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这首诗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bg8atw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玉佛寺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写法上:全诗在写法上运用起兴手法,先谈蒹葭,然后提及伊人.既是以蒹葭比喻伊人,又是以蒹葭烘托伊人.给人以美好感,又因蒹葭在岸,伊人在水一方,描写出一种疏离感和距离感.全诗层层推进,在诗体形象并列的同时又有递进感.
内容上:《蒹葭》一诗意境明显高于很多同类型诗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诗喻体高绝独立,给人以新鲜感,是四言诗中的上品.
1年前

相关推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lingbili11年前2
皓月心海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排除其他三个,应该选B.
A C D都是正确的,B中的“伊人”指“这个人”,和“君子”有所不同
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写尽了人间缠绵悱恻的思念.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露”是一种______现象,而“霜”是一种______现象.
我爱伟伟1年前1
bird_cxc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它需要放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它需要放热.
根据选项中物质的形成过程,分别进行分析.

露是液体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固态的,是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

点评:
本题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凝华现象和液化现象的区分能力.

《关雎》或《蒹葭》的赏析、不少于300字.急.
《关雎》或《蒹葭》的赏析、不少于300字.急.
RT.
不要整那么有深度的赏析、我自己都看不懂= =.
通俗一点的.
也不要从其他的百度知道里复制= =不然.哦吼吼,我举报
fan4301年前1
那么那么美好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蒹葭》,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古诗:杜甫《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亦恐岁蹉跎.
魁魅人间1年前1
rdzxx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蒹葭》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蒹葭,伤贤人之失志者.暂时花发,叶已沉波,申上秋风摧折.春苗、夜露,朔其前.江湖摇落,要其后也.北方风气早寒,故蒹葭望秋先零.南方地气多暖,故在江湖者后落.秋风摧折如彼,而远托江湖者,亦复蹉跎于岁晚乎.末二句,隐然有自伤意.【顾注】此咏秋日蒹葭,而兼及四时.苗早言春,露多言夏,后落义涉冬矣.)
  全诗写一种植物蒹葭(芦苇的一种),前两句写在秋风中枝干折断、叶枯花败的衰败景象(北方),后两句联想到蒹葭在春天的柔弱、夏天的夜露、秋后在江面湖面上枯萎衰落(南方),感叹岁月无情流逝.写了蒹葭生命的脆弱和衰败景象,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不得志,感叹生命已经老朽,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在《诗经》的分类中,《蒹葭》属于"风"吗?
超-光-速1年前1
lnww00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诗经·秦风》
是属于风.
《蒹葭》中秋水的特别含义是什么?会的快回答啊!
casisj1年前1
biru_y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写出了作者与其所追求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也写出了作者追求目标的艰难过程,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
《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达了什么的过程?作用是?
luncy1年前1
et28838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但三章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层层递进.“白露为霜”为霜花遍地,“白露未晞”是霜露未干,“白露未已”是指露珠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这表示时间的层层推进,也表现主人公焦急的心情.
请给我《蒹葭》的原文和出处.
KukuRoyer1年前1
prk9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写尽了人间缠绵悱恻的思念.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露”是一种______现象,而“霜”是一种______现象.
zjuisee1年前1
芳心可可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露是液体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固态的,是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
什么是意象,会分析《蒹葭》一词的中心意象
zwwlyzq1年前1
midsunny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谊深长的恋歌,主题是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意象,坚持执着的追求所谓的伊人.“伊人”指的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作者仰慕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理想,愿望等等.
蒹葭 象征《蒹葭》一诗中“蒹葭、白露、秋露”象征了什么?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内心怎样的情感?
椰之女1年前3
clde1017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6.3%
蒹葭象征心中的追求
白露象征美好的事物()
秋露好象没有啊!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无限向往!
《蒹葭》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跟话了几个词语.反复吟诵,细细辨析变换的几个词语,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liujiakun1年前1
平海零风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蒹葭》诗分为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 ),后六句( ),作者将
《蒹葭》诗分为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 ),后六句( ),作者将
作者将其融为一炉,使全诗达到了( )的境界.诗中表现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结局却令人无限惆怅,这个结局可用成语( )来概括
《关雎》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诗中还大量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细腻的感情
远山呼唤1年前1
秋水82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蒹葭》诗分为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抒情 ),作者将其融为一炉,使全诗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境界.诗中表现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结局却令人无限惆怅,这个结局可用成语(好事多磨 )来概括
《关雎》运用了(比兴 )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反复 ),诗中还大量运用了(抒情 )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细腻的感情
求几篇初中课文我只要原文不要翻译~~《孟子》《蒹葭》《诗经》
wwtkikik1年前1
gzhsming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1],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何作用?
偶是黑黑猫1年前1
xdykeep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景物特点是清秋萧瑟.
用了这些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
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分析诗歌《蒹葭》中的意象表达的意味
什么都过去1年前1
fate2000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作品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
赏析《蒹葭》赋 比 兴 手法
陈衡1年前1
chansenli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诗经》中《硕人》、《关雎》、《蒹葭》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硕人》、《关雎》、《蒹葭》的表现手法
此三篇分别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我想请问这三种手法的表现形式,
即什么叫赋?什么叫兴?

另求:此三篇中最能表现其手法的名句
非常感谢!
myslove1年前1
学院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硕人》
“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关雎》
“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赋、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从《关关雎鸠》,《蒹葭》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150左右
从《关关雎鸠》,《蒹葭》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150左右.
事后追加¥100
predecessor1年前1
javer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晶莹露珠凝成白霜.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方,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漫长,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未乾的露珠在晨曦中晶晶闪亮.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边,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难以登临,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高地上.
河边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未乾透的露珠还沾在叶片上.我所思慕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那一岸,逆著弯曲的流水追寻她,路途险阻又多曲折,顺著水流而下去追寻她,彷佛她就在水中沙洲上.
《诗经》中有名的诗篇,除《关雎》和《蒹葭》外?
4058010941年前1
射波刀刀客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学校让准备古诗诵读,我准备了描写秋天的古诗《天净沙秋思》等四首和《关雎》《蒹葭》,
okfly1年前1
bobomicke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我只知道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几首挺好的,也是描写秋的,你看看吧.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爱的爱情的名篇”这句话对不对?
karenkam1年前1
十三余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这句话是对的.我做过一个题,四个选项选一个错的,其中一个选项说《朝花夕拾》是小说集,这句明显错,可见“《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爱的爱情的名篇”这句是对的.
《蒹葭》中以“蒹葭”起兴的好处是什么?
xcaizi1年前1
所以狈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1.蒹葭,表现了深秋时节,用起兴手法瞬间展现出深秋那种哀伤朦胧的感觉.
2.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用起兴手法一下子展现出作者情思百转,情根深种却情无以托的感情.
3……你可以去查一下蒹葭的图片……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
《蒹葭》是表达的什么意思?突然想起以前有一位朋友送过的一首诗,好多年了,现在也不确定这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
chengll1年前1
开心丛零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1.5%
表达思念.
《蒹葭》 中描述了那些景物
xzls08911年前1
呵呵3号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蒹葭,白露,
即芦苇和清晨的露水,
还有小洲,河流,(实写)
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虚写)
即水中的沙洲,水中的高地和水中的陆地.
《关雎》和《蒹葭》中的成语有哪些
《关雎》和《蒹葭》中的成语有哪些
原文中的
unicom10001年前1
一直恨安静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关雎》中的成语 辗转反侧,求之不得 ,寤寐以求 《蒹葭》中的成语 蒹葭伊人 蒹葭倚玉树 蒹葭之思
《诗经》中的赋比兴怎么理解?怎么理解《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试以《关雎》或《蒹葭》为例做具体分析。
哀雁1年前2
1402007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赋比兴的手法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直接叙写的例子多不胜举,《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LZ5201年前1
主任王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希望采纳
《蒹葭》第三章中描写主人公左右求索、迫切焦急心绪的句子是?
静静地陪着你1年前1
会应怜尔居素约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句子是:,
xiaohema1年前1
单车岁月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此类句都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意思.但意思要乐观一点.诗中“所谓伊人”的下一句都是表现了追寻爱人的艰难.无论从那个地方找,都
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Matty02161年前1
丝竹逍遥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景物特点是清秋萧瑟.x0d用了这些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x0d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诗经》中的赋比兴怎么理解?怎么理解《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试以《关雎》或《蒹葭》为例做具体分析.
天地英雄气1年前1
斌哥_dd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赋比兴的手法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直接叙写的例子多不胜举,《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他如《氓》中弃妇的不幸遭遇、《君子于役》中黄昏时分农家小院的情景、《击鼓》中对家乡妻子的深挚思念以及《溱洧》中男女相约游春的欢乐等,也都是用赋的手法直接叙写出来的.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烂漫的桃花(《桃夭》)、和鸣的雎鸠(《关雎》)、猗猗的绿竹(《淇奥》)、皎洁的月亮(《月出》)等.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觉优美的诗意.而兴的妙处更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关联,它或衬托,或暗喻,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粗犷尚武的《秦风》中有一首荡气回肠的恋曲《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层淡淡的哀伤.王国维曾经赞誉它“最得风人深致”,而这正得力于“兴”的妙用.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如《硕人》连用了六个比喻来夸写女子的美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丽描画地鲜活灵动,使人几乎有耳闻目睹之感,而这些比喻也因此被后世不断沿用,成为描写女子美丽的习语.其他如用癞蛤蟆比喻荒淫好色的卫庄公(《新台》)、用美丽的蕣华比喻女子的容颜(《有女同车》)等,也同样贴切逼真. 《国风》民歌中还经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具象化,像下面这样的句子: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邶风·柏舟》 未见君子,惄如朝饥.《周南·汝坟》)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卫风·淇奥》) 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风·汾沮洳》) 这些新颖活泼的比喻,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回环复沓的章法 《诗经》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组成,每章之间常常只更换一两个字,例如《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首诗三章之间只变换了六个字,其他的语言全都一样.这就是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是民歌中独有的.民歌大多是即兴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而《诗经》民歌的语言是洗练的,往往寥寥几句就能表明主题
《蒹葭》原文
lishaLFF1年前1
三岔路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蒹葭》最后一小节中强调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空虚与惆怅之情的句子是
23456791年前1
彤弦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jesse_zh1年前1
中山东路走九遍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蒹葭》属于诗经中的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诗经》中的赋比兴怎么理解?怎么理解《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试以《关雎》或《蒹葭》为例做具体分析.
9nuzfsbh1年前1
lcjf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单说就是要一个引子引出自己想描述的内容.比:以此物比彼物.简单说就是用比喻的手法 赋:铺成叙事,就是对所叙之事铺展开来.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 )。( ),( )。
六尾鱼1年前1
专门灌水的zz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关于烟雨的凄美古诗词最好类似于《蒹葭》、《秋窗风雨夕》长一点的,
tudi19701年前1
yufu1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声声慢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乡子》唐. 冯延巳
细雨泣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
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
玉枕拥孤衾,挹恨还同岁月深.
帘卷曲房谁共醉,憔悴,惆怅秦楼弹粉泪.
.《念奴娇》宋.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大约就这么多,好的话就选为满意回答吧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蒹葭》)(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蒹葭》)(1分)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1分)
(3)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分)
(4)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诗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 ”这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逆境或绝境时,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吴越hua1年前1
fzwpf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1)宛在水中央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4)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5)(略)

对《蒹葭》中的四言句式进行赏析
黄瓜想当攻1年前1
dbgxr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蒹葭》每句四言.(章法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音乐美)
四言短句,大多为名词加形容词的句式,在那时,这是歌,用来唱的,于平仄的起伏肯定有要求,与押韵这方面的要求少,相对的很开放,所以多以散文形式的浓缩化.有时,因为谱曲需要,会加些无实意的句子.也因无严格的求韵、平仄,赋比兴的手法也算是在这时期登峰造极.
希望我的回答帮得到您,来自百度知道团队【周小周】,满意的话烦请采纳~O(∩_∩)O~
《蒹葭》里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游读什么
藏旅居1年前1
轻风轩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溯su第四声,游you第二声
诵读《蒹葭》这首诗,简要说说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如梦说梦1年前1
yingliuabcd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和方玉润的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及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
《蒹葭》 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hnwz1231年前1
micky_0067swj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苍 霜 长 央
凄 晞 跻 坻
采 已 涘 沚
求《蒹葭》《关雎》全文
fzy861年前1
wangconghui612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是的异同
xc1370001年前1
19086157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①《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后面两章是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情感韵味更浓郁.
②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1、《蒹葭》这首诗一共分三节,这三节中有什么特点?,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1、《蒹葭》这首诗一共分三节,这三节中有什么特点?,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2、分析后总结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睿智矛头1年前1
朵奇兰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这三节特点:
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2、分析后总结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关雎》《蒹葭》,请用简洁的语言这两首诗概括的主题.
阿弥陀佛558361年前1
清风卷叶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写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关雎》和《蒹葭》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关雎》和《蒹葭》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分析这两首诗的艺术成就.-
oogg1年前1
暖酒回忆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首章的“蒹葭苍苍”,次章的“蒹葭萋萋”,末章的“蒹葭采采”,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春入眉心1年前1
红兜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属于景物描写.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