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既是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音乐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更应该重视、探究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 欣赏教学;探索实践;经验反思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很多教师害怕触及的地方,纵观各类音乐公开课或者赛课,以演唱为主的形式还是占有绝大地位。因为多数教师容易把欣赏课上成枯燥,“独角戏”的形式,很难至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音乐课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型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笔者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律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或者将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然而这些做法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几年来,笔者一直对其思索、实践着。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   (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   (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   (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   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   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   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   (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   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五、形成自我风格   不可否认,学生的素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环境、知识面、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表演欲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与锻炼或多或少地取得些许进步。总之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修养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克服懒惰的思想,多研究设计欣赏课,多思考各种教学的风格和思路,勇于实践,将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调查报告【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音乐欣赏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是整个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年轻的大学生不可能都有很好的歌唱水平,很高的演奏技巧,很强的识谱能力,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音乐家,但他们每个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力。他们都有艺术欣赏的需要,有参与艺术欣赏活动并获得审美愉快的权利。   如何使学生从欣赏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对音乐的喜爱,从中得到乐趣,是音乐教师不遗余力的追求。笔者在近五年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大胆创新,初步尝试一些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述、学生用耳朵聆听。主要依靠教师讲述音乐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欣赏的音乐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传承了多年。它的优势在于教学效率较高,课堂秩序较好。但也存在不足,例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学生不仅用耳朵聆听音乐,还要学会用心灵感受音乐,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魅力。大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正处于青春洋溢的活跃时期,他们对音乐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追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是单纯的讲述者,而更应当成为正确的引导者。要积极鼓励学生,无论多么复杂的音乐,都是心灵的表达。让他们尝试着全身心投入地聆听,细细地品味,大胆地想象,真诚地交流,把音乐转换成语言,描述音乐带给自己的心灵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同时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各自感受的时侯,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品位。   二、教学内容的扩展   经典的音乐曲目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然而,当我们的脚步跨入新世纪的大门时,禁不住回首遥望,20世纪这一百年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在音乐的领域里,人们面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音乐,是那样的惊讶和迷茫,向往和期待,困惑和不解。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把音乐的感官表现发展到了极致,音乐语言既有的传统表现手段几乎用尽。这时,创立新的艺术观和新的音乐语言就成为必然了。在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经典作品的基础之上,尝试着把音乐题材和内容不断拓展,加入更多新鲜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音乐形式,比如流行音乐、民族音乐、音乐剧、电影音乐等等。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日益更新的欣赏要求。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活泼好动,内心生活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大为喜爱艺术,艺术欣赏的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这些经典音乐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让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传统经典音乐曲目,更加能够满足他们追求时尚,跟紧潮流的时代要求。寻找最能代表时代特点的流行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激发他们追求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三、考核方式的创新   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了传统的写论文的方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学生普遍存在从网络上下载、抄袭论文的现象,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写出自己的见解,因此考核效果很不理想。   据此现象,笔者先是将考核方式改为闭卷考试。所谓闭卷考试,就是教师出题,印刷试卷,学生闭卷答题的模式。但是,这门课程本身就是选修课,学生的考核效果依然不理想。最终,笔者将考核方式改为听辨欣赏的考试方式。所谓听辨考试,就类似于英语听力考试,把音乐作为考题让学生欣赏,然后写出对于该音乐曲目的的了解。改革以后的考核模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也很喜欢,它更简便、直接地让教师了解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程度,效果很好。   总之,大胆尝试,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创作技能,让美妙音乐真正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增加更多乐趣。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