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越南会成为世界工厂吗?

疫情终将过去,世界从此不同。 ——题记 越南经济正飞速崛起。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优等生”而著称,录得了2.91%的经济增速,超越中国(2.3%),位居世界第二,冠绝亚洲和所有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在中国工厂因应对奥密克戎而阶段性停工、外贸厂商因堵港而焦虑之时,一组越南的统计数据,再次扰动着市场的神经,很多人不禁发问—— 追赶了几十年,越南终于跑到了中国前面? 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替代 过去数年,9700万人口的越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产业转移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早在2000年,耐克、阿迪、苹果、三星等众多世界级品牌就已经在越南创建代工厂,越南制造业开始成为中国的潜在竞争对手。 近几年的数据,似乎坐实了这一说法。2021年9月以来,美国从东盟进口的份额已经高达10%。从最新披露的3月份数据来看,美国对东盟的进口环比2月提升了1.2个百分点,而从中国进口的份额从去年9月的19.7%降至16%,环比2月则快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显露了东盟对中国进口替代趋势的苗头。 一升一降,升的贡献,越南占了大头。 据越南统计总局、计划投资部、工业贸易部等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越南2022年一季度出口总额为885.8亿美元,同比上升12.9%。除服装等产业外,手机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电脑及零部件的出口金额和数量也都有所扩大,出口额超过273亿美元,相当于其2021年半年的销售额。2021年9月后,越南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增长超过20%。 具体来说,在越南传统擅长的服装产品领域,美国市场中1/3的鞋类制品以及1/5服装,印有“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标识;在电子产业方面,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由越南生产。 除了已经在越南有所布局的三星、英特尔、LG等国际品牌之外,例如立讯精密、温斯顿、和硕、歌尔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疫情后到越南布局,准备将越南打造成重要生产基地。 从再长一点的周期看,从2002年的364.5亿美元,到2021年创造 历史 新高的6685.4亿美元,20年间越南进出口额增长了17倍,贸易规模跃居全球第20位。 排在越南前的19个国家中,大部分是能源或者矿产出口,只有中国、印度,以制造业见长。 眨眼间,我们不起眼的南方邻居越南,紧随中、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世界工厂的雏形。叠加国内在中美贸易冲突后的产业链外移焦虑,很多人不禁担忧,越南将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拆解越南的出口结构 就目前来说,在细分领域,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已经初显苗头。但整体来看,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而非替代。 产业链的过多和过快外移,可能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需要警惕。但适宜的产业链外移,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有助于推动形成以中国为关键分工节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中国产业链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从总体上看,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并不明确。 分别对比同期美国从东盟和中国的进口数据即可发现,东盟和中国的对美出口,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2021年,美国从东盟进口的月均占比为10%,较疫情前2019年的月均8.2%确实上升了1.8个百分点。但同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份额,月均占比分别为17.7%和17.9%,仅微降0.2个百分点。所以,不能仅仅基于数据占比的波动,就推断东盟(包括越南)对中国出口形成替代关系,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与中国出口保持高景气并不矛盾。 其次,在细分领域,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有所初显。 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越南具备传统优势的服装、鞋帽、玩具类产业,越南或许对中国出口具有部分替代效应。例如,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主要商品中,服装类的份额从2021年9月的14.3%升至2022年2月的18.9%;鞋靴类和帽类的份额分别从20.4%和8.4%升至25.5%和14.3%。同期中国对美出口的相关商品份额则出现小幅回落或震荡。 但是,中国对外包括服装鞋帽在内的轻工产品出口份额的回落,或许主要是受防疫和俄乌局势扰动,目前很难判断越南的“替代”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比如,中国的轻纺织业主要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省。浙江绍兴柯桥区的绍兴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化纤面料基地,有超过1万家企业从事生产和内外贸易,出口到135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前,柯桥区主要靠参加国际展会获取新订单,通过国际快递收集样品联系客户,但疫情防控显著降低了国际航班和国际快递的运力和速度,导致旧订单延期、新获客困难。 除对美出口降低外,中国的对欧出口也同比降低,越南的对欧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出口则同比上升。 原因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的对欧出口主要走海运,而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是中欧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受战争影响,原经敖德萨的货物只能转道中欧班列或者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运费和时间都有所上升。考虑到当前国内局部疫情对于国内供应链的扰动也尚需一定时间修复,而东南亚地区复工复产正进一步推进,因此预计来自东盟包括越南的出口替代效应或阶段性增强。但是否能永久替代中国的市场份额,现在尚未可知。 再次,越南仍处于中国制造早期低附加值的组装阶段。 在轻工领域,越南对中国形成短期替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从化工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但越南仍然主要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即进口化纤原材料,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半手工纺织。缺乏化工和机械产业链,相当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机械等基础工业设施,其实进口自中国。 在电子产品领域,尽管三星等电子巨头希望将越南打造为新的生产中心,但就目前来讲,越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组装基地,而不是生产基地。这一点体现在贸易数据上,贸易额虽然大了,但工业增加值却很低,主要的利润仍然掌握在包括欧美日韩和中国在内的外国厂商手中。 最后,越南承接了很多中国的直接投资和主动产业转移。 东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越南超过韩国成为了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国。中国对越南的出口有两大特点:第一,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中间品。第二,中国企业对越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是带来对越南中间品出口上升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关税减免和原产地累积原则促进了中国向越南的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使得中越在国际分工上的关系更为紧密,部分中国对欧美国家的顺差转变成了中国对越南、以及越南对欧美的顺差,反而减轻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过于集中的压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中国对越顺差在450亿美元左右。 可见,现在的中越经贸关系较类似于此前日中经贸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节点,越南则有成为次级节点的潜力。部分供应链环节向东南亚溢出,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网络规模变得更大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越南的成就 先来看最直观的几个数据—— 2020年越南GDP总量为27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相比2010年增长了1552.26亿美元;人均GDP为2785.72美元,同比增长1.98%,比2010年增长了1467.83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660美元,增速为2.7%,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410美元。20年间,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7倍。 这是越南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自由市场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伴随全球产业转移,越南外贸还在提速,一切或许只是开始。 越南的机遇 越南最根本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年轻的廉价劳动力。越南9000多万人口中,处于15-65岁阶段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为69.3%,这意味着越南拥有6500万左右的劳动人口,而1.94的生育率,则意味着“年轻”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的一线工人的月薪仅仅在人民币2000元左右,是中国一线城市工人平均收入的1/2-1/3。年轻的廉价劳动力,才是真正让产业巨头们着迷的地方,也是越南未来十几年内能否取得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越南最大的机遇在于频繁“加群”(自由贸易协定)。自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先后和日本、韩国、英国等世界多国签署自贸协定,成为地区国家中签署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还积极加入区域自贸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种贸易协定提供的关税优惠等极大地便利了越南的国际贸易,降低了贸易成本。 越南左右逢源的策略使得国际产业持续迁入越南。不仅三星、耐克等国际资本将越南作为新的全球生产基地,优衣库、阿迪、HM等国际连锁品牌也将自家工厂搬至越南,越来越多的中国台湾以及大陆供应商也在投资越南。恰逢中美竞争加剧,越南既不得罪中国,又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美越日益火热的贸易中,达成了美国驻越大使丹尼尔所说的——有史以来最牢固的伙伴关系。现阶段的越南,似乎一门心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都有很大的热情参与。 越南未来的机遇或许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新战场。2010年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效仿中国互联网模式,创建了东南亚版的阿里、京东、美团。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东南亚电商报告》指出,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570亿美元,届时将反超印尼,成为东南亚第一。胡志明市更是力推“数字化转型计划”,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要占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至2030年提升到40%。越南政府也更重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保护,2022年3月,越南政府通过《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的第27/NQCP号决议,如果最终版本提交国会通过,将成为该国在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法律。 外资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助推越南经济发展。过去十年越南并购交易达上千宗。2021年越南全国新批、新增外国直接投资和股权并购金额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加工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总额的58.2%,其后依次是占比18.3%的电力,以及占比8.4%的房地产。进入2022年,外资延续快速流入势头。亚洲开发银行(ADB)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杰弗里斯(Andrew Jeffries)表示,在疫情和全球地缘政治波动的背景下,全球投资流量有所减少,但流入越南的外国投资资金很可能将会逆势增长。 日前,李嘉诚旗下地产旗舰长实集团与日本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会见了越南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共同商讨在胡志明市的投资事宜。长实集团总裁赵国雄在会上表示,长江实业承诺将与万盛发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这些领域注入大量资金。并将胡志明市定位为金融和技术的战略中心,并承诺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 娱乐 等业务。越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越南的挑战 第一,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一般。 越南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公路总里程约47000公里,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构成主要公路交通网。铁路总长3160公里,运行速度低,设施设备老旧。如果你去过越南(其实东南亚几个国家都差不多),你一定会对他们美丽的自然风光、拉胯的基础设施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铁路覆盖里程有限,如果你想从越南南部鼎鼎大名的胡志明市去隔壁平顺省的美奈镇(南部不可不去的海滩之一),虽然仅仅只有200公里,但你要从 汽车 转绿皮火车再转长途巴士,耗费需整整1天。这也是近年来越南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原因。 越南政府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关键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在2030年将现有公路网络扩张5倍以上。 空运和水运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第二,教育落后,基层工人流失,中高端人才极为短缺。 在教育层面,越南2001年才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意味着目前的产业工人大多仅有小学文化,难以从事技术复杂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越南主要承接了中国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的原因。 越南本土成熟的中高层管理者非常少,很多工厂只能从“母国”空降管理者。中国的一家服饰制造商早在2019年就在越南投下5个亿开设越南工厂,但至今没有培育出合格的本土管理团队,只能从中国外派。除了中高端人才缺失,越南基层工人也在流失。与中国一样,越南也有很多外来务工者到城市“北漂”。但越南的工资水平较低,高物价、高房租就会成为负担,疫情冲击加剧了劳动力流失。越南公安部预计,胡志明市有超过200万人逃离城市返乡,并且不想再回到城市打工。 第三,配套产业链不健全,相比中国制造,品质仍有差距。 目前东南亚在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轮胎和太阳能等领域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中低端产业链,且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得多,但产业链上的很多配套部件需要全球进口。而且,东南亚的物流能力,包括码头、拖车的作业效率、产能和稳定性都无法和中国相比。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越南还缺少成规模的完整产业链,工业的配套升级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低端制造业的基础是成本,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是技术,越南在制造业中缺乏核心技术力量,相比中国制造,品质仍有差距。很多外国客户和中国公司合作数十年,并不会轻易大规模转移订单,而且大规模订单转移,意味着需要重新开模、重拟质检标准,一系列动作对企业来讲都是成本。 越南面临的挑战不止上述几项。 虽然越南的政局较为稳定,政府也在努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行自由市场改革,但上述任何一项事业想取得显著成效,都需要持续十几年的投入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的努力。总体上,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布局,可能使得包括越南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暂时从中受益。但是在资金成本长期保持低位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可能改变传统的比较优势逻辑,绿色低碳也将成为后发国家赶超的额外约束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甚至是全局意义上劳动力密集型、高碳资源密集型的后发经济体,其赶超的 历史 窗口期有可能将逐渐关闭。这个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数字化、绿色化生产方式的发展速度。无论如何,与过去半个世纪相比,如今后进发展中国家的赶超之路一定将更加艰难。 总结 纵观近三十年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延续着“学习-复制-崛起”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以“中国经验”为蓝本,越南在“革新开放”后逆势崛起,外贸繁荣,内需提振,资产价格抬升,俨然一颗新兴的东南亚经济明珠。 2022年开年,越南实施“与疫情共存”的政策,重点城市逐步开放,抓住了疫情提供的开局先手机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或许将再次得到加强。 这个东南亚国家的雄心壮志是,要在独立100周年(2045年)之际,发展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但是,疫情提供了机遇,也加速暴露了越南面临的挑战:在越南工业化进程中,仅有人口红利,但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较低,最终会导致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如果没有持续的产业升级,所谓的“世界工厂潜力”更可能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当然,这不代表越南发展不起来。越南仍然有机会,前提是它能以更快的速度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充分地融入区域和全球经济,还得充分利用中国不具备的某些优势,走出一条“越南特色的制造业强国之路”。 https://www.caixin.com/2022-05-07/101881759.html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7942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8655 https://new.qq.com/omn/20210615/20210615A0ACN600.html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0922776273355299 https://www.tmtpost.com/5973808.html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08-31/9554944.shtml https://new.qq.com/omn/20210121/20210121A0BNCO00.html https://news.pedaily.cn/202204/490937.shtml https://www.huaon.com/channel/distdata/746371.html http://www.tradeinvest.cn/information/10359/ https://mp.weixin.qq.com/s/-IPH2qBud-4Sk9EBHkRLzw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世界工厂发展格局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有以下方面:1、跨国企业因劳动力成本差异而进行的产业外迁造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引发了中产阶层的萎缩,并推动了民粹主义的崛起;同时,伴随发展中国家用工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等应用对成本的降低,各国制造业成本“此消彼长”。这在客观上形成了部分产业“回迁”的需要。本次疫情之下,供应链的中断,使企业不得不对原先产业链进行重构;疫情中医疗器械等重要物资的短缺,使得政府加深了对重要行业“本土化”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产业“回迁”的趋势。2、跨国企业及高管在全球化过程中攫取大量利益的同时,通过各国子公司间复杂的关联交易等措施“合理避税”。这在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的同时,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困境,削减了政府在医疗、教育等公共项目的支出。这引起了民众的日益愤怒,并使得向跨国企业加征重税,以实施免费医疗等激进派政客的主张,日益受到追捧。本次疫情下,穷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且大量失业的局面,增加了激进派政客的话语权,并增大了上述“逆全球化”主张在选举年后被实施的可能性。

东莞如何从世界工厂变为创造工厂

东莞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莞的工业制造业已经开始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等。为了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创造工厂的转变,东莞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三是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对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四是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生产模式向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

我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对不对?

我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替代正确。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条十分清晰的工业(产业)转移路径,总体而言,世界工业中心最早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随后世界制造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所以会发生转移,主要是由于区位条件的改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原料资源、劳动力、市场、动力、科技、交通、政策、集聚、产业基础等等,随着时间的发展,某一区域的区位条件也会发生改变,从而促使工业发生转移。注意:在众多的工业类型中,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是最容易发生工业转移的,而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区域,主要的工业类型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往往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基础,目前相对于我国而言,东南亚的越南和南亚的印度等国,都具有劳动力廉价、低价较低的优势,对于服装、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也必定会促使该类产业往这些国家转移。

越南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越南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近年来在制造业、出口等领域的增长十分迅速,被很多人看作是可以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力竞争者。那么,越南能够真正成为世界工厂吗?首先,越南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越南政府也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并促进本国企业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发展。越南还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扩大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这些措施都为越南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其次,越南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虽然越南的劳动力数量和成本具有一定优势,但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很难实现差异化竞争。因此,越南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研发产业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品牌。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研发,逐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后,越南的市场规模还有待扩大。虽然越南的市场规模在东南亚地区较大且不断增长,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越南需要不断提升市场开放、加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综上所述,越南在成为世界工厂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也需要努力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最终实现成为世界工厂的目标。

2022年中国将失去“世界工厂”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

垃圾标题,网络能举报不,

广东东莞为何被称“世界工厂”?

这里的字数太少了,没办法全部发在这里!把我设置为最佳答案后,我QQ发给你!一直以低调作为处世原则的东莞,近期可能创下了历史有纪录以来最大的曝光率。前天回了老家,母亲对我说,看到电视上天天都在说东莞,说很多企业倒闭了,人都走了,你那边到底怎么样?     这些年,先是作为公司的常驻代表,后来在东莞作信用评估,算下来,在东莞接触的企业不少,对东莞的经济和政局也相对较熟,很多人都问我到底倒了多少家企业,东莞的经济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等等。前几天在天涯看到有篇贴子,写<虎门完了,东莞完了,广东完了>,认真看了一下,觉得标题有些吓人,里面只有了望东方周刊报的一些简单的东西。这些天,带着问题我与意识跟企业的朋友交流过,这里借天涯宝地梳理一下。 1.雾里看花的倒闭数量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倒了多少家企业。其实企业倒闭在莞并不稀奇,尤其是年底结算之时,东莞都会有一波企业倒闭高峰,只是因为金融形势动荡,各界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特别关注。     东莞的企业很多,登记注册的有三万多家,这还不包括地下工厂,山寨工厂。一到年关,许多企业便应时 “倒下”,一种是确实是资金断裂了,干不下去了,关门大吉,例如飞跃电器就是如此,还有一种则带有不良色彩,即为了躲避债务,先注册一家公司,把资产注入进去,原来的公司,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债主追上门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一种则更恶劣,也不是做不下去,纯粹就是为了避债,一走了之,例如04年虎门的一家超市(名字忘了)就是此类。此类无良企业常导致企业员工街头堵路,所以年关时候的东莞,正是鸡飞狗跳最热闹的时候。     总体上感觉,今年东莞企业倒闭确实相较往年明显增多,以往倒闭现象主要是出现在下半年结算期,而今年上半年便在感觉到明显增长,只是数字究竟多大却总是雾里看花。套用黄仁宇话说,东莞是一个很不容易“数字目管理”的一个城市,它有点象资本主义前期的状态,充满活力,又充满混乱,法度松弛又自由无序。谁都可能会拿出一个数据,数据之间可能打架,每一份报表内部也充满了矛盾。所以,我以为,理解东莞最好靠感觉,而不要靠数字。     今年8月份的时候,广州一家媒体报道东莞已有1600家台企、3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这么大量的数据、涉及到全市范围,要精确统计制成报表,如果不动用官方的行政力量,很难完成。而如果政府真有这种统计数据,那就是完全绝密的状态,外人很难知晓。当然也可猜想是官方泄密得来的数字,那么我们想想这意味着什么——3000家港企占到东莞港资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1600家台企占到东莞台企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个经济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作为是雪崩状态,但今年6月份,东莞的用电量达到了历史峰值,出现严重短缺,入秋后的九月仍采取开六停一的做法(我一直觉得用电量是个很准确、很实用的景气指标),所以这么大的倒闭数,我是很怀疑的。   9月份美国资贷危机再度爆发,东莞企业的倒闭数量成为焦点,官方也开始反驳猜测这种猜测。东莞一家报纸报道,1-9月,东莞倒闭企业627家,和往年差不多,而东莞市外经贸局的统计说, 2007年东莞全市关停外资企业有909家,倒闭数仅占企业的4.2%,涉及金额为7.2亿美元。题中之义,是想说一进一出,进大于出,东莞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社会上所谓的大面积倒闭潮。   对这个数据社会上有不同看法,官方、媒体、民间三方数字互相死掐。若按照官方的口径,经济运行状态基本上是不受影响的,马照跑,舞照跳,那么就与老百姓直接感受很不吻合了。我常去南城一家潮洲砂锅粥吃饭,跟老板很熟,最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的回答是去年这个时候,每天可以做四千多块,现在只能做一千多块钱生意,原因?“很多厂搬走了,人少了”。   为了这个事,我也向在东莞政府工作的一个密友交换了看法。在他看来,目前各方所说的数据,都只有局部的真实,而不是全面的情况。要注意到官方的词语是 “关停”而不是倒闭,关停的数据,主要是来自于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而非大家理解为广义上的“倒闭”。另外,外界接触到的信息不够充分,也可能根据了局部情况来评估整体,导致数字放大。各方误差主要存在这几方面:   关停与倒闭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许多企业在倒闭之后,并没有到工商局登记注销,再加上统计口径和统计时效滞后,没有在工商台帐上反映出来。有人说得很贴切,在东莞你很难找到一位厂

中国现在被人成为“世界工厂”,谁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利与弊?

新世纪伊始,以日本为首,东亚以及欧美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往,一提到中国,许多人都认为中国是世界潜在规模最大的市场;而现在,他们却发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从世界大市场到世界工厂,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而且还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中国世界工厂"乃是来自国外的认识和评价,当前还不是依靠本国力量自身工业化的结果,而是依靠外国力量引进工业化的结果.换言之,现阶段的中国世界工厂不过是我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世界性生产基地"的同义语中 离真正世界工厂还道路漫长,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在保持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世界工厂. 中国世界工厂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一)中国世界工厂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世界最快的增长速度,1986-1996年GDP年均增长10.1%,约相当于日本上世纪50-6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水平.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以及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继续保持了7-8%的增速,常被国内外誉为"一枝独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在1981-1996年和1996-2000年间,第二产业年均增长率各为12.1%和9.8%,分别超过了同期GDP年均增长的10.1%和8.3%.由此,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国际地位都迅速提高了.1978年,我国世界第一的工业产品只有棉布一种,而1996年除棉布外,钢铁,煤炭,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的产量也跃居到了世界第一,发电量和化纤也跃居到了世界第二.新世纪伊始,中国又成为世界第四生产大国, 2001年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设备,化工等10多个行业有100多种制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部分家电产品的产量和世界份额是:彩电3936万台,29%,洗衣机1443万台,24%,电冰箱1279万台,16%,空调1827万台,30%,电风扇和照相机分别为7661万台和5514万台,都超过了世界的50%. 除传统工业部门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也呈迅速扩大之势.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大国;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方面,2000年生产额为25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034亿美元和日本的45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在我国工业生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各种产品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了.以往,"中国造"在国际市场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廉价品,而现在则开始以"质优价廉"著称于世.由此,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迅速增加,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了.1980年,我国出口额不足世界出口总额的2%,而2000年则提高到了4%.2001年1-7月,中国产品占美国和日本进口的比重各为8.10%和15.84%,前者接近了亚洲"四小"合计的8.15%,后者超过了亚洲"四小"合计的11.59%. 在现仍号称世界工厂的日本,除服装,玩具和日用杂货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外,中国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的进口量正在迅速增加,其中彩电已占据了1/4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以彩电,电冰箱为首,我国家用电器在美国和西欧市场的销路也呈迅速扩大之势.众所周知,在家用电器方面,日本多年来一直执世界之牛耳,具有独一无二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日本家用电器眼下却受到了中国的挑战.2000年,东芝,松下,索尼,日立,夏普,三洋,JVC等虽然都已在中国扩大了当地生产,但7家合计的市场份额也只不过为11%.90年代初期,中国市民曾非常崇拜日本家用电器,到东京不去秋叶原买家用电器的人很少,而现在大多数国产家用电器都已基本站稳了国内市场. 鉴于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造"工业产品全面进军和占领国际市场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在今后三,五十年内,只要我国解决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也不论是传统工业产品,还是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产品,"中国造"都将像当年"日本造"一样地席卷世界市场.正因为如此,所以自2001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在《通商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呼以来,日本媒体大量报道了有关中国世界工厂的各种信息,诸如"珠江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OA机器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是世界半导体生产基地","北京中关村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的硅谷",都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由于日本媒体的大量报道,东亚以及欧美各国也都开始谈论起了中国世界工厂. (二)中国世界工厂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世界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世界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并且坚持以直接投资为中心引进外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发展异常迅速.1979-2001年,我国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3935亿美元,其中2001年为468.46亿美元,2002年还将超过500亿美元.由此,90年代以后我国就成了吸收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中1993-1997年还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对内直接投资大国.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工业化所必要的资金,而且还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从而使我国工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企业管理都有了飞跃的提高. 第二,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既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城市也出现了大量的下岗人员.由此,我国就成了世界上劳动力供给最丰富的国家.与此同时,由于1994年前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和近年来人民币稳定,我国工资不仅一直处于世界最低的水平,而且与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也未因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内工资水平迅速提高而缩小.1980-2000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由762元提高到9371元,虽然提高了11.4倍,但按美元计算由509美元提高到1132美元,按日元计算由115724日元提高到121917日元,前者只提高了1.2倍,后者只提高了5.4%.结果,我国工业就长期保持了世界最低工资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第三,潜在大市场迅速转化为现实大市场.以13亿人口的巨大需求为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潜在规模最大的大市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告别短缺经济进入小康阶段的中国人憧憬现代生活,产生了旺盛的超前的需求欲望.由此,中国潜在大市场就迅速转化为现实大市场,从而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最为有利的市场条件.家庭普及率很高的电视机,电冰箱,音响等家用电器姑且不论,就连高新技术产品,我国也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以信息产品为例,1999年我国手机用户为4330万人,居美国(13455万人)和日本(5685万人)之后,列世界第三位.其后不到2年, 2001年手机用户就迅速增加到1亿5500万户,一举成了世界第一手机消费大国.就计算机市场而言,1999年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为1550万台,人均1.2台,虽只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9和1/43,但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鉴于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市场一直以年率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按这种势头,2006年市场销售量将达2000万台,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半导体市场也一样,2001年为销售额为137亿美元,虽然只占世界的8.5%,但2005年将达400亿美元,2010年前后将超过1000亿美元,也将是世界第一大市场. 现阶段中国世界工厂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什么不行?

这是因为中国它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国家,是别的国家不能比的。

印度会成为“世界工厂”恐怕有点悬

中国曾经以低成本制造业,长期占据“世界工厂”地位,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渐变得昂贵起来。中国正在经济结构转型,渐渐退出那些低技术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工厂已经大批迁移到了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以印度发展最为迅速。许多专家猜测,认为印度有可能是下一个“世界工厂”。当然,世界专家瞩目印度不是没有原因的,想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有一些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印度多已经具备。 第一:想要成为“世界工厂”,要有庞大的领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数量。 成为“世界工厂”必然会诞生数目庞大的工厂,这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技术产业居多,自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印度土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5万平方公里,人口13.24亿,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200万人以上。因此,印度无论在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上,均优于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满足众多企业劳动力、技术人员、厂房土地的需求。 第二,想要成为“世界工厂”,还要具备良好地理条件。 印度发展工业、交通条件良好。一方面,印度处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皆可开工,不会产生俄罗斯那样,因冬季寒冷漫长,出现无法开工的窘态。另一方面,印度地形较为平坦,三面环海,港口众多,对内、对外交流十分便利,有利于铁路、水运、公路、管道、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第三,印度洋沿岸,自古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区。 印度洋北部沿岸自古就是海上贸易的中心地区,印度位于亚欧大陆中间位置,南临印度洋,东侧是东亚、东南亚,西侧是中东、非洲、欧洲,北侧是中亚、俄罗斯,市场距离较短,进出口资源、商品十分方便。因此,印度产品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证。综合来看,在中国制造业成本提升,“世界工厂”地位下降的同时,包括富士康、小米、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国际企业,纷纷宣布在印度投资设厂。似乎印度已经具备了工业大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那么印度,真能崛起为新的“世界工厂”吗?笔者看来未必,印度工业大发展极有可能,但是印度想要成为“世界工厂”恐怕很难实现。 1,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被机械化的工厂取代。 世界虽然产生了工业转移的趋势,但是,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长,机器人技术正在突飞猛进,而且,印度的劳动虽然丰富,但文盲比例过于庞大,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差,印度的人力优势,极有可能被高速增长的机器人技术超越。因此,印度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很可能被机器人终结。2,印度缺乏完整供应链条和市场规模。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与中国市场体量不无关系。全世界,只有中国既有十分完整供应链,又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这点任何国家替代不了。 印度消费能力低,市场规模太小,若是成为“世界工厂”必然过于依赖出口。产业链并不完整,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周期却拉长了,这样的产业链根本无法支撑“世界工厂”地位。综合来看,印度与距离中国很近、人口众多,依赖中国产业链的东南亚地区相比,竞争能力反而降低了。3,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正在推行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目的之一就是输出中国过剩的产能和部分产业,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正在向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越南、马拉西亚等等国家进行产业输出。 这些地区不仅有中国帮助其发展交通,人力成本也十分低廉,许多国家还有中国产业链支持,因此,印度想要成为“世界工厂”,恐怕还要面对众多国家的竞争与挑战。即使印度侥幸成为“世界工厂”,恐怕质量也要远逊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外企搬迁去印度、越南等国家,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会被取代吗?

不会,因为中国人口多,而且劳动力成本也不高,还是有很多工厂的。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分析和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更有人将这一发展比作100多年前“世界工厂”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所引起的世界经济的重组,认为这是中国在未来赶上美国的转折点。但笔者认为,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更应了解“世界工厂”究竟由何而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工厂”新的内涵,我们更应重点分析中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中国究竟应成为怎样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以及中国应如何主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一、“世界工厂”的由来“世界工厂”(the factory of the world),同时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是“世界工场”(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或译为“世界车间”)。目前无论是学者的论著,还是新闻媒体的报道,提及“中国是否是世界工厂(工场)”,对这两个词汇基本上是混用而很少加以定义的。回顾历史,“工业革命”时期,英格兰东北部的蓝开夏市被誉为“世界工场”,继而英国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场”。这是相对于当时普遍的“世界农业”而称的。随着工业化在全球的推进,“世界农业”已不复存在,“世界工场”的意义已被“世界工厂”逐渐取代,在谈到后来的美、日时,我们更多的称其为“世界工厂”或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人均GDP仅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自身的经济增长阶段,而“世界工厂”必须把一个国家放到整个世界经济中去考虑。那些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也许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从18世纪3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起,英国诞生了纺纱机、多轴纺纱机、蒸汽机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随着英国的机器传入欧洲大陆并与当地的诸多技术革新结合,法、德乃至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相继掀起了产业革命高潮。到1860年前后,英国工业发展达到鼎盛期,国内外贸易迅速扩大,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场”和最大的殖民帝国。进入20世纪,全球性制造中心日渐移至美国。随着T型福特汽车、电除尘器、电冰箱、空调等民用产品相继面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家电生产国。二战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上开始经济复兴,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到70、80年代,“日本制造”风靡世界,“世界工厂”的桂冠转到了日本头上。二、“世界工厂”在经济全球化下新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都被纳入一个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进入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全球化、网络化开始形成;由航空业、远洋运输业、高速公路网连成的全球性高速交通网也正初具规模,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明显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工厂”已有了不同于过去新的内涵。从国际分工地位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世界工厂”问题才是更为客观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顺应这一趋势,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新分工。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使国际分工的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模式出现了重要变化。从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到产业内全球分工,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世界工厂”也有了更广泛的内涵,其再不能直接简单地等同于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而后者是依一个国家在全球国际分工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而定。按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这类“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第三种类型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类“世界工厂”能够获得生产链的最大经济利益。只有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才能真正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三、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发展与国际分工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必然向生产成本最低。资本利润率最高的地方集中。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现在已进入网络化分工。跨国公司对生产的一切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与其它生产要素(劳动力是其主要方面)的最佳结合,而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则吸引着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拥有很多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社会与政治环境稳定……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l.86倍,1991-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呈不断上升之势。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l.4%上升至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通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不少重要工业产品方面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中国现在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囊括了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设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但是,中国制造业本身仍存在很多劣势:很少有属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物流成本高,物流企业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规模和质量上的显著差距。目前我国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日用品等轻纺工业领域,以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组装加工业领域,如家用电器、电脑零部件等领域,可以说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即上述第一、二种类型的“世界工厂”,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目前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并且尽管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量相当大,但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却并不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够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达国家尽力参与并抢占各产业中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同时将低技术与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处于发展阶梯较低的其他国家,从而完成产业价值链的分离和转移,以确保效益和收益最大化。如美国跨国公司主要是把加工和装配的工艺过程置于中国,而将研发和销售等关键价值增长环节置于国内,显示出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生产体系中,中国处于较低级层次。因此,要成为上述第三类型的“世界工厂”,中国必须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并不断缩小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的差距,增强竞争优势。四、中国应积极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为中国利用本国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对外开放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把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之后把劳动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如电子器件、通讯、计算机装配等向中国转移,又将部分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如石化等向中国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从某些产业中的退出,给中国工业化过程腾出了空间。中国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向中国集聚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以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知识经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主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合作,发现“盲点”,避免在国内开发一些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产品,推动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企业站在全球的高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世界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使技术开发和引进的层次更高。跨国产业转移是一种双向行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强,中国要能充分利用这种趋势,走开放、竞争、发展之路,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的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谁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谁就能发展得更快,从而也就更具有竞争力。在大量吸引外资的基础上,中国也应逐步培养壮大自己的跨国公司,进入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的新阶段,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更多的不是一种目标,而是客观发展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网络化生产以及中国在当今国际分工中地位紧密结合的。中国所追求的应不仅仅是“MADE IN CHINA”,而是成为如英国、美国一样世界经济的重心。也就是说中国不仅应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同时也应逐步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强国。

我国实现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什么转变

我国实现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转变。中国智造是我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中国“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需要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扩展资料:相关背景根据我国产业现状看,产业调整的紧迫感已经逐渐渗透到位于产业末端的企业中间。例如,面对我国造纸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三高”状况,有关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再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四批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山东华泰集团,针对造纸生产中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持续强化自主创新,围绕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成功研发出节能降耗系列新技术,实现了节能、降耗、环保的目标,并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70余件专利申请。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凭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功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展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众多类似的事实足以说明,一方面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只有调整与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

广东省明明是新一线城市,却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是哪个城市?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它是广东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东莞的GDP也将突破千亿。

中国为什么依然是世界工厂?

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最健全的工业制造体系所以凡是不脑瘫的外国人都会优先选择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或者是把工厂搬迁到中国来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业产品成本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求大神解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口多有廉价劳动力,商品需求量大

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是因为它当地的经济是非常的落后,各种工艺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金砖五国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那南非被称为世界的什么?

金库 砖石库??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间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纺织业中投入使用,并被迅速推广到其他工业部门,故A项正确;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 18世纪末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其他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或尚未开始,不可能实现工业化,故C项错误;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向外扩张,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故选A.

谁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谁能填补中国成为低成本生产的世界工厂港媒称,“世界工厂”中国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低技术制造业被挤出中国、不得不向高新科技发展。在此背景下,哪些国家,能填补中国成为低成本生产的世界工厂?德勤给出的答案是:MITI-V。据香港《经济日报》2月22日报道,根据德勤对行业CEO的调查,中国渐渐退出低技术、廉价劳工生产后,在接下来的五年中,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尼和越南或将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这潜力“五国”,如按其国家英国名称首个字母排列,即成为MITI-V。中国转向中高端制造业据称,这5国将成为低成本制造业的最大经济体,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型产品,如服装,玩具,纺织品和基本消费电子产品等。事实上,中国已不得不让出低技术“世界工厂”的宝座。中国的制造业成本现在只比美国低4%,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年均制造业工资自2010年以来增长了80%。有鉴于此,中国政府不得不投资数十亿美元,进军更高价值的制造业。德勤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合作者Michelle Drew Rodriguez表示,十年前的中国还和中高技术制造业不沾边,但现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速的计算机,甚至击败了美国国家实验室。IDC全球机器人研究总监Jing Bing Zhang与Drew Rodriguez一致认同,中国在先进制造方面的实力。潜力五国哪家强?至于新崛起的MITI-V中,哪个最强?不同的经济体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但印度却脱颖而出。Jing Bing Zhang认为,印度有潜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下一个枢纽。他指出,华为在去年9月宣布将在印度每年制造300万台智能手机,而富士康将在印度投100亿美元开设iPhone制造厂。印度的特殊优势,是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混合,并拥有达12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虽然穷人多,但他们的收入还在上升。“印度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这个非常重要,可以满足对制造工程师,设计工程和主管的需求。这一点相对MITI-V的其他国家非常有优势”。政治风险咨询公司Oxford Analytica的东南亚地区负责人Carlo Bonura和Zhang都认为,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可更注重高中、中等技术制造业,而不是下一个低成本制造中心。泰国拥有强大的汽车,电子,食品和化工行业,而马来西亚有强大的化工,机械和橡胶加工行业。至于越南,最大的优势是人力成本。

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

是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1.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 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2.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3.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要素:第一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会得以继续保持;第二是需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业保持技术创新;第三是需要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和政府机制改革;第四是必须解决好约束中国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代工厂?

目前来说都算!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同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39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已跃居第二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有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的共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四,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区域。随着经济总量和制造能力的发展,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议论越来越多,“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亦成为WTO架构下世人关注的一大热点。 “世界工厂”究竟是什么 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是重要产业的一批企业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史上,英、美、日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世界工厂”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领导了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单一国家制造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很少。确立研发优势的关键是掌握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传统产品中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中。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并且,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其主要特征与工业化时代已有所区别: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是,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其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工厂”不完全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培育。而是以全球性的网络化生产、网络化采购为特征,是委托加工的制造基地。同时,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和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分离和形成新的融合的趋势,形成网络化的研发中心,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系统的设立加快了这种分离的进程。

继中国以后的两个世界工厂

  继中国以后的两个世界工厂可能在印度、东南亚,非洲、巴西四个地方产生吧,印度的基础设施缺失、东南亚的生产技术缺失、非洲的工业建设刚起步、巴西投资成本太贵是个难题。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但是跑不出这四个地方。  其实看待这个问题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世界工厂以后可能不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来看,世界工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是世界工厂,纺织业成为当时英国财政收入的2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成为世界工厂,钢铁、机械等产品远销世界,同时将高新科技牢牢地自己掌握住;信息时代,中国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借鉴过来,虽然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依靠人力的廉价才做到世界工厂的位置;在现在的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世界工厂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从历史上来看,文明国家正将它的位置正朝着价值链的上端迁移,世界工厂的定义未来会有变化。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最好能够分条列出并且详细点,然后能够说明利大于弊。

参考 76、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有名的“世界工厂”,中国的新一线城市是在何处?

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东莞,结果真的是它。东莞的工厂真的非常多,是很多打工劳动者的去处,也提供了很多岗位吧。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还是工场

你好这个不明白太难了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含义: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最发达,居世界第一位;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工业品行锁世界各地。   原因:(1)17世纪以来,英国在北美和印度拓殖,并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建立海上霸权,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2)17世纪中期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3)18世纪60年代又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失去地位的原因:19世纪末,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单靠掠夺殖民地即可得到巨额利益,不采用新技术,不更新设备,工业生产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失去了19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说明的问题:英国“世界工场”地位的得失说明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拥有新技术、新设备,方能保证经济发展优势,反之就落后。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德国世界工厂什么时候确立的

20世界50年代

昆山与东莞哪个是世界工厂

昆山和东莞都是中国的制造业重镇,但是在“世界工厂”的称号方面,东莞更为著名。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制造业发展迅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之一。东莞的制造业涵盖了电子、家电、玩具、服装、鞋帽等多个领域,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都很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东莞的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靠前,被誉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城市之一。而昆山虽然也是中国的制造业重镇之一,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1/2)金砖五国中,(__)被称为“世界工厂”;(__)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还有“世界加油站” ...

对应的空格分别是中国,印度

东莞世界工厂称号还在吗

东莞世界工厂称号还在。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推进与广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2005—2009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2006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2008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2020年,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8亿元,增长3.2%。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3.67亿元,下降2.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5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19.30亿元,教育支出203.5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22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153.19亿元,下降0.6%。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1、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开辟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前景,这就使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社会,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和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3、在前工业社会,由于交通工具落后,世界各地区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人员往来,文化和商品交流都不多。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工业革命后英国正式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全球工厂”将易主?富士康带头,150家美企脑门一热:撤离!众所周知,中国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全球工厂”,直至今天,我们的优势不减反增,显然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尤其是在特朗普做了美国总统之后,一直都是实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中国的发展无疑让美国嫉妒,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美国企业在华开办!最近,印度的总理大选正在进行中,而莫迪将减少印度国内的军事投资,把大量的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印度国内的发展上,这是为了能够选举成功。而与此同时,莫迪也放出狠话,势要在2030年超越所有国家,成为一个新的全球工厂,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和美国不谋而合了,因为目前的全球工厂是中方!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莫迪针对招商引资给予优惠待遇,这是一个非常慷慨的政策,这也让美国很是高兴,目前已有150家美国公司开始退出中方,这种大规模的搬迁是罕见的,但对于中方来说还没有达到伤害程度,但是最受关注的仍然是国内厂商富士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富士康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公司,有很多的美国公司都是跟走他走的!而富士康的家业很熟悉,它是为美国苹果公司代工产品的一家企业,富士康之前就在国内的大规模裁员,此外,他开始使用机器人而不是人工劳动力,而如今在国内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了,而此时印度的人工成本却非常低,所以富士康想走出去,这让印度可能成为“全球工厂”。但是这些美国企业也搬到印度,可以说是做事不经过大脑,脑门一热的行为,毕竟以印度目前的水平来说,除了人工成本更加的低,别的方面没有任何的优势!

世界工厂的意思,不就是被殖民地了么?

大英帝国以前也被称为世界工厂啊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世界工厂是哪个国家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开始被称为“世界工厂”。80年代起,日本制造业虽然大量转移,但通过艰苦的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其现场制作生产率,现在仍然名列世界第一,综合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日本占了29%。日本国民总产值的49%来自制造业。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成为世界工厂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了25.4%。根据这些数字,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被视为“世界工厂”。 实际上,中国的大部分进口商品都是原材料和原油,这不断使得更多的中国商品推向全球几乎每个角落。应答时间:2021-04-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金砖五国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巴西——“世界原料基地” 印度——“世界工厂” 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中国——“世界办公室”

中国世界工厂时代已过去,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个人认为,中国在一段时间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工厂的老大。不和那个发达国家比,(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了)我们可以和印度/越南比,第一,印度人随性,第二,他们的不可能像中国人那样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第三,供应链也不像我们这样发达。什么样的零部件都有(除了一些进口的)前次,我国的港口发展很好,还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所有有一些代工工厂在一段时间里是不会走的。虽然到了别的国家,人工成本低了,但相应的工作时间上缩短了,还有就是供应链不是那么好,还有就是有一些材料也需要进口,或者还要从中国进口,那还不如多拿一点钱放在人工上,差不多打个平手吧。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工业革命后,因为当时的技术都在英国,所以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间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在19世纪中期英国U0001f1ecU0001f1e7才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世界金库,世界之肺,世界加油站,世界办公室分别是哪个国家

世界工厂是中国,世界金库是美国,世界之肺是巴西,世界加油站是俄罗斯,世界办公室是印度。

(1/2)金砖五国中,(__)被称为“世界工厂”;(__)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还有“世界加油站” ...

对应的空格分别是中国,印度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1)依据: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各地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早,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工业革命进行和完成得早;大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间?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当时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商品销路,大力开拓市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广东东莞是以怎样的能力,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呢?

人家的工厂特别多啊

英国、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第一种观点,从英国、美国、日本案例来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资源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劳力和资本,相对低廉而且富裕的劳力、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提供了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二是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只有开放的原材料市场、工业品市场,甚至技术市场才能保证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贸易带来开放,开放带来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而资本和技术是成为世界工厂、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三是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有了强大的金融力量,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也更有可能引进资本。四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世界工厂必须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有效地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对于后起国家,惟有技术创新,才能发展出新的优势产业,同时改造一些传统产业,进而成为世界工厂。五是政府有效的政策。英国和美国鼓励生产、鼓励国际贸易的政策,以及更为明显的日本政府对经济进行的产业扶助政策,对它们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举足轻重,因而构成必要条件之一。现代政府尤其应该鼓励创新,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 第二种观点,新的世界工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要素的成本必须相对较低;二是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能太低;三是需要一定的市场和制度条件作为支撑。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低成本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中国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乃至家庭作坊中生产

你问的什么?

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对次你有何认识?

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主的地位是他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 因为19世界中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早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主要是英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为广阔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国就可以诠释了。所以他可以在世界各地不计成本的收刮原材料然后依靠本土的工业技术进行加工,用最为强大的海上运输作为流通 再以强权向殖民地高价出售。从而循环的获取巨额利润。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主的地位是他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 促成了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因素: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②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③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根本)④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全球工厂的定义?和世界工厂是同一定义吗拜托各位大神

世界工厂”最初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域的生产结果是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制造品。 “世界工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在一段时期内,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 第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过程,但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于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这种时间上的优先使其在世界工业革命初期扮演了早期“世界工厂”的角色。但随着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和崛起,其“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丧失。 第三,它有领导世界制造潮流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总之,“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 从字面上理解 全球工厂 和 世界工厂 是一个意思!满意请采纳

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这家工厂的产生,哪一个历史事件,我觉得应该是从工业革命开始。

世界工厂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教

你好!概念是: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之前有 英国 和 美国 成为了世界工厂。

请问日本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请注意,如今的"世界工厂"是中国.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工厂?

没核心技术呗,咱们不代工有的是想代工的,代工还能喝口汤不然咋办。

中国会成为世界工厂吗

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国外的一些评论认为,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的工业出口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出口产品结构将不断升级,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什么是世界的工厂?中国能成世界的工厂吗?本书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本书集包括了海内外企业界、学术界、政府有关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的文章。由于立场、出发点、方法、背景不同,文章的观点、倾向与结论也有很大不同。为了让读者能以更广阔的视角了解在这一复杂问题上的各种观点,我们尽可能地收集了代表各种观点的文章。作教养原则上对收入本文章进行改动,仅对个别文章做必要的技术修订和文字编辑,相信读者可以自己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辨析。 “对中国来讲,任何一个就业岗位将来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能大笔一挥,说这个我们不干了,说我们不要了,这不行。”樊纲说 “中国必须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也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日前在第一财经“财经大讲堂”节目中旗帜鲜明地表示。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表达这样的观点,这种声音的另一面是从企业家、政府官员、学者到媒体的许多中国人并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   要不要成为世界工厂?   樊纲认为,从技术进步发展的角度,中国只有先做好世界工厂,才可能做好世界实验室,服务业才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才可能稳固。但他更多地是从就业方面的考虑来论证这个问题的——因为农民问题、低收入阶层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都是中国社会经济中最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中国必须成为世界工厂。   “要不要成为世界工厂?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是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樊纲说。他认为,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将来还需要转移出两亿到两亿五的农业劳动力人口,才可能解决现在的收入差距问题。而转移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按照2001年的劳工组织的数据,全世界制造业的劳动力总人口大约一亿六千万,其中中国八千万,其他35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八千万,其中还有一半在发展中国家。樊纲说:“由此可见,就业机会还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抓住现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创造就业机会,千万不要让它流失到别的国家去,而尽可能把别的国家的就业机会吸引到我们中国来。”   “为了中国不陷入由于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当中去,我们必须大力创造就业机会,”樊纲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不同意有人说,我们这个不要干那个不要干,任何一个就业岗位都是宝贵的。我们已经创造劳动密集型的这些就业岗位一定要巩固住,也许一个企业要升级换代而放弃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个就业机会一定要留在中国。”   “在我看来能够创造就业的产业就是最光荣的产业。”樊纲对现在从媒体、政府到学者都瞧不起劳动密集型产生的态度颇不以为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世界资源拉过来放在中国生产来创造我们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不仅为我们生产,而且要为世界生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尽可能让更多的就业岗位长期保留在中国。”   除了劳动密集型行业,樊纲还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他说:“有人说重化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这是不对的。重化工业本身也许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需要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为重化工业前前后后服务的这些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比如说一个大型的钢铁厂也许只有二三万的钢铁工人,但是周围为这家工厂服务的就业岗位就可能是三五十万。”   “对中国来讲,任何一个就业岗位将来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能大笔一挥,说这个我们不干了,说我们不要了,这不行。”樊纲说。   基于扩充产业结构的考虑,樊纲说:“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从解决几亿农民进一步进城的问题出发,我们需要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即使我们能够造更多的飞船、导弹,我们仍然要生产皮鞋、袜子。我们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要保持世界上最宽的一个产业谱,才能够解决我们最大的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   能不能成为世界工厂?   樊纲认为中国不仅必须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要素:第一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会得以继续保持;第二是需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业保持技术创新;第三是需要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和政府机制改革;第四是必须解决好约束中国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伦敦1851年发生了什么事证明了英国人的个人领导?为什么之后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18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英国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实行君主立宪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就随之快速增长,国内的资金和市场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因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之路。占领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掠夺原料,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并倾销商品,成为了世界工厂。

中国过去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中国在过去的时候被称为世界工厂,那是因为中国人太容易被欺负了,中国的土地是非常宽阔的,外国的人就想着在中国建造一些工厂,这样的话污染的是中国的土地,而不是他们外国的土地。

为什么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18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理原因

1.我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丰富2.我国人口多,所以我国的国内市场广阔3.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4.我国对外开放,有政策支持,外资投资多5.我国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6.经济全球化推动资本在全球内的流动

中国为什么成为世界工厂

因为中国没有技术但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例如富士康一样,帮别人加工制作。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

是的

越南能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越南目前还是不能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越南目前还是不能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在于越南对外开放的时间比较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除了交通极不便利外,也没有国际性贸易港口。越南企业即使在越南开厂,生产出来的商品要运出来,送往全世界都还是个难题。所以,越南如果想在低端制造业领域抢占中国一些份额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得到的。越南的工业能力:越南还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机械化率低,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机械设备,而低端产业污染严重。在高精密的和高技术的产业中,越南还尚缺。目前越南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并没有很高。而越南从事工业的人口,占到20%,服务业为30%,农业人口占一半。在把这些从事工业的人口划分,他们在不同行业,不同的岗位,从事简单的操作,没多大的技术含量。像高端的机械制造和设计,越南很难生产。

以下国家,有三个曾经是世界工厂,其中,不包括

这三个曾经的国家是英国美国日本,你自己排除。

英国分别、具体是什么时候成为海上霸王,海上霸主,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还有别的什么称号吗?什么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凭什么成为世界工厂?你有何认识?

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主的地位是他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 因为19世界中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早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主要是英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为广阔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国就可以诠释了。所以他可以在世界各地不计成本的收刮原材料然后依靠本土的工业技术进行加工,用最为强大的海上运输作为流通 再以强权向殖民地高价出售。从而循环的获取巨额利润。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主的地位是他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 促成了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因素: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②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③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根本)④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世界工厂的中国

世界工厂要为世界市场大量提供出口产品,不能仅仅看该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的消费大国。各种工业品首先供应国内消费,其次才是出口。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是27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位,相当于美国出口额的34%,德国的49%,日本的56%。2013年达到41400亿美元。目前已可以认为是世界工厂。 不应是中国的目标中国应以成为世界工厂作为未来工业的发展目标吗?对所谓世界工厂,要作具体分析,它至少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国家,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实现劳动力的就业。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著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当然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并存的,只是比重的高低有所区别。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GDP增长较快而GNP并没有获得相应增长的局面,附加价值的大头被跨国公司拿回了本国,有时甚至出现发展中国家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第三种类型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著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正是由于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型制造业的发展及迅速壮大。支撑出口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工资低、工作意愿强烈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还有沿海城市政府实施的众多“经济开发区”建设。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中国已经拥有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摩托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规模,并且成为最大出口国。全世界粗钢的23%、彩电的25%、手机的27%、水泥的37%、汽车的40%、计算机的45%、摩托车的50%、电话机的53%、相机的72%、纺织品的85%产自中国,且生产份额均为全球最大。中国将通过出口工业产品赚取的外汇投入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将其用于购买国外新设备,以此奠定发展国内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手中持续增多的外汇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美元国债,这也使得中国政府在G20伦敦峰会(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4月召开)等国际场合更具话语权。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历经30年,而无需30年中国就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正如日本、韩国所经历的阶段一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中国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至少会是其中之一。中国正由世界最大的工业品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全球最大、或者至少能与美国相媲美的世界最大市场。也就是说,“世界工厂”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今后“世界市场”将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达国家”。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崛起发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互联网,中国企业能够与快速与国际接轨,与国外企业接触、洽谈,进而产生订单,而企业跨国通过互联网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电子商务,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聚拢国内的行业企业,更能通过平台的效应,联系国内外企业共同发展。

哪一事件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这一事件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同时,英国的这一做法也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中国世界工厂时代已过去,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数量非常庞大,每年都要出口给全世界十几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品,所以号称世界工厂。

中国世界工厂时代已过去,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

在经济学文献中,对世界工厂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作为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对世界工厂的涵义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分析───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正是由于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型制造业的发展及迅速壮大。“世界工厂”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但成为世界工厂对中国来说各有利弊。利: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且价廉的优势,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我国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弊:“世界工厂”是我国始终处于国际制造产业链条的下游,不利于我国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建设;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经济实力的跨越性增长,存在着被外国资本剥削利用的空间;存在着因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出现污染环境、危害工人健康等社会问题。总体上来看,“世界工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必将经历的阶段和可以利用的机遇,我国应在发挥好以上益处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以求在产业链条中不断升级,在国际制造业中具有核心优势。

中国过去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或是我们当前经济的一个写照,却不能说我们的目标就一定非“世界工厂”不可。中国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制造业就成为中国经济起步时所能选择的方式,因为我们缺资金、缺技术,不缺的只有劳动力优势。但是,这个“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已经让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也不可持续,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已经在发出预警。如果将“世界工厂”作为我们上百年矢志要实现的目标,中国的资源、环境恐难支撑。中国目前是一个世界组装车间。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世界代工工厂”角色,只是挣着一点辛苦的代工费,把利润的大头留给外国的同时,还对本国的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也才有了“8亿条裤子才换来一架波音飞机”的感慨。根据郎咸平的观点,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加工制造仅仅是创造出产品价值的10%,而后六个环节则创造了90%的价值。比如国内的钢铁产业,年复一年地忍受着比房价上涨速度还要快的铁矿石价格,其中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的掣肘因素,而这过剩产能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对外出口。但是,因为出口的大多是低端钢材,价格不可能定得很高,所以这些钢厂在承担了环境、资源破坏等成本后却获利微薄,基本等同于给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打工。制造业是不能抛弃的,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美国家实体产业“空心化”。但中国企业不能只徘徊在产业链的最低端,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而应更多地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部件。我们无法全然抛弃“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但是如何跳出“世界工厂”的思维,却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应有之义。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后的20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利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建立起了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链;2000年加入WTO又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的体系中,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的原发需求之一就是外需,外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劳动力迁移和城市化,创造顺差(净出口),顺差对应国内资本积累及货币投放,形成再投资,从而带动更大的外向型产业链规模。

什么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工厂:在经济学文献中,对世界工厂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作为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对世界工厂的涵义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分析───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8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中国经济的原发需求之一就是外需,外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劳动力迁移和城市化,创造顺差(净出口),顺差对应国内资本积累及货币投放,形成再投资,从而带动更大的外向型产业链规模。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1.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2.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3.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要素:第一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会得以继续保持;第二是需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业保持技术创新;第三是需要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和政府机制改革;第四是必须解决好约束中国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下面哪个国家曾被称为“世界工厂”( )。 (1.0分)

英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从19世纪初到70年代的几十年间,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和金融方面,都处于垄断地位。既是世界各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世界各国出口原料的最大购买者,成为世界加工厂,故称“世界工厂”。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先驱国。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产业革命,成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时,整个世界还是个农业社会。1820年,英国只有2000万人口,而它的工业生产却占了世界工业总产量的50%。以后,它的比重虽然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兴起和工业的较快发展而有所下降,但到1870年仍然占到32%,居世界第一位。当时,它的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49.2%,采煤量占51.5%,生铁占50%。

深圳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劳动力丰富吗?

你好!不是的,深圳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原因,那是因为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在那里制造的。当然,这说法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最准确。 据估计,世界上90% 的设备都是在这里生产的,从电视到手机,应有尽有。

世界工厂是哪个国家?

世界工厂是英国、美国、日本、中国、越南。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在经济学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9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世界工厂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工业从以出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导逐步转向以出口附加价值高的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导,成为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终结?谈谈中国世界工厂的过去和未来

最近富士康集团召开了第二季度投资人说明会,其中一条就是说公司已经将中国大陆以外的产能从去年的25%提升到了目前的30%左右。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富士康已经将苹果的部分组装线转移到了印度,并且已经开始生产组装苹果去年的旗舰机型iPhone11。那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名号到底会不会易主呢?未来的中国制造业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的制造业。要说起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地位就必须从世界范围内的三次产业升级说起。二战结束之后全球经济复苏,各个经历过战争的国家是嗷嗷待哺,国家被打得稀巴烂,而唯独美国本土能够独善其身。其工业基础经过二战的洗礼之后,可以说是空前的强大,各种品类的产品都能生产,而战后的西德成为了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而日本是朝鲜战场的大后方。于是美国就将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向日本和西德转移,以扶持他们为自己服务,而自己则集中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这也被称为是第一次产业转移。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经过经济高速增长,国家有钱了那大家的工资也跟着上涨,而且由于自身的资源匮乏,于是就把一些挣钱不多、还需要大量工人的产业转移到了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也被称为是亚洲四小龙,而自身转型到更赚钱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个过程被称为是第二次产业转移。而到了90年代冷战的结束,美国没了目标那就大家一起发展经济。最后中国改革开放为了吸引外资,给出了很多优惠的条件,于是大量的产业向中国地区聚集,形成了第三次产业转移。那咱们就重点来说说这第三次工业转移。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一个国际分工的必然趋势。当时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就多达4亿人,这个数量比日本和美国的总人口还要多,当然印度也符合这点,但是其国家制度不能集中力量进行建设,而且工业基础相对于中国是非常薄弱的。从其万国牌的武器就足可以看出制造业基础确实是不行。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地区不能做到1天24小时通电,可见资本不是喜欢最便宜的地方,而是喜欢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很明显中国就是这样的地方,劳动力便宜,生产低端产品的用工成本也更低,产品价格也更加有竞争力。当然发达国家还看到了中国丰富而且便宜的原料供应,各级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空前优惠的力度,甚至早期对于污染问题都并没有特别在意。而且中国的工会制度远没有发达国家工会的那种力量。看过奥巴马投拍的《美国工厂》曹德旺一句:『工会进来我工厂就不干了,』就知道美国的工会有多厉害了。而这些令欧美发达经济体非常头疼的问题在中国似乎可以完美的规避。当然我们承受了各种的损失,工作环境差,福利低,环境污染等等的。但这次的产业迁移同时也铸造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这个制造业的规模有多大呢?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了25%。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的产量都是居于世界第一。而且还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宇宙航天,面面俱到。同时随着世界贸易的全球化,各种跨国公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身边的苹果手机、佳能相机等等的产品,其实都是公司全球化的产物。现在已经不是说我想开个饭店,我需要自己造锅碗瓢盆了,而是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到不同地方搜罗来我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而跨国公司通过股权或者非股权投资的方式,布局自己的上游和下游企业,资本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人才、原料、税收等等方面在全球寻找最佳的去处,而这也同时产生了一个令发达国家不愿看到的情况,制造业中心向亚洲地区迁移,特别是中国而造成自己国家制造业的空心化。比如川普一直说让库克把苹果手机的生产线迁回美国,但是人家就是不签,难道是库克不爱国?不是因为人家是个商人,人家知道在哪里生产苹果有最便宜的人工,有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有能吃苦耐劳的人,有最高的生产效率。正所谓在商言商,这个我们看看美国的三大产业对比就知道了。美国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但在美国的GDP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趋势近70年来是一直呈现的是下降趋势,但美国的GDP仍然是全球第一,这得益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占了绝对的优势。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有着更高的利润率和资本流通速度,就比如苹果手机。据报道苹果XS MAX 512G版本刚上市的时候卖到了12799元,材料成本大约是3000元。富士康的加工费只有大约60块钱,只有售价的0.53%。想想看中国的劳动力有多廉价,富士康在这么低的利润率下居然还能盈利,你仔细品品。人家大口吃肉,供应链只能喝点那种很细很细的汤了。而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三大产业,从90年代之后三大产业的变化开始有了各自的趋势。第二产业制造业保持在一个40%到50%的高区间中也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农业开始快速的下滑,而农业减少的部分转化为了服务业。而有这样的转变也要归功于制造业。90年代开始的制造业繁荣,到那个时候去东南沿海地区下海的人们越来越多,那个时候的人要是能有机会开个零件加工厂很容易就能成为大款。这是当初发财的老板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发财的真正原因,是全球产业的转移让中国成为了制造中心。而正是由于制造业的繁荣,引起了内陆省份农民纷纷向东南沿海进行转移,也衍生出了一年一度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收入水平提高,而越来越有钱的中国人开始敢大把大把的把钱花在消费上。至少我小的时候看到别人开车,觉得那要多有钱才能开得上车呀。可长大后却发现买辆车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这也是我们在图中看到的第三产业的持续增长。而到了2019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7.8%,超过了农业和制造业之和。还有一点别忘记了,现在中国已经有14亿人口了,不管卖什么产品这都是一个超级大谁都不能忽视的市场,人多又开始有钱的中国人对消费品的需求也从过去的自行车向高端 汽车 演变。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就必须向更高端的制造领域迈进。比如华为海思的芯片设计、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所以中国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比如2015年实施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年中国的工业基础虽好,涵盖了各个门类,能够称得上是制造大国,但不能称为制造强国。被掐着脖子的高端制造业有太多太多了,简单的说几个,比如航空发动机、短舱、触觉传感器、核心工业软件、扫描电镜、微球等等的,都是国内几乎空白的高端制造业。而中国制造2025正是为了实现这些高端制造提供了战略方向。而中国的目标却令川普感到了威胁,甚至不惜祭出国内的301法案——长臂管辖挑起贸易战,试图阻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当中国决心向高端制造迈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放弃一些环境污染、低端制造业。而这部分的制造业转移被有些人称之为是第四次产业转移,由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是这些人没有注意到的是,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在中国已经运行了30年,在30年中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是无法匹敌的。比如在深圳,你只要想贴牌生产一款手机,单单在这一个地方只要你能说出需求,各个加工厂就能为你合作,生产出来你想要的产品。这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使是东南亚国家想要承接下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也不是一两个国家可以完成的。东南亚、印度虽然有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基础设施、供应链、原材料都是和中国不能比的,所以虽然出现了部分产业的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失去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中国依然拥有庞大完整的产业链,纵然工资水平提高,但性价比依然是最高的地方。庞大的内需市场为产品销售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最后中国制造2020将提升世界工厂的质量,所以在未来世界上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中高低端同时存在的世界工厂。富士康的外迁我觉得并不意味着是对中国的产业转移。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苹果和富士康在印度生产本身可以规避贸易保护的关税。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市场,作为商人的苹果和富士康只是做了一个商人应该做的事而已。所以连富士康自己都说媒体不要过度解读,你觉得未来20年的世界工厂还是不是中国的?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会被越南、印度取代吗?

自2020年以来无数个神话破灭。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印吹和越吹如何破产。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