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故又称“北曲”。2、杂剧:戏曲名词。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此处指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院本:戏曲名词。金元时戏曲艺人的居处称行院。行院演出所用的脚本即称院本。院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4、北曲:宋金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北方民间曲调和唐宋大曲、宋词,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主要以弦乐器伴奏。凡套数每套用同一宫调的若于曲牌组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部分用北曲。 5、宫调:古代音乐调名的统称。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徵、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凋;南宋词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而南北曲最常用者过五宫四调,合称九宫。 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来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其形式有别于北方杂剧,唱腔轻柔婉转,音乐属南曲系统,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元灭南宋后,它一度衰微,元代后期杂剧衰落后,它又兴盛起来,形式也趋向成熟和定型,后来发展为明清的传奇。 7、散曲:曲的—种体式。元明两代盛行,有别于“剧曲”。多用于抒情、状物、写景,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无宾白科介,只能清唱。分小令与套数两种。 8、小令:①词中的短小者。明人曾以58字以内者为小令(见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实则并不绝对。②散曲中的只曲,与“套数”相对: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9、套数:古代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牌互相连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又叫“套曲”。—般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牌相联。如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称为“借宫”或“犯调”。散曲的套数义称“散套”,必须首尾—韵。 10、诸宫调:宋金元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把同一个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联成一套,再把若干不同宫调的套曲连在一起演唱故事。表演时讲唱相间,以唱为主。因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亦称“掐弹词”。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诸宫调的唱法是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完整留传至今的诸宫调作品,惟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1种。诸宫调对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体制有直接影响。 11、宋元话本:话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它始于唐,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说历代兴废之事。话本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宋杂剧:(1)、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2)、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宋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其中副净、副末分别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转化而来,在剧中起“发乔”、“打浑”的作用。宋杂剧在演出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同名为两段”。(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宋杂剧中滑稽、讽刺的戏占很大比重,不过从《武林旧事》所在杂剧名目看,内容已很广泛,不全是滑稽戏;在形式上还有歌舞成分。 13、入话:宋代话本的术语。在话本的开头,作者往往安排若干首诗词或一个小故事,内容与正文略有关联,它起着安定听众情绪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为了照顾来晚的听众。这前面的词词或小故事就叫入话,也叫“笑耍头回”、“ 得胜头回 ”或“得胜利市头回”。 14、“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祯独具艺术个性的诗歌。杨维祯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使他的乐府诗。 15、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的独立段落。楔子的原意是用以塞紧器物的竹木片,后在戏曲、小说中用作引子,起点明、补充正文的作用。每本杂剧通常只用一楔子,放在剧的开端。但也有不用楔子或用两个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的。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什么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   1、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

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元曲。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其时南宋尚未最后灭亡)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元代文学包括哪些呢?

1.元代词元词上承两宋余绪,虽难以继承,但也出现了许多词人。元代词创作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代一统以前蒙古时期的词人的词作;第二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后到元亡之前的词人的词作。白朴像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南宋入元的词人、由金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部分。这一时期的词人大多有亡国和战乱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的词作。南宋入元的词人,如赵孟頫、曹伯启、姚云文以及刘壎、陆文圭等人,他们的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怀思,以及家破人亡的隐痛。由金人元的词人,如元好问、段克己、白朴等人,其词作大致属于“沧桑之叹”。而这一时期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当数元好问、赵孟頫、陆文圭等人。元代第二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虞集、王旭、张雨、张翥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议论行藏出处和羡慕半隐半俗生活,对现实表达不满。其中最负盛名的词人是张翥,如他的《瑞龙吟》、《水龙吟》、《解连环》等,都具有意境含蓄、描写细腻的特点。2.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题材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杂剧艺术形式新颖,且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商人和妓女题材、清官公案戏、历史题材及水浒戏和隐逸题材等。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最引人注目。元帝国横跨欧亚,商业十分发达,商人大都以此起家。妓女为城市社会畸形产物,在元剧中大多富于斗争精神,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和《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元顺帝时高明写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顶峰。3.散文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虽不乏可读的篇章,但总体而言,抒情写景的少,而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多。元朝散文呈三变:初期文坛呈现一片新气象.中期文章写得峭刻森严;晚期,作者摆落凡近,追习往哲。元朝著名的作家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赵孟頫、虞集、黄潘、杨维桢等人。其中姚燧和虞集被称为元代古文二大家。赵孟頫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等作品传世。4.元代诗元代统一前活跃于诗坛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李俊民等。契丹人耶律楚材也能写诗,多写塞外风光,意趣天成。入元后,北方的曹伯启、元明善、姚燧,南方的袁桷、贡奎、胡炳文相继兴起,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风。稍后的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侯斯号称元代四大家。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四起,诗作成就最高的是杨维桢,隐士王冕的诗作也堪称上乘。5.元代小说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6.元代文论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元代把人分成了哪几个等级,为什么要划分等级?

在元代,人们主要被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其中要数蒙古人的地位最高。

元代的都城在哪里

一、上都  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二、大都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三、中都  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

元代皇帝顺序一览表

元代皇帝顺序一览表:1、第1位:成吉思汗铁木真,庙号—元太祖,在位时间年1206~1227年(总共21年)。2、第2位:拖雷,庙号—元穆宗,在位时间1227年~1229年(总共2年)。3、第3位:窝阔台,庙号—元太宗,在位时间1229年~1241年(总共12年)。4、第4位:贵由,庙号—元定宗,在位时间1246年~1248年(总共2年)。5、第5位:蒙哥,庙号—元宪宗,在位时间1251年~1259年(总共8年)。6、第6位:忽必烈,庙号—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在位时间1260年~1294年(总共34年)。7、第7位:铁穆耳,庙号—元成宗,年号—元贞、大德,在位时间1294年~1307年(总共13年)。8、第8位:海山,庙号—元武宗,年号—至大,在位时间1307年~1311年(总共4年)。9、第9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庙号—元仁宗,年号—皇庆、延祐,在位时间1311年~1320年(总共9年)。10、第10位:硕德八剌,庙号—元英宗,年号—至治,在位时间1320年~1323年(总共3年)。11、第11位: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年号—泰定、致和,在位时间1323年~1328年(总共5年)。12、第12位:阿速吉八,少帝,年号—天顺,在位时间1328年(总共27天)。13、第13位:和世,庙号—元明宗,年号—天历,在位时间1329年(总共184天)。14、第14位:图帖睦尔,庙号—元文宗,年号—至顺,在位时间1329年~1332年(总共3年)。15、第15位:懿璘质班,庙号—元宁宗,年号—至顺,在位时间1332年(总共52天)。16、第16位:妥欢帖睦尔,庙号—元惠宗,年号—,在位时间1333年~1368年(总共35年)。元代国号: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九载:“蒙人既侵金国,乃自号大蒙古国。”元初汉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或仅称“大朝国”)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国号的不同汉译。元世祖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元朝官方编纂的《经世大典》解释:“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元代古币年代排序.

【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时期的【2】中统元宝【3】至元通宝【4】大德通宝【5】至大通宝【6】大元通宝【7】至正通宝

元代流传至今的节日有哪些

元代流传至今的节日有:【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元代把人分为四等,分别是?

元朝建国后实行种族分级,蒙古人地位高,尤其以黄金家族地位最高。其次色目人,再次汉人,最低是南人(即南方朝廷中枢附近的汉人)。

元代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不行,都闹饥荒啊!

元代和元朝一样吗?

一样 满意请采纳

元代的 经济 政治 文化背景是什么!!!急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

元代的诗词最有名的代表作

元代的诗词最有名的代表作如下:《墨梅》元 · 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题龙阳县青草湖》元 ·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白梅》元 ·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长亭送别》元 · 王实甫。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四块玉·闲适》元 · 关汉卿。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念奴娇·天南地北》元 · 施耐庵。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白门柳》元 · 杨维桢。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遗。空负地下心,百年以为期。向来媒佻鸠,宁为今日思?《无题》元 · 徐再思。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悼亡吟》元 · 郑禧。特写青笺几往来,佳人何自苦怜才。 伤心春与花俱尽,啼杀流莺唤不回。《题李太白墓》元 · 梅之焕。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已酉端午》元 ·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小重山·端午》元 ·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天净沙·秋》元 · 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元代古诗有哪些?

有许多自己去查

元代诗歌有哪些特点?

元初诗人多为宋金遗民,大多亲历过改朝换代的社会变革,因而某些作家如刘因、赵孟頫等的一些诗作能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矛盾和民族意识,中期以后,社会趋于相对稳定,科举取士的恢复又使知识分子有了进身的机会,特别是宋代的道学在此时发挥了“替金元治心”(鲁迅语)的作用,许多诗人都兼理学家,他们继承了宋儒重道轻文、扶世教化、止乎礼义的诗旨,诗风逐渐转向雅正。虞集、杨载、范椁、揭烗斯于此时号称“元诗四大家”。后期的重要诗人有王冕、杨维桢等,他们的作品对元末尖锐的社会矛盾又有较多的接触,风格亦较为多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元代诗人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诗人,诸如耶律楚材、揭烗斯、萨都烗、贯云石、马祖常、烒贤、余阙等,他们的成就足与汉族诗人相颉颃。元人戴良在《丁鹤年诗集序》中曾评道:“论者以马公之诗似商隐,贯公、萨公之诗似长吉(李贺),而余公之诗则与阴铿、何逊(南朝末年诗人)齐驱而并驾。他如高公彦敬、烞公子山、达公兼善、雅公正卿、聂公古柏,斡公克庄、鲁公至道、三公延圭辈,亦皆清新俊拔,成一家之言。”如萨都剌《上京即事》曰:“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与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一样,都非汉人所能描募。他们和汉族诗人一起为共同繁荣中华文化而作出了巨大贡献。

元代古诗有哪些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徐再思(元代)《折桂令·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元好问(元代)《摸鱼儿 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王冕(元代)《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代文学有什么特征?

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最直接地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一方面,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内心愤懑也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这种社会思潮在一些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压抑状态:表面上嘻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这种思潮在不同的作家身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形成元代文学共同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多少年的历史?

元朝,从公元1206年铁木真自称成吉思汗,到1368年元顺帝逃亡大漠,共计一百六十三年。

元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大诗人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揭傒斯.关汉卿.王冕.杨载.元好问。

元代的官职都有什么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中书省 中书令(一人) 左、右丞相(各一人) 正一品 平章政事(四人) 从一品 左、右丞(各一人) 正二品 参知政事(二人) 从二品 参议中书省事(四人) 正四品 左、右司郎中(各二人) 正五品 员外郎(各二人) 正六品 都事(各二人) 正七品 六部尚书 正三品 侍郎 正四品 郎中 从五品 员外郎 从六品 枢密院 枢密使 从一品 枢密副史 从二品 枢密院判 正五品 枢密知院 从一品 御史台(内台) 御史大夫 从一品 御史中丞 正二品 侍御史 从二品 治书侍御史 从二品 宣政院宣政院使 从一品 同知 正二品 副使 从二品 行中书省(地方) 丞相 从一品 平章 从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参知政事 从二品 郎中 从五品 员外郎 从六品 都事 从七品 宣慰司(地方) 宣慰使 从二品 同知 从三品 副使 正四品 路万户府 达鲁花赤 正三品 万户 正三品 总管府副万户 从三品 达鲁花赤 正三品 总管 正三品 府(散府) 达鲁花赤 正四品 知府(或府尹) 正四品 州 达鲁花赤 从四品 知州(州尹) 从四品 正六品 同知 正六品 县 达鲁花赤 从六品 知县(或尹) 从六品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尉 正八品 典史 不入品

元代中都是现在的哪里?

元代中都是现在的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是元朝三座都城中规模最小的都城。元中都有三重城,分别是城郭、皇城、宫城,呈回字形相套,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里既有宫城建筑也有放置毡帐的空地,这显示出这个介于元大都(北京)与草原之间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传统双重特色。元中都从建立到焚毁的历史,可充分反映元代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过程。元朝的大都和上都元朝时的大都是现在的北京,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元朝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花费了18年的时间,城墙的周长有28公里。元朝还有上都,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元朝的都城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地变更之后渐渐的共存,元朝以及蒙古帝国时期修建的都城一共有四处,分别是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元中都

元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元初的诗文作家大多是由宋、金入元的,他们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到了中期,诗坛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对于宋诗则多采取摒弃态度。元人在主观上努力学习唐人的浑融流丽、体式端雅,而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的学唐多止于形貌,且多取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后期诗人则大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由于未能取法乎上,所以成就有限,艺术独创性尤其不足。元代散文,在发展过种中,曾有过宗唐与宗宋的不同化倾向。前期的散文作家如姚燧、元明善等,倾向于宗唐,主要是师法韩愈,颇有雄刚深邃之风;另一些作家如刘因、王恽等,则师法宋文,文风趋于平易流畅。从元初开始,理学即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朱熹的学说,在元代思想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理学的独尊地位,对元人的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与元代的戏曲作家不同,当时的诗文作家,主要是具有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有些作家本身就是理学家和理学学统中人,如郝经、刘因、许衡、揭傒斯、柳贯、吴莱、黄溍。不过,元代的理学家一般不取宋儒那种认为“作文害道”的根本否定文学的观点,且大多擅长诗文写作。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元代前期的诗文作家情况比较复杂,有由金入元者,如元好问、李俊民等;有由宋入元者,如方回、戴表元等;还有元王朝的开国功臣,如耶律楚材、郝经等;而著名的理学家刘因、许衡等在诗文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作家成分的复杂化带来了创作上的多样性。就诗歌创作而言,这个时期是南北诗风交错、融合的时期,诗坛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元代的诗人有哪些

导语:了解元代的诗人的诗有哪些吗?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欢迎阅读! 1、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关汉卿 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1234年前 -1300年左右 ),”汉卿“是字,号已斋(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 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3、马致远 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 ,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辈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卒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4、张枢 张枢(1292-1348),元代诗人,字子长,祖籍东阳,后迁居金华。张枢自幼喜爱读书,博闻强记,挥笔成章,又工书擅词,成为当时著名学者。张枢耻仕元朝,两次坚拒朝廷的任命。著有《续后汉书》73卷,《春秋三传归一义》30卷、《宋季轶事》等,词作辑... 张枢的诗词全集: 《谒金门·春梦怯》 《高阳台·斜日明霞》 《念奴娇·雁横迥碧》 《木兰花慢·歌尘凝燕垒》 《茅山·今古茅山是胜游》 《瑞鹤仙·卷帘人睡起》 《游大涤·一曲朱栏百尺余》 《风入松·春寒懒下碧云楼》 5、汤炳龙 汤炳龙(1241-1323),元诗人、学者。字子文,自号北村老民。其先山阳(今淮安)富家,家破后流寓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于《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工于诗,元戴表元《汤子文诗序》曰:子文诗肆... 汤炳龙的诗词全集: 《陆君实挽诗》 《挽诗·间关海岛岂谋身》 《题江贯道百牛图》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6、郑洪 郑洪,字君举,号素轩,永嘉(一作三衢)人。元朝诗人。(约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君举。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生平均无考。工诗,有素轩集《元诗选》传世。 郑洪的诗词全集: 《九日次应侍郎仁韵》 《白塔寺·江山襟带尚依然》 《来鹤诗·绿章朝帝驾云车》 《题巳上人墨梅》 《嘉定严希德请赏梨花命妓行酒》 《幽致轩·花落晴窗燕拂檐》 7、白朴 代表作品:《夺锦标》《天净沙·秋》《驻马听·吹》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8、关汉卿 代表作品:《铜豌豆》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9、揭傒斯 代表作品:《寒夜》《山水卷》《衡山县晓渡》《渔父》《高邮城》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10、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 李俊民的诗词全集: 《千里江山图》 《春水满四泽》 《江山图·笔下江山取意成》 《雨后·春空霭霭暮云低》 《秋月扬明辉》 《夏云多奇峰》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冬岭秀孤松》 11、王冕 代表作品:《墨梅》《诸暨人》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12、王实甫 代表作品:《凤求凰·琴歌》《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长亭送别》 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 13、杨载 代表作品:《望海》《题墨竹》《到京师》《宗阳宫望月》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14、元好问 代表作品:《摸鱼儿·雁丘词》《点绛唇》《鹧鸪天》《梨花》《清平乐》 元好(音hào)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著有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思想和文学创作受道家《列子》的影响相当大 。 15、郑光祖 代表作品:《迎仙客》《普天乐》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简述元代文化

文化?你问的问题就很大~ 不长篇大论都怪了~!

元代发生了哪些大事?

元朝大事年表1206年(蒙古太祖元年)铁木真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209年(蒙古太祖4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1211年(蒙古太祖6年)成吉思汗统军攻金朝1219年(蒙古太祖14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刺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1223年(蒙古太祖18年)成吉思汗西征结束东返。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1227年(蒙古太祖21年)成吉思汗病卒。幼子拖雷监国,蒙古灭西夏。1229年(蒙古太宗元年)窝阔台即大汗位1234年(蒙古太宗6年)蒙古灭金1235年(蒙古太宗7年)窝阔台派拔都西征斡罗思、钦察未服诸国,蒙古第二次西征。阔端、阔出征南宋。建都和林1240年(蒙古太宗12年)拔都西征斡罗思诸国1241年(蒙古太宗13年)窝阔台卒,皇后乃马真氏脱列哥那称制。拔都兵分两路攻入孛烈儿、马扎儿欧洲大震1246年(蒙古定宗元年)乌斯藏归附蒙古1248年(蒙古定宗3年)贵由卒, 皇后海迷失称制1251年(蒙古宪宗元年)蒙哥被推戴为大汗,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重事。旭烈兀征波斯以西未服诸国,蒙古第三次西征。1253年(蒙古宪宗3年)忽必烈远征大理。平定其地1256年(蒙古宪宗6年)旭烈兀灭木刺夷国1258年(蒙古宪宗8年)旭烈兀攻陷报达,灭阿拔斯哈里发王朝。蒙哥亲征南宋1259年(蒙古宪宗9年)蒙哥汗死于四川军中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 是为元世祖。设中书省等汉机构。阿里不哥亦即汗位于和林1262年(元世祖中统3年)益州军阀李璮叛乱,不久失败处死1264年(元世祖中统5年、至元元年)阿里不哥降,忽必烈赦而不杀。加号开平为上都1268年(元世祖至元5年)正式下诏伐南宋襄阳1269年(元世祖至元6年)创蒙古新字。窝阔台与察合台正式与忽必烈对抗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始定国号为大元1272年(元世祖至元9年)大都建成。上都成为陪都1273年(元世祖至元10年)元军攻下樊城、襄阳1276年(元世祖至元13年)元军攻下南宋临安1279年(元世祖至元16年)元军大败南宋余部于崖山,彻底消灭南宋势力1280年(元世祖至元17年)郭守敬等修成《授时历》1281年(元世祖至元18年)发兵远征日本,遇台风,几乎全军覆没1284年(元世祖至元21年)命镇南王脱欢攻安南占城,次年败还1287年(元世祖至元24年)东北宗王乃颜反,败亡。脱欢等仍再征安南失败1291年(元世祖至元28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华1292年(元世祖至元29年)发兵远征爪哇、次年败还1294年(元世祖至元31年)忽必烈崩,孙铁穆耳即位。 罗马教廷派教士孟特.戈维诺传教1303年(元成宗大德7年)《大元大一统志》修成1307年(元成宗大德11年)成宗崩。武宗海山即位1311年(元武宗至大4年)武宗崩。弟爱育力八达登基,即仁宗1313年(元仁宗皇庆元年)诏开行科举1314年(元仁宗延佑元年)下诏经理江浙、河南、江西三省隐占土地田产,即延佑经理1315年(元仁宗延佑2年)江西蔡五九聚众起事,失败1 320年(元仁宗延佑7年)仁宗崩,英宗硕德八刺登基1323年(元英宗至治3年)南坡政变英宗被杀。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1325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倡言弥勒当有天下,被捕杀1328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文宗天历元年,帝崩。燕铁木儿发动政变,迎文宗图铁睦耳登基,元帝国两都会战,最后文宗击败上都军1329年(文宗天历2年)文宗假意退位,明宗和世竦即位漠北暴毙,文宗二度登基1331年(文宗至顺2年)政书《经世大典》完成1332年(文宗至顺3年)文宗崩,宁宗登基不久夭折1333年(顺帝元统元年)顺帝妥欢铁木儿登基1336年(顺帝至元2年)遣使团出使罗马教廷1345年(至元5年)辽、金、宋史修成1351年(至正11年)发民工修黄河,白莲教徒刘福通等起事。徐寿辉起兵蕲水1352年(至正12年)郭子兴起兵于濠州1353年(至正13年)张士城起兵淮东1355年(至正1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1356年(至正1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为根据地,刘福通兵分三路北伐1359年(至正19年)元军夺回汴梁。刘福通退至安丰后败1360年(至正20年)徐寿辉为部下所杀1363年(至正23年)朱元璋败陈友谅于鄱阳湖1367年(至正27年)朱元璋克苏州俘张士城。命徐达、常遇春统军北伐1368年(至正28年)朱元璋即位南京,国号明,于平福建两广后,统军攻入大都,顺帝北逃,元亡。1336年(顺帝至元2年)遣使团出使罗马教廷1345年(至元5年)辽、金、宋史修成1351年(至正11年)发民工修黄河,白莲教徒刘福通等起事。 徐寿辉起兵蕲水1352年(至正12年)郭子兴起兵于濠州1353年(至正13年)张士城起兵淮东1355年(至正1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1356年(至正1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为根据地,刘福通兵分三路北伐1359年(至正19年)元军夺回汴梁。刘福通退至安丰后败1360年(至正20年)徐寿辉为部下所杀1363年(至正23年)朱元璋败陈友谅于鄱阳湖1367年(至正27年)朱元璋克苏州俘张士城。命徐达、常遇春统军北伐1368年(至正28年)朱元璋即位南京,国号明,于平福建两广后,统军攻入大都,顺帝北逃,元亡。1336年(顺帝至元2年)遣使团出使罗马教廷1345年(至元5年)辽、金、宋史修成1351年(至正11年)发民工修黄河,白莲教徒刘福通等起事。徐寿辉起兵蕲水1352年(至正12年)郭子兴起兵于濠州1353年(至正13年)张士城起兵淮东1355年(至正1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1356年(至正1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为根据地,刘福通兵分三路北伐1359年(至正19年)元军夺回汴梁。刘福通退至安丰后败1360年(至正20年)徐寿辉为部下所杀1363年(至正23年)朱元璋败陈友谅于鄱阳湖1367年(至正27年)朱元璋克苏州俘张士城。命徐达、常遇春统军北伐1368年(至正28年)朱元璋即位南京,国号明,于平福建两广后,统军攻入大都,顺帝北逃,元亡。

元代有多少年的历史?

元代有98年的历史。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一个新王朝,他把原来西夏、金、宋、大理和蒙古本土合并成一个帝国,改国号“大元”,取《易经》“大哉千元”之意。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从此,蒙古国由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成为了中国正统王朝的一个朝代。社会发展元朝建立后,农业逐渐得到恢复。因为蒙古族从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农业因此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手工业也很发达,随着棉花种植的普遍,纺织业发展得很快,棉纺织技术十分高超。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元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u2022波罗游记》即详细记载了当时元大都的繁荣景象。除此之外,宗教、文化、科技都较之先前有了长足进展。

元代是几几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历史上的元代都有哪些都城?

元朝的首都经历了几次变迁。以下是元朝的几个首都:大都(今北京市):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开始筹建大都,1271年正式迁都,成为元朝的首都。大都是元朝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都(今呼和浩特市):忽必烈于1260年开始在上都建立自己的政治基地,1271年迁都大都后,上都成为元朝的副都。夏都(今宁夏银川市):忽必烈于1278年在夏州建立夏都,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平遥(今山西省平遥县):元英宗至治三年(1333年)至四年(1334年)期间,曾将首都迁往平遥,但仅仅是短暂的一年。总的来说,元朝的主要首都是大都,而上都和夏都则是元朝的副都,平遥仅是短暂的一年。

元代多少年的历史?

元代98年的历史。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国号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初汉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或仅称“大朝国”)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国号的不同汉译。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

元代多少年的历史

元代从建立到灭亡共98年时间。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治变动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代是什么意思

元代即元朝,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朝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元代诗人元稹的《离思》:

元稹《离思》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取次:走进. 赏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阶髡弑室馑凇!霸缀D盐薄J谴用献印肮塾诤U吣盐薄睹献印ぞ⌒钠?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元代文学正统诗文衰退 通俗文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艺术原因: 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 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 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所以造成元代文学正统诗文衰退,通俗文学兴盛。

在元代,为什么会有棉纺织业的繁荣

元代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

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国家的统一

元代人黄道婆学习了什么族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革后向内地传播

黎族。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是黎族的。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她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黄道婆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主要成就: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1、新的去籽工艺。既然是棉花,要纺织的话就要去除其中的棉籽,而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进程中的一道难关。黄道婆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效大为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要比外国先进好几百年。2、传授纺织技术。黄道婆返回故乡的时候,虽然上海植棉业和纺织业已经普及 ,但是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为此她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身边的人。黄道婆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 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 , 对当地落后的棉纺工具做了大量改革 , 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 、纺、织”工 具,而且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较先进的“错纱配色 、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黄道婆去世后,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之久而不衰 。3、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崛起。黄道婆于元贞年间从海南归来后,在家乡推广先进的植棉、纺纱、织布技术,并改革纺织工具,不仅改善了乌泥泾和邻近地区人民的生活,而且对明清两代江南农村和城镇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由于黄道婆引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后,松江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一跃而为中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由此而孕育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数量不等的棉纺织品生产、贸易中心,这些中心共同构成了长三角城镇群的初步轮廓。

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流落海南岛的崖州30余年后,于元贞年间返回故里,传播植棉和纺织技术。在织造方面,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手艺。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开发出众多精美的棉纺织品。棉花和棉纺工艺开始在中国内地迅速传播,政府甚至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管理棉花的生产。她还对纺织技术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效率。  2,南宋以后,由于棉花逐渐在全国广为种植,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其实正是棉花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所以本题答案选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A.政府的大力推广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根本不是棉花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原材料、纺织技术)是什么?与丝、麻衣被原料相比,棉布的优点是什么

aa

元代人黄道婆学习了什么族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革后向内地传播

黎族。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是黎族的。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她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黄道婆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主要成就: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1、新的去籽工艺。既然是棉花,要纺织的话就要去除其中的棉籽,而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进程中的一道难关。黄道婆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效大为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要比外国先进好几百年。2、传授纺织技术。黄道婆返回故乡的时候,虽然上海植棉业和纺织业已经普及 ,但是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为此她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身边的人。黄道婆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 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 , 对当地落后的棉纺工具做了大量改革 , 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 、纺、织”工 具,而且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较先进的“错纱配色 、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黄道婆去世后,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之久而不衰 。3、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崛起。黄道婆于元贞年间从海南归来后,在家乡推广先进的植棉、纺纱、织布技术,并改革纺织工具,不仅改善了乌泥泾和邻近地区人民的生活,而且对明清两代江南农村和城镇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由于黄道婆引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后,松江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一跃而为中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由此而孕育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数量不等的棉纺织品生产、贸易中心,这些中心共同构成了长三角城镇群的初步轮廓。

柳宗元代表作

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惩咎赋》、《小石潭记》、《梦归赋》、《囚山赋》等。1、《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2、《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3、《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4、《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5、《惩咎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错在何处”这个问题,接着在进行历史追述的过程中揭示了古今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和生死进退三方面的矛盾,最后写愿意继续承受各种不幸而绝不改变自己志向。全赋继承了有问有答的传统体制,但采用的是自问自答,比喻贴切形象,通过典型事象造成抑郁幽暗的氛围,和《楚辞》的某些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元代文学艺术形式是什么

元曲

七年级有理数一单元代数的练习题

直接在百度搜“人教有理数免费资源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