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医护理专业怎么样

中医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医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病人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中医护理要求:培养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培养要求:掌握中、西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涉外护理英语;具有较熟练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熟悉并掌握涉外护理的基本知识。应用中医护理的辨证观、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掌握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医院护理管理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进行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申报和撰写论文

我可以呀

中医护理:中医常用传统疗法

1、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2、现有经穴数目是:361个。   3、经穴是指:归属于十四经上的穴位。   4、奇穴是指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属于十四经系统。   5、“以痛为穴”指的是:阿是穴。   6、手三阴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胸部疾病。   7、手三阳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疾病。   8、足三阴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前阴病。   9、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穴,属于:固定标志定位法。   10、横指同身寸法中,以病人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中指中节。   11、在骨度分寸法中,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是:5寸。   12、掌侧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太渊。   13、四神聪属于:经外奇穴。   14、胸骨上窝正中的穴位是:天突。   15、取头、面、胸、腹部、上下肢部分腧穴宜采取:仰卧位。   16、取头项、指、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有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俯卧位。   17、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平刺的角度应为:15度左右。   18、治疗时可以适当增加留针时间:顽固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痉挛性疾病。   19、关于行针辅助手法正确的一组是: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20、行针的基本手法是:刮柄法;弹针法;摇针法。  21、主要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毫针进针方法是:提捏进针法。   22、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   23、温和灸属于艾条灸。   24、有关灸法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先灸胸腹部,后灸背腰部。   25、不宜用灸疗的病证是:阴虚发热。   26、毫针刺法的针前准备包括:选择针具;选择合适体应;消毒;针前教育。   27、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是:病人舒适、便于医者操作。   28、造成断针的原因有:针身锈蚀;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用力过猛;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   29、晕针的主要原因有:病人虚弱;精神紧张;大汗;大出血;施术手法过重。   30、灸法的作用正确的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回阳固脱;保健康复。   31、能用艾灸法治疗的有:寒哮;胃痛;脱肛;遗尿。医学 教育 网搜集整理   32、关于艾灸顺序的陈述正确的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身,后灸躯干;壮数是先少后多。   33、拔罐疗法的适应证有:风寒湿痹;外感头痛;胃痛;毒蛇咬伤。   34、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皮肤过敏者;严重心脏病者;孕妇腹痛;长有毛发部位;大血管走行位置。   35、推拿时常用的介质有:红花油;滑石粉;麻油;葱姜水;冬青膏。   36、推拿法操作后护理评价主要有:所选的部位及手法与病证是否对应;体位选择是否合理;按摩皮肤情况;病人的感受。   37、可做日常刮痧工具的有:瓷汤勺;硬币;铜钱;小贝壳。   38、辞痧的正确方向是:由上至下;由内至外。   3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40、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41、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4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撑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示两指之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4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将针刺人。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44、夹持进针法:即用左手拇、示两指持捏消毒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5、平刺:即横刺,也称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进针。   46、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针刺人腧穴得气留针后,将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捏于针尾上点燃后施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适宜于艾灸的病证。   47、腧穴的主治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本经腧穴能治疗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的两经病,邻近经穴配合能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其主要表现:①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指能够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器官的病症,如眼区各穴均能主治眼科疾病,耳周疾病可以选用耳旁各穴;②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一切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③特殊作用,指针刺某些腧穴时,由于机体的状态和针刺手法不同,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节作用。此外,有些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48、什么是奇穴?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为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印堂穴治疗惊风,四缝穴治疗小儿绪疾,所以称为奇穴。又因为这些腧穴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被人发现的,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所以又称为经外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有明确的位置和固定的名称。   49、试述肺俞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定位:俯伏,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气喘,咳嗽,痰   多,骨蒸,胃脘痛,吐泻,荨麻疹,腰背痛。操作:斜刺0.5寸,可灸。   50、试述外关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疼痛,上肢痹痛。操作:直刺O.5~1寸。  51、为什么大椎穴可以退热?大椎穴属于督脉,而督脉主要行于头项背部,从阴阳的角度看,背属阳,所以督脉属阳主表,大椎穴又为全身诸阳经之会,故督脉能统帅一身之阳经,有阳脉之海之说。外感热病,其病均在阳经,针刺大椎穴可以激发诸阳经气,通阳解表而退热。   52、合谷穴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合谷穴对头面部的疾病比较擅长?定位: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从手走头。其中有一分支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加上大肠经的络脉和经筋的分布,其联系范围更广。故合谷穴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很擅长。   53、风池穴的定位与主治病证是什么?定位:位于项后,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治疗病证有:①发热、头痛、鼻塞、颈项强痛等外感表证;②中风、眩晕、目赤肿痛、耳聋、耳鸣等肝火上亢证;③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故可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疟疾;④瘿气。   54、为什么少泽穴能通乳?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手太阳小肠之经脉、经别及络脉皆入于心,手少阴经“伏乳里”,心主血,乳为血化,心血不足或气血郁滞,则可引起乳汁不通。少泽为小肠经之井穴,可通达气血而通乳汁。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55、水沟穴的定位、主治证及操作如何?定位: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主治:昏迷,口眼歪斜,小儿惊风,腰脊强痛,癫狂痛。操作:向上斜刺O.3~O.5寸,可灸。   56、命门穴的定位、主治证及操作如何?定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主治:阳疾,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57、针灸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针灸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针具的选择,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二是病人体位的选择,病人在针刺时体位否得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应根据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三是消毒,针刺前必须进行消毒,以防感染,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术者手指的消毒。   58、如何选择针刺时病人的体位?针刺时选择适当的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及病重者,均应采取卧位。其中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上肢、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部、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和项背部的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59、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手法有哪些?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手法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60、在针刺时,我们根据什么来掌握进针的深度?针刺时,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人人体内的深浅程度。每一腧穴针刺的深浅度需遵循下列原则:在体质方面,身体瘦弱者宜浅刺,身强体肥者宜深刺;在年龄方面,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61、常用的行针手法都有哪些?有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震颤法。   62、灸法包括哪些内容?灸法的内容有:①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②艾条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③温针灸。   63、什么是晕针?说明晕针的原因、处置。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厥的现象。其发生常因病人体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出血,或施术手法过重等所致。其处置是:应立即停止施术,使病人平卧休息,用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关元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若病情急重,也可考虑配合现代急救措施。   64、案例分析题。某病人,女,40岁。因受凉后头痛发作。医嘱予推拿治疗。(1)请问应取哪些穴位,能运用哪些手法?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头部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穴位。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拿法。(2)请简述操作方法。(1)病人坐位。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再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最后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遍。时间5分钟左右。(2)病人坐位。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后,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再拿两侧风池,沿项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4~5遍。时间5分钟左右。

中医护理:中药保留灌肠护理方法

保留灌肠是以少量液体(50~100毫升)和药物混合,注入肛门较深部位(直肠或乙状结肠),保留10~15分钟以上。此种方法适用于便秘病人以软化粪便。对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人,也可采用保留灌肠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促进结肠粘膜炎症消散、收敛、康复。对高热、惊厥、抽搐或躁动病人,灌入冰盐水或镇静药(常用水合氯醛),可以降温、镇静。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如下:   (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2)中药煎剂100~200ml,药温为39~41℃。将药液倒入无菌输液瓶内,加1%奴夫卡因20ml;   (3)用一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4)治疗安排在病人晚间睡前进行,嘱病人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   (5)按常规灌肠操作法,肛管插入深度为25~35cm,点滴法灌肠,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即休息。

浅谈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综述选题目的及意义?

选题目的:更年期综合征是很多女性在更年期时会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悸、疲劳、情绪波动等。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对中医护理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意义:中医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通过对中医护理的综述,可以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学研究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护理建议,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3、护理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失眠: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②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2)纳差、脾胃不和: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3)便秘: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4)腹胀: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5)小儿疳积:①患儿取俯卧位,用一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轻揉1分钟。②术者以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起皮肤,双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肤至大椎穴,推至肾俞、胃俞、脾俞时,分别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肤,使椎节发出响声。自下而上推运一遍,即自大椎向长强用掌或指揉法,轻揉一遍,共推3~6次。③患儿仰卧,轻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中医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护理毕业论文篇一:《中药薰蒸疗法的护理体会》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2.1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2.2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2.3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3.1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3.2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4.1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2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4.3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4.4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4.5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毕业论文篇二:《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1.1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1.3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2.1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2.1.1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2.1.2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2.1.3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2.1.4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医护 理毕 业论 文”

国家中药管理局2013年2014年下发了多少种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临床科室护理工作制度   1、新入院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8am,4pm),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为每日4pm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达到37.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8am,4pm、8pm);大手术患者、体温达到38.5℃及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新入院病员测血压及体重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能起床站立的病人,每周磅体重一次,其他按常规和医嘱执行。一般病人每天问大、小便一次。   2、病人入院后,按护理分级,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牌上作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病危病人一览表上用红色“?”表示。   3、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和需要,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4、做好基础护理,并按不同病种认真执行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5、严格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病员医疗安全。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1、每班均应准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15分钟到达科室,阅读交班报告本、体温本,在接班者未接班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2、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文件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   3、白班应为夜班做好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注射器、被服、常用器械,以便夜班能顺利地工作。   4、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应由接班者自行负责。   5、白班交班报告由主班护士书写,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交待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如果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交班报告,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6、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晨会后陪同日夜班护士重点巡视危重病人和新病人,并安排护理工作。   7、每班交接班时应严肃认真,必须做到三清(交接班记录要写清、口头交待要说清、病人床头要看清)。   8、交班内容   (1)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病人、危重抢救病人、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置的病人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情绪波动、不安的病人。   (2)交清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重点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病人有无褥疮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   (4)查看病人伤口,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情况及病人输液情况。   (5)点清物品,对常备、急救、贵重药品及物品、器械等亦应注意交、接班,并有登记。   (6)值班护士应坚持岗位,不准自行换班。   三.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执行后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曾用过的空安瓿瓶,经检查核对后再弃去,抢救病人结束后须督促医师补开医嘱。   4、每周总查对医嘱二次,护士长至少参加总对医嘱一次,并做好记录。   5、单人值班时应做到下一班查对上一班医嘱执行情况。   (二)、服药、注射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操作前、中、后检查和核对床号、姓名、剂量、浓度、时间、药名、用法和有效期。   2、配药和摆药时,应注意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潮解,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发药时须待病人服下方可离开。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该类药物的过敏史,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并保留安瓿瓶。用数种药物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   5、发药、注射时,若病人或其它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6、整理注射单、服药单、治疗单时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原单应保存到下次总对医嘱后废弃。   7、发药、注射时均需带服药单、注射单。   8、发药、注射前必须核对床号、姓名,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液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认真查对输液卡,加入药液后须签名,标明时间。   3、备药前检查输液瓶口铝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质,同时注意批号、有效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4、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配液后检查药瓶内有无细小颗料、混浊、变色等。   5、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该类药物过敏史,查询药物过敏试验记录。   6、输液时如病人或其它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继续执行。   (四)、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配血标本前须准确填写患者姓名、床号、病区,并将化验单上的联号贴于试管上。   2、抽血时必须将试管连同输血申请单携至病人处,核对床号、姓名、标本联号后才能采血。   3、同时有两个以上病人需要配血,必须分别进行,避免将二人以上配血试管同时拿到病人处,以防出现差错。   4、送配血标本必须由医师或护士进行,不得交由病人或病人家属送、取。   5、血取回后必须两人共同查对交配报告单上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供血员姓名、血型、血量、核对交叉试验结果,确认无误后双人签字,方可执行。   6、注意血液内有无凝血块,血袋有无裂痕。   7、输血时在病床前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8、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并在病床边观察十分钟后方可离去。在输血全过程中要都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如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一边作相应处理,一边通知化验室重新检验、交配。   9、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填写输血反应卡,存放于病历内。   (五)、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   3、查无菌包的失效日期、灭菌指示剂效果。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5、手术后取之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失效日期。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效果指示剂,及有无湿包情况,达到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四..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是医疗活动中由医师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嘱的书写应符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1、医嘱的执行应准确、无误,并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医嘱执行记录需客观、真实、原始,执行人应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医嘱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名。   2、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医师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复诵一遍,复诵无误后执行;抢救结束后,要求医师及时据实补记。护士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签署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3、凡需护士整体协作完成的医嘱,如护理常规、级别护理、饮食护理、部分治疗等,可由主班护士或值班护士在长期医嘱单上签名。   4、长期医嘱执行后由执行人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签名、签执行时间。临时医嘱执行后由执行人直接签署在临时医嘱单的相应栏内。   5、手术后、分娩后要停止术前、产前医嘱。   6、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待清楚。   7、实习医师无单独下达医嘱权,开出医嘱后需上级医师签名,核实后方有效。   8、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9、出院、转院、专科、死亡病人应及时注销各种执行单。   五.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一)书写原则   1、遵循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要求,护理文书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根据《安徽省分级护理质量标准与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实行分级护理,按护理级别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3、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记录者须签全名。试用期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书,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指定的合法执业护士即时审阅,其修改意见、修改日期及签名用红色墨水笔书写。   4、护理文书应当文字工整,图表、字迹清晰,语句表述准确、通顺,符号、标点应用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然后更正,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各类护理文书楣栏共同项目包括:患者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或病案号。   6、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需要,各医疗机构尚可自行设计“血压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记录”等文书,其书写应遵循本原则,必要时纳入病历管理。   7、护理查房、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个案分析等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分析讨论而提出的意见、评价和建议等,属于主观性护理文书,暂不纳入病历管理,也不提供给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8、各医疗机构对归档前的护理文书,应指定专人按安徽省制订的《护理文书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考核评价后方可归档。   9、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的日期。   10、各班记录结束时,必须签全名。   11、各项记录、文件应妥善保管。   (二).住院患者护理记录   根据《安徽省分级护理质量与实施要求》,一般患者是指医嘱“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中的病危、病重患者等以外的适用对象。其书写须遵循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和以下要求:   1、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包括“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   2、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是指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书写的记录,应在本班内完成。   3、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上的“入院诊断”是指医师在“入院记录”上书写的诊断。“药物过敏史”,若为“有”,则应写清具体的药物名称,如青霉素。“皮肤情况”,若为“异常”,应写明异常的具体情况,如擦伤或压疮,其部位、范围、程度等。   4、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上的“专科情况”,应记录患者专科疾病主要的症状和阳性体征等。“护理措施”系根据病情观察、医嘱,为患者制订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维护措施。   5、首次记录完毕,另起一行,记录者签名(签名位置:右对齐),签名的下一行记录时间。首页未记完的部分,可连续使用。填写内容中如遇空项时,应画“/”(删除线)。   6、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是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记录日期、时间、病情观察情况、处置措施及效果、护士签名。   7、病情观察要求重点记录患者的客观病情动态变化及用药反应,如主诉、生命体征、皮肤、饮食、排泄等异常情况。处置措施及效果,要求重点记录已实施的与病情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及处置后的患者反应、结果。   8、护理记录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在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手术等前后应即时记录。大手术患者,随时观察并记录,每班至少记录1次,直至72小时。一般手术患者于24小时内每班至少记录1次。患者病情平稳时改为按护理级别确定记录频次,一级护理患者每1~2天记录1次,二级护理患者每3天至少记录1次,三级护理患者每周至少记录1次。   9、患者出院时应书写出院护理记录,须在患者出院24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出院日期,护理小结简述,健康指导,护士签名等。   10、遇患者病情转危等情况时,应转单记录。如医嘱:“病危”,则应转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同时在原记录单上注明转记原因。转单记录的页码须与原记录单的页码顺延编制。   11、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的书写格式:首先记录书写日期、时间(左对齐),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记录内容,记录完毕,另起一行记录者签名(右对齐)。若无特殊情况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的页码自第1页开始编制。   (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凡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可不再书写“住院患者护理记录”。   2、依据《安徽省分级护理质量标准与实施要求(试行)》(皖卫医[2001]49号)的规定,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适用对象是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的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昏迷、早产婴儿等,属于特别护理和一级护理的危重患者。   3、记录要求: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记录完毕后护士签名。病情稳定时,每班至少记录1次。   4、记录内容:应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情况。意识、瞳孔的记录须对照参照图示准确填写,瞳孔对光反射情况记录在“现情观察”栏内。   5、记出入量的内容及要求:   (1)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食物中的含水量、ten(胃肠内营养)、输入液量、输血等。为准确记录口服入液量,应使用可计量的容器测量。固体食物须记录其数量,再折算含水量予以记录。出量指患者大、小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腹腔抽出液及各种引流量等。对尿失禁的患者应设法保留导尿予以记量;自行排尿者,记录每次尿量,或根据病情需要将24小时尿量集中于一个容器内测量记录。   (2)出入量的统计:每日需小计、总计各一次。白班于下班之前小记出入量(画一蓝横线,小结日间出入量),夜班于次日晨7am总结24小时出入量(用蓝笔画一条横线下总结,再画一条蓝横线),并同时转记到体温单上。   6、病情观察及处置: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皮肤、饮食、睡眠、排泄等方面的异常情况,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处置后患者的反应、结果。   六.分级护理制度   新病人入院后,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   分级护理常分为以下四级:   (一)特别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脏器衰竭等。   2、质量标准:(1)设24小时专人护理或成立专门抢救小组进行护理。(2)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3)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填与特护记录单。(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6)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危、病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2、质量标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2)对危重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6)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三)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2、质量标准:(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依据病情需要建立输液巡视卡。(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5)按病情需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6)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   (四)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的病人等。   2、质量标准:(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日巡视病房不少于两次。(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依据病情需要建立输液巡视卡。(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5)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督促病人遵守院规。   七.健康教育制度   1、护士应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护理过程中。   3、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实施病人教育。   4、根据健康教育分类分别给予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社区教育。   5、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适当运用,其中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