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esther英文名很泛滥吗

2023-08-22 22:55:18
共1条回复
wio

Esther这个英文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泛滥的。

Esther这个英文名在许多英语国家都是相对常见的名字,因此可以说是泛滥的。在一些国家,尤其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Esther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名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由于其历史悠久和音韵优美,Esther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一些父母选择给孩子起名的首选之一。此外,Esther在圣经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也为这个名字增添了一些特殊的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名字。Esther这个名字因其简单易读和音韵优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些人的选择,特别是在一些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种跨文化的命名趋势导致Esther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普遍。

Esther这个名字源自希伯来语,意为"星星"或"明亮"。在圣经中,Esther是一个犹太女子的名字,她成为波斯帝国的皇后,并成功拯救了犹太民族。因此,Esther在犹太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一个勇敢和聪明的女性形象。

全球化和跨文化的命名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越来越深入。这也影响了人们在给孩子起名字时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择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名字,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身份。Esther作为一个简单易读且音韵优美的名字,很容易被各种文化接受和使用,因此在跨文化的命名中相对常见。

尽管Esthe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泛滥的,但名字的选择仍然是个人和家庭的决定。每个人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独特个性的名字,以展示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即使一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常见,但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它仍然可以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关推荐

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用英语怎么说(

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The pace of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重点词汇释义全球化globalization步伐pace; step; march
2023-08-14 17:48:291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 英文怎么说

As the pace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2023-08-14 17:48:392

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区别解决方案

看到有人在问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国际化和本地话的关系,我们今天就简单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都是针对软件来说的。简单的来说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 所谓的全球化,就是软件的目标市场并不是一个国家
2023-08-14 17:48:472

经济全球化的英文是什么?

中文:经济全球化 英文:Economic 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
2023-08-14 17:48:54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文怎么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例句:Withthedevelopmentofglobaleconomy,enterprisesarefacingmoreandmorefiercecompetitionandchallenges.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2023-08-14 17:49:202

全球化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英文翻译

1 This morning he got up late,so he missed the beginning of the wedding. 2 what conclusions have you gotten in the morning-meeting? 3 On my way home,I bought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 4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people"s life way 5 I have seen the films everal times
2023-08-14 17:49:28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文怎么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例句: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2023-08-14 17:49:381

全球化对中国年轻人具有重大影响用英语怎么说

全球化对中国年轻人具有重大影响英文翻译_Globalization has a major impact on young people in China
2023-08-14 17:49:582

“在全球化背景中”的英文怎么说?

under globle background
2023-08-14 17:50:104

英语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社会的进步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2023-08-14 17:50:202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英文怎么说?

under globalization
2023-08-14 17:50:3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用英文怎么说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2023-08-14 17:50:512

求高手把以下一段话翻译成英文。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Globalization "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Hand globalization aggravate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globalization and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 to offer new view.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that social productivity develop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apitalist production means to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product. Globalization"s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 is twofold: it increased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but also promot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globalizati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 To d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bigger than the positive influence. However, globaliz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humans on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ual effects based on, try to eliminate, reduce its negative effect, expand its positive effect, promo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solving.
2023-08-14 17:51:001

品牌全球化:英文品牌名怎么起

商标转让拯救企业定位,提前进行文化建设!比注册更便捷,比私人申请快一步!点击获取5大免费商标体验!经营国际化发展驱动下,使用英文品牌名是必然选择。在参与国际商务时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在品牌(企业)中文名称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给国际客户产生误解,显然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究竟英文品牌名怎么起才合适?既然是英文名称,就要从英语语言规律、国际消费者的语言使用习惯等构建、创立、设计英文品牌名称,英文品牌名怎么起就不是一个难题了。我们先介绍好的英文品牌五个特点(起码要具备其中之一),也能为大家起英文品牌名字有所启发。1、暗示产品的好处与用法。如寝具品牌“Beautyrest(美寝)”,望文生义就会八九不离十。2、发音、拼写、记忆容易。洗衣粉品牌“Tide(汰渍)”就符合这个特点,这种命名一般音节都不超过三个。2、有创意或特殊性。最好不要使用通用又无法很好表达品牌的,national、united、standard等单词。3、避免品牌名称带一些限制些名词。如“AlaskaAirlines(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就不如“Ford(福特)”的适应性广。4、必须能够注册。注册成功的英文名才能得到保护,需要注意最好不要与现有的品牌名称相重。联想的“legend”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得不改名。5、全名不要过长,方便直译。英文品牌名怎么起,还是本土品牌。虽然是针对全球发展而起英文品牌名字,但还是需要首先在本国内容易被记住,方便翻译才行。迈出国际品牌的第一步往往是创立一个好的英文品牌名称。英文品牌名怎么起?国外消费者不认识中文汉字(或者说让目标消费者认识这汉字的成本太高),由以上分享的英文品牌五个特点去选择“英文+中文”的商标就明了很多。
2023-08-14 17:51:511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化中的作用英语作文?

在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化中的作用,的英文翻译是:The role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文化(culture)言简意赅的说,“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体意识。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23-08-14 17:52:037

经济全球化的英文是什么?

中文:经济全球化 英文:Economic 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2023-08-14 17:52:351

软件本地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数据库国际化可以参考一下网页链接
2023-08-14 17:52:463

全球化对世界有好处吗,用英文回答

Does globalization do good to the world?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__^*) 请及时采纳,多谢!
2023-08-14 17:53:112

全球化在政治方面的不良影响(要英文、现成的!!)

中文可以 英文 你懂的 中国人
2023-08-14 17:53:233

现在英语已全球化,更深入人心,漫长未来过后,英语独霸全球,所有语言将一个一个逝去,汉语会也因此消灭吗???

。。。在你的有生之年是不会消失的,你就放心吧
2023-08-14 17:53:315

(用英语)给我一些例子来说明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身边的例子)

英语不好,帮不到你。
2023-08-14 17:54:212

asp.net 怎么 用全球化 去把中文页面变成英文的

ASP.NET 中英文切换(C#版)2011-04-16 22:081.本地化 (通过浏览器中 工具--选项--语言 来实现国际化) 实现过程: * 首先在项目中添加ASP.NET文件夹[App_LocalResources] * 新建资源文件(资源文件名称格式:"页面名称加后缀.resx") * 资源文件内容例: 名称 值 ButtonResource1.Text 确定 * 页面上获取资源文件的值 语法为: meta:resourcekey="资源文件中key值" 例:<asp:Button ID="Button" runat="server" meta:resourcekey="ButtonResource1"></asp:Button> * 在页面上page标签内加上UICulture="auto" 表示:自动识别浏览器语言2.全球化 (可通过代码直接更改) 实现过程: * 首先添加ASP.NET文件[App_GlobalResources] * 新建资源文件名字(格式:"名称.resx") * 资源文件与本地化建资源文件一样(名称Nation) 名称 值 li2 确定 * 重写InitializeCulture()方法 方法内容如下: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InitializeCulture() { //此currentculture来自default.aspx页面上两个超链接的链接地址,见html部分 string language = Request.QueryString["currentculture"]; if (!String.IsNullOrEmpty(language )) { //Nation - 决定了采用哪一种本地化资源,也就是使用哪种语言 //Culture - 决定各种数据类型是如何组织,如数字与日期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UICulture = new CultureInfo(language );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 = CultureInfo.CreateSpecificCulture(language ); } } * 页面上获取资源文件的值 语法为:<%$ Resources: 资源文件名,key名称 %> 例:<asp:Button ID="Button1" runat="server" Text="<%$ Resources: Nation,li2 %>" /> * 页面上超链接 <a href="?currentculture=zh-cn">中文(中国)</a> <a href="?currentculture=en-us">English(USA)</a> 上面个这个也是我在网站上找到的 我们这里中英文都是套两次程序 我也没用过用全局应用程序来做中英文转换 ...
2023-08-14 17:54:291

求一篇英语作文,全球化对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为什么有这影响,怎么影响的

Cultural identity, globalization brings a need, mak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 a kind of Chinese nation culture for external powerTwo, foreign pay attention to become our thinking and focus o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ree, foreig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to force us to re-examine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fou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needs, cultural diversity provides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support for ou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2023-08-14 17:54:561

求大神翻译成英文,,会展活动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密切的如今,占据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比例,逐

, exhibition activities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close now, occupy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key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otel, catering industry,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city, improve the city, the city brand.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s theproduc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it can coordinate the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is the various countries government foreign trade,an important means of strengthening economic exchanges. The exhibition service as the show"s foundation, interspersed throughout the show"s beginning,more is to show the success plays a vital role in.I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World Expo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strategies, such as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exhibition service and its role, after the exhibition servic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seek after the show the importance ofthe exhibition service.
2023-08-14 17:55:041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全球化的一些谚语,中国外国都行,要英文的。

a green hand(新手),in
2023-08-14 17:55:143

有关于全球化的诗句

1.翻译个关于全球化的句子 翻译;Globalization is one of core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ains various nations in the political, cultural, scientific, military, security, ideology, life style, values and so on many levels, interrelated fields, influence, restrict the concept of diversity. " Globalization" can generaliz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politics, law,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culture, ideolog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en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2.关于国际化的 经济谚语成语有哪些想用一小段谚语作为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用法] 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一贫如洗”有别:~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较为广泛; 适用对象也不仅是个人、家庭、范围可扩大至集团、国家等;“一贫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以财物为主;适用对象仅是个人或家庭。 3.关于英语全球化的英文句子 1. 英语的全球化,在中国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语码混用。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produced a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China, that is, code-mixing. 2. 英语的全球化,在中国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洋泾滨。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produced a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China, that is, Pidgin English. 3. 我选择英语作为我的专业,是因为我一直想在国际贸易行业工作,而英语是全球化市场的通用语言。 I choose English as my major because I always wanted to work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English is the language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4.帮忙翻译一下,很急,有关于全球化的文章,英文,O(∩ 全球化因特网,简言之,就是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小村子。 全球化因特网给予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广泛的机会去发展它们的经济、改善它们的政体、丰富它们的文化、更新它们的技术等等,但全球化因特网是一把两刃剑: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Globalization Internet, in short, is to make the whole world becomes a village. Globalization Internet give to the world each country wid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economy, improve their regime, rich their cultural, to update their technology and so on, but globalization Internet is a two-edged sword: both advantageous one side, but is also harmful to one side. 在过去二十年,在全球化因特网爆炸性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已经产生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持续的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因此我们是应该接受的。 其次,它也能带来伤害,在全球化因特网爆炸性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在经历着自己传统美德的瓦解。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Internet explosive, China has produc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ongoing social progress and people living standard improving, so we should be acceptable. Second, it can also bring damage,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Internet explosive,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their traditional virtue collapse. 全球化因特网很大幅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被金钱扯着跑,只知道关注当下的自己利益,却让环境这么恶劣下去。 Globalization Internet and improve a range of our lif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people money is at the run, only know then his interests of attention, but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so bad it. 总之,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条件,破坏了,总要记得抢救,若是置之不理,我们的后代又哪来好的环境成长。In short, the environment is our basic conditions of life, damaged, will always remember that rescue, if ignored, and, and what our future generations to grow good environment.。
2023-08-14 17:55:221

WTO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WTO是world traditional orgnizayion的英文缩写,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代替经济全球化,这样用更像名词或用作动词。因为WTO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人们提到经济全球化中总提到它,但它更确切的是一个国际间组织,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现象,描述一种趋势。 WTO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WTO的成立使全球化趋势得到发展
2023-08-14 17:55:334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在国际社会中,国际水平分工开始占据主要形式,国家之间的分工进一步深化; 2、贸易的全球化:商品以及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量加大,贸易逐渐呈现全球化趋势; 3、金融的全球化:在国际市场内,各个国家在金融关系上相互协调、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使得金融市场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更为开放; 4、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随着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合作,由此国与国之间联系不断加深。 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英文名称为 Economic Globalization,具体是指经济在全球的环境下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状态,经济活动逐渐超越了国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性和地方性都在逐渐减少,有利于资源以及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合理配置。
2023-08-14 17:55:521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人应当积极应对,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翻译

您好!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人应当积极应对,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翻译为: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the Chinese people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produce life.采纳我吧,谢谢你啦!
2023-08-14 17:56:171

摘要英文翻译

The again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time,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untry not impossible are the competition main body which only has, between the city in the region, national and even in the worldwide scale competition also appear more and more prominently.The competition meant moves towards the market, between the city competition also meant equally pushes to likely the city enterprise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ule, gains the urban development resources.Facing the competition, the traditional city management pattern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he market request,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guidance management should by the modern marketing guidance administration center substitution, the city management not be able to pause merely gradually in “the management” the stratification plane, must pour into “the marketing” the idea.Does the city government in the city marketing the leading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whether the city government marketing ability strong and the weak relate the government to synthesize directly utilizes the city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y, thus affects the city in competition status.The Zhongshan 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manage in the next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the correct marketing idea, will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 marketing, omni-directional will carry on the enhance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to the city government marketing ability, will achieve the social public biggest satisfaction, will set up the good society vivid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will raise the social service level, thus will promote the Zhongshan economy, the culture, the society well and so on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2023-08-14 17:56:273

为什么英语会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世界语言?

从近代历史上可以知道,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到处侵略扩张,把它们的文化也渗透了。
2023-08-14 17:56:396

全球化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1989年以来,我在闽南城乡及台湾乡村地区展开广泛的社 会人类学田野工作,力图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获得文化的体验。 这一系列田野工作,开始于家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在这 里利用1年时间收集到有关历史与仪式的丰富素材,并在英伦 依据这些素材写出一部博士论文,探讨了不同历史观念、权力观 念、时空制度、仪式文化在同一时空坐落中的并存与互动。作为 一部结合历史与社会人类学的著作,我的博士论文强调了历史、 权力、社会力量、文化多样性在中国社会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 性,同时也批评了一些社会理论家的文化转型理论。考虑到中 国大部分人民依然生活在乡村社区之中,因而做完博士论文研 究之后,我十分希望把自己的一管之见拿到乡村地区检验,看它 是不是站得住脚,是否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实践。 值得庆幸的是,答辩通过之后,我便被伦敦城市大学相继聘 任为博士后研究人员(1992年—1994年)和研究员(1994年— 1995年),接受了“中国民间互助与地方传统的转型”(EsRC资 助)及“闽台象征资源与民间权威”(CCKFoundation资助)的研 究任务,专门从事闽台乡村社区的传统地方制度田野考察,这为 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可能。我于1992年至1995年间在福建的美 法村先后住了10个月,在同一区域的塘东村及台湾海峡对岸的 石碇村分别住了4个月,实现了乡村人类学参与观察的愿望。 三年来,我一直希望把调查中的乡村社会素材整理出来,以补充 博士论文中乡村社区研究的空缺。于是,我在工作允许的前提 下先后写出了相关的一些论文,本书收入的,就是其中的五篇, 它们所依据的素材均来自于本人在闽台三村从事的田野工作。 闽台同属于闽南语文化区,有很深的区域性历史关系,但其 社会状况有一定的差异。首先,从村落社会特点的角度来看,塘 东村属于闽南滨海的华侨家族村落,以广泛的海外关系和地方 化家族组织为特点,美法村则属于较为典型的闽南山区家族村 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较少,而台湾的石碇村则以非家族的地缘 组织和宗教社团为特点。其次,从与国家权力的相关性角度来 看,由于两岸政体与地方关系形态的差异,闽台两岸的三个村落 在权力组织方面各有特点,地方权力的强度也有很大差异。提 起“三村”这个词,读者肯定会联想到中国人类学前辈费孝通教 授的著作。一如学界所知,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及张之毅 先生曾经写过《云南三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用经济 发展模式来区分村落组织形态的类型。读者不免会把本书论述 的闽台三村与他们的云南三村相联系。我的闽台三村在研究方 法上确实深受费先生的中国汉人村落论著的影响,但是,我的论 述并不属于类型比较的探讨。尽管我承认闽台三村存在组织形 态的差异,也承认将来有必要对这种差异加以细致分析,总结出 一定的类型,但我在写作本书的所有论文时却没有把比较列入 我所关注的视野之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无论地方社区 之间存在何种差异,无论不同政体之间存在何种可能的变异,近 代以来在不同地点中生活的人们共同体验着权力新格局的冲 击,使“当世”的现实与“过去”的历史之间的强烈互动关系成为 普遍现象,从而使社会人类学的社区调查不得不优先考虑这种 渗透至深的互动关系。 在社会人类学中,对于历史与田野工作者亲眼目睹的“当代 状况”(thecontemporarysituations)之间关系的探讨,可以说从 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由于功能主义学说的长期制约, 因而学者们的探讨大多局限在相对“隔离”的部落社会和乡民社 区的整体写照,没能在现代性(modernity)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权 力格局的情境中描述文化的历程。对照起来,在社会人类学界 之外,多数的后现代认识论与话语反思都能直接切入现代性本 身的制度和文化,对之加以直接的解构和批判。照我的体会,这 样做的优点是使我们对现代性及其社会文化后果有较为直观的 了解,可以克服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然而,在多年的理论学习和 研究过程中,我也深感现代性话语的生成与“非现代性的发现” 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萨伊德(EdwardSaid)的《东方学》 (Penguin,1978)所指出的,西方文化的自我认同实际上是通过 对“东方”的想象来界定的。同样地,现代性的界定所依赖的是 它的对立面——传统性和非主流性。从而,研究传统人类学关 注的“封闭的历史”也有它的意义。如何把两种研究路径结合在 一起,一直是我想解答的方法论问题。 本书收入的论文各有各的论题,但它们共同形成一幅变迁 社会中传统村落文化的图景,并与现代性的反思息息相关。我 在本书描写的闽台三村的文化形式,一般被统称为“民间文化”, 它是传统性、非主流性、非现代性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的这些 “角落”的深入了解与论述,向来是社会人类学者引以为骄傲的 工作。熟悉人类学的人一定知道,传统人类学宣明的学科使命, 一方面是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拯救”。我在自己的 研习过程中,深受这种文化使命感的影响。但我认为,传统人类 学并没有正视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也没有正视不同人文类型 的并置观点(juxtaposition)。这一思考促使我在今年的研究中 力图通过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考察来体现文化并置的观点。 在本书中,我试图通过对当今民间文化生存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历史、制度、实践及其在现代性处于支配 地位的时代中的境遇和前景。这样做的过程,亦是我反思社会 科学的理论及其与现代性的关系的过程,我坚信:通过描述现代 性的“对立面”及二者之间互动的具体过程,我们所能获得的理 解将会是十分新颖的。 关于本书的资料和理论处理情况,书中分别都有较为详细 的论证。而统一起来看,本书的内容则大略如下: 第一篇“美法村——村落视野中的家族、社会与国家”,大部 分内容已发表于近著《社区的历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版),它通过在福建安溪县美法村获得的有关家族与国家关系的 社会史与社会人类学资料,重新思考了汉人家族研究和社会人 类学研究的观点。本篇论文侧重考察三种体系:(1)以所考察社 区为中心的地方性制度体系,包括亲属制度、仪式制度、经济制 度、区域性通婚与象征制度等;(2)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史的体 系及其对该社区地方性制度的影响;(3)地方性观念认同的体系 及其变异。我想提出的一个论点是:在社区性田野和历史考察 中包容如上所述三种体系,社会人类学者同样可以对“大社会”、 “大传统”、“国家”等表现复杂社会独特性、“文明性”和现代性的 诸概念作出反映。为了论证我的论点,我将批评地引用Giddens 和Gellner有关国家、社会、人的历史社会学理论,并在此一框架 中叙述以社区为中心的地方性制度史。这篇论文主要围绕着社 会人类学方法在中国社区中的运用问题而展开讨论。但它的具 体论述为现代国家产生以来村落社会变迁的考察提供了一定的 方法论背景,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国家权力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 系。 第二篇“塘东村——村落传统作为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原 发表于《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费孝通从事学术研究六十年 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它结合了理论和田野 考察素材,对民间传统与现代化理论的关系展开讨论。文章的 出发点是费孝通先生在60年前提出来的一个看法,即在社会变 迁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的角色比“计划社会变迁”的角色远为 重要。本文把这一论点展开,并力图将之与现代化理论形成映 照关系,以闽南一社区为案例,反思了韦伯以来中外社会科学的 “现代化主义”理论。它所试图回答的问题关系到现代化过程中 民间传统延续和复兴的理由和社会背景,最终以实地考察的论 据证明单线历史观的缺陷。由于本文针对的是单线现代化理 论,因此可能过于强调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但是,就是在 这种悖论中,笔者提出了重新思考现代化理论的口号。 第三篇“美法村与塘东村——历史、人情与民间福利模式”, 原刊于《台湾福建社会与文化论文集》第三卷(台北中央研究院 1996年版)。此文的主题是地方传统与民间互助制度的关系, 它以闽南地区的两个村落个案调查为例,阐明中国农村福利制 度的构成。主要的论点是:民间福利模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构成现代福利国家理论和市场主义慈善机构理论所 无法取代的类型。它的社会基础在于地方传统的族亲、姻亲、朋 友关系,文化基础在于“人情”和感情交换的理念,并且具有强大 的时代适应性和转换能力。本文并未专门论及现代性,但却从 现代福利理论的反思的角度,切入民间模式的主题,力图从民间 模式内部发现现代性制度的替代性因素,强调民间文化对于社 会建构的作用。同时,本文也从生活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具体内 涵出发,对社会结构(宗族)、理性农民(rationalpeasant)、道德经 济(moraleconomy)等理论进行批评。 第四篇“美法村:‘福"、自我权力与社会本体论”,曾以英文 形式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社会学人类学系学术研讨会宣读,它 的理论背景是一系列对现代社会中幸福、权力、意识形态的论 述,但主要素材也来自社区调查。我的写作意图是通过分析中 国民间具体生活世界中幸福的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来 思考现代文化权力格局背景中个人的命运和人的观念。作为一 种文化批评,它也是对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反思。 第五篇“石碇村:民间权威、生活史与社会动力”,是笔者在 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文化研究与社会理论专题讲座) 上所作的讲演稿,部分内容也发表于我所著的《山街的记忆》(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中。本文讲述两个闽台村落中四 位地方头人的生活史,并把这些生活史与民间权威象征联系起 来,展示变迁中的社会生活与地方象征秩序和精英的互动。笔 者特别关注的主题是象征、社会过程与个人的关系,并强调生活 史在这种关系的展示中的作用。不过,写作此文的意图仍与现 代性的反思有关。现代化论者韦伯认为,现代制度的建构是法 理型权威制度取代神异型和传统型权威的成果。换言之,现代 性的主要表现是“后传统”权威秩序的出现。本文所描写的生活 史证明,不同类型的权威可以在不同场合中被不同个人运用为 获取主体地位的资源,并变成特定社区历程和社会互动的表现, 构成人对中心性时代主题的界定,从而使权威秩序失去社会转 型的特质。这一对权威的反思,也是现代性反思的一个主要部 分,但它仍是初步的探讨,进一步的研究将会涉及民间正义观、 民意、习惯法的延存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秩序的反思作用。 附录收入了我的两篇有关理论方法的论文,第一篇“民间文 化研究与多元史观的建构”,原为1996年9月我在北京师范大 学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高级研讨班上宣读的讲演稿,是有关民 间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反思的意义的讨论,第二篇“小地方与大社 会:中国社会人类学的社区方法论”,部分内容原刊于《社会学研 究》(1997年第1期),我希望它可以为本书的方法论基础提供 一个较为充分的阐述。 本书不构成一部前后连贯的学术专著。我的五篇论述分别 探讨新型国家制度与传统家族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现代化过 程中民间传统的地位、现代福利制度比较视野中的地方性互助 制度、民间生活观念与现代幸福观的可比性、现代权威制度建设 历程中民间权威的延续等问题。尽管这些探讨的主题和角度不 同,但这里的论述集中在民间文化,而且均涉及对现代性与权力 之间关系的思考,它们始终努力通过对民间文化的理解达到反 思现代性的目的。以往,民间文化研究一直是现代性话语的副 产品。学者们收集民间文化素材,有的是以“抢救正在消失的文 化”为口号的,有的是为了“到民间去”寻求现代性在过去的影 子,更多的是为了“改造传统”。如果本书将会有一定贡献的话, 那么主要的贡献在于它从较为主位(emic)的观点理解研究对 象,力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民间去,体验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对 曾经支配社会人文学科思考的模式作出反思。这就意味着,笔 者认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可以脱离原有的“采风情调”,而加入 到社会科学认识论和话语的讨论中去,提炼成为一般社会人文 科学界用的概念和理论。同时,这也意味着,一般社会科学工作 者可以从民间文化的研究中获得自我反省和更新的裨益。 一如不少读者所知,近年来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界出现了两 个重要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后结构主义批判中出现的认识论 反思,这种反思针对的是现代社会科学的普同性解释范式以及 那种把被观察事象归结为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的方法论模 式。第二个挑战主要来自对黑格尔以来的历史观的怀疑,其所 针对的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普同理性解释范式,但并非方法论 和认识论的反思,而是对社会人文学科的话语解构。前者指出, 现代社会人文科学者经客位的途径建构起来的客观结构—功能 模型在认识人和社会时显出的不充分性。后者指出,当现代人 用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意识形态状况去“写历史”时可能会面临严 重的困境。 这两大挑战引导了大量学者参与各式各样的“后现代主义” 论辩,而最为显著的论辩则面向人文研究的价值观问题。在论 辩中,学者们得出的认同是:不存在不受一定权力、社会空间和 实践逻辑制约的所谓“理论”。在这一论辩的促动下,出现了大 量对现代社会科学赖以生存的“现代性”话语的批判。一些学者 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追寻现代性作为一种权力和制度因素的成 长过程,指出这种话语和制度虽受19世纪以来所有人们的“信 仰”,但只不过是一定的政体和权力格局的产物而非“真理”。另 一些学者从意识形态的“谱系”出发,追溯了现代性赖以建构的 文化历史和语言学背景,同样也指出了这种话语与权力的关系。 无论怎样看待现代性,学者们获得的共识是:现代性是一种 与“过去”形成反差的制度以及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的认 可。作为制度和常识,现代性与西方殖民主义以来的全球化有 关,但却与不同形式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及其意识形态 构成“合谋”的关系,使之成为一种文化霸权(hegemony),渗透 于意识形态和现代人的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并在其中发挥支 配性的作用。现代性在社会人文学科所造成的后果,是促使学 者们用一种过去—现在、传统—现代、落后—进步、非理性—理 性的二元对立单线史观描写人的经验,以人类心性论和西方模 式“解读”不同社会的文化及其变迁。现代性的后果因而不只是 社会转型,而且还是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影响的认识贫困 和社会描写单向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反 思,也就是对社会转型及现代认识论的反思。 这一系列的思考构成了本书理论的隐潜性背景,然而,它们 并非是我的论著的一切。我认为,近年现代性及其话语的批评 性论述已经发展到如此抽象的程度,以至于许多学者误以为“摇 椅上的玄思”可以代替社会科学研究,从而使其理论思考脱离了 一般民众的社会实践。在我看来,这无非意味着,假使我们想充 分论述现代性时代文化的历程,那么理论就是不充分的。尤其 是对于社会人类学工作者而言,研究与著述首先应是经验的,然 后才应是理论的。社会人类学的职业,很大程度上定位在理论 的经验论证上。这样的定位,常使社会人类学者遭受理论界的 攻击,被指责为:社会人类学的“小地方研究”不能够反映“大社 会”的全貌(附录2)。本书的田野素材来自村落社区,依据的方 法论是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法,当然难以代表整个中国的文 化面貌。我充其量只敢说这些论文是若干汉人社区的个案剖 析,是对汉学人类学界向来十分关注的中国“边陲地区”的重新 表述。而我的追求也并非是要“代表中国”,而是要在个案的验 证中揭示文化理解的问题。社会人类学者相信,一个自称普遍 性的理论,如无法在一个简单的个案中得以证实,便不是一个普 遍适用的理论。因而,我的信念便是:虽然我的素材是地方性、 边际性的,但它们也是反思超地方性的主流社会理论(如现代化 理论)的有力证据。 1996年9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高级 研讨班上发表了“民间文化研究与多元史观的建构”的讲演(附 录1),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历史时间观的理论与描写文本体例进 行探讨。这个演讲的出发点是对现代性话语提出反思,因而涉 及到民间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的表述以及社会记忆等问 题。我通过对人类学与民俗学的“过去”理念的批评性分析,指 出:海内外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概念基础在于一种把历史两分 为过去与现在的“二元论史观”,而近年的田野资料和理论反思 证明二元论史观更多地是现代性话语的分述,并不能反映现代 化过程中民间文化的事实,也不能反映人的具体实践与经历。 从这一反思出发,我建议中国民间文化研究者应回归日常生活, 从中发掘多种历史线路的并行观。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依然是我想坚持的。我的文化研究之 所以与现代性的反思构成密切的关系,是因为我意识到有必要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之间体验民间文化生活和民间文化研究者本 身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人类学和民间文化研究向来善于不断 地界说研究对象,并惯于利用PierreBourdieu所批评的“概括性 幻想”(synopticillusion)将研究对象加以“客观化”和“占有”,而 甚少对我们赖以描写和分析的制度和概念加以反思。我在本书 的写作中,始终没有忘记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 这不只是为了民间文化的理解本身,也是为了对我们研究者本 身的问题加以思考,为了使我们的探讨不仅有用于对研究对象 (民间文化)的理解,而且也有用于我们自身的观念(现代性话 语)的重新思考。至于我是否成功地达到了这些目的,则只有希 冀读者加以评判了。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资助本书的田野研究的,先后有 EconomicandSocialResearchCouncil、CCKFoundation及伦敦 城市大学中国研究项目,我想借此机会向这两个基金会表示感 谢。此外,本书基本保留了论文的不同原貌(包括论文的引文注 释、外文人名标注的不同方法),也基本保留了个别重复之处,这 使本书看起来不十分统一。考虑到这不是一本专著,我就不拟 做重新编写工作了,还望读者能够给予谅解。
2023-08-14 17:57:123

什么是信息化,全球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四类变量无限多。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对众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识形态。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对众多的反对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种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识形态。反全球化就是反对扩大贫富差距,反对霸权。意识形态倾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笔者在这里不想谈论意识形态,只想就事论事。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说,今天的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当今的国际贸易量才8万亿美元。国际金融赌博能影响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活?资本是经济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效率。可是,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业和商业资本,不是“赌博资本”。电力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上述任何一种通讯技术的进步,其意义未必低于互联网。因此,过去精神产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亚于今天,精神产品的多元化也不亚于今天。否则,民主思想、共产党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识形态怎样传遍19和20世纪的世界?除了巨额的“金融资本”,据说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互联网的兴旺普及。互联网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和方便。但拥有信息与拥有知识显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观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国人的观念并不比越战时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国知识界今日的观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学,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难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国人现在的观念当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并不是互联网的结果。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绵延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开始恢复的国际交流显得突然和新颖。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但倘若某个历史学家告诉我,在上上个世纪和上个世纪早年,人员、物资、资本和精神的国际交流程度高于今天,我不会感到惊奇。当然,我并没有说未来的全球化不会超过以往的全球化。全球化带来什么?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1.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2.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带来了“世界大战”。4.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毫无疑问,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于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大的民族主义,带来了护照和海关,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阻隔,带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疆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的国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获胜的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合众国”主义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确立,欧洲防卫的统一。是什么刺激出这种新“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一个还在谈论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保卫疆界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还能说全球化消灭国家疆界呢?曾几何时,为普世欢乐而设立的奥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场,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竞争的资本。结 语为了“经济效益”,人们从辽阔分散、自给自足的乡村走入了城市。他们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只有依靠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相互倾轧才能生存。城里的人们看上去没什么不一样,可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在追求与众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竞争里脱颖而出。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人们很自然便忘记阿富汗贫民的生命与世贸大厦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们会为纽约2000多条“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蜡烛,但绝想不到为阿富汗那4000多个“野蛮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类可以公然声称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是其本性,并能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类,只好用钢铁制造的防盗门来取代分隔家庭的篱笆,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来取代调解邻里纠纷的长老。当贫穷辽阔的地球村变成了繁荣细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国家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武力也自然成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它们包括: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很多的趋势被各种各样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组织看作是积极的,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积极地推动。例如,有这个样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优势使得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二战后通过很多诸如关贸总协定等的国际组织已经使得国际贸易间的障碍得到相当大的降低。特别是从关贸总协定演化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自由贸易商品:较少或消除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来降低关税资金:减少或消除资金控制(资金控制会影响贸易发展)减少、消除对当地产业的津贴补助金(达到公平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间对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通常来说,是添加更多限制)跨国界承认知识产权限制(例如,在中国获得的专利权可以在美国获得承认)也有很多反全球化运动认识认为这些是有害的。质疑中的全球化对关于全球化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现象还是只是一个说法还存在学术上的讨论。虽然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一些学者争论到这个现象在其它的历史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另外,很多人注意到,那些令人相信我们是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象,例如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它们开始被建立的时候并不是制定了的。因此有很多学者更喜欢使用“国际化”而不是“全球化”。简单的说,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家的角色在国际化中更重要。也就是说,全球化程度比国际化要深。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达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也可能不会开始——从历史上考虑,国际化从来没有变成全球。
2023-08-14 17:57:281

什么叫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作为一种客观趋势,作为一种自然历史进程,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现代科技的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不受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但是,在人们言必称“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却出现了一个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世界舆论都高度关注的现象,这就是反全球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江起。很有意思的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反全球公运动本身也成了一种“全球化”,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全球化。除了以召开社会论坛的形式抨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外,除了频频以黑客身份攻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网站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全球性经济机构组织的网站以发泄自己对当前全球化的不满情绪之外,反全球化运动采取的主要形式应该说是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近几年来,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国际会议开到哪里,反全球化的抗议者就跟到哪里。1999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贸易部长会议,2000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00年2月1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示威者针对的并非贸发会议,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2000年1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2001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2001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欧盟峰会,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这些大型会议的会场外到处都是情绪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议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热那亚八国峰会的会场外被枪杀身亡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当时就说:“如果没有什么原因触动他们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万的人跑到这里来游行示威的。无论对错,肯定存在某种焦虑、某种困难。对此,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覃莉:《他们,反的是什么?——反全球化运动扫描》,《海外星云》2001年第24期)的确是我们关注的反全球化运动的时候了,的确是我们反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时候了。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正如现代科技进步催生了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一样,现代科技手段,还有各种非政府组织也极大地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由于最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反全球化抗议的组织工作因而变得越来越简捷高效起来了,再加上一些组织主要是非政府组织专门为反全球化的抗议者进行培训,因此反全球化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声势越来越大,从而引起了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二、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缘由 所谓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缘由,也就是指人们为什么要反全球化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反全球化呢?是因为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的尤其是社会问题;是因为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世界却日益分裂化;是因为当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对待世界每个国家,不能公平对待世界多数人民;是因为作为客观趋势,作为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如果继续照此轨迹进行下去,那人类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前途就遥遥无期,人类就会有面临毁灭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就曾郑重向与会代表指出:“由于其生存的自然条件迅速不断地消失,一个重要的生物物种——人——有灭绝的危险。”(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14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人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刻,人们对当今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灾难越来越感到切肤之痛。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人们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于是,我们终于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场场反全球化运动成星火燎原之势地爆发开来了。 那么,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或者说,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关于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其著作《全球化与现代资历本主义》中作了这们的概括:“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本世纪(20世纪——引者),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消失了,还有同样面积的土地变成了沙漠或无用的土地。”(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54—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可见,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首要问题就是全球日益贫富分化的问题。哥伦比亚总统内斯托·桑佩尔曾经指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从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同样的好处,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0日)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其趋向不是使发展全球化而是使贫穷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们各国的主权,不是主张各国人民之间团结一致而是主张在不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各寻活路。”(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10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在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日益贫富分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我们看看美国《商业日报》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题为《穷人与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惊的事实吧,这些事实是从联合国一篇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中摘选出来的,主要是有关全球穷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务的比例。这篇文章写道:“正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富人可能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费着全球商品和服务总量的86%,而20%最贫穷的人仅消费1.3%—20%,最富有者消费全球肉类和鱼类总量的45%,能源总量的58%……占有74%的电话线和87%的汽车。……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拥有的财产超过了48个最不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穷人与富人》,美国《商业日报》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贫富分化的事实甚至连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也不讳言,他在一篇题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的谈话纪要中指出,现代世界是20%的国家掌握着全世界的80%的财富。他自己也认为,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一个不公正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他还指出,世界上现有30亿人每天所得不足两美元。(黄晴:《危险的失衡》,《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5日) 关于当今的全球贫困问题,极具悲剧性色彩的一点就是,这种贫困是“富裕中的贫困”。现在全球一天生产的财富,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远非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的生产的财富相比,更遑论资本主义以前的一切时代了。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创造财富与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时,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平等和存在如此严重的不公正。在通讯和距离方面使世界变得更小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与贫富之间、发达与此同时不发达之间巨大的、日益悬殊的差距同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悲剧。尽管千万年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贫困之道,但是,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空前增长的今天,又有谁敢说,人类的贫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呢?又有谁敢宣称人类贫困问题的历史已经终结了呢?在这里,我只能说,人类呀,虽然你富于智慧,但你却偏偏让它酣睡。 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当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进程几乎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同步,这不能不使人们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人们纷纷指责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精英们及其控制的经济实体做出的决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终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西方发达的国家却“慷慨地”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让世界的大多数人民“尽情”品尝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恶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报》上一篇题为《富国和穷国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坏生态环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谴责说:“工业化国家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源头。但是,最终为污染和滥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价的却是那些最贫困的国家的人民。”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人文发展指数报告的结论,每年大量死于空气和河水污染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此外,他们民深受土壤贫瘠之苦,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因为地球气温上升而遭水灾、地震和歉收之害。 实际上,工业化国家是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们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费者。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题为《环境污染 穷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于环境污染的大多是穷人,他们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恶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贫困的人们中间展开一场悄无息(且鲜明为人知)的‘大屠杀。"举例而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每年有27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自然界环境恶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穷人,他们付出的代价亦最大……赤贫的人们生活在最为脆弱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风肆虐。” 当今全球化进程产生的问题还有许多,如不平等的经济发展问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边缘化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改头换面的新殖民主义问题,还有失业、社会分裂和忽视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等待。 三、人们究竟反的是什么样的全球化? 严格说来,“反全球化”这一词本身并不确切,因为人们并不对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那些强烈抗议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词。准确地说,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反对的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这种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正如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说的那样,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当然也免不了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见覃莉:《他们,反的是什么?——反全球化运动扫描》,《海外星云》2001年第24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年4月3日发表的《我们人民: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的作用》(即《千年报告》)中也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首先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当今的全球化进程是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尤其是跨国垄断资产阶级主导和推动的,因而,我们很难设想这一进程不会深深打下它们利益的烙印。有识之士指出,当今的全球化明显带有西方强权主导的意味,因为这种全球化“不过是重新恢复资本主义那种既是国际的、更是跨国的原始使命,把疆界和国家、传统和民族统统踩在脚下,迫使一切都更加服从唯一的价值规律。”(法国雅克·阿克:《经济全球化》第7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这种全球化实际上可以说就是过去500年来西方扩张运动的一种继续,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尤其是跨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全球化。在这种以市场和资本为杠杆的全球化下,一切似乎是建立在市场规律之上的自愿原则基础之上的。与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为确立其在全世界的统治而直接诉诸武力侵略、霸占领土的作法不同,西方垄断资产阶级这次主导和推进全球化进程是通过所谓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自由贸易”夺取和霸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来实现的。 四、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组织 考察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组织,自然首先要求我们考察反全球化运动的力量构成,也就是要求我们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从爆发的历次反全球化运动中不难看出,当前反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力量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弱势群体。资本的趋利性以及现在的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制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很轻松地把一些在发达国家难以牟利的落后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巨额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们的低工资、低福利。他们参与反全球化运动的一个根本动因就是要求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和国际社会关注他们的福祉。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中的成员、环境保护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减免穷国债务的宣传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抵制者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力量。当然,那些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非常不满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他们自然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下面介绍几个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 “减免债务”(Drop the Debt):该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其前身是Jubilee2000(纪念2000年)。该组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说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撤销第三世界国家债务上,它不断向八大国(G8)施压,已经成功地游说富裕国家撤销了第三世界国家400亿美元的债务。在它的压力下,八大国家承诺进一步撤销第三世界国家600亿美元的债务。 “直接行动网络”(Direct Action Network):该组织是一个由北美洲多个组织组成的松散网络。成员之间常常互相用铁链锁住、手挽手组成人墙,并表演街头剧或高举巨型木偶嘲笑世界贸易团体。该组织是1999年11月世贸组织(WTO)西雅图会议示威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该组织的许多成员都有无政府主义倾向。 “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Foeus on the Global South):该组织主要是由泰国的一些智囊人士组成的,这些智囊人士经常开展一些极具争议的全球问题研究。该组织主要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 “救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税联合会”(ATTC,英文全名是Association for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这是一个以巴黎为基地的组织,主张要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资金的林量流入或流出。该组织已经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筹集到1000亿美元的款项。该组织强调自己为非暴力组织 “全球贸易监察”(Global Trade Watch):该组织是由2000年美国总统选取举独立侯选人奈达领导的,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 国际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这是一个总部位于荷兰的68个国家环保组织联明,主要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以法国为基地的“取消第三世界债务委员会”(Committee for the Cancellation of Third World Debt)、以日本为基地的“食品安全与环境网络”(Network for Safe and Secure Food and Environment)、以菲律宾为基地的“反对走私妇女联盟”(Coalition against Trafficking in Women)以及阿姆斯特丹多国研究所(Transnational Institute in Amsterdam)等非政府国际组织也是很有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 五、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评价 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呢?我认为,顺势而生的反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运动有助于我们注意当前全球化进程产生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们注意世界经济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着的严重社会问题和危机。反全球化这一运动的兴起,不仅会使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反思他们主导的全球化,也会使世界多数人民受到教育,因而有助于世界多数人民很好地认清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运动的本质,从而有助于作为客观趋势的“全球化”这艘人类不得不乘坐的“大船”不致偏离正确的航向。 但是,综观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我认为,它的意义主要也就在于提出问题而已,因而,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且不说各种分散的化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很难统一起来,且不说反全球化的运动的人士没有真正从全球化角度而只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或者说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问题,且不说他们没有真正解决当前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最高纲领,单从反全球化运动人士提出的一些口号,诸如“全球化要具有人性”、“世界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国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还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心存幻想。 关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古巴共产党政治局委员拉蒙·巴拉格尔1998年11月1日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八次圣保罗论坛会议上说得非常好:“资产主义是一种没有能力解决各种重大社会问题的制度……资本主义很明显是这样一种政治制度:科学越发达,生产力越提高,它所制造的贫穷和社会差别也就越多越大”。(拉美社墨西哥城1998年11月1日电:《资本主义没有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我们认为,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彻底埋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另外,在当前反全球化运动的乐章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由于反全球化运动各种力量的出发点不同和关注点不同,因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的反全球化力量的难以汇合,更遑论发展中国家的与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运动力量的汇合了。明眼人只需要看一看77国集团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的首脑会议,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首脑虽然坐在了一起,但他们之间的分歧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与会者当时就发表评论说:“如果说77国集团的133个成员国中的12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南方首脑会议的话,那么在走廊里就出现了180种不同的意见。”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力量与发达国家中的反全球化运动力量就更加难以团结一致了。很可悲的一点就是,发达国家的许多反全球化运动人士往往指责他们的资产阶级政府未能有效阻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廉的劳动力对他们国家的工人构成了竞争。他们甚至建议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多地提高劳工的社会标准,这无非是找一个借口来抵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的冲击。 正因为当今的反球化运动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力量分散化的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人类离那种世界人民、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全球化,离那种世界人民从历史运动的客体(即作为少数剥削和压迫的对象)转变为主体(即作为自己的创造自己历史的主人)、从历史的被动地位转变到主动地位的全球化,离那种伴随全球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交往的普遍开展和地球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及道德水平普遍大幅提高的全球化,一句话,离人类的真正的、彻底的解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尽管当今的反全球化运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毕竟它已经开始了反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问题的战斗,开始进行战斗是很重要的,正如拿破仑·波拿巴所说:“首先得投入战斗,然后便见分晓。”
2023-08-14 17:57:361

英语高手请帮忙,帮我将下面一段话翻译成英文,谢绝在线翻译和工具翻译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s not only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service requirements, but also with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competition, the continued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In 2006 with the WTO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China"s fu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integrated services with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o the domestic market, on the one han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not only take part in domestic competition with the industry, but also to accep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iant challenges, on the other hand, as China"s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Related funds, personne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other resources at the global level will be a mor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he pers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usiness will be integrated to some extent, along with economic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family of the individual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areas in greater depth.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tide of history and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 mor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to be creative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expanding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us promoting our country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commercial banks to gradually move towards a mature and bright future.
2023-08-14 17:57:462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你是平谷联大的吧!?...
2023-08-14 17:57:542

面条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用英语怎么说

面条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在英语中可以说为"Noodles are my favorite food."。面条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物,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条种类和烹饪方法。中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以面条为传统美食之一。面条的形状、口感和配料各不相同,还反映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在英语中,面条通常用"noodles"这个词来表示。"Noodles"是一个泛指,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面条,如意大利面条spaghetti、中国面条chinese noodles、日本拉面ramen noodles等。因此,如果要表达"面条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可以说"Noodles are my favorite food."面条作为一种全球化的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面条种类也越来越感兴趣。例如,中国的炸酱面、意大利的意面、日本的拉面等都成为了国际上知名的美食,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面条作为主食之一,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能量。此外,面条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选择优质面条和搭配适当的配料,可以使面条成为一道健康、均衡的餐食。随着全球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餐厅和厨师开始将不同国家的面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面条菜品。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会将中国的炒面与西式调味料搭配,制作出中式炒面;或者将日本的拉面与当地风味相结合,制作出特色拉面。这种国际化的创新使得面条更加多样化,并且满足了不同人们的口味需求。"Noodles are my favorite food."是表达"面条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的英语句子。面条作为一种受人喜爱的食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面条的种类、英文词汇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力,不仅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面条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于健康饮食十分重要。在享受美味面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均衡饮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搭配。
2023-08-14 17:58:131

为什么把英语做为全世界通用语言?

独尊英语 一种语言地位的高低,与使用这一语言的族群的创造力大小成正比。美国正准备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美国参议院目前通过的法案规定,今后任何人在联邦的文件和服务中不得使用英语以外的语言。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英语的独尊地位。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美国文化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没有任何人产生过疑问的事实。建国以来,美国并没有在法律上对英语地位作出任何规定,英语在美国的主体地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但是,现在英语的地位在美国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英语的冲击主要来自拉丁美洲移民潮。这些说西班牙语的人,占当今美国移民的绝大多数。他们生育率比较高,目前已迅速成为美国第一大少数民族。与之相比,美国本土人口出生率正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以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面对这一国家前景,美国主流精英感到忧心忡忡。著名学者塞缪尔u2022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就发出了这样的警世危言:美国过去从来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拉美裔移民开始大量涌入之后,美国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分成两杈的国家,出现两种语言,即英语与西班牙语,两种文化,即盎格鲁文化与拉美裔文化,它将与原有的黑白人种分杈现象一起发生作用,使美国在人种分立之后,再次面临语言和文化分裂的危险。经过长时期争论之后,美国人终于采取了强化英语地位的立法行动。这表明亨廷顿式的担忧在美国精英阶层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这一新法案如果最终得到批准和实施,相信可以起到延缓和弱化移民潮对英语地位和美国国家特性冲击的作用。但是,最终能够保证英语在美国乃至世界主流地位的,不是法律或其他什么,而是英语族群的创造力。因为人类语言的兴衰史一再向我们表明,一种语言地位的高低,与使用这一语言的族群的创造力大小成正比。 英语自身的命运就证明了这一点。英语并非生来就是强势、高贵的语言。不列颠诸岛历史上曾经先后受到过罗马人的统治,条顿人、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诺曼人征服不列颠,废除了盎格鲁萨克逊贵族王室,英语沦为底层社会的语言,法语成为了英国宫廷、法院和贵族社会的通用语言。法语统治英语地区历时三百年之久。在这一时期,一位国王用英语发布过一回公告,另一位国王用英语宣布过就位,都是英语史上要追述一番的事件。直到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格兰重归英吉利人之手,英语地位才开始翻身,1489年以后,所有法令和议会记录都只用英语书写了。14世纪开始出现《圣经》英译者威克利夫、英语文学之父乔叟;文艺复兴时代出现了天才莎士比亚;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出现了思想家弥尔顿、霍布斯、洛克和培根;近代科学界出现了血液循环发现者哈维、波义耳定律发现者波义耳、万有引力发现者牛顿等等。随着自身创造力高峰的到来,英国人对母语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科学家开始由拉丁文改为用英文写作,皇家学会的《哲学会刊》也开始用英文发表学术文章。这是英语在国内由低到高上升的历史。 在国际社会,17、18和19整整三个世纪,国际通用语言都是法语。但是,20世纪开始,英语就一步步地取代法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在英语国际地位提升的这一时期,我们看到,先是英国后是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而支撑起英美世界强国地位的,不仅仅是英语族群扩张占领的广大殖民地,更主要的是英语文化表现出来的那种持久旺盛的创造力。仅就普通人熟悉的科学技术发明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从19世纪到20世纪,从蒸汽轮船、蒸汽机车到汽车流水线、飞机,从电灯、电影、电报、电话到电台、电视、电脑,都是由英国人或美国人首先发明、制造出,再传布世界各地的。 由此想到,鼓吹文字拉丁化,或者指望母语变成英语,以为这样就能便捷地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因为一种文化的特性并不能通过文字拼写形式的改变而改变,而母语改换成主流语言也并不能保证一定就发达。当今世界上,既有说英语的穷国,也有不说英语的发达国家,就是明证。因此,只有探索到通往大创造的途径,才是文明与国家复兴的正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文/海克)
2023-08-14 17:58:448

以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u2022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  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  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2023-08-14 17:59:153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欧洲考区试卷是中文还是英文,难度一样不?

这个怎么说呢,因为没去过那边,我个人认为是英文的,可能有老外考咱们中国注册会计师呢?也可能是中文的,因为有的人回不来,在那考试,这个你可以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问问。
2023-08-14 17:59:332

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在产品策略促销策略

鸥科。如果,从,简单、单纯产品端的一个端点和立场,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原文英文的科学考量叫做:FROM THE POINT OF VIEW产品端 - 全球化,就是意味着,对味所有产品要销去的地区的潜在顾客人群。;产品端 - 本土化,就是意味着,对味所有当地的人民的潜在客户群体的消费趋势和时尚品味的要求。其实,生活和工作里,过于简单的事情,是既存在;又不一定的。于是,是否,就以最简洁的判断,来,做正确的衡量,是我,在一起的这个知识平台上,当然,也是我一直以来,22年平蹚世界500强本专业业务领域直至世界第一大集团公司所向披靡,百战百胜,从未有失手的22年的所有的斟酌里,对全部团队成员的警戒:与所有每一专业方向,第一流的,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合作。注意:必须是 - 最专业的专家的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合作。这样,一切的团队判断,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无疑了。国歌国际歌国法庄严
2023-08-14 17:59:562

lizza 可以当做英文名字么?

lizza 可以当做英文名字利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英文名对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起英文名,往往胡乱起,结果产生很多问题。
2023-08-14 18:00:142

有谁知道GS1的英文全称?好像是“国际物品编码中心”更名来的

GS1概况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lobal Standards 1,简称GS1)是一个由世界各国物品编码组织参加的盈利性、非政府间技术团体。1977年成立,原名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编码组织相继加入,1981年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2004年更名为GS1)。 GS1的宗旨是加速开发全球性的物品识别系统,协调条形码的应用,确保会员组织在采用代码识别及符号表示规则上充分一致。GS1的组织机构有:1)会员大会,为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修改章程、审查通过财务预决算、讨论通过年度报告及工作计划、讨论吸收新会员、选举主席和副主席等重大事项;2)会员组织领导人会议,负责技术咨询;3)战略委员会,负责发展战略研究;4)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管理;5)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问题;6)秘书处,为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023-08-14 18:00:231

为什么英语会如此的重要?

对于英语,我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当今世界上使用的语言超过了3000种,仅大的语种,如中、英、俄、法、西班牙以及阿拉伯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也有6种之多。英语是传播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一门外语,是一种国际性的、官方的交际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五亿,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共有171个,有二十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八亿人。从使用范围来看,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书写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世界上的科技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为什么又有如此地位?最主要的就是英语的发展,英国在1688年爆发了“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这样的政治条件下,经济也有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在十八世纪中叶发生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科技,英国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由此国力大增,对外极力推行殖民主义。在这种情况之下,英语便开始成为很多的殖民地的官方语言以及成为母语。加上美国的崛起,助推了英语的发展。美国在二十世纪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对世界的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也自然将英语的影响推到了更高的层次。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也推动英语的影响力国际互联网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Internet信息95%以上都是用英语提供的,信息化的发展巩固了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英语还是航空、金融、科技界的主导语言。这就是英语为什么会有如此地位的原因了。
2023-08-14 18:00:311

国际化中的复数问题

复数的翻译是一个开发全球化应用程序时常见的问题。复数是用来表示一个“不是一”的数。比如说在英文中的 hour 跟 hours,单数跟复数会是不一样的单词。单复数的变化型态在每个语言里面都不一样,最普遍的复数型态用来表示二或更大的数字。在某些语言中,也有用来表示分数、零、负数或者二。 Unicode Common Locale Data Repository (CLDR) 包含大量语言专属的资料,其中也包含所有语言的复数表现形态。CLDR 使用方便记忆的短标签给不同的复数类别,这些标签会被用在大多数的全球化 APIs: Zero:表示零。 one (singular) :表示一 ( 单数 ) two (dual) :表示两个 few (paucal):表示少数 many:用来表示多数或者分数 other:必备,如果该语言只有一种表示方式的话还是一样会使用到。 在俄语主格中,我们通常在单词结尾加上"и", "ы", "я" 或"а"等字母来表示复数。 阳性名词的复数: 1)如果以辅音结尾,则加上“ы”。例如студент (student) - студенты (students) 2)以“й” 结尾,将“й”变成 “и”。 3)以“ь” 结尾,将“ь” 变成 “и”。 阴性名词的复数: 1)以“я” 结尾,变“я”为 “и”。 2)以“ь” 结尾,变“ь” 为 “и”。 3)以“а” 结尾,变“а”为 “ы” (前面一个辅音为Г, К, Х, Ж, Ч, Ш, 的情况除外,按拼写规则以"и"替换)。例如газета (newspaper) - газеты (newspapers) 中性名词的复数: 1)以“о”结尾,变“о” 为 “а”。 2)以“е” 结尾,变“е” 为“я” (谨记拼写规则)。例如здание (building) - здания (buildings) 无生命的名词复数跟主格名词复数一样。 有生命的名词复数跟所有格复数一样。 阳性名词的复数: 1)以"ж,ч,ш,щ,ь"结尾,复数直接加"ей"。 2)以"й, ц"结尾,复数直接加"ев"。 3)所有其他阳性名词的复数直接加上"ов"。例如студент - студентов (students") 阴性名词的复数: 1)以"а"结尾,复数去掉"а"。例如газета - газет (newspapers") 2)以辅音结尾,辅音前是"я"的,复数变"я"为"ь"。 3)以元音结尾,元音前是"я" 的,复数变"я" 为 "й"。 4)以"ь" 结尾,复数加"ей"。 5)如果以双辅音结尾,则复数在两个辅音前加"о"或者"е"。 a. 其中一个辅音是Ж, Ч, Ш的,中间加"е"。 b. 其中一个辅音是Г, К, Х的,中间加"о"。 中性名词复数: 1)以"о" 结尾,复数去掉 "о"。 2)以"е" 结尾,复数变"е" 为 "ей"。 3)以"ие" 结尾,变"ие" 为"ий"。例如здание - зданий (buildings") 1)1或者数字以"один"结尾,非11的数字后面跟的名词采用单数,数字1类似于形容词的用法。 例如:один рубль - one rouble двадцать один рубль - 21 roubles 2)2,3,4或以他们结尾的数字,但是非12, 13 & 14,他们后面所跟名词的复数采用所有格单数。 例如:Playтри рубля - three roubles Playчетыре рубля - four roubles Playдве книги - two books Playтри собаки - three dogs 3)以5,6,7,8,9,0, -надцать结尾的数字,其后面跟的名词复数采用所有格的复数规则。 例如:Playпять рублей - five roubles Playдесять рублей - ten roubles Playсто рублей - one hundred roubles Playсто долларов - one hundred dollars Playшесть книг - six books Playсемь газет - seven newspapers Playвосемь зданий - eight buildings Playдевять собак - nine dogs Playдесять студентов - ten students 参考资料: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3/0625/11/12017674_295371022.shtml http://www.pimsleurapproach.com/resources/french/grammar-guides/singular-plural/ http://cldr.unicode.org/index/cldr-spec/plural-rules http://www.russianlessons.net/lessons/lesson11_main.php http://www.unicode.org/cldr/charts/latest/supplemental/language_plural_rules.html
2023-08-14 18:00:391

本田属于哪个国家的车

本田属于日本车,本田全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是一家同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TYO)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跨国机动车制造商。公司名称源自创始人本田宗一郎(1906-1991),英文名“Honda”为日语“本田(ほんだ)”的音译。本田现役产品线主要由汽车、摩托、动力产品和飞机四大业务组成,其中汽车业务由核心品牌本田(Honda)和豪华品牌讴歌(Acura)构成。本田旗下产品1、思域Civic,中国称“思域”,是本田自1972年起发售的全球化轿车。英文“Civic”意为“公民”,代表思域作为人人可负担的经济适用车(economy car)的产品定位。自十代思域起,本田重新将Type-R车型加入思域车型序列,使思域作为一款入门级轿车兼任本田性能图腾 。现役第十代思域于2015年11月洛杉矶车展完成全球首发,首次搭载本田新一代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2、雅阁Accord,中国称“雅阁”,是本田自1976年起发售的全球化轿车。雅阁自第六代产品(1997至2002年服役)起由广州本田国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英文“Accord”意为“和谐”,代指雅阁在本田产品线中处于较为均衡的产品定位。现役第十代雅阁于2017年7月14日于底特律首发,在此之前,雅阁已在美国投产35年并售出超过1100万台。3、CR-VCR-V是本田自1997年起发售的全球化SUV,名称为“comfortable runabout vehicle”的缩写,直译为“舒适轻型车辆”。现役第五代CR-V以2017款身份于2016年10月在底特律完成全球首发,基于十代思域平台并首次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
2023-08-14 18:00:491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回顾

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从亚洲四小龙到金砖四国再到VISTA五国的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其原因,从而来勾勒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概括如下:亚洲四小龙:政府主导、积极性不干预、外向性金砖四国:国家主导、强调独立性与开放性结合VISTA国家:新兴力量 “四小龙”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后来泰、菲、马、印尼、越等国基本也用此模式。特点是面积非常小,没有自然资源。支持经济成长靠工业制造,早期是劳工密集型,后期是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从政府角色来看,西方认为只有民主政府才能维持经济发展。但“四小龙”并不具备西方所谓高度的民主,而是集权政府,但都有很强的发展意识:要维持政权就要发展经济,用经济成果支持政权,这与西方看法不同。同时,西方经典看法,即“华盛顿共识”主张,政府角色要完全不干预市场,市场完全自由化、完全由市场来分配资源,而“四小龙”政府扮演积极角色,制定工业政策。从文化角度看,西方100多年一直认为基督教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主张竞争、个人主义,可以帮助资本增长,但“四小龙”都奉行儒家学说。“四小龙”是出口导向,因需求带动生产,灵活性是其发展重要因素。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是灵活性,适应能力强,但其文化突破性又不强,对创新不利。所以,不好说哪种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利。“四小龙”经验是政府有不同程度干预,是“积极性的不干预”,而不是“积极的不干预”。这是翻译错误,将PositiveNon-interven-tion翻译成“积极的不干预”,其实它是“积极性的不干预”之意。“四小龙”干预的程度在于其经济形式,不是什么都不干预。香港式的积极性的不干预就是一个“香港共识”, “四小龙”发展用的是“香港共识”。西方“华盛顿共识”主张市场、资本完全开放,价格由市场决定,认为这是最好的发展模式,这对“四小龙”的发展并不适用。 “金砖四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构成另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与“亚洲四小龙”模式完全不同。“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模式。这一名称来自这四国国名开头英文字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谐音英文单词BRICK(砖头)。高盛公司在2003年10月首次提出这个概念。“金砖四国”与“四小龙”不同之处在于其经济体系很大,人口多,面积大,其经济发展依靠自身丰富的天然资源。同时,其经济体系不完全是开放的,不完全依靠出口,各自内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四小龙”政权都是集权、不民主的,靠经济成果来维持政权,而“金砖四国”各自民主程度不一,政治模式也各不相同。同时,四国的文化因素互不相同,这与“四小龙”都奉行儒家学说不一样。但“金砖四国”有一点因素是一致的,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即“北京共识”。其基本经验:循序渐进地开放、改革。从“四小龙”到“金砖四国”,反映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的轮替。 全球化、经济自由化深入发展。过去10多年,很多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出现很多外向型经济,出现贸易和金融自由化,通过海外投资很多国家经济全球化了,由此出现低价有效产品,生产增加,成本下降,产品越来越便宜,对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同时生活改善后,人口增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金砖四国”有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能力,在农业、原材料、能源方面占有优势,同时不完全靠出口来进行激烈竞争,而各自有内部市场。小型开放经济在金融方面受到的危险不断增大。亚洲金融危机后,小型经济受外资冲击机会大,保护自身金融体系能力低。目前,这种金融危险越来越大。而大的国家,尤其是不完全开放的经济体就具有防卫、保护自己能力的优势。整个世界金融秩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国际金融体制是“金本位”,现在并不能保障本地区的金融安全。“新经济”浪潮推动生产变革。随着新的技术演变,导致在新经济年代,产生灵活的新生产制度,一个地方可以生产很多不同东西,生产范围要比以前广大。过去福特生产追求规模以降低成本。现在通用利用新科技可以生产不同产品,而不一定需要很大规模。一个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很多不同的产品,经济上就可以拥有很大的活力。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及9·11事件之后,经济发展要考虑非经济因素。地区安全、军事能力、能源安全等。大型经济体有资源,发展就能稳定,从而减少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而上世纪“冷战”结束后,经济发展并没有受到如今这么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加快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四小龙”地小人少,经济基数较小,其经济快速发展虽颇受关注,但影响主要在亚洲。而“四大金砖”都是幅员辽阔、经济规模庞大、经济体系完整和门类齐全的国家,且分布于亚、欧、美三大洲,影响遍及全球。据预测,至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四国将跻身全球六大 经济体之列,其GDP按购买力平价算将超过西方七大国。促进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化。与“四小龙”不同,“金砖四国”均拥有重要国际影响。随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他们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其发言权也明显增大。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随着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增强,四国进一步提高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印、巴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得到有力支持。美“一超独霸”战略面临更大挑战。“金砖四国”的崛起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备受关注是因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四国内部还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如教育落后、社会分化、创新能力不足等。但从趋势看,“金砖四国”崛起是“科学预测”,而非“美丽神话”。 “金砖四国” “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力量”。奥尼尔:在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金砖四国”都已经开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种影响各处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资产包括个人资产市场,还是在固定收入市场上都是如此。世界经济现在能够很从容地应对美国经济的减速,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有“金砖四国”的力量支持。对于从日本、德国到韩国和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其它的许多经济体来说,这都意味着一种新的出口推动力。目前“金砖四国”的GDP总和占世界GDP总和13%,而美国占30%。可是,从另一个方面看,2007年第一季度,单是中国一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就超过了美国,这在现今时代还是第一次。中国经济占世界GDP总量的6.5%左右,而在2007年第一季度,则是增长到近12%,美国却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不好的影响:奥尼尔: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把商品价格的上涨视为一种“坏”的影响,因为这增加了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但是从许多新兴国家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非洲国家,这种价格的上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绝不是坏事!只要西方的通货膨胀预期还保持在一个大致平稳的状态,商品价格的上涨就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相对的价格浮动,而不是通货膨胀。 奥尼尔:对于世界经济和“金砖四国”的未来,存在着两大风险,那就是通货膨胀和贸易保护主义,而后者的危险现在正在开始缓慢提升。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大范围的贸易制裁、限制中国出口的话,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世界贸易大幅度下滑。世界贸易是现实生活中极少的可以实现双赢结局的行为之一,应该尽力避免出现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向更发达经济体”质变“”:“金砖四国”能将这样快速的发展保持下去。中国应该改变现在对于出口贸易———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过于看重的状况,这样可以给其它新兴经济体以发展的空间。中国需要做的是向更发达的经济体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转变,其中包括出口技术含量更高、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家庭个人消费品在出口贸易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奥尼尔:许多人这些年来一直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我的态度要轻松得多。因为中国大多数时候一直在采取非常正确的举动。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生产率正在提高,这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也很可能会持续提高。当然确实存在着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这也是我认为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最为紧要的就是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来刺激个人消费,减少贸易顺差。中国还需要加强能源的利用效率,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好的迹象,但是还需要做得更多。 日本“金砖四国”研究学者门仓贵史:继“金砖四国”后,VISTA(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五国将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依据:VISTA五国作为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已引人瞩目。这五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内将会有飞速发展,根据“金砖四国”经济研究所推算,从2005年至2050年,西方七大工业国(G7)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扩大到20倍,VISTA五国预计可扩大到28倍,因此有理由认为VISTA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
2023-08-14 18:02:031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 经验 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一   一、 【课标要求】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理解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讲述看一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感受经济全球化在我们身边;   (2)通过数据材料图片材料对比让学生懂得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白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影响;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归纳,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树立起关注社会的意识,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充分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基础上,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2.学生学法:分组查阅资料、加工整理收集的资料、调查统计与讨论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数据、图片资料,制成文稿,整理学生的问题。   2.学生准备:根据16课的内容完成导学案、收集资料。   六、【设计思想】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七、 【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预设效果 (一)   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课,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可以见到的国外的产品有哪些?”师:同学们说得很多,看来平时注意到。是的,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到处都可以看到国外的产品,在座的我们有些同学手上拿的可能就是国外的产品,而这又称之为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学生认真听讲,并回答   如:可口可乐、kfc、aidas格力、海尔、联想、华为、麦当劳、肯德基等等 通过举例日常接触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学习。 (二)   讲授新课   一、感受经济全球化   1、看一看   2、说一说   二、感知经济全球化   1. 概念   2. 原因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三、感悟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四、 反思 与 总结   作业布置 师: 前面我们列举了很多国外的产品大家可能感受不是很深,接下来请同学们再看具体的几张图片。出示精心挑选的图片(苹果手机零部件生产,波音飞机公司零部件生产图片)从这两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它生产已经国际化了是吧。   师:经济全球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看完图片,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来说一说? 可以肯定的是,全世界人民都在切身感受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增多和迅速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的全球化。大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   问题二: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呢?   原因:① 20世纪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示表格内容   问题三:此表格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哪一方面表现?(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   出示材料   问题四:这段资料说明了什么?你能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跨国公司?中国的跨国公司呢?   目前全球大跨国公司有5.3 万家,其子公司达45万多个,它们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1/3、投资总额的10%和贸易总额的2/3,而绝大多数母公司设在少数发达国家。   总结: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⑵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教师讲述:中国自198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时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终于成为其成员。   (过渡)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两种观点。那么经济全球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出示多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利与弊。   (过渡)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影响利与弊的分析,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既然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也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   (合作探究)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呢?   与学生共同归纳完成   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二   【课标要求】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事例,运用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①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③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作用;④通过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展示和分析资料,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②通过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情感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②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难点:理解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   家住市区的小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3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   (1)根据这段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   (2)出示图片:了解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   设问: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问题提示引入本课学习。   一、经济向全球化趋势   1.概念解释   投影显示:波音飞机生产网络图。   问题情境1:波音飞机为什么许多的零部件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产品呢?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国际分工合作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进程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开始)   (2)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快)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问题情景3:P112【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题关键: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思路引领:①对数据进行分析②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两极格局的瓦解,扫除障碍。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制度保障)   (5)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过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情境4: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媒体展示资料:   材料1: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8% 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亚洲7% 东南亚 6.2% 南亚 6.7% 中亚 7.9% ? 美国 4% 欧元区 2.1% 俄罗斯 7% 非洲 4.5% 材料2:2006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前两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进口额最高的国家是日本。2007年1月15日,____在官方场合这样表示:中国进出口总额今年可能会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20%,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   材料3: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材料4:洋垃圾图片   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气候的恶化,海洋与河流的污染……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 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5: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世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2003年“非典”、禽流感出现后很快扩散到世界众多国家;当前墨西哥出现的甲型流感H1N!正向全球蔓延,引起世界各国担忧……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思考,提示学生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影响   师生互动: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3/4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显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体制的脆弱、市场发育的不完善。   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有望凭借传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过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来协调各项事务,世界贸易组织便应运而生。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目的   自主学习: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样,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建立过程   师生互动: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截至2007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已经发展到150个。   提问:既然有了关贸为何还要成立世贸?(多媒体展示资料)   ? 关贸总协定1947年 世贸组织1995年 性 质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正式的国际组织 管辖范围 部分货物贸易 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承担义务 随意性 强制性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明确其宗旨。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三   本课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了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其次,介绍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最后从两个方面叙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处境;第二,叙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 通过 辩论 活动,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才能使之感悟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只有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才能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才能使学生增强使命感。被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感受经济全球化,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受到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要求初三年级学生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上课辩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针对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   2.讨论法。对于课本中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掌握本课内容的目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 说说 分别是什么品牌,哪个国家的   出示幻灯片2,你知道哪些中国著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幻灯片3,问外国的品牌商品在中国销售,中国的商品也进入了世界   ,你知道这是种什么现象吗?   根据自己了解踊跃回答问题   回答经济全球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使其很快投入本课的学习中 学习新课:   学案导学   指导学生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   理顺本课知识,大体把握本课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二、分组导学,师生释疑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幻灯片出示   2、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幻灯片出示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幻灯片提供材料   材料一   年 代   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   1970~1974   128亿美元   1989   1900亿美元   1996   32330亿美元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小组合作,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回答   ①20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因此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经济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让学生知道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   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归纳,既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又能使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更直观的了解。 从1989年到2001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6.1%,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5个百分点;世界货物贸易额增长1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增长2.8倍.   材料二:目前全球大约有6. 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   (1)你知道什么是跨国公司吗?知道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影响吗?   幻灯片出示   跨国公司含义: 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国际性企业。   跨国公司意义: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   (2)说说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你知道他的总部设在哪儿吗?主要生产什么产品?   幻灯片出示图片   你知道哪些中国著名的跨国公司?   材料三:波音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的生产,如波音757—200的发动机就由英国工厂制造,中国工厂也为波音飞机生产部分重要配件。   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图片   你知道中国是什么时间加入WTO的吗?   幻灯片出示中国加入世贸的图片   你了解世贸组织吗?   幻灯片归纳经济全球化的的四个表现   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   认真听讲,了解跨国公司的含义及意义   根据自己的了解踊跃发言   可能会答出海尔   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国际分工不断加强   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WTO)   回答:2001年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相关 文章 : 1.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与记忆方法 2.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与记忆方法(2) 3. 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练习试卷 4. 初三下册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练习试题 5. 高一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期末检测试题 6. 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开放经济之经济全球化 7.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面对经济全球化 8.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9. 高一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试题 10.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反馈检测试题
2023-08-14 18:02:281

英语在未来都是主流语言吗?不要复制请切实回答哦,它还能流行多久未来的语言会是怎样?

英语有它的长处。在用电脑时就感觉中文好难输入喔! 还有很多科学方面,数学,化学,也都用英文字母。我想未来的语言是"bad english",这已经是地球上最多人说的语言。 中国人可以"英文中讲",我已经看到很多例子了。语言就是表达嘛,是活的。
2023-08-14 18:02:394

你认为英语对物流管理是否有用

我觉得有用的。
2023-08-14 18: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