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外文化差异例子有哪些?

1、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2、称谓称呼方面差异: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3、餐饮礼仪的差异:中方:用筷子;喝酒时会碰酒杯,碰出响声,一般来说都会先上肉菜,最后才上汤类,一般不有甜品。西方,会用刀叉,左叉右刀,干杯时不能碰出响声,一般会有前菜。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1、在人文交流中,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3、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如何看待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1、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餐具:中国人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3、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5、文化: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东方人喜欢攒钱。7、隐私观: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竞争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10、工作态度:大部分美国人工作也是极其勤奋的,但同时美国人又有享乐主义的一面,所以主张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享受的时候快乐的享受。这点中国跟美国比较接近。只是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附加值还需要提升。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1、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餐具:中国人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3、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5、文化: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东方人喜欢攒钱。7、隐私观: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竞争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10、工作态度:大部分美国人工作也是极其勤奋的,但同时美国人又有享乐主义的一面,所以主张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享受的时候快乐的享受。这点中国跟美国比较接近。只是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附加值还需要提升。

中外文化差异在哪方面?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饮食方面,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消费观,隐私观,竞争观,思维方式。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4、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中国的菜式比较多样,样式精美,味道可口。欧洲人比较讲究实际,菜品较为简单。5、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6、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7、消费观: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 “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1、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餐具:中国人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3、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5、文化: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6、消费观: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东方人喜欢攒钱。7、隐私观: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竞争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10、工作态度:大部分美国人工作也是极其勤奋的,但同时美国人又有享乐主义的一面,所以主张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享受的时候快乐的享受。这点中国跟美国比较接近。只是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附加值还需要提升。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同点是:饮食方面,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消费观,隐私观,竞争观,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中国的菜式比较多样,样式精美,味道可口。欧洲人比较讲究实际,菜品较为简单。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消费观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 “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1、东方为农耕文化更着眼过去,强度传统和传承,认为人应落叶归根;西方为游牧文化,更着眼将来,强调进取和征服,认为人应四海为家。所以以游牧文化为主的蒙古族、女真和西方,历史上更多地是征服新大陆,而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人则是被征服。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端倪,西方对展现未来世界的科幻片的兴趣远远大于东方;而东方,尤其中国,对回顾过去的历史剧的兴趣远远大于西方。2、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偏场独立,更关注主体,不太受背景信息影响;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偏场依存,容易受环境背景信息影响。跟居住环境也有关系,东方人更喜欢聚居,人际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晰;而西方人住得相互更独立和零散,人际间的界限分明。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前者更西方,后者更东方。所以西方人的童话都是钢铁侠、蜘蛛侠这些个人英雄;而西游记、封神榜,三国这些中国童话,都注重等级关系,稍微个人英雄主义一点的孙悟空也被如来欺负得很惨,逞强杀龙太子的哪吒必须自杀谢罪!而且,西方人表达意见,更喜欢以“I(我)”开头,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别人;而东方人喜欢以“我们”开头,习惯代表别人。在会议和课堂上,西方人更愿意和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一知半解,而东方人更喜欢观察环境,哪怕知道答案,没人举手回答,我也不举手。在政治上差异更加明显,东方倾向于集体或者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个人需要为国家牺牲,而且更难以忍受不同的意见,更倾向于“万众一心”和“一言堂”;而西方相对更倾向于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和集体利益,相对更尊重和接纳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不同的声音。4、对权力的距离感有差异:东方更强调权威,西方更强调平等。东方,尤其中国,喜欢把祖国比母亲,把政府比父母官,强调顺从,领导的看法极其重要;西方除了上帝万人之上,众生平等,连子女也不是父母的。从电视剧情节中可见一斑,中国历史剧常看到衙门轿子开路,官兵大声呵斥路人闪开,以及臣子自呼'奴才'等卑躬屈膝场景。西方历史剧极少有下人猥琐的描写,管家、奴隶个个挺胸抬头,见《唐顿庄园》。5、个人空间/隐私:西方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东方不太注重。西方更强调自己有独立的空间,如果不经过自己允许,任何人,哪怕是父母也不能逾越,而东方相对更缺乏空间界限,更强调不分你我。另外,在东方,尤其中国,即便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人之间聊天,也容易问到结婚、工作、收入,而在西方,这样的问法是一种对个人的极大的冒犯,但中国的年轻一代所受的教育更加与西方趋同,相对更加注重隐私。6、单向时间轴和多向时间轴。前者更西方,强调一个时间只跟一个人说话,只处理一件事情;后者更东方,更倾向于同时和多人说话,或者做多样事。如果在DMV(车管所)、酒店前台check、in、商场柜台,绝不要在有人在询问的时候插嘴,哪怕你事情再急,工作人员都不会搭理你,他/她一定要做完手头这件事再搭理其他事。7、女性化/男性化。东方整体审美偏中性,西方整体强调阳刚。所以东方尚文,西方尚武。外形偏中性的明星如大量韩星,以及Tfboys、鹿晗等人粉丝众多,这一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东亚。8、儒家动力学。东方更偏儒家文化,强调中庸、认为人性本善、重道德;西方更偏基督教文化,强调善恶分明、认为人性本恶、重规则。所以从过去到现在,中国都更追求“仁君”,而西方对人不信任,更追求制度和监督。另外,东方更强调隐忍、放长线钓大鱼、储蓄、现在的吃苦是为了未来或下一代幸福;西方更强调活在当下,不委屈现在的自己。9、规避不确定性。西方排斥模凌两可,思维更逻辑和循证,所以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中国喜欢不说透,喜欢留白,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太重逻辑。而且中国的大师说话越含糊,别人越觉得他有水平;中医如此不循证,却信众众多;中国人说一声:改天一起吃饭。大多数时候是客套,西方人切不可较真地问是哪一天。10、东方更强调宿命论,强调易经八卦、风水、落叶归根;西方强调自由意志,我思故我在,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饮食方面,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消费观,隐私观,竞争观,思维方式。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4、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中国的菜式比较多样,样式精美,味道可口。欧洲人比较讲究实际,菜品较为简单。5、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6、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7、消费观: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 “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当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掌握和运用得体的涉外礼仪知识,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一个社会特有的风俗、习惯、信仰及社会结构。简单的讲,文化就是社会实践和信仰的总和。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的内容通过民族形式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由于中西方(在这里西方主要指讲英语的英、美等国)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也不一样,所以制约着人类整个活动过程的文化规则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语义的不同   含义是词的隐含的附加的意义。据《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含义即“一个词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之外的暗示的含义”。也就是说,词的含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和明显的意义。对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例如,dragon(龙)这个词,在汉语中“龙”是伟大、吉祥的化身,但在英语中dragon却是凶恶、残忍的象征。再如old(老)一词,在中文中“老”表达尊敬的概念, 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受到别人的尊敬。但在西方人眼中,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他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中国人蔑视狗,有“狗腿子”、“狗东西”、“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之说。西方人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不胜枚举,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以及“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由于中西方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产生的背景和深刻寓意也不尽相同。首先,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keep oneu2019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其次,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汉语中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另外,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如汉语中的“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u2019 heel(惟一致命弱点)、meet oneu2019s Waterloo(一败涂地)等等。   2.体现在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u2026u2026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u2026u2026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特色,具有含蓄、委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是非此即彼,具有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特点。例如,当受到表扬和赞美时,中国人习惯上总要说“不敢当”、“过奖了”之类的客气话;而西方人则会说“谢谢你的鼓励”之类的话,表示肯定了对方的评价。西方人对中国人这种间接、委婉的回答方式常常感到困惑不解;而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也同样难以理解和接受。再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和象征着喜庆、欢乐和热情,所以新娘在婚礼上身穿大红嫁衣;而在西方人眼中白色是纯洁无瑕的象征,因此新娘在婚礼上身披洁白的婚纱;而在中国白色则被视为不祥之兆,是葬礼服饰。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长期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心理,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在西方是淡漠,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而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落叶归根等等,本乡本土观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他们是基督教文化。   由于种种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的冲击和沉积,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既然语言体现思维方式已为人们所共识,那么学习一门语言而不知其思维特点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在学习英语时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便于我们进行国际交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对外商务礼仪中的体现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它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换言之,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这种行为规则和形式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性、程序、方式和体现的风度等。礼仪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是通过其成员和民众对礼仪的重视及履行程度来体现的。因此,在对外交往中,良好得体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决定了他国人士对自己国家的文明程度的评价。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礼仪、重视礼仪、善用礼仪。   不同的文化特性往往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性上。所谓独特的民族性,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性,其基础就是其特有的文化根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因而都有表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习俗礼仪,在对外交流和谈判中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或误解。中国独特的民族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十分爱“面子”。在谈判桌上,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这二者中做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面子”;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则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很显然,只有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地把握中西方存在的独特民族性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强化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方的缺点,瓦解对方的优势,在对外商务合作中做得更好。   三、国际商务活动中应注意的礼仪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国际商务合作的失败就在于礼仪细节的缺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懂得并掌握必要的礼仪与礼节是对外商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尊重习俗和禁忌。不尊重客人,是最大的失礼。例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连猪革制品也要回避;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把牛当“神”,绝不吃牛肉;吃抓饭的国家,如印度、马里、阿拉伯等国家,认为左手不清洁,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天主教把“13”和“星期五”看作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等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 尊重对方国家的习俗和禁忌, 这才是成功之道。   2.女士优先原则。在对外商务活动中,要做到女士优先,这是一种美德。乘车、下电梯时,请女士在先;在用餐或宴会席上,如果邻座是女士,请女士先行入座;进出大门主动帮女士开门、关门。这些都应养成习惯。   3.遵时守信。参加各种对外商务活动,一定要按时到达,不能提前过多,更不能迟迟不到。如果不能赴约,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如确实因某种原因迟到了,也要表示歉意。不遵守时间,无故失约,在国际上是失礼的行为。   4.举止端庄,言行适当。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如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坐着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其他细节。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在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参加对外商务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等等。   四、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商务合作也日益增多和频繁,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愈显突出。我国是礼仪之邦,学习礼仪、遵循礼仪、弘扬民族文化是大学生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也有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