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推进基层政法机关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了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显然,政法机关的职能和地位更加突出,尤其是基层政法机关职能和地位。如何推进基层政法机关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这成为各地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社会治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社会治理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为迅速扭转政法工作的被动局面,抓好今后的政法工作,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镇政法委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一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政法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提高政法队伍建设,规范工作职责基层工作比较繁杂,政法队伍参差不齐,很多政法工作人员都是半路改道而来,对政法工作一时难易上手,即使后来轻车熟路没有多久,就被调整到同级其他部门或调到上级部门任职,后调来的新人也如此,造成了很多工作难以推进,规范工作职责就更难实现。针对这一事情,党委、政府认真采纳政法委的意见:一是重新组建镇、村两级政法队伍。为扭转以往“只下任务、不重落实”的局面,镇党委、政府重新优化干部组合,抽调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好的干部职工组建接访受理工作组、纠纷调处工作组、治安巡防工作组、处突指挥工作组、平安创建工作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及各村(居)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治安防范工作组,并逐步淘汰工作效率低、办事不力、法治意识不强的老兵员。二是加强实战训练和业务培训。近年来,珠藏镇受煤矿企业开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矿群纠纷、劳资纠纷常有发生,时常困扰全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处理好各类矛盾问题和培养新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实行镇、村两级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和“一带一”实战训练、集中业务培训方式加快新人入队培养模式,即由各村成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主任为领头人,带领其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解所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无法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须第一时间上班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镇综治办,由调处工作组长牵头,涉事单位参与调处,并落实了一个老队员带一个新队员和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座谈、集中培训等,全方面提升政法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思想认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政法队伍的宗旨是忠于党和人民、执法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思想认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为民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为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规范政法队伍工作职责更有力强化思想认识、提升依法执政水平。二、立足实际,狠抓政法工作重点基层政法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基层政法机关要一一抓牢抓实,其成效不见得乐观,原因有三:一是基层人员严重不足,顾此失彼;二是物力、财力有限,很多物力和资金都靠国家支撑;三是过而不及,全面推进政法工作建设需循序渐进,不能一簇而至,使得效果其反。如何推进基层政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各地党委政府极其关心的一大要政。立足实际,狠抓工作要点,强力推动全镇政法工作的开展。一是坚持把政法综治、禁毒、信访维稳、反邪教等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每月月末召开党政办公会议,对政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部署;每月月初召开镇村干部职工会议,安排部署当月工作任务。二是善于抢抓宣传时机,强化法制宣传。坚持以春节、“综治宣传月”、“六五”普法、“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进村庄、进企业、进机关、进场所、进学校、进家庭的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工作回访、平安家庭创建、“无毒害”工作创建、重要节点、重要场所、重要区域有利条件,强化政法综治、禁毒等宣传工作,人民群众对毒品知晓率和治安防范率均在90%以上。三是强化治安巡逻,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在重要路段、重要区域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扩充巡逻队,加大巡逻覆盖面,为社会治安防范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强化打击整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积极开展治安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掌握和化解不安定、不和谐因素,积极落实严打整治和重点管控各项措施,妥善解决维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五是强化矛盾化解,消除不利因素影响。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各种合理利益诉求,切实让社会满意、让群众安心。仅2015年至今,全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7件,调处37件,成功化解36件,成功化解率达97.30%。六是爱心帮扶,抢建“阳光工程”。关爱救助留守儿童128人、空巢老人95人、服刑在戒人员未成年子女44人,帮扶正在接受社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家庭23户66人。在2012年底,利用资源优势,抢先在全县建成首家“阳光工程”集中就业安置基地,极大鼓舞全县加快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的步伐。三、建立健全机制,落实政法工作保障为了保障政法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镇政法委先后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珠藏镇政法综治、禁毒、信访维稳、反邪教工作考核方案》、《中共珠藏镇委员会、珠藏镇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矿群矛盾纠纷及涉矿劳资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等,明确各村(居)、各责任人、各涉事单位职责,重点提出了业务办理、“打零收戒”、“无缝对接”、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明细奖惩机制,并且每月实行实绩跟踪考核滚动排名。另外,政法工作所需经费,实行专项经费列支,全力保障政法机关日常开销和各块工作的顺利运转。四、创新政法工作思路,助推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自2012年以来,在狠抓工作重点的同时,自立于政法工作创新。一是“阳光工程”集中就业安置基地所形成的“一带一或一带几”的亲情帮扶模式为样本和启发点,在辖区推广“一带一或一带几”的亲情帮扶模式,帮扶在册社会面活动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安置。二是先后把禁毒工作纳入“一事一议”重要议程和村规民约,与群众签订《禁毒双向承诺书》,明确村(居)与群众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有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积极性。三是创建“和谐矿区”警务室和促进会,提升矿区治安水平和矿群纠纷、劳资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的能力,确保“矿群和谐”构建。四是启动全县首家诚信煤矿企业创建活动,极力构建“矿群和谐”和“政企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施的七大发展战略分别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定实施七大战略,这是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落实落地的系列重大举措。扩展资料: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第二个翻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于大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的党课心得?

这是在网上找的,我认为还可以,你可以根据需要做些改动。希望对你有用。也愿你事事如意。 敬爱的党组织: 感谢党组织给予我这几次党课学习的机会,通过几次党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对我的影响之大,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洗礼。是这几次党课的学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使我了解到: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一次党课是“让学习承载未来”,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而人才的竞争是其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走出校门后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注意能力的培养。 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发展需要竞争去推动,但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如果我们走向社会后,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就不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自己的竞争力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你会因此失去参与竞争的机会。 二是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科学知识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某一个领域的进步都往往是多学科科技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那些能较好综合应用科学知识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组织及协作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机会,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工作中协作配合的能力,这不仅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一名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四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21世纪的中国需要创新来推动,这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创新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新路,需要付出劳动和智慧;但只有创新,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前进,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才会有希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承担这份重任。 第二次党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精神”,此次党课主要讲了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何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良好机遇,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必然会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党的建设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干部队伍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时期,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三次党课是“三观”,老教授用实例讲述了三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 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人生观是指关于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态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是世界观在考察人生时的具体体现。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么对待人生,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价值观是人民对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三者的关系: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反作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世界观,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世界观是总开关,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看待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第四讲是“先进文化”,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日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力量和知识力量的竞争。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创造了许多工业化时代未曾有过的文化奇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已日益成为推动综合国力的重大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长期并存,相互冲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更加激烈。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应对21世纪的新的国际环境,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新的党建理论,探索新和执政经验。作为"三个代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这样的一个新的党建思想和新的执政思路。 以上内容是我对这几次党课的总结,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学好专业知识和培养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组织及协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我所学的知识来回报社会,来服务于社会。三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立志做到身未入党思想先入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考验我吧!

关于 弘扬革命精神,建设小康社会 的作文怎么写

您好!我愿抽出我的时间为您解答疑惑!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近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成长在新中国阳光雨露下的一代青少年,我们要弘扬先烈精神,缅怀一切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富强而牺牲的先烈,铭记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后代建立的丰功伟绩。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代青少年,我们要深刻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牢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的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此,我向全省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一、参与祭奠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广大青少年要通过积极参与清明期间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到烈士纪念陵园(碑)献花圈、默哀、鞠躬等祭奠活动;登录“血铸中华”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纪念网站,开展网上祭奠、献花、留言等形式的活动;参与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把“热爱祖国,建设广东”的主题贯穿于各项纪念活动中,树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把爱国热情凝聚到热爱现代广东、建设和谐广东的实践上来,争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力军。 二、继承先烈遗志,争当时代先锋 祖国统一,国强民富,是革命先烈的共同心愿。广大青年党员要继承、完成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转化为投身和谐广东建设的生动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在奉献社会中长才干,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为广东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奉献青春智慧力量。 三、学习先烈事迹,争做现代公民 过团日、队日,是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交流思想、学习先进的传统活动。团省委日前联合有关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中开展祭奠革命先烈的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广大团员、少先队员要积极参加缅怀先烈主题团日、主题队日活动,结合省委提出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的要求,做热爱祖国、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知礼向善的合格现代公民。团省委、南方日报将联合开展“今天我们应怎样缅怀英烈”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团员、少先队员要积极参与,畅谈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缅怀先烈伟绩、学习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争当现代公民。优秀的征文作品将在南方日报进行刊登。征文可寄至团省委宣传部(地址:广州市寺贝通津1号大院)。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让精神在缅怀中锤炼升华,让青春在学习中绚丽闪亮,让学业在奋斗中再创佳绩,让事业在积累中蓬勃发展。让我们按照革命先烈所指引的方向,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争做现代公民,争做时代先锋,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能被楼主采纳。希望楼主能分享到乐趣!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你认为大学生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你是扬大的吧。。。

农村文化现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影响

农村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村为主要改革的主体,能够全面的展现出农村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基础,把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能够表达农民的心灵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农村文化,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的文化现状: (一)长期受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落后性。 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因为农民在生活中以农耕为主,与文化知识的联系性不大,而且缺少与其他文化互相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凝固性,不能展示出文化的精髓。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临近城镇的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大多数的农村还是依旧耕作,文化就更为落后。 (二)农民政治观念、文化素质不高 在农村,农民由于学习不够,其很难改变农民的政治观念以及文化素质,这就容易使得农村闯入不良的文化,增加了农村的封建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容易接受新兴的外来的文化,容易轻信封建迷信。 (三)一些农村家族、宗族文化比较活跃。 在部分农村,农村在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以血缘为关系的纽带,或者以宗教为信仰的裙带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传入新兴文化时比较困难。 (四)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 在当今农村环境中,文化馆不能免费开放,其政府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大,其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村文化的支持,使得农村本身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下,对新兴的文化不能够接受,在现代社会中就显得单薄。另外,农村的平均收入相对来说较少,收入来源较少,农民在有限的收入下就不能进行文化学习,农村的文化建设更为困难,其在农村中的教育力度不够,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不利于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和发展。 从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利于整体环境下的农村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力发展下,农村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的经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种文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有了新的机遇。 其次,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农村的建设,使得城乡为一体进行带动发展,青年在整个环境中起到了积极分子的作用,其改革开放得到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能量。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力量基础。 第三,经济的总体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这就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条件。农村本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具备了学习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力度。使得全面建设小康大环境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先当今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大城市涌进,农民工在大城市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城市,能够在城市中学习相应的文化素养,等到农民工回到家乡,就会把在大城市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以及所见所闻传播到农村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农村文化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发展总方向,带动性发展成为了关键。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崛起的城市连带着周边农村进行发展,能够为农村带来了机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其他沿海农村的快速崛起对其他农村带来了映射的作用。 第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为农村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仅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时代,这就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网络成为农村必不可少的对外联系的工具,成为了在农村发展中的一个有力的学习榜样,能够使得农村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农村文化发展的例子。农村要抓住这一机遇,并学习利用,这样才能为农村赶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什么时候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上是理论部分,现中国现在贫富差距那么大,这个还要等很久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哪些

以下供你参考: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经济就上述四点吧。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1 时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2 意义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3 领导艺术 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及时提出具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艺术.毛主席搞大跃进,周总理搞四个现代化,都是历史经验 2020年,建党100周年,我们党的高超的领导艺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主要是,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3)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吋,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方面新要求是什么?

1、经济建设。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3、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党的十六大B.党的十七大C.党的十八大D.党的十九大正确答案:C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一,十七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党的多少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8大。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是在:()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八大答案参考答案:D。

什么叫小康社会?

小康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包括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还包括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经济发展是居于首位的奋斗目标,不仅包括经济总量,更包含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政治建设方面,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尤为重要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的目标。这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相当幅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哪六个更加?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6方面: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总之,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4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你来百度一查就知道了!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第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坚持在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目标和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第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此在目标要求的导向上,要把解决“三不”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  第三,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和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本世纪第二个l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我们不仅要若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一致认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个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第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这个速度显然偏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增速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另一个“翻一番”,是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1O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长7.2%,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从近几年发展实际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日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提出来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提出来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正确答案:B

简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6方面: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总之,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4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目标。以上这些目标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加。 ——————老师就这麽讲的、爱信不信。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建设惠及更多人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比本世纪初翻两番,这是最重要的目标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包括哪些方面

不知道!您可以问 知道的朋友!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第几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实现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总之,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是?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10方面: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到2020年达到18840元。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2000年为2253元。预计今后20年,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21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6、城镇化率达到50%。2000年为36.2%。今后20年,城镇化率预计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到2020年预计可以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8、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9、每千人医生数2.8人。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第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坚持在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目标和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第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此在目标要求的导向上,要把解决“三不”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   第三,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和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本世纪第二个l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我们不仅要若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一致认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个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第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这个速度显然偏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增速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另一个“翻一番”,是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1O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长7.2%,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从近几年发展实际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日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编辑:陈珍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小康社会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小康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包括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还包括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经济发展是居于首位的奋斗目标,不仅包括经济总量,更包含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政治建设方面,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尤为重要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的目标。这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相当幅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我书本上是这么写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具体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出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十八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国内中产量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制更完美。3.、全民族思想文化健康素质文明提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6方面: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总之,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4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坚持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此在目标要求的导向上,要把解决“三不”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些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  三、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21世纪第二个1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普遍认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个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  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这个速度显然偏低。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增速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报告提出的另一个“翻一番”,是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10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长7.2%,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从近几年发展实际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什么上提出来的?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扩展资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优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赶超优势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基本实现现代化站到坚实地基上、具备厚实基础。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与原来第三步战略目标相比,内涵更加充实,目标更加宏大,愿景更加美好。从现代化国家升级为现代化强国,意味着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小康与小康社会

一个家庭有钱了,就成了小康,小康的人多了,就成了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实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和举措?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民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国计,也关系到民生。实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高度统一,也是历史、现在、未来的统一。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

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1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什么意思“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最重要并且最难做到的是:“小康”覆盖的人口和区域能够全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主要任务: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定义

1. 什么是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除理论上的阐述外,应该达到那些条件? 1.收入分配 (1)水平:人均纯收入 (2)差异:基尼系数 2.物质生活 (3)消费:恩格尔系数 (4)营养: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5)衣着:人均衣着支出 (6)住房: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例 3.精神生活 (7)文娱:电视机普及率 (8)服务: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重 4.人口素质 (9)健康:平均预期寿命 (10)知识:受教育年限 5.生活环境 (11)饮水:农村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12)用电:农村用电户比重 (13)交通: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14)通讯: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6.保障安全 (15)保障:农村享受五保人口比重 (16)安全:农村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件数。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小康社会的内涵: 1、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2、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3、小康社会是一个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也不断完善的过程。 *** 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 4、小康社会在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上将不断完善、定型。 5、小康社会还是一个科学和教育投入有较多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有大变化的发展阶段,还是一个在继续发展沿海地区的同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好内地的发展问题的阶段。 扩展资料: 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小康社会从“进入”到“建设”和“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 中国 ***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表明我们党对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也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国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 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 什么是小康社会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鉴此,我们建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在经济主题方面,有4项指标;在社会主题方面,有7项指标;在环境主题方面,有3项指标;在制度主题方面,有2项指标。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9.7%。考虑到增长条件的变化,未来20年,GDP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长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设定为25000元。 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1980-2000年,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0.94个百分点。 如果未来20年劳动力仍以这一速度向非农转移,那么,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应达到70%左右。但是,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对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似乎不能做如此乐观的预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速度较快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大致为1982-1988年)。这个时期,广大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比较低的乡镇企业中就业。 第二个时期是 *** 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致为1992-1996年)。这个时期,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空前繁荣,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从事各种低技术的劳动。 1998年之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的水平上。这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转移的拉动没有结构偏向性,或者说,非农产业就业的增长不快于农业就业的增长。 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增长较前一阶段有所放慢;第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导致对于低技术劳动需求增长的减缓。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如果这种增长方式不改变,那么,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将面临极大困难。 当然,应该注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 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1890年,美国的人均GDP3396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7%。 1870年,英国的人均GDP3263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7.2%。 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状态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建议用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目标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根据国际经验,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将到3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 ——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保证最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为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除了有反映全体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外,还应有反映最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关注最低收入1/5人口的生活状况,是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社会公平状态的做法。 鉴此,本指标体系选择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反映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性的重要指标。2002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50%以下(为46.0%)。 我们认为,到2020年时,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至少应降。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指发展的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六位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建成世界经济强国;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绿色中国。”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意义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贫困人口  “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可以概括为‘九个社会"和‘一条道路"。具体来说,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此外还是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安居乐业型安康社会、生态文明型社会、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中华文化文明道德社会。‘一条道路"则是指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胡鞍钢指出,全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总目标具有深刻内涵,就是建设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  胡鞍钢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六位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哪两个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拓展资料: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网页链接人民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与改革攻坚》网页链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C.“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D.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正确答案:D

如何理解“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就算攻坚战的话跟全部频频的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最早在十六大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任务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哪些方面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指标: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建设(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政治建设(2)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建设(3)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社会建设(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意义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从生活水平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指向的目标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就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设”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按照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期待,对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充实和完善。过去五年的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更加繁荣,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旺盛文化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如此等等说明,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适应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党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与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为奋斗目标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使这一目标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必将引导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更加蓬勃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道路上,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加压,是共产党人责任感、使命感的充分体现。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目标,做出了在工作指导上实现转变的重大决策,勾画了齐鲁大地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前景。前景灿烂辉煌,蓝图激荡人心。只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把握中央、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拿出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措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

全面脱离贫困的社会,这个有点象美梦,但不知道做不做得成。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了哪些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措施

1、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是以农业产业化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道路;以农业市场化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以农业现代化来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2、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又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推进城镇建设既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3、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到2000年底,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有一部分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同时应该看到,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的生活标准还很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将贯穿于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必然要求。5、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新世纪的头20年,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使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意义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0.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3)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大会制度。(4)坚持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济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艰苦奋斗,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指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指全社会都要过上小康生活。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问题一: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出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问题二: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第四,在全社会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健全法制,加强法治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七, *** 应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八,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第九,继续解放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问题三: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而发展生产力,需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环节与部分;同时需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解决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以此来解决我国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和优秀人才缺乏的问题。 问题四: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做 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我们要积极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我们要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参与政治生活,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问题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怎样提出来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的重要目标,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拓展。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梳理和重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如期实现2020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一、从第一次把社会建设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到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从目前公开的党的文献看,最早是在2000年6月。但这个目标的思想酝酿,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要追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酝酿,须先简要回顾 *** 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 *** 提出到20世纪末要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这样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在这个基础上, *** 后来又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三步走”发展战略在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得到正式确认,写入大会报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 经过八十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到1995年,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提前5年完成, “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人民生活即将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1995年开始,中央开始考虑“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怎么走的问题。 这年的9月, *** 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是在翻两番的任务提前完成的背景下召开的,讨论的问题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而且还要制定二0一0年远景目标。这些因素就使得这次全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考虑到虽然从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但实际生活中老百姓的感觉似乎离小康社会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全会在制定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除了强调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外,还特别突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要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4]。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建设提到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度。据此,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单列为一个大部分,作出专门的论述和规定。指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为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在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行鼓励储蓄、适度消费的政策;根据社会事业的不同类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运行机制,实行地方 *** 为主的管理体制......>> 问题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应当怎么做 胡 ***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人民日报》2003年9月4日)这段话极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一、“ *** ”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   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 ”重要思想,是 *** 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以“ *** ”重要思想为指导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目标的先进性。“ *** ”的共同特征就是先进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现阶段最先进的奋斗目标,它的实现,将会使我们的党面貌一新,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发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标的时代性。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时代在不断发展,事物在千变万化之中,人的思想观念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我们党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 *** 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在实践中的创新。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新字上:一是新起点。2000年,我国总体上达到 *** 提出的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从这个里程碑开始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和新目标。二是新阶段。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庄严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这个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三个10年的全面持续发展,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三是新任务。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目标的人民性。坚持“ *** ”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执掌国家政权,时刻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和群众路线。按照一般规律,人民的第一位需要是过上富裕的经济生活,其次是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再就是民主的政治......>> 问题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供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问题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怎样的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 ***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前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十六大报告首先对我国进入小康水平做了重要评价:“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只有800――1000美元,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才刚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进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   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即使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2000年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2002年减为2800多万。一些已经脱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很脆弱,容易返贫。城镇有将近2000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人民对治安状况、对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社会与 *** 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是有较大差距的。   根据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实际情况,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规划。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按照这个规划,十六大把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必将在实践中起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   在谈到十六大规划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时, *** 指出:“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由此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的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问题九: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个人观点:我国现状,农民居多,所以要从农村开始。 首先加大农村的扶持力度,最好让城市,城镇和农村结合起来,把农产品的利润搞上去,让我过的绝大部分人先奔着小小康走着,在发展。 其次就是扩大城市,缩小农村,意思是说把城市,城镇和农村结合为一体,搞成农村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农村,绿化了城市,现代化了农村。缩小贫富差距,13亿人齐头共进,此为大同,即小康社会!

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出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包含哪些内容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