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为什么氯化镁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见识碳酸镁

事实上可以说没有为什么,或者说是因为它更稳定,更难溶。在水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更倾向于生成含有结晶水,羟基的沉淀。而干燥,高温令这些晶体风化。我个人并不知道,也不确定反应事实上是怎样发生的,但是如果反应这样发生的话,可以这样解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俗称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苏打 小苏打

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2Na2CO4+4HCl═4NaC

(1)过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只能通过测生成氧气的量求过碳酸钠的量;(2)过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选择装置B.要测定生成氧气的量,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再通入水中,F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E装置中氧气排开水的体积,二者体积相等.(3)判断是否完全反应,应使用酸碱指示剂,若溶液变红,则酸过量,若溶液变蓝,则过碳酸钠过量.故答案为:(1)O2;(2)B→D→E→F;(3)向反应后的B装置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锥形瓶内溶液变红色,则说明过碳酸钠完全反应,若溶液变蓝色,则过碳酸钠未完全反应.

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某同学

B 该过程中不能使用稀盐酸,因为其挥发,与碳酸氢钠反应,是收集到二氧化碳偏大。

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

少一个量,至少得知道用了多少稀盐酸才能算吧浓硫酸的作用应该是干燥

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的废液怎样处理

加盐酸至无气泡

图甲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

(1)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故答案:10g.(2)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两条曲线的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小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下边,所以小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故答案: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5)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铵的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故答案:C.故答案为:(1)10;(2)3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3)小于30℃;(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5)C.

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生活在盐湖附近人们习惯“夏天晒盐,

(5)碳酸钠、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合于蒸发结晶的方法,因此夏天晒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适合降温结晶的方法,因此冬天捞碱;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合于蒸发结晶的方法,因此夏天晒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适合降温结晶的方法,因此冬天捞碱;(口)3小℃时,欲配制等质量的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氯化钠小于碳酸钠,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大;故答案为:<;(3)将4小℃的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口小小g,降温至5小℃,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氯化钠小于碳酸钠,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碳酸钠Na 2 CO 3 ),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

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冬天捞碱是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夏天晒盐是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且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食盐结晶析出.故答案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冬季温度低,碳酸钠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食盐结晶析出.

如图所示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故答案为:“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下表中分别是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2.5g,氯化钠是35.8g,所以可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2)由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冬天温度较低,所以溶液中结晶大量析出. (3)100g水中在80℃时溶解的碳酸钠的质量是43.9g,溶液正好饱和,其溶质质量分数= 43.9g 100g+43.9g ×100%=30.5%. 设与43.9g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时可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Na 2 CO 3 +Ca(OH) 2 =2NaOH+CaCO 3 ↓ 106 2×40 43.9gX 106 80 = 43.9g x x=33g 答:可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33g. 故答案为: (1)小; (2)冬天气温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明显减小,纯碱在湖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后,大量析出晶体. (3)30.5%,33.

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

(1)由于分液漏斗能够很方便的控制反应速率,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A装置更合理;(2)由量筒量取液体的方法可知,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会对结果产生大的影响;(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5)取用样品的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体积,因为样品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造成较大误差.故答为:(1)A; (2)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3)没有; (4)偏大;(5)因为样品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造成较大误差.

感光油墨的成分以及 曝光 碳酸钠显影原理!

包括树脂、单聚物。感光油墨即uv油墨,UV油墨的结构包括树脂、单聚物替代了溶剂、添加剂和光引发剂。UV油墨中的树脂与溶剂挥发型油墨的树脂大不一样,它具有反应性,它能与其他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某一产物反应,在UV油墨中,它可与单聚物反应。单聚物为一种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溶剂,并可使黏度降低,以适于印刷。但除了起溶剂或稀释剂的作用外,它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化学反应。UV油墨中的每一组分都能起化学反应,因为它是100%固化,所有组分都将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固态。显影包括正显影和反转显影。正显影时,显影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与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相反。显影时,在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是场力的作用下,色粉被吸附在感光鼓上。静电潜像电位越高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强;静电潜像电位越低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弱。对应静电潜像电位(电荷的多少)的不同,其吸附色粉量也就不同。多用在模拟复印机中。反转显影中,感光鼓与色粉电荷极性相同。显影时,通过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电场作用,碳粉被吸到感光鼓曝光区域。其中曝光部位电位低于显影辊表面电位低于感光鼓未曝光部位电位。多用在数码复合机与激光打印机中。扩展资料感光油墨有对UV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干燥受UV光源辐射光的总能量和不同波长光能量分布的影响。在UV光的照射下,感光油墨光聚合引发剂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激发到激发态,形成自由基或离子。然后通过分子间能量转移,使聚合的预聚物和光敏感的单体和聚合物成为激发态,产生的电荷转移复合体。这些复杂的粒子不断交联聚合,固化成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显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uv油墨

感光油墨的成分以及 曝光 碳酸钠显影原理!

所谓的感光油墨,也就是UV油墨,说白了就是紫外线固化油墨的一个统称。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和使用条件,分多种,光线路板上面就有四五种,如常见的绿油,字符,等,还有就是上光油类的,如纸张和bopp。opp,pvc,pet等膜UV上光油,也是一种,您需要的这种,主要是材用光敏树脂的时候要选用耐酸不耐碱的那种,这样有利于您后道工序的操作,现在国内做这方面的也不和,一般做PCB油墨的都有做,主要是起到保护做用的,还有就是耐酸的一个性能如果

磷酸三钠和纯碱碳酸钠会发生反应吗?

不会

4种白色粉末,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三钠的鉴别

分别加水溶解,在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的是Na2CO3与Na3PO4,没有沉淀的是NaNO3和NaHCO3.在不产生沉淀的两个试管中测PH,中性的是NaNO3,另一个是NaHCO3。在产生沉淀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的是Na2CO3,沉淀溶解没有气体生成的是Na3PO4。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3BaCl2+2Na3PO4==Ba3(PO4)2↓+6NaClBaCO3+2HCl==BaCl2+H2O+CO2↑Ba3(PO4)2+6HCl==3BaCl2+2H3PO4

高分求高手答高中化学,要准!:肥皂和碳酸钠的去污原理.

油污在化学成分上是种酯,而上述2种物质水溶液呈碱性,酯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完全。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碳酸钠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碳酸钠溶液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O32- + H2O = HCO3- + OH-一般的生活油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而这些东西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从而去除油污。

用碳酸钠溶液清除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碳酸根离子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解。纯碱溶液去油污的原理,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显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u21ccHCO3-+OH-,HCO3-+H2Ou21ccH2CO3+OH-,油脂在碱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容易洗去,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在储运时要保持干燥,切忌受潮,宜少开通风窗户,减少空气流动。2、在运输时也应避免包装破损、污染。3、存放时与酸类、铵盐以及有毒物品隔离存放,不要混储、混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4、搬运时应穿工作眼,戴口罩,以防与汗水接触伤害皮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酸钠

用碳酸钠溶液清除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它是弱碱,腐蚀性小,成本低制作方便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碳酸可以制硅酸,为什么碳酸钠又

这是高中看上去矛盾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反应是有区别的CO2 + Na2SiO3 + H2O = Na2CO3 + H2SiO3,这个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常温反应,属于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这个反应发生在高温,是玻璃工业中的一个反应,是固体反应所以,条件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反应,另外若你们学过反应的方向,会学到焓变和熵变,到时会讲到,第二个反应不是违背了强酸制弱酸,而是这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所以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CO2,也使得该反应能发生

二氧化硅 与 碳酸钠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强酸制弱酸吗??

这是高中看上去矛盾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反应是有区别的 CO2 + Na2SiO3 + H2O = Na2CO3 + H2SiO3,这个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常温反应,属于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这个反应发生在高温,是玻璃工业中的一个反应,是固体反应 所以,条件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反应,另外若你们学过反应的方向,会学到焓变和熵变,到时会讲到,第二个反应不是违背了强酸制弱酸,而是这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所以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CO2,也使得该反应能发生.这个知识我想应该在高二会学到.,4,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是强酸制弱酸,2,二氧化硅不与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硅难溶于水(沙子哪有溶于水的)更别提与水反应生成酸了。这个反应不能发生。 二氧化碳与硅酸钠能反应。复分解反应必须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 硅酸是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这是可行的。,1,二氧化硅 与 碳酸钠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反应是高温作用,反应的动力来自于二氧化碳的挥发性。 氧化碳 与 硅酸钠反应 生成硅酸,这个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理解为弱碱与强酸反应。,0,二氧化硅 与 碳酸钠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强酸制弱酸吗? 还有 二氧化碳 与 硅酸钠反应 生成硅酸 这两个反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 强酸制弱酸 这两者什么关系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碳酸可以制硅酸,为什么碳酸钠又

这是高中看上去矛盾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反应是有区别的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这个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常温反应,属于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这个反应发生在高温,是玻璃工业中的一个反应,是固体反应所以,条件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反应,另外若你们学过反应的方向,会学到焓变和熵变,到时会讲到,第二个反应不是违背了强酸制弱酸,而是这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所以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CO2,也使得该反应能发生

(1)简易灭火器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b...

(1)Na 2 CO 3 + 2HCl===2NaCl + H 2 O + CO 2 ↑ (2)2NaHCO 3 Na 2 CO 3 + H 2 O + CO 2 ↑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碳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是碳酸氢钠。灭火原理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灭火。反应式:NaHCO3=Na2CO3+CO2+H2O.反应是分解反应。希望采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碳酸钠

碳酸钠反应太迅速不容易收集到大量CO2

泡沫灭火器你分别装有硫酸铝,碳酸钠溶液以及发泡剂这个句子对吗?

对的,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方程式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冷却窒息作用。发泡剂产生的泡沫起到与氧气隔绝的作用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将石灰石在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1:(3~3.5)的比例消化,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净化分离除渣,再经离心脱水,于150~300℃下干燥,再筛选(120目以上)即为氢氧化钙成品。将试剂氯化钙溶于水中,制得25%的水溶液,加热至80℃,然后分次加入滤过的30%的氢氧化钠溶液 ( 可超过理论量30%) ,反应得到氢氧化钙,所得浆状混合物经抽滤后洗涤,先用0.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去大量氯离子,然后用蒸馏水洗至氯离子合格。应用领域:氢氧化钙属碱性,因而可以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从而起到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农药中的波尔多液正是利用石灰乳(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水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出的。冬天,树木过冬防虫,树木根部以上涂80公分的石灰浆。氢氧化钙可用在橡胶、石油化工添加剂中,如石油工业加在润滑油中,可防止结焦、油泥沉积、中和防腐。氢氧化钙用于制取漂白粉、漂粉精、消毒剂、制酸剂、收敛剂、硬水软化剂、土壤酸性防止剂、脱毛剂、缓冲剂、中和剂、固化剂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氢氧化钙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是什么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碳酸氢钠为弱碱,为吸收性抗酸药。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迅速,且维持短暂,并有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缺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一起储存吗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不可以一起储存。两者均为弱碱物质,俗称苏打、小苏打,两者溶液中会相互转化,但能共存。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也能与一些钙盐、钡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由于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与水中氢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减少,剩下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pH显碱性。碳酸钠的生产方法: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经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第三步,合成的碳酸氢钠部分可以直接出厂销售,剩下的碳酸氢钠会被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重新回到第一步循环利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碳酸钠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酸氢钠:灭火器碳酸氢钠用作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黄油的保存剂。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以及用于纤维、橡胶工业等。同时用作羊毛的洗涤剂、泡沫灭火剂,以及用于农业浸种等。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也可与纯碱复合为民用石。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绝大部分用于工业,一小部分为民用。在工业用纯碱中,主要是轻工、建材、化学工业;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它工业。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吨。化学工业用于制水玻璃、重铬酸钠、硝酸钠、氟化钠、小苏打、硼砂、磷酸三钠等。

碳酸钠与什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跟碳酸钙一样,都是跟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钙.相关化学方程式:Na2CO3+H2O+CO2==2NaHCO3希望对你有帮助。

碳酸钠与什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

CuO可以与氢氧化钡溶液或者碳酸钠溶液反应吗?为什么

CuO不能与氢氧化钡溶液或者碳酸钠溶液反应。理由:1、氢氧化钡是碱,碱只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CuO是金属氧化物。2、碳酸钠是盐,若能与氧化铜反应则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是有酸不管,无酸双溶。CuO不溶于水,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盐溶液反应。

NaCN中通入少量CO2的反应方程式,为什么不生成碳酸钠而是碳酸氢钠?

其实可以用得质子能力来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第一步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由于氰根离子得质子能力比碳酸氢根强,所以与氢离子结合,使氢离子浓度下降,碳酸第一步电离平衡正移生成碳酸氢根。而碳酸二步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但碳酸根离子得质子能力比氰根离子强,所以不会把质子给氰酸根,所以生成碳酸氢钠。这是我查到的,电离常数对应的是该酸酸性强弱,即电离出质子能力,而其失质子能力越强,对应的得质子能力就较弱。

1.为什么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钠,而不生成碳酸钠,请详细解答一下?

氢氰酸(氰化氢)是非常弱的弱酸,氰化钠是典型的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有很强的碱性。在较强的碱性溶液中,碳酸氢根不能存在,会被中和成碳酸根。如果其中二氧化碳不是“少量”,而是“过量”,则会生成碳酸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