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胡宗宪和于谦同样明朝的中流砥柱,结局有何不同?

2023-08-14 04:54:54
共1条回复
CarieVinne

水至清则无鱼,同样是明朝的中流砥柱,结局相同却又不尽相同?

“千磨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首《石灰吟》流传千古,而诗句的作者于谦——在土木堡事变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抗击瓦剌,保住大明,最终青史留名,被誉为能臣廉吏的典范。

胡宗宪

于谦深入瓦剌营剧照

“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东南抗倭擎天一柱,平息东南沿海多年倭患。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听的最多是戚继光吧!不可否认,戚继光确实为抗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当得起“民族英雄”四个大字。但是若论抗倭最大的的功臣怕只能是胡宗宪了。同样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同样的位极人臣,同样的精忠报国,同样的奸佞当道,同样的举世混浊,为何二人说相同却又不尽相同呢?

首先,相同指的是“土木堡”兵败后,明朝50万军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先扣留,要挟天子令大明,进攻京师。于谦在紧急时刻,提出另择新君-朱祁钰(朱祁镇弟弟),断了也先的念想。积极组织京师的防守,让瓦剌无可奈何。并最终迎回了英宗皇帝(此时已经为太上皇)。但是于谦此人一身正气,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丝毫没有人情可讲。因惩处石彪私铸铜钱案得罪了同样在保卫京师中立下战功手握重兵的石亨,因为要变法图强重新丈量土地触动了一些地主豪强阶级的利益,不接受任何人的投靠,不加入任何一个阵营,只对皇帝朱祁钰负责。当然朱祁钰给了他充足的信任,但是所谓月满则亏,皇帝百分之一百的重新,让其他的大臣就心生怨言了,就像宋小宝的小品中说的:“皇帝要雨露均沾”当然这指的不仅是对妃子,对大臣也一样。大臣们觉得自己得到的关爱少了,宠信不够了,就要想方设法去自己找。于是,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石亨等谋划了迎接太上皇的政变,史称“夺门之变”。迎回太上皇朱祁镇,以“不杀于谦,多门之变师出无门”为由处死了于谦。一代名臣最终很无奈的看着自己未竟的事业,看着自己身后的亿兆黎民,是否会多一些无可奈何,还是会多一些生不逢时呢?

胡宗宪

而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嘉靖二年(1523年),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史称“争贡之役”(又是死太监引起的引发大规模的战乱,大家注意前面的土木堡之变便是太监王振引起,对瓦剌寻衅,而后又怂恿明英宗亲征,撤退的时候还想让皇帝绕道去自己家乡光耀门庭,最后才导致明军在土木堡被围,大败。)此后,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经路子被封了,但是油水很多,正好赶上日本穷光蛋一大把,与其让他们在日本国内闹事,不如让他们去抢吧,转嫁危机,一直以来就是日本的光荣传统。于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胡宗宪

胡宗宪剧照

此时,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荡平倭寇,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大力整顿军队,严肃军纪、短时间内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严嵩的干儿子)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因为张经看不惯阉党的做派,未及时孝敬银子而被赵文华记恨,得罪了赵文华就是得罪了严嵩,得罪了严嵩就得罪了整个阉党,也就得罪了世宗皇帝。随后,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可能到死张经都不知道为何?但这一切都被心细的胡宗宪看在眼里,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早已打定了主意,曲意逢迎、溜须拍马,说白了关键是多送礼。就这样,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福建、南直隶、浙江等省重兵,说是生杀予夺的封疆大吏一点都不为过。

胡宗宪

严嵩剧照

宗宪曲意逢迎只是知道在这个严党当政的黑暗年代,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实现自己丈剑卫国的梦想,实现自己造福百姓的初心,就不得不委身事贼,卑躬屈膝,但这一切,我汝之无悔(胡宗宪字汝之)。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军事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另一方面,分地域大量招募、训练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和俞大猷创立的俞家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剿抚并用,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余姚百姓为纪念功德建“胡公岩”,以示敬仰。

胡宗宪

嘉靖皇帝

两者相同的:最终陷入权力的漩涡中被无辜牵连,不得善终,但二人盖世之功,必将万古流芳。不同之处在于,同样的深处奸佞当道,胡宗宪肯放下自己的名节,注重实际而不务虚名,既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让它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于谦太过正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悲剧是必然的。不知道大家对我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欢迎指正。

相关推荐

胡宗宪祖籍?

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一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明代名臣。
2023-08-08 19:27:433

胡宗宪身为明朝兵部尚书,他一心只想平息抗倭之乱吗?

胡宗宪在明朝时期官任兵部尚书,当时他的真实台能是非常强的,而抗倭战争也一直是他内心所想。
2023-08-08 19:27:563

历史上胡宗宪是好人还是坏人?

是好人,胡宗宪是抗倭名将,一生正直。胡宗宪,明朝东南倭乱时期的浙直总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的直接上级,也是在他的命令下才有了战无不胜的戚家军。胡宗宪当官25年,忠心为国,平倭有功,但是最后却因为权臣严嵩倒台,被当成严嵩一党遭到政敌清算,最后于狱中自杀身亡,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为其平反,追谥襄懋。总的来说胡宗宪一生小节有亏,大节无碍,是明朝众多“嘴炮党”中难得的实干家。人物介绍:胡宗宪是明朝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勇有谋,他的死只能说是生错了时代,被打上了摘不掉的严党标签,死在了党争之下。比如御史弹劾胡宗宪贪污军饷、滥征赋税、挥霍无度等罪名,在明朝中后期整个官场几乎都是如此,就是徐阶、张居正等名臣也有这些问题。再比如造成胡宗宪死亡的假拟圣旨,胡宗宪仅是一个地方官员不具备假造圣旨的条件,这更像是一个捏造的罪名,要不然身为嘉靖儿子的明穆宗朱载垕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2023-08-08 19:28:291

明朝大臣胡宗宪是什么人?他的结局如何呢?

他就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大臣。最后的结局被皇帝杀了,因为他功高震主,被皇帝所忌惮。
2023-08-08 19:28:454

大明王朝1566影射毛,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的历史原型是谁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的历史原型是谁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谢邀。 细思恐极却有颇有受益的地方应该有两处,一处是贵公子高翰文被四个无赖太监 *** 了衣服拦着不肯走,要留下与芸娘有不轨的证据;一处是吕芳终于回乡养老,去看望冯保,对冯保说即便他得了势,自己也回不来了。 一 破碎的高翰文 美好的贵公子 高翰文是个雅人,诗文好,通音律,理学上也有研究,世家子弟,颇有翩翩浊世公子的味道,因为他的文艺,所以他总会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事情终会发生。这样的人,是最不适合混官场的。 他拥有政治理想,想着致君尧舜,否则他也不会提出“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那时候的浙江,明眼人都能看出实际是严党和清流的战场,这种烂摊子,胡宗宪想跑都来不及,他却想着去以学识本领为朝分忧,简直幼稚,他身在官场,身居翰林,搞的是理论研究,想着理论应用于实际,但却不明白为官的道理,这一点上,他倒是可以跟赵贞吉好好学学。 所以高翰文一到浙江,就被沈一石拿住栽了个大跟头。沈一石之所以能拿住高翰文,不过是沈一石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太了解这种人的性格弱点。“雅人会因为清高而不合污,却不会因为清高而拒雅致”,所以沈一石给高翰文安排的,是当时文艺青年(也是自己)的终极梦想,绝版广陵散、抚琴的清雅女子,她同样热爱音律,并且颇有造诣,而且,曲高和寡,大龄(实际也不算大,二十岁)未嫁。 与音结缘,因艺生情,斯文元气,于斯两全,沈一石的文艺气质先让高翰文不再那么提防,芸娘的出现又让高翰文一时情迷,最终四个太监推门而入,告诉他芸娘是杨金水杨公公的对食,这简直是一场梦碎,甚至那些太监们自己把自己 *** 拦着高翰文不让走,一个雅人,一瞬之间,从高雅梦一下子跌入了阴沉黑暗的现实。就在高翰文被拿住的当口,他气愤之下说的都是,“以后不要再弹广陵散,嵇公在天之灵,会雷殛了你们!” 这个情节实在也让我这个文艺青年忍不住要跺脚哀叹,为什么刘和平老师要对我们文艺青年这么狠心!我们相信美好,错了吗!但是更深的感触却是,果然如果真文艺,就不要入官场。官场,并不是一个仅仅靠学识、专业技能和好品味就能舒服生活的地方。 但高翰文的这一次堕入黑暗,以及他后来的表现,令我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首先,他陷入了沈一石下的套儿,却没有被绊住,他最后超越了与芸娘的那一点黄泥掉在裤裆里的事儿,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声名,这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那么在意浮名的人,他心地纯正;其次,最后的他看出了芸娘 *** 身份背后的善良,冒着“纳妓为妻”的风险,给了芸娘妻子的名分,为此,他的家人将他逐出家门,他也丢了官,但那一点明媒娶妻的坚持,展示了一个男子对爱人应有的担当。 但高翰文的故事也是一个恐怖故事,一个爱文艺的人,要面临的世道,是多么险恶,那些美好的背后,竟然都是肮脏的阴谋。 二 位极人臣的最好归宿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位最理想的朝臣,忠心,能隐忍,还会主动为主分忧,更难得的是,体恤下属,为人宽厚。他是个太监,却待芸娘与高翰文十分宽厚。他对芸娘说,“我们这样的人,有时候真希望别人般配。” 这得是多宽厚的性格与善良、大度,才能说得出这样的话。真因为如此,吕芳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胸有波澜而面若平湖。 但伴君如伴虎,即便如此,吕芳也几次被嘉靖下放,监修吉壤,提前告老,这背后的考量,吕芳以一颗忠心,在慢慢靠近皇帝的想法,而他最终的进退,也是每一步步都在苦心孤诣,并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被告老还乡,嘉靖送他一张护命符,他拿来解救冯保。他对冯保来说,一直都是仕业恩师。冯保说,等我上位那一天,我接您老回来。他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真是听者心凉。是啊,到了那个时候,冯保得了势,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他又怎么可能让他在自己之外,另组势力,到时候即便老师不想,但一旦入了官场,有些事,又怎么可能由得了自己?再况且,新王即位,难免对前朝有一些改革,这位前朝旧人,在这其间,又如何让别人顾虑周全? 一个人,把官场看得这么清楚,却还保有一颗善心,实在难得。而细想下来,这身居高位,一不小心就是登高跌重,怎么可能不细思极恐?他把嘉靖给的护命符给冯保,也不过是保一个隆庆登基后自己的周全。 所以,当他们驶出京城,他让装疯的杨金水去把身子洗一洗,那杨金水挂着满脸溪水的恸哭,多么令人悲悯。当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今朝得势,你哪知明朝的性命还有的没的。在官场,真的是一件多么压抑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学,这生命,怎么可能愿意去接受这样的 *** 与摧残。 但我还是会对官场中的那些心存改变思想的人由衷敬重,这些付出,如果不是因为那崇高的理想,又是因为什么? 《大明王朝1566》很好看,最后却被禁了是为什么? 《大明王朝》是陈宝国主演的一部历史大作,但是却被传出禁播的消息,当年芒果台买断了版权,但是播出后收视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大明王朝播出的时候,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很多年前的作品,作为一部政治大作,很多观众都非常好奇,为什么这部剧会被禁播这么多年才会放出来呢?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涉及到政治问题,大明王朝映射政治才被禁播,但是事实是真的这样吗?其实,大明王朝的禁播还有其他原因,大明王朝之所以看上去被禁播,只不过是因为收视率不好而被尘封起来而已,并没有被完全禁播,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顺利播完,这部剧都在2007年的时候便被湖南卫视买断。 在那个时候流行着帅哥美女的偶像剧,而这种政治剧并不讨好,所以便被尘封起来,也因为如此大明王朝在播了十多天之后看到如此效果的芒果台便决定撤掉该节目的档期,换成了一部偶像剧,所以大明王朝这么优秀的一部政治剧就陨落了。 而近些年来,当人们看腻了韩剧和小鲜肉的时候,这种有思想有内涵的电视剧,重新开始被大家所重视。而更巧合的是湖南台买断的大明王朝的版权也在这个时候已经过期,所以其他平台也可以顺利播放,而大明王朝则已在优酷视频中重新上线,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他已经被禁播了呢? 其实就是因为湖南卫视买断五年版权而因为收视率问题不到一半就不播了,而其他的平台也想播这个电视剧,但是因为没有版权,无法播放,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认为大明王朝是因为映射政治被禁播实际上,根本无罪,何罪之有?值得庆幸的是大明王朝这部优秀的历史剧,还是重新见天日了,重新被大家看到了,在这里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优秀好剧。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谢邀。 细思恐极却有颇有受益的地方应该有两处,一处是贵公子高翰文被四个无赖太监 *** 了衣服拦着不肯走,要留下与芸娘有不轨的证据;一处是吕芳终于回乡养老,去看望冯保,对冯保说即便他得了势,自己也回不来了。 一 破碎的高翰文 美好的贵公子 高翰文是个雅人,诗文好,通音律,理学上也有研究,世家子弟,颇有翩翩浊世公子的味道,因为他的文艺,所以他总会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事情终会发生。这样的人,是最不适合混官场的。 他拥有政治理想,想着致君尧舜,否则他也不会提出“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那时候的浙江,明眼人都能看出实际是严党和清流的战场,这种烂摊子,胡宗宪想跑都来不及,他却想着去以学识本领为朝分忧,简直幼稚,他身在官场,身居翰林,搞的是理论研究,想着理论应用于实际,但却不明白为官的道理,这一点上,他倒是可以跟赵贞吉好好学学。 所以高翰文一到浙江,就被沈一石拿住栽了个大跟头。沈一石之所以能拿住高翰文,不过是沈一石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太了解这种人的性格弱点。“雅人会因为清高而不合污,却不会因为清高而拒雅致”,所以沈一石给高翰文安排的,是当时文艺青年(也是自己)的终极梦想,绝版广陵散、抚琴的清雅女子,她同样热爱音律,并且颇有造诣,而且,曲高和寡,大龄(实际也不算大,二十岁)未嫁。 与音结缘,因艺生情,斯文元气,于斯两全,沈一石的文艺气质先让高翰文不再那么提防,芸娘的出现又让高翰文一时情迷,最终四个太监推门而入,告诉他芸娘是杨金水杨公公的对食,这简直是一场梦碎,甚至那些太监们自己把自己 *** 拦着高翰文不让走,一个雅人,一瞬之间,从高雅梦一下子跌入了阴沉黑暗的现实。就在高翰文被拿住的当口,他气愤之下说的都是,“以后不要再弹广陵散,嵇公在天之灵,会雷殛了你们!” 这个情节实在也让我这个文艺青年忍不住要跺脚哀叹,为什么刘和平老师要对我们文艺青年这么狠心!我们相信美好,错了吗!但是更深的感触却是,果然如果真文艺,就不要入官场。官场,并不是一个仅仅靠学识、专业技能和好品味就能舒服生活的地方。 但高翰文的这一次堕入黑暗,以及他后来的表现,令我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首先,他陷入了沈一石下的套儿,却没有被绊住,他最后超越了与芸娘的那一点黄泥掉在裤裆里的事儿,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声名,这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那么在意浮名的人,他心地纯正;其次,最后的他看出了芸娘 *** 身份背后的善良,冒着“纳妓为妻”的风险,给了芸娘妻子的名分,为此,他的家人将他逐出家门,他也丢了官,但那一点明媒娶妻的坚持,展示了一个男子对爱人应有的担当。 但高翰文的故事也是一个恐怖故事,一个爱文艺的人,要面临的世道,是多么险恶,那些美好的背后,竟然都是肮脏的阴谋。 二 位极人臣的最好归宿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位最理想的朝臣,忠心,能隐忍,还会主动为主分忧,更难得的是,体恤下属,为人宽厚。他是个太监,却待芸娘与高翰文十分宽厚。他对芸娘说,“我们这样的人,有时候真希望别人般配。” 这得是多宽厚的性格与善良、大度,才能说得出这样的话。真因为如此,吕芳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胸有波澜而面若平湖。 但伴君如伴虎,即便如此,吕芳也几次被嘉靖下放,监修吉壤,提前告老,这背后的考量,吕芳以一颗忠心,在慢慢靠近皇帝的想法,而他最终的进退,也是每一步步都在苦心孤诣,并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被告老还乡,嘉靖送他一张护命符,他拿来解救冯保。他对冯保来说,一直都是仕业恩师。冯保说,等我上位那一天,我接您老回来。他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真是听者心凉。是啊,到了那个时候,冯保得了势,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他又怎么可能让他在自己之外,另组势力,到时候即便老师不想,但一旦入了官场,有些事,又怎么可能由得了自己?再况且,新王即位,难免对前朝有一些改革,这位前朝旧人,在这其间,又如何让别人顾虑周全? 一个人,把官场看得这么清楚,却还保有一颗善心,实在难得。而细想下来,这身居高位,一不小心就是登高跌重,怎么可能不细思极恐?他把嘉靖给的护命符给冯保,也不过是保一个隆庆登基后自己的周全。 所以,当他们驶出京城,他让装疯的杨金水去把身子洗一洗,那杨金水挂着满脸溪水的恸哭,多么令人悲悯。当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今朝得势,你哪知明朝的性命还有的没的。在官场,真的是一件多么压抑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学,这生命,怎么可能愿意去接受这样的 *** 与摧残。 但我还是会对官场中的那些心存改变思想的人由衷敬重,这些付出,如果不是因为那崇高的理想,又是因为什么? 高分神剧《大明王朝1566》为何被禁十年? 据说是“因为涉及敏感问题而被禁播”,所以07到17年之间几乎默默无闻。但其实是被湖南台买断了,因为第一波播放反响平平,便没有再次上映。后来又被优酷看中,买了版权,这才让这块璞玉重见天日,被大家传颂。 这部剧讲述的是嘉靖帝和清官海瑞的故事。其中牵涉到一个大奸臣——严嵩。严嵩当时权倾朝野,各种党羽密布,很多人都害怕强权,不敢跟他斗。唯有海瑞,不畏强权,敢于向严嵩宣战。所以这部剧简而言之,就是“海瑞斗严嵩”的剧。不过海瑞在这部剧中,还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角色。例如海瑞的妻子难产而死,海瑞的第一句话是“不孝”。有人说本来做一个优秀的男人就是很难两全的,一心为国,家里面也许有一些就照顾不到。不过也有人说这样拍比较真实,虽然不是个好丈夫,但是时隔为民做主不畏强权的好官。优点缺点都有,这样才显得比较的人性化。人人都希望有海瑞出现,可是又没有人愿意做海瑞。 海瑞代表的是一直坚守着自己信念,但是不跟随社会,不随大流的人。他是有一些理想主义化的人,想要在潜规则盛行之下,坚守自己的原则,按照明面规矩办事情。就好像现在在企业中,在公司里,从来不邀请别人吃饭,不跟随大家聊天,也不抽烟喝酒的人,不混社会,特别的吃不开,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很难搞的人。 这是一部国产历史剧巅峰级别的电视剧,已经不仅仅是良心和口碑两个字可以形容了,简直可以说得上是神剧了!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给我留言点赞哦~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禁 没有被禁,当年湖南台花大价钱制作该剧,可惜赔的底裤都掉了,当时根本没人看,最后也就下架了,而且湖南台有十年独播权,其他地方根本没法播 大明(50)王朝(119)
2023-08-08 19:29:241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结局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并没有明确的结局,其最后一次出场剧情是:台州九捷,肃清了浙江的倭患,胡宗宪重病缠身告假回老家养病,途径淳安,与海瑞深谈。跟随胡宗宪的齐大柱和齐妻也来到了海家,恩义情重,两家人其乐融融。在历史上胡宗宪的结局是: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被押解进京,仅仅过了一个月,胡宗宪在狱中不堪受辱,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绝笔后,自尽而亡。朝廷党派的争斗此起彼伏,到了隆庆六年(1572),胡宗宪终于得以平反了,在万历朝时,还为其追谥襄懋。胡宗宪的结局分析:作为严嵩的得意门生,胡宗宪很难驳了情面而致老师于死地,但“改稻为桑”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步死棋。推行“改稻为桑”一是会得罪徐阶张居正集团;其次会导致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让老百姓无地可耕,早晚会造成民变,自己到时也是个死。胡宗宪尚属既有良知又有智商的官员,不想坑死老百姓,也不想坑死自己,采取了“拖”字方针,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改稻为桑”的政策。最终,“改稻为桑”的政策黄了。朝廷的亏空自然没有补上,严嵩最终也倒台了。虽然胡宗宪蒙混过关了,既没有造成民变,也没有得罪徐阶张居正等人,可他的好日子还是到头了。没了严嵩的庇护,胡宗宪再也没有靠山了,也就成了别人宰割的对象。
2023-08-08 19:29:321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用权术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胡宗宪主动与赵文华结交;又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赵文华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张经与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左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任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渐直福建军务。三十五年诱降并歼灭了倭寇的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部。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其为严党而入狱。在狱中愤然-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四十四年瘐死狱中。隆庆六年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明史》有传。 步入仕途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既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发展宏图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平息倭患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二批使臣前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他儿子和他因此也较贪。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 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 *** 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为其 *** ,追谥襄懋。
2023-08-08 19:29:461

明代,胡宗宪为边防做出很多贡献,为何最终被处死?

哎呀!古代乱来
2023-08-08 19:29:5513

胡宗宪是几品官呀?

胡宗宪是正二品官。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调浙江抗击倭寇,前后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兵部左侍郎,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浙直闽赣等处军务,浙江巡抚,兵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部御史等职。从这些官职来看,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部御史都属于正二品官职。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胡宗宪人物和官职介绍:胡宗宪的官职为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在当时大概是正二品官员。胡宗宪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2023-08-08 19:30:351

民族英雄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胡宗宪,明朝抗倭英雄,字汝贞,号梅林。锦衣卫世家出身,生于1512年,死于1565年,享年53岁。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在朝堂做官的二十九年间,一心为国,积极抗击倭寇,对明朝的抗倭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这位抗倭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说实话他死的其实是有点冤枉的。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严嵩被罢官,严嵩一派纷纷落马。而胡宗宪之所以能屡屡升迁,除了他本身的能 力,最重要的是有人举荐。举荐他的人就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自受到赵文华照拂开始,胡宗宪就打上了严派的标签。因此,如今严嵩失宠,赵文华也死了,胡宗宪因此受牵连是自 然而然的事情。为了杀鸡敬猴,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授命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胡宗宪由此被罢免一切职务,并押解进京。 徐阶一党不可谓不狠毒,陆凤仪所列的任何一条拿出来,一个死罪,胡宗宪是逃不掉的。幸而,胡宗宪在抗倭中建功颇丰,世宗感念他的功劳,只说胡宗宪并不是严嵩一党,免了他 的死罪,只让他回籍闲住。最高统治者,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他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胡宗宪便捡了一条命,带着不甘回到了故里居住。   胡宗宪被罢归故里,并不是他的政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便会如同毒蛇一样,给予胡宗宪致命一击。嘉靖四十四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 罪被抄家,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如此重罪,胡宗宪再难逃一死。当初放了胡宗宪一 条生路的世宗闻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刻对宗宪降旨问罪,将其押赴进京。狱中,胡宗宪竭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下万言的《辩诬疏》,却仍是没有结果。于是,在狱中的胡宗宪只 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相信,这宗冤案在隆庆六年才得以 *** 。   清朝张廷玉的《明史》这样评价胡宗宪。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性善宾客,招致东南士 大夫预谋议,名用是起。至技术杂流,豢养皆有恩,能得其力。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嘉宾、尚鹏还,上宗宪侵帑状,计三万 三千,他册籍沉灭。宗宪自辩,言:“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帝以为然,更慰谕之。寻上疏,请得节制巡抚及操江都御史,如三边故事。帝即晋兵部尚书,如 其请。复献白龟二、五色芝五。帝为谢玄告庙如前,赉宗宪加……   既肯定了胡宗宪抗倭为国的历史功绩,也指出他喜好权术,为了升官而贿赂严嵩父子的事实。这应该是对胡宗宪最公正的评价了。不是当时人,也不是举例明朝几百年,对那时 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的今人。而是时间上距离胡宗宪最近的另一个朝代的人。相比于,现在有些人一味否定胡宗宪的功绩,强调胡宗宪之死是冤枉,和另一些人,执着指出胡宗宪的个 人缺点。这种既有肯定,也有批判的评价,是最公允的说法了。
2023-08-08 19:31:161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生平介绍

1、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一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明代名臣。 2、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授益都知县,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三级。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任余姚知县,次年擢湖广道监察御史。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任宣府、大同巡按御史。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巡按北直隶。嘉靖三十年(1551年),就任湖广巡按御史。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次年升总督,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抗击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绝倭寇内应。历经数年,弭平倭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晋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少保。 3、嘉靖四十一、四十四年(1562年、1565年),两度因“严嵩案”入狱。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胡宗宪死于狱中。隆庆六年(1572年),昭雪,并录平倭功勋。万历十七年(1589年),追谥襄懋。 4、胡宗宪为官二十余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十三卷,是书收浙江沿海地形、防务、战具、倭变、战事甚详。另有《海防图论》、《三巡奏议》等传世。
2023-08-08 19:31:241

击垮倭寇的功臣胡宗宪 为何退休后下狱自杀

击垮倭寇的功臣胡宗宪 为何退休后下狱自杀 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流世著作十余种:他二十七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 家世和起步 胡宗宪(1512-1565),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曾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奕世”指代代相传)。 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宪初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就显示出了能臣的才干。他先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后对为害多年的强盗进行安抚劝降。胡宗宪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已牛刀小试了一把。嘉靖二十一年(1542)起,胡宗宪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回乡守孝五年。期间,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以御史身份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也颇有作为。嘉靖三十年(1551),他又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入仕的十年里,政绩显著。嘉靖三十三年(1554),33岁的胡宗宪被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这次任命进一步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他抓住了机遇,在东南海疆建立了抗倭奇功。 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起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骤然加剧。胡宗宪此时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足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临行立下誓言:表示不擒获王直、徐海两大倭寇首领,誓不回京。上任伊始,针对辖区内官兵纪律松驰的现象,他以赏罚为手段,大力整顿,很快使军纪士气就得到恢复。 胡宗宪到浙江不久,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以祭海为名,到沿海督察军务。赵文华为人小气奸诈。浙江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因没有投其所好,先后被他陷害而死。胡宗宪在与赵文华共事时,小心谨慎,圆滑行事,不仅没有开罪赵文华,还极力讨好他。在赵文华的力荐下,胡宗宪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军务。至此,胡宗宪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他一方面招揽各种人才,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足智多谋科举不得志的奇才文人徐渭招为幕僚;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练兵,成就最大的是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在胡宗宪的抗倭生涯里,最能体现其胆识才干、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他与同为徽州老乡的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并最终剿灭他们。 擒贼先擒王――诱杀王直 王直,也称汪直。王直头脑灵活,主意多,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他为人仗义,组织能力出众,深得众人的拥护,人们称他为“五峰船主”。起初,王直只是违反朝廷海禁政策,从事海上贸易。后来随着东南沿海局势的紧张,为增强自身实力,王直广招亡命之徒,还和日本倭寇相勾结,长期旅居日本,组建庞大的海盗集团,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在对倭患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实力强大的王直是东南倭患的核心人物。而他的前任们只懂以武力剿杀倭寇,不懂智取,最后不但没完成朝廷使命,还招杀身之祸。为避免重蹈覆辙,胡宗宪制定剿抚并举的策略。用计谋招擒王直,赢得了抗倭斗争的关键胜利。 为表示招抚王直的诚意,胡宗宪与王直自认同乡,将王直的家人从监狱中放出来,并妥善安置。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秘派知海情、有谋略的蒋洲和陈可愿到日本。表面上两人的任务是宣谕日本诸岛停止侵犯中国,实际上是侦探王直,对他进行招抚。两人的行动很成功。通过王直的义子王激,他们见到了王直本人。一方面以明朝的军事实力对王直进行威慑,另一方面,以王直的家人为筹码,说服王直立功赎罪。王直原以为妻母早已被朝廷诛杀,今到家人平安,表明愿意立功赎罪,但狡猾的王直却将蒋洲扣留。两后年,王直才以送蒋洲回国的名义,带领倭寇数千精兵,满载火炮等武器,停靠在舟山岑港。胡宗宪赶紧部署沿海各卫所高度警戒。同时,胡宗宪还派有勇有谋的王姓千户装扮成卖菜人,接近王直,并很快骗得信任。一天晚上,趁王直到王千户的船上饮酒的机会,王千户将船的缆绳解开,使船顺水漂到岸边。胡宗宪终于有机会见到王直。并对他礼遇有加。这样,王直对胡宗宪的防范开始松懈。 接着,胡宗宪又使计,邀王直义子王激同居一室,将写好的请求朝廷赦免王直的奏疏和十多篇部将的请战书放在书桌上。胡宗宪假装出门赴宴,有意让王激看到这些文书。深夜,胡宗宪装作喝醉而归,酣然入睡。王激偷偷将文书抄送给王直。王直看了之后,疑惧顿消,只带着两名随从来拜见胡宗宪。胡宗宪在对他安抚一番后,让他去杭州见巡按御史王本固,谁知王本固将王直逮捕入狱。按胡宗宪设计的连环计,下一步的计划,是利用王直将其余部一举铲除,他原本计划请求朝廷赦免王直,好利用他的声望招抚其他倭寇,谁知王本固坚决要求处死王直,朝廷此时也在盛传胡宗宪接受了王直的重贿。胡宗宪没有办法,只得同意处死王直。最后,胡宗宪只能派俞大猷、戚继光的军队,围剿王直在舟山岑港的余部。王直后来在杭州被斩。 《金云翘传》的创作原型――擒杀徐海 清朝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金云翘传》,讲述的是嘉靖年间第二大倭寇海盗集团首领徐海和王翠翘感人悲壮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还传到越南,越南古典长诗《金云翘传》,讲述的就是王翠翘的传奇故事,这部长诗对越南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海是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少时做过和尚,后来随叔叔徐惟学以及王直等人从事海上贸易。徐惟学曾将徐海作人质,向倭寇抵贷大批银两,后无力偿还被杀,徐海走投无路,被迫与倭寇勾结,开始了海盗生涯,徐海具有杰出军事组织才能,逐渐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海盗集团。胡宗宪任浙直总督时,徐海已与王直分裂。胡宗宪曾率军与徐海进行激战。这次激战让胡宗宪认识光凭武力剿灭徐海难度太大,得想办法智取,奇才幕僚徐渭及时向他推荐太学生罗龙文(徐海的同乡)去招抚徐海。罗龙文不辱使命,按照胡宗宪的事先安排,离间了徐海与另两名海盗首领陈东、麻叶之间的关系,使三人分裂。随后,胡宗宪再寻机各个击破。 胡宗宪曾派人给徐海送去招降书,徐海回信言辞相当得体,对海盗中有如此文才出众的人,胡宗宪深感意外,特意把送信人叫来询问。原来文才出众的人是徐海身边的爱妾――王翠翘。回信是王翠翘代写的。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因父亲获罪,卖身救父,流落青楼。王翠翘的容貌和才情都称冠一时。徐海慕名而去,两人一见钟情,徐海便为王翠翘赎身,婚后俩人十分恩爱。徐海集团的文书,王翠翘写得又好又快。徐海不仅非常宠爱她, 还非常敬重她,军中事务也愿多听她的意见。这一询问,让胡宗宪很快找到了解决徐海的办法。 为表示招抚的诚意,胡宗宪送给徐海和王翠翘大批价值不菲的财物。还派人私下对王翠翘说:“徐将军如投诚,定可当上大官,你也会被封为诰命,衣锦还乡,这比海上为寇强多了!”出身官宦人家的王翠翘听后心动,力劝徐海归顺,并设计将陈东和麻叶等倭寇头目献给胡宗宪。徐海对她言听计从,结果反加快了覆灭。嘉靖三十五年(1556),徐海进平湖城请降。此时,徐海虽进城表示归顺,但其数千倭寇屯于城外。胡宗宪一边稳住徐海,一边加紧部署兵力。还让已经投降的陈东率领其部攻击徐海。徐海仓惶出逃,途中负伤,官兵将徐海团团围住,徐海大呼:“翠翘误我!”最后投水而亡,王翠翘被俘。传说,王翠翘被俘后向胡宗宪请求让徐海入土为安,胡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胡仍不许,反要将她许配给一名小兵。王翠翘责问胡宗宪:“你诛杀归顺之人,天理难容啊!”她哭喊道:“徐郎呀,我辜负了你!”后写诗一首,投水自尽。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狱中自杀 消灭嘉靖年间两个最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每次他都能有惊无险。可是,他却卷进了官场集团的政治斗争,最终断送了性命。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升迁的,在人们的眼里,他属于严党。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失宠,所谓“树倒猢狲散”,时任南京给事中陆凤仪马上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很快皇帝下令罢免他的职务,念其抗倭功劳,皇帝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失落回到家乡。 胡宗宪原想就此退居乡野,不问政事,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的政敌们没有忘记他,嘉靖四十四年(1565),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意外发现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嵩儿子严世蕃作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胡宗宪自拟的圣旨一道。皇帝闻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胡宗宪被押赴至京。在狱中,他写下万言的《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石沉大海,彻底绝望的胡宗宪,在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他的死,虽然是官场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更是他品行不端埋下的祸根。 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嵩父子关系密切。当初赵文华赴浙江祭海时,不顾抗倭战争大局,上疏对浙江总督张经构罪陷害。胡宗宪在此事中扮演了卑鄙的角色,他追随赵文华上疏弹劾张经,且对浙江巡抚李天宠也进行陷害。这种助纣为虐的行为,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赵文华死后,胡宗宪又重金贿赂严嵩。他的一掷千金赢得严嵩的帮助。在被弹劾时,严嵩多次帮他化险为夷。胡宗宪最后入狱,就是因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而引起。 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也是不争的事实。他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其中,有一些钱财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但大部分还是供他自己挥霍。据传,有一次,胡宗宪宴请织造太监和李子元,居然用两百名侍女陪饮,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仅赏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还笑着说:“您这是在羞辱我吧!”以胡宗宪的薪俸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成为弹劾的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同属明代白璧无暇的能臣于谦相比,胡宗宪是带有瑕疵的能臣,他的下场,对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
2023-08-08 19:31:311

胡宗宪简介_胡宗宪和严嵩_胡宗宪 戚继光

胡宗宪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胡宗宪简介,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胡宗宪简介,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胡宗宪二: 明朝大臣。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朱厚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2023-08-08 19:31:381

胡宗宪简介_明代胡宗宪_严嵩和胡宗宪

本名:胡宗宪 别称:胡汝贞 字号:字汝贞号梅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徽徽州 出生时间:1512年11月4日 去世时间:1565年11月25日 主要作品:《辩诬疏》 主要成就:平息倭寇 官位: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谥号:襄懋 出身:嘉靖十七年戊戌科同进士出身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简介,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胡宗宪针对倭寇“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沿海地区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况,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组织人员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筹海图编》,指导抗倭斗争。“缮甲造舰”,修造战船千艘,多置火器,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砖、喷筒、火箭等,由俞大猷、戚继光分率巡洋。福建沿海设立哨兵,置烽火门、小埕、南日、浯屿和铜山五大水寨,派驻军队捍卫海岸。浙江沿海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只布列各港口,以四参将六总兵统之,“不拘警报有无,而亲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明朝真正的水师就是从这时建立的。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额外增税,亩出兵饷一分三厘,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和严厉的海禁,沿海居民“膏血为之罄尽”,生路断绝,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他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加派、逋赋, 《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尚书府是古徽州迄今保存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 阮仪三评价:从善堂“尚书府非常典型反映了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这种特殊家族,建筑做得很细节,细部做得很精致,可以左顾右盼,处处生景,是徽州保护最好的古建筑。 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胡宗宪平倭寇后,还复莅余姚受降。余姚百姓感念胡宗宪收胜归山、平息倭患等种种功绩,于嘉靖四十年在城内龙泉山上建“三锡祠”,世代祭祀不绝。又于胜归山南麓山崖雕凿胡宗宪像,上刻“胡公殿”三字,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石像仍栩栩如生。但见胡 *** 戴乌纱帽,身穿朝服,左手捋须,右手伏案,身子略微前倾,如在公堂上办公断案一般,民间称之“胡公岩”。 此后至民国时期,以胡公像为中心,周围又陆续雕凿了14尊佛教造型,石像附近的石壁上,又雕凿了许多先贤名句、文人诗词,字体、大 子嗣 胡桂奇:长子,锦衣卫千户,随父长年征战在外。 胡松奇:次子,封为“锦衣卫副千户”,回到绩溪守住家业胡宗宪简介,克勤克俭,兢兢业业。 胡柏奇,三子,后迁往山东青州老家定居。
2023-08-08 19:31:451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呢?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自己说过,他会和严阁老同落。历史上的胡宗宪结局其实也是一样,严嵩倒了以后,胡宗宪最后被迫自杀了。关于胡宗宪的评价,历来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些人认为他是勾结严嵩、贪污腐败,贻误国事。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在剿灭倭寇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总体来说,胡宗宪不是勾结严嵩贻误国事,而是依附严嵩完成了抗倭大业,造福一方百姓。提起明朝的抗倭名将,很多人只知道戚继光和俞大猷,但是大多数的人不知道胡宗宪。实际上,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和俞大猷只是胡宗宪的部将。整个抗倭方针都是胡宗宪亲手制定,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也是在胡宗宪的支持下建立的。后来,明朝给他平反的时候谥文是这样说的:“竭十年殉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虽萋菲不免于后言,而孤忠已明于先代。”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的进士,历任县令、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总督、兵部尚书。他通过几十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朝廷文职官员,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他做官的时候,政绩是很好的。比如胡宗宪刚开始是在山东做知县。那个时候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当地人民在一个叫“草上飞”的带领下,举起了反旗。“草上飞”有几千人,为患地方很久。胡宗宪知道这些人都是活不下去百姓,因此没有派兵围剿,而是对他们晓以利害,成功说服了他们解散。甚至胡宗宪还从这几千人中选了上千人作为义勇。嘉靖年间,倭寇劫掠已经遍布东南沿海。他到任以后,指挥明军取得了很多的胜利。嘉靖三十四年春,胡宗宪设计杀死倭寇七八百人,解除了嘉兴之围。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胡宗宪亲自率兵在后梅围攻了倭寇。倭寇突围以后,他又在西山岭伏击歼灭520名倭寇。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杀死勾结倭寇入侵的海寇徐海。嘉靖三十六年,倭寇头目王直被胡宗宪用计杀死。明朝的胡宗宪是有大将之风的,能够招揽人才,能身先士卒,同时又有军事才干。他手底下有很多人才,比如奇才茅坤。对那些没有功名的秀才,他也能够虚心招募。比如昆山秀才郑伯鲁懂军事,胡宗宪知道以后,便把他请到自己的幕府之中。嘉靖三十五年的后梅战役中,胡宗宪亲临前线指挥。他和将领冒着大雨站在水田中指挥士兵与倭寇作战。当然,胡宗宪也关心士卒,因而手底下的士兵也愿意听他的命令。嘉靖四十年,倭寇上万人乘船百艘进犯,胡宗宪授予方略,之后不久便有捷报传来。徐渭把他比喻为明代的u2018郭子仪u2019。张鼐是这样说的,浙江、南京等地围剿倭寇六、七年,花费了无数钱财都无法成功。胡宗宪到了以后,无论是在陆地作战,还是海上作战,倭寇很少能活着回去。他擒住徐海、王直,功劳很大。东南沿海倭寇为患上百年,全靠胡宗宪得以平定,可以说他是社稷之臣。当然,胡宗宪的确是勾结了严嵩,送了很多钱财美女,“ 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 ”。因为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可以说胡宗宪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这些功业的。比如浙直总督张经也奋勇剿倭,取得很多功劳。就是因为不买严嵩干儿子赵文华的帐,被迫害致死。胡宗宪也是有过失的,比如自己贪污腐败,抗倭中对王直的处理和俞大猷的关系。当然,胡宗宪也不是完美的。他一生受人诟病最大的便是依附严党。为了巴结严党,胡宗宪送去了很多无数奇珍异宝。不过客观来说,在那个时候如果胡宗宪真的想做成事情,有时候必须得这样。因为当时大明朝的官员就是这几种选择:
2023-08-08 19:31:531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胡宗宪,日本明代英雄,名如真,名梅林。生于1512年,卒于1565年,享年53岁,皇族。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宗宪在朝廷为官二十九年,一心报国,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明朝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抗日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说实话,他的死其实有点冤枉。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严嵩罢官,严嵩学派解散。胡宗宪频频升迁,除了自身能力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推荐。推荐他的人是严嵩的养子赵文华。自从赵文华得宠后,胡宗宪就被贴上了严派的标签。所以现在严嵩失宠,赵文华死了,胡宗宪受牵连也是自然的。新内阁首辅徐阶为了杀鸡拜猴,下令南京以挪用军饷、苛捐杂税、党护严嵩等十大罪名弹劾胡宗宪。结果胡宗宪被解除一切职务,押解回京。徐杰的党,不能说狠毒。拿出刘凤仪列举的任何一条,胡宗宪都难逃一条死罪。好在胡宗宪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世宗赏识他的贡献,只说胡宗宪不是严嵩的党羽,所以免了死刑,只让他回老家闲着。最高统治者放了胡宗宪一条生路,其他人也很难再多说什么。胡宗宪捡回一条命,恋恋不舍地回老家生活。胡宗宪回乡不是他的政敌想要的,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像毒蛇一样给胡宗宪致命一击。嘉靖四十四年,曾帮助胡宗宪抵抗日本侵略的罗龙文被剥夺了财产。当他被抢劫时,检查员意外地发现了胡宗宪在被弹劾贿赂严世蕃作为内部援助时写给罗龙文的一封信。这封信附有一份自制的圣旨。假圣旨,这等重罪,胡宗宪于生于死。让胡宗宪活命的世宗听说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对宗宪的法令表示认罪,并把他带到了北京。在狱中,胡宗宪极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了几千字《辩诬疏》,但仍无果。于是,在狱中,胡宗宪不得不写下“一剑埋冤狱,一片忠魂围白云”的诗句,然后自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不相信这个冤案在隆庆用了六年时间才得到平反。《明史》清代张对胡宗宪的评价。宗多的政治家风度和功名,因为文华嫁给了严嵩父子,四岁留下金帛的子女不计其数。温死后,宗宪结宋轶厚,专权震东南。好客人,导致东南学者有预谋的讨论,以用出名。说到技术,那是种被扶植,可以得到的。但创设同酬法,加额外报酬,百姓受困,官资侵,敛富财物不尴尬。客,尚朋也,末代宗宪侵唐,达三万三千,其书毁。宗宪为自己辩护说:“我为国杀贼,有时用饵。不是小恩小惠就能成大事的。”帝,更慰于。寻最佳,请控都督兼持江都御史,如一个三边故事。即晋帝兵部史,如所请。献白龟2,五色芝士5。皇帝吩咐殿中为谢玄照前,并宗贤甲.既肯定了胡宗宪抗日报国的历史功绩,又指出了他喜欢政治,贿赂严嵩父子升迁的事实。这应该是对胡宗宪最公正的评价。不是当时的人,也不是不太了解当时情况的现代人。但是另一个朝代的人和胡宗最亲近
2023-08-08 19:32:331

胡宗宪是好官吗?胡宗宪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说到明朝的胡宗宪有不少的人应该不是太认识这个人,当然了这都不要紧的,明朝的戚继光,魏忠贤想必大家是应该知道的,其实胡宗宪也是这类人了,那么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胡宗宪在历史上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简单来说,胡宗宪是受王守仁心学影响,是个愿意做事的人。但是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他必须委曲求全,屈身赵文华,附庸严嵩。这事没办法,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不那么做,他就什么事都干不了。 应该说戚继光受他的栽培较多,为人处世也受其影响较大。还有俞大猷那种二杆子换了别人的领导,试问谁能降得住?从而可以看出胡宗宪的领导能力和实干精神。 另外胡宗宪在倭乱时,从政治笼络,瓦解各大海盗之间关系。深谋远虑,行事稳健干练。但最后在汪直的事情处理上,他超出了自己权力的范围做出了承诺。这是个悲剧。毕竟那样的官场已经烂透了,胡宗宪本人的政敌也时刻在准备挖坑给他跳。 结果赵文华倒台,胡宗宪身陷囹圄。最后冤死狱中。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最大的悲剧是历史竟然把他也划入“严党”! 其实那样戚继光也应该划入“严党”,但很显然戚继光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很快搭上了一个更为强大有力的后台。而且是做了一个长线投资,因为搭上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在内阁排名最末,那个人就是后来大明帝国第一牛人“张居正”!这个人最终支撑戚继光辉煌了几十年。 和胡宗宪、戚继光一样,在整个大明朝中后期,想在官场做点事情的人都得找后台。没有强大的后台支持,万事俱废!我们再说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承宗”,这人实在太牛逼,连满清都不得不服。但这个人也有后台,他的最大的后台是木匠皇帝。但木匠皇帝不管事啊,所以他还有一个大后台叫“魏忠贤”。所以崇祯上台干掉“阉党”后,孙承宗无奈下台。并且之后几乎没有得到过崇祯的重用!
2023-08-08 19:32:411

明朝胡宗宪其人其事

先请参考http://post.baidu.com/f?kz=25378161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2023-08-08 19:32:504

明朝胡宗宪妻女结局如何 胡宗宪著名后人都有谁

妻子和女儿被侮辱。子嗣:胡桂奇:长子,锦衣卫千户,随父长年征战在外。胡松奇:次子,封为“锦衣卫副千户”,回到绩溪守住家业,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胡柏奇,三子,后迁往山东青州老家定居。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五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扩展资料: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生于明朝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他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一位兵部尚书,也是一位驰聘抗倭名臣。作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胡宗宪起到无人替代的作用。明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26岁的胡宗宪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他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上任后,他就显出出色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既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宗宪
2023-08-08 19:32:581

胡宗宪贪吗?

不贪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3]发展宏图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4]平息倭患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6]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两批使臣先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胡宗宪画像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2023-08-08 19:33:301

胡宗宪是不是民族英雄

是,抗击倭寇,
2023-08-08 19:33:392

大明王朝:胡宗宪抗倭有功,为什么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抗倭有功,但倭寇已除,他就离死不远了:剧中最后一次提到胡宗宪,是在倒严之后,严嵩最后一次见嘉靖帝时,其中他递给嘉靖帝一份名单,并讲到:“有些人当遭天谴,有些人万望皇上保全!”而在这份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曾经的得意门生,支撑东南剿倭大业的胡宗宪。剧中演到胡宗宪病退后结束,实际上他的命运并没有止步于此,在严世蕃、罗龙文等人被抄家之时,胡宗宪也被牵连。嘉靖帝四十四年十一月,也就是剧中海瑞进京四个月后,大家都在分抄没严党的钱之时,胡宗宪在狱中自杀,留下一行诗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一、胡宗宪,在剧中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一开始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是两京十三省最大的封疆大吏。身为严党骨干,又深受嘉靖帝和严嵩重视,甚至连对立面的清流派对其评价也颇高,甚至朝廷上下形成共识:“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顶级谋士胡宗宪,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他是否有破解之道?一切事情的根源就在于嘉靖朝的财政危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嘉靖帝,由于他的挥霍无度,加上严党的贪污,导致国库空虚。清流派盯着亏空不放,严世蕃又一个劲地往嘉靖帝头上扯,几方平衡之后,严嵩提出了“改稻为桑”的国策。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此项政策绝对是好政策,只要落实得当,是完全可以缓解财政危机的。胡宗宪是没有权限制定政策,但是他却是国策的真正执行者。他所在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是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顺利推行改稻为桑国策,况且桑树长成也不是一年就够的。为什么说沟通很重要,这里就有体现,严世蕃一个劲地催促,裕王又派了一个谭伦过来捣乱。导致胡宗宪提出的暂缓执行“改稻为桑”的奏疏,在严世蕃看来他是在改庭换面。严党不信任他,谭伦又一个劲拉拢他,连嘉靖帝也怀疑他是党争之人。二、封疆大吏态度模棱两可,底下的人就开始有小动作,这才有了属下瞒着胡宗宪玩了一次“毁堤淹田”。严党这边是想方设法逼老百姓就范,而清流派那里却在拍手叫好,想以此作为扳倒严党的工具,甚至希望浙江越乱越好。胡宗宪在赈灾现场说了一句话:“几百万生民,千秋之罪啊!”此时胡宗宪最难,作为浙直总督,第一把手,必然要为此次人祸负责。如果不能当机立断,朝廷内部严党跟清流派就会拿着浙江百姓当筹码,互掐起来。党争一起,天下大乱,浙江又在受灾,倭寇又蠢蠢欲动,东南不保,大明朝不保……于是胡宗宪挥泪斩了杭州知府马宁远,以及建德和淳安两个县令,再加上太监李玄,他们四个成了党争下的第一批炮灰。胡宗宪第一次进京汇报,掩盖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自己承担了所有责任,并辞掉了浙江巡抚职务,成功避免了第一次党争。胡宗宪离开京城全心全意去抗倭,嘉靖帝跟吕芳有一段对话,其实评价胡宗宪到底是一个什么人时,吕芳用媳妇来概括:“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也得顾着,底下还有那么多儿女要操劳。辛苦命,两头不讨好。”这句话也揭示了,胡宗宪既没有全力推行“改稻为桑”,得罪严世蕃;又没有让“毁堤淹田”大白天下,也让裕王等人不满意,由此他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两头不讨好!三、胡宗宪非常清楚,自己要想破局,前提就是浙江百姓能保住,如果百姓都保不住,东南也就不会再要胡宗宪。胡宗宪明知道户部不会借给他粮,但仍然不死心,硬借一番,果然徐阶和高拱暗示无粮可借。张居正更过分,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干脆让浙江乱起来,就当做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这块肉一烂,严党这个脓疮,就到了该挤的时候了。”走投无路之下,胡宗宪只身前往江苏,向昔日好友兼应天巡抚赵贞吉借粮。赵贞吉也算实诚,明确告诉胡宗宪,别说一百船,就是二百船江苏也拿得出,但是时局不允许,两头的人也不让。“浙江不死人,这件事就完不了,死一万个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严嵩不留胡宗宪、裕王不要胡宗宪、嘉靖帝也得砍了胡宗宪。万般无奈之下,胡宗宪通过战事之时的临时调拨权,硬是从赵贞吉那里借了军粮。时局已经烂到根了,严党和清流派都以浙江百姓为筹码,坐视不管,只有胡宗宪还在苦苦撑着,既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的名声。他曾经就对谭伦讲过:“我的老家给我竖了三座牌坊,我都五十多了,活到七十也就再熬过十几年,我不会让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四、明明知道严党必倒,那么面对裕王那边几次伸出来的橄榄枝,胡宗宪为什么不接?用他对李时珍说的话就是:“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倒阁老。”其实他何尝不清楚,他倒了严嵩,裕王那边也不会收他,嘉靖帝也不会留他,一般情况下做小人的,都没有善终的:“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如果没有海瑞,这次危机或许真能躲过去,下次倒严的机会什么时候出现,并未知。但局势一步步走向最坏的境地,胡宗宪在剿倭的同时,浙江贪案爆发了,嘉靖帝一封密信招进了京。此时嘉靖帝也很难,浙江剿倭临时换帅是大忌,可是严党也到了该倒的时候,他不惜用高官厚禄收买胡宗宪,希望他能与严党做切割,可惜失败了。“严嵩当政二十年,到底贪了还是没贪,是别人打着他的牌子在贪,还是他自己有贪贿行为,皇上比微臣更了解他。”虽有一万个犹豫,但是胡宗宪还是带着账册去见了严嵩,但严嵩的表现让胡宗宪感动不已。再次坚定了维护恩师的信念,此次危机也被顺利化解,胡宗宪留给嘉靖帝一个“公忠体国”的印象。但大厦将倾,没有一块砖是无辜的,包括胡宗宪在内,根本支撑不住!五、浙江贪案在海瑞和赵贞吉的推动下,还是走向了对严党最不利的境地,这边赵贞吉还在弄徽商坑胡宗宪,那边严嵩亲自来了信,让他停止跟倭寇决战,休养生息……站在人生三岔口,胡宗宪这么多年对恩师的形象瞬间毁掉,想到了一死了之,以此维护自己名臣的形象:“身冒炮矢,意在殉国,以全忠名!”但被齐大柱等人救了,最后关头,胡宗宪选择了民族大义,烧掉了严世蕃的书信,下令取得对倭寇作战的台州大捷,同时也产生了退意,希望以此能保全自身性命。胡宗宪跟海瑞有两次碰面,一次是在军营,一次是在海瑞家中,第一次他给海瑞念了首高岑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朝。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最后一次是在海瑞家,并告诉了海瑞一句真理:“皇上要用的人谁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谁也保不了。”确实如此,告病还乡的胡宗宪,后来还是被嘉靖帝招了回来,从严党倒台的那一天开始,胡宗宪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了。其实从他参与党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其实哪个人不是这样?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一代又一代首辅,一代又一代被干掉,党羽干了一批又一批,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大树倒下的时候,砸死的也正是在下面乘凉的人,没有人能避免。一代名臣,有手段,有谋略,为民,为社稷,最终死在了狱中,正所谓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却可无胡宗宪!
2023-08-08 19:33:471

抗倭功臣胡宪宗 品行不端埋下祸根

  胡宗宪(52—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589),因为严党失势而下狱并且最终自缢而死,但他忠义的形象依然深入民间,故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消灭嘉靖年间两个最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每次他都能有惊无险。可是,他却卷进了官场集团的政治斗争,最终断送了性命。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升迁的,在人们的眼里,他属于严党。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失宠,所谓“树倒猢狲散”,时任南京给事中陆凤仪马上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很快皇帝下令罢免他的职务,念其抗倭功劳,皇帝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失落回到家乡。   胡宗宪原想就此退居乡野,不问政事,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的政敌们没有忘记他,嘉靖四十四年(565),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意外发现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嵩儿子严世蕃作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胡宗宪自拟的圣旨一道。皇帝闻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胡宗宪被押赴至京。在狱中,他写下万言的《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石沉大海,彻底绝望的胡宗宪,在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他的死,虽然是官场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更是他品行不端埋下的祸根。   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嵩父子关系密切。当初赵文华赴浙江祭海时,不顾抗倭战争大局,上疏对浙江总督张经构罪陷害。胡宗宪在此事中扮演了卑鄙的角色,他追随赵文华上疏弹劾张经,且对浙江巡抚李天宠也进行陷害。这种助纣为虐的行为,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赵文华死后,胡宗宪又重金贿赂严嵩。他的一掷千金赢得严嵩的帮助。在被弹劾时,严嵩多次帮他化险为夷。胡宗宪最后入狱,就是因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而引起。   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也是不争的事实。他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其中,有一些钱财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但大部分还是供他自己挥霍。据传,有一次,胡宗宪宴请织造太监和李子元,居然用两百名侍女陪饮,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仅赏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还笑着说:“您这是在羞辱我吧!”以胡宗宪的薪俸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成为弹劾的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023-08-08 19:34:281

明朝大臣胡宗宪的后人有谁

胡桂奇:长子,锦衣卫千户,随父长年征战在外。胡松奇:次子,封为“锦衣卫副千户”,回到绩溪守住家业,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胡柏奇,三子,后迁往山东青州老家定居。
2023-08-08 19:34:351

哈利的故事巧妙处理胡宗宪的儿子

、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都谏议等。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除了酒肉娱乐,经过州县的达官贵人也会送礼。礼品贴上写着白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白米和黄米都是暗语,指的是银量和金量。这种风气正在蔓延,甚至一些公子高官的儿子们路过,这个地方将会受到隆重的接待。一天,巡抚胡宗宪的儿子来到淳和一群人在一起。邮政官员没有我不知道新来的人是谁,在招待会上的轻微怠慢激怒了胡公子大怒。他们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捆起来,挂在树上,用鞭子狠狠抽打。县令海瑞一听,Chun安县立即赶到驿站。看到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他顿时义愤填膺。他喊道,住手!命令立即解开邮政吏。胡公子夏侯_的手下见了程的出路,又把海瑞团团叫住。胡公子昂着头,挥着鞭子,说:你知道大叔是谁吗?瑞丽仗义执言,斥责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的辖区内胡作非为!唐我不相信我真的喜欢你,胡公子家庭舞蹈炫舞的称号。丁威胁说,狗官,你是瞎子!这是胡省长的儿子!听了这话,大海心里已经有了谱。他冷冷一笑,道:哼,当年胡老爷来过这里,吩咐各地不要散开。今天,你穿得这么好,还胡作非为。明明你不是胡大人的儿子,却一定是假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催促活捉胡公子,驱逐出境,并没收他沿途勒索的金银。事后,海瑞立即给胡宗宪写了一封信,郑重告诉他:有人声称胡夏侯公子一路上欺负百姓。海瑞认为公户一定没有这样的儿子,这显然是假的。防止他毁了州长我已经没收了他的金银,并将他驱逐出境。胡宗宪是著名的抗日军人。他没有收到信后,不要责怪哈里。就这样,哈利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敲诈。哈利他一生正直诚实,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赞美他的歌谣:不怕死的海峰,不要钱,不说话不硬朗却温柔,真是个铮铮汉子!如果你不t吐出什么很难,这意味着你不t吐出什么辛苦了,吃什么它很软。它高度评价了哈利不吃软怕硬的硬核精神。
2023-08-08 19:34:421

为什么叫胡部堂?

据我所知,这种称呼是错误的,楼主所说的应该是胡宗宪。当时胡宗宪为浙直总督兼兵部右侍郎(最后官至兵部尚书)。但是,明代各衙署之长官因在衙署之大堂上处理重要公务,故称堂官;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被派遣到外省带有这些兼衔的总督、巡抚,均通称都堂。(从唐朝开始有“都堂”之称为)。而清代才有“部堂”的称谓。所以,称胡宗宪为“胡部堂”,是不准确的。或应称为“胡都堂”。仅为个人见解。
2023-08-08 19:34:522

被忽视的抗日英雄胡宗宪

提到日本明朝的英雄人物,你可以马上点名于等人,但如果问及胡宗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个三三三五四的奸臣。不过,胡宗宪是明朝十大奸臣之一的赵文华,是严嵩的养子,附奸相,与赵文华一起参与诬陷抗日功臣兵部侍郎张静,诬陷张静抗日有功,从而成为他一生不可饶恕的污点。可见他在世的时候,名声并不好。他死后,敌人被当成了严党的马前卒,成为了士人眼中的另类,也永久失去了与后来的抗日英雄戚继光、余等一起成为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的资格。国内涉及胡宗宪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大多以严嵩的党员身份出现,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一般以典型的腐败官僚形象出现。当然,作为一个奸臣,这样的形象也符合人们讨厌的坏人形象。但在历史上,胡宗宪是一个威武之人,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抗日时,他身先士卒,冒着火和箭,亲自上阵,指挥战斗。虽然在他的成功学奏折中往往有很多夸大的地方,但他与倭寇打了几十场仗,确实是之前对戚继光最有威胁的人物。胡宗宪,本名如真,号梅林,安徽龙川人。嘉靖十七年建安十三年,他中了进士,是山东省益都县的第一任知县。在中国古代,县令要做的事情很多,税务、审判、治安、刑侦甚至军备防御,都要一个人来处理。胡宗宪任上,因为能力出众,政绩突出,破案能力更加突出,获得了名声,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多次被提拔。先是巡视帝国,后与工部侍郎赵文华联手扳倒张静及其继任者杨仪,转而出任兵部侍郎、东南军务总督,统领整个东南军队,肩负平定日寇的重任。所以抗倭图卷已经不能称之为平民了,只能称之为将军,而且因为他的战绩确实辉煌,还不如称之为名将。在抵抗日本侵略者方面,胡宗宪中国最突出的贡献是诱捕和杀死中国大领导人知望、徐海等人。当时,懵懂无知的赵文华通过虚报战功被提拔到工部,并在米歇尔普拉蒂尼严嵩的帮助下,顶替了沈良部长的位置,兼任右副都督和浙闽军务提督。赵文华曾和敌人打过仗,但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连胡宗宪也吃了大败仗。而赵文华,明知道敌人不好打,却还争着掌管浙闽的军务,因为他有胡宗宪当将军。由于对浙江、江淮、福建、广东四省招募的丰厚军饷感兴趣,他非常爽快地把除征饷以外的军务全部交给了胡宗宪。胡宗宪并没有一味镇压侵华日军,在外交上也做了一些努力,并一度要求朝廷派遣使节与日本政府建立联系,以约束其海盗。但此时日本内乱,所以没有不要在外交上扮演任何角色。然而,从日本回来的特使陈科元带来了日本领导人知望和他的养子毛海峰感兴趣的消息。胡宗宪报告了此事,兵部官僚对此非常谨慎,对知望有所怀疑,认为知望他要求在明朝朝廷开设朝贡,无异于威胁朝廷。他的背信弃义让胡宗宪严加防范,并告诉知望,为了表示诚意,必须先摧毁舟山群岛侵华日军的巢穴。嘉靖三十五年但是,从其他地区抽调士兵可以不能解渴。二等兵普遍军纪松懈,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比日军更大,战斗力不值一提。他们一旦遇到日本人,往往会分崩离析,互相践踏。面对这样的烂摊子,胡宗宪知道不可能硬抗。我我担心在援军到来之前,明朝的东南大门会被一个小股敌人撬开。幸好当时胡宗宪已经联系了知望和他的养子毛海峰,救出了知望美国牵连母亲和妻子从金华监狱,最初获得知望的信任。巡抚师爷一计,定下一计,先遣人接上了毛海峰,让他游说徐海退兵,然后派他的军官夏征接上了徐海,知书达理,感情用事,与人相爱,被人胁迫。徐海的立场是坚定的,但他仍然不能经不起大明官爵和荣华富贵的诱惑。检测完徐海的意图拉拢,挑衅徐说,陈东,另一个敌人的领导人,也打算拉拢,并在几天内,他将击败徐海建功;正当腾飞漫画jumpmh在说徐海的时候,胡宗宪派人到陈东给他通风报信。至此,几名大盗已被名利双收的胡宗宪收买,震惊世界、异常危急的桐乡之围瞬间告破。它可惜他们没有直到他们死去我才知道。胡宗宪虽有掌管闽浙军务的权力,但招抚的权限全在朝廷兵部已经拒绝了关于招抚的提议。胡宗宪此时纯粹是走一步算一步。徐海恩误以为陈先生暗中想出卖他。在的怂恿下,他困住了陈的首领的一伙,并把他绑在省长胡的账户作为礼物。胡宗宪送走徐海后,很快摆出一副要把张辽和闫妍释放到马铁叶松的架势。马感激并表达了他的忠诚。他得了徐海,又做了胡巡抚的工作,于是和一起上书,关了徐海。胡宗宪接过马也但要求夏征把这本书拿给徐海看。气恼之下,徐海设计陷害还在云里雾里的陈东,亲自护送他去见胡宗宪的账户。胡宗宪假装奖励,把徐海送出帐外,却对陈老师好言相劝,言语挑衅。他还特意安排了老陈部住在徐海隔壁。陈东被暗算,无缘无故生气,胡宗宪在暗中用假信挑动手下。于是,两个敌人的主力开始互相厮杀。等徐海回过神来,已经太晚了。陈东美军被他杀死了,双方都失去了生命。然而,他派去给日本领导人萨摩国王送救世信的敌人被胡宗宪的老部下卢镗逮了个正着。早有埋伏。徐海绝望地坐着,带领残部突围。此时,他的死对头余已带了数千明援军赶到现场,并将许仲逼入嘉兴北海盐附近的内河。徐海逃到水里也淹死了,陈东、马也等日本领导人被抓到北京处死。解决了徐海和陈东之后,胡宗宪开始下一步对付知望。胡宗宪救出知望他的老母亲和妻子被明朝朝廷囚禁,他被欢迎到杭州,在那里他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最初获得了知望的信任。胡趁热打铁,让说客江舟去日本投降。此时,知望正为徐海、陈东和马也的死而困惑。江舟机智地开导和迷惑了和省长胡的老乡,并诱使他们产生感情。知望也许是深情地思念着他的老母亲和老伴,或者是深信胡宗宪的真理空头承诺。几天后,他终于率领所有船只投降。现在知望的老虎已经被关在笼子里,胡宗宪决心不让他逃脱。他设宴招待实际上被软禁的人,并命令他的下属给知望送去食物、酒和肉派舰队安抚毛海峰;同时加紧使公文写奏章,并送北京请示。然而,有w宗宪感到抱歉和无助,声称这不是他的本意,并要求知望原谅他。知望后悔了,厉声斥责,但是没有这个时候t帮忙,一代海贼头子倒在了地上。在知望他的敌人集团立即瓦解,而其他有魅力的中国领导人,如徐海和陈东,也首先灭亡。海上没有一个巨人能召唤一群强盗。敌人拉拢和打开市场的期望完全破灭,这意味着他们的未来无处可寻。从那时起,他们陷入了一场以杀人、纵火和抢劫财产为简单目的的愤怒杀戮中。中国沿海省份后来也遭受了几次蹂躏。在被斩首后的第二年,知望的敌人变本加厉,横扫沿海各省,官军无法别停下来。嘉靖第三十九年,敌人重心转移到福建,进攻泉州、南安、惠安、厦门、同安。四十年代初,福州被围,福安、宁德、福清、永福城破。41年,汉奸严嵩倒台,严嵩集团被平定。胡宗宪因从严治党被定罪,撤职,入狱,后被释放。这时候树都没了,墙都被大家推了。42年后,御史王汝征写信给胡宗宪的手书给了严嵩的儿子樊氏,根据一道自制的圣旨,胡宗宪又被下狱了。在狱中,他愤怒地写了一封信为自己辩护。嘉靖皇帝大概是读到他有突出贡献,没有被定罪。同年11月,胡宗宪被革职下狱,日军进攻兴化府,大肆烧杀,将城内男子尽数杀死,所留女子全部为妓。一是朝野震动。但后来被著名的戚继光、于、等打败,流散的倭寇相继被消灭。直到年关,沿海的倭寇基本被平定。而胡宗宪,在嘉靖四十四年,又有一个大臣把他的罪行告诉了罗志。宗宪没他不想再被羞辱,所以愤怒地自杀了。在古代,中国能够勇敢作战的美国将军都没有好下场。高仙芝,不管他们的性格如何,都是无缘无故的死了,这也正是将军所说的。其实,现在看来,不管胡宗宪在官场上如何勾心斗角,都可以他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
2023-08-08 19:34:591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最后为何冤死狱中?

胡宗宪之所以会冤死于狱中是因为他曾受过严嵩义子的举荐而被划分为严党,再加上新任首辅以及其余政敌的针对,胡宗宪最后被冤死。明朝嘉靖年间,沿海一带倭寇十分猖狂。其中汪直以及徐海这二人长期盘踞东南沿海的海上,给当地百姓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以及威胁。胡宗宪知晓这个情况之后不顾其余朝臣的反对,开始制定清剿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徐海被逼自尽,而汪直则被逼归顺于明廷,长期困扰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就此得到解决。胡宗宪为官期间一直恪守本分,对于底下官员也是赏罚分明。就胡宗宪的为官表现来说他其实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后来却因官场斗争而未能善终。众所周知,嘉靖帝在位期间十分宠信严嵩父子。不过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严嵩因一位名叫蓝道行的道士而遭到嘉靖帝的厌恶,以至于日渐失势。最后严嵩被罢黜内阁首辅一职,他的儿子则被捕入狱。严嵩父子的倒台让朝中局势发生巨大转变,早前依附于他们的严党也纷纷遭到打压,其中胡宗宪因为多次遭遇严嵩义子的举荐也被冠上严党身份。话说严嵩下台之后,徐阶被嘉靖帝提拔为新一任内阁首辅。徐阶上位之后开始处处针对胡宗宪,后来还授意其他官员弹劾胡宗宪。这之后没多久胡宗宪便被收回职务,并被押解上京。最后嘉靖帝虽然听信了弹劾之词,但是因剿灭倭寇之功而未将胡宗宪处死。逃过一劫的胡宗宪本想就此不问政事,但是他的政敌却不愿就此放过他。就在他被革职回乡大约两年之后,曾与他一同抗击倭寇的罗龙文因犯事被抄家,结果负责抄家的人于此人家中发现一封贿赂严世蕃的信以及一道假拟圣旨。这封信涉及到了胡宗宪,故而嘉靖帝将闲置在家的胡宗宪又给抓回了京城。最后胡宗宪在辩解无果的情况下于狱中自尽身亡。
2023-08-08 19:36:121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的历史原型是谁

电视剧的历史原型就是历史上的胡宗宪本人。
2023-08-08 19:36:392

徐阶有没有给赵贞吉写信让他借粮给胡宗宪?

实际的情况自然是徐阶肯定写信过去了,不过不是让赵贞吉借粮食,而是让他不借。小阁老严世蕃写信给郑必昌何茂才让他们毁堤淹田,杨金水伙同二人说服了胡宗宪的亲信杭州知府马宁远。马宁远背着胡宗宪干了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带人扒开了新安江的大堤。胡宗宪得知了以后,非常生气,对自己一手栽培的马宁远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按道理来说,马宁远是胡宗宪一手栽培起来的,胡宗宪对他有知遇之恩。同时,马宁远这个人也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可以说胡宗宪让他死,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去死。但是就是关系如此好的两个人,仍然被杨金水等人钻了空子。所以可见事在人为,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铁板一块的。毁堤淹田的事情发生了以后,严嵩干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去找徐阶谈心。为什么严嵩去找徐阶谈心?因为严嵩想让出首辅的位子以拉拢徐阶,让徐阶帮他善终。当时情况是这样,朝廷之中主要是倒严派和严党的争斗。倒严派中徐阶资历最深,实力最强,高拱和张居正还差火候。如果他愿意站在严嵩这面的话,严嵩是有机会善终的。所以才有了这一出严嵩推心置腹,徐阶装傻充愣。此时的严嵩其实已经是向徐阶示弱了。毕竟此时严嵩还是首辅,二十多年的下来,严党树大根深。徐阶是敌是友,其实严嵩是不大有把握的,但是严嵩请求了徐阶让他的学生赵贞吉借粮食给胡宗宪。胡宗宪最后成功地接到了粮食。于是趁着师徒二人相会的时候,严嵩肯定会找胡宗宪确认这件事情。如果徐阶写信给赵贞吉让他借粮食给胡宗宪,那么就说明徐阶愿意帮助严嵩,是严嵩的朋友。胡宗宪心里明白,徐阶是铁定倒严的。只是胡宗宪也聪明,并没有告诉严嵩实情。实际的情况自然是徐阶肯定写信过去了,不过不是让赵贞吉借粮食,而是让他不借。赵贞吉在和胡宗宪的对话中已经很明显了,“两边的人都不愿意我借粮食给你”。一方是以严世蕃为首的人,另一方自然是张居正这些人。所以,这可以说明徐阶并没有写信让他借粮食给胡宗宪,不然赵贞吉不会不提及他师父。为什么严嵩要亲自找徐阶,说白了古代师徒如父子,同朝为官,赵贞吉必然是徐阶的人,旁人是调不动的。只有徐阶的话,赵贞吉才有可能会听。但是赵贞吉表示不能借粮食,充分说明徐阶倒严的决心。
2023-08-08 19:36:521

胡宗宪女儿最后结局

胡宗宪女儿最后结局是被杖刑。因为在胡宗宪逮捕入京时,嘉靖也没有放过他的妻子、女儿。众目睽睽之下,竟对二人施以杖刑,可以说是对胡宗宪最大的“羞辱”了。所以胡宗宪女儿最后结局是被杖刑。
2023-08-08 19:37:221

明朝胡宗宪是好官还是贪官

功大于过!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长期以来,关于胡宗宪的过与非集中在和严党的关系、征敛贪污这样两个问题上。其一,《明史》说胡宗宪“因(赵)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胡宗宪为什么要结交严党?其实这是胡宗宪保身为国的需要。严嵩窃居首相要位后,奸贪害政,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祸国集团。他们嫉贤妒能,在政治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嘉靖三十二年,严党工部侍郎赵文华被派往江浙祀海并督察沿海军务。赵抵浙后,依仗严嵩为后台“凌轹官吏,公私告扰,益无宁日。”浙直总督张经奋勇剿倭,功绩卓著,只因不买赵文华的账,赵文华便“连疏劾经”致使张经被害死。继任为总督的周珫不久又被赵文华捣鬼罢去。这年八月,南直巡抚曹邦辅在杨家桥围歼倭寇获胜,赵文华因没有抢到头功,便向严嵩诬告曹以致曹被谪戍边。对于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严党,胡宗宪与他们结交是违心的,被逼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对自己的迫害。否则又将“继张经、李天宠而肆诸市朝矣!”胡宗宪“万一有变,身不足言,其如国事何?昔人有云:货以藩身,况固之以安国家之杌陧,免生灵荼毒乎?”因此,说到底也是为了抗倭的大局。另外,明朝对军队控制的很死,事必请示而后行。而抗倭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胡宗宪以“贼势纵横,非事不中制,请必允行,不能成功也。辇金帛子女以贿分宜(严嵩)”就是为了取得战略决定权,以便更灵活、更主动、更有效地抗击倭寇。这个动机是秉心为公的。因此,仅从馈送这个表面现象而言,不能说胡宗宪就是严嵩党羽。这一点,连一向昏庸的嘉靖皇帝都有清醒的认识:“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另一抗倭名将唐顺之的遭遇与胡宗宪一样,只因是赵文华所荐,所以“闻望颇由此损”,因此,我们不能采取历史机械主义的态度,对历史上那种认为凡是与严嵩有关系就是严党的错误看法应彻底否定。(《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明名臣言行录》)其二,对于胡宗宪征敛贪污,《明史》说他“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也不赀”,给事中罗嘉宾、御史庞尚鹏“上宗宪侵帑(音唐)状,计三万三千”。对此,胡宗宪极力辨白,这些钱没有进入自己的腰包。那这笔钱用于何处?能否据此来否定胡宗宪征敛不当和贪污官帑?我们先看严世蕃贪污纳贿勒索情况。《明实录》五四四卷说,严世蕃依仗其父,对文武百官勒索不已:“自中外百司及九边文武大小将吏,岁时致馈,名曰‘问安"。凡堪报功罪以修筑城墉必先科克银两,多则钜万,少亦不下数千,纳世蕃所,名‘买命"……甚者,户部解发各边银两,大半归之世蕃,或未出都而中分,或已抵境而还送。”严世蕃贪污的结果,造成军饷空虚,而想要抵抗外来侵略必须自筹资金。胡宗宪在此情况下,只好“侵官帑,敛富人财物”。在出此下策的过程中,胡宗宪没有向穷人动手,反映了他的良苦用心。再从胡宗宪剿倭中也可看出钱财的去向。胡宗宪说:“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如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倭寇围困阮鹗于桐乡,胡宗宪一时无兵可救,想来想去只有用饵“以伐其谋,携其党出阮公而徐图之耳,乃捐万金。”诱致徐海、王直又花了大量金钱,他常常“厚遗谍者”,“厚遗来谢酋”,又“数遣谍者持簪珥玑翠遗海两侍女,令日夜说海。”这样做,减少了军队伤亡,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和促进了倭寇内乱,为最后剿平倭寇铺平了道路。同时,胡宗宪一反明军将领克扣军饷、贪吃空额的积弊,给军队士兵以重赏厚饷使他们在抗倭战中乐于为国捐躯。如当时驻守海盐的汤克宽部队士兵口粮“每日人各八分(银)”,本地兵“各口粮一日五分,每十日一给。而酒肉犒赏,守巡府县络绎与之,是以兵士愿出死力战守焉。”(见《明史》、《明名臣言行录》和《倭变事略》)从以上的史料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胡宗宪“征敛贪污”问题虽不属子虚乌有,亦大半为不实之词。区区三万两同赵文华在浙江“搜括库藏百万计”根本不能相比,更何况胡宗宪的钱还是取之民用之民。
2023-08-08 19:37:311

胡宗宪和戚继光的关系

胡宗宪是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戚继光是他麾下的一名将军。从参将一直做到总兵,但一直是胡的部下
2023-08-08 19:37:423

如果评价胡宗宪?胡宗宪一生功过解析

从功绩和成就来看,胡宗宪绝对算得上一位能臣,平息倭寇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但回到做人方面,胡宗宪又表现出了趋炎附势、挥霍无度的一面,所以后人一直对他的人品颇有争议,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胡宗宪本人呢?其实历史上像胡宗宪这样的人物并不少,功过我们也要分开来看,这并没有什么矛盾的,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万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要做的。 (一)破格提拔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在刑部观摩实习政务两年后,出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令。益都多年来不仅遭受亢旱和蝗祸天灾,还常受附近盗匪的抢掠,日子苦不堪言。 胡宗宪下车伊始,立即组织百姓抗旱自救、消灭蝗灾、发展生产,又安抚招降了为害一方的强盗集团。他将大部分强盗遣回原籍为民,留下千余名军事骨干组成自卫团保境安民。两年后,益都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胡宗宪声名鹊起,被破格擢升为御史。 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宣府和大同,是防御蒙古军队的前沿阵地。此地因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朝廷以重兵把守。胡宗宪出京巡行按察到此地时,适逢“诏徙大同左卫军于阳和、独石。”军士们不满被调往山高水寒之地布防,群情汹汹,聚众喧哗。为稳定军心,胡宗宪不顾众人劝阻,以身涉险,“单骑慰谕”,并当场许诺部队依旧在宣大驻防,军士们的心“乃定。” 他巡按至湖广时,积极为当地官府出谋划策,平定苗民起义。他的能力和才华得到朝廷的高度认可,再次被提拔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这次任职,把胡宗宪推向抗倭斗争的最前沿。 (二)攀龙附凤 此时,东南沿海倭患加剧。倭寇为牟取暴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海盗汪直纠集一群亡命徒和日本浪人,组成走私集团,占据日本五岛,自称徽王。海盗徐海照葫芦画瓢,拉起一支约三万人的倭寇武装,多次大规模入侵至长三角地区。 大小海盗首领们与由日本浪人组成的真正倭寇集团沆瀣一气,荼毒百姓,攻城略池。盘踞在海上五岛的汪直“煽诸倭入寇”,徐海等大小海盗在内地遥相呼应“日扰郡邑”。嘉靖在严嵩建议下,特派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前往浙江“督察军务”。 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恃严嵩内援,恣甚。”他趾高气扬向浙江总督张经索要两万两白银,碰了一鼻子灰。浙江巡抚李天宠痛恨其狗仗人势,对他采取“老虎拉车----不吃这一套”态度。胡宗宪却从赵文华身上发现了攀龙附凤的终南捷径,于是处处曲意迎合他,在“经、天宠不附”情况下,“独宗宪附之。”赵文华见他如此识相,“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 适逢倭寇入侵嘉兴,胡宗宪采取示弱战术,派人送去毒酒劳军,使倭寇“死数百人。”其后,他协助张经,取得王江泾杀敌近两千人的抗倭第一次大胜。 赵文华故意将“功归宗宪”,上疏诬奏张经靡饷殃民、“养寇失机”。严嵩在朝廷推波助澜,大肆宣扬胡宗宪的功劳,恶毒攻击张经冒功请赏,使张经最终被冤杀。 扳倒张经后,赵文华的枪口又指向李天宠,“谤天宠嗜酒废事。帝遂除天宠名,而擢宗宪以代。”不久,李天宠遭人弹劾,胡宗宪落井下石,“亦言其纵寇。帝怒,逮下狱,遂与经同死。” 攀上赵文华这棵通天大树后,胡宗宪积极参与诽谤诬陷两名正直上司,又倚仗严嵩在朝力挺,终于第三次被破格提拔为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胡宗宪为保住名位和功名,对赵文华是“耗子给猫当三陪----拼了命地巴结”,对严嵩父子更是“岁遗金帛子女珍奇霪巧无数。”他甚至通过进献珍稀祥瑞动物“十白(白鹿二、白龟四、白兔、白鹊、白猴、白鸲鹆、白鹦鹉、白麂、白鼠、白黄头)”与嘉靖搭上关系,“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而使“帝大悦。”赵文华死后,“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 胡宗宪以权力攫取财利来进一步巩固权力。他与浙江的官员交往密切,公然在宴会上接受他们赠送的金银器物。他中饱私囊,使“督府积银如山,聚奸如猬。”同时私生活极为混乱,“在江南亦恣情妓乐,自负嫪毐之器,至拥诸倡女,与幕客宣霪于制府”。 胡公子上行下效,公开接受地方官贿赂。飞扬跋扈的胡公子途经淳安时,因嫌驿吏接待规格不高而“倒悬之。”没想到碰上硬茬,县令是连嘉靖都敢骂的海瑞。海瑞闻讯截住胡公子,没收了他受贿的数千两金子,并派人将事情经过告知胡宗宪。 胡宗宪“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 zī,计量)。”这些财物的用处令人大跌眼镜:抗击倭寇,保境安民! (三)抗倭英雄 1556年2月,经赵文华力荐,胡宗宪升任直浙总督,全面主持抗倭工作,获得“东南努藏,悉从调取,天下兵勇,便宜征用”的特权。他大显身手,提拔重用武将戚继光和俞大遒等人,又诚邀以徐渭为首的“东南士大夫预谋议”,改变战法,将抗倭保境引入正轨。 针对倭寇“来去飚忽难测”的作战特点,胡宗宪命令建立完备的沿海防御系统,在福建沿海设五大水寨,在浙江沿海设三大水寨,分别派重兵驻防;他组织编写《筹海图编》详细介绍沿海敌情、地势及应对措施,又“缮甲造舰”,造出千艘配置先进火器的战舰,交戚继光和俞大遒分率巡洋。 除制定战略战术,胡宗宪在战场上同样以身作则、冲锋陷阵。他“不拘警报有无,而亲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上任半年后,他挥师猛攻盘踞东沈庄的徐海集团。因倭寇穷凶极恶,官兵进攻失利。胡宗宪为激励士气,“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将士们士气大振,大败倭寇。 数月后,倭寇为报惨败之仇,气势汹汹侵犯会稽,“官兵莫能御。”胡宗宪令大将督促卢镗迎战被婉拒后,“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战场上,胡宗宪时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倭寇围攻杭州时,胡宗宪“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名帅风范,激励着将士们舍生忘死报国杀敌。 为一劳永逸消除倭寇隐患,他采纳“知兵、好奇计”的徐渭的建议,采取剿抚并举战略,令戚继光、俞大猷等痛击倭寇的同时,派人到日本五岛招抚王直。他巧使离间计,使倭寇自相残杀。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汪直被招抚,徐海兵败自杀,“两浙倭渐平。” 喜讯传入皇宫,“帝大悦,行告庙礼,加宗宪右都御史,赐金币加等。” 此后,胡宗宪与其余倭寇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展开拉锯战。倭寇在浙江柯梅建造战舰,胡宗宪为减轻浙江压力,故意“利其去,不击”,放纵倭寇进入福建“纵掠闽海州县。闽人大噪,为宗宪嫁祸。”遭到御史弹劾后,胡宗宪推卸责任,“劾(俞)大猷不力击,大猷遂被逮。”其后,尽管屡遭弹劾,胡宗宪仍凭借进献祥瑞物取得嘉靖欢心,步步高升至兵部尚书。 (四)折戟沉戈 1562年5月,严嵩被罢官后,严世蕃被逮捕。历来被视为严党的胡宗宪屡遭弹劾,给事中罗嘉宾与御史庞尚鹏“奉诏勘之”后,弹劾胡宗宪“扣侵边饷为常规,有‘总督银山"之号”、“上宗宪侵帑状,计三万三千(两白银),他册籍沉灭。” 御史崔栋查证,这笔巨款先后两次出自嘉兴府库。胡宗宪第一次提出一万余两,用来遣散来自广西的狼兵;第二次提出两万余两,专用于抗倭事务,如:用于赏赐杀敌立功士卒、抚恤伤亡士卒家属,收买倭寇情报或用于离间,均有据可查。崔栋回报调查结果:“宗宪无他,军中所恃有鼓舞人心者财尔。其中用间行饵,贾勇赏谋......以臣愚见,宗宪可原。” 胡宗宪的自辩与调查结果相同:“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他细致申述:倭寇毛海峰部归顺后,他曾向朝廷“乞加重赏”;徐海围攻桐乡时,他曾馈赠徐海黄金千两、增绮数十箱,使徐海眉开眼笑退兵;为诱降徐海和汪直,“费百余金”;他对戚家军“给饷甚厚” , 重赏有军功的士兵和幕僚,使得部下“愿出死力战守焉。” 他的解释使“帝以为然,更慰谕之”,并令其“照旧督抚地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贪腐风波刚过,胡宗宪又被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其党严及奸欺贪霪十大罪”,再次被逮捕至京城审问。嘉靖出面干涉:“胡宗宪不是严嵩党羽,朕破格提拔使用他八九年间,没有人弹劾过他。因为多次进献祥瑞物,才被小人们妒忌。而且他抗倭劳苦功高,现在如果判他有罪,今后谁还敢替朕真抓实干?朕意,罢官放回老家养老算了!” 胡宗宪回到安徽绩溪老家过了近两年清闲日子后,再次遭受灭顶之灾:御史汪汝正在查抄严党罗龙文家时,竟然搜出“宗宪手书”。这是他最初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内援的信件,另附一道自拟圣旨。 “伪造上谕”,无异于“寿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胡宗宪被这道自拟圣旨直接送进监狱。他满腹委屈“自叙平贼功”,又以上次被嘉靖的宽恕理由开脱自己“以献瑞得罪言官”,同时攻讦御史汪汝正收受贿赂。嘉靖“终怜之”,把汪汝正也逮捕入狱。为了给自己辩诬,胡宗宪于狱中写下《辩诬疏》。 《辩诬疏》上奏后,犹如石沉大海。胡宗宪在绝望和悲愤中,“竟瘐(yǔ,古代指囚犯因受刑、冻饿、生病而死在监狱里)死。”另一说颇具文学色彩:胡宗宪写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句后,自杀身亡。1573年,明神宗即位后,为胡宗宪平反昭雪,“复官,谥襄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人物的评价标准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如果以此为标准,胡宗宪属典型的小人:才华横溢,品德败坏。可是,胡宗宪攀附严党谋取权位,干的却是为国利民的好事。他贪腐受贿,用途却尽在抗倭。所以他的抗倭事迹被收入国史,胡宗宪亦因此在《明史》忠臣传中青史留名。 因此,胡宗宪的灰色人生给后人留下这样的启示:人性复杂多样,人物鲜活多变,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更没有一无是处的小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以非黑即白的幼稚思维,来评判人物(尤其是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2023-08-08 19:38:321

抵御倭寇的胡宗宪是功臣还是罪臣

权术过人、劳苦功高却不得其死的胡宗宪。后世言及平倭,总是讲戚继光、俞大猷、张经等人,其实,平倭最得力、立功最大的,非胡宗宪莫属。可惜的是,他为人油滑,在朝中交结赵文华、严嵩,致使后人对他的品行大打折扣,影响了他平倭的功劳。  胡宗宪,字汝贞,南直隶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此人为官,一步一个脚印,由知县、御史、巡按,这样,他不仅在地方历练,军队中也久经“锻炼”(巡按宣府、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巡按浙江。当时,张经为总督,李天宠为巡抚,这两个人对朝廷派来祭海兼督察军务的赵文华皆不买帐。惟独胡宗宪深晓官场三味,一心奉迎赵文华。赵文华大喜,与胡宗宪暗中谋划,齐力倾陷张、李二人,并最终把他们送上法场。但实话来讲,明军王江泾大捷,虽然总体上讲是张经指挥有方,胡宗宪本人出力不少。当然,报功时,最终在赵文华的陈说下,大功皆归于胡宗宪一人,他被超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天宠为浙江巡抚。后来,也是在赵文华努力下,胡宗宪竟能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充任总督一职,取代杨宜。  胡宗宪任上一直很卖力,绞尽脑汁想平定倭患。他先派出手下人蒋洲、陈可愿到日本活动。这两位爷乃胡府门客,皆能讲一口流利倭语,是纯熟的外交人才。二人入日本,首先见到王直的养子王滶。由于大家是大同乡,自然一见意气相投,并由王滶引见,蒋陈二人得与王直会面。  王直并不在日本本土居住,他占据日本沿海五个岛屿,拥众自保。他手下财物堆积如山,人员上万,俨然一方国王。王直最初在日本吃得很开,岛民们纷纷在他率领下侵入中国沿海杀掠,获利颇丰。后来,由于明兵征剿,死人多多,甚至出现过一个小岛上几百男性倭人出海无一人生还的事情,倭人逐渐对王直产生了怨恨情绪。为此,王直心里不踏实,所以他近年一直居于自己能控制的海中岛屿上。  凭借与王直同乡的关系,胡宗宪首先把关在金华监狱中的王直老母和妻子释放出狱,好吃好喝养起来,供奉甚厚。如今,蒋洲、陈可愿又来致意,王直心动,对二人讲:“正是俞大猷对我下手太重,想赶尽杀绝,我才跑到这里。如果朝廷赦免我,恢复通市,我肯定会归国效力。”  于是,蒋洲自己做人质留在岛上,王直派养子王滶与陈可愿一起回国。  王滶并不是单身与陈可愿回到沿海,而是率一只千余人的船队回去。胡宗宪面见王滶,激以忠义,厚赏财宝,让王滶“杀贼立功”。  结果,深晓倭寇行踪的王滶出手不凡,在舟山等地大败倭寇(王滶本人和他的手下人,无论是华人或倭人,皆倭寇打扮,所以容易迷惑对方)。  胡宗宪把捷闻送达于朝廷,以“中央”名义赏赐王滶等人财物,并做出言之必信的姿态,听任王滶等人受赏后扬帆回日本。  王滶又喜又感激,回去后积极做工作。不久,他就派人送信给胡宗宪,告诉说另三个倭寇头子徐海、陈东、麻叶三人要来攻袭沿海。  果然,徐海不久就率大隈、萨摩西岛的真倭万余人分掠瓜洲、上海、慈溪等地,并集兵猛攻乍浦。  胡宗宪在塘栖立营,与巡抚阮鹗,互为犄角。慑于倭势,他们也出迎击敌。阮鄂手下游击将军宗礼敢战,率兵进攻徐海部倭寇,三战三捷,可最后不幸中伏而死。倭寇乘胜机,包围了身在桐乡的阮鄂。  胡宗宪见情势紧急,忙抽兵回撤杭州。同时,他派指挥夏正持王滶的书信劝降徐海。徐海见王滶手书,大惊:“怎么,老船主(王直)也要归降吗?”  王直在倭寇和海盗中名气巨大,加上徐海本人在阵中受伤,他心中颇动降意。由于不知事情深浅,他也不敢立刻答应,推托说:“我们这批人三路进击,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还有陈东、麻叶两位。”  夏正依胡宗宪嘱咐,骗徐海说:“陈东已经和我们有密约,现在就看您的意思了。”  徐海闻此言,立刻怀疑陈东与明军早有秘密协议。  陈东方面,也听说有明使入徐海大营密谈,吃惊不小。由此,二人嫌猜日深。  在夏正劝说下,徐海遣使向胡宗宪谢罪,但索要大笔金银“犒军”。胡宗宪即刻施行,派人送银送酒送肉,这可让徐海喜出望外。于是,他马上释放二百多明军俘虏,并从桐乡撤围。由此,明朝巡抚阮鄂才捡得一命。  徐海解围后,回到大本营乍浦休养。  胡宗宪派人送信,劝说徐海:“徐大人已经内附大明,吴淞江倭寇贼盛,何不击之立功!而且,那伙贼人财物有数百船,您可以率兵掠之以为军资。”徐海缺心眼一样,信以为然,很快就率军逆击昔日的“战友”,斩首三十余级。  而恰恰趁他出军时,胡宗宪遣俞大猷乘间带兵出发,放火烧毁了他的老巢乍浦附近停靠的许多大船。  徐海心惊,忙派其子徐洪为人质,向胡宗宪“孝敬”飞鱼冠、坚甲、名剑以及金宝无数。胡宗宪投桃报李,回赠徐洪更多的金宝,还让他捎话给徐海,争取徐海能把陈东和麻叶两个贼头缚送明军。  徐海见胡大人如此“仗义”,非常感激。他很快就把麻叶抓住,五花大绑送至胡宗宪门下。  胡宗宪非常有心计,他对麻叶亲解其缚,许以大官,诱使他写信给陈东,要对方下手除掉徐海。胡宗宪得麻叶亲笔信后,送与陈东,赚得对方回信,却又派人转送徐海。  徐海见信大怒。同时,徐海的两个美妾翠翘、绿珠也受胡大人派人收买,日夜不停对徐海讲陈东要害他。枕边风不得了,徐海立刻派人携重宝送给陈东的主子、萨摩岛主的弟弟。倭人见利忘义,看见金宝无数大喜,立刻让人绑了陈东送与胡宗宪。  由此,陈东、麻叶二人在明军监室中得以相会。  陈东、麻叶被逮,吃亏最大的其实是徐海。如果他真正事实上降附了明朝,自可无忧。但他并未得到赦令和官封,此时羽翼已失,势单力难,很是尴尬。  徐海傻不拉叽,自忖绑献陈东、麻叶有功,对胡宗宪无丝毫防备。于是,双方约定日期,徐海准备正式投降。  谁料,徐海投降心急,提前一日赶至杭州,把大部队留在城外,他自己率日本海岛酋长百余人贯甲仗剑而入。当时赵文华和阮鹗都在,闻之心惊,怕徐海以降附为名赚城杀人,急劝胡宗宪拒绝对方。  这位胡大人临危不惧,安慰赵文华勿惧,立刻派人开帐接见徐海。其实,徐海是真降。他入帐之后,率众贼首叩首谢罪。胡宗宪离座,亲自扶起除海,表示朝廷一定会“宽大处理”,希望他日后“戴罪立功”。  胡宗宪话这样说,心里很为难。徐海这种在沿海杀掠多年的巨寇,朝廷一直要他项上人头,胡宗宪本人并无给予特赦的权力。  于是,胡总督先安排徐海手下近万名降附的倭寇住下,在沈庄扎营。沈庄有河,把庄子分为东西两部分。徐海手下降倭居西,胡宗宪的明军居东,隔水相望。  晚间,安排妥当,胡宗宪唤来被软禁的陈东,让他写密信给住在西庄徐海营中的老部下们,称徐海与官军合谋,晚上要尽杀倭寇以立功。  消息传出,倭党大惧,乘夜向徐海营帐喊杀而来。徐海当时正搂着两个美妾做美梦,忽然惊醒,忙令其手下卫士拼命抵拒。贼人们互相残杀,徐海本人大腿中槊,勉强支撑。  混战间,明军已把倭寇团团包围。  凌晨,见自己营盘众倭弟兄们死伤殆尽,明军在周遭合围喊杀,徐海知道自己上当受骗,绝望中投水自杀。  明军此次不费功夫,大获全胜,连日本大隅岛主的弟弟辛五郎也被活捉,只有少数残敌奔遁舟山。胡宗宪即刻命俞大猷追击,雪夜焚其栅垒,倭寇尽被烧死。“两浙倭渐平。  嘉靖帝大悦,行告庙礼,凌迟麻叶、陈东、徐洪、辛五郎等贼头,诏命加胡宗宪右都御史,赐金币奖赏。  说句实在话,胡宗宪计谋虽好,却不太厚道了些。怎么说徐海也是降附,杀降不祥,不知胡总督是否知道此说。  徐海、陈东等人解决掉,下一个目标就是倭寇大头目王直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听说“老战友”徐海等人皆死,王直顿起兔死狐悲之感,携手下三千多百战倭寇乘船至宁波岑港,大掠四境,然后撤回海上观望。  虽如此,由于先前蒋洲等人做“工作”,王直杀人不多,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增加与明朝谈判砝码。  胡宗宪派人通知蒋洲,蒋洲转告王直,说:“如果王公您降附,朝廷会委任您都督一职”。蒋洲不知胡总督这是一计,与王直歃血为盟。  老王异常激动,奋言道:“我当为朝廷肃清海波,赎家庭性命!”他先派手下贼头毛海峰、叶碧川随蒋洲出发,自己随后率大部队跟进。  但是,蒋洲几个人到杭州后,王直迟迟不来。明朝官员纷纷称疑,觉得王直使诈,很可能是乘间再发攻袭。于是,明廷巡按御史王本固下令把蒋洲抓入监狱,严审他是否通倭卖国。  蒋洲又冤又气,辩称:“王直肯定要投降,他违期不至,很可能因海上风大。”  蒋洲说的不错。王直所乘大舟刚行一天,正遇海上飓风,一行人几乎丧命。他只得派人折回重发一船新船,故而迟来。  王直此来,又在宁港岑港靠停。浙江一带居民听闻倭寇船只上百艘数千人靠泊岑港,大惊大骇,传言纷纷。  朝廷诸臣闻之,也都私下认为胡宗宪引狼入室,必酿东南大祸。  王直远来,忽然发现明军在岸上不远处盛陈军容,森然壁垒。对此,他非常不高兴,派义子王滶上岸质问胡宗宪:“我等奉诏而来,专为息兵安境,不料您胡大人严禁舟船出海,又摆大军严加戒备,不是要哄骗我吧!”  胡宗宪心中焦急如焚,但有巡按御史王本固等人一旁伺察,他不敢行事太过,只得派人回复王直,表示朝廷“万分欢迎”他归顺。同时,他让被软禁的王直亲儿子写信给他爹,劝王直马上上岸投诚。  王直接信苦笑,复信只几个字:“吾儿何其愚也!汝父在,朝廷厚汝;父来,阖门死矣!”但是,事已至此,王直毕竟要和明廷谈判,就要求蒋洲登船或明军派一有身份的人来已军中当人质。蒋洲本人来不了,他被巡按御史关在牢里,正大刑伺侯拷问着。于是,胡宗宪就派一直与倭寇打交道周旋的指挥夏正手持伪造的朝廷赦免王直的批奏去见王滶(其实他确实写了奏疏,只是还未获批准)。  王滶不知是假,回去兴冲冲转告王直。老王很高兴,庆幸自己劫掠杀伐大半生,终于在“祖国”有正当身份了。  王直深信不疑之余,把部伍安排妥当,便大大咧咧上岸,身边仅带数名随从。  聚观百姓很好奇,见老王半大老头子气宇轩昂,一身华丽的明服,而他身边侍从,个个是脑袋秃几块的倭寇发型(其中有华人有倭人),非常惹眼。  胡宗宪热情得不得了,待王直以宾礼,在杭州挑一处豪宅。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胡宗宪本意确实是想朝廷赦免王直,以倭寇击倭寇,自可肃清沿海大患。疏上,明廷的言官王国祯等人力持不可,称王直是倭寇元凶,绝不可赦。本来,胡宗宪还要上疏抗辩,但当他听说朝内不少人声称他本人接受王直大笔贿赂,故而力争赦免这个海盗头子的大罪。宦海沉浮多年,胡宗宪惊出一身冷汗,忙撤回原先的疏奏,改称王直罪大恶极,应立即正法。  王直锦衣玉食多日,在杭州大宅子翘首期待朝廷的任命。平时,他还细细研究海图,准备随时以“都督”身份出海杀捕“倭寇”。一日,忽听门首喧哗,王直以为有任职诏命,忙衣冠一新,出门迎接。岂料,来人并非老乡胡宗宪,而是巡接御史王本固带着许多衙役凶巴巴到来。未及开口,王直被差人们一顿乱揍打翻在地。转眼之间,他已从座下客变成五花大绑的阶下囚。  王直不傻,很快明白过来,冷笑一声,叹道:“胡公误我!”  王直的案子毋庸细审,他先前的罪恶够他死一万次了。不几日,王直和他老母、妻子等宗族数十口均被押至杭州刑场处决。干了这么多年海上杀人劫掠的勾当,王直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临刑神色不惊。  王直惟一感怀的,是自己这么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竟然最终被看似忠厚义气的老乡胡宗宪骗到。大刀砍下之时,王直一声怒吼。  王直被杀,岑港停泊的三千多倭寇悲愤异常。这些人皆百战死士,跟随王直浴血奋战多年。老东家一死,他们自觉无所归依,个个按剑而起,憋足了劲要与明军大战。  最倒霉的是,当属明军派去做人质的指挥夏正。王滶听闻义父被明廷诱杀,气得双眼通红,立刻把刚刚还在一起欢饮的夏正绑在船头,破口大骂明军无信。然后,众倭寇冲上前,碎刀割剐了夏正。  夏正是条汉子,至死一声不吭。可这位也憋曲,骂不出声,只能沉默就死。因为他知道,朝廷诳杀王直的招术,太过于理亏。  王直之死,造成了倭寇新一轮疯狂的报复。他手下三千多狂倭杀红眼,一路在海上漂,一路狂杀。嘉靖三十七年初,这些人先攻潮洲,杀伤不少明军后,又扬帆直犯福州。刚刚从浙江被调至福建窗体底端任巡抚的阮鄂不能敌,竟出下计,从库银中调出数万两白银,连同明军新造的六船大船一起,送与倭寇,以“买”自己一方的“安定”。  这帮贼寇收银收船后,掉头进攻福海,连当地县令也杀掉,大肆抢掠。  不久,数股倭寇忽来忽往,在台州、惠安、长乐、漳州、泉州等地登陡,极尽淫毒。  由于新倭大至,海患复起,明朝严旨切责胡宗宪,并把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等人的军职一概消夺,限令他们一个月内先荡平岑港的倭寇。  王直残部在舟山严设防守,阻岑港而战。明军虽勇,但倭寇们恃凭有利地形,对明军杀伤甚众。  另一方面,各路倭寇源源而至,不少打着为“老船主”王直报仇的旗号,气势异常。  从前,明军还有剿和抚两种手段,如今骗杀了王直,任你说破大天,各路倭寇也不会向明朝官军投降。  胡宗宪急得如热锅蚂蚁一样。由于不少倭寇侵掠福建,许多福建人就声称是胡宗宪故意纵倭南遁,想把倭患引出他自己所在的浙江一带。在朝中,福建籍的言官李瑚上书劾奏吴宗宪。  气急败坏之余,老胡怀疑手下的总兵俞大猷(也是福建人)与上面通气,就首先出招,上奏说俞大猷治军不力,纵倭南逃。这位俞总兵倒霉,数年来出生入死与倭寇血战,结果却落得个被逮入京城拷讯的下场。好在他从前立功多,朝中不少官员搭救,才没被处死,发往塞上守边。当然,俞大猷免于一死的最关键处,在于他朝中的一些福建老乡凑钱,送三千两黄金于严嵩之子严世藩。小严一高兴,片纸一张,就保下了俞总兵的项上人头。  以后几年,福建、广东、江北等地倭患频频,但就实来讲,“(胡)宗宪虽尽督东南数十府,道远,但遥领而已,不能遍经画。”因此不能就此就讲胡宗宪指挥无能。毕竟沿海防线太长,倭寇神出鬼没,声东击西,让明军防不胜防。  为了保官保位,胡宗宪很善于走上层路线。由于他通过赵文华得与严嵩父子相结,平日里不停孝敬这二位无数金银异宝。有了严氏父子在朝中帮他讲话,老胡“威权震东南”。同时,胡宗宪又喜欢养士,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故而誉言四起,人人称善。但对于老百姓来讲,这位胡大人额外加赋,竭力搜刮,民间怨声载道。  不久,有言官奏称老胡侵占国帑三万多银子,还销毁帐册,其罪彰明。胡宗宪上疏自辩,表示自己挪用公款是为国除贼之用。这话有一半倒是真的。他派人离间,收买倭寇,确实要花大笔“公关费”。嘉靖帝对他本人印象也好,倒不是因为他平倭有功,而是他常常进献白龟、五彩灵芝等“吉祥物”,使得崇信道教的嘉靖帝龙心大悦,不仅不罪,反而晋升他为兵部尚书。  严嵩失势后,朝中言官弹劾胡宗宪结交严嵩以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嘉靖帝本人仍然替他回护:“胡宗宪并非严嵩一党。朕拨用他八九年,都没什么人拿他说事。正因他多次上献祥瑞之物,引起邪人憎恨。如果加罪于他,日后谁还为朝廷卖命!”  毕竟不少罪证确凿,但胡宗宪因为嘉靖帝“保护”,得以从轻处罚,夺职闲住。  老胡不耐寂寞,在老家赋闲也不闲着,趁嘉靖帝生日上献十四种“健身延年”的房中术。皇帝大悦,准备重新起用他。可巧,御史查抄严世藩贼党罗龙文家,发现了数篇胡宗宪的亲笔信,是他在嘉靖三十八年左右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的。信中,他乞求罗龙文替自己在严世藩面前说好话,大讲自己对严氏父子的感激与孝敬。由于严世藩等人当时的罪名是“通倭不轨”,嘉靖帝恨之入骨。这样一来,他对胡宗宪的好感忽然消失,下诏逮治胡宗宪。  万念俱灰之下,入京后,胡宗宪在狱中横刀自杀。这位胡大人,有勇有谋,有胆略,有见识,在抗倭前线,常常一身戎服立于矢石之间亲自督战,怡然自若,诚为大勇之人。特别是他智擒徐海、陈东、王直等倭寇巨头,功莫大焉。可惜的是,胡宗宪为人过于精明,最后反被精明所误。还好,他在万历初被“平反”,追谥“襄懋”。  清朝历史学家谷应秦说得好:胡宗宪虽引刃自杀,却应该无颜见徐海、王直二巨贼于地下!言而无信,欺诈立功,终不得好报。当然,胡大人之功绝不可没,倘若二贼不死,“贻患更未可知矣。”
2023-08-08 19:38:433

胡宗宪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为何他最后冤死在狱中?

因为胡宗宪是严嵩的门生,而严嵩却以贪污制罪了。所以胡宗宪就受到了严嵩的连累。
2023-08-08 19:39:014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想全身而退,他的政敌们却不想就此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评论其“才望颇隆,气节小贬”。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而且还有几点致命伤。http://baike.baidu.com/view/141022.htm#1
2023-08-08 19:40:103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胡宗宪,明朝抗倭英雄,字汝贞,号梅林。锦衣卫世家出身,生于1512年,死于1565年,享年53岁。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在朝堂做官的二十九年间,一心为国,积极抗击倭寇,对明朝的抗倭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这位抗倭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说实话他死的其实是有点冤枉的。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 严嵩 被罢官, 严嵩 一派纷纷落马。而胡宗宪之所以能屡屡升迁,除了他本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人举荐。举荐他的人就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自受到赵文华照拂开始,胡宗宪就打上了严派的标签。因此,如今严嵩失宠,赵文华也死了,胡宗宪因此受牵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了杀鸡敬猴,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授命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胡宗宪由此被罢免一切职务,并押解进京。   徐阶一党不可谓不狠毒,陆凤仪所列的任何一条拿出来,一个死罪,胡宗宪是逃不掉的。幸而,胡宗宪在抗倭中建功颇丰,世宗感念他的功劳,只说胡宗宪并不是严嵩一党,免了他的死罪,只让他回籍闲住。最高统治者,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他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胡宗宪便捡了一条命,带着不甘回到了故里居住。   胡宗宪被罢归故里,并不是他的政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便会如同毒蛇一样,给予胡宗宪致命一击。嘉靖四十四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如此重罪,胡宗宪再难逃一死。当初放了胡宗宪一条生路的世宗闻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刻对宗宪降旨问罪,将其押赴进京。狱中,胡宗宪竭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下万言的《辩诬疏》,却仍是没有结果。于是,在狱中的胡宗宪只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相信,这宗冤案在隆庆六年才得以平反。   清朝张廷玉的《明史》这样评价胡宗宪。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性善宾客,招致东南士大夫预谋议,名用是起。至技术杂流,豢养皆有恩,能得其力。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嘉宾、尚鹏还,上宗宪侵帑状,计三万三千,他册籍沉灭。宗宪自辩,言:“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帝以为然,更慰谕之。寻上疏,请得节制巡抚及操江都御史,如三边故事。帝即晋兵部尚书,如其请。复献白龟二、五色芝五。帝为谢玄告庙如前,赉宗宪加……   既肯定了胡宗宪抗倭为国的历史功绩,也指出他喜好权术,为了升官而贿赂严嵩父子的事实。这应该是对胡宗宪最公正的评价了。不是当时人,也不是举例明朝几百年,对那时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的今人。而是时间上距离胡宗宪最近的另一个 朝代 的人。相比于,现在有些人一味否定胡宗宪的功绩,强调胡宗宪之死是冤枉,和另一些人,执着指出胡宗宪的个人缺点。这种既有肯定,也有批判的评价,是最公允的说法了。
2023-08-08 19:40:221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胡宗宪,日本明代英雄,名如真,名梅林。生于1512年,卒于1565年,享年53岁,皇族。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宗宪在朝廷为官二十九年,一心报国,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明朝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抗日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说实话,他的死其实有点冤枉。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严嵩罢官,严嵩学派解散。胡宗宪频频升迁,除了自身能力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推荐。推荐他的人是严嵩的养子赵文华。自从赵文华得宠后,胡宗宪就被贴上了严派的标签。所以现在严嵩失宠,赵文华死了,胡宗宪受牵连也是自然的。新内阁首辅徐阶为了杀鸡拜猴,下令南京以挪用军饷、苛捐杂税、党护严嵩等十大罪名弹劾胡宗宪。结果胡宗宪被解除一切职务,押解回京。徐杰的党,不能说狠毒。拿出刘凤仪列举的任何一条,胡宗宪都难逃一条死罪。好在胡宗宪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世宗赏识他的贡献,只说胡宗宪不是严嵩的党羽,所以免了死刑,只让他回老家闲着。最高统治者放了胡宗宪一条生路,其他人也很难再多说什么。胡宗宪捡回一条命,恋恋不舍地回老家生活。胡宗宪回乡不是他的政敌想要的,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像毒蛇一样给胡宗宪致命一击。嘉靖四十四年,曾帮助胡宗宪抵抗日本侵略的罗龙文被剥夺了财产。当他被抢劫时,检查员意外地发现了胡宗宪在被弹劾贿赂严世蕃作为内部援助时写给罗龙文的一封信。这封信附有一份自制的圣旨。假圣旨,这等重罪,胡宗宪于生于死。让胡宗宪活命的世宗听说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对宗宪的法令表示认罪,并把他带到了北京。在狱中,胡宗宪极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了几千字《辩诬疏》,但仍无果。于是,在狱中,胡宗宪不得不写下“一剑埋冤狱,一片忠魂围白云”的诗句,然后自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不相信这个冤案在隆庆用了六年时间才得到平反。《明史》清代张对胡宗宪的评价。宗多的政治家风度和功名,因为文华嫁给了严嵩父子,四岁留下金帛的子女不计其数。温死后,宗宪结宋轶厚,专权震东南。好客人,导致东南学者有预谋的讨论,以用出名。说到技术,那是种被扶植,可以得到的。但创设同酬法,加额外报酬,百姓受困,官资侵,敛富财物不尴尬。客,尚朋也,末代宗宪侵唐,达三万三千,其书毁。宗宪为自己辩护说:“我为国杀贼,有时用饵。不是小恩小惠就能成大事的。”帝,更慰于。寻最佳,请控都督兼持江都御史,如一个三边故事。即晋帝兵部史,如所请。献白龟2,五色芝士5。皇帝吩咐殿中为谢玄照前,并宗贤甲.既肯定了胡宗宪抗日报国的历史功绩,又指出了他喜欢政治,贿赂严嵩父子升迁的事实。这应该是对胡宗宪最公正的评价。不是当时的人,也不是不太了解当时情况的现代人。但是另一个朝代的人和胡宗最亲近
2023-08-08 19:40:291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胡宗宪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 (一)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 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二)金云翘传 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 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2023-08-08 19:40:361

明大臣胡宗宪生平介绍

胡宗宪(?~1565) 明代大臣。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联络严嵩党羽赵文华,被升为右佥都御史,行使抵御倭寇的职权,后又代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晋兵部尚书。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严嵩败后,他被劾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2023-08-08 19:40:475

胡宗宪的功过:事实上稳定了局势,但屡次虚报战功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2023-08-08 19:41:021

胡宗宪的官职相当于现在

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大致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兼纪委副书记
2023-08-08 19:41:091

介绍胡宗宪的资料

参见参考资料的网页地址:胡宗宪传
2023-08-08 19:41:172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含冤而死】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A8IrXw8FoWkSxBqjX9fv7RehePZ0BjFSKisWTgyft9lbeXoCG-_8ZJxS0OoJ8eN_wp-FiGQ4DkXv5qi7ocCzn0Zg7xzJNuq95Lcq0km8r_j2m4-puyG8grnxZIiD3JC
2023-08-08 19:41:284

胡宗宪怎么死的

  1、胡宗宪是含冤而死的。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   2、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   3、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4、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   5、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朝廷为其平反,追谥襄懋。
2023-08-08 19:41:421

胡宗宪曾任最高的官职是什么?

活动向这个人具体是谁还真的不太了解,不,不知道他具体从事过什么官职。
2023-08-08 19:42:017

明嘉靖年间的胡宗宪担任过哪些职务?有哪些事迹???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龙川(今坑口村)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3级。 后任杭州知府,修整西湖,扩建岳坟。 嘉靖三十二年,歙人汪直、徐海、陈东海据5岛作乱,煽引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三十四年宗宪任浙江巡按御史,旋提为总督,总制7省军务抗倭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转战江浙,每役躬擐甲胄,指授方略。 三十六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又数年,弭平倭患。宗宪以战功获得殊荣,官司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 嘉靖四十一年,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宗宪为“严党”而入狱。世宗对群臣说:“宗宪非严党,朕拨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嫉。”于是获释。第二年,御史汪汝正以宗宪付严嵩之子世蕃手书中有“自拟圣旨”罪劾胡,重入狱。 在狱中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世宗怜之,久未定其罪,嘉靖四十四年瘐死与狱中。 隆庆六年(1572)宗宪案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 万历十七年(1589)宗宪孙胡灯奏准,御赐葬故里之天马山。谥号襄懋。 宗宪系抗倭著名儒将,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十三卷,书中收入浙江沿海地形、防务、战具、倭变、战事甚详,载《明史》。 还有《三巡奏议》、《督抚奏议》、《忠敬堂汇录》等。
2023-08-08 19:42:173

求胡宗宪资料

胡宗宪 胡宗宪(?-1565),字汝贞,号梅林,明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嘉靖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按浙江。时海盗王直煽倭入寇。帝令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赵文华督察军备。胡依附赵文华,极力排挤张经与李天宠。他设计毒杀倭寇数百人,又配合张经大破倭寇于王江泾镇(今浙江嘉兴北)。文华尽掩张经功归宗宪,经遂得罪。不久又陷李天宠,朝廷迁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严嵩父子得罪后,宗宪屡被言官弹劾为严党,下狱而死。有《筹海图编》存世。
2023-08-08 19:42:252

胡宗宪的人物生平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既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二批使臣前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 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他儿子和他因此也较贪。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为其平反,追谥襄懋。
2023-08-08 19:4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