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2023-08-17 13:17:00
共1条回复
小教板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扩展资料

生态工程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经验组装起来的,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工程系统,建立生态工程的良好模式必须考虑如下几项原则:

1、因地制宜

2、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

3、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工程

相关推荐

生态工程的原理高中生物

一.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协调与平衡原理;自生 原理;循环再生原理。二.生态工程原理归纳为(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分层分级利用。(2)协调与平衡原理:要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3)整体性原理:生态工程建设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关系(4)物种多样性:物种繁多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好(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三.主要类型包括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这类系统可以进行多类型,多途径模拟,并可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的生产设计,将秸秆的能量多层分级利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桑基鱼塘是典型的此系统,形成桑蚕鱼桑的水陆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的环境调节工程系统:利用工厂余热作为临近住房冬季取暖热源,利用工厂余热建立不同梯度的水生植物养殖,收获的植物用于养猪,猪粪用来造林,在吸收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③: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设计串联的氧化塘,利用水域生态系统中菌,藻,水生植物在阳光下释放氧气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细菌分解有毒物和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在一定区域内,调整种植,养殖,加工的产业结构,使农林牧渔各业合理规划,全面发展的综合生态工程技术。
2023-08-10 08:59:21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2023-08-10 09:00:40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5个 分别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023-08-10 09:01:042

1+1大于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什么原理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2023-08-10 09:01:142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扩展资料:一、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二、构成其结构可以分成为生态核、生态基、生态库等3个主要集合。1、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2、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3、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
2023-08-10 09:01:221

怎样区别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理论基础和实例这两个方面来区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实例: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实例: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理论基础有两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结构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结构 实例: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实例: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2023-08-10 09:01:322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整体性。生态工程起源于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有50年的历史。60年代以来,全球面临的主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这种资源与能源的危机表现得更加明显与突出。现代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与产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对土壤、水体、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仅是环境资源问题,还有人口增长,资源不足与遭受破坏的综合作用问题。生态工程意义:1、物质能量的多层利用工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关系,包含分级利用和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如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生态工程设计。秸秆经过糖化过程制成家畜喜食的饲料,再用家畜排泄物及残渣来培养食用菌。2、多功能的农工商联合生产体系把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网络结构和自调节功能而实现物质循环不已和生物生生不息的原理,应用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中。使农工业产品在农工商发展中相互补偿原料,以保持该地区稳定的生产体系,减少废物,防止污染,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023-08-10 09:01:41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1、生态循环原理,方法有:对工程基地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要重视和保护;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2、人类改造自然原理,方法有:尽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新材料、新工艺,使建筑工程创造出更为理想的空间环境;尊重自然环境,把关系生态学和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工程规划和设计创作中去,协调它们的相互关系,创作出与自然生态协调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程作品。3、物种多样,自然平衡原理,方法有:在一个生态区,根据生物食物链使物种多样,保持平衡。
2023-08-10 09:01:591

导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案]

5.1 『课标解读』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导学案 周航 1、知识方面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网络构建』 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 到 和 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 )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 系统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 (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 、 的整体影响 ) 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 ,使得能量、 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的效果,即“1+1>2” 答案: 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可持续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 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整体性 经济 社会 系统学和工程学 功能 比例关系 之和 『重难点归纳』 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 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 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 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 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 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 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 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 弃农业”的要求。 二、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何谓“石油农业”?“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五、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的能源来源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创造了新的生态产业,如沼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了以农牧结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的综合发展。目前沼气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北方地区沼气产气在冬天不稳定,需要加热;沼气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相当部分的农民财力有困难;对沼气的研究较薄弱,例如,对发酵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及一些酶的研究。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沼气工程的推广。 『复习策略』 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例题剖析』 【例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 【例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属于( ) 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 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 【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答案】C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说明了( ) 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 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 2.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 ) A.控制人口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 9.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 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10.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12.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 )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 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1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5.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 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 C.实现“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 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 16.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符合的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使产出和输人的物质达到平衡 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17.使用农药一般不会引起( ) A.土壤污染 B.水体污染 C.农产品污染 D.害虫产生抗药性 18.在物质循环上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 19.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害虫过度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 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 20.据报导2000年5月在舟山群岛海域发生的“赤潮”,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综合治理差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D.水土严重流失,大量红壤流入海水 21.(多选)我们的祖先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使我国的土壤维持了几千年的肥力,其实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诀窍在于( ) A.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 B.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 C.采集某种特殊植物,将其根茎叶加水一起捣碎榨汁,作为肥料 D.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法,把有机物转变为有机肥料 22.(多选)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 A.少消耗 B.多效益 C.可持续 D.多投资 23.(多选)下列属于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建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是( ) A.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B.防风固沙生态工程 C.水源涵养生态工程 D.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 24.(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公认的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A.酸雨 B.臭氧层衰竭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 二、能力提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 2.(8分)某地农民大量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了航班起降。 (1)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右图,请根据此图回答(9分):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能量,各类生物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和蔗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为辅的程度。而在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中,______________仍起着较大作用,强调按预期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2.B 3.C 4.B 5.D 6.B 7.B 8.D 9.C 10.A 11.B 12.A 13.C 14.A 15.C 16.D 17.A 18.D 19.C 20.C 21.ABD 22.ABC 23.ABC 24.BCD 二、能力提高 1.自然界物质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消耗,效益,持续,循环经济,生态工程 2.(1)增大(2)矿质元素,CO2 水蒸气 (3)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1)生产者和分解者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 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三、创新应用 1、(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 (3)自我调节理论,回归自然,人为调控,人为调控 (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2023-08-10 09:02:071

生态工程中有哪些基本原理(高中生物选修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物种多样性原理3.协调与平衡原理4.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5.整体性原理
2023-08-10 09:02:181

生态工程中的自身性原理指的是什么

生态工程中的自身性原理指的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原理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例如把废弃物中的物质再利用。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例如:寻找适合于本土生长的物种,移植栽培技术。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强调的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的统一协调,从而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例如:珊瑚虫和微生物共生,如果两者分开了都不能生存下去。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的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桑基鱼塘”在解决污染物排放,所依据的原理就是物质循环再生;而人的规划后,使得其中各环节之间有了物质的联系,体现出的就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a.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例如:在现实环境中,根据多种因素,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建立数据模型,从中找出最优状态,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2023-08-10 09:02:391

生态工程建设的四个原理

生态工程建设的四个原理是:物质循环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1、物质循环原理: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繁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023-08-10 09:02:461

生态工程的四个原理怎么区分

生态工程的四个原理是:(1)保护和恢复自然系统;(2)维护生物多样性;(3)重建生态功能;(4)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区分:首先,保护和恢复自然系统强调保护现有的自然系统,防止进一步的破坏,并通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强调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包括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重建生态功能注重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功能,以实现其自我维持和再生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生态工程项目中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以确保长期的利益和可持续的发展。
2023-08-10 09:02:531

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所有涉及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 胚胎移植 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胚胎分割 当胚胎形成囊胚时对胚胎进行分割,,分割后的胚胎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对一段目的基因进行加热分开,然后进行复制,以到达对目的基因的扩增作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对DNA分子进行杂交 体细胞杂交 使2个或几个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 对植物的部分细胞先进性脱分化,在进行再分化,是植物能从部分组织发育成完整个体 单倍体育种 将植物的花粉不进行受精作用直接进行培养,就行成了单倍体 核移植技术(克隆) 把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放入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在进行培养 细胞融合 把两个细胞诱导形成一个细胞形成多核的细胞 制备单克隆抗体 对抗体在体外进行复制 体外受精 也就是人工受精 早期胚胎培养 将胚胎先在外界进行培养,然后放入体内继续培养
2023-08-10 09:03:112

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环境污染治理中是如何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

现在讲的大多生态工程无非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菌)来进行分解有机物、脱氮、转移磷。典型的环境污染治理运用生态工程原理的就是废水治理,活性污泥法。在活性污泥法中,利用不同菌类在不同环境(DO)下的作用,控制不同条件使其分别生长繁殖来去除污染物。
2023-08-10 09:03:211

生态农业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

(1)该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农作物;猪、鸡、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它们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建立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4)蘑菇、蚯蚓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 (1)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2)农作物 消费者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4)分解者
2023-08-10 09:03:301

生态工程的原理是循环经济和

与沼气工程结合的生态农业中,物质能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这主要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同时该生态系统还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故答案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或物种多样性原理)
2023-08-10 09:03:381

生态工程自生原理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自生原理:看材料是否和生物多样性有关,因为自生能力强弱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关系。“自生”可以看作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结合,而这两者都与生物多样性成正相关协调原理:生物数量造成的负载超过环境承载力就是违反协调原理,比如在西北地区种植对那里的环境适应性不强的树(树需要的>环境能提供的)和过度放牧(牲畜需要的>环境能提供的)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种类多如原来只有一个种树,后有中了多种树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一种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如沼气池整体性原理,1+1>2例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与平衡原理,因地制宜如三北防护林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两种不同东西一起生存如蟹稻共生
2023-08-10 09:03:461

生态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生态工程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和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等。
2023-08-10 09:04:171

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答案】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A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因此B错误。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的原理,因此C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023-08-10 09:04:341

高中生物 这个人工湿地体现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3-08-10 09:04:423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基本原理

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 B、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需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B正确;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主要是运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C错误;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D正确. 故选:C.
2023-08-10 09:04:511

生态工程技术的名词解释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
2023-08-10 09:05:004

生态工程中把割裂的生产系统连接在一起,到底是遵循什么原理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023-08-10 09:05:07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以下这些: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生态工程的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2023-08-10 09:05:261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023-08-10 09:07:116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2023-08-10 09:07:50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2023-08-10 09:08:00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扩展资料:生态工程的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2023-08-10 09:08:091

生态工程的五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扩展资料:一、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二、构成其结构可以分成为生态核、生态基、生态库等3个主要集合。1、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2、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3、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工程
2023-08-10 09:08:341

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哪几方面?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2023-08-10 09:08:51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2023-08-10 09:09:012

生态工程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扩展资料:一、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二、构成其结构可以分成为生态核、生态基、生态库等3个主要集合。1、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2、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3、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
2023-08-10 09:09:092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生态工程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经验组装起来的,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工程系统,建立生态工程的良好模式必须考虑如下几项原则: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使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在生态效益方面要实现生态再生,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实现经济再生,使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总收入大于或等于资产的总支出,保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效益方面要充分满足社会的要求,使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大于或等于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2023-08-10 09:09:20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2023-08-10 09:09:291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扩展资料 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2023-08-10 09:09:39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2023-08-10 09:10:072

生态工程的四个原理

生态工程的四个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整体性。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生态工程的原则: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使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在生态效益方面要实现生态再生,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实现经济再生,使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总收入大于或等于资产的总支出,保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效益方面要充分满足社会的要求,使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大于或等于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2023-08-10 09:10:261

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技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实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在有人工辅助的能量、物质参与下,实现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由此可见在建设生态工程及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中必须遵循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一)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名称,又称生态龛或小生境,通常是指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对于生物个体与其种群来说,生态位是指其生存所必须的或可被其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或关系的集合。每一种生物在多维的生态空间中都有其理想的生态位,而每一种环境因素都给生物提供了现实的生态位。这种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之差一方面迫使生物去寻求、占领和竞争良好的生态位。另一方面也迫使生物不断地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理想生态位,并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生物与环境的世代平衡。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其是半人工或人工的生态系统,人为的干扰控制使其物种单一性,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空白生态位。因此在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及技术应用中,如能合理运用生态位原理,把适宜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引入系统中,填充空白的生态位而阻止一些有害的杂草、病虫、有害鸟兽的侵袭,就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多样化物种及种群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高层次空间生态位,使有限的光、气、热、水、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生物量与产量,如稻田养鱼就是把鱼引入稻田中,鱼可以吃掉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害虫,为稻田施肥,而水稻则为鱼类生长提供一定的饵料,从而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  (二)限制因子原理  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并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果超过生物的适应范围时,对生物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只有当生物与其居住环境条件高度相适应时,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方面的优越条件,并表现出最大的增产潜力。  最小因子定律:  即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物质,最小因子定律,这一定律说明,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元素,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同时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坊的因子发挥效应,农业生态系统因为人为的作用也会促使限制因子的转化,但无论怎样转化,最小因子仍然是起作用的。  2. 耐性定律  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不仅因为某些因子在量上不足时生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限制,但某些因子过多地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1913年谢尔福德把生态因子的最大量和最小量对生物的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即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因此在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应用时,必须考虑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原理。  (三)食物链原理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从生态学原理看,它是一条能量转化链,物质传递链,也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动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而形成了食物链关系,但是食物链并非单一的简单的一种关系,如水稻-蝗虫-鸟类这样,而是形成了一种复杂的食物链网。我们知道太阳光能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来源,日光能被固定形成化学潜能,并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传递,由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与损失,没有任何能量能够100%的有效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潜能。林德曼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说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的比率只有十分之一,因此自然界的食物链很少有长达4个营养级之上。但在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工程中,这条食物链往往进一步缩减了,缩减了的食物链不利于能量的有效转化和物质的有效利用,同时还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重环境污染。因此根据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以将各营养级因食物选择而废弃的生物物质和作为粪便排泄的生物物质,通过加环与相应的生物进行转化,延长食物链的长度,并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如在经济树林中养殖土鸡、鸡类喂猪、猪粪制造沼气,沼渣肥田,稻田养鱼,鱼吃害虫,保障水稻丰产,从而形成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网络状食物链的种养方式,其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要比单一种养方式大的多。  (四)整体效应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其基本的特性就是集合性,表现在系统各组分间相互联系、依赖、作用、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的作用和效应要比各部门之和来的大。农业是个多部门组成的产业,它是由农业生物,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建设要达到能流的转化率高,物流循环规模大,信息流畅,价值流增加显著-即整体效应最好。就要合理调配组装协调农业的各个生产部门,使整个系统的总体生产力提高,整体效应的取得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我国生态农业及农业生态工程强调不同层次上,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按比例有机组装和调节,以整体协调优化求高产、高效、持续发展。  (五)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  生物的生存、繁衍不断从环境中摄取能量、物质和信息,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环境,并受环境的强烈影响,外界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因素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既有对生物和生命活动所需的利导因子,也有限制生物生存和生命活动的限制因子。利导因子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而限制因子则制效生物生长与生产的发展,因而在当地的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分析当地利导因子及限制因子的数量和质量。以选择适宜的物种和模式。  生态系统作为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既要求生物要适应其生存环境,又同时伴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改造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协同进化原理。协同进化原理认为生物与环境应看作相互依存的整体,生物不只是被动地受环境作用和限制,而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排泄物、死体、残体等释放能量、物质于环境,使环境得到物质补偿,保证生物的延续,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间套轮作都是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在对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利用中做到保护其可更新能力,确保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达到永续利用,充分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效益协调统一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复合生产过程,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既有自然的生态效益,又有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互协调,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效益。  生态工程及技术的建设与应用都是以最终追求综合效益为目标的。在其建设与调控中,将经济与生态工程建设有机交织地进行,如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资源利用与增殖结合,乡镇农业开发与环保防污建设等等,就是将所追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为一体。
2023-08-10 09:11:011

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有什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五点:(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2023-08-10 09:11:101

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如下: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含义: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抗性稳定性。启示:生物多样性的程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启示:生物量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可以避免系统的不平衡和破坏。4、系统与工程:理论依据: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形。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以改善功能。 理论基础:系统完整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较高的系统生产率。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2023-08-10 09:11:181

1+1大于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什么原理

这是其中的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其有两条理论基础,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点强调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二则是系统整体性原理,即整体大于部分,或者说1+1>2.
2023-08-10 09:13:561

什么是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2023-08-10 09:14:061

求高中生物选修3各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

基因工程 包括DNA重组技术,PCR扩增技术蛋白质工程(第二代基因功程)运用中心法则 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运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运用细胞膜的流动性 核移植运用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培养运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胚胎工程运用哺乳动物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
2023-08-10 09:14:172

高二生物。关于生态工程的原理的问题。

算了,百度回答系统有问题,就看楼上的吧!
2023-08-10 09:14:282

桑基鱼塘体现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⑴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或系统与工程学、整体性) ⑵植物组织培养 DNA分子杂交 ⑶同期发情 促性腺激素 MⅡ 获能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2023-08-10 09:14:371

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中的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就是1+1>2,两个功能分开不如结合为一个系统的功能强
2023-08-10 09:14:472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原理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同一块农田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猪一沼一果”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故答案为: (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环境可持续 (2)整体性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3)人类的干扰 (4)群落 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2023-08-10 09:15:071

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兰色工程?

生态工程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是"生态宿迁"建设的支柱之一环境效益目标是"生态宿迁"建设中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生态工程(包括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企业污染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提高宿迁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和改善宿迁生态环境面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生态宿迁"建设中的生态工程强调规模效益,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远超于先期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兰色工程:达盟 DL-超五类网线(兰色工程线,305米)
2023-08-10 09:15:172

简述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 定义1: 模拟自然生态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 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 疏通物质、能量、信息流通渠道, 开拓未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使人与自然双双受益的系统工程技术。定义2: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主要针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举例:退耕还林工程,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环境工程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环境工程主要针对污染源。举例:废水处理工程;废气治理工程;噪音控制工程;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生物工程,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利用有生命物质作为手段来参于改造自然现象的过程,对象可以是无生命物质,例如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等;或以生物为对象,人为地改造生命现象的过程,例如医学工程、农业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等。
2023-08-10 09: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