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什么?

2023-08-06 08:10:01
共2条回复
蓓蓓
1、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品质而制定的程序

其中的“过程”指一组相关联的具体活动,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其针对的对象

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是某项系统性的品质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操作规范、操作规程等。

2、作业指导书的种类有:

按发布形式分: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按内容分:操作、检验、试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指导自动化程序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3、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有:

是指导保证过程品质的最基础的文件;为开展纯技术性品质活动提供指导;是品质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wpBeta

质量手册是告诉你干什么,程序文件是告诉你如何作,作业指导书是告诉具体怎么作

相关推荐

作业指导书是什么?

1、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品质而制定的程序其中的“过程”指一组相关联的具体活动,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是某项系统性的品质活动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操作规范、操作规程等。2、作业指导书的种类有:按发布形式分: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音像化的工作指令;按内容分:操作、检验、试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指导自动化程序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3、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有:是指导保证过程品质的最基础的文件;为开展纯技术性品质活动提供指导;是品质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2023-08-05 06:21:341

作业指导书有哪些类型?生产需要哪些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大致可分四类:即方法类、设备类、样品类、数据类。希望这个能帮到你,感谢,望采纳。
2023-08-05 06:21:5315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有什么区别?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权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过两者定义的比较:作业指导书是细化、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小的行动步骤,告诉你谁做,怎么做,在哪里做,什么时间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怎么判断确认。而操作规程是指一个系统性的文件,告诉你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指大的行动方向。所以,一个是系统的,一个是具体的,相当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拓展资料:编制SOP是一件枯燥而且耗时很长的事情,也听同行抱怨编制SOP,耗时耗力多,作用小而且得不到领导老板认可的一件事情,更说这事情本就不该由IE来做,IE应该去现场,多去改善,改善那些立竿见影的才是。这个想法不敢评论,但是,这种想法,我有过,而且现在还是有。之所有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一个产线没有安定的生产环境下,去要求产线人员按照SOP去做,用标准的动作去作业,是一件让别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你会发现,就在产线的周围,到处都是浪费,到处都有问题,而这些又没有得到改善,强烈要求生产按照SOP去做,是不可行的。所以,要让SOP发挥真正的作用,还得先让生产线安定下来。(安定的生产,是要求产线人员安定,设备安定,物料安定,工装夹具安定。在这里,我们不对安定化生产做讨论,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安定化生产这个话题。)安定化以后,对SOP要求就会逐步加高,达到真正的标准化作业,SOP里面每一个字都得在员工作业中有所体现。当然,初期或许SOP准确度不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关键就在后继的SOP不断修改过程中,让SOP趋于完美。IE的理念之一就是追求完美,一个职能就是制定标准,标准也是一个暂时的标准,不是永久的标准,所以标准也是要不停的修改才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作业指导书词条
2023-08-05 06:22:201

什么叫作业指导书

所谓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所以我这里用图表表示一个人作业的机器配置,记录了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持有量,此外,还记录了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品质检查。如果作业者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一定能确实、快速、安全地完成作业。
2023-08-05 06:22:373

作业指导书包括哪些内容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如下:其内容应包括:1、检测对象:受检产品的名称、型号、图号、工序名称及编号;2、质量特性值3、检验方法4、检测手段5、检验判定6、记录和报告7、其他说明生产作业指导书,就是工序作业指导书,一般包括:工序名称、操作要点、所用工具、包装要求及员工自检要求,另外现在一般企业在最后面会加上相应的操作图片。这样就完美啦。作业指导书的两个重点要清楚,就是员工的操作要点(要按操作要求一点一点写下来),另一个是员工的自检要求(要明确具体的操作后检查的关键点)如外观等等。作业指导书作用: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地实施产品和过程完成的检查、测量、试验的技术文件。目的是为重要产品及组成部分和关键作业过程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包括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过程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组装和成品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等等。作业指导书要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和步骤进行生产,进行这道工序的启动 测试方法是指对工序产品一个检测。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2023-08-05 06:22:521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详细的指南,通常由老师或者教授提供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任务。这份指导书通常包含了所有作业的要求,包括主题、格式、字数限制等。此外,它还可以提供有关如何开始、如何分配时间以及如何找到必要资源的建议。  作业指导书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学生完全理解作业任务,并且知道如何完成任务。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业要求,避免遗漏重要细节。对于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作业指导书还可以提供附加资源,如参考书目、网站链接等。  除了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任务,作业指导书还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规划他们的时间,以便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它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查找和评估信息,以及如何撰写有效的学术论文或报告。  最后,作业指导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一种反馈机制,以便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如果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可以使用这个机会提供额外的指导或支持,以确保学生可以成功完成任务。  总之,作业指导书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任务并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对于老师来说,它还可以提供一种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因此,作业指导书应该被视为学生和教师的必备工具之一。
2023-08-05 06:23:411

作业指导书与生产工艺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作业指导书用于产品形成过程中某具体项目,并指导操作人员按其操作。具有规范人员操作作用。生产工艺相对来说比作业指导书的概念大得多。多指一个产品形成过程全过程的说明。二、制造不同:以压力容器制造为例:作业指导书可以为焊接作业指导,热处里作业指导书,甚至自动焊机操作规程或指导书等。而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却包括了画线、标记移植、下料、卷制、焊接、热处理、组装、耐压试验等这多么多过程。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三、行动方向不同: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权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而操作规程是指一个系统性的文件,告诉你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指大的行动方向。所以,一个是系统的,一个是具体的,相当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扩展资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通常应表达出工作的目的、范围及目标,应该按照操作的秩序或顺序,正确地反映要求和相关活动,尽量避免(减少)混淆和不确定度。作业指导书可引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木单位的工作标准,如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和工艺规范等适用的内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1、作业所需的资源条件及工作环境;2、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如质量标准及工作质量检查标准等;3、作业的具体步骤与方法;4、作业应注意事项及管理要求;5、作业中的安全提示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业文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工艺
2023-08-05 06:23:511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什么

规范生产任务,便于对新人的指导。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上面记录着生产过程的细节过程,起到规范生产任务的作用,在对新人的培训中心,更细节化的对新人进行指导,更快速的学习。1、先填好品名规格和规格描述。品名规格就是产品的名称,规格描述就是产品的料号,品名规格和规格描述具有独一性,一个产品只能对应一个,填写文件编号,制定日期,版式等。文件编号有固定的要求,进行到哪一个流程,需要用那个一个编号。制定日期要写上实际制定的日期。2、一个工站的名称显示了一个工站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写作业方法是一定要详细,让任何一个新手拿到此文件都可以按照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和品质重点。3、使用物料,检测工具等,使用物料规定了此工站需要使用的物料名称,物料数量,物料配套等。
2023-08-05 06:24:091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实验室应制定哪几类作业指导书

指导员工作业的手册、文件、规程及标准之类的,都算是作业指导书,实验室一般都制定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检测检验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等
2023-08-05 06:24:192

作业指导书怎么做?

1、写明白目的2、写清楚范围3、生产前的准备4、生产互检(对所需物料的符合性进行判定,做到不接收不良)5、生产操作6、工序自检(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检验,保证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
2023-08-05 06:24:581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2023-08-05 06:25:081

生产现场的作业指导书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是ISO9000质量体系中的一个要求了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2023-08-05 06:25:194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

怎样编写作业指导书1. 概述 a.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u22efu22ef(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见附表5.13).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见图5.1) ·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损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c.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六、质量记录的定义和概念 回到页首 a. 定义: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质量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 · 质量记录的某些目的是证实、可追溯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 记录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贮存在任何媒体上。 b. 概念 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一组成部分,任何质量活动均会产生质量记录,因此质量记录的确立、编制和管理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会产生重大影响。 2. 基本内容 a. 产品、项目或合同质量形成过程和最终状态的证实记载; b. 上述证实记载与要求状态的验证记载; c. 质量体系运行记载以及验证其有效性是否达到预定要求或合同规定要求的记载。在QG/T19004.1-ISO9004-1标准中,对质量记录的控制内容规定: · 对于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产品的质量体系的质量记录至少应控制下述记录: (1). 检验报告; (2). 试验数据; (3). 鉴定报告; (4). 验证报告; (5). 审核报告; (6). 物资材料评审报告; (7). 校准数据; (8). 质量成本报告; · 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体系的质量记录至少应提供并控制以下信息; (1). 实现质量目标的进展情况; (2). 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水平和不满意程度; (3). 质量体系评审和改进服务的结果; (4). 质量趋势的分析; (5). 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6). 分供方的工作绩效; (7). 人员的技能和培训状况; (8).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3. 作用的特点 a. 可操作性: 指导操作性使用的一种文件,因而明确、具体、实用。 b. 可检查性: 质量记录反映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活动,具有数量化和特征化,因而可以检查和评价。 c. 可追溯性: 要需要追踪了解查明原因时对通过质量记录查明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d. 可见证收: 为企业进行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提供证据,它可以证实是否已实施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及实施的程度。另外质量记录也可以反映对不合格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 e. 系统性: 记录了整个质量活动的完整过程,因而具有连续性,也为管理者分析质量问题、质量发趋势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质量成本分析、统计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4. ISO9001对质量记录的要求主要有 a. 管理评审记录; b. 合同评审记录; c.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记录; d. 合格的分供方记录; e. 需方提供物资的记录; f. 产品标记记录; g. 工房、设备和人员的鉴定记录; h. 进货检验和试验记录; i. 紧急放行物资记录; j. 工房检验和试验记录; k. 最终检验和试验记录; l.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m. 试验硬件和软件检验记录; n. 检验和试验状态记录; o. 不合格品记录; p.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 q.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 r. 培训记录; s. 文件修改记录; t.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u. 客户投诉记录; 另外为完善质量体系至少应补充以下质量记录: a.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b. 服务记录。 5. 编制质量记录的要求 a. 内容完整有效 · 项目内容完整,反映须记录的重要项目,记录表格中无缺项、漏项等; · 填表人或编制人、审核、批准人、日期等确保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b. 质量记录应标准化 标准化的质量记录既便于填制,也便于统计分析,同时也为进一步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打下基础。如有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格式应尽量采用。 c. 质量记录应实用,符合质量管理需要 质量记录应反映质量 体系运行的情况,对那些不能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依据的信息,不应在质量记录中体现。d. 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质量记录填写需规范化,字体大小一致,应尽量减少涂改,如有涂改则应盖上涂改人校对章或签字确认。 6. 质量记录的管理 a. 质量记录的标记 标记可分为:分类标记,分级标记,分部门标记和统一标记。标记方法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也可以以颜色来标记分类,目的是使使用者一看便知质量记录是什么类别的。 b. 质量记录的收集 收集分为按规定时间间隔收集、按部门收集及按类别收集。对连续生产的组织来说按时间收集较佳,而对按项目生产和制作的组织来说按项目或类别收集较好。 c. 质量记录的编目 先编制索引以供检索调用。 d. 质量记录的贮存 · 贮存形式:纸、硬盘、软盘、录像带、录音带、微缩胶卷等; · 贮存条件:防火、防虫、防潮、防遗失、防损失,合适的温温度。 · 保存期:如合同或法规有规定则按合同或法规执行,如没有一般可对质量记录按重要性分级确定保存时间,对重要的质量记录应保存5-7年。 e. 质量记录的过时处理 对于已过时的质量记录及时收回,销毁保证实际使用的为最新版的质量记录,对于微小的质量记录修改可以以在修改处盖章的方式继续使用,对于由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变更而引起的质量记录变更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的使用者采取修改、变更。
2023-08-05 06:25:391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分类

a、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Working Instruction)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b、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按内容可分为:—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2023-08-05 06:25:471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如下:其内容应包括:1、检测对象:受检产品的名称、型号、图号、工序名称及编号;2、质量特性值3、检验方法4、检测手段5、检验判定6、记录和报告7、其他说明生产作业指导书,就是工序作业指导书,一般包括:工序名称、操作要点、所用工具、包装要求及员工自检要求,另外现在一般企业在最后面会加上相应的操作图片。这样就完美啦。作业指导书的两个重点要清楚,就是员工的操作要点(要按操作要求一点一点写下来),另一个是员工的自检要求(要明确具体的操作后检查的关键点)如外观等等。作业指导书作用: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地实施产品和过程完成的检查、测量、试验的技术文件。目的是为重要产品及组成部分和关键作业过程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包括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过程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组装和成品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等等。作业指导书要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和步骤进行生产,进行这道工序的启动 测试方法是指对工序产品一个检测。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2023-08-05 06:26:011

作业指导书的分析

目的和作用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具体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1i习相关的制度汇编。(11) 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编制和应用步骤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做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2023-08-05 06:26:491

ts16949要求的作业指导书在哪个阶段生成?做样件还是试生产时?

一个主任审核员回答你:可能你对于ts16949是个新手,或者没有咨询老师或者单位熟识ts规范的带你,才有此比较菜鸟的提问,因为这些在参考书apqp前页表格就有说明作业程序的。所谓的作业指导书有两种,一种是在样件生产以后、准备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用的“试生产作业指导书”(注意:大部分企业都是不做的),其内容与试生产控制计划紧密接口;另一种是试生产完毕,项目小组总结提高经验和教训后,作出“生产控制计划”以后,按照这份文件所有的内容编制的“生产作业指导书”,其用于顾客批准(ppap)以及批准或者不要批准后的批量生产使用的。那么在第二方、第三方会拿着生产控制计划和后者对照审核、查对的。
2023-08-05 06:27:032

工艺卡 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 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么?

工艺卡:某一具体的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艺文件:工艺制定的指导管理文件.
2023-08-05 06:27:113

如何编写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要求:  1、内容应满足  (1)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a.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b.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c.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d.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e.When:什么时候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f.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2)“最好,最实际”原则  a.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b.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2、数量应满足  1)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2)“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3)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4)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5)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  3、格式应满足  1)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2)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3)美观、实用。  编写步骤:  1、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2、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3、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4、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1、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1)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执行,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批准。  2)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2、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1)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2)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3)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2023-08-05 06:27:411

如何制作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概述a.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 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 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 ISO9001--9. 1)。 ·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 内容应满足 -5W1H 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 ·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损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c.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分析: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运用 目的和作用 在实施 HSE 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 HSE 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 (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 1i 习相关的制度汇编。 (11) 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编制和应用步骤 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做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试分析作业指导书编写的意义和相关要求 郑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 张 笑 作业指导书是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组织技术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控制环节。 它是一个企业《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又是组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中)基础层次,对一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有效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进行编写的,主要是进一步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活动行为与进一步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作质量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 1.1 从格式、内容、发放及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使用等工作,进而完善和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使作业指导书更贴近现场实际情况,切实起到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项目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而确保企业质量方针的执行和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 作业指导书的分类 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作业指导书可分为以下三类: 2.1 操作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怎样操作、实施的专业指导书。 2.2 检验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检验方法、措施、标准的专业指导书。 2.3 综合类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种制定的即有怎样操作实施的技术方法,又有怎样检验控制的措施和标准的技术性指导书。 3.作业指导书特征要求 企业的项目专业工程师在编写某一工序或工种的作业指导书时,应具有如下特征: 3.1 详细、具体、单一,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3.2 措辞准确,逻辑性强;应具有可检查性,应尽量数字化、图表化; 3.3 应具有经济性,在满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 4.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求 作业指导书只限于某一项目工程、某一部门内部指导作业人员使用的,没有普及性和统一性。项目或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及项目上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对项目某一特殊工序或分项工程有特殊性要求,而对该工序或分项工程根据规范和项目技术标准进一步细化、解释和补充该工序在具体作业时的质量标准;同时在项目工程有比较复杂,或质量有特殊要求,或有关键、难点、重点工序的;或者是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某一具体工序,或某一工种,或某一活动行为须做详尽的、明确的、清晰的要求时;或者是作业人员业务不熟练,或对施工对象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时,项目专业工程师须要对此进行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由项目经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根据本项目或部室的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安排专业人员根据部室业务范围及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要求和标准,及相应的各种规范、规程进行编写;总工程师或部门主管负责审核工作,审核完毕后报项目主管批准执行,并及时下放到作业人员手中。 5. 作业指导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5.1 封面 在封面上应有作业指导书的名字,文件编号,受控标识及受控状态,编写、核对、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发放日期,项目(部室)和单位名称。 5.2 编写依据 主要依据是部门业务特点、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要求和标准,与业主监理往来的技术性文件,各种规范、规程、标准,公司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 5.3 作业对象和适用范围 作业对象就是针对具体的工序或工种;适用范围规定该作业指导书的适用于具体的作业人员。 5.4 人员、机械、材料的配备 作业指导书应明确作业活动中相关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测量人员和劳务施工人员的数量及基本要求;应明确机械的设备型号、数量;应明确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及数量。 5.5 作业程序(顺序) 5.6 作业方法(应作为重点详尽叙述和描写)。 5.7 作业控制要求和措施 5.8 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记录要求 5.9 安全注意事项 5.10 其他事宜 总之,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项目工程施工确保作业人员工作质量和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亦明确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标准化工作行为和规范工作工序要求,我们企业项目主管必须重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实施执行。
2023-08-05 06:27:501

作业指导书与工艺卡有什么区别?

在企业中两者是一回事。
2023-08-05 06:27:594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2

怎样编写作业指导书1. 概述 a.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u22efu22ef(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见附表5.13).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见图5.1) ·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损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c.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六、质量记录的定义和概念 回到页首 a. 定义: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质量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 · 质量记录的某些目的是证实、可追溯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 记录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贮存在任何媒体上。 b. 概念 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一组成部分,任何质量活动均会产生质量记录,因此质量记录的确立、编制和管理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会产生重大影响。 2. 基本内容 a. 产品、项目或合同质量形成过程和最终状态的证实记载; b. 上述证实记载与要求状态的验证记载; c. 质量体系运行记载以及验证其有效性是否达到预定要求或合同规定要求的记载。在QG/T19004.1-ISO9004-1标准中,对质量记录的控制内容规定: · 对于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产品的质量体系的质量记录至少应控制下述记录: (1). 检验报告; (2). 试验数据; (3). 鉴定报告; (4). 验证报告; (5). 审核报告; (6). 物资材料评审报告; (7). 校准数据; (8). 质量成本报告; · 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体系的质量记录至少应提供并控制以下信息; (1). 实现质量目标的进展情况; (2). 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水平和不满意程度; (3). 质量体系评审和改进服务的结果; (4). 质量趋势的分析; (5). 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6). 分供方的工作绩效; (7). 人员的技能和培训状况; (8).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3. 作用的特点 a. 可操作性: 指导操作性使用的一种文件,因而明确、具体、实用。 b. 可检查性: 质量记录反映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活动,具有数量化和特征化,因而可以检查和评价。 c. 可追溯性: 要需要追踪了解查明原因时对通过质量记录查明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d. 可见证收: 为企业进行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提供证据,它可以证实是否已实施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及实施的程度。另外质量记录也可以反映对不合格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 e. 系统性: 记录了整个质量活动的完整过程,因而具有连续性,也为管理者分析质量问题、质量发趋势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质量成本分析、统计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4. ISO9001对质量记录的要求主要有 a. 管理评审记录; b. 合同评审记录; c.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记录; d. 合格的分供方记录; e. 需方提供物资的记录; f. 产品标记记录; g. 工房、设备和人员的鉴定记录; h. 进货检验和试验记录; i. 紧急放行物资记录; j. 工房检验和试验记录; k. 最终检验和试验记录; l.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m. 试验硬件和软件检验记录; n. 检验和试验状态记录; o. 不合格品记录; p.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 q.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 r. 培训记录; s. 文件修改记录; t.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u. 客户投诉记录; 另外为完善质量体系至少应补充以下质量记录: a.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b. 服务记录。 5. 编制质量记录的要求 a. 内容完整有效 · 项目内容完整,反映须记录的重要项目,记录表格中无缺项、漏项等; · 填表人或编制人、审核、批准人、日期等确保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b. 质量记录应标准化 标准化的质量记录既便于填制,也便于统计分析,同时也为进一步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打下基础。如有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格式应尽量采用。 c. 质量记录应实用,符合质量管理需要 质量记录应反映质量 体系运行的情况,对那些不能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依据的信息,不应在质量记录中体现。d. 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质量记录填写需规范化,字体大小一致,应尽量减少涂改,如有涂改则应盖上涂改人校对章或签字确认。 6. 质量记录的管理 a. 质量记录的标记 标记可分为:分类标记,分级标记,分部门标记和统一标记。标记方法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也可以以颜色来标记分类,目的是使使用者一看便知质量记录是什么类别的。 b. 质量记录的收集 收集分为按规定时间间隔收集、按部门收集及按类别收集。对连续生产的组织来说按时间收集较佳,而对按项目生产和制作的组织来说按项目或类别收集较好。 c. 质量记录的编目 先编制索引以供检索调用。 d. 质量记录的贮存 · 贮存形式:纸、硬盘、软盘、录像带、录音带、微缩胶卷等; · 贮存条件:防火、防虫、防潮、防遗失、防损失,合适的温温度。 · 保存期:如合同或法规有规定则按合同或法规执行,如没有一般可对质量记录按重要性分级确定保存时间,对重要的质量记录应保存5-7年。 e. 质量记录的过时处理 对于已过时的质量记录及时收回,销毁保证实际使用的为最新版的质量记录,对于微小的质量记录修改可以以在修改处盖章的方式继续使用,对于由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变更而引起的质量记录变更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的使用者采取修改、变更。
2023-08-05 06:28:081

如何下达工作指导书

一. 目的和作用x0dx0a在实施HSH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H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x0dx0a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x0dx0a二. 具体内容x0dx0a针对不同岗位辨证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x0dx0a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工作范围(内容),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x0dx0a(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x0dx0a(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内容不断修改,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x0dx0a(5). 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要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x0dx0a(7). 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辩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具体的标准等。x0dx0a(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需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作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x0dx0a(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一并列出。x0dx0a(10).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作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要查阅相关的制度汇编。x0dx0a(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x0dx0a三. 编制和应用步骤x0dx0a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x0dx0a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x0dx0a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作业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作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x0dx0a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作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2023-08-05 06:28:173

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与技术交底的区别

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是指具体施工中对各道工序的具体施工方法和工序的明确说明和要求。而技术交底则是对施工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设计部门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便于施工部门的人员在施工中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以达到严格按设计施工的目的。
2023-08-05 06:28:252

检修规程和检修作业指导书的区别

你好:作业指导书就是告诉你怎么做,内容一般包括目的、范围、定义、引用文件、职责、规定、原材料、安全事项、作顺序、质量工艺要求、工艺参数、清洁卫生工作等等。作规程一般是针对设备,类似于使用说明书,如何开机、如何设置程序、如何关机、如何维修保养等等。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2023-08-05 06:28:332

作业指导书是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并发布吗?

是的。是由施工单位的技术部门负责编制。
2023-08-05 06:28:411

工厂作业指导书由哪个部门制定

技术部
2023-08-05 06:28:576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作用主要有三点。1、是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如果缺少作业指导书,企业的生产流程变得十分混乱,轻则影响到生产效益,重则影响到产品质量。2、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企业经营、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对工序、工艺、工时、检验等给出合理性的意见。3、是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如人工成本,作业浪费成本等。作业指导书对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可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2023-08-05 06:29:241

作业指导书是指什么?

所谓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
2023-08-05 06:29:342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适用范围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4、期间核查时机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5、期间核查方法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5.8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5.9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可以编制期间核查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方法内容也可以合并在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中。实施细则应包括如下内容:5.9.1被核查仪器名称、测量范围及主要技术参数名称;5.9.2所采取核查方法中涉及的核查标准物质的名称、测量范围;5.9.3所采取的期间核查方法、核查测量过程的描述;5.9.4核查数据记录的要求、核查结果的判定方法。6、期间核查记录期间核查应有记录,根据期间核查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6.1核查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上:对于每次检测都要进行的期间核查,记录简单化。6.2核查记录在仪器设备维护记录上:适合于较频繁的期间核查,记录较简单,如天平的校准核查。6.3采用专门的核查记录,对于比较复杂的期间核查,可编制相应的记录表格。7、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结论依据的标准方法要求、技术规定要求、检定规程和核查实施细则等,对核查结果进行判定。若在实施期间核查过程中,发现被核查检测设备技术状态异常,应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可更换核查方法,必要时应提前进行检定或校准。8、相关文件8.1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ZW-LM-P-249、相关记录9.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ZW-LM-W-24-11
2023-08-05 06:29:411

HSE“两书一表一卡”指的是什么?

指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HSE现场检查表,岗位操作卡。
2023-08-05 06:29:523

请问,什么是sop标准作业的指导书?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相当一个产品说明书,工人在对应的岗位可以参考sop,快速的熟练自己的岗位,sop上有各个操作步骤的详细指引,工人根据步骤就可以完成生产,用vioovi的ECRS工时分析软件做出的sop更加标准,可以在百度找他们的官网了解,这个软件也比较智能,可以一键生成sop。
2023-08-05 06:30:101

什么情况才需要作业指导书

一般来料只要有作业工序就必须要作业指导书。又称(SOP)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某工序员工操作的标准
2023-08-05 06:30:201

工艺和作业指导书的区别

工艺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所需要的过程、步骤,而作业指导书是指每一步具体的怎么做。
2023-08-05 06:30:281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

上班作业书怎么写
2023-08-05 06:30:493

作业指导书与工艺流程卡有什么区别

作业指导书一般是各个工序区分开,详细注明了该工序的细节要求,须加工,保证的尺寸等,用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给车间生产人员看的```而工艺流程卡就是一个零件图,注明了生产这个零件需要什么工序,还有班产定额等,一般是主管,工艺人员使用的一般来说工艺流程卡只有零件大概外形,没有真正的图纸```
2023-08-05 06:31:023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什么?

质量手册:为了提供统一的标准,它能统一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工作程序,确定质量标准、质量检查和质量责任。程序文件:为了确保企业内 所有的部门人员、设备和材料符合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它能细化企业的质量管理规定、改进业务运营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作业指导书:为了保证每一项工作符合质量标准,以及准确无误的按计划完成,它能规范企业的各项作业活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质量事故。
2023-08-05 06:31:191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啊?

作业文件,又称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工作而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
2023-08-05 06:31:402

什么叫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1)“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2)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3)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扩展资料: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作业指导书
2023-08-05 06:32:011

什么叫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b.作业指导书的种类·按发布形式可分为:—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音像化的工作指令。·按内容可分为:—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c.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1)。·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1.1)。·“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5)。2.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见附表5.13).3.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a.基本要求·内容应满足—5W1H原则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when:何时做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最好,最实际”原则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数量应满足—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格式应满足—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美观、实用。b.编写步骤·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见图5.1)·流程图说明—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损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c.作业指导书的管理·作业指导书的批准—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2023-08-05 06:32:211

作业指导书与操作规程有什么区别吗

作业指导书就是告诉你怎么做,内容一般包括目的、范围、定义、引用文件、职责、规定、原材料、安全事项、操作顺序、质量工艺要求、工艺参数、清洁卫生工作等等。操作规程一般是针对设备,类似于使用说明书,如何开机、如何设置程序、如何关机、如何维修保养等等。
2023-08-05 06:32:462

作业指导书与施工方案的区别

作业指导书要比施工方案更详细
2023-08-05 06:32:542

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方案区别

作业指导书应该是对施工工艺和过程的详细阐述,与方案在内容上可能有一些重复,但它是对施工过程的指导。
2023-08-05 06:33:194

作业指导书与生产工艺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作业指导书更多是近几年翻译外国标准而来的(比如质量认证标准中),在我国更多的用工艺规程、工艺卡片这类词,在质量认证的初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好多厂家为了认证的需要(也包括一些认证审核人员、咨询人员胡乱要求),专门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其实认证标准中所说的作业指导书就是咱们以前常说的工艺规程、工艺卡片等文件——这在后来的认证工作中已经得到认同。
2023-08-05 06:33:493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有什么区别?

规程是规定,作业书是方法流程
2023-08-05 06:34:076

作业指导书怎么做

作业前要仪表要求:劳保用品穿戴做到“四齐四紧”(四齐:口罩、安全帽、工作服、劳保鞋;四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帽带紧)岗位工具: 工具数量:岗位要求:作业步骤:1、上班交接 2、作业前准备 3、作业操作程序 4、特殊操作 5、安全注意事项 6、下班交接内容可根据具体岗位编写,可以附上交接班记录表
2023-08-05 06:34:356

作业指导书与作业标准书有什么不同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   ·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损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c.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2023-08-05 06:34:541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些什么呢?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如下:其内容应包括:1、检测对象:受检产品的名称、型号、图号、工序名称及编号;2、质量特性值3、检验方法4、检测手段5、检验判定6、记录和报告7、其他说明生产作业指导书,就是工序作业指导书,一般包括:工序名称、操作要点、所用工具、包装要求及员工自检要求,另外现在一般企业在最后面会加上相应的操作图片。这样就完美啦。作业指导书的两个重点要清楚,就是员工的操作要点(要按操作要求一点一点写下来),另一个是员工的自检要求(要明确具体的操作后检查的关键点)如外观等等。作业指导书作用: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地实施产品和过程完成的检查、测量、试验的技术文件。目的是为重要产品及组成部分和关键作业过程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包括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过程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组装和成品检验用检验指导书等等。作业指导书要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和步骤进行生产,进行这道工序的启动 测试方法是指对工序产品一个检测。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2023-08-05 06:35:161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什么

1、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2、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3、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扩展资料具体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1i习相关的制度汇编。11、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业指导书
2023-08-05 06:36:061

作业指导书都有哪些种类?

1、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品质而制定的程序其中的“过程”指一组相关联的具体活动,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是某项系统性的品质活动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操作规范、操作规程等。2、作业指导书的种类有:按发布形式分: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音像化的工作指令;按内容分:操作、检验、试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指导自动化程序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3、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有:是指导保证过程品质的最基础的文件;为开展纯技术性品质活动提供指导;是品质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2023-08-05 06:3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