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风雨同舟2046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chongchong198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1年前

相关推荐

求古诗《夏意》的意思
李8888881年前1
zq0905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苏舜钦的《夏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海之浪尖1年前1
双吻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苏舜钦的《夏意》写出了作者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心境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古诗《夏意》的意思是宋代的苏舜钦 的诗
htsr1年前1
iamzlf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诗 :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诗中哪一句与“鸟鸣山更幽”写法类似?并对它作简要分析.
tianhao9601年前1
winged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石榴开遍透帘明
都是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用帘幕的透明映衬出石榴的红火,表现石榴在夏天开得异常光彩夺目
《夏意》中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列举本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我在存在永远等待1年前1
文斯love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解析:《夏意》(作者:苏舜钦)诗句中是写什莫?并表现了诗人什莫心境?
无言1631年前1
秋风落叶00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古诗《夏意》两题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写出了剩下校园幽
古诗《夏意》两题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写出了剩下校园幽静的特点,始终体现“幽静” 的词语有哪些,(两个)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盛夏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linwfxm1年前1
WENXX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 = 第二个是,安适,舒适,
苏舜钦《夏意》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u客小u1年前1
zyasongzys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清凉宁静之特色,凸显明丽飘渺之意境.
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苏舜钦的《夏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zhaojeffrey1年前1
dd_soul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山亭夏日》和《夏意》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山亭夏日》和《夏意》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帮帮忙大哥大姐们,我急用!
译文要简短而精练
我是记号1年前1
闻香识女人-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柳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