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hash函数的程序实现

2023-07-28 22:15:38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 说明:Hash函数(即散列函数)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目标 ------ 把一个对象通过某种转换机制对应到一个

//size_t类型(即unsigned long)的整型值。

// 而应用Hash函数的领域主要是 hash表(应用非常广)、密码等领域。

// 实现说明:

// ⑴、这里使用了函数对象以及泛型技术,使得对所有类型的对象(关键字)都适用。

// ⑵、常用类型有对应的偏特化,比如string、char*、各种整形等。

// ⑶、版本可扩展,如果你对某种类型有特殊的需要,可以在后面实现专门化。

// ⑷、以下实现一般放在头文件中,任何包含它的都可使用hash函数对象。

//------------------------------------实现------------------------------------------------

#include <string>

using std::string;

inlinesize_thash_str(const char* s)

{

unsigned long res = 0;

for (; *s; ++s)

res = 5 * res + *s;

returnsize_t(res);

}

template <class Key>

struct hash

{

size_toperator () (const Key& k) const;

};

// 一般的对象,比如:vector< queue<string> >;的对象,需要强制转化

template < class Key >

size_thash<Key>::operator () (const Key& k) const

{

size_tres = 0;

size_tlen = sizeof(Key);

const char* p = 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k);

while (len--)

{

res = (res<<1)^*p++;

}

return res;

}

// 偏特化

template<>

size_thash< string >::operator () (const string& str) const

{

return hash_str(str.c_str());

}

typedef char* PChar;

template<>

size_thash<PChar>::operator () (const PChar& s) const

{

return hash_str(s);

}

typedef const char* PCChar;

template<>

size_thash<PCChar>::operator () (const PCChar& s) const

{

return hash_str(s);

}

template<> size_t hash<char>::operator () (const char&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unsigned char>::operator () (const unsigned char&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signed char>::operator () (const signed char&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short>::operator () (const short&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unsigned short>::operator () (const unsigned short&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int>::operator () (const int&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unsigned int>::operator () (const unsigned int&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long>::operator () (const long& x) const { return x; }

template<> size_t hash<unsigned long>::operator () (const unsigned long& x) const { return x; }

// 使用说明:

//

// ⑴、使用时首先由于是泛型,所以要加上关键字类型。

//

// ⑵、其次要有一个函数对象,可以临时、局部、全局的,只要在作用域就可以。

//

// ⑶、应用函数对象作用于对应类型的对象。

//----------------------- hash函数使用举例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vector<string> vstr⑵;

vstr[0] = "sjw";

vstr[1] = "suninf";

hash<string> strhash; // 局部函数对象

cout << " Hash value: " << strhash(vstr[0]) << endl;

cout << " Hash value: " << strhash(vstr[1]) << endl;

cout << " Hash value: " << hash< vector<string> >() (vstr) << endl;

cout << " Hash value: " << hash<int>() (100) << endl; // hash<int>() 临时函数对象

return 0;

}

hash

相关推荐

HASH是什么?

hash n. 无用信息, 杂乱信号, 复述 vt. 切细, 搞糟, 推敲 n. 无用信息, 杂乱信号
2023-07-27 09:21:485

什么是hash

提到hash,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陌生,之前很火现在也依旧很火的技术区块链背后的底层原理之一就是hash,下面就从hash算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等几个角度,对hash算法进行一个讲解。1、什么是HashHash也称散列、哈希,对应的英文都是Hash。基本原理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Hash算法变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这个映射的规则就是对应的Hash算法,而原始数据映射后的二进制串就是哈希值。活动开发中经常使用的MD5和SHA都是历史悠久的Hash算法。echo md5("这是一个测试文案");// 输出结果:2124968af757ed51e71e6abeac04f98d在这个例子里,这是一个测试文案是原始值,2124968af757ed51e71e6abeac04f98d 就是经过hash算法得到的Hash值。整个Hash算法的过程就是把原始任意长度的值空间,映射成固定长度的值空间的过程。2、Hash的特点一个优秀的hash算法,需要什么样的要求呢?a)、从hash值不可以反向推导出原始的数据这个从上面MD5的例子里可以明确看到,经过映射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没有对应关系b)、输入数据的微小变化会得到完全不同的hash值,相同的数据会得到相同的值echo md5("这是一个测试文案");// 输出结果:2124968af757ed51e71e6abeac04f98decho md5("这是二个测试文案");// 输出结果:bcc2a4bb4373076d494b2223aef9f702可以看到我们只改了一个文字,但是整个得到的hash值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c)、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高效,长的文本也能快速地计算出哈希值d)、hash算法的冲突概率要小由于hash的原理是将输入空间的值映射成hash空间内,而hash值的空间远小于输入的空间。根据抽屉原理,一定会存在不同的输入被映射成相同输出的情况。那么作为一个好的hash算法,就需要这种冲突的概率尽可能小
2023-07-27 09:22:111

哈希是什么,谁能解释一下?

哈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不论输入多长的一串字符,只要通过这个函数都可以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值。现在很火的哈希游戏就是从这个哈希算法诞生的,我在Ν3hαsh.соm这里玩过,感觉还挺好玩的,你也可以去看看。
2023-07-27 09:22:194

谁能告诉我哈希是什么?

哈希算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不能从结果推算出输入,所以又称为不可逆的算法。
2023-07-27 09:22:344

哈希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hash是什么意思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他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了解了hash基本定义,就不能不提到一些著名的hash算法,MD5 和 SHA1 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ash算法,而它们都是以 MD4 为基础设计的 问题二:什么是哈希算法? 举个更形象点的例子。这东西其实就像字典(其实就是)。你给出来的字符串是一个单词,他在字典里面所属的条目是A-Z其中一个字母。不管你给的单词有多长,他总属于字典中某一个目录下(也就是首字母。。)。你现在有两个单词,你不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但是你知道一个在“A”里面一个在“E”里面。这样你就知道这俩肯定不是同样的单词。不过由于每个条目下都有一大堆的单词,所以你还是不知道这两个单词具体是什么。当然也有很大的概率两个单词都在E里面,这种情况叫做一种“碰撞”。两个不同的东西生成了同样的结果。拿到360的例子上来说就是,你开了家网站,起了个特别诡异的名字,用奇虎的哈希算法算出来的结果和某个不良网站一样。那么你的网站就被当不良网站屏蔽掉了。一个好的哈希算法要保证尽可能的少产生碰撞。还是说你之前查字典的例子。这次你把字典拆了。给里面每个首字母下面又加了26个条目,分别是A-Z,里面装着以这些当结尾的单词。这样你随便挑两个单词是一个坑里出来的概率就小多了。然后突然你有一天觉醒了。感觉就差俩单词太费劲了。所以你买了本空字典,把天下单词挨个试一遍,终于把所有目录里面都填满了。然后你以后找单词就很方便了。别人给你一个单词首字母是A,你就随便从A里面找个应附上。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那个,但至少看起来是一个坑里出来的就过关了。这字典就叫彩虹表。这东西写起来比较耗时。没准你算了二十年发现试过的那些单词首字母全是XYZ,但是人家每次给的都是ETA,那之前的活都白干了。虽然这种方法得到的不是原始记录,而仅仅是与之具有相同特征的记录。而且有这个特征的记录可能有一大堆。有的时候你碰巧拿到的就是原来的那个,但大多数拿到的都是垃圾。如果你的表很全的话,那很有可能一堆记录里面有个和原来的那条一模一样的。这时候你可以根据别的什么信息猜猜找的是什么。比如你俩正打架,然后找出来他给你的单词是F开头的,那基本上就能猜出来了。这就是哈希算法。一个好的哈希算法仅仅知道结果的话是极难反算出原始数据来的,特别是有意义的原始数据。 问题三:hash中文是什么意思 hash 英[h??] 美[h??] n. 剁碎的食物; #号; 蔬菜肉丁; vt. 把…弄乱; 切碎; 反复推敲; 搞糟; [例句]The Government made a total hash of things and squandered a *** all fortune *** 把事情搞砸了,还白白浪费了一大笔钱。 [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hashes 复数:hashes 现在分词:hashing过去式:hashed 过去分词:hashed 问题四:Hashobject是什么意思 Object 类是类层次的根类.每个类都把 Object 作为一个父类.包含数组在内的全部对象均实现这个类的方法. 里面的方法索引 clone() 创建与该对象的类相同的新对象. equals(Object) 比较两对象是否相等. finalize() 当垃圾回收器确定不存在对该对象的更多引用时,对象的垃圾回收器调用该方法. getClass() 返回一个对象的运行时间类. hashCode() 返回该对象的散列码值. notify() 激活等待在该对象的监视器上的一个线程. notifyAll() 激活等待在该对象的监视器上的全部线程. toString() 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wait() 等待这个对象另一个更改线程的通知. wait(long) 等待这个对象另一个更改线程的通知. wait(long,int) 等待这个对象另一个更改线程的通知. 你在头文件里面应用这个java.lang.Object就能直接用上面个方法了.java.lang.Object就是写好的方法打成包.不用你自己再去写里面的方法了.你只要调用就好了.OK 问题五:hash什么意思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HASH函数(计算机算法领域) 问题六:韩语哈希巴 哈及吗什么意思 一个粗口 一个“不要这样” 问题七:java中hash是什么意思 hash是一种算法 就是数锭结构中的散列表 既是一种查找方法,也是数据存储方法,例如hashmap hashset
2023-07-27 09:22:411

Hash算法简介

哈希算法(Hash Algorithm),又称散列算法,是一种从任意数据中提取小的数字的方法。散列算法就是一种以较短的信息来保数据唯一性的标志,这种标志与数据的每一个字节都相关,而且难以找到逆向规律。因此,当原数据发生改变时,其标志值也会发生改变。 一个优秀的 hash 算法,将能实现: 但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如数据结构和安全领域里,其中对某一些特点会有所侧重。 以HashMap为例,key(hash值)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key的作用是,对于抗碰撞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换句话说,hash出来的key,只要保证value大致均匀的放在不同的桶里就可以了。但整个算法的set性能,直接与hash值产生的速度有关,所以这时候的hash值的产生速度就尤为重要,如JDK中的String.hashCode(): 在密码学中,hash算法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消息摘要和签名,对整个消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这对于抗碰撞和抗篡改能力要求极高,对速度的要求在其次。以MD5为例,其输出长度为128位,设计预期碰撞概率为1/(2^128),这是一个极小极小的数字. 目前流行的 Hash 算法包括 MD5、SHA-1 和 SHA-2。 可以看出,上面这几种流行的算法,它们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强抗碰撞性”。
2023-07-27 09:22:481

hash算法是什么?

哈希算法(Hash 算法,Hash 算式,散列算法,消息摘要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构成哈希算法的条件:从哈希值不能反向推导出原始数据(所以哈希算法也叫单向哈希算法)。对输入数据非常敏感,哪怕原始数据只修改了一个 Bit,最后得到的哈希值也大不相同。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很小,对于不同的原始数据,哈希值相同的概率非常小。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尽量高效,针对较长的文本,也能快速地计算出哈希值。常见hash算法的原理散列表,它是基于快速存取的角度设计的,也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换时间”的做法。顾名思义,该数据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线性表,但是其中的元素不是紧密排列的,而是可能存在空隙。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2023-07-27 09:22:561

请问Hash这个英文单词的读音和意义。

哈私电脑方面是一个编码
2023-07-27 09:23:113

hash算法是什么呢?

hash算法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不论输入多长的一串字符,只要通过这个函数都可以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值,这就好像身份证号码一样,永远都是十八位而且全国唯一。哈希算法的输出值就叫做哈希值。哈希算法也被称为“散列”,是区块链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是能计算出一个数字消息所对应的、长度固定的字符串。原理:Hash算法的原理是把输入空间的值映射到Hash空间内,由于Hash值的空间远小于输入的空间,而且借助抽屉原理 ,可以得出一定会存在不同的输入被映射成相同输出的情况,如果一个Hash算法足够好,那么他就一定会有更小的发生冲突的概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Hash算法应该具有优秀的 抗碰撞能力。
2023-07-27 09:23:191

hash算法是怎么样的?

hash算法是一种散列算法,是把任意的长度的输入,转换成固定的额输出,福鼎的输出,输出的是散列值。在空间的比较中,输入的空间是远大于输出的散列值的空间,不同输入散列成同样的输出,一般很难从输出的散列值获取输入值的。常用的hash函数有直接取余法、乘法取整法,平方取中法。在直接取余法中,质数用到的比较多,在乘法取整法中,主要用于实数,在平方取中法里面,平方后取中间的,每位包含的信息比较多些。Hash在管理数据结构中的应用在用到hash进行管理的数据结构中,就对速度比较重视,对抗碰撞不太看中,只要保证hash均匀分布就可以。比如hashmap,hash值(key)存在的目的是加速键值对的查找,key的作用是为了将元素适当地放在各个桶里,对于抗碰撞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换句话说,hash出来的key,只要保证value大致均匀的放在不同的桶里就可以了。但整个算法的set性能,直接与hash值产生的速度有关,所以这时候的hash值的产生速度就尤为重要。
2023-07-27 09:23:321

hash算法原理详解

散列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结点的关键码值来确定其存储地址:以关键码值K为自变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h(K)(称为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来,把这个值解释为结点的存储地址,将结点存入到此存储单元中。检索时,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地址,然后到相应的单元里去取要找的结点。通过散列方法可以对结点进行快速检索。散列(hash,也称“哈希”)是一种重要的存储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检索方法。 按散列存储方式构造的存储结构称为散列表(hash table)。散列表中的一个位置称为槽(slot)。散列技术的核心是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 对任意给定的动态查找表DL,如果选定了某个“理想的”散列函数h及相应的散列表HT,则对DL中的每个数据元素X。函数值h(X.key)就是X在散列表HT中的存储位置。插入(或建表)时数据元素X将被安置在该位置上,并且检索X时也到该位置上去查找。由散列函数决定的存储位置称为散列地址。 因此,散列的核心就是:由散列函数决定关键码值(X.key)与散列地址h(X.key)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实现组织存储并进行检索。 一般情况下,散列表的存储空间是一个一维数组HT[M],散列地址是数组的下标。设计散列方法的目标,就是设计某个散列函数h,0<=h( K ) < M;对于关键码值K,得到HT[i] = K。 在一般情况下,散列表的空间必须比结点的集合大,此时虽然浪费了一定的空间,但换取的是检索效率。设散列表的空间大小为M,填入表中的结点数为N,则称为散列表的负载因子(load factor,也有人翻译为“装填因子”)。建立散列表时,若关键码与散列地址是一对一的关系,则在检索时只需根据散列函数对给定值进行某种运算,即可得到待查结点的存储位置。但是,散列函数可能对于不相等的关键码计算出相同的散列地址,我们称该现象为冲突(collision),发生冲突的两个关键码称为该散列函数的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存在不产生冲突的散列函数,我们必须考虑在冲突发生时的处理办法。 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假设处理的是值为整型的关键码,否则我们总可以建立一种关键码与正整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把该关键码的检索转化为对与其对应的正整数的检索;同时,进一步假定散列函数的值落在0到M-1之间。散列函数的选取原则是:运算尽可能简单;函数的值域必须在散列表的范围内;尽可能使得结点均匀分布,也就是尽量让不同的关键码具有不同的散列函数值。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关键码长度、散列表大小、关键码分布情况、记录的检索频率等等。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散列函数。 顾名思义,除余法就是用关键码x除以M(往往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数作为散列地址。除余法几乎是最简单的散列方法,散列函数为: h(x) = x mod M。 使用此方法时,先让关键码key乘上一个常数A (0< A < 1),提取乘积的小数部分。然后,再用整数n乘以这个值,对结果向下取整,把它做为散列的地址。散列函数为: hash ( key ) = _LOW( n × ( A × key % 1 ) )。 其中,“A × key % 1”表示取 A × key 小数部分,即: A × key % 1 = A × key - _LOW(A × key), 而_LOW(X)是表示对X取下整 由于整数相除的运行速度通常比相乘要慢,所以有意识地避免使用除余法运算可以提高散列算法的运行时间。平方取中法的具体实现是:先通过求关键码的平方值,从而扩大相近数的差别,然后根据表长度取中间的几位数(往往取二进制的比特位)作为散列函数值。因为一个乘积的中间几位数与乘数的每一数位都相关,所以由此产生的散列地址较为均匀。 假设关键字集合中的每个关键字都是由 s 位数字组成 (u1, u2, …, us),分析关键字集中的全体,并从中提取分布均匀的若干位或它们的组合作为地址。数字分析法是取数据元素关键字中某些取值较均匀的数字位作为哈希地址的方法。即当关键字的位数很多时,可以通过对关键字的各位进行分析,丢掉分布不均匀的位,作为哈希值。它只适合于所有关键字值已知的情况。通过分析分布情况把关键字取值区间转化为一个较小的关键字取值区间。 举个例子:要构造一个数据元素个数n=80,哈希长度m=100的哈希表。不失一般性,我们这里只给出其中8个关键字进行分析,8个关键字如下所示: K1=61317602 K2=61326875 K3=62739628 K4=61343634 K5=62706815 K6=62774638 K7=61381262 K8=61394220 分析上述8个关键字可知,关键字从左到右的第1、2、3、6位取值比较集中,不宜作为哈希地址,剩余的第4、5、7、8位取值较均匀,可选取其中的两位作为哈希地址。设选取最后两位作为哈希地址,则这8个关键字的哈希地址分别为:2,75,28,34,15,38,62,20。 此法适于:能预先估计出全体关键字的每一位上各种数字出现的频度。 将关键码值看成另一种进制的数再转换成原来进制的数,然后选其中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例Hash(80127429)=(80127429)13=8 137+0 136+1 135+2 134+7 133+4 132+2*131+9=(502432641)10如果取中间三位作为哈希值,得Hash(80127429)=432 为了获得良好的哈希函数,可以将几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比如先变基,再折叠或平方取中等等,只要散列均匀,就可以随意拼凑。 有时关键码所含的位数很多,采用平方取中法计算太复杂,则可将关键码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的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舍去进位)作为散列地址,这方法称为折叠法。 分为: 尽管散列函数的目标是使得冲突最少,但实际上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冲突解决策略。冲突解决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开散列方法( open hashing,也称为拉链法,separate chaining )和闭散列方法( closed hashing,也称为开地址方法,open addressing )。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散列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表主表之外,而闭散列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另一个槽内。 (1)拉链法 开散列方法的一种简单形式是把散列表中的每个槽定义为一个链表的表头。散列到一个特定槽的所有记录都放到这个槽的链表中。图9-5说明了一个开散列的散列表,这个表中每一个槽存储一个记录和一个指向链表其余部分的指针。这7个数存储在有11个槽的散列表中,使用的散列函数是h(K) = K mod 11。数的插入顺序是77、7、110、95、14、75和62。有2个值散列到第0个槽,1个值散列到第3个槽,3个值散列到第7个槽,1个值散列到第9个槽。 闭散列方法把所有记录直接存储在散列表中。每个记录关键码key有一个由散列函数计算出来的基位置,即h(key)。如果要插入一个关键码,而另一个记录已经占据了R的基位置(发生碰撞),那么就把R存储在表中的其它地址内,由冲突解决策略确定是哪个地址。 闭散列表解决冲突的基本思想是:当冲突发生时,使用某种方法为关键码K生成一个散列地址序列d0,d1,d2,... di ,...dm-1。其中d0=h(K)称为K的基地址地置( home position );所有di(0< i< m)是后继散列地址。当插入K时,若基地址上的结点已被别的数据元素占用,则按上述地址序列依次探查,将找到的第一个开放的空闲位置di作为K的存储位置;若所有后继散列地址都不空闲,说明该闭散列表已满,报告溢出。相应地,检索K时,将按同值的后继地址序列依次查找,检索成功时返回该位置di ;如果沿着探查序列检索时,遇到了开放的空闲地址,则说明表中没有待查的关键码。删除K时,也按同值的后继地址序列依次查找,查找到某个位置di具有该K值,则删除该位置di上的数据元素(删除操作实际上只是对该结点加以删除标记);如果遇到了开放的空闲地址,则说明表中没有待删除的关键码。因此,对于闭散列表来说,构造后继散列地址序列的方法,也就是处理冲突的方法。 形成探查的方法不同,所得到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 (1)线性探测法 将散列表看成是一个环形表,若在基地址d(即h(K)=d)发生冲突,则依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1,d+2,......,M-1,0,1,......,d-1直到找到一个空闲地址或查找到关键码为key的结点为止。当然,若沿着该探查序列检索一遍之后,又回到了地址d,则无论是做插入操作还是做检索操作,都意味着失败。 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函数是: p(K,i) = i 例9.7 已知一组关键码为(26,36,41,38,44,15,68,12,06,51,25),散列表长度M= 15,用线性探查法解决冲突构造这组关键码的散列表。 因为n=11,利用除余法构造散列函数,选取小于M的最大质数P=13,则散列函数为:h(key) = key%13。按顺序插入各个结点: 26: h(26) = 0,36: h(36) = 10, 41: h(41) = 2,38: h(38) = 12, 44: h(44) = 5。 插入15时,其散列地址为2,由于2已被关键码为41的元素占用,故需进行探查。按顺序探查法,显然3为开放的空闲地址,故可将其放在3单元。类似地,68和12可分别放在4和13单元中. (2)二次探查法 二次探查法的基本思想是:生成的后继散列地址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式的,以便为后续数据元素留下空间从而减少聚集。二次探查法的探查序列依次为:12,-12,22 ,-22,...等,也就是说,发生冲突时,将同义词来回散列在第一个地址的两端。求下一个开放地址的公式为: (3)随机探查法 理想的探查函数应当在探查序列中随机地从未访问过的槽中选择下一个位置,即探查序列应当是散列表位置的一个随机排列。但是,我们实际上不能随机地从探查序列中选择一个位置,因为在检索关键码的时候不能建立起同样的探查序列。然而,我们可以做一些类似于伪随机探查( pseudo-random probing )的事情。在伪随机探查中,探查序列中的第i个槽是(h(K) + ri) mod M,其中ri是1到M - 1之间数的“随机”数序列。所有插入和检索都使用相同的“随机”数。探查函数将是 p(K,i) = perm[i - 1], 这里perm是一个长度为M - 1的数组,它包含值从1到M – 1的随机序列。 例子: 例如,已知哈希表长度m=11,哈希函数为:H(key)= key % 11,则H(47)=3,H(26)=4,H(60)=5,假设下一个关键字为69,则H(69)=3,与47冲突。如果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2)% 11 = 5,还是冲突,继续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3=(3 + 3)% 11 = 6,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5号单元,参图8.26 (a)。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2)%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12)% 11 = 2,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2号单元,参图8.26 (b)。如果用伪随机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且伪随机数序列为:2,5,9,……..,则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2)% 11 = 5,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5)% 11 = 8,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8号单元,参图8.26 (c)。 (4)双散列探查法 伪随机探查和二次探查都能消除基本聚集——即基地址不同的关键码,其探查序列的某些段重叠在一起——的问题。然而,如果两个关键码散列到同一个基地址,那么采用这两种方法还是得到同样的探查序列,仍然会产生聚集。这是因为伪随机探查和二次探查产生的探查序列只是基地址的函数,而不是原来关键码值的函数。这个问题称为二级聚集( secondary clustering )。 为了避免二级聚集,我们需要使得探查序列是原来关键码值的函数,而不是基位置的函数。双散列探查法利用第二个散列函数作为常数,每次跳过常数项,做线性探查。
2023-07-27 09:23:591

什么是hash函数

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也称为散列函数,给定一个输入 x ,它会算出相应的输出 H(x) 。哈希函数的主要特征是: 另外哈希函数一般还要求以下两种特点: 1、免碰撞 :即不会出现输入 x≠y ,但是H(x)=H(y) 的情况,其实这个特点在理论上并不成立,比如目前比特币使用的 SHA256 算法,会有 2^256 种输出,如果我们进行 2^256 + 1 次输入,那么必然会产生一次碰撞,事实上,通过 理论证明 ,通过 2^130 次输入就会有99%的可能性发生一次碰撞,不过即使如此,即便是人类制造的所有计算机自宇宙诞生开始一直运算到今天,发生一次碰撞的几率也是极其微小的。 2、隐匿性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输出结果 H(x) ,想要逆推出输入 x ,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得到 H(x) 的可能的原输入,不存在比穷举更好的方法。 hash 算法的原理是试图将一个空间的数据集映射到另外一个空间(通常比原空间要小),并利用质数将数据集能够均匀的映射。目前主流的 hash 算法有: md4 、 md5 、 sha系列 。 MD4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Ronald Rivest 于1990年设计出来的算法。其摘要长度为128位,一般用32位的十六进制来表示。 2004年8月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指出在计算MD4时可能发生杂凑冲撞。不久之后,Dobbertin 等人发现了MD4在计算过程中第一步和第三步中的漏洞,并向大家演示了如何利用一部普通电脑在几分钟内找到MD4中的冲突,毫无疑问,MD4就此被淘汰掉了。 1991年,Rivest 开发出技术上更为趋近成熟的MD5算法,它在MD4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子"(safety-belts)的概念。虽然 MD5 比 MD4 复杂度大一些,但却更为安全。这个算法很明显的由四个和 MD4 设计有少许不同的步骤组成。 MD5 拥有很好的抗修改性,即对原数据进行任何改动,哪怕只修改1个字节,所得到的MD5值都有很大区别。 MD5很好的用在了大文件的断点续传上:如果有一个 5MB 的文件 客户端把它分割成5片 1MB 的文件 在上传的时候上传两个 MD5 值,一个是当前上传的文件片的 MD5 还有一个就是拼接之后的 MD5 (如果现在上传的是第二片 这个MD5就应该是第一片加上第二片的MD5),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 当如果文件传到一半断了,服务器可以通过验证文件 MD5 值就可以得知用户已经传到了第几片,并且知道之前上传的文件有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判断出用户需要从第几片开始传递。 不过在2004年8月的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王小云提出了一种快速找到 MD5 碰撞的方法(参见其 论文 ),降低了 MD5 的安全性,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可靠的加密算法。 SHA的全称是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hash算法),SHA系列有五个算法,分别是 SHA-1、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所设计,并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是美国的政府标准。后四者有时并称为 SHA-2。SHA-1在许多安全协定中广为使用,包括 TLS/SSL 等,是 MD5 的后继者。 最初该算法于1993年发布,称做安全散列标准 (Secure Hash Standard),最初这个版本被称为"SHA-0",它在发布之后很快就被NSA撤回,因为有很大的安全缺陷,之后在1995年发布了修订版本,也就是SHA-1。 SHA-0 和 SHA-1 会从一个最大 2^64 位元的讯息中产生一串 160 位元的摘要,然后以 MD4 及 MD5 算法类似的原理来加密。 2017年,谷歌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功,宣布攻破了SHA-1,并详细描述了成功的SHA1碰撞攻击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亚马逊的云计算平台上,耗时10天左右创建出SHA-1碰撞,并且成本可以控制在11万美元以内。 即使如此,对于单台机器来说攻击的成本依然很高,发生一次SHA-1碰撞需要超过 9,223,372,036,854,775,808 个SHA1计算,这需要使用你的机器进行6500年计算。 SHA2包括了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这几个函数都将讯息对应到更长的讯息摘要,以它们的摘要长度(以位元计算)加在原名后面来命名,也就是说SHA-256会产生256位长度摘要。 SHA-2相对来说是安全的,至今尚未出现对SHA-2有效的攻击! 由于目前大量的网站使用的SSL数字证数都是使用SHA-1签名的,而SHA-1又已经不安全,各大浏览器厂商均宣布了弃用SHA-1的时间表: 可以看出,在时间表之后,如果检测到网站的证书使用的还是SHA-1,就会弹出警告: 为了防止网站因出现上面的警告而显得不专业,我们需要尽快的申请使用跟安全放心的基于SHA-2签名的证书。
2023-07-27 09:24:081

数据结构-Hash

先看一下hash表的结构图: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键(Key)而直接访问在内存存储位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计算一个关于键值的函数,将所需查询的数据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这加快了查找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白话一点的说就是通过把Key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函数(hash函数)转换成一个整型数字,然后就对该数字对数组的长度进行取余,取余结果就当作数组的下标,将value存储在以该数字为下标的数组空间里。 先了解一下下面几个常说的几个关键字是什么: key :我们输入待查找的值 value :我们想要获取的内容 hash值 :key通过hash函数算出的值(对数组长度取模,便可得到数组下标) hash函数(散列函数) :存在一种函数F,根据这个函数和查找关键字key,可以直接确定查找值所在位置,而不需要一个个遍历比较。这样就预先知道key在的位置,直接找到数据,提升效率。 即 地址index=F(key) hash函数就是根据key计算出该存储地址的位置,hash表就是基于hash函数建立的一种查找表。 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定址法、数字分析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随机数法、除留余数法等,网上相关介绍有很多,这里就不重点说这个了 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散列地址, 即k1≠k2,而f(k1)=f(k2),或f(k1) MOD 容量 =f(k2) MOD 容量 ,这种现象称为 碰撞 ,亦称 冲突 。 通过构造性能良好的hash函数,可以减少冲突,但一般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因此解决冲突是hash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创建和查找hash表都会遇到冲突,两种情况下解决冲突的方法应该一致。 这里要提到两个参数: 初始容量 , 加载因子 ,这两个参数是影响hash表性能的重要参数。 容量 : 表示hash表中数组的长度,初始容量是创建hash表时的容量。 加载因子 : 是hash表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存储元素的个数),它衡量的是一个散列表的空间的使用程度。 loadFactor = 加载因子 / 容量 一般情况下,当loadFactor <= 1时,hash表查找的期望复杂度为O(1). 对使用链表法的散列表来说, 负载因子越大,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然后后果是查找效率的降低;如果负载因子太小,那么散列表的数据将过于稀疏,对空间造成严重浪费 。系统默认负载因子为0.75。 当hash表中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碰撞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数组进行扩容。而在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 扩容 。 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当表中 元素个数超过了容量 * loadFactor 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Foundation框架下提供了很多高级数据结构,很多都是和Core Foundation下的相对应,例如NSSet就是和_CFSet相对应,NSDictionary就是和_CFDictionary相对应。 源码 这里说的hash并不是之前说的hash表,而是一个方法。为什么要有hash方法? 这个问题需要从hash表数据结构说起,首先看下如何在数组中查找某个成员 在数组未排序的情况下,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O(n)(n为数组长度)。hash表的出现,提高了查找速度,当成员被加入到hash表中时,会计算出一个hash值,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会得到该成员在数组中的位置。 通过这个位置可以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优化到O(1),前提是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这里的hash值是通过hash方法计算出来的,且hash方法返回的hash值最好唯一 和数组相比,基于hash值索引的hash表查找某个成员的过程: 可以看出优势比较明显,最坏的情况和数组也相差无几。 重写person的hash方法和copyWithZone方法,方便查看hash方法是否被调用: 打印结果: 可以了解到: hash方法只在对象被添加到NSSet和设置为NSDictionary的key时被调用 NSSet添加新成员时,需要根据hash值来快速查找成员,以保证集合中是否已经存在该成员。 NSDictionary在查找key时,也是利用了key的hash值来提高查找的效率。 这里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相等变量的hash结果总是相同的,不相等变量的hash结果有可能相同 根据数据结构可以发现set内部使用了指针数组来保存keys,可以从 源码 中了解到采用的是连续存储的方式存储。 NSSet添加key,key值会根据特定的hash函数算出hash值,然后存储数据的时候,会根据hash函数算出来的值,找到对应的下标,如果该下标下已有数据,开放定址法后移动插入,如果数组到达阈值,这个时候就会进行扩容,然后重新hash插入。查询速度就可以和连续性存储的数据一样接近O(1)了。 和上面的集合NSSet相比较,多了一个指针数组values。 通过比较集合NSSet和字典NSDictionary的 源码 可以知道两者实现的原理差不多,而字典则用了两个数组keys和values,说明这两个数据是被分开存储的。 通过源码可以看到,当有重复的key插入到字典NSDictionary时,会覆盖旧值,而集合NSSet则什么都不做,保证了里面的元素不会重复。 大家都知道,字典里的键值对key-value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数据结构可以看出,key和value是分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数组里,这里面是如何对key、value进行绑定的呢? 首先 key利用hash函数算出hash值,然后对数组的长度取模,得到数组下标的位置,同样将这个地址对应到values数组的下标,就匹配到相应的value。 注意到上面的这句话,要保证一点, 就是keys和values这两个数组的长度要一致 。所以扩容的时候,需要对keys和values两个数组一起扩容。 对于字典NSDictionary设置的key和value,key值会根据特定的hash函数算出hash值,keys和values同样多,利用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得到其对应的下标index,如果下标已有数据,开放定址法后移插入,如果数组达到阈值,就扩容,然后重新hash插入。这样的机制就把一些不连续的key-value值插入到能建立起关系的hash表中。 查找的时候,key根据hash函数以及数组长度,得到下标,然后根据下标直接访问hash表的keys和values,这样查询速度就可以和连续线性存储的数据一样接近O(1)了。 参考文章: 笔记-数据结构之 Hash(OC的粗略实现)
2023-07-27 09:24:151

hash是什么意思

n 回锅肉丁、混杂v 切碎、 把..搞的乱七八糟
2023-07-27 09:24:452

哈希值是什么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如果散列一段明文而且哪怕只更改该段落的一个字母,随后的哈希都将产生不同的值。要找到散列为同一个值的两个不同的输入,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 消息身份验证代码 (MAC) 哈希函数通常与数字签名一起用于对数据进行签名,而消息检测代码 (MDC) 哈希函数则用于数据完整性。 小红和小明可按下面的方式使用哈希函数以确保数据完整性。如果小红对小明编写一条消息并创建该消息的哈希,则小明可以在稍后散列该消息并将他的哈希与原始哈希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哈希值相同,则该消息没有被更改;但是,如果值不相同,则该消息在小红编写它之后已被更改。为了使此系统运行,小红必须对除小明外的所有人保密原始的哈希值。
2023-07-27 09:24:563

为什么叫哈希值

哈希是英文Hash的音译
2023-07-27 09:25:174

为什么哈希算法是不可逆的?

每一个哈希值对应无数个明文。因为每一个明文对应一个 sha256 的值,而 sha256 的取值是有限的(256 bits),而 string 的取值是无限的。其次,你几乎不可能碰撞到。假设 sha256 分布均匀(比较必要的一个条件)。你随机取一个字符串,会有一个随机的哈希值。那么一个随机哈希等于你需要的哈希的概率是多少呢?很好算 2^256。如果全宇宙的原子在 10^23 的量级的话。2^256 大概是 10^53 个宇宙中的原子那么多。随机碰撞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果不够多,挨个试就行了。首先我们已经说了,一对无限,够不够多?其次,我们上面也说了,这事根本不用试,找到一个符合 hash 的(可能密码长度也有限制,你也要满足这个),你就可以进了,不用找出来两个。
2023-07-27 09:25:253

怎么利用torrent hash下载东西?

打开迅雷,然后复制哈希码,迅雷一般会自己开始新建下载,如果没有,就新建下载然后将哈希码粘贴进去
2023-07-27 09:25:514

IP/MAC的hash值是什么意思

*nix系系统:ES(Unix)例子: IvS7aeT4NzQPM说明:Linux或者其他linux内核系统中长度: 13 个字符描述:第1、2位为salt,例子中的"Iv"位salt,后面的为hash值系统:MD5(Unix)例子:$1$12345678$XM4P3PrKBgKNnTaqG9P0T/说明:Linux或者其他linux内核系统中长度:34个字符描述:开始的$1$位为加密标志,后面8位12345678为加密使用的salt,后面的为hash加密算法:2000次循环调用MD5加密系统:SHA-512(Unix)例子:$6$12345678$U6Yv5E1lWn6mEESzKen42o6rbEm说明:Linux或者其他linux内核系统中长度: 13 个字符描述:开始的$6$位为加密标志,后面8位为salt,后面的为hash加密算法:5000次的SHA-512加密系统:SHA-256(Unix)例子:$5$12345678$jBWLgeYZbSvREnuBr5s3gp13vqi说明:Linux或者其他linux内核系统中长度: 55 个字符描述:开始的$5$位为加密标志,后面8位为salt,后面的为hash加密算法:5000次的SHA-256加密系统:MD5(APR)例子:$apr1$12345678$auQSX8Mvzt.tdBi4y6Xgj.说明:Linux或者其他linux内核系统中长度:37个字符描述:开始的$apr1$位为加密标志,后面8位为salt,后面的为hash加密算法:2000次循环调用MD5加密windows系统:windows例子:Admin:b474d48cdfc4974d86ef4d24904cdd91长度:98个字符加密算法:MD4(MD4(Unicode($pass)).Unicode(strtolower($username)))mysql系统:mysql例子:606717496665bcba说明:老版本的MySql中长度:8字节(16个字符)说明:包括两个字节,且每个字的值不超过0x7fffffff系统:MySQL5例子:*E6CC90B878B948C35E92B003C792C46C58C4AF40说明:较新版本的MySQL长度:20字节(40位)加密算法:SHA-1(SHA-1($pass))其他系统:系统:MD5(WordPress)例子:$P$B123456780BhGFYSlUqGyE6ErKErL01说明:WordPress使用的md5长度:34个字符描述:$P$表示加密类型,然后跟着一位字符,经常是字符‘B",后面是8位salt,后面是就是hash加密算法:8192次md5循环加密系统:MD5(phpBB3)说明:phpBB 3.x.x.使用例子:$H$9123456785DAERgALpsri.D9z3ht120长度:34个字符描述:开始的$H$为加密标志,后面跟着一个字符,一般的都是字符‘9",然后是8位salt,然后是hash 值加密算法:2048次循环调用MD5加密系统:RAdmin v2.x说明:Remote Administrator v2.x版本中例子:5e32cceaafed5cc80866737dfb212d7f长度:16字节(32个字符)加密算法:字符用0填充到100字节后,将填充过后的字符经过md5加密得到(32位值)md5加密标准MD5例子:c4ca4238a0b923820dcc509a6f75849b使用范围:phpBB v2.x, Joomla 的 1.0.13版本前,及其他cmd长度:16个字符其他的加salt及变形类似:md5($salt.$pass)例子:f190ce9ac8445d249747cab7be43f7d5:12md5(md5($pass))例子:28c8edde3d61a0411511d3b1866f0636md5(md5($pass).$salt)例子:6011527690eddca23580955c216b1fd2:wQ6md5(md5($salt).md5($pass))例子: 81f87275dd805aa018df8befe09fe9f8:wH6_Smd5(md5($salt).$pass)例子: 816a14db44578f516cbaef25bd8d8296:1234
2023-07-27 09:25:591

hash与history的区别

hash 模式和 history 模式都属于浏览器自身的特性, Vue-Router 只是利用了这两个特性 (通过调用浏览器提供的接口)来实现前端路由。 一般场景下,hash 和 history 都可以,除非你更在意颜值, # 符号夹杂在 URL 里看起来确实有些不太美丽。 另外,根据 Mozilla Develop Network 的介绍,调用 history.pushState() 相比于直接修改 hash ,存在以下优势: u2003u2003结合自身例子,对于一般的 Vue + Vue-Router + Webpack + XXX 形式的 Web 开发场景,用 history 模式即可, 只需在后端(Apache 或 Nginx)进行简单的路由配置, 同时搭配前端路由的 404 页面支持。
2023-07-27 09:26:181

Hash哈希是什么意思?

(或译作“散列”)是一种函数,它把任何数字或者字符串输入转化成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通过输出我们不可能反向推得输入,除非尝试了所有的可能的输入值。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哈希函数的例子,平方根:17202的平方根是很容易求得的,它大概是131.15639519291463,所以一个简单的哈希函数的输出可能是输入的数字的平方根的后面几位小数,在这个例子里面就是9291463。但是,只给出9291463的话,我们几乎不可能推算出它是哪个输入的输出。现代加密哈希比如像SHA-256,比上面这个例子要复杂的多也要安全的多。哈希这个词也用于指代这样一个函数的输出值
2023-07-27 09:26:281

什么是哈希?

在Java中, 哈希码 代表了对象的一种特征,例如我们判断某两个字符串是否==,如果其 哈希码 相等,则这两个字符串是相等的。其次, 哈希码 是一种数据结构的算法。常见的哈希码的算法有: 1:Object类的hashCode.返回对象的 内存地址 经过处理后的结构,由于每个对象的 内存地址 都不一样,所以哈希码也不一样。 2: String类 的hashCode.根据 String类 包含的字符串的内容,根据一种特殊算法返回哈希码,只要字符串内容相同,返回的哈希码也相同。 3:Integer类,返回的哈希码就是Integer对象里所包含的那个整数的数值,例如Integer i1=new Integer(100),i1.hashCode的值就是100 。由此可见,2个一样大小的Integer对象,返回的哈希码也一样。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hashcode就是一个签名。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一样时,两个对象就有可能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两个对象就肯定不一样。 一般用hashcode来进行比较两个东西是不是一样的,可以很容易的排除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最常用的地方就是在一堆 东西里 找一个东西。先用你要找的东西的hashcode和所有东西的hashcode比较,如果不一样的话就肯定不是你要找的东西。如果一样的话就很可能是你要找的东西。然后再进行仔细的比较两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一模一样。 //一个不能加重复内容的容器 class Set { Object[] objs = new Object[10]; //装东西的的数组 int size = 0; //已经有几个东西 //添加新东西,成功的话返回true,如果已经有了的话返回false boolean add(Object o) { for(int i=0;i if(objs[i].hashCode() == o.hashCode()) //如果hashcode一样的话就说明两个有可能是一样的 if(objs[i].equals(o)) return false; //仔细的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一样,如果一样的话就不加入这个对象 } objs[size++]=o; //确认没有过这个东西,加入数组 return true; } } 当使用这个类的时候要确保两个一样的东西的hashcode肯定是一样的。两个不同的东西的hashcode可以是一样的,不过这样会减慢运行速度,所以尽量避免(也就是所谓的碰撞)。 1.一个对象的散列码,什么是散列码呢,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哈希算法算出来的一大窜数字之类的东西和内存有关. 如果对象1和对象2相等,说明他们的散列码相等!反过来就不一样了! 2.另外hashcode可以减少equals比较的次数,提高运算效率。如果你想深入hashcode到底怎么回事,还是查下权威资料!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HashCode有什么用?不妨举个例子: 1、假设内存中有0 1 2 3 4 5 6 7 8这8个位置,如果我有个字段叫做ID,那么我要把这个字段存放在以上8个位置之一,如果不用HashCode而任意存放,那么当查找时就需要到8个位置中去挨个查找 2、使用HashCode则效率会快很多,把ID的HashCode%8,然后把ID存放在取得余数的那个位置,然后每次查找该类的时候都可以通过ID的HashCode%8求余数直接找到存放的位置了 3、如果ID的HashCode%8算出来的位置上本身已经有数据了怎么办?这就取决于算法的实现了,比如ThreadLocal中的做法就是从算出来的位置向后查找第一个为空的位置,放置数据;HashMap的做法就是通过链式结构连起来。反正,只要保证放的时候和取的时候的算法一致就行了。 4、如果ID的HashCode%8相等怎么办(这种对应的是第三点说的链式结构的场景)?这时候就需要定义equals了。先通过HashCode%8来判断类在哪一个位置,再通过equals来在这个位置上寻找需要的类。对比两个类的时候也差不多,先通过HashCode比较,假如HashCode相等再判断equals。 如果两个类的HashCode都不相同,那么这两个类必定是不同的 。 举个实际的例子Set。我们知道Set里面的元素是不可以重复的,那么如何做到?Set是根据equals()方法来判断两个元素是否相等的。比方说Set里面已经有1000个元素了,那么第1001个元素进来的时候,最多可能调用1000次equals方法,如果equals方法写得复杂,对比的东西特别多,那么效率会大大降低。使用HashCode就不一样了,比方说HashSet,底层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先通过HashCode取一个模,这样一下子就固定到某个位置了,如果这个位置上没有元素,那么就可以肯定HashSet中必定没有和新添加的元素equals的元素,就可以直接存放了,都不需要比较;如果这个位置上有元素了,逐一比较,比较的时候先比较HashCode,HashCode都不同接下去都不用比了,肯定不一样,HashCode相等,再equals比较,没有相同的元素就存,有相同的元素就不存。如果原来的Set里面有相同的元素,只要HashCode的生成方式定义得好(不重复),不管Set里面原来有多少元素,只需要执行一次的equals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大大降低,提高了效率。
2023-07-27 09:26:351

什么是Hash函数?

首先介绍下Hash函数Hash函数(也称散列函数或散列算法)的输入为任意长度的消息,而输出为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即Hash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串M映射成为一个定长消息的函数,记为H。称h=H(M)为消息M的Hash值或消息摘要,有时也称为消息的指纹。通常Hash函数应用于数字签名、消息完整性检查等方面。设H是一个Hash函数,x是任意长度的二元串,相应的消息摘要为y=H(x),通常消息摘要是一个相对较短的二元串。假设我们已经计算出了y的值,那么如果有人改变了x的值为xˊ,则通过计算消息摘要yˊ=H(xˊ),验证yˊ与y不相等就可以知道原来的消息x已被改变。通常,Hash函数可以分为两类:不带密钥的Hash函数和带密钥的Hash函数。不带密钥的Hash函数只需要有一个消息输入;带密钥的Hash函数规定要有两个不同的输入,即一个消息和一个密钥。Hash函数的目的是为指定的消息产生一个消息“指纹”,Hash函数通常具有以下这些性质:压缩性。Hash函数将一个任意比特长度的输入x,映射成为固定长度为n的输出H(x)。正向计算简单性。给定Hash函数H和任意的消息输入x,计算H(x)是简单的。逆向计算困难性。对所有预先给定的输出值,找到一个消息输入使得它的Hash值等于这个输出,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即对给定的任意值y,求使得H(x)=y的x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这一性质也称为单向性。弱无碰撞性。对于任何输入,找到一个与它有相同输出的第二个输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即给定一个输入x,找到一个xˊ,使得H(x)= H(xˊ)成立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强无碰撞性。找出任意两个不同的输入x与xˊ,使得H(x)= H(xˊ)成立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攻击者可以对Hash函数发起两种攻击。第一种是找出一个xˊ,使得H(x)= H(xˊ)。例如,在一个使用Hash函数的签名方案中,假设s是签名者对消息x的一个有效签名,s=sig(H(x))。攻击者可能会寻找一个与x不同的消息xˊ,使得H(x)= H(xˊ)。如果找得到,则攻击者就可以伪造对消息xˊ的签名,这事因为s也是对消息xˊ的有效签名。Hash函数的弱无碰撞性可以抵抗这种攻击。攻击者还可以发起另一种攻击,同样一个应用Hash函数的签名方案中,对手可能会寻找两个不同的消息x和xˊ,使得H(x)= H(xˊ),然后说服签名者对消息x签名,得到s=sig(H(x))。由于s=sig(H(xˊ)),所以攻击者得到了一个对消息xˊ的有效签名。Hash函数的强无碰撞性可以抵抗这种攻击。Hash函数的另一种常见的攻击方法是生日攻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参考文献中生日攻击的的相关资料。为防止生日攻击,通常的方法就是增加Hash值的比特长度,一般最小的可接受长度为128位。常见的Hash函数,如MD5和SHA分别具有128比特和160比特的消息摘要。
2023-07-27 09:26:451

如何写索引,让查询速度快

首先来看看表是否有索引的命令show index from 表名;看到主键索引,索引类型是BTREE(二叉树)正是因为这个二叉树算法,让查询速度快很多,二叉树的原理,就是取最中间的一个数,然后把大于这个数的往右边排,小于这个数的就向左排,每次减半,然后依次类推,每次减半,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图例如上面的例子,我们不使用索引的话,需要查询11次才把编号为4的数据取出,如果加上索引,我们只需要4次就可以取出。如大家所知道的,MySQL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索引类型:FULLTEXT,HASH,BTREE,RTREE。那么,这几种索引有什么功能和性能上的不同呢?FULLTEXT即为全文索引,目前只有MyISAM引擎支持。其可以在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CREATE INDEX 使用,不过目前只有 CHAR、VARCHAR ,TEXT 列上可以创建全文索引。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量较大时候,现将数据放入一个没有全局索引的表中,然后再用CREATE INDEX创建FULLTEXT索引,要比先为一张表建立FULLTEXT然后再将数据写入的速度快很多。全文索引并不是和MyISAM一起诞生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WHERE name LIKE “%word%"这类针对文本的模糊查询效率较低的问题。在没有全文索引之前,这样一个查询语句是要进行遍历数据表操作的,可见,在数据量较大时是极其的耗时的,如果没有异步IO处理,进程将被挟持,很浪费时间,当然这里不对异步IO作进一步讲解,想了解的童鞋,自行谷哥。全文索引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创建ALTER TABLE table ADD INDEX `FULLINDEX` USING FULLTEXT(`cname1`[,cname2…]);使用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MATCH(cname1[,cname2…]) AGAINST ("word" MODE );其中, MODE为搜寻方式(IN BOOLEAN MODE ,IN NATURAL LANGUAGE MODE ,IN NATURAL LANGUAGE MODE WITH QUERY EXPANSION / WITH QUERY EXPANSION)。关于这三种搜寻方式,愚安在这里也不多做交代,简单地说,就是,布尔模式,允许word里含一些特殊字符用于标记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表示一定要有,-表示一定没有,*表示通用匹配符,是不是想起了正则,类似吧;自然语言模式,就是简单的单词匹配;含表达式的自然语言模式,就是先用自然语言模式处理,对返回的结果,再进行表达式匹配。对搜索引擎稍微有点了解的同学,肯定知道分词这个概念,FULLTEXT索引也是按照分词原理建立索引的。西文中,大部分为字母文字,分词可以很方便的按照空格进行分割。但很明显,中文不能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词。那又怎么办呢?这个向大家介绍一个Mysql的中文分词插件Mysqlcft,有了它,就可以对中文进行分词,想了解的同学请移步Mysqlcft,当然还有其他的分词插件可以使用。HASHHash这个词,可以说,自打我们开始码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不停地见到和使用到了。其实,hash就是一种(key=>value)形式的键值对,如数学中的函数映射,允许多个key对应相同的value,但不允许一个key对应多个value。正是由于这个特性,hash很适合做索引,为某一列或几列建立hash索引,就会利用这一列或几列的值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一个hash值,对应一行或几行数据(这里在概念上和函数映射有区别,不要混淆)。在Java语言中,每个类都有自己的hashcode()方法,没有显示定义的都继承自object类,该方法使得每一个对象都是唯一的,在进行对象间equal比较,和序列化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hash的生成方法有很多种,足可以保证hash码的唯一性,例如在MongoDB中,每一个document都有系统为其生成的唯一的objectID(包含时间戳,主机散列值,进程PID,和自增ID)也是一种hash的表现。额,我好像扯远了-_-!由于hash索引可以一次定位,不需要像树形索引那样逐层查找,因此具有极高的效率。那为什么还需要其他的树形索引呢?在这里愚安就不自己总结了。引用下园子里其他大神的文章:来自 14的路 的MySQL的btree索引和hash索引的区别(1)Hash 索引仅仅能满足"=","IN"和"<=>"查询,不能使用范围查询。 由于 Hash 索引比较的是进行 Hash 运算之后的 Hash 值,所以它只能用于等值的过滤,不能用于基于范围的过滤,因为经过相应的 Hash 算法处理之后的 Hash 值的大小关系,并不能保证和Hash运算前完全一样。 (2)Hash 索引无法被用来避免数据的排序操作。 由于 Hash 索引中存放的是经过 Hash 计算之后的 Hash 值,而且Hash值的大小关系并不一定和 Hash 运算前的键值完全一样,所以数据库无法利用索引的数据来避免任何排序运算; (3)Hash 索引不能利用部分索引键查询。 对于组合索引,Hash 索引在计算 Hash 值的时候是组合索引键合并后再一起计算 Hash 值,而不是单独计算 Hash 值,所以通过组合索引的前面一个或几个索引键进行查询的时候,Hash 索引也无法被利用。 (4)Hash 索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避免表扫描。 前面已经知道,Hash 索引是将索引键通过 Hash 运算之后,将 Hash运算结果的 Hash 值和所对应的行指针信息存放于一个 Hash 表中,由于不同索引键存在相同 Hash 值,所以即使取满足某个 Hash 键值的数据的记录条数,也无法从 Hash 索引中直接完成查询,还是要通过访问表中的实际数据进行相应的比较,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5)Hash 索引遇到大量Hash值相等的情况后性能并不一定就会比B-Tree索引高。 对于选择性比较低的索引键,如果创建 Hash 索引,那么将会存在大量记录指针信息存于同一个 Hash 值相关联。这样要定位某一条记录时就会非常麻烦,会浪费多次表数据的访问,而造成整体性能低下。愚安我稍作补充,讲一下HASH索引的过程,顺便解释下上面的第4,5条:当我们为某一列或某几列建立hash索引时(目前就只有MEMORY引擎显式地支持这种索引),会在硬盘上生成类似如下的文件:hash值 存储地址 1db54bc745a1 77#45b5 4bca452157d4 76#4556,77#45cc… …hash值即为通过特定算法由指定列数据计算出来,磁盘地址即为所在数据行存储在硬盘上的地址(也有可能是其他存储地址,其实MEMORY会将hash表导入内存)。这样,当我们进行WHERE age = 18 时,会将18通过相同的算法计算出一个hash值==>在hash表中找到对应的储存地址==>根据存储地址取得数据。所以,每次查询时都要遍历hash表,直到找到对应的hash值,如(4),数据量大了之后,hash表也会变得庞大起来,性能下降,遍历耗时增加,如(5)。BTREEBTREE索引就是一种将索引值按一定的算法,存入一个树形的数据结构中,相信学过数据结构的童鞋都对当初学习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的经历记忆犹新,反正愚安我当时为了软考可是被这玩意儿好好地折腾了一番,不过那次考试好像没怎么考这个。如二叉树一样,每次查询都是从树的入口root开始,依次遍历node,获取leaf。BTREE在MyISAM里的形式和Innodb稍有不同在 Innodb里,有两种形态:一是primary key形态,其leaf node里存放的是数据,而且不仅存放了索引键的数据,还存放了其他字段的数据。二是secondary index,其leaf node和普通的BTREE差不多,只是还存放了指向主键的信息.而在MyISAM里,主键和其他的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和Innodb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在MyISAM里,leaf node里存放的不是主键的信息,而是指向数据文件里的对应数据行的信息.RTREERTREE在mysql很少使用,仅支持geometry数据类型,支持该类型的存储引擎只有MyISAM、BDb、InnoDb、NDb、Archive几种。相对于BTREE,RTREE的优势在于范围查找.各种索引的使用情况(1)对于BTREE这种Mysql默认的索引类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由于FULLTEXT对中文支持不是很好,在没有插件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其实,一些小的博客应用,只需要在数据采集时,为其建立关键字列表,通过关键字索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愚安我是经常这么做的。(3)对于一些搜索引擎级别的应用来说,FULLTEXT同样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法,Mysql的全文索引建立的文件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效率不是很高,即便是使用了中文分词插件,对中文分词支持也只是一般。真要碰到这种问题,Apache的Lucene或许是你的选择。(4)正是因为hash表在处理较小数据量时具有无可比拟的素的优势,所以hash索引很适合做缓存(内存数据库)。如mysql数据库的内存版本Memsql,使用量很广泛的缓存工具Mencached,NoSql数据库redis等,都使用了hash索引这种形式。当然,不想学习这些东西的话Mysql的MEMORY引擎也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
2023-07-27 09:27:021

torrent hash怎么用

与特征码的用法一样。在hash前加上“magnet:?xt=urn:btih:”,再复制进迅雷里面,就能得到种子。torrent文件本质上是文本文件,包含Tracker信息和文件信息两部分。Tracker信息主要是BT下载中需要用到的Tracker服务器的地址和针对Tracker服务器的设置,文件信息是根据对目标文件的计算生成的,计算结果根据BitTorrent协议内的B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它的主要原理是需要把提供下载的文件虚拟分成大小相等的块,块大小必须为2k的整数次方(由于是虚拟分块,硬盘上并不产生各个块文件),并把每个块的索引信息和Hash验证码写入.torrent文件中;所以,.torrent文件就是被下载文件的“索引”。根据BitTorrent协议,文件发布者会根据要发布的文件生成提供一个种子文件。下载者要下载文件内容,需要先得到相应的种子文件,然后使用BT客户端软件进行下载。
2023-07-27 09:27:112

hash表原理

<meta charset="utf-8"> 想想一下,我们有一个数组,数组长度是100个,现在的需求是:给出这个数组是否包含一个对象obj? 如果这是个无序的数组,那么我们只能用遍历的方法来查找是否包含这个对象obj了。这是我们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这种查找效率是很低的,所以hash表应运而生。 hash表其实也是一个数组,区别数组的地方是它会建立 存储的值 到 存储的下标 索引的一个映射,也就是散列函数。 我们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现在我们有个hash表,表长度count = 16,现在我们依次把3,12,24,30依次存入hash表中。 首先我们来约定一个简单的映射关系:存储的索引下表(index) = 存储值(value) % hash表长度(count); 算下来hash表的存储分布是这样的:hash[3] = 3、hash[12] = 12、hash[8] = 24、hash[14] = 30 还是一样的需求,当我们给出24的时候,求出hash表中是否存有24? 此时,按照原先约定的映射关系:index = 24 % 16 = 8,然后我们在hash[8]查询等于24。这样,通过数组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通过hash表只需要O(1); 上面提到的hash表在存入3,12,24,30后,如果要面临存入19呢? 此时index = 19 % 16 = 3,而之前hash[3] 已经存入了3这个值了!这种情况就是发送了散列碰撞。 此时,我们可以改进一下我们的hash表,让它存储的是一个链表。这样发送散列碰撞的元素就可以以链表的形式共处在hash表的某一个下标位置了。 所以,只要发生了散列碰撞,我们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就不能像O(1)这么小了,因为还要考虑链表的查找时间复杂度O(n)。 哈希表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 负载因子(load factor),它用来衡量哈希表的 空/满 程度 当存储的元素个数越来越多,在hash表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发生散列碰撞的概率就会变大,查找性能就变低了。所以当负载因子达到一定的值,hash表会进行自动扩容。 哈希表在自动扩容时,一般会扩容出一倍的长度。元素的hash值不变,对哈希表长度取模的值也会改变,所以元素的存储位置也要相对应重新计算,这个过程也称为重哈希(rehash)。 哈希表的扩容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解决负载因子过大而引起的查询性能变低的问题。假设所有 key 的哈希值都一样,那么即使扩容以后他们的位置也不会变化。虽然负载因子会降低,但实际存储在每个箱子中的链表长度并不发生改变,因此也就不能提高哈希表的查询性能。所以,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散列函数显得相当的有必要,这个合理有效应该体现在映射之后各元素均匀的分布在hash表当中。 说回NSDictionary 字典是开发中最常见的集合了。当我们调用 我们来探究下字典存储键值对的过程,有两个方法对hash存储起着关键的影响: demo1 @interface KeyType : NSObject<NSCopying>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keyName; @end @implementation KeyType //直接电影父类hash方法 //直接调用父类isEqual方法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end 控制台打印: for value 1 2 for key hash func copy func 2 分析: dic.count = 1,说明{key1 : @"object1"}已经存储进去了。然而通过这个key去获取竟然返回null? 从打印也可以看出来,现在isEqual函数开始被调用了。 分析: //我们可以强制重写KeyType的isEqual:返回YES,demo2的返回值就不是null了 由此可见,当一个类需要作为字典的key,重写hash和isEqual: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重写hash方法 为什么要重写hash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NSObject的hash方法返回什么: KeyType *key1 = [[KeyType alloc] initWithKeyName:@"key1"]; NSLog(@"%p",key1); NSLog(@"%lx",[key1 hash]); 控制台打印: 0x600000640610 600000640610 由此可见,NSObject是把对象的内存地址作为hash值返回。 以内存地址作为hash可以保证唯一性,但是这样好不好? 这样不好! 来看下这个场景: @interface KeyType : NSObject<NSCopying>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keyName; @end @implementation KeyType //强制返回YES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很明显,最后打印是null。 但是在一般的业务场景,因为key1和key2的keyName属性都一样,所以应该被看为同一个key。 所以我们要重新hash方法。 如何重写hash方法 一个合理的hash方法要尽量让hash表中的元素均匀分布,来保证较高的查询性能。 如果两个对象可以被视为同一个对象,那么他们的hash值要一样。 mattt在文章Equality 中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算法: Instagram在开源IGListKit的同时,鼓励这么写hash方法: 如何写一个合理高效的判等方法? 首先对内存地址进行判断,地址相等return YES; 进行判空处理,self == nil || object == nil ,return NO; 类型判断,![object isKindOfClass:[self class]] , return NO; 对对象的其他属性进行判断 根据这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都是先判断时间开销最少的属性。所以对于第4个步骤,如果对象有很多属性,我们也要依照这个原则来!比如[self.array isEqual:other.array] && self.intVal == other.intVal这种写法是不合理的,因为array的判等会去遍历元素,时间开销大。如果intVal不相等的话就可以直接return NO了,没必要进行数组的判等。应该这么写: self.intVal == other.intVal && [self.array isEqual:other.array] 示例如下:
2023-07-27 09:27:191

Hash算法原理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不是很好说清楚。 我来做一个比喻吧。 我们有很多的小猪,每个的体重都不一样,假设体重分布比较平均(我们考虑到公斤级别),我们按照体重来分,划分成100个小猪圈。 然后把每个小猪,按照体重赶进各自的猪圈里,记录档案。 好了,如果我们要找某个小猪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每个猪圈,每个小猪的比对吗? 当然不需要了。 我们先看看要找的这个小猪的体重,然后就找到了对应的猪圈了。 在这个猪圈里的小猪的数量就相对很少了。 我们在这个猪圈里就可以相对快的找到我们要找到的那个小猪了。 对应于hash算法。 就是按照hashcode分配不同的猪圈,将hashcode相同的猪放到一个猪圈里。 查找的时候,先找到hashcode对应的猪圈,然后在逐个比较里面的小猪。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建造多少个猪圈比较合适。 如果每个小猪的体重全部不同(考虑到毫克级别),每个都建一个猪圈,那么我们可以最快速度的找到这头猪。缺点就是,建造那么多猪圈的费用有点太高了。 如果我们按照10公斤级别进行划分,那么建造的猪圈只有几个吧,那么每个圈里的小猪就很多了。我们虽然可以很快的找到猪圈,但从这个猪圈里逐个确定那头小猪也是很累的。 所以,好的hashcode,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需求,在时间成本(更多的猪圈,更快的速度)和空间本(更少的猪圈,更低的空间需求)之间平衡。
2023-07-27 09:27:272

什么是哈希规则

般的线性表、树中,记录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即和记录的关键字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在结构中查找记录时需进行一系列和关键字的比较。这一类查找方法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查找的效率与比较次数密切相关。理想的情况是能直接找到需要的记录,因此必须在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字之间建立一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每个关键字和结构中一个唯一的存储位置相对应。因而查找时,只需根据这个对应关系f找到给定值K的像f(K)。若结构中存在关键字和K相等的记录,则必定在f(K)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要进行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在此,称这个对应关系f为哈希函数,按这个思想建立的表为哈希表(又称为杂凑法或散列法)。哈希表不可避免冲突(collision)现象: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哈希地址 即key1≠key2,而f(key1)=f(key2)。具有相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哈希函数来说称为同义词(synonym)。 因此,在建造哈希表时不仅要设定一个好的哈希函数,而且要设定一种处理冲突的方法。可如下描述哈希表: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H(key)和所选中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象到一个有限的、地址连续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象”作为相应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被称为哈希表。注:这个函数f(key)为哈希函数。(注意:这个函数并不一定是数学函数) 哈希函数是一个映象,即:将关键字的集合映射到某个地址集合上,它的设置很灵活,只要这个地址集合的大小不超出允许范围即可。 现实中哈希函数是需要构造的,并且构造的好才能使用的好。对于动态查找表而言,1) 表长不确定;2)在设计查找表时,只知道关键字所属范围,而不知道确切的关键字。因此,一般情况需建立一个函数关系,以f(key)作为关键字为key的录在表中的位置,通常称这个函数f(key)为哈希函数。(注意:这个函数并不一定是数学函数) 哈希函数是一个映象,即:将关键字的集合映射到某个地址集合上,它的设置很灵活,只要这个地址集合的大小不超出允许范围即可。 现实中哈希函数是需要构造的,并且构造的好才能使用的好。 用途:加密,解决冲突问题。。。。 用途很广,比特精灵中就使用了哈希函数,你可 以自己看看。 具体可以学习一下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书。字符串哈希函数(著名的ELFhash算法)int ELFhash(char *key){ unsigned long h=0; while(*key) { h=(h<<4)+*key++; unsigned long g=h&0Xf0000000L; if(g) h^=g>>24; h&=~g; } return h%MOD;}
2023-07-27 09:27:422

hash表原理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记录的存储位置=f(关键字)这里的对应关系f称为散列函数,又称为哈希(Hash函数),采用散列技术将记录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这块连续存储空间称为散列表或哈希表(Hash table)。哈希表hashtable(key,value) 就是把Key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函数既所谓的哈希函数转换成一个整型数字,然后就将该数字对数组长度进行取余,取余结果就当作数组的下标,将value存储在以该数字为下标的数组空间里。(或者: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而当使用哈希表进行查询的时候,就是再次使用哈希函数将key转换为对应的数组下标,并定位到该空间获取value,如此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到数组的定位性能进行数据定位。
2023-07-27 09:28:081

哈希表在计算机中有什么用,急用!先谢谢啊!

哈希表基本概念 * 若结构中存在关键字和K相等的记录,则必定在f(K)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称这个对应关系f为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按这个思想建立的表为散列表。 * 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散列地址,即key1≠key2,而f(key1)=f(key2),这种现象称冲突。具有相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散列函数来说称做同义词。综上所述,根据散列函数H(key)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象到一个有限的连续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象” 作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便称为散列表,这一映象过程称为散列造表或散列,所得的存储位置称散列地址。 * 若对于关键字集合中的任一个关键字,经散列函数映象到地址集合中任何一个地址的概率是相等的,则称此类散列函数为均匀散列函数(Uniform Hash function),这就是使关键字经过散列函数得到一个“随机的地址”,从而减少冲突。常用的构造散列函数的方法 散列函数能使对一个数据序列的访问过程更加迅速有效,通过散列函数,数据元素将被更快地定位ǐ 1. 直接寻址法: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散列地址。即H(key)=key或H(key) = au2022key + b,其中a和b为常数(这种散列函数叫做自身函数) 2. 数字分析法 3. 平方取中法 4. 折叠法 5. 随机数法 6. 除留余数法: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 p<=m。不仅可以对关键字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对p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取素数或m,若p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处理冲突的方法 1. 开放寻址法:Hi=(H(key) + di) MOD m, i=1,2,…, k(k<=m-1),其中H(key)为散列函数,m为散列表长,di为增量序列,可有下列三种取法: 1. di=1,2,3,…, m-1,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2. di=1^2, (-1)^2, 2^2,(-2)^2, (3)^2, …, ±(k)^2,(k<=m/2)称二次探测再散列; 3. di=伪随机数序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 2. 再散列法:Hi=RHi(key), i=1,2,…,k RHi均是不同的散列函数,即在同义词产生地址冲突时计算另一个散列函数地址,直到冲突不再发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3. 链地址法(拉链法) 4.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查找的性能分析 散列表的查找过程基本上和造表过程相同。一些关键码可通过散列函数转换的地址直接找到,另一些关键码在散列函数得到的地址上产生了冲突,需要按处理冲突的方法进行查找。在介绍的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中,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对散列表查找效率的量度,依然用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 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产生的冲突少,查找效率就高,产生的冲突多,查找效率就低。因此,影响产生冲突多少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查找效率的因素。影响产生冲突多少有以下三个因素: 1. 散列函数是否均匀; 2. 处理冲突的方法; 3.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定义为:α=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 / 散列表的长度 α是散列表装满程度的标志因子。由于表长是定值,α与“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成正比,所以,α越大,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α越小,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实际上,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装填因子α的函数,只是不同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不同的函数。 了解了hash基本定义,就不能不提到一些著名的hash算法,MD5 和 SHA-1 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ash算法,而它们都是以 MD4 为基础设计的。那么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简单说一下: (1) MD4 MD4(RFC 1320)是 MIT 的 Ronald L. Rivest 在 1990 年设计的,MD 是 Message Digest 的缩写。它适用在32位字长的处理器上用高速软件实现--它是基于 32 位操作数的位操作来实现的。 (2) MD5 MD5(RFC 1321)是 Rivest 于1991年对MD4的改进版本。它对输入仍以512位分组,其输出是4个32位字的级联,与 MD4 相同。MD5比MD4来得复杂,并且速度较之要慢一点,但更安全,在抗分析和抗差分方面表现更好 (3) SHA-1 及其他 SHA1是由NIST NSA设计为同DSA一起使用的,它对长度小于264的输入,产生长度为160bit的散列值,因此抗穷举(brute-force)性更好。SHA-1 设计时基于和MD4相同原理,并且模仿了该算法。 那么这些Hash算法到底有什么用呢? 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 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 (2) 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3) 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MD5、SHA1的破解 2004年8月17日,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山东大学王小云教授在国际会议上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 次年二月宣布破解SHA-1密码。实际应用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hash以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预备知识。那么在emule里面他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emule是基于P2P (Peer-to-peer的缩写,指的是点对点的意思的软件), 它采用了"多源文件传输协议”(MFTP,the Multisource FileTransfer Protocol)。在协议中,定义了一系列传输、压缩和打包还有积分的标准,emule 对于每个文件都有md5-hash的算法设置,这使得该文件独一无二,并且在整个网络上都可以追踪得到。 什么是文件的hash值呢? MD5-Hash-文件的数字文摘通过Hash函数计算得到。不管文件长度如何,它的Hash函数计算结果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与加密算法不同,这一个Hash算法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函数。采用安全性高的Hash算法,如MD5、SHA时,两个不同的文件几乎不可能得到相同的Hash结果。因此,一旦文件被修改,就可检测出来。 当我们的文件放到emule里面进行共享发布的时候,emule会根据hash算法自动生成这个文件的hash值,他就是这个文件唯一的身份标志,它包含了这个文件的基本信息,然后把它提交到所连接的服务器。当有他人想对这个文件提出下载请求的时候, 这个hash值可以让他人知道他正在下载的文件是不是就是他所想要的。尤其是在文件的其他属性被更改之后(如名称等)这个值就更显得重要。而且服务器还提供了,这个文件当前所在的用户的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emule就知道到哪里去下载了。 一般来讲我们要搜索一个文件,emule在得到了这个信息后,会向被添加的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得到有相同hash值的文件。而服务器则返回持有这个文件的用户信息。这样我们的客户端就可以直接的和拥有那个文件的用户沟通,看看是不是可以从他那里下载所需的文件。 对于emule中文件的hash值是固定的,也是唯一的,它就相当于这个文件的信息摘要,无论这个文件在谁的机器上,他的hash值都是不变的,无论过了多长时间,这个值始终如一,当我们在进行文件的下载上传过程中,emule都是通过这个值来确定文件。 那么什么是userhash呢? 道理同上,当我们在第一次使用emule的时候,emule会自动生成一个值,这个值也是唯一的,它是我们在emule世界里面的标志,只要你不卸载,不删除config,你的userhash值也就永远不变,积分制度就是通过这个值在起作用,emule里面的积分保存,身份识别,都是使用这个值,而和你的id和你的用户名无关,你随便怎么改这些东西,你的userhash值都是不变的,这也充分保证了公平性。其实他也是一个信息摘要,只不过保存的不是文件信息,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hash文件呢? 我们经常在emule日志里面看到,emule正在hash文件,这里就是利用了hash算法的文件校验性这个功能了,文章前面已经说了一些这些功能,其实这部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在ftp,bt等软件里面都是用的这个基本原理,emule里面是采用文件分块传输,这样传输的每一块都要进行对比校验,如果错误则要进行重新下载,这期间这些相关信息写入met文件,直到整个任务完成,这个时候part文件进行重新命名,然后使用move命令,把它传送到incoming文件里面,然后met文件自动删除,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会遇到hash文件失败,就是指的是met里面的信息出了错误不能够和part文件匹配,另外有的时候开机也要疯狂hash,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时候要hash提取所有文件信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一次你非法关机,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要进行排错校验了。 关于hash的算法研究,一直是信息科学里面的一个前沿,尤其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实我们每天在网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安全验证,我们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密钥原理,里面都有它的身影,特别对于那些研究信息安全有兴趣的朋友,这更是一个打开信息世界的钥匙,他在hack世界里面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 一般的线性表、树中,记录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即和记录的关键字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在结构中查找记录时需进行一系列和关键字的比较。这一类查找方法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查找的效率与比较次数密切相关。理想的情况是能直接找到需要的记录,因此必须在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字之间建立一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每个关键字和结构中一个唯一的存储位置相对应。因而查找时,只需根据这个对应关系f找到给定值K的像f(K)。若结构中存在关键字和K相等的记录,则必定在f(K)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要进行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在此,称这个对应关系f为哈希函数,按这个思想建立的表为哈希表(又称为杂凑法或散列表)。 哈希表不可避免冲突(collision)现象: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哈希地址 即key1≠key2,而hash(key1)=hash(key2)。具有相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哈希函数来说称为同义词(synonym)。 因此,在建造哈希表时不仅要设定一个好的哈希函数,而且要设定一种处理冲突的方法。可如下描述哈希表: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H(key)和所选中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象到一个有限的、地址连续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象”作为相应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被称为哈希表。 对于动态查找表而言,1) 表长不确定;2)在设计查找表时,只知道关键字所属范围,而不知道确切的关键字。因此,一般情况需建立一个函数关系,以f(key)作为关键字为key的录在表中的位置,通常称这个函数f(key)为哈希函数。(注意:这个函数并不一定是数学函数) 哈希函数是一个映象,即:将关键字的集合映射到某个地址集合上,它的设置很灵活,只要这个地址集合的大小不超出允许范围即可。 现实中哈希函数是需要构造的,并且构造的好才能使用的好。 用途:加密,解决冲突问题。。。。 用途很广,比特精灵中就使用了哈希函数,你可 以自己看看。 具体可以学习一下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书。字符串哈希函数 (著名的ELFhash算法) int ELFhash(char *key) { unsigned long h=0; while(*key) { h=(h<<4)+*key++; unsigned long g=h&0Xf0000000L; if(g) h^=g>>24; h&=~g; } return h%MOD; }
2023-07-27 09:28:181

理解哈希表

哈希表是种数据结构,它可以提供快速的插入操作和查找操作。 什么是Hash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这些编码值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而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两者的特性,做出一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的数据结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要提起的哈希表,哈希表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我接下来解释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拉链法,我们可以理解为“链表的数组”,如图: ctdwcdjxhxbsf01 左边很明显是个数组,数组的每个成员包括一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的头,当然这个链表可能为空,也可能元素很多。我们根据元素的一些特征把元素分配到不同的链表中去,也是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正确的链表,再从链表中找出这个元素。 元素特征转变为数组下标的方法就是散列法。散列法当然不止一种,下面列出三种比较常用的: 1,除法散列法 最直观的一种,上图使用的就是这种散列法,公式: index = value % 16 学过汇编的都知道,求模数其实是通过一个除法运算得到的,所以叫“除法散列法”。 2,平方散列法 求index是非常频繁的操作,而乘法的运算要比除法来得省时(对现在的CPU来说,估计我们感觉不出来),所以我们考虑把除法换成乘法和一个位移操作。公式: index = (value * value) >> 28 (右移,除以2^28。记法:左移变大,是乘。右移变小,是除。) 如果数值分配比较均匀的话这种方法能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我上面画的那个图的各个元素的值算出来的index都是0——非常失败。也许你还有个问题,value如果很大,value * value不会溢出吗?答案是会的,但我们这个乘法不关心溢出,因为我们根本不是为了获取相乘结果,而是为了获取index。 3,斐波那契(Fibonacci)散列法 平方散列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个理想的乘数,而不是拿value本身当作乘数呢?答案是肯定的。 1,对于16位整数而言,这个乘数是40503 2,对于32位整数而言,这个乘数是2654435769 3,对于64位整数而言,这个乘数是11400714819323198485 这几个“理想乘数”是如何得出来的呢?这跟一个法则有关,叫黄金分割法则,而描述黄金分割法则的最经典表达式无疑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即如此形式的序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6,…。另外,斐波那契数列的值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半径的比例出奇吻合。 对我们常见的32位整数而言,公式: index = (value * 2654435769) >> 28 如果用这种斐波那契散列法的话,那上面的图就变成这样了: ctdwcdjxhxbsf02 很明显,用斐波那契散列法调整之后要比原来的取摸散列法好很多。 适用范围 快速查找,删除的基本数据结构,通常需要总数据量可以放入内存。 基本原理及要点 hash函数选择,针对字符串,整数,排列,具体相应的hash方法。 碰撞处理,一种是open hashing,也称为拉链法;另一种就是closed hashing,也称开地址法,opened addressing。 扩展 d-left hashing中的d是多个的意思,我们先简化这个问题,看一看2-left hashing。2-left hashing指的是将一个哈希表分成长度相等的两半,分别叫做T1和T2,给T1和T2分别配备一个哈希函数,h1和h2。在存储一个新的key时,同 时用两个哈希函数进行计算,得出两个地址h1[key]和h2[key]。这时需要检查T1中的h1[key]位置和T2中的h2[key]位置,哪一个 位置已经存储的(有碰撞的)key比较多,然后将新key存储在负载少的位置。如果两边一样多,比如两个位置都为空或者都存储了一个key,就把新key 存储在左边的T1子表中,2-left也由此而来。在查找一个key时,必须进行两次hash,同时查找两个位置。 问题实例(海量数据处理) 我们知道hash 表在海量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请看另一道百度面试题: 题目:海量日志数据,提取出某日访问百度次数最多的那个IP。 方案:IP的数目还是有限的,最多2^32个,所以可以考虑使用hash将ip直接存入内存,然后进行统计。 第三部分、最快的Hash表算法 接下来,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一个最快的Hasb表算法。 我们由一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入手:有一个庞大的字符串数组,然后给你一个单独的字符串,让你从这个数组中查找是否有这个字符串并找到它,你会怎么做?有一个方法最简单,老老实实从头查到尾,一个一个比较,直到找到为止,我想只要学过程序设计的人都能把这样一个程序作出来,但要是有程序员把这样的程序交给用户,我只能用无语来评价,或许它真的能工作,但…也只能如此了。 最合适的算法自然是使用HashTable(哈希表),先介绍介绍其中的基本知识,所谓Hash,一般是一个整数,通过某种算法,可以把一个字符串”压缩” 成一个整数。当然,无论如何,一个32位整数是无法对应回一个字符串的,但在程序中,两个字符串计算出的Hash值相等的可能非常小
2023-07-27 09:28:561

java中hash是什么意思

哈希算法,速度快。
2023-07-27 09:29:063

断点中的hash是什么意思

“断点”是指断点续传吗?以下仅供参考:使用HASH算法实现文件的断点续传一个已有的大文件,如何做到客户端的快速下载。使用断点续传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和CPU。思路:把大文件按照一定算法分割成很多部分Part文件,用MD5算法签名做各个part部分的验证值,客户端下载后用同一个key对下载的part做MD5,结果一样,就完成这一个part的下载,不一样则丢掉继续重新下载。最后下载完毕后再把各个part合并成大文件。对于下载情况,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表结构来对每一个客户端的下载进行维护。客户端的文件的断点续传上传也是一样的思路。Hash算法到底有什么用呢?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 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   2) 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3) 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编辑本段hash函数 - Hash算法的用处  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 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   2) 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3) 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hash以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预备知识。那么在emule里面他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编辑本段hash函数 - userhash  道理同上,当我们在第一次使用emule的时候,emule会自动生成一个值,这个值也是唯一的,它是我们在emule世界里面的标志,只要你不卸载,不删除config,你的userhash值也就永远不变,积分制度就是通过这个值在起作用,emule里面的积分保存,身份识别,都是使用这个值,而和你的id和你的用户名无关,你随便怎么改这些东西,你的userhash值都是不变的,这也充分保证了公平性。其实他也是一个信息摘要,只不过保存的不是文件信息,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信息。编辑本段hash函数 - hash文件  我们经常在emule日志里面看到,emule正在hash文件,这里就是利用了hash算法的文件校验性这个功能了,文章前面已经说了一些这些功能,其实这部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在ftp,bt等软件里面都是用的这个基本原理,emule里面是采用文件分块传输,这样传输的每一块都要进行对比校验,如果错误则要进行重新下载,这期间这些相关信息写入met文件,直到整个任务完成,这个时候part文件进行重新命名,然后使用move命令,把它传送到incoming文件里面,然后met文件自动删除,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会遇到hash文件失败,就是指的是met里面的信息出了错误不能够和part文件匹配,另外有的时候开机也要疯狂hash,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时候要hash提取所有文件信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一次你非法关机,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要进行排错校验了。   关于hash的算法研究,一直是信息科学里面的一个前沿,尤其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实我们每天在网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安全验证,我们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密钥原理,里面都有它的身影,特别对于那些研究信息安全有兴趣的朋友,这更是一个打开信息世界的钥匙,他在hack世界里面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我是一个门外汉,利用这个周末找了一些资料,胡乱写了一点关于hash的文章,也有不少是我自己的分析,这期间肯定还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朋友们多多指出错误,我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批评指导。
2023-07-27 09:29:131

hash和history的原理和区别

哥适合is it原因到底区别那肯定是有一定区别,这都是大小号的区别,应该。
2023-07-27 09:29:2315

HASH排序是什么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打表......不过也不全是,如果你学编程不久,那最常用的Hash应用就是布尔数组,Hash排序也常指计数排序,比如,对1,3,2,7,4,5进行排序,可以设一个数组,以数字为下标,读到这个数字就把其对应的数组变量变为真,最后一个循环把所有真的变量下标输出就排成顺序了。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Hash排序。Hash还有一个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判重,把已经有的状态设为真,在遇到这个状态可以直接判断重复.....
2023-07-27 09:29:511

哈希(hash) - 哈希算法的应用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哈希函数在散列表中的应用,哈希函数就是哈希算法的一个应用。那么在这里给出哈希的定义: 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串映射为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串,这个映射规则就是哈希算法,得到的二进制值串就是哈希值 。 要设计一个好的哈希算法并不容易,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哈希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这里就介绍七点应用: 有很多著名的哈希加密算法:MD5、SHA、DES...它们都是通过哈希进行加密的算法。 对于加密的哈希算法来说,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很难根据哈希值反推导出原始数据;二是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很小。 当然,哈希算法不可能排除散列冲突的可能,这用数学中的 鸽巢原理 就可以很好解释。以MD5算法来说,得到的哈希值为一个 128 位的二进制数,它的数据容量最多为 2 128 bit,如果超过这个数据量,必然会出现散列冲突。 在加密解密领域没有绝对安全的算法,一般来说,只要解密的计算量极其庞大,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种加密方法是较为安全的。 假设我们有100万个图片,如果我们在图片中寻找某一个图片是非常耗时的,这是我们就可以使用哈希算法的原理为图片设置唯一标识。比如,我们可以从图片的二进制码串开头取100个字节,从中间取100个字节,从结尾取100个字节,然后将它们合并,并使用哈希算法计算得到一个哈希值,将其作为图片的唯一标识。 使用这个唯一标识判断图片是否在图库中,这可以减少甚多工作量。 在传输消息的过程中,我们担心通信数据被人篡改,这时就可以使用哈希函数进行数据校验。比如BT协议中就使用哈希栓发进行数据校验。 在散列表那一篇中我们就讲过散列函数的应用,相比于其它应用,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冲突的要求低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寻址法或链表法解决冲突),同时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是否能逆向解密也并不关心。 散列函数比较在意函数的执行效率,至于其它要求,在之前的我们已经讲过,就不再赘述了。 接下来的三个应用主要是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复杂均衡的算法很多,如何实现一个会话粘滞的负载均衡算法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同一个客户端上,在一次会话中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同一个服务器上。 最简单的办法是我们根据客户端的 IP 地址或会话 ID 创建一个映射关系。但是这样很浪费内存,客户端上线下线,服务器扩容等都会导致映射失效,维护成本很大。 借助哈希算法,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对客户端的 IP 地址或会话 ID 计算哈希值,将取得的哈希值域服务器的列表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最后得到的值就是被路由到的服务器的编号。 假设有一个非常大的日志文件,里面记录了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我们想要快速统计出每个关键词被搜索的次数,该怎么做呢? 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有两个难点:一是搜索日志很大,没办法放到一台机器的内存中;二是如果用一台机器处理这么大的数据,处理时间会很长。 针对这两个难点,我们可以先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使用多台机器处理,提高处理速度。具体思路:使用 n 台机器并行处理,从日志文件中读出每个搜索关键词,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值,然后用 n 取模,最终得到的值就是被分配的机器编号。 这样,相同的关键词被分配到了相同的机器上,不同机器只要记录属于自己那部分的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最终合并不同机器上的结果即可。 针对这种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我们都可以采用多机分布式处理。借助这种分片思路,可以突破单机内存、CPU等资源的限制。 处理思路和上面出现的思路类似:对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对机器数取模,最终将存储数据(可能是硬盘存储,或者是缓存分配)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 你可以看一下上图,你会发现之前存储的数据在新的存储规则下全部失效,这种情况是灾难性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算法,你可以回顾上面的七个应用感受一下。 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个思想: 用优势弥补不足 。 例如,在计算机中,数据的计算主要依赖 CPU ,数据的存储交换主要依赖内存。两者一起配合才能实现各种功能,而两者在性能上依然无法匹配,这种差距主要是: CPU运算性能对内存的要求远高于现在的内存能提供的性能。 也就是说,CPU运算很快,内存相对较慢,为了抹平这种差距,工程师们想了很多方法。在我看来,散列表的使用就是利用电脑的高计算性能(优势)去弥补内存速度(不足)的不足,你仔细思考散列表的执行过程,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以上就是哈希的全部内容
2023-07-27 09:29:581

Windows之hash利用小结

攻击机:kali 2020(192.168.107.129) DC:Windows Server 2012 R2(192.168.107.137) msf已成功通过msf获取到DC的shell 刚获取的shell为普通用户权限,需要进行提权,然后获取hash 直接使用getsystem失败,使用ps命令查看当前进程及运行用户权限 可以看到所运行的进程皆为普通用户权限 这里为了方便,直接使用msf提供的模块,用于快速识别系统中可能被利用的漏洞: 具体原理参考: BypassUAC------使用EVENTVWR.EXE和注册表劫持实现“无文件”UAC绕过 成功绕过UAC获取shell: 通过进程注入获取system权限,并获取hash 原理: 哈希传递攻击是基于NTLM认证的一种攻击方式。哈希传递攻击的利用前提是我们获得了某个用户的密码哈希值,但是解不开明文。这时我们可以利用NTLM认证的一种缺陷,利用用户的密码哈希值来进行NTLM认证。在域环境中,大量计算机在安装时会使用相同的本地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因此,如果计算机的本地管理员账号密码相同,攻击者就能使用哈希传递攻击登录内网中的其他机器。 哈希传递攻击适用情况: 在工作组环境中: 在域环境中: Metasploit下面有3个psexec模块都可以进行Hash传递利用 第一个模块(auxiliary/admin/smb/psexec_command): 缺点:只能运行单条命令,不支持网段格式批量验证 优点:奇怪的是其他普通用户的hash也可以执行系统命令,这个模块可能不属于hash传递的范畴?这个坑以后再来解,我太菜了,望大佬指点~ 设置命令的时候可以配合exploit/multi/script/web_delivery从而获取meterpreter 在上面进行Hash传递的时候,只要后面的NTLM Hash是正确的,前面填写什么都是可以顺利登陆成功的。 第二个模块(exploit/windows/smb/psexec): 利用条件: 优点:该模块支持网段格式批量验证,成功后可直接获取meterpreter且为system权限,在实战中优先使用 第三个模块(exploit/windows/smb/psexec_psh): 使用powershell作为payload。这个模块也支持网段批量验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我们获得了内网中一台主机的NTLM哈希值,我们可以利用mimikatz对这个主机进行哈希传递攻击,执行命令成功后将会反弹回cmd窗口 mimikatz中pth功能的原理: windows会在lsass中缓存hash值,并使用它们来ntlm认证,我们在lsass中添加包含目标账号hash的合法数据结构,就可以使用类似dir这些命令进行认证 目标主机:192.168.107.140 domain:SWS-PC 执行后会弹出cmd,执行以下命令即可远程连接: 创建计划任务反弹shell: 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win7复现的时候,任务一直在运行,就是没结束,我也是醉了..... 当然这里使用powershell远程加载也是可以的,但由于环境因素无法复现 前提条件:获取到的beacon为system权限,user中带有*号的用户 在得到一个beacon的基础上,先在该网段portscan,探测存活主机后 选择View-->Target-->Login-->psexec,可批量选择主机pth 个人觉得还是Msf好用,成功率更高一些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byt3bl33d3r/CrackMapExec 安装参考: https://github.com/byt3bl33d3r/CrackMapExec/wiki/Installation Kali安装步骤: 使用命令: 注意:这里的 IP 可以是单个IP也可以是IP段 如果命令使用失败,可能没安装其依赖项(坑点,我弄了两个小时。。。心态爆炸):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SecureAuthCorp/impacket 安装过程: wmi内置在windows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本地或远程的 Windows 系统。wmiexec是对windows自带的wmic做了一些强化。攻击者使用wmiexec来进行攻击时,不会记录日志,不会写入到磁盘,具有极高的隐蔽性。 安装成功后,切换到examples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exe版本: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maaaaz/impacket-examples-windows 执行命令类似 powershell版本: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Kevin-Robertson/Invoke-TheHash 注意:这里要先加载Invoke-WMIExec.ps1脚本,因为Invoke-TheHash 里要用到 Invoke-WMIExec方法 该命令执行后该进程会在后台运行,可以结合定时任务执行尝试反弹shell。 KB2871997 补丁将使本地帐号不再可以用于远程接入系统,不管是 Network logon 还是 Interactive login。其后果就是:无法通过本地管理员权限对远程计算机使用 Psexec、WMI、smbexec、IPC 等,也无法访问远程主机的文件共享等。 在安装了kb2871997 这个补丁后,常规的Pass The Hash已经无法成功。但administrator(SID=500) 账号例外,使用该账号的散列值依然可以进行哈希传递攻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SID=500 的账号。即使将administrator账号改名,也不会影响SID的值 普通用户测试: 前提:只适用于域环境,并且目标主机需要安装 KB2871997补丁 利用获得到的AES256或AES128进行Key攻击: 弹出cmd后,查看DC的共享文件夹: 这里也不知道算成功没有 详情请参考谢公子博客: https://blog.csdn.net/qq_36119192/article/details/103941590 LocalAccountTokenFilterPolicy 值默认设置为 0 来禁止非administrator账号的远程连接(包括哈希传递攻击),但是administrator用户不受影响 将LocalAccountTokenFilterPolicy设置为1,就可以使用普通管理员账号进行哈希传递攻击 利用工具:hashcat 比如说密码为:admin888? NTLM加密之后为:c4e51613d9ab888ac3d43538840b271c hashcat具体用法参考: Hashcat的使用手册总结 这里可以看到成功破解出了密码: 当然也可以去cmd5等破解网站,有钱的话直接冲个会员多香啊 Pass The Hash(Key) 凭据传递攻击PTH 哈希传递攻击(Pass-the-Hash,PtH) Windows用户密码的加密与破解利用 横向渗透之Pass The Hash
2023-07-27 09:30:051

为什么要用Hash

数组、链表、Hash的优缺点: 1、数组是将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 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不是顺序存储的,而是通过存在元素中的指针联系到一起。 2、数组必须事先定义固定的长度,不能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当数据增加时,可能超出原先定义的元素个数;当数据减少时,造成内存浪费。 链表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可以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 3、(静态)数组从栈中分配空间, 对于程序员方便快速,但是自由度小。 链表从堆中分配空间, 自由度大但是申请管理比较麻烦。u200b 数组和链表在存储数据方面到底孰优孰劣呢?根据数组和链表的特性,分两类情况讨论。 一、当进行数据查询时,数组可以直接通过下标迅速访问数组中的元素。而链表则需要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一直找到需要的元素位置,显然,数组的查询效率会比链表的高。 二、当进行增加或删除元素时,在数组中增加一个元素,需要移动大量元 素,在内存中空出一个元素的空间,然后将要增加的元素放在其中。同样,如果想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去填掉被移动的元素。而链表只需改动元素中的指针即可实现增加或删除元素。 那么,我们开始思考:有什么方式既能够具备数组的快速查询的优点又能融合链表方便快捷的增加删除元素的优势?HASH呼之欲出。 所谓的hash,简单的说就是散列,即将输入的数据通过hash函数得到一个key值,输入的数据存储到数组中下标为key值的数组单元中去。 我们发现,不相同的数据通过hash函数得到相同的key值。这时候,就产生了hash冲突。解决hash冲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挂链式,也叫拉链法。挂链式的思想在产生冲突的hash地址指向一个链表,将具有相同的key值的数据存放到链表中。另一种是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将所有产生冲突的数据都存放到公共溢出区,也可以使问题解决。
2023-07-27 09:30:131

hash中文是什么意思

是用来加密的一种方式文件校验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MD5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checksum的命令。数字签名Hash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Hash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鉴权协议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以上就是一些关于hash以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预备知识。那么在emule里面他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参考资料:www.hash.com.cn
2023-07-27 09:30:341

hash是什么意思

是用来加密的一种方式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 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2023-07-27 09:30:442

hash什么意思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HASH函数(计算机算法领域)
2023-07-27 09:30:511

什么是Hash函数

  Hash函数: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算法用途:  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  2)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3)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2023-07-27 09:31:013

hash值是什么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如果散列一段明文而且哪怕只更改该段落的一个字母,随后的哈希都将产生不同的值。要找到散列为同一个值的两个不同的输入,在计算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023-07-27 09:31:183

hash的值是啥意思啊?

哈希值一般指哈希函数。哈希函数指将哈希表中元素的关键键值映射为元素存储位置的函数。一般的线性表,树中,记录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即和记录的关键字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因此,在结构中查找记录时需进行一系列和关键字的比较。这一类查找方法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查找的效率依赖于查找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次数。理想的情况是能直接找到需要的记录,因此必须在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字之间建立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每个关键字和结构中一个唯一的存储位置相对应。哈希值概念简单普及:1、哈希值其实就是一段数据,只不过这个数据有特殊的含义,它是某个文件或者某个字符串的DNA,或者身份证。2、哈希算法(典型的有MD5,SHA-1等),将一段较长的数据映射为较短小的数据,这段小数据就是大数据的哈希值。它有这样一个特点,他是唯一的,一旦数据发生了变化,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它的哈希值也会发生变化。另外一方面,既然是DNA,那就保证了没有两个数据的哈希值是完全相同的。3、它常常用来判断两个文件是否相同。比如,从网络上下载某个文件,只要把这个文件原来的哈希值同下载后得到的文件的哈希值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表示两个文件完全一致,下载过程没有损坏文件。而如果不一致,则表明下载得到的文件跟原来的文件不同,文件在下载过程中受到了损坏。
2023-07-27 09:31:251

hash算法是什么?

Hash,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使用哈希查找有两个步骤:1、使用哈希函数将被查找的键转换为数组的索引。在理想的情况下,不同的键会被转换为不同的索引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处理多个键被哈希到同一个索引值的情况。所以哈希查找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处理冲突。2、处理哈希碰撞冲突。有很多处理哈希碰撞冲突的方法,本文后面会介绍拉链法和线性探测法。
2023-07-27 09:31:401

什么是哈希值 哈希值怎么用

释义:通过一定的哈希算法(典型的有MD5,SHA-1等),将一段较长的数据映射为较短小的数据,这段小数据就是大数据的哈希值。他有这样一个特点,他是唯一的,一旦大数据发生了变化,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他的哈希值也会发生变化。另外一方面,既然是DNA,那就保证了没有两个数据的哈希值是完全相同的。哈希值的作用:哈希值,即HASH值,是通过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运算得到的一组二进制值,主要用途是用于文件校验或签名。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它常常用来判断两个文件是否相同。比如,从网络上下载某个文件,只要把这个文件原来的哈希值同下载后得到的文件的哈希值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表示两个文件完全一致,下载过程没有损坏文件。而如果不一致,则表明下载得到的文件跟原来的文件不同,文件在下载过程中受到了损坏。扩展资料:哈希值,是一种从任何一种数据中创建小的数字“指纹”的方法。哈希值把消息或数据压缩成摘要,使得数据量变小,将数据的格式固定下来。该函数将数据打乱混合,重新创建一个叫做散列值(hash values,hash codes,hash sums,或hashes)的指纹。散列值通常用一个短的随机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来代表。好的哈希值在输入域中很少出现散列冲突。在散列表和数据处理中,不抑制冲突来区别数据,会使得数据库记录更难找到。典型的哈希值都有非常大的定义域,比如SHA-2最高接受(2-1)/8长度的字节字符串。同时哈希值一定有着有限的值域,比如固定长度的比特串。在某些情况下,哈希值可以设计成具有相同大小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单射。哈希值必须具有不可逆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希值
2023-07-27 09:31:541

什么是哈希值 哈希值怎么用

magnet:?xt=urn:btih:哈希值就可以直接用迅雷等工具下载了
2023-07-27 09:32:245

什么是哈希值?哈希值如何使用?

哈希值,即HASH值,是通过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运算得到的一组二进制值,主要用途是用于文件校验或签名。不同的文件(哪怕细微的差异)得到的哈希值均不相同,因此哈希值可做为文件唯一性判别。对于普通上网者而言,可以通过对下载后的文件进行哈希值较验,以判断该文件是否在发布后被人修改过,保证下载的正确性。
2023-07-27 09:32:572

电子版论文hash值生成器怎么用

1、首先打开电脑,点选论文hash值生成器。2、其次将需要生成的论文拖入到该软件中。3、最后点选功能中的hash值生成,等待完成即可。
2023-07-27 09:33:121

什么叫做 哈希校验

Hashing 用来判断文件是否被更改过 电驴是下载完成后进行哈希校验的 而BT是在开始下载前进行哈希校验的 关于哈希的更多介绍 http://board.verycd.com/t182241.html
2023-07-27 09: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