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等同于物理中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吗?

2023-08-22 07:51:17
共4条回复
wpBeta

首先,哥德尔和海森堡的这些发现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且它们发表的时间只相隔几年(哥德尔1931年发表,海森堡1927年发表)。

总的来说,这两个结果都揭示了各自领域的基本局限性,并削弱了先前关于什么是可能的想法。

互28性原理

哥德尔非常粗略地证明了一致性和完备性是任何具有足够表达力的公理系统的相互排斥的性质。同样,海森堡证明了任意精确地确定位置和动量是任何量子力学系统的互斥性质。

哥德尔的结果表明,不可能为所有数学提供一个完整的、一致的公理系统。同样,海森堡的结果表明,用动力学变量的定值来提供物理系统的经典描述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类比的范围。它们基本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模糊类比。现在来看差异。

互28性原理

首先,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是数学的一个结果,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是物理学的一个结果。哥德尔的结果没有告诉我们关于量子力学系统的任何性质,海森堡的结果也没有告诉我们关于公理系统的任何性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一个是经验的,另一个是非经验的。

哥德尔定理是一个明确的二分法:一个具有充分表达能力的公理系统,要么是完整的,要么是一致的。不存在部分完备性与部分一致性相结合的情况。另一方面,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允许量子系统同时拥有位置和动量,前提是它们的不确定性不是任意小。位置越确定,动量就越不确定,反之亦然。不存在具有公理系统完备性和一致性的中间混合物。每一个都是一个二进制属性。一个系统有或者没有。

互28性原理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这些不同之处。量子系统不是公理系统。一致性和完整性不是动态变量,它们没有相关的不确定性。无论位置还是动量,都与一致性或完全性的概念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等等。

哥德尔和海森堡所展示的东西之间有一些非常普遍的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实际结果却截然不同,在任何实质性的方面都不相同。

北境漫步

不等同。两者所应用的方面不同,所以所侧重的方面也有所不同。

可可

并不相同。首先数学与物理是两种概念,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这种不完全性与不确定性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苏州马小云

我个人认为是不能够等同的,最关键的是,我觉得这两者的区别非常的大,所以原理也是不一样的。

相关推荐

互补原理

萨斯坎德通过互补性原理获得启发,认为自己正在赢得这场黑洞战争,从被霍金奇袭到开始反攻,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他还需要取得黑洞战争最终的胜利,他把这个阶段称为“围攻”。说到这,我们就要看一看这本书的第三部分重点内容,这场黑洞战争对于这几位物理学家,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所谓取得最后胜利的围攻,就是要通过黑洞的互补性原理,和现有的一些物理学理论相结合,最终探索出一条路。这条路就是我们刚刚说的,要能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融合起来,最终得到一个大统一理论。只有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才能称得上最终赢得了黑洞战争。萨斯坎德提出了“黑洞互补原理”,但是现在还只是一个想法,缺少数学基础,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可以说人类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出一个有效的量子引力理论,这场黑洞战争还没有结束。在这方面和几十年前相比研究进展仍然不大,而且在这两个理论的交汇处:黑洞,关于它的性质人们至今仍然争论不停,不断产生出各种新的问题和悖论。尽管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这场黑洞战争确实是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比如说伴随着辩论的展开,萨斯坎德和特霍夫特就提出了“全息原理”来解决黑洞信息悖论,这个“全息”就是我们说“全息投影”的那两个字。它认为,我们感受到的三维信息,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真实信息的投影,这是一种很有颠覆性,看上去很怪异的想法。把整个宇宙变成一个全息图,也就是说我们感受到的宇宙可能实际上不是最根本、最真实的存在,整个宇宙的信息可能都在一个二维形式的存在里,起码这两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个想法虽然听起来很怪,有点像是科幻小说一样,却可能给物理学家解释宇宙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另外弦论也随着黑洞战争发展起来了,而且萨斯坎德就是弦论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弦论的科学家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种只有一个维度的弦构成的,就算是像光子,电子这种微小的粒子,也都是一个个弦圈。这种想法可以说听上去有点荒唐,甚至有点疯狂,但是很多物理学家正是从弦论里看到了融合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最终解决黑洞信息悖论的可能。因为黑洞信息悖论的本质,正是在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冲突。如果人类最终能够找到一种融合两个理论的方法或是框架,那么这个悖论也就可以解决了。以上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我们总结一下,像是全息原理,弦论这些理论,此前并不算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主流,但是随着黑洞战争的发展,黑洞信息悖论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个问题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真对待全息原理和弦论,这些探索性的理论逐渐成为了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物理学家通过各种理论来探索和认识宇宙,这就是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黑洞战争带给物理学界最大的贡献。
2023-08-13 04:29:021

什么是二八定律?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有些地方也译为“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流传最广的一句说法是:“80%的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也称为20/80法则。“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我们通常用80%的精力,去做那些只会取得20%成效的事,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普遍按照8:2的比例,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却遵照2:8的比例。“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2023-08-13 04:29:136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论分为5点1、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2023-08-13 04:29:522

什么是28定律?

在当今世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智慧法则——“8020法则”,请静下心来读完它,也许你会发自内心地问,我是哪种人呢? 80%的人是穷人, 20%的人是富人。 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 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 80%的人是负面思考者, 20%的人是正面思考者。 80%的人在卖时间, 20%的人在买时间。 80%的人想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想找一位好员工。 80%的人受别人支配, 20%的人在支配别人。 80%的人在做事情, 20%的人在做事业。 80%的人非常重视学历, 20%的人非常重视能力。 80%的人想,我要有钱我就怎么样怎么样做; 20%的人想,我要是怎么样怎么样做我就有钱。 80%的人说:“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说:“行动才有结果。” 80%的人喜欢购物, 20%的人爱投资。 80%的人整天爱瞎想, 20%的人每天都有新目标。 80%的人喜欢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喜欢在问题中找答案。 80%的人眼光只在眼前, 20%的人能放眼长远。 80%的人在错失一个又一个机会中懊悔, 20%的人总能把握一个又一个机会。 80%的人总是早上才想到今天干吗, 20%的人时时刻刻在计划未来。 80%的人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能够按成功的经验行事。 80%的人不愿做简单的事, 20%的人喜欢重复做简单的事。 80%的人今天的事明天做, 20%的人明天的事今天做。 80%的人总在想这事我不可能做到, 20%的人总在想我如何能做到。 80%的人总是忘性大, 20%的人总是记笔记。 80%的人受失败的人的影响很大, 20%的人受成功的人的影响很大。 80%的人总说自己状态不好, 20%的人总说自己状态很好。 80%的人从来没有整理资料的习惯, 20%的人有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80%的人总喜欢改变别人, 20%的人总喜欢改变自己。 80%的人爱生气, 20%的人爱争气。 80%的人喜欢批评和谩骂别人, 20%的人喜欢鼓励和赞美别人。 80%的人爱放弃, 20%的人会坚持。 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 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了全世界80%的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在爱和被爱,而余下的 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苦苦追求。 20%的人经历人生80%的大喜大悲,体验80%的精彩和跌宕,而80%的人更多地在COPY平淡的日子。 20%的人可以实现80%的心愿,而80%的人只能实现20%的心愿。 20%的人可以实现80%的好处,留下可怜的20%让那80%的人打破头颅地抢作一团。 在我想做20%的时候,我常常是那个80%,而好不容易熬到我想当80%的时候,我偏偏就不得不做20%! 何其不幸,8020定律就是这样作用于一个人身上。这哪里是有没有绝对公平的问题,根本就是绝对的不公平啊! 轮到自己的时候,8020定律通常是这样的——20%的人倒足80%的霉,或者80%的人伸着脖子看着人家20%的好运气。空悲切! 附: 8020法则的由来 80/20效率法则(the 80/20 principle),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 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小部分人一边。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认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
2023-08-13 04:30:135

质量互变规律原理是什么?总结的说?

质量是可变的地球膨裂说认为,要想搞清为什么质量是可变的,必须搞清质量和重量的关系。地球膨裂说认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质量-百度百科: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1]。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质量是不变的呢?这是有些人根据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叫质量”就把质量当成了物质,认为质量减少,物质就减少。质量和物质不是一个概念,质量只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我们说的质量不变是指物质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不变,如果物质的温度,电荷、速度等发生变化,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冯劲松的物体加热质量变轻实验、刘武青的电容器充电质量变轻实验、爱因斯坦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而发生改变,都说明物质发生变化质量就发生变化。重力(重量)公式G=mg,因为用天平秤质量时砝码和物体都受到地球的重力,g相等,所以物体的质量就是重量。重力公式G=mg中因为g是变量,m是不变量,由此也可以看出,质量m就是不受g影响的不变(真实)的重量。我们从质量就是不变的重量可以看出,质量就是重量、重量就是重力、重力就是万有引力、质量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就是磁力。重力加速度g和磁场强度成正比。g在两极地区最大,赤道地区最小,这是因为两极地区磁场强度最大。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磁场强度约为0.29~0.40高斯(0.5×10^-4(T)),而地磁北极的磁场强度为0.61高斯,地磁南极的磁场强度为0.68高斯[2],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量比两极轻。重力加速度g和离心力成反比。地球赤道处离心力最大,两极为0,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量比两极轻。月球上人的重量是地球上人的重量的六分之一.这是因为月球上的磁场强度为1×10^-9——5×10^-9(T)[3],比地球磁场强度小,也就是g小,所以重量G=mg轻。我们从质量就是不变的重量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提出质量一词就是为了计算方便,因为重量因地点不同,g不同而不同。这就象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不变,受风速影响改变一样。有风的速度和无风的速度都是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只不过以无风的速度为真实的运动员百米速度(质量)一样。这就象我们为了比较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必须规定百米赛跑时的统一风速(没有风速(g))一样。只不过我们把在风速影响下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作为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把在没风速影响下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作为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而已。因此,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也是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是不变(真实)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 我们说质量是不变的,是指在物质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质量就是可变的。这就像百米运动员的无风情况下的百米速度(质量)会因为百米运动员身体有病等原因而改变一样。刘武青的物体加热质量变轻实验如何解释呢?19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4}。因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所以这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的磁力和地球的磁力共同形成的。当物体加热时磁力降低(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变小。当物体降温时磁力增加(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变大。刘武青的电容器充电质量变轻实验如何解释呢?因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所以这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的磁力和地球的磁力共同形成的。当电容器充电时磁力(磁斥力)增加(电场力就是磁力)(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电容器质量变小。当电容器放电时磁力(磁斥力)减小,所以电容器质量变大。爱因斯坦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而发生改变如何解释呢?当物体速度(也就是g)增加时,物体的力mg增加(地球对砝码的速度(也就g)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动质量)变大。当物体速度(也就是g)变小时,物体的力mg变小(地球对砝码的速度(也就是g)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动质量)变小。参考文献;[1]、百度搜索:质量-百度百科。[2]、百度搜索:地球磁场的成因。[3]、百度搜索:月球磁场-百度百科。 {4}、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磁性。磁性概述:因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作者:赖柏林
2023-08-13 04:30:503

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测量原理图

可参照JJG313-2010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有详细说明!
2023-08-13 04:31:072

28伏车载交流发电机原理

汽车交流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向除启动机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汽车用发电机可分为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由于交流发电机的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已被淘汰。目前汽车采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内部带有二极管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以,汽车交流发电机输出的是直流电。交流发电机必须配装电压调节器,电压调节器对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基本恒定,以满足汽车用电器的需求。整体式交流发电机一般由定子、转子、整流桥(桥式整流器)、调节器总成(由电刷组件和调节器组成)、前后端盖、轴承、风扇、皮带轮等组成。其原理是:当外电路通过电刷使励磁绕组通电时,便产生磁场,使爪极被磁化为N极和S极。当转子旋转时,磁通交替地在定子绕组中变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定子的三相绕组中便产生交变的感应电动势。这就是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由原动机(即发动机)拖动直流励磁的同步发电机转子,以转速n(rpm)旋转,三相定子绕阻便感应交流电势。定子绕阻若接入用电负载,电机就有交流电能输出,经过发电机内部的整流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从输出端子输出。交流发电机分为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两部分,三相定子绕组按照彼此相差120度电角度分布在壳体上,转子绕组由两块极爪组成。当转子绕组接通直流电时即被励磁,两块极爪形成N极和S极。磁力线由N极出发,透过空气间隙进入定子铁心再回到相邻的S极。转子一旦旋转,转子绕组就会切割磁力线,在定子绕组中产生互差120度电度角的正弦电动势,即三相交流电,再经由二极管组成的整流元件变为直流电输出。当开关闭合后,首先由蓄电池提供电流。电路为: 蓄电池正极→充电指示灯→调节器触点→励磁绕阻→搭铁→蓄电池负极。此时,充电指示灯由于有电流通过,所以灯会亮。 但发动机起动后,随着发电机转速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也不断升高。当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与蓄电池电压相等时,发电机“B”端和“D”端的电位相等,此时,充电指示灯由于两端电位差为零而熄灭。指示发电机已经正常工作,励磁电流由发电机自己供给。发电机中三相绕阻所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动势经二极管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向负载供电,并向蓄电池充电。2.励磁方式除了永磁式交流发电机不需要励磁以外,其他形式的交流发电机都需要励磁,因为它们的磁场都是电磁场,必须给励磁绕组通电才会有磁场产生而发电,否则发电机将不能发电。将电流引入到励磁绕组使之产生磁场称为励磁。交流发电机励磁方式有自励和他励两种。(1) 他励在发电机转速较低时(发动机未达到怠速转速),自身不能发电,需要蓄电池供给发电机励磁绕组电流,使励磁绕组产生磁场来发电。这种由蓄电池供给磁场电流发电的方式称为他励发电。(2) 自励随着转速的提高(一般在发动机达到怠速时),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电动势逐渐升高并能使整流器二极管导通,当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大于蓄电池电压时,发电机就能对外供电了。当发电机能对外供电时,就可以把自身发的电供给励磁绕组,这种自身供给磁场电流发电的方式称为自励发电。交流发电机励磁过程是先他励后自励。当发动机达到正常怠速转速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一般高出蓄电池电压1~2V以便对蓄电池充电,此时,由发电机自励发电。不同汽车的励磁电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励磁电路都必须由点火开关控制。
2023-08-13 04:31:161

同性圈的互是什么意思

同性恋圈子其实就是只要是同性恋,然后和另外的同性恋有交流,那么就是个圈子。所以同性恋圈子其实就是一个概称,没有特定的场所,没有特定形式,也没有领导人。就是相互交流同性恋的一些东西而已。其实题主无非技术活想认识gay,好有一些gay的交流,了解一些gay的知识。现在认识gay的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同性交友
2023-08-13 04:31:232

爱有什么规律?

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情感体验,它没有固定的规律可言。每段爱情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有一些常见的模式和规律在爱情中经常出现:1. 吸引与亲密:爱情通常从吸引开始。人们可能会被对方的外貌、性格、兴趣等吸引而产生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双方之间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互动和了解,亲密感也会逐渐增加。2. 爱情周期:爱情通常经历不同的阶段,如热恋期、稳定期和成长期。热恋期充满激情和浪漫,稳定期则更注重彼此支持和依赖,成长期则是双方共同成长和发展的阶段。3. 付出与回报:爱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付出。相互关心、支持、理解和尊重是建立健康爱情关系的关键。同时,爱情也需要回报,双方应该感到满足和幸福。4. 变化与适应:爱情中,人们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对方的变化、互相支持和包容是维持爱情稳定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每段爱情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固定的规律适用于所有情况。每对恋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方式来理解和经营爱情关系。因此,爱情更多地是一种个体化的体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理解来建立和维持。
2023-08-13 04:31:4514

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其应用

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数据统计原理。线性回归是利用称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这种函数是一个或多个称为回归系数的模型参数的线性组合。只有一个自变量的情况称为简单回归,大于一个自变量情况的叫做多元回归。线性回归中,数据使用线性预测函数来建模,并且未知的模型参数也是通过数据来估计。这些被叫做线性模型。最常用的线性回归建模是给定x值的y的条件均值是x的仿射函数。线性回归模型是一个中位数或一些其他的给定x的条件下y的条件分布的分位数作为y的线性函数表示。线性回归是回归分析中第一种经过严格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的类型。这是因为线性依赖于其未知参数的模型比非线性依赖于其未知参数的模型更容易拟合,而且产生的统计特性也更容易确定。线性回归方程公式求法:线性回归方程公式:b=(x1y1+x2y2+...xnyn-nxy)/(x1+x2+...xn-nx)。线性回归方程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一。1、用所给样本求出两个相关变量的(算术)平均值:x_=(x1+x2+x3+...+xn)/n;y_=(y1+y2+y3+...+yn)/n。2、分别计算分子和分母:(两个公式任选其一)分子=(x1y1+x2y2+x3y3+...+xnyn)-nx_y_;分母=(x1^2+x2^2+x3^2+...+xn^2)-n*x_^2。3、计算b:b=分子/分母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b,设服从正态分布,分别求对a、b的偏导数并令这两个数等于零,得方程组解。并且为观测值的样本方差。线性方程称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称为回归系数,对应的直线称为回归直线。顺便指出,将来还需用到,其中为观测值的样本方差。先求x,y的平均值x,y。再用公式代入求解:b=(x1y1+x2y2+...xnyn-nXY)/(x1+x2+...xn-nX),后把x,y的平均数x,y代入a=y-bx。求出a并代入总的公式y=bx+a得到线性回归方程(X为xi的平均数,y为yi的平均数)
2023-08-13 04:39:171

求大神告诉相对性原理怎么推导的 L=L’[1-(V/C)^2]^1/2 T=T’[1-(V/C)^2]^1/2 介绍有关有用书籍也可以

我有一个多年前我的物理启蒙老师教我的推导方法是我见过最简单的方法:设在一相对我们静止的观察坐标高速V向X 方向飞行的太空船内有一个光子钟由上下两镜组成,如图1. 而在太空船内观察一光子由上镜面A向下镜面B飞行并到达下镜面B的时间为 t.而在太空船外用相对我们静止的观察坐标观察的该光子的路径乃A至C.由上镜面向下镜面飞行并到达下镜面的时间为 T因光速在各相对不同速度的观察坐标皆为c (3x10^8m/s) 所以得 d/t=c 和 c^2T^2=d^2+v^2T^2 (d为光子钟两面镜之间的距离)将两式互相代入消去d 得 c^2T^2 = c^2t^2 + v^2T^2 化简後 T= t / [1-(v/c)^2]^1/2 至於距离的缩短: 在同样的太空船内将光子钟横向图2 在太空船内光子从A到B 的时间为 t , 飞行距离为 d. 而在太空船外用相对我们静止的观察坐标观察那光子的从A 到C 的时间为T , 飞行距离为D. 我们得 D+vT = cT D= cT-vT D = (c-v)T D = (c-v) t/ [1-(v/c)^2]^1/2 D = [1-(v/c)^2](ct)/ [1-(v/c)^2]^1/2 D = d[1-(v/c)^2]^1/2 ( 你问题里的表达式是错的L和L"换位了)另外如果你想要看比较传统的推演,可以找任何一本相对论的书都应该会教的(科普的书除外) 如果找不到可以在网上搜索 <相对论 (索末菲)>
2023-08-13 04:40:061

哲学问题:有关矛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矛盾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统一性: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次要矛盾。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作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作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基本原理 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方法论意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应用,而最基本的应用就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矛盾问题的精髓 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矛盾。从方法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特别是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从内容来看,学生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并不会感到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既很重要,也较复杂。从实践来看,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克服关于对矛盾的误区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即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统一,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把两者割裂开来,就不成其为矛盾。只讲对立和斗争的矛盾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而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误区二:矛盾具有客观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们在矛盾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矛盾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认识矛盾科学地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误区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决定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误区四:矛盾分析法就是两点论、两分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是多个方法论的统称。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5.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特殊性存在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它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而不可能在种种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误区二:普遍性是整体,特殊性是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整体、部分是“实体”,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性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整体是各部分的集合,部分是组成整体的要素。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不能说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误区三:普遍性是多数,特殊性是少数如果把二者等同于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就会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结,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多数却不能存在于少数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少数却不能包含多数;普遍性不可能在种种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6.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会抓重点上述观点是片面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上与抓住重点和主流。误区二:坚持重点论就是坚持一点论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事物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它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不是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矛盾各方面的特点,而是只看问题的一面,而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不是离开两点论的一点论,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坚持一点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误区三:两点论就是均衡论所谓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防止或克服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观性。均衡论,从表面上看,也是看到了两面,但其实质是折衷主义,它把各种对立的观点、思想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企图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调和起来,抹煞二者的界限。唯物辩证法讲的两点论是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是有重点的两点,但均衡论是没有重点的两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8.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前提不同。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其余为次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同一矛盾中的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别。(2)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对复杂事物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3)研究的问题不同。主要矛盾研究的是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的是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4)方法论不同。前者要求强调抓重点、关键、中心等;后者要求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主流。联系:都是讲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2023-08-13 04:40:174

28电机和42电机控制原理一样吗

一样的,我感觉是一样的。
2023-08-13 04:40:47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讲(1)2

证实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 ⑴、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⑵、是人的存在方式。 1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 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 ⑴、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 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1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6、实践的基本特征: ⑴、客观现实性; ⑵、自觉能动性; ⑶、社会历史性。 17、实践的基本形式: ⑴、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⑶、科学实践。 18、实践的主体: ⑴、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⑵、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⑶、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19、实践的客体: ⑴、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⑵、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 ⑶、客体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 ⑷、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第二性关系。 2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⑴、主体客体化: 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⑵、客体主体化: ⒈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⒉人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 2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成为“为我之物”; ⑵、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容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⑶、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构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观意义。 2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⑴、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⑵、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24、自在世界的定义:(超纲) 指天然世界,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25、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⑴、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 ⑵、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⑴、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 ⑵、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27、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⑴、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2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⑴、世界是多样的; ⑵、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3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⑴、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⑵、世界上存在包罗万象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⑶、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⑷、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31、意思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⑴、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⑵、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33、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4、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⒈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⒊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Ⅱ、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5、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⑵、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3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决定意识; 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⑶、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⒈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⒉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38、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2023-08-13 04:40:551

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目的的制度。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最先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面对二氧化硫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美国联邦环保局为解决通过新建企业发展经济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引入了“排放减少信用”这一概念,并围绕排放减少信用从197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允许不同工厂之间转让和交换排污削减量。这也为企业针对如何进行费用最小的污染削减提供了新的选择。而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实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污染的治理主要有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由政府征收排污费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非市场化的配额交易。交易的一方是具有强制力的政府,另一方是企业。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制定排放标准并强制征收排污费,但它却不是排污和治污的主体,企业虽是排污和治污的主体,却处于被动地位。
2023-08-13 04:41:151

高压KYN28PT就两个互感器测电压的原理??

这是V/V接线用三个互感器,一样测量三相电压,只不过容量稍小一点,每只互感器承受的是线电压,只不过是三角形接线省了一边而已。
2023-08-13 04:41:45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开区间上的连续性的关系?

[CLASSIC]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闭区间上的连续性以及开区间上的可导性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来理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在开区间上可导的情况下的性质。具体来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表明,如果函数f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在开区间(a, b)上可导,那么在开区间(a, b)内存在一个点c,使得f"(c)等于函数在闭区间[a, b]上的平均斜率。闭区间上的连续性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个重要条件。闭区间上的连续性意味着函数在整个区间上没有跳跃或间断,并且可以保证函数在该区间内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这种连续性的条件使得我们可以应用介值定理,从而得出存在某个点满足定理的结论。另一方面,开区间上的可导性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另一个条件。开区间上的可导性意味着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导数存在,即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变化率是连续的。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我们可以计算函数在开区间内的斜率,从而得到中值定理的结论。综上所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的闭区间上的连续性和开区间上的可导性是为了满足定理的条件,并从中推导出定理的结论。这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
2023-08-13 04:41:531

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相互性及其理论上的内在互动关系原理于实践应用分别是什么

jj
2023-08-13 04:42:053

对影响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对影响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如下:(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指在开展学前教育评价时,必须有明确的评价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由指标和权重体现。(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收集的信息要尽量全面,以防止评价结论中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三)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在开展学前教育评价时,从态度到方法都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结果要客观可靠,追求评价的客观性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点。评价包括描述和价值判断。信息要可靠,全面系统,指标体系设计要科学,评价者素质好、公正。(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作为学前教育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践运用时各有所长。这两种评价方法在学前教育评价中都很重要,在实践中应当结合起来使用。(五)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指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评价。动态评价指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它在评价时注意评价对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如果仅用静态评价或动态评价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评价任务。(六)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学前教育评价中,评价与指导是相结合的,有对什么问题的评价就有对什么问题的指导。从评价到指导,再评价再指导,循环反复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基本原则: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2023-08-13 04:42:121

数学定理

我的空间里面收藏了初高中用的代数和几何公式、定理,所有不敢说,但比较全面,你可以看看。http://hi.baidu.com/wys%5Fsans/blog/item/d893ad2d1e2c7a32349bf7bc.html
2023-08-13 04:42:581

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是什么?

每一块磁铁都有正负两极之分,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当两块磁铁的同极相互接近时,由于磁场的互相排斥作用,两块磁铁就像有一股力量让他们分开一样,两个不同极的靠近,就会吸引。简单来说,磁铁的排斥是由于磁铁中的磁场作用产生的。这也是物理中说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023-08-13 04:43:064

什么是互惠原理?

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专门深入敌后去抓俘虏来审讯的特种兵。当时打的是堑壕战,大队人马要穿过两军对垒前沿的无人区是十分困难的,但一个士兵悄悄爬过去溜进敌人的战壕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曾有一个德军士兵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敌军战壕中一个落单士兵的面前。而这个毫无警戒的敌兵正在吃东西,一下子就被缴了械,手中只剩下一块面包。这时,这个吓破胆的士兵做了一件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分了一些面包给面前的德国兵。结果这个德国人被深深地感动了。虽然他知道上司会大发雷霆,但还是转身离开战壕,两手空空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地。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施恩于自己的人当俘虏抓回去。想不到,一块面包,竞救了自己一命。虽然付出与得到极不相称,但正是德国兵感到这小小的人情没有办法还,才放弃了抓捕对方的行动。这说明,即使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好处,一旦被接受,也会制造出一种负债感。这让我们想起,在超市里免费品尝的商品,一旦我们品尝了,就感到了一种不好意思不买的心理,也是互惠原理的作用。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他给随机抽样挑选而来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送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随后所发生的事情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那些素未谋面的人寄来的节日贺卡,像雪片似的飞了回来,大部分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是谁,而是收到卡片,就自动回了一张。这个实验规模虽小,却巧妙地证明了我们身边最有效的影响武器之一——互惠原理在人们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一个女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她一次;如果一个男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一个聚会上来。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因为对这一类东西的接受往往与偿还的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英语以及很多其他的语言中,“理应回报”实际上已经成了“谢谢”的同义词。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句话。早已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社会交换原则。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当斯,把费斯廷格的公平理论用于激励,从此受到广泛重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因为互惠原理,人们总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进行比较的倾向。其中,投入主要包括工龄、性别、所受的教育和训练、经验和技能、资历、对组织的态度、职务、工作努力程度与绩效等;而所得则主要包括工资水平、机会、奖励和表扬、提升和地位,以及其他福利报酬等。当人们在与他人进行比较之后,感到“公平”则相安无事;否则,如果觉得“不公平”,心理上就会产生恢复“公平”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往往十分强烈、不可抑制。所以说。互惠原理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笃信并且服从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互惠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如果遵守这个原理,合乎社会给我们订立的行为规范则属正常,而违背了它却会遇到无情的唾弃和嘲弄,甚至会被戴上像乞讨赖账、忘恩负义之类的大帽子。因为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偿还的人有一种普遍的厌恶感,我们往往都会极力避免与他们为伍。这种感恩图报的意识,之所以能够促成社会进步,关键在于这种意识的未来性。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它在人类社会中是被广为接受而又坚不可摧的,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意味着人们在与别人分享某些东西(比如说食物、能源、关怀)的时候,可以确信这一切都不会被遗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将财物等资源分给他人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些东西失去。这使得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资源为开端的交易变得容易起来,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援助、送礼、防御和贸易体系也成为可能。当然。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1985年,埃塞俄比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它的经济崩溃了,连年的旱灾和内战将食物供应破坏殆尽,人民由于疾病和饥饿在成百上千地死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5000美元的捐款从墨西哥送到这个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恐怕谁也不会感到奇怪。但事实是: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的官员决定捐这笔钱给墨西哥,受惠的是当年墨西哥城地震中的受害者。埃塞俄比亚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决定捐钱给墨西哥,是因为在1935年,当埃塞俄比亚正受到意大利的侵略时,墨西哥曾经给埃塞俄比亚提供过援助。于是,互惠的需要战胜了文化的差异、遥远的距离、极度的贫困和自身的利益。其实,在人际关系中,不但是物质上可以互惠,在精神方面也是同样,特别是感情的相悦,也遵守着互惠的规则。比如朋友间友谊的维护,情人间、夫妻间的爱情维护,都是如此。两位情人订立盟约,发誓彼此相爱,互相支持,使双方都得到身心上的满足,如果一方不践约,拒绝承担部分或全部义务,此时,另一方则很可能终止这种关系,导致解体。所以“爱情是无私的奉献”其实并不真实。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而是要高低交替才能更好。例如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不愿与人沟通的人,即使真正赢了,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也不容易继续保持下去。
2023-08-13 04:43:311

讲解一下“极端原理”?要详细!

就是 或大或下的极限
2023-08-13 04:43:4013

PN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原理

晶体二极管为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的p-n结,在其界面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并建有自建电场。当不存在外加电压时,由于p-n 结两边载流子浓度差引起的扩散电流和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 当外界有正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的互相抑消作用使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增加引起了正向电流。
2023-08-13 04:44:084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原理是什么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排斥、互相转化的情形。它揭示了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势。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深刻地把同一性理解为矛盾的、辩证的同一性,认为这种同一性绝不是事物自身无差别的同一,也不是从外在的比较中得到的共同性,而是对 2、立物之间的相互同一,是一种具体的同一,这种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绝对的同一性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第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双方虽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但绝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不断的斗争,各向着和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2023-08-13 04:44:521

遗传性性吸引原理,遗传性吸引是相互的吗

1.人们对和自己长得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觉得对方更有吸引力,也更值得信赖。 2.人们在寻找配偶时,也喜欢寻找兴趣相似、个性相投的人,而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性格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就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3.在父母和子女发生遗传性性吸引时,父母往往会把子女当成自己的配偶来爱,孩子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极有可能遗传了配偶的特性。
2023-08-13 04:45:141

如何解释互补原理

在互补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价格降低假设a商品b商品互补,a价格上升,a的需求量减少;因为a、b互补,b的需求量也减少,b供大于求,b价格,下降也就是说,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变低。1、互补品是需要与另一种商品一起消费的商品。2、两种要一起消费才能使消费者得到满足的商品互为互补品。商品之间的互补性往往是不对称的,其互补的程度因商品特征而异。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强时,其互补品的需求也会增强。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后,将会导致互补品本身需求量下降,进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3、拓展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4、若A商品价格上升,则顾客们就会去寻求相较于A商品便宜的,并且能带来相似满足度的B商品购买。例如,牛肉和猪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当一种商品(牛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猪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牛肉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少消费牛肉而多消费猪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扩展资料:1、解决方案互补型——消费者利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组合,满足自己一个特别的需求。如蒙牛的酸酸乳和达能牛奶饼干的组合,就能实现消费者早餐或者充饥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单纯牛奶的口味营养、饼干的休闲果腹,而是变成了健康便当的解决方案。比如牛奶不仅可以与饼干互补,也可以和面包、馒头、糕点等食品互补,这样实现1+x1>2的整体效果,不断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2、强化互补型——显而易见,如果两种产品在功能上互补,会带来叠加的市场效果,或者自身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同时使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感冒了,要吃白加黑,除了吃药,还要增强人体抵抗力,这时候各种新鲜的水果、维生素糖果、维生素泡腾片就可与感冒药一起搭售,帮助消费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药物本身的功能,实现优化强化的作用。3、市场互补型—多家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通过合作互补,实现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经典事例当为微软和inter软硬件互补共同体,此举不但帮助windows成为统治pc机的霸主,也让奔腾芯片成为电脑最核心的标配。两家企业协同发展,配合默契,共同开创了个人电脑领域的辉煌。特别提醒:这种方式往往适合没有市场冲突的强势企业,来稳固和提高市场地位,当然中小型企业傍上大款,更是难得的发展好机遇。4、定位互补型——多家企业面对同一目标市场时,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与自己的互补市场企业达成联盟的模式。比如目前在上海,家乐福和罗森超市形成卖场便利店的联盟,共同抵抗沃尔玛与7-11组成的联合舰队的进攻。虽然还未见分晓,但最终受益的都是中国的消费者。值得思考的是,国内企业这样的联盟并不多,只是看到同业兼并,很难看到不同市场定位企业达成—种战略上的合作。5、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价格,财产保险的险种是与财产相关的互补商品,例如汽车保险与汽车,当互补品与替代品汽车的价格下降时,互补品与替代品会引起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互补品与替代品从而导致汽车保险商品需求量的扩大,反之互补品与替代品则会引起汽车保险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2023-08-13 04:45:221

什么是“互易原理”?

易原理是电磁学、光学的常用原理之一,是辐射传输理论的基石.当这一理论被用到遥感研究中,相当多的测量数据,尤其是野外测量数据不支持互易原理在传感器像元尺度上的有效性,因而,互易原理被当作检验遥感数据质量标准时,受到测量界的强烈反对.李小文等用几何光学模型证明了互易原理的尺度效应(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98,8(3):354~358).Snyder对李等的证明提出质疑(Applied Optics,2002,41(21):4307~4313),并试图证明互易原理在遥感中适用的无条件性,文中对Snyder的质疑进行了考察,指出,由于作者忽略了李小文等证明二向反射(BRDF)互易原理尺度效应的重要条件,并不能证明互易原理是无条件适用于遥感目标的研究尺度的,并再度证明,BRDF互易原理存在尺度效应.
2023-08-13 04:45:311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协同思想由来已久,合作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是任何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哈肯的协同学,为我们研究协同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协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我们理清协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序参量、耗散结构、涨落、自组织;协同学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个,即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3.1.1.1 基本概念协同学是研究各类完全不同类型的系统内各子系统互为矛盾而又互为协调,共同促使系统整体具备新的有序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规律的交叉科学。它是研究一个开放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序参量、耗散结构、涨落、自组织。(1)序参量(Order parameter)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不同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行为大不相同:有的参数阻尼大,衰减快,对转变的整个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有的参数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衰减缓慢,在演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哈肯根据参数在临界点附近变化的快慢将参量分为两类:一类是阻尼大衰减快的快弛豫参量,另一类是临界无阻尼的慢弛豫参量。这两类变量同时包含在决定系统演化的微分方程组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竞争。虽然慢参量只有一个或几个,但它却控制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演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系统的“序”或状态,它就是表征系统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2)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比利时的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把开放系统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3)涨落(Fluctuate)在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时,其子系统还是有独立运动在进行的。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以及它们各种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加上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都反映在系统的宏观量的瞬时值会经常偏离其平均值而出现的起伏上。这种偏离平均值的起伏现象就叫涨落。在系统进入临界点时,子系统自发的独立运动与它们之间关联所形成的协同运动也进入均势阶段,在这个混乱无序的过渡阶段的初期,子系统间的各种可能的耦合相当活跃,且这些局部耦合所形成的涨落由于系统的无序和混乱逐渐加剧。每个涨落都包含着一种宏观结构,很多涨落得不到其他大多数子系统的响应便表现为阻尼大而很快衰减下去,只有那个得到了大多数子系统很快响应的涨落,便由局部波及系统,得到放大,成为推动系统进入新的有序状态的巨涨落,这种涨落的内容就是出现临界无阻尼的序参量。从随机论来看,涨落是形成有序结构的动力;从动力学来看,系统演化的结局是由边界条件决定的。虽然各种内容的涨落的出现是偶然的,但只有符合边界条件的涨落才会得到响应和放大,才能转变为支配系统的序参量。这里体现了协同学中随机论与动力论的完美结合。(4)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从无序状态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有序状态,或者从有序状态转变为新的有序状态,首先需要环境提供能量流和物质流作保证,也就是说控制参量需要达到阈值时,这种转变才成为可能,这是必须的外部条件。然而,系统在相变前后的外部环境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系统并未从环境中得到怎样组织起来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以及如何来维持发展这种结构的信息,因此这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由系统内部自身组织起来的,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来控制和强化着这种组织的结果,称这种组织为自组织。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核心理论。3.1.1.2 基本原理协同学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个,即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1)不稳定性原理协同学以探究系统结构有序演化规律为出发点,从相变机制中找到界定不稳定性概念,承认不稳定性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系统的各种有序演化现象都与不稳定性有关,在旧结构的瓦解和新结构的产生过程中,不稳定性在系统新旧结构演替中充当了媒介,在一定意义上讲,协同学是研究不稳定性的理论。因此,可以把协同学的不稳定性原理简单图示如图3.1。图3.1 不稳定性原理示意图(2)支配原理支配原理认为,有序结构是由少数几个缓慢增加的不稳态模或变量决定的,所有子系统都受这少数几个不稳态模的支配。通过这几个慢变量,即可对系统的演化作出描述。支配原理应用的核心方法就是绝热消去法,对于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来说,要建立数目极多的偏微分方程组,来表示子系统之间耦合或关联关系。但是发现模型中所涉及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临界行为是有显著差别的。可以分为两类:绝大多数参量,临界阻尼大衰减快,对系统的演化不起明显作用,称之为快弛豫参量(Quick variable);一个或少数几个参量出现了临界无阻尼现象,它们得到了多数子系统的响应,往往呈指数型增长,在演化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作用,且起着支配系统行为的主导作用,对演化进程及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慢弛豫参量(Slow variable)。在方程中,为了体现演化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慢弛豫参量,而忽略快弛豫参量的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即令快弛豫参量的时间微商等于零,然后将得到的关系式代入其他方程,由此便得到了只有一个或几个慢弛豫参量的演化方程——序参量方程。这种处理方法就是绝热消去。它可以把难以胜数的偏微分方程化为一个或几个序参量方程,使原来难以求解或者无法求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这里只说明绝热消去的处理方法,实际处理中的系统会很复杂。(3)序参量原理序参量原理主要运用相变理论中的序参量,替代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的概念,作为刻划有序结构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定量化概念和判据,以描述和处理自组织问题。序参量是一个宏观参量是微观子系统集体运动的产物,合作效应的表征和度量;支配子系统的行为,主宰系统整体演化过程。协同学就是通过确定系统的序参量、建立和求解序参量方程,最终实现系统自组织问题的处理。在协同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中,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系统的控制参量适当改变时,系统可能成为线性不稳定,有关变量可以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应用支配原理,可以消去快变量,在不稳定点上,序参量支配系统行为,使系统发生结构演化。在协同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中,支配原理是中心。我们应用三个原理内在联系,类比研究完全不同的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研究系统的不稳定性,导出支配原理,建立和求解序参量方程,这三个步骤就构成了协同学处理实际问题的程序主线。
2023-08-13 04:45:401

理解人的第一性原理——《论人的本性》

爱德华.威尔逊的这本书并不好读,起初我是想找本短一点的书,争取早点看完好用1.5周的时间读50万字的《枢纽》,没想到这本书有点晦涩,要说信息密度,倒也不是太大。我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威尔逊写作风格,第一次读他的书是《知识大融通》,那个读得之艰苦,前100页就花了我三个小时,还没看懂。后来我在一个群里看到“采铜”先生也在抱怨,还附和了一下。另一个是翻译问题,原来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翻译家、翻译大师这种说法,不就是查个词典吗?后来才知道,翻译工作对于翻译者的素养要求非常高,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有语法上的,不信你去对比张爱玲和余光中翻译海明威的作品,大师也有高下之分。总之,优秀的译者,是能化艰深为易懂的。 威尔逊一开始就提出了两大困境,从生物性出发。 一切物种,包括人,始终跳脱不了遗传史所创造的种种规则。一个物种可能有广阔的选择方向和智力进化的潜力,但始终不能脱离环境获得某种进化方向和进化目标。 如果大脑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甚至特定的美学判断和宗教信仰的能力,也都必然产生于上述机制。 它们或者是对古代人类进化环境的直接适应,或者至多是由更深刻、更隐蔽的各种活动所派生的结构,这些活动曾经是在更为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下具有适应性的。 这段话已经被我改得更易读一点了,但还是有必要用人话说说他的核心观点:可能你自以为是的崇高的情感被釜底抽薪了,比如宗教,一切都可以被还原为生物行为。 智力的形成,智慧的降临,等等,不管有多少诗人热情歌颂,其实,底层逻辑只有一个——为了基因的生存。 要说这个也不是多悲观,首先,选择太多,人反而不知如何选择。其次,人不正是擅长在有限中实现数不清的自我超越吗。 理解了前面,就不难理解,人类大脑的出现也不过是有利于基因延续,那么你大脑中那些先天的潜意识压抑力和动机,会深刻地、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的伦理前提,人类道德就是从这些根源如同本能一样进化而来。 如果理解正确,科学必然会进入各种人类价值意义的领地,对所有的伦理主张进行一番很不轻松的探查。 最后,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关于那些前述潜意识压抑力和道德动机,哪些应该服从的?哪些宜于削弱或升华?这些原则方向正是人性的核心。 也正是这个核心,使我们与人工智能相区别。总有一天,我们将被迫表明,希望在自己的存在中保留多少人性。 遗传到底有多强,只需要一个例子。你说一个人学会交配需要多长时间?学习量子物理呢? 交配这种事,属于有倾向性的学习,因为有利于基因遗传。 从逻辑上讲,有倾向性的学习是在生命周期的某些转拆点上形成的,在这些转折点上,人们固执着最深刻的感情。例如,人类有制造各种分界线的强烈趋势,每当越过这些分界时、他们就在形式上从一种存在过渡到了另一种存在,文化精心设计了各种过渡仪式——入会、婚姻、坚信礼以及就职典礼,这些仪式可能仍受着隐蔽的生物性原动力的影响。 我还是先来个比喻吧,宿命论者会说:人终有一死。反对者会说,我有自由意志,能决定自己怎么死。 到底哪个对呢?都对都不对。如前所述,遗传的威力很大,遗传的框架你逃不脱,那么你一定会在某个边界之内。但是在此边界中,具体无法预测。 这就有点像相对论和量子论,无法统一,宏观上要用相对论,微观要用量子论,微观的本质就是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 但是,即使在更小的、仍然是未知的程度上,只要我们对人性有足够的知识,仔细研究了社会历史及其物质环境,也可能对人类社会的行为作出统计学上的预测。 因为,遗传决定性限制了未来的文化演化的途径。注意,只是限制,不是决定。 人类的社会进化是沿着双重继承轨道向前发展的,文化继承和生物学继承,文化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和非常迅速的;而生物的进化则是达尔文式的,通常是缓慢的。 于是,撕裂产生了,我们的生物进化跟不上文化进化。这是现代人普遍的躲不脱的一个问题。当然人类不会不闻不问,人类于是出现这样一种倾向:他要阻止这两个进化轨道之间出现太大的差距。 奴隶制的衰败就是一个好例子。 奴隶制几乎都有相同的兴亡过程,往往开始于传统的原始生产方式解体之时,通常,这是由于战争、帝国扩张、主要耕作物的改变等而引起的。许多自由的贫苦农民迁徙到城市中或新开辟的殖民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资本都落入富人的垄断之中,而城市劳动力却紧缺,领土扩张把别的民族变成有利可图的奴隶,暂时解决了经济问题。人的特性决定他们不是工蜂或兵蚁,奴隶会维权,接着受到镇压,死的人多了,整个群体繁殖力自然下降,越下降越需要更多奴隶,以及越来越有权的监工,逐步升级之后,这个制度便慢慢走向衰亡。 前面主要把书中的基础知识介绍了一下,接下来是具体应用层面的。 还是因为人的生物进化跟不上文化进化。原始狩猎-采集者只须在几种可能的角色中扮演一两个非正式的角色;而工业社会中的文明人却必须知道怎样从上千个角色中挑选十多个,并懂得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一套角色去取代另一套,甚至还要懂得一天之中什么时候应扮演什么角色,文明人就这样从事着医生、法官、教师、招待等各项职业,不管他心里实际怎样想,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出了差错,别人就认为他缺少头脑,不可靠。 每天的生活就是由扮演自己的角色和多少进行自我表现这两种企图构成的,在这类紧张状态下,我们甚至无法精确地定义“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演得不好,难免焦虑;演得越好,越是迷失。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城里人念旧,渴求回到过去那种单纯的生活方式中去。 当然,他们只是说说而已。 也许有人觉得自己很冷静。这不过是如今文化压抑和教育的结果。我们现代人,不冷静,充满攻击性,才是真性情。 人类攻击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是可以预测的。这一概念与生物进化理论相吻合,也应能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先天-后天问题的双方都能接受,一方面,攻击行为的铤而走险的形式,如战争行为、犯罪攻击行为等,的确为后天学习所得;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学习是有先天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先天因素使我们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敌意。 为什么? 因为文明产生于好战的民族。早期,和平的采集-狩猎民族被驱赶到偏远地区,逐渐地消亡或者同化。只有那些好战的族群,其成员的遗传倾向更能产生竞争性强的文化,这个族群的人的基因才能延续。所以,我们都是好战分子的后代。 注意,人类攻击性既不能解释为天使的瑕疵,也不能解释为兽性本能;它也不是恶劣环境的病态产物,人类在面对外来威胁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本能,以几乎失去理智的仇恨反击外来威胁,进而战胜威胁,确保自己的安全。这很可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们给遵从这些法则的人们带来一定的生物优势。 大多数动物的性行为都是机械的,很少有性交前的抚爱,更别说获取快感。 人类的性活动从各方面说都得付出很高的代价,充满了风险,两性生殖器在解剖学上的复杂性,使它们易患致命的宫外孕和性病等,求爱的时间超过了传达信息的基本需要,做爱的时间更是如此,这即消耗能量又带来危险,因为越是冲动,就越容易被对手或敌人伤害。 总之,性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进化论功利,这还没有考虑有性生殖必然带来的遗传损失,无性生殖的后代都跟亲本完全相同,而对于有性生殖,如果性伴侣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后代的基因就有一半是外来的,此后,基因投资还将每代损失一半。 为什么?我先不说,因为正在读一本小书,贾里德.戴蒙德的《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后面一次讲个痛快。 严格讲,人类的利他行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类利他冲动可以是非理性的,纯粹是为别人的,这种利他行为者不企求相等的回报,也就是“无条件”利他主义。相对的是“有条件”利他主义,根本上说来则是自私的,这种“利他主义者”期待社会能报答他自己或他的近亲,他的优良行为是经过老谋深算的,常常是有意识的。 那两者比例如何呢? 威尔逊对人的“无条件"和“有条件”利他行为的相对比例,比较乐观。他同时认为人似乎是很自私和善于计较得失的,足以不受什么限制地实现更大的和谐和社会的自身稳定。 是不是很矛盾?有点。不过在威尔逊看来,真正的自私,只要服从哺乳动物的生物性限制,恰恰是产生几乎完美的社会契约的关键。 这样看,如果利他主义是纯粹单方面的奉献,亲族和部落的纽带会相应地牢固持久,这种忠诚献身的长链由于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打断,久而久之会结成一团,最终使文化纠缠在其中,再也不能发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保存中等大小的社会单位,即扩大的家庭和部落,成了至高无上的目的。 我们所见的正好与此相反。世界正在走向万物互联。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只是滚滚长江里的些许逆流。 存在即是合理,宗教不仅存在,势力还那么强大,宗教到底有什么好处?因为,宗教这样一种心甘情愿的驯服,能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好处。 人类社会行为的极端可塑性,既是一种长处,也具有某种危险,如果每个家庭形成它自己的行为规范,那么整个社会势必分崩离折,混乱不堪。 为了对抗自私的行为,为了对抗高等智力和个性的破坏力量,每个社会都必须使自己规范化,从大体上说,任何一套规范,都比完全没有规范好,由于各种武断的规范,社会组织就容易变得效率很低。 宗教活动最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身份的确定,在个体天天所经历的、使人晕头转向,混乱不堪的事态发展中,宗教给他以明确的地位,使他在努力奋斗的群体中,得到一个无可置疑的成员资格,而这一点,使他得到一种与他的自身利益并行不悖的生活动力,他的力量也就是群体的力量。 我们看到,当下宗教的阵地不断失守,科学的大旗插遍以前属于宗教的领地。但科学能取代宗教吗?不能?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出的人类的两个困境。 宗教的没落,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规范的丧失,关于人类处境更深的孤立无助之感,以及向自我的收缩和急功近利等等。 如果必须在我们先天的各种精神倾向之间进行的种种有意识的选择,选什么?要知道,人类的所有选择,只代表了理论上可能的众多选择中一个很小的集合,而且,人类天性又是对一个已基本消失了的坏境的特殊遗传适应的混杂产物,这个环境就是冰河时期的狩猎-采集者的世界,因此,我们眼前如此丰富如此迅变的现代社会生活,就仍然不过是古代行为适应的各方面在文化上过度膨胀的拼合。 在第二个困境的核心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循环,指导帮助我们在人类天性的要素之间作出选择的各种价值系统,都是由人类天性的要素在一个早已消逝了的进化时期内创造的。 接下来,当科学的力量进一步放大,如果人可以自主选择进化呢?比如,日臻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又怎么办? 最后,我们还是脚踏实地一些。你说读这本书以及这类书有什么用?很有用,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打交道,洞悉人性,迎合人性,知晓人性的弱点,让你更从容自信,以及对事物直抵纵深的观感和洞见。而这并不是读几本卡耐基的书,以及《影响力》《先发影响力》能获得的。 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第一性原理。
2023-08-13 04:46:021

莱纳斯·卡尔·鲍林是谁

莱纳斯·卡尔·鲍林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Carl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两人之一。中文名:莱纳斯·卡尔·鲍林外文名:LinusCarlPauling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出生日期:1901年2月28日逝世日期:1994年8月19日职业:化学家主要成就: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代表作品:《化学键的本质》人物经历成才之路1901年2月28日,鲍林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幼年聪明好学,11岁认识了心理学教授捷夫列斯,捷夫列斯有一所私人实验室,他曾给幼小的鲍林做过许多有意思的化学演示实验,这使鲍林从小萌生了对化学的热爱,这种热爱使他走上了研究化学的道路。鲍林在读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是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全班第一名。他经常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立志当一名化学家。1917年,鲍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俄勒冈州农学院(现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他希望通过学习大学化学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鲍林的家境很不好,父亲只是一位一般的药剂师,母亲多病。家中经济收入微薄,居住条件也很差。于经济困难,鲍林在大学曾停学一年,自己去挣学费,复学以后,他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曾兼任分析化学教师的实验员,在四年级时还兼任过一年级的实验课。鲍林在艰难的条件下,刻苦攻读。他对化学键的理论很感兴趣,同时,认真学习了原子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这些知识,为鲍林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鲍林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同时,考取了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是著名化学家诺伊斯。诺伊斯擅长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非常渊博。对学生循循善诱,为人和蔼可亲,学生们评价他“极善于鼓动学生热爱化学”。诺伊斯告诉鲍林,不要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应当注重独立思考,同时要研究与化学有关的物理知识。1923年,诺伊斯写了一部新书,名为《化学原理》,此书在正式出版之前,他要求鲍林在一个假期中,把书上的习题全部做一遍。鲍林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把所有的习题都准确地做完了,诺伊斯看了鲍林的作业,十分满意。诺伊斯十分赏识鲍林,并把鲍林介绍给许多知名化学家,使他很快地进入了学术界的社会环境中。这对鲍林以后的发展十分有用。鲍林在诺伊斯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是测定辉铝矿(mosz)的晶体结构,鲍林用调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大量的数据,最后确定了mosz的结构,这一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仅使他在化学界初露锋芒,同时也增强了他进行科学研究的信心。鲍林在加州理工学院,经导师介绍,还得到了迪肯森、托尔曼的精心指导,迪肯森精通放射化学和结晶化学,托尔曼精通物理化学,这些导师的精心指导,使鲍林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1925年,鲍林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化学哲学博士。他系统地研究了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三者的联系,同时还从方法论上探讨了决定论和随机性的关系。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物质结构,他认为,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人们对化学运动的全面认识。鲍林获博士学位以后,于1926年2月去欧洲,在索未菲实验室里工作一年。然后又到玻尔实验室工作了半年,还到过薛定谔机和德拜实验室。这些学术研究,使鲍林对量子力学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坚定了他用量子力学方法解决化学键问题的信心。鲍林从读研究生到去欧洲游学,所接触的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专家,直接面临科学前沿问题,这对他后来取得学术成就是十分重要的。化学贡献1927年,鲍林结束了两年的欧洲游学回到了美国,在帕莎迪那担任了理论化学的助理教授,除讲授量子力学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外,还讲授晶体化学及开设有关化学键本质的学术讲座。1930年,鲍林再一次去欧洲,到布拉格实验室学习有关射线的技术,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电子衍射方面的技术,回国后,被加州理工学院聘为教授。鲍林在探索化学键理论时,遇到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解释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原子在未化合前外层有未成对的电子,这些未成对电子如果自旋反平行,则可两两结成电子对,在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一个电子与另一电子配对以后,就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在原子相互结合成分子时,靠的是原子外层轨道重叠,重叠越多,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一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为了解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说明碳原子四个键的等价性,鲍林在1928一1931年,提出了杂化轨道的理论。该理论的根据是电子运动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有波动性。而波又是可以叠加的。所以鲍林认为,碳原子和周围四个氢原子成键时,所使用的轨道不是原来的s轨道或p轨道,而是二者经混杂、叠加而成的“杂化轨道”,这种杂化轨道在能量和方向上的分配是对称均衡的。杂化轨道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中,鲍林还提出过有名的“共振论”共振论直观易懂,在化学教学中易被接受,所以受到欢迎,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这种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到60年代,在以苏联为代表的集权国家,化学家的心理也发生了扭曲和畸变,他们不知道科学自由为何物,对共振论采取了疾风暴雨般的大批判,给鲍林扣上了“唯心主义”的帽子。鲍林在研究量子化学和其他化学理论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例如,共价半径、金属半径、电负性标度等,这些概念的应用,对现代化学、凝聚态物理的发展都有巨大意义。1932年,鲍林预言,惰性气体可以与其他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惰性气体原子最外层都被8个电子所填满,形成稳定的电子层按传统理论不能再与其他原子化合。但鲍林的量子化学观点认为,较重的惰性气体原子,可能会与那些特别易接受电子的元素形成化合物,这一预言,在1962年被证实。鲍林还把化学研究推向生物学,他实际上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本世纪4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氨基酸和多肽链,发现多肽链分子内可能形成两种螺旋体,一种是a-螺旋体,一种是g-螺旋体。经过研究他进而指出:一个螺旋是依靠氢键连接而保持其形状的,也就是长的肽键螺旋缠绕,是因为在氨基酸长链中,某些氢原子形成氢键的结果。作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a-螺旋体,已在晶体衍射图上得到证实,这一发现为蛋白质空间构像打下了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是鲍林195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项目。1954年以后,鲍林开始转向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有关麻醉和精神病的分子学基础。他认为,对精神病分子学基础的了解,有助于对精神病的治疗,从而为精神病患者带来福音。鲍林是第一个提出“分子病”概念的人,他通过研究发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就是一种分子病,包括了由突变基因决定的血红蛋白分子的变态。即在血红蛋白的众多氨基酸分子中,如果将其中的一个谷氨酸分子用缬氨酸替换,就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变形,造成镰刀形贫血病。鲍林通过研究,得出了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分子病的结论。他还研究了分子医学,写了《矫形分子的精神病学》的论文,指出:分子医学的研究,对解开记忆和意识之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鲍林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他曾广泛研究自然科学的前沿课题。他从事古生物和遗传学的研究,希望这种研究能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他述于1965年提出原子核模型的设想,他提出的模型有许多独到之处。呼吁和平鲍林坚决反对把科技成果用于战争,特别反对核战争。他指出:“科学与和平是有联系的,世界已被科学的发明大大改变了,特别是在最近一个世纪。现在,我们增进了知识,提供了消除贫困和饥饿的可能性,提供了显著减少疾病造成的痛苦的可能性,提供了为人类利益有效地使用资源的可能性。”他认为,核战争可能毁灭地球和人类,他号召科学家们致力于和平运动,鲍林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防止战争、保卫和平的问题。他为和平事业所作的努力,遭到美国保守势力的打击,50年代初,美国奉行麦卡锡主义,曾对他进行过严格的审查,怀疑他是美共分子,限制他出国讲学,干涉他的人身自由。1954年,鲍林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以后,美国政府才被迫取消了对他的出国禁令。1955,鲍林和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罗素、约里奥·居里、玻恩等,签署了一个宣言:呼吁科学家应共同反对发展毁灭性武器,反对战争,保卫和平。1957年5月,鲍林起草了《科学家反对核实验宣言》,该宣言在两周内就有2000多名美国科学家签名,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49个国家的11000余名科学家签名。1958年,鲍林把反核实验宣言交给了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向联合国请愿。同年,他写了《不要再有战争》一书,书中以丰富的资料,说明了核武器对人类的重大威胁。1959年,鲍林和罗素等人在美国创办了《一人少数》月刊,反对战争,宣传和平。同年8月,他参加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由于鲍林对和平事业的贡献,他在1962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以《科学与和平》为题,发表了领奖演说,在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世界问题不能用战争和暴力来解决,而是按着对所有人都公平,对一切国家都平等的方式,根据世界法律来解决。”最后他号召:“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对全人类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都公正合理的世界,建立起一种和人类智慧相称的世界文化。”鲍林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和平战士,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学术贡献价键理论鲍林自1930年代开始致力于化学键的研究,1931年2月发表价键理论,此后陆续发表相关论文,1939年出版了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这部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将其从直观的、臆想的概念升华为定量的和理性的高度,在该书出版后不到30年内,共被引用超过16000次,至今仍有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引用该书观点。由于鲍林在化学键本质以及复杂化合物物质结构阐释方面杰出的贡献,他赢得了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电负性鲍林在研究化学键键能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化学键的键能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半定量或定性描述各种化学键的键能以及其变化趋势,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电负性这一概念简单、直观、物理意义明确并且不失准确性,至今仍获得广泛应用,是描述元素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共振论鲍林提出的共振论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化学理论之一。也是有机化学结构基本理论之一。为了求解复杂分子体系化学键的薛定谔方程,鲍林使用了变分法。在原子核位置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体系所有可能的化学键结构,写出每个结构所对应的波函数,将体系真实的波函数表示为所有可能结构波函数的线性组合,经过变分法处理后,得到体系总能量最低的波函数形式。这样,体系的化学键结构就表示成为若干种不同结构的杂化体,为了形象地解释这种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鲍林提出共振论,即体系的真实电子状态是介于这些可能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分子是在不同化学键结构之间共振的。鲍林将共振论用于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获得成功,使得共振论成为有机化学结构基本理论之一。1950年代,苏联和中国等共产主义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对共振论、现代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展开政治批判,共振论被作为唯心主义的典型加以批判。由于这场政治运动的影响,在共产主义国家量子化学的传播和发展几乎陷入停顿。198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的学术界逐渐破除了政治因素对科学的束缚,重新审视和接受共振论的思想。在量子化学领域,随着分子轨道理论的出现和发展,鲍林的化学键理论由于在数学处理上的繁琐和复杂而逐渐处于下风,共振论方法作为一种相对粗糙的近似处理也较少使用了,但是在有机化学领域,共振论仍是解释物质结构,尤其是共轭体系电子结构的有力工具。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1930年代中期,随着加州理工学院加强其再在生物学领域的发展,鲍林得以接触一批生物学大师,期间鲍林对他原本没有兴趣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产生了兴趣。鲍林在生物大分子领域最初的工作是对血红蛋白结构的确定,并且通过实验首先证实,在得氧和失氧状态下,血红蛋白的结构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精确测定蛋白质结构,鲍林首先想到他早期从事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试的方法,他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蛋白质结构测定中来,并且推导了经衍射图谱计算蛋白质中重原子坐标的公式。至今通过蛋白质结晶,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仍然是测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方法,人类已知结构的绝大部分蛋白质都是经由这种方法测定获得的。结合血红蛋白的晶体衍射图谱,鲍林提出蛋白质中的肽链在空间中是呈螺旋形排列的,这就是最早的α螺旋结构模型,有科学史学者认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受到了鲍林的影响,而鲍林之所以没有提出双螺旋,是因为他在1950年代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影响,错过了一次在英国举行的学术会议,没有能够看到一幅重要的DNA晶体衍射图谱。1951年鲍林结合他在血红蛋白进行的实验研究,以及对肽链和肽平面化学结构的理论研究,提出了α螺旋和β折叠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构建单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20世纪生物化学若干基本理论之一,影响深远。此外,鲍林还提出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抗原与抗体结构互补性原理以及DNA复制过程中的互补性原理,这些理论在20世纪的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鲍林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鲍林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与牛顿、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齐名。然而,路透社在报道鲍林逝世的消息时却说,他是“20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其他消息一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所以“最受嘲弄”,在于他提出了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鲍林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他不是医生,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鲍林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有的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有的说:“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鲍林身陷重围。攻击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是医生,没资格来谈论维生素C防治感冒的问题。还有人干脆把他讥讽为江湖医生。或说他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医式的宣传。尊重他的人则叹惜他晚年“不安分”,说他完全可以安享荣耀,可他非要闯入医学领域。而离开他自己的化学“主流”太远。然而。鲍林不管这些。1979年。他和卡梅伦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于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建议癌症患者“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此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他们说:“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但是。医学权威们更不相信这种观点。鲍林先后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以便通过动物实验做进一步研究,可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每次申请都被否定。他只能靠“许多人资助”来工作。即使如此。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还是声明:维生素C对癌症没有价值。此时,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实例来支持鲍林的观点。1985年,鲍林又写了一本有关健康长寿的书。他在谈及“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时,介绍了12项具体步骤,第一项就是:“每天服用维生素C6~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间断。”他认为。“这种摄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增补维生素”,他自己则是个多年的身体力行者。他说:“1985年我写这本书时。每天服用4片营养物质加上18克维生素C。”鲍林认为。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维生素(逐步增加维生素C用量),都是有益的。他说:“从青年或中年时开始。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一些健身运动,能使寿命延长25~35年。”“如果你已进入老年,服用适当的维生素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可以期望使衰老进程减慢,延长寿命15年或20年。”他的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益寿的观点自然又一次被医学界所拒绝。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维生素C的用量。鲍林认为,“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维生素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3~10克的范围内。”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鲍林认为,无论是对付病毒、癌症还是抗衰老。维生素C的用量都应大大高于当时的规定用量。所以严格说,剂量之争是双方的关键之争。在鲍林去世之前,美国的权威机构——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要30~40毫克就行了。可鲍林向人们建议的服用量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这自然要遭到医学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了。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明确告诫人们:“所谓的大剂量维生素疗法必须避免。”医学界反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这会使人得肾结石。但鲍林反驳说:尽管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可是在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在鲍林去世之前。双方始终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直到鲍林逝世以后。我们才初步看到了关于维生素C剂量和作用方面的一点变化:1995年2月,美国心脏学会和部分营养学家向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建议: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1000毫克。1996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声称:一个人每天摄入200毫克维生素C是最理想的,而不是60毫克。1996年《纽约时报》报道的一则调查称。有30%~40%的美国人在服用维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过1克。1997年10月,《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对247名年龄在56~72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的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超过10年,这些服用者没有一人得白内障。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补充维生素C,可使白内障的危险减少77%以上——而鲍林早在1985年前就这样论述了,然而,医学界原先不相信。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是安全的。有报告称,据对14例临床实验证明,每天口服10克维生素C且连续3年,未发现1例肾结石。现在。多数医学界人士相信。维生素C确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00~400毫克维生素C的男性,要比日摄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如今,许多专家承认: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能预防多种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有报道说。对18例晚期癌症患者,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10~20克静脉滴注。结果14例全身骨关节痛患者治疗1周后有7例明显缓解。关于维生素C作用与剂量的这场大论战。鉴于美国的影响力和双方的知名度,一开始就越过了国境,波及到全球。各国的医学界人士起初差不多也都站到了美国同行那边。遥想当年。鲍林几乎是“孤军作战”地与众多医学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论争,他为此而受到的嘲弄和轻蔑是一位著名学者,也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可鲍林在长长的20多年时间里,义无反顾地奋起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令人深深敬仰。时至今日,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承认或接近承认鲍林的观点了,然而论争仍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能抗癌,有些人却认为它能致癌。总之,维生素C的作用与剂量问题仍需继续研究。诚然,鲍林的某些观点是否有失偏颇,尚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即使有朝一日证明他的论点不够完美,他的探求精神依旧值得人们学习。毕竟探索永无止境,毕竟科学未到尽头,我们没有理由因循守旧。从这个角度看,鲍林的其他观点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说:“医生在行医时应当慎重是对的,但是,如果医学要进步,行医这行业也需要接受新思想。”“医生的意见不是一贯正确的,虽说其用心善良,患者要自己做出决定。”相关图书图书信息书名:鲍林作者:陈发俊丛书:徐飞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1月开本:16开定价:29.00元内容简介《鲍林》内容简介:莱纳斯·卡尔·鲍林是与20世纪同行的美国生物化学家,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鲍林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他参与和经历了20世纪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成果卓著:首次全面描述化学键的本质;发现蛋白质的结构;揭示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参与揭示DNA结构的研究;主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些军工科研项目;推进X射线结晶学、电子衍射学、量子力学、生物化学、分子精神病学、核物理学、麻醉学、免疫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发展。鲍林一生著述丰厚,《鲍林》努力将其中较具经典的部分汇编成册,侧重于大师对人类和平、科学普及、科学方法与创新方面的论述,希望为读者学习和了解大师思想及创新历程打开一扇启迪智慧、滋养学识的窗口。图书目录呼吁和平篇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战争的结束核战争的性质科学家呼吁和平国际协定的必要性建议为和平而进行研究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生命与健康篇健康的身体需要良好的营养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旧营养观与新营养观两种饮食方法的问题幸福的生活和更美好的世界治疗癌症的理想途径维生素C维生素C和免疫系统癌的预防维生素C并用疗法科学普及篇电子和原子核奇妙的碳元素同分异构水分子的历史生命分子核武器的性质放射性与放射性尘埃放射性尘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辐射与遗传辐射与疾病科学方法与科学创新篇创造生涯共振与化学键关于共振及其在化学上的意义的总结正分子医学附录鲍林生平及著作年表后记
2023-08-13 04:46:121

漏泄电缆工作原理

漏泄同轴电缆横向电磁波通过同轴电缆从发射端传至电缆的另一端。当电缆外导体完全封闭时,电缆传输的信号与外界是完全屏蔽的,电缆外没有电磁场,或者说,测量不到有电磁辐射。同样地,外界的电磁场也不会对电缆内的信号造成影响。然而通过同轴电缆外导体上所开的槽孔,电缆内传输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发送至外界环境。同样,外界能量也能传入电缆内部。外导体上的槽孔使电缆内部电磁场和外界电波之间产生耦合。具体的耦合机制取决于槽孔的排列形式。漏缆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编织外导体同轴电缆。绝大部分能量以内部波的形式在电缆中传输,但在外导体覆盖不好的位置点上,就会产生表面波,沿着电缆正向或逆向向外传播,且相互影响。无线电通信信号的质量通常因为电缆外界电波电平波动情况不同而相差很大。电缆敷设方式和敷设环境对电缆辐射效果也有影响。大部分隧道内还有各种各样金属导体,比如沿两侧墙面安装的电力电缆、铁轨、水管等等,这些导体将彻底改变电磁场的特性。漏缆电性能的主要指标有纵向衰减常数和耦合损耗。
2023-08-13 04:46:211

性疾病传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啊,最好是保持一颗常态的心。
2023-08-13 04:47:2012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对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共性、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古代中国的老子和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等人,都有过万物皆有矛盾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直观的结果,带有猜测的性质。   近代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以思辨哲学的形式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当时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发了矛盾为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学说,并将它贯彻于自己构造的逻辑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的思想,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023-08-13 04:48:061

广义相对性原理是说物理规律怎么样

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由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它认为引力不是由于物质之间的吸引力造成的,而是由于时空本身的扭曲所导致的。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等效原理",即惯性参考系之间是等价的。这个等效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了我们无法通过实验来区分不同的物理规律,只能通过观察不同物理现象的表现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特定的物理规律。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被称为"时空流形"。这个概念与传统的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观念有着根本的不同。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观点,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另外,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黑洞。黑洞是一种密度极高、引力极强的天体,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它的吸引。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观点,黑洞的形成是由于某个质量极大的物体在死亡时产生的引力塌缩所形成的。除了黑洞之外,广义相对论还预测了一系列奇特的现象,如时空弯曲、引力透镜效应等等。这些现象在实验上也得到了证实,成为了研究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总之,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理论之一。它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和引力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虽然广义相对论仍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谜,但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3-08-13 04:48:151

动物能雌雄互变的原理是什么?

在人的大肠里寄生着一种杆状细菌,被称为大肠杆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大肠杆菌有雌雄之分,雌的呈圆形,雄的则两头尖尖。令人惊奇的是,每当雌雄互相接触时,都会发生奇异的性逆转,即雄的变为雌的,雌的则变为雄的。后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雌雄互变的媒介在于一种叫“性决定素”的东西,当雌雄接触时,就将彼此的“性决定素”互赠给对方,从而改变了彼此的性别。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比细菌高等的生物体上也存在性逆转现象,诸如沙蚕、牡蛎、红鲷、黄鳝、鳟鱼等等。有人认为这些生物的原始生殖组织同时具有两种性别发展的因素,当受到一定条件刺激时,就能向相应的性别变化。
2023-08-13 04:48:541

整体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一个根本原理。认为系统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首次明确提出这一原理,指出整体或系统的秩序和组织超越于整体中孤立的各部分,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这一原理的实质是强调系统质与要素质的原则性区别,不能把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还原或归结为系统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的相加和。在现实世界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存在着整体等于、大于、小于部分之和的多种情况。整体性原理的基本观点:在分化系统中,整体是本原,整体分化出部分因而始终决定着部分,部分源于整体而又反作用并丰富着整体;在组合系统中,各部分参与相互作用,失去绝对独立性而形成统一体,统一体的性能支配着各部分的性能;无论在分化系统还是组合系统中,各部分的性能由其在整体中的地位决定,其性能的发挥首先受整体性能的支配,同时受其他部分的制约。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相对子其部分而言具有独立性,可以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各部分发挥特有的作用;对系统进行调控的目的是实现整体性能最佳,但整体最佳与部分最佳并不等值,要把各部分的性能控制在满足整体最佳的适宜状态。
2023-08-13 04:49:031

引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气候相似性原理 20世纪初,由德国人迈尔提出。在原产地和引种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素上要尽可能相似。在气候条件或主要气候因素相同的地区之间相互引种,容易获得成功。 为了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地理上远距离引种:如 中国的作物引种到美国,需要重视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的相似性。 气候相似论的缺点在于主要强调温度条件对作物的反应,忽略了光、湿、气、土等对作物的影响。 2.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生态因素:在作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称为生态条件。如气候、土壤、生物等。 生态环境:生态因素有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这种起综合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如新疆棉区、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南方双季稻区、长江流域中晚粳稻区、北方早粳区等。 生态类型:具有相似遗传适应性的一个品种类群称为作物的生态类型。多年栽培,长期地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品种类型。 生态型相似性原理的要点在于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引种容易成功,或生态类型相近的作物品种之间引种也比较容易成功。其意义在于为制订育种目标、正确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特别是对引种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2023-08-13 04:49:431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一) 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 方法论(1)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2)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的历史的统一。
2023-08-13 04:49:502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是2019年高考政治知识点。
2023-08-13 04:49:571

经典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什么不同

经典适用于宏观低速 相对于光速的低速相对论适用于宏观 微观 高速 低速 但在宏观低速领域用经典时空观较为简单 易于计算
2023-08-13 04:50:274

量子纠缠究竟是什么原理

测不准原理跟波粒二相性(可以相互推导)以及量子纠缠的哲学意义是等价的,不是观测的扰动问题。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中学物理,基础假定中的质点(有自性的点)和刚体的概念是理想化和不存在的。唯物主义基于现代物理对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离不开)运动的,潜在含有同一时刻(时间是相对假象),物质是在此又在彼(空间是相对假象)的。跟佛教中的物质定义非常接近(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区别在于佛教中的物质是无自性(虚幻的现象存在)的,是刹那(时间相对)流及他性的。所以本质法无我,无自性。就是无常,刹那迁异。所有的事物即真(概率波)空,即俗(粒子)假。因为概率波的不可思维观察思议真空,那么存在也是遍法界存在的(只不过概率小而已,《华严经》讲一尘出生法界遍),只要没有观察思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就是自在真如状态的,是不知而知的。所以万物这种状态是 一体同源 不二(处于量子纠缠 互相待立,《华严经探玄记》 称作 12 缘起生灭缚观,互相缚住仿佛存在的假象。彼此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的虚假存在)的,可以超距作用。因为猫的生死也跟 时间-空间-物质微粒(根据 Minkovsky 对相对论的推论,一切本质(概率波存在)都在光速运动,时空物质相互依立) 一样是一种虚妄的假象。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时时刻刻刹那新陈代谢,生生死死的。所以死也是一种假象,因为死后不是断灭的什么都没有,一刹那在法界另外的时处马上有新的如幻生起。一旦即入无我无观察思维的不二状态,一切都是一个的 他维(分身)展现。所以可以一毛端见尘沙国土。也可以度百千劫(世界成坏周期)犹如弹指(毫秒)。
2023-08-13 04:50:387

求高一物理的公式和定理总汇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2023-08-13 04:51:293

试论述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方法论的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之一,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首先,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循着质量互变规律。其次,质变、量变的多样性。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第一,事物构成因素的数量增减,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第二,结构的变更,即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不同,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爆发式飞跃:指质变具有激烈的外部冲突形式,新旧力量互不相让,只有用激烈的冲突、你死我活的方式解决矛盾。第二,非爆发式飞跃:是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式。由于对立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可能通过和平方式使矛盾得到解决。量变质变的互相渗透:第一,量变部分包含着质变。事物在未发生质变前总的说处于量变过程,但由于事物矛盾发展不平衡,有些部分和局部已经发生了质变。另一种是阶段性部分质变。一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过程,其不同阶段有一定的质的区别。第二,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质变是渐进性中断,但也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一定的数量界限,就引起质变。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这样,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交替,就构成了事物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原来量变的结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为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把握质量互变原理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事物的质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又要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经过艰苦的工作,让事物的量充分展开,为质变做好准备。而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在于:第一,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是要把我适度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成长发展必须学会“保度”,为了促进事物转化必须适时“超度”。处理实际问题必须要讲究分寸、把我火候,心中有数,掌握事物的客观进程。第二, 注意在理论上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此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观点:夸大量变,否认质变,导致庸俗进化论,在实际工作中变现为保守、僵化;夸大质变,否认量变,导致灾变论、激变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盲动、冒险;这两种倾向都是割裂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方法论的结果。第三, 注意把我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首先,要重视做好准备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其次,要做好转化工作。抓住时机,把握机遇。
2023-08-13 04:51:371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简介

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质、量、度。1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事物的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质是客观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事物的质又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个人既有自然属性方面的质,也有社会属性方面的质,还有思维属性方面的质,等等,事物的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事物的属性是事物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认识事物的属性去认识事物的质的。在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属性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别。本质属性的有无,直接决定着事物的质,而非本质属性的消失,则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不具有一定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其二,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脱离了一定事物的质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质的规律性是多样的。质和属性不可分。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则是一物与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分子的多少和排列顺序、生产力的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等等,这些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事物的量的规定性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事物不可分离。理解事物的量的规定性,要注意两点:第一,量的规定性和事物不是直接统一的。质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某一事物失去了自己的质,该事物就变成了他事物。量的规定性则不同,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事物的质。第二,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有内涵的量与外延的量、精确的量与模糊的量、要素的量与结构的量等。内涵的量的标志的程度,如温度的高低,颜色的深浅、硬度的大小。外延的量标志质的规模,如物的数量、体积、重量。质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量则进一步把同质的事物从量上区别开来,同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由质进到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结构、性质状态的性质,叫做定性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计算和测定是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确定事物“是什么”,才能把它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区别出来;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3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度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体,成为另一事物。
2023-08-13 04:51:561

非刚性客体相互作用是什么原理

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根据非刚性客体相互作用的介绍显示,其原理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非刚性基础主要指的是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区别于传统砖石、灰土以及素混凝土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
2023-08-13 04:52:091

考研政治问题: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如整体和部分 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那些

好像都可以转化,连真理和谬论都可以。
2023-08-13 04:52:172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如下:一、多样性原理方法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1、联系的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联系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二、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1、客观性:是事务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事物的联系,观念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客观性的要求:必须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是我坚持联系管理的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诡辩论。
2023-08-13 04:52:271

受精作用的生物学原理

受精作用的原理有产生和成熟生殖细胞、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过程、受精卵的形成。1、产生和成熟生殖细胞:雌性生殖系统产生和释放卵子,而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和成熟精子。这涉及到雌性和雄性生殖腺(卵巢和睾丸)的发育和功能,以及激素调节等生理过程。2、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在生殖细胞产生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减数分裂。雌性生殖细胞在卵巢中经历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单倍体染色体数量的成熟卵子。而雄性生殖细胞在睾丸中也经历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单倍体染色体数量的精子。3、受精过程:受精通常发生在雌性体内,当精子进入雌性生殖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精子会通过精子鞭毛的运动和化学因子的吸引移动到卵子附近。然后,精子通过与卵子膜的结合和融合来穿过卵子细胞膜。此过程称为受精。4、受精卵的形成:当精子与卵子融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由父母各提供一套,形成双倍体染色体数量。受精卵会继续发育分裂,最终形成多细胞胚胎。胚胎通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最终发育为完整的个体。适合受精的时间1、排卵期:排卵期是女性受精能力最高的时期,是适合受精的时间窗口。通常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排卵期发生在最后一次月经的第14天左右,以正常28天周期为例。然而,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排卵期也会有所变化。2、受精窗口:受精窗口是指排卵前后几天的时间范围,包括排卵日和前后几天。这个时间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变化,但研究表明,在排卵日前后2到3天的时间内进行性行为,受精机会较高。
2023-08-13 04:52:501

齐性定理适用于什么电路

线性电路。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源(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实常数),响应(电压和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者缩小K倍。电路定理综述电路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是电路中各个独立源分别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从电阻电路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循到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的一些规律,可以将其当做一般性定理来使用。利用电路定理将复杂电路化简或将电路的局部用简单电路等效替代,以使电路的计算得到简化。电路定理分别包括:①、叠加定理;②、替代定理;③、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④、最大传输定理;⑤、特勒根定理;⑥、互易定理;⑦、对偶原理。叠加定理一.定理陈述及其解释性证明1.定理陈述: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是电路中各个独立源分别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2.定理证明:分析图中Ua、I1与各个激励的关系电路定理
2023-08-13 04:5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