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分类及构成?

2023-08-22 13:49:33
TAG: 专业 学科
共1条回复
马老四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一、教育学的学科分类及构成
在研究生学科分类中,“门”是学科的最高级别,用两位码表示。目前的研究生学科分类有12门,即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分数线基本上是以学科门来分类划定的。
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如教育学(04)这一学科门下设的一级学科有三个,分别是教育学(0401)、心理学(0402)和体育学(0403)。––这些一级学科就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报考类型”,如“我想考教育学”,指的就是考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用六位码表示。如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下设有10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这些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报考专业”,报考时所选择的专业决定了以后的专业研究领域。
二级学科下设有学科研究方向,各个学校根据研究实力等因素的不同,在同一个专业下开设的专业研究方向是不同的,如教育学原理专业,有的高校开设有教育基本理论方向、教育社会学方向、教育法学方向,有的学校则开设有教育哲学方向、教育人类学方向。––这些学科研究方向就是我们日常所讲的“专业方向”,报考时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决定了以后的专业研究具体方向和内容。
二、教育学考研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
教育学自2007年开始统考以来,使用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而且,基本上已经稳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大的改变,对于考生来说,有大纲可以参照,有历年可以分析,考试的方向感和复习的准确度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老师的指引和辅导,教育学考研是比较轻松的,关键是自己要认真努力,坚持到底。
下面是教育学考研的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三、教育学硕士的就业
教育学硕士就业去向,一般为: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室里做研究人员编辑部、报社、期刊社、杂志社做编辑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人事考试院做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公司里做项目工作培训机构做相关培训等。
如果出国留学,常见的选择为TESOL、教学管理、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等,有的还可以经过学习对外汉语等渠道到国外去工作。

》》更多详情请查看:2015考研:教育学专业解析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com/xl/

相关推荐

南京邮电大学611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

南京邮电大学611教育学综合(含教育学原理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建议参照大纲范围选择大学同名教材即可,其实原理都差不多。《教育学原理》大纲如下:一、基本要求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育学原理》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理论与实践问题。二、考试范围1、教育与教育学 识记: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的起源说领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及其改革应用:教育的本质问题2、教育与个体发展 识记:个体的身心发展领会: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体功能;多元智能理论应用:教育如何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3、教育与社会发展识记:学校文化;学生文化领会: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特征应用:教育平等问题4、教育目的识记:教育目的;素质教育领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及作用;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演化的过程;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应用: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素质的结构;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任务5、教师与学生领会: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专业化条件;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应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6、课程识记: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评价领会:经验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社会再造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等课程理论;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的主要形式;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课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改革7、教学识记: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领会: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与结构;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和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策略的特征与类型应用: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实施8、德育识记:道德;品德;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领会:德育的重要意义;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当代最具影响的几种德育模式应用: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原则和方法9、教育评价识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领会: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应用:学生评价的类型;教师评价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大纲如下:一、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社会科学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社会科学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理论与实践问题。二、考试范围 1、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过程识记:方法论;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领会: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有的主要特性;研究的基本过程;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过程、用途及局限性等;社会科学研究者应有的道德原则 2、选题与研究设计识记:理论;变量;命题;假设;研究问题领会:研究问题的来源;选题的标准;研究课题的陈述;研究假设;概念的操作化应用:研究方案的设计 3、测量识记:测量;内部信度;外部信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指数领会:测量的层次;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应用:测量调查的相关技术和实施规范 4、抽样识记:抽样领会:抽样调查的意义;抽样的程序;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样本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应用:概率抽样的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 5、问卷法识记:调查研究;问卷领会: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问卷法的特点;问卷的类型与结构;问卷设计的主要技术与标准;问卷调查的实施;问卷的效度与信度;问卷法的优缺点应用: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步骤 6、访谈法识记:访谈法;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领会:访谈法的特点与类型;访问员的挑选与培训;焦点团体访谈应用:访谈法的程序与技巧 7、观察法识记:观察;结构化观察领会:观察法的特点与优缺点;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观察的信度与效度;观察法实施的伦理问题应用:观察研究的设计;观察表格的记录 8、实验法识记:实验法领会:实验的逻辑;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实验的基本类型;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实验法的优缺点应用:实验设计 9、文献法识记:文献;文献研究领会:文献法的优缺点;文献研究的类型;文献查阅的方法;内容分析的特点与应用;资料的审核与整理;资料汇总应用:文献综述的撰写;内容分析的类型与程序 10、比较研究识记:比较研究领会: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历史与作用;比较研究法的种类;比较研究法的运用 11、研究报告的撰写领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含义与目的;研究报告的种类;研究报告的结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作用、内容和方法应用: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与要求
2023-08-13 19:24:211

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学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映系统列。 法国,卢梭,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瑞士,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德国,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称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这些转化活动的规律。 *在中外教育,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使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者相互联系。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三.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教育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看书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剩余产品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在奴隶社会中,教育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欧洲奴隶社会的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2.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增大,类型上逐渐增多,内容上日益丰富。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在欧洲社会里,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僧侣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科学成了宗教的奴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与古代和原始的区别: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镇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不断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 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由于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质量高的学校学费十分昂贵,劳动人民的子女与资产阶级子女在受教育的机会上存在着不平等。从教育内容上看,他们的学校教育中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宗教精神,所以,资本主义深灰的教育绝不是超阶级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工作不受任何宗教的影响。 总结以上各节得出结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 在教育学中又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等。 教育学中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概念是: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2023-08-13 19:24:291

2023教育学333大纲什么时候出来

已发布!12月24日研究生初试,9月24日考研预报名,目前考研大纲陆续发布,大纲包括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一、和2022年大纲对比2022考研大纲和2023考研大纲相比没有变动,但明年一定会出现大的变动:教育部计划在2024年开始针对教育学位硕士增加全国统一试卷供招生单位使用,届时333教育综合可能会首次出现统一命题现象。二、考查总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
2023-08-13 19:24:391

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教学论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

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教学论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2004年版)杨小微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2023-08-13 19:25:091

311教育学统考大纲有好多版本吗?

亲,311是教育学基础综合的代码,311教育学统考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所以只有一份!唯一的一份!是官方的。如果你没有,你可以直接私信我,我发给你一份电子版吧二七和22159八零三。不过,从你的回答中感觉你问的问题像是问大纲解析有多少版本是吗?一定要记得,大纲只有一本,大纲解析有无数个版本,因为A老师或者B老师都可以随便编写一本大纲解析出来,大纲解析是对大纲的人为解析,懂了吗?
2023-08-13 19:25:193

311教育学考研大纲是什么意思?

311是教育学考研中统考学校的教育综合这科的一个代码的,是考教育学 学术型的需要考的一科,占300分,311考研大纲就是教育学综合学术型的一个统考的大纲的,专硕的话一般都是333的,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去勤思网站咨询专业老师的。
2023-08-13 19:25:422

教育学333大纲以及公共课大纲哪里找呢?

可以在一些APP上进行寻找,也可以去报名一些课程,都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而且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内容。
2023-08-13 19:25:504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9)?

【德育】(一)德育概述––1.概念: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和道德影响,经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道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就是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活动2.德育任务: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德育的意义:①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③德育是人的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德育内容是用来形成人们的品德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准则、法律规范和其它社会规则的总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文化。在我国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纪律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教育充分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遗产,并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全球伦理和环境伦理教育此外,还有人道主义教育及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等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影响2.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也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②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③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④德育过程的多端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社会经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①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②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到的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是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人品德修养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在德育过程中既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还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自身品德形成中的能动作用(四)德育原则––1.概念:德育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对于德育工作具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经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2)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3)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又要纪律约束,将引导与要求学生遵循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的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5)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6)照顾年龄特点和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的原则,也称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好的发展(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德育的目的发展(五)德育方法––1.概念: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的方法2.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训练、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和品德评价(六)德育途径––1.直接的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2.间接的道德教育:思政课之外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七)教育模式––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法)①关于道德发展规律(自我中心-他律-自律)②关于道德发展的动力(源于儿童主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因此他特别强调儿童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③关于道德原则和方法(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④关于课堂应用(鼓励学生参与道德问题讨论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合理奖惩)(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2.体谅模式(麦克费尔):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对道德发展而言,给机会表达心中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其理论假设是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体谅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④教育即学会关心基于此学校应做到①营造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的气氛②教师在关心体谅他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麦克费尔等还编制了《生命线丛书》(《设身处地》、《证明规则》和《你会怎么办》)3.价值澄清模式(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经过选择、赞扬、实践过程)并经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这一过程的基础就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立价值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论认为价值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是永恒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社会经验上的一种指南其评价过程有①自由地选择②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③在仔细思考后果之后进行选择④赞同赫珍视⑤确认⑥依据选择行动⑦重复七个步骤其课堂应用是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4.社会学习模式(班都拉)5.集体教育模式(马卡连柯):其核心是“经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的原则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教育原则是集体教育和前景教育,集体教育又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其优点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前景教育即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该原则又称为“明日快乐论”其教育手段和途径是劳动教育辅之以合理惩罚。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26:261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7)?

【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定义:①课程即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教学经验③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金蒂斯)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⑤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讲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实行的和经验的五类课程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①大教学小课程论,其代表是苏联和我国教育者②大课程小教学论,在北美比较普遍事实上两者大同小异,课程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作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课程理论流派:(1)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又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代表理论是要素主义(巴格莱)和永恒主义(赫钦斯)(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可以称作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其核心观点在于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其特点一是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二是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和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二)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数,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其特点在于①分科设置②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安排内容进度③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其优点在于①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②知识的完整性③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在于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压抑了儿童的主动性(2)活动课程,就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其基本特点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②强调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③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养成其缺点在于学生的知识获得不系统,基本技能训练比较缺乏(3)两者的对比①在目的方面,前者重视的是传授人类长期实践积累下的知识经验的精华,而后者重视的是经过学习者的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教育性经验②在编制方面,前者重视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后者重视的是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③在教学方式方面,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后者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④在评价方面,前者重视终结性评价,后者重视过程性评价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①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②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坚持知识统一的观点,经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某一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互相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加强,学生更能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各门学科的要领、原理和方法之间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会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并在学习种形成正迁移,促进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综合课程比较容易切近生活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须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定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即①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②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③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可以讲抬了的课程编制过程简化为确定课程目标&rarr选择学习经验&rarr组织学习经验&rarr评价学习结果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科的逻辑、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三方面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①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包括教学科目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③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3.课程目标:(1)概念。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规定了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德智体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2)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学科的逻辑、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的需要四方面(3)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而为了使课程编制工作切实有效,我们还必须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即要确定课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①认知领域(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②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③技能领域(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课程结构可分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的范围可分为(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的取向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课程实施的取向①富兰、辛德的实施取向分类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三方面②侯斯的的实施取向分类包括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三方面(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①课程变革的特征(如评价体系的改革)②学校的特征(校长的角色、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等)③政府机构的力量和社区的支持6.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及其意义。一般认为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的学业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2)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四方面(3)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①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提出)。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目的是考察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准备状况,从而使课程计划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总结性评价也称“结果评价”,是在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主要是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内部评价也称内部人员评价,外部评价也称外部人员评价③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目标本位评价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④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四)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直接①制约着课程改革目标②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③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①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②经济的地区性差异制约者课程变革③市场经济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等方面3.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①文化模式要求课程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民族特色②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③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间差异,将文化与少数族文化结合起来4.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①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②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③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制约着课程变革②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③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去选择教学内容  (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1.美国:(1)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主旨是提高课程的学术水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具体要求为①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要求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③学校课程的编制应采用螺旋式结构④提倡使用发现法(2)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主要集中于统一核心课程,设立全国性和州一级的课程标准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提出五项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在原有五门基础课之上再加上外国语和艺术2.英国:(1)《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②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11、14、16岁)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和学校教师评定、教师评定,又包括测验、平时档案和成绩记录(2)90年代的改革。主要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减少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选择,简化评价方式等(3)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布莱尔政府设立了课程与资格局进行了新一轮课改,主要改革趋势在于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②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③加强社会公民的教育和培养④以基础学历为核心,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交流技术能力3、日本:1998年12月文部省颁布了《学习指导纲要》开始课改,其遵循的四点宗旨是①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有生存意识的日本人②培养学生独立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③谋求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加强个性发展④发挥各学校的创意,推进特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教育  (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1)国内背景(2)国际背景①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努力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强调学生的发展而非学业成绩②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精选适合学生发展和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③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的、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未来人才④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2.目标:(1)总体目标在于“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常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消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内容是:①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②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③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⑥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26:341

2012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外教育史

2012年统考教育学大纲公布后,从试卷的结构分布和分值的分配中,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的都占100分左右,这两科也是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下面跨考针对2012年教育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外教育史这部分内容做个分析,以帮助大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中外教育史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分六大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和外国现代教育,但是各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而且相对庞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背诵记忆下来或者容易混淆。   一、中外教育史各部分知识点解析   1、中国古代教育   此部分内容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较多的章节,考点繁多,而且多为背诵的内容,总共分为六大知识点,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大朝代的教育思想及体系的完善与变革,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与沉淀,形成系统的框架。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打破思维定势,把知识点重新整理组合,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加以理解和记忆。此部分内容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学校改革史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把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教育制度以及改革史串成三条线,把古代教育史内容分割明确,比较便于记忆和复习。   2、中国近代教育   此部分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所占的比重不相上下,考点也相对较多,分为三大考点。从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体系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几部分概括了从洋务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按时间的顺序来梳理。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分成思想史和改革史两大主线来分别把握,特别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1922年“新学制”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细致认真地看。这部分考试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作为主要考查内容。   3、中国现代教育   该部分主要是从南京国民政府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教育史,大纲从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三个角度分类,三块知识点分类明确,可按大纲顺序进行复习。其中现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点部分,论述题、简答题、选择题都曾考查过。考生们应对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要重视起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都有可能成为考查内容,所以复习的时候不容忽视。   4、外国古代教育   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   5、外国近代教育   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   6、外国现代教育   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   二、中外教育史推荐参考书目   中外教育史部分可参考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李才栋、谭佛佑、张如珍、李淑华编《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张惠芬、金忠明主编《中国教育简史》,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主编《外国教育史》,以及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等。   总之,在复习中外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最后,跨考教育预祝2012年的考生都能圆梦,考上理想的大学。
2023-08-13 19:26:421

教育学原理考研,有推荐的资料吗?

有的
2023-08-13 19:27:034

扬州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应该怎么准备呢?

要制定学习计划,要买一些复习的资料,要知道怎样去复习,制定学习目标。
2023-08-13 19:27:536

教育学考研时教育学原理看哪几本书?

教育学原理所占分值很大,100分,占总分数的三分之一,但考得很简单。参考书为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是深红色书皮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 这两本书的考点都不全,但是都有重点另外,必须要有教育学大纲解析,考点主要来源于大纲解析,大纲解析考点明确,可以对书籍内容起到补充和指导作用。大纲解析这些年都没有变化,所以可以在网络或者书店轻易买到往年的用。 同时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历史悠久,在很多学校是有重点专业,都设有博士点。竞争也激烈些,但是招生多,一般而言,分数不要太低都可以录取。
2023-08-13 19:28:462

教育学大纲

教育学 学校教育制度 素质教育 个人本位论 发展性教学 榜样法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德育原则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个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夸美纽斯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研究性学习 陶冶 班主任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试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目的 德育原则 教学原则德育原则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 孟子我国的私学开始于 春秋“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是 梅伊曼《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198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德国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道德信念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 德育 讲授法 教学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发展要有独立个性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现代教师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德育原则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斯宾塞“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六艺提出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布鲁纳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心理起源论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错)7、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狭义的教育 环境 教育目的 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怎样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德育原则 教学原则德育原则 方法试论教师良好素养的内容,并列举一个案例来分析其中一种素养。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一乐的教育家是 孟子当学生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并相应地产生道德体验时,就会变为 道德情感“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 马卡连柯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错遗传素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学校教育制度 个人本位论 课程 研究性学习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贯彻疏导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教师的良好素养包括哪些?死亡诗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布鲁姆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同步性,又具有不平衡性。 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错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 德育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2.贯彻因材施教这条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教学原则和方法1.与雅典教育的模式相比,斯巴达模式的显著特点是 A.民主 B.专制 C.野蛮 D.封建2.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在人的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6.在我国,首次提出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是在什么地方?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五七指示7.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9.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被称为( )1.教育目的制定受到培养目标的制约。( )4.对我国义务教育中“义务”二字的解释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9.德育教学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10.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目的。
2023-08-13 19:28:571

2012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   一、 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为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3.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两个方面。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基本概念,以及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否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是否重点掌握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以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的几种模式,能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二、考试内容    1.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的概念及特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有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和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制定教育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客观尺度,以个体需要为内在准则,以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为根本依据。    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4个要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的内涵。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4种模式。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5条依据和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概念,及其与高等教育功能之间的关联;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状况和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策略;是否理解和掌握了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功能与职能的关系,能否运用高等学校的职能原理分析教育领域和教育管理领域的现象。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与微观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多种看法。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2.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   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各国是有差别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与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3.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   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到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身心特点以及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角色特征;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历有关师生关系的多种不同观点;理解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以便营造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良好师生关系。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主体性的内涵。完整的主体性涵盖的4个方面。   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以及适应性地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和运用发展主体性的策略。   2.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   3.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现状。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   教育质量的前提。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了解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的内涵、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概念的情况,是否理解了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原则;了解和掌握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了解和掌握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特点及选用原则,高等学校常用的若干教学方法;了解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各种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其作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策略。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   学科与科学的概念。高等学校学科的特征。   专业的概念。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专业设置的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定义及特点。   教学计划的概念。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要求。   教学大纲的概念与结构。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内涵。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环节和步骤。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层次及体系。    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定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    4.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模式。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概念。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5.教学风格及其形成途径   教学风格的概念。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6.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有的两种模式理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 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科学研究的类型和课程申报的有关选题、项目设计等;是否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五项原则和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成果的鉴定、申请鉴定的前期准备及鉴定形式与步骤、研究成果的转化等。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的主要步骤。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的一般流程。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内容。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第八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办学方向、促进教学与科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能否从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和信息与设备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理解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对办学方向的意义,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2.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美国高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   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内部决策与领导体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否理解并掌握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与特性、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等。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概念。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的组成。   高等学校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方式。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历次演变给我们的启示。   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阶段划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考虑的因素。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组织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集中的方面。    2.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及特性   高等学校管理的系统要素。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3.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高等学校比较重要的几项管理内容。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了解高等学校学制、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等的情况,是否重点把握了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是否重点理解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的学制   教育制度的概念。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念。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美、日、法、德、英。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2.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建设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学校的“四大建设”。重点了解合理的队伍结构要求,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三大观念;了解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和课程建设的内容、评价;了解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教学与实验装备建设、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理解并掌握校园文化的涵义、意义、特征、功能、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三大观念。    2.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专业建设方略。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评价。    3.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   高等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实验装备建设。高等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4.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校园文化的意义。校园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发展   一、考试目标   本章旨在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在科教兴国、国家创新体系和思想观念转变中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   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3.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高等教育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考试题型   1、基础知识(填空)   (1) 研究法是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   (2)高等教育的 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3)高等学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殊机构与环境,其所实施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作用。   (4)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和 三个基本观点。   (5)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行为者,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 。    2、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1)孔子:   (2)中世纪大学:   (3)高等教育:   (4)通才教育:   (5)《莫里尔法案》:    3、基本原理(简答题)   (1)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3)你对高等教育职能体系有何认识?   (4)简述科研选题的主要方法。   (5)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题)   (1)试结合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体会,论述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2)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3)你认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须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5、判断与辨析(案例分析题)   (1)判断题:   A.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校长是法人代表。 ( )   B.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 ( )   C.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   (2)辨析题:   A.马克思主义认为,考查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发。( )   理由:   B.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   理由:   (3)案例分析:   “造原子弹”的收入应该高于“卖盐茶蛋”的。试运用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之。
2023-08-13 19:29:161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三章 教育理念

第三章 教育理念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人们对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研究社会上的总体上的目的。   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的机构,所以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但是不应当由此得出的结论说教育目的只是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社会生活目的的一部分。   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是身心素质,二是社会价值。(看书)   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结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中关于受教育者未来社会价值的规定,对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但不能说它是教育结构的核心部分。因为,教育的专门职能在于培养人。形成受教育者的合理的素质结构,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身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受教育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创造社会价值,为某种社会目的或社会理想的实现做出贡献。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只有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协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属于意识范畴,形式是主观的。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内容是可观的。   教育受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既促进教育者的社会化,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受教育者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获得发展,教育者也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促进教育者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然为社会历史地的客观进程所制约。教育目的,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定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使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方式是教育目的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首先,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是最终决定因素。   其次,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孔子:德治、仁政。孟子:明人伦。英国洛克:绅士。   在考虑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对受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时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所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   其次,要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就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反战的规律和过程。   再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   第四,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还是主体。   但以上这些不能说明受教育者的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内容。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人们提出教育目的,是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从他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需要出发,有所权衡有所选择,在观念上构建出一个自认为理想的形象,作为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目的本身就体现着人的一种价值追求。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的也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与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的需要。   在教育,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冲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社会本位论正好相反。   也有人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两者兼顾。例如,美国,杜威。主张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虽有积极因素,但不能说是成功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三层含义:   一、从社会历史进程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承担者,他对自身个性的发展的追求的实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二、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个人之间的发展机会或受教育机会是不均等的,个人之间的发展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是分层次的,个人的个性也是片面的、畸形的,受到扭曲的。在这种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社会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从而保证人类整体力量的发展,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趋向才能完全一致。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与此相应,教育也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限度地发展人饿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第一、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第二、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第三、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人的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首先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包括多种因素。第三个层次是每一个因素又有多种因素组成。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结构,才能使培养目标的设计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   3、具有独立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全面发展与具有独立个性并不矛盾。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全面发展不能不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使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要求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立性的统一。但统一性不等于一律化、模式化,不能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这也是我们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   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的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综上所诉,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我国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   我国基础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任务也十分艰巨。不仅是因为受教育对象数以亿计,更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进行劳动转移,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人们的经济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面临的这种形势和任务,都与基础教育有关。家畜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石的地位,起着基石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基础教育的重要并非是我国独有的现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1)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要求:(看书)   (2)智育。至于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利的教育。要求:(看书)   (3)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要求:(看书)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要求:(看书)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要求:(看书)   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随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但也不主张无差别的平均,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3.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之所以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内部的问题。首先,(看书)其次,(看书)最后,(看书)   第二、流生增长倾向。   从社会的原因看,流生问题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教育作价值判断和选择时采取狭隘的功利主义态度。应该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理性疏导,政策调节,法律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调节。从教育内部的问题看,主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目的,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普通中小学教育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但这种服务必须坚持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而不是放弃和改变基础教育性质。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只能看他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基础,看他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2023-08-13 19:29:241

教育学统考的考研参考书目

勤思推荐统考311参考书:311的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023-08-13 19:29:382

2023教育学333大纲什么时候出来

已发布!12月24日研究生初试,9月24日考研预报名,目前考研大纲陆续发布,大纲包括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一、和2022年大纲对比2022考研大纲和2023考研大纲相比没有变动,但明年一定会出现大的变动:教育部计划在2024年开始针对教育学位硕士增加全国统一试卷供招生单位使用,届时333教育综合可能会首次出现统一命题现象。二、考查总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
2023-08-13 19:30:041

求教育学考试大纲,急用跪求跪求!!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国教育史 约30分 外国教育史 约30分 教育心理学 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5、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6.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2023-08-13 19:30:321

333教育硕士考研大纲

是全国统一的。你在北师博仁考研的网站上面可以找到的。
2023-08-13 19:30:424

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国防教育概论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

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国防教育概论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国防教育概论》郝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2023-08-13 19:30:581

江苏自考29766现代教师学考试大纲(高纲1787)?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教育学》,刘学智等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高纲178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766 现代教师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现代教师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开启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对教育科学的兴趣,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和领会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2.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3.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 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5.理解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练掌握召开主题班会的知识与技能。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在小学教育专业计划中,现代教师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教育类其它课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课程以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整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研究教师素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而教育科学群中的其他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等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教师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学好教师学,可以为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体包括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规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与方法,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运用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析。Ⅱ 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教育概念及教育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教育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教育基础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教育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对教育问题进行某一教育领域的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综合应用(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对教育问题进行多个教育领域的综合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教育学的含义。2.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教育学的发展1.1.1 教育学的含义1.1.2 教育学的发展1.2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1.2.1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2.2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学的发展识记: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领会: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领会: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综合应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说明学习教育理论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四、本章关键问题1.不同的教育学发展阶段有哪些教育家和主要著作?点击下载:29766 现代教师学(高纲1787)【完整版】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31:061

教育学课程内容

教育学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国家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文件,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型和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是针对全学科而言的。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比如师范院校要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而医学院要开设病理、药理等课程,根据学校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科目。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针对的是一门学科而言的,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主体部分为教课书和讲义。教课书又称课本,而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我国教科书编写有两种基本方式: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和螺旋式教科书结构。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是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课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螺旋式与直线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重复编排。最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编写的依据
2023-08-13 19:31:231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2.教育实用论(爱尔维修)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5.劳动力市场理论: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目的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影响受教育者③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②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③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三)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经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5.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②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四)现代化与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的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五)全球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是指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动力,人们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众多方面制定共同纲领,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化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巩固交与发展的定位②辨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意识地抵御全球化的风险③拓展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的教育④加强道德教育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六)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其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价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知识性劳动者,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劳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七)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信息化社会改变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使得教育管理便捷化(八)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是指一个集体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其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①促成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②促成了教育民主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③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④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革。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31:451

聊城大学333教育综合(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命题 )是什么意思?有具体的参考书吗

1、333教育综合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命题,就是说聊城大学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部分学校有指定参考书)。2、333教育综合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3、建议使用大学同名教材即可,其实原理都差不多。
2023-08-13 19:31:553

教育学课程内容

教育学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国家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文件,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型和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是针对全学科而言的。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比如师范院校要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而医学院要开设病理、药理等课程,根据学校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科目。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针对的是一门学科而言的,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主体部分为教课书和讲义。教课书又称课本,而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我国教科书编写有两种基本方式: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和螺旋式教科书结构。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是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课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螺旋式与直线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重复编排。最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编写的依据
2023-08-13 19:32:231

请问333教育综合主要考那几本书啊?谢谢了

推荐333教育综合参考书: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中国教育史(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教育心理学(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更多考研问题,可以到博仁关网上进行人工资讯。
2023-08-13 19:33:443

教育学考研复习策略之一:重视背景?

  自从2007年教育学考研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学这一科目的考试范围扩展为五门,至少涉及五本厚厚的教材。尽管教育学考研不用考数学,但是,如此广泛的考试范围让广大考生、尤其是跨专业备考的考生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面对如此繁多的复习内容,教育学考研复习应该从何入手,才能使得自己的复习事半功倍呢?从容应对教育学考研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选择优质的考研复习资料,二是选择高效的复习方法。考研出题的依据是考研大纲,因此,为了更加紧密地结合大纲、更加有效地进行复习、节省时间,考研复习的重要材料不应是课本,而应该是各类解析考研大纲的复习资料。然而,市场上各类考研大纲的解析种类繁多,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各类书籍中选择出条理清晰、应试性强的辅导用书?  就教育学考研而言,一本好的大纲解析类辅导用书必须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内容编排严格按照教育学考研大纲。大纲是考研出题的范围和依据,大纲解析必须严格依照大纲来编排。二、必须突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框架是深刻理解知识、轻松把握内容的必要步骤,只有掌握了知识框架,才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整体性的鸟瞰。三、应当突出重点和难点,并给出相应的提示。大纲解析类的辅导用书的作用之一就是将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清楚地告诉考生,从而使他们有明确的复习方向。选择一本严格按照考研大纲编写、突出知识框架、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考研辅导材料,对考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缕清重点和难点将大有帮助。复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就教育学的复习而言,有这样几点的共有的特征:一、将每一个考点条分缕析。考研大纲中给出的考点都是概括、笼统的,而考研试卷上总是将笼统的问题加以细化进行测试,因此,考生应该参照相应的复习资料,将复习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以教育学原理这一科目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为例。在“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中,考试大纲只是笼统地提到了“生物起源说”、“心里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并没有具体讲解每个观点的内涵。因此,考生要将考纲提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具体理解每一个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优点及其不足。二、提纲挈领,形成知识框架。很多备考教育学的考生在复习时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打开书本,就觉得自己什么知识都熟悉、都理解但是一合上书,就什么知识都回忆不起来了。这是由于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过于注重复习具体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只有构建起知识框架并且进行有意识地记忆,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整体知识的框架图综上所述,选择优质的考研复习资料和选择高效的复习方法是教育学考研的入手之处,而选择一本高质量并且适合于自己的复习参考资料则是做好这两点的关键。一本好的复习参考资料能使考生如虎添翼,而粗糙的复习参考资料则无疑会耽误了考生的前途。因此,考生们在选择复习参考资料时一定要谨慎。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33:581

学前教育考研内容包括哪些?

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一级学科教育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入小学前年龄段(0-6或7岁)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及成长、各种形式学前教育组织与活动、不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创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形成学科的雏形,近20年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2、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02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应用03 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04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师。(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技术;熟悉学前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具备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社会传媒机构、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科学研究、培训、管理、传媒、康复训练等工作的能力。
2023-08-13 19:34:097

考研中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些什么内容?参考书籍有哪些?

东西挺多的,你加上我的百度hi聊吧
2023-08-13 19:34:264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11)?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言》,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②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劳苦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①“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②“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③“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4“民办公助”的政策(3)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干部教育––(1)干部在职培训:1931年之前主要以随营学校、教导队和短训班的形式进行,干部学校出现之后类别更丰富,实施更规范,多按系统、分层次进行(2)干部学校教育:著名的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3)“抗大”:①1936年在陕北瓦窑堡创办,原名“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同时还办了12所抗大分校,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1945年10月迁往东北,组成东北军政大学②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由毛泽东1938年提出③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④抗大的教育宗旨是“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⑤抗大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理论和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⑥抗大的课程有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件学习、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等)、军事课、实际战斗和生产劳动等⑦抗大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研究式、实验试和活的考试等等3.群众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冬学、民校(民众学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以及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其中冬校和民校适应分散的农村群众和生活实际,是最受欢迎、最普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在兴办冬学、培养师资的同时,各根据地还积极组织编印了课本,如《识字课本》、《日用杂志》、《庄稼杂字》等。4.普通教育––(1)苏区的小学教育: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抗战初期,各根据地初小较多,高小较少。针对不同的对象还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2)抗日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巩固地区的小学和苏区相似,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称为完全小学游击区和近地区的办学形式有“游击小学”和“两面小学”等形式小学的课程除了形式上照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尤其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生产劳动(3)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标志着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从为革命服务转移到为和平建设服务,主要指中等教育的规范化,实际上涉及整个普通教育,包括三方面①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不再像战时那样随政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②普及教育,学制规范化③教学内容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降低政治课与直接和实践挂钩的课程等(4)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①办抗大式训练班,逐批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②解放区原有的大学进一步正轨化③创办新大学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1)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①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在民众教育中又坚持“成人教育第一,儿童教育第二”②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内容为主③在教育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以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①在教育内容上,联系当地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实际②在教育组织形式上,注意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需要③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3)依靠群众办学:①成人群众教育群众自己办,民主政府给予指导②普通教育中依靠群众的力量,普通小学由群众自己办理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③干部不脱离群众,尽量考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1)论教育本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重要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3)具体内容为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发展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1)职业教育的探索: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6)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7)职业教育的内容①提倡职业教育,同时主张要积极参加到全社会的运动中去②主张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③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原则④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⑤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⑥职业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全部的职业生涯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智能还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年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四大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3)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在山东邹平创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所(1931年)(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3)乡村教育的实施: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4)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经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1927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古楼幼稚园1927年在南京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2)“活教育”思想体系:①“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活动)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④“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1)“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2)晓庄学校: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新型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晓庄创立,陶行知任校长。办学宗旨是“要造就好的乡村教师去办理好的乡村学校”,经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农村。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晓庄办学的理论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叫做生活法,即“教学做合一”(3)山海工学团:1932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即是一种以贫苦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4)“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5)育才学校:1939年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一所难童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6)“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经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虽然将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有进步意义其内涵在于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3)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主张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即学校经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渗透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包括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②是因为“行是知之始”③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④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主张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书②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来代替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科书③把社会的需要及能力、个人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34:451

本人考研,急求教育学统考科目复习资料,各位大侠帮忙推荐一下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习题精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考研教育学命题思路及名校真题详解上面四本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最后一本是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考研梦网站均能买到绝对正版,希望能帮到你,加油!!
2023-08-13 19:34:542

考研考教育学要考几门专业课?参考资料是什么?

一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一共300分。这一门中包括包含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有一本厦门大学出的《教育学考研复习指南》那个挺好的,不过东西讲的不是太全,重点写的比较全。我买了N多本书,我都怕看不完。
2023-08-13 19:35:056

教育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详细介绍?

2018考研交流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统考专业课是国家统一命题,从内容到结构都是统一,大家可提前了解,有针对性复习。下面是教育学考研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大家了解一下。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3)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第一篇 考研常识2018年考研报考常识和奖助政策解读2018年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专业代码2018年考研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有哪些区别?什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2018年考研一区二区是如何划分的?2018年考研需要什么报考条件?2018年考研报考条件有哪些?如何获取有效的考研信息?2018年考研数学一、二、三的区别2018年考研英语一、英语二的区别第二篇 择校择专业2018考研全国各省市研招院校排行榜2018考研地区划分及影响2018考研34所自主划线高校汇总研究生毕业薪酬高的10所综合性大学汇总2018考研10个冷门高薪专业推荐第三篇 备考安排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个时间节点2018推免生报名入口2018考研政治复习规划2018考研英语总体复习规划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应该这样开始2018年考研基础阶段备考方案---走进考研2018年考研基础阶段备考方案---择校择专业以上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训营、精品网课、2018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2018年考研易混淆专业解析  研究生的种类有哪些?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yjs/
2023-08-13 19:35:211

考研教育学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哪些教材啊?

考教育?未来失业大军的后备力量,恭喜你!
2023-08-13 19:35:423

跨专业考研考教育学要考哪些科目,还有哪些学校有招收

....vip考研为您解答现在虽然稍微有点晚,但是只要剩下的几个月时间抓紧每时每分,成功也说不是没可能。相信自己的潜力,给自己最大的动力,从现在开始行动吧!!现在全国各大学除了医学等特殊专业不招收跨专业考研之外,都不再限制,也就是说你可以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业,现在大部分学校教育学都是考 政治英语+教育学综合 其中教育学综合科目的参考书如下所示,可以说教育学要考的书很多,希望你做好准备,也祝你能够顺利考上!!!下面这个网址是华南师大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教育学改革为统考之后,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学统考大纲,但并未给出参考书目的指导意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丰富的辅导经验,资深辅导名师与教育学考试辅导研究组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参考书目,考生务必把握住主要的教材,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带★的为首选教材。 (一)教育学原理: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北师大)(张斌贤,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研究生院院长)★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最早是近年出版的教育学的权威著作,已作为广大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的教材。在体系编排上它也与其他同类教材编排差不多,但它每一章的写作都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每一章的写作体例为。这本书是集合了众多师范名校教育学专家的近期研究成果,建议大家要不仅从本书的正文中学习到考研大纲中应该掌握的东西,更要好好利用部分,好好把握其提出本领域内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现状,以达到培养考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拓宽学习视野、深入研究的愿望。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根据本书编排的特点,认真总结,吸取精华。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4,教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5-12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上中下)电化教学、德育(上下)美育、体、劳、课外、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华中)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华东师大1)★ (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2)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在教育学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这三个特点。在立意上它把教育问题的一些理论、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讨论,掌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包括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体系上该书打破了旧的四大块理论体系,力图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各种要素:理论要素、人员要素、信息要素(课程内容)、管理要素。下篇是讨论教育外部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的两大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内容上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列出现存的概念和结论,而且介绍当代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新观点、新认识、新理论。 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尤其是《当代教育学》,2008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 (二)中外教育史: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天一等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修订版) (三)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08-13 19:35:521

研究生的311的教育专业基础综合都考哪些内容?是什么东西啊?

研究生的311教育专业基础综合 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也就是考教育学科研究生的入学考查目标 涵毅教育提醒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教育心理学 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023-08-13 19:36:032

跨考语文专业的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呢?

这个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先说学术类。北京师范大学和其他院校的考试科目不同。北师大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和文学类综合,文学类综合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科目很多,在此不罗列了,具体科目和书目请大家参看北师大的招生简章!其他学校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和教育学综合(课程代码为311,即专业课。该专业课满分为300)三门。教育学综合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311考试为全国统考,国家出卷,不同于其他类的专业课考试由学校命题。311的对应教材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网上有书单。我这里要多说两点。 第一,上述专业课的五门课,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用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缩编本)就可以全部覆盖考点。教育心理学用北师大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也基本可以全部覆盖。唯有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科研方法,一本教材难以穷尽所有考点,需要你多看基本教材,比如教育学原理的大纲考点,散见在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十二校编的《教育学基础》和王道俊版的《教育学》等教材中。第二,对于复习时间有限的童鞋们,可以直接买一本教育学大纲解析,直接开始记忆,遇到不懂的再去翻阅教材;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最好先读教材!至于买什么样的大纲解析,这个没有什么规定,现在市面上的哪个都可以,关键是你把大纲解析中的东西记下来。 311具体复习策略,大家参考其他文章吧!再说专业类。专业类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二)、教育学基础(即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四门。其中教育学基础有国家推荐的考试大纲,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或者招生简章中就有。该科的考试书目基本就是王道俊版的《教育学》。专业课(二)考试科目各个学校不一样,但基本上都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当然,也有考其他的,比如考语言文字综合等,这就看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了!就算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不同学校用的参考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一个学校是一本参考书,基本上没有两个学校用相同参考书的,这不像《古代汉语》全国基本就那两个本子,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但大家也不要为此发愁,虽然版本不同,但是基本点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只是在某些观点论述上有些差别!这个不必过于担心!
2023-08-13 19:36:131

教育学原理 论述题

应该是这个吧 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36490100a99t.html
2023-08-13 19:36:244

教育学原理跨考研该买什么书啊

跨到哪个专业?
2023-08-13 19:36:342

333教育综合是什么?

333教育综合是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333教育综合大纲
2023-08-13 19:36:441

教育学硕士考研复习书目

2001年8月第12次印刷 (5)大纲解析.
2023-08-13 19:37:133

611教育学综合考研复习

楼主您好,我想请问611教育综合参考书目有哪些,我16年考教育学
2023-08-13 19:37:232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有哪些推荐的

是211吧?
2023-08-13 19:37:332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作业 作为已经学了教育学7年的学生,给楼主一些回答吧:BCADC,DCBAB,AACBC。 简答题1: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第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第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简答题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他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够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论述题的结合实际是在是没有办法了,您自己想想办法把,一些考研网站上有这些题目,您自己去查一下呗。 有谁有教育学习题集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结构课程 D.核心课程 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其中“二馆”是( ) A.教馆和学馆 B.书学馆和算学馆 C.崇文馆和弘文馆 D.文馆和武馆 3.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 ) A.德育原理 B.德育规律 C.基本要求 D.具体途径 4.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 ) A.方式 B.中介 C.过程 D.结果 5.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个体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阶段性与顺序性 6.从实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殷认识过程 B.感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理性认识过程 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于( ) A.教材内容 B.学生学习目的 C.教师教学态度 D.教学组织形式 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主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 A.个性 B.思维 C.兴趣 D.品德 9.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 A.王国维 B.席勒 C.蔡元培 D.斯宾塞 1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社会主义___社会教育和___资本主义___社会教育,从本质上看,现代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生产上的教育。 12.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___生产斗争___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作为__阶级斗争_的工具。 13.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______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__性。 14.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__入学条件____、____修业年限__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教师在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中起___桥梁___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主导__作用。 16.运用教学方法要注意综合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17.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____笔试__;④____实践考核__。 18.考试的方式有口试、____灵活__和____创造__。 19.我国古代社会教育的内容称为____六艺__;欧洲封建社会骑士教育内容称为____骑士七技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21.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22.德育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23.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对这之间的对立点试加以论述。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D 6.C 7.A 8.A 9.B 10.A 二、填空题 11.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12.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 13.生理 可能 14.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 15.桥梁 主导 16.灵活 创造 17.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18.笔试 实践考核 19.六艺 骑士七技 三、简答题 20.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20.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但是,这是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教育。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概括为五点: (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 *** 统一领导。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5)实行民族平等教育,各族人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21.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21.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的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它是组成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技巧是指一种操作或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智力一般指学生的认识能力,以思维能力为最主要。 所谓能力,是保证人们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卫生,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2.德育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22.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是我国德育的根本原则。 因为,这条原则要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对学生的德育同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这条原则体现了我国德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的根本标志。 贯彻这。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综合了以往教材的体例并吸纳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材料,联系教育实际,归纳出教育学原理中的一般问题,分成十二个专题展开论述。 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各章均包括“本章要点提示”、“本章内容引言”、“正文”、“本章小结”、“关键概念”、“复习题”、“讨论及思考题”七个部分。其中,“本章要点提示”以最简明的形式揭示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内容引言”旨在引出各章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正文”则是该章内容的主体部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展开论述和说明,并插入大量知识或思考模块,以拓展章节内容。 “本章小结”紧接正文,对一章内容作简要归纳和回顾,与引言部分相应。“关键概念”列出该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复习题”就该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提问,以供自我检测和复习。“讨论及思考题”则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案例,引导读者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 谁能帮忙找些心理学教育学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谢谢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 *** 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阅读下面,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 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 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 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 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 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2.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 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 教育学原理 论述题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讲评现代教育思想作业内容要求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习题富有启发性、典型性,作业重点应放在每种教育思想的掌握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上。 一、教师辅导学生作业对教师的要求:1、布置作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作业时间也要提出要求。2、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有利于信息反馈,及时矫正。 3、批改作业时要有作业情况记载,特别是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予以记载。4、注意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和带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作为矫正依据。 5、评讲要及时,澄清错误原因,教给学生解答题目的方法。二、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的基本情况: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共有四次作业,作业一主要考察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知识;作业二主要考察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内容;作业三主要考察第七章、第八章,作业四主要考察第九章、第十章的教材内容。 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述题和综述题三种基本题型。作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和考核手段,作业题主要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识记程度,如题空题和多数简述题。 这一类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同学们也感觉比较容易,基本都能完成得比较好。但是,我们希望同学们不要简单地直接照抄。 如果能够在理解和准确识记的基础上解答出来会更好。第二类是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如一部分简述题、综述题。这类题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了一步,不但要求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这一类题目大多完成得比较好,但也有个别问题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理解存在偏差而出错。第三类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少数的综述题及综述题中的案例分析。这类题目通常不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而是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来进行分析。 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我们提供观察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教育思想,提高大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类题目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但是同学们普遍感到困难,完成的比较不理想的也是这一类题目。 三、分题型进行具体讲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谈谈大家作业完成的情况和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遗漏。现代教育思想作业共分四次,而每一次作业是有时间要求的,很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不符合要求。 (一)填空题:这类题目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内容主要集中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常识的掌握上。 这说明大家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也比较准确。但是这类题型题目量也是比较大的,如作业一共有29个填空题,作业二共有80个填空题,作业一共有80个填空题,作业一共有34个填空题,所以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 同时考察的知识点很细,如第二次作业中有两道题,一道是:要加快科学____________改革的步伐,构建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答案为科学课程和教材)。另一道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过程缺乏一种过程______意识,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______性结果(答案:优化、知识)。 第三次作业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实践能力形成于学生的______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实践就谈不上实践______的发展(答案为:主体、能力)。这些题如果学生平时没有通读教材,或者阅读教材时不仔细或心不在焉,都做不出这类题目。 所以大家要想做好这类题目也不是很容易的,既要通读教材,更要留心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 (二)、简述题:1、简述题的答题技巧从多次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简述题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识记的准确性题目,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也容易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简述题的答题也有基本规律可以遵循,一是答案要求"简明扼要";二是规定"问什么,答什么"。 无须作过多的扩展和引申、演绎。总之、突出一个"简"字。 2、学生回答简述题时存在的常见问题学生在对简述题的解题方面,常见的问题有答案的编制过宽和过窄。并且往往将简述题答成论述题。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1)个别学生由于懒惰,每次作业都有部分简述题没有做。(2)在审题方面:不能审清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导致离题,"撒大网"和生搬硬套。 如:第一次作业第一个简述题: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含义?很多学生没有审题,导致离题和生搬硬套。许多学生的答案是什么是广义的教育思想和狭义的教育思想,即回答的问题变成了:什么是教育思想?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含义应从关于教育思想的一般理解方面去回答。 即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 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 教育学原理一题求解 A的这个过程本来就不是教育的过程,因为教育者是能够促进受教育着个性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人,爸爸教他这样去报复别人并不是培养他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没有能够促进他的社会化发展。 而且教育的负向影响一般指学校教育的是由于过分强调分数呀什么的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之类的。不是你所理解的那个意思,因为它的这个过程都是错误的。 不要钻了牛角尖了。而且你单纯的用三要素来解释也是片面的,因为这只是它的内部结构,它还有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外部结构。 从社会性发展角度讲它也是不对的,况且这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啊。
2023-08-13 19:37:42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都用什么书?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从2007年统考以来,教育部规定考试科目: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虽然是全国统考,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尹老师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三、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博仁教育的尹老师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53、P161、P16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想结合,考生更容易理解。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教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推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代表了教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2023-08-13 19:37:543

考研333教育综合包括哪些科目

一、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国教育史 约30分 外国教育史 约30分 教育心理学 约30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教育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由于各招生院校是自主命题,历年的考试试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希望帮到你
2023-08-13 19:38:107

教育学课程简介

A. 教育学教程的介绍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来的自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质、进一步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材着重于教育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全面性和时代性,即:突出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介绍,广泛涉取教育学分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尽量吸收中外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本书分为十六章, 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理论、德育、课外教育等内容。 B.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 2、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3、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 4、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 5、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 6、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2)教育学课程简介扩展阅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C.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3)教育学课程简介扩展阅读: 教育学专业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其中,教学论是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而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难以说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至今有三种理解,教学论中包含课程论,课程论中包含教学论,教学论与课程论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这两个专业所学内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就是“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不会分的如此详细。 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的帮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D.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简介 《普通教育学》内容简介: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二、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 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一、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一、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普通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词义溯源 二、教育的内涵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的要素 二、教育的类型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 四、教育功能的种类 第二节 教育的内在功能 一、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内在功能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外在功能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外在功能之问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内外功能的关系 一、教育内在功能是外在功能的前提 二、教育外在功能是内在功能的目的与归宿 三、教育内外功能的协同发展构成教育功能的全部 第四章 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 一、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起源学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育发展与展望 一、世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三、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展望 第五章 教育日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三、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三、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 三、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应然取向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六、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实质 二、学生的人性特质 三、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四、学生成长的途径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实质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二、课程的内涵 三、课程与教学、教育内容、知识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三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 一、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的任务 三、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上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第九章德育 第十章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教育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E. 教育学学哪些课程 教育学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一、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育学主修科目: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F. 教育学主要学习一些什么课程 教育学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基本训练,掌握属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一、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育学主修科目: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G. 教育学专业主要学些什么 开设课程有哪些 教育学是复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制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H. 教育学主要学什么课程 教育学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一、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育学主修科目: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I. 教育学基础的内容简介 《教育学基础》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已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而且是惟一一本教育学公共课教材。全书共12章,即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书每一章均采用了全面的编写体例,如【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主要结论与启示】、【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和【参考文献】,力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及国外同类教材之优点,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研究性,反映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提升教育学学科的公众形象。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接受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学函授班培训的学员的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家、教师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又对编写提纲和体例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力图使《教育学基础》体系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及国外同类教材之优点,科学性、研究性、应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教育学学科的公众形象。
2023-08-13 19:38:461

教育学学位课程

『壹』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1)教育学学位课程扩展阅读: 教育学专业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其中,教学论是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而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难以说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至今有三种理解,教学论中包含课程论,课程论中包含教学论,教学论与课程论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这两个专业所学内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就是“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不会分的如此详细。 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的帮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贰』 教育学学位和教育硕士区别在哪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内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容学术性学位。 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外国语。专业课依学科教学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叁』 什么是教育学学士学位 学士复学位是高等教育本制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在中国学位结构中为基础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由学位授予单位依照本单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授予。 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3)教育学学位课程扩展阅读: 教育部下达新版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启用。新设置的13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建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专业划归于“艺术学学士”。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包括统招专升本)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在校表现良好,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所有科目的加权成绩在该校所划定的分数以上(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毕业论文答辩良好及以上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毕业后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肆』 教育学需要学哪些科目(成考本科) 成人高考的本科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升本,一种的高升本,具体考试科目如下: 1.专升本考试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数(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除日语、俄语由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命题外,其他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2.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伍』 教育学学士属于什么科 是教育类。 你是什么类型? 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一)高起本、高职(高专)考试科目 高起本、高职(高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日语、俄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对外语语种的要求任选一种。其中,报考高起本的考生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艺术类专业,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供招生学校录取时参考)。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职(高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艺术类专业,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供招生学校录取时参考)。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二)专升本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试题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考生根据招生院校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 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 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 理工类:政治、外语、高数(一)。 4. 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数(二)。 5. 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 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 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 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 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各科命题范围不得超出教育部颁发的相应科类复习考试大纲。 (三)专业课加试 除规定的统考科目外,招生学校可在考试院成招办统一组织下根据专业要求进行专业课加试。其中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必须加试专业课,其它专业是否加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需专业课加试的科目已在《2005年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注明;专业课加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 (四)考试时间 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定于10月15日、16日进行。 高起本、高职(高专)的统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具体考试时间见附表。 考生须携带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应试。 统考科目按教育部2005年3月颁布的复习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阅卷工作由考试院成招办统一组织;专业课考试科目命题、考试、阅卷、发布成绩由招生学校负责。 考生成绩通知本人,不公布,不对考生查卷。 『陆』 谁知道教育学是什么学位 教育学学士 『柒』 教育学学士是什么学历 是本科学历。 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在中国学位结构中为基础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由学位授予单位依照本单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授予。 学士学位表示学位取得者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7)教育学学位课程扩展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包括统招专升本)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在校表现良好,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所有科目的加权成绩在该校所划定的分数以上(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毕业论文答辩良好及以上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毕业后可以申请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还要求通过学位加试,即本专业主干课加试)。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生,必修课平均成绩75分及以上,选修课70分及以上,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论文答辩成绩为良(或以上)可申请由国家开放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 『捌』 自考南京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段)的学位课程是哪几门,其它的各科有何要求 实习是要参加主考校的助学班才行的。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回学位课程: 1、教答育原理:《现代教育学》冯建军主编,南师大出版社,2003版 2、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丁家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小学德育:《现代德育论》(修订版),班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玖』 专升本的教育学专业学位课程是哪几门啊 各科类统来考科目为政治、源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023-08-13 19:38:551

辽宁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看哪些书?

333教育综合是统一大纲,自主命题。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 人教版,王道俊 2009版(荐)《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辅助看)2、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大出版社(荐)《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辅助看)《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人教社(荐)《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辅助看)3、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北师大版(荐)《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辅助看)4、辅导资料《凯程酷考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 (荐)《凯程酷考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 (荐)
2023-08-13 19:3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