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山西多措并举 帮助“新市民”、年轻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为530多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增加了110多万,增长26.2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89.0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25万人;庞大的流动人口规模也带来了巨大的居住需求,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以及青年人的住房难题日益凸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对于新市民、青年人是一大利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年轻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保障性住房托底“对‘新市民"来说,房子存在的意义,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短期来看,在一个地方落脚,首先要‘住下来"。长远来看,缓解‘新市民"的住房困难,还要让我们一直住下去,安居乐业。”山西大学的张蕾博士称。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和棚户区住房改造为重点,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省住房保障领域累计完成投资5420.96亿元,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272.21万套,基本建成243.78万套,40.42万户享受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016年至2020年,我省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51.76万套,完成“十三五”规划(37.11万套)的139.5%。今年,我省将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目前,包括公租房(含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及城镇、工矿、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改安置房,我省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各类棚户区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外来就业创业人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长期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才能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才能保障人才安居。为此,省住建厅、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交易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12条措施加强房地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交易管理。人才公寓发力为了保障人才住房,我市围绕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的目标,将人才住房工作深度嵌入到市场化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中,积极探索多主体参与、多渠道融通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方位保障的政策支持体系。去年8月14日,我市第一批提出申请的34名优秀人才正式入住晋源区人才公寓。公寓周边配套一应俱全,有餐厅、超市、银行、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点和游泳场、健身房等娱乐休闲场所。现有房屋360套,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可同时满足1000余人居住。为切实解决在并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打造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我市高标准建设市人才公寓项目,建设规模为1300多套,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记者从市房产管理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扩大公共租赁住房覆盖面,力争年内将公租房租赁补贴范围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不少于1200户;适时重新启动普通商品住房配建政策,通过购买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年内新筹集公租房房源不少于1000套。提升公租房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公租房申请审核“网上办、掌上办”,实现常态化、开放式公租房申请受理模式。同时,做好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年内我市计划筹集租赁住房4万套,推动住房租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自持租赁房源的重资产企业;逐步建立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的租赁住房管理体系,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条块结合、分级管理、职责明确、科学高效的住房租赁监管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

人民日报: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新市民租得起住得好

“35平方米的房间,每月租金1500元,比周边便宜约10%。不仅如此,靠近地铁站上班方便,还配了健身房、书吧等设施,住着很舒适。”大学毕业生石若男搬入了安徽合肥的一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家闲置许久的宾馆,如今却“变废为宝”。“合肥出台的非住宅改建为租赁住房支持政策,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公寓开业后一直满租。”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的合房股份公司住房租赁中心总经理倪康说。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不久前,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7月22日召开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意见》首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今后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说。与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难”家庭供应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比如刚毕业、租房有压力的大学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10年间增长近70%,这些人口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大城市工作。“两个群体汇成了庞大的租房需求。现在北上广深包括杭州,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在40%以上。”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说。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给重售轻租,对规模庞大的租赁市场无专门的政策支持,租购市场结构失衡。当前租赁房源缺少符合新市民和青年人需求的小户型,这个群体租不好房的问题相当突出。《意见》提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能够有效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重点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屋对于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来说,职住平衡也是租房关注的重点。“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支持建在城区、产业园区及周边、交通便利区域等,有效解决位置偏远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并合理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北山梦享社区,通过对城中村旧房进行翻新立面墙体、完善家居配套等微改造,已出租2100多套房源,出租率达95%,大部分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公寓距粤科孵化器、广州大学城都仅有15分钟车程。海珠区有关部门还为我们提供对接服务,和不少企业达成人才公寓合作。”社区运营负责人罗金良介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认为,《意见》提出了一些含金量高的举措:一是降低租赁住房开发成本,比如进一步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允许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二是简化审批流程。三是创新提出项目认定书,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降低税费负担、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等都有了相应依据。四是财税、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一系列举措能够引导多主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力出力,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说。因地制宜,加强监管让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需真正匹配好、科学有序推进,要把握哪些重点?虞晓芬认为,要明确保障对象,优先保障新市民中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住房困难群众;要合理确定面积标准,坚持保基本,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要注重实现“职住平衡”;还要按照“可负担、可持续”原则,管理好租金。有专家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要注重因地制宜,没有需求的地方不能盲目建设。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意见》提出,城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负主体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人民政府首先要定计划,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此外还要做好出办法、建机制、强监管、做衔接等方面工作,按照保基本的原则合理确定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小户型的具体面积。“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推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等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该负责人介绍,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30%以上。来源:人民日报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破解新市民住房困局

(记者王优玲、刘良恒、郑钧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的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破解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又租不到好房”的困局。补齐租赁“短板” 助新市民租到好房27岁的江苏人霍达在长沙做导游,目前租住在长沙泊寓中山亭店。“房间面积不大,但住着十分方便舒适,而且装修风格也符合年轻人需求。”霍达说。他告诉记者,自己租住的房子每月房租1900元,房间内空调、洗衣机、独立卫浴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寓还配有公共健身房、会议室、客厅和厨房。由于自己落户长沙且符合人才政策条件,每月可获得政府500元租房补贴。泊寓是长沙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运营主体。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杜湘晖说,长沙市已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18家,累计新筹集租赁住房6.71万套,青年人才、新市民租住需求得到动态满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到40%以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10年间增长了将近70%。长期以来,我国住房市场存在“重购轻租”的现象,如何租到房、租好房成为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当前重点是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要增加小户型、低租金的租赁住房供给,为人们提供与其经济能力相匹配的‘一张床"‘一间房"或‘一小套房",让他们能够先在城市安居。”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虞晓芬表示。国务院近日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宅建设的重点任务,就是要破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又租不到好房的困局。”虞晓芬说。保障范围更广 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咖啡色窗帘,一套原木床、办公桌,独用卫生间、灶台……背着双肩包的聂龙龙打开虹口公租房项目A102房间后,兴奋不已。这位来自江苏淮安的快递小哥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入住公租房的快递小哥,他来上海工作已经七八年,经常为“住在哪里”而发愁。“一年搬家三四次,越搬越远,如今终于安定下来了。”聂龙龙说。“快递小哥、家政服务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他们为城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服务,他们的居住生活应该得到基本保障。”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说,一线务工人员对租金更加敏感,重视通勤时间,“住房难”问题较为突出。王桢说,近年来,公租房为解决上海青年职工、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的阶段性居住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约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虞晓芬说,“十三五”期间,由政府主导建设运营的公租房已经实现对城市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性租赁住房已逐步从城镇户籍家庭拓展至新市民、青年人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2019年底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在广州、深圳、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重点是发展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的、面向新市民的,小户型、低租金租赁住房,初步探索出一些经验。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今年,部分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3万套,是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租赁住房供应结构的良好开端。政策多方位支持 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为了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各项扶持政策正在加速布局完善。金融扶持。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建设银行三年内提供3000亿元贷款,引导企业参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扶持。意见明确了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非居住存量房屋和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五种建设方式相应的土地支持政策,尤其是明确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补缴土地价款。降低税费负担,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项目认证书后,比照适用住房租赁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未来城市土地供应要进一步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更好地从源头保障租赁住房建设需求。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说,全面落实这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政策措施,以人口净流入城市为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政府应形成“我要做”的责任担当,多方位探索地方方法和经验。据悉,各地正在积极推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广州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31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比45%;北京市将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的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深圳市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抓紧起草关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印发了意见实施办法以及《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

住建部: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财联社8月31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要点: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上指出,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上指出,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2019年,我国城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均接近90%。正在抓紧推进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今天(3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还是要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是由城市政府因地制宜,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居民能够尽快改善居住条件。住建部谈青年买不起租不好房: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指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就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问题。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应该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十四五”期间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推动有条件楼宇加装电梯、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31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有条件的楼宇加装电梯、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新时代新阶段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住房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建设的品质和安全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还不充分,农房和村镇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现代化生活需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