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实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围绕病毒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进行,并始终将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以及诊断治疗制剂的研发作为重点,使科研形成了基础、应用、开发并驾齐驱的格局。50年来,生物所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00余项,并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及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相应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50年来,生物所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5项,院校及市级科研成果37项,遗传学一项成果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共申请专利23项,获专利授权11项;建所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0篇,SCI收录50余篇。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50年来,生物所的发展无不与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人才辈出息息相关。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长期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形成了由学位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组成的综合人才培养方式。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了结构和学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博士、硕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创新人才队伍,涵盖过个相关学科,为生物所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二、国家一类新药——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2015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的生产注册申请。 1月15日下午,几十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在科技部机关D段四层报告厅,参加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在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GATES)的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自主研发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以下简称“S-IPV”)已正式获得新药证书和GMP认证,标志着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疫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通过采用现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毒株(Sabin株),经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收获病毒,结合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而成。国外仅有个别企业使用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其产品被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其中一家企业的产品作为二类疫苗在我国上市,但数量有限、价格较高。为确保我国向WHO做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承诺得到兑现,预计今后每年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需求量将达数千万剂。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此次获批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成功实现了我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更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技术的垄断,对我国乃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都会产生积极影响。S-IPV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的垄断。它的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这种疫苗将被逐步纳入中国计划免疫程序中使用。世卫组织近日也提出将中国生产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引入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中。 三、国家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EV71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卫生计生委将其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予以支持。在对EV71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机理的研究基础上,从病毒分离着手,全面研究了EV71在人二倍体细胞上的适应传代以及免疫原性、安全性及遗传学特性。在国内外尚无同类疫苗研发上市的情况下,该产品突破了疫苗二倍体细胞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可规模化生产的工艺体系以及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体系,为生产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产品奠定基础。通过上万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3%,提示上市后可对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具有明显作用和良好的临床获益。该疫苗的问世,对于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护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发展简史

20世界50年代,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饱受奴役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和曙光。此时,人们喜极而泣,欢呼雀跃,心头充满了对人民共和国的祝福和追求幸福的渴望。然而,一种让中国无数家庭和儿童胆战心惊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缺依然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横行,同时也在考验着新生的共和国。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展开了另一场与疾病的斗争。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重大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生物站”,以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开展以猿猴为对象的医学生物研究工作。1959年1月,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将位于昆明西郊花红洞的“猿猴实验生物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1959年1月开工到1960年12月竣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一个建筑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包括疫苗楼、科研楼、猿猴饲养房等基础科研设施在内的共19栋楼房的生物所,一天天展现在人们眼前。1959年三月,顾方舟、董德祥、闻仲权、蒋竞武4位青年科学家肩负着研制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重任与使命,迎着西伯利亚的寒风踏上了远赴苏联学习脊髓灰质炎疫苗制备技术的征程。1959年9月,科学家们回到了祖国。仅在3个月后,生物所便制出了I、II、III型3批疫苗,经猴体实验表明疫苗研制成功。1960年3月,生物所生产出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经北京、上海、天津等11个城市的儿童服用,证明其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可靠。1960年11月到1961年8月,生物所完成1500万人份的疫苗生产任务,标志着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中国的研制成功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成。从此,伴随着中国预防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的宏伟事业,生物所植根彩云之南。1962年,成功实现了单价糖丸疫苗的产业化,并在全国推广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为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儿童免疫覆盖面和有效接种率,生物所进一步研制成功二价、三价糖丸疫苗,其血清学效果达到了单价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疫苗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1985年,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研究”1992年,首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开始正式生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并投放市场。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病毒性疫苗,被列入国家“十年百项推广计划”,于1996年获得《生产文号》。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疫苗生产线进行了技术革新,根据欧洲GMP标准设计建造了现代化厂房,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现有疫苗的产量和质量,使生物所疫苗生产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质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同类产品标准。1999年,为解决婴儿服用糖丸疫苗不便和效果不佳问题,提高疫苗稳定性,便于冷链运输,生物所开始研制液体剂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同年,生物所开始了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研制。2000年,液体剂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并上市销售。液体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为了儿童计划免疫的补充和改进型产品。2006年,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生产线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于2008年1月被列为全国扩大儿童计划免疫产品。2015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消息,批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的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的生产注册申请。 2015年1月15日下午,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5年6月30日,历经近30年科研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于6月30日正式上市。该疫苗的上市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 2015年12月0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 2016年3月18日,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正式投入市场启动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标志了该疫苗的正式上市。该疫苗的上市,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成长历史

1981年,针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缺乏家政系(营养系)的问题,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创办人赛克勒博士在中国天津举办了国际营养会议,希望强调科学营养和预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会议上,学医出身、英语又好的胡启民给赛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赛克勒先生出资筹建《中国医学论坛报》时提议胡启民出任总编辑。回首报社初立时,首任总编辑胡启民说:“权衡什么该登、什么不该登是最难的”。他回忆,1983年,报纸因为报道性病而被批为“精神污染”,差点“关门”。后经专家委员会证实,这些内容是从医学专业角度报道的,报社才度过了这场危机。据报社第二任总编辑张林回忆,报社初创时,第一任总编辑胡启民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从审稿校译到划版付印”的工作。在当时缺人缺经验的情况下,张林抱着“一定要把报纸办下去”的信念,带着3个编辑维持报纸的运转。回首当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艰难”二字。提起当下,她掩饰不住笑意——《中国医学论坛报》凭着快速、准确地信息传递和与国际权威杂志的成功合作,已经成为很多医师查房所用的“手册”、了解其他专业的窗口。 (1983-1990年)● 经过近3年的筹备,1983年7月10日,在卫生部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四开八版,半月刊,发行量6000余份。报纸主要介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1983年10月10日,我报首次报道了“艾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吴蔚然、吴阶平在内的专业水平高、担负实际业务工作且外语水平较高的18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这段时期内,报纸由半月刊变为旬刊,随后发展成周刊。发行量增加到1.7万份。同时,报社还多次召开了各地记者会。● 1985年2月14日,第一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医师年度奖”(后更名为“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授奖仪式举行。首届奖项为心血管内科专业,评委由陈敏章、方圻等7人组成。随后每年的奖项评选都锁定不同的专业,为优秀的中青年医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报社积极开展向国际同行学习取经活动,先后派员赴《日本医学论坛报》、香港亚洲新闻社等参观、交流。1986年9月5日,赛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来华访问,就人员培训和交流、药物合作研究等进行会谈,并参加由他出资捐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奠基活动。创刊初期报社编辑部1985年设立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1988年启用至2004年的报社社址 (1991-2000年)● 1991年,报纸与《医药信息报》合并为《医药信息论坛》,1994年恢复为《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1年7月4日,报纸改为四开16版,仍为周刊。这个时期的报纸增加了5个专刊,并聘请各学科专家来主持,发展为“专家办报”。《消化专刊》、《循环专刊》、《肿瘤专刊》、《呼吸专刊》、《感染专刊》分别由王宝恩、顾复生、孙燕、朱元珏、田庚善教授主持。● 1991年,报社成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由理事长钱信忠主持。1998年,报社在创刊15周年纪念会期间邀请各科30多位专家召开座谈会,为报纸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域名注册。● 在这个阶段,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8万份,并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为24个版。2001-2006年● 这个时期,专刊进一步发展,涉及学科范围更广。此外,报社还开始了与国际权威杂志的合作。2001年,报社开始与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同期翻译并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报纸扩至40版。● 2002年,本报开始派记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采写现场报道,使得本报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报道更具时效性,也加深了报纸与国际医学界的联系。● 2003年4月,北京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报社策划制作了《SARS研究进展》专辑并分发相关医院,获得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专辑共出版四期,印刷4万余册。● 报社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2004年5月,报社与哈佛大学合作联合在中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对国内医师进行有关艾滋病诊治方面的教育培训。2005年,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国麻省医学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6年驻地记者会2002年开始派记者出国现场报道国际会议报社2004年新址● 2005年8月,世界著名医药产品调查与咨询公司——美国IMS公司对全国1539名医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为48%,是中国临床医生的首选专业报纸,86%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47%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专业性强。《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文章质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选题贴近临床,实用性强”的医学专业报纸。● 报社的成绩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的认可。2006年,我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举办的“2005年度(第二届)全国行业报质量检查”中取得总分第一名好成绩。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进展》专辑 2007年至今● 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国医学论坛报》扩至44版,新创办了《循环周刊》和《疾病周刊》两个子周刊。同时,报社努力尝试扩展网络业务。2007年3月24-27日,报社首次尝试了在网站上开展关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的现场报道,并开设了视频栏目。2008年,报纸再度改版,又增设了《肿瘤周刊》和《消化周刊》,并扩至48版。● 2007年10月,美国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国1723名医生,结果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达到66%,得到了80%的临床医生的赞誉,受到了87%的临床医生的信赖。《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专注学术、博学、专业、风格鲜明、国际化”的医学专业报纸。● 2007年9月21-23日,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以及Gut 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报社组织力量连续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记者去救援前线采访,还积极对灾区捐款。● 报社一直热心公益活动。2007年和2008年,张威社长两次在“六一”儿童节前带领报社员工赴云南瑞丽、陇川,看望报社资助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现已资助了52名儿童),向他们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及用于盖房的捐款。2007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等单位合办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中国医学和中医学属于SCI的期刊或杂志有哪些?

1、中医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2、中国结合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终审了,被录的可能性大吗

大。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终审是论文审稿的最后阶段,录用可能性是很大的。《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南方医科大学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主办的全面涉及医学物理学各分支学科领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属于什么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算是核心期刊的。

国外认可的中国医学院校名单

https://imed.faimer.org/search.asp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始建于1987年,1989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是国内最早进行分子病毒学基因工程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主任为金奇研究员。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和病毒基因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其研究方向为:(1)研制防治严重病毒病和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生物技术药物;(2)重要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3)病毒基因组表达的调节与控制;(4)病毒元件与病毒载体。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病毒相关新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2)防治病毒病的新型疫苗与抗体工程;(3)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病毒载体;(4)病毒核酸芯片等诊断技术;(5)重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6)病毒及其它微生物的比较基因组学。为适应国家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需求,重点实验室将对细菌和 真菌性疾病及其他病原的研究进行调整补充。建室以来,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1)在基因组工程研究方面,完成了最大的动物病毒??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以及禽腺病毒、肠道病毒71等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之后,又在国际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国常见病痢疾的病原菌、福氏痢疾杆菌2a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2)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明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并利用这项发现应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究,研制成功两种通用性强的新型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成为国内基因工程室最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3)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制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干扰素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第一批投放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a1b型干扰素系I类新药,属我国首创,用于治疗我国常见病、多发病;(4)在中药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发现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并阐明了黄芪与干扰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协同作用。实验室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卫生步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先后获新药证书9个;在国内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500余篇、专著10余册,专利5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百余人。

中国医学期刊网机构绑定多久审核完事

审核时间至少需要一两个月,出现半年甚至一年也是常有的事。中华医学期刊网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的专业性期刊集约化出版平台。其宗旨是最大程度的团结国内优质医学期刊,提升中国医学期刊的生产力、传播力。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医学界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于1954年在北京成立,原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是国内成立最早,集医疗、科研、教学、防治为一体的国家级皮肤病医疗、科研机构。1958年归属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1970年从北京迁至江苏泰州市。1984年迁南京现址,并成立皮肤病医院,1986年成立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1994年改称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与之合署办公1。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医院简介

该研究所占地面积36271平方米,建筑面积3061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科研楼、门诊楼、住院楼和制剂楼等。两个病区编制床位100张,门诊设计1000人次/日,设有24个临床、科研科室、两个重点学科、现场防治研究基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临床教学基地、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中心,卫生部皮肤病药物临床药理基地之一,同时是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并承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等国家级杂志编辑任务。现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万元以上医疗科研设备近200余件。图书馆藏书3余万册,外文专业期刊120多种,中文专业期刊190种,是国内皮肤病学科专业藏书较全的书库之一。现有职工350余名,正副研究员(正副主任医师)5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在担任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所在社区及至全国范围内的皮肤病、性病(尤其为各种疑难重症皮肤病、性病)的医疗、防治和教学任务,为全国积极防治性病、基本消灭头癣和麻风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制,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协和硅霜”怎么样?质量好吗?含激素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前身和北京协和医院的皮肤科本是一家(现在它们也还是一个系统的,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缩写CAMS & PUMC),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皮研所被下派到江苏省泰州去搞麻风病研究和防治,后来又迁到南京城郊的,论规模比协和皮肤科大多了,专家也多得多且更全面,全国皮肤科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也在那。。故所谓的协和硅霜和皮研所的硅油成分估计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二甲基硅油。。差别只是协和医院可能因为制剂室的裁减不再自产硅霜而是外包了,改叫“精心硅霜”,以前在院门口小卖部卖的。。皮研所的制剂室还是保留的,所以还在自产“硅油”。。至于苏州那个协和药业的“协和”二字我估计是混淆视听的,跟医科院和协和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但它产的硅霜质量如何我不做评论。。就好像皮研所有自制的复方维甲酸软膏(牛II),江苏圣保罗药业也生产金纽尔但号称用的皮研所的配方一样。。最后不论是协和的硅霜还是皮研所的硅油主要成分都是二甲基硅油,主要用途是护肤保湿,是完全不含糖皮质激素(激素分很多种,最粗也可以分肽类和类固醇类,老百姓讲的都是狭义的糖皮质激素)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医院) ,原名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1954年5月15日创建于北京,直属卫生部领导。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包括性病、麻风病)基础、临床、防治研究的国家级专业机构。1957年,划归中国医学科学院建制。1970年,搬迁至江苏省泰州市。1972年,带全国任务下放江苏省,更名为江苏皮肤病防治研究所。197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收回该所的建制,又易为现名。1984年迁南京,并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医院。1986年,卫生部指定该所为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

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怎么样呢?

非常不错,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致力于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医疗、研究、防控和人才培养,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和麻风病控制中心。现有职工446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皮肤病与性病学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皮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在中国拥有完整的皮肤科和性病学分支学科。罕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诊疗、重症药疹抢救、皮肤血管瘤放疗及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科介绍:皮肤学与性病学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皮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拥有28个临床和科研科室,日均门诊量近3000人次。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社会荣誉

至1993年底,该所已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日、英、比、德等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技术协作关系。1978年以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900余篇,其中国外80余篇。对麻风病、性病及某些皮肤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及编辑出版、信息服务诸方面成绩卓著,受到卫生部及国内外皮肤科学界的重视和赞扬。曾获“中国皮肤科工作者之家”的美称,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在中国是知名的正规医疗机构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唯一国家级专业机构,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现有在职职工435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专科特色显著,拥有国内最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少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诊疗,重症药疹抢救,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和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百种自主研制的自制制剂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现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院所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建立遍布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参与制定全国性病、麻风病防治规划、措施、标准和实施方案,开展对全国性病、麻风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为我国性病麻风病预防控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致力于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医疗、研究、防控和人才培养,1984年迁南京现址。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现有在职职工446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专科特色显著,拥有国内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少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诊疗,重症药疹抢救,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和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扩展资料:学科介绍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设有28个临床、科研科室,现日均门诊量近3000人次。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关于医院

中国医学院排名?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期刊排名

医学杂志排名【篇一:医学杂志排名】国内医学杂志排名2008 年1534 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gastroenterolog1633 2.579 冰川冻土674 2.426 地理学报1204 2.301 地质学报935 2.13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4151 1.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767 1.85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638 1.708 草业学报32 1.676 中国科学d1020 1.453 10 地理研究 559 1.418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1.416 12 物理学报 2870 1.397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1.37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1.349 15 chin phys 563 1.277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1.245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1.239 18 生态学报 2257 1.206 19 高原气象 536 1.203 20 岩石学报 711 1.197 21 中国沙漠 657 1.182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19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17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1.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1.098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1.078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1.052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1.025 29 力学进展 423 1.024 30 地理科学 587 1.02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0.992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0.989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0.983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0.975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0.968 36 第四纪研究 642 0.958 37 新型炭材料 282 0.953 38 测绘学报 376 0.951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0.944 40 地学前缘 634 0.938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0.937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0.933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0.931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0.927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0.924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0.924 47 摩擦学学报 530 0.915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0.913 49 植物学报 2927 0.904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0.894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0.891 52 遗传学报 983 0.888 53 环境科学 1453 0.88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0.873 55 地球化学 640 0.871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0.863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0.857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0.851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0.845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0.843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0.843 62 生物多样性 333 0.842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0.835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0.834【篇二:医学杂志排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1.237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1.228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0.904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0.903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0.891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0.738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0.6808、 营养学报 773 0.632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0.543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0.49011、卫生研究 751 0.465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0.456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0.414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0.393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0.391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0.341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0.312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0.310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0.297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0.296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0.296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0.291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0.280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0.236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0.222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0.217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0.210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0.190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0.178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0.158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0.142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0.13133、职业与健康 337 0.048〈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0.706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0.674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0.596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0.554*** 3929 0.531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0.524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0.443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0.355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0.322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0.252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0.248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0.171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077妇、儿科医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1.347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121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0.874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0.716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0.691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0.579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0.567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0.453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0.439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0.425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0.374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0.37013、生殖与避孕 317 0.340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0.297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0.282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0.25517、生殖医学杂志 203 0.21518、中国妇幼保健 692 0.18719、中国小儿血液 117 0.164护理医学类1、 中华护理杂志 4411 1.6482、 护理管理杂志 611 0.7603、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323 0.7244、 解放军护理杂志 1291 0.5065、 护理学杂志 1660 0.4786、 南方护理学报 610 0.4657、 护理研究 1754 0.4588、 护士进修杂志 1419 0.3449、 现代护理 674 0.273神经精神医学类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723 1.2212、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1 1.0753、 中华精神科杂志 724 0.9854、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341 0.982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822 0.738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76 0.7117、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44 0.605

《中国医学创新》与《医学理论与实践》哪个杂志比较好?都是正规的省级杂志吗?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是国内最权威的,以下都是。 中华外科杂志 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内分泌学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眼科学杂志 国际遗传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中国系列期刊· 小儿急救医学 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白血病·淋巴瘤

中国医学现状及医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技术、新材科和新药(包括基因重组生物因子等)将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初级医疗保健,即使全国人民得到良好的第一线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也在悄然兴起。从就业形式来看,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依然是最好的,对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教育部公布了44所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有关情况,各高校总体一次就业率达到82%。这44所高校按学科门类统计的就业落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医学92.08%、教育学87.88%、理学85.54%、农学84.75%、历史学80.09%、哲学75.98%、经济学74.11%、文学74.05%、法学69.49。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医学类学生的就业率,依然有所保障,但虽然在就业率高的同时,医学类学生对未来自己职业的认同度却在下降。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从两年前的38.5%的不满意上升到58.4%,仍有半数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在报酬方面,近30%的医学生理想年薪期望值在“20万以上”;在工作环境的选择上,愿意毕业后去基层工作2年的医学生比例从93.5%下降到57.3%。跨入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克隆和基因芯片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以及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生活水平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医学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