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间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龙文化构成了中国的文化本源,为什么“龙”频繁出现在明朝正德年间??

众所周知,龙文化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民族对于龙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无论社会发展如何变化,华夏民族对龙文化的崇拜依旧久经不衰,可以说是龙文化是构成了我国文化的本源。而龙在古代通常都是以正义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古时候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对龙有特殊情结,而在历史上龙曾频繁地出现在明朝时期,这是因为当时百姓为了警醒正德皇帝不能继续沉迷玩乐而编纂了异龙现象。首先,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众所周知,龙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上下几千年历史中,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比如龙的装饰、元宵节的舞龙、端午节的龙舟赛、龙歌曲等,使得龙文化成为了我国文化中最突出的符号。而对于龙的来源,现在一般认为是来源于蛇,在远古时候黄河流域生活的华夏先民是以蛇为图腾的,后来战胜了其他部落后,吸收了它们的图腾因此产生了龙图腾,此外在上古传说中三皇五帝无一不和龙有关系,因此龙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进程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所以由古至今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尊崇。然后,龙经常出现在正德年间,是因为当时百姓想要警戒正德皇帝而编纂了众多异龙现象。众所周知,在明朝皇帝中,正德皇帝是最为任性的一位,其从小就在万千宠爱中长大,并且正德皇帝从小聪颖,颇有一代明君的风范,后来正德皇帝继位之后,实在是忍受不了皇宫的清规戒律,因此在宦官的引诱下沉迷于玩乐之中,最后因为正德皇帝贪图享乐,不顾朝政,使得明朝社会经济不断甩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民间百姓都怨声四起。而在古时候历代天子都非常重视天象,因此人们为了警戒正德皇帝不能再继续荒疏朝政下去而开始编纂异象,比如出现正绿色的异龙,或者异龙口吐火焰,吸舟十余艘等等的异象。最后,龙文化在古代一直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而龙以异象多次在明朝正德年间出现是百姓想要以此来警戒正德皇帝。

有关明朝正德皇帝的奇闻轶事以及正德年间有名的人与事有哪些?

万历帝的堂伯祖父正德帝(武宗朱厚照),接位时年仅15虚岁。正德帝生性爱玩,除了朝政之外,几乎样样喜欢。更糟的是,他认为朝廷文官还不如太监,所以他宁愿把朝政托付给太监,也不愿重用文臣。正德帝先是重用刘瑾,后又宠用江彬、许泰。在这些太监的唆使下,正德帝几乎做尽了皇帝本不应该做的任何事,视皇帝之位几同儿戏。  正德帝的胡闹可以说是历代少见的。他的胡闹,不仅求新、立异、场面大、刺激性强,更要命的是,他专做那些皇帝不能做、至少不能公开做的那些事,公然蔑视被常人视作是立国之本的那套道德规范。他在内宫操练军队、拆房圈地、搭建帐篷、养狮驯豹,无事不做。有一次他在内宫玩耍烟火,不料引发大火,焚毁大量宫殿,正德帝望着冲天火光,只是开玩笑地说了声:“好一棚大烟火也!”  正德帝到后来已不再满足于这些。他经常外出巡幸,一度长驻宣府镇,但又不允许官员们离开北京城。他不愿再用玉玺,也不愿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是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启用将军印信。至正德十三年(1518),正德帝竟要求给一位名叫朱寿的将军加封镇国公。他命吏部道: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五千石。”  这位朱寿,不是别人,正是正德帝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自己任命自己为镇国公,真可以说是亘古未见。正德帝还跑到山西太原,与晋王府一位乐工的女儿打得火热,如胶似漆。正德十四年(1519)江西宁王叛乱,天下大震,惟有正德帝十分兴奋,因为他不仅可以显示他的军事实力,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去“巡幸”一下他多年想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他决定“亲征”。  实际上,就在他离开北京后的第二天,朝廷就接到了负责江西平叛的王守仁的密报,说宁王已经被俘,无需皇帝亲征。正德帝哪里肯就此善罢甘休!他仍率军浩浩荡荡开赴南京。到达南京前,他突然颁布一道古怪的诏书,禁止天下饲养和宰杀猪。其原因不得而知,大概是因为“杀猪”和“杀朱”是谐音。正德帝给江南的这份见面礼几乎要引起骚乱,因为南方地区几乎家家养猪,生猪不仅是农家主要副业收入之一,而且猪肉也是当时底层百姓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但正德帝对此全然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强制推行。  正德帝在南京一住就是8个月,迟迟不肯回北京。富庶繁荣的江南,自然要比肃杀荒凉的北方更令人流连忘返,而美丽清秀的江南女子,大概也比晋王府的乐工之女更吸引人。正德帝哪里肯匆匆而过,自然要把他的“浩荡皇恩”多留些下来。只不过这样一来,苦煞了江南的百姓。好在住了8个月后,正德帝终于返京了。返京途中,他因在清江浦捕鱼,差点淹死,受了惊吓,回京后不久便驾崩了。据说正德帝临终前,也有悔过之意,说以前的那些荒唐事,都是自己之错,怪不得别人。

有关明朝正德皇帝的奇闻轶事以及正德年间有名的人与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