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垄断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自然垄断理论的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的不断下降,说明边际成本必然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必然使总成本大于总收入,这就是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陷入社会福利与企业利益之间进行取舍的两难状态,使得对自然垄断的治理成为必要。传统的这种自然垄断认识和看法建立在单一产品基础之上,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认为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会导致低效率,政府必须对进入与价格等事务进行干预。

自然垄断行业的理论发展

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穆勒的自然条件占决定作用的自然垄断理论到后来的规模经济理论,再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决定的自然垄断理论以及最近关于成本劣加性定义的自然垄断,每一步都显示了人们对这一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一)规模经济随着现实的发展,早期将自然垄断的原因归结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理论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挑战。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点。克拉克森和米勒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函数成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产品会比多家生产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假定一个产业只能容纳一家企业的生存,那么就会有一个幸存者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扩大产量,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对手挤出市场,形成自然垄断。(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规模经济的概念是基于单产品生产的基础之上,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事实上,不仅增加产量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品种同样可以降低成本,这就是范围经济的含义。对于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来说,可能同时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詹姆斯·邦布莱特认为对于某些公共设施的服务来说,即使在单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提供服务也是最经济的。卡恩进一步指出,对将自然垄断理解为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或规模经济的观点应持谨慎态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如此强劲,以至于只有一个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会产生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平均成本在产出规模扩大到整个产业的产量时仍然下降。因此,由一个厂商垄断经营就会比多厂商提供全部产品更有效率。(三)成本劣加性自然垄断理论最新发展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潘札、威利格、夏基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垄断的特征不是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而是成本劣加性,即由一个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任意产量水平上存在严格的劣加性是定义自然垄断的关键特征。在单产品情况下,如果只在一定产量区间内存在规模经济,并不一定是自然垄断,必须在任意产量区间都是规模经济才能保证是自然垄断。某种产品是自然垄断生产,并不是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是规模经济的,在规模不经济阶段,只要一个企业生产该行业全部产出的成本低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生产同样产出水平的成本,其就是自然垄断。在多产品情况下,规模经济与成本函数的严格劣加性没有必然联系,而范围经济是成本函数严格劣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自然垄断理论评述虽然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正在不断的深化,但是通过理论回顾,笔者发现现有的自然垄断理论中,不管是哪种解释都没有跳出单纯的成本分析框架,对自然垄断形成条件都仅仅归结于为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而没有涉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任何分析。这种单纯的成本分析是和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出清的思想相一致的,或者说是“供给自己创造需求”思想的反映,即默认无论企业生产的产量多少,最后市场总是以某个价格出清,产量恒等于消费量。因此,企业只需扩大产量,由于产品总是能够按照市场均衡价格销售,因此和竞争者比较,本企业就具有因为产量上升导致的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竞争优势,并最终凭借这种优势将对手逐出市场。但是这种分析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竞争企业之间扩大产量寻求竞争优势的行为本身没有相对的优劣势。如果企业之间在任何方面完全相同,则行业生产成本上的成本劣加性特征不一定能够带来自然垄断的结果。鲍莫尔和威利格等人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中,就考虑了当行业中不存在沉没成本时的情况。单纯的成本分析的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市场出清假设。厂商实现利润的过程不仅包括生产过程,还包括将产品销售出去的过程。现实经济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商品短缺时代,企业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生产方面,更多的是需求不足的问题。现实企业面临的“需求短边约束”已经使得“产量恒等于消费量”的经济假设严重脱离实际。尤其是在诸如电信等服务性企业中,由于企业提供的服务具有即时性和不可保存性,如果没有有力的需求做支撑,盲目的规模扩张只能导致产能闲置率上升。“生产能力大于消费需求”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必须考虑消费方面的影响。基于需求短边约束模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性本文假设一个生产同质产品的行业,行业内所有的企业都具有相同的技术,可以用同一个成本函数来表示。行业生产的成本函数具有严格的成本劣加性,根据目前的自然垄断理论,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然后,本文引入一个需求方面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果某个时期该行业是一个垄断经营行业:潜在竞争者有没有激励进入?新进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一)基本模型假设假设行业中的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具有相同的成本函数,并且长期生产成本函数采取如下形式:C(q)=F+cq 且有C(0)=04行业中有N个消费者。影响消费者效用的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消费数量、产品价格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i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ai-biqi,为简便起见,假设消费者都是完全同质的,因此对所有i和j都成立。市场总需求就是简单加总:P=a-b(b/N)q假设销售者在不同的厂商选择之间没有偏好,即由于两个厂商生产的是同质产品,如果销售的价格相同,消费者将以1/2的概率随机选择一家厂商购买;否则就选择价格低的厂商购买。厂商之间进行价格竞争。当两个厂商的价格相同时,每个厂商得到一半的市场需求;否则低价厂商得到全部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的这种厂商选择行为是本模型的关键假设。(二)模型分析行业中厂商的竞争行为可以看成是一个无限期的动态博弈。初始时刻,行业中只有一个垄断厂商在经营。潜在竞争者根据现行市场价格和进入后的销量预期决定要不要进入。如果潜在竞争者选择进入行业,则两个企业存在竞争,产品的同质性决定了竞争的方式只能是价格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选择是否发动降价攻势。博弈进行到任何一个厂商都不再发动降价活动或者某个厂商退出行业为止。我们假设在博弈中,价格变化可以立即被对方观察到。 (三)相关模型的补充说明虽然现实经济要比模型表述存在更多的进入壁垒,但新进入企业总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破除壁垒,参与到竞争中去。转换成本和老客户的争夺:在某些行业中,消费者从一个企业转到另外一个企业时面临一些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可能源于一些产品交接的成本,比如消费者需要重新购买一个电话号码,也可能来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带来的心理损失,如消费者必须通知亲友已更改的电话号码所带来的不便等。在具有转换成本的情况下,新企业要获得原来属于在位企业的部分市场需求,就必须向这些消费者支付至少相等于其转换成本的补偿。转换成本的存在给新进入企业争夺原有垄断企业的客户造成了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新企业的进入激励。但是,由于转换成本是一次性的成本,考虑到消费者一次性转换之后的若干期内将继续选择新企业,由现期支付给这些消费者的转换成本补偿折算到每一期的数额并不是很大。针对新进入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如果考虑到行业总需求的扩张情况,即假设市场中的消费者每年以某个速度增加,企业对新用户的竞争也会有所不同。假设两个企业都采取降价来吸引新的消费者。在降价幅度相同的情况下,对新的消费者的吸引力相同,因此潜在的收益是相同的;但是降价的总成本将会因为原有的客户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原来企业客户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总成本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通过降价来吸引新进入的消费者的激励反而更大。

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关键因素以及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具体地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发展的趋势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自然而然在 完全垄断市场——相关漫画  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垄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因为当生产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的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就容易达到协议,形成垄断,使其操纵、控制市场供给成为可能,而其他企业则无法与之竞争;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必然集中到了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大企业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单独取胜,则很不容易。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从而获取稳定的垄断利润,他们都有谋求妥协达成垄断的共同需要。  规模经济的要求  有些行业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如果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和资金的作用,则这个行业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就能满足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这样的企业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具有这种规模的生产就具有经济性,低于这种规模的生产则是不经济的。这样来看,规模经济就成为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使企业具有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优势,因而这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生产成本或低于几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成本、价格,向市场提供全部供给。那么,在这个行业当中,只有这个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其他企业都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   例如,钢铁、汽车和重型机械等重工业的生产,就要求通过集中大量的资产和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具有较佳的经济性。虽然在这些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繁荣使其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些行业的现代发展趋势中垄断特征的表现非常明显而突出。  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市场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是由政府来经营的。如电力、电话、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公共运输等行业就是如此。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实行垄断经营。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之所以要求垄断经营,是因为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与垄断经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技术经济因素。   总的来说,自然垄断性企业由于实行垄断经营,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利益,并且由于其垄断地位而不会产生过多的成本。具体来说,第一,具有自然垄断性行业的生产需要庞大的固定资本投资,实行垄断经营,生产规模就大,客户就多,单位成本就越小,就能得到规模经济效益。第二,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进行联合生产经营要比企业单独生产的成本低,从而获得生产与分配的纵向统一利益和对多种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供给利益,即获得范围经济效益。第三,自然垄断性行业生产需要的设备投资巨大,折旧时间长,同时这些设备很难转移作为其他用途,所以,固定成本有较大的沉淀性。这三个方面的技术理由就形成了进入市场的重要技术壁垒,使新的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从而自然形成垄断市场。   以电信业的发展为例,如果某一个城市有几个电话公司,每个电话公司都要花费巨额投资建设一个通讯网络,而且各个公司的电话通讯网络都因有其自己的技术特性而很难相互连接,每个电话用户则只能利用一个公司的通讯网络,因而在几家电话公司分散经营的条件下,要花费巨额投资进行重复建设。如果一个电话公司垄断经营,既能保证技术的统一性,又能避免重复建设,资本的投资效率和利用效率都得到提高。这种状况,在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初期是垄断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业网络相互利用的技术性障碍已不复存在,电信业已不能再因此而实行高度垄断经营,必须引进适度的竞争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现代社会条件下,电信业的高度垄断经营,只能损害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阻碍电信业自身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许多电信业经营者和某些政府官员的电信业经营思路,还一直停留在电信业发展初期的认识水平上。  保护专利的需要  专利是政府授予发明者的某些权利。这些权利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专利对象的制作、利用和处理的排他性独占权,从而使发明者获得应有的收益。某项产品、技术或劳务的发明者拥有专利权以后,在专利保护的有效期内形成了对这种产品、技术和劳务的垄断。专利创造了一种保护发明者的产权,在专利的有效保护期内其他任何生产者都不得进行这种产品、技术和劳务的生产与使用,或模仿这些发明进行生产。若不保护发明专利,社会和生产就难以进步与发展。  对进入的自然限制  当某个生产者拥有并且控制了生产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时,就形成了自然垄断。这种自然垄断形成以后,其他任何生产者都难以参与此类要素的市场供给,从而就自然地限制或阻止了其他生产者的进入,这样,就维护了这个生产者的垄断地位及其垄断利益。这种自然垄断的形成得力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得力于生产中的先行进入。由于先行进入某一行业,从而使其在某种要素或某几种要素的生产中先行具有了某些优势,如生产技术或生产经营的优势,从而增加了其他生产者的进入难度,先行进入者就可以逐渐形成垄断。第二,得力于生产中占据的自然地理优势。某种要素或某几种要素生产的自然地理优势被某个生产者占据以后,其他生产者生产同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时就不再具有自然地理优势,前者就形成了生产中的自然地理优势垄断。例如,拥有或控制主要原料可以阻止竞争,从而形成垄断。最常见的是通过对原料的垄断来限制竞争。有一段时间,在非洲以及其他地区,大多数的钻石矿都被南非的德比尔斯公司控制。加拿大国际镍公司对世界已知的镍矿储藏量的控制已经近90%,等等。  对进入的法律限制  政府通过特许经营,给予某些企业独家经营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这种独家经营的权利是一种排他性的独有权利,是国家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赋予并进行保护的权利。政府的特许经营,使独家经营企业不受潜在新进入者的竞争威胁,从而形成合法的垄断。政府对进入市场进行法律限制形成法律垄断,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某种公司福利需要的考虑,例如某些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的药品的生产,必须由政府特许独家经营;二是基于保证国家安全的考虑,例如各种武器、弹药的生产必须垄断;三是基于国家财政和税收收入的考虑,例如国家对某些利润丰厚商品进行垄断经营等。

垄断和自然垄断的区别

法律分析:垄断和自然垄断了解不是同一概念,在中国的市场上,自然垄断属于垄断,而垄断可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自然垄断是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经营竞争,仍有可能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行政垄断指的是借助于行政权力而造成的垄断行为,两者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经济效率才会产生自然垄断,而行政机关滥用权利造成的事情,振龙石自然垄断是合法的,行中龙蛋是非法的,自然断会带来经济增长,而行政垄断会造成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十三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五)联合抵制交易;(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请问自然垄断的特点

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这里之所以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因为大面积生产输出致使固定成本分摊多了,因而下降。举例给你讲吧,你的工厂是生产吸管的。你生产一个吸管需要开动一个车间的五台机器,吸管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时候花了1度电,平均成本就是一度电了。而你如果生产1000个吸管,也是这五台机器,吸管在流水线上是连续操作得流动下来的,花了20度电,平均成本就是0.02度电。其他特点,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其中

如何管理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具体分析

行业垄断是指政府或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保护某特定行业的企业及其经济利益而实施的排斥、限制或妨碍其他行业参与竞争的行为。行业垄断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行业垄断虽然与地区垄断有相似之处,但行业垄断毕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果将其归入地区垄断之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会显得牵强。不一定。特殊行业是可以垄断的,如电力、铁路、航空、电信等,但要国家许可的。通常情况下垄断是违法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垄断法》,只能靠《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是什么意思

自然垄断:这种一般都是有特殊情况,要想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付出大量的capital investment(比如输电业,架设电线需要的投资很大。)所以会有非常高的fixed cost。既然成本这么高,自然会出现很严重的barriers to entry,阻止其他企业参与竞争。另外,对于自然垄断而言,单一企业生产时成本更低。 总而言之,自然垄断之所以存在,是行业特性所致——”自然而然发生的垄断格局“。行政垄断:这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学者使用的term,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在我们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中国实施的都是计划经济,也就是由政府调控大家的经济行为。市场改革之后矛盾就出现了:究竟是实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呢,还是遵照旧规制行事?在某些特定行业,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干预依然存在,并且还在发挥作用。

垄断和自然垄断的差别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垄断可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行政垄断是指借助于行政权力而造成的垄断行为。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产生的原因不同。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效率或者效益,而行政性垄断则是行政机关或者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所造成的。2、法律性质不同。自然垄断由于它存在相当的积极性,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给予其豁免肯定它的合法地位。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其本质是借行政权力行市场行为,它违背了依法行政原则,因此是非法的。 3、影响不同。自然垄断往往带来效率经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而行政性垄断则不仅容易导致行 *** 败的出现,更会造成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

如何治理自然垄断、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具体分析

行政垄断行为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垄断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行政垄断。二是行业行政垄断和地区行政垄断。行业垄断是限定或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三是抽象性行政垄断和具体行政垄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第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自然垄断的原因

问题一:我想请问一下,自然垄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不一定是从完全竞争开始的,有些是从小企业联合开始的。但这种联合现在通常不被允许,目前的自然垄断通常是行政命令带来的自然垄断,或先入者形成的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形成的原因是规模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固定成本一次性投入之后可以使用极长的时间,这就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单位产品内含的固定成本就越小,假设可变成本各企业相同。则生产规模越大的企业,单位成本越小,价格也就能压得越低。如果老企业早期通过高价格已经收回了固定成本,则后期可以提供极低的价格使得新企业无法生存。举个例子:某城市的水源是一口井,打井成本100万元。假设城市有10万人,每人每天必须取水一次,每次取水需要交钱。那么打井成本分摊到单天的取水成本就是10元/人*天,分摊到1年就是0.027元/人*天,分摊到10年就是0.0027元/人天。可见,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单位成本急剧减小。假设当前水价是3分/人*天,则先入者1年内已经收回成本。1年之后,有人新打了一口井,也想卖水。那么他面临的价格可能就是每人每天3厘钱不到的水价,收回成本需要10年,而老企业则无所谓,只不过利润率降低了而已,肯定不亏本。因此新企业无法生存,该地水源被老企业垄断。目前邮政、通信领域的自然垄断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但邮政属于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一方面私营企业不得介入信件邮寄,另一方面邮政遍布全国的网点的确是新入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石油属于行政垄断(私营炼油厂无勘探权,也无进口权)。国外的自然垄断通常是铁路(一般连地之间只需要一条铁路,第二条铁路既没有成本优势,也面临需求不足)、水厂(原因同上) 问题二: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有二:一是规模经济,二是范围经济。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并不仅仅生产或提供单一的商品和服务,往往是多元化经营。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几个企业分别生产它们的成本,就表明存在着范围经济。由于单独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的单位产品定价高于联合生产的企业的相应单位产品定价,因此单独生产的企业就会亏损,这些企业或者退出该生产领域或被兼并,这也会形成垄断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指出,有着范围经济的产业也可产生自然垄断。对此,我国的大部分学者是持相同的观点。从理论上来讲,范围经济很好地解释了产品具有综合性领域存在的自然垄断。3、成本次可加性这是产生自然垄断新的基础。198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夏基、鲍莫尔、潘泽与威利格等人认为,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或即使平均成本上升,但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个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的定义或者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其成本的劣加性。换句话讲,就是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平均成本下降一定造成自然垄断,但自然垄断不一定就是平均成本下降。只要存在成本弱增性,就必然存在自然垄断。成本的次可加性理论的提出,掀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自然垄断理论的变革,从理论上进一步解释了自然垄断存在的根源。我国的学者对之基本持赞同和认可的态度。 问题三:垄断和自然垄断的差别 不是一个概念,垄断包括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存在规模经济,也就是成本持续下降。但是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是U型, 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距,而且经济学里很难说两种说法必须一个对,一个错。 不要用理工科的眼光看经济理论,而且要经常质疑这些理论,因为经济学里存在很多不符合实际的理论假设。比如平均成本U型,这就只是一种假设,对有的行业是对的,对有的行业就是错的 问题四: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 1、效率主导性从自然垄断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来看,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或者是成本的次可加性,自然垄断主导取决于经济效率而不是其它因素。规模经济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时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越来越小,范围经济意味着在追加生产相关新产品和服务时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成本次可加性则意味着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自然垄断主导建立在效率目的基础上并且保障效率的实现。2、呈现网络经济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的自然垄断存在的行业和产业,如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航空等。我们不难发现采取自然垄断经营的产业一般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如果离开这些产业网络,企业所生产或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无法流转到社会消费领域。衡量这些产业网络作用的最佳指标是网络上的流量(交通、电力、通讯信号等),而网络上的流量将随网络节点的几何级数增加。网络节点数量越多,边际投资收益越大。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由于自然垄断依赖于网络经济为整个市场提 *** 品和服务,因此企业在经营自然垄断行业时,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产业网络的建设。这些产业网络形成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它们折旧时间长,变现能力差,从而导致了整个垄断产业大量的资本沉淀。另外,由于基础产业网络占有的资产往往具有相应产业或者行业的专用性,所以资金一旦投入也就很难收回,所形成的企业资产也难以改为其他用途。4、产品的日常性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航空等垄断行业,他们所提供的产品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品,具有日常性与必须性的特征。自然垄断行业通过它们的网络触角将这些日常生活必须资料转流到千家万户去以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有序。1、产生的原因不同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效率或者效益,而行政性垄断则是行政机关或者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所造成的;2、法律性质不同自然垄断由于它存在相当的积极性,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给予其豁免肯定它的合法地位。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其本质是借行政权力行市场行为,它违背了依法行政原则,因此是非法的;3、影响不同自然垄断往往带来效率经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而行政性垄断则不仅容易导致行 *** 败的出现,更会造成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 问题五: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第二,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业进入胆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问题六:完全垄断的原因是什么 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 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 1.生产发展的趋势 形成完全市场垄断的一方面是当生产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的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就容易达到协议,形成完全垄断市场。 另一方面是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必然集中到了少数大企 中,这些大企业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单独取胜,则很不容易。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从而获取稳定的垄断利润,他们都有谋求妥协达成垄断的共同需要。 2. 规模经济的要求 独家厂商控制了全部资源的供给,一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生产成本或低于几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成本、价格,向垄断市场提供全部供给。那么,在这个行业当中,只有这个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其他企业都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这也是形成完全垄断市场的原因. 3.自然垄断市场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垄断市场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市场性的行业是由 *** 来经营的。如电力、电话、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公共运输等行业就是如此. 4.保护专利的需要 *** 的特许(即法律的特许)形成的完全垄断市场,,专利是 *** 授予发明者的某些权利。这些权利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专利对象的制作、利用和处理的排他性独占权,从而使发明者获得应有的收益。这也时一种垄断市场 5.对进入的自然限制 垄断市场的表现: 当某个生产者拥有并且控制了生产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时,就形成了自然垄断市场。这种自然垄断市场形成以后,其他任何生产者都难以参与此类要素的垄断市场供给,从而就自然地限制或阻止了其他生产者的进入,这样,就维护了这个生产者的垄断市场地位及其垄断利益。 问题七: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垄断 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 则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 产生原因: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自然垄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2、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无线电视的配音业)。3、行政性垄断: *** 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也有由 *** 自行垄断,称为专卖。 问题八:请用最通俗的语言帮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中的自然垄断? 规模巨大的时候成本才能降低,也就是说只有体型庞大才能生存,这就是自然垄断 问题九:请高人帮忙给出自然垄断的例子,说明它们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但到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这样的垄断是有自然的市场经济条件产生的,比如说一个小区里面就只有一个理发店,店的运行成本是500元/月,每个月的流水是600元,那盈利就是100,假设又开了一个理发店的话,总流水不变, 每个店的运行成本不变,就意味这每个店要亏损200,于是这个小区形成只有一个理发店垄断的局面。 为了维持这样的自然垄断,企业要维持一定的边际利润但是不能过高,一旦过高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竞争从而破坏自然垄断。所以什么水电煤公用事业都这个样子 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效率或者效益。 希望对你有用

财经小知识:自然垄断在哪种情况下容易发生?有哪些利弊?

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产品或者是服务这方面的优化导致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大的市场,坏处是容易导致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