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有五百年历史的步兵小炮,射程达两千米

2023-08-20 19:57:45
共1条回复
gitcloud

迫击炮发射原理图解

有五百年历史的步兵小炮,射程达两千米

作为陆战的主体,步兵集团冲锋,是常见的战术动作,步兵冲锋时如何能为步兵提供跟随火力,就成了各国军队的研究课题,常见的步兵跟随火力,有手榴弹和迫击炮,但前者射程太近,后者射程远威力大,但需要提前架设和调试,因此步兵缺少的是一种威力大、射程远还方便使用的火力武器,而榴弹发射器填补了这个空白。

一、出现于十六世纪的奇怪武器

关于榴弹发射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当时手榴弹刚出现不久,各国军队中都有一个单独兵种叫“掷弹兵”,也就是负责扔手榴弹的部队,这支部队士兵都健壮且高大,就是为了把手榴弹扔远一些。而同时期的俄国,却出现了不同的掷弹兵,这些掷弹兵手拿一种类似火枪的武器,战时将手榴弹放入其中,然后可以像打枪一样打很远距离。

当时俄国军方管这种武器叫手炮,而它就是榴弹发射器前身,这么看来榴弹发射器,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了,这种武器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也为士兵提供了一定跟随火力。

二、沉寂许久二战再次出现

十六世纪之后,这种手炮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被弃用,直到十九世纪,这种榴弹发射器,被日军重新复活带回实战舞台,二战期间,日军步兵小队需要一种跟随火力用于进攻,日本军方为此发明了一款叫掷弹筒的武器,它的原理和十六世纪俄军手炮一样,都是利用弹射原理,将小型榴弹弹出,因为外观和迫击炮类似,因此被误认为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在太平洋丛林大显神威,给予盟军极大杀伤,以至于盟军和日军作战,一旦发现掷弹筒小组,无论付出多少伤亡都要第一时间消灭,部分掷弹筒被盟军缴获用来打日军,也正是从此刻开始,榴弹发射器被各国所重视,迎来了大发展。

三、家族庞大榴弹机枪是巅峰

二战后,榴弹发射器,得到了极大发展,现代榴弹发射器主要有三十毫米、三十五毫米和四十毫米三种口径。种类除了外挂式外,还有就是榴弹机枪,后者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武器,威力和火力都比前者更强,榴弹机枪最大口径四十毫米,最大射程为两千米,可以用直射或曲射两种模式,采用弹链供弹,理论射速高达四百发/分。

当榴弹机枪使用穿甲弹时,它可以轻松击毁装甲车、防弹吉普,面对这种武器的直射打击,即便是坦克也会畏惧三分,当榴弹机枪使用高爆榴弹时,它靠射速和射程可以压制敌方轻重机枪,跟随步兵完成冲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榴弹机枪就是榴弹发射器的巅峰之作,也是能满足现代战争的一种武器。

未来作战中,榴弹机枪将成为步兵主要火力输出,即便面对轻甲机器人也能从容应对,也难怪很多军迷都说,榴弹发射器是一款长寿武器,也是一款能在未来使用的武器,它也将成为热兵器中最长寿的武器。

相关推荐

军事上的曲射炮和直射炮分别是怎么射的?

直射和凭射吧
2023-08-11 22:03:412

迫击炮原理

迫击炮原理是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中小口径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采用尾端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重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迫击炮大多是一种小个头的轻型火炮,它在使用时灵活轻便,适于伴随步兵进行隐蔽活动。但近期有大型化、自行化和装甲化的趋势。扩展资料迫击炮利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一是射角大,射角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小射程相对近,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二是可以配备多种炮弹。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三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所以便于携带。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连、排、班)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特别适合于用来对付遮蔽物后方的目标。
2023-08-11 22:03:511

迫击炮的发射原理是怎样的

就是在迫击炮筒里面的底部有一顶针,当迫击炮的炮弹从筒口滑到底部时,顶针就会顶到炮弹的雷管,使炮弹的发射火药爆炸(从顶到雷管到火药爆炸有一个延时,不是马上就会发射出去),炮弹在发射火药的推力下就把炮弹发射出去。
2023-08-11 22:04:251

迫击炮的原理?

百度百科上有一些,楼主可以自己去查,迫击炮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较高的弹道,攻击遮蔽物后面的敌人,具有火力死角小,发射隐蔽等优点。一般的轻型迫击炮的炮管里面有一根击针,炮弹尾管里有底火,射击时,炮弹从炮口装入,借自由落体的力量击发底火,底火引燃发射药,发射炮弹,跟其他火炮一样,为了增加射程,迫击炮也可以采用不同装药,一般迫击炮加装药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将近似环形的药包套在尾翼跟弹体之间较细的部位就可以了。
2023-08-11 22:04:341

120毫米“斯特里克斯”红外末制导迫击炮弹是怎么发射并击中目标的?

这种红外末制导迫击炮弹采用120毫米迫击炮发射。它由迫击炮发射出炮口后,弹丸后部的4片尾翼便自动打开,以便使弹丸保持稳定飞行。当弹丸到达弹道更高点时,红外传感器开始搜索地面目标,搜索范围为150×130平方米。由于它的红外导引头与一个高智能的处理器相连接,因而它还能对目标进行敌我识别和种类识别,如区别出坦克或装甲车辆等。一旦发现目标,红外传感器便输出适当信号使制导控制装置来捕获目标。与此同时,处理器将控制安装在弹体重心前部的12个小型火箭发动机来修正弹丸的飞行弹道,从而使弹丸能像猫头鹰捕鼠那样,迅速而准确地击中目标。
2023-08-11 22:04:441

什么是掷弹桶,迫击炮的工作原理是怎么?

迫击炮是前膛炮就是炮弹从炮口放入发射的时候呈弧线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
2023-08-11 22:04:511

迫击炮 是通过什么发射 的 是什么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知道也不能跟你说的,
2023-08-11 22:05:013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原理是什么?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日本军方比较重视自行迫击炮的发展,早在1960年就定型了60式81/107毫米自行迫击炮。20世纪70年代,又研制出75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1996年定型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采用的是著名的法国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这是一种线膛式迫击炮,采用尾部装弹方式,弹丸靠旋转稳定。而一般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多为滑膛式,有翼稳定弹,炮弹从炮口装填。发射迫击炮弹时的最大射程为8.1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13千米,最大射速为15~20发/分。装甲防护性较好。
2023-08-11 22:05:231

有谁知道迫击炮的平射拉发装置示意图吗?给个链接

迫击炮根本不适合平射.
2023-08-11 22:05:352

自行迫击炮有哪些结构?

自行迫击炮系统已经出现许多年了。当时通常的作法是将迫击炮安装在履带式装甲车或体积较小的轮式装甲车后部,必要时可以将迫击炮拆出单独使用,所以老式的自行迫击炮往往还备有炮盘和炮架。例如许多国家都使用瑞典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的BV206无装甲全地形车来搭载81毫米迫击炮。为了消除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该炮被安装在了一个特殊的弹性平台上;而芬兰国防军则在帕提亚履带式全地形车上安装了一门半固定式120毫米迫击炮。普通迫击炮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被炮盘及地面吸收,而自行迫击炮射击时的后坐力被载车的底盘吸收了。一般来说,履带式车辆对后坐力的吸收比轮式车辆要好。老式自行迫击炮需将载车后部上方的大舱盖打开才可射击,这个舱盖可保护车内乘员免受炮弹弹片和轻型火力的伤害,但不能保证乘员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口径较小的自行迫击炮(如81毫米炮)通常安装在一个转盘上,以便炮管能快速转动,并在不移动车辆的情况下对战场目标实施360°;环射,但是重型迫击炮跑身的旋转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世界各国研发了多带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这种炮塔可以安装在各种履带或轮式装甲底盘上,而且都装备了反后坐力装置,便于更好地吸收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震动。带炮塔的120毫米迫击炮比普通的可分拆式自行迫击炮有了重大的进步,其装甲防护可使乘员免受炮弹弹片、轻火力及核生化的伤害,还可缩短战斗和撤退的时间,快速转进至新的发射阵地,从而免遭反击火力的报复。传统迫击炮的作用只是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然而随着地面战斗形式的转变,炮塔型自行迫击炮今后将更多地执行直射火力任务来压制战场目标。带有触发引信的120毫米高爆迫击炮弹虽不可能击毁一辆坦克,但却可以毁掉一般车辆。在城市作战中,带炮塔的迫击炮是非常灵活有效的武器系统。它能够为部队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目前除了瑞典和芬兰研制的120毫米AMOS系统为双管外,近期各国开发的多为单管炮塔型迫击炮。双管炮虽然能够提供多一倍的火力,但整个系统的重量和复杂程度大为增加。尽管现在研制和装备有炮塔的自行迫击炮是一个大趋势,但普通的自行迫击炮仍有一定的市场。此种迫击炮不仅便宣而且一体化程度也比炮塔型迫击炮高,火炮可以快速收回并置于装甲的保护之下,而且敌人很难在一群车辆中分辨出哪一辆是自行迫击炮。
2023-08-11 22:05:451

什么是化学迫击炮

所谓的化学迫击炮和普通迫击炮的发射方法一样。不同就是炮弹。普通 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击中目标后由碎片和冲击波伤害敌人。化学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击中目标后由化学气体和元素伤害敌人。
2023-08-11 22:05:532

RMN50步枪迫击炮

RMN50步枪迫击炮苏联陆军一直都很重视火炮的运用在二战前提供给基础步兵单位的火炮主要是小口径迫击炮,例如著名的M1939铁锹迫击炮,而枪榴弹这种单兵装备则很少,在卫国战争爆发后曾出现了一种集迫击炮和枪榴弹发射器特点的装备就是RMN-50步枪迫击炮。关于RMN-50的很多准确信息都丢失了据说它是NII-6特种技术局的I. M. Naiman领导开发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奈曼RMN-50Naiman RMN-50。RMN-50是用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修改而来,锯断前端枪管,重新连接一根50毫米迫击炮的炮管,不过这只是一根单纯的炮管,没有底部触发机构,炮管下方有缩短的护木。RMN-50使用空包弹发射,它保留了步枪原本的弹仓、上膛、击发等部件,发射前需要补充子弹,然后从炮口处装填没有发射药的50毫米迫击炮弹药,在发射原理上与枪榴弹一样。可供使用的弹药有0-822和0-822A两种,它们的重量分别为0.86千克和0.922千克,内部装填约90克的爆炸物,两者的主要外形区别之一在于稳定鳍的数量不同,在射程上也略有差异。独特的发射方式加上空包弹有限的推力,可以确定RMN-50的射击距离不会太远,猜测可能在150~200米之间。并且它并不能像迫击炮一样大仰角射击而是可能以低于15°的仰角发射。原先步枪的表尺已经没用,在炮管上方重新安装了表尺,可以进行大致瞄准。据说RMN-50无法像步枪一样手持射击,而是需要将枪托撑在地上,射手应该是以卧姿进行操作,它也能安装简易的两脚架用来稳定射击。RMN-50虽然少量生产,但它的性能并不太好,最主要的是射程太短,跟苏军装备的50毫米迫击炮相比差得多,二战后只有少数幸存,多放在博物馆中。近年来外国还出现一些品相不错的RMN-50,它们是用存世量更大的莫辛.纳甘步枪改的,算是高仿吧,不过这些仿品都在炮管内作了处理不具备实际能力,以符合相关法令,只是一件有意思的陈设罢了。
2023-08-11 22:06:121

迫击炮是什么?

迫击炮是一种用座钣金属承受后坐力、发射尾翼炮弹的曲射火炮。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步兵迅速隐蔽地行动。主要配备杀伤爆破榴弹,还配有烟幕弹、照明弹和宣传弹等,可完成多种战斗任务。美国M224式60毫米迫击炮M224式迫击炮是美国研制的60毫米轻型连级迫击炮,1981年起装备美军步兵连、空中机动连和空降步兵连,曾在1983年格林纳达战斗中使用。全套装备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战斗全重208千克。行军时可以由2名士兵携带。另有一种手提式迫击炮,采用M8式矩型座板,战斗全重仅7.8千克,仅用1名士兵即可携带和操作使用。两种型号均配用M720式榴弹和M722式发烟弹,均采用M734式新型多用途引信。这种引信可选择近炸、近地面炸、着发和延期4种装定方式,从而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炮弹的杀伤效果。此外,还配备了AN/GVS-5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和M23式迫击炮弹道计算器,使对远距离目标射击的精确度大大提高。火炮口径60毫米,初速237.7米/秒,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3500米,最大射速30发/分,持续射速15发/分。M720式榴弹重17千克。苏联“瓦西里克”82毫米自动迫击炮“瓦西里克”迫击炮是苏联研制的一种新式82毫米自动迫击炮。该炮结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座钣炮身装在双轮开脚大架上,装有反后坐装置。后膛装填。配有自动装弹箱,每次可装弹4发,射速可达40~60发/分,是人工操作,从炮口装填的迫击炮发射速度的2~3倍。“瓦西里克”迫击炮也可装在步兵战车或汽车上,发射时从车上自动卸下,在地面发射,射击完毕即用机械装置装到车上,迅速转移至另一发射阵地。炮重约800千克,间接瞄准射程1000~5000,直接瞄准射程1000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左右各10°。配用榴弹和空心装药反坦克弹。该炮于1971年开始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它既可用作普通迫击炮、又可完成直接瞄准任务或用作反坦克武器。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的是装在履带式降战车上的自行式。比利时NR475A1式81毫米迫击炮NR475A1式迫击炮是比利时研制的81毫米迫击炮,为陆军部队装备使用。该炮既可发射美国的炮弹,又可发射PRB工厂生产的炮弹,特别是能发射杀伤效力高的NR436式远程榴弹。它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组成。身管为滑膛,炮口装填。行军时可分为3件由士兵背负,也可车载或由直升机空投。火炮口径81毫米,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5820米,射速15~20发/分,高低射界+39.4°~+85°,方向射左右各7.9°,炮身长1350毫米,战斗全重43千克,配用NR436式远程榴弹、榴弹、发烟弹和照明弹。NR436式远程榴弹装有塑料阔气环,以密闭火药气体提高射程,弹重4.2千克,最大射程5820米杀伤半径平均25米,配瞬发引信。意大利“布雷达”81毫米迫击炮“布雷达”迫击炮是意大利研制的一种新式81毫米迫击炮,用它来替换旧式迫击炮。该炮主要特点是采用加长身管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特制炮弹或改进发射药的办法来提高射程。它采用从炮尾拔出击针的办法取出不发火弹,而不是采用危险的倒弹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该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身管为骨膛式,炮口装填,炮架由铝合金制成。圆形座钣。行军时可分为3件由士兵背负、此外,还为该炮研制了CMBS迫击炮计算机,它能存储9~12个迫击炮炮位,30个目标,30个观察员和已知点,10个己方部队阵地,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火炮口径81毫米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5000米、高低射界+35°~+85°,方向射界(移动炮架)360°,最大射速20发/分,炮身长1455毫米,炮全重43千克。芬兰M58式160毫米迫击炮M58式迫击炮是芬兰研制的一种160毫米迫击炮,由泰普勒公司制造,故又称M58泰普勒式迫击炮。它采用传统的炮口装填方式,配用了一系列新式榴弹,这些新弹配用近作引信,使其威力可提高2倍,因而它是一种很可取的武器、该炮主要由炮身、炮架、压钣和瞄准具组成。身管为滑膛,炮口装填,拉大发射。炮架不同于一般迫击炮、由1根支柱、下架和车轮组成。支柱用于升降身管,使身管进行俯仰,以便装填弹药、火炮口径160.4毫米,最大射程10000米、射速4~8发/分,战斗全重1450千克,配用M58式泰普普榴弹、弹重40千克。葡萄牙HP式81毫米迫击炮HP式迫击炮是葡萄牙研制的一种81毫米迫击炮,1979年开始批量生产。火炮口径81毫米,发射美制M43A1B1式榴弹时,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4200米。炮身重量有15千克和185千克两种,炮架重13.5千克,座板重13千克,瞄准具重0.85千克,短身管型战斗全重4235千克,长身管型战斗全重4585千克,炮身长分别为1155毫米和1455毫米、榴弹重3.25千克。
2023-08-11 22:07:111

手炮(掷弹筒)怎么打得那么准

手炮?你说的是掷弹筒吧,在我国通常把掷弹筒(超轻型迫击炮)称为手炮,这是一种轻型迫击炮通常50mm口径以下,可发射专用迫击炮弹,日式掷弹筒甚至可以发射手榴弹,射程通常在200-300米射速在20分/发以上。迫击炮弹有尾翼稳定的,也有旋转稳定的。除某些大口径迫击炮弹是由后膛装填外,多数迫击炮弹是由炮口装填,依靠自身重力下滑,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炮膛底部击针而使弹上的底火发火。火箭筒发射火箭弹火箭弹,火箭弹是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非制导弹药。主要用于杀伤、压制敌方有生力量,破坏工事及武器装备等。按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分为杀伤、爆破、破甲、碎甲、燃烧等火箭弹;按飞行稳定方式分为尾翼式火箭弹和涡轮式火箭弹。火箭弹通常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3部分组成。战斗部包括引信、火箭弹壳体、炸药或其他装填物。火箭发动机包括点火系统、推进剂、燃烧室、喷管等。尾翼式火箭弹靠尾翼保持飞行稳定;涡轮式火箭弹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弹绕弹轴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保持飞行稳定。火箭弹的发射装置,有火箭筒、火箭炮、火箭发射架和火箭发射车等。由于火箭弹带有自推动力装置,其发射装置受力小,故可多管(轨)联装发射。单兵使用的火箭弹轻便、灵活,是有效的近程反坦克武器。所以说火箭和手炮炮弹发射原理不同,发射器才不同,不能通用
2023-08-11 22:07:201

为什么迫击炮不能上膛

你得首先明白迫击炮的发射原理以及炮弹构造。
2023-08-11 22:07:282

迫击炮怎么水平发射

最高75最低35
2023-08-11 22:07:362

炮弹怎么发射

问题一:怎样把炮弹发射出去 一、炮弹发射过程的基本原理: 底火在引燃炮弹的弹体内的炸药爆炸以后,弹头在强大的高压气体的作用下飞出,对应的原理有:化学原理,炸药在合适的条件,急速、瞬间完成化学反应,生产高温、高压气体。物理原理: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加速,或者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能量转化,炸药的化学能,在爆炸以后转化为弹头的动能; (3)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牛顿第三定律),炸药在爆炸后在对弹头的作用力的同时,对炮射也有一个等大、反向的作用力。 二、炮弹落地爆炸的原理: 炮弹落地爆炸是因为这个炮弹装的是触发式引信,也就是说,只要弹体受到一定的力的撞击就会爆炸。如果说炮弹一直在天空飞理论上说那是不会爆炸的,其实炮弹的引信有很多种,如定时(延时)引信、无线电引爆引信等,引信是使炮弹适时起爆以发挥其战斗作用的控制装置。 问题二:炮弹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呢?炮弹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呢? 牵拉式火炮是这样发射的:首先会有牵引车将炮拉入炮阵地,将炮下架,把炮成战斗式(就是把炮后面二个架子分开固定)。然后听指挥员下口今装定诸元(也就是各种数据如距离等)。当听到装填炮弹时装填手将一发榴炮炮弹装入炮膛,关闭弹门。当听到放的口今后炮手拉炮闩拉索,击针击发炮弹底火,弹头出去,弹壳自动退出来,整个发射过程就是这样。 自行火炮是就拿我国05式自行榴弹炮来说:PLZ-05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俄罗斯2C一19 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动装填技术。俄罗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装填自动化程度较高。弹丸由自动弹丸装填机装填。弹丸贮存架的设计独特,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弹丸放在贮存架内。装填控制系统可以自动从贮存架内搜寻发射所需要的弹种,也可根据要求调整炮弹数量,并控制整个装填过程。一个活动的装弹盘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击,而无需使火炮返回到装填位置。发射装药由半自动装填,空药筒自动退出,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使装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后部右侧有一个弹丸传送装置;左侧有一个发射装药传送装置,这就缩短了弹丸和发射装药的装填时间,并可直接从发射车外补给弹药而不用消耗车载弹药。在火炮为非战斗状态时,弹丸传送装置折叠,并固定在炮塔上。而发射装药传送装置则折叠在炮塔内。该炮可进行间瞄射击和直瞄射击(包括在山地条件下和污染环境中进行直瞄射击)。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系统,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当高,最大射速可达8发/分。 问题三:炮弹是怎么发射出去的 底火在引燃炮弹的弹体内的炸药爆炸以后,弹头在强大的高压气体的作用下飞出。 物理原理: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加速,或者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能量转化,炸药的化学能,在爆炸以后转化为弹头的动能; (3)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牛顿第三定律),炸药在爆炸后在对弹头的作用力的同时,对炮射也有一个等大、反向的作用力。 问题四:炮弹是怎样从炮膛里发射出来的? 迫击炮弹是靠自带的发射药管和附加药包被点燃后产生的反冲力飞出炮膛的。是炮弹“主动”出去的,而里夫的发射是由发射装置内的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推力把它“推”出去的,也就是说是“被动”地出去的。其原理类似于淮海战役里我军的“飞雷炮”,确切地说,是弹射,而不是发射。怎么会一样? 这个东西对于我们应该不陌生,咱们的核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动力源有区别就是了。 弹射就是冷发射,用燃气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也有用压缩空气的,还有蒸气、燃-蒸联合、液压的、电磁的等等。这个里夫究竟用的什么,都是猜的,因为依我国的习惯是不会对外界公开这类东西的。但估计用燃气的面大,因为它是最简便的了。 在迫弹发射和弹射导弹的同时有个反作用力,对于这个反作用力,迫击炮是通过座钣传给地面了,而舰艇上的发射装置都是用加缓冲器的方法来抵消的,里夫之所以转着发射,一个是因为然气发生器是固定的,再一个就是只有这个发射管里是带缓冲装置的。而潜艇上的导弹是每个发射筒里都带缓冲装置的。 问题五:炮是如何发射的呢? 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明朝丘撰《大学衍义补》中记载:“今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亦谓之,又谓之铳”。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元朝和明朝前期的火炮 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元末明初使用火铳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门铭文为元“至顺三年”(1332)的盏口铜铳,其盏口口径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铳身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寇第叁佰山” 三行铭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门明洪武五年(1372)造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0毫米,身管直径58毫米,全长36.5厘米,重15.75千克。铳身镌有“水左字四十二号大碗口筒 重二十六斤 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日宝源局造”铭文。山东省冠县出土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9毫米,全长36.4厘米,重15.5千克。铳身镌有“洪武十一年”(1378)、“海”字铭文。这 3门铳均为铜质,形制也类似,在身管前端均有一个大于身管的敞口,身管后部为药室,有装引线的点火孔。但至顺三年铳管壁较薄,工艺较粗糙,明碗口铳管壁加厚,药室部有较明显的隆起,身管加铸数道箍,表明后者已能承受较大膛压。据《明会典》记载,弘治(1488~1505) 以胆,明 *** 军器局所制造的各种火炮中,大碗口铳的数量为每3年造3000门。 大碗口铳的敞口虽大于身管口径,但实际上并不能增加火炮的威力。明初,又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直筒形火炮。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 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还收藏有3门洪武十年(1377)造的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两侧有双炮耳,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见彩图[明朝洪武十年(1377)造铁炮])。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带有炮耳的铁铸火炮。这种大口径直筒形火炮,显然会增大火炮威力,表明早在14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火炮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有较大威力火炮的封号)等十余种。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第二次征漠北,曾用火炮击溃敌军;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守卫北京,曾用火炮和其他火器大败瓦军的进攻。 明朝后期的火炮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火炮仍有发展。嘉靖年间制造的虎蹲炮,长1尺9寸(约合0.6米),重36斤(约合21.5千克),配有铁爪、铁绊,发射前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形似虎蹲,这种炮克服了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厉害的缺点。《明会典u30fb工部》记载,嘉靖四年(1525)制造的“毒火飞”,炮筒用熟铁制成,装火药十多两,炮弹由生铁熔铸,弹内装“砒硫毒药五两”,点火后“将飞打于二百步(约330米)外,暴碎伤人”。这是中国古代以火炮发射爆炸弹的最早记载。万历年间还大量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火炮。万历二十年(1592)在杭州制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号大将军”铁炮,口径113毫米,全长143厘米,身管的长度同直径的比值明显增大。......>> 问题六:坦克如何发射炮弹? 坦克一般通过手动或自动装单机向炮尾装弹,然后炮尾关闭,完成击发。炮弹可以是前苏联T系列的分装弹或西方坦克像M1或豹2那样的定装弹。
2023-08-11 22:07:571

解放战争中的大炮需要有个绳子来拉,一拉炮绳就把炮弹发出这是什么炮?

呃,用绳子拉炮闩是当时的一种常见的大炮发射方式,美式苏式德式大炮都是这种方式。现在基本上很少见了,除非是旧式大炮。你说的这种大炮,实在没法区分到底是哪一种大炮。原理很简单啊,就和步枪扳机的原理一样,只不过炮管的后坐力太大,若是直接用手去拉会把人都顶飞出去,所以找了根绳子来拉。
2023-08-11 22:09:322

二战苏联RMN-50步枪迫击炮

二战苏联RMN-50步枪迫击炮苏联陆军一直都很重视火炮的运用,在二战前提供给基础步兵单位的火炮主要是小口径迫击炮,例如著名的M1939铁锹迫击炮,而枪榴弹这种单兵装备则很少,在卫国战争爆发后曾出现了一种集迫击炮和枪榴弹发射器特点的装备,那就是RMN-50步枪迫击炮。关于RMN-50的很多准确信息都丢失了,据说是NII-6特种技术局的I. M. Naiman领导开发的,因此它被称为奈曼RMN-50(Naiman RMN-50),制造数量稀少,战斗记录很少。RMN-50是用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修改而来,锯断前端枪管,重新连接一根50毫米迫击炮的炮管。不过这只是一根单纯的炮管,没有底部触发机构,炮管下方有缩短的护木。RMN-50使用空包弹发射,它保留了步枪原本的弹仓、上膛、击发等部件,发射前需要补充子弹。然后从炮口处装填没有发射药的50毫米迫击炮弹药,在发射原理上与枪榴弹一样。可供使用的弹药有0-822和0-822A两种,它们的重量分别为0.86千克和0.922千克,内部装填约90克的爆炸物,两者的主要外形区别之一在于稳定鳍的数量不同,在射程上也略有差异。独特的发射方式加上空包弹有限的推力,可以确定RMN-50的射击距离不会太远,猜测可能在150~200米之间,并且它并不能像迫击炮一样大仰角射击,而是可能以低于15°的仰角发射。原先步枪的表尺已经没用,在炮管上方重新安装了表尺,可以进行大致瞄准。据说RMN-50无法像步枪一样手持射击,而是需要将枪托撑在地上,射手应该是以卧姿进行操作,它也能安装简易的两脚架用来稳定射击。
2023-08-11 22:09:401

帮忙介绍一下滑膛炮和线膛炮(包括特点,原理,发展历史,最好有数据。)

http://baike.baidu.com/view/185150.htm#sub185150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727.htm 线膛炮 火炮 cannon 线膛炮是在炮管内刻有不同数目的膛线,能有效保证弹丸的稳定性,提高射程.现代大多数炮都是线膛炮. 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 火炮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坐力炮。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85°,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适应性,现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滑膛炮,就是炮管内没有膛线,一般这种炮的口径不会很大,但是可以发射炮射式导弹,且造价低。滑膛炮与线膛炮的主要区别在于膛线,而膛线的主要作用在于付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 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目录发展历史应用我军装备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早期的枪炮基本都属于滑膛炮,因为在炮管内加铸膛线是较为困难的制作工艺,在18世纪初,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线膛炮开始得到发展,由于在命中率上的大幅度提高,逐渐取代滑膛炮的地位。1918年,英国研制出了81毫米迫击炮,在迫击炮的这一家族中,由于其发射时需要借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炮弹飞离炮口这一特性,因而始终采用滑膛炮管。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火炮都采用线膛炮管。 事实上为了提高命中率,滑膛炮采用带有尾翼的炮弹也可以达到高命中的效果,迫击炮的炮弹就是如此。但是迫击炮的射击膛压和温度都比较低,其炮弹的尾翼也方便制造。而在需要较高射击膛压和温度的大口径榴弹炮上,就必须采用昂贵的材料来制造炮弹尾翼。这就大大提高了发射成本,因此,在主要用于远程火力压制的各种大口径榴弹炮一族里,始终还是采用具有较低发射成本的线膛炮管。 但是在二战后,随着坦克家族在世界军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坦克,其中坦克所装载的火炮更是得到全面研究。介于二战的大量坦克战经验,各国在研究设计新式坦克时,都认为坦克的主要作战对手,依然还是坦克。因此如何想方设法提高本国坦克火炮威力,使其在未来的坦克会战时占有优势都成为各国坦克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在这一研究课题中,具有更高射击初速的滑膛炮开始进入设计师们的眼界。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新式滑膛炮具有发射初速高,弹道水平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赋予穿甲炮弹更高的动能,在对抗愈来愈厚的坦克装甲上具有明显超越线膛炮的优势。编辑本段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坦克家族中,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其中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RH滑膛炮系列最为出众,几乎成为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通用火炮。而前苏联开发的2A46系列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也天下闻名,该炮的列装数量超过了10万门。编辑本段我军装备 目前我国装备的滑膛火炮主要有125毫米和120毫米,前者有48倍口径和50倍口径两个系列。是在前苏联T72主战坦克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但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看,很明显已经超越了原型炮。目前我国较先进的96/99系列主战坦克均采用这种火炮。而120毫米系列则主要装备在89式自行反坦克车上。
2023-08-11 22:11:041

迫击炮怎么做

迫击炮的做法如下:手工制作玩具乒乓球迫击炮需要用到:废纸筒、胶纸带、废药瓶、电钻、快干发胶、乒乓球、打火机、剪刀。1、准备两个长纸筒,其中一个剪开后套入第二个纸筒里,用胶水黏好。2、用美工刀去掉塑料药瓶的瓶底,将这个药瓶套在纸筒的末端。套紧以后,再重新用胶纸带将它们包裹起来。然后,我们用电钻在图片当中药瓶的瓶盖往下的位置,钻一个小孔,用于点火。3、再准备两个废纸筒制作迫击炮的三角底架,如图将纸筒一头捏扁平,再包裹胶带并且黏在炮筒底下。4、玩的时候,将乒乓球放入炮筒里。然后将快干发胶通过药瓶小孔喷入炮筒里,并迅速点火。由于发胶气体快速燃烧,产生的压缩空气或将乒乓球作为炮弹使劲地推射出去,从而实现了迫击炮的效果。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中小口径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采用尾端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初速较低、弹道弯曲,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轻便灵活。迫击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
2023-08-11 22:11:151

那种小炮到底是追击炮还是迫击炮?这名字怎么得来的?

是迫击炮,这名字是根据它的发射原理得来的。发射时,炮手把炮弹从炮口倒放入炮管,在重力作用下,底火与击针发生撞击,使炮弹得以发射出去。
2023-08-11 22:11:361

为什么迫击pao可以打到山后目标

因为迫击炮的弹道是一条抛物线,弹道曲伸。和你向斜上方抛一物体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它不能垂直90度发射。以上答案,不知你是否满意。
2023-08-11 22:11:552

迫击炮是怎样瞄准的?

迫击炮是曲射炮,它一般不象坦克炮类直瞄火炮那样可以在瞄准镜里瞄准敌目标. 在看不到敌人的情况下(多数情况如此),迫击炮瞄准镜实际上瞄的是一根标杆(以标杆为基准). 然后根据指挥员的口令,加大或减小距离(调整炮管俯仰角,增减发射药包),左右调整炮身使其对准目标. 在经过以上程序后,要求瞄准镜还是准确地瞄在标杆上,而此时的炮口也许根本就跟瞄准镜对的不是一个地方. 此时的炮口正对着敌人,而瞄准镜还是瞄在作为基准的标杆上.迫击炮的眼睛是前沿观察组或其他观测设施,他们把观测到的距离,方位等数据告诉指挥所或炮位,目标的修正也是如此.使迫击炮一直对准目标.
2023-08-11 22:12:071

对迫击炮来说,射程和火力哪个更重要?

打得着最重要......估计GPS制导的迫击炮也不远了
2023-08-11 22:12:1610

火炮射击诸元是什么?

火炮的射击诸元(标尺、高低、方向等火炮击中目标的必备技术参数)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瞄准,也就是火炮瞄准手用瞄准镜直接瞄准目标,然后对目标实施射击。这类情况大都是目标距离较近,火炮射程短。比如说打坦克、打碉堡、打近距离敌兵等。第二种情况是火炮射程远,有效距离十几、二十几、甚至上百公里的射程,瞄准手根本看不见敌人,这就需要派出炮兵侦察兵通过前沿观察所利用观测仪器标定目标,再经过测量和计算,将射击诸元报告炮阵地,指挥火炮实施射击。扩展资料迫击炮不是直接瞄准的,而是根据抛物线原理制定了射表,直接观瞄得到的应该是发射点和落点的直线距离,而根据迫击炮的型号和弹药类型,其射高是一定的,根据这些瞄准诸元,可以由射表很快的换算出相应的射击诸元。由于迫击炮是曲射炮,所以其瞄准很特殊,左右方位好定,主要是距离方位,一般是根据该炮的曲射特性,确定距离分划,也就是一个角度盘,每个刻度代表多少米。每门炮出厂时都有设定,平时还要经常校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射击诸元
2023-08-11 22:12:391

掷弹筒和迫击炮在击火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楼上的太长了 简要说一下 掷弹筒是拉发的 大部分迫击炮是迫击的 部分迫击炮也有拉发装置
2023-08-11 22:12:572

DZJ08式火箭发射器

DZJ08式火箭发射器DZJ08式,是我军工为步兵作战单位研发装备的多功能火箭发射器,口径为80mm,属于单兵使用一次性发射,就抛弃发射筒的装备,因此,是不占步兵作战单位编制的兵器。此型火箭发射器,主要可作为开辟通路战场武器,能有效对付坚固的野战工事,也是巷战时破墙穿门的有力打击兵器,必要时也能用来对付数百米内战场上的步战车等装甲目标,摧毁迫击炮、榴弹发射器、轻重机枪等阵位。火箭弹采用密闭平衡发射原理,火药燃烧时的气体不外泄,发射时能向后抛出与火箭弹同样质量的配重体,以抵消射击时的后坐力,因此,发射管不产生后坐运动。军工为DZJ08式火箭发射器,配置了榴弹、燃烧弹、烟雾弹、反坦克破甲弹、高杀伤云爆弹等弹种,在200米的距离内可轻松击穿1米厚的砖墙,炸出半米宽的大洞,以供步战在巷战中行进。为了减轻重量,DZJ08式火箭发射器,发射筒采用了新型轻量化的玻璃纤维材料,因此,射手杠在肩上击发时,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就易致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发射管变红,但却不影响射击,也不会对射手产生烫伤。DZJ08式火箭发射器,外加膛内预先装填好的火箭弹,全身重量约为7.5公斤,即便在急行军状态下,一名士兵也可以轻松背负作战,不会就此增加步兵班组太大的负重。在微声、微光、微烟等作战环境下DZJ08式火箭发射器,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战时打出80mm火箭弹以后,按规定发射筒是要抛弃的,是不占编制的武器。随着DZJ08式火箭发射器,大量装备我陆军步兵作战单位,原先步兵班配一具69式40mm火箭筒,却需要占据2名士兵的编制,意味着“40火”将从军中退役。有“万能攻坚者”美誉的DZJ08式火箭发射器,设计轻便灵活,操纵性很强,不仅威力大,而且射击精度高,弹着点散布小,破坏力密集度高,成了取代军中“40火”的最有力竞争者。DZJ08式火箭发射器,自2008年开始陆续服役,步兵作战单位部队普遍反映良好,打击藏匿在碉堡和建筑物内的步兵非常合适,迅速为步兵扫清障碍,是城市攻坚作战的利器。
2023-08-11 22:13:051

FLYK的TN8111

FLYK的TN8111图中这种外形像小型迫击炮的武器在英语里被称为“toe mortar”或“jet-shot grenade launcher”,在国内则被称为榴弹弹射器,这种武器与传统的迫击炮很相似,都是采用前装式拄地击发,但发射器和弹药的结构与迫击炮有很大的区别,发射时无烟、无火光、无声(其实是声音极低,不是完全寂静),因此也常常被称为“三无”弹射器。这里介绍的这种法国军队装备的“三无”弹射器是由由法国蒂坦耐特公司(Titanite S.A.)研制和生产,正式名称为FLY-K-TN8111,这名字真是太长了。TN8111的前身其实是比利时在1960年代时研制的NR8111发射器在80年代改进为NR8111A1。FLY-K系统主要由TN8111弹射器和配用的5种弹药组成。下图为TN8111的基本组成及原理图。看起来有点像二战时日军的掷弹筒。但结构原理都不相同。其发射原理是把发射药装在全密闭的发射装置内,这个发射装置是一个高强度的薄壁圆筒,顶端有一个活塞。发射前把榴弹插入发射器的定向筒内,定向筒内有一根定向杆,会插进发射装置内。当点火后,发射药膨胀,推动活塞,活塞把压力传递给定向杆,定向杆的反作用力就把榴弹抛出发射筒。当活塞移动到发射装置的未端时,会被圆锥形的制动装置停止其活动。从而把燃气密闭在发射装置内。因此发射后基本没有噪声、火焰和烟幕。由于噪声低(在100米处声音低于52分贝),加上没有烟无火,因此使用这种弹射器时不易被敌方发觉发射阵地,对射手本身影响也极小。 FLY-K系统配用的弹药有5种,与比利时的NR8111A1配用的弹药种类相同。分别为TN208杀伤弹、TN209照明弹、TN210烟幕弹、TN315惰性弹头训练弹和TN316发烟训练弹。弹药的外形、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战斗部有区别。其中TN208杀伤弹的杀伤半径为16米,预制破片数量为580个,因此其杀伤效果比一般的枪榴弹要高。而TN209照明弹的照明高度为200米,燃烧时间为30秒。FLY-K系统被法国海军陆战队和空降突击队装备,用于取代由FAMAS步枪发射的枪榴弹,但显示不如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携带方便,而且要单独占编制。一般的编装为。每10人的步兵班配备1具TN8111发射器;每个步兵排配备3具发射器。平均每具发射器配备100发弹,包括75发TN208杀伤弹、15发TN209照明弹和10发TN210烟幕弹。
2023-08-11 22:14:071

各国迫击炮的不同是什么?

迫击枪是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它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迫击炮的特点是射击的时候射角特别大,它的最小射角就有45°,最大射角可达到85°,射击的炮弹弹道特别弯曲,飞到空中后几乎垂直地落到地面。它初速小,最小射程近,杀伤效果好,因此适宜于对距离较近而又隐藏在壕沟里或遮蔽物背后的目标进行射击。美国M224式60毫米迫击炮M224式迫击炮是美国研制的60毫米轻型连级迫击炮,1981年起装备美军步兵连、空中机动连和空降步兵连,曾在1983年格林纳达战斗中使用。全套装备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战斗全重208千克。行军时可以由2名士兵携带。另有一种手提式迫击炮,采用M8式矩型座板,战斗全重仅7.8千克,仅用1名士兵即可携带和操作使用。两种型号均配用M720式榴弹和M722式发烟弹,均采用M734式新型多用途引信。这种引信可选择近炸、近地面炸、着发和延期4种装定方式,从而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炮弹的杀伤效果。此外,还配备了AN/GVS-5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和M23式迫击炮弹道计算器,使对远距离目标射击的精确度大大提高。火炮口径60毫米,初速237.7米/秒,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3500米,最大射速30发/分,持续射速15发/分。M720式榴弹重17千克。英国L16式81毫米迫击炮L16式迫击炮是英国研制的一种81毫米迫击炮,由皇家军械研究与发展局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设计,皇家军械厂生产。L16式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炮架与普通迫击炮的双脚架不同,它采用两条架腿不一样长的K形脚架,由钢和轻合金制造,重量轻,行军时可折叠。火炮口径81毫米,最大初速297米/秒,最小射程166米,最大射程5650米,高低射界+45°~+80°,方向射界左右各56°,最大射速30发/分,持续射速15发/分。L16式迫击炮炮身长1280毫米,战斗全重37.55千克。行军时可以分解为3件,由士兵背负,也可以用轻型汽车载运,还可以装在FV432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上发射。在英阿马岛之战中,L16式迫击炮曾经被使用过。由于它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射程远、精度高、炮弹威力大等优点,因而作战效果很好。苏联“瓦西里克”82毫米自动迫击炮“瓦西里克”迫击炮是苏联研制的一种新式82毫米自动迫击炮。该炮结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座钣炮身装在双轮开脚大架上,装有反后坐装置。后膛装填。配有自动装弹箱,每次可装弹4发,射速可达40~60发/分,是人工操作,从炮口装填的迫击炮发射速度的2~3倍。“瓦西里克”迫击炮也可装在步兵战车或汽车上,发射时从车上自动卸下,在地面发射,射击完毕即用机械装置装到车上,迅速转移至另一发射阵地。炮重约800千克,间接瞄准射程1000~5000,直接瞄准射程1000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左右各10°。配用榴弹和空心装药反坦克弹。该炮于1971年开始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它既可用作普通迫击炮、又可完成直接瞄准任务或用作反坦克武器。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的是装在履带式降战车上的自行式。法国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MO-120-RT-61式迫击炮是法国研制的一种12毫米线膛迫击炮,20世纪70年代中期装备法军空降师属炮兵团,用以取代105毫米榴弹炮。该炮是世界上设计比较独特而结构较为复杂的现代迫击炮,杀伤效率高,进入和撤出阵地快,主要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部件组成。炮身长2080毫米,火炮战斗全重565千克,行军全重582千克。高低射界+28°~+85°,方向射界(不移动他架)左右各14°。炮口装填弹药,采用撞击和拉火两种方式去发,最大射速20发/分,正常射速6发/分。行军时可用轻型汽车或履带车牵引,或以直升机吊运、空运或空投。最小射程1100米,最大射程8135米,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可与155毫米榴弹炮的榴弹相比。比利时NR475A1式81毫米迫击炮NR475A1式迫击炮是比利时研制的81毫米迫击炮,为陆军部队装备使用。该炮既可发射美国的炮弹,又可发射PRB工厂生产的炮弹,特别是能发射杀伤效力高的NR436式远程榴弹。它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组成。身管为滑膛,炮口装填。行军时可分为3件由士兵背负,也可车载或由直升机空投。火炮口径81毫米,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5820米,射速15~20发/分,高低射界+39.4°~+85°,方向射左右各7.9°,炮身长1350毫米,战斗全重43千克,配用NR436式远程榴弹、榴弹、发烟弹和照明弹。NR436式远程榴弹装有塑料阔气环,以密闭火药气体提高射程,弹重4.2千克,最大射程5820米杀伤半径平均25米,配瞬发引信。意大利“布雷达”81毫米迫击炮“布雷达”迫击炮是意大利研制的一种新式81毫米迫击炮,用它来替换旧式迫击炮。该炮主要特点是采用加长身管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特制炮弹或改进发射药的办法来提高射程。它采用从炮尾拔出击针的办法取出不发火弹,而不是采用危险的倒弹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该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身管为骨膛式,炮口装填,炮架由铝合金制成。圆形座钣。行军时可分为3件由士兵背负、此外,还为该炮研制了CMBS迫击炮计算机,它能存储9~12个迫击炮炮位,30个目标,30个观察员和已知点,10个己方部队阵地,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火炮口径81毫米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5000米、高低射界+35°~+85°,方向射界(移动炮架)360°,最大射速20发/分,炮身长1455毫米,炮全重43千克。芬兰M58式160毫米迫击炮M58式迫击炮是芬兰研制的一种160毫米迫击炮,由泰普勒公司制造,故又称M58泰普勒式迫击炮。它采用传统的炮口装填方式,配用了一系列新式榴弹,这些新弹配用近作引信,使其威力可提高2倍,因而它是一种很可取的武器、该炮主要由炮身、炮架、压钣和瞄准具组成。身管为滑膛,炮口装填,拉大发射。炮架不同于一般迫击炮、由1根支柱、下架和车轮组成。支柱用于升降身管,使身管进行俯仰,以便装填弹药、火炮口径160.4毫米,最大射程10000米、射速4~8发/分,战斗全重1450千克,配用M58式泰普普榴弹、弹重40千克。葡萄牙HP式81毫米迫击炮HP式迫击炮是葡萄牙研制的一种81毫米迫击炮,1979年开始批量生产。火炮口径81毫米,发射美制M43A1B1式榴弹时,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4200米。炮身重量有15千克和185千克两种,炮架重13.5千克,座板重13千克,瞄准具重0.85千克,短身管型战斗全重4235千克,长身管型战斗全重4585千克,炮身长分别为1155毫米和1455毫米、榴弹重3.25千克。南非M3式81毫米迫击炮M3式迫击炮是南非制造的一种81毫米迫击炮,它是南非根据法国的MO-81-]61式迫击炮设计制造的。该炮现在继续生产,并已装备南非军队。该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4部分组成。炮口装填,迫击发射。炮架为双脚架,配用透镜式瞄准镜。最大射程为4856米,最小射程75米,炮身长1450毫米,高低射界+45°~+8494°,方向射界16.88°,全炮重42.8千克。
2023-08-11 22:15:111

高、低速榴弹之异同:低速榴弹

  《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词典》中对榴弹(Grenade)的定义为:主要利用爆炸作用在近距离内毁伤目标的小型弹药,它能以破片(或球丸)、爆轰作用、毒气等杀伤有生目标,能以聚能装药的金属射流破坏装甲目标,并且能完成其他多种战术任务(纵火、施放烟幕等)。   本文介绍的榴弹是指利用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弹径20~60mm、质量50~400g之间的小型榴弹,通常由弹体战斗部、引信、推进装置及辅助件等组成。战斗部一般由壳体、主装药、传爆药、杀伤元(预制、半预制破片或药型罩)及辅助零部件组成;推进装置一般由药筒、底火、发射药等组成。      小型榴弹出现于20世纪中叶,由掷榴弹演变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上百个弹种,正式装备数十个国家,已成为轻武器弹药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发射时的初速可分为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高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上,低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又都可按用途分为主用榴弹、辅助榴弹和特种榴弹三类。主用榴弹还可细分为杀伤榴弹、破甲榴弹、杀伤/破甲榴弹和攻坚榴弹等;辅助榴弹可细分为演习榴弹、训练榴弹、教练榴弹等;特种榴弹可进一步细分为发烟榴弹、燃烧榴弹、照明榴弹、晕眩榴弹、刺激性榴弹等。      高、低速榴弹的相同之处      由于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由榴弹发射器来发射,因此,不论是外形、结构、战术用途,还是使用方法,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外形、结构等对比   从外形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是圆柱形弹体;从结构看,二者主要组成部件都相同。其杀伤战斗部一般由壳体(有的还有独立的杀伤元)和装药组成;破甲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聚能装药和药型罩组成;特种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药剂和传爆(点火)药组成。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延期引信、触发引信、延期/触发引信和其他引信。二者的推进装置都可以采用普通的枪炮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筒和发射药组成;也可以采用高低压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室、发射药和药筒组成。   从材料上看,二者都可使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包括弹体的材料、药筒的材料等。   从发射能源上看,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单基发射药、双基发射药和多基发射药。         战术用途对比   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的战术用途也有相同之处,都可以配备步兵分队,为步兵提供近距离压制支援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毁坏近距离内的轻型装甲目标和其他目标等。      使用、运输储存方法对比   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的使用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用榴弹发射器来发射。使用时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也基本相同。射击操作步骤都是装弹――瞄准目标――发射。两种榴弹的运输、储存的条件和方法更是完全一样,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禁止与其他火工品、易燃易爆物品、易腐蚀物品同库(车)储存(运输);仓库内要有安全措施和基本的通风、防潮措施等。      高、低速榴弹的区别   高速榴弹与低速榴弹虽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弹药,不论是战术使命、发射原理,还是技术性能(内、外弹道性能、结构强度要求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战术使命对比   低速榴弹配用于单兵使用的单发榴弹发射器,为班组进攻作战时提供火力支援,可杀伤50~400m距离上的有生目标、100m内的轻型装甲目标、无装甲防护的机动目标,压制100m内的火力点。高速榴弹配用于步兵分队(营、连)及其他分队的自动榴弹发射器,为步兵分队提供火力支援,可杀伤50~2000m(甚至更远)距离上的集群有生目标、500m(有的远达800m)以内的轻型装甲目标、无装甲防护的机动目标,压制1000m以内的火力点。由此可见,高速榴弹的毁伤威力大大高于低速榴弹。      发射原理对比   二者的发射原理差异也非常明显。低速榴弹初速低,膛内压力小,可采用普通枪炮发射原理、高低压发射原理或迫击炮发射原理,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时优点尤为突出。而高速榴弹的初速较高,最适合采用普通枪炮发射原理(其亚音速弹由于降低了初速,也可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         技术性能对比   高速榴弹与低速榴弹在技术性能上的差异也非常显著,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内、外弹道性能不同以及对榴弹本身各零部件的强度、弹体气动外形、引信(及其火工品)、炸药装药的安全性等设计要求不同。   高速榴弹与低速榴弹内、外弹道性能的差距比较大。从内弹道性能看,一般速度为200m/s的高速榴弹,采用普通枪炮发射原理时的最大膛压超过250Mpa,平均膛压超过150Mpa,由于膛压高,给弹丸、炸药、引信和其他火工品带来高过载。如弹丸质量200g、口径40mm的小型高速榴弹,在膛压250Mpa时,弹底的压力超过98000N。在如此大的过载与膛压条件下,要确保弹的膛内安全,对弹体、炸药、引信和火工品的抗过载、抗压等安定性要求很高。   而一般速度为80m/s的低速榴弹,采用普通枪炮发射原理时的最大膛压低于150Mpa,平均膛压低于100Mpa。如弹头质量200g、口径40mm的小型低速榴弹,在膛压150Mpa时,弹底的压力为58800N,由于弹体受到的过载小、弹底压力小,弹头在膛内运动时的环境条件就好得多,因而对弹体、炸药、引信和火工品的抗过载、抗压等安定性要求都相应要低许多。低速榴弹还可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和迫击炮发射原理,这样,弹体所承受的过载和压力就会更小了。   从外弹道性能看,高速榴弹的初速一般是低速榴弹的2~3倍,甚至更高,其弹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低速榴弹相差很大,因而高速榴弹的弹头外形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空气动力学要求,如头部与尾部的长度和形状要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头部一般设计为流线型和圆锥台形,尾部一般为船尾形,弹头的长径比要满足飞行稳定性要求等。对于低速榴弹来说,由于初速低,外弹道设计的重点是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对弹头外形的要求就要宽松很多。      典型产品      M406杀伤弹   美国最早研制的小型低速榴弹,是低速榴弹系列的基本型号,于1960年代开始装备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曾大量使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仍在装备。该弹主要适用于M79、M203、M203PI等单发榴弹发射器。M406杀伤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其由药筒、战斗部和引信三大部件组成。药筒由铝合金冲压成型,由药筒内的药室、药室下面的底火座和底火组成高低压发射系统。其工作原理是:药室外钻有6个直径为2mm的盲孔,发射药在药室内燃烧,产生200~300MPa的高压 (故药室被称为高压室),在高压作用下盲孔被剪切成通孔,火药燃气从高压室喷入低压室,从而推动弹丸运动。其战斗部由内装炸药的球形弹体、风帽和金属连接套组成。引信是M551瞬发全保险引信。全弹直径40mm,全弹长99mm,全弹质量228g,初速76m/s,炸药装药量36g,最大射程400m,膛口保险距离14~27m,破片数325片,破片初速1500m/s,有效杀伤半径5m。      M430杀伤/破甲弹   1970年由美国柯尔特工业公司研制生产,1970年代初开始装备美军,现仍为美军列装的主要高速榴弹型号,配用于美国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新加坡CIS-40AGL、德国GMG等自动榴弹发射器也配用这种弹。该弹虽然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但与低速榴弹相比,在局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高压室容积和形状都与M406杀伤弹不同。药室容积增大,发射药的药量增加到4.64g,高压室的压力大幅度提高,低压室的压力也达83Mpa。全弹直径40mm,全弹长112mm,全弹质量340g,主装药质量38g,弹丸初速为244m/s,弹丸转速12000转/分,最大射程2200m,膛口保险距离18~30m,可有效摧毁一般的轻型装甲车辆。         VOG-25杀伤低速弹   配用于前苏联的GP-25式前装填型枪挂榴弹发射器。该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因其与常规的高低压原理不同,也有的资料称其为另一种形式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其由药室、弹体和引信组成。弹体用钢材制成,由于采用筒口装填,弹与发射器内筒为间隙配合,为了密闭发射时的火药燃气,弹体后部外侧有数道环形闭气槽,弹体内装刻槽纸板和48g钝化黑索今炸药,爆炸时可产生180枚矩形破片。药室由铝合金直接冲压成型后,旋接在弹丸底部。药室由底火、底火座、铝衬套和发射药组成。底火座四周开有10个泄气孔,泄气孔平时用铝质衬片密封。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将衬片冲破,火药燃气经泄气孔喷入发射器膛内,推动弹丸运动。引信是触发和延期自毁两用引信,没有风帽,其触发机构的灵敏度很高,即使撞击雪地、沼泽、水面等软目标时都能可靠引爆弹丸。最大弹径40mm,全弹长102.6mm,全弹质量250g,主装药48g,初速76.5m/s,解除保险距离10-40m,杀伤半径6m,最大射程400m,最小射程50m。   除VOG-25外,还有一种带“跳炸”功能的VOG-25P榴弹,俗称“青蛙”。VOG-25P的基本结构与VOG-25基本相同,但在引信部增加了一个抛射药柱,当弹体着地时先引爆抛射药,使榴弹上抛约50~150cm时再引爆炸药。由于增加了抛射机构,因此VOG-25P的弹体稍长,全弹质量270g。      VOG-17杀伤弹   该弹也称30×28mm BR杀伤弹,是前苏联第一个高速榴弹型号,主要适用于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该弹采用普通枪炮发射原理,弹径30mm,全弹长131.6mm,全弹质量350g,双基发射药2.7g,弹丸质量275g,装34g RDX炸药和6g Wax94式炸药,弹丸初速183m/s,膛口保险距离18~30m。使用VOG-17药筒,药筒长28.2mm,药筒质量70g,最大射程1730m,有效杀伤半径7m。      编辑 张丽霞
2023-08-11 22:15:301

大口径迫击炮弹用飞机空投效果会怎样?

自由落体,然后砰
2023-08-11 22:15:383

迫击炮怎么画

迫击炮画法如下:一、第一步画长方形炮身斜着放,第二部画上三角尖架,第三步画炮身下的一个后坐,第四步给迫击炮加上颜色。二、迫击炮常识:1、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今,走过百年的迫击炮更像一个顽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争奇斗艳,而自己却静静地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2、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中小口径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采用尾端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初速较低、弹道弯曲,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轻便灵活。迫击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3、迫击炮弹发射时从炮口放入,地心引力作用直接跌到管底,激发装药并发射出去。发射器(药)酷似霰弹枪子弹,弹体是纸质的底部是金属的。4、迫击炮属滑膛炮、属于前膛装填、无后装机构、是以800密位以上的射角发射尾翼稳定炮弹的武器。迫击炮一直是伴随和支援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以火力压制敌人的兵器。
2023-08-11 22:15:481

后装迫击炮是如何闭锁的

后膛装填。后装迫击炮粗壮炮管为滑膛式,后膛装填,采用横楔式炮闩闭锁,装填时需要将炮管放平。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采用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
2023-08-11 22:15:551

二战十大最变态的武器?

二战十大最变态的武器第一个:喷进炮喷进炮,美军称之为“恐怖的迫击炮”,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缺乏的不止是金属,甚至连弹药生产都很困难,那怎么办呢?日本海军还是想到了办法,这就是火箭推进迫击炮用独立的火箭发动机推进器推动航空炸弹,利用导轨将这种组合武器发射出去,其弹道接近迫击炮,但射程较近,精确度较差,优点则是架设容易,而且弹药比较容易就地解决。第二个:“剑龙”反舰导弹在地对空导弹“奋龙”成型后,日本军部开始研制新式潜艇。计划搭载“奋龙”改进型,即“剑龙”反舰导弹,并将“奋龙”的制导方式改为适合海上使用,射程为150公里以上,并搭配可收放式导弹发射架。第三个:气球炸弹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曾制造了1万个氢气球炸弹,希望它们飘洋过海飞到美国本土爆炸。许多日本学校的孩子们都被发动起来制造用于攻击美国的氢气球。然而我这种武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日本方面称,一共发射了9000多个,预计有10%抵达美国。北美共发现有342个,仅造成6人遇难,对建筑物破坏相当小。第四个:秘密武器死光反坦克狗这个武器可以说是二战十大最变态的武器中最变态的一个。反坦克狗并不是机器狗,而是有血有肉的真狗。这些狗被教授在坦克底下找食物,开战前,它们会被饿上好一段时间。战斗时,这些狗的背上就系着炸弹冲上战场,炸弹上的拨杆只要触到坦克底部就会发生爆炸。第五个:古斯塔夫巨炮就是这个东西,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大炮。法国人把马其诺防线修的固若金汤,让元首很是头疼,无奈之下元首命令手下研究一款能够打穿马其诺防线工事的巨炮。经过计算,工程部门提出,这种炮射程要达到32公里(注意,这是在二战的技术条件之下),威力要足以打穿一米厚的钢板或者两米半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要击穿马其诺的工事,至少要700毫米口径。第六个:反坦克狗由德国国防军部署的履带式遥控炸弹约4英呎、2英呎宽、1英呎高。哥利亚遥控炸弹携带了75到100千克的高爆炸药。这炸弹用于极多用途,例如直接炸毁坦克、建筑物、桥梁及打乱队形密集的步兵。第七个:哥利亚遥控炸弹由德国国防军部署的履带式遥控炸弹约4英呎、2英呎宽、1英呎高。哥利亚遥控炸弹携带了75到100千克的高爆炸药。这炸弹用于极多用途,例如直接炸毁坦克、建筑物、桥梁及打乱队形密集的步兵。第八个:蝙蝠炸弹蝙蝠炸弹原理很简单:将燃烧弹装置安在墨西哥游离尾蝠身上,降低炸弹内部温度以保证它不会在运输过程中爆炸,然后往敌城释放这种蝙蝠,它们会栖息在敌城的基础设施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所有的蝙蝠都会爆炸,烧毁整个城市。第九个:窃听猫冷战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情报资源,美国中央情报局做出一项耸人听闻的试验,就是利用猫的天性,长期潜伏在窗台,房间以及垃圾桶周边的生活习惯,用外科手术,在它们的身上植入一种精密的窃听器,然后将各种声音信号传递给情报人员,以便获取更多的秘密,这种猫被称为“窃听猫”。第十个:希金斯登陆艇吹响二战欧洲战场的反攻号角是诺曼底登陆战,这是欧洲战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而在诺曼底登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登陆艇——希金斯登陆艇。希金斯登陆艇有多重要呢?从艾森豪威尔将军对希金斯登陆艇的发明者安德鲁·希金斯的评价中你可以看出,他说安德鲁·希金斯是“为我们赢得战争的人”。
2023-08-11 22:16:021

二战中德军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MG系列机枪,日军的是什么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得日军认为,为了应付可能要面对的堑壕战,需要一种射程比手榴弹远,同时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打击障碍物后目标的步兵支援武器。掷弹筒(CrenadeDischarger)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支援小队、班一级步兵作战,射程和威力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发射和调节射程的原理都具有相当的创造性,在二战期间日军使用的各种步兵武器中独树一帜。日本研制的掷弹筒主要有两种型号:"十年式"掷弹筒、"八九式"掷弹筒。("百式"掷弹器由于装在步枪之上,使用过程类似于枪榴弹,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最早的型号是"十年式"掷弹筒,因于大正十年(1921年)研制成功而得名,其口径50毫米,全长525毫米,其中发射筒长241毫米,全重2-6千克。虽然外形与轻型迫击炮相像,但结构却大不相同,主要由发射筒、支杆和驻钣三部分组成。射筒采用滑膛式,赋予弹丸初速和方向,在弹膛底部设有调节火药燃气逸出量的装置,通过改变膛压来调节弹丸射程。当发射手榴弹时,底部均要螺接装有发射药和底火的金属药筒。发射九一式手榴弹时,射程可在65-175米之间进行调节,这比当时其他的掷弹筒都远。 "十年式"的发射筒基座处有个射程式控制制装置,其外观像是有刻度的指套;旁边有个可调节大小的排气口,若要较短的射程,部分的推进气体会往旁边排出。支杆是一根开有狭槽的钢管,上端连接发射筒,下端固定驻钣,外部设有击发机。狭槽左侧刻有数字,是调节射程时所用的标尺。驻钣相当于迫击炮的底盘。使用时抵在地面上,承受发射时的后坐力,形状为底部带有凹面的瓦片形,即使抵在构筑工事的圆木上也不会滑动。 "十年式"曾被美军称作"膝盖迫击炮",因为弧形的底板让美军误以为是放大腿上的,不过如果"十年式"真以这种方式使用,其后坐力将造成重伤。而二战之中,日军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掷弹筒,是在"十年式"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八九式"掷弹筒(由于是日本神武纪元2589年(1929年)研制成功的,故名"八九式")。与"十年式"相比,"八九式"增加了全长(610毫米)和发射筒长度(254毫米),膛压和后坐力也有所增加。筒身随之加厚,增大了驻钣面积,全重增至4.7千克。与"十年式"掷弹筒的差异点在于""八九式"掷弹筒弹,外形像缩小了的山、野炮弹,没有尾翼,与普通迫击炮弹形状差别很大。最特殊的地方是弹体的后半截设有一个由铜制的侧壁、上下盖板和铁制底座组成的药孟。上下盖板中盛装有药包,底座中央装有底火,周围均匀分布8个小孔,与侧壁采用螺纹连接,再整体螺接到弹体上。"八九式"掷弹筒调节射程的原理也别具一格。因为掷弹筒没有两脚架和高低机,不能调节射角,发射药量也不能像追击炮弹那样通过增减发射药包来调整,而是通过调节弹瞠内空间大小,间接调节膛压的办法来改变射程。"八九式"各项性能均接近或超过当时苏、德、比利时等国装备的同口径(50毫米)迫击炮。虽然在日军内部评价不高,但是对盟军而言,掷弹筒却是威胁性极大的装备。在太平洋战场上,只要一听到「碰」的一声,大部分盟军都会立刻卧倒,哪怕这东西有时远在两百码外。二战美军的单兵曲射火器射程最长者为M7枪榴弹,最长射程为150公尺,面对熟练使用掷弹筒的日军步兵,一般掩体无法有效防御曲射攻击的掷弹筒,同时掷弹筒的射程又让美军无法有效反制,在近战距离敌军造成不小的威胁。当掷弹筒击发时,发射药在密封的药盂中燃烧,产生高压燃气。由于铜制侧壁较软,受压后膨胀紧贴膛壁,封闭火药燃气。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燃气冲破下盖板,由小孔进入发射筒,推动弹体向前运动。与一般追击炮弹发射药包直接在弹膛内燃烧作功相比,这种结构在达到相同初速的情况下,带来的后坐和震动却相对较小。同时铜制侧壁嵌入膛线,带动弹丸旋转,起到与通常线膛炮弹上弹带相同的作用,并和弹丸一起飞出,爆炸成破片,故不存在抛壳问题。
2023-08-11 22:18:421

迫击炮的密位怎么算?

关于炮兵的一些术语 1、基数。是炮弹的统计单位。根据不同炮种制定。比如:85加,是120发,152加榴是60发。一个基数等于10个炮标准。 2、急促射。以最快的速度发射完指定的弹药。 3、密位。是炮兵专用的角度单位。360度=6000密位。密位公式:间隔=距离/1000×角度(密位)。 4、反炮兵作战:目前没有统一定义,或在我军“军语”中没有此名称。在炮兵战术任务中,敌人炮兵只是诸多性质目标中的一个。对敌人炮兵作战,与对许多性质目标的作战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目标幅员、射击时间、弹药消耗量和引信使用上有其特点。 5、炮位侦察雷达。这种雷达目前有迫击炮位侦察雷达和相控阵侦察雷达。我国曾进口过英国辛柏林雷达(迫击炮位侦察雷达),有一门在对越作战中被越军摧毁。后又进口了2门美国TPQ-37型炮位侦察雷达。这种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可以侦察所有火炮的炮位,几分钟内就可以进行炮火反击。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饱偿这种雷达的苦头,称美国的炮火是可怕的钢雨。据说,我国已研制成功类似美国TPQ-36型雷达(目前美军仍在使用这种雷达),是否装备部队不得而知。
2023-08-11 22:19:221

抗美援朝中国哪一种炮最厉害?

抗美援朝中国哪一种坦克最厉害?抗美援朝中国哪一种枪最厉害?抗美援朝中国哪一种飞机最厉害?这种问题,如果是小朋友问,那么随便说一种搪塞一下即可。最好是能有现成模型或者图片的,可以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如果是成人问,那么任何一种用得好的武器,都厉害。战争的根本,在于有效发挥武器的作用,把有限的武器用到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击溃敌人的士气。单纯一对一捉对厮杀,那基本上是小说里的情节。
2023-08-11 22:19:304

迫击炮怎么画

迫击炮怎么画:1、首先画出迫击炮的炮筒和底座。2、给迫击炮底座画上支撑点。3、继续画迫击炮的中间构造部分。4、在继续完善迫击炮,5、把迫击炮的上端部分画完整。6、最后画上迫击炮的支架,这样迫击炮简笔画就完成了。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中小口径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采用尾端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初速较低、弹道弯曲,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轻便灵活。迫击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和特种弹,用于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等特点,适于随伴步兵行动,对近距离遮蔽物后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其中,炮身尾端由装有击针的炮尾密闭。有的击针是固定的,有的击针在弹簧作用下可以伸缩。可伸缩的击针使迫击炮可以迫发,也可以拉发。炮弹不发火时,可使击针缩回,炮手可以安全地取出炮弹。不装反后坐装置的迫击炮,炮身与座钣构成刚性连接。
2023-08-11 22:20:371

中小口径的迫击炮普遍采用()炮身。

中小口径的迫击炮普遍采用前装式炮身。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中小口径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采用尾端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初速较低、弹道弯曲,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轻便灵活。迫击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和特种弹,用于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等特点,适于随伴步兵行动,对近距离遮蔽物后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按炮膛结构,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按运动方式,分为便携式、驮载式、车载式、牵引式、自行式。此外,还可按口径和重量分类。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其中,炮身尾端由装有击针的炮尾密闭。有的击针是固定的,有的击针在弹簧作用下可以伸缩。可伸缩的击针使迫击炮可以迫发,也可以拉发。炮弹不发火时,可使击针缩回,炮手可以安全地取出炮弹。不装反后坐装置的迫击炮,炮身与座钣构成刚性连接。
2023-08-11 22:20:521

有没有对付迫击炮的有效反制武器?

要对付迫击炮只能用炮火覆盖了,因为迫击炮的特点是隐秘,找不到特定位置,只能通过炮火覆盖来摧毁其阵地。
2023-08-11 22:23:584

微星b550m迫击炮和巴祖卡哪个好

微星b550m迫击炮和巴祖卡不宜直接比较好坏。微星b550m迫击炮,是从炮口入弹,炮身用助锄几乎垂直置于地面,炮弹击发后,垂直的曲线,可以射向遮蔽物后的敌人,命中率高,巴祖卡美国二战的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向后喷射火焰沿水平弹道飞出,杀伤力极大,二者发射原理不同,弹道不同,各有优点,不好比较。
2023-08-11 22:25:061

二战时太平洋战场上有没有用火箭弹

火箭弹分火箭筒,发射架,火箭炮发射三种模式,你说的是那种啊.
2023-08-11 22:25:145

美剧。太平洋战争第九集中。用了一个双环的观测具然后精确炮击的武器叫什么?榴弹炮?迫击炮?激光导弹?

海军高爆火箭弹精准轰炸,回答完毕 虽然没看过,但是如果要是太平洋战争的话。。。。。美军几乎没用过榴弹炮和迫击炮,但是海军的高爆火箭弹还是满天飞滴。。。。。。。
2023-08-11 22:25:402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后阶段警方用的那个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后阶段警方用的那个是什么武器啊,一个导弹似的东西是

也许就是个小钢炮
2023-08-11 22:25:484

我国清朝时期的大炮能打多远?

我国清朝时期的大炮射程在5000米以内。公元16、17世纪,中国明、清两朝的交替阶段,红衣大炮开始传入中国,并开始运用于战争。明朝天启年间,朝廷内有流民叛乱,外有强敌入侵。为了打赢战争,朝廷派遣钦差从葡萄牙人手中买下了22门红衣大炮。这22门大炮中,其中11门被转运到宁远。这是当时北方对抗后金的前线。红衣大炮运到战场不久,就发挥出强大的实力。它在战场不久,就帮助明朝军队打赢战争,对后金军队产生重创。这次胜利对明朝君臣刺激极大。过去明朝虽然也有佛郎机等火器,但技术不够成熟,在后金骑兵冲锋下,很难占据上风。尝到甜头的明朝军队,开始大量仿制这种武器。因为是从西洋人手中买来的,所以,又被称为“红夷大炮”。从天启年间到崇祯时期,明朝一共仿造了一千多门红衣大炮。这种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中国的传统火炮。后金因此吃了大亏。但他们不傻。为了胜利,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做出改进。后金开始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得红衣大炮。皇太极时,开始对八旗军进行整编,并专门在汉军八旗下组建了一支新式的炮兵部队。这对八旗军战斗力,有了很高提升。八旗军以骑兵为主,有了红衣大炮加持。无论是攻城,或者野外战争,都有很大的帮助。清朝入关后,为了平定天下,又在北京设立炮厂、火药厂,交由兵仗局统一管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雍正时期,此时内地叛乱已经平定。除了边疆问题,江山已经平稳。而火器的发展,此时已经达到高峰。当时清朝驻守在各地的军队,都配备有鸟枪和火炮。但是,也正是在雍正、乾隆时期,清朝开始重新提倡满洲骑射的风气,弓箭刀枪得到推崇,火器研发停滞。乾隆年间颁布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中颁布85种炮名,但无一创新。嘉庆四年,清朝改造160门火炮,结果射程反而不如旧炮。可见当时火炮制造技术已经衰落。以至于到鸦片战争时,历经数百年,制造火炮的技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落后很多。直接导致战争的惨败。这种对技术的漠视,成为红衣大炮无法提高技术,反而衰落的重要因素。根据明清时期的记载,以及历代史学家论证,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应该在10里以内。不过,这个没有确切的数字。因为10里以内属于理想状态下的射程,在实际有效射程中,会因为场地、角度、火药等问题,距离有所缩减。在过去,火炮的制作,又是高度机密,基本只能依靠师徒间的口耳相传。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导致很多数据的确缺失。所以,现在也有学者认为,红衣火炮的有效射程在2里。也有认为是半里,到6里以内。一里等于现在的500米。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应该在5千米,有效射程,大概在250米到3千米左右。红衣大炮使用的是西欧19世纪以前使用的重型前装滑膛炮。简单的说,这种火炮出膛后,飞行路线容易摇摆,不容易打太远。火药品质也不稳定。跟19世纪后期,西欧各国使用可以发射几十公里的火炮,有很大的差距。尽管红衣大炮有很大缺点,但是,这种火炮本身就不属于原创技术。尽管可以仿制,但对于核心技术的原理,一直是一知半解。当然,一直也有一些人在参与红衣大炮的改进。可是,大环境下,大家都对技术很漠视。即便有人愿意去改进,也无法得到支持和鼓励。而且,时间越长,那些原有的技术,就会逐渐缺失。所以,当初西洋人创下的10里射程,后面的人,也没有突破。清朝时,红衣大炮的技术,还基本保持明朝时的样式,没有机会再上一层。以至于清朝后期,为了增加射程,工匠只懂得增加火炮自身重量。因为各种技术的不到位。比如锻造炮管,制造火药等技术的缺失。导致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根本不明显。也就是说,清朝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进步。扩展资料:19世纪60年代,江南制造局就已经可以生产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装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经可以生产英国阿姆斯特朗40磅钢膛线膛炮,而且还采用了热套工艺。1880年更是已经开始生产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这是一种150口径的大炮,全炮重量也达到了4.5吨的体量。而1886年生产203毫米口径,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则更是一口气就生产了56门。在1888年,9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开始在清朝可以生产出来,这是一种250磅炮弹的后装线膛重炮,要使用液压制退的弹性炮架,最重也达到了25吨。1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可以打穿480毫米厚的铁靶,是中国迄今为止生产过的体量最重,口径最大的大炮。至于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鲁森2磅子架退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径升降后装线膛炮?.清朝都可以生产,而且数量还不小。清朝一共生产了3900门大炮,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压制火炮和重炮。虽然抗战时期,中国也生产了1.5万门火炮,但是那都是迫击炮,真正的身管火炮只有98门小炮,连一门75毫米山炮都没有,就更别提重炮了步枪机枪甚至清朝都已经开始生产轻机枪。现在100年以后,巴西军队还在使用这种型号的轻机枪。这就是麦德森式轻机枪!1891年,英国陆军有了马克沁,清朝1895年就已经开始装备国产马克沁机枪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火炮
2023-08-11 22:26:141

坦克滑膛炮也是利用过盈原理吗?

滑膛炮一般发射的弹丸比炮口直径小。线膛炮发射的弹丸都比炮膛直径大。滑膛的比如,迫击炮 现役的坦克滑膛炮 火箭炮。
2023-08-11 22:26:222

反坦克炮对付坦克有什么优势?

2023-08-11 22:26:3112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解放军用主要枪械有哪些?详细些

56式7.62mm突击步枪  56式7.62mm突击步枪俗称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识别中国生产的冲压机匣与其他国家冲压机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中国的冲压机匣铆接方式与RPK类似,而与AKM不同。尽管中国的56突击步枪是苏联AK47的仿制品,各个参数相同,但是曾有军方人士认为中国的56因为枪管钢材强度不够,不可以发射苏联的47式7.62×39mm弹。  56式冲锋枪与AK-47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  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1980年的改型56-2式为右侧折叠托,1986年改型86S为全新设计的无托型,1991年改型QBZ56C式为短管右侧折叠托。  56式冲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通过变换快慢机位置可分别实现单发、连发和保险状态。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39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7.62mm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口径 7.62×39mm 56式步枪弹   全长 刺刀折叠 874 mm   刺刀展开 1100 mm   枪管长 415 mm   弹匣容量 30 rds   有效射程 400 m   直射距离 275 m   空枪重( 带弹匣) 4.03 kg   初速 710~730 m/s   理论射速 600 RPM   56式7.62mm突击步枪系列   56式7.62mm突击步枪(1956年仿AK47
2023-08-11 22:28:161

Percenive的名词?

perceptivity和perception都有理解力的意思
2023-08-11 22:2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