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 变为 家天下 始于什么事件

公鸟寻巢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是舞悦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夏传子家天下 大禹的儿子夏启
1年前

相关推荐

天下为公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地狱的小鱼1年前1
mllum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是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意思
sparrow1judy1年前1
supertop88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提到的传说中的3位英雄人物
浪非浪1年前1
约旦斯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此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此中提到的有尧 舜 禹
英语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 信翻译只要与 信翻译
蓝光拼音1年前2
陈ii付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与”就是和的意思
“信”指得是诚信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jackyyong1年前2
刀廊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
初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1)这两个材料所反映出
初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这两个材料所反映出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你知道从谁开始出现了这种不同吗?
(3)由此你能联想到禅让制与王位***制的区别吗?
草公1年前2
kexin0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一个以天下为公,一个以天下为家.
(2)材料一是由炎帝和黄帝,材料二是由大禹
(3)能,一个以天下为公,一个以天下为家.
怎样理解天人合一,和为贵,仁,天下为公等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jupiter12111年前1
誓vv捍卫宝宝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先做好本份的事,就已经是和谐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反映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从谁开始出现的这种不同?
chenzl90091年前1
忘尘_o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就出现不同了;生产力有所提高,不需要团结一致了,可以说是夏朝,夏启
《天下为公,
dodozzz5201年前1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哪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哪里?
是论语,老子,还是礼记?
江晓聪1年前1
rr水月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中照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是哪句?
sage001年前1
落箫扬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这段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啦一制度?请举例说明.
3这个时期既然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tian561年前2
CZNLIANGff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80%
春秋时期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相当于一种推选制度吧
这本来就是古代社会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
英语翻译翻译文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英语翻译
翻译文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是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选也.
妈呀,忒费劲了……
幻魔宫主人他ww1年前1
sybababa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 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 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
英语翻译《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英语翻译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选贤与能的"与"是什么意思?
2.男有分的"分"是什么意思?
没有你好好1年前1
Aaron_Josely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与"是依靠,依据的意思
男有分的"分"是职业之分的意思
“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其中“大同”和“小康”是什么意思?
lzhdmmimi1年前1
厉无咎_200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大同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康则是自己顾自己,自己过得好就行
英语翻译天下为公 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
英语翻译
天下为公 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西各个1年前1
阿里阿里郎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请先翻译成白话文 本人古文没学好 拉丁语可以试试
这么难 惨了
orbis terrarum est pro populus communico
N.B.不是一句话啊 不好翻啊 这个要先翻成英文 所以翻成the world is for people to share先了(想到johnlennon.)
哎 不一定对 拉丁更不一定对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哪些史实
mm都洗了1年前1
44897702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正是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
大道之行也,同样字的不同解释为:天下为公( )不必为已(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贼乱贼而不做( )其:故人不独亲其
大道之行也,同样字的不同解释
为:天下为公( )
不必为已( )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 )
盗贼乱贼而不做( )
其:故人不独亲其亲( )
货恶其弃于地也()
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于: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而不出于身也()
故: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外户而不闭()
2.指出‘亲’和‘字’的词法特点.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不独子其子()
3.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4.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大同’***特征.
ss就一次1年前1
licui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为:是 为……
而:连词 连词
其:自己的 指财货
闭:不发生 关上
于:在 不译
故:因此 因此
用如动词,以……为亲 以……为子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1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安居乐业
3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绝对对了 我们刚刚学完的
默写。(8分)小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默写。(8分)
小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小题2: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小题3:王湾《次北固山下》“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小题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古人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佳句。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的“ ,鬃微霜又何妨”;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绝交1年前1
驼鹿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小题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2:谁家玉笛暗飞声
小题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4:浊酒一杯家万里  酒酣胸胆尚开张  醉里挑灯看剑 (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共8分)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具体指的是当时的什么事情
超级猪猪猪1年前1
雨儿精灵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别理解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下一句是什么?
nishangfeiwu1年前1
闪风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出现变化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男1年前1
了了曲韵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材料一讲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材料二讲的是“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2)禅让制。
(3)启继承父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中的成语)
学会坚强19871年前1
乐心52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天下为公
  成语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近义词】:天下一家 【反义词】:天下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老有所终
  成语 老有所终 发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出处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示例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鳏)寡孤独
  成语 矜(鳏)寡孤独 发音 guān(guān) guǎ gū dú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出处 《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孑其孑。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snowphoenix1年前1
maomaodoudou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
乾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a老有所终,b 幼有所长,c 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本文选自《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思想。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大 道 之 行 也,天 下 为 公,选 贤 其 能,讲 信 修 睦。
3、“壮有所用”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______(a、b、c)处,理由是:                     
4、指出本文的结构特征:              
5、写出与划线词词义相同的成语。
与能:    
讲信修    
其弃于地也:    
许溢1年前1
hope_wxj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1、《礼记·礼运》 孔子的儒家
2、大道/之行也。天为/为公。疏贤/与能。讲信/修睦。
3、B 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
4、总—分—总
5、礼贤下士 和睦相处 好逸恶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youngjj1年前1
枫520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古人希望一个所谓大同的世界,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时是一个战乱频繁,人人生活贫苦的时代,作者写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希望后世能有一个好的生活.)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善良,不贪不骄,与他人和睦相处.

(望采纳哦---------------------------------------------------- 0~0 )
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蓝点核1年前3
zd7101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文言文的句式是谓大同 ( )什么句式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天下为公( )顺便问下:举例说明孔子关于"大同"社
文言文的句式
是谓大同 ( )什么句式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
天下为公( )
顺便问下:举例说明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kysjy1年前2
易_灵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是谓大同 判断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
天下为公 判断句
是 代词, 这
谓 叫做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
天下 名词
为 是
与上基本同
中间介词 于 起作用,地 己 放它后面做宾语
修饰弃 和藏 这两个动词做状语,在古文里这种结构要放后面 ,也就是后置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记载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两书的《礼运》篇.以前,由于对《孔子家语》的记载心存怀疑,人们谈论孔子政治理想时往往依据《礼记》,其实,认真研究后不难发现,《礼记》的记载经过汉人整理改编的痕迹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孔子家语》的记载更为真实可靠.[2]据《孔子家语》,孔子关于“大同”理想的表述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谓之大同.
孔子认为,“大同”是指的大道实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公有的,选举贤能的人为政,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所有的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年老丧夫或丧妻及失去父母、残疾的人都得到很好供养.人们痛恨财物被丢弃在地上,被糟蹋浪费,但并不一定为自己所有;痛恨力气不出于自身,但并不一定为别人效命.因此阴谋诡计被遏制而不能施展,劫掠偷盗、叛逆犯上的事也不会发生,所以外出也不用关门闭户.
以前,人们不信《家语》,历来阐述孔子的社会理想都以《礼记》中的《礼运》篇为依据,致使孔子“大同”说的一段已经失去本真.在该篇中,与《礼记·礼运》相比,《孔子家语·礼运》更显古朴真实.孔子没有说到三皇五帝,也没有说到“小康”,那种以此来论证孔子主张回复到“原始共产主义”时代,认为孔子思想倒退的看法是不对的.孔子所理想的“大同”社会乃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时期,并不是指一般所认为的所谓“三皇五帝时”.孔子所说“大道之行”的时代具体是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在孔子看来,三代“圣王”之后,就是“大道既隐”的时期.
孔子认为,“大同”是曾经存在的社会,它存在于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状态.“大同”的“同”,郑玄注《礼记·礼运》曰:“同,犹和也,平也.”郑玄以“和”、“平”释“同”非常正确,“大同”社会正是人类之间“和”的理想状态.据《论语·子路》,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此处的“同”是苟同、无原则的趋同,与“和”有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同”与“和”的矛盾,它只是说明“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和”而已.
孔子关于“大同”的论述中,处处都可以理解成为他在诠释或描述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圣道”大行,天下为公,社会管理者惟贤是举,选才任能;人与人之间平和相处,互相扶持;彼此没有争斗,各尽其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且物尽其用,人人各尽所能,盗贼不作,夜不闭户.很显然,没有“和”,就没有这一切,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扶持,就没有人人各得其所,就没有社会风气的井然有序.可以说,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和谐社会里.
孔子的大同理想是社会富足前提下的和谐,它与不少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主张不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道家所主张的便是小国寡民的模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理想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尉缭子》记载兵家任务尉缭的主张是“使民无私”,认为“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墨子》记载墨家主张“各从事其所能”,“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吕氏春秋》则记载了杂家的均平主张,认为“公则天下平”.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中国历代的追求,然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应当以物质财富对人们基本生活的满足为前提,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片面的“公平”,只是共寒共饥不是真正的和谐.孔子的认识就是如此,他希望各尽其力,也希望“各从事其所能”,但他并不认同狭隘的“公平”,否则,“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就无从谈起.
孔子也曾经谈到“贫”与“寡”的问题.《论语·季氏》记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相信,有封国、封地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均平,注意安定.因为平均就不觉得贫穷,和睦就不觉得人少,安定就没有什幺危险.孔子所言,着眼于“有国有家者”,他们富有治理家、国的责任,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却未必肯定“寡”、“贫”,相反,孔子其实是否定“寡”、“贫”,因为他是以之作为参照,来说明“不均”、“不安”更为可怕.在孔子的论说逻辑中,“不均”与“不安”是互相联系的,“不均”往往会引发“不安”.孔子所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其中的“均平”是财产分配,要达到好的结局,一定要使各方处于“和”的状态,这样才能消弭动荡的根源,可见,“均平”原则其实是一个“和”的原则,以“均平”治国便是以“和”治国.
孔子的大同思想,追求的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整个社会的和谐,这一点十分重要.按照孔颖达《礼记·礼运》疏的解释:“‘是谓大同’者,率土皆然,故曰‘大同’.”孔子有家国天下的胸怀,由此,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例如,晋代的陶渊明曾经虚构了一个世外桃园,他描述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其中既有孔子思想的影子,也有道家的思想因素,显然,这种超脱虽有对美好生活的超然向往,而更多地透露了人们被世事所累时的逃避与解脱.
为了政治理想的实现,历史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努力着、思想着.宋代的李纲以“病牛”作比,他写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明代的吕坤则追求一个“清平世界”,《呻吟语》卷五《治道》记载了他的说法:“六合之内有一事一物相陵夺假借,而不各居其正位,不成清世界;有匹夫匹妇冤抑愤懑,而不得其分愿,不成平世界.”
但是,“众生皆饱”、“清平世界”的到来是艰难的,直到近代,人们仍然在不断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提出“天国”理念,向往天下男子尽兄弟,天下女子皆姐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天下人共耕天下之田,他们认为应当“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后来,康有为继承孔子的“大同”思想,提倡“世界大同”,主张在《礼记》中取出《礼运》篇,与《儒行》、《大学》、《中庸》合为“四记”,以代替宋儒的“四书”,作为儒家的基本典籍.再后来,孙中山也曾以“大同”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追求
天下为公是什么?
百渡贴吧没gg1年前1
书生好狼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天下是大家的!孙文很注重的话!
请教关于礼运里面“天下为公”的一段话
请教关于礼运里面“天下为公”的一段话
在《礼记·礼运》里面那段著名的话: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想知道孔子说这段话时的大致年龄或者年代
O四鲜烤麸O1年前1
ddusfd2di254c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62.5%
孔子长弟子子游(言偃)五十多岁.而当时可与子游言此大道,想子游至少也该是二十岁左右了吧.所以当时夫子的年龄当在七十岁左右.夫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此时夫子已周游完列国归鲁国了.所以时间当在公元前484年以后.
跪求《孙中山传》读后感急求读《天下为公——孙中山传》有感字数:6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
fjxx123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所终,壮有所用,(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所终,壮有所用,(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1.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时期的***状况?
2.“天下为公,请你举出几个例子说明.
二、为什么海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回答其中的一个都可以!
( )不用填就可以了,只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个二题要一句话概括下来,其它的题答案尽量少一点
新魅力女人1年前3
武状元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讲的是夏朝的事
从“天下为公”可以看出来.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天下为公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ru ti!
zzzyyy20051年前1
hechao11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是为大同
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谢谢!
兜兜宝宝11年前2
demilichzz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
问:(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2)历史上把这种方法叫做什

问:(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2)历史上把这种方法叫做什

(3)“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4)材料二中说明了什么问题?(5)这种***对当今***有借鉴意义?请简要论述.请回答问题时标清题号.谢谢了


sfh1911年前1
tgaol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大公无私2,1任人唯贤.3.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有才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意思?
美滋滋脆心1年前3
孚游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其中“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易锋1年前1
dituhe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选贤与能
xuǎn xián jǔ néng
〖解释〗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 选贤任能 ”、“ 选贤举能 ”.
〖出处〗《 礼记 · 礼运 》:“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示例〗~,于今虽重.★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在线等求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水落石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另
在线等求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水落石出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另求(感恩的心)此文的
段落大意,主题思想.
帮帮忙,本人在线等!
中尖力量1年前2
wgh262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晕 桃花源记的课文里没有注释?随便搞本翻译书应该就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一首什么诗
石不转0091年前1
幸福重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礼记中的《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不同之处急i急ii急i积极啊
sandyfish20041年前1
tianyaqiyi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私有制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请找出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句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skehbm1年前2
zjlll097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男有分,女有归.
(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上述材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是名微尘1年前1
悠悠土人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那时候并没有人采纳,大家都在争霸.后世也没有能做到的,除了比较单一的个别事例.总的来说比较理想化.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从正面论证了天下为公这一中心思想
jxhlf1231年前1
ccttjj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24 大道之行也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再看课文.全文可分三层: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二、问题研究
关于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从孔子回答言偃的话来看,“大道之行”先于“三代之英”,则“大同”社会当指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因而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又不然,因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倒退的主张.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决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何以见得呢?
我们细读论“大同”这一段文字,便不难看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传闻中五帝之世的社会实况,而是包含在实况之中的“大道”——确切地说,他是将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例如,他从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两件事实中提炼出“天下为公”的观念,指出了社会权力的归宿(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从舜举“八元”“八恺”一事中提炼出“选贤与能”的观念,指出了社会管理者产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二者决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要看到孔子将这个理想社会定名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郑玄注云:“同,犹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练习说明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fèn,职分、职业.
3.恶,读wù,憎恶.
4.鲜,读xiǎn,少.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拟用一课时教读.基本的设想是:
1.把诵读放在教学的首位.
这是一篇名文,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本文共107字,读一遍约需1分钟(包括间歇在内),要保证至少读15遍(包括领读和背诵的检查).要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讲讲读读,使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
2.对诵读要作具体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要简化其他教学环节.
注释已有的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不必再讲;一看就明白的句子用不着译成现代语;《礼记》及戴圣的介绍就依题注,不作任何补充.
4.练习(含讨论)也要在课上完成,15分钟以内最好.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说明:①“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③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二、补充资料
康有为关于“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这句话的解释: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三代之英,升平世小康之道也.孔子生据乱世,而志则常在太平世.必进化至大同,乃孚素志.至不得已,亦为小康.而皆不逮,此所由顾生民而兴哀也.”
(节选自《〈礼运〉注》)
〔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是春秋公羊家的说法,康有为借用它来说明历史进化是从据乱世经升平世(即“小康”社会)到达太平世(即“大同”社会).“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消费中心猜花卉名 天下为公猜成语 移动电话成语 好山好水猜二字 北京零时猜动物
忘销魂1年前1
tony_t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消费中心 猜花卉名(如意花)消费,花费;中心,正中心里
天下为公 猜成语(一己之私)
移动电话 成语(遥相呼应)
好山好水 猜二字(崔、淮)
北京零时 猜动物(燕子)
英语翻译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英语翻译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苦冰茶1年前1
inetkk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说明:①“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③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二、补充资料
康有为关于“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这句话的解释: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三代之英,升平世小康之道也.孔子生据乱世,而志则常在太平世.必进化至大同,乃孚素志.至不得已,亦为小康.而皆不逮,此所由顾生民而兴哀也.”
(节选自《〈礼运〉注》)
〔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是春秋公羊家的说法,康有为借用它来说明历史进化是从据乱世经升平世(即“小康”社会)到达太平世(即“大同”社会).“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再看课文.全文可分三层: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二、问题研究
关于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从孔子回答言偃的话来看,“大道之行”先于“三代之英”,则“大同”社会当指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因而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又不然,因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倒退的主张.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决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何以见得呢?
我们细读论“大同”这一段文字,便不难看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传闻中五帝之世的社会实况,而是包含在实况之中的“大道”——确切地说,他是将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例如,他从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两件事实中提炼出“天下为公”的观念,指出了社会权力的归宿(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从舜举“八元”“八恺”一事中提炼出“选贤与能”的观念,指出了社会管理者产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二者决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要看到孔子将这个理想社会定名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郑玄注云:“同,犹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练习说明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fèn,职分、职业.
3.恶,读wù,憎恶.
4.鲜,读xiǎn,少.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拟用一课时教读.基本的设想是:
1.把诵读放在教学的首位.
这是一篇名文,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本文共107字,读一遍约需1分钟(包括间歇在内),要保证至少读15遍(包括领读和背诵的检查).要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讲讲读读,使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
2.对诵读要作具体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要简化其他教学环节.
注释已有的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不必再讲;一看就明白的句子用不着译成现代语;《礼记》及戴圣的介绍就依题注,不作任何补充.
4.练习(含讨论)也要在课上完成,15分钟以内最好.
孔子描绘的大同图景出现在什么时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史实?
落地平衍1年前1
永恒一瞬间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上古时代,尧舜时期.
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请你写出一句与天下为公境界相同的名言警句
jsb19821年前2
我tt你叫啥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小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小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小题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3:《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小题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小题5: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不可预知的未来1年前1
813413sa 共回答了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小题1: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小题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解答诗文默写题,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弄清楚具体题型的要求,按要求默写;第四是记清楚诗文名句的关键字词,默写诗文名句尤须注意不能写错字。所以默写时,除了要注意“睦、籁、磬、凌、撼、楫”等重点字,还要注意“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等提示语,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的完整性。
《礼记 礼运》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指什么?
wyong11201年前1
王斌帝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此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正是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