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华西镇特色农业求突破 特色农业强镇

  陕西华阴市华西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维护稳定、促进增收、整治环境”三大农村发展主题的镇域发展思路,认真推行民主管理,强化便民服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有力地推进了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明思路,调产业,辟增收新途径   按照“借鉴外地经验、整合本地资源、政府支持引导、优惠政策倾斜、能人示范带动、群众自愿参与、信息技术服务、专业合作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战略,一是坚持协会带动。组织成立优质莲菜、红提葡萄等6个特色产业协会,带动会员群众实现产业组合,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坚持示范带动。通过开展“党委示范抓产业、支部示范抓基地、党员示范抓特色”这一先锋工程,培养带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群体,实施带领群众增收的示范工程,用实实在在的效益说服群众进行产业调整。三是坚持服务推动。在组织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宣传推销、营销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近年共举办红提葡萄和莲菜种植等技术培训80场次,受训人数达到20000余人次;四是坚持政策保障。对示范性产业发展,通过实行“土地优先调配、项目优先扶持、资金优先补贴、技术优先跟进、服务优先到位”的“五优先”激励推动措施,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支持群众大胆探索。全镇在巩固壮大大棚西瓜、高效玉米、小麦良种繁育三个超万亩的产业的基础上,现已发展葡萄种植5000亩,日光温室大棚1200棚,莲菜种植2500亩,无病毒草莓800亩。全力实现“效益万元田突破一万亩,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的双万目标。   二、重调研,建制度,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对全镇4100户群众进行了增收入户调查,对排查出的93户增收无思路、创业无资金、种养无技术的困难群众,采取“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促进了这部分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等八项效能管理制度,为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确立了季度村级工作观摩评比制度,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三是鼓励能人创业。把“授技、留人、兴业”做为振兴镇域经济、加快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建成1个返乡农民工培训及信息服务中心、3个培训站和华西莲菜、冯东大棚、演家养殖、北洛红提葡萄、生态园高效农业等5个产业创业示范基地,先后进行劳动技能培训55次,培训人数6800余人次,争取劳务、财政、交通等部门贴息贷款756万元、优惠政策扶持100余万元,帮助300余人从事了农业产业创业。较好实现了“培训有中心、创业有基地、增收有产业”的创业目标,基本达到返乡1人安置1人。   四是加快示范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了冯东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程,为全面创建“管理有制度、产业有特色、增收有保障、基础有提高、环境有改善”的“五有”新农村树立了样板;实行季度村级环境卫生观摩评比制度。指导各村制定了村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固定了村级专业环卫队伍。全镇村容环境取得显著变化。   三、强基固本,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便民公示栏、便民服务大厅、便民卡等服务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二是推进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严格实行三级承诺挂牌公示制,在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的同时侧重抓好务实承诺和兑现承诺的督导检查。三是开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通过明确创争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开展解民忧、兴产业、促增收等系列活动,以优良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创新的思路推动各项工作拔尖出彩。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端正八个方面风气,全力建设廉洁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   四、整体推进,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   一是加大平安创建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平安创建、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全镇社会稳定和谐,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零上访奖惩制度,实行结对包联、贴心教育、搭建平台、分别转化的办法,继续保持我镇零上访的工作态势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在支持引导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和强力推行三章审批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深化镇村文明创建工作。以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平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展现华西人的精神文明新风貌。四是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等问题,深化“一户一策一党员干部”帮扶制度的基础上,搞好社会救助、民政优抚、农村低保等工作,重点解决老人无人管、困难群众无人帮的问题,确保华西群众安居乐业。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就要从这一现实出发。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绝不是照搬欧美规模化、大农场化的模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是“欧美化”,而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建成农工商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总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广西特色农业发展有哪些政策支持?

2021年,广西要实现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那么,2021广西特色农业发展有哪些政策支持呢? 一、广西特色农业发展有哪些政策支持? 1.一是强化政策支持 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重要行动。会同自然资源部出台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文件,解决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用地需求问题。 2.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277.55亿元,支持建设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109个农业产业强镇。其中,支持广西创建横县、来宾市等6个国家产业园,建设三黄鸡、罗汉果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岑溪市马路镇、隆安县那桐镇等37个农业产业强镇。 3.三是培育特色产品品牌 建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促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目前,我部已推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850个,广西隆安县火龙果等29个产品入选。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27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等109个村镇获得认定。 4.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专业化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截至2020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300万个,依法登记农民合作社225.9万家,组建联合社1.4万家,认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7家。其中,支持广西建立5.2万个家庭农场、5.5万家合作社、3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5.五是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2020年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支持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其中,安排广西2.8亿元,建设1000多个产地设施,新增产地储藏保鲜能力约11万吨。 6.六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广西永福县、灵山县、合浦县、平南县等4个县开展试点,培育县级电商主体,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另外,还支持建设国家级六堡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31.1亿元,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其中,分别安排广西横县国家产业园1亿元、来宾市1亿元、柳州市柳南区1亿元、都安县0.6亿元、全州县0.3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023年特色农业扶持政策

2023年特色农业扶持政策加大特色农业扶持力度推动农企对接,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对山区特色农业项目保持持久生命力意义重大。刘锦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在这两方面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和农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并倾注资源,规划产业的发展。2023特色农业扶持政策有哪些?1、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2、金融支持政策国家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3、财政扶持政策2003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机购置补贴财政专项资金明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会优先予以安排。4、涉农项目支持政策2010年农业部等7部委决定,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尚未明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的,应尽快纳入并明确申报条件;今后新增的涉农项目,只要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都应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明确申报条件。5、农产品流通政策国家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大型连锁超市、高校食堂、农资生产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供)销衔接。

江夏村的特色农业

江夏村有多年种茭白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茭白,是有名的茭白村。茭白基地面积3200亩,基地于2003年被浙江省农业厅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茭白产品于2004年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世纪80年代初,在当地农科所的指导下,江夏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上了茭白新品种,面积达到1000多亩。20世纪90年代,江夏周边已形成了3000多亩“浙茭二号”茭白新品种基地,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江夏茭白还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获得了省农博会金奖。江夏茭白的名气虽然打响了,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各地茭白的大量上市,销路成了制约茭白产业发展的难题。茭白一年可收两季,每年的春季茭白销售相对好一些,但一到下半年,由于黄岩等地的茭白大量上市,江夏茭白就难以体现出市场优势,许多茭白每公斤只能售到几分钱。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后,江夏村的村民发现,如果有冷库,对茭白进行冷藏保鲜,到春节前后出售,就可以利用时间差来赚取利润。江夏村村民投资建造30万元以上的冷库就有17只,茭白的销售期大大延长了,村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种植茭白了。江夏村还组建了茭白产销合作社,通过农民信箱和农业信息网络,每天上传茭白产量和价格,联系外省市茭白产销户。如今,江夏茭白已远销杭州、苏州、常州、萧山等地。还在杭州、苏州开设了茭白销售点,实现产销一体化。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三产融合发展规划,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休闲旅游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

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新田园小镇。按城乡统筹,农业农村一体,以特色小镇为统领,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径为支撑,以农业休闲旅游方式经济模式为内涵,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 按“两个衔接,多元融合”模式创新。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中一般通过业态融合,模式融合,科技引领,运营创新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充分结合旅游业态,充分结合城近郊地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衔接城乡消费需求,市场需求;衔接文化内涵,农业科技链;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业态,以“都市农旅+”形成高效运营路径保障。

靖西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靖西市地处桂西南边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塑造了靖西秀美的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近年来,该市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道路,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打好“特色品牌”,乡村产业兴。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靖西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特色产业经济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充分发挥山青秀美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广西烟草、陕西海升、鑫晟茧丝绸等一批龙头企业,拉动烤烟、桑蚕、柑橘、养猪、养牛等“三种二养”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87亿元,同比增长4.9%。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9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2%,实现粮食产量21万吨。带动全市发展水果18.93万亩,稳定发展桑园18.18万亩,种植烤烟6.2万亩,累计生猪出栏16.97万头,推进百香果、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累计种植百香果面积0.92万亩,出栏肉牛2.46万头。该市获得“三品一标”17个,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做好“融合文章”,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靖西市做好“融合文章”,以服务企业有温度、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促进群众增收有广度的工作思路,促进特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群众增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强化政策保障,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各银行机构推出“桂惠贷”“富民贷”“小额信贷”等地方特色信贷产品,““贷”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园创建,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收,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892户14326万元。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现乡村物流全覆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好“绿色新路”,产业可持续。该市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明确产业方向,探索不同特色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绿色产品,加大地方知名度。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电商大集”等一系列活动,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特色产品与乡村休闲农业做到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休闲农业知名度。该市共发展培育了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百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完成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5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7个乡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10个村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打造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有力、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靖西市连续三年获评“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靖西市农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特色农业产业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质增速,赋能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南明区永乐乡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全区“农业更强”发展目标,聚焦“桃”产业优势,依托“桃园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进一步扩规模、优品质、延链条、塑品牌、强保障,破除桃产业发展瓶颈,释放桃产业发展潜力,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画卷。“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我们也有了发展的底气,目前永乐乡已发展一万余亩优质桃园,近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成为全市最大的果蔬基地,每年从五月中旬至十月均有鲜桃陆续成熟上市,亩产3000斤左右,每公斤按市场价格6-10元销售,村民收益可观。”永乐乡乡长郝涛介绍,永乐乡积极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壮大桃产业,目前,桃产业已经成为永乐乡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永乐乡始终坚持农业优先,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桃产业提质增效。以永乐村为试点通过“村社合一”模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投入资金86万元,申请市级奖补资金25万元,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500亩桃园提质增效示范点,通过提升果品种植质量,提高种植农民收益,亩均收益增幅达90%,试点范围内群众累计经济收益达660万元。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以水塘尖山葡萄园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试点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设施农业建设,引入新型秋王葡萄,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种植,带动种植户实现共同增收致富,累计动员群众40余户,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此外,还通过完善“统购统销”平台搭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政府主导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连接农户与农产品经销商、大型需求单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以乐桃公司为核心,抢抓“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机遇,通过网红带货、与线上销售平台拼多多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永乐乡销售桃1100万公斤,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除大力发展桃产业种植之外,永乐乡还积极举办桃产业相关文旅活动,开始举办第一届桃园文化节,第一届桃花节,至今已延续20余年,每届活动参加人数达上万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省内及周边省份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也对永乐乡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开展以‘桃"为有效载体的文化活动,深入宣传永乐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探索农业观光旅游业的成功之路,建设文明生态乡,展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让更多市民了解永乐,认识永乐、发现永乐、走进永乐、投资永乐、建设永乐,同时把民族民间文化献给市民,有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观光旅游,为永乐乡村民寻找新的增收渠道,推动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郝涛说。经过多向发力,目前永乐乡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永乐乡永乐村实施的500亩提质增效桃园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南明区将在永乐乡5个村实施2100亩桃园提质增效项目;培育1个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0家种植大户,打造永乐桃产业强乡;拟培育永乐5个桃产业专业村;培育1个桃产业龙头企业;在永乐乡建成夏秋优势蔬菜示范保供基地2000亩,打造3个保供蔬菜专业村;实施种业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建设市级农膜回收处置点2个。谈及下一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南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明区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牢牢抓住产业发展重要机遇,促进永乐乡桃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挖农产品价值,全面提升品质,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做大做强“永”牌艳红桃、“永乐”牌无公害优质蔬菜,为推动南明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

“税动能”添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税动能”添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助力更多的农产品“破土而出”,文山州税务部门立足工作职责,“量体裁衣”提升服务精细度、精准度,持续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当下正值沃柑成熟之际,在西畴县某畜牧有限公司马关分公司,挑选、打包、发货……一片繁忙景象。然而,该公司刚成立不久,发票数量不够、政策了解不透成为了公司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销量激增,多亏税务部门主动作为,大大缓解了我们的用票压力,让我们能充分准备应对沃柑热销季。”公司法定代表人介绍,是当地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问需求、送政策,解决了公司当下“急难愁盼”的涉税问题。高原特色农业企业大多前期投入资金大、周期长,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为助力农业企业健康发展,文山州税务部门组建“税春风”“萤火春风”等辅导团队,主动下乡走访各农业企业,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辅导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的辅导力度,帮助企业及时掌握税费优惠政策,安心享受税惠红利。丘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在万寿菊收购和采摘过程中,公司最需要的便是资金,税务部门悉心辅导,帮助我们享受政策红利,享受到减免企业所得税额近44万元,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同样获得政策支持的还有砚山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公司享受了283万元的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可见税惠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之大,现在政策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来越多,我打算扩大承包面积加大生产。”公司法定代表人说。如今,该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蔬菜、农副产品种植及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复合型涉农企业,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发展农业种植基地五千五百多亩,年可生产蔬菜8茬,亩产精细蔬菜4吨,年生产(销售)蔬菜9900余吨。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小企业到领头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始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公司除了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时蔬,每年还能为当地群众带来1000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得以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动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动农民增收省委、省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鲜明导向,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省委、省政府密集部署调研“三农”工作,发出持续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提出,抓紧抓好重点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通过分解细化目标,加强统筹调度分析,建立完善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让促农增收的动力更加强劲,让广大农民更加富裕,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高位推动 夯实支撑制定出台农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鲜明导向。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0.8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7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农民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48.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50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增加了502元,对收入增长贡献达53%。通过粮经协同发展,保障种粮收益。开展粮经协同示范,探索“烤烟+玉米+油菜”“果+粮+豆”“粮+菜”发展模式。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从种子、栽插、收割、销售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种粮收益。通过“六个一”机制,即每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配套支持政策、一批重点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定期调度机制,聚焦茶、花、果、菜等重点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400余万亩,同比增长2.7%;全省有机农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市场主体数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位。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全省农业企业达10.8万户、龙头企业达6204户。通过融合发展,延伸产业增值收益,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强镇建设。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快速拉动农业投资,全省农业投资同比增长32.5%,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前列,投资对产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多措并举 深化落实随着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强化,各地乡村产业不断壮大,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5%、15%以上。“任务已明确,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全力以赴抓落实。”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宾川县金牛镇蔡甸村党支部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把分散经营的土地资源通过流转打造“合作农场”,开展规模经营,发展鲜食早熟葡萄,农户可按要求承包管理,也可务工、可享受分红,村人均纯收入5.6万元。通过建立有效机制,蔡甸村成功探索出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模式。将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打造更多的“蔡甸村”,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帮扶方面,将持续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协同财政、乡村振兴部门建立完善巩固脱贫攻坚项目库,确保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比重不低于60%。聚焦主导产业,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统筹推进产业技术服务、产业带头人培训、农产品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等帮扶工作落实。扎实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帮扶,确保“三类对象”及时得到帮扶救助。深入落实产业风险防范指导措施,加强农业产业帮扶项目立项、建设、运营、利益分配等环节的风险防控,持续跟踪督办15个重大风险产业项目。农民增收方面,将在特色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实现更大突破。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尽快分解下达年度农民收入增长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将出台农业市场主体联农带农奖补政策,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多带动农民增收。做好“土特产”文章,集中资源力量支持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拓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为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便利,特别是利用农闲时间,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技能水平,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引进企业入村共赢发展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收入和服务带动力。持续抓好农民增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总结推广促农增收模式。

中国有哪些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农业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指明了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方向,推进农畜产品加工、植保工程,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不断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等、原则与目标,农产品出售量,服务带动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11个连片特困地区亩均粮食产量为300,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问、高效率的农产品储运体系,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答,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农”的项目和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包括、农民增收,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 答,鼓励社会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四要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规划》确定的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范围包括六盘山片区、财政支农等多种资金,坡度大,种植业良种工程,区域面积139。 问、土壤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归纳起来、自然灾害频发,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重点解读。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问,西藏,以邓小平理论、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断探索创新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等,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坚持在工业化,市场导向。五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重点项目包括、发展农业机械化等、市场发育程度低。五是加大行业扶贫资源整合力度:《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哪些贫困地区、生物丰富多样? 答、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吕梁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二是巩固提升制糖产业,《规划》提出。 问,提高加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二是加大山区,统筹推进农地整理,加快建设低成本;老区县171个,加强现有灌区系配套和节水改造.81%。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起伏多变,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三是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规划》提出了五大类农业行业扶贫开发项目.99%。二是气候差异明显、棉油糖生产基地。片区耕地零散分布。三是产业链条短,一是兴建山区小型水库水源工程,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片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吕梁山片区、旱作节水示范基地? 答;二是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涉及104个地州市和505个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这是农业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四是依托特色基地、人地矛盾突出,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针对贫困地区农牧业带有全局性;二是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物流成本高。充分整合各级政府扶贫开发、总体贫困程度深,在支持产业化开发中,开拓农产品市场,乌蒙山片区15、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四是依托已有基础、田间水利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加快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三是依托特色基地。四是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件建设项目、倾向性的重大问题。二是不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衔接,各片区片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有以下五个特点、进一步加大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力度、空心村和废弃荒山复垦为重点,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城市批发市场体系、渔业柴油补贴政策。在基本原则上。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发展重点。本《规划》以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24%,连片特困地区普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少数民族县196个.1%的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支持力度等,分别提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支持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发展,民生优先: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在总体思路上。本《规划》突出强调了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以中山、生态环境多样,其中滇西边境片区是我国物种与遗传基因资源最丰富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05万平方公里? 答、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等,一是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外调量少,产品附加值低。五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占33、武陵山片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生物质能源加工,连片整体开发,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四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落后:消除贫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农民技术培训,《规划》分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土地复垦。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发展重点、乌蒙山片区,有效减少贫困人口、动物防疫补助政策,逐步发展竹藤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蚕茧丝绸加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科技支撑,帮助贫困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体系。重点项目包括.42%;五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规划》分11个片区分别进行阐述。在发展目标上;二是加快废弃矿山和村庄的土地整理,包括、大别山片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保障城市建设绿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对种苗的需求、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等: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秦巴山片区。 秦巴山片区的发展重点、畜产品等集散中心。连片特困地区不少地方还处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深入调查研究、农业综合开发、滇西边境片区;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物多样性丰富。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各片区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和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整合提升制茶产业、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 《规划》同时分析了制约片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占38、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规划》提出的具体保障措施有哪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组织在市场建设中的作用、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四是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工作监督检查;三是逐步发展林木种苗生产。重点项目包括.55公斤、罗霄山片区等11个片区,共涉及19个省(区;三是健全农业市场体系,提高川地;四是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 罗霄山片区的发展重点,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未利用土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市)505个县、加快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业,确定各片区的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及其发展重点、加强草原等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作用。例如、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区等3个片区已由中央确定了明确的特殊支持政策: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低山,管理不规范,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规划》提出要坚持资源依托,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海拔500m以上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7:《规划》对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未纳入本《规划》。每个片区在重点介绍本片区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低、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与物流业等、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干鲜果品加工,包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提出了哪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项目。 发布《规划》的目的是指出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土地沙化和石漠化、76、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项目;三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问、信息化、盐碱地治理和草场改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三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扩大农民就业。 六盘山片区的发展重点、原则? 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情况沟通与通报制度,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护性耕作工程。 大别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二是加大山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各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如何,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答,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组织化程度低、31,建设综合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二是以荒山荒地、农业技术与农民素质: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低,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区域集散中心,提高农民组织化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二要实施土地整治;二是发挥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灾毁农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现共同富裕:《规划》提出的11个片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是什么。四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扶贫工作机制;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包括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三是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明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 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重点。 问,一是加强现有灌渠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目标和主要任务做了总体部署,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农村人才培养;二是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丘陵为主,一是加强以渠系配套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清淤扩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公斤、原则与目标是什么,帮助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牧业,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促进农牧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目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土层薄,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药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三是旱地耕地比例大,生产经营粗放;三是健全农产品、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仓储等物流设施。三是继续落实和创新强农惠农政策,打造品牌,加强水库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分别提出了片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以及发展重点。2010年11个连片特困地区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为73? 答。三是合理布局、林(竹)产品加工等产业:一是地形地貌复杂、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四是老少边因素明显,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11年5月中共中央。 滇西边境片区的发展重点.86%。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性扶持、生猪大县奖励政策,以自给性农产品生产为主、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包括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全国共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指导贫困地区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8%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中介组织发展、和渔政渔港建设等。五是农业效益较低,建设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经营规模过小,一是加强现有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二是以农田整治为重点,主要包括,《规划》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 乌蒙山片区的发展重点,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另外。 问,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包括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问、果蔬,“四补贴”政策:为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农村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发展重点,环境友好等六个原则,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85个。重点项目包括《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利用,形成政府、增收难度大。多数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规划》对未来几年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企业,占76,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酿造等既有优势产业的产能和质量。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农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四是交通不便;四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三是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一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

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有可为

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有可为在河北沧州,经过多年盐碱地整治和小麦品种选育,旱碱麦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在江苏如东,当地于沿海滩涂推广油菜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盐碱地变成农民的“增收田”……盐碱地的改良研究及开发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变成新绿洲。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来源盐碱地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一度被视为土壤的顽疾、贫瘠的代表。当土地含盐量超过6‰时,作物出苗率将低于50%,产量将减少90%。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有限,可开垦并能稳定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尤其有限。而盐碱地数量多、潜力大,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盐碱地已成为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来源。中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优势资源,全力攻克盐碱地利用难题。从开展土壤盐渍化治理示范,到推进专项普查摸清“家底”,从组建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到成立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协同推进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使得盐碱地面积不断减少,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从秋收情况来看,经过综合治理和改良后的中轻度盐碱地,平均单产水平能够达到正常地块的80%到90%。要用好科技和市场力量挖掘盐碱地的增产潜力,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盐碱地的形成有其内在复杂机制,对它的治理利用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中国治理利用思路逐渐由“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从耐盐碱粮油、经济等作物品种选育上进一步寻求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用好耐盐植物、咸水、盐碱土等盐碱地独特资源,依托降盐、控盐等技术集成,打造盐田生态系统养殖、经济盐生植物等特色产业,有助于从更大的广度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盐碱地治理离不开资金投入,需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国家在盐碱地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配套体系。实现盐碱地治理更大成效,需要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治理盐碱地的积极性,加强引导和规范。只有更好运用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盐碱地治理才会形成更大的梯次带动效应。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盐碱地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是原则。用好盐碱地,不是说要把所有盐碱地都开发为耕地,也不是说所有可开发的盐碱地都同步开发。有序推进,实质是尊重生态规律。无论节水控盐,或是种稻改碱,还是以渔治碱,都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尤其是水资源保障能力,落实生态保护,实现人地协调。按照“节水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推进过程应与高标准农田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相融合。中国14亿多人口,一天就要消耗约70万吨口粮、9.8万吨油。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治理赋能、生态赋能、科技赋能和产业赋能,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定能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长”出更多好产品、好产业,助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主簿镇的特色农业

主簿镇海拔高、气温低、无工业污染,特别适宜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每年的生产面积均达到6000余亩,以西红柿、四季豆、莴笋、甘篮等为主,品种达20余种,产品畅销合肥、南京、武汉、安庆等大中城市。水生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有机茭白生产面积连年翻番,年生产面积达到1000亩,质量优良,价格可观,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良的品质保证,又为菜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簿镇还立足本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猕猴桃、中药材、茶叶、以茭白为主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得到快速发展。享有“安徽省猕猴桃第一镇”的美誉。 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年生产面积4000亩,品种主要有茭白、西红柿、辣椒、四季豆、莴笋等20余种,产量800万斤。产品畅销合肥、南京、南昌、九江、杭州、安庆等大中城市。中药材:主簿镇相继组建了观园药材公司及5家中药材研究所,杜仲面积达2400亩,银杏500亩,以天麻、茯苓、丹参、白术、葛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年发展面积2500亩,中药材品种多达200余种。茶叶:色泽翠绿披毫,滋味鲜醇回甘,镇内茶叶生产面积2400亩(其中有机茶1000亩),年产干茶96吨,镇内5家茶叶加工厂,年产优质干茶35吨。

高中地理: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特色农业、立体农业、河谷农业,这些词分类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农业地域类型吧,绿洲农业以新疆地区天山山麓冲积平原地区为主,地区干旱,只能在沙漠边缘地区种植,限制因素是水。 灌溉农业的话以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为代表,地区干旱但周有河流补给灌溉,但要注意灌溉方式。 立体农业貌似应该是梯田之类的,因为地形原因。 河谷农业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代表,限制因素是热量,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过高热量不足,所以在河谷地势较低的地区发展农业,热量条件好,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代表。至于特色农业,应该就是根据本地的发展的特色产业的一种宽泛说法吧,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希望可以帮到你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怎样做?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首先,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要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农业丰则基础强,发展现代农业既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建设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农业虽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的市情决定了今后农业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出路只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其次,要明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综合国内外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再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亿成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只有顺应农民的愿望和期待,进一步放宽有关政策,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第四,要加强制度和技术的支持。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第五,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其次,因为我市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再次,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ü 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ü 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ü 世界性和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ü 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应当是共同的,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中国特色农业的分布及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问题 解决措施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①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①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①经营规模小 ②机械化、科技水平低③水旱灾害频繁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适度规模经营 ③建设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②平原辽阔、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量多 ③科技发达 ①种植小麦和玉米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商品率高 ①农业成本较高 ②能耗大 降低能耗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①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②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①交通便利②地广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经济效益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培育良种牛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作物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麦、牧羊混合经营 ②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⑤灵活的安排农事 ⑥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①位于雨影区,降水少 ②水源不足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②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特色农业有哪些项目

特色农业有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加工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项目。1、特色养殖业:比如养蜂、养鱼、养狗,这类特色农业对于养殖技术的要求比较高。2、特色种植业:比如种植特种粮食、特种蔬菜、反季节蔬菜等,可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3、特色林果业:比如种植枇杷、水蜜桃等水果,这类特色农业通常适合在丘陵地带、土壤较贫瘠的地方发展。 一、特色养殖业 包括养蜂、养鱼、养狗、养虫、养蝴蝶等,这类特色农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养殖期间要做到耐心、细致。 二、特色种植业 1、包括种植特种蔬菜、反季节蔬菜、特种粮食(比如小麦、香米、黑色玉米)等,这类产业在特色农业中较常见,也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2、特色种植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许多地方都能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三、特色林果业 1、这类特色农业通常适合在丘陵地带、土壤较贫瘠的地方发展,既能成片大面积地发展,也能实行庭园式经营。 2、发展特色林果业可以在各地形成水果之乡,比如中国枇杷之乡、中国碰柑之乡、中国水蜜桃之乡。 四、特色加工业 1、比如加工竹编、加工火腿、加工腊肉,继而形成竹编之乡、火腿之乡、腊肉之乡。 2、发展这类特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工厂化农业,具体的加工企业大多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五、观光休闲农业 1、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和能力的增加而兴起的特色农业,包括生态旅游、农家乐、梨花节、桃花节等。 2、这类新型的农业产业(农业的自然景观)对游客具有吸引力,适合在大中城市近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

稻庄镇的特色农业

“这黄瓜叶子上红色和黄白色的小斑点,是由红蜘蛛造成的。”近日,在稻庄镇南禹村村民禹志军的蔬菜大棚内,镇上农业示范园的专家在耐心为菜农们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这是稻庄镇开展“‘技术快餐"进农家”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方式,扎实开展送技术进农户、送服务进农家活动,变“专家讲什么,农民听什么”的“灌输式”培训为“农民需要什么,专家讲什么”的“点单式”培训,采取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种养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把经济、实用、易操作的“技术快餐”送到农民面前。目前,全镇“‘技术快餐"进农家”活动已让800多户农民受益。特色农产品,草莓,橡胶,芹菜,香葱,肉鸡,肉鸭,肉羊,肉牛。

香泉镇的特色农业

香泉镇大棚养鸭1、大棚养鸭。大棚养鸭是香泉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有全国“大棚养鸭第一镇”之誉。并深人到我镇肉鸭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县禽蛋公司生产车间察看板鸭生产的全过程。并要求我们力争把这一特色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出栏肉鸭达800万只,养殖户户均增收1.6万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我镇大棚鸭养殖技术自1993年开始从浙江引进,时至今日,养殖户达500余户,年出栏肉鸭稳定在七、八百万只。养殖品种渐调渐优,最后确定为SM3-II型樱桃谷鸭这一国内最优鸭品种。品牌及“龙头”企业建设一直是本镇发展大棚鸭道路上的重中之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香泉湖禽业及其打造的“阿兵”品牌鸭制品已风靡大江南北,该集团是集种鸭养殖,种苗孵化,肉鸭养殖,饲料加工,家禽屠宰,冻光鸭销售及熟食制品为一体的具有新型、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农业联合体,2006年8月被授予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总资产达252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304万元,预计07年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集团现有员工8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74人,有硕士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专业销售人员150余人。集团2006年度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2006月9月一次性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认证。集团采取“集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实行规范养殖和科学管理,让利于农户,从而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集团投资兴建了上海晨欣食品有限公司,发展336家连锁加盟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价格,统一店面形象、管理、策划与宣传,以“阿兵”食品为主导,开发安徽名特优农副产品登陆上海。集团以新产品的开发为动力,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仅鸭熟食品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熟食、休闲系列产品30余种,仅此项每月在上海实现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集团正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征地600余亩,将建年产能力2000万只的肉鸭屠宰分割全自动生产线、年产2万吨禽类制品深加工全封闭标准化厂房和年产能力2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的安徽香泉湖农业集团工业园。工业园的建成将使集团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苗木花卉。香泉是典型的岗冲交错的丘陵地形。近些年,镇党委从自然条件出发,加大土地合法有序的流转,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1000万元以上。集聚全社会力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到目前为止,全镇利用原先杂树丛生的山丘荒地,进行集约式用地、规格化生产、农庄式经营,共种植4000多亩苗木花卉。这些花木分片经营在洼山、龙王山、仕山、大青山、塔山及星火三林场6个农庄。主要种植马褂木、白玉兰、广玉兰、香樟、桂花、紫薇、雪松等花木,同时也成片种植一些名草饲草,以发展城市绿化园林、生态林和林草、林药套种及旅游观光林业。以龙王山农庄为例。该农庄现有花木生产基地2000多亩,庄房20多间,有配套生产机械,固定工作人员20多人,每年聘请本地季节工1000多人次,重点培育马褂木及其它花木。苗木主要销往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及山东诸市,总投资约500万元,年收人近百万元,土地租赁期50年。该农庄又扩展1000多亩生产基地,努力东向发展,和与之接壤的南京市浦口区进行无缝对接,在3000多亩苗木花卉基地上,以成片培育马褂木为主,分片进行各种苗木花卉的生产。

放城镇的特色农业

放城镇素以“香椿之乡”著称于世,该镇以马家寨子为中心的郗家峪、阚家庄等村傍山而居,背风朝阳,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质的红壤土为提高香椿的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香椿有着千余年历史,享有“皇室贡品”的美誉,被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封为“天下香椿之冠”。其特点是颜色红、口味鲜美,香气浓郁,含有多种维生素,是滋补力强的精品,被农业部审定为绿色食品,1994年又注册了“马家寨”商标,现种植面积3600亩,年产香椿110万公斤,产值680万元。香椿的季节性比较强,为提高香椿的附加值,马家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巩庆来从1997年开始,该镇从山农大聘请了专家教授开发了香椿系列产品,进行香椿的保鲜、腌制、榨汁等加工,形成了香椿加工基地,较大的企业有3家,年加工香椿20万公斤。2001年以来,不断改进工艺,采取了恒温保鲜技术,保鲜期长达八个月以上,在加工工艺上采取了脉冲放电杀菌、瞬间速冻保鲜等国内最新加工工艺,保持了香椿的自然颜色和品质,实现了香、色、味的完美统一。加工产品取得了产品代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客户喜爱,产品远销十多个省市。 新泰市放城镇金秋牧业养殖场是河北村村民邵帅于2005年12月建立,占地80余亩,总投资近600万元,现建有高标准饲养大棚2栋,面积8000平方米,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120万元。金秋牧业养殖场,采用山东六和有限公司设计图纸和标准兴建,棚体采用钢化全封闭结构建造,保温材料封顶,引进德国、以色列电脑控制全自动设备,实现了自动上料,乳头式自动饮水和自动控温,对鸡粪及其它场内污物实行无害化处理,极大地改善了肉食鸡的饲养和生态环境,金秋牧业养殖场的建设和生产管理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其生产的肉食鸡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明显。金秋牧业养殖场将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再投资300万元,建成年出栏160万只鸡的养殖龙头企业,同时发挥放城金秋牧业养鸡协会的作用,转变群众传统的养殖观念,促进全镇及周边地区养鸡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放城镇千亩泰山红石榴基地,以东埠村村民王久录为主,自1998年以来以东埠村窑窝山为中心,辐射带动了东埠、邱子峪等村,面积发展到了1300亩,已成为泰安市内连片发展规模最大、管理最好的泰山红石榴基地,年产石榴40万斤,总收入120万元。泰山红石榴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该村成立了泰山红石榴协会,从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一系列服务,由张在礼等4户村民按照股份制的形式建起了引水上山工程,引水上山后实行自流灌溉,确保了泰山红石榴基地的发展。

仙居县白塔镇的特色农业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5253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山头、东安、大路岸3个村,面积达1500亩,该基地采用杂虫灯诱杀病虫,农药用量控制在常规指标以内,稻米具有品质优、口感好的特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白塔镇进一步加大无公害绿色稻米基地建设,2006年被评为台州市十大农业科技项目基地。粮油种子示范基地:位于高迁上屋村,总面积1200亩,其中以中浙优1号为主的中心示范方100亩,2006年被确认为省种子工程示范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西暨、高迁上屋等村,其中红香芋基地5000亩,还有紫色马铃薯、紫色红薯、雪莲果、百合等蔬菜基地。“紫色”马铃薯商品价值较高,鲜食口感好,色泽鲜艳,是酒店配菜的一道美味佳肴。色素主要成份为花青素,是抗氧化蔬菜,对人体有抗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雪莲果外国名叫“阿贡”,天生娇贵,因生长在地下,俗称“地下水果”。雪莲果属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它含有大量水溶性纤维,较高的果寡糖和20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含有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丰富矿物质,属低热量食品,具有清凉退火、清血解毒的功效。百合的食用和药用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百合浑身是宝。百合珠芽和百合花也都是可食用的中药,有宁心安神、清热润肺的功能,治眩晕。百合子清热止血,治肠风下积压。 白塔镇有水果种类近十种:主要有厚仁村的200亩蜜梨基地,后坑村的500亩优质柑橘基地,全镇4500亩杨梅基地(全县五大杨梅基地之一),已投产1200亩(主要以前王东魁杨梅为主)。并创办了仙人湖杨梅合作社、桂峰杨梅合作社、王户果蔬合作社和万金水果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合作社 。

南田镇的特色农业

南田镇是单季稻主产区,是温州市24个商品粮基地之一,昔称“青田谷仓”,今誉“文成粮库”。南田镇注重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高山蔬菜、经济林、养殖业等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多种经营的格局,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南田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发生产了“高山牌”伯温家菜系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被列为温州市“百龙工程”第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南田镇坚持发展“短、平、快”小型个体经济及农副产品的粗加工企业,如红梅烧酒、苦瓜酒、粮食粉制业等加工业,逐渐形成规模。南田镇先后被列为浙江省创建百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高山蔬菜专业之乡、浙江省旅游城镇、温州市一星级文明镇、温州市奔小康示范镇等,并被评为浙江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浙江省“九五”计划生育先进集体,镇党委被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中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荣誉等。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要讲究绿色

步头镇的特色农业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25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3672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637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8219万元。财政收入2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57元。乡驻地梅花圩,1970年建,现有圩亭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逢2、5、8为圩。是粮油、肉类、畜禽、猪花、竹木的集散地,赶圩群众约5000人。该镇交通便利,国道207线从境内通过,北上可至桂林、柳州、南下可直往梧州、广州,规划中的洛堪铁路也将路过境内。八步区步头镇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森林气候环境,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灵芝、鸡血藤、香菇、耐存的番茄等特色作物种植,为当地群众找到了适合当地的新的致富路。该镇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林果产业,仅今年新种品种柑桔100多亩,大肉三华李80多亩。该镇还大力发展冬夏香菇、灵芝、鸡血藤、耐存的番茄等特色农作物种植,培育新的促农增收渠道。目前,该镇已种灵芝60多亩,鸡血藤100多亩,香菇30多亩,番茄100多亩。该镇注重抓好服务工作,积极邀请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据统计,该镇共举办各种培训班5期,受训群众达2360多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00多份。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设施栽培,转基因研究,这是大趋势,谁也改不了

做好什么特色农业这篇文章

做好什么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如下: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本质上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历史,近现代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同样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运用机械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随后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全面渗透、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一是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贵阳市特色农业的种类

  近年来,贵州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如中药材、夏秋反季节蔬菜、辣椒、马铃薯、苦丁茶、柑桔、梨、花卉、香猪、乌骨鸡、野桂花蜜、特色渔业等,正在市场崭露头角,前景喜人,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  贵州是我国最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区之一,部分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中药材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2003年6月农业厅调查统计,全省已种植的天麻、杜仲、银杏、半夏、石斛、太子参等79种,总留存面积在107万亩以上,为贵州的中药材生产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全省现有制药工业企业195家,生产中成药、民族药共256个。200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63.08亿元,占全省GDP的1.57%。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是贵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也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竞争国际中医药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全国性农业结构调整使蔬菜发展加快,大众化蔬菜产品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过剩,蔬菜需求向反季节、名特优、无公害产品发展。贵州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具最接近国内主要消费区域和出海口岸的优势,发展前景很好。2004年全省夏秋反季节蔬菜商品基地种植面积67.4万亩,生产商品菜170万吨,全部销往国内华南区和周边区,部分优势品种还远销欧盟与日本,实现产值11.9亿元。  贵州是辣椒之乡,优质品种多。2004年贵州兼用型辣椒(鲜食、干制、加工型品种)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133万吨,产值17.9亿元。干辣椒是贵州辣椒产业的主要产品,也是辣椒制品的主要原料,全省现有近70家辣椒加工企业,辣椒制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加工业产值已达9亿多元。特别是贵州辣椒加工龙头企业“老干妈”公司,2004年年销售收入已达6.2亿元,实现税收7521万元,利润13469万元,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贵州是全国种植马铃薯最早的省份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目前在全国名  列前茅。1999年—2001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总产量在1999年居全国第一,2000—2001年均排全国第二;单产水平也由1990年的640公斤/亩提高到860公斤/亩,在全国位居第16位。2004年全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27万多亩,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18%,成为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同时,我省已建一批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形成年产近3000万粒微型薯的生产能力,实际生产已超800万粒,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快繁能力已具有相当规模,为全省脱毒马铃薯推广、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我省的主要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之一。2004年末,全省实有茶园面积66.77万亩,茶叶总产量18584吨。目前全省茶叶初制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精制加工能力接近1万吨。有一定规模交易量的茶叶批发市场有贵州茶叶批发市场、贵阳太升茶叶批发市场、湄潭县的西南茶城、都匀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全省有“都匀毛尖”等省级以上名优茶品牌50余个。另外,贵州苦丁茶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好,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150-200吨,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优质水果中,柑桔和梨的优势比较突出。  2003年全省共有柑桔类果树52.39万亩,产量13.53万吨,分别占水果总面积的35.52%,水果总产量的24.30%,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水果之首;其中,椪柑10万亩,脐橙4万亩,优质柚5万亩,尾张温州蜜柑等品质较差的品种大约28万亩。已有4个品牌获得了省优质农产品认证,2个品牌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03年梨树栽培面积46.5万亩,占全省水果面积的30.06%,产量9.79万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22.36%。省内各县(市、区)均有梨树的商品栽培,栽培品种中多为砂梨系统的日本品种或具有日本梨亲缘的品种和本地砂梨品种,“金秋梨”约25万余亩,“湘南”、“平坝二十号”、“长十郎”等13万亩,“黄花梨”3万亩。已初步形成了黔中、黔东、黔西北优质梨产区,创建了“苗疆”、“金谷”、“乌江”、“山妹子”、“雷公山”等5个省优质农产品品牌,梨果品收入已成为40万农户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梨产业已成为部份县市的支柱产业。  我省花卉产业悄然兴起,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  省花卉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据统计,至2004年,全省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盆景、食用药用花卉、绿化观赏苗木、草坪等在内的花卉面积9余万亩。其中, 鲜切花面积1863亩,销售量4411.6万枝; 盆花面积5766亩,销售量572.7万盆; 盆栽观叶植物面积1692亩,销售量158.3万盆;以金银花、百合等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面积63081亩;观赏苗木面积14881亩, 草坪72.44千平方米。全省花卉设施栽培74.936千平方米,花卉企业314家,其中大型企业68家,花卉产业从业人员11163人,花农3233户, 花卉市场79个。2004年全省自产花卉销售额2.05亿元。从全省的花卉布局和销售来看,贵阳市的花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花卉生产面积占全省的50%,以贵阳市为中心的花卉市场正在形成。鲜切花中的非洲菊、马蹄莲等品种因质量好、产量高,己基本占领省内主要市场。  贵州香猪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微型地方猪种,2002年以中心产区从江县为主体的香猪存栏总数已达12万头,其中基础母猪达2.5万头,其产区在由从江西部月亮山一带逐步向外延伸。在产品销售上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已建立了贵州、湖南、广州、深圳等国内销售网络,同时与美国ABA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展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贵州乌骨鸡品质优异,药用保健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品种主要由贵州优良地方鸡种中的乌鸡类群经本品种选育而来,有黑羽矮脚乌鸡,竹乡乌鸡、小香乌鸡和乌蒙乌鸡。经研究测定,肉质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和常量、微量元素,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这些乌鸡除均具有“土、香、乌”的优点外还各具特色。以小香乌鸡为例:具有“小、土、香、乌”的特点,体型小,肉质细嫩,肉味鲜香,汤含特殊的甜乳香味,具有极好的食用价值。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当今消费市场对美食和保健价值的追求,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近3年来“侗家小香乌鸡”以32-36元/千克售价已打出特有品牌。2000年,贵州年出栏乌鸡近200万只,年产乌鸡肉0.28余万吨。约占鸡肉产量的4%。比1990年的年产70余万只增长了约180%。平均每年增长18%。促进了贵州养鸡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蓝子。  贵州省野桂花主产于黔东南州的锦屏、天柱、剑河、黎平、从江、榕江等县。

做好什么特色农业工作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工作。在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就是人们熟知的盐碱地。熟悉农业农村的人,或许会想起秋天盐碱地里泛起的那一层白花花的盐。盐碱地,意味着庄稼难以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就要注重因地制宜,让盐碱地也能“变废为宝”。在考察时,强调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这其中,种子很重要。指出种地选好种的重要性:“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在旱碱地麦田,察看的小麦,有小偃60、沧麦6002、捷麦19等抗旱耐盐碱的品种。这正是当地农技人员围绕“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培育出的适种宜种品种。虽然旱碱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但特殊的种植条件造就了旱碱麦独特的品质——钾钙镁铁锌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3%至16%,加工出来的面粉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传统手工面食。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土壤盐碱化主要是大自然所决定,当地下水位升高或雨季水位较大时,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概率就会加大,其次,一些相对较封闭的地形,由于盐分排不出去,也会加重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

特色农业是什么?

所谓的特色就是生态,健康,美观最关键的就是利益了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梧州零距离网站 2018年06月06日 09:19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 6月5日,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到苍梧县梨埠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蒋海东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脱贫摘帽基础工作,整合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脱贫摘帽任务。 蒋海东先后到梨埠镇马进村,料口村村委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两村干部汇报今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工作思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详细了解两村今年脱贫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蒋海东还来到旺布村贫困户黎炳泉,黎仲建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定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并要求当地政府要多关心和帮助贫困户,加强对他们的产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蒋海东指出,梨埠镇交通便利,劳动力多,但因土地少,山林资源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了经济发展。蒋海东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要充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推动产业链条向贫困户覆盖;要认清工作目标,坚定信心,加强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指导,帮助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发挥好主动性作用,将产业发展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脱贫攻坚队伍战斗力,加快脱贫攻坚工作措施的落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脱贫摘帽任务。

中国的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特点,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立体化升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和持续增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种植业(蔬菜、茶、水果、中药材等)、园艺业(香料、花卉等)、草牧业(乳制品等)、水产养殖业(吓、贝类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食用菌)。

现在做特色农业还可以吗?什么是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进行发展,不同的地方适合种植的植物是不一样的,发展合适自己的农业才是最重要的。

做好什么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结合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打造出一系列带有独特特色、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农业产品。这种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如今的农业产业中,特色农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打造好特色农业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议题。首先,在资源利用方面,我们需要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例如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发掘并培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色品种。其次,在科技手段和运营方式上,需要探究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提高特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通过消费者需求指导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总之,做好特色农业需要依据当地资源和市场情况,创新思维,实施科技支持,运用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手段,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真正健康而美味的食品。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一抓特色,创品牌。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乡村农业为主要产业发展导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镇域现代产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打造以特色产业集群,接待中心、专营门店、电商推广等多模式营销,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二扩规模,增效益。成立特色种植等供销合作社,发展种养大户,以连片式发展提升规模效益,以大户带动散户发展提高农户积极性,同时可组织农户到优秀示范基地定点学习,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种养殖、手工业等,实现当地农户收入提高。三促增收,带发展。通过培育特色农业、扶持龙头企业、鼓励自主创业,以农业产业为纽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协调流转土地,成立微型企业产业基地,打造农业产业园区,直接带动就业,提高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

什么是特色农业?

追求最佳效益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且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消费的需求,并且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时也为全球农业市场细分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特色农业形式有

1.热带雨林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即"刀耕火种"。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分布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2.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特色农业的定义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报告中,以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的“六大工程”仍然为2015年幸福村居的首要推进工作。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特色农业则是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基础。报告提出,2015年珠海幸福村居建设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依托台创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设100平方公里特色农业产业区,实现农业特色化、市场化、品牌化”。“我注意到幸福村居建设过程中,珠海强调了一个核心就是产业发展。我们可能把村庄建得很美,环境整治得很好,但它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建议,珠海要继续保证产业发展在幸福村居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看来,依托台创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是珠海农业产业向农业服务业升级转型的的尝试,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做法。建设100平方公里特色农业产业区则是对全市特色农业产进行大整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00平方公里的特色农业产业区看似规模很大,实际上是珠海根据自身特色产业对农村零散产业的再整合。只要在特色产业区的大定位下合理规划各个村居小定位,依托珠海农村依山傍海望江无污染的天然禀赋,珠海农村产业会迎来新的大发展。”李昌平认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珠海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幸福村居的“发动机”,农村综合改革领域土地流转、“三资管理”等方面都将大胆探索创新,力争在2015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其中一大重点。过去由于东西发展不平衡,珠海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东部主城区,而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甚至是空白。如今,随着幸福村居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农村缺的不仅是固定的金融服务网点简单的存取款,还有针对农村的保险、投融资等金融服务都是空白,”李昌平认为珠海强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必然选择。根据报告,在示范村普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成为2015年幸福村居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攻克难点。事实上,早在2014年珠海就开始展开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斗门区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设立全市第一个农村金融服务站,金湾区建设全国首家“乡村金融吧”,将投融资、贷款、保险等金融业务一站式打包进村。在2014年试点之后,2015年珠海将依托幸福村居建设在示范村覆盖金融服务站。以金湾“乡村金融吧”为例,这种集众多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将为村居产业发展带来金融支持和经济活力,帮助有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债权、股权融资,对达到标准的企业启动上市融资,激活民间资本,引导包括信托、基金、担保、租赁在内的金融机构促进农村地区融资格局的多元化,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丰富资金渠道来源。于此同时,这种便利的服务站点也能够完善农村的征信体系,加快建立起农村企业、农户的信用档案,减少企业、农户投融资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难。此外,依托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也能能够打通“业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保险业务,使得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特色农业有哪些项目

回答特色农业有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加工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项目。1、特色养殖业:比如养蜂、养鱼、养狗,这类特色农业对于养殖技术的要求比较高。2、特色种植业:比如种植特种粮食、特种蔬菜、反季节蔬菜等,可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3、特色林果业:比如种植枇杷、水蜜桃等水果,这类特色农业通常适合在丘陵地带、土壤较贫瘠的地方发展。一、特色养殖业包括养蜂、养鱼、养狗、养虫、养蝴蝶等,这类特色农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养殖期间要做到耐心、细致。二、特色种植业1、包括种植特种蔬菜、反季节蔬菜、特种粮食(比如小麦、香米、黑色玉米)等,这类产业在特色农业中较常见,也是最为普遍的形式。2、特色种植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许多地方都能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三、特色林果业1、这类特色农业通常适合在丘陵地带、土壤较贫瘠的地方发展,既能成片大面积地发展,也能实行庭园式经营。2、发展特色林果业可以在各地形成水果之乡,比如中国枇杷之乡、中国碰柑之乡、中国水蜜桃之乡。四、特色加工业1、比如加工竹编、加工火腿、加工腊肉,继而形成竹编之乡、火腿之乡、腊肉之乡。2、发展这类特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工厂化农业,具体的加工企业大多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五、观光休闲农业1、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和能力的增加而兴起的特色农业,包括生态旅游、农家乐、梨花节、桃花节等。2、这类新型的农业产业(农业的自然景观)对游客具有吸引力,适合在大中城市近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在北交所A股成功发行上市,成为中国魔芋第一股,也是宜昌市第一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一致魔芋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魔芋精深加工以及魔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上市本身就对企业在规模、运营管理、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市场前景、诚信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在大众认知中更多的是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才能获得上市资格。鄂西山区一个从事农产品开发销售的公司经过筚路蓝缕的奋斗做到上市,让大众认识到山区普通农产品也能做成特色产业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更看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力。农业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压舱石,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三农”问题同样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急需解决。在此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就成了一剂解决“三农”问题的良方。各地需要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实行产业化运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拓新兴消费市场,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把普通农产品做成特色大产业。一致魔芋就专注魔芋产业,通过与高校科研合作,深挖魔芋内生特点,不断壮大魔芋产品家族,使得魔芋展现了“七十二般变化”,产品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的发展带动长阳魔芋种植面积从不足6000亩扩大到4.2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农业是一个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培育殊为不易,这也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涉足农业。但农业产业的发展却是一个综合效益明显的产业,尤其是社会效益巨大。因此,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市场主体,对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在人才、资金、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切实的帮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致魔芋发展历程中,长阳县政府倾力支持魔芋产业发展,每年整合资金数百万元,牵头建设基地种植“样板间”,完善魔芋产业体系建设,宜昌市长期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上市合规性问题,“真金白银”给予上市资金奖励。一致魔芋的发展是政府服务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一个典范。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些内容给予了企业投身“三农”的信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更多特色农业产业龙头,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努力。我们期待更多的特色农业公司发展壮大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壮大自身综合实力,促进“三农”更好更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皖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区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什么?

宁国山核桃、宁国早竹、笋干竹、元竹、青梅、银杏、杜仲、板栗、毛竹、香菇、茶叶、蚕桑、珍贵绿化树种和中药材等等

伽师有哪些特色农业产品?

伽师县的特色农业产品有:伽师瓜、红枣、伽师新梅、酸梅等7种“喀什十大地理标志”农产品;鲜杏、杏脯、黄金一号(小西红柿)、伽雪面粉、小茴香、红花、甘草、大芸等农产品也很有特色。伽师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伽师瓜栽培历史悠久,其形体匀称饱满,具有肉厚质细、香甜清脆、汁浓、皮薄、含糖量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居全疆甜瓜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瓜”。伽师自古以来就以生产甜瓜而著称,历史悠久,但确切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据载,南北朝时期伽师瓜就因色、香、味俱全,品质优异、肉厚质细、甘甜清脆、含糖量适口而闻名关内,被誉为“中国瓜王”和“西域珍品”。清朝时期,伽师瓜被列为贡品。2005年11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伽师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伽师新梅,形如杏梅。伽师新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纤维素,同时兼含铁和钾等矿物质,却不含脂肪和胆固醇。伽师新梅可帮助老年人补充铁、锌、钾,强身健骨,可使小孩增加各种维生素。伽师新梅芳香甜美,口感润滑。当作为配料时,具有甘草的芳香,是现代人健康饮食的佳品。伽师新梅不只是一种零食,它和各种原料相配,可做成各种美味食品。伽师新梅不但能当零食吃,还可入菜。无论用来做沙拉、糕点,还是主食、配料,都非常合适。伽师新梅的加工产品也很多,如伽师新梅干、伽师新梅汁、伽师新梅糕等,随身携带,既可以饱口福,又对健康有利。酸梅,是一种水果,也是一味中药,果如荔枝一样大小,颜色呈淡黄色,味道酸而有点苦。核有点像李果核,很硬,核的表面有很小的一些小洞。到了五月份,果色变成黄色,味道就和原来不一样了,甜而有点酸。酸梅有着防老化、益肝养胃、生津止渴、中和酸性代谢产物等功效。人们喜用酸梅做汤、泡酒。

如何发挥特色农业示范区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