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2023-08-19 22:01:15
共1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的数据信息,被阅读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

电磁场系统中,阅读器(Reader)发出一个电磁(EM)波,电磁波以一个球形波向前传播。电子标签位于电磁场中,淹没在这样传播的电磁波中并从电磁波中收集能量。在任何一个点上, 可用的能量的大小与该点距发射机(阅读器天线)的距离有关。

由上可知, 阅读器必须在可阅读的距离范围内产生一个合适的能量场以激励电子标签。

相关推荐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它既可以应用于自然和社会事件,又可应用于大小单位组织的人际关系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看成是特定的系统。组织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对管理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把握住管理的每一个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实现系统化的管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按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就是管理系统原理的基本涵义。
2023-08-11 12:37:032

系统原理有何要点?

管理者理解系统原理要掌握以下要点,⑴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⑵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⑶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⑷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⑸综合性原理,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
2023-08-11 12:37:331

系统原理的名词解释

系统原理是管理原理之一。主张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主要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适应性原理和综合性原理5个要点。它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
2023-08-11 12:37:401

系统原理是指什么

问题一: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业管理原理7.反馈反......>> 问题二:计算机操作系统中: 何为工作集?它是基于什么原理确定的? 工作集(或驻留集)是指在某段时间间隔内,进程要访问的页面 *** 。经常被使用的页面需要在工作集中,而长期不被使用的页面要从工作集中被丢弃。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抖动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集大小。 工作集模型的原理是:让操作系统跟踪每个进程的工作集,并为进程分配大于其工作集的物理块。如果还有空闲物理块,则可以再调一个进程到内存以增加多道程序数。如果所有工作集之和增加以至于超过了可用物理块的总数,那么操作系统会暂停一个进程,将其页面调出并且将其物理块分配给其他进程,防止出现抖动现象。 正确选择工作集的大小,对存储器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提嵩,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问题三:管理学中系统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服了……这个在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里有 包括: 1.整体性原理 2.动态性原理 3.环境适应性原理 4.综合性原理 具体的阐述还是查书吧 问题四:功能原理方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设计方案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 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设计方案几个过程。该阶段主要是从分析需求出发,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技术系统),决定技术系统,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价和优化。 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理的技术系统,构思满足设计要求的原理解答方案。 网站需求分析方案怎么写? 网站需求分析怎么写,网站需要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网站需求是网站建设方案的必备内容,涉及到网站框架、网站架构规划、网站页面设计要求、网站功能需求、网站技术说明,甚至还要包含网站建设的预算、网站建设的进度表等等。 软件框架设计 软件的框架设计要复杂得多。软件框架设计应该简洁明快,尽量少用无谓的装饰,应该考虑节省屏幕空间,各种分辨率的大小,缩放时的状态和原则,并且为将来设计的按钮、菜单、标签、滚动条及状态栏预留位置。设计中将整体色彩组合进行合理搭配,将软件商标放在显著位置,主菜单应放在左边或上边,滚动条放在右边,状态栏放在下边,以符合视觉流程和用户使用心理。 设计原则 易用性 (1)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按钮用Frame框起来,常用按钮要支持快捷方式; (2)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 (3)按功能将界面划分局域块,用Frame框括起来,并要有功能说明或标题; (4)界面要支持键盘自动浏览按钮功能,即按Tab键的自动切换功能; (5)同一界面上的控件数最好不要超过10个,多于10个时可以考虑使用分页界面显示; (6)分页界面要支持在页面间的快捷切换,常用组合快捷键Ctrl Tab; (7)默认按钮要支持Enter及选操作,即按Enter后自动执行默认按钮对应操作; (8)可写控件检测到非法输入后应给出说明并能自动获得焦点; (9)Tab键的顺序与控件排列顺序要一致,目前流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式; (10)复选框和选项框要有默认选项,按选择机率的高低而先后排列,并支持Tab选择; (11)界面空间较小时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选项框; 规范性 通常界面设计都按Windows界面的规范来设计,即包含“菜单条、工具栏、工具厢、状态栏、滚动条、右键快捷菜单”的标准格式。小型软件一般不提供工具厢。 (1)菜单前的图标能直观地代表要完成的操作,常用菜单要有命令快捷方式 ; (2)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菜单用横线隔开放在同一位置,菜单深度一般要求最多控制在三层以内; (3)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工具栏放在一起,工具栏中的每一个按钮要有及时提示信息; (4)系统常用的工具栏设置默认放置位置,工具栏的图标能直观地代表要完成的操作,一条工具栏的长度不能超出屏幕宽度; (5)工具栏太多时可以考虑使用工具厢; 工具厢要具有可增减性,由用户自己根据需求定制,默认总宽度不要超过屏幕宽度的1/5; (6)状态条要能显示用户切实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有:目前的操作、系统状态、用户位置、用户信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等,高度以放置五好字为宜; (7)滚动条的长度要根据显示信息的长度或宽度能及时变换,以利于用户了解显示信息的位置和百分比,并且宽度应比状态条的略窄; (8)菜单和工具条要有清楚的界限,菜单要求凸出显示,这样在移走工具条时仍有立体感; (9)......>> 问题五: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中的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例如如桑基鱼塘。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利用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等理论基础。以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功能,保持高生产力为目的。也就是从整个系统着手。 问题六:操作系统是怎样来管理硬件的?我主要是指用什么原理来管理的,,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但所有的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四个基本特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 ecjtu/...g 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 bsgz/...ID=790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scjks/...eID=25 问题七: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应用什么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应该是生态工程吧? 生态工程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 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 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问题八:电路系统图中这个代表什么?是什么意思? Pe是设备容量,一般是将所有设备铭牌容量相加而求得。 Kx是需用系数,同回路的多个同类用电器实际使用机率<1 cosΦ是功率因数,交流系统中存在电感电容性负荷时,功率因数≠1. Pjs是计算负荷,是指通过负荷的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来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包括设备和线路等)的负荷值,用电单位到供电部门申报的用电功率就是指此计算功率 Ijs是计算电流,其值为: Ijs=Pjs/(1.732×U×Cosφ) 问题九:安防中所提到的CCTV系统原理是什么意思? 2007-06-02 Tag:CCTV 镜头 CCTV是一种摄像机的镜头 镜头是CCTV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件,通常会被看成是摄像机CCD光学藕合成像器件密不可分的得力助手。现在,市场上镜头生产厂商的产品,类型号和种类都非常多,经过改良蕴涵最新功能的特殊镜头不断推出。像我们现今经常可以接触到的非球面镜头,就是属于此类创新性的产品。它打破了CCTV镜头业界的常规,革新了以往镜头传统生产制造工艺。 由于CCTV镜头种类非常之多,那么工程商和甲方用户该如何面对琳琅满目的镜头,从而选购最符合自己使用要求的产品呢?下面将会从生产镜头的技术层面进行描述与探讨,为您揭开心中的迷云。 问题十: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时序系统指的是什么? 现实中的时序系统有秒,分,时。计算机中是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一般等于存取周期),1个指令周期包括了读、分析、写等操作,每个操作需要1个到几个机器周期不等,每个机器周期中的微操做占用几个时钟周期。
2023-08-11 12:37:481

系统论三大原理

系统论三大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独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2)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存在各种差异,系统组织在地位和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具有质的差异的等级秩序性即层次性。(3)开放性原理: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开放性是系统演化的前提,也是系统稳定的条件。
2023-08-11 12:37:561

系统原理又称为

木桶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它既可以应用于自然和社会事件,又可应用于大小单位组织的人际关系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看成是特定的系统。组织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对管理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把握住管理的每一个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实现系统化的管理。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按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就是管理系统原理的基本涵义。系统的特征  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组成的,它的特点是自然形成的,如生态系统、星际系统等;人造系统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制造的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等。还有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程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从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划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等等。
2023-08-11 12:38:151

课程设计中系统原理指什么

系统原理是管理原理。主张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2023-08-11 12:38:351

如何理解系统原理?

一、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的观点 ①定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②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外部联系: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体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环。 (2)方法论意义: 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1.系统的涵义 ①系统是由普遍联系而形成的事物的存在状态。 ②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性质 (1)整体性。 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和功能。 ①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只能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而不是各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 ②要素的性质、功能要所处的系统整体的制约,离开整体,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2)结构性。 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系统结构对于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具有依次隶属关系,不同层次的地位作用不同。 (4)开放性。 系统与周围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望采纳
2023-08-11 12:38:511

什么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系统管理理论,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 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
2023-08-11 12:39:143

系统原理的原则包括什么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据查百度百科,整分合原则即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又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反馈原则是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从而影响再输出。它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
2023-08-11 12:39:281

系统学基本原理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系统学和生态学是两个重要的工程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最重要的生态学工程学原理之一。系统定义: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系统基本特征:1、群体性特征:系统是由系统内的个体集合构成的。2、个体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构成系统的元素,没有个体就没有系统。 3、关联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4、结构性特征: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5、层次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6、模块性特征:系统母体内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块的。7、独立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相对独立的。
2023-08-11 12:39:383

系统原理的原则

一、动态相关性原则二、整分合原则三、反馈原则四、封闭原则
2023-08-11 12:39:482

简述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 5: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个含义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 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一) 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 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 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 主体研究阶段 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两种不同的途经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 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要落实到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效益原理 效益——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二:效益的评价 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伦理原理 伦理——是指导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在当今世界,一个组织要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对于伦理的重视,有助于经济组织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 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2023-08-11 12:39:561

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管理者从系统理论中得到的启示: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2023-08-11 12:40:192

ERP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一)ERP思想来源ERP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是一套软件,更多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和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标尺。ERP是由MRP/MRPⅡ发展而来的,随着实践和发展,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主要表现在:1.MRP是ERP的核心功能2.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而MRPⅡ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MRPⅡ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还要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保证了“资金流(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二)ERP的管理思想ERP在企业的实施,必将迅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支持;ERP是一个集成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通过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屏障,以实现更灵活和反应更快速的系统。ERP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通行无阻,再加上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网络与系统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客户与厂商间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真正达到全球运筹管理的模式。2.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并行工程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ction)”;二是“敏捷制造(Agile)”。3.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ERP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面向对象技术(O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之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4.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简称BPR)密切相关;5.以物流和信息流为核心。
2023-08-11 12:40:291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有哪些

答案上说,系统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人本原理
2023-08-11 12:40:566

空调吹出来的风是从室外来的还是室内吸进去再吹出来的?

您好!问题问的很好。答案是室内空气的循环,也就是你说的室内吸进去再吹出来。原理,室内空气被空调内机吸进后,进行过滤和冷却后再吹出来。过滤:空调的室内机(俗称风口)内带各种过滤网或其他过滤装置。冷却:空调的室内机内带贯流风扇和蒸发器。详细的循环过程和原理就不赘述,LZ可以百度一下“空调”
2023-08-11 12:41:192

发动机电控燃油系统构造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是多缸发动机。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作,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机构和系统。(1)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2)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3) 燃料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4) 润滑系统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5) 冷却系统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6) 点火系统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7) 起动系统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2023-08-11 12:42:052

试述管理的系统原理。

为了实现优化科学管理的目的,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系统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这就是管理系统原理。系统原理的要点主要有:(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2023-08-11 12:42:131

电脑装系统的原理

重新安装C盘
2023-08-11 12:42:246

管理系统原理的特性

管理原理的基本特性  一、客观性  1、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其客观管理的表述(原:原本、根本;理:道理、规律)  2、管理要顺应和利用原理,也就是说顺应和利用规律。  二、概括性  1、管理原理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  2、原理不能主观臆想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不能主观断言概括为规律或原理,否则是违背管理原理特征的  三、稳定性  1、管理原理是相对稳定的 (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如鸡蛋与小鸡)。  四、系统性  管理原理的系统性特点,主要是指管理原理是由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和责任原理等四个部分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原理的原则  一、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既是有效管理要达成的目的与结果,也是它的基础和前提。研究、运用人本原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系统原理  系统思想自古有之。管理科学的建立与发展从一开始就体现有系统思想。管理实践与理论发展至今,系统思想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管理的系统原理的提出正是来自管理实践中系统思想发展的结果。  三、权变原理  权变,乃权宜应变之意。管理之“变”,是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做到以变应变,以提高管理的适应性、有效性。权变原理可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导和思想武装。  权变管理理论以系统观点为基础,将组织视为由若干子系统有机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一劳水逸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力“法,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该理论贴近于人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对待的科学认识过程,较之单纯追逐抽象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更能为人们所接受,也能更有效地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这就为我们把这个理论归结为管理的权变原理提供了扎实的依据基础。
2023-08-11 12:43:002

系统原理包括什么原则

系统原理包括什么原则:动态相关性、整分合、反馈、封闭原则。系统原理是管理原理之一。主张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主要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适应性原理和综合性原理5个要点。它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基本条件1、系统就是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并处在一定环境下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具有不同于组成要素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具体来讲,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2、要素和系统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有相对性。一个要素只有相对于由它和其他要素构成的系统而言,才是要素;而相对于构成它的组成部分而言,则是一个系统。联系是指系统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它表明系统内的要素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它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发展。同时,要素的发展也要受到系统的制约,这是因为系统的发展是要素或部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与它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成了从系统的输入端到系统输出端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总之,事物是在联系中运动,运动发展着联系。
2023-08-11 12:43:441

简述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⑴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⑵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⑶奖惩要公正、分明而及时。3.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
2023-08-11 12:44:092

系统原理概要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 系统中的很多 相互连接 是通过 信息流 进行运作的。 系统中 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标 ,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 (结构影响行为)。系统行为是系统随着时间流逝展现出来的一系列事件。 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一种历史记录。 只要所有流入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出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上升。 只要所有流出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入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下降。 如果所有流出量的总和与流入量的总和相等,存量的水平将保持不变,即 系统将保持动态平衡 。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增加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减小流出速率来实现。 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 一个 反馈回路 就是一条 闭合的因果关系链 ,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又返回来改变了存量。 在系统中, 调节回路 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增强回路 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哪怕是非物理性的信息, 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 ,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行为。 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影响存量的重要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将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 。 当不同调节回路的相对优势发生改变时 ,系统通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行为,由一个回路主导的某种行为模式变为另外一种。 调节回路上的 时间延迟 很可能会导致系统的振荡。 改变一个延迟的长短 ,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巨大变化。 系统动力学模型 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了解“ 如果这样……会怎样 ”之类的问题。 模型的价值 不取决于它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对此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而 取决于它是否能反映真实的行为模式 。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 增强回路 ,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 调节回路 ,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不可再生资源受限于存量 。 可再生资源受限于流量 。 适应力总是有限度的。 不能只是关注系统的生产率或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 系统通常具有 自组织的特性 ,具有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的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 层次自下而上地进化 ;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目的。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都是非线性的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系统; 如何确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你的分析目的 。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一项输入是限制最大的那个因素。 任何有着多重输入和输出的物质实体 ,都受到多重限制因素的制约。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 。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级形式逼近一项约束或限制时,其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乎意料地短。 当在 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 时,具备一定的 预见性 是必不可少的。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摘取自 邱昭良博士翻译的德内拉·梅多斯的《系统之美》,也是第二遍读这本书
2023-08-11 12:44:221

系统原理的介绍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023-08-11 12:44:301

系统的三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系统论三大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独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2)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存在各种差异,系统组织在地位和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具有质的差异的等级秩序性即层次性。(3)开放性原理: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开放性是系统演化的前提,也是系统稳定的条件。
2023-08-11 12:44:441

如何理解管理的“系统性”原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按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就是管理系统原理的基本涵义。系统的特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组成的,它的特点是自然形成的,如生态系统等;人造系统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制造的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等。还有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程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从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划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等等。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它既可以应用于自然,又可应用于大小单位组织的人际关系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看成是特定的系统。组织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对管理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把握住管理的每一个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系统原理研究、管理问题,应做到以下四点:1.对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集合、联系、历史等方面的分析。管理的决策和措施就是建立在系统分析基础之上。2.根据系统的目的性特征,要坚持一个系统只有一个目的,其子系统要围绕这个目的形成合力,统筹运动。3.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而不能片面的看问题。4.根据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各个系统都应建立合理的层次结构,上一层次只管下一层次,下一层次只对上一层次负责。要求领导只做本级领导岗位职责的事,各层做好各层的事,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023-08-11 12:45:05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业管理原理7.反馈反馈是控制系统将其输出的信息结果返送回原始输入端,对信息的处理产生影响,使输出的结果更加接近预定目标的控制调节机制。任何组织系统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可控系统,由于组织系统本身即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必须能对所做出的计划、指令、决策等的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对原来的部署和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系统能按预定目标方向不断运行,这就是管理的反馈原理。反馈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动态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反馈一般有两种类型: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的运动扩散加剧;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缩,并趋于稳定状态。管理中运用更多的是负反馈原理。有效信息反馈的基本要求是:灵敏、准确、适用。灵敏就是能及时反映管理活动中客观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准确就是反馈信息真实可靠;适用即能够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企业管理原理8.弹性管理必须保持应有的弹性和充分的灵活性,即对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因素要予以事先考虑,在做出决策、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留有余地,使系统对未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内部条件也是动态变化的,其所面临的因素错综复杂,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和可控的;同时,管理对象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也使管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时甚至出现意外结果。这都要求管理必须具有伸缩性,必须注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在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下,能及时调整原有决策、计划和措施,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管理原理9.控制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监督各项活动,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偏差,然后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原定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控制按时点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控制的结构分有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要反映计划的要求。有效的控制也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类型,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要求,这样才能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同时,做好控制还要注意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全局观,善于控制关键点。控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利用人际关系和事实进行控制,并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员工能自觉接受监督和控制。
2023-08-11 12:45:431

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业管理原理7.反馈反馈是控制系统将其输出的信息结果返送回原始输入端,对信息的处理产生影响,使输出的结果更加接近预定目标的控制调节机制.任何组织系统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可控系统,由于组织系统本身即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必须能对所做出的计划、指令、决策等的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对原来的部署和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系统能按预定目标方向不断运行,这就是管理的反馈原理.反馈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动态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反馈一般有两种类型: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的运动扩散加剧;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缩,并趋于稳定状态.管理中运用更多的是负反馈原理.有效信息反馈的基本要求是:灵敏、准确、适用.灵敏就是能及时反映管理活动中客观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准确就是反馈信息真实可靠;适用即能够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企业管理原理8.弹性管理必须保持应有的弹性和充分的灵活性,即对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因素要予以事先考虑,在做出决策、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留有余地,使系统对未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内部条件也是动态变化的,其所面临的因素错综复杂,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和可控的;同时,管理对象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也使管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时甚至出现意外结果.这都要求管理必须具有伸缩性,必须注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在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下,能及时调整原有决策、计划和措施,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管理原理9.控制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监督各项活动,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偏差,然后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原定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控制按时点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控制的结构分有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要反映计划的要求.有效的控制也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类型,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要求,这样才能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同时,做好控制还要注意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全局观,善于控制关键点.控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利用人际关系和事实进行控制,并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员工能自觉接受监督和控制.
2023-08-11 12:45:51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业管理原理7.反馈反馈是控制系统将其输出的信息结果返送回原始输入端,对信息的处理产生影响,使输出的结果更加接近预定目标的控制调节机制。任何组织系统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可控系统,由于组织系统本身即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必须能对所做出的计划、指令、决策等的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对原来的部署和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系统能按预定目标方向不断运行,这就是管理的反馈原理。反馈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动态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反馈一般有两种类型: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的运动扩散加剧;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缩,并趋于稳定状态。管理中运用更多的是负反馈原理。有效信息反馈的基本要求是:灵敏、准确、适用。灵敏就是能及时反映管理活动中客观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准确就是反馈信息真实可靠;适用即能够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企业管理原理8.弹性管理必须保持应有的弹性和充分的灵活性,即对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因素要予以事先考虑,在做出决策、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留有余地,使系统对未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内部条件也是动态变化的,其所面临的因素错综复杂,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和可控的;同时,管理对象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也使管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时甚至出现意外结果。这都要求管理必须具有伸缩性,必须注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在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下,能及时调整原有决策、计划和措施,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管理原理9.控制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监督各项活动,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偏差,然后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原定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控制按时点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控制的结构分有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要反映计划的要求。有效的控制也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类型,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要求,这样才能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同时,做好控制还要注意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全局观,善于控制关键点。控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利用人际关系和事实进行控制,并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员工能自觉接受监督和控制。
2023-08-11 12:46:021

ERP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一)ERP思想来源ERP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是一套软件,更多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和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标尺。ERP是由MRP/MRPⅡ发展而来的,随着实践和发展,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主要表现在:1.MRP是ERP的核心功能2.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而MRPⅡ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MRPⅡ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还要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保证了“资金流(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二)ERP的管理思想ERP在企业的实施,必将迅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支持;ERP是一个集成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通过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屏障,以实现更灵活和反应更快速的系统。ERP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通行无阻,再加上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通过网络与系统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客户与厂商间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真正达到全球运筹管理的模式。2.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并行工程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ction)”;二是“敏捷制造(Agile)”。3.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ERP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面向对象技术(O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之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4.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简称BPR)密切相关;5.以物流和信息流为核心。
2023-08-11 12:46:121

管理系统的原理

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主要包括: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权变原理、效益原理 企业管理系统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们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没有复杂的流程设计,没有复杂的表单设计等等。企业管理软件在重视系统功能的全面性,流程的可控性,技术的先进性,更要注重系统的易用性。企业管理系统,是指能够体现企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控、分析等等),能够提供实时、相关、准确、完整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软件。以模块划分,企业管理软件可分为财务管理、车间管理、进销存管理(ERP)、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品种。顾名思义,企业管理系统是一套系统,但它不单单是一件系统,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具体化、逻辑化,是管理行为的落地,因为企业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的过程,就是研究这个行业中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甚至更多被多数企业证明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律,这些管理经验已经内涵在管理软件的思想、流程、报表内容、统计分析项目、管理层级、信息决策中了。所以,最有效的企业管理软件是企业咨询顾问形式的企业管理软件,只有通用咨询提供此服务。 1. 易理解性2. 易学习性3. 易操作性4.易用性和功能性 公司系统,是以长松咨询董事长贾长松为首的团队新提出的概念,意在解放老板,让公司、企业用系统去赚钱,构建持续增长的系统工程,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导入,让企业回归基本管理,实现企业的利润倍增、持续发展,成为系统型企业。 企业系统 内容 形式 文化系统 企业精神文化量化企业PK文化形成MOT(关键行为)形成 形成具体方案报告书 组织系统 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组织机构与发展规划 形成报告书 薪酬系统 企业薪酬制度企业管理者薪酬生产系统薪酬营销系统薪酬财务系统薪酬职能系统薪酬 1、 制度2、 方案3、 表格4、 评估方案5、 计算软件 绩效系统 公司全员考核体系构建考核文化与考核制度考核表行为考核 1、 制度2、 考核表3、 标准4、 软件 人才引进系统 高级人才引进系统招聘流程系统招聘测评方法人才五年规划系统 1、 制度2、 流程3、 方法4、 软件 股权系统 股份合作合同分子公司方案高管人员方案关键人才方案股权购买方案 1、 合同2、 方案3、 流程 长松咨询团队:中国企业系统建设第一名品牌,每年服务中国企业600家,帮助70%的企业实现年度销售额增长200%,公司与系统工程核心专家贾长松先生是中国最实操的系统管理专家,中国营销学院的终身推动者,长松集团董事长。贾长松先生,致立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系统建设,主张企业家回归基本管理系统,打好企业管理系统基本功,以相信、实干、服务的态度,与中国企业一起成长。 如果你正在为你的公司使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在线培训,要想到一些受训者可能从未体验过在线课程。因此,一位具备很高领导技能的培训师极为关键。如果你需要受训者进行小组或团队工作,建立一个小组的氛围并建立信任也很关键。培训师可以为每一个受训者建立清晰的目标并让其独立完成任务,以此建立可信任的环境。虚拟合作应该设计到课程中,在小组成员中建立对话关系。视频会议系统、维基和讨论板都能够与学习管理系统共同使用从而可以保证小组的成功。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可以区分角色、制定计划并进行头脑风暴,创建项目简述、撰写日志并创建最后的报告。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赋予一个角色,角色分配一定要清晰。培训师应该在培训开始时勾画出所有的标准程序,其中包括技术程序和“软”程序。由于一开始角色就十分清晰,学生不会失落或放弃,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就可能会被降到最低。了解如何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帮助避免争吵。任何团队合作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塑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得到受训者良好的支持更多的来自于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程序和工具。有效的学生团队来自培训师的灵感、鼓励和尊重,而不仅仅来自说教。学习管理系统对于培训团队组织并制定清晰的目标很有帮助。学习管理系统的跟踪系统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奖励和认可。但是比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培训课程更为有效的是能够进行鼓励、有效沟通和可信赖的领导. 一、传递信息化管理经验,规范企业流程。通过管理系统,可以把企业优秀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的流程整理出来,通过系统来优化到系统流程中,从而可以使得每个人员能够掌握最好的销售流程。二、提升销售 项目管理 能力和结案率。通过管理系统,可以给企业销售管理流程设定关键管理点,促使销售管理者能够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销售人员更好的管理销售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销售结案率。三、减少培训工作。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管理系统规范了企业销售管理相关所有的流程,新的员工或者岗位调动的员工只要按照系统的流程来做就可以很快熟悉新的岗位,从而降低了企业培训的工作,提高了员工上岗的速度。四、防止出错。由于管理系统详细的规定了符合企业特色的流程,并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人员犯错。比如:很多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就是内部成本还没有核算就给客户报价,易导致公司项目的情况,通过管理系统可以设定内部成本没有核算,无法进行报价的流程,从而防止出错。五、积累客户经验于企业自身。通过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记录公司所有人员与客户接触以及与客户所有的交易往来记录,从而可以系统的把客户相关知识记录到系统中来,这样只要公司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就可以全面了解客户的喜好和客户的过去,从而及时上手。六、产生更多的商机。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客户等级,将有限的资源用到重要的客户身上,挖掘二次营销或大订单的机会。通过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客户的关注点和购买习惯,改善我们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新订单的商机。
2023-08-11 12:46:221

空调吹出来的风是从室外来的还是室内吸进去再吹出来的?

是室内空气的循环,也就是你说的室内吸进去再吹出来。原理,室内空气被空调内机吸进后,进行过滤和冷却后再吹出来。过滤:空调的室内机(俗称风口)内带各种过滤网或其他过滤装置。冷却:空调的室内机内带贯流风扇和蒸发器。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原理一、中央空调制冷原理:有压缩式、吸收式等;二、中央空调制热原理;三、中央空调系统原理:有风系统工作原理、水系统工作原理、盘管系统工作原理等等。1、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2、制热原理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把水温提高,同时高温气体会冷凝变成液体。液体在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器蒸发的同时也要有换热媒体,根据换热的媒体不同机器的型号结构也不同,常用的有风冷和地源。)液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就这样循环下去,空调侧循环水就变成45-55度左右的热水了。热水经过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间,房间安装有风机盘管把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目的。3、系统原理水系统工作原理水冷中央空调包含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上述四大部件循环,压缩机出来的冷媒(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体,流经冷凝器,降温降压,冷凝器通过冷却水系统将热量带到冷却塔排出,冷媒继续流动经过节流装置,成低温低压液体,流经蒸发器,吸热,再经压缩。在蒸发器的两端接有冷冻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在此次吸的热量将冷冻水温度降低,使低温的水流到用户端,再经过风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吹出。风系统工作原理新风的传输方式采用置换式,而非空调气体的内循环原理和新旧气体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户外的新颖空气经过负压方式会自动吸入室内,经过安装在卧室、室厅或起居室窗户上的新风口进入室内时,会自动除尘和过滤。同时,再由对应的室内管路与数个功用房间内的排风口相连,构成的循环系统将带走室内废气,集中在排风口“呼出”,而排出的废气不再做循环运用,新旧风形良好的循环。盘管系统工作原理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循环室内空气,使之通过盘管而被冷却或加热,以保持房间要求的温度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盘管使用的冷水或热水,由集中冷源和热源供应。与此同时,由新风空调机房集中处理后的新风,通过专门的新风管道分别送入各空调房间,以满足空调房间的卫生要求。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没有大风道,只有水管和较小的新风管,具有布置和安装方便、占用建筑空间小、单独调节好等优点,广泛用于温、湿度精度要求不高、房间数多、房间较小、需要单独控制的舒适性空调中。
2023-08-11 12:46:381

计算机系统原理是什么?

就是计算机原理
2023-08-11 12:46:582

视频会议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啊?

先来看下视频会议的定义:两人或两人以上使用某种音视频设备,通过互联网传输,实现双方或多方能够看到彼此的视频、听到彼此说话,进而达到通过网络视频开会的目的。表面上看来简单,但背后的流程却很复杂,实现视频会议,需要由5个环节构成:采集、编码、传送、解码、播放。语音采集指的是从麦克风采集音频数据,即声音样本转换成数字信号。其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参数: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当一个音频帧完成编码后,即可通过网络发送给通话的对方。对于语音对话这样Realtime应用,低延迟和平稳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传送非常顺畅。当对方接收到编码帧后,会对其进行解码,以恢复成为可供声卡直接播放的数据。完成解码后,即可将得到的音频帧提交给声卡进行播放,这样参加会议的人就可以看到和听到对方的画面和声音了。
2023-08-11 12:47:107

系统原理的特征

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组成的,它的特点是自然形成的,如生态系统、星际系统等;人造系统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制造的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等。还有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程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从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划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等等。无论是何种分类的系统,它们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系统的整体性又称为系统性,通常理解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说,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它表明要素在有机地组织成为系统时,这个系统已具有其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新质,其整体功能也不等于所组成要素各自的单个功能的总和。如:将建筑上用钢筋、石头、水泥和黄沙混合起来,可以支撑高楼大厦,产生的力和作的功,比单独存在时不知要大多少倍。根据整体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对象的时候,不能仅研究宏观上的整体,也不能仅研究各个孤立的要素,而是应该了解整体是由那些要素组成的以及在宏观上构成整体的功能。这就是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住系统的整体效应。例如,教育管理者在分析课堂教学系统时,在找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要素之后,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入手,并且还要注意到这些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管理者只有把这些关系和关系的改变考虑在内,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全方位地分析多个变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使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这应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要和环境有现实的联系。所谓适应性,就是指系统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系统在适应性方面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系统原有稳定状态被破坏后,逐渐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即依靠系统本身的稳定性来适应环境的改变。如: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无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都必须从“大而全”的封闭状态中走出来,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第二,当系统稳态被破坏后,靠系统内部或人为提供的一个特殊机制,抗拒环境的干扰,修补被破坏的因素,致使系统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像大学组织在传统上是有能力阻挡外界力量(象牙之塔)并将它们的工作环境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因素之内的。大学组织作为生命有机体一样向前进化,它所面临的困境是如何在适应社会的改变中保持大学的内在发育逻辑。大学组织要保持学术发展的完整性,必须具有修复功能的机制,以超稳定的形态来表明大学组织的适应性。第三,系统由于突然的、强大的干扰,稳态结构迅速被破坏,一个新的稳定形态迅速形成。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系统原理研究、管理问题,应做到以下四点:1.对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集合、联系、历史等方面的分析。管理的决策和措施就是建立在系统分析基础之上。2.根据系统的目的性特征,要坚持一个系统只有一个目的,其子系统要围绕这个目的形成合力,统筹运动。3.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必须树立全局观点,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处理好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克服本位主义及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思想。4.根据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各个系统都应建立合理的层次结构,上一层次只管下一层次,下一层次只对上一层次负责。要求领导只做本级领导岗位职责的事,各层做好各层的事,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023-08-11 12:48:271

简述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复杂人假设4、生态人假设
2023-08-11 12:48:412

原理和理论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理论是什么意思? ◎ 理论 lǐlùn (1) [theory] (2) 在某一活动领域(如医学或音乐)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 对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 理想的或假设的一系列事实、原理或环境 当法律和秩序还处于理论而未成为事实的日子里 (4) 从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 问题二:工作原理是什么意思 工作原理就是 工作的基本规律。多指事物运行的原由或者规律。 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问题三: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基本原理是一种机器发明或运行,或某些事物存在所遵循的自然条件自然规律为前提的。 比如:孔明灯、热气球建造的基本原理是空气受热会上升;直升机起飞的基本原理是向下方旋打空气获得向上的反盯力;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是UI=U"I" 即变压器两边的电功率相等;人造卫星的基本原理是GMm/r2=mv2/R ,即;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的向心力。等等。能不能在问的具体点,好针对性回答 问题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业管理原理7.反馈反......>> 问题五:做空是什么意思?什么原理? 您好! 做空和做多正好相反,做多是低价买进,涨高了在卖出。而做空呢就是高价抛出,在更低的价格买进。 打个比方我有1000股票,我看空后市,这时也唬股票正好在高位比如当时价格是10元,我填现价出,随之大盘也一浪一浪的往下走,到了快收市了股价当时是9.20元,我成功买入,(今天净赚近800元),如果第二天股价又高开9.50元,我又卖出,在快收市钱8.80元的位置在买进。(第二天又净赚近700),这就是做空。
2023-08-11 12:48:491

超市出口处防盗设施是什么原理?所有商品都能被识别吗?

保密
2023-08-11 12:49:017

给电脑重装系统的原理是什么?GHOST和硬装有什么区别?

GHOST是全自动安装你说的饿硬装就是手动装吧必须是会装的一般来说手动装太难了希望您满意
2023-08-11 12:49:434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坐标系原理
2023-08-11 12:50:134

反无人机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阻断干扰型该类型是比较适用于目前无人机泛滥、应用在广的反无人机方式。干扰阻断型反无人机策略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向目标无人机发射定向的声波或射频,干扰无人机的硬件或切断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的通讯, 从而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者返航。信号干扰一般来说,干扰阻断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信号干扰,这种方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成本较少。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无人机均采用GPS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要想让GPS信号受到干扰并不是一件难事,反无人机系统只需向目标无人机发射一定功率的定向射频即可,无人机GPS信号受到干扰后无法获得精确的自身坐标数据,就会导致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失控,以至于作业失败。不过这种方式也是诸多“围剿”无人机方式中最温和的一种,不至于让无人机坠落,是一种通过干扰降低无人机“有害目的性”的方式。
2023-08-11 12:50:245

胎压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胎压监测系统工作原理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间接比较轮胎之间的速度差,从而监测胎压。检测胎压有三种方式,工作原理不同:1.直接轮胎压力监测。每个轮胎内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信息通过无线发射器传输到中央接收器,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轮胎压力的数据。2.间接胎压监测:通过测量每个轮胎之间的转速来测量胎压。具体来说,当某个轮胎的胎压降低时,其旋转半径会变小,转速会比其他轮胎快。所以也可以说是通过轮胎的滚动半径来监测胎压。3.智能胎压监测:它结合了直接和间接方法的优点。它通过对角轮胎和4轮间接系统中的传感器检测轮胎压力。百万购车补贴
2023-08-11 12:50:541

管理系统的原理

管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显示,管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指任何管理对象都是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的系统。管理领域内各要素之间、管理领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023-08-11 12:51:031

系统原理的内涵是什么?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包括哪些?责权利三角定理示意图的管理意义是什么?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⑴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⑵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⑶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⑷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⑸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2023-08-11 12:51:131

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以下是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围内的对象以及对象的属性、对象的之间的关系,在时空或非时空中,自始至终的过程.
2023-08-11 12:51:222

钻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岩心钻机是多泵多回路液压系统,可实现各种机构单独或联合动作。钻机液压系统分回转、升降系统,给进系统和泥浆泵、行走系统。柴油机直接驱动三个串接的液压泵。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分述如下。1.回转、升降液压系统回转、升降系统包括:回转液压回路、液压缸快速升降液压回路。主卷扬机液压回路和取心卷扬机液压回路。液压泵1为负载敏感泵,泵的工作压力为30MPa,排量为100mL/r,转速为2200r/min。手动比例多路阀4由比例换向阀、先导溢流阀、梭阀及单向过载阀等组成。利用梭阀将系统最高负载压力引导至泵流量补偿阀的敏感腔,通过变量活塞自动调节泵的排量。由于4个液压回路无同时工作要求,故阀4内不设置减压阀。根据执行元件不同要求,限定压力和流量。并选择滑阀机能和定位方式。快速液压回路要求换向阀中位封闭,其余回路中位卸荷;回转回路要求摩擦定位,其余回路则为弹簧复位。主卷扬机由液压马达8驱动。组合阀7由平衡阀、两个液控单向阀及梭阀组成。平衡阀的作用是限制重物(钻具)下降速度。梭阀的作用是松开由弹簧压紧的制动器。卷扬机重物下降时,换向阀于下位,压力油进入平衡阀打开阀口,同时压力油进入制动器液压缸,松开制动器,然后液压马达转动使重物缓慢下降。当要求卷扬机浮动时,换向阀于中位,外控压力油进入组合阀7打开两个液控单向阀,马达进出油路相通,马达处于浮动状态。2.给进液压系统由图9-9、9-10和9-11知,给进系统由恒压泵3供油,泵的工作压力为25MPa,排量为25mL/r。该液压系统包括给进液压回路、动力头浮动液压回路、卡盘液压回路、孔口夹持器液压回路以及钻架起落液压回路、滑架移动液压回路、支腿液压回路等。
2023-08-11 12:51:342

IT系统的原理

将变压器的中性线接地引出地面,分成二根,一根为工作零线并保持绝缘,一根为保护接零与外壳相接。这就是所说的TN-S系统(即三相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对于TN—S系统,重复接地就是对PE线的重复接地,其作用如下:(1)如不进行重复接地,当PE断线时,系统处于既不接零也不接地的无保护状态。而对其进行复重接地以后,当PE正常时,系统处于接零保护状态;当PE断线时,如果断线处在重复接地前侧,系统则处在接地保护状态。进行了重复接地的TN—S系统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双重保护功能,即PE断线后由TN—S转变成TT系统的保护方式(PE断线在重复接地前侧)。 (2)当相线断线与大地发生短路时,由于故障电流的存在造成了PE线电位的升高,当断线点与大地间电阻较小时,PE线的电位很有可能远远超过安全电压。这种危险电压沿PE线传至各用电设备外壳乃至危及人身安全。而进行重复接地以后,由于重复接地电阻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小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使得相线断线接地处的接地电阻分担的电压增加,从而有效降低PE线对地电压,减少触电危险。 (3)PE线的重复接地可以降低当相线碰壳短路时的设备外壳对地的电压,相线碰壳时,外壳对地电压即等于故障点P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假设相线与PE线规格一致,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则为110V。而PE线重复接地后,从故障点P起,PE线阻抗与重复接地电阻RE同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后的电阻相并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重复接地电阻RE同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后的电阻远大于PE线本身的阻抗,因而从P至变压器中性点的等效阻抗,仍接近于从P至变压器中性点的PE线本身的阻抗。如果相线与PE线规格一致,则P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UPO仍约为 110V,而此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UP仅为故障P点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UPO 的一部分,可表示为:UP=UPO×RERA+RE 假设重复接地电阻RE为10Ω,工作接地电阻RA为4Ω,则UP=78.6V。 如果只是对N线重复接地,它不具有上述第(1)项与第(3)项作用,只具有上述第(2)项的作用。对于TN—S系统,其用电设备外壳是与PE线相接的,而不是N线。因此,我们所关心的更主要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TN—S系统的重复接地不是对N线的重复接地。 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由于PE线与N线在重复接地处相接,重复接地前侧( 接近于变压器中性点一侧)的PE线与N线已无区别,原由N线承担的全部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一小部分通过重复接地分流)。可以认为,这时重复接地前侧已不存在PE线,只有由原PE线及N线并联共同组成的PEN线,原TN—S系统实际上已变成了T N—C—S系统,原TN—S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将丧失,故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 在工程实践中,对于TN—S系统,很少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其原因主要为: 1)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仅比PE线单独重复接地多一项作用,即可以降低当N线断线时产生的中性点电位的偏移作用,有利于用电设备的安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一定十分明显,并且一旦工作零线重复接地,其前侧便不能采用漏电保护。 2)如果要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为保证PE线电位稳定,避免受N线电位的影响,N线的重复接地必须与PE线的重复接地及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埋地金属管道等所有进行了等电位连结的各接地体、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的地下部分保持足够的距离,最好为20m以上,而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这一点。综上所述,由于实际施工的问题,TN-S系统在实际中安全性有打折扣。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 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每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2023-08-11 12:52:091

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但所有的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四个基本特征。 手机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塞班等。
2023-08-11 12:52:3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研究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反过来在开发和应用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其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进步和完善。
2023-08-11 12:5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