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一二三 作文

Henly张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sipoxi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跨入了高科技时代。如今,各种交通工具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一路”爷爷刚进门就嚷嚷:“真是的,小杨让我去喝酒,我走路过去,结果酒都喝好了,我去个啥啊!”妈妈在一旁笑着说:“您啊,就别气,我让你坐车过去,你偏不听,走路啊,不时髦了!”爷爷叹了口气:“是啊,以前都不是十一路嘛,现在可是跟不上形式了!”“两脚踏”今年的寒季仿佛来得早了一些,刚进入十月,风吹到脸上就已经像刀刮一般。早上,妈妈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拖了出来,只觉得被子外是另一个世界。匆匆吃了几口早饭,看看时间已经不早,妈妈忙把我拉到外边,坐上了她的自行车。时间紧,自然骑得也快,风肆无忌惮地往我的领口里、袖口里灌进来,我紧紧衣领,当手碰到我的脸的时候,才感觉到原来我的手也已经冰凉冰凉了。“唉,两脚踏的日子真不好过啊!”我擤擤鼻子自言自语说。“四个轮子跑得快”“嘟嘟”门外传来一声汽车的喇叭声,“星月,出来!”是爸爸的声音。我急忙奔出去。果真是爸爸,爸爸的身边多了一辆闪着银色的四个轮子的汽车。“哇,这是我们家的吗?”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来,上来试试!”我马上爬了上去,爸爸一拧钥匙,车子启动了,感觉可真好啊!有了这四个轮子,我们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周末的时候,爸爸终于可以带着我去上海的欢乐谷了。从家里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欢乐谷,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四个轮子真是跑得快啊!”随着行路幸福旅程的开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物质改变生活,生活让人幸福!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五年级:徐星月
1年前

相关推荐

读书与行路 中最后一句话含义是什么
chillin691年前1
幸福玲儿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其实读书就和行路是一样的,要学会每天坚持,而不是半途而废.只要有坚持就可以更好的把书学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啊.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中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英语翻译奈何浮生,迷茫如斯,浅斟低唱.正夜半闲时,芊芊细雨.风吹并落,独行霓光.行路未尽,且行且伤.痛忆往昔梦一场,神无
英语翻译
奈何浮生,迷茫如斯,浅斟低唱.正夜半闲时,芊芊细雨.风吹并落,独行霓光.行路未尽,且行且伤.痛忆往昔梦一场,神无主,只白驹过隙,心里不详.
那回月落茫茫,望长阶月华疑似霜.记高楼与上,眺目望断.车水马龙,如画繁华.恍然惊梦,顾盼四方.一霎忽觉花余香,最无奈,来阵阵苍凉,深忆柔肠.
翻译翻译
tiger16091年前3
huangxiaoting00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为什么浮生,迷茫像这样,浅斟低唱.正的夜半闲的时候,芊芊细雨.风吹都落,独自行走彩虹光.走的路不尽,一边走一边伤.疼痛回忆过去梦一场,神没有主,只是白驹过隙,心里不清楚.那回月落在茫茫,希望长阶月华疑似霜.记高楼和上,看眼睛盼望.车水马龙,如画繁华.恍然惊醒梦,顾盼四方.一霎间忽然觉得花多香,最无奈,来阵阵苍凉,深忆柔肠.
求高手点评一下这两首词清平乐 密林幽处,寂寞无行路,哪里寻得人去处?却又有忧丝(丝:古琴之声也)随雾.宫商忧震晶珠,珠垂
求高手点评一下这两首词
清平乐 密林幽处,寂寞无行路,哪里寻得人去处?却又有忧丝(丝:古琴之声也)随雾.宫商忧震晶珠,珠垂欲坠听音.弦音绝似叔夜(嵇康,字叔夜),堪比元亮(陶渊明也)清悠.江南春:波渺渺,水潺潺.枯林风簌簌,落日杏花飞.一朝春尽芳消散,谁懂今日盛时花.
明兄1年前1
dimpl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于平仄尚未过关.2,于押韵还有些许差错.第一首是参考了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吧?
这是张炎的一首《清平乐》,请看格律(单数行为平仄与押韵,双数行为词的正文,以相对照):
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波渺渺,水潺潺.枯林风簌簌,落日杏花飞.一朝春尽芳消散,谁懂今日盛时花.
“潺”、“飞”、“花”字完全不押韵,有的地方平仄也不大合适.另外,既然杏花飞,那么应该是春天,或者是春末夏初,正是花草林木生长旺盛之时,“枯林”于此就不大协调了,所以填词不能强说愁,要整体通顺,还要注意细节.
建议作者于格律、音韵和平仄上下功夫,再完善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可参考王力《诗词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 等基本入门知识.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什么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什么
需要3句
ritzist1年前1
zhaowangok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孤山寺北贾亭西 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沙堤
计算一道题:(请看详细内容)学校前面有一条800米长的人行路.在这条路上新安装了漂亮的路灯.丁丁数了数一共有82盏,请你
计算一道题:(请看详细内容)
学校前面有一条800米长的人行路.在这条路上新安装了漂亮的路灯.丁丁数了数一共有82盏,请你算一算,每两盏路灯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要用小学3年级的算法)
拒绝复制
不能用约数!
叫零零的猫1年前8
kkk70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道路有两边,在每一边的路灯盏数为:82/2=41(盏)
因为道路一头一尾各有一盏灯,所以41盏灯将把路段分为:41-1=40(段)
每段之间的距离是800/40=20(米)
答:每两盏路灯间的距离是20米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心跳漏半拍1年前2
梦晨gct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此题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乙离A地的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也就是乙离A地的路程占全程的[1/3],已知甲行了75%,由图意可知,70千米占全长的(75%-[1/3]),由此列式,解决问题.

70÷(75%-[1/1+2]),
=70÷([3/4−
1
3]),
=70÷[5/12],
=70×[12/5],
=168(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68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解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此题时,关键是要找出70千米所占全程的分率.

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
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路,同时也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这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是啊,人生在世,命运多舛,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幸,倘若人人都象这位盲人一样,在心中点亮一盏爱之灯,既照亮了别人精神家园的暗夜,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成就与愉悦,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光明的温暖。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请以“心中点亮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chentonglz1年前1
shygjx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是一道极富文学特质的形象性创意作文题。“灯”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实指”,而是字面意义背后的“虚指”。“虚指”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其实材料中已有揭示,如“在心中点亮一盏爱之灯,既照亮了别人精神家园的暗夜,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成就与愉悦”,这便是命题的意义指向。因此只要你用哲学的见解或文学的眼光,弄清楚话题本身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灯”是喻体,“人们心灵上的某些精神特质”是本体,如真诚、宽容、关爱、谦让、自省等美好人性,然后诠释或描写出人们心灵上所需要的某种精神特质依靠,从而点出它的意蕴。至于文体的选择,因人而异。若你擅长记叙、描绘,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一个有关心灵之灯的故事,从而让情感震撼人们;若你擅长议论说理,可以写成议论文,从理性的角度辩证分析心灵上缺乏某类(如关爱之灯)美好人性之灯所受到的种种伤害,告诉人们应该搬掉心灵的石头,清除心灵的障碍物,点亮心灵之灯,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读书与行路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句
ya808ya1年前1
oceantang001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作者是杜甫,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作者是董其昌.
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作者是裴松之.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是什么意思
vincentdsm1年前2
xping222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应该就是读书的时候遇到困难险阻不要害怕,继续坚持,勇往直前
一条路甲单独行6小时行完全程,乙单独行4小时行完全程,现在甲乙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行路程和乙行路
一条路甲单独行6小时行完全程,乙单独行4小时行完全程,现在甲乙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行路程和乙行路
程的比为( ):( )
约我去迪士尼1年前1
radish04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甲单独行6小时行完全程,乙单独行4小时行完全程
∴甲速度∶乙速度=4∶6=2∶3
相遇时时间一定,甲路程∶乙两车=甲速度∶乙速度=2∶3
我需要一篇四年级关于桥的作文要写出外观,在何时何地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解决的行路遇到的困难
我的电脑E盘A片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一个人乘车去旅行,车走了全程的1/3他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还要继续行驶他睡着时的1/3距离.他睡着时所行路
一个人乘车去旅行,车走了全程的1/3他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还要继续行驶他睡着时的1/3距离.他睡着时所行路
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youran031年前2
gbxs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列方程:x+x/3+1/3=1
解得x=1/2
列算式:(1-1/3)/(1+1/3)=1/2
一起自行车人,起初用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行路,在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走过的路程少32
一起自行车人,起初用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行路,在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走过的路程少32
一骑自行车人,起初用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行路,在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走过的路程少32公里的地点开始,他用每小时公里的速度走过全程,若行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公里.问他共走了多少公里?
dffdda31年前1
不回家的猪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您好!
设骑自行车的人,起初用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时走过的路程为x
用时为x/18
剩下的路程为x-32
用时为(x-32)/25
行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
2x-32=[x/18+(x-32)/25]*20
2x-32=10/9x+4/5x-128/5
2x-86/45x=32-128/5
4/45x=32/5
x=72
路程为2*72-32=112千米
读书万卷,行路千里谁写的
mikesk581年前1
chenkeng520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只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在求学过程中,行路的凄苦的句子是?
apiaor81年前3
jackzt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保罗船长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lbin214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如果甲乙二人在东村,丙在西村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如果甲乙二人在东村,丙在西村
他们三人同时由两村相向而行,丙遇到乙后,继续行走10分钟才遇到甲,东西两村相距多少米?
ankelly1年前1
zc3185664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设丙刚开始走了t分钟,东西相聚L米
75t+67.5t=L
75(t+10)+60(t+10)=L
t=180
L=25650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kobeljj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cy雄鹰1年前1
vaneji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解题思路:此题用方程好解,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因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由题意可分别表示出丙与乙相遇的时间,丙与甲相遇的时间,又因为“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得等量关系式:丙甲相遇时间-丙乙相遇时间=2分钟,列方程求解.

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由题意列方程得
[x/60+75−
x
67.5+75]=2,
[x/135−
x
142.5]=2,
[1/285×9]x=2,
x=2×285×9,
x=5130;
答: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5130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多次相遇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关键点在于:两者同时自两点相向而行,两者相遇走完全程的行进速度为二者速度之和.

(2012•长清区模拟)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
(2012•长清区模拟)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smile4444441年前1
叫我亚亚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则甲乙相遇时,乙丙相距(60+40)×15=1500米,乙丙两人速度差为每分钟50-40=10米,所以甲乙相遇时,三人已走了1500÷10=150分钟,则AB两地相距(60+50)×150米.

(60+40)×15÷(50-40)×(60+50),
=100×15÷10×110,
=1500÷10×110,
=16500(米).
答:A B两地相距16500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多次相遇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为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综合,根据相关知识点的关系式进行计算是完成本题的关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共行路程;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634794691年前1
妙手侠刀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此题用方程好解,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因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由题意可分别表示出丙与乙相遇的时间,丙与甲相遇的时间,又因为“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得等量关系式:丙甲相遇时间-丙乙相遇时间=2分钟,列方程求解.

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由题意列方程得
[x/60+75−
x
67.5+75]=2,
[x/135−
x
142.5]=2,
[1/285×9]x=2,
x=2×285×9,
x=5130;
答: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5130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多次相遇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关键点在于:两者同时自两点相向而行,两者相遇走完全程的行进速度为二者速度之和.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甲有事以同样速度返回A地,在A地休息了8分钟后,继续从A地走向B地,过了41分48秒甲和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yuanyihua1年前3
nothingbum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41分钟48秒=41.8分钟
设甲乙相遇时间为x分钟,根据题意,得
60x+50x=60*41.8+40(2x+8+41.8)
110x=2508+80x+320+1672
30x=4500
x=150
A.B两地间的距离
60x+50x
=110*150
=16500(米)
羊子长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羊子长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羊子长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与野,而远寻师学。的意思
玉蝶翩翩661年前1
binzi192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羊子走远路检到一块金子,回家交给他妻子,他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有骨气的人不吃受呼喝而来的食物,何况是检别人丢失的东西来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污染自己的品行呢! 羊子非常惭愧,于是又把金子丢到野外,出远门游历寻找师父学习了.
谢榛的作诗如行路的翻译 越快越好,在线等
谢榛的作诗如行路的翻译 越快越好,在线等
古人作诗,譬诸行长安大道,不由狭斜小径,以正为主,则通於四海,略无滞阻滞。若太白子美,行皆大步,其飘逸沉重之不同,子美可法,而太白未易法也。本朝有学子美者,则未免蹈袭;亦有不喜子美者,则专避其故迹。虽由大道,跬步之间,或中或傍,或缓或急,此所以异乎李杜而转折多矣。夫大道乃盛唐诸公之所共由者,予则曳裾蹑屩,由乎中正,纵横於古人众迹之中;及乎成家,如蜂采百花为蜜,其味自别,使人莫之辨也。
sunmeihui1年前1
hanhan200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试着解释一下,错误多请包涵。
古代的诗人作诗,就像在长安大道上走路一样,不会去选择那种狭窄倾斜的小路。以大路为主,就能达到天涯海角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一点阻碍都没有。就像李太白和杜子美,都大步向前,但他们诗风不同,一个诗风飘逸,一个诗风沉重,杜子美好模仿,然而李太白就没好么好模仿了。现在那些学杜甫的人,难免有走老路,抄袭之嫌,也有不喜欢杜甫风格的人,就专门回避他的写作手法。虽然是走的大路,但是每一小步之间,要么走在中间,要么就走到了边上,要么快,要么慢。这就是为什么和李白杜甫不一样,相差太远的原因。这条大路都是盛唐时期大家一起走的,而我穿着草鞋拖着衣襟,仍然走的不偏不倚,对古代诗人的写作手法了如指掌。要自成一家,就像蜜蜂采百花来酿蜜,花的味道只有自己才知道,别人是不知道的。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意思是什么?
fashion_11年前1
ljfhkk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竭尽诚意待人,那么彼此隔绝的胡、越也会结成一个整体,对人傲慢,那么骨肉之亲也会变成互不关心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
为什么有许多人夜间行路会遇见(鬼打墙)的情况?
为什么有许多人夜间行路会遇见(鬼打墙)的情况?
我听到有说人在夜间赶路时会在某一地方转来转去,走不出那个怪圈子,有人说是迷信,可我遇到那些人讲述的不尽是胡编,据讲述的人说:如果你抽烟点火或是忽然想起这是(鬼打墙)时,眼前会忽然大亮一片,这种现象会马上消失,否则,就一直漆黑一片,不能走出去
烟台浪子1年前1
caofen082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LZ 我是唯物主义者所以 我认为这是人对自己下的下意识命令 认为抽烟点火或是忽然想起这是(鬼打墙)时 就会出去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人而居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与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和丙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xuxu631年前1
haved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甲乙相遇时与丙的距离 (40+60)x15=1500米
甲乙相遇时间 1500÷(50-40)=150分钟
两地距离 (60+50)x150=110x150=16500米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
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之间的距离
哈麦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脚下行路千里远,腹中著书万卷多.”阐述了什么哲学道理?
远大钱程1年前1
rr诚成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丰富的学识,离不开博览群书,饵这种博览,决非死读书、读死书,还应该向生活学习,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实践出真知.这副对联;很是简明地阐述了学问与实践,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行路越远,视野越是开阔;实践越多,学问也就越多;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概括和升华.
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能保证行路的安全.
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能保证行路的安全.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瞅瞅看看11221年前1
我不生不灭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因为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能保证行路的安全.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甲距离B第的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甲距离B第的路程与已行路
程之比是1:5时,乙车再行全程的8分之3到达A地.
1.AB相距?
2.甲车再行几小时到达B?
寒风吹1年前1
回过神儿来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理 科 家 教”为你答疑
走了 (1-3/8)÷10%=5/8÷1/10=25/4小时
甲走了全程的 5/(1+5)=5/6
相距 25/4x80÷5/6=600千米
甲再行 600÷80-25/4=30/4-25/4=5/4小时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
4.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行了全程的20%后,又行驶了1千米,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
peterbulow1年前1
qq183287824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行了全程的20%后,又行驶了1千米,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1:3,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题目是这样吗?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tlmvyy1年前2
Emmahuangbo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设乙与甲相遇的时间为X分钟
则 50X+60X=100(X+15)
X=150分钟
则AB两地距离为16500米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metacrinus1年前6
lanse711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解题思路:此题用方程好解,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因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由题意可分别表示出丙与乙相遇的时间,丙与甲相遇的时间,又因为“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得等量关系式:丙甲相遇时间-丙乙相遇时间=2分钟,列方程求解.

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由题意列方程得
[x/60+75−
x
67.5+75]=2,
[x/135−
x
142.5]=2,
[1/285×9]x=2,
x=2×285×9,
x=5130;
答: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5130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多次相遇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关键点在于:两者同时自两点相向而行,两者相遇走完全程的行进速度为二者速度之和.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wutongyu20081年前2
当眼里只剩灰色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此题用方程好解,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因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由题意可分别表示出丙与乙相遇的时间,丙与甲相遇的时间,又因为“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得等量关系式:丙甲相遇时间-丙乙相遇时间=2分钟,列方程求解.

设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x米,由题意列方程得
[x/60+75−
x
67.5+75]=2,
[x/135−
x
142.5]=2,
[1/285×9]x=2,
x=2×285×9,
x=5130;
答: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5130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多次相遇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关键点在于:两者同时自两点相向而行,两者相遇走完全程的行进速度为二者速度之和.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前一句是什么?
youranzi1年前1
ansonwu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语出《谏太宗十思疏》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会说话的猪猪1年前4
maopufa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A,B两地间的距离x
x/(60+50)-x/(60+40)=15
x=16500
A,B两地间的距离16500米
李叔叔从A地坐火车去B地.火车行了全层的一半时他睡着了他醒来时看看路标发现剩下路是所行路得3分之1火车行了全路的几分之几
分道扬镳1年前1
茅胜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设李叔叔醒来看过路标时火车所行的路程为X,
剩下的路程为X/3,全程为X+X/3=4X/3
∴此时火车所行的路 ÷ 全程即为所求
X ÷ 4X/3=3/4
答案:火车行了全程的四分子三
小明坐汽车去旅游.汽车行驶了全程的3分之1时,他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觉前汽车所行路
小明坐汽车去旅游.汽车行驶了全程的3分之1时,他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觉前汽车所行路
的2分之1.剩下路程是全程的百分之几?如果剩下路程是20千米,全程是多少千米?【咳咳,方程神马都可以,第一点:清楚 第二点:要讲解
未知的明天1年前3
smallfisher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剩下占全程=1/2÷(1+1/2)=1/3
全程=20÷1/3=60千米
急集急文中的行路人士如何对待过错的?这里所说的过错是什么?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再写几个相关的成语!
上海能殷1年前1
zijianyi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文中的行路人士如何对待过错的?
有错误不怕,改了就好(过不惮改可也)
这里所说的过错是什么?
有失行步的仪容(失足容)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后人用“吾失足容”这个典故讽刺那些墨守陈规、循规蹈矩的人,就象这个讲究足容的人一样迂腐可笑.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再写几个相关的成语!
墨守陈规,循规蹈矩.
一位市场营销员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营销员睡着了.他醒来时看路标,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所行路
一位市场营销员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营销员睡着了.他醒来时看路标,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所行路程的三分之一.这是火车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brucewf1年前8
loveqiumi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睡觉前,火车行全程的1/2
醒来时,余下路程为全程的(1/2)×(1/3)=1/6
这时火车总的行走了全程的:1-1/6=5/6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
甲、乙、丙三人行路,
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甲有事以同样速度返回A地,在A地休息8分钟后继续A地走向B地,过了41.8分和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把答案写详细一点,谢谢,我正好三年级
whzdj1年前3
尘心凡意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设甲与乙相遇用时x分
(60+50)x=(2x+8)40+41.8*(60+40)
110x=80x+320+4180
30x=4500
x=150
(60+50)*30=3300
A、B两地的距离为3300米.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行.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路程的75%,乙离A地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为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liuyuslb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什么成语
Editonline1年前8
huihuoyun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33.3%
千里迢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成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成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日:“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 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日:“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穆日:“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含人。预修《太祖实最》,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 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台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 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 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不度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幼能 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
B.又 举官,削前资坐:由……而获罪
C.宜熟思之,无自 后悔贻:赠送
D.月余, 母忧丁: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子所得皆精理②不如须臾之所学
B.①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①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穆国之良臣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B.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C.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D.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4分)
译文:

(2)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4分)
译文:

(3)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4分)
译文:
&nbs
HOPEWELL19877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sckkl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0% 举报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 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就”“虽”“相与”各1分,语意准确1分)
(2) 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为﹍﹍所”“责”各1分,句意明确2分)
(3)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案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依靠,因此豪门大族敛迹(“知”“剖判”“屏迹”各1分,语意准确1分)


小题1: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57 s. - webmaster@yulucn.com
HOPEWELL198771年前1
sckkl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 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就”“虽”“相与”各1分,语意准确1分)
(2) 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为﹍﹍所”“责”各1分,句意明确2分)
(3)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案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依靠,因此豪门大族敛迹(“知”“剖判”“屏迹”各1分,语意准确1分)


小题1:
形容路途遥远 行路辛苦的词
fany20011年前1
yiyekaka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仰天长卧:面朝天躺在地上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深奥:幽深隐秘不易理解慈祥:和蔼安详忐忑不安: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类文阅读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类文阅读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 连一根苇子都没有! 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 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 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 。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厂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 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体会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 撩拨 他们沉静的心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 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sbin0071年前1
linyuanxang2008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1. 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
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
秋季:顶上的穗子 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2.(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
(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
(3)神秘的“呱呱 迪”的叫声和它的窝;
(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
(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
3. 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 引)的情状。
4.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 之强。(意对即可)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 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5. 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 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 谈均可。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