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雷达测量目标距离方位的原理?

2023-08-07 03:14:18
共2条回复
小教板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

大鱼炖火锅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
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
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
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
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
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
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
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
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

相关推荐

雷达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雷达工作的原理:1、雷达调频发射机造成充足的电磁感应动能,历经收取和发送切换开关传输给天线。2、天线将这种电磁感应动能辐射源至空气中,集中化在某一个窄小的方位上产生波束,往前散播。3、电磁波碰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顺着每个方位造成反射,在其中的一部分电磁感应动能反射回雷达的方位,被雷达天线获得。4、天线获得的动能历经收取和发送切换开关送至接收器,产生雷达的回波信号。5、接收器接收很弱的回波信号,历经信号分析机处理,获取出包括在回波中的信息内容,送至显示屏,表明出目标的间距、方位、速率等。
2023-08-05 14:50:541

雷达原理是什么

雷达原理是什么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雷达测量速度和测量距离使用到的原理不同,测量速度原理: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测量距离原理: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1、测量速度原理: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2、测量距离原理: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雷达所起的作用跟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雷达的分类:雷达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一般为军用雷达。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引导指挥雷达、炮瞄雷达、测高雷达、战场监视雷达、机载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雷达引信、气象雷达、航行管制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1、按照雷达信号形式分类,有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脉部压缩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等。2、按照角跟踪方式分类,有单脉冲雷达、圆锥扫描雷达和隐蔽圆锥扫描雷达等。3、按照目标测量的参数分类,有测高雷达、二坐标雷达、三坐标雷达和敌我识对雷达、多站雷达等。4、按照雷达采用的技术和信号处理的方式有相参积累和非相参积累、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边扫描边跟踪雷达。5、按照天线扫描方式分类,分为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等。6、按雷达频段分,可分为超视距雷达、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08-05 14:51:021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定义: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构成: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以及显示器。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工作原理: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波段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 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应用: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2023-08-05 14:51:1311

雷达原理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1.基本原理:雷达利用发射器发出一束电磁波,当该波遇到物体时会被反射回来。接收器记录下返回的电磁波,并根据返回波的特性来判断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2.发射过程:雷达发射器通常使用一种称为脉冲调制的技术,将电磁波转换为脉冲信号。发射的脉冲信号会以一定频率和功率向外辐射。3.反射过程:当脉冲信号遇到目标物体时,会产生散射和反射现象。目标物体吸收部分能量,剩余的能量被反射回到雷达接收器。4.接收过程:雷达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通过处理这些信号,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等信息。5.数据处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调制等处理,去除噪音和干扰。通过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目标物体的特征和参数。6.显示结果:雷达系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目标物体的信息显示在雷达屏幕上。通常使用雷达图来表示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情况。7.应用领域: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它不仅可以探测和追踪飞机、船只等目标,还可以用于测量大气参数和地形地貌。雷达原理是一种基于电磁波的主动探测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获取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它已经成为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推动了航空、导航、通信、天气预报等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应用正不断扩展和改进。
2023-08-05 14:51:481

雷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你那的基本原理就是当物体表面会反射电磁波反射回来的那部分电磁波就被当作一种回声而被接收。它是一种给物体定位的电子手段。
2023-08-05 14:52:152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望采纳
2023-08-05 14:52:2610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问题一: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 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问题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雷达发射信号后,遇到物体会返回,雷达接受的的回波信号包含了目标的距离信息和速度信息,甚至根据雷达发射波束还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角度,楼主可以看看雷达原理的数,理解下雷达方程就可以了 问题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看了几个回答,都不够全面。 主动雷达依靠自身定向辐射电磁波,接收目标反射回波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方位、距离等信息,还可以通过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移,解算出目标的径向速度等信息。被动雷达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依靠第三方辐射源对目标发射电磁波,接收回波信号,获取目标信息。二、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从而获取目标方位信息。方式一可以理解为雷达组网;方式二近似于电子侦察。 相对来说,主动雷达在信息的获取上自主性更强,依靠自身获得的目标信息也更全面,但也容易暴露自己。被动雷达隐蔽性更好,即使是采用方式一,暴露的也是第三方辐射源。但依靠雷达本身只能得到目标的方位信息,如果想进一步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需要与第三方协同,或者单部雷达通过机动在不同位置进行目标方位测量,解算出目标距离,而且这样的探测是难以保证目标精度的。 在舰艇领域,被动雷达一般采用方式二。因为在另一艘舰船上再配置一套辐射源来进行方式一的被动探测,显得有些多余。抛开组网反隐身的特殊要求,还不如配置一套主动雷达方便。方式二的被动雷达在舰船上往往用于无源超视距探测:接收视距外目标通过大气层折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主动雷达的特定波段也具有超视距探测能力,海面水蒸气会形成大气波导效应,供主动雷达的电磁波进行超视距探测,但由于海面上的水蒸气层厚度有限,这一类雷达的架设高度需控制在水蒸气层厚度以内。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查看原帖>> 问题四:网络雷达的工作原理 无线宽带用户在上网时,会有大量无线信号向周边扩散、辐射。这部分信号非常弱,常规无线网卡根本无法接收,而网络雷达是一款大功率信号接收器,接收功率达到1000MW,并能自动搜索收集周边的网络信号,而且接收能力非常强。假如安装网络雷达的电脑东边、西边和南边都有人使用宽带上网,网络雷达能够同时接收到这三路信号,并且整合到该电脑上,三条通道同时传输,这就是所谓的多通道传输。传输速度足以上网冲浪、看电影、看电视、打游戏、下载东西,随心所欲。  ●贵州省通管局:销售和使用网络雷达属违法行为“破解密码,盗取别人网络是违法行为。”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雷达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上网过程中对信息安全也造成隐患。这样的行为是一种黑客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是一种攻击网络,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将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该负责人提醒,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一定要对网络加密,以保障自身的信息网络安全。销售和使用网络雷达设备和破解软件等都是违法行为,希望市民不要轻易购买、使用。 问题五:雷达的工作原理 向空中发出电磁波,电磁波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比如飞机)时,电磁波就被反射会来,通过对比发出和接收回来的电磁波,找到飞机,并确定飞机的方位,离雷达的距离,速度等 问题六: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摘自百度百科等网页: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美国NMD系统的陆基相控阵雷达 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例如,美国装备的“铺路爪”相控阵预警雷达在固定不动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15360个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和2000个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这15360个辐射器分成96组,与其他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搭配起来。这样,每组由各自的发射机供给电能,也由各自的接收机来接收自己的回波。所以,它实际上是96部雷达的组合体。如果我们把通常的雷达称作“个体户”,那么相控阵雷达就相当于一个“合作社”了。
2023-08-05 14:53:221

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好猛啊
2023-08-05 14:53:343

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 C:光速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通过机械和电气上的组合作用,雷达把天线的小事指向雷达要探测的方向,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读出些时天线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的战术指标主要包括作用距离、威力范围、测距分辨力与精度、测角分辨力与精度、测速分辨力与精度、系统机动性等。 其中,作用距离是指雷达刚好能够可靠发现目标的距离。它取决于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口径的乘积,并与目标本身反射雷达电磁波的能力(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威力范围指由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及方位角范围确定的区域。 雷达的技术指标与参数很多,而且与雷达的体制有关,这里仅仅讨论那些与电子对抗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 根据波形来区分,雷达主要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大类。当前常用的雷达大多数是脉冲雷达。常规脉冲雷达周期性地发射高频脉冲。相关的参数为脉冲重复周期(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以及载波频率。载波频率是在一个脉冲内信号的高频振荡频率,也称为雷达的工作频率。 雷达天线对电磁能量在方向上的聚集能力用波束宽度来描述,波束越窄,天线的方向性越好。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雷达天线不可能把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在理想的波束之内,在其它方向上在在着泄漏能量的问题。能量集中在主波束中,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主波束称为主瓣,其它方向上由泄漏形成旁瓣。为了覆盖宽广的空间,需要通过天线的机械转动或电子控制,使雷达波束在探测区域内扫描。 概括起来,雷达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频率(波长)、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方式、接收机灵敏度等。技术参数是根据雷达的战术性能与指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的,因此它们的数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雷达具有的功能。例如,为提高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力,预警雷达采用比较低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而机载雷达则为减小体积、重量等目的,使用比较高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这说明,如果知道了雷达的技术参数,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雷达的种类。 雷达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气象雷达、航管雷达、引导雷达、炮瞄雷达、雷达引信、战场监视雷达、机载截击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除了按用途分,还可以从工作体制对雷达进行区分。这里就对一些新体制的雷达进行简单的介绍。(军事观察·warii) 双/多基地雷达 普通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同一地点,而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或多个地点上,地点可以设在地面、空中平台或空间平台上。由于隐身飞行器外形的设计主要是不让入射的雷达波直接反射回雷达,这对于单基地雷达很有效。但入射的雷达波会朝各个方向反射,总有部分反射波会被双/多基地雷达中的一个接收机接收到。美国国防部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试验双/多基地雷达,较著名的“圣殿”计划就是专门为研究双基地雷达而制定的,已完成了接收机和发射机都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安装在飞机上而接收机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安装在空中平台上的试验。俄罗斯防空部队已应用双基地雷达探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英国已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双基地雷达,主要用于预警系统。 相控阵雷达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宽带/超宽带雷达 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小目标。目前美国正在研制、试验超宽带雷达,已完成动目标显示技术的研究,将要进行雷达波形的试验。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火控、制导、导航、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美国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新安装了一部AN/APY3型X波段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英、德、意联合研制的“旋风”攻击机正在试飞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段的雷达称为毫米波雷达。它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辩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工作在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之外,因此它能探测隐身目标。毫米波雷达还具有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地面作战和灵巧武器,已获得了各国的调试重视。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已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目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毫米波导引头;俄罗斯已拥有连续波输出功率为10千瓦的毫米波雷达;英、法等国家的一些防空系统也都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隐身兵器通常是针对微波雷达的,因此激光雷达很容易“看穿”隐身目标所玩的“把戏”;再加上激光雷达波束窄、定向性好、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因而它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靶场测量、空间目标交会测量、目标精密跟踪和瞄准、目标成像识别、导航、精确制导、综合火控、直升机防撞、化学战剂监测、局部风场测量、水下目标探测等。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发用于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进行了前视/下视激光雷达的试验,主要探测伪装树丛中的目标。法国和德国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和识别直升机的联合研究工作。
2023-08-05 14:53:571

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2023-08-05 14:54:261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虽然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雷达分类1、按照雷达信号形式分类,有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脉部压缩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等。2、按照角跟踪方式分类,有单脉冲雷达、圆锥扫描雷达和隐蔽圆锥扫描雷达等。3、按照目标测量的参数分类,有测高雷达、二坐标雷达、三坐标雷达和敌我识对雷达、多站雷达等。4、按照雷达采用的技术和信号处理的方式有相参积累和非相参积累、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边扫描边跟踪雷达。5、按照天线扫描方式分类,分为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等。6、按雷达频段分,可分为超视距雷达、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
2023-08-05 14:54:361

雷达是利用什么原理发现目标的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波段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2023-08-05 14:54:521

雷达是人们根据什么原理发明的?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波段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和微波炉都是用微波但一个用于探测另一个为加热
2023-08-05 14:55:021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小学四年级下册 蝙蝠和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到接收装置,显示在荧光屏上
2023-08-05 14:55:126

汽车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汽车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汽车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原理,车身上的装置探头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声波,从而计算出车身与障碍物的实际距离。以下是汽车雷达的类型和应用:汽车雷达的功能:基于不同的技术(如激光、超声波和微波),汽车雷达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发现障碍物、预测碰撞、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汽车雷达的应用;汽车雷达可以应用于速度测量(测量车轮的速度以测量汽车的速度)、障碍物检测(在没有能见度或能见度差的情况下观察地形,向驾驶员发出警报以防止事故发生)、自适应巡航控制(能够根据汽车和前车的速度来适应汽车周围的环境并与前车保持安全速度)。 @2019
2023-08-05 14:55:391

雷达是人们根据什么原理发明的?

蝙蝠可以通过超声波定位,因为他的眼睛没用
2023-08-05 14:55:492

军用雷达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典型的雷达是脉冲雷达,主要由天线、收发转换开关、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显示器、电源等部分组成。发射机产生强功率高频振荡脉冲。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将这种高频振荡转变成束状的电磁波(简称波束),以光速在空间传播。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目标时,目标受到激励而产生二次辐射,二次辐射中的一小部分电磁波返回雷达,为天线所收集,称为回波信号。接收机将回波信号放大和变换后,送到显示器上显示,从而探测到目标的存在。为了使雷达能够在各个方向的广阔空域内搜索、发现和跟踪目标,通常采用机械转动天线或电子控制波束扫描的方法,使天线的定向波束以一定的方式在空间扫描。定时器用于控制雷达各个部分保持同步工作。收发转换开关可使同一副天线兼作发射和接收之用。电源供给雷达各部分需要的电能。目标的距离是根据电磁波从雷达传播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即回波信号到达时间的一半)和光速(每秒30万公里)相乘而得的。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是利用天线波束的指向特性测定的。根据目标距离和仰角,可测定目标的高度。当目标与雷达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雷达接收到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产生变化。这种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它的数值与目标运动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正比。据此,即可测定目标的径向速度。
2023-08-05 14:56:001

激光雷达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激光雷达是由微波雷达发展而来的,它们都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到达时间、波束的指向、频率变化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只是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束来工作,波长比微波要短得多,只有0.4~0.75微米。由于激光具有许多优点,如它的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等,使激光雷达比微波雷达更为优越。它的精度高,分辨力强,设备小而轻,有的能显示目标图像,还可以用来测速。随着激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光雷达在国防上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激光多普勒频移雷达:它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频率计测定频移来达到测量目的的。因为激光波长极短,在目标相对雷达运动时,频移现象将特别显著,故能精确测定目标的运动情况。激光测高计:用于从空中测量地面或海面的高度。人造卫星激光雷达:用于对人造卫星进行测距和跟踪。激光气象雷达:用以测量云层方位、晴空湍流、流星尘等。喇曼激光雷达:用以测定大气污染情况和大气中各种物质成分。障碍回避雷达:可绕过山峰等各种地形障碍来进行探测。
2023-08-05 14:56:101

雷达是人们根据什么原理发明的

根据回波的原理发明的。
2023-08-05 14:56:272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与一身的系统,用于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DEM。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高度准确地定位激光束打在物体上的光斑。它又分为目前日臻成熟的用于获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LIDAR系统和已经成熟应用的用于获得水下DEM的水文LIDAR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量,这也正是LIDAR一词的英文原译,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LIDAR。激光本身具有非常精确的测距能力,其测距精度可达几个厘米,而LIDAR系统的精确度除了激光本身因素,还取决于激光、GPS及惯性测量单元(IMU)三者同步等内在因素。随着商用GPS及IMU的发展,通过LIDAR从移动平台上(如在飞机上)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并被广泛应用。LIDAR系统包括一个单束窄带激光器和一个接收系统。激光器产生并发射一束光脉冲,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回来,最终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准确地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反射回的传播时间。因为光脉冲以光速传播,所以接收器总会在下一个脉冲发出之前收到前一个被反射回的脉冲。鉴于光速是已知的,传播时间即可被转换为对距离的测量。结合激光器的高度,激光扫描角度,从GPS得到的激光器的位置和从INS得到的激光发射方向,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地面光斑的坐标X,Y,Z。激光束发射的频率可以从每秒几个脉冲到每秒几万个脉冲。举例而言,一个频率为每秒一万次脉冲的系统,接收器将会在一分钟内记录六十万个点。一般而言,LIDAR系统的地面光斑间距在2-4m不等。激光雷达的特点 与普通微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由于使用的是激光束,工作频率较微波高了许多,因此带来了很多特点,主要有:(1)分辨率高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通常角分辨率不低于0.1mard也就是说可以分辨3km距离上相距0.3m的两个目标(这是微波雷达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并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距离分辨率可达0.lm;速度分辨率能达到10m/s以内。距离和速度分辨率高,意味着可以利用距离——多谱勒成像技术来获得目标的清晰图像。分辨率高,是激光雷达的最显著的优点,其多数应用都是基于此。(2)隐蔽性好、抗有源干扰能力强激光直线传播、方向性好、光束非常窄,只有在其传播路径上才能接收到,因此敌方截获非常困难,且激光雷达的发射系统(发射望远镜)口径很小,可接收区域窄,有意发射的激光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的概率极低;另外,与微波雷达易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电磁波影响的情况不同,自然界中能对激光雷达起干扰作用的信号源不多,因此激光雷达抗有源干扰的能力很强,适于工作在日益复杂和激烈的信息战环境中。(3)低空探测性能好微波雷达由于存在各种地物回波的影响,低空存在有一定区域的盲区(无法探测的区域)。而对于激光雷达来说,只有被照射的目标才会产生反射,完全不存在地物回波的影响,因此可以零高度工作,低空探测性能较微波雷达强了许多。(4)体积小、质量轻通常普通微波雷达的体积庞大,整套系统质量数以吨记,光天线口径就达几米甚至几十米。而激光雷达就要轻便、灵巧得多,发射望远镜的口径一般只有厘米级,整套系统的质量最小的只有几十公斤,架设、拆收都很简便。而且激光雷达的结构相对简单,维修方便,操纵容易,价格也较低。激光雷达的缺点 首先,工作时受天气和大气影响大。激光一般在晴朗的天气里衰减较小,传播距离较远。而在大雨、浓烟、浓雾等坏天气里,衰减急剧加大,传播距离大受影响。如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是所有激光中大气传输性能较好的,在坏天气的衰减是晴天的6倍。地面或低空使用的co2激光雷达的作用距离,晴天为10—20km,而坏天气则降至1 km以内。而且,大气环流还会使激光光束发生畸变、抖动,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其次,由于激光雷达的波束极窄,在空间搜索目标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对非合作目标的截获概率和探测效率,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搜索、捕获目标,因而激光雷达较少单独直接应用于战场进行目标探测和搜索。
2023-08-05 14:56:502

《蝙蝠和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测距的原理是利用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差,乘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速),从而得到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精确距离。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雷达天线将电磁能量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波束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就可确定目标的方向。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2023-08-05 14:57:261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气象雷达通过方向性很强的天线向空间发射脉冲无线电波,它在传播过程中和大气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如大气中水汽凝结物(云、雾和降水)对雷达发射波的散射和吸收;非球形粒子对圆极化波散射产生的退极化作用,无线电波的空气折射率不均匀结构和闪电放电形成的电离介质对入射波的散射,稳定层结大气对入射波的部分反射;以及散射体积内散射目标的运动对入射波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等。气象雷达回波不仅可以确定探测目标的空间位置、形状、尺度、移动和发展变化等宏观特性,还可以根据回波信号的振幅、相位、频率和偏振度等确定目标物的各种物理特性,例如云中含水量、降水强度、风场、铅直气流速度、大气湍流、降水粒子谱、云和降水粒子相态以及闪电等。此外,还可利用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折射率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由探测得到的对流层中温度和湿度的铅直分布求出折射率的铅直梯度,并通过分析无线电波传播的条件,预报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可根据雷达探测距离的异常现象(如超折射现象)推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层结。
2023-08-05 14:57:361

倒车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导致雷达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雷达信号,然后简称当他走到外面的物体之后的回,传回来的信号,再根据这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算出距离。
2023-08-05 14:57:474

探地雷达的方法与原理是什么?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透地雷达,是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探地雷达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在坝体渗漏探测中,渗透水流使渗漏部位或浸润线以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大,与未发生渗漏部位介质的相对介质常数有较大的差异,在雷达剖面图上产生反射频率较低反射振幅较大的特征影像,以此可推断发生渗漏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埋藏深度。探地雷达的用途:可用于检测各种材料,如岩石、泥土、砾石,以及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砖、沥青等的组成。雷达可确定金属或非金属管道、下水道、缆线、缆线管道、孔洞、基础层、混凝土中的钢筋及其它地下埋件的位置。它还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
2023-08-05 14:58:301

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  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制成的雷达。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C·多普勒发现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会使观测到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所以脉冲多普勒雷达比普通雷达的抗杂波干扰能力强,能探测出隐蔽在背景中的活动目标。  脉冲多普勒雷达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脉冲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警飞机,已成为对付低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有效军事装备。此外,这种雷达还用于气象观测,对气象回波进行多普勒速度分辨,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情况。  机载火控系统用的主要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战机装备的 A P G-68雷达,代表了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先进水平。它有18种工作方式,可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边搜索边跟踪,抗干扰性能好,当飞机在低空飞行时,还可引导飞机跟踪地形起伏,以避免与地面相撞。这种雷达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雷达数据处理机和数据总线等组成。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相干体制,有着极高的载频稳定度和频谱纯度以及极低的天线旁瓣,并采取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较高以及多种的重复频率和多种发射信号形式,以在数据处理机中利用代数方法,并可应用滤波理论在数据处理机中对目标坐标数据作进一步滤波或预测。  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列特点:①采用可编程序信号处理机,以增大雷达信号的处理容量、速度和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复用性,从而使雷达能在跟踪的同时进行搜索并能改变或增加雷达的工作状态,使雷达具有对付各种干扰的能力和超视距的识别目标的能力;②采用可编程序栅控行波管,使雷达能工作在不同脉冲重复频率,具有自适应波形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战术状态选用低、中或高三种脉冲重复频率的波形,并可获得各种工作状态的最佳性能;③采用多普勒波束锐化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在空对地应用中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图测绘和高分辨率的局部放大测绘,在空对空敌情判断状态可分辨出密集编队的群目标。
2023-08-05 14:58:391

全息矩阵雷达原理

雷达,将电磁能量以定向方式发设至空间之中,藉由接收空间内存在物体所反射之电波,可以计算出该物体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 雷达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雷达分为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两大类。脉冲雷达因容易实现精确测距,且接收回波是在发射脉冲休止期内,所以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可用同一副天线,因而在雷达发展中居主要地位。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当雷达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时,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1935年法国古顿研制出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的撜习窖捌鲾,可以在雾天或黑夜发现其他船只。这是雷达和平利用的开始。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AF试验成功。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雷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军用雷达和民用雷达,军用雷达包括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敌我识别等;而民用雷达包括导航雷达,气象雷达,测速雷达等。 天气雷达是探测大气中气象变化的千里眼、顺风耳。天气雷达通过间歇性地向空中发射电磁波(脉冲),然后接收被气象目标散射回来的电磁波(回波),探测400多千米半径范围内气象目标的空间位置和特性,在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突发性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3-08-05 15:00:081

请问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波段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2023-08-05 15:00:191

雷达的原理是怎么样的呢?

众所周知,声波能够被反射。回声就是声波被反射引起的。光线照射到镜面上。也能被镜面反射。同样,当电磁波在传播途 中遇到障碍物时。也能被反射回来。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   雷达有一个特制的可转动地半球面形天线。它不仅能发射电磁波,还能够接收电磁波。光线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 。每次发射持续的时间为百万分之一秒,两次发射间隔的时间大约是发射时间的一百倍。这样,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如果遇到障碍 物,马上就被反射回来,并被光线接收到。指示仪器就可以判别出前面有飞机或舰艇之类的障碍物。   怎样才能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呢?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收到反射电磁波的时间t,就可以根据 公式s=c·(t/2)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再根据反射天线的方向和仰角就能够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由雷 达指示器的荧光屏和仪表直接显示出来的,使用极其方便。   雷达可以用来探测飞机、军舰、导弹及其他军事目标,是重要的军事设施。雷达装在轮船上,即使在黑夜和浓雾中也能清楚 地“看到”每一块礁石、每一片岛屿、每一个浮标,测出附近船只的距离、航向和航速。确保轮船航行的顺利与安全。   装在机场控制塔里的雷达,能方便地知道飞机的高度、距离和方位,“引导”飞机驾驶员操纵飞机安全着陆。   此外,用雷达还可以探测台风和暴雨,研究宇宙间星体的运动。交通管理人员手拿雷达测速器,可以方便地测出汽车是否超 速,以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一、 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是近代的特殊的无线电观测设备,它是用以发现与测量目标位置的无线电技术仪器。如果将它的使用范围缩小来讲,就是测量无源活动目标(如飞机、军舰)的方位和距离的无线电技术仪器。(一) 雷达原理之一-无线电波的反射作用谁都知道,蝙蝠白天躲在黑暗的地方,专在夜里飞出来寻找食物。然而,它为什么能够在黑夜里飞行,而不至于撞到障碍物,例如树林或房屋呢?几千年来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它的眼睛怕光,却又能够在黑夜里看见东西的缘故。其实,这种揣测不很正确,我们来揭开蝙蝠的这个秘密,蝙蝠的嘴里,能够发出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这声音每秒钟振荡的次数,在25000到70000之间(人类的耳朵所能够感觉的声音,每秒钟振动数约为16~20000),已经超出人类耳朵所能感觉的范围,所以叫做超声波。蝙蝠的听觉器官很特殊,它能感觉到这种超声波。当它在黑暗中飞行的时候,嘴里常常发出超声波。这声波在某一个方向遇到了障碍物,就立刻从那里方向反射回来,其中有一部分反射到蝙蝠的耳朵里,它便知道在那个方向有障碍物,于是及时躲开。它凭着经验,还可以知道:回声急,障碍物近,回声慢,障碍物远。换句话说,它根据回声的快慢,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的远近,根据回声传来的方向来判断障碍物所在的方向。假如我们把“一股”短促而强力的超声波从舰艇的底部向下发射出去,它在水里的速度大约为在空气中速度的五倍,那么它会从海底反射回来,回到舰艇上。我们用一种特殊设备把它收下来,根据超声波从出发到舰艇所需的一段时间,就能不断地检查海洋的深度。利用超声波也可测量海洋中的暗礁或者测量敌人的潜水艇。超声波固然有反射的特性,可以利用来测量距离,同样普通的声波、光波,乃至无线电波都是具有反射特性的,而且在雷达里不是采用声波,而是应用的无线电波。雷达发射机发射出去脉冲式的无线电波,如果在无线电波传播的途径上遇到任何物体时,它就被反射回来。水面、大地、铁路、城市建筑,飞机和舰艇-所有这些对无线电波的反射都不同。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其中有一部分回到雷达站上。其次则是从较远的物体上反射回来的。所有这些信号都被接收机接收到,并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二) 雷达原理之二-事先能知道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无线电波的速度(包括无线电波、光波)比声波的速度要大好多倍,它的速度为30万公里每秒。想知道这速度究竟有多大,举个例子,无线电波在一秒钟之内能绕地球七圈半。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若你在演播厅听演唱,当你听到歌手的声音之前,声波已经通过广播电台传到一个相当远的距离以外去了。一个离你一千公里远的听众甚至可以通过收音机比你先听到美妙的歌声。(三) 雷达原理之三-定向发射所谓定向发射即在一特定瞬间,用狭细的射束来发射脉冲电磁能。它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能够节省能量,雷达站用小的功率就能“看”得远,而且效果好,例如一个人夜里在大房间看书的时候,他并不需要用灯照亮整个大房间,只需一盏台灯,将光照在书上,甚至支数很小的灯泡就足够,不至于伤害眼睛了。的确,这时整个房间的其余部分都是黑暗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看书,相反会使我们对书看得更清楚。雷达工作也正是如此。由于它把能量集中在不大的空间里,所以是“照射”目标物最好的方法。雷达的射束应该窄到何种程度呢?射束愈狭细,集中在其中的能量就愈大,被发现目标的方向也就指得越正确。假设在雷达的作用所照射的区域内出现了敌人的飞机,请问用“针”状的狭窄射束把雷达站所在地周围的空间扫一遍,需要多少时间呢?同时是否能不让敌人漏网?所花费的时间,想来是很多。在这段时间中,任何飞机都能逃出雷达的搜索区域。这就是说,“针”状射束是不适合的。射束的缩窄有着合理的极限,这种极限就在于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对雷达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对负有不同使命的雷达站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绝然不同。防空哨雷达站的射束应该较宽,瞄准大炮用的雷达站相反的要窄。在许多情况下,为了适应雷达站特殊工作任务的需要,射束往往有着特殊的形状。由此看来,雷达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波的定向发射,它在导体上的反射,以及首先正确地知道了电波的传播速度。显然,要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雷达技术,就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通常,无线电广播用的是中波或短波。雷达,一般工作在超短波或微波。工作在超短波波段的雷达称为超短波雷达或米波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的雷达通称为微波雷达。微波雷达有时还细分为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那么,雷达为什么不能像广播电台那样,工作在中波或者短波呢?这是由雷达工作原理决定的。千里眼是借无线电波在目标上得到的反射才能“看”到目标的。波的反射有一个规律:目标越大,反射越强。因此,雷达所用无线电波的波长越短,在飞机或导弹等其它目标的反射会越强。所以,雷达必须工作在超短波或微波波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探测到目标。同时,雷达天线是雷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如,雷达工作在中波波段,要实现定向发射,就得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能激起无线电波的金属棒排起来构成阵列天线,那将一付非常庞大的天线,这在实用中既不经济,也难以做到。所以雷达工作的波长不能太长。雷达必须工作在上述波段,还有一个原因是与高空的电离层有关。三十年代,由于还没有造出超短波使用的大功率电子管,雷达只好用短波来工作,而电离层对短波是会反射的,因此往往把电离层反射回来的信号当作飞机。而频率超过30Hz以上的超短波无线电波就能穿过电离层直上太空,这就避免了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作用的影响。
2023-08-05 15:00:351

雷达是超声波还是电磁波?

雷达的应用只是仿照了蝙蝠的超声波原理,但真正的雷达波其实是电磁波。
2023-08-05 15:00:463

雷达的工作原理,你知道是什么吗?

雷达是我们周围使用的东西,虽然它通常是看不见的。空中交通管制使用雷达来追踪飞机都在地面和空中,并引导飞机在着陆平稳。警方使用雷达探测通过驾驶者的速度。美国宇航局使用雷达来绘制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地图,跟踪卫星和空间碎片,并帮助进行对接和机动等操作。军方用它来探测敌人并引导武器。气象学家使用雷达跟踪风暴,飓风和龙卷风。当门自动打开时,您甚至会在许多杂货店看到一种雷达形式!显然,雷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
2023-08-05 15:01:115

雷达是谁发明的

雷达是英国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发明的. 采纳我的答案吧
2023-08-05 15:03:489

急求: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电磁波。与声波不一样。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是声波,而电磁波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而光也是电磁波。
2023-08-05 15:04:222

雷达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你有哪些了解呢?

雷达是通过追踪一部分发射的无线电波来进行工作的,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
2023-08-05 15:04:385

雷达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雷达的工作原理:1。雷达调频发射机引起足够的电磁感应动能,通过收发开关传输到天线。2.天线将这种电磁感应动能辐射到空气体中,将其集中在一个狭窄的位置产生波束,并向前传播。3.电磁波在波束中击中目标后,会沿各个方位反射,一部分电磁感应动能反射回雷达的方位,由雷达天线获得。4.天线获得的动能通过收发开关送到接收机,产生雷达回波信号。5.接收机接收到微弱的回波信号,经信号分析仪处理后,得到回波中包含的信息内容,并发送给显示屏,指示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
2023-08-05 15:06:051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雷达是用无线电的反射原理,太多了,在这里说不清楚,你还是到百度上查一下你就会明白了
2023-08-05 15:06:167

雷达是什么原理

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雷达所起的作用跟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FMCW测速测距原理FMCW测速测距原理,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分类编辑雷达雷达雷达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一般为军用雷达。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引导指挥雷达、炮瞄雷达、测高雷达、战场监视雷达、机载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雷达引信、气象雷达、航行管制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1.按照雷达信号形式分类,有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脉部压缩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等。2.按照角跟踪方式分类,有单脉冲雷达、圆锥扫描雷达和隐蔽圆锥扫描雷达等。3.按照目标测量的参数分类,有测高雷达、二坐标雷达、三坐标雷达和敌我识对雷达、多站雷达等。4.按照雷达采用的技术和信号处理的方式有相参积累和非相参积累、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边扫描边跟踪雷达。5.按照天线扫描方式分类,分为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等。6.按雷达频段分,可分为超视距雷达、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其中,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为是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面方式,故又称电子扫描雷达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1] 。波段划分编辑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度为23cm,这一波段被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度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坐标上的某点。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z,德语中“短”的字头)。“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频率略高于K波段的Ka波段(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低(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原 P波段 = 现 A/B波段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
2023-08-05 15:06:462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主要就是通过电磁波的信号进行反射回波,然后传达到我们想要的一些数据。
2023-08-05 15:06:585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测距的原理是利用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差,乘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速),从而得到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精确距离。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雷达天线将电磁能量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波束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就可确定目标的方向。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2023-08-05 15:07:534

雷达的原理

认知雷达(Cognitive Radar)认知雷达的概念由Simon Haykin于2006年正式提出,指出它是新一代雷达系统的重要标志。根据认知的定义,雷达要成为认知雷达,则需要具备某些特点和能力,例如感知环境的能力,智能信号处理的能力,存储环境和目标回波信息的能力,接收到发射闭环反馈的特点,也就是要理解和适应环境。过程描述首先,通过对先验知识库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学习得出目标和环境的多域(时频域/空域/极化域等)特征,从而自适应调整发射和接收方式,更好的检测目标并抑制干扰,并且在环境改变(例如被干扰)的情况下能及时作出调整,形成一个闭环雷达系统。虽然讲起来比较好理解,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是需要众多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各个关键技术的攻克才会逐渐完善的。这里简单介绍,希望可以给感兴趣的你一点点启发。关键技术我们知道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方式通常是固定的,是由雷达的任务与应用场景事先设计好的,包括雷达体制、波形参数、信号处理方式等。固定的雷达体制和工作模式制约了雷达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电磁环境日渐复杂,传统雷达通常采用的应对干扰的技术力不从心了。对于认知雷达,它通过提取和学习目标和环境的多域特征,可以判定干扰性质,识别干扰样式,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抗措施,做到知己知彼。与常规的自适应雷达主要集中在接收部分的处理不同,认知雷达则需要将接收的自适应处理后的信息反馈给发射机,从而优化发射波形参数,它是一个闭环系统。这本书有中文译版《认知雷达:知识辅助的全自适应雷达》,主要内容包括认知雷达的基本理论、雷达特点和性能优化、系统构成及实时高性能嵌入式计算结构等。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认知”雷达? 1.2 认知雷达结构的功能单元和特性 1.2.1 自适应发射能力 1.2.2 知识辅助处理第2章 最优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 2.2 发射和接收功能的联合优化情况Ⅰ:最大化SINR 2.3 发射和接收功能的联合优化情况Ⅱ:最大化信杂比 2.4 最优MIMO目标识别 2.5 带约束的最优MIMO雷达第3章 自适应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 3.2 与发射信号无关的信道估计 3.3 动态:MIMO校准 3.4 与发射信号有关的信道估计 3.5 DDMA MIMO STAP方法的理论性能边界第4章 知识辅助自适应雷达介绍 4.1 知识辅助雷达的需求 4.2 知识辅助雷达导论:回到“贝叶斯学派” 4.3 实时知识辅助雷达:DARPA的KASSPER项目第5章 总结 5.1 认知雷达:全自适应的知识辅助方法 5.2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2023-08-05 15:08:143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就是靠发电磁波,通过接受物体反射的回波,探测目标定位的装置。发射一穿特定波形的信号。计算每个波形发射返回的时间差。用已知光速,乘以时间除以二就是目标的距离、老式的雷达有两套扫描发射接收天线。一个水平旋转,用以确定方向,一个上下磕头,确定海拔高度。方向准确回波最强。再老一点的雷达,连计算机都没有。将发生波形。与反射回波波形,投在屏幕上,看两者波形相位角大小。利用事先确定的常数标尺估算距离。也就是二战计算机发明以前的雷达。我们常常看见战斗影片中有雷达有一个屏幕,由两个波浪曲线组成,就是这个。而原型扫描屏幕,是信号经过再处理生成的屏幕。 计算机发明以后,这种雷达已经淘汰,或改做气象雷达了。第二代雷达自然是配备了计算机技术,能够精确确定目标了,虽然可以探测到多个目标,但是只能跟踪一个目标。当前世界上主流采用的是第三代雷达。记相控阵雷达,与传统雷达原理是一样好的,但它的天线非常多像矩阵一样。如同昆虫的复眼,每个天线,只负责扫描一小片区域。接收机也是如此,个单元联合作战。通过计算机分析每个单元的信号特征,可精确定位锁定多个目标进行追踪(拦截导弹)。不需要像传统雷达一样时时刻刻都都要转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通过雷达特征,一定程度上区分敌我。 相控阵雷达也不是技术顶点,新型的成像雷达,能够将雷达波聚焦投影在特殊的底片上成像。他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因为传统的雷达干扰是在雷达接收天线,只能能表示信号强弱的一维基础上进行的。而成像以后是平面或立体的图像,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很难被欺骗了。还有激光雷达等等。科学技术永无止境
2023-08-05 15:08:242

雷达的原理是什么?

电磁波
2023-08-05 15:08:356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2023-08-05 15:09:072

雷达的原理

简单点说就是雷达发射电磁波,碰到物体电磁波反射回地面雷达接受
2023-08-05 15:09:254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  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雷达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一般分为军用雷达。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引导指挥雷达、炮瞄雷达、测高雷达、战场监视雷达、机载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雷达引信、气象雷达、航行管制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
2023-08-05 15:09:441

雷达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雷达的工作原理:1。雷达调频发射机引起足够的电磁感应动能,通过收发开关传输到天线。2.天线将这种电磁感应动能辐射到空气体中,将其集中在一个狭窄的位置产生波束,并向前传播。3.电磁波在波束中击中目标后,会沿各个方位反射,一部分电磁感应动能反射回雷达的方位,由雷达天线获得。4.天线获得的动能通过收发开关送到接收机,产生雷达回波信号。5.接收机接收到微弱的回波信号,经信号分析仪处理后,得到回波中包含的信息内容,并发送给显示屏,指示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
2023-08-05 15:09:531

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雷达发射信号后,遇到物体会返回,雷达接受的的回波信号包含了目标的距离信息和速度信息,甚至根据雷达发射波束还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角度,可以看看雷达原理的数,理解下雷达方程就可以
2023-08-05 15:10:043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2023-08-05 15:10:231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工作原理: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2023-08-05 15:10:342

雷达技术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设备发射电磁波信号后,如果有目标物体碰到雷达信号就会反射回波,雷达接收器就会接收到回波信号,回波信号包含了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信息,雷达天线接收反射波后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根据雷达发射波束还能测得出目标的角度。雷达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譬如汽车的倒车雷达装置。倒车雷达是汽车泊车安全辅助装置,在倒车时,自动启动倒车雷达,不用回头看就可以知道车后有没有障碍物,是以声音或者更直观的显示监测告诉贺驶员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可以弥补驾驶员视野看不到的死角和视线模糊的地方,使停车和倒车更容易、更安全。倒车雷达是根据蝙蝠在黑夜里高速飞行而不会与任何障碍物相撞的原理设计开发的。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倒车雷达装置装在驾驶台上,它不停地提醒司机车距后面物体还有多少距离,到危险距离时,蜂鸣器就开始鸣叫,提醒司机对障碍物的靠近,及时停车。
2023-08-05 15:10:541

雷达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以下是有关雷达的简介:1、雷达的优点时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2、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2023-08-05 15: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