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宇宙的密度处于临界值,这是怎么得来的? 人择原理是唯心主义吗?它有什么科学性,合理性?

2023-08-22 23:14:20
共2条回复
贝贝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你好!我想你不会轻易满足别人复制粘贴的答案吧!

百度回答问题人员类型统计:

复制粘贴型:约占80%,这类答案最没技术含量;

偷窃修改型:约占10%,这类人比前一种更可恶:

滥竽充数型:约占5%,这类人根本不知道答案,而是在“混”;

智者真相型:5%,这罕见的5%,支撑着整个百度知道体系,他们的回答几乎都为原创,即便有引用也会加以注明!

好吧,切入正题!

有关“临界值”是一组庞大的问题:天文学常数(包括你提的“宇宙的密度处于临界值”),生物学常数(比如地球环境的一切常数为什么恰好适应生命生存?这一点与人择原理有关!),数理常数(如黄金分割比为什么是0.618,圆周率为什么是3.141592653...........这背后隐藏了关于世界的“设计结构”,这一点又牵扯到神学).......

你会发现,我将你的问题扩展到一个很大的范围!

没错!

所有关于“常数”及“临界值”的问题其实都是同一类问题!

至于人择原理,Ah,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

人类的所有理论:除了逻辑部分,测量部分(指机械测量)是客观的,其余成分均是主观的!甚至连“观察”这种行为也被证实含有主观成分。

想了解得更多,留下你的邮箱,我发一些相关书籍给你。

另外,我是一个未解之谜爱好者,thedreamoftime@1*.com

如果愿意,以上邮箱联系。

LocCloud

这是计算的来的。

临界密度Ρc=(H^2)/(8πG/3)

H——哈勃常数

G——引力常数

不是,应该是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是靠人来想的,而唯物主义是客观的,因为人择原理是: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他。 这不是我们想存在或不想存在的问题,因为恰当的宇宙规律造就了我们。倘若宇宙不这样发展或换了规律,也许我们不存在也许我们换了中方式存在,这都是客观的,不是我们想当然的。

人择原理其中又分为弱的人择原理和强的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人们生存在众多个宇宙演化模型中一个,假如我们不是身处现在这模型,即宇宙会以不同方式演化,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而强人择原理就更肯定宇宙一定会生出有智慧生物,不允许宇宙以其他不能够令我们生存之选择出现。当我们出现后,文化将会以一种有智慧的形式存在下去并传遍宇宙,并终会达到极点和其他宇宙进行交流。

弱人择原理: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

最终人择原理:包含智慧的信息处理过程一定会在宇宙中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就不会灭亡。

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关推荐

人择原理究竟是什么,有科学易懂的解释吗?

优势互补。择偶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会选择具有很多优点的异性作为互补,让生活更加圆满。
2023-08-14 18:44:494

什么是“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的基本思想,是用人类或当前存在的其他有认识宇宙能力的智能生物的存在为出发点,来推演出宇宙的初始条件和基本物理参数的关系。以人类的存在为例,人类存在前提是有一个地球在适当距离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地球上要具有适当比例的化学元素的混合物,主要包括碳、氮、氧和氢。这些元素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它们从何处来?可以往前推测它们是从宇宙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然而如果大爆炸中只产生氢、氦等几种轻元素,那么重元素则可能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中制造出来的。这些重元素在恒星爆炸时形成物质云,这些物质云又形成下一代恒星,即太阳。那么太阳和它的下属行星地球就有了生命形成所需的各种元素。然而这些元素形成生命要经过漫长的几十亿年,同样,原始生命进化到智能的人类还需要另一个漫长的年代(几十亿年)。这样,根据人类目前所具有的条件,就一步步判断出了宇宙在开始时的状态。“人择原理”是美国宇宙物理学家迪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这是关于生命与自然界的关系的一种说法。
2023-08-14 18:46:571

什么是人择定理

分类: 烦恼 解析: 你说的是人择原理吧. 人择原理可以释义作:“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人择原理有弱的和强的意义下的两种版本。弱人择原理是讲,在一个大的或具有无限空间和/或时间的宇宙里,只有在空间一时间有限的一定区域里,才存在智慧生命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些区域中,如果智慧生物观察到他们在宇宙的位置满足那些为他们生存所需的条件,他们不应感到惊讶。这有点像生活在富裕街坊的富人看不到任何贫穷。 很少人会对弱人择原理的有效性提出异议。然而,有的人走得更远并提出强人择原理。按照这个理论,存在许多不同的宇宙或者一个单独宇宙的许多不同的区域,每一个都有自己初始的结构,或许还有自己的一套科学定律。在这些大部分宇宙中,不具备复杂组织发展的条件;只有很少像我们的宇宙,在那里智慧生命得以发展并质疑:“为何宇宙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样子?”这回答很简单: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在这儿!
2023-08-14 18:47:041

谁给我解释解释人择原理?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不要只给我一两句话的解释哦! 解析: 早年写的笔记,转载过来,供参考——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37年提出了“大数假说”,由此引申出了自然哲学的“人择原理”。 ue5f1ue5f1从测量角度来看,选择不同的尺子测量结果的数值是不同的,这里的数值就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字,由于习惯定义了标准长度为“米”、时间为“秒”。对于宇宙这样的研究对象采用微观世界原子尺子更合适,相应有:ue5f1ue5f11.氢原子静电与引力比~e^2/Gmpme=2.3×10^39 ue5f1ue5f12.原子单位的宇宙年龄~mec^3/e2H=7.0×10^39 ue5f1ue5f13.质子单位的宇宙质量~8πρc^3/3mpH^3=1.2×10^78 ue5f1ue5f1由此引发的问题:为什么都具有10^39量级的无量纲大数存在?如果考虑到都是物理常数的组合运算结果,是否存在常数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对于相应的物理学和宇宙学问题这里不再继续讨论,但是应该注意:为什么人类“恰好”能够认识到这样大数的存在?是否宇宙进化到一定阶段就可以产生可以认知宇宙的生命呢? ue5f1ue5f1观察生命世界的昆虫,比如蝉,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出生,看到树木生长直至寒秋凋零,其生命也结束了。在蝉的历史记忆中,自然天地是恰好适合她生存的一个时间段。如果考察人类或者生命在宇宙之中的发展历程,不得不说比蝉相对一个地球年的比例要小得多!是否“恰好”在自然世界的大数为10^39量级的时候才适合人类这样的生命出现,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本身呢?——无法回答,但希望如此,否则“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自然的上帝不会捉弄任何事物,也包括人类。如果物理常数在变化着,我们已经使用了自然的量子化时间尺度,该如何理解时间呢?时间是否在自然地变快或者变慢地流逝着呢?这个问题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在宇宙尺度上时间已经是宇宙存在的属性之一,如同空间、物质一样,无法采用宇宙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描述了。类似于一个人无法用自己的手抓着头发将身体提升一样——只缘身在此山(宇宙)中!这就是“大数假说”的“人择原理”解释。 ue5f1ue5f1“人择原理”是立足于人的角度,也可以从自然的角度说是“天择原理”。到目前为止,人类认识到四种基本作用力,而它们“恰好”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着,非常适合人对其研究与认识:1.万有引力——主要表现在宇观尺度:宇宙、星系团、星系、恒星系,至少是太阳系这样的大质量空间。2.电磁力——由于大范围物质净电荷总数几乎为零,所以静电力的表现并不显著,即使存在强磁场天体,也由于磁场的闭合特性,作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只有微观尺度才显著。3.强相互作用力——仅仅存在于原子核内部来粘结质子,外部无任何表现。4.弱相互作用力——基本粒子之间一种特殊作用,由于比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强度都弱,故有此名,其作用范围比强相互作用还要小。 ue5f1ue5f1正是四种作用的范围不同,人们才可以在不同尺度主要考虑不同作用的贡献,使得研究的方法及其过程有了简化,否则复杂的公式与方程,无法解算了。那么这是否也是“人择原理”的一个结果呢?可以这样说,“恰好”人类出现,“恰好”四种作用分离了,适合简单地认识自然!
2023-08-14 18:48:111

强人择原理的介绍

强人择原理又叫人择宇宙学原理(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简称人择原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是关于正确认识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的观点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无论宇宙是什么样子,都是为人类这种高级智能生物形成的。同时也只有人类,才能解释和说明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并指出其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023-08-14 18:48:181

根据人择原理,在观测者死亡后,这个宇宙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存在“【你死了】并不代表[解释这个宇宙并适合在这个宇宙生存的人]消失了,所以宇宙还是存在的。我想人择原理里的观察者指的不是[个体]而是[人类]或者说[智慧生物]。也有解释说每个假设有意识的物体都可以,当然它们的生存条件也就和我们不同了。
2023-08-14 18:48:494

请简单叙述生活大爆炸中人择原理是什么?

你问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活着?我答:因为人会喘气所以人才能活着。你问:人为什么喘气才能活着?我答:因为人必须喘气才能活着。你问:人为什么必须喘气才能活着?…………我答:因为,如果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一个”人不喘气“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那也就不存在”人为什么会活着“这个问题。人择原理分”强人择原理“和”弱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举例:地球为什么有空气?因为人要喘气。地球必须让人活着,所以地球才有空气。弱人择原理举例:人为什么能活着?因为地球有空气。地球必须有空气,人才能活着。因为地球有空气,所以有了”人为什么会活着?“这个问题。如果地球没有空气,就没有”人为什么会活着?“这个问题。
2023-08-14 18:49:441

人择原理

<引子>人择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陆亢面对着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思维就在一瞬间迸发出了对这个宇宙的终极解答。<往事>小时候的陆亢就对外星人充满着好奇,他坚信既然这个宇宙中有人类,那么就一定有其他的外星文明。他喜欢和身边的人谈论有关外星文明的一切,他和别人聊天的话题几乎都是这些。这使得他身边的朋友渐渐的听不进他那无聊的话题,这并没有什么,因为陆亢只对外星文明充满好奇对大家的看法没太在意。每到夜晚,他就会把目光投向那深邃的天空,将思维放到浩瀚的宇宙之中。其实正是因为少年时期这方面兴趣的培养,为他长大以后从事有关这方面的行业打下了基础。在上大学时,陆亢曾经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研究并完善了德雷克计算外星人的那个公式。经过他完善后的公式变得更为严谨,更经得起推敲,这个公式给作为本科生的他带来了满满的赞誉。陆亢也因此受到了赏识被免推成为华纳联邦射电天文望远镜群落的研究员。对太空和外星人充满好奇的陆亢在观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于是他便很快成为了许多观测和研究项目的负责人。陆亢不断的在搜寻外星人的信号,他利用的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可是十几年来,却一直都没获得任何有重大意义的收获。他已经从研究员变成了华纳联邦射电天文望远镜群落的总管,但其实职位的变化并未给陆亢带来任何他想要的科学研究上的成果。他和大多数从事此研究的人一样遇到了那个困扰人们许久的谜题——按照道理来说,宇宙中应该满是外星智慧生命,可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搜寻外星人的信号,也发出了许多信号,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呢?陆亢对于研究的热情在这十几年中一天接一天的逐渐被打消掉了,慢慢的他开始不再期待某一天控制室里的屏幕上出现某个有关外星人的惊人结果,而是在思考那个充满着疑点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在他的脑海中纷纷扰扰,似乎所有的这些解答都是合理的,但其实又都是有漏洞的。直到有一天,陆亢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一位同事受到相同问题的困扰,结果借毒品来消磨自己的意志。最后他的那位同事,登上了20层楼高的大厦的顶部,当人们在不断的劝阻陆亢的那个同事时,陆亢的那个同事却已经再也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话语了,他只是反复念叨着这样的一句话,“这是假的……这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假的。”然后便从楼上跳了下去。这件事给陆亢的心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回到研究所的休息室,陆亢反复的盯着笔记本上的人择原理的定义,他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并且这个奇怪的想法还是可以被证明的。<实验>陆亢开始准备这个实验,他向华纳联邦政府提出了申请该实验的文件。他在文件上声称,“近日,天文台截获了来自大仙女座星云C0129星球上的智慧文明的电磁波信号。要求利用大功率的信息发射台向其发射一束极为强大的电子流信号。”实验被华纳联邦的政府批准了,陆亢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但和大家不一样的是,陆亢并不是因为即将与外星人交流而激动,他再清楚不过的知道那个外星人的存在只是他说的一个谎言而已。他期待的是能够回答他这一生所研究的科学方面的那个答案。实验结果早已被精确的预算了,电子流信号被以光速的3/4发射了出去,预计将在28年6个月5天零4小时30分钟45秒后再次被反射回地球。陆亢集中了全球所有的电网向外太空发射出了这样的一束强大的电子流。随着电子发射器发出剧烈的响声,闪着亮丽光芒滋滋作响的电子流飞向了外太空,陆亢的思绪也随之飘展到了外太空。28年半是多长的一个时间?那么再加上陆亢从事研究的这么多年呢?他无疑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对于太空和外星人的探索中去了。<平凡人生>在这等待的28年半中,陆亢只是间歇性的继续搜寻外星的信号。因为他知道外星人的信号能够被收听到的可能性已经是渺茫的了,他也是时候该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了。这20多年里,他多次来到世界各地的贫民窟,还捐掉了他所有的个人财产。他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去那些年轻时没能去过的地方,一起做那些年轻时没能做过的事。他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做那些小时候没能做过的游戏,一起讲那些小时候没有讲过的故事。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总算过上了一个平凡的人生。但是只有陆亢自己知道,与妻子和家人相比,他更为热爱的依然是那些他至今没人取得任何突破的科学研究项目。<终极奥义>计算的日子一天天近了,陆亢又开始踌躇满志地恢复了自己已经落下多年的工作。根据准确的计算,发射的那束电子流经过反射后,将在三天后的下午16点30分被人们收到。第一天,陆亢起的很早,他亲吻了自己妻子的脸,离开了家,来到了射电天文望远镜群落。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这里的一切和多年前他刚到这里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凭空的多了一些物是人非的感觉而已。陆亢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便开始了工作。在检查了实验的仪器,确认一切正常后,陆亢便在这个熟悉的地方转了转,看着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陆亢感慨万千,这些年轻人和旧时的自己是何其的相似。如果还有机会的话,那些年轻人们一定也会像陆亢一样,因为他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就像这人生,但是其实这宇宙中所有一切哪一个不是虚无缥缈的呢?只不过是有一个能够感知这一切的事物(人)的存在让这一切有了存在这个说法而已,这不就是人择原理吗?有复杂的思绪在心中翻滚时,时间过去的总是很快。傍晚很快就来临了,又像很多年以前一样,陆亢又将目光投入深邃的天空,他的思维仿佛来到了浩瀚的宇宙。这一切仍然像几十年前那样深深地吸引着陆亢,只是陆亢已经对这一切产生了怀疑。陆亢准备回研究所休息了,他突然蹲下,摸了摸大地,“是真的,这是真的。”第二天,陆亢再次起来的很早,他穿好衣服,理了理自己的领带。他没有去查看工作的具体情况,他知道那是急不得的。他独自一人驱车来到射电天文望远镜群落周围的草原边。这时候正值秋天,草原上的草大多是枯黄的。这一切对陆亢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为他的思绪凭空的添了几笔哀伤。在这草原上,陆亢迈着大步带动着他那已经苍老的躯体。陆亢也不知道一天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只是凭借他那科学家的对未来的感知,他的心中早在20多年前便埋下了对明天发生的事情的恐惧。根据他的理论,根据他的想法,明天发生的事情将是可怕的,但是陆亢也不知道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感到可怕。吃完午饭,陆亢回到了射电天文望远镜群落。是时候该为明天接收信号做准备了,陆亢亲自带着大家检查了设备,测试了接收信号并分析的那些软件。夜里,陆亢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对明天的接收心存疑虑,他总是感觉那束电子流再也不会来到地球了。他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入眠。第三天,这天下午的16 点 30分27秒时,那束电子流将会被接收到,前提是那束电子流还会被人类接收到。这一天,陆亢始终盯着控制室的大屏幕。到16 点 30分27秒时,那束电子流没有被收到,人们却收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信息——整个宇宙的时空都在被扭曲,被拉伸。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对陆亢说,“教授,观测仪器在像我们开玩笑吧。”陆亢表情严肃地回答道,“不是观测仪器在向我们开玩笑,而是宇宙在向我们开玩笑。”“这一切不会是真的吧?”年轻研究员的表情中透露了一丝恐慌,“教授不会是您在开玩笑吧?”“从我们对真的的定义上来看,这是真的。”陆亢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但其实如果我们都觉得这是假的,那么这也就成为假的了。”“教授您传递的那一条信息。不会是让外星人来毁灭我们的吧?”“是整个宇宙的空间在被拉伸,外星人的存在还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即使外星人存在,他们也不至于将整个宇宙拉伸,把自己也毁灭掉吧。”陆亢笑了笑回答,“今天全球各地的天文台应该都关注到了这个结果,这不只是地球人的末日,这是宇宙的末日,其实这还是地球人的末日。”“教授,你表现的如此风轻云淡。难道你在20多年前发射这条信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吗?”陆亢回答道,“我当时知道我这个举动是危险的,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危险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根据人择原理,正是因为这个合理的宇宙,才会出现智慧生物。正是有了智慧生物,这个宇宙的合理才会被感知和解释 ,这是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当我们从造物主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时,人择原理可能就会被改写成这样,“智慧生命能够揭穿一切的谎言,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宇宙。”假如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没有探索到的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都应该只是虚构的图像而已。但是一旦人类足迹真正的遍布到了,造物主就必须将这虚构的图像换成真正的实体。而制作实体和虚构图像相比,所消耗的能量将多上不知多少倍。于是,终究有那么一天,造物主所虚构的这个世界将变得无法维系下去。而我发送的那束电子流就是为了更快的揭露造物主编织出的浩瀚宇宙这个谎言。”“全完了…全完了!”那位年轻的研究员突然放声大哭,接着用双手指向陆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是你毁掉了这个美好的宇宙。”他随即将陆亢扑倒在地,和陆亢扭打了起来。……到夜晚时,这种拉伸已经波及地球周围了,那位年轻的研究员早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发泄他心中那团怨气。当天上的月亮逐渐被拉成了椭圆形时,陆亢对着天空大喊,“人类这种智慧文明就像是一台测谎仪。他们凭借好奇心,不断地揭穿一个又一个谎言,直到后来他们发现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谎言。于是……于是他们就真的变成了一个虚假的谎言!”“这是假的……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假的!”所有人都忍受不了被时空拉扯的痛苦,他们纷纷选择了不同的自杀方式。身上被扭打的全是伤的陆亢却完全不顾这种拉伸的疼痛,依旧凝视着天空,他的表情很平静,他尽情的享受着这最后的谎言被揭穿时的快感。也许这一切本就是真的,只是时间赶的很巧合。但是真真假假不都是为了解释这个世界吗?
2023-08-14 18:50:061

人择原理和人存原理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人存原理  是霍金在书中提到了“人存原理”这个概念,其释义为: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 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科学工作的一切活动如果脱离了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任何意义可言。 人存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描述,都带有我们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  粗略的讲,人存原理是讲,我们看到的宇宙是这种样子,至少在部分上是因为我们的存在。从整体外观上看,刚好和完全可预见的统一理论的梦想正相反。在同一理论中自然定律是完备的,而世界之所以是这样子的,是因为他不可能是别的样子。人存原理具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从弱到无聊,到那些强到荒谬的程度。虽然大多数科学家对人存原理的强的版本持怀疑态度,但是仅有很少人对弱的人存原理的论证有怀疑态度。  弱人存原理归结成解释我们能够在宇宙中的那些不同时期或者部份中栖居。例如,为何大爆炸发生在大约一百五十一年以前的原因是,宇宙必须足够古老,是某些恒星已经完成他们的演化以产生像氧和碳那样的元素,我们就是由他们构成的,而宇宙也必须足够年轻,使得某些恒星依然在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  在无边界的设想的框架内,人们可以利用费恩曼的规则,把数赋予宇宙中的每一个历史,去发现宇宙中的那个性质很有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要求历史包含有生命存在并且是有智慧的,所以必须贯彻人存原理。当然,如果人们能证明宇宙的一些不同的初始状态很可能以演化到产生象我们今天观察到的一个宇宙,人们将会对人存原理更加欢欣鼓舞。这就意味着我们息居的宇宙的部分的初始状态不必被很仔细的挑选过。  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科学工作的一切活动如果脱离了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任何意义可言。人存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描述,都带有我们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水准,同时,其认识成果都不违背人的判断标准。由此我联想到,教育的真谛就是“人存”,它的起点和归宿都应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教育的一切活动和根本任务,都应以人的价值为最高宗旨。其实,这样的信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它早在教育活动萌芽之时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的,只不过在教育发展到今天,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命题的真正意义,教育开始脱离人的本性的张扬,把本来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对象性的东西作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违背“人存原理”而走向“人的异化”,这可能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2023-08-14 18:50:151

人择原理的多种版本

人择原理的支持者提出,我们之所以活在一个看似调控得如此准确,以至能孕育我们所知的生命的宇宙之中,是因为如果宇宙不是调控得如此准确,人类便不会存在,更遑论观察宇宙。若任何一个基本物理常数是跟当前的有足够的差异,那么我们所知的生命便不能存在,更不会有智慧生物去思考宇宙。有论文指出,(弱)人择原理能解释精细结构常数、宇宙的维数、和宇宙常数等物理常数。我们需要分辨人择原理的弱、强、最终和其他版本,因为字眼上的些微变化便会令含意产生巨大的不同。1973年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布兰登·卡特(Brandon Carter)在哥白尼诞辰500周年时提出了人择原理并将其分为两种:弱人择原理和强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作为观察者的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时空位置,是因为这个位置提供了我们存在的可能。强人择原理则认为:我们的宇宙(同时也包括那些基本的物理常数)必须允许观察者在某一阶段出现。卡特提出人择原理后,很多人对其作了解读和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学家约翰·巴罗(John D. Barrow)和物理学家弗兰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同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也在《时间简史》一书中提到了人择原理,他把它称作“人存原理”。人择原理被分为三种,弱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和终极人择原理。人们通常使用巴罗等人提出的叙述:弱人择原理(Weak anthropic principle (WAP)):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约翰·巴罗(John D. Barrow) 和弗兰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1986)强人择原理(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 (SAP)):宇宙必须具备允许生命在其某个历史阶段得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性质。最终人择原理(Final anthropic principle (FAP)):包含智慧的信息处理过程一定会在宇宙中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就不会灭亡。在卡特最初的定义中,弱人择原理仅仅涉及到确定的“宇宙学”参数,即我们在宇宙中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而没有牵涉到后来属于强人择原理的基本物理常数的值。他同样也只是提到“观测者”而不是“碳基生命”。不过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却是导致无休止的对于各种版本人择原理误解的原因。智慧设计的支持者声称得到了强人择原理的理论支持。一方面,多宇宙理论或称为多选择宇宙理论的存在是基于另一些理由,而弱人择原理提供了一个貌似正确的理由,来解释我们宇宙的良好秩序。假定存在可以支援智慧生命的宇宙,那么实际上这种宇宙必定存在,而我们的宇宙无疑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多选择的智慧设计并不仅限于多选择宇宙理论的假定。不过有些进化论的支持者同样声称得到了人择原理的理论支持,例如Ikeda及Jefferys就认为人择原理是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否定了智慧设计。
2023-08-14 18:50:221

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

1.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二是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意对即可) 2.人择原理认为,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这种原理的主观性太强,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意对即可)
2023-08-14 18:50:351

人择原理的哲学原理

巴罗和蒂普勒详细地阐述了看起来无法相信的巧合,这些巧合使我们的宇宙具有特色,并使我们人类进化。他们认为只有人择原理能搞清楚这大量的巧合的意义。无论是原子的能量级还是弱核力的精确力量都好像是为了适应我们的生存。宇宙中碳基生物的存在可能与一些引数参数值有关,假设这些参数值变化很少,那碳基生物就可能不存在了。尽管巴罗和蒂普勒的作品属于理论物理学,它仍然讨论了化学和地质学的多种相关话题。在1983年,布兰登修正了他1974年的论文,认为人择原理在最初的形式上只是要引起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警惕,那就是如果他们没有考虑观察者的生物本性所导致的呈上升趋势的限制,天文学和宇宙学的资料翻译工作将会出现错误。反过来,卡特还警告发展生物学家,当他们翻译报告的时候也要考虑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因素。由此,卡特总结,介于对于宇宙年龄的最好估计(当时是150亿年,当前是137亿年),发展链可能只允许一个或两个的低可能链。A.Feoli和S.Rampone(强人择原理是否太弱 1999)介于宇宙的大小和可能的星球数量,认为有更多的低可能链。有更多的低可能链的数量和生命的出现以及随后的进化需要智慧设计不太相符。观察宇宙论和量子引力理论的最新著作使得人们对于人择原理重新感兴趣。量子引力试图把其他的力量统一到引力上。然而,一旦有了有前途的理论,这些理论却又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基本物理常数是不受限制的。这种观察的诱导更多地来自于对于数量的精确估计,比如说是宇宙密度,同时宇宙论里从这个估测中预测了一个和这个0.3几乎差不多的结论。对于人择理论有了些不一样的选择,大多数存在一些乐观的理论认为万物学说最终会被发现,这个学说联合了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通过获取所有颗粒的特性而获得。万物学说包括了M-理论和量子引力的多种理论,虽然所有的这些理论都被认为是演绎性的。另一种就是李·斯莫林的宇宙论的自然选择模型,这也被认为是多重宇宙,这个理论认为如果这些宇宙和我们的宇宙有相同的性质的时候,那么这些宇宙就会更丰富。这也能在加德纳和他的利己主义生物宇宙学假说中见到。
2023-08-14 18:50:451

人择原理的相关推论

在2002年,尼克·博斯特罗提出:“有没有可能把观察选择效应总结成简单的表述?”他认为这是可能的。但是,许多人择原理是非常令人疑惑的。特别是一些从卡特的重要论文中得到灵感的,虽然是不错的,但是他们太缺乏说服力,不能作为真正的科学作品。尤其是我认为现存的一些方法不允许任何由同时代的宇宙学理论中得到的观测结果,尽管这些理论根据经验显然能被而且已经被天文学家检验著,一种更充分的关于观察选择效应该如何加以考虑的政策才能够打破这种方法上的鸿沟。他的自我选样假定是“你必须把自己想像成一个适合的参考组中的随机观察员”,在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甚至不知道我们是谁的前提下,他引伸了人择原理偏见和人择原理推论。这也许还能够成为克服多种认知偏见的方法,这种认知偏见限制了人类天生的观察以及运用数学了解宇宙模型的能力,这在数学认知科学中也有提到。
2023-08-14 18:51:021

人择原理的弦理论

弦理论预示著有很多可能的宇宙,被称为背景或是真空。真空也常被称作弦景观(string landscape),李奥纳特·苏士侃认为有了很多的真空的存在时的人择原理的推论变得非常有力。另一些人,特别是大卫·格罗斯、Lubos Motl、Peter Woit, 认为这是没有预言性的。在关于弦景观的论文中,史蒂分·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提出人择原理是现代科学的“转折点”。
2023-08-14 18:51:171

人择原理的批评

有些人批评一些形式的人择原理,他们争论人择原理中估计生命的化学本质是碳的化合物和液体水是一种诉诸无知。(有时候被称为碳沙文主义或生物化学),允许碳基生物进化的物理常数的界限也预想的要少了很多限制。(Stenger 2000).弱人择原理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批评他是一种赘述。它陈述的不是些容易理解的东西而是些琐碎的真理。人择原理的讨论暗暗假设了,若我们有能力思考宇宙学,那么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只能落在特定的区间。批评者认为这简直赘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事情本来就是不同的,那它就是不同的”。如果这种批评是成立的,那么弱人择原理就理所当然变得没有意义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宇宙为了使我们能存在来思考它,它就必须要使自己变得让我们生存。Peter Schaefer否认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虽然弱人择原理是讲的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却不能推翻它,因为人们不能因为这个理论本来就是对的就驳斥这个理论。还有,很显然,人择原理中强调的因果关系的方向是错误的。人类进化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宇宙、宇宙常数和所有的一切,而不是宇宙适应人类,那就是说是因为我们适应了宇宙,宇宙却不是专门为了适应我们的。强人择原理的批评者认为它既不是可试验的也不是可证伪的。FAP在最终人择原理中被详尽的讨论了。巴罗和蒂普勒(1986)认为虽然最终人择原理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物理学观点,它也还是“和道德价值非常接近”。霍金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并不如人择原理的拥护者所说得这般“特别”。他认为有98%的可能,一个宇宙大爆炸会产生同我们一样的宇宙。然而,诸如霍金所使用的这些方程式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样的宇宙可被称为是“和我们一样”,这些问题在科学上都是重要的。霍金的波函数陈述了宇宙在与比它先出现的事物没有联系的情况下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怎样从零产生的。然而,从2004年起,这个理论就在不断地被争论,而且,正如霍金在1988年所写的,“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平衡从而创造了一个宇宙去解释它们?……为什么宇宙要不遗余力地去打扰现有的东西?”“从无到有”是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2023-08-14 18:51:301

人择原理如果成立对人类的存在意义会有什么影响?

宇宙浩瀚无边,人类文明目前的能力依然无法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加上它正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向外膨胀,我们想要解开这个巨大的谜团或许遥遥无期。因此,人类在宇宙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至今仍然令我们感到十分疑惑,如果能够解开这些谜团,或许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有关宇宙存在的各种观点中,人择原理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因为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是不断变化的,而随着人类的观察而变得确定起来。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人类需要观察它,而人类如果不进行观察,宇宙也未必存在。这样一来,宇宙不断膨胀离不开人类的探索,我们的科技不断进步,能够观察的范围才会不断增加,甚至已经超越了光速。根据相关研究,人择原理其实存在很多科学依据,只不过它带有强烈的唯心色彩,所以才不会被人们广泛接受。相对来说,我们更愿意承认宇宙产生于奇点大爆炸,这一切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然而,宇宙中存在太多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就连爱因斯坦的很多理论在近年来也开始被新的研究渐渐动摇,“上帝不会掷骰子”的说法已经被量子力学顺利推翻,所以人择原理在未来也有可能真的成立。试想一下,宇宙如此之大,人类文明只能探索冰山一角,而剩下的部分可能永远都是未知状态,如果人择原理成立的话,它们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我们无法飞出宇宙,至今都没有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所以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给出合理的答案。不过人择原理仍然告诉我们,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能够影响外界,甚至还能够改变宇宙。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不过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只要证明人择原理的真实性,人类文明就有望更快的找到宇宙隐藏的奥秘,我们自身也将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2023-08-14 18:51:561

人择原理 是唯心观 还是唯物观

我啊生活唯心工作唯物
2023-08-14 18:54:103

人择原理和物竞天择--感觉很矛盾?难道是交替出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意义在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过来也是一样。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023-08-14 18:54:181

为什么有人

你去问 达尔文。我建议。
2023-08-14 18:54:274

马丁·加德纳以完全荒谬人择原理嘲笑了最终人择原理u2027

反讽啦,顺着“人择原理”将人的力量过度夸大。就好象卓别林电影夸张搞笑的动作一样。简单点说他就说了一句话:“人择原理”就是个SHIT。
2023-08-14 18:54:352

人择原理和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

人则原理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分支人则原理受唯心主义控制,变现唯心主义的特征啦啦啦
2023-08-14 18:54:421

量子自杀的人择原理

可以想象,Tegmark等多宇宙论的支持者见到自己的提议被演绎成了这么一个奇谈怪论后,是怎样的一种哭笑不得的心态。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宇宙学家不得不出来声明,说“永生”并非MWI的正统推论。他说一个人在“死前”,还经历了某种非量子化的过程,使得所谓的意识并不能连续过渡保持永存。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和哲学家们无疑都会感到兴趣。支持MWI的人也会批评说,不过,也许的确存在一些世界,在那里我们永不睡觉,谁又知道呢?再说,暂时沉睡然后又苏醒,这对于“意识”来说好像不能算作“无意义”的。而更为重要的,也许还是如何定义在多世界中的“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的问题。总之,这里面逻辑怪圈层出不穷,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为实践所检验的东西,都是空对空。根据Shikhovtsev最新的传记,埃弗莱特本人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他的“意识”会沿着某些不通向死亡的宇宙分支而一直延续下去(当然他不知道自杀实验)。但具有悲剧和讽刺意味的是,他一家子都那么相信平行宇宙,以致他的女儿丽兹(Liz)在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中说,她去往“另一个平行世界”和他相会了(当然,她并非为了检验这个理论而自杀)。或许埃弗莱特一家真的在某个世界里相会也未可知,但至少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绝大多数其他世界)里,我们看到人死不能复生了。所以,至少考虑在绝大多数世界中家人和朋友们的感情,我强烈建议各位读者不要在科学热情的驱使下做此尝试。
2023-08-14 18:54:511

地球上为什么有人?????

因为地球上有水可以让动植物生长繁衍,从而某种细胞变成了人类,此答案不是满意也得最佳。
2023-08-14 18:55:065

宇宙为什么需要人类?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去看的话,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繁殖,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地球上的生命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彼此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都有例外,地球生命的例外就是“人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 在众多生物中,也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择宇宙学原理人择宇宙学原理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理论,这个理论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的观点,这个理论很可能会颠覆你对生命的认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生命是渺小的,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很脆弱,同时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而地球是宇宙中十分普通的一个行星,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宇宙中数不胜数,就连太阳这样的恒星在宇宙中也很普通。可是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地球上的生命好像又不是那么的普通,因为人类一直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也没有发现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地球就像是一个孤岛,地球上的生物寸步难行。而在人择原理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必须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这有宇宙是这个样子,才会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来谈论宇宙,正是因为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才能解释宇宙的各种神奇特性,以及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如果任何一个数值产生偏差,人类就不会存在。人择原理存在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观点,弱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是众多宇宙模型中最适合生命诞生的一个,而强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更倾向于向着适合碳基生命出现的方向演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去谈论和探索这个宇宙。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对人择原理的影响很大,在双缝实验中,人类的观察会影响量子的状态,如果没有人类的观察,量子会一直处于“叠加态”,人类观察会导致叠加态“坍塌”,让量子的状态变得确定,宇宙需要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或许就是为了让人类观察宇宙,让宇宙时刻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大部分科学家都不承认强人择原理,毕竟强人择原理有些太“玄乎”了,但是基本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承认弱人择原理,人类的存在可以解释宇宙的各种特性,所以我们不用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的全部。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例如:“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是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思索的主题。先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下也给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哲学、宗教的存在、意识(自觉)、幸福等概念交集在一起,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象征符号、实体论、价值、目的、道德、善与恶、自由意志(自愿)、上帝观、神的存在、灵魂、来世等。而与科学的联系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科学在与之相关的话题上,一般会设置一定的背景与参数来描述与宇宙有关的事实。实现个人的潜能与理想。实现生物性上的完美。追求智慧与科学学识。做有益、正确的事。去爱、感受并享受生活。拥有权利、变得更加强大。存在先于本质,生命全无意义。哲学先驱和科学家们们就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研讨,然而迄今为止还煤油下定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非常困难,最多也就是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2023-08-14 18:55:201

我们所处的宇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纯态波函数?

宇宙波函数,是被誉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对于宇宙的终极猜想。霍金的假设很简单,如果整个宇宙只是一个量子粒子,是否意味着宇宙也有自己的波函数?一个拥有波函数的宇宙,意味着什么?霍金的猜想1:宇宙是概率的,即是无限的。自从德布罗意波被证实,“波粒二象性”似乎不再只是微粒子的特权。霍金更是大胆地将整个宇宙量子化描述,于是宇宙成了一个拥有无限平行宇宙的集合。1924年,改行攻读物理学的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观点:实物与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用电子束单晶衍射法,汤姆逊用多晶金属箔透射法,分别发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的存在。和粒子的量子运动不一样,宇宙之间的量子跃迁,可以说是岁月悠长,甚至超过宇宙本身的寿命。因为我们的宇宙概率被认为是极大的,所以我们的宇宙才表现出实在性,但也意味着还有无数其它的宇宙,只是它们的概率加起来,远远不及我们宇宙的概率。目前,霍金开创的量子宇宙学,还只是一个物理愿景,缺失数学语言的描述,所以不足以作为一个理论。但霍金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因为它有很清晰的目标。于是,霍金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计算宇宙波函数的解,以求得到一个满足我们这个宇宙概率是一个极大值的解。霍金的猜想2:虫洞不再用于时间旅行,而是连接不同平行宇宙的通道。1957年,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曾对量子理论做过一个“多世界”诠释,即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使世界“分裂”,每一种选择都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中,就像阿根廷作家乔治·路易斯·博尔赫斯在《岔路口花园》中所言:时间永远分岔,通往无数的未来。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可以在数学上等同于量子理论的所有诠释,但作为让宇宙最受伤的理论,多世界诠释并没有在物理学界流行起来,而成为了文学界最棒的科幻世界观。每一个独立的世界,可以演绎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所有的世界彼此独立。而霍金的宇宙波函数则更加疯狂,因为所有的宇宙是可以连通的,通道就是“虫洞”。在霍金的理论中,虫洞成为了真正的彩虹桥。在霍金的设想中,所有的宇宙都被虫洞同时连接着,但虫洞的平均大小可能仅是一个普朗克长度(10^-35m)。普朗克长度,是由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决定的一个宇宙最小长度。除此之外,还有普朗克时间10^-43s,它们揭示了宇宙并不能无限可分,时空具有最小单位。我们现在已知的所有物理定律,只有在这个最小单位之上,才有效。霍金的猜想3:每个宇宙都有自己的物理规则。波函数意味着,一切都是随机的。无数的宇宙随机分配着不一样的物理规则: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半衰期、不一样的电荷大小……所以,你即便进入这样的平行宇宙中去旅行,你无法以我们的时间概念去界定那里,或许你已经去过了,但又回来了,只是毫无察觉。这样讨论注定毫无意义。而我们的宇宙只是恰巧匹配了一系列严苛的物理指标的世界,于是才能诞生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体。宇宙就像用于测试各种物理规则,会产生怎样化学反应的气泡。我们是其中一个气泡孕育出的实验结果。在各宇宙气泡之外,没有时间、空间的物理概念,这种状态被称为“虚时空”。“虚时空”就像隔离无数宇宙的绝对屏障,禁止不同物理规则的世界相互联系。霍金的猜想4:除了我们的主宇宙,其他的平行宇宙都是死宇宙。不同的物理规则,意味着大多数宇宙可能无法产生生命。因为,生命的产生必须满足一大堆的限制要求。1、比如改变核物理的常量。一旦基础的核物理常量改变,超新星爆发中或许就不会产生重元素,而生命需要重元素,才能生成蛋白质与DNA。2、比如减少质子的衰变期。目前,大统一理论给出的质子衰变期长达 10^30 年,而宇宙的年龄才不过 10^10 年。质子悠久的寿命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现在关于生命的起源,不管是深海起源说,还是陆地小池塘起源说,各种元素不经历10亿到20亿年的时间,都不可能会出现生命的早期形式。而如果我们将质子的衰变期减少到只有百万年的时间,那么生命就不可能出现。更不用说,像温度、化学成分、引力这些显而易见的确保生命存活的环境因素,一个细微的差别或许就无法产生生命。所以,大多数的平行宇宙注定会是死宇宙,没有任何生命。或许10亿个平行宇宙中,才会出现1个像我们这样的宇宙。霍金的这种“婴儿宇宙”理论,注定在科学领域会产生类似哲学问题,甚至是宗教问题的争议与讨论。从“拟人化”到“人择原理”,是上帝的回归吗?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曾出现以自身模样拟人化的众神。科学的发展,第一大功绩就是将人类从最初蒙昧无知的“上帝”崇拜中,拯救了出来,抛弃了“拟人化”的错误认知。但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当世界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了解越多,疑惑越多。世界的偶然性似乎越发明显,因为我们无法解释这些常数的由来。我们的宇宙中,有各种的常数,如果它们稍稍改变,那我们就不会出现,是谁制定了这些满足生命诞生的常数?一个是偶然,无数的偶然又意味着什么?有疑问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回答。而“人择原理”的回答是,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这是“人择原理”的由来,“拟人化”似乎又以“人择原理”的思想,回到了科学之中?目前,存在两个版本的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智慧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实验事实。史蒂文·温伯格:世界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倘若它不是这样,就不会有人问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因为,生命能出现,需要的偶然因素太多了。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系列复杂情况必然已经发生了的铁证。然后,我们再给宇宙赋予意义,以及各种具体的描述:宇宙的年龄、它的化学成分、它的温度、它的尺寸以及物理过程。宇宙的样子,其实都是我们赋予的,或者说,在我们能看见的有限范围内,是这个样子。我们也许就生活在宇宙沙漠的绿洲里。而弱人择原理的第一应用,可以说就是解释宇宙诞生于100亿年前,因为这只是根据我们生命能存在的倒推,但也许这只是宇宙沙漠里我们所待的绿洲的诞生时间,而更广的沙漠外围我们看不见,也推测不了。强人择原理:宇宙中一切的物理常数,都已被精确地设计好了。费里曼·戴森:当我们观察宇宙,发现了许多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偶然现象。它们巧合地融合在一起造福于我们。我感觉,宇宙似乎在某种意义上知道我们的到来。是谁设计的这一切?似乎又绕不开上帝这样的一个角色。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场求职竞争中,几个偶然事件让你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你还会羡慕其运气太好。但如果是一系列近乎苛刻的要求,却完美符合你的竞争对手,让你在竞争中落败,你肯定会鄙视对手走“后门”的无耻之举,而咒骂背后的那个“上帝”葬送了你的机会。而我们生存的宇宙,完美匹配了这样一连串苛刻的常数。是谁为了创造生命,精确地计算了这些值?强人择原理似乎提供了科学定律中具有神意的证据,但这却是与科学史发展背道而驰。人择原理就像一个古老咒语的现代升级版,当顶级的科学家们触碰到时代的天花板时,所产生的无解反思。只有当你醒悟过来,才会发现它即不具备预言性,也无法验证。所以,人择原理只是一种思想上除不去的鬼魅,而不是一个科学原理。人择原理象征了,科学的局限性对于终极秘思的妥协。虽然,没有科学家就没有科学,但我们不能认定没有科学,宇宙就不存在了。就在科学家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自我救赎的信念之后,霍金的宇宙波函数,再次将其复苏。因为,波函数意味着无数的平行宇宙,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物理常数。这样无数的宇宙中,就会有很多因为达不到我们所熟知的常量,而毫无生机。我们成了其中碰巧全部常量达标的一个,虽然我们并不是上帝精心设计的产物,但却打开了“弱人择原理”的可能性,为什么我们是众多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宇宙,我们为何如此特别?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错误:宇宙常数,在宇宙波函数里有了新的解释。虽然,霍金宇宙波函数引发的第二次人择原理的争论更加深刻,以至于今天也无法回答,但它却回答了一个长达80年的科学谜题。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决从场方程中推导出来的宇宙在膨胀的恼人结论,爱因斯坦强行加入了宇宙常数以抵消宇宙的膨胀。但1929年,哈勃的发现却证实了宇宙确实在膨胀,也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画蛇添足。所以说,所有人为常数的界定,在物理学中都是危险的,它代表了我们有限的认知。如果有更好的解释,没有人会愿意用常数去构建自己的物理方程。今天,我们知道宇宙常数接近于零,如果常数是小且正的,引力会表现得更加大,宇宙会被卷缩起来;如果常数是小且负,引力表现为排斥,所有东西都会快速飞离,甚至超光速,让你看不见它们发出的光。而所谓的宇宙常数与真空的能量有密切的关系。而20世纪70年代,最成功的量子理论“标准模型”与大统一理论,开始大量地研究对称性破坏。对称性意味着一种高能量状态,而对称性破坏就是一种能量损失后的表现。好比,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拥有对称性,但当它停止旋转倒下后,它的对称性就破坏了。而各种粒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破坏,势必产生能量进入真空,这会让真空中产生大量的能量,以此估算出的真空能量密度高达2×10^109J/m^3,而实际测量出来的真空密度仅为2×10^-11J/m^3。这100^120倍的差距,毫无疑问给科学界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是至今为止,理论与实验最大的一次分歧,而基于霍金的宇宙波函数揭示的虫洞理论,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这一解题思路的人叫西德尼·科尔曼,他的论文被登上了《发现》杂志,被命名为《平行宇宙——来自哈佛最疯狂的物理学家的新真相》。简单来说,科尔曼认为连接无数平行宇宙的虫洞,将过多的能量送出了我们的宇宙。在他的计算下,宇宙波函数在宇宙常数趋于零时,就会表现为概率非常大。假如宇宙常数非零,宇宙波函数的概率就会很小,这意味着发现其他宇宙的概率为零,只有宇宙常数为零,我们宇宙的存在才是唯一的。100^120倍的差距就这样被消除掉了,科尔曼的结论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给理论物理学界带来了一种以前从未被考虑过的机制。
2023-08-14 18:56:122

什么是弦理论?弦理论是哪位物理学家提出的?

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力如何在宏观宇宙中发挥作用。它讲述了行星轨道恒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这些恒星如何围绕银河系运行等等。该理论认为引力不是实际的力,而是普通牛顿物理学所预测的时空的几何失真。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常使用相对论进行观察和验证的预测。 量子力学解释了微观宇宙。它给出了原子,电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的数学描述。与可以被描述为平滑且可预测的大型世界不同,量子世界非常奇怪和混乱。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合并这两种理论,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问题和不一致,这些问题表明两种理论都没有得到所有答案。以一个黑洞为例。黑洞非常密集和巨大,但非常小。由于极端的重力,所有质量被压缩成一个称为奇点的小体积。我们是否使用相对论来解释黑洞,因为它包含如此多的质量或量子力学,因为它太小了? 那就是问题所在。科学家们无法避免同时使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是当他们试图这样做时,他们却得不到答案。他们开始提供毫无意义的无意义预测和答案。物理定律刚刚破裂。 弦理论 - 最初被称为“超弦理论” - 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一组非常密切相关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弦理论试图将宇宙中的四种力 - 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和引力 - 统一为一个统一的理论。该理论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以便科学家能够在任何地方或时间,无论大小,都能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在所有尺度上理解宇宙。 弦理论通过拒绝亚原子粒子是点状的观点来做到这一点; 相反,它们是微小的振动能量,称为弦。弦理论的弦是难以想象的小。平均字符串估计约为10 ^ -33厘米长。单个弦的大小非常小,以至于我们可能在基本粒子上执行的任何实验都不会显示出它的弦状性质 - 它看起来就像科学家所熟悉的点粒子一样。 在弦理论中,已知的基本粒子不再被描述为无量纲的数学点对象,而是被描述为扩展的一维对象(因此称为“弦”)。这些对象可以是行的开放位或闭合成循环。 这些字符串不是“由”构成的:它们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琴弦的尺寸有限,因此可以振动。据说这些弦以不同的速率振动。这些“音符”或振动频率是产生夸克和原子的不同特性的原因。根据该理论,所有已知的自然粒子只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因此,弦是唯一真正的“基本”粒子。一种特定类型的振动可以产生μ子,而另一种代表电子。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动,可以产生不同的颗粒。 通过用极小的振动能量替换那些点状亚原子粒子,科学家们开辟了一个通向宇宙的窗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 一扇窗户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量子尺度上的引力,黑洞甚至宇宙本身的诞生。 有一个问题。对于字符串理论在数学上是一致的,他们需要描述超过我们熟悉的四个维度的字符串。假设弦理论是正确的自然理论,那么这些额外的维度显然必须隐藏在我们检测它们的能力之外。一般的假设是它们是“紧凑的” - 尺寸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的日常经验只能揭示我们生活的四个大的(空间中的三个,一个时间)。这是一个十维世界,有些人在微观层面蜷缩,有些“大”维度被我们认为是“真实的”。 几位理论家参与了弦理论的发展一些最早和最重要的理论家是Gabriele Veneziano(意大利物理学家),Andre Neveu和Joel Scherk(法国物理学家),John Schwarz和Pierre Ramond(美国物理学家)。 非常感谢小伙伴“王超行侠仗义”的信任和邀请。 虽然您所提的问你题已经超出了我一个物理系本科生的能力范围之外了,但是我仍然希望能用自己了解的一鳞半爪,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解答。 一、弦理论的前世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量子力学,然而量子力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引力,到现在引力的量子化工作也没完成,换成咱们都明白的意思就是大统一理论或者说是大统一模型没有建立起来。无数的科学界大牛,倒在了前进的路上,直到今天也只是一个半经典的的公式。 二、引力量子化的困境 了解量子力学的人都知道,量子力学是用算符来描述的,所谓的引力量子化,就是把度规看做是算符,然后利用度规及其共轭的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来决定它们。在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中的对易关系是同时关系,所以引力场的量子化算符必然要定义在时空的类空间隔上。然而,要想知道两点的间隔是否类空,就必须首先知道该处的度规张量的真空期待值算符应该是由量子引力算符来决定的,而建立这个算符又必须先知道度规的预期值,理论就陷入了逻辑循环。 第二个引力量子化的困难是,引力场量子化之后不能重整化,成为“发散”的理论。 三、弯曲时空量子场论 在没有解决引力量子化的困境之前,科学家们也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现在物理学家们可以使用的理论是“弯曲时空量子场论”。这个理论是一个从经典引力到量子引力的过渡理论,在理论中,引力场没有量子化,仍然看作是连续的弯曲时空,而物质场(电磁场、电子场)是量子化的。可以说,现在这个理论还是很靠谱的,它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的结合。当然了这种结合是不自然的。这个理论有点像波尔的量子理论,或者是二次量子化之前的量子力学;物质量子化了,但电磁场却没有,电磁场仍看作是连续的场,不看成光子。但是,在引力量子化没完成之前,这个理论也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比如目前对黑洞和早期宇宙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这个理论。 四、弦理论的诞生 我们前面说过引力场量子化之后不能重整化,变成了一个“发散”的理论,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种种方案,弦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比如超引力、圈量子引力、超弦等其实都是试图客服这个困难而诞生的。1968年,Gabriele Veneziano希望能找能描述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的数学公式,然后在一本老旧的数学书里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公式(Euler"s Function),这公式能够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然而进一步将这公式理解为一小段类似橡皮筋那样可扭曲抖动的有弹性的“线段”却是在不久后由Leonard Susskind(李奥纳特·苏士侃)所发现,这在日后则发展出“弦理论”。 五、为什么弦理论会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并寄予厚望 熟悉和关注科学发展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其实现在弦理论这项理论非常难测试,还缺乏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证据支持。并需要对我们所描绘的宇宙进行一些调整,也即宇宙一定存在比我们所知的四维空间更多的时空维度 。科学家认为这些隐藏的维度可能卷起到非常小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们 。然而这并没有浇灭物理学家们对弦理论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弦理论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的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并欲创造的描述整个宇宙的“万物理论” 。当然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对于弦理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1968年,物理学家维尼齐亚认为,宇宙终极部分,不是微粒子。反倒弦结构模样,无限制细长。1981年,物理学家维伦金提出,开弦线形的,可衔接封合;闭弦环形的,可断裂延长。 目前,宇宙弦理论认为,若吸收能量,导致弦伸拽拉长;若释放能量,导致弦蜷曲缩小。甚至,遵循弦定律,持续时空面积最小。 宇宙弦理论认为,一方面来说,可谓弦振荡和波动时,传递能量场粒子。所以,宇宙终极构件,应该是弦波动形成的。终归,包括实费米子。譬如,像夸克和轻子。当然,包括虚玻色子。譬如,像W+、Z0和光子。一方面来说,可谓弦断接和碰撞时,传递相互作用力。所以,开弦断端点,不妨想象电荷对,分别是正负粒子。在断接中,传递电磁力。那么,闭弦碰撞点,不妨想象微粒对,分别是正反波子。在湮灭中,传递吸引力。 终归,宇宙弦理论认为,不管虚实粒子,无论相互作用,可终极统一。 然而,宇宙弦理论,依赖时空高维系。或许,最起码10维样子。虽然,爱因斯坦相信,时空四维体的。并且,宇宙弦理论认为,在10ˉ33厘米,普朗克范围中,大多数维系,不过是隐藏缠卷的。甚至,任何额外维度,可谓缠绕和蜷曲样子,不是确定的。最终,导致弦振动和碰撞形式,无限多样的。 所以,宇宙弦理论,允许相互作用、虚实粒子,无限多种类的。 况且,遵循弦定律,持续时空面积最小。所以,无额外能量,去牵引和扯拽时。那么,不难想象弦结构,在10ˉ33厘米,普朗克范围中,应该是圆球体状的。如果,依据弦理论观点,靠强额外能量,牵拽弦圆球体。纵然,一份额外能量,无限制强大。然而,像黑洞样。无限强能场中,不难想象弦圆球体,反倒限定的。归根结底来说,持续圆球面积最小,无法拽细和拉长。 显然,宇宙弦理论中,无相互作用和虚实粒子。因为,无限强额外能量,束缚弦振动,无法辐射粒子。并且,无限强额外能量,束缚弦碰撞,无法相互作用。 于是,科学家提出量子力学理论,希望把相互作用和宇宙根本粒子,统一在一个理论中。 目前,只能是拭目以待,翘首以盼! 谢邀,楼下的大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超模君再说一下自己对弦理论的了解吧。 弦理论(以及它升级版的超弦理论) 可以用来描述 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 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 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弦理论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的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 然而这项理论非常难测试,并需要对我们目前描绘的宇宙进行一些调整, 也即宇宙一定存在比我们所知思维空间更多的时空维度。 科学家认为这些隐藏的维度可能卷起到非常小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们。 但弦理论作为我们最有希望的万有理论候选者, 在低于10维的时空中根本没有意义。 弦理论,通常被称为“万物理论”,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包括超弦、膜和额外维度等不寻常的概念。科学家们希望弦理论将解开宇宙最大的谜团之一,即重力和量子物理学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弦理论是一项正在进行研究中的工作,所以试图确定科学到底是什么,或者它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可能有点棘手。弦理论的主要特征包括:我们所处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由振动的细丝(弦)和能量膜(膜)组成的。 弦理论试图调和广义相对论(重力)和量子物理学。 一个新的连接(称为超对称性)存在于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粒子之间,玻色子和费米子。宇宙必须存在几个额外的(通常不可观察的)维度。 根据将来证明哪些理论有价值,弦理论还有其他可能的特征。可能性包括: 弦理论解决方案的景观,允许可能的平行宇宙。 全息原理,说明空间中的信息如何与该空间表面的信息相关联。人择原理,即科学家可以利用人类存在的事实来解释我们宇宙的某些物理性质。 我们的宇宙可能“卡”在一个薄膜上,允许对弦理论进行新的解释。 其他原则或特征,等待被发现。尽管弦理论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但它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以下是弦理论 历史 上的一些里程碑事件: 1968年:加布里埃莱·威尼齐亚诺最初提出了双共振模型。 1970年:当物理学家将威尼齐亚诺的模型解释为描述一个振动弦的宇宙时,弦理论就诞生了。 1971年:超对称性被纳入,创造了超弦理论。 1974年:弦理论被证明需要额外的维度。超弦理论中发现了一个类似引力子的物体。 1984年:当超弦理论中没有异常现象时,第一次超弦革命就开始了。 1985年:发展了异源弦理论。卡拉比-尤歧管被显示为压缩额外的尺寸。 1995年:爱德华·威滕提出运动理论作为超弦理论的统一,开始了第二次超弦革命。 1996年:弦理论被用来分析黑洞热力学,与其他方法的早期预测相匹配。 弦理论主要的问题可能存在以下两大难点。一是它难以解释弦自身如何表达成(或转换为)现实的粒子,如能量弦如何成为质量弦,关键是缺少一种具有物理转换功能的(数学)媒介子(如所谓的希格斯场);二是难以解释更多的维数转变成空间的三维,如为何多余的维数要卷缩起来,凭什么?问题的关键可能太过于(依赖)从数学演绎中寻找答案而脱离物理本质。 我们首先从弦理论的定义说起:弦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虽然弦论有视觉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但弦理论对固体太质空间,微量子高温高压太明空间,稀微量子太虚空间和宇宙之外的大冥空间的研究却无能为力,弦理论对宇宙宏观微观世界的大统一理论的确立毫无助益。 量子力学是已经被证明,且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理论转化阶段的科学理论。其理论的正确性已经毋庸置疑,最近五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验证明也是非常充分的。而弦理论目前仅仅是数学模型,不同的弦理论有各自的一套数学模型,而M理论是兼容所有弦理论的一套理论,但是这些理论都还仅仅在数学上自恰,目前也还未能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弦理论推导出的宇宙存在十维,M理论则需要十一维。 【是谁提出弦理论的?】 1968年,一个偶然的发现,解开了物理世界的这个谜团。 韦内齐亚诺(Gabriele Veneziano)偶然在一本数学书上发现了一个叫做“欧拉β函数”的东西。 这个函数能够准确描述 强核力4粒子散射模型,后来被称为韦内齐亚诺模型(Veneziano model)。 但他当时并不太清楚这个数学方程究竟是什么意义。在他之后Leonard Susskind和Holger Nielsen 等人详细分析了该数学方程,他们发现方程可以描述振动的弦。因此,弦理论完全是研究强核力的一次意外发现。 弦理论预言宇宙是26维度,这直接导致了弦理论胎死腹中。(26维,莫说科学家,就是常人也难以相信啊) 直到超弦理论的出现(之前的弦论被称为玻色弦论),成功将宇宙维度降低至10维,并预言了“引力子”,引发了理论物理学界的研究热潮! 疯狂的 探索 后,人们留下了5种弦理论 它们都能自圆其说,却各自为政,互相独立。这些理论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物理学家们一头雾水。 很快,大部分人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超弦理论又被扔到了一边…… 到了1995年,南加州大学召开了超弦会议,威滕的发言唤醒了沉睡十多年的超弦理论。他利用对偶性统一了5种弦理论,证明了这5个留下来的弦理论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威滕的理论里,原本10维的弦多了一个维度,成为了11维。 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张纸只有2维,可当许多纸叠放在一起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维度。威滕的理论也是如此,当许多弦叠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第11维 威滕的报告,一下子驱散了超弦理论的阴霾。被冷落了十多年的超弦理论又重新被碰上了神坛,成为了目前解释自然界最佳的工具! 除此之外,威滕还推测出一个理论 他认为还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尚未被发现。他给这种理论命名为M理论,而这个理论可能是宇宙物理理论最根本的基础。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中,认为M理论可能是宇宙的终极理论! 量子理论目前是人类最有可能发现的新领域,目前人类已经能够通过量子理论进行商业化,比如量子通行,微芯片,是目前与人类下一代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的科学领域。 而弦理论是终极理论,目前人类的能力还远远不足以证实,实验验证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目前只能通过数学的方法加以论证,而由弦理论引导出来的多维空间,目前也没有发现,因此弦理论只能停留在数学上,而不是物理层面上,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弦理论没有量子理论火的原因。
2023-08-14 18:57:061

熵用在人身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健康,减肥是一个人身体的熵增还是熵减 需要一个平衡,你现在的身高体重是多少? 问题二:自己以前的人生 人为什么活着? 简单的说:增强物种可维持发展力(注:这是生物层面的本质意义,不是终极意义,看完下面就知道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因为其在相应的时空中存在合理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宇宙终极规则的各种具体体现。终极规则我们现在尚难以知道(永远探索中),也不必非要知道才能活。 而界定宇宙层面的生活意义只有在宇宙终极规律破解后,我们能够彻底把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解释成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后才能做到(而且规律只是规律,没有善恶贵贱的感 *** 彩,就是平平淡淡一个事实陈述句,不是情绪激昂的祈使句。而生活的驱动力必定是个祈使句,带有想要采取某种行动去生活的情绪。) 就目前的理论深度,暂且从物质系统演化的这一侧面角度看:万物都在熵增,太阳就增的极其厉害,它的能量传到地球的表面,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熵增,就产生了生物这种对外部而言熵增很快,造成大无序,而对自己而言却能维持有序新陈代谢的高级组织形式,加快了地表的熵增,而现在文明的发展,更是指数式的加快了这一进程。这些可看成是我们的存在和发展所体现的一些宇宙的规律和趋势。 很幸运,我们是智慧生物这种存在形式。在想为什么要活下去前,先想想为什么我们活了下来?从生物层面看,其中最主要的是想要活的意愿,以及足够活下去的能力。而这两者,其实都是进化出来的本性。因为,生存意志不够强的,或者生存能力不够强的种群,早就被淘汰了,只有想生存,能生存的才会繁衍下去。这是人择原理,就像我们的宇宙和星球为什么参数这么特殊,因为只有这种宇宙和星球才能产生我们并被我们思考. 使我们想生存最主要的驱力的是大脑深处各种本性需求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中层的哺乳动物情感中枢和深层爬行动物的本能中枢,它们都一定程度不依靠理性而做判断,理性的脑皮层是建立在它们的结构之上的延展,对它们给出的需求指令作更精细的辅助加工和调控,这些中枢发出各种 *** 需求的激素,像电脑的硬件运算(如BIOS启动设置,或机器人三定律)一样,不关机重启就无法更改的支撑着我们运转下去.比如:爱,自由,食欲,安全感,占有欲, *** ,独立欲,运动的需要,自尊和虚荣,群体依附欲,对死病伤的恐惧,好奇心,甚至思辩欲....这些本性都是利于物种生存而进化出来的,并不完全受理性控制.理性指导对本性需求,就像 *** 对人民一样, *** 能调控人民,但也要服务人民,否则人民就可能推翻 *** . 当然我们发展出理性后,习惯并信任了受理性的指导,也希望高等理性神经这个精细的软件能从这种根本的问题上,试图加工和调控低等本性神经那个粗糙的硬件的运算,更合理的表述生存的意义,不仅是围绕着本性的需求兜着人生的圈子,还要对这一兜圈过程有理性的宏观自我了解和优化调控. 但是要知道,通常那些激励我们理由,都是相对的,是社会他人和我们自己为了让我们有组织的过下去而设定的相对目标,实现一个目标是为了另一个目标,另一个又是为了下下个,然后不断循环论证,没有一个最终的.如:(某个山区小孩的原话)放羊为了长大娶老婆,娶老婆为了生娃,生娃为了继续放羊. 事实上,物种可维持发展力的增强是生物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根本趋势,而生物的本性是进化塑造的,所以如果要用理性来为我们本性所要达到的生存目的作代言的话,增强物种可维持发展力这个是最贴切的. 可维持就是在时间上的延续,可发展就是在空间上的拓展,综合起来是使物种在更大时空上的存在变得合理. 这两个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只追求维持是保守派,只追求发展是激进派,在某一时期它们对立,在整个过程来讲它们又统一.......>> 问题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啊? 人生命的意义 动物生命的意义是进化――实现熵减过程,人类生命的意义也是如此,只不过对人类来说,实现熵减过程的方式有所不同。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有智慧,这个不同根本地改变了人类和整个世界。虽然我就像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一样,打破脑袋也想不出几千万年后发生的事,但我可以根据现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 动物实现熵减过程的方式是进化,这靠进化机制起作用。进化的机制深藏动物体内,无论动物愿意与否,都要朝着进化的方向发展。 对人来说,实现熵减过程的方式不是自然进化,而是靠人类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动物只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人却有改造环境的能力.对人类来说,熵减过程是通过社会发展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相当于生物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一直在朝着更有序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从两千多年前人类有文字记载开始,人类的历史记载了人怎样从物质匮乏走向物质丰富、怎样从人口稀少走向人口众多、怎样从疾病走向健康、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无知走向科学、从算盘走向电脑、从步行走向飞机、从战争走向和平,其中绝大多数是最近才发生的。这说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是一个加速的过程。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使世界更完美的过程。 人类幸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类幸福就谈不上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首先是为了人类幸福,但社会发展不仅包括人类幸福。人类幸福可以是静态的,而社会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静止就意味着死亡。社会发展的含义是:探索和改造宇宙自然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类生存;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改进社会制度和结构使之更有利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的幸福;增强人自身的能力,产生超人;使整个世界更符合理性、更理想,朝着完美的极限前进。 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动物不能扭转进化的方向,人也同样不能扭转社会发展的方向。进化不依赖个别的动物,社会发展也不依赖单个的人。尽管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不平衡的,个人、民族、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冲突,发生战争、流血和破坏,但人类从错误中学习,总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这就象河流千回百转最终还是要流向大海。 社会发展时快时慢,有时甚至可能停止和倒退。人类仍然面临着核战争、环境污染和破坏、气候变暖、森林消失、沙漠化、人 *** 炸、吸毒、爱滋病、恐怖主义的威胁。尽管核武器已经裁减,但目前剩下的核武器仍然足以毁灭全人类。尤其是环境的破坏和武器杀伤力的提高,是否意味着人类正在走向与有序发展相反方向的混乱和毁灭?环境破坏和核武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是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但人类并不是没有能力控制环境的破坏和核武器的使用,实际上正是人的理性和克制才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全面核战争的爆发。所以,以上种种威胁的所可能导致的毁灭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方向。 很多偶然性的因素也会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假如希特勒晚二十年出生,或等待研制出核武器以后再发动世界大战,人类社会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同样,假如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全世界殖民地的全面解放,世界可能仍然是白人统治的殖民时代。但是,尽管有这些偶然因素,尽管历史有可能倒退,尽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社会前进的方向并不会改变。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破坏,但战争之后常常是社会大发展。即使是破坏性极强的蒙古人征服战争,也没有摧毁一切,世界照样前进,太阳照样升起。只要人类仍然存在,社会就会继续向前发展。 第三节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无机界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有机界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生物的进化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生命的存在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个过程。否定生命......>> 问题四:熵定律与时空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角度) 熵定律是物理学中定给予高度重视的定律,熵定律规定了自然界能量变化方向的基本原理。按照熵定律,时空概念被一种自然界的特殊规律把持着,时空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完全自由的,不是完全随意的,它是宇宙间的特殊和潜在的规律,认可了宇宙的物质属性,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能量转化的规律性,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中关于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就它对于历史观的作用,也是间接的由自然界的规律推导得出的,认为历史发展受特殊规律和矛盾变化规律的制约,在哲学中体现为辩证统一的发展,而整体的发展并不受发展本身改变统一性,体现了和谐的精神。从这个物理学定义中,还可以引申到人生观,它认为人生需要一种基于自然始基的发展,也就是顺从于自然界的规律,而不可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而行为,人应该追求和谐统一,正确认识矛盾发展对于人生的意义,从整体上充分肯定了物质性、发展观、普遍联系以及辩证发展等原理的运用。 特别说一下,我并不赞同这种科学引申,实际上科学的关注点在于探讨物质世界,探讨经验领域,而哲学本身的探讨并不局限于科学上的物质范畴和物质规律,在探讨哲学中,如果仅仅把视野局限在科学研究对象之内,就直接限制了哲学研究和思维本身,这样是不利于哲学发展的,是一种企图以科学替代传统哲学的做法
2023-08-14 18:57:141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地心说到日心说一直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但却否定了封建神学的理论支柱“地球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从认识角度看,自地心说到日心说一直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说明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深化的,应该坚持追求真理。
2023-08-14 18:57:287

世间万物的原理,什么原理都行!科学课急用!

什么???~~
2023-08-14 18:57:477

模拟宇宙~~

uff1f
2023-08-14 18:58:036

为什么会有宇宙

为什么会有宇宙 一个无聊的问题,就像问你为什么你会存在这世上,怎么会有你。 从“宇宙”的构成,来解释“宇宙”这种存在』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宇宙”一词】 [编辑本段]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空间和时间是大爆炸产生出来的。我们现在和今后所能观察到的宇宙就是宇宙的全部,不存在宇宙以外。之所以我们会提出宇宙以外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类思维逻辑局限。我们只会按现在的逻辑思考宇宙,认为有内就有外,而无法想出无内无外的存在是什么样子。甚至“样子”都是我们人类基于逻辑推理上的认识,如果一个东西没有“样子”,那它是什么“样子”,我们是无法想像的。实际上,我们只要思考一个东西无限地分割下去,最后是什么东西?也许是什么也没有了,也许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或许可称做“东西”的东西,我们无法想像。“宇宙之外”的问题,就是这样的。 “宇宙之外”的问题最终是一个哲学的思考。有没有答案,别人是说不清楚的,只有自己去想。当你想明白了,你也不可能向别人说清楚。这世界就有一些事情是这样的。 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因为人已经在这里了,所以你才有机会问这个问题,反之这个问题不会出现. 你去看看人择原理的介绍?择宇宙学原理Anthropic Co *** ological Principle(简称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概括的讲是尝试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这样的”,而人择原理的答案是,“某程度上是因为这样的宇宙才允许类似人类的智慧物种存在,才有可能会有生物意识到有宇宙这个概念”。这条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他。 人择原理的最早起源不明,大多数可查证的资料都在上世纪,同时也被认为和意识形态有关,哲学家们似乎并不意外物理学家提出的人择原理。1973年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布兰登·卡特(Brandon Carter)在哥白尼诞辰500周年时提出了人择原理并将其分为两种:弱人择原理和强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作为观察者的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时空位置,是因为这个位置提供了我们存在的可能。而强人择原理则认为:我们的宇宙(同时也包括那些基本的物理常数)必须允许观察这在某一阶段出现。卡特提出人择原理后,很多人对其作了解读和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学家约翰·巴罗(John D. Barrow)和物理学家弗兰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人择原理被分为三种,弱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和终极人择原理。人们通常使用巴罗等人提出的叙述: 弱人择原理: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 强人择原理:宇宙必须具备允许生命在其某个历史阶段得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性质。 最终人择原理:包含智慧的资讯处理过程一定会在宇宙中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就不会灭亡。 弱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生存在众多个宇宙演化模型中一个,假如我们不是身处现在这模型,即宇宙会以不同方式演化,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而强人择原理就更肯定宇宙一定会生出有智慧生物,不允许宇宙以其他不能够令我们生存之选择出现。当我们出现后,文化将会以一种有智慧的形式存在下去并传遍宇宙,并终会达到极点和其他宇宙进行交流。多数物理学家都不大喜欢强人择原理。 美国业余数学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无情地嘲笑了巴罗等人的最终人择原理。他“恶搞”出了一个“完全荒谬人择原理”:生命会掌握所有的物质和力量,不止在一个宇宙,而是在所有逻辑上可能存在的宇宙;生命将会传播到逻辑上可能存在的所有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将会储存所有逻辑上可能被理解的、无限的知识。 这个原理采取的观点同完美宇宙学原理正好相反,宣称人类是在一个特定时期观察著宇宙的,尽管目前的宇宙从空间任何点看去显得一样。假设这个特定时期是因为需要产生那些有利于生命演化的特殊条件,比方说,假如宇宙比现在炽热得多或稠密得多,星系就不能形成;假如引力的强度和我们的观测值大不相同,行星系统就不能形成,或不适合于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存在。现已查明,地球的年龄和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老恒星或星系的年龄相仿(顶多差4倍),这毕竟是一个惊人的符合。人择宇宙学原理用“许可”来解释这种相似性。宇宙本来可以比它实际的情形不规则和无序得多。人择宇宙学原理断言,若是那样的话,各种条件就不能容许生命存在了。因此,作为观察者,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宇宙中,并且这个宇宙必须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人择”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论据,因为它试图对哥白尼宇宙学原理作出解释,而后者几乎是所有有生命力的宇宙论的核心。 人择原理可以释义作:“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人择原理有弱的和强的意义下的两种版本。弱人择原理是讲,在一个大的或具有无限空间和/或时间的宇宙里,只有在空间一时间有限的一定区域里,才存在智慧生命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些区域中,如果智慧生物观察到他们在宇宙的位置满足那些为他们生存所需的条件,他们不应感到惊讶。这有点像生活在富裕街坊的富人看不到任何贫穷。 应用弱人则原理的一个例子是“解释”为何大爆炸发生于大约100亿年之前——智慧生物需要那么长时间演化。一个早期的恒星必须首先形成,这些恒星将一些原先的氢和氦转化成像碳和氧这样的元素,由这些元素构成我们。然后恒星作为超新星而爆发,其裂片形成其他恒星和行星,其中包括太阳系,太阳系的年龄大约是50亿年,地球存在的头10到20亿年,对于任何复杂东西的发展都太热了。余下的30亿年才用于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从最简单的机体到能够测量回溯到大爆炸那一瞬间的生物的形成。 很少人会对弱人择原理的有效性提出异议。然而,有的人走得更远并提出强人择原理。按照这个理论,存在许多不同的宇宙或者一个单独宇宙的许多不同的区域,每一个都有自己初始的结构,或许还有自己的一套科学定律。在这些大部分宇宙中,不具备复杂组织发展的条件;只有很少像我们的宇宙,在那里智慧生命得以发展并质疑:“为何宇宙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样子?”这回答很简单: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在这儿! 对于强人择原理就略有不同,人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理由,来反对用强人择原理解释所观察到的宇宙状态。首先,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所有这些不同的宇宙存在?如果它们确实互相隔开,在其他宇宙发生的事件怎么可能在我们自己的宇宙中没有可观测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用经济学原理,将他们从理论中割除出去。另一方面,如果它们只是一个单独宇宙的不同区域,则在每个区域里的科学定律必须一致,否则人们不能从一个区域连续地运动到另一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域之间仅有的不同只是他们的初始结构,这样,强人择原理及归结为弱人择原理。 对强人择原理的第二个异议是,它和整个科学史的潮流背道而驰。我们现代的影象是从托勒密和他的支持者的地心宇宙论出发,通过哥白尼和伽利略日心说发展而来的。在此影象中,地球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行星,它绕着一个寻常的螺旋星系外圈的普通恒星做公转,而这星系本身只是在可观察到的宇宙中万亿个星系中的一个。然而强人择原理却宣布,这整个庞大的构造仅仅是为我们的缘故而存在,这是令人非常难以置信的。我们太阳系肯定是我们存在的前提,人们可以将之推广于我们的星系,使之允许早期的恒星产生重元素。但是,丝毫看不出存在任何其他星系的必要,在大尺度上也不需要宇宙在每一方向上必须如此的一致。 人择原理:“人择原理”最早的表达是:自然定律惊人地适合生命的存在。 一般的说法是:自然律应该允许向自然律发问的智慧生命存在。 这种一般的说法有些难以理解,通俗地说就是: 自然定律应该符合人类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 至于强和弱应该是没有定义的,只是对“符合人类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理解的程度问题。 所谓的人择原理试图解释宇宙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宇宙是适合智慧生命比如我们人类生存的?对于这个问题,人择原理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宇宙不是现在这个适合智慧生命存在的话,也就不会有我们这些智慧生命来提出这个问题了。宇宙是这个样子,是因为我们看到它是这个样子。 为何事物如现在那样 (异调注:本文中的“人类学原理”,“强人类学原理”和“弱人类学原理”,一般翻译为“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和“弱人择原理”。) 1988年11月,科学家们就一直讨论多年的论题——人类学的原理,召开了一次极有权威的科学会议。 “人类学的”(Anthropic)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与人有关的”。人类学原理试图强调人类,作为目击者,对宇宙的真正存在来说是必需的。 也许看来它的反面是正确的。我们是在一颗普通恒星的一个小的行星上,而这颗恒星湮没于包含了几千亿颗恒星的一个星系里,还有另外的恒星在其他1000亿个星系里。为什么如此无法想象的庞大的一个宇宙居然仅为我们而存在? 答案则是宇宙越小,它膨胀然后收缩而绝灭所需的时间就越少。对我们来说,为了取得进化时间,宇宙必须像它现在那样大。 此外,自然规律使得原子能够形成。假如这些规律稍有不同,原子便不可能形成。而且,大爆炸以后有过的经历似乎使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稍有差异原本就会使它们的形成变为不可能。要不是原子、恒星和星系刚好能形成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不可能形成。 甚至说到地球,地球轨道或太阳质量的略微变化便会使地球无法居住。即使它能居住,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的微小改变——例如,假如水变成冰时并不膨胀,或者假如碳原子不能彼此钩连在一起的话——将会使生命成为不可能。 量子理论也使得我们好像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量子理论,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实际上只有直到观测到电子时才可能辨别它在做什么。当没有观测到电子时,即使理论上也不可能推断它在做什么。某些科学家认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目击者,宇宙便不会存在。 按照这个理论,宇宙必须有目击者,而且自始至终必须有目击者。但另一方面,直到宇宙150亿岁时,最早的人类才进化。恐龙曾有资格当目击者吗?直到宇宙100亿岁时,地球本身才形成。这是否意味着在其他行星上有别的形式的生命曾作见证?否则它是否意味着宇宙是上帝仅仅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创造的?而且那个上帝从头到尾是宇宙永恒的监护人吗?根据“强人类学原理”,这个假定似乎是必然的。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更喜欢“弱人类学原理”。为了理解其意义是什么,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为何你的耳朵就具有它们现在所有的形状和位置?答案也许是使得眼镜能配戴在耳朵上。假如那样的话,耳朵必须存在且必须在它们现在的地方,而这正是眼镜的存在所决定的。 但它是从相反方向来理解的。眼镜被设计来适合耳朵,而不是反过来。假如耳朵长在别的地方或根本就不存在的话,那么就会以不同的样式设计眼镜。 同样情况,有可能存在无限多的宇宙,每个宇宙具有一组不同的自然规律。或许这无限多的宇宙中,除了一个之外,其余的宇宙所具有的自然规律都不容许生命存在。而仅有一个宇宙里,其自然规律确实考虑到了生命的存在。 这一个宇宙就应是我们的宇宙,而我们就在其中经历了进化,然后对这个宇宙显得多么恰好地适合于我们感到惊异。但这实在与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发觉我们的宇宙的完美仅仅因为它是唯一的我们能在其中生存的宇宙。多半,在其他的生命(如我们所知的)不可能存在 的宇宙里,别的种类的生命或别的型别的无法想象的现象也许会盛行。而且这些生命或现象中的每一种,若具有惊奇的能力的话,便会惊奇为何它们的宇宙显得如此适合于它们。 我们怎样能断定这种弱人类学原理是否正确呢?毕竟,我们自己的宇宙是我们所能观测的唯一一个宇宙。一位义大利科学家E.W.赛阿默(E. W. Sciama)曾提出一个建议。 要是有无数个宇宙的话,那么可能有许多宇宙足够接近完美而容许我们这种生命生存。我们的宇宙应只是它们中的一个,且它也许不是最臻于完美的。 要是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宇宙,要是我们能作比至今已作的更精密的测量,要是我们能比现在更多地认识到生命及其需求,则或许我们会知道我们的宇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我们甚至可借助修正这个自然规律的精确形式或那个常数的精确值,设法设计(在脑海里)一 个比我们的宇宙更合适的宇宙。 要是我们自己的宇宙显得有点不完美的话,更可能的情况是只有很少的宇宙能适合于我们。这便使弱人类学原理似乎更可能些,而这便是反对强人类学原理的一个论点。 如果人择原理成立,那么一切的科学探索不是显得毫无意义! 因为我们之所以看到的宇宙是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 在这里去观察它的思想! 但这样所有的科学探索还有意义吗?????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更喜欢“弱人类学原理”。为了理解其意义是什么,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为何你的耳朵就具有它们现在所有的形状和位置?答案也许是使得眼镜能配戴在耳朵上。假如那样的话,耳朵必须存在且必须在它们现在的地方,而这正是眼镜的存在所决定的。 但它是从相反方向来理解的。眼镜被设计来适合耳朵,而不是反过来。假如耳朵长在别的地方或根本就不存在的话,那么就会以不同的样式设计眼镜。 同样情况,有可能存在无限多的宇宙,每个宇宙具有一组不同的自然规律。或许这无限多的宇宙中,除了一个之外,其余的宇宙所具有的自然规律都不容许生命存在。而仅有一个宇宙里,其自然规律确实考虑到了生命的存在。 这一个宇宙就应是我们的宇宙,而我们就在其中经历了进化,然后对这个宇宙显得多么恰好地适合于我们感到惊异。但这实在与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发觉我们的宇宙的完美仅仅因为它是唯一的我们能在其中生存的宇宙。多半,在其他的生命(如我们所知的)不可能存在的宇宙里,别的种类的生命或别的型别的无法想象的现象也许会盛行。而且这些生命或现象中的每一种,若具有惊奇的能力的话,便会惊奇为何它们的宇宙显得如此适合于它们。 要是有无数个宇宙的话,那么可能有许多宇宙足够接近完美而容许我们这种生命生存。我们的宇宙应只是它们中的一个,且它也许不是最臻于完美的。 楼上所言即使,因为你的思考才会有宇宙!这是强人择原理!因为你不存在,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理解还不成熟,即根据量子纠缠力量,没有虚无的空间,所有空间都在无时无刻发生著粒子对的出现和凐灭,一个时机(谁也不知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物质才被大量的创造了出来,即宇宙。 此理论还会延伸到宇宙岛的概念,即我们存在的宇宙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而已。。。给你建议,不要问这样的问你,活好当下活好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2023-08-14 18:58:181

关于宇宙的知识

战国初有个士子叫:尸皎,他首次提出了宇宙的概念:“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2023-08-14 18:58:44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先秦 ] 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23-08-14 18:59:022

人择原理

人择宇宙学原理(简称人择原理)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这条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人择宇宙学原理(简称人择原理)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人择原理其中又分为弱的人择原理和强的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人们生存在众多个宇宙演化模型中一个,假如不是身处当前这模型,即宇宙会以不同方式演化,也不会在这里。
2023-08-14 18:59:451

人择原理的介绍

人择宇宙学原理(简称人择原理)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这条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
2023-08-14 19:00:221

地球上为什麽会有人这样高级复杂的动物?

择宇宙学原理(简称人择原理)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这条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他。而人择原理其中又分为弱的人择原理和强的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生存在众多个宇宙演化模型中一个,假如我们不是身处现在这模型,即宇宙会以不同方式演化,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而强人择原理就更肯定宇宙一定会生出有智慧生物,不允许宇宙以其他不能够令我们生存之选择出现。当我们出现后,文化将会以一种有智慧的形式存在下去并传遍宇宙,并终会达到极点和其他宇宙进行交流。多数物理学家都不大喜欢强人择原理。这个原理采取的观点同完美宇宙学原理正好相反,宣称人类是在一个特定时期观察着宇宙的,尽管目前的宇宙从空间任何点看去显得一样。假设这个特定时期是因为需要产生那些有利于生命演化的特殊条件,比方说,假如宇宙比现在炽热得多或稠密得多,星系就不能形成;假如引力的强度和我们的观测值大不相同,行星系统就不能形成,或不适合于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存在。现已查明,地球的年龄和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老恒星或星系的年龄相仿(顶多差4倍),这毕竟是一个惊人的符合。人择宇宙学原理用“许可”来解释这种相似性。宇宙本来可以比它实际的情形不规则和无序得多。人择宇宙学原理断言,若是那样的话,各种条件就不能容许生命存在了。因此,作为观察者,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宇宙中,并且这个宇宙必须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人择”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论据,因为它试图对哥白尼宇宙学原理作出解释,而后者几乎是所有有生命力的宇宙论的核心。这世界上只有“现在无法证明是错的”,没有“对的”。人择原理一句话说就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宇宙产生了这样的地球产生了这样的人类,所以现在才会有人问“为什么地球会有人类?”
2023-08-14 19:00:571

弱人存原理和强人存原理!

人存原理的释义:“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我们存在。”呵呵,可别看成唯心理论哦~~~人存原理有着“弱”和“强”的两个版本。所谓“弱人存原理”是说,在一个空间和/或时间大的或者无限的宇宙里,只有在空间和时间有限的一定区域,才存在智慧生命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这些区域中,如果智慧生物观察到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满足它们生存所必需的那些条件,它们就不该感到惊讶。很少人会对弱人择原理的有效性提出异议。然而,有的人走得更远并提出“强人择原理”。按照这个理论,存在许多不同的宇宙或者一个单独宇宙的许多不同的区域,每一个都有自己初始的结构,或许还有自己的一套科学定律。在这些大部分宇宙中,不具备复杂组织发展的条件;只有很少像我们的宇宙,在那里智慧生命得以发展并质疑:“为何宇宙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样子?”这回答很简单:“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在这儿”!
2023-08-14 19:01:041

你怎样理解宇宙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去看的话,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繁殖,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地球上的生命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彼此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都有例外,地球生命的例外就是“人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 在众多生物中,也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择宇宙学原理人择宇宙学原理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理论,这个理论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的观点,这个理论很可能会颠覆你对生命的认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生命是渺小的,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很脆弱,同时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而地球是宇宙中十分普通的一个行星,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宇宙中数不胜数,就连太阳这样的恒星在宇宙中也很普通。可是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地球上的生命好像又不是那么的普通,因为人类一直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也没有发现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地球就像是一个孤岛,地球上的生物寸步难行。而在人择原理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必须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这有宇宙是这个样子,才会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来谈论宇宙,正是因为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才能解释宇宙的各种神奇特性,以及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如果任何一个数值产生偏差,人类就不会存在。人择原理存在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观点,弱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是众多宇宙模型中最适合生命诞生的一个,而强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更倾向于向着适合碳基生命出现的方向演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去谈论和探索这个宇宙。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对人择原理的影响很大,在双缝实验中,人类的观察会影响量子的状态,如果没有人类的观察,量子会一直处于“叠加态”,人类观察会导致叠加态“坍塌”,让量子的状态变得确定,宇宙需要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或许就是为了让人类观察宇宙,让宇宙时刻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大部分科学家都不承认强人择原理,毕竟强人择原理有些太“玄乎”了,但是基本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承认弱人择原理,人类的存在可以解释宇宙的各种特性,所以我们不用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的全部。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例如:“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是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思索的主题。先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下也给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哲学、宗教的存在、意识(自觉)、幸福等概念交集在一起,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象征符号、实体论、价值、目的、道德、善与恶、自由意志(自愿)、上帝观、神的存在、灵魂、来世等。而与科学的联系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科学在与之相关的话题上,一般会设置一定的背景与参数来描述与宇宙有关的事实。实现个人的潜能与理想。实现生物性上的完美。追求智慧与科学学识。做有益、正确的事。去爱、感受并享受生活。拥有权利、变得更加强大。存在先于本质,生命全无意义。哲学先驱和科学家们们就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研讨,然而迄今为止还煤油下定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非常困难,最多也就是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2023-08-14 19:01:141

生命的意义?

没有标准答案,在于你自己去赋予。
2023-08-14 19:01:412

生命的意义在哪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非常深刻和复杂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同。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可能是追求个人幸福和满足。对于其他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可能在于为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为他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还有些人可能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知识、智慧和心灵的成长,不断探求自我意识和宇宙的奥秘。不管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什么,都需要理解到这是一个主观的问题,不同人的回答可能并不相同。生命的意义容易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个人价值观、信仰和个人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思考生命的意义时,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自己的目标、价值和信仰,以便理解和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2023-08-14 19:02:192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去看的话,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繁殖,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地球上的生命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彼此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都有例外,地球生命的例外就是“人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 在众多生物中,也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择宇宙学原理人择宇宙学原理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理论,这个理论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的观点,这个理论很可能会颠覆你对生命的认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生命是渺小的,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很脆弱,同时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而地球是宇宙中十分普通的一个行星,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宇宙中数不胜数,就连太阳这样的恒星在宇宙中也很普通。可是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地球上的生命好像又不是那么的普通,因为人类一直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也没有发现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地球就像是一个孤岛,地球上的生物寸步难行。而在人择原理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必须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这有宇宙是这个样子,才会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来谈论宇宙,正是因为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才能解释宇宙的各种神奇特性,以及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如果任何一个数值产生偏差,人类就不会存在。人择原理存在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观点,弱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是众多宇宙模型中最适合生命诞生的一个,而强人择原理认为,宇宙更倾向于向着适合碳基生命出现的方向演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去谈论和探索这个宇宙。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对人择原理的影响很大,在双缝实验中,人类的观察会影响量子的状态,如果没有人类的观察,量子会一直处于“叠加态”,人类观察会导致叠加态“坍塌”,让量子的状态变得确定,宇宙需要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存在,或许就是为了让人类观察宇宙,让宇宙时刻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大部分科学家都不承认强人择原理,毕竟强人择原理有些太“玄乎”了,但是基本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承认弱人择原理,人类的存在可以解释宇宙的各种特性,所以我们不用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的全部。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只不过是某个星球上恰好具备了生命产生的条件,于是生命就诞生并演化了,有的星球上甚至还孕育出了高等智慧生物——人,比如我们地球。但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的存在,对于那个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那个星球的自然演化过程。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例如:“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是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思索的主题。先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下也给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哲学、宗教的存在、意识(自觉)、幸福等概念交集在一起,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象征符号、实体论、价值、目的、道德、善与恶、自由意志(自愿)、上帝观、神的存在、灵魂、来世等。而与科学的联系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科学在与之相关的话题上,一般会设置一定的背景与参数来描述与宇宙有关的事实。实现个人的潜能与理想。实现生物性上的完美。追求智慧与科学学识。做有益、正确的事。去爱、感受并享受生活。拥有权利、变得更加强大。存在先于本质,生命全无意义。哲学先驱和科学家们们就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研讨,然而迄今为止还煤油下定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非常困难,最多也就是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2023-08-14 19:02:471

1.为什么人的眼睛感知的光谱范围(可见光部分)与大气窗口和来自太阳的能量峰值?

你这个题是不是想从进化论角度来说明啊?要问太阳辐射峰值波长为什么“恰好”处于可见光波长范围,需要用到人择原理。所谓可见光波段,即人眼“接收器”的响应波段。眼睛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对谱能量密度最高的区域最为敏感,因为这一区域能够携带最多的周围环境的信息。也就是说,辐射谱的分布是存在几十亿年的客观事实,而眼睛选择了能密度最高区作为可见光区。峰值波长与可见光区的重合并不是巧合。
2023-08-14 19:03:251

论语的开头第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详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开头,当然不是一般所解那般肤浅可笑。不过,这从原句中摘录两字当成章节题目的“学而”,除了让以后的李商隐找到了命题的好方法,以及让八股文命题多了一种坏方法,就没有更大意义了。章节的题目都是后人所加,而整个《论语》是气脉贯通的,其实并不需要分什么章节。题目说完,开说正文。这三个“不亦”,大概是汉语语言历史中被最多人的口水所吞没过的。但真明白这三句话意思的,大概也没有。这劈头盖脑的三句话,仿佛好无道理,又好无来由,如果真是这样,这《论语》一定是历史上最大的伪劣商品,或者就是疯人院里随意采录的疯言疯语。凭什么成为中文第一书的开头?因为大多不领悟,这三句话只是一句话,这是一个整体,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概括。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不过是这三句话的一个推演。明白了这三句话,整部《论语》就豁然了,就知道上面“整个《论语》是气脉贯通的”那话并不是随便说的。“学而时习之”,什么是学?谁学?学什么?学了能成什么?首先,这“学”前面就少了一个主语。动物学也是学,把随意一个动物当成这个主语放进入,这就成了“子曰: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猫不愠,不亦猫王乎?”这大概可以成笑话了。因此,不解决这个“学”前面缺少的主语,是不可能明白《论语》的。其实,这主语就在这句子里,就是“君子”。学《论语》的,就是这“君子”,这话最后就落实在这“君子”上。整个儒家学说,归根结底,就是“君子学”。何谓“君子”?“君子”就是要成为“君”的人。“君子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君”。何谓“君”?“君”就是“圣人”。那么,为什么是“君子学”,而不是“圣人学”?因为“圣人”是无学的,整部《论语》,整个儒家学说,就是讲述如何从“君子”“学而”成“圣人”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才有所谓“学”的问题。“君子学”不是学当“君子”,而是只有“君子”才能“学”,只有“君子”在这成为“君”的道上不断“学”,才有“君子学而”成“君”的可能。但这“君”不是一日炼成的,当你打开《论语》,当你要学《论语》,你首要明白的是,你最终要通过《论语》而成为“君”,成为“圣人”,如果没有这个志愿,那是没必要看什么《论语》的,还不如去看武侠小说。阅读是不能脱离读者的,而不能承当这个阅读的读者是没有阅读的,只不过是看一些文字符号而已。有了这个志愿,才有必要看《论语》,而《论语》下面的话才有意义。继续《论语》之旅,进入《论语》之旅的前提就是,要立志成为“圣人”,或者至少要有兴趣去了解如何成为“圣人”。至于要立志当猫王,那就此门不通了。“学”的主语解决了,那“学”的宾语是什么?也就是说,“君子”要学什么才能成就“圣人”?千古以来,基本所有的解释都把这“学”当成各种一般技能、学问的学习了。如果真这样,那不妨把“耕田”当成宾语,这话就变成“(君子)学(耕田)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下,孔子变成农民了。但《论语》不是《农语》,也不是《算语》、《医语》、《文语》,《论语》不一般地探讨所谓的教育问题,孔子是教育家,但那只是他的副业,就像现在有人是教授,副业可以是广告商,如果这种副业的通常出现在各个媒体、网站上,那就成了叫售,也就是叫卖了,至于是卖什么,并不重要。《论语》归根结底是探讨儒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成“圣人”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学”不是一般教育意义上的,而是“闻道”、“见道”、“学道”,“学”后面的宾语只能是成“圣人”之道。而这里的“学”,首先是“闻道”,不闻无以学,其次是“见道”,不见亦无以学。只有“见道”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学道”,否则都是瞎猫对死耗子。就算在月亮永远不圆的外国、在那嗜钱如命的资本主义社会,要去学当陪侍,也脱离不了这程序。首先要听说有陪侍这回事,还要听说哪里有陪侍活动的场所,即使不知道这场所的专门术语-----“夜店”。然后,当然就是要去看看怎么回事,所谓眼见为实,不能光听别人说这行业有前途,就盲目投资,就算是“陪侍”是一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也不能盲目投资,必须亲自明白无误地见到其中的好处,有什么福利呀、会不会拖欠工资呀、上班时间能否自由掌握呀,有多大风险呀,等等。把这一切都见到,看明白了,才可以去“学”当“陪侍”,这样才有信心,才有目标。试想,连当“陪侍”的“学”都包含如此程序,就不要说学成“圣人”之道了。和“学”同源的是“校”,也就是“效”,就是“效法”。“学”,不是一个人的瞎修盲练,而是要“效法”,“效法”什么?当然就是“圣人”了。“校”,至少要包含两个不能偏废的方面:1、对照;2、校对。“对照”“圣人”学之效之而使自己也成为“圣人”,但这种“学”和“效”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地“校对”。就像一块表,按报时调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地“校对”,表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儒家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因此这“校对”的工夫,就不光光是“对照”“圣人”理论,而是必须针对现实,脱离了现实,就无所谓“校对”,也无所谓“学”了。而现实中的“学”,必然是群体性的,用现代术语,就是社会性的,因此,这“学”字的完整意义就是,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只有这,才勉强称得上“学”。对““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概括如下,就是:问:什么是学?答: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问:谁学?答:君子。问:学什么?答:成“圣人”之道。问:学了能成什么?答:“圣人”。现在,“学习”已经白话文了,“学习”成了一个词语,如白开水般了无味道,白话文里“学习”的含义,还比不了文言文中“学”的万分之一。文言文中,每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含义,但这也使得相应的理解往往很难把握。对文言文的把握,例如,对《论语》的解释,不能按照白话文那种简单西方式思维,首先假设文章的意义是如同细胞之于人体般由字符堆积起来,就如同西医般,白话文是一种死的文字。而文言文不同,理解文言文必须首先要得其神,而其神不在字符中,是文章的整体,如同中医,离开了整体的字符是没意义的。庖丁解牛,神遇而牛解,文言文的阅读也一样,神不遇而解其文,无有是处。上面说了“学”,现在继续说这“习”字。甲骨文中“习”是“羽”字下从“日”,后来篆书误把“日”写成“白”,将错就错,一直流传下来,结果现在的繁体字里,“羽”字下从“白”,简体字就干脆把“羽”字劈成两半,“白、日”都不要,结果简体字就只剩下这无边的黑暗了。简体字,配合白话文的一种垃圾符号,把含义丰富的中文逐步缩减成西文那种简单符号,这就是历史的现实和现实的历史。“习”,“羽”字下从“日”,本义指的就是鸟儿在晴天里试飞。这个“习”字,如诗如画,一字而有神。“日”属阳,所谓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就是“习”,也才是“习”。但后来所有的解释,都把“习”当成不断、反复、频频地练习、温习、复习之类的意思,典型的白话文呆子思维,以为不断上下左右地折腾就可以表现出色、工夫了得、赢得奖赏,真是既无情趣、又无品位,中文堕落成这样子,真是悲哀、悲哀!“学”而“习”,就是“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而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不“学”“圣人之道”,无以得乘天地之正气。“学”,得“圣人之道”之体;“习”,施“圣人之道”之用。不“学”无以成其“习”,不“习”无以成其“学”,全体而大用,这才算是“学”而“习”之。何谓之“之”?成圣人之道也。“学”而“习”之,必与其时,所以有“学而时习之”。“时”者,天时,非依其时,乃与其时、时其时也。依其时者,小人也;与其时者,君子也;时其时者,君子行成“圣人之道”也。可笑几乎所有的解释,都将“时”弄成所谓按时、依时、适时之类的意思,真不知其时矣。而“时其时”者,必得乘天地之正气,此谓得其天时也。“时其时”者,非得天与其时,乃与天其时也。由此可见,所谓天时,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也。不如此知之,实不知何谓“时”矣。“学而时习之”,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这样,才能“不亦说乎”。后面这句“不亦说乎”,就不用解释了吧。“学而时习之”,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风云际会、波随浪逐,感而“有朋自远方来”。“有”,并不是“有无”或“持有”之“有”,乃《左传》“是不有寡君也”之“有”,是“友”之通假也。几乎所有的解释都将“有”解释成“有无”、“持有”之“有”,大谬矣。何谓“友”?“同志为友”,志向相同者也。甲骨文中,“友”为双手并列,为共同的志向而联手、而互助合作,才是“友”。不过后来一切都变味了,“同志”这词,特别经过上世纪的洗礼,已经变得十分可笑。现在就更不能用了。在《论语》里,“有”或“友”的共同志向就是同成“圣人之道”。“圣人之道”,不是独自去偷欢的私道、小道,是普及天下、大善天下的公道、大道。要成“圣人之道”,成“圣人”,必须先“圣”其时,不“圣”其时,何以“圣”其人?圣人者,必圣其时、必圣其地、必圣其人,复圣它时、复圣它地、复圣它人也。而君子行“圣人之道”,必有之、方类之。“自”,不是介词。文言文不是无聊的白话文,N个字都表示不出一个意思来,文言文的“自远方来”不是无聊白话文的“自远方来”,每一个字都有着独立的意思,如果把“自”当成介词表示时间、方位的由始,都是吃白话文用得太多的结果。“自”者,依旧、依然也。“朋”者,“凤”之古字也,本义为凤凰。“朋自远方”者,“有凤来仪”也。《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实本于此。“有凤来仪”之地,即地灵之地,行“圣人之道”之地。而行“圣人之道”之君子,就是“人中之凤”,行“圣人之道”之君子“自远方来”,就是“有凤来仪”。“仪”者,法度也。“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法度也。以“圣人之道”法度之,教化之,成就“圣人之道”彰显之天下,这才是真行“圣人之道”。“远”,遥远、久远,不独指空间上的,“圣人之道”不是凭空而起,源远而流长。“方”,非方向之类,而是“旁”的通假,广大的意思。《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圣人之道”之“行”,是“方行”,君子“行”圣人之道,也是“方行”,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这才算“行”圣人之道之“行”。依旧、依然“有凤来仪”,“圣人之道”不断也。“来”,由彼至此、由远及近,浩浩汤汤,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天地浩然正气升腾之景象也。圣人之道,大道流行,其远矣,其方矣。“有朋自远方来”,君子,为共同的志向而联手,为共成“圣人之道”而同行,如人中之凤,依旧、依然,乘天地之正气,源远而流长、浩瀚而广大,由彼至此、由远及近,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将“圣人之道”披之六合、播于八方,法度之,教化之,成就“圣人之道”彰显之天下,这样,才能“不亦乐乎”。“乐”者,读yue,箫韶九成,盛世之象也。将“圣人之道”披之六合、播于八方,法度之,教化之,首要且常态地必然会面对“人不知”的问题。如果“人皆知”了,就无所谓“法度之,教化之”。行“圣人之道”,乃难行之行,所谓知易难行,知且不易,行则更难。“人不知而不愠”,几乎所有的解释都把“知”当成“知道”、“理解”之类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快成了现在酸死人的“理解万岁”的对应物了。但这里的“知”不是本义的“知”,而是“智”的古字,“人不知”不是“人不知道”,而是“人没有智慧”。“人”,一般指别人,但这里的别人特指那些不能“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也就是行“圣人之道”时需要“法度之,教化之”的人。“人不知”,这些人没有智慧,没有什么智慧?没有“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智慧。比起“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上面“知”的错解就是小菜了。对于这个“愠”,《论语》成书后,所有解释都是“生气、愤怒”之类。其实,“愠”,读yun,有两种声调,第一种发四声去声,就是通常解释“生气、愤怒”的那个,但这在这里大错特错,这里的音调应该发三声上声,解释为“郁结”。《孔子家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其中的“愠”就是发上声,解释为“郁结”。而这里的“不愠”,就是本于“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不愠”,是“使之不愠”的意思,“之”是指“人不知”里的人,谁使之?行“圣人之道”的人。“愠”的根源在于“不知”,一个人“不知”,各种不好的情绪就会“郁结”其中,就会生病,对于中医来看,所有的病,归根结底就是“愠”,就是“郁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如果由“不知”的人组成,那么同样要“愠”,同样要生出“郁结”来,所谓民怨沸腾、夫妻不和、冷战热战,等等,都是由“不知”而“愠”的结果。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大同世界、一个政通人和的世界,前提必然是“不愠”的,行“圣人之道”的人就是要使得“不知之人”变得“不愠”,使得“不知之世界”变得“不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如“南风之熏”般地行“圣人之道”,一个最重要的成果检测标准就是“不愠”,就是和谐,就是大同,就是政通人和,就是要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愠”的世界。“人不知而不愠”,现实的天下仍未成就“圣人之道”的彰显,现实的天下几乎都是不能“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他们没有“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智慧,而行“圣人之道”的人,要如“南风之熏”般地熏染他们,把“没有智慧的人”改造成“没有郁结的人”,把“没有智慧的世界”改造成“没有郁结的世界”,这样,才能“不亦君子乎”,才能算是真正行“圣人之道”的人。《论语》二十篇,实为一大文章,而首章三个“不亦”,为文章之纲领,也是儒学之总纲。世人皆说《易》难解,实则,《易》是隐而难,《论语》是显而难,是难上加难。《论语》书成后,真能解首章的,千古以来,未曾见也。而首章都不能解,后面就更是以盲引盲。《论语》不死之真精神,岂在区区字句间。神会,则字句之纠缠自然顿明,下面将解释一个千古令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论语》首章是三个“不亦”,不是二个,也不是四个或其它?对于以前通常解《论语》的人,对这三个“不亦”,连这些人自己都是囫囵吞枣,又怎么可能解释好?上面为什么是三个“不亦”的问题,很多人连提都不敢提,或者根本就没想到,就更不要说解答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前面的解释中其实已有所透露,在(四)中就有“圣人者,必圣其时、必圣其地、必圣其人,复圣它时、复圣它地、复圣它人也。”也就是说,这三个“不亦”,基于儒家最基本的信念,即儒家思维最基本的结构:天、地、人。“学而时习之”,言“天”,在儒家思维的基本结构下,天与天时,“天、天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与“天、天时”紧密联系的就是所谓的“天命”了。参照前面对“时”的解释,就不难知道,《论语》对天时、天命的态度就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儒家对“时运”、“命运”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学而时习之”就是要成就这“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有朋自远方来”,言“地”。地,包括土地等,但不单指土地,甚至地球之类的浩瀚之物,而是指大道流行的场所、空间等。地是离不开天的,有其天时,必成就其地,其地,包括一切的现实客观条件。通常所说的“地运”、“国运”等,就属于“地”的范围。一般人更熟悉的,就是所谓的“地利”了,儒家对“地利”的态度也是“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有朋自远方来”就是要成就这“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人不知而不愠”,言“人”。人,天地之心也。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这“人不知而不愠”。那么天地之心在哪里?天地之心就在人的心里,人心立,则天地立其心。西学讲人化自然,后来又有了所谓的人择原理,但对这“天地人”的关系,还是没有儒家、《论语》讲得透彻。“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要成就“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这三个“不亦”,讲的就是君子如何“与其天时、与其地利”,最后“成其人和”,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和”?就是“人不愠”的世界,“没有郁结的世界”,就是世界大同。只有“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君子才算是真正行成“圣人之道”。离开这三个“不亦”,一般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实不知何谓“天时、地利、人和”也。明白了上面,就不难明白这三个“不亦”,为什么是按“说、乐、君子“的顺序来安排。“说”,就是“悦”,对于忧郁症等大流行的现代社会,这个“悦”太罕见了,而连“悦”都没有,就不要侈谈诸如幸福感之类的废话。那么,何谓真“悦”?“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也。“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才是真正快乐的事,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如果个体的心情都不能“悦”、不能“不愠”,怎么可能成就“不愠”的世界?所以要“修身”,“学而时习之”地“修身”,其结果就是“悦”,“悦”也就是个体的“不愠”。那么,“修身”为什么和“天时”挂钩?所谓“修身”不是一个人的盲修瞎练,“闻、见、学、行”“圣人之道”要“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其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修身”,然后要“齐家”。这“家”,不是一般所谓的家庭,那是“小家”,一个地区是家,一个国家也是家,那是“大家”。齐家才能“乐”,这读yue,箫韶九成,盛世之象。家不齐,国不齐,怎么可能有“箫韶九成,盛世之象”?所以要“齐家”,“有朋自远方来”就是要“齐家”,其结果就是“乐”,“乐”也就是“家”的“不愠”,只有“不愠”才可能“箫韶九成,盛世之象”,才可能“乐”。那么,“齐家”为什么和“地利”挂钩?家、国都属于“地”的范畴,通常有所谓的“家运”、“国运”等,要“齐家”,改变“家运”、“国运”,就要“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这样才能最终成就“箫韶九成,盛世之象”,其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齐家”,然后要“平天下”。而只有“天下平”了,世界“不愠”、没有郁结了,世界大同了,才算是“平天下”,才算是“人和”,才算是君子行“圣人之道”,才算是“不亦君子乎?”上面的“说”、“乐”,都是“不愠”的特殊形式,分别对应着个体和家,但真正的“不愠”是全天下的,这个天下不单单指人类社会,按现代术语,至少是包括了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天下万物都要和谐、都要“不愠”,这才是真的“不愠”,也才是真的“平天下”,只有这样,才是真的“人和”了。所以,“平天下”与“人和”是密不可分的!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说、乐、君子”以及“天、地、人”或“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论语》的首章是站在这样的高度立论的,而不是如千古以来那些盲人的瞎解释所说那样。只有这样,才算初步明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也才算初步知道《论语》说了点什么。但这只是一个大纲,只是一个框架,更重要的东西还在后面。
2023-08-14 19:03:331

宇宙是从哪来的

http://bk.baidu.com/view/70555.htm自己看
2023-08-14 19:03:422

为什么我们身处三维空间

no why人择原理
2023-08-14 19:03:5211

我的猜想

可能是吧
2023-08-14 19:04:19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2023-08-14 19:04:422

?????????????????

你妈生了你,给了你一头浓密的黑发,天上的星星比你的头发还多,你每一根头发都代表着一颗星星,你的头顶有紧密相连的7根头发,他们代表着北斗七星。。你的过去是你,你的未来还是你,宇宙从爆炸中来,又会以爆炸的形式结束,哎答不出来了。。。。
2023-08-14 19:04:503

人类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吗?

严格来说是没必要的,我们只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个体,因为碰巧是有智慧的高等生物,会思考所以学会了烦恼。象蝴蝶无忧无虑多好,主要是作为人类,生活太复杂,想的太多。
2023-08-14 19:05:091

你认为生命是如何在宇宙中形成的呢?

我们的宇宙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因为有创造力,所以才会有生命以及人类。宇宙靠什么创造生命,它们是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程序,也就是物质运行规律。
2023-08-14 19:0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