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2023-07-21 09:50:09
TAG: 理论 认知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利昂·费斯廷格。

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19.05.08-1989.02.1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cognitive

人物简介:

1919年5月8日,利昂·费斯廷格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一个俄国犹太人移民家庭,父亲亚历克斯·费斯廷格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刺绣制造商,母亲是萨拉·所罗门· 费斯廷格。1939 年获纽约市立大学心理学士学位。后前往衣阿华大学,在 K.勒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40 年获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

1942 年获衣阿华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衣阿华大学副研究员,1943-1945 年在罗彻斯特大学任教,1945 年任罗彻斯特大学飞机驾驶员甄选训练中心统计专员。1945 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勒温在该校设立的团体动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勒温去世后,他于 1948 年担任了密歇根大学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的计划主任。

1951 年任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1955 年到斯坦福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同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8 年起转任位于纽约市的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心理学教授直至逝世,1969 年同布拉德利(Trudy Bradley)结婚。

他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早年随勒温进行关于欲求水准的研究,提出社会比较理论,促进了团体动力学的发展。从 1968 年起离开社会心理学领域而专注于对知觉问题的生理心理学研究,然而他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于社会心理学中。

他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在社会心理学上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因为其认知失调理论而闻名: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此理论为他于 1957 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所提出,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其一为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

另一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该理论在性质上为解释个体内在动机的主要理论,故而被广泛用以解释个体态度改变的重要依据,认知失调论是动力心理学的一种新的观点。认知失调理论建构的主要来源起先是他和他的学生隐身在一群信众之中,研究他们的认知失调。

这些信众相信在某一日会有大洪水到来,他们的守护者会驾着飞船来解救他们,带他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对此他和他的学生提出一个假设:假设有某人十分相信一件事,并假设他受到信仰的约束,因而采取不可挽回的行动。如此一来,假如在最后他有无法否认的证据显示自己信仰之错误,那么这个人不会消沉下去,反而会产生更坚定不遗的信念。

而费斯廷格他们的观察结果也正如之前假设一般,当预言会有大洪水的日期到来了,没有飞船也没有洪水,一些坚定不移的信众(可能辞了工作、变卖家产),反而更相信这样的信仰,以此来弥补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之后又和卡尔史密斯(J. Merrill Carlsmith)进行一项认知失调的实验,他们要求受试者做一件无趣的工作,结束后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在于“对于工作有趣与否的预期,是否会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而这些人士属于“无预期组”,并请他们告知下一位受试者这个实验很有趣,以形成他们的预期。

在这些受试者中有些被给予 1 美元,有些给予 20 美元,并被问到这件工作是否有趣?这个研究想要了解的是:事后所给予的酬金,会不会减少认知失调(一件无趣的工作,却被要求告诉别人这是有趣的工作)的冲突,而认为这件事是有趣的。

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得到 1 美元的人之中,较多人认为工作是有趣的,根据解释:在那些得到 20 美元的人之中,他们会认为是因为 20 美元,而有合理的借口说谎;而得到 1 美元的人,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这个工作是有趣的,以减少认知失调的情形。

根据上述的一些实验结果,他归纳出人类在处理自己信念受到挑战时,我们的认知系统会进行一些处理。简言之,认知失调理论主要在解释当个体知觉有两个认知(包括观念、态度、行为等)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会感觉心理冲突,促使个体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迁就另一认知,以恢复调和一致的状态。

费斯廷格以认知失调理论及其研究为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增添了新的见解,从而赢得了声誉,1959 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9年,因癌症费斯廷格逝于美国纽约市。

著名理论:

Festinger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在社会心理学上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社会比较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此理论为Festinger于1954年「论社会比较」论文中所提出,指出团体中的个体具有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从中确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受到社会情境之影响,个体时而与条件胜于自己者相比较,有时将与条件劣于自己者相比较,旨在追寻自我价值。

(二)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此理论为Festinger于1957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所提出,认知失调论的基本要义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相互冲突的状况。

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其一为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另一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藉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致心理平衡。此理论于性质上为解释个体内在动机之主要理论,故而被广泛用以解释个体态度改变之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

cognitive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生词本去背诵英 [u02c8ku0252gnu0259tu026av] 美 [u02c8kɑ:gnu0259tu026av]adj.认知的; 认识的网 络认知的;认识的;认识能力的;认知能力派生词:cognitively1. a child"s cognitive development 儿童的认知开发》2. As children grow older, their cognitive processes become sharper. 孩子们越长越大,他们的认知过程变得更为敏锐。
2023-07-21 04:15:541

congnitive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英]u02c8ku0252gnu0259tu026av [美]u02c8kɑ:gnu0259tu026av adj. 认知的;认识的 [例句]She noticed that literature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referred to complex multi-tasking , or switching between mentally challenging tasks.她注意到有认知心理学文献提到复杂的多任务处理或在具有脑力挑战的任务间切换。
2023-07-21 04:16:111

cognitive的同义词是什么?

recognizant
2023-07-21 04:17:362

cognitive和epistemic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cognitive 意思是认知的或感知的,指与认识过程有关的;epistemic 意思是知识的或认识的,指与知识或学识有关的。
2023-07-21 04:18:001

cognitive可以当名词使用吗

不可以,cognitive只有形容词词性。这个词的名词应该是:cognition「n.认识,认知,认识能力」
2023-07-21 04:18:111

perceptual 和 cognitive 具体区别是什么?

perceptual,是指和抽象概念相对的感官刺激的感知,例如可触摸、嗅到等感知cognitive,是指精神、意识行为方面的认知,例如,通过思考、学习、回忆、使用语言等认知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2023-07-21 04:18:291

cognitive function是什么意思

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是人类和动物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主要包括精神、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觉、知觉、学习、记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和记忆。学习记忆认知能力认知职能短语cognitive pragmatic function 认知语用功能cognitive executive function 认知执行功能mild 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轻度认知障碍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
2023-07-21 04:18:381

英语中 recognize 和 cognize 还有cognizant 以及cognition还有recognise等。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别。

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cognize是以前没见过,现在开始去认识,比如说到一个地方去认一下路,cognize the route.而recognize是以前就知道的,已经认识熟悉了,认识熟人recognize a fimiliar. 这时就不能用cognize了。其他的上面两个大佬答的很清楚,就不解释了
2023-07-21 04:18:463

内驱力是什么?

一、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二、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例如某位同学努力学习的原因只是为了获得“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等,这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三、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例如儿童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或者表扬等等。在幼儿时期,辅助驱动力是最突出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内在驱力的力量已经减弱,同伴和群体的认可和认可逐渐取代了对家长的依恋。 在此期间,获奖同行的掌声成为强大的动力因素。 到青少年时期,认知驱动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图表如下:
2023-07-21 04:19:152

perceptive 和cognitive

effective----有效果的:The medicine is quite effective,for I am much better now. effectual----能达到想要的结果:Tutoring is an effecual remedy to those who are slow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或者 perceptual----有关认知的:perceptual skills / problems perceptive----理解力强的,有洞察能力的 a perceptive commernt / It was very perceptiveof you to notice the weakness in our plan.
2023-07-21 04:19:361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你知道认知失调理论吗?那么其实什么是真正的认知失调理论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不合理的合理化:屈原与渔父   《楚辞.渔父》中有段故事,屈原在投江前和渔翁对话,屈原悲叹,我今天被楚怀王放逐,都是因为这个世道大家都堕落了,就我一个人洁身自爱。   渔翁听了,便点出屈原思想中的片面偏执,表示圣人之所以能够解决不同时代的不同问题,往往就在于他们懂得变通,反问屈原今天被放逐,不就是因为自以为清高,不肯顺应世理的结果吗?   屈原反驳,表达了自己宁愿跳江自杀,也不要让这污浊的世道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渔翁笑答,清澈的水可以用来洗帽带,混浊的水还是可以拿来洗洗脚。说完就划船离开,不再理会屈原。   某个层面来说,屈原将自己自杀的动机和目的「合理化」。有时,强迫自己将某些事情合理化,这本身就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压力,把自己的情绪逼到极限。   如屈原一样,中国历史还有其他以坠落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例子:   王国维,自尽于颐和园昆明湖。   张国荣,从饭店窗户跳下u2026u2026   不过我有关这一切的思考,还要从农村里的聪明女孩珍妮说起u2026u2026   贫穷并非杀死珍妮的原因   2013年,我来到上海华师大当交换学生,习惯注音符号的我,在用汉语拼音的计算机前,吃力地查找图书馆数据。我试了一会儿,选择不再跟输入法死嗑,转而漫步于书架间,先认识一下新学校的气氛。   《江城》是我偶然在书架上找到的一本书,作者何伟是美国人,本名Peter Hessler,这本书是他1996年到四川涪陵师范学院(今长江师范学院),任义务英文教师的生活纪录与反思。   当中有一段记载,与何伟同至涪陵服务的亚当,第二学年开学的时候,发现班上一位叫珍妮的学生没来上课。亚当问班长珍妮去了哪里,班长说:「她死了。」   那个夏天,珍妮跳桥自杀。   对于珍妮的死,何伟从他在农村的观察,引述了他对此事的分析。一般人对农村的概念之一是贫穷,但贫穷并非杀死珍妮的原因。何伟写道:   中国的农业劳动力中,66%是女人。社会学家认为这种不平衡部分导致了女性的高自杀率,它主要发生在乡下。这些乡村的自杀很少是出于贫穷;事实上,它多数是发生在相对富裕,受过些教育的农民阶层中。   亚当的学生珍妮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她并不穷,她有着读书的机会,对农民女孩来说是不寻常的。但珍妮的职业道路很可能会是回到家乡教书,对于一个如此聪明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叫人抑郁的.前景。   我猜想,她可能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同样也看清了她未来人生的凄凉:去做一个乡村的教师,早早结婚,生孩子。到了后来多少就是如此——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   这一段故事,当时引发我对「自杀」议题的哲学与心理思考。到底超出珍妮所能承受的是什么?为什么珍妮承受不了,其他人却能承受?承受不了的处理方法,为何是自杀?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撇开如张国荣等饱受生理机制失衡影响的重度忧郁症患者,我们该如何回应这些自杀的生灵,回应珍妮带给何伟的生命议题?   我想起一项十分古典的理论,就是「认知失调」。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以及先秦时期,孔孟谈论一个人在想要做坏事,或者已经做坏事之后的良心不安,都是一种认知失调的表现。   近代对认知失调着墨最深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范士庭(L. Festinger)的解释,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倾向,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内在认知与外在行为和谐一致。失调大体现形为两种情况:   1.当内在认知与外在行为不一致,使个体觉得紧张,因此产生欲行恢复平衡的内在动机。   好比对某些学生而言,逃课是「不对的」,但他还是逃课了。或者某些想要戒除自慰的来谈者,他们通过自慰获得快感,又同时苦恼于自慰之后的罪恶感。   2.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以上的认知,而这些认知之间彼此有矛盾,致使个体认知上产生冲突而引发心理失衡现象。   就像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在一个人思考时,肩膀两边出现天使与恶魔,提供他向善或向恶的建议,两个建议都在某个程度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并有其道理,使人无法做出抉择,引发内心的压力。   成长:内外整合的历程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认知系统,指引我们的行为。但这个世界并不受我们的认知系统控制,我们的自我认知,很多时候都是一套主观解释,他只能跟随现象,无法左右现象。   精神分析中说,成长是学习去自我中心的历程。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哭闹就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会明白自己的有限性,这会对我们的认知带来冲击。健康的心理发展,会使一个人不因为感受到自身的不完美,产生过份自卑,以及依旧想操控一切的妄想。   可对与一些心理发展不健康的人来说,一旦操控不了一切,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感。   自杀象征完整的,可预期的结局,就像把生命的圆中种种无法预期的缝隙都给补上,又回到那个可以操控一切的婴儿。   心理学家曾奇峰认为「自杀是极端自恋的表现」,这和范士庭的认知失调论不谋而合。   僵化的逻辑推论:王国维论欲望   我们的认知系统并不总是能禁得起自我检视,因为每一次认知上的打击,都像是在告诉我们,非但我们不完美,世界(他人、环境)也不完美,而在这个不完美的集合体中,我们过去引以为生活目标的种种希望,可能都是一场空。   假如屈原是罔顾了人生的现实,只愿意承认一个道德理想的乌托邦。那么王国维的死,则是在承认现实的痛苦中,加强了对现实痛苦的困境所导致的悲剧。   王国维以为,人生之初人心只有感情现象,有了理性就开始思考、担忧当下与未来,引发快乐与不快乐的念头。但能够满足欲望又需要理性,理性若能找到满足之法便快乐,找不到则最终将导致主体的灭亡。   毋宁说,王国维的逻辑推演是缜密的,但他推演出来的却是一套通往空无的存在观点。王国维看见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空无和困顿,看见一个人的渺小与卑微,这都是生命的真相,但当我们过份着眼于这部份,却会同时忽视生命另一面的光明。   当我们只看见黑暗,我们很容易感到无助,选择在黑暗中坠落。   健康的合理化:走出自我方能内外和谐一致   这里我们再看另一个故事,曾国藩也曾如屈原一般,感叹人皆为一己之私而活,赵烈文告诉他:「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确实人性中都有对钱财、权力等的私欲,但要成就一个良序社会,必须建立在普遍人性的理解上,这一句话点醒了曾国藩。   我们是否能从认知失调的理论本身,避免自杀悲剧?   认知失调的理论有其积极面,人生中的许多课题,都会引发我们的认知失调,好比小时候长辈教导我们要诚实,可是长大后却发现诚实不见得对自己有利。   然而,这些失调这也是生命的契机,使我们有机会在失去内心与环境的和谐一致时,重新整合自我与环境、他人之间的定位。   故重点就在于成长过程中,建立一般道理的价值观之外,亦不失通达、接纳与开放的情商培养。使合理化趋于真正的合理,在不断接纳新知的人生进程中,随着时代一起成长,保持个人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对话。   唯一可能的成熟就是透过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悲剧,每出悲剧下都有一套个人处事的价值观。   我想起印度禅师奥修(Osho),他以为这些悲剧其实都来自于头脑的幻象,这个幻象或许就是一种认知失调的表现。当我们为自己的幻象做了太多的投资,我们就舍不得从幻象中走出来,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融在幻象里面。   奥修说:「唯一可能的成熟就是透过生活。」   故自杀并不是我们成长的答案,自杀是对成长的彻底逃避,死亡断绝了所有成熟的可能。   我们或许应该,学习面对现实,但又不把现实看得偏颇而极端;学习接纳关系的快速变动,人世的物换星移。   直到有天,我们幻想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逐渐和谐,这并非需要我们开创一个世界,只有极度自恋的人才会以为自己是神。也不看最后伟大的成就,那只会使我们忽略所有当下的快乐,将人心寄望在未知的另一个幻象之上。   也许生活并不美好,但成长做为一种改变,而改变意味着可能,意味着希望,唯有活着才有办法促成美好的改变发生。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既是求知的孩子,又是照料自己并与世界对抗的成人,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互助的关系与社群。在逐渐和谐的历程中,感受每一个当下小小的快乐,这不是委屈与卑微,而是回归人性本身的不完美,在不完美中臻至个人生命最大的满足与光辉。 ;
2023-07-21 04:19:432

什么是Cognitive_Strategies?如题 谢谢了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Bruner) 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直到70年代,加涅( Gagne)才在其学习分类中单列一类。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 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 技能 (Gagne,1977), 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 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 旨在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 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 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 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 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 认知技能 。它是认知领域中 学习策略 的最主要的 成分。记得采纳啊
2023-07-21 04:20:021

摘要翻译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of hypertension related knowledge in adolescent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study of hospitalized adolescent patients of hypertens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blood pressure. Methods: afte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questionnair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esearch, knowledge master degree level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of 39 peopl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30%, 7, 5%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answer the questionnaire is better ( answer 9 questions and above) 47 people, accounting for 36.15% of the total number, answer the questionnaire better than young people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poor teenagers bette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 P<0.05 ). Conclusion: lack of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hypertension in adolescents, the full attention of knowledge mastery levels and blood pressure.Key words: young people; hypertension; cognition
2023-07-21 04:20:132

“认知抑制”(cognitiveinhibition) 这是什么方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给大脑发送信息要自己抵触某事,也就是用自己的意志去抗拒某事的一种方法,比如说现在很多人节食减肥,他们用的就是抵触食物的认知抑制的方法来抗拒事物
2023-07-21 04:20:231

cognitive-reserve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reserve  认知储备;  [例句]Years of reading, a new study suggest, may help a brain develop more of what doctors call cognitive reserve.  阅读的数年,一个新的研究建议,可能帮助一个脑发展医师所称的认知保留的更多。
2023-07-21 04:20:311

cognitive fantion 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function 认知功能;认知职能;认知机能例句1.One i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 call this the cognitivefunction.其一是认识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称之为认知函数。2.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s said, folic acid appeared toaffect age-related aspects of cognitive function.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指出叶酸影响认知能力的年龄相关方面。
2023-07-21 04:20:391

cognitive function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function英[u02c8ku0254ɡnitiv u02c8fu028cu014bku0283u0259n]美[u02c8kɑɡnu026atu026av u02c8fu028cu014bku0283u0259n]认知功能[例句]Using the internet for just a few days alters our brains and may help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elderly ,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新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只几天就能改变我们的大脑,也许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2023-07-21 04:20:461

内驱力分为哪三种

内驱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生理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来自个体生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水、排泄、睡眠等生理需求的满足。这是最基本的内驱力。2. 安全性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来自对安全和稳定的需求,如对家庭和谐、生活稳定、免受威胁等的需求。这会推动个体获得安全感。3. 尊重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来自对尊重、地位和荣誉的需求。个体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与个体的自尊心和成就感相关。总结而言,内驱力可以分为满足生理需求的生理性内驱力、满足安全需求的安全性内驱力以及满足尊重需求的尊重性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共同推动和激励一个人的行为和发展。它们都源自人最基本的需求,但迎合不同方面的需要。
2023-07-21 04:20:566

cognitive context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context 认知语境 [例句]Cognitive context is dynamic ,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ediacyand selectivity.认知语境是动态的,具有即时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2023-07-21 04:21:321

cognitive aspects中文翻译

Cognitive aspect : over - alertness hypersensitivity , confusion , difficulty in objective thinking and in concentrating 思想方面:过度警觉和敏感思想混乱不能保持客观难以集中精神。 In addition ,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at effective lexical use and prehension involve not only pnguistic but , more importantly , pragmatic and cognitive aspects 词语的使用与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一个语用与认知的问题。 Covers sensory reception , reflex arcs , spinal cord organization , pattern generators , muscle function , lootion , eye movement ,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motor control 涵盖了感觉传入,反射弧,脊髓机子,运动模式产生,肌肉功能,运动,眼球运动,运动控制的认知。
2023-07-21 04:21:401

cognitive engagement 是什么意思

cognitive engagement认知参与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ceived ability, cognitive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nxiety were theavailable predictors for their performance. 能力知觉、认知参与、学业焦虑是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因子。
2023-07-21 04:21:491

cognitive semantics是什么意思

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
2023-07-21 04:21:594

认知因素(cognitive-perceptual factors)

【答案】:认知因素:是能否采取某种健康行为的激励因素。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的控制感、自我效能、健康状态、对健康促进行为所得益处的认知、对采取健康行为可能遇到的障碍等。
2023-07-21 04:22:191

8种克服认知偏见的策略

我们的很多决策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从进化时间上比较“旧”的大脑部分)(《How We Decide》,《Synaptic Self》),这部分大脑属于典型的经过了漫长进化时间所雕琢过的,决策机制严重适应远古社会的模块(《Mean Genes》)。正是由于人类大脑进化仍然停留在远古时代,导致我们存在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我们的看法是妥协的结果,我们的决定是基于错误的信息,我们的反应是基于错误的认知。 这些错误的产生要归结于我们大脑获取信息的机理,我们理解谈话内容、阅读文字信息、体会他人行为、解释各种动机都有可能产生错误。 大脑进化出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在古代能够大大增加人类的存活概率,但是这也许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例如,快速做出结论的大脑机制。在茹毛饮血的远古生活中,食品安全实在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进化选择压力,假想你在吃了某东西之后不久上吐下泻,即便有可能只是巧合,出于保险起见也还是假定是食物有毒,下次不吃为妙,因为不吃该食物的话还有别的食物可以选择,无关大局。但吃了的话可能代价就大了。所以通过颜色来判断食物是否有毒在远古是十分有用的。 这些“启发式”导致产生一种非逻辑的线性思维来解释日常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当存在我们自身的内在的驱动时。例如,你习惯于进行自我贬低,那么你就会采取一种消极的方式解释各类社会现象。你可能会直接将一次没有收到朋友宴会邀请,理解成没有经常和朋友一起就会导致疏远。 认知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有限观察力、对具体事物的有限记忆力、对信息的自动简化趋向。这其实是一种准确性对速度要求的妥协,毕竟生物是进化而不是设计的产物。我们不可能像电脑一样拥有速度的同时又拥有准确性。 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概述 人们总是倾向于找寻、解释、关注和记住与自己先前观点一致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 证实偏见 。这一效应在处理与感情相关或者与根深蒂固的信念(entrenched beliefs)相关的事情时表现的特别明显。这也是其他认知偏见的根源。 还有其他的一些产常见的认知偏见,比如赌徒谬误,我们总是趋向于认为将来的事情会被过去的事情所改变,而实际上两者并没有相关性,如果你投硬币5次,5次都是正面,你会认为第6次是正面还是背面呢?大部分会认为是背面,而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前后两次投掷硬币的正反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是各自独立事件。人们犯这个错误的思维逻辑是当一件事情重复发生多次时,会不自觉放大下次相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多人在赌博上损失惨重,就是受这个思维逻辑影响。 另一个无处不在的认知偏见就是锚定效应。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一个实验。在实验中被试们被问及一个问题,非洲国家中有多少比例的国家是联合国成员国?实验中两个小组组成人员基本类似。其中一个小组被问是多于还是少于10%,另一个小组被问是多于还是少于65%,第一个小组答案的平均值是25%,第二个小组是45%。这两个问题都有一个锚点10%和65%。这个数字给予了被试们进行思考的起点,他们根据这个起点推断出最后的答案。 这里不再过度介绍认知偏见(后面有时间再详细介绍),而是向大家介绍怎么避免认知偏见。无论这些偏见被叫做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都有办法去找到它们。现在已经有100多种这类偏见被发现和研究。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下面8种策略进行理性清晰的思考以避免被这些偏见误导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8种避免认知偏见的策略 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多功能机器---大脑,它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形成下面这些思维习惯: 1.聚焦数据:在任何需要做决定的场合中,专注于各类证据或者数据,即使是一些蛛丝马迹。数据有时候很难获取,但是能够通过推算得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那么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的运转,让它变得毫不费力。 2.寻找相反的数据和结论。学会注意哪些不好的负面评论。100个好评非常有用,但是100个好评加一些差评更有用。这是对抗证实偏见的最好武器,这也许是这8条策略里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存在哪些支持这个观点的数据,那么尝试去找到不支持的。这样你对每件事情将会形成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事实上,这也是科学调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也是如此,通过试图推翻现有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寻找噪音。我们很难消除噪音影响,但是学会如何寻找噪音并避免它是相当有用的。假如你想要找出谁是博客圈最有影响力的人,你可以选择以关注者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假设你找到了一个有20万关注者的博主。但是假如关注数是一种噪音会怎么样呢?这里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噪音。第一个层面就是,最有影响力的博主通常有15到25万关注者,在这个范围里面,20万只是普通水平。如果你需要找出最好的,那么肯定超过20万这个数。第二个层面是这些关注只是为了炒作的一种互动,对你的评价没有意义。它们没有作为粉丝的价值,从来没有点赞也不会阅读相关博文。噪音就是那些对你来说毫无用处的背景信息。 4.测试和再测试。考虑下面这个例子。你正在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表现的不是很友好。你也许会想你们的友谊已经变淡了或者他今天心情不好又或者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为了找出上面这些猜测的真凭实据,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测试。尝试开始一个相同的谈话或者主动问他那天做了什么。也许你得出你的朋友在星期三容易生气的结论。然后不要仅仅在星期三测试这个假设,你可以在其他时间进行测试。也许你的朋友从来心情就没好过,或者他只是随机的心情不好。是因为工作压力吗?再进行测试。这里需要注意,稍不谨慎,你就可能掉入证实偏见的误区。 5.做出有根据的猜测。寻找锚点。我们可以问一些包含特定信息的诱导性问题,引导别人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思考。例如,你问他是不是一个糟糕的人,别人很可能回答:是的,他不是那么糟糕。但是如果你问:他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人?那么这个答案可能会是: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当我们尝试去做出一个有根据的猜测时,要学会重新思考假设,找出锚点,使用数据,并尝试得出答案。 6.避免分心和错误归因。有时,你会被那些与产品无关的广告所吸引,因为里面存在很多唤起情绪反应的信息,我们要尝试去克服这种反应。这些广告的动机很可能是出于弥补产品本身并没什么卵用这个根本缺陷。这与错误归因非常相似。例如,一个餐饮店的宣传海报做的不好,其实这不是重点,海报不好菜就不好了呢?不是的,即使海报不好菜也可能很好,海报的好坏并不影响菜品的好坏。 7.多视角思考。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别人的视角看问题。这样,你可能获得不同的信息,形成不一样的观点。从别人的视角比从一个纯想象的视角看问题相对容易。例如,可以从飞行员、乘客或者机械师的角度来看待飞机飞行。你不必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你的大脑会召唤那些足以改变你观点的各种假设,不管它是不是有用。这非常重要。 8.假设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在很多情况下,理解导致这个现象的具体原因是不可能的。学会放下你的假设,接受超出你理解能力范围这一客观事实。存在那种你不知道的不知道。例如,音乐爱好者、非专业人士、音乐家和音乐技术人员对歌曲文件大小及其质量存在很多争论。了解音乐波形的人会争论说大的文件包含更多的音频信息,会使得音质更好。这里有一个不知道的假设,那些多出来的信息可以转化为更好的音效。这个假设实际上是错误的。这就是那不知道不知道的部分,因为跟随高频的低频不能被大脑所识别,我们的大脑实际上不能记录这部分信息,所以这部分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克服认知偏见的意义 人类具有先进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主要是由于前额叶皮层和额叶,因为这部分与执行功能有关,它包括做决定、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复杂条件分析等等。认知偏见涉及到很多功能,通过认识这些错误并设法减轻影响,你可以更好的处理和理解各类信息。你可以知道怎样在宽松和紧张条件下做出同样好决定。你可以更好的购物,更好的管理各类资源,可以进行更健康无误解的谈话。个人在工作场所和社交互动中将会表现的更加优秀,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如何做出更好的判断。
2023-07-21 04:22:261

CAT4测试是什么?该怎么考?

CAT4测试主要测试四个部分:文字推理,数据推理,逻辑推理和空间推理。
2023-07-21 04:22:373

什么是认知主义?

是相对于行为主义而言的,属于心理学范畴
2023-07-21 04:22:592

解释费斯帄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利昂·费斯廷格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是认知相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2023-07-21 04:23:082

congnitive发音

congnitive发音:cognitive【英】;ku0252gnu0259tu026av【美】。1、Cognitive Science.认知科学;认识科学;认知科学。2、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系统学;认知神经学。3、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4、cognitive deficit.认知障碍;认知缺陷;认知赤字。5、cognitive approach.认知法;认知教学法;认知途径;认知学派。6、cognitive theory.认知理论;认知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congnitive双语例句:1、I found it difficult to contrive when prices of everything went up.在百物涨价的时候,我觉得料理家务真不容易。2、How do you contrive to come here so early?你想什么办法怎么这么早就到了这里?3、Fortunate indeed are those who contrive to make themselves genuine book-lovers.那些设法把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确实是幸搭亮袜键闹运的。4、Therefore it followed that I must contrive a new career.所以,接下来我必须谋取一个新的职业。知激5、I would I could contrive an excuse to speak with him.我真想找个借口跟他谈谈。
2023-07-21 04:23:501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人是那曲里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不知道啊?
2023-07-21 04:24:362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一、认知内驱力(cognitivedrive)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二、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例如某位同学努力学习的原因只是为了获得“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等,这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三、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例如儿童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或者表扬等等。
2023-07-21 04:25:251

cognitive linguistic怎么理解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望采纳,谢谢!
2023-07-21 04:25:591

求翻译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refore, proceeds,according to Vygotsky, as the child gradually...

整理一下语序according to Vygotsky, as the child gradually internalises(内化) the meanings provided by these social interactions,therefore,Cognitive development proceeds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当孩童在社会互动中意识受到潜移默化, 他就获得了认知发展。
2023-07-21 04:26:062

埃利斯创建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埃里斯创建的ABC理论中,C指的是"Cognitive"(认知)。1、ABC理论介绍。ABC理论是指情绪、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用于解释人们对事件或刺激的反应。2、ABC代表。A代表着"Activating event"(触发事件),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事件或刺激,可能是外部事件或内部自我对话。B代表着"Beliefs"(信念),指的是个体对于A事件的解释和评估,形成了个体的信念系统。这些信念可以是积极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不合理的。C代表着"Consequence"(后果),指的是个体对于A事件的信念和解释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根据个体的信念系统,不同的后果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3、理论的核心观点。ABC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合理的信念和解释会导致消极的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而合理的、积极的信念和解释可以帮助个体实现情绪的积极调整和健康的行为选择。ABC理论的影响:1、心理治疗。ABC理论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核心理论,该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其信念和解释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体调整和改善不健康的信念和解释,从而提升情绪健康和适应能力。2、情绪管理。ABC理论提醒人们情绪的产生不仅仅取决于外部事件,更重要的是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这对情绪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解释,来降低不健康的情绪,提升情绪的调控能力。3、自我认知。ABC理论强调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的重要性,因此它对个体的自我认知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理解自己的信念系统和思维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2023-07-21 04:26:251

什么是认知障碍

一个人对一个事物认识不到他的本质啊有障碍的意思。
2023-07-21 04:27:094

认知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3、外界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5、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心理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认知主义简介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派学者认为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2023-07-21 04:27:241

回指的英文

On the resolution of pronominal anaphora in engpsh 英语语篇中代词 回指 的认知转喻研究 Indirect anaphora : class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间接 回指 的分类及其解释模式的研究 An *** ysis of third person pronouns in deep anaphora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 回指 中的应用分析 Discourse anaphora resolution : a cognitive pnguistic exploration 语篇 回指 的认知语言学探索 The effected factors of anaphoric inference during reading process 篇章阅读中影响 回指 推理的因素 Discourse anaphora resolution : testing a cognitive pnguistic model 语篇 回指 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 Property , which points back to the glyph s related ponent 属性,该属性可 回指 到该标志符号的相关组件。 Pronominal and demonstrative indirect anaphors and their cognitive bases 代词性和指示性问接 回指 语及其认知基础 Analysis of associative anaphora 联想 回指 分析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naphoric function of korean and chines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汉指示代词 回指 功能对比 The anaphoric relation is one of the o kinds of endophoric relations 摘要 回指 是从上文获取照应语的所指,属于内指照应。 Topic marking in chinese narrative discourse : a perspective in discourse anaphora resolution 从 回指 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 Personal pronouns in lyric discourse - a corpus - based contrast beeen engpsh and chinese 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 回指 的先行语状态变化的多视角考察 Anaphora is a process where a word or phrase refers back to another word or phrase , which was used earper in a text or conversation 零形 回指 是三种回指形式之一,指的是通过零形式从先行项那里获得指代。 Zero anaphora is a type of anaphora in which a form may be omitted because its referent is known or can be guessed 本文主要从零形 回指 的识别和分类、零形回指使用的必要性以及零形回指使用的可及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Finally , based on noun phrase reference algorithm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 macro - constitution and micro - constitution , the text topic sentence abstracting algorithm is given and the author does some trial research on the automatic abstract system ( 2 )在名词性短语的 回指 已完成的前提下,我们来提取文本的段落、章节以及全文的特征词,得到文本段落、章节和全文的特征词集。
2023-07-21 04:27:471

什么叫cognitive walkthrough

认知过程走查法(cognitive walkthrough,CW)是通过分析用户的心理加工过程来评价用户界面的一种方法,最适用于界面设计的初期。
2023-07-21 04:27:541

什么是Cognitive_Information_Processing_Theory?拜托了各位 谢谢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 决策 以及 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 信息 的。麻烦采纳,谢谢!
2023-07-21 04:28:011

meta-cognitive 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元认知”,教育心理学专业名词
2023-07-21 04:28:112

认知需求的英语怎么说

认知[rènzhī][词典][心理]cognition;-gnosis;cognize;perceive[例句]such attitudes are valueless unless they reflect innercognition and certainty.这种态度如果不能反映内心的认知和把握就毫无价值。
2023-07-21 04:28:181

cognitive semantics 和logical semantics区别

概念不同。1、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解释语言,这一理论认为意义等于概念化——属于心理经验一部分的各种结构过程。2、logicalsemantics是动态意义理论,是逻辑语义学的继续发展。
2023-07-21 04:28:251

新托福口语Task 4真题要点解析

以下是 整理的《新托福口语Task 4真题要点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自从ETS官方颁布了新托福IBT考试以来,不少考生都为之深感头痛,尤其是对于口语单科。究其原因不止在于其机考的考试形式,更在于口语考试中6个任务的多科目结合----即考察口语的同时,也同样考察阅读和听力能力。尤其在新托福口语的Task 4中,虽说是一道口语题目,实际上则为读、听、说三门能力的综合考察。那么如何能在新托福口语的Task 4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我们今天将就此部分进行深入解析。 一、正确认识Task4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考生如果想要在Task 4中旗开得胜,首要的事情莫过于对考题100%的熟悉度。当然此熟悉并非是对当次考试所出真题的熟悉,而是对于整个Task 4考试内容和形式的熟悉。 考试形式 不同于Task 1和Task 2两个独立的口语话题,从Task 3开始的后面4个任务中,新托福口语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口语能力,尤其是在Task 3和Task 4中,考生需要先阅读一篇文章,接下来会听到一篇关于阅读的听力,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后,考生需将阅读及听力内容总结复述出来。这样的一种考试形式,对考生的要求是极高的。考生除了要有熟练的口语能力,也必须具备较高的听力及阅读能力。 主要语境 新托福口语的Task 4是一道学术类题目,因此,在此任务中,考生会接触到的语境也都会偏于学术化,语境大多来自于以下领域: √ 社会科学 √ 物理科学 √ 生命科学 √ 人文艺术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有些领域的内容可能会偏专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考生的口语分数。对于一个学术类语境的高熟悉度,可以让考生提前预测听力的谈论方向,对考生备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考生可在业余时间多去接触一些四大领域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阅读内容 在Task 4的阅读部分,考生将会读到有关上述四大领域的一段学术文章,此文章的长度将会在75-100字左右,通常是对于某个学术概念的大致介绍,提供足够的信息,为考生接下来听到的听力部分做好相应的准备。 听力内容 阅读结束后,电脑屏幕上的文章将会消失,继而代替的是一幅某位教授在讲课的课堂画面,随后考生将会听到关于阅读的一段讲座。在此讲座中,教授通常会用具体的例证来解释之前的学术文章。讲座的时长通常为60-90秒。 问题形式 在听力结束后,屏幕会显示考生针对Task 4需要满足的任务要求。通常情况下,题目会要求考生对阅读和听力中出现的学术概念及例证进行总结,常见要求如下: √ Using the examplediscussed by the professor, explain what cognitive dissonance is and how peopleoften deal with it √ Explain how theexamples of tying shoes and learning to type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 ofaudience effects. 考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了Task 4的考察内容之后,才能做到临阵不乱,可以踏踏实实的面对会遇到的各种话题。 二、不可忽视的阅读 在了解了Task 4的考试流程之后,考生想要在此任务中拿高分,也必须要清楚此任务中听、读部分的解题技巧。在Task 4超过半数的题目要求中,是没有要求考生去总结阅读内容的,因此很多考生都会草草的扫一眼阅读之后就置之不理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存在即合理,考官不会无缘无故的摆一篇无用的阅读在听力之前给考生浪费时间用的。就如上文所言,阅读通常是为听力做铺垫。那么,在阅读中,考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正确把握学术概念 上文有提到,Task 4的阅读中,会对一个学术概念进行定义及大致的介绍,尽管大多数的题目中没有要求考生总结阅读,但是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还是建议考生尽可能的去用一句话把文中提到的学术概念总结出来,让整个回答中的主题更加明确。此概念一般都和阅读的标题相关。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在总结真题后发现,阅读中的概念与标题的关系可分为两类----概念与标题相同或概念是标题的下级分类。1. 概念与标题相同 通常在阅读此类文章时考生会比较轻松,因为学术概念的定义一般会存在于文章的前两句中,考生在阅读时可以一目了然。如下例: Cognitivedissonance Individuals sometimes experience a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ir actions and their beliefs---between what they aredoing and what they believe they should be doing. These contradictions cancause a kind of mental discomfort known as cognitivedissonance. People experiencing cognitive dissonance often do not wantto change the way they are acting, so they resolve the contradictory situationin another way. They change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tuation in a way thatminimiz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hat they are doing and what they believeshould be doing.这篇小文章的标题为cognitivedissonance, 而在文章的第二句的黑体部分,刚好就是和文章标题呼应的概念中心词。因此,考生在总结这种类型的阅读时,会比较得心应手,在开篇的时候就能够找到学术概念的定义,对考生的心里来讲也是一剂“强心针”,比较容易找到,考生也会觉得比较有信心。因此,这类小文章在读的时候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2. 概念是标题的下级分类 然而在这一种文章中,如果考生一味的认为标题即为概念的话,那么考生出现失误的情况就会比较大。通常在这种文章中,前半部分都是对于标题的相关解释,考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到其明显的定义的。而在后半部分,尤其是后两句中,文章中会给出一个关于标题的例子,通常这个例子会是标题概念的下级分类,同时给出的,还有此次概念的定义。如: Social interaction People deal with each other everyday. This interaction is at theheart of social life. The study of social interac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influence people have over one another"s behavior. People take each other intoaccount in their daily behavior and in fact, the very presence of others canaffect behavior. For example, oneprincipl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udienceeffects,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s"work is affected by their knowledge that they are visible to others, that thepresence of others tends to alter the way people behave or perform an activity. Explain how the examples of tyingshoes and learning to type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 of audience effects. 在以上的这篇例文中,标题所给出的socialinteraction在前半部分并未出现明显的定义,只是阐述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因此,考生如果不熟悉这类文章出题方式的话,就会有些疑问,有些考生为了尽快完成阅读内容,也会非常牵强的找出标题所在句,直接把标题所在句当作是概念,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静下心来,平心静气的继续向后阅读,那么考生就会发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出题者用for example引出了socialinteraction的一个原则---- audienceeffects, 即标题概念的一个下级分类。而在这个下级分类所在的句子中,也能明显的找到对于其的定义,如斜体部分标注。在此话题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题目要求考生总结的是audienceeffects的概念而非social effects。由此可见,考生在阅读小文章时,一定要先宏观的把握一下文章的内容方向。 精确总结概念定义 在清楚的知道了学术概念所处的位置之后,考生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学术概念的定义总结出来。我们上文有提到,通常和学术概念相关的内容会处于两句话中。由于时间的限制,考生是无法将两句话完整的抄下来的。即便能够完整的摘抄下来,如果在回答中阅读部分占用过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考生用于总结听力的时间缩短。因此,笔者建议考生用一句话总结阅读内容。 通常我们定义一个学术概念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主+系+表的结构,即A is B。因此,考生在总结文章中的学术概念时,需要把概念提出来,如上文提到的第一篇阅读中的cognitive dissonance。托福口语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个规律在口语的文章中体现在,学术概念通常情况下会有一个同位语。在这篇文章中,cognitivedissonance的同位语为a kind ofmental discomfort。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同位语出现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路标词,在此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是known as。因此,学术概念的基本定义则为:Cognitivedissonance is a kind of mental discomfort. 之所以称之为“基本定义”是因为,考生不难发现,这个定义出自文章的第二句话的主旨,如果整个定义停在了这里,会给人以定义模糊的感觉。之前笔者有提到,一般情况下,学术概念的定义是需要从两句话中提取的。对于这篇文章而言,定义所在句还出现了一个单词:contradictions。考生不难发现,这个单词在第一句话里也有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第一和第二句话是有关联的。既然部分定义不够清晰,我们就可以在其后加一个定语从句进行解释,进而将第一句话的内容融入进去。因此,完整的定义为:CognitiveDissonance is a kind of mental discomfort people feel when they experience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ir actions and their beliefs. 由上可见,想要准确把握学术概念的定义并不难,考生需要练就的,是找出两句话的关系,进而合乎逻辑的将两句话进行总结合并的能力。 关注细节,决定成败 在找到了学术概念的定义后,很多考生都会心不在焉的读完下面的文章,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除去学术概念以外的部分,常常包含了对于学术概念的具体解释,一方面,可以为考生理解学术概念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很大一部分的情况下,这些具体解释也会与听力部分有关系,除了让考生更好的理解听力内容外,也会提醒考生在听力的过程中哪一些笔记是必不可少,哪一些内容是在回答时必须融入的。如第一篇文章中的下划线部分,讲了人们在经历cognitive dissonance时的心里及解决方式,都是对其定义的进一步解释,考生稍后也会发现,其在听力部分也会有相对应的地方。因此,考生在找到定义之后,也一定要利用所剩的时间,尽可能多的理解并记录剩余的阅读部分,以便为听力及回答做准备。三、认真聆听的听力 在阅读部分结束后,音频会提示考生接下去会听到一篇关于某话题的讲座。在此讲座中,教授通常会给出关于文章中学术概念的相关例子,有的时候是一个,有的时候是两个。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考生要尽可能多的去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听力内容。当然,尽可能多不代表全部要记,考生需要有分辨哪些内容是重要点的能力。笔者建议考生去倾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连接词后的内容,二是与阅读内容重合的部分。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篇文章对应的听力: This is a truestory from my own life. In my first yearin high school, I was addicted to video games. I played them all the time and Iwasn"t studying enough. I was failing Chemistry that was my hardest class. So this was a conflict for me becauseI wanted a good job when I grew up and I believed, I knew, that if you want agood career you gotta do well in school. ButI just couldn"t give up video games! I was completely torn. And my solutionwas to change my perspective. See, the onlyclass I was doing really badly in was Chemistry. In the others, I was OK. So I asked myself if I wanted to be a chemistwhen I grew up. And the fact is I didn"t. I was pretty sure I wanted to be asociologist. So I told myself mychemistry class didn"t matter, because sociologists don"t need to knowchemistry. In other words, I changed my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t todo well in school. I reinterpreted my situation. I used to think thatdoing well in school meant doing well in all my classes. But now I decided that succeeding in school meant only doing wellin the classes that related directly with my future career. I eliminated theconflict, at least in my mind. 对于讲述经历的例子来讲,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因此,文中黑体部分的连接词后的内容,通常就是考生需要记录的内容。除此之外,考生会发现,文中大量出现了表示转折的连接词but和表示结果的连接词so, 在高频率出现的连接词后的内容,考生也需要尽量记录下来。但是,由于回答时间有限,考生只需要记录点题的部分,例如文中事情的大致经过:沉溺电脑游戏而导致化学挂科,而不需要去记录其细节部分,如玩游戏的频率及化学是最难科目。也就是说,如果在听力中听到一些定语从句的内容,如果不是限定用的,则可以省略不计。 而文中下划线的部分,则是和阅读相对应的部分。例如,阅读中提到的Peopleexperiencing cognitive dissonance often do not want to change the way they areacting与听力中的But I just couldn"t give up video games!相对应,考生在听听力的时候,有关于教授现有的行为方式的内容,考生是需要记录下来的。而听力里的And my solution was to change my perspective.在文章中也有体现:They change their interpretation ofthe situation。这就要求考生在听力中需要将听到的有关于如何改变观点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由此可见,对于连接词和阅读内容的把握,将直观的影响考生的作答。 四、仔细构思的答案 在听力结束后,考生有30秒的时间构思答案。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建议考生要充分利用这半分钟的时间,如果利用得当,将对考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笔记,标注出答案中需要讲出来的层次。其次,将自己的笔记整合,观察有没有哪些句子可以利用一些从句的形式总结成一句。最后,如果有剩余的时间,考生可以将阅读里的学术概念完整的想一遍,回答时一个流利的开头可以给考生比较安稳的心里暗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高分答案: Cognitive Dissonance is a kind ofmental discomfort people feel when they experienc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iractions and their beliefs. The professor uses his own experience to illustratethis phenomenon. When he was in highschool, he was addicted to video games. He didn"t do well in study and evenfailed in chemistry. He knew he should study well in order to find good jobsand have a good career. But he justcouldn"t give up video games. Andthis was his conflict. His solution wasto change his perspective. Chemistry wasthe only class he did badly. He was pretty sure that he wanted to be asociologist and being a sociologist doesn"t need to be well in chemistry. So he reinterpreted his understandingof doing well in school. Initially,he thought he should do well in all subjects to be successful in school. But then, he thought he should only dowell in the subjects that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his future career. So he changed his belief to eliminatethe conflict. 在上述的高分答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该考生也大量的运用了一些连接词来使自己的答案更加的连贯顺畅,也使自己的答案更加有条理。同时,斜体部分的内容是对听力原文斜体部分的高度总结,把原文中的四句话浓缩成了答案中的两句话。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总结能力,并有意识的加一些连接词去提升自己答案的连贯性。 五、其他注意事项 当然,只是单纯的去总结阅读和听力里的内容是不够的。考生如果想要在Task 4的部分拿高分,需要有意识的将原文中读到或者听到的内容,适当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替换。托福官方评分标准显示,哪怕是进行一个词汇的替换,也是一个有效的替换方式。如可将听力中的change my perspective换成alter myunderstanding。由于考生在作答期间精神高度紧张,可能想不到要去替换,笔者建议考生可在记笔记的时候就将听到的词汇进行转换,将所听到的词汇的同义词记录下来。或者在30秒的准备时间里,将记下的词汇进行转换,把其同义词标注在旁边。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在Task 4拿到理想的成绩,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听力及总结的能力。同时,考生还需要较高的词汇量和较好的临时应变能力。而所有的一切都基于考生持之以恒的练习。熟能生巧,考生需要不懈的努力。
2023-07-21 04:28:441

认知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元认知。
2023-07-21 04:28:532

what is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即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前面几年有一段时间被炒得很热。
2023-07-21 04:29:012

学习的认知理论英文怎么写

学习的认知理论 [词典] cognitive theory of learning; [例句]认知负荷理论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是目前多媒体教学研究颇受关注的两个领域。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are very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multimedia learning.
2023-07-21 04:29:201

认知重构法又叫做什么情绪的理论?

认知重建事情-分析你的思维-重建合理想法每天对想法进行记录当我到有敌意ue00b愤怒不满时ue00b思维和感受会在我们脑子里回旋并充斥整个大脑ue00b无处不在。把这些写下来ue00b有助于我们一件件地解决ue00b并进一步认清它们。每天花15分钟做记录(见后页) ue00b尤其是当你感到愤怒时要马上就做ue00b这样会今你感觉很好ue00b或者晚些时候平静下来再做也是可以的。具体做法如下。事实记录的开头是事实。对令人愤怒或不安的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感受进行简单的描述。如悲伤。想虑。 内疚。受挫。给这些感受的强烈程度进行打分。 10分是极度不愉快ue00b记住ue00b密切关注今人不安的感受ue00b能帮助我们摆脱这些情绪对我们的控制.分析你的思维在分析一栏的第一列里列出你的自动思维ue00b你觉得该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ue00b 108/34页分意味着完全可信。第二列分清扭曲的思维(有些也许是合理的ue00a ue00b第三列对每一个扭曲的自动思维做出反应ue00b或者回应ue00b应该意识到你的第一个自动思维仅仅是几个选择中的一个。这样设想ue00d你会对评价你做事的朋友怎么说ue00f或者设想ue00b在心情好的时候ue00b会说些什么更加通情达理的话呢ue00f问自己ue00b什么事情是你通情达理的证明ue00f你认为你的反应能打多少分ue00f结果ue00d用合理思维取代不合理ue009扭曲ue00a思维做完这一切后。重新回到第一列ue00b对自动思维进行重新打分ue00b并重新给情绪的程度打分。如果这一过程能使你在某一情绪上稍有成效ue00b你应该感到满意。通过这一过程ue00b令人担忧的事仍然没有清失ue00b但不会那么严重了。
2023-07-21 04:29:315

罗伯特·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的兴趣集中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并因其教学理论而闻名。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义兼取行为、完形及认知三方面的学习理论,并配合教学实践构建了他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指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从而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以下三点是其教学理论的基本要义: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之前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条件所预定的目标,希望经过教学活动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及身心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改变。他将教学目标分为 5 方面:发展智力技能。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是指学生学到在学习情境中如何运用符号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认知策略。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指个人学习时在心理上运用他以前学得得知识经验,凭记忆去辨别、选择、思维、分析、归纳,从而获得新知识得一切方法。获得语文知识。语文知识(verbal information)指籍由口语或文字所表达得知识。这是成功接受教育得前提。学到运动技能。运动技能(motor skill)指学得的一种能力,此种能力由肌肉活动时所显示的速度、准确、力量、平衡等特征表现。培养良好态度。态度(attitude)指个体对人、对己、对事在心理上所存有的认知和情感倾向,态度是习得的。 加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在性质上包括不同学习阶层。学习阶层(learning hierarchy)指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观点,说明学习行为是由简而繁,由基层到高层逐渐建立的,每一阶层是低级阶层的延伸和高级阶层的基础。1968 年,他按学习复杂性程度把学习分为 8 个阶层: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指经由经典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刺激 - 反应联结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此类学习将是动作学习与语文学习的基础。连锁化(chaining):指将数个刺激发应联结成较为复杂行为的历程。语文联结(verbal association):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历程。多重辨别(multiple discrimination):指对相异的刺激能够辨别,对不同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规则学习(rule learning):指能够理解由数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如四边四角相等者为正方形)。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历程。八个学习阶层的前四个是在幼儿期自行学得的,后四个则与学校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学习阶层上的个别差异。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历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学习,都产生在教学历程之中。传统教学的缺点是教学后才检查学生成绩,此种做法只能评定学生成绩高低,对教学改进无大助益。针对此加涅提出掌握教学历程八阶段的建议:提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义使之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确认学生已经学到相当程度;提供联系机会使学生将所学得者输入长期记忆;以问答方式检查学生能否将记忆中的知识检索使用;设计新的问题情境考验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课后根据教学目标综合检查;最后以回馈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予以鼓励,借以对其学习产生强化作用。 加涅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推论出九个重要而有序的阶段,他称之为学习过程。这九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操作和迁移。加涅认为,将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相联系对有效的教学设计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准备”包括注意、预期目标和提取原有知识。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指引注意、告知目标和提示回忆原有知识。“操作”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和强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和提供反馈。“学习迁移”包括提取知识和技能一般化。对应的教学事件就应该是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注意(attending):使学生注意刺激;预期(expectancy)目标:使学生预设学习目标;提取原有知识(retrieval to working memory):使学生回忆起过去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使重要之刺激特征暂存于运作记忆(短期记忆))中;语义编码(semantic encoding):将刺激特征和相关信息转移至长期记忆;反应(responding):要求学生反应;强化(reinforcement):证实学生之学习目标达成;提取知识(retrieval clues):为日后学习结果的回想提供额外线索;技能一般化(generalize):增进学习迁移至新的情境。在加涅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多半是将心理学上根据动物实验所得学习原理直接用于学校教学,结果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加涅的教学理论纠正了这一缺点。他的教学理论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的交互关系而构建的。因此一般公认加涅的教学理论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23-07-21 04:29:491

心理学 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E.C.托尔曼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和反映的直接联结,而必须依赖于中介变量O——有机体的内部变化。他将S—R公式改为S-O-R公式。—--------—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1),539页。
2023-07-21 04:30:055

求高手:心理学中,perspective该怎么理解,像cognitive perspective?

perspective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认知的观点/ 认知观点 /认知角度 biological perspective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前景/ 生物学的观点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观点 HUMANISTIC PERSPECTIVE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 /人文观
2023-07-21 04:30:351

【考研英语】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六大题型解题技巧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和历年真题解析可以看出,考研阅读理解最常考的题型分别有:词汇含义题、主旨标题题、细节事实题、推理判断题、功能举例题、态度倾向题。   接下来我就扣紧这六种题型进行解题技巧的分析,并分别举出近两年的真题进行讲解。   词汇含义题   这是每年的必考题。其实质考查的并不是词汇量,而是考生在上下文语境下解析出词汇含义的能力,因此主要是上下文理解的能力。这种题型不需要全文定位,答案往往就在出题句旁边的三句话内。   我们将上下文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解析,分成顺接和逆接两类。也就是说,如果这三句话内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对比和转折,我们可以认为前后内容是一致的,逻辑是连贯的,那么划线部分的词义和前后是相同或相似的关系,它的意思可以通过前后两句得出。   如果中间出现了对比转折词,比如but, however, yet, nevertheless, instead of, in spite of, though, although, in contrast, while, on the contrary等,那么前后的关系就是相反或相对的。   (06-01)In spite of “endless talk of difference”,American society is an amazing machine for homogenizing people. There is “the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dress and discourse,and the 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e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 People are absorbed into “a culture of consumption” launched by the 19th——century department stores that offered “vast arrays of goods in an elegant atmosphere。   21.The word “homogenizing”(Line 1, Paragraph 1) most probably means   [A] identifying [B] associating [C] assimilating [D] monopolizing   这题很典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做题。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回到文中,会发现前面有in spite of,说明前后是对比转折的关系。因此,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与difference相对,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C表示同化的意思。即使不认识这个词,也能从他的词根sim上看出similar,与difference相反的意思。   另外,这题也可以从词汇角度来做。因为提问的词是一个动词,所以可以从上下文中寻找动词。在后面两句中发现了be absorbed into,中间没有对比转折,说明两者是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被吸收。看一下选项,只有C是有同化、吸收的意思,自然就是正确答案。   主旨标题题   这个题型近年来是考查的重点,08年的真题考到了4个题目,同时它也是选项创新中最常实现的题型。它常常考查就是整篇文章或是某段落的主旨,或者要求为文章选一个合适的标题。   它的做法就是要找到文章的要点,而跳过行文中大量的细节。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最为重要就是文章的首末段,而在一个段落内往往最为重要的也是段落的首末句,因此这个题型的要点就是重点考查文章首末段的首末句,从中得到中心词以及文章的核心。   (07-03-3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A] The Middle Class on the Alert [B] The Middle Class on the Cliff。   [C] The Middle Class in Conflict [D] The Middle Class in Ruins。   这是标题题,重点考查文章主旨。直接看一下文首末段的首末名来确定答案。从选项可以看出,重点是在讨论中产阶级(middle class),主题是一致的。   (首段)During the past generation, the American middle-class family that once could count on hard work and fair play to keep itself financially secure had been transformed by economic risk and new realties. Now a pink slip, a bad diagnosis, or a disappearing spouse can reduce a family from solidly middle class to newly poor in a few months。   (末段)From the middle-class family perspective, much of this, understandably, looks far less like an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mor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 good deal more like a frightening acceleration of the wholesale shift of financial risk onto their already overburdened shoulders. The financial fallout has begun, and the political fallout may not be far behind。   从首句可以看出主干的核心动词是transform改变。后一句,主体意思表达也是中产阶级将变穷(reduce to newly poor),因此这其中负面的意味非常明显。   从最后一段的首句,分析出主干后会发现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目前的局势完全不是机会,而是挑战,(looks far less like an opportunity, and more like a acceleration of risk)可以看出中产阶级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处在悬崖边上(on the cliff),答案为B,其余的答案都太大和太小。   细节事实题   这是考研阅读考试中的重点题型,每年大概都有近一半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于文章具体细节事实的了解和判断,以及将文章内容和选项本身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因此,这个题型最能体现句子解析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做这个题的时候,词汇固然重要,但从结构上把握句子,有的时候能事半功倍,不完全认识词汇也能把题解决。   (07-01-23) According to Ericsson, good memory   [A] depends on meaningfu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B] results from intuitive rather than cognitive exercises。   [C] is determined by genetic rather than psychological factors。   [D] requires immediate feedback and a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This success, coupled with later research showing that memory itself is not genetically determined, led Ericsson to conclude that 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 In other words, whatever inborn differences two people may exhibit in their abilities to memorize, those differences are swamped by how well each person “encodes”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encode information meaningfully, Ericsson determined, was a process known as 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 entails more than simply repeating a task. Rather, it involves setting specific goals, obtaining immediate feedback and concentrating as much on technique as on outcome。   这是完全开放的细节题,只能以选项进行一个一个的查找。A选项比较没有特色,我们先看B,里面的两个词intuitive、cognitive不是太熟,但可以发现它们在文中是原词再现的。对比一下,会发现在结构上就不同。文章是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选项是results from intuitive rather than cognitive exercises,文章强调的是more的后面cognitive,而选项强调的是rather than的前面intuitive,明显是不同的。   再看C,文章中是memory itself is not genetically determined,选项是is determined by genetic rather than psychological factors,强调的是rather than的前面genetic,这与原文相反,排除。   再看D, 文章是it involves setting specific goals, obtaining immediate feedback and concentrating as much on technique as on outcome. 选项是requires immediate feedback and a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文中提到了goals, feedback, concentration三个内容,而选项中只有后两者,信息明显缺失,排除。   再看A,定位到文章后发现文中是And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encode information meaningfully, Ericsson determined, was a process known as deliberate practice. 其中的encode与选项中的process是同义转化,答案为A。   推理判断题   本题型考查的是在细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要求指出作者想说而实际未明确说出的话。常在题干中出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 learn等词。重点就在于要根据作者的思路来进行推理,而不要主观套上个人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同时要注意范围,基本的做法和细节事实差不多,也是定位后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会发现包含一定的模糊词汇选项往往是正确选项,因为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常常会留有一定的余地。   (07-03-33)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A] financial risks tend to outweigh political risks。   [B] the middle class may face greater political challenges。   [C] financial problems may bring about political problems。   [D]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ndicator of political status。   (末段)From the middle-class family perspective, much of this, understandably, looks far less like an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mor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 good deal more like a frightening acceleration of the wholesale shift of financial risk onto their already overburdened shoulders. The financial fallout has begun, and the political fallout may not be far behind。   直接定位到最后一段。首先观察选项,发现A,B,C三个都有模糊词汇tend to, may, may是我们重点看的对象,再者可以发现三个选项都极为有规律,都是主谓宾结构,而且A和C的主语一致,都是经济和财政问题,B为中产阶级,三者的宾语也一致,都是政治问题,因此我们以政治问题进行定位,回到最后一段,发现只有最后一句才提到政治问题。因此,我们从一整段的定位缩到一句话。   考察一下最后一句,发现主干的意思就是“政治的fallout开始了,而经济的fallout也不远了”,fallout是难词,跳过,我们发现在讨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直接把B排除,与这句无关。   再看A和C,两者的区别是两个动词,outweigh, bring about。看到最后一句的结构,A开始了,而B也不远,明显这是我们在细节题中提到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引申。考研英语中因果关系的表达多种多样,这也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政治的某个东西与经济的某个东西两者间是因果的关系,再看选项,可以发现A和C中的两个动词,outweigh是超过的意思,排除,bring about意为带来,是一种因果关系,与原句契合,再看一下D,发现它毫不相关,因此答案为C。   功能举例题   这几乎可以说是考研专属的题型,四级和六级从来不会考到,因此同学在备考的时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年都稳定在3个题目左右。它的核心在于考查文中提出到某个例子是何作用和功能。在题干中常常会看这样的词汇:提到,mention, note, cite, 例子,example, case,作用,demonstrate, illustrate, justify, argue, make the point, talk about等。   这个题型的重点在知道功能和作用是源于例子,高于例子,例子本身的内容并不重要,因此,例子内部的细节如果在选项中出现,往往是我们首先排除的选项,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个例子的点题句,答案往往就是它或是它的同义转化。   (07-01-21)The birthday phenomenon found among soccer players is mentioned to   [A]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B] spotlight the soccer superstars at the World Cup。   [C] introduce the topic of what makes expert performance。   [D] explain why some soccer teams play better than others。   Mention表明这是功能题。定位就是以soccer,birthday这个词进行定位。因为是第一题,肯定是在前面。   If you were to examine the birth certificates of every soccer player in 2006"s World Cup tournament, you would most likely find a noteworthy quirk: elite soccer play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born in the earlier months of the year than in the late months. If you then examined the European national youth teams that feed the World Cup and professional ranks, you would find this strange phenomenon to be ever more pronounced。   What might account for this strange phenomenon? Here are a few guesses: a) certain astrological signs confer superior soccer skills; b) winter born babies tend to have higher oxygen capacity, which increases soccer stamina; c) soccer-mad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conceive children in springtime, at the annual peak of soccer mania; d) none of the above。   可以看出,文章的整个第一段都是在讨论有关足球的事情。说明这一整段都是例子本身,都不是要我们关注的内容。   对比一下选项,可以发现,A,B,D中都是第一段细节的重现,professional training, World Cup, soccer等都是细节,直接排除,得到答案C。   态度倾向题   这是个小题型,每年都是一题或是不考,但备考过程中也需要准备。它考查就是作者或是文章中的人物对于主题或某事物的态度和倾向,因此,寻找能表明态度的感情色彩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是个全文的态度题,那么我们需要考查的就是全文各段的段首,感情色彩词往往是以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居多。   (07-02-30)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IQ test?   [A] Supportive [B] Skeptical [C] Impartial [D] Biased   这是全文态度题,查看各段首句,重点查找感情色彩词。   第一段是引入话题,可以跳过。   第二段首句:Clearly, intelligence encompasses more than a score on a test. 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完全赞同IQ测试,clearly这个词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排除A。   第三段的首句:The defining term of intelligence in humans still seems to be the IQ score, even though IQ tests are not given as often as they used to be. 说明作者认为测试手段还是会用到IQ。   第四段话锋一转,such standardized tests may not assess all the important elements necessary to succeed in school and in life, argues Robert J. Sternberg。其中主干谓语是may not assess all, 直接就表明作者认为这种测试并不是万能的,对其测试结果有一定的怀疑。C和D与原文不符,所以答案为B。
2023-07-21 04: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