient poems Qingmiao and Shengmin. And soon the description was ready, on a sheet of paper. In the morning he laid it, with a bow, on the purple stairs. He memorialized the throne: "I, unworthy, Have dared to record this exploit, for a monument." The tablet was thirty feet high, the characters large as dippers; It was set on a sacred tortoise, its columns flanked with ragons.... The phrases were strange with deep words that few could understand; And jealousy entered and malice and reached the Emperor -- So that a rope a hundred feet long pulled the tablet down And coarse sand and small stones ground away its face. But literature endures, like the universal spirit, And its breath becomes a part of the vitals of all men. The Tang plate, the Confucian tripod, are eternal things, Not because of their forms, but because of their inscriptions.... Sagacious is our sovereign and wise his minister, And high their successes and prosperous their reign; But unless it be recorded by a writing such as this, How may they hope to rival the three and five good rulers? I wish I could write ten thousand copies to read ten thousand times, Till spittle ran from my lips and calluses hardened my fingers, And still could hand them down, through seventy-two generations, As corner-stones for Rooms of Great Deeds on the Sacred Mount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