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大佬们,有谁知道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中方框内数字的含义吗?或者有谁查到了给个链接可好?感谢

2023-08-23 18:39:52
共3条回复
北境漫步

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专利的研究、分析、比较、统计,归纳出了当39个工程参数中的任意2个参数产生矛盾时,化解该矛盾所使用的发明原理,这就是著名的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还将工程参数的矛盾与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整理成一个39×39的矩阵,以便使用者查找。这个矩阵称为阿奇舒勒矛盾矩阵。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是浓缩了对大量专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矩阵的构成非常紧密而且自成体系。

阿奇舒勒矛盾矩阵使问题解决者可以根据系统中产生矛盾的2个工程参数,从矩阵表中直接查找化解该矛盾的发明原理,并使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该矩阵将工程参数的矛盾和40条发明原理有机地联系起来。 矛盾矩阵的第1,2列和第2,1行分别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序号和名称。第2列是欲改善的参数,第1行是恶化的参数。39×39的工程参数从行、列2个维度构成矩阵的方格共1521个,其中1263个方格中,每个方格中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字就是TRIZ所推荐的解决对应工程矛盾的发明原理的号码。

45度对角线的方格,是同一名称工程参数所对应的方格(黑色带“+”的方格),表示产生的矛盾是物理矛盾,不在技术矛盾应用范围之内。“-”方格表示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明原理来解决问题,当然只是表示研究的局限,并不代表不能够应用发明原理。

豆豆staR

矛盾矩阵中间方格中是数字是40条发明原理的代码:

1.分割

2.抽取(提取、找回、移走)

3.局部质量

4.增加非对称性

5.合并、组合

6.使之普遍性、多用性

7.用嵌套(俄罗斯套娃)

8.用配重(重量补偿)

9.预先反作用(预先采取行动来抵消、控制、防止)

10.预先作用(预先对物体施加改变)

11.预先应急措施(防范)

12.利用等势

13.反过来做(反向作用)

14.曲面化

15.动态化(或各部分可改变相对位置)

16.部分或超额行动(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

17.转变到新空间维度

18.机械振动(共振、电压振动、超声波和电磁场耦合)

19.用周期性的行动(作用、脉冲)替代

20.(保持)有效动作(作用)的连续性

21.快速通过,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

22.变害为利

23.引入反馈

24.借助中介物

25.自服务

26.用复制(品)(虚拟物体)

27.一次性用品(廉价替代品)

28.替代机械系统(声、光、电磁或影响人类感觉)

29.用气动或液压结构(替代固体部分)

30.用柔性壳体或薄膜

31.用多孔材料

32.改变颜色

33.使同质性、匀质性

34.使抛弃或再生部件

35.改变特征(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36.状态转变(物质相变)

37.热膨胀(组合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几种材料)

38.加速氧化(强氧化剂)

39.用惰性环境或真空环境替代

40.用复合材料替代

snjk

建议买一套图书(创新方法教程)初级,中级,高级,里面有各参数和解决问题的矛盾矩阵图。很好一套图书。记住一定要买正版的,正版有矛盾矩阵图,没图就没法查询。还有图书看不太明白就手机下载爱课程app收索创新方法。有教授专门讲解triz理论

相关推荐

TRIZ的40个发明原理最常用到的是哪些?

TRIZ的40个发明原理最常用到的是哪些?1.分割原理将一个完整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并对分割后的子系统进行重组,以便实现新的功能或消除有害作用。2.抽取原理识别系统中有用和有害特性,分为有害特性和有用特性,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可以得到效果更好的系统。10.预先作用原理在真正实施某个作用之前,预先执行该作用的全部或一部分,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是系统更加易用,包括缩短系统功能的完成时间,简化操作的步骤等。13、反向作用原理在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或内外方向)将对象反转过来,在时间上将顺序颠倒过来,在逻辑关系上将原因与结果反转过来,利用反向动作实现系统替代。15.动态化原理构成整体的各个组件处于动态,或各个部分是可调整、可互换的,使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个动作都处于最佳状态。18.振动原理使系统产生机械振动,或是增加振动的频率,或利用共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并不都是系统性能是最佳的,如果物体在振动状态下可以产生很多的新的特征或者得到新的功能,那么我们不妨将物体处于振动状态。19.周期作用原理通过有节奏的行为(操作方式),或振幅和频率的变化,或利用脉冲间隔,以实现周期性的作用。28.替换机械系统原理利用物理场(光场、电场和磁场等)、物理结构、物理作用和状态来代替机械作用。这一原理并非全盘否定机械系统,只是跟光、声、电、磁、味觉、嗅觉等系统相比,机械特性在轻便化、小尺寸、柔性化等方面没有优势,需要替代。32.变色原理通过改变颜色或其他光学特性来改变对象的光学性质,以便提升系统价值或解决检测问题。35.状态和参数变化原理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
2023-08-16 11:48:061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创新原则是什么?

一、分割原则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二、拆出原则1、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三、局部性质原则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2、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四、不对称原则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2、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五、组合原则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组合合起来。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六、多功能原则1、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七、‘玛特廖什卡"原则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2、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八、重量补偿原则1、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2、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九、预先反作用原则1、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十、预先作用原则1、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2、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十一、"予先放枕头"原则1、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十二、等势原则1、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十三、"相反"原则1、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2、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3、将物体颠倒。十四、球形原则1、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2、利用棍子、球体、螺旋。3、从直线运动过渡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十五、动态原则1、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2、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3、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十六、局部作用或过量作用原则1、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十七、向另一维度过渡的原则1、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2、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3、将物体倾斜或侧置。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5、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十八、机械振动原则1、使物体振动。2、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3、利用共振频率。4、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5、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十九、周期作用原则1、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2、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3、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二十、连续有益作用原则1、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2、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二十一、跃过原则1、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二十二、变害为利原则1、利用有害因素(特别是介质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2、通过有害因素与另外几个有害因素的组合来消除有害因素。3、将有害因素加强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二十三、反向联系原则1、进行反向联系。2、如果已有反向联系,则改变它。二十四、"中介"原则1、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2、把另一个(易分开的)物体暂时附加给某一物体。二十五、自我服务原则1、物体应当为自我服务,完成辅助和修理工作。2、利用废料(能的和物质的)。二十六、复制原则1、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代替难以得到的、复杂的、昂贵的、不方便的或易损坏的物体。2、用光学拷贝(图像)代替物体或物体系统。此时要改变比例(放大或缩小复制品)。3、如果利用可见光的复制品,则转为红外线的或紫外线的复制。二十七、用廉价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贵的持久性原则1、用一组廉价物体代替一个昂贵物体,放弃某些品质(如持久性)。二十八、代替力学原理原则1、用光学,声学、 ‘味学"等设计原理代替力学设计原理。2、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3、由恒定场转向不定场,由时间固定的场转向时间变化的场,由无结构的场转向有一定结构的场。4、利用铁磁颗粒组成的场。二十九、利用气动和液:压结构的原则1、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体的部分,如充气和充液的结构,气枕,静液的和液体反冲的结构。三十、利用软壳和薄膜原则1、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结构。2、用软壳和薄膜使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则1、把物体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镶嵌,覆盖,等等)。2、如果物体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种物质填充空孔。三十二、改变颜色原则1、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2、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3、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利用染色添加剂。4、如果已采用了这种添加剂,则采用荧光粉。三十三、一致原则1、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则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部分应当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2、消除的部分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再生。三十五、改变物体聚合态原则1、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三十六、相变原则1、利用相变时发生的现象,例如体积改变,放热或吸热。三十七、利用热膨胀原则1、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2、利用一些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三十八、利用强氧化剂原则1、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2、用氧气替换富氧空气。3、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空气或氧气。4、用臭氧化了的氧气。5、用臭氧替换臭氧化的(或电离的)氧气。三十九、采用惰性介质原则1、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2、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则1、由同种材料转为混合材料。扩展资料: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RIZ理论
2023-08-16 11:48:141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创新原则是什么?

  1. 分割的原则  a.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彼此独立的部件;  b.使系统可分解;  c.提高系统被分割的程度。  例子:  1.组合家具,标准计算机构件,可折叠的木尺。  2.可以连接形成任何所需长度的加登软管。  2. 分隔的原则  a.将影响系统正常功能的部件或功能挑出并隔离;  b.将系统中惟一有用或必要的功能或属性挑出并隔离。  例子:  为了吓跑飞机场的禽鸟,使用磁带录音机复制使鸟兴奋的声音。把声音从发声的鸟身上分隔开来使用可以创新。  3. 局部质量的原则  a.将系统结构由一致改为不一致,将外部环境或外部作用由一致改为不一致;  b.使系统各部件在最适于其运作的条件下发挥功能;  c.使系统各部件实现的功能有差异且有用。  例子:  1.在煤矿井为了防尘,一层锥形的薄水汽应用到钻孔装载机上的工作运转部分。水汽层的水珠越小,防尘效果越好。但细小的水汽影响了工作。解决办法是在细小的水汽的锥形面上覆盖一层粗糙的水汽。  2.铅笔头上带有橡皮擦。    4. 不对称的原则  a.如果对称的形状无法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将对称的形状改为非对称;  b.对于非对称的系统,则提高非对称的程度。  例子:  1.轮胎的一边比另一边更耐用以承受来自路边的撞击。  2.当通过一个对称的漏斗卸载湿沙的时候,沙子在开口上方形成拱形,致使不规则的流动。一个不对称的漏斗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这种拱形。  5. 合并的原则  a.将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结合或合并,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集合起来执行并行的操作;  b.使操作相邻或并行,并及时相结合。  例子:  旋转式挖掘机的工作特征是在单步执行中具有特别的用来融化和软化冰冻地面的蒸汽管口。    6. 普遍性原则  a.使同一部件或系统实现多个功能,减少部件数。  例子:  1.沙发在夜间可转化用来做床。    2.小型货车的座位可调整为适合坐、睡觉或者搬运货物。    7. "嵌套娃娃"  a.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物体,依次将各物体放入另一物体;  b.使一个部件穿过另一部件的腔体。  例子:  1.望远镜的天线  2.堆垛椅子(相互叠放以便存放)  3.内部能存放铅芯的自动铅笔  8. 反重量的原则  a.为补偿一个物体带来的重量增加,将它与可提供升力的物体合并;  b.为补偿一个物体带来的增重,使它与环境发生作用,产生空气动力、水动力、浮力及其他力。  例子:  1.水翼艇。  2.赛车的尾翼用来增加车对地面的压力。  9. 预防性的反措施  a.若有必要采取兼具有用和有害作用的行为,应在其后用相反的行为替代该行为,以控制有害作用;  b.提前在物体内施加压力,以平衡其后会出现的不希望的工作压力。  例子:  1.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圆柱或地板。  2.强化轴——为了使轴的强度更高,将几根小管以精确的角度缠绕而成。  10. 优先的原则  a.将所要求的行动全部或至少部分地预先进行;  b.将物体组织起来,使物体运作时从最方便的位置出发,运作过程中避免因等待而浪费时间。  例子:  1.在刀刃横向制作一些凹槽,可使刀刃钝的部位脱落,恢复刀刃的锋利。  2.瓶子里的橡胶胶水很难整洁、规则地使用。将瓶子形成带状可容易地使用适量的胶水。  11. 提前作铺垫  为补偿物体相对低的可靠性,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例子:  为防止入店偷窃行为,店主使用装有磁条的特殊标签。为了使顾客能将购买的商品带出,收银员在出口处将磁条消磁。  12. 均衡的原则  在潜在的场中限制物体的位置改变(如,在重力场中改变物体的操作环境,以避免升降物体带来的矛盾)。  例子:  工作人员在修车坑里更换汽车引擎润滑油(以致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升降工具)。  13. 颠倒的原则  a.实施与问题的要求相反的行动;  b.使系统中原静止部件运动,原运动部件静止;  c.将系统颠倒。  例子:  通过部件的振动来打磨清理部件,而不是依靠打磨机的振动。  14. 球形原则  a.用带曲线的零部件取代直线型的零部件、表面或形式,将平面改为曲面,立方体形(平行六面体)的零部件改为球形结构;  b.使用滚筒、球体、螺旋及圆顶;  c.将线性运动改为旋转运动,使用离心力。  例子:  电脑鼠标利用球形结构将两个轴的线性运动转换成矢量运动。  15. 柔韧的原则  a.不断改变系统或其环境的参数,使之始终处于最适合各个工作循环的状态;  b.将系统划分为几个可做相对运动的部件;  c.如果系统是静止的,使之运动或可转化。  例子:  1.闪光灯在灯体和灯头之间有可弯曲变形的鹅颈管。  2.运输船的船体呈圆柱形。为了减少船体全负荷时受到的阻力,船体由两个可打开的绞接的半圆柱形组成。  16. 不足或超额的原则  a.如果采用一种解决方法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则用该方法实现稍差一点或稍过头一点的效果,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  例子:  1.圆柱体通过浸入油漆的方法来上漆,但涂上的油漆比所期望的要多。通过快速地旋转圆柱体可将多余的油漆去除。  2.为了从金属粉末仓库持续均衡地卸下金属粉末,仓库具有一个特殊的内部漏斗可将自己持续地装满以提供持续不断的卸料压力。  17. 转移到新的维度  a.将物体在1维空间的问题转移到2维空间解决,将物体在2维空间的问题转移到3维空间解决;  b.将层次单一的系统转变为多层次的系统;  c.将物体转动、倾斜;  d.把问题转移到物体的相邻区域或反面上。  例子:  温室的北面具有一块凹面的反射镜,反射镜通过反射白天的太阳光改善温室房另一部分的照明。  18. 机械振动  a.使物体震荡或振动;  b.增加频率(甚至到超声波波段);  c.采用物体共振频率;  d.用压电振荡器替代机械振荡器;  e.使用组合的超声与电磁振动。  例子:  1.为了去除物体的铸层而不毁坏其外表,用振动的小刀代替传统的手工据。  2.在浇铸时,振动铸造模型以改善铸造物质的流动性和结构特质。  19. 定期行动的原则  a.用周期性或规律性的行为取代连续的行为;  b.如行动已经是周期性的,则改变周期的振幅与频率;  c.充分利用周期间隔执行其他操作。  例子:  1.用扳手拧松已被腐蚀的螺母时,使用突发的推力而不是持续的力量。  2.报警灯不停的闪烁比持续的亮着更能引起注意。  20. 有用行为的持续性原则(看到此)  a.使物体的所有零部件在所有时间满负荷地持续工作;  b.取消工作中的无用及不连贯行为。  例子:  钻孔带有开凿用的边,其主要用来在钻孔的进退过程中能持续进行开凿。  21. 跳跃的原则  a.快速通过特定的过程或阶段(如破坏性的、有害的域危险的操作)。  例子:  切割机切割薄的塑料管时,通过加快切割的速度来防止管子在切割过程中变形(在管子还未变形之前完成切割过程)。  22. "用伪装来保护"  a.利用有害因素(特别地,如环境与周围事物的有害作用)达到积极的效果;  b.为消除主要的有害行为而将其加入另一个有害的行为;  c.将有害因素扩展到不再有害的程度。  例子:  1.寒冷天气时,沙石在运输中会冻结成坚固的块状体。通过强化冰冻(使用液体氮)使冰块脆化,然后倒出。  2. 当使用高频电流加热金属时,只有外层被加热。这一消极效应后来被用来做表面热处理。  23. 反馈的原则  a.引入反馈以改迸过程或行动;  b.若反馈已存在,则改变其大小与影响。  例子:  1.通过测量输出压力,在压力过小的情况下借助水泵的方法维持井里的水压。  2.必须将冰和水混合到一个精确的总重量时才可以对它们进行分开测量。因为很难精确控制冰的分配量,所以首先测量冰块的重量,然后通过水来调节,并精确达到所需的量。  3.消音设备是通过取样噪音信号,然后进行相移,并将其反馈来消除噪音的效果。  24. 媒介的原则  a.引入中间过程或使用媒介物;  b.将物体与其他易于移动的物体暂时结合。  例子:  在液态金属中通电流时,为了减少能量损耗,使用冷却的电极和较低熔点的液态金属媒介。  25. 自服务原则  a.使物体实施有益的辅助功能,自我服务;  b.利用浪费的材料、能量或物质。  例子:  1.为了在破碎滚筒机表面上均匀地分布研磨材料,并且防止进料器的磨损,进料器的表面由相同的研磨材料制成。  2.电焊枪的喷杆通过一个特殊设备推进。为了简化系统,喷杆通过焊接电流控制的螺线管推进。  26. 复制的原则  a.用简化而便宜的复制品取代不易得到、昂贵、易碎的物品;  b.用光学复制品取代物体或过程;  c.若已运用了可视的光学复制品,则转用红外或紫外复制品。  例子:  高的物体的高度可通过测量它们的影子来确定。  27. 廉价的短寿产品  用多个廉价、具有一定质量的产品取代一个昂贵的产品。  例子:  1.一次性尿布。  2.一次性捕鼠器由一个带诱饵的塑料管构成。老鼠从一个锥形开口进入捕鼠器;开口的壁面是有角度的,并且不让老鼠出去。  28. 向非机械系统转变  a.将机械系统转变为光学、声学或嗅觉系统;  b.在机械系统中运用电场、磁场或电磁场;  c.用其他场来替代;  1.用运动场替代静止场  2.及时调整到那些变化  3.从随机到结构化  d.加入铁磁粒子,运用磁场或电磁场。    例子:  为了增加热塑性材料在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度,可以使这一过程在电磁区域中进行以强化与金属的结合。  29. 气体力学及流体力学的原则  在系统中引人气体或液体零部件取代固体零部件。  例子:  1.To increase the draft of an industrial chimney a spiral pipe with nozzles was installed. When the air starts flowing through the nozzles, it creates an air like wall, reducing drag.为了增加工业烟囱的排烟的抽力,安装一个有管口的螺旋管。当空气通过管口流进时,形成一堵空气墙,以减少拖拉力。  2.为了运输易碎物品,使用空气泡沫封袋或泡沫状材料。  30. 柔性外壳及薄膜  a.用柔性外壳及薄膜取代3维结构;  b.用柔性外壳及薄膜将物体与外部环境隔离。  例子:  为了防止植物叶面水分的蒸发,人们应用聚乙烯喷雾剂。不久,聚乙烯凝固,由于聚乙烯膜释放氧气比水蒸汽多,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31. 采用多孔渗水材料  a.使物体多孔或加人多孔成分;  b.若物体是多孔的,则利用孔结构引入新物质或功能。  例子:  为了避免在机器中加入冷冻剂,机器的某些部分被填充经过冷却剂溶液浸泡的多孔渗水材料(细孔钢),当机器工作时,冷却剂溶液蒸发提供短期的、均衡的冷却作用。  32. 改变颜色  a.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颜色;  b.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透明度;  c.使用带色添加剂,以观察难以看清的物体或过程;  d.若此类添加剂己经使用,刚采用发光轨迹或示踪元素。  例子:  1.使用透明绷带可以不拆绷带而检查伤口。  2.在钢铁厂,水幕被用来保护工人免受高温。这种水幕只能隔绝红外线,所以融化的钢铁发出的明亮的光很容易穿过水帘。在水中加入色彩可起到滤波效应而依然保持水帘的透明。  33. 同质的原则  使物体与给定的由相同材料(或属性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其他物体相互作用。  例子:  进料器的表面用跟磨料相同的材料制成,这样可持续地补充进料器表面的磨损。  34. 放弃与恢复的原则  a.抛弃系统中己履行了功能的部分或在操作中直接修正它们;  b.相反地,在操作中直接存储物体的可消耗部分。  例子:  1.开枪后子弹壳被抛出。  2.火箭推动器在提供完动力之后与火箭分离。  35. 改变参数的原则  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如变为气态、液态或固态),改变浓度或密度,改变柔性,改变温度。  例子:  In a system for brittle friable materials, the surface of the spiral feedscrew was made from an elastic material with two spiral spring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rocess the pitch of the screw could be changed remotely.  在一个易碎材料的系统里,螺旋形螺钉的表面用弹性材料制成,并附带两个螺旋形的弹簧片。为了控制拧螺钉的过程,需要较大的改变螺钉的倾斜度。  36. 相位转变  利用相位转变中发生的现象,如容积改变、吸热或放热等。  例子:  为了控制有棱纹的管子的膨胀,将管子灌满水并冷却至结冰的温度。  37. 热膨胀  a.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效应或收缩效应;  b.若已利用了热膨胀原理,则利用膨胀系数不同的多种材料。  例子:  为了控制温室屋顶窗户的开关,使用双金属合成板连接在窗户上。金属板随温度的变化而弯曲控制窗户的开或关。  38. 强氧化剂原则  a.用富氧空气取代一般空气;  b.用纯氧取代富氧空气;  c.将空气或氧气暴露在电离环境;  d.使用电离的氧气。  例子:  为了从火把获得更多的热量,用氧气替代空气。  39. 惰性气体原则  a.将物体置于惰性气体环境;  b.在系统中加入中性或惰性部件。  例子:  为了防止仓库里的棉花着火,在运输过程中使惰性气体充满贮藏区域。  40. 使用复合材料  a.用复合材料替代由同一性质的物质组成的材料。  例子:  军用飞行徽章由塑料和碳纤物铸造而成,以达到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目的。
2023-08-16 11:48:282

【40个发明原理】32-改变颜色

40个发明原理-32: 改变颜色(Changing the Color、Color Changes、Optical Property Changes), 它指的是,通过改变物体或技术系统的颜色,以增加其价值或便于检测出其中的问题。 操作过程: 改变物体或技术系统的颜色,以区分出其特征;也可以借助改变颜色,来改进检测和测量的效果。 子原理: A.改变物体或其周围环境的颜色;如,充电指示灯在电池的不同状态时,颜色不一样,以提醒使用者充电情况; B.改变一个很难看见的物体或过程的半透明度;如,某些公司使用“雾面玻璃”来阻隔办公室内外的视线; C.使用有色添加剂观察一个很难看见的物体或过程;如,煤油温度计中煤油呈现红色,以便于观察; D.如果已经使用了这种添加剂,则使用发光示踪物或示踪元素;如,夜光鱼漂或交警的荧光服。
2023-08-16 11:48:431

如何运用TRIZ的40个发明原理进行外围或改进型专利的挖掘?

布局外围专利对日后专利价值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寻求外围专利呢,哪些思维工具可以帮助进行外围专利的挖掘?TRIZ理论中的40个发明原理能够给予我们启示。下面通过球杆专利进行举例讲解。图1是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示意图,图2是图1沿2-2线的剖视图,本技术方案的改进点在于增设了前后延伸的主凹槽21和底切凹槽22,如此使得部件24和25向后凸起,从而提高了击球过程中的耐扭曲力。使用TRIZ理论中的40个发明原理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专利申请方案,比如,我们利用2号发明原理(抽取原理)尝试得到新方案。抽取原理是从物体中抽出可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仅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在本方案中,既要简化球杆的结构,又要保障球杆击球时的耐扭曲性,利用抽取原理可以去掉球头的凹槽21和22,同时对后凸起部分24余25进行结构改进,从而获得改型后的技术方案,如下图所示。又如,每一支球杆的杆都有一个用于击球的最佳落点,能与球碰撞出最为“甜蜜”的美好感受,在高尔夫球专业术语里也被叫做“甜区”。“甜区”多处于球杆杆头下 1/3的位置,面积大小因杆而异,很多玩家偏爱“甜区”大的球杆,那么如何增大“甜区”呢?从最初的核心改进出发,我们可以尝试通过4号原理(增加不对称性原理)得到方案:在球杆的结构中增加凸缘50,获得如下图的新改进型专利技术方案。再如,球杆在碰撞高尔夫球时,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如何削弱这种声音呢?熟练使用40个发明原理后,我们会想到“利用多层配置取代单层配置”的第17条发明原理,即空间维数变化原理进行改进:将原始方案中的减震板450配置为多层结构,其包括黏接层451a和其两侧带有的薄层451b和451c。除上述例子外,还有很多的改进方向等待我们去挖掘,如采用第31条原理减轻球杆的重量等,均可作为外围改进型专利,以丰富核心专利申请。
2023-08-16 11:48:501

【40个发明原理】10-预先作用

40个发明原理-10: 预先作用(Prior Action、Preliminary Action),它指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前,预先采取措施。 它和第9个原理“预先反作用”的区别是:应对的不是“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且采取的也不是“与可能出现的故障相反的”措施。 操作过程: 判断技术系统是否需要提高性能或安全程度,如果“是”,则预先采取某个措施,保障产生所需要的结果。 子原理: A.提前完成全部或部分所需的行动;如,食品袋上面一般都有个缺口,以方便人们开启; B.安排物品,使它们能够在方便的位置及时采取行动;如,美工刀上的沟槽,刀片钝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把刀片掰断。
2023-08-16 11:48:581

简述TRIZ的40条发明原理中的预操作与自服务原理,并举一个实际工程例子说明之。

【答案】:预操作原理:预先备下必要的动作,机能;或预先对物体进行安排,使其在时间上及位置上有准备。例如,在一个橡胶软管进行机械加工将很不方便,若将其预先冷冻,使其变硬,再加工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自服务原理:使物体具有自服务、自补充、自恢复等功能;或充分利用废弃的材料、能量与物质。例如,在用管道输送高速运行的钢珠时,拐弯处总被运动的钢珠撞击,很短时间管子内壁就被损坏。利用“自服务”原理,在管子拐弯处的外部安装一磁铁,吸附一部分钢珠,致使运行的钢珠撞击的不是管子内壁,而是钢珠,即使撞下钢珠也无妨,又会有别的钢珠补充,这样就保护了管子。
2023-08-16 11:49:061

40个发明原理编号和原理是一一对应的吗

40个发明原理编号和原理是一一对应的。分离原理与四十个发明原理对应关系:空间分离:1、2、3、7、4、17,时间分离:15、34、10、9、11条件分离:40、31、32、3、19、17,整体与部分分离:1、5、33、12。
2023-08-16 11:49:131

【40个发明原理】39-惰性环境

40个发明原理-39: 惰性环境(Inert Environment、Inert Atmosphere) ,它指的是,产生一种中性(惰性)的环境,以支持所想要达到的功能。 操作过程: 观察技术系统相关特征,哪些特征会阻碍其完成功能,哪些需要被保护;然后为需要被保护的部分创造一个惰性的环境。 子原理: A.用惰性气体代替正常环境;如,用氩气等惰性气体填充灯泡,防止发热的金属丝氧化; B.在真空中进行这个过程;如,真空包装。
2023-08-16 11:49:341

【40个发明原理】28-替代机械系统

40个发明原理-28: 替代机械系统(Replacement of a Mechanical System、Mechanics Substitution,Mechanical Interaction Subsitution), 也叫做“机械系统替代”,它指的是,以物理场取代机械的相互作用、装置、机构和系统组件。 操作过程: 寻找使用热、化学、电、磁、电磁场、分子间力、生物感官方式(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替代机械场(MATCEMIB)。 子原理: A.用光学、声学或嗅觉系统代替机械系统;如,声学“栅栏”(动物可听见的声学信号)代替真正的栅栏,来限制猫、狗的行动; B.使用电或电磁场与物体相互作用;如,为了混合两种粉末,让其中一种带正电荷,另一种带负电荷,然后混合; C.替换场: C1.运动场替换静态场;如,建筑上灌浆砂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磁场来提升灌浆的质量; C2.随时间变化的场替换固定场;如,机场使用频率变化的气流代替恒定的气流来清理积雪; C3.结构化的场替换随机场;如,在清理液体中悬浮颗粒时,使用两组相位相反的超声波形成“驻波”,来提升清理效果。 D.使用磁场与铁磁粒子结合;如,磁性标签。
2023-08-16 11:49:441

【40个发明原理】5-合并

40个发明原理-5: 合并(Consolidation),也叫“组合“,它指的是,将技术系统的功能、特性或组件重新整合,创造出新颖、令人满意或唯一的特性,或结合原本不存在的功能创造出新的功能。 操作过程: 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引入到现有技术中,以改进现有技术系统的功能。 子原理: A.在空间上合并或联合的同样的或相关的物体,或合并要连续操作的物体;如,列车; B.在时间上合并或联合同样或连续的操作;如,医院用“血细胞分析仪”来同时分析血液中的若干指标。
2023-08-16 11:49:511

【40个发明原理】34-抛弃或再生

40个发明原理-34: 抛弃或再生(Rejecting and Regenerating Parts、Discarding and Recovering、Rejecting、Discarding-Recovering、Regeneration), 其中抛弃指的是,从系统中移除某些东西;再生指的是,从系统中恢复某些东西以便再次利用。 操作过程: 观察技术系统,考虑其中的组件是否可在完成功能后立即被移除或再度使用。 子原理: A.组件在完成功能或变得无用之后,被抛弃或改变(例如,丢弃、溶解、蒸发);如,胶囊的壳,在药品到达胃部或肠道即被溶解; B.立即恢复被耗尽或耗尽的技术系统的任何部分;如,全自动枪支的子弹射出后,可以自己将弹仓中的子弹补充进枪膛。
2023-08-16 11:49:591

【40个发明原理】35-改变物理/化学状态

40个发明原理-35: 改变物理/化学状态(Transform the physical/chemical state、Parameter Changes、Transformation of Properties、Transform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tes of an Object ), 它指的是,改变技术系统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以产生好处。 操作过程: 观察技术系统或其组件的性质,改变其物理或化学状态(如密度、弹性、温度、电导率、几何形状等),看能否带来有益的变化。 子原理: 改变物体的聚集状态、密度分布、柔性、温度或压力;如,将氧气、氮气、石油气从气态转换成液态,以减小体积。
2023-08-16 11:50:061

【40个发明原理】38-加速氧化

40个发明原理-38: 加速氧化(Strengthen oxidation、Accelerated Oxidation、Strong Oxidants、Use Strong Oxidizers), 它指的是,加速氧化的过程,以改善系统的作用或功能。 操作过程: 了解技术系统当前的氧化水平,依次实验下面的环节:使用富含氧气的空气代替自然空气;用纯氧代替富含氧气的空气;用电离化氧气代替纯氧;用臭氧代替电离化氧气,直至达到最佳的氧化效果。 子原理: A.用富氧空气代替正常空气;如,冶炼炉中通入富氧空气提高燃烧率; B.将富氧空气置换为氧气;如,使用高压氧气处理伤口,既杀灭厌氧细菌,又帮助伤口愈合; C.用电离辐射在空气或氧气中处理物体;如,负离子发生器; D.使用臭氧代替离子化的氧气;如,用臭氧作为潜水艇内燃机的助燃剂,可以使燃料完全燃烧。
2023-08-16 11:50:151

【40个发明原理】3-局部质量

40个发明原理-3: 局部质量(Local conditions、Local Quality),它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改变事物的特性,以获得所需要的功能。 操作过程: 如果当前技术系统因为其“各部分的性质或特征是均匀的”,而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则我们应该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部分做特殊处理。 子原理: A.将同质(均匀)结构的物体或外部环境/动作转换为异质(不均匀)结构;如,劳保鞋,在鞋子的头部加了钢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如,羊角锤; C.使物体的各部分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如,快餐盒里的格子。
2023-08-16 11:50:221

【40个发明原理】37-热膨胀

40个发明原理-37: 热膨胀(Phase Transitions), 它指的是,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或机械动作来产生某种想要的结果。 操作过程: 假设构成技术系统的材料会受温度影响,并利用这种影响(热膨胀和线性收缩)。 子原理: A.使用热膨胀或收缩的材料;如,“过盈配合”装配中,冷却内部件使之收缩,加热外部件使之膨胀,装配完成后恢复到常温,内、外件就实现了紧密装配; B.使用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如,双金属片温度计。
2023-08-16 11:50:411

【40个发明原理】40-复合材料

40个发明原理-40: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它指的是,用复合材料代替均质材料。 操作过程: 观察技术系统哪些材料是均一的,将其替换为复合材料。 “复合”可以指新材料的性质,也可以指不同材料的组合(复合),同时也可以指环境。与33号原理“均质性原理”相反。 子原理: 用复合材料代替均质材料;如,将具有高熔点的金属纤维加入到焊接剂中,以增加焊接强度。
2023-08-16 11:50:491

【40个发明原理】26-复制

40个发明原理-26: 复制(Copying),它指的是,利用一个复制品来代替因成本过高而不能使用的事物。 操作过程: 找到技术系统中高成本、易损坏的元件,评估限制条件,探索利用容易取得的、低成本的与耐用的复制品的方法。 子原理: A.使用简单且廉价的复制品代替复杂、昂贵、易碎或不方便操作的物体;如,模(虚)拟飞机驾驶仪; B.通过光学复制或图像替换物体。可以使用缩放来缩小或放大图像;如,医疗上通过测量X光片或CT照片,来测量一个对象; C.如果使用的是可见光拷贝,则用红外或紫外拷贝代替它们;如,用红外图谱来测量热源,从而探知农作物疾病或安保系统的入侵者。
2023-08-16 11:50:561

【40个发明原理】16-不足或过度作用

40个发明原理-16: 不足或过度作用(Partial or Excessive Actions,Partial,Overdone,or Excessive Action),它指的是,如果用现有方法很难完成对象的100%,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稍少”或“稍多”一点,问题可能变得相当容易解决。 操作过程: 首先,能够接受较多(或较少)存在的状况;如果可以多,就选择性使用所需部分;如果可以少,就选择性聚焦、集中或强调所特别需要的作用。 子原理: 如果很难获得100%的理想效果,则采取使用比需求更多(或更少)的作用或物质来处理问题。 如,抹墙的时候,很难把水泥抹的刚好是所需的量,工人会一次性抹过量的水泥,然后再把多的水泥刮掉; 再说一个比需求更少的例子:大型船只在制造时,往往先不安装船体上部的结构,以避免船只从船厂驶往港口时受制于途中的桥梁高度,待船只到达港口后再安装上部的结构。
2023-08-16 11:51:041

【40个发明原理】4-不对称性

u200b40个发明原理-4: 不对称性(Asymmtry),也叫“非对称“,它指的,是将技术系统从“等方向性”转换到“非等方向性”。 操作过程: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对称设计只是因为“过去向来如此”而不管是否更有效率。所以我们只需要想办法把对称的变成不对称就可以了。 子原理: A.用不对称的结构替换对称结构;如,各种防呆插槽; B.如果一个物体已经不对称了,则增加其不对称程度;如,豆浆机(或搅拌机)的搅拌器刀片,上下、左右都不对称。
2023-08-16 11:51:111

【40个发明原理】29-气压或液压结构

40个发明原理-29: 气压或液压结构(Pneumatic or Hydraulic Construction、Pneumatics and Hydraulics), 它指的是,使用气压或液压技术替代技术系统组件或功能。 操作过程: 观察技术系统或其组件的体积是否可变化。如果可以,就考虑是否可用气体或液体组件,取代经常出问题的组件;或者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流体的使用,产生更好的结果。 子原理: 用气体或液体代替物体的固体部分。这些部件可以使用空气或水进行充气,或者使用空气或静压垫子;如,运输过程中,用气袋来固定货物,同时起到缓冲作用。
2023-08-16 11:51:211

收音机拉杆天线”运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一个原理

收音机拉杆天线运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信号原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天线的原理是把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然后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2023-08-16 11:51:291

什么叫TRIZ理论?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2023-08-16 11:51:392

【40个发明原理】7-嵌套

40个发明原理-7: 嵌套(Nesting,Nested doll),它指的是,将一个物体临时或永久的嵌入另一个物体的方法。 操作过程: 判断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情况,看它是否需要节省空间或要保护它不受损害,如答案是“是”;就想办法把它塞在另一个东西里。 子原理: A.一个物体包含在另一个物体中,该物体又被放置在第三个物体中;如,鱼竿; B.一个(能动的)物体通过另一物体的空腔;如,立体书。
2023-08-16 11:51:481

【40个发明原理】8-重量补偿

40个发明原理-8: 重量补偿(Anti-weight、Counter-weight、Weight Compensation),也叫“反重量”,它指的是,以等(重)量的方式,平衡、补偿、建立均匀的分布。 操作过程: 判断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情况,寻找一种“相反的作用”或可以“产生相反作用的效应”,来减弱其重量带来的问题。 子原理: A.通过与“具有提升力”的另一物体连接来补偿物体的重量;如,氦气球; B.通过与提供空气动力或流体动力的环境相互作用来补偿物体的重量;如,机翼的特殊形状可以使其产生升力。
2023-08-16 11:52:071

俄罗斯套娃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什么

嵌套。嵌套俄罗斯套娃原理,将一个物体放到另一个物体中,这个物体再放到第三个物体中,以此类推。嵌套是指彼此吻合、彼此组合、内部配合的性质。嵌套原理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俄罗斯套娃,因此,嵌套原理也被称为套娃原理。嵌套的本质是彼此吻合、彼此组合、内部配合的性质。
2023-08-16 11:52:141

【40个发明原理】6-通用性

40个发明原理-6: 通用性(University、Multifunctionality),也叫“多用性“,它指的是,使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能执行多种功能,以代替其他部分的功能。 操作过程: 仔细研究当前技术系统或其组件,发掘它除当前系统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然后用其取代剩余部分的功能。 子原理: 让物体执行多个功能,从而不需要其他物体;如,可调扳手。
2023-08-16 11:52:211

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而不去度假,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

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而不去度假,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A.自服务原理B.多维性C.预先作用D.复制答案解析d复制。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2023-08-16 11:52:281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如下:1.分离法:也称分割原理,即将整体切分。有三方面的含义:将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2.提取法:也称抽取法、抽取原理,即将物体中有用或有害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相应的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3.局部质量改善法:在物体的特定区域改变其特征,从而获得必要的特性。4.非对称法:利用不对称性进行创新设计。5.组合法:在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内部的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原理联系,使其有共同的唯一的结果。6.预先作用法也称预先作用原理。在事件发生前执行某种原理作用,以方便其进行。7.预置防范法:也称预置防范原理。事先做好准备,做好应急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8.等势法:也称等势原理。在势场内应避免位置的改变,如在重力场中改变物体的工作状态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9.逆向法:也称反向作用原理。施加相反的作用,或使其在位置、方向上具有相反性。10.曲线、曲面化法:也称曲线、曲面化原理。利用曲线或曲原理面替代原有的线性特征。11.动态法:也称动态原理。通过运动或柔性等处理,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12.部分超越法:也称部分超越原理。如果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的实现时,则应当达到略小或略大于的理想效果。借此来使问题简单化。13.多维法:也称多维原理。通过改变系统的维度变化来进行创新的方法。14.机械振动法:也称机械振动原理。利用振动或振荡,以便将一种规则的周期性的变化包含在一个平均值附近。15.离散法:也称周期性动作原理。改变作用的执行方式,以期获得某种预期创新结果。16.有效作用持续法:也称有效作用持续原理。因发生连续性动作,使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17.快速法:也称快速原理。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如有害的或危险的)阶段的操作。18.变害为利法:利用有害因素(特别对外界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19.反馈法:也称反馈原理。利用反馈进行创新。20.中介法:也称中介原理。利用中间载体进行发明创新的方法。
2023-08-16 11:53:071

创可贴的发明应用了triz理论哪一条发明原理

预先作用。triz理论中共有40条发明原理,其中创可贴的发明应用了triz理论预先作用的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由超出技术功能的最大输出范围所引发的技术矛盾和技术要求而导致技术创造的内在规律。
2023-08-16 11:53:361

40个发明原理

40个发明原理是TRIZ的创始人阿奇舒勒在对众多发明信息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的40项发明原理的集合,具体是:1、分割原理。2、抽取原理。3、局部质量原理。4、非对称原理。5、合并原理。6、普遍性原理。7、嵌套原理。8、配重原理。9、预先反作用原理。10、预处理原理。11、预先应急措施原理。12、等势原理。13、反过来做原理。14、曲面化原理。15、动态性原理。16、部分或超额行动原理。17、转变到新维度原理。18、机械振动原理。19、周期性动作原理。20、有效动作的连续性原理。21、快速通过原理。22、变害为利原理。23、反馈原理。24、中介物原理。25、自服务原理。26、复制原理。27、一次性用品原理。28、替代机械系统原理。29、气动或液压结构原理。30、柔性膜或薄膜原理。31、多孔材料原理。32、改变颜色原理。33、同质性原理。34、抛弃和再生部件原理。35、改变特性原理。36、状态转变原理。37、热膨胀原理。38、加速氧化原理。39、惰性环境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
2023-08-16 11:54:001

40个发明创新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TRIZ主要研究技术与物理两种冲突。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中,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状态不能达到。物理冲突是指一个物体有相反的需求。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利用39×39条标准冲突和40条发明创造原理解决冲突。1.分割原则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2.拆出原则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3.局部性质原则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4.不对称原则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5.联合原则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2023-08-16 11:54:101

“用托架把热盘子端到餐桌上"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用托架把热盘子端到餐桌上"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A.预先作用B.利用中介物C.嵌套D.分割正确答案:B
2023-08-16 11:54:171

“用氦气球悬挂起广告标志”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用氦气球悬挂起广告标志”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A.配重 B.嵌套 C.预处理 D.局部质量 正确答案:A
2023-08-16 11:54:331

triz40个创新原理举例说明

triz40个创新原理如下: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分割原理。将一个完整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并对分割后的子系统进行重组,以便实现新的功能或消除有害作用。抽取原理。识别系统中有用和有害特性,分为有害特性和有用特性,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可以得到效果更好的系统。含义: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2023-08-16 11:54:401

TRIZ理论有哪些主要方法和工具?

对于TRlZ,我认为只不过是一套方法和工具,能不能有效架御,核心在用工具的人,不是在工具本身。创新不可能有固定模式。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拉丁文翻译的首字母缩写,由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开始,每年动用1500人的人力,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分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会问题分析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技术系统进化论等;二是问题分析工具,包括冲突分析、物-场分析、功能分析、ARIZ等;三是基于知识的工具,包括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11个分离原理、76个标准解、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等。
2023-08-16 11:55:081

谁知道计算机的发明原理

TRIZ 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由“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之俄文原文单词首字母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其研究始于1946年,由原苏联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所组成的数百人的研究组织分析研究了世界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原理、法则形成了TRIZ理论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并将之归纳总结,形成能指导实际新产品开发的理论方法体系。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通过分析人类已有技术创新成果———高水平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系统发展进化的客观规律,并形成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一、TRIZ 理论——创新的科学实践证明,一旦发现和掌握了发明创造的内在规律,形成一种科学理论,那么实现创新就可以象求解数学题一样,变得有序可寻,富有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创新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这一理念,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ler于1946年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缩写为TRIZ。Altshuller及其合作者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可以说TRIZ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入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二、TRIZ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进化规律研究整个产品发展过程。因此,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创新水平。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1. 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快速发现问题的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和矛盾。2. 对创新性问题或者矛盾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3.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4. 基于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定探索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产品。5. 打破知识领域界限,实现技术突破。三、TRIZ理论主要内容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TRIZ理论体系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它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3. 工程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发明原理与11个分离原理,针对具体的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寻求具体解决方案。4. 发明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到问题解决。四、TRIZ理论研究与应用TRIZ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TRIZ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它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是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检验,应用领域也从工程技术领域扩展到管理、社会等方面。现在TRIZ理论在西方工业国家受到极大重视,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如今它已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效益。
2023-08-16 11:55:301

在药品中使用消融性的胶囊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 原理?

你的胶囊是要根据发明是40个发明原理中的其中一个
2023-08-16 11:55:514

TRIZ培训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是什么?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二)最终理想解(IFR)。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三)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四)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在对专利研究中,阿奇舒勒发现,仅有39项工程参数在彼此相对改善和恶化,而这些专利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上解决这些工程参数的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被解决。由此他总结出了解决冲突和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之后,将这些冲突与冲突解决原理组成一个山39个改善参数与39个恶化参数构成的矩阵,矩阵的横轴表示希望得到改善的参数,纵轴表示某技术特性改善引起恶化的参数,横纵轴各参数交叉处的数字表示用来解决系统矛盾时所使用创新原理的编号。这就是,著名的技术矛盾矩阵。阿奇舒勒矛盾矩阵为问题解决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根据系统中产生矛盾的两个工程参数,从矩阵表中直接查找化解该矛盾的发明原理来解决问题。(五)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当一个技术系统的工程参数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现了物理矛盾。比如说,要求系统的某个参数既要出现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对于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种更尖锐的矛盾,创新中需要加以解决。物理矛盾所存在的子系统就是系统的关键子系统,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应该具有为满足某个需求的参数特性,但另一个需求要求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又不能具有这样的参数特性。 分离原理是阿奇舒勒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分离方法共有11种,归纳概括为四大分离原理,分别是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居于条件的分离和系统级别分离等。(六)物一场模型分析。阿奇舒勒认为,每一个技术系统都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因此,每一个系统都有它的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都可以再进一步地细分,直到分子、原子、质子与电子等微观层次。无论大系统、子系统、还是微观层次,都具有功能,所有的功能都可分解为2种物质和1种场(即二元素组成)。在物质-场模型的定义中,物质是指某种物体或过程,可以是整个系统,也可以是系统内的子系统或单个的物体,甚至可以是环境,取决于实际情况。场是指完成某种功能所需的手法或手段,通常是一些能量形式,如:磁场、重力场、电能、热能、化学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物一场分析是TRIZ理论中的一种分析工具,用于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七)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标准解法阿奇舒勒于1985年创立的,共有76个,分成5级,各级中解法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技术系统必然的进化过程和进化方向,标准解法可以将标准问题在一两步中快速进行解决,标准解法是阿奇舒勒后期进行TRIZ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TRIZ高级理论的精华。标准解法也是解决非标准问题的基础,非标准问题主要应用ARIZ来进行解决,而ARIZ的主要思路是将非标准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化,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标准解法来获得解决方案。(八)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RIZ是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应遵循的理论方法和步骤,ARIZ是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一套完整问题解决的程序,是针对非标准问题而提出的一套解决算法。ARIZ的理论基础由以下3条原则构成:1、ARIZ是通过确定和解决引起问题的技术矛盾;2、问题解决者一旦采用了ARIZ来解决问题,其惯性思维因素必须被加以控制;3、ARIZ也不断地获得广泛的、最新的知识基础的支持。ARIZ最初由阿奇舒勒于1977年提出,随后经过多次完善才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ARIZ-85包括九大步骤:1、分析问题;2、分析问题模型;3、陈述IFR和物理矛盾;4、动用物-场资源;5、应用知识库;6、转化或替代问题;7、分析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8、利用解法概念;9、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等等。(九)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科学原理,尤其是科学效应效应和现象的应用,对发明问题的解决具有超乎想象的、强有力的帮助。应用科学效应和现象应遵循5个步骤,解决发明问题时会经常遇到需要实现的30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经常要用到100个科学有和现象
2023-08-16 11:56:001

人人都能掌握的创新法则

谈及创新,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会是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发明。其实创新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非凡之举,创新靠的也不是天赋,创新是一种技能,跟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样,任何人都能通过学习去掌握它,并且都可以熟能生巧。 何为创新? 先来看看官方定义: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可以看出,就算再厉害的创新,也都是从“现有的思维模式”和“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创新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解读为不要放任思想,而是需要限定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来产生创新,这就远比漫无目的的发散思维或静候灵感降临更有效得多。 简而言之,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自动驾驶、机器人、新药品、数字化医疗服务都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创新。当我们昂首挺胸迈着大步高喊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时,创新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创新? 创新方法有试错法、大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6西格玛等,其中源于前苏联的“TRIZ理论”——在我国被直译为“萃智”,意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被世界各国所推崇,其拥有的4大分离方法、8大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和101个科学效应库等工具和矛盾分析法、物场分析法、HOW TO模型和功能分析法等分析模型为创新指明了道路。 这么多的方法理论是不是看花了眼,这创新想必应该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普通人不知得花多长时间才能掌握。其实不然,创新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创新也不是飘忽不定的,创新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法则,人人都能创新。 我们可以把问题改为这样: 如何简单创新? 谈创新必然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指的是连接过去从未被连接的观念。创造力的本质就是连接不相干的领域,只要能结合不同领域的想法,就能拥有创造力。你精通数学还懂一些历史,你是个艺术家还爱好天体物理,你是工科出身恰巧文笔还不错,你就是那个人人都认可的有创造力的人。 组合原理 从对创造力的理解可以推导出一个简单创新的基本原理——组合原理。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原理。 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组合创新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有人统计了上世纪以来的480项重大创造发明成果,经分析发现三四十年代是突破型成果为主而组合型成果为辅;五六十年代两者大致相当;从80年代起,则组合型成果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组合原理已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组合原理可以简单写成一个数学公式: a+b=c 将任意两样东西组合就会产生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再跟另一样东西组合又会产生全新的东西,在完全自由的组合中产生一连串的奇思妙想。这条简单的公式可以变形为a+b+c+…=x或是a+b=c+d=e+f=…或是其他任意组合再组合的形式,产生的变化数不胜数,创新就从中而生。在设计领域有个理论是组合原理的最佳应用。 五感设计理论 上帝赋予了人类各种感官——视、听、触、嗅、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感,当你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就会对同一个事物有了全新的看法与不同的体验。当不同的感官进行交互作用便能够创造出全新的感受。 五感设计理论指的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不同的感官作用从而能使产品焕发新机。如在普通的电熨斗加入香水喷雾(嗅觉)设计,将普通的牙刷做成糖果味道(味觉),味道快消失时就是提醒你要换牙刷了,给家中的遥控器换上竖笛上舒适的按键(触觉)体验就会变得很棒,而我们为何着迷于手中这块小小的设备不能自拔,那就得问问你的眼睛(视觉)和耳朵(听觉)的感受了。 将人类的感官融入、组合到产品中,便能产生奇妙效应,这就是组合原理的简单应用。 减法策略 组合是做加法,而做减法也能创新。 减法策略是指删除一项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个基本部件,甚至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且不找替代物。听起来匪夷所思?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洗衣液的主要组成是洗涤液、香精和粘着液,而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洗涤液,如果我们把洗涤液去掉,那显然就毫无用处了,然而实际上“衣物清新剂”就是这样诞生的。传统耳机演变为耳塞,是因为研发者摘除了上面的耳罩;白色记号笔的问世,是因为研发者去掉了永久记号笔中的聚合物;至今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iPod Touch系列产品,也是因为苹果公司出人意料地删除了iPhone中颇得人心的一项功能。 著名的奥卡姆剃刀法则就是减法策略的完美诠释,简简单单八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多咀嚼几遍便可意会。 除法策略 不仅是加法减法,还有除法——我们容易把某产品或服务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它们就应该以我们熟悉的样子而存在,打破这种“结构性固着”,把它分解成多个部分,然后将分解后的部分重组,这样往往会出现大惊喜。 早期的空调内外机是一体的,占据了室内大部分空间,体验极其不好,后来把内外机拆分才成了现代空调机的模样,从此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了。遥控器也是运用除法策略的典型创新,生活中的种种好处都要归功于除法策略。 乘法策略 数学真是奇妙,即使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都能用来指导创新。对产品执行乘法策略,就是先明确产品、服务或流程的组成部分,选择某个基本部分加以复制,而后将其改造成为加强版的全新产品。 儿童自行车在常规的前后轮之外,还在后轮两侧安有辅助轮,帮助初学者骑行;拥有“画中画“功能的电视机能让人们一心两用,随时捕捉另一个频道的信息;市面上的双头剃须刀,常见的双面胶,还有你手机的双摄像头等等都运用了乘法策略。 创新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也不是十年磨一剑,更不是闭关修炼几十年后大喊一声的“神功已成”,现代创新应该从细微处出发,尽管先套用固定的公式来产生新产品形态,再来考虑变形后的产品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便是所谓的“微创新”。 微创新 摩托罗拉第一个做寻呼机,第一个做模拟手机,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商用蜂窝移动电话,198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最小、最轻的个人移动电话,1996年 推出世界上最小、双电池的便携电话……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技术导向的摩托罗拉开始迷茫,而逐步被“微创新杀手”三星、苹果等超越。 腾讯QQ因为文件传输速度比MSN快得到迅猛发展,360率先推出免费杀毒,收费杀软纷纷败下阵来,淘宝利用同样的免费策略打败了eBay,而支付宝只不过是把线下的中介担保搬到了线上,千千静听第一个能显示歌词,射手播放器第一个能在线匹配字幕……就是这些微小的创新爆发出巨大的力量,给予了产品长久的生命周期。 在进行微创新时,关注具体的某一情境,缩小范围,在有限的框架内寻找答案是最有效的创新方式。 持续创新 创新源自创造力,创造力源自好奇心。时刻保持好奇心,去不同的地方——到美术馆去,到汽车工厂去,到海边到山上去,去见不同的人,去做不同的事,最重要的是做好细致的记录,你会获得宽广的视野,你会面对更多不同的选择,最终你会像牛顿那样,当苹果掉落下来时,会比一般人思考得更多,创新便由此而来。 但要记住,真正的创新,不是学会几个招数后就能所向披靡,关键在于磨砺和积累以及永不停止的思考,最后可能还要些许的运气。
2023-08-16 11:56:251

矛盾矩阵是对称的吗

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TRIZ矛盾矩阵...更多>>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TRIZ矛盾矩阵表:为解决问题直接提供化解矛盾的发明工具。
2023-08-16 11:56:552

请简述TRIZ的核心思想和解题模式。(园林专业继续教育作业)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简单地说,ARIZ首先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其次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然后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接下来,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解题模式应用ARIZ包括以下9个步骤。 步骤1:识别并对问题公式化。 步骤2:构造存在问题部分的物-场模式。 步骤3:定义理想状态。 步骤4:列出技术系统的可用资源。 步骤5:向效果数据库寻求类似的解决方法。 步骤6:根据创新原则或分隔原则解决技术或物理矛盾。 步骤7:从物-场模式出发,应用知识数据库(76个标准和效果库)工具产生多个解决方法。
2023-08-16 11:57:154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法,都是各大公司或个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且都在广泛使用的管理方法。今天,就给大家简要介绍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还知道本文未列入的方法,欢迎补充)1、丰田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制造行业,丰田为什么如此强大?原因可以有多个,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答案就是——“改善”。丰田在现场日复一日实践得出的“改善”,是丰田强大的最重要原因。而丰田在改善上,有着独特的“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新员工入职丰田第一天学到的思考力,就是“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Step 1:明确问题从“重要度”、“紧急度”、“扩大趋势”三个视角选择应该解决的问题。Step 2:把握现状明确“应有状态”与“现状”的差异Step 3:设定目标用具体的数值表达成目标。目标应定量,定性的目标应该尽可能数值化。没有定量无法判断目标是否达成。Step 4:找出真正的原因重复问5次“为什么?”Step 5:建立对策计划提出尽可能多的对策,选出最有效的对策。Step 6:实施对策立刻实行计划,可以将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Step 7:确认效果严守期限,在确认效果同时,对策仍然要继续进行,不能拖延时间。除了结果之外还要确认过程,对策实行的结果非常重要,但一次性的结果没有意义。任何人都可以多次重视的结果才是重要的。Step 8:固定成果将成功的过程“标准化”。将“任何时候,任何人实行,都能够取得同样结果“的”标准“在整个组织中固定下来,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就会全部结束。2、日产跨职能团队解决问题的方法:V-upV-up是指日产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其事业计划而使用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管理方法。使用V-up工具或方法解决特定的问题并达成目标的过程即为V-up活动。日产公司利用V-up工具,实现其复兴计划;在实施180计划的过程中,大礼开展V-up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其后的事业计划中,日产公司继续强化V-up工具的使用。V-up活动是日产管理模式的精髓,也是为达成日产事业目标所使用的工具。V-up分为课题分解流程和课题解决流程。其中课题解决流程又分为V-FAST流程和DECIDE流程。无论是V-FAST还是DECIDE流程,都是5个步骤(课题设定、成立小组、提出方策、方策实施、落实与评价)。3、福特8D工作法8D就是英文(8 Disciplines)的缩写,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问题求解法(8D Problem Solving),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ISO TS16949、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拟订改善计划、列出可能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 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长期改善对策, 可以应用专案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Discipline 6. 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执行 D5 后的结果与成效验证。Discipline 7. 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Prevent the Problem):确保 D4 问题不会再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如人员教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Fan out) 、作业标准化、产出BKM、执行FCN 、分享知识和经验等。Discipline 8. 恭喜小组及规划未来方向(Congratulate the Team):若上述步骤完成后问题已改善,肯定改善小组的努力,并规划未来改善方向。4、六西格玛(Six Sigma)法六西格玛(Six Sigma)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六西格玛(Six Sigma)业务流程改进遵循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MAIC模式:在企业追求六西格玛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和工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一个五个阶段的改进步骤DMAIC: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与控制(control)。透过这些步骤,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自然会增加。1、定义(define)2、测量(measure)3、分析(analyze)4、改进(improve)5、控制(control)5、麦肯锡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说到全球最具声望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那一定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麦肯锡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就是麦肯锡最著名的“七步成诗”,简而言之如下:① 界定问题(陈述问题)② 分解问题(问题树)③ 优先排序(用漏斗法去掉所有非关键问题)④ 议题分析(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⑤ 关键分析⑥ 综合建议(综合调查结果,并建构论证)⑦ 交流沟通(将数据与论证联系起来,讲述来龙去脉)6、IBM 6步系统解决问题流程6步系统问题解决流程和持续改进模式(计划-实施-检查-行动)是统一一致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在许多行业加以应用,主要包括以下6个主要步骤:第一步: 确定问题并确立目标第二步: 分析问题第三步: 形成潜在解决方法第四步: 选择方法并制定实施方案第五步: 方案的实施第六步: 评估标准方法并标准化7、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一一TRIZTRIZ(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俄语缩写“ТРИЗ”翻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用英语标音可读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缩写为TRIZ。它是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国内也形象的翻译为“萃智”或者“萃思”,取其“萃取智慧”或“萃取思考”之义。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主要体系: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IFR最终理想解40个发明原理39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76个标准解法A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科学原理知识库功能属性分析资源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最佳的解决方式取决于你的境况、经历、知识、态度、以及问题本身。有一句话说的好: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
2023-08-16 11:57:253

创新技术方法TRIZ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创新技术方法TRIZ理论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扩展思维角度,提供知识库.TRIZ理论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方法,可以使我们扩展思维,突破思维定势,想象各种可能.搜索的范围可以充满全部解空间,将所有的可能解包罗无遗.TRIZ理论体系中有按照物理、化学、几何学、功效等特征构建的专利知识数据库,还有矛盾拒阵表、76个标准解决方法、77个发明原理(在原来40个原理基础上又增加了37个)、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则、发明问题解决程序(ARIZ)等.这就为发明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或可资参考和借鉴的丰富、便利的方案来源,弥补了发明者知识、信息有限性的缺憾,提高了工作效率.2、精准地分析问题,使发明过程科学化,缩短发明时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形式化特点.TRIZ理论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丛生的解题过程转化为精确的科学运用过程,使发明创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与传统发明方法比较:试错法试错法指人们通过尝试各种各样的理论或方法,直到错误被充分地减少,达到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大部分尝试都处于问题解决者所熟悉的领域.试错法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且发明效率不高,当遇到发明级别较高的问题时,就不能依赖心智经验的"灵机一动"而得到解决方案了.TRIZ理论指出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的不是发明者的直觉、想象和灵感等,而是依靠发明者认真、细致、严密的工作和精通与发明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因而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形式化特点.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旨在产生大量的想法以实现问题的解决.①以6-9人的小组,小组人员来自不同的科学领域;②自由发言,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③分析所有想法,包括一些看上去错误的、荒谬的想法.头脑风暴适合解决相对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但在更加复杂的发明中,采取此法不可能立即猜想出解决方案,它不是一种能快速收敛至发明结构的方法.TRIZ理论反对在可能的候选方案中进行搜索的想法,因为它揭示了才明创造的内在规律,能够在成千上万的解法中快速地找到要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方案,从而大大加快解决发明问题的进程.3、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使发明者具有战略眼界.经典的TRIZ理论提出了技术系统进化的八大法则,即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动态性进化法则、提高理想度法则、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向超系统进化法则、微观进化法则和协调性法则.现在,也有人将其扩展为11种进化法则.这些进化法则是技术进化的真实描述,已被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量专利及技术信息所证实.另外,产品进化S曲线描述了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和技术系统一般发展规律.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和产品进化S曲线,可以分析确认技术系统的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指导创新者进行技术决策,制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提升技术、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2023-08-16 11:57:341

怎样运用TRIZ理论设计新型全方位运输车?

通过对市场上传统运输车的调研,发现传统运输车在占用空间和转向及可操作性上存在不足,运用TRIZ理论知识,对传统运输车进行创新设计。通过九屏幕法、因果链分析、最终理想解、功能分析、矛盾、物场分析等TRIZ工具的运用,结合40个发明原理,制造出新型全方位运输车。克服传统运输车转向不灵活的缺点,减少运输车占地问题。1.当前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当前系统功能:运载物品。当前系统组成:载物台、轮子、轴承、发动机、控制系统。2.当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行走车轮的驱动原理,用车轮的移动带动载物台和载物台上的货物。3.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型陆地运输机器基本上都是用钢材制造,由于自身体积庞大,导致空闲时占地面积过大并且转向困难,对于驾驶员技术有严格要求。4.问题解决目标减少运载工具的重量,增加灵活度,使运载工具能达到全方位运输。5.限制条件(1)运输车组装拆卸困难,总体结构不可变。(2)转向受体积、重量的限制。通过TRIZ工具的运用,得出具体技术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得出最优方案为:改变轮子内部结构,用旋转滚轴代替轮胎,采用45°倾斜设计让轮子更加灵活运作,使运输车实现全方位旋转,并运用组合原理,对技术系统进行组合,实现无限拼接以达到减少占用空间的目的,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新型全方位运输车更灵活、更节约空间、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2023-08-16 11:57:411

创新思维条件分离是什么意思

所谓条件分离是指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条件(状态、性质等)下分离,以解决问题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当关键子系统的矛盾双方,在某一条件下,只出现一方时,则条件分离原理是可行的。 原理3:条件分离 既当系统矛盾双方在某一条件只出现一方时,基于条件分离是可能的。 原理4:整体与部分分离 所谓整体与部分的分离,是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系统的级别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当系统或关键子系统的矛盾双方在子系统、系统、超系统级别内只出现一方时,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原理是可行的。 技术矛盾表现为: 在一个子系统中引入一种有用功能后,会导致另一子系统产生一种有害功能,或加强了已存在的一种有害功能; 一种有害功能会导致另一子系统有用功能的削弱; 有用功能的加强或有害功能的削弱使另一子系统或系统变得复杂。 * (二)技术矛盾及其解决 TRIZ法通过对百万件专利的详细研究,提出用39个通用工程参数来描述技术矛盾。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要把组成矛盾双方的性能用该39个通用工程参数来表示,这样就将实际工程技术中的矛盾转化为一般的标准的技术矛盾。 TRIZ法研究人员在对全世界专利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0条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创新原理。 这两表是解决技术矛盾的关键。 *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40个发明原理 1.运动物体的重量 2.静止物体的重量 3.运动物体的长度 4.静止物体的长度 5.运动物体的面积 6.静止物体的面积 7.运动物体的体积 8.静止物体的体积 9.速度 10.力 11.应力或压力 12.形状 13.结构稳定性 27.可靠性 28.测试精度 29.制造精度 30.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 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32.可制造性 33.可操作性 34.可维修性 35.适应性及多用性 36.装置的复杂性 37.监控与测试的困难
2023-08-16 11:57:521

科学小发明,说明利用了什么原理

先把罐头瓶盖子取下,里装上大约三分之一的清水,放在微波炉里加热至沸腾。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加入开水,这样能够缩短加热的时间,没有微波炉的话也可以在煤气灶上面加热。只是要注意,这种玻璃罐头瓶本来不是装热水的,要防止炸裂。等罐头瓶里的水剧烈沸腾之后,带上防烫的棉手套,把它从微波炉里面取出来,迅速盖上瓶盖。因为不再有热源,这时瓶里的开水已经不再沸腾了。把拧紧盖子的罐头瓶放进水盆里,往铁盖上浇凉水,这时你会发现,原本已经平静了的热水,重新剧烈沸腾起来,就是说,我们用冷水把它重新“烧开”了!这个实验利用的科学原理是: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后,水的沸点随着降低。请看下面这个实验视频,往后拉动针管的活塞,使得里面的气压变低,原本温度不到100摄氏度,在常压下达不到沸腾状态的热水,在低压下剧烈沸腾起来:这个实验我们也可以自己做,从医疗用品商店买到20毫升的针管,里面抽进一些刚烧开的热水,再把针头一端堵住,用力抽活塞就可以了。在0.7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降低到90摄氏度,0.5大气压变为80度。因为高海拔地区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所以登山队员们锅里沸腾的开水温度不到100度,很难煮熟食物。可是在开始的实验中,我们是怎样利用冷水,使罐头瓶里的气压变低的呢?原来,罐头瓶里的水刚刚烧开过,里面充满了水蒸气。我们往瓶盖上浇冷水,使得瓶内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水,体积一下子缩小了1700多倍,瓶内空间几乎变成真空,气压迅速降低。瓶里的水的沸点跟着气压降低,当沸点低于热水的温度时,热水就剧烈沸腾起来。关于罐头瓶内气压降低的问题,请参考:科技小制作网>>实验教具>>大气压压扁易拉罐现实生活中,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的原理,我们制成了高压锅。普通高压锅内气压能够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达到120摄氏度,当然比100度的沸水更容易煮熟食物了。如果利用沸腾的方法蒸发牛奶中的水分,来制造奶粉,则需要把牛奶放在一个低压的容器中。这样牛奶在低于100度的条件下沸腾,水份蒸发了出来,还不会破坏里面的蛋白质。警告:1、该实验存在受伤的风险,未成年人需在成年人指导下完成;2、在加热和移动装了热水的罐头瓶时,要防止烫伤,且防止玻璃瓶加热不均造成的炸裂;3、罐头瓶内部低压时,可能会在大气压下爆裂,因此实验时要带护目镜,且保持头部远离玻璃瓶;4、实验结束后罐头瓶盖可能难于开启,可先用铁钉在铁盖上开孔,平衡压力,且防止内部热水烫伤;
2023-08-16 11:58:033

萃智理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技术系统的演变规律是TRIZ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的专利加以研究,CendellS.Altshulle:认为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一些重要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总结出了技术系统演变的八个重要模式:1.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2.增加理想度。3.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不均衡演变,从而导致冲突。4.增加动态性和可控制性。5.增加复杂性,进而通过集成加以简化。6,零部件匹配和失配7.从宏观系统向微观系统演变,运用能量场实现更好的性能或控制8.增加自动化,降低人类的参与。在这八个模式中,增加理想度是” TRIZ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规律。它表明技术系统是朝着增加理想度的方向演变的。理想度(Ideality)是TRIz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定义如下:其中Uj是指系统的有用结果,包括系统发挥作用的所有有价值的结果;Hj是指系统的有害结果,包括不希望的费用、能量消耗、污染和危险等等。系统的理想状态是指只有有用的结果而没有有害的结果。从机械表向电子表的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TRIZ认为理想的技术系统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必须致力于实现理想的最终结果。增加理想度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第三个模式指出,由于系统中各子系统不均衡的演变导致了系统冲突。系统冲突是TRIz的另一个核心概念,表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固有矛盾。如果要改进系统的某一部分属性,必然引起其它的某些属性恶化,就好像天平一样,一端翘起,另一端必然下沉。在产品的结构设计中,结构的重量与强度构成了一对冲突。减轻结构的重量就必然削弱结构的强度;反之,增加结构的强度则必须增加结构的重量。对于冲突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折衷的方法,而TRIz则强调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把冲突彻底消除。Altshuller对大量的发明专利研究发现,尽管它们所属技术领域不同,处理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隐含的系统冲突数量是有限的。他整理归纳出引起系统冲突和矛盾的39个重要参数,见表1,通常,人们面临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对这类问题,人们经常用类推的思想解决问题。通过与所熟悉的标准问题进行类比,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类推,就可以找到所解决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的一般模型见图l。另一类问题是没有已知的解决方案,Ge丽chS.Altshuller把这类问题称为是发明性问题。发明性问题至少包含一对冲突或矛盾,即如果问题的一个参数被改进,那么另一个参数可能会恶化。快nrich5.从巧0多万个专利中筛选出20万个,来寻找发明性问题以及它们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发现只有4万个专利的解决方案多少有点发明性,其余专利的解决方案都是直接的改进。在印年代和70年代,他把这些专利按发明创造程度分为五级:第一级不需要发明,用专业内非常熟悉的方法都能解决的日常设计问题。大约犯%的解决方案属于这一水平。第二级采用行业内已知的方法对现有系统的微小改进,通常需要一些折衷。大约45%的解决方案属于这一水平。第三级采用行业外已知方法对现有系统的重大改进,需要解决冲突和矛盾。大约18%的解决方案属于这一水平。第四级采用了新的原理,是现有系统的新一代构想,解决方案更多地依赖科学而不是技术。大约4%的解决方案属于这一水平第五级罕见的科学发现,或一个新系统的首创。大约l%的解决方案属于这一水平。由此,Altshuller认为工程师所面临问题中超过90%的问题已经在以前某个地方得到解决。他从具有发明性的专利中提炼出了解决冲突或矛盾的40条发明原理,见表2每一条发明原理都有全面的解释。例如:分割的原理a)把一个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b)使一个物体是可分的;C)增加物体分割的程度。例子:.组合的家具、标准的计算机组件和折叠的木制尺子:.花园浇水的软管可以接在一起成为所需要任何长度的长软管。嵌套的原理a)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中,进而再把这两个物体放人第三个物体中;b)使一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洞;例子.伸缩天线.把椅子堆放.铅笔(把铅置于笔心)对于需要解决的发明性问题,如何运用发明原理呢?Altshuller构造了一个39x39 冲突矩阵(由于这个冲突矩阵太大,本文从略)。在冲突矩阵中,其中的行是欲改进的39个技术参数,其中的列是相应的39个技术参数不希望的结果。除了冲突矩阵主对角线之外,行与列的交又点构成了一对冲突,共计1482个冲突,Altsllolle:给出了解决1288个冲突的发明原理推荐的解决冲突的发明原理列在行与列的交又位置。只有194个冲突没有给出推荐的发明原理,这是因为还没有专利解决这些冲突。Altshuller还归纳出了78个发明性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案这些标准解决方案建立在物体 —场分析和对不同技术领域问题通用解决方法观察从础仁,是特定问题经常使用的解决方案。物体—场在TRIZ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一种通用的问题建模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系统的物体一场一工具结构,分析这一三角形的完整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一结构的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物体—场分析有助于解释问题深层次的根本原因,理清事物内部复杂的相互联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为创造性解决问题开拓思路。通常,在进行物体—场分析后,就可采用标准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由于现实问题通常不直接表现为冲突和矛盾,使人们无法正确地使用TRIZ工具。发明性问题解决的算法(俄语缩写为ARlz)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逻辑流程。一般而言,遵循ARlz的逻辑流程,可以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以下仅给出ARIz基本步骤,具体不子展开。1系统地提出J司题2.把问题转化成一个模型3.分析模型4.解决物理冲突5.系统提出理想的解决方案。技术系统演变的8个模式、40条发明原理、39个技术参数、冲突矩阵、76个发明性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案以及AHIZ构成了TRIz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TRIz还包括有关物理、化学和儿何作用的工程应用知识库。知识库列出r各种工程L可能应用的功能和对应于这些功能的物理、化学和几何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确定f欲实现的功能后,可以在知识库中查找可能用到的各种作用,因而极大地开阔了工程人员的思路。知识库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发挥的更大作用体现在TRIZ应用软件中自九十年代初TRIZ传播到美国以来,TRIZ的理论方法获得了很大发展,出现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三元分析法、预期故障判定等,而且出现了英文版的TRlz专家系统系列软件.
2023-08-16 11:58:111

哪一项属于分割原理

以下三项属于分割原理。1、把一个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2、将物体分成可拆卸的几部分。3、提高物体的分割程度。“分割原理”是TRIZ中40条发明原理的NO.1。意指:将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物体分成若干部分,或独立存在、或可合并和装拆。
2023-08-16 11:58:241

仿生学发明有那些,是如何发明的。

潜水艇鲸鱼
2023-08-16 11:5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