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末代皇帝是朱由检?

2023-07-13 20:01:19
共14条回复
慧慧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 明仁宗朱高炽 --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 明宪宗朱见深 -- 明孝宗朱佑樘 -- 明武宗朱厚照 -- 明世宗朱厚熜 --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 明光宗朱常洛 -- 明熹宗朱由校 -- 明思宗朱由检。

LuckySXyd

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

cloudcone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南明(明朝宗室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明昭宗朱由榔,年号永历。

小菜G

是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明思宗朱由检灭国,你说的正确。

西柚不是西游

明朝首任皇帝是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末代皇帝是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tt白

对的,后世官史都是这么认为的,断暂的南明朝庭不被认为是正统。

cloud123

明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年,未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位三十三年。

coco

完全正确,明朝是由洪武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于1662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年间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

余辉

是的

明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clou

是的,朱元璋建国,朱由检亡国。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我不懂运营

是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末代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可乐

确实

明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末代皇帝是崇祯帝朱由检

gitcloud

是的明朝开国皇帝就是朱元璋,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崇祯朱由检。

皮皮

是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

相关推荐

《火山闪电》明朝皇帝朱由检简介崇祯是怎么死的?

明朝末代皇帝,明朝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检,明朝君主。光宗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的母亲是一位夫人刘。1622年,他被授予信仰之王的称号。他于1627年至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宦官,他对自己犯下了六宗罪。他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岌岌可危。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后,在景山公园自缢。他35岁,在位17年。寺以为,后改为宗彝和怀宗。清代谥号守道,尊俭,教武体仁为孝庄烈帝。南明皇帝洪光去谥号,道刚明俭,文分吴敦仁忠孝帝。葬于十三陵四灵。明宗,朱由检人,年号:崇祯,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熙宗朱由校之弟。崇祯皇帝年轻时被封为辛王。熙宗皇帝死后,因为没有子嗣,按照古代的兄弟情的说法,辛王坐上了不属于他的皇帝宝座。皇帝的位置本来是大家向往的,但此时大明江山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即使一个君臣在世也难以扭转颓势。更何况,朱由检自小在宫中长大,不知道官场的勾心斗角和派系斗争。对战场阵型和战争的策略了解不多。然而,毫无经验的朱由检凭着自己中兴的决心,成功延展了大明山17年,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这篇论文简单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熙宗死时,正是科威集团活动最猖獗的时期。柯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互为表里,在后宫制造事端,独霸朝政,不仅害死了熙宗皇帝,也把明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王铸油建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因此,在宣布王新即位后,朱由检从信府搬进了大内,但他不敢吃为他准备的饭菜。他只是带着从家里偷偷带回来的干粮度过了最危险的日子,宫里的危险可见一斑。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对魏忠贤专权深恶痛绝,但终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韬光养晦。正处于人生巅峰的魏忠贤,并没有把这个孩子当回事,以为他和他的哥哥宗一样年轻,不会有多大作为,于是更加猖狂。他甚至要求各地为他修建神社,他的恶行早已暴露在世人面前。由内而外怨声载道,崇祯皇帝抓住时机,先除掉了魏忠贤的得力干将崔成秀,再杀了魏忠贤的爪牙,让魏忠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接着,他发诏贬凤阳、魏忠贤,以守陵墓。魏忠贤自知有罪,在途中自缢。崇祯皇帝笑着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一度让大明江山实现中兴成为可能,但随后的一系列失误让他没能实现中兴的梦想。当时明朝最大的敌人是东北的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满清政权。此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已经去世,太宗皇太极在位。双方爆发了多次战争,战争的结果大多以明军战败告终。一个大法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元帅。崇祯皇帝当然不可能甘心这样做,于是想到了袁崇焕,一个被百姓称为‘袁长城"的人物。当初就是这个袁崇焕在宁远城用大炮打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由于宦官的迫害,他被迫离职。这次被崇祯皇帝重用,自然是踌躇满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大明的山河。一上任,他就把东北的防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以至于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两个都城的北面越过长城,威胁北京。袁崇焕带着部队回到了北京。就在袁崇焕快要开到北京城下的时候,领带来了清军突然出现,给崇祯造成了一个假象。袁崇焕率清军攻城。因此,城上守军坚决禁止城外部队入城。千里奔袭的袁俊此刻已经疲惫不堪,就是不能进城休息,还要面对强大的八旗军队。然而,袁俊成功地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当夜,皇太极派心腹将领在明俘虏面前宣讲如何与袁崇焕订立投降城池的协议,然后故意让俘虏逃跑。犯人怎么知道是反阴谋?回城后,他向崇祯皇帝详细汇报。这个多疑的崇祯把几件事联系在一起,认定袁崇焕一定是叛徒,于是把袁崇焕发配到城里,关进监狱,几个月后处死。从此,明朝失去了唯一的东北屏障,八旗军队得以如入无人之境,驰骋东北。明朝末年,出现了三伏天的局面。一是北京崇祯皇帝为首的明政权;二是沈阳皇太极为首的清政权;三是西北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说到李自成,农民军最初是我叔叔高迎祥手下的一名将军,他是一名老冠军。在我叔叔被俘虏并死去后,他被选为新的冠军。明朝对抗农民军的战绩远胜清军。明军将领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熊文灿等,都对农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曾将农民军逼入厢峡,险些困住李自成、张;孙传庭在潼关打败了农民军,并俘虏了老国王高迎祥。熊文灿把农民军追得走投无路,投降了,包括张、罗汝才。卢象升滁州赢了,到处都是农民军的尸体。更有左良玉、何、曹变蛟、等将领发生冲突。扑灭农民军的星星之火并非不可能,但正是崇祯皇帝的急躁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农民军。明军将领稍有败绩,或被杀或被贬。明朝栋梁之才尽失,陈奇瑜被贬,熊文灿被斩首,孙传庭被囚禁,将军们的倒台注定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被无处可藏的熊文灿追杀,被迫躲进商洛山。当李自成再次出山时,熊文灿早已成为冤死的幽灵。李自成再次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吸收了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知识分子,洗去了农民军固有的土匪精神,有了要受命登上紫禁城龙椅的气势。占领洛阳,斩,破襄阳,取武昌,一路打凯,在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李自成称帝后,一路东进,只有宁武受到重创,其他重镇如宣大等都传了下来。终于在崇祯十七年,在昌平烧了明十二陵后,包围了北京。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一度产生了魏忠贤集团,但他对朝中大臣的不信任导致了亲信宦官的灭顶之灾。明朝万余人的庞大宦官队伍,并没有给崇祯带来什么好运气,反而慢慢消耗了明朝这个巨人的精华。直到片刻之后,把守城门的太监叛变,彻底葬送了明朝。农民进京后,崇祯皇帝把太子托付给了外戚周逵。宏恬见了他,就命周皇后和张太后自杀,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崇祯皇帝不是荒淫的皇帝,也不是懒惰的皇帝。读过他事迹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他对明朝复兴的渴望。然而,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他的爷爷和哥哥虽然荒唐,却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祖辈结下的苦果,还得后人去品尝。面对如此乱局,我们能对年轻的崇祯皇帝有什么要求?
2023-07-13 17:44:211

《朱由检(明思宗)》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朱由检(明思宗)】 【拼音:ZHU YOUJIAN】 【字号:南明谥思宗,清代谥庄烈愍皇帝,年号崇祯】 【所属朝代:明代】 【生卒年代:1611—1644】 【籍贯:】 【人物简介:即明思宗,明代皇帝。光宗子,熹宗弟。天启七年以光宗遗诏嗣位,次年改元崇祯。即位后,杀魏忠贤、客氏,定逆案,将阉党分别治罪。崇祯二年中反间计,杀袁崇焕,十七年李自成破京师,自缢死。1627—1644在位十七年。朱由检坐像明宫廷画师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由检头像取自1906.11上海《月月小说》。】
2023-07-13 17:44:281

朱由检是明君还是昏君

明君。明君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他也无力回天。据史书记载,朱由检自从继位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2023-07-13 17:44:351

朱由检是谁的儿子 朱元璋朱由检的关系

朱由检历史上称之为崇祯皇帝,因为其一生具有悲剧性色彩,同时又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因此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朱由检的身影。朱由检是谁的儿子?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去世之后,因为其儿子都早夭,于是将帝位传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朱常洛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子,但是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之外,其余的儿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朱由校1605年出生,1620年登上皇位,1627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年仅22岁,没有儿子来继承明朝的王位。朱由校的英年早逝,使得朱常洛仅存的第五子朱由检被推上皇帝位,成为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在其哥哥朱由校登基不久之后的1622被封为信王,封建王朝的王位承袭体制是父死子继,所以朱由检本来是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的,但是不幸的是作为皇帝的明熹宗儿子们都早夭,没有王位继承人,明熹宗去世之后信王朱由检就成为了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当时的朱由检仅有17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朱由检登上皇位是由于朱由校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朱由检作为朱常洛唯一幸存的儿子接替了哥哥的王位 朱元璋朱由检分别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的生活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为了能活下去,朱元璋甚至是剃度出家,可以说朱元璋是一位非常了解人民疾苦的皇帝,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上皇位的人。而朱由检出身皇家,一生之中没有受过朱元璋那样的疾苦。朱元璋朱由检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朱元璋朱由检的相同之处在于两个人都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虽然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另一个是无力回天的亡国之君,但是两个人都是有所作为的皇帝,朱元璋创立了大明王朝,而朱由检则希望可以改变大明王朝的颓亡之势,两人都是想要有所作为,而且都积极的付诸了行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同的。 朱元璋朱由检不同之处要比相同之处更多一些,首先,两个人的经历上就存在着差异,而由于个人经历上的差异,使得两个人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朱元璋出身贫苦,历尽艰辛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以说曾经是生活最底层的人,并且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经历了战争,在战场之上冲锋陷阵,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历尽坎坷。 而朱由检自幼生活在皇家,虽然也许曾经看到过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但是个人经历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朱元璋相提并论。正是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所以两个人在思想和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朱元璋称得上是雄才大略,而对朱由检用这个词就有点勉强。 两个人的最终结局也不同,朱元璋寿终正寝,活了71岁,而作为亡国之君的朱由检吊死煤山的时候只有34岁。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2023-07-13 17:44:411

明朝皇帝朱由检是怎么死的

1、朱由检英年早逝,朱由检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交集的境地。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遵守了明朝历代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终年33岁,在位17年。 2、明毅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天启七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即位后,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崇祯十五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崇祯帝连忙自我检讨。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2023-07-13 17:44:481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明毅宗)朱由检(6年2月6日-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627年-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交集的境地。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终年35岁,在位7年。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早年经历   朱由检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公元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登基   熹宗于公元627年8月(天启七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 朱由检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 *** 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他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最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2023-07-13 17:44:551

朱由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怎么上位的

1、朱由检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历史上朱由校23岁就病死了,朱由校没有孩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朱由校留下遗诏让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登基之后改年号为崇祯,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魏忠贤。 2、明熹宗朱由校在轰动一时的红丸案中殒命,也有说他是因为落水后病故的,总之朱由校死的时候才23岁,他膝下没有儿子,朱由校的直系血亲中只有朱由检这个兄弟,于是朱由检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哥哥的皇位。 3、朱由检继位之后改年号为崇祯。虽然大明亡在了崇祯皇帝的手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崇祯皇帝是个勤勉政事,头脑清醒的明君,从他对付魏忠贤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并不怕得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崇祯皇帝继位没多久就列出了魏忠贤的累累罪行,最后逼得魏忠贤自杀谢罪。
2023-07-13 17:45:021

信王朱由检如何登基,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八月,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招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字魏良栋为东安侯。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八月十一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信王朱由检随即(八月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同年十月,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崇祯”。 扩展资料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由检 明朝信王是第几带皇帝 信王,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朱由检(1610-1644)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南明的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朱由检生,为明光宗朱常洛之第五子,母贤妃刘氏,早薨。1622年(天启二年),封信王。1625年(天启五年),入信王府。 1627年(天启七年)8月,朱由校病逝,无子嗣,遗诏令信王朱由检即位,即明思宗。 明朝信王的封地在哪?有没有就蕃? 信王是崇祯帝朱由检吧。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封他的弟弟朱由检为信王,信王府在北京,没有指定封地,官方上没记载他的封地,野史上说河南信阳附近。被封为信王时朱由检12岁,明朝的亲王须成年结婚后去封地,他一直没有就藩。因为其兄天启帝比较喜欢他,迟迟不叫唯一的弟弟离开自己去封地,而且天启帝一直没有子嗣,需要有近亲留在身边以备不测。1627年明熹宗死后,信王朱由检继承帝位,年号崇祯,这年他17岁。 历史上的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扩展资料: 中国明代末代皇帝。即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全面腐朽,社会生产凋敝,满洲后金政权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 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灭亡,他力图振作,先后起用袁崇焕、孙承宗等督守辽东,又以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等镇压农民起义。增派三饷,增加田赋以筹措军饷,因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又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危机。 朱由检性格多疑,刚愎自用,驭下苛刻寡恩。在位期间,频繁更迭阁部臣僚,诛杀督抚大吏。 崇祯三年(1630)以“谋叛罪”枉杀抗清名将袁崇焕后,日益倚仗宦官,政治更为腐败。此后满洲贵族军队多次越过边墙深入河北、山东等地,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主力的农民起义更是日兴月盛。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明王朝灭亡。
2023-07-13 17:45:081

朱由检简介 朱由检介绍

1、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男,汉族,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2、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3、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
2023-07-13 17:45:151

如何评价崇祯朱由检?

朱由检不是一个昏君。相反,他是一个明君。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他也无力回天。据史书记载,朱由检自从继位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许多许多都记得,比如说明亡于嘉靖皇帝,有人说明亡于万历。史书说明事由,崇祯皇帝所灭亡崇祯皇帝继位以来,日夜辛劳。刚继位的时候,有个死太监,也就是魏忠贤,掌握朝政,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有危险。好不容易打倒了人妖,努尔哈赤又在东北闹事。信任一个手下大将,又背叛了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他没有背叛。好不容易把外患摆平。农民起义又轰轰烈烈的起来了。让自己手下办事,没有一个不贪的。让自己手下的将军去剿匪,不是能力不行,就是配上一个猪队友,结果死了。好不容易有能力行的,还没死的,又跟对方妥协了。让自己的大臣去捐点钱,一个子都不舍得捐。结果农民军进城了,却翻出万贯家财。这是极具讽刺意味。都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亡。
2023-07-13 17:45:221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吗?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也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朱由检的不足朱由检算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可是,他却遇到了一群让他万般无奈的文武百官。在崇祯费尽心血铲除权倾朝野的阉党之后,朝臣不思中兴,反而结党站队搞起了窝里斗。一心想要中兴祖宗基业的朱由检,只能事必躬亲,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危如累卵,北有后金步步紧逼,南有义军揭竿而起,仅凭朱由检一个人的力量,注定不能挽回颓势,最终只有含恨而终。
2023-07-13 17:45:401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早年生活如何?亡国后的他是如何死的?

他的早年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但是在晚年的时候朝廷比较腐败,所以他的晚年生活也是比较凄惨。很多人说他是自杀的。
2023-07-13 17:46:204

朱由校为什么传位给朱由检?

朱由校传位给朱由检原因如下:1、没有儿子继位,朱由校其实本身有三个儿子的,长子朱慈燃、次子朱慈_、三子朱慈炅,但是可惜的是长子朱慈燃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而另外两个儿子也是还没有成年就去世了。这还不算惨,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是如此,其中长女朱淑娥两岁就去世了,次女朱淑嫫一岁去世,三女朱氏同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不管儿子女儿朱由校都没有。2、皇室宗亲无人,因为朱由校父亲朱常洛的几个儿子中活到成年的也就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了,也就是说当时整个皇室宗亲已经没有人了,而朱由检的地位显然比旁系要纯正很多,所以朱由检继位也是情理当中。
2023-07-13 17:46:492

明代皇帝朱由校,传位给弟弟朱由检,是不是因为他没有儿子?

是的,他没有儿子,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2023-07-13 17:47:114

朱由检是明朝第几代

朱由检是明朝第17代。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朱由检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朱由检(明思宗,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出生于北京,明光宗第五子,母为孝纯皇后刘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后葬于明十三陵思陵(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明朝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皇帝次序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坖、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2023-07-13 17:47:341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厉不厉害?

1、好学不倦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2、年号起名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3、僧尼相配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4、大明陪臣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食七日而死。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中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5、密室藏画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
2023-07-13 17:47:498

明思宗朱由检真的是万历三十九年出生的吗?

是的,朱由检是万历39年出生的,他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一共在位17年。
2023-07-13 17:48:054

明思宗朱由检是怎么死的?他死后被葬在哪里了?

上吊死的,当时的时候国家已经灭亡了,所以上吊死的,埋葬也是比较潦草的葬在了田贵妃的墓里。
2023-07-13 17:48:304

朱由校跟朱由检是什么关系?

同父异母
2023-07-13 17:48:5814

明思宗朱由检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有错,文人也有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23-07-13 17:49:449

朱由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1、朱由检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历史上朱由校23岁就病死了,朱由校没有孩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朱由校留下遗诏让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登基之后改年号为崇祯,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魏忠贤。 2、明熹宗朱由校在轰动一时的红丸案中殒命,也有说他是因为落水后病故的,总之朱由校死的时候才23岁,他膝下没有儿子,朱由校的直系血亲中只有朱由检这个兄弟,于是朱由检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哥哥的皇位。 3、朱由检继位之后改年号为崇祯。虽然大明亡在了崇祯皇帝的手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崇祯皇帝是个勤勉政事,头脑清醒的明君,从他对付魏忠贤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并不怕得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崇祯皇帝继位没多久就列出了魏忠贤的累累罪行,最后逼得魏忠贤自杀谢罪。
2023-07-13 17:50:001

你怎么评价朱由检这个皇帝的?

朱由检不是一个昏君。相反,他是一个明君。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他也无力回天。据史书记载,朱由检自从继位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许多许多都记得,比如说明亡于嘉靖皇帝,有人说明亡于万历。史书说明事由,崇祯皇帝所灭亡崇祯皇帝继位以来,日夜辛劳。刚继位的时候,有个死太监,也就是魏忠贤,掌握朝政,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有危险。好不容易打倒了人妖,努尔哈赤又在东北闹事。信任一个手下大将,又背叛了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他没有背叛。好不容易把外患摆平。农民起义又轰轰烈烈的起来了。让自己手下办事,没有一个不贪的。让自己手下的将军去剿匪,不是能力不行,就是配上一个猪队友,结果死了。好不容易有能力行的,还没死的,又跟对方妥协了。让自己的大臣去捐点钱,一个子都不舍得捐。结果农民军进城了,却翻出万贯家财。这是极具讽刺意味。都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亡。
2023-07-13 17:50:131

朱由检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朱由检是明代皇帝。
2023-07-13 17:50:214

《火山闪电》明朝皇帝朱由检简介崇祯是怎么死的?

明朝末代皇帝,明朝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检,明朝君主。光宗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的母亲是一位夫人刘。1622年,他被授予信仰之王的称号。他于1627年至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宦官,他对自己犯下了六宗罪。他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岌岌可危。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后,在景山公园自缢。他35岁,在位17年。寺以为,后改为宗彝和怀宗。清代谥号守道,尊俭,教武体仁为孝庄烈帝。南明皇帝洪光去谥号,道刚明俭,文分吴敦仁忠孝帝。葬于十三陵四灵。明宗,朱由检人,年号:崇祯,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熙宗朱由校之弟。崇祯皇帝年轻时被封为辛王。熙宗皇帝死后,因为没有子嗣,按照古代的兄弟情的说法,辛王坐上了不属于他的皇帝宝座。皇帝的位置本来是大家向往的,但此时大明江山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即使一个君臣在世也难以扭转颓势。更何况,朱由检自小在宫中长大,不知道官场的勾心斗角和派系斗争。对战场阵型和战争的策略了解不多。然而,毫无经验的朱由检凭着自己中兴的决心,成功延展了大明山17年,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这篇论文简单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熙宗死时,正是科威集团活动最猖獗的时期。柯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互为表里,在后宫制造事端,独霸朝政,不仅害死了熙宗皇帝,也把明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王铸油建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因此,在宣布王新即位后,朱由检从信府搬进了大内,但他不敢吃为他准备的饭菜。他只是带着从家里偷偷带回来的干粮度过了最危险的日子,宫里的危险可见一斑。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对魏忠贤专权深恶痛绝,但终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韬光养晦。正处于人生巅峰的魏忠贤,并没有把这个孩子当回事,以为他和他的哥哥宗一样年轻,不会有多大作为,于是更加猖狂。他甚至要求各地为他修建神社,他的恶行早已暴露在世人面前。由内而外怨声载道,崇祯皇帝抓住时机,先除掉了魏忠贤的得力干将崔成秀,再杀了魏忠贤的爪牙,让魏忠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接着,他发诏贬凤阳、魏忠贤,以守陵墓。魏忠贤自知有罪,在途中自缢。崇祯皇帝笑着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一度让大明江山实现中兴成为可能,但随后的一系列失误让他没能实现中兴的梦想。当时明朝最大的敌人是东北的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满清政权。此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已经去世,太宗皇太极在位。双方爆发了多次战争,战争的结果大多以明军战败告终。一个大法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元帅。崇祯皇帝当然不可能甘心这样做,于是想到了袁崇焕,一个被百姓称为‘袁长城"的人物。当初就是这个袁崇焕在宁远城用大炮打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由于宦官的迫害,他被迫离职。这次被崇祯皇帝重用,自然是踌躇满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大明的山河。一上任,他就把东北的防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以至于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两个都城的北面越过长城,威胁北京。袁崇焕带着部队回到了北京。就在袁崇焕快要开到北京城下的时候,领带来了清军突然出现,给崇祯造成了一个假象。袁崇焕率清军攻城。因此,城上守军坚决禁止城外部队入城。千里奔袭的袁俊此刻已经疲惫不堪,就是不能进城休息,还要面对强大的八旗军队。然而,袁俊成功地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当夜,皇太极派心腹将领在明俘虏面前宣讲如何与袁崇焕订立投降城池的协议,然后故意让俘虏逃跑。犯人怎么知道是反阴谋?回城后,他向崇祯皇帝详细汇报。这个多疑的崇祯把几件事联系在一起,认定袁崇焕一定是叛徒,于是把袁崇焕发配到城里,关进监狱,几个月后处死。从此,明朝失去了唯一的东北屏障,八旗军队得以如入无人之境,驰骋东北。明朝末年,出现了三伏天的局面。一是北京崇祯皇帝为首的明政权;二是沈阳皇太极为首的清政权;三是西北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说到李自成,农民军最初是我叔叔高迎祥手下的一名将军,他是一名老冠军。在我叔叔被俘虏并死去后,他被选为新的冠军。明朝对抗农民军的战绩远胜清军。明军将领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熊文灿等,都对农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曾将农民军逼入厢峡,险些困住李自成、张;孙传庭在潼关打败了农民军,并俘虏了老国王高迎祥。熊文灿把农民军追得走投无路,投降了,包括张、罗汝才。卢象升滁州赢了,到处都是农民军的尸体。更有左良玉、何、曹变蛟、等将领发生冲突。扑灭农民军的星星之火并非不可能,但正是崇祯皇帝的急躁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农民军。明军将领稍有败绩,或被杀或被贬。明朝栋梁之才尽失,陈奇瑜被贬,熊文灿被斩首,孙传庭被囚禁,将军们的倒台注定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被无处可藏的熊文灿追杀,被迫躲进商洛山。当李自成再次出山时,熊文灿早已成为冤死的幽灵。李自成再次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吸收了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知识分子,洗去了农民军固有的土匪精神,有了要受命登上紫禁城龙椅的气势。占领洛阳,斩,破襄阳,取武昌,一路打凯,在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李自成称帝后,一路东进,只有宁武受到重创,其他重镇如宣大等都传了下来。终于在崇祯十七年,在昌平烧了明十二陵后,包围了北京。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一度产生了魏忠贤集团,但他对朝中大臣的不信任导致了亲信宦官的灭顶之灾。明朝万余人的庞大宦官队伍,并没有给崇祯带来什么好运气,反而慢慢消耗了明朝这个巨人的精华。直到片刻之后,把守城门的太监叛变,彻底葬送了明朝。农民进京后,崇祯皇帝把太子托付给了外戚周逵。宏恬见了他,就命周皇后和张太后自杀,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崇祯皇帝不是荒淫的皇帝,也不是懒惰的皇帝。读过他事迹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他对明朝复兴的渴望。然而,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他的爷爷和哥哥虽然荒唐,却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祖辈结下的苦果,还得后人去品尝。面对如此乱局,我们能对年轻的崇祯皇帝有什么要求?
2023-07-13 17:50:531

明朝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想了解崇祯皇帝的生平事迹,推荐一部书《崇祯惨史》,对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都比较客观、全面.后世对崇祯皇帝的评价是比较客气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自杀,认为他是有骨气的,认为他是满腔抱负、励精图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认为他是勤政勤俭的,认为他的不幸是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但是从崇祯一生的事迹来看,他实在算不得一位好皇帝(其实不应该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评价,但是我实在不敢把“明君”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先抛开他狂妄自大、多疑、猜忌、反复无常等等重大的性格缺陷不谈,就从他做事的初衷和实际行动来看,他虽有雄心抱负、虽有强国之心、中兴之愿,勤政是不错,但是他既没有强国之能,也无用人之明,更无爱民之心(嘴上说的很好,但实际做的完全两样).先说强国之能.崇祯从17岁登上帝位到30多岁自缢身亡,在位近20年,只有铲除客氏和魏忠贤一件事堪称办的漂亮,其余再无一件佳绩.在他即位之初明朝还没有走到腐朽亡国的地步.他并没有唐宗汉武那样的英明睿智和雄才大略.其实也很简单,把崇祯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对手皇太极做个对比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崇祯的昏聩无能了.
2023-07-13 17:51:082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吗

是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2023-07-13 17:51:175

朱元璋和朱由检隔了多少辈

12辈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开国皇帝。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之子。明仁宗朱高炽,朱棣之子。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炽之子。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朱祁镇之子。明世宗朱厚璁,朱见深之孙,父亲是朱见深之子,被封兴献王。明穆宗朱载垕,朱厚璁之子。明神宗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钧之子。明思宗朱由检,朱常洛之子。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2023-07-13 17:51:342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厉不厉害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2023-07-13 17:51:521

求崇祯皇帝朱由检年表

朱由检大事记 公元1610年 朱由检生,母贤妃刘氏,早薨。 公元1622年 封信王。 公元1625年 出居信王府邸。 公元1627年 八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于乾清宫,年23岁。 朱由检即位。追谥生母贤妃为孝纯皇后,册妃周氏为皇后。 十一月,安置魏忠贤于凤阳。魏忠贤自缢死。 公元1628年 正月,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七月,亲召袁崇焕于平台。 八月,定制,每日在文华殿与辅臣共同处理朝政。 十月,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开始绥服漠南蒙古。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乱起。 公元1629年 正月,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二月,长子朱慈烺生。 三月,蓟州兵变。 五月,议改历法。 六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 久旱,朱由检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 十一月,清兵入遵化。 十一月,京师戒严。清兵进攻德胜门。 十二月,逮捕袁崇焕于平台。总兵官祖大寿兵败,东出关。 公元1630年 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 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 五月,清兵败归。 六月,米脂张献忠聚众起义。 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在清涧打败张献忠。 公元1631年 大雪,民饥,农民起义不断。 公元1632年 八月,皇三子朱慈灿生,后封定王。 公元1633年 六月,皇四子朱慈焕生,后封永王。 七月,驻台荷兰侵略军侵犯厦门,福建巡抚邹维琏委郑芝龙为前锋,于九月在澎湖大屿、金门料罗击败荷军。 公元1634年 正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清。 暹罗入贡。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公元1635年 洪承畴出关讨伐农民起义军。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暹罗入贡。 公元1636年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公元1637年 正月,南京地震。 二月,朝鲜降清。 四月,后金军队攻克皮岛。 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 六月,两畿、山西大旱。 七月,山东、河南遭遇蝗灾,民大饥。 安南、琉球入贡。 公元1638年 两畿、山东、河南大旱,并有蝗灾。 九月,陕西、山西旱饥。 清兵入墙子岭,京师戒严。 土鲁番、琉球入贡。 公元1639年 正月,后金军队入济南。 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 琉球入贡。 公元1640年 两畿、山东、河南、山、陕大旱加蝗灾,造成人吃人惨况。 公元1641年 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加蝗灾,山东百姓为盗,四窜。 八月,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于信阳。 公元1642年 二月,清兵攻克松山,洪承畴降。 三月,祖大寿以锦州降清。 十一月,下诏罪己,求直言,起用废将。 公元1643年 凤阳屡次地震。 暹罗,琉球、哈密入贡。 公元1644年 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 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城。 十八日,朱由检自缢于万岁山。清兵入关,明亡。帝后梓宫葬昌平陵区,名思陵希望采纳
2023-07-13 17:52:001

明朝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是什么?

崇祯
2023-07-13 17:52:085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谁的儿子?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儿子是谁?朱由检在历史上被称为崇祯皇帝,因为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是明朝的国王。因此,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朱由检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朱由检是谁的儿子?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熙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检的弟弟。朱由校死后,他的儿子早逝,所以他把王位传给了朱由检。崇祯皇帝画像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朱常洛生了七个儿子,但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其他儿子都死得早。朱由校生于1605年,1620年登基,1627年去世。他死时才22岁,没有儿子继承明朝皇位。朱由校的英年早逝,使朱常洛唯一在世的第五子朱由检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成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1622年,在他的兄弟朱由检的朱由校登上王位后不久,他被任命为信仰之王。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所以朱由检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惜作为皇帝,明熙宗的儿子都早逝,没有皇位继承人。明熙宗死后,信仰之王朱由检成为皇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朱由检登上了王位。朱由检那时只有17岁,还是一个无知的少年。朱由检登上王位是因为朱由校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朱由检,朱常洛唯一幸存的儿子,继承了他哥哥的王位。崇祯皇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崇祯皇帝是明朝的国王,每一个灭亡的国王一般都是昏君。不过史学界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一般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想有所作为并积极付诸行动的君主。他一生做了很多挽救政局的措施,但都未能力挽狂澜,最终灭亡。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有三。崇祯皇帝剧照崇祯皇帝灭亡的原因之一:明朝灭亡之路不是从崇祯皇帝开始的。在明朝末代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明朝的衰败从万历皇帝不作为开始就已经有了迹象。几代皇帝的积弊,到崇祯皇帝继位时已经相当严重了。崇祯皇帝虽然想做一个成功的君主,挽救明朝的衰落,但是却无力力挽狂澜,所以明朝灭亡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崇祯皇帝亡国的第二个原因:崇祯皇帝虽然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但就他自身的能力而言,他并不是一个能挽救明朝危亡的君主。由于个人能力与愿望不符,崇祯皇帝在位期间非常努力。据说崇祯皇帝才二十多岁,就已经有很多白发和皱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和压力。崇祯皇帝亡国的第三个原因是,关口外的清朝在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变得强大。与此同时,由于明朝已经自根腐烂到底,明末农民起义军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与李自成和清政府的战斗中,明军节节败退,失去了战斗力。这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在清军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明朝终于灭亡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明朝的国王。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选择在北京景山公园上吊。其实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如果能迁都南京,明朝可能还会长期存在,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呢?原因有二。崇祯皇帝画像崇祯皇帝不迁都,最重要的原因是崇祯皇帝决定不了迁都。表面上,皇帝在政务上直接指挥六部、百部;事实上,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都要由内阁的“表决方案”来决定,天皇的意志和权力也要受到内阁大臣的极大限制。可以说明朝的每一项政治措施都在内阁投票的控制之下。到了明朝后期,皇帝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弱,皇帝甚至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行政权几乎完全落到了内阁和六部手中。因此,迁都需要获得内阁和六部官员的同意。崇祯皇帝不可能是迁都的主。崇祯皇帝不迁都的第二个原因是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看重功名的皇帝,想要有所作为。崇祯皇帝不想被冠上逃跑的名声,同时崇祯皇帝也是幸运的。希望这一次像当年清军进攻北京一样,势均力敌。总而言之,崇祯皇帝不迁都的原因之一是客观的,就是大臣们的反对。崇祯皇帝不可能完全掌权,而且主观上崇祯皇帝也不希望被当成一个逃跑的皇帝,对保住北京抱有幻想。
2023-07-13 17:52:221

明末皇帝朱由检有儿子吗

献愍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祯三年追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翠微山之原定哀王朱慈炯,母周皇后,1644年不知所终。永悼王朱慈照,母田贵妃,1644年不知所终。悼灵王朱慈焕(1633年-1708年),母田贵妃。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88] 为罪名遭处死。悼怀王朱慈灿,母田贵妃,崇祯十年生,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卒,追封,同年九月十六日葬翠微山之原。悼良王,母田贵妃,三岁殇。
2023-07-13 17:52:302

明思宗朱由检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朱由检不是一个昏君。相反,他是一个明君。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他也无力回天。据史书记载,朱由检自从继位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许多许多都记得,比如说明亡于嘉靖皇帝,有人说明亡于万历。史书说明事由,崇祯皇帝所灭亡崇祯皇帝继位以来,日夜辛劳。刚继位的时候,有个死太监,也就是魏忠贤,掌握朝政,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有危险。好不容易打倒了人妖,努尔哈赤又在东北闹事。信任一个手下大将,又背叛了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他没有背叛。好不容易把外患摆平。农民起义又轰轰烈烈的起来了。让自己手下办事,没有一个不贪的。让自己手下的将军去剿匪,不是能力不行,就是配上一个猪队友,结果死了。好不容易有能力行的,还没死的,又跟对方妥协了。让自己的大臣去捐点钱,一个子都不舍得捐。结果农民军进城了,却翻出万贯家财。这是极具讽刺意味。都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亡。
2023-07-13 17:52:361

明朝朱由榔和朱由检之间是什么关系

他们应该是同一个爷爷:明神宗朱翊钧他们的父辈应该是亲兄弟他们应该是堂兄弟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明朝第二十位皇帝,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思宗朱由检,汉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2]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
2023-07-13 17:52:442

明思宗朱由检有后代咩?

朱由检有后代,河南洛阳一带,云南昆明一带,陕西渭南一带,山东也有。
2023-07-13 17:52:532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崇祯帝朱由检

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於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後期的多数皇帝,思宗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於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史》评价思宗说:「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历史学家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後,则必亡而已矣!」。思宗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 、「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的超乎机智,但在袁崇焕一事上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直到三年后,袁崇焕终于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但是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这也使得明末农民起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满清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  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61流贼传》中说:“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2023-07-13 17:53:011

朱由校为什么传位给朱由检?

朱由校传位给朱由检原因如下:1、没有儿子继位,朱由校其实本身有三个儿子的,长子朱慈燃、次子朱慈_、三子朱慈炅,但是可惜的是长子朱慈燃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而另外两个儿子也是还没有成年就去世了。这还不算惨,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是如此,其中长女朱淑娥两岁就去世了,次女朱淑嫫一岁去世,三女朱氏同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不管儿子女儿朱由校都没有。2、皇室宗亲无人,因为朱由校父亲朱常洛的几个儿子中活到成年的也就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了,也就是说当时整个皇室宗亲已经没有人了,而朱由检的地位显然比旁系要纯正很多,所以朱由检继位也是情理当中。
2023-07-13 17:53:082

朱由检的轶事典故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2023-07-13 17:53:351

朱由校与朱由检关系

朱由校和朱由检是兄弟关系。两人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常密切。朱由校非常热爱木工活,在当皇帝以后,不管朝政,完全把时间放在了木工活上。导致太监魏忠贤直接掌握了政权,代替了他的工作。
2023-07-13 17:53:471

崇祯皇帝一生的功过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吧。上面很详细的。
2023-07-13 17:53:587

请介绍一下朱由检!

亡国之君,有心志想挽救衰落的大明王朝,比如罪己诏,为了表示诚意,要去武英殿居住,但是最终也没去。想重整军队让大臣皇亲国戚出资资助,没想到个个自危,只顾自己。他自己也没有出资饷军,起义军共进紫禁城发现很多金银财宝。他这个皇帝是小气死的,想救国,没有救国之臣,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民心尽失。明朝朱姓的几代皇帝都小气,贪财,比如万历皇帝。
2023-07-13 17:54:143

朱由检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朱由检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公元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2023-07-13 17:54:241

朱元璋和朱由检隔了多少辈

朱元璋和朱由检隔了12辈。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开国皇帝。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之子。明仁宗朱高炽,朱棣之子。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炽之子。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朱祁镇之子。明世宗朱厚璁,朱见深之孙,父亲是朱见深之子,被封兴献王。明穆宗朱载垕,朱厚璁之子。明神宗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钧之子。明思宗朱由检,朱常洛之子。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2023-07-13 17:54:331

朱由检和朱由校是同父异母?

是的!
2023-07-13 17:54:402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怎么上位的?

在许多的亡国皇帝中,我最欣赏崇祯皇帝朱由检,因为就像他说的一样:“朕,非亡国之君。”小编也觉得他确实非亡国之君。只是他运气太不好,赶上了这辆末班车。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e9b2b62db81c8701a08bfb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关于写崇祯皇帝的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写他怎么上位,小编发现几乎没人写。那今天就来聊聊,他究竟是怎么做上皇帝的。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5e736d12f2eb938a0a2723bde628535e4dd6f2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这件事情还要从他的哥哥朱由校说起,朱由校说实在的,绝对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听说他木匠活干的不错,这个在下一期我们在讨论。可就是这么一个皇帝。他不管朝政,将所有的事情都给魏忠贤和客氏来打理。导致朝堂上十分的混乱。这就算了,他竟然还短命,在22岁的时候就死了。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014c086e061d95d2ba3ff170f40ad163d9ca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在他死的时候,由于魏忠贤和客氏的迫害,导致他没有儿子。可是就在他将死之时,魏忠贤告诉他说有几位皇妃怀孕了,于是他就打算,将未出生的孩子做为国家的继承人。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55b319ebc4b745f7bcbcdfc4fc1e178b8215c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幸好时在张皇后这位奇女子,及时劝说,告诉朱由校说,就算是妃子怀孕了。也未必就一定生下男孩。所以,为了大明的江山,还是位传给朱由朱由检比较合适,再说,就算生下的是皇子,那还有十几年的时间,皇子才能亲政,在这之间国家就可能发生变乱。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c16fdfaaf51f3defd7db1ad9feef01f3b29792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终于在张皇后的劝说下,朱由校决定该立朱由检做皇帝。同时,张皇后害怕朱由检收到魏忠贤的迫害,还给朱由检发密信,说了一下事情,让他做好准备。并且告诉他说要自带干粮,不要吃皇宫里的东西。于是,崇祯就将饼藏于袖中,在皇宫里过夜时,饿了就吃饼。终于,朱由校死了。崇祯即位。就在这时,因为魏忠贤害怕大权旁落,准备发动政变,将崇祯杀死。由于崇祯不断的向魏忠贤示好,让他放下心来。并在魏忠贤多次试探下,从容用对。使魏忠贤放下戒心。最后发动政变,将魏忠贤废掉,并逼迫他自杀。才算真正的坐稳了皇位。有想法请留言,喜欢请关注
2023-07-13 17:54:492

朱由检是什么人物?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1]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2023-07-13 17:55:143

明朝:明思宗朱由检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争议太大

文 拾荒杂谈 思来想去,对这位明朝末年最具争议的皇帝还是很难评价。都说盖棺定论,可明思宗死在煤山都已经快四百年了,然而人们对他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 他究竟是生不逢时的明君?还是刚愎自用的庸君?亦或者两者都有? 想了解朱由检是个怎样的皇帝就先得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公元1611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朱由检出生在太子东宫,他的父亲正是在位仅一月的明光宗。 按理来说,皇孙出世,万历皇帝应该会非常高兴,并大赏特赏。但事实却是无人问津,明神宗仅象征性地派来太监慰问一下。甚至连其父亲,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都兴趣泛泛。造成这样情形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常洛本就不得万历皇帝所喜,虽被立为太子,居东宫,但都是无奈之举,万历皇帝从心里就不喜欢朱常洛。 对亲生儿子都不喜欢,更何况朱由检还是朱常洛婢妾所生的庶子。 因为身份的低下,使得朱由检母子在这偌大的东宫之中竟无丝毫立足之地,处处受人排挤,终于在朱由检五岁之时,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因为小事得罪父亲而被处死。对朱常洛而言,处死的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婢妾,哪怕她生了自己的儿子。但对朱由检来说,他头顶的天开始塌了。 从此开始他就一直活在恐惧当中,生怕因为得罪父亲而被折磨致死。 在其母亲死后,朱由检被父亲的其他妃子来回抚养,像个皮球一样受到推脱。因此他只能安分守己,在大人眼中努力做好乖巧。他羡慕哥哥朱由校能够受到父亲的喜爱,但是他只能羡慕。尽管朱由校也极为照顾这个弟弟,可在东宫之中,还是让他体会不到亲情。 在这种并不快乐的童年下, 朱由检成为了一个勤劳节俭的人,但同时也形成了多疑猜忌、刚愎自用的性格。 后续朝代清朝编修《明史》中有很明确的记载: 在位十七年,勤政节俭,不贪图声乐,也不好女色,对国政殚心竭虑。后宫有记仅一后两贵妃六嫔妃。平日几餐吃食平淡多素食,且和一般官员无异。所穿除朝堂、祭祀、大礼等场合应该有的服装外,自身便装仅有两身旧衣服。 在处政方面,他一改祖辈百年来的懒政之态,自其高祖父嘉靖皇帝时期的数十年不上朝,到其祖父万历皇帝数十年的懒政,再到其兄数年的木工生涯。朱由检一继位便以积极之态处政,一天之中仅歇息不足两个时辰,在位十七年,从未缺席过朝会,在朝休期间也辅导皇子,批阅暗折。 可以说朱由检有着其父祖辈不曾有的明君之心 ,在勤政方面已有明君之态。这是他的优点,但是他的多疑猜忌和刚愎自用等缺点则彻底刚出现的光芒彻底掩盖。 关于 他的多疑猜忌最常见的就是频繁更换官员和将领 。细看《 明史.庄烈帝本纪一二 》,会发现其中关于朱由检频繁更换官员将领的段落竟占据其本纪总段落的三分之一。就拿明朝“宰相”内阁首辅一职来说,朱由检执政十七年便已更换首辅近五十位,史称“ 崇祯五十相 ”。 剿流寇先后用杨鹤、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时常于战场军机决断之时临场换将 ,导致清剿流寇时军令朝令夕改,流寇始终得不到有效清除。 要说朱由检没有“识人之才”也不正确,像卢象升、毛文龙、孙承宗、孙传庭、袁崇焕等将领大多是在崇祯一朝大放光彩,前期都是在合适的位子上才能取得成就。 但众多名将最终都还是逃不过朱由检的猜忌,例如卢象升抗清,所战皆捷,但最后被太监构陷,导致被免职,而后死于宦官之手。袁崇焕也被猜忌凌迟。可以说朱由检的多疑猜忌让他屡次自掘根基。 除了多疑猜忌外,朱由检幼年时期就形成的刚愎自用也是他的有一大缺点,最终导致孙传庭战死,“大明最后翻盘的希望丧失。” 明末崇祯所能用的军队大体上都是紧急招募而来的新军,或者是民兵投降,甚至于草寇充填。这些杂牌部队的将领中有很多都是朝为闯王将,暮归朝堂官,在官军和民兵之间来回投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军阀。 然而就是这样极需要整顿的军队,却在朱由检三番四次催促下,由孙传庭统帅出战陕西以解潼关之危。 此时朝廷手里可用的兵力只有这十万余众,朱由检也知道,但是他现在最主要的想法是一定要用着十万人彻底荡平李自成,此战为孤注一掷。 最终孙传庭带领着未经整顿的部队于汝州大败,明军阵亡四万余人,余者皆溃散。 这副最后的家当彻底被朱由检败光,此前主战辽东的北面主力洪承畴也已经投清。大明王朝已无力回天。京师于第二年,即崇祯十七年被李自成攻陷,朱由检吊死煤山。 我们常知的亡国之君是什么样子的?贪图享乐,好色惰政,无能之辈。亦或者权衡之术不精,最终被权臣夺了江山。好像大部分亡国之君都像上面这样。 但是从崇祯执政的情况来看,他勤政、节俭、不好色,权衡之术极为精通,他具备明君的一些优点,但是为何明朝依旧是亡了,而崇祯也成为亡国之君呢? 原因有三: 一是明朝积弊甚深 。明朝前期的善待宗室制度和土地兼并制度是明朝后期财税崩塌的主要原因。富宗室、富大地主,却唯独不富中央朝廷。宗室一边享受着朝廷的奉养,一边又利用宗室特权圈地不上税,地主阶级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免税土地,而这剩下的三分之一则要承担剿灭叛军、退据清兵的军费,官员的俸禄养米、皇室的供应等等等等。 朱由检对财政的崩塌之根本不是没有看到,但是他依旧没有决心去处置这些问题,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加税、让大臣募捐等(朱由检遂节俭,但自己拥有小金库却很少使用)。财税一崩,更无饷银给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出乱只是早晚的事。 二则是气候以及叛乱频繁的原因 。明末恰逢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冰冻时期加长。本就承担天下赋税的那三分之一田地又时常遭遇减产,官府赋税重,田地不出粮,便产生无数饥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流民和叛民。加之北方游牧民族一直不停歇的侵袭,使崇祯时期,或者说自万历时期开始,就一直受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之困扰。内外夹击,如何在大动乱时期发展?不进则退噫! 三就是朱由检临阵换将,多疑猜忌的执政缺点。 上面的原因一是积重难返的根本原因,二是外部原因,而三就是击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朱由检的频繁换相,使制定的国策完全得不到积极地执行,因此可以说内阁政令不出京师,十七年五十相,每年平均三位,每位的执政理念又不太相同。原本一体的官员成了各自为营的小团体,更何况里面还夹杂着东林党这一群误国之臣。 在平叛以及辽东的将领上也时常存在猜忌,且在灭了魏忠贤之后又重新宠信宦官,致使孙承宗被宦官构陷赋闲在家、袁崇焕被凌迟、洪承畴和祖大寿降清、孙传庭孤身战死、卢象升被围战死。满朝官员,再无可独当一面之人。 南明评价朱由检是“ 国君死社稷,千古未有之圣主 ”,清朝文人评价其是“ 实非亡国之君,势末而必亡矣 。”而现代的评价多是其“ 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刻薄寡恩、刚愎自用 ”。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就成了评价崇祯的争议之处。 笔者也不是 历史 专家,只能以自己的认知来评价这位争议皇帝:朱由检是一个有着明君之梦的人,他自认为所作所为皆是明君之为,实际上他只是在乎明君之名而已。他在某些方面的确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但是他最大的错处就是在不熟悉的领域充当专家。表面上勤政,实际上只是喜好权力。 如果给个更简短的评价,即: 守成之能有余,再造乾坤力竭。空学汉宣明皇,才能却不及隋炀。感动自己十大 历史 人物第三位已是囊中之物。
2023-07-13 17:55:271

明崇祯乙酉年是哪年

  崇祯帝在位期间没有乙酉年,1644年自缢身亡,1645年是乙酉年。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中国明朝最后一任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同时也是统治全中国的最后一位汉族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熹宗异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年号崇祯。朱由检在位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交集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终年34岁。死后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葬于十三陵思陵。
2023-07-13 17:55:481

求明思宗捡猪油的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明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年号崇祯。于1622(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景山)自缢身亡,终年35岁,葬于思陵。
2023-07-13 17:55:552

历史上的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SB,被东林党骗的亡国的二愣子。工商方面不加税收反而不要税收,一天到晚想着剥削农民。肯定明朝玩蛋啊。他爹难道不知道魏忠贤坏吗!可是他知道魏忠贤能对抗东林党啊,能让国库充足,国内没有起义。哎,可怜的明朝啊!
2023-07-13 17:5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