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家的局面到底是谁开始的?禹还是启?

wsxlj12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啊傻瓜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以往的练习和归纳里都提到“禹开始了天下为家”的局面,但是课本中的原话又可以认为是启成为夏朝第二任君王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三字经中也说过:夏传启,家天下.
1年前

相关推荐

《礼记·礼运》中译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礼记·礼运》中译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jingweixiao1年前1
不后悔爱你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原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④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埶⑤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 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 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 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 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 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 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 做小康.”
  选自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说.《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
①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②纪:纲纪,准则.
  ③知:通“智”.
  ④著:明,说明.
  ⑤埶:权势.
文言文翻译,都是出自《大同篇》.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2.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benson20051年前3
ammahong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人的.
2、用(礼义)来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深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
礼记.礼运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
礼记.礼运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为起.”的意思
孔子的这段话反映了我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孔子对"大道既隐”的社会现象持何态度?
欣笔1年前2
百里梅溪 共回答了7个问题 | 采纳率
由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时期
这时期礼乐崩坏世风败坏,周礼名存实亡
控制对这种现象是十分痛心的,希望通过教育和政府的管理是秩序得以恢复
当然,只是孔子的一种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你同意所描述的观点吗?理由!
天边的那朵云上1年前1
害羞的猪0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同意,天下大道是一个前提,也如孙子兵法开篇所讲,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所谓道就是规律,所以此句后边的皆为叙述大道的具体呈现理念.
初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1)这两个材料所反映出
初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这两个材料所反映出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你知道从谁开始出现了这种不同吗?
(3)由此你能联想到禅让制与王位***制的区别吗?
草公1年前2
kexin0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一个以天下为公,一个以天下为家.
(2)材料一是由炎帝和黄帝,材料二是由大禹
(3)能,一个以天下为公,一个以天下为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反映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从谁开始出现的这种不同?
chenzl90091年前1
忘尘_o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就出现不同了;生产力有所提高,不需要团结一致了,可以说是夏朝,夏启
帮帮忙 翻译一下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已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帮帮忙 翻译一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已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逍遥女侠1年前3
kikiyu52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这篇文章中,孔子列举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大同和小康.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对小康社会的描述.这里的小康社会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并进而进入阶级社会.与小康社会相对的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实际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化描述.而最早应该是出现在西周中后期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今有大道既隐的既是什么意思
gfh2s1th451年前1
独爱小妖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下列加括号词语意思不同的的一组是( )
A.今大道【既】隐 【既】出,得其船
B.故【谋】用是作 是故【谋】闭而不兴
C.如有不由此】者 【是】谓大同
D.天下【为】家 货力【为】己
2.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意思相反的语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①.天下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力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谋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各亲其亲,各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中“以”字后面省略掉了一个“之”字,这两个“之”字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4.请说出下面翻译正确的选项( )
(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A.所以阴谋因此而出现,战争因此而发生.
B.因此阴谋才有作用,士兵因此而作乱.
(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
A.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是不讲究礼义的.
B.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
5.这段文字与课文(《大道之行也》)同出一书.“小康”与“大同”比较起来,你觉得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哪一种?为什么?你认为最美好的社会应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西兰1年前1
火16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编辑本段]天下为家
发音 tiān xià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这篇文章中,孔子列举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大同和小康.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对小康社会的描述.这里的小康社会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并进而进入阶级社会.与小康社会相对的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实际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化描述.
[编辑本段]原文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编辑本段]翻译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编辑本段]“大同”、“小康”之说出自
因素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根据《礼运》的这段描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
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大同世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可谓是思之深刻而虑之长远的,除了所有制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外,与当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然则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礼运》作者的天才?是文化现象的偶然跳跃?还是传统说法的圣心所起呢?实际都不是,它是有本有源的,这个源本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远古文化,以及灿烂的《易》学思想,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二、小康思想
和反王权的大同思想相反,小康思想则是歌颂王权的,也惟其有歌颂王权的小康思想的掩护,反王权的大同思想才得以存在;作为思想才不致被历代王权所取缔.
儒家的小康思想与大同思想同时出现在《礼记·礼运》编.文章在以“是谓大同”总结了上文之后笔锋一转,用完全与大同思想相对立的语言开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作为社会制度和社会景象,小康与大同几乎全是对立的.在这里,天下为公的大道没有了,“天下为公”的响亮口号改成了“天下为家”.在天下为家的总原则下,一切社会现象都与大同世界相反.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为己藏,力为己出,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没有了,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没有了.所有这些,来自权力的私有:“大人世及以为礼.”大人世及也就是君主世袭.为了说明这种世袭的合理性,于是产生了为其服务的观念形态,一是礼,一是义.什么叫礼?什么叫义?《礼运》的作者十分深刻地指出:“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原来礼的本质是全在于为世袭的王权服务的.有权力的人就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尊敬,受到膜拜,就要至高无上,这就是“礼”.尊重权力既然是礼,与之相适应,保护权力自然就是义了,所以要“城郭沟池以为固”.而权力之所以要有“礼”来尊重,要有“义”来维护,就是因为它是世袭的,没有民众基础的,受到人们反对的.礼、义的本质从反面说明了大同世界的公理性,说明了大道之行的正义性,同时也说明了礼、义本身的虚假性.
由于世袭权力的需要产生了礼、义,于是礼、义成了权力世袭社会的纲纪,用以规范一切行为道德.作者一连举出了七个方面的行为规范: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设制度,立田里,贤勇知.以礼义正君臣关系,以礼义笃父子关系,以礼、义睦兄弟,以礼义和夫妇等等.除此之外,制度的确定,田里的建立,贤智的鉴别,一切皆以礼、义为标准,以礼义为依据.礼、义表面上是超脱的、公道的,实际上是依附于权力的,为权力服务的.
权力的世袭产生了礼、义,同时也产生了普遍的私有观念:“以功为己.”以功为己即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衡量功利的标准和尺度,于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既然“以功为己”,人人都为自己打算,就不能不开动脑子,以资防备,以行进取,因为你不打别人的主意,别人就要打你的主意,于是“谋用是作”.用者因也,各种损人利己的阴谋因此产生,人人勾心斗角,社会危机四伏.心斗之余继之以言,言斗之后继之以力,于是“兵由此起”,争斗无宁日.
尽管礼、义是为权力而设的,然而在“天下为家”的社会又必须崇礼倡义,大禹、成汤、文王、武王、周公便是榜样.“此六君子者,未有不懂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禹、汤等六君子治世,以礼为纲,以著义、考信、明过、扬慈、奖让六者为目,而且示民以常久,使之成为风气,如此社会方能在人自为私的情况下大体安定,谓之小康.康者安也,所以说大体安定.“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凡不能这样做的,在位者去位,无位者遭殃,天下大乱.
不难看出,《礼运》的作者对小康社会是名褒实贬的.针砭之一,公开指出小康的前提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丧失了“大道”而以天下为家的社会,自然不是理想的社会.针砭之二,这个在家天下统治下的小康社会是个人各为己,自私自利,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社会,而这些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和矛盾斗争的复杂关系都是因为“大人世及”引起的.针砭之三,这样的小康在漫长的三代仅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人才差可达到,实际上在“谋用是作”的环境里是无法达到的.打开人类历史,见到的尽是“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的可怕事实.为了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兄弟相残,叔侄相害者更有之.就以二百四十二年的《春秋》年代为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至于遭殃的民众,就没有人统计,也无法统计了.所以,《礼运》的作者描述小康,表面上在歌颂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盛德,实际上是在抵制天下为家的“大人世及”制度,旁及这种制度下形成的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
《礼运》中的小康尽管与大同相形见绌,且又语多贬辞,但秦汉以后的儒者尊小康而不言大同,具体表现是以三代为法,尊禹汤文武周公为圣,于是大同的历史和理想被抛弃了.造成大同历史割裂的始于东汉郑康成.郑氏注《礼记》,以大道之行为五帝事,而五帝通常包括黄帝、尧、舜.黄帝、尧、舜之世并非“谋闭不兴”,黄帝曾战蚩尤于涿鹿,舜征有苗.由于混淆了大同和小康的历史界线,大同世界的“谋闭而不兴”与小康之治的“兵由此起”发生了矛盾,于是后儒补充纠正并为之圆场说:“《正义》曰以三王之时教会稠数,欲责繁多,在下不堪其弊,则致如此.然谓谋作兵起也,案《史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尚书》舜征有苗,则五帝有兵.今此三五之时而云兵由此起者,兵设久矣,但上代之时用之希少,时有所用,故虽用而不言也.三王之时每事须兵,兵起繁数,故云兵由此起也.”其实这个圆场是无法使圆的,既然是“谋闭而不兴”的大同世界,何设兵之必要?既以设兵,何大同之有?且《礼运》明明是说:“兵由此起”,指的是小康之世的三代禹汤文武的盛世.起者始也,不是此时才兴起的事,怎么能说“由此起”呢?其实这种解释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兵起何时,而在于混淆“大同”与“小康”的界线,大同既然也有战涿鹿、征三苗之事,说明兵者自古有之,乃至“每事须兵”.既然社会要靠武力来维持,则《礼运》描写的“天下为公”的原则,“讲信修睦”的世风,彼此亲善的关系,人人为公的道德,以及“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的社会秩序,也就不复存在了.
何以要混淆大同与小康的界线呢?目的又在于为“大人”的家天下讳.后世注家在解释小康的“大人世及”一语说:“注:大人,诸侯也.”为什么“大人”指诸侯,而不能指天子呢?天子难道不是典型的世袭么?为了说明“大人世及”不是指天子而是指诸侯,注者又作了极其无力的解释:“《正义》曰:上既云“天下为家”,是天子之治天下也,以大人世及而为礼,明大人非天子.凡文各有所对,《易·革》卦,大人虎变对君子豹变,故大人为天子.”注者解释的唯一理由是“凡文各有所对”,因为上文的“天下为家”讲的是天子,所以下文的“大人世及”必然是讲诸侯,就像《革》卦的“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一样.这个理由就有此强词夺理了.
或以为“天下为家”就是王者视天下为家,说的是王者对天下关切之深,所以“天下为家”与“天下为公”的宏旨是一致的.这是对原文的恶意歪曲!原文清楚地说:“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的是“天下为公”的大道隐去之后才出了“天下为家”,后者是前者的倒退和反动,何言宏旨一致?为什么先人的合理思想于千百年后反遭到后人的歪曲呢?没有别的,王权的影响所致,所以说后人的思想就一定比前人先进,处处用进化论来套解社会现象,是不科学的.
三、大同思想与《周易》的渊缘关系
早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出现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相类似的大同思想本来就是奇迹,但这个奇迹并非是无缘无故地偶然出现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而这些大多又与《周易》的思想和材料相联系.
(一)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特别又有着极其丰富的介于历史和传说之间的远古史资料.《周礼·春官》:“外书掌书外气,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三皇五帝之时不一定有正规的史籍,但既然设专门衙门掌管,至少也有一定数量的史料,包括文和献的两个方面的史料.
三皇五帝是我国远古史的两个极其重要的阶段,许多带政治和制度性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三皇虽然和五帝并称,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自然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风貌.桓谭《新论》:“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伯(霸)以权智.”阮籍《通老论》也说:“三皇依道,五帝仗德,三王施仁,五霸行义.”道法自然,“以道治”也就是按人类社会最初的状貌来治理,指的自然是原始共产社会.原始社会是无所谓皇与帝的,也无所谓权力.黄石公《三略》区别三皇与五帝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说:“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行焉.王者制人道德,降心服志,设矩备衰,有察之政,甲兵之事备而无争战血刃之用,天下太平.”三皇时代是不存在政教的,人们按照天地运转的自然法则劳作生活,“故天下无所归功于帝者”,然而天下太平.有王的时代就不同了,道德规范有了,政教法令有了,规矩原则有了,甲兵之事也有了,然而也天下太平.所谓有王的时代也就是夏、商、周的三王时代.对照前面所述的大同和小康,正好是大同属三皇时代,而小康则是夏、商、周的三王时代.
借用孔子的口气说:“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来之逮也,而有志焉.”
这段话从字面上看,是孔子感叹自己其生也晚,未赶上大道施行的时机,也未见到三代英明之主,然而却向往天下为公的大道.这算是提起下文的导语,同时也是有意制造模糊的巧设.我们知道,“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之英”自然是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六君子,而六君子都是小康之治的代表.然则行大道的是谁呢?是什么时候呢?作者没有说.其所以不说,其中就有个肯定王权与否定王权的问题,因为三代之前是三皇和五帝时代,明确说大道之行在三皇时期,则颂扬大道便是否定王权;如说大道之行在五帝时期,虽然肯定了王权,但却伤害了大道,因而既不说三皇,也不说五帝.郑康成注《礼记》,肯定“大道谓五帝时也”,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兵起于何时的矛盾.然则究竟是三皇还是五帝呢?我们认为更像是三皇,因为只有三皇时代的原始共产社会才有可能作为大同世界的历史渊源.这点,《易传·系辞》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大致的轮廓.
(二)思想渊源
大同思想最主要的特点是用“天下为公”的口号反对王权,不是反对被后儒窜改了的立长立嫡,反对传天位于子,而是从根本上取消王权,否定王权的存在.这点,我们只要将《礼运》对大同世界的描写和后世陶潜的《桃花源记》略加比较,就清楚了.《桃花源记》正是根据《礼运》的思想具体形象化的.然则《礼运》的思想又从何而来呢?来自我们通常所说的“易道”.
《周易》上经《乾》卦的用九爻辞说:“见群龙无首吉.”意思是要看到群龙无首才吉利,反过来说,只要群龙有首,就不吉利.这话初看起来似乎反逻辑,实际上是合逻辑的,群龙有首必然有争,无首才能无争,无争才能太平,所以说吉.然则是何物在争,所争何物呢?是群龙在争,争作为首.只有不设“首”,大家一样,才能无争.用于人事,是一种十足的反王权思想
但《礼运》毕竟产生在群龙有首的时代,而且又是议论具体的社会制度,是实实在在的政治问题,既不能像《易经》一样隐晦,也不可能像《易传》那样超脱,因而也就不可能那样直搞,除了尽量描述社会的和谐协调外,凡涉及王权的地方仅用“天下为公”一语带过,而且打着孔子的旗号.也惟其如此,才能在王权的严密控制下存在了两千余年,并不断散发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
(三)社会基础
所谓社会基础,指的是现实生活对作者思想的刺激和影响.《礼运》篇不可能产生在“大同世界”的三代,也不可能产生在“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更不可能产生在天下纷争的春秋战国.”“三代”人有这种大体相似的实践,但不可能形成这样完整的思想.西周是名义上大一统的社会,天下宗周,人们正享受着天下“贤君”的“庇荫”,也形成不了这样的思想.春秋战国出现的是百家争鸣,人们在激烈竞争中探索治国的方略,表现不出如此的安详和平静.只有在通过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之后渴望统一,而统一之后又通过暴秦恶政的摧残,人们从正反两方面得到了教训,于是痛定思痛,认识到任何君主都无助于社会治理,王权始终是为君主以及附属于君主的极少数人服务的.于是天下为公的“大道”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说大同思想既是对暴秦统一的反动,又是对长期分裂的非难.人们从实践中看到,表面统一的西周未能给人民带来好处,根本不统一的战国给人民带来战祸,而彻底统一的暴秦又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于是人们只好返于古朴,回到“三代”的原始共产社会,并加以理想化,作为向往,更作为自我陶醉了.
[编辑本段]因素
私欲的膨胀,能力的提高.导致家天下的出现
选贤与能当然是科举 家天下害怕地位不保 同时又想管好自己的地位
[编辑本段]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编辑本段]什么叫做世袭制
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
“禅让制” 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九五之尊的位置由其他非常有能力的人来继承.
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首领的人物,在中学课本中有舜、禹.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
世袭制:表现、意义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世袭制.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如,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秦始皇首创的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朝割据的藩镇都是世袭的.这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继两种方式,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英语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
英语翻译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考核督查办1年前1
frankledo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大意:到了今天大道消隐不见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家族,各自孝敬各自的亲朋好友,各自去爱护各自的儿子女儿,好东西也会尽力去争取,全是为了自己.统治者世代相传形成一种习惯,修筑高墙坚城,开沟蓄池,以此作为屏障.制定礼仪作为法纪,用以规范君臣,用以督促父子,用以和睦兄弟,用以亲爱夫妇,用以设立制度,用以建设乡村,用以激励勇士智者,用以奖勤罚懒.所以,计谋就开始兴盛起来,因而争斗也就开始普及.象大禹、汤王、文王、武王、成王、周公这些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六个堪称君子的人,没有说不崇尚礼的,以此来推行他们的主张,以此来衡量他们的诚信,以此来制定赏罚的标准,来促使人们追求仁义,彼此谦让,用规范来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就会大势将去,人们就会感到大难临头了.这就是小康社会!
“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其中“大同”和“小康”是什么意思?
lzhdmmimi1年前1
厉无咎_200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大同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康则是自己顾自己,自己过得好就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篇文言文中的 今大道既隐,隐:以睦兄弟,睦:是谓小康,康:1.故谋用是作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篇文言文中的 今大道既隐,隐:以睦兄弟,睦:是谓小康,康:1.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2.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麻烦这些字词翻译一下,
sichuangg1年前1
一箪食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隐:消逝 睦:和睦 康:富足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 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英语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
英语翻译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发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janeooo1年前1
醉了知了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这篇文章中,孔子列举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大同和小康.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对小康社会的描述.这里的小康社会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并进而进入阶级社会.与小康社会相对的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实际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化描述.
《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
《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这种“天下为家”的时代开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zhuhou1年前1
情结飘逸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的是什么制度取而代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的是什么制度取而代之
关于八年级上月考试卷
zhaoxiujie1年前1
特立独行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的是王位世袭制取而代之.
这种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这种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别忘了标志性事件
retgreqq1年前1
小满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是从禹传子起的
都一个答案
求“礼运小康篇”的解释与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
求“礼运小康篇”的解释与翻译.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胆1年前1
第七尾鱼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http://linux.fmjh.tpc.edu.tw/~0040/hkreading/docarea/nfu3n/02.htm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1、大道指什么***. 2、这种家天下的局面是因为谁开始.
cczx1年前1
qq老卡拉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66.7%
C 大道既隐说明它已经不存在了下文说天下为.货力.说的是大家怎么样,所以是C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端正)君臣,以笃(深厚)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工,由此选也。此六君子着,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推行)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祸殃),是谓小康。 
1、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今大道 隐( )
(2)各亲其 ( )
(3)以 兄弟( )  
(4) 谓小康( )
(5)礼仪以为 ( )
(6)未有不谨 礼者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其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其后括号内打×。 
(1)禹汤文武成王周工都是文中的小康时代遵守礼仪的杰出人物。( ) 
(2)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秩序井然的***;“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爱、讲究礼仪的亲情***。( )  
(3)“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的意思是“用(礼)来显示民众应该做的事,用礼来考察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
pavilian20011年前1
lady风韵3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1)已经 (2)以……为亲,赡养,奉养 (3)使……和睦(和善) (4)这 (5)纲纪,准则 (6)对
2、(1)所以奸诈之心发生(因此各种图谋出现),战争也因此(由此)而引发。 
 (2)如果有不以礼仪为准则的人(如果有不遵守礼仪的人),在位者要将其罢免(作官的要被免职)。  
3、(1)√(2)√(3)√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面临严重危机
魔女LALA1年前1
冬瓜11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shenhua_0021年前2
征婚交友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译文: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
中国古语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以为礼……
中国古语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以为礼……
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此我国历史上开始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变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其意义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倡导者是谁,他是如何获得这个位置的?
amaustin1年前1
blue799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 ②***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summerthecute1年前1
zhehe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A
天下为家,的标志是什么?大人世及以为礼是指什么?
水色淋漓1年前2
春暖花开8892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儿子启登上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大人世及以为礼”意思是:君王世袭应该看作是理应的,合乎道德规范的
礼应该解释为:合乎道德礼仪的 .
应该是礼乐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之一.
ps:我之前回答过这个问题
大道既隐阅读答案: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大道既隐阅读答案:
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zhaoxun11年前1
2775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材料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不同之处急i急ii急i积极啊
sandyfish20041年前1
tianyaqiyi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私有制
天下为家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675329711年前1
不眨眼才清楚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生产力的发展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是指
四维空间1年前1
随想00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这篇文章中,孔子列举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大同和小康.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对小康社会的描述.这里的小康社会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并进而进入阶级社会.与小康社会相对的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实际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化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