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磁共振检查什么?

2023-08-23 20:03:00
共1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问题一:核磁共振检查什么 核磁共振检查:

一、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

二、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三、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

四、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五、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六、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

七、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

问题二:核磁共振到底能检查出什么问题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项新技术。优点是不需要借助x线即可成像,使患者免受辐射的危害。其成像清晰度极高,在不注射造影刺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近乎于脊髓造影的分辨程度。

问题三: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 磁共振成像术(MRI)也有称之为核磁共振,英文缩写为MRI。其基本原理是在强大磁场的作用下,记录组织器官内氢原子的原子核运动,经计算和处理后获得检查部位图像。

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

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

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4.对膀胱、直肠、子宫、 *** 、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注意事项:1.检查前须取下一切含金属的物品,如金属手表、眼镜、项链、义齿、义眼、钮扣、皮带、助听器等;

2.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做MRI检查;

3.做盆腔部位检查时,需要膀胱充盈,检查前不得解小便。有金属节育环者须取出才能进行;

4.体内有弹片残留者,一般不能做MRI;

5.手术后留有金属银夹的病人,是否能做MRI检查要医生慎重决定;

6.胸腹部检查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切忌检查期间咳嗽或进行吞咽动作;

7.MRI对饮食、药物没有特别要求;

8. 检查时要带上已做过的其他检查材料,如B超、X线、CT的报告。

问题四:什么是磁共振主要检查什么病 磁共振是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的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不但可以做横断层扫描,还可以做冠状面与矢状面断层,这样可更精确判断疾病的部位。磁共振应用的范围很广,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当今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癫痫病、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可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磁共振在显示脊髓先天异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推管瘢痕等均有独到之处。

磁共振也可用于检查子宫、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肿瘤,并可对癌肿进行分期,对肝脏、胰腺等的肿瘤也可清楚的显示出来。

问题五: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些什么 磁共振是医学中的高新检查技术,对诊断疾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做磁共振成象检查的时候,很多体检患者因为没有了解注意事项,因而导致体检结果或多或少有些偏差。所以,了解好体检的注意事项,对体检结果也是有影响的。

磁共振成像的注意事项

一、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等血管手术后,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等和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均不能作此检搐。

二、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

(1)有无手术史;

(2)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

(3)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

(4)有无药物过敏;

(5)近期内有无金属异物溅入体内。

三、不要穿着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检查头、颈部的病人应在检查前一天洗头,不要擦任何护发用品。

四、检查前需脱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换上磁共振室的检查专用衣服。去除所配带的金属品如项链、耳环、手表和戒指等。除去脸上的化妆品和假牙、义眼、眼镜等物品。

五、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且病人所处的环境幽暗、噪声较大。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急躁,不要害怕,要在医师指导下保持 *** 不动。耐心配合。

六、检查前要向医生提供全部病史、检查资料及所有的X线片、CT片等。

通过文章以上的介绍内容,相信大家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掌握了以上的注意事项,做磁共振就更能提高检查的性价比,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更好地指导诊断及治疗。

,相信一定能够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问题六:核磁共振主要是用来检查什么疾病 您好:核磁共振的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适用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等,核磁共振是最好的方法,另外还有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核磁共振的效果都是好于CT的.祝您早日康复.你好.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I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 *** ,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MRI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适应症: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优于CT.对关节软组织病变;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病变的发现早于X线和CT.磁共振(MRI)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间盘突出,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液很有效.您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也是比较昂贵的影响检查技术,它所检查的疾病很广泛,一般情况下对于X线,B超,CT不能诊断的疾病可以进行诊断定位,而且价值较高.如核磁共振成像用于头颅检查,颈部检查,脊柱检查等诊断价值最高,对于腹部疾病的检查与定位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一般不对四肢骨骼进行检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与咨询,明确诊断后,按医嘱对症治疗一定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衷心的祝您早日康复.

问题七:什么是核磁共振,可以查出哪些病 30分 意见建议: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或核磁共振CT。

核磁共振适应症: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

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优于CT。

对关节软组织病变;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病变的发现早于X线和CT。

核磁共振检查优点:

1.对人体没有损伤;

2.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4.对膀胱、直肠、子宫、 *** 、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如果你想全面检查,选择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脚的关节,韧带和软骨等,效果比其他成像检查好。

核磁共振价钱问题全国是没有一定共同的定价的,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同,由于医院里的设备也差距比较大,在300~2000元之间~

问题八:磁共振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核磁共振英文名称: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定义1: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在高强度磁场作用下,可吸收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的现象。如1H、3H、13C、15N、19F、31P等原子核,都具有非零自旋而有磁距,能显示此现象。由核磁共振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分子结构。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定义2:由于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在高强度磁场作用下,可吸收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而不同分子中原子核的化学环境不同, 将会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产生不同的共振谱。记录这种波谱即可判断该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及相对数目,用于进行定量分析及分子量的测定,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分子量较小(20 kDa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核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编辑本段

科学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核磁共振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即I=0,如12C,16O,32S等,这类原子核没有自旋现象,称为非磁性核。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如1H,19F,13C等,其自旋量子数不为0,称为磁性核。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这样的核也是磁性核。但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

核磁共振氢谱

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

相关推荐

化学核磁共振是什么?

核磁共振指处于静磁场中的核自旋系统,当其拉莫尔进动频率与浸染于该系统的射频场频率相等时,所发生的领受电磁波的现象。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自转时具有磁性,它在磁场的赤道平面因受到力矩浸染而发生偏转,其结果是核磁矩绕着磁场标的目的动弹,这就是拉莫尔进动(或拉莫尔旋进)。因为核磁矩有与磁场取向倾于平行的纪律,经由一按时刻,自旋核不再受到力矩的浸染,拉莫尔进动也就遏制。如在垂直磁场的标的目的上加进一个与进动频率不异的射频场,核磁矩便会分开平衡位置,拉莫尔进动又从头起头。核“自转”的速度是不变的,只要磁场强度不变,拉莫尔频率自始至终也不会改变。某一种磁核的磁矩在磁场中可取顺磁场标的目的(属于低能态),也可取逆磁场标的目的(属于高能态)。如果在垂直于磁场的标的目的加进一个射频场,当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的拉莫尔频率相等时,处于低能态的核子便领受射频能,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此为“核磁共振”现象。当射频间断时,原子核就把领受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强度是它们各自特征性的标识表记标帜,即颇正常(健康)状况的一种印记。按照这一事理研制的“核磁共振扫描”(简称NMR),是一种新型的断层显像技术,可用于良多物体结构的测定,如化合物结构高分子化合物结晶度,高分子链立体构型成分,药物成分,生物从分子的结构,药物与生物从分子、细胞受体之间的彼此浸染,生物活体组织含水量,癌症诊断,人体NMR断层扫描(NMR-CT)等。最简单的解释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
2023-08-16 16:39:411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1、核磁共振扫描仪(MRI)是使用非常强的磁场和无线电波,这些磁场和无线电波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然后经过处理,形成人体图像。2、质子(氢原子)可以被认为是微小的条形磁铁,有北极和南极,绕轴旋转就像行星一样。正常情况下,质子是随机排列的,但当施加强磁场时,质子磁场方向会与这个磁场方向对齐。
2023-08-16 16:40:041

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的是什么

当提供自旋体系一定的能量,则处于低能级自旋态的核可以吸收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自旋态。通常这个能量可由照射体系用的电磁波来提供。当照射样品的电磁波的能量hv正好等于两个核磁能级的能量差u2206E时,低能级的核就会吸收频率为v的射频电磁波而跃迁到高能级,从而产生核磁共振吸收信号,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v=(1/2)γH0。扩展资料原理: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概述: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振条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磁共振
2023-08-16 16:40:181

产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产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是:原子核的自旋运动。核磁共振为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氢的核磁共振谱提供了三类极其有用的信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应用这些信 息,可以推测质子在碳链上的位置。扩展资料普遍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N)及脉冲傅里叶(PFT)变换两种形式。连续波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仪等组成。磁铁用来产生磁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磁场强度14000G,频率60MHz;电磁铁,磁场强度23500G,频率100MHz;超导磁铁,频率可达200MHz以上,最高可达500~600MHz。频率大的仪器,分辨率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放大共振信号。记录仪将共振信号绘制成共振图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磁共振原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磁共振
2023-08-16 16:40:401

什么叫核磁共振?

我还没学到这里,但是老师好象快讲到了.我也来看看.呵呵.
2023-08-16 16:41:025

核磁共振氢谱有什么用途?怎么看?

核磁共振氢谱是用来测定分子中H原子种类和个数比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数量就是氢的化学环境的数量,而峰的相对高度,就是对应的处于某种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的数量 不同化学环境中的H,其峰的位置是不同的。峰的强度(也称为面积)之比代表不同环境H的数目比。 例:CH3CH2OH中,有3种H,则有3个峰,强度比为:3:2:1。 CH3OCH3中,只有一种H,则有1个峰。 CH2=CH-CH3中,有三种H,个数比为:1:2:3 一氯苯中:有3种H,个数比:2:2:1 CH3COOCH3中有2种H,个数比3:3or1:
2023-08-16 16:41:265

什么叫“核磁共振”??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磁矩是由许多原子核所具有的内部角动量或自旋引起的,自1940年以来研究磁矩的技术已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正在从事的核理论的基础研究为这一工作奠定了基础。1933年,G·O·斯特恩(Stern)和I·艾斯特曼(Estermann)对核粒子的磁矩进行了第一次粗略测定。美国哥伦比亚的I·I·拉比(Rabi生于1898年)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核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受到强磁场加速的原子束加以一个已知频率的弱振荡磁场时原子核就要吸收某些频率的能量,同时跃迁到较高的磁场亚层中。通过测定原子束在频率逐渐变化的磁场中的强度,就可测定原子核吸收频率的大小。这种技术起初被用于气体物质,后来通过斯坦福的F.布络赫(Bloch生于1905年)和哈佛大学的E·M·珀塞尔(Puccell生于1912年)的工作扩大应用到液体和固体。布络赫小组第一次测定了水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而珀塞尔小组第一次测定了固态链烷烃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自从1946年进行这些研究以来,这个领域已经迅速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利用这门技术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同时化学家利用它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以及研究络合物、受阻转动和固体缺陷等方面。1949年,W·D·奈特证实,在外加磁场中某个原子核的共振频率有时由该原子的化学形式决定。比如,可看到乙醇中的质子显示三个独立的峰,分别对应于CH3、CH2和OH键中的几个质子。这种所谓化学位移是与价电子对外加磁场所起的屏蔽效应有关。 (1)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物的结构,特别是天然产物结构的阐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化学位移、裂分常数、H—′HCosy谱等来获得有机物的结构信息已成为常规测试手段。近20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谱仪硬件方面,由于超导技术的发展,磁体的磁场强度平均每5年提高1.5倍,到80年代末600兆周的谱仪已开始实用,由于各种先进而复杂的射频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的激励和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对激发核共振的脉冲序列和数据采集作严格而精细的控制,而且能对得到的大量的数据作各种复杂的变换和处理。在谱仪的软件方面最突出的技术进步就是二维核磁共振(2D—NMR)方法的发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NMR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NMR技术所提供的关于分子结构信息的质和量,使NMR技术成为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最重要的物理方法。 ①2D—NMR技术能提供分子中各种核之间的多种多样的相关信息,如核之间通过化学键的自旋偶合相关,通过空间的偶极偶合(NOE)相关,同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异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核与核之间直接的相关和远程的相关等。根据这些相关信息,就可以把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或空间关系相互连接,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分子结构的解析过程,并且使之成为直接可靠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2D—NMR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大量共振信号的分离能力,减少了共振信号间的重叠,并且能提供许多1D—NMR波谱无法提供的结构信息,如互相重叠的共振信号中每一组信号的精细裂分形态,准确的耦合常数,确定耦合常数的符号和区分直接和远程耦合等。 ③运用2D—NMR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过程就是NMR信号的归属过程,解析过程的完成也就同时完成了NMR信号的归属。完整而准确的数据归属不仅为分子结构测定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复杂生物大分子的溶液高次构造的测定奠定了基础。 ④2D—NMR的发展导致了杂核(X—NMR),特别是13C—NMR谱的广泛研究和利用。杂核大多是低丰度,低灵敏度核种,由于灵敏度低和难以信号归属,以往利用不多。但X—NMR谱包含有大量的有用结构信息,新颖的异核相关谱(HET—Cosy)提供的异核之间的相关信息(如H—C,C—C,H—P,H—N)不仅为这些杂核的信号归属提供了依据,而且能提供H—NMR所不能提供的重要结构信息。 ⑤2D—NMR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NOE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NOE反映了核与核在空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因此它不仅能提供核与核之间(或质子自旋耦合链之间)通过空间的连接关系,而且能用来研究核在空间的相互排布即分子的构型和构象问题。 2D—NMR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力,在谱仪硬件能够满足2D—NMR实验(即进入80年代)以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已有1000余篇论文和数十种评论和专著出现。 (2)NMR中新的实验和应用几乎每天都在出现,NMR技术本身今后将继续就如何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简化图谱,改善和提高检测灵敏度等几方面进行发展,其中最富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有: ①选择和多重选择激励技术,进一步发展多量子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射频技术激发那些在通常情况下禁阻的,极其微弱的多量子跃迁。选择性地探测分子内核与核之间的特定相关关系。或通过特形脉冲(shaped pulse)和软脉冲选择性地激发某些特定的核,集中研究某些感兴趣的结构问题。 ②“反向”和“接力”的检测技术,在异核相关谱方面,采用反向检测(称之为inverseNMR,即通过H检测来替代以往的用杂核检测的测试方法)可大大提高异核相关谱的检测灵敏度(约1个数量级)。在同核相关谱方面,通过接力相干转移(RCT—1),多重接力相干迁移(RCT—2)和各向同性混合的相干转移技术(如HOHAHA)可用来解决复杂分子(包括生物大分子)的自旋偶合解析和信号归属问题。 ③发展并应用谱的编辑技术,利用NMR本身在激发和接收方面的多种多样的选择和压制技术,可对十分复杂的NMR信号进行分类编辑。 ④发展三维核磁共振(3D—NMR)技术,随着NMR的研究对象向生物大分子转移,NMR技术所提供的结构信息的数量和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加,近来已出现3D—NMR技术来替代2D—NMR方法,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初步探索的结果表明3D—NMR方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分离能力,并且能提供许多2D—NMR方法所不能提供的结构信息,大大简化结构解析过程。3D—NMR测定方法的广泛使用还有待于测定方法进一步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⑤与分子力学计算相结合,发展分子模型技术。在NNR信号完全归属的基础上,利用NOE所提供的分子中质子间的距离信息、计算分子三维立体构造的技术近年来在多肽和小蛋白质分子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距离几何算法和分子动力学为基础的分子模型技术(molecular modelling)正在逐步应用于其它各种生物分子的溶液构象问题。但在大分子与小分子或小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运动条件不利的体系中如何得到距离信息和距离信息的精度等。 (3)NMR波谱技术今后最富有前景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继续帮助有机化学家从自然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颖有机化合物,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即研究这些物质在参与生命过程时与生物大分子(如受体)或其它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 ②更多地用于多肽和蛋白质在溶液中高次构造的解析,成为蛋白质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中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重要工具。并朝着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光学CIDNP法与2D—NMR,3D—NMR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③NMR技术将广泛用于核酸化学,确定DNA的螺旋结构的类型和它的序列特异性。研究课题将集中在核酸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其中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核酸与小分子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最重要的方面。 ④NMR技术对于糖化学的应用将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潜力,采用NMR技术来测定寡糖的序列,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确定糖的构型和寡糖在溶液中的立体化学以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将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⑤NMR技术将更多地用于研究动态的分子结构和在快速平衡中的变化。以深层理解分子的结构,描示结构的动态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中间态及相互匹配时能量的变化。 ⑥NMR技术将进一步深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领域,研究生物细胞和活组织的各种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 以上都是与溶液NMR研究有关的领域,近年来固体NMR研究的NMR成象(imaging)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3-08-16 16:42:271

什么叫核磁共振?物理学是怎么理解的?医学上是怎样应用的?拜托各位了 3Q

核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核磁共振是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分子结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 并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产生这种现象,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是因为具有核自旋。原子核自旋产生磁矩,当核磁矩处于静止外磁场中时产生进动核和能级分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自旋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这种过程就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后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MRI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的应用 NMR技术 核磁共振频谱学 NMR技术即核磁共振谱技术,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分子结构测定的一项技术。对于有机分子结构测定来说,核磁共振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一起被有机化学家们称为“四大名谱”。目前对核磁共振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两类原子核的图谱。 对于孤立原子核而言,同一种原子核在同样强度的外磁场中,只对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但是处于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由于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处于分子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外加磁场的强度也各不相同,这种分子中电子云对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会导致分子中不同位置原子核对不同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从而导致核磁共振信号的差异,这种差异便是通过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结构的基础。原子核附近化学键和电子云的分布状况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环境,由于化学环境影响导致的核磁共振信号频率位置的变化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是化学位移之外核磁共振谱提供的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所谓耦合指的是临近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影响,这种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场中进动的能级分布状况,造成能级的裂分,进而造成NMR谱图中的信号峰形状发生变化,通过解析这些峰形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分子结构中各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最后,信号强度是核磁共振谱的第三个重要信息,处于相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在核磁共振谱中会显示为同一个信号峰,通过解析信号峰的强度可以获知这些原子核的数量,从而为分子结构的解析提供重要信息。表征信号峰强度的是信号峰的曲线下面积积分,这一信息对于1H-NMR谱尤为重要,而对于13C-NMR谱而言,由于峰强度和原子核数量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因而峰强度并不非常重要。 早期的核磁共振谱主要集中于氢谱,这是由于能够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1H原子在自然界丰度极高,由其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很强,容易检测。随着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射频场,这样就可以对样品重复扫描,从而将微弱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背景噪音中区分出来,这使得人们可以收集13C核磁共振信号。 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谱技术,这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目前二维核磁共振谱已经可以解析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MRI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水,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与用于鉴定分子结构的核磁共振谱技术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改编的是外加磁场的强度,而非射频场的频率。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加以计算处理,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与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CT)结合为临床诊断和生理学、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介入探测技术,相对于X-射线透视技术和放射造影技术,MRI对人体没有辐射影响,相对于超声探测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够显示更多细节,此外相对于其他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不仅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脑、心、肝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MRI技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RS技术 核磁共振测深 核磁共振探测是MRI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延伸,通过对地层中水分布信息的探测,可以确定某一地层下是否有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位的高度、含水层的含水量和孔隙率等地层结构信息。 目前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传统的钻探探测技术的补充手段,并且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中,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钻探探测,核磁共振探测设备购买、运行和维护费用非常高昂,这严重地限制了MRS技术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采纳哦
2023-08-16 16:43:141

在原子核中,哪些核具有核磁共振现象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事核磁共振,其次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最后把有核磁矩的两种情列出即可,不用那么复杂,在此我不赘述了,书上有的
2023-08-16 16:43:574

有朋友能简要介绍一下核磁共振测定蛋白质结构吗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13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人们甚至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宣布,他们发现了核磁共振NMR。两人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奖。核磁共振是原子核的磁矩在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处在无线电波波段)同时作用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共振吸收现象。核磁共振很快成为一种探索、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高新技术。目前,核磁共振已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均存在固有磁矩。可通俗的理解为它们在磁场中的行为就像一根根小磁针。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核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导致能级分裂,能级差与外加磁场强度成正比。如果再同时加一个与能级间隔相应的交变电磁场,就可以引起原子核的能级跃迁,产生核磁共振。可见,它的基本原理与原子的共振吸收现象类似。 早期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对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如测量核磁矩、电四极距、及核自旋等,后来广泛应用于分子组成和结构分析,生物组织与活体组织分析,病理分析、医疗诊断、产品无损监测等方面。对于孤立的氢原子核(也就是质子),当磁场为1.4T时,共振频率为59.6MHz,相应的电磁波为波长5米的无线电波。但在化合物分子中,这个共振频率还与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核有不同的共振频率,称为化学位移。这是由核外电子云对磁场的屏蔽作用、诱导效应、共厄效应等原因引起的。同时由于分子间各原子的相互作用,还会产生自旋-耦合裂分。利用化学位移与裂分数目,就可以推测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这就是核磁共振的波谱分析。20世纪70年代,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出现了,它使C13谱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材料成分和结构分析有精度高、对样品限制少、不破坏样品等优点。 最早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是由1973年劳特伯发表的,并立刻引起了广泛重视,短短10年间就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作用在样品上有一稳定磁场和一个交变电磁场,去掉电磁场后,处在激发态的核可以跃迁到低能级,辐射出电磁波,同时可以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压信号,称为核磁共振信号。人体组织中由于存在大量水和碳氢化合物而含有大量的氢核,一般用氢核得到的信号比其他核大1000倍以上。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电压信号不同,结合CT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得到人体组织的任意断面图像,尤其对软组织的病变诊断,更显示了它的优点,而且对病变部位非常敏感,图像也很清晰。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一个前沿课题是对人脑的功能和高级思维活动进行研究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人们对大脑组织已经很了解,但对大脑如何工作以及为何有如此高级的功能却知之甚少。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美国政府还将20世纪90年代确定为“脑的十年”。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对生物活体进行观测,而且被测对象意识清醒,还具有无辐射损伤、成像速度快、时空分辨率高(可分别达到100μm和几十ms)、可检测多种核素、化学位移有选择性等优点。美国威斯康星医院已拍摄了数千张人脑工作时的实况图像,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揭开人脑工作的奥秘。 若将核磁共振的频率变数增加到两个或多个,可以实现二维或多维核磁共振,从而获得比一维核磁共振更多的信息。目前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仅限于氢核,但从实际应用的需要,还要求可以对其他一些核如:C13、N14、P31、S33、Na23、I127等进行核磁共振成像。C13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但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核磁共振与其他物理效应如穆斯堡尔效应(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电子自旋共振等的结合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伴随着脉冲傅里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次突破,使C13谱进入应用阶段,有理由相信,其它核的谱图进入应用阶段应为期不远。 另一方面,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1969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达马迪安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成功的将小鼠的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达马迪安新技术的启发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劳特伯尔之后,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与脊椎病变以及癌症的治疗和诊断。2003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2023-08-16 16:44:241

核磁共振问题

只要是核自旋不等于零都存在核磁共振的现象。 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偶数的核自旋才为零。 核磁共振是原子核的性质,不是分子的性质,只要分子中含有核自旋不为零的原子,就会存在核磁共振的现象,与分子的性质无关。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分裂为2I+1个子能级(I为核自旋量子数),当磁量子数为I时能量最低,磁量子数为I-1时次之……如果外加高频磁场的能量刚好等于两个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就会在两个子能级之间发生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
2023-08-16 16:44:451

核磁共振氢谱是如何推测结构?

1H-NMR的基本原理遵循的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直接获取的首要信息。由于受到诱导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共轭效应、范德华效应、浓度、温度以及溶剂效应等影响,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基团都有各自的化学位移值的范围,因此可以根据化学位移值粗略判断谱峰所属的基团。1H-NMR中各峰的面积比与所含的氢的原子个数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断各基团所对应氢原子的相对数目,还可以作为核磁共振定量分析的依据。偶合常数与峰形也是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直接得到的另外两个重要的信息。它们可以提供分子内各基团之间的位置和相互连接的信息。根据以上的信息和已知的化合物分子式就可推出化合物的分子结。
2023-08-16 16:45:093

核磁共振如何产生峰,并请几个举例

1、 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表征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参数及其解析方法。2、 掌握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方法,注重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二、引 言核磁共振现象最早是在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发现的,他们因此而获得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具有磁矩的原子核位于恒定磁场中时,一般将以一定的角速度围绕磁场轴作进动并最终沿磁场方向趋向。如果垂直于该恒定磁场外加一弱交变磁场,则当交变场的圆频率ω0和恒定磁场H0满足一定关系(ω0=γH0,γ为旋磁比)时,核磁矩将会沿着固定的轨道绕恒定磁场进动,同时出现能量的最大吸收。随后,Bloch、Landau等科学家分别从这一经典的物理图象出发,给出了核磁共振现象的经典描述。以后,又有了量子力学的解释。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研究原子核的磁性、进行各种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测定各种原子核磁矩以及进行医学诊断的有力工具。三、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1. 原子核的基本特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质量、成分、大小、角动量和磁矩构成了它的基本性质。众所周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总电量相等,数值上等于最小电量单位e(1.6021×10-19C)的整倍数,称为电荷数。原子核的质量一般用原子质量单位u(1.66055×10-27kg)表示,这时,其质量均非常接近于一整数,被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这两种微观粒子所组成,它们的质量大致相等,但每个质子带正电量e,而中子则不带电。因此,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z同时可表示相应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和核的电荷数。原子核的大小为1015m的数量级。原子核具有本征角动量,通常称为原子核的自旋,等于核内所有运动的角动量的总和。核自旋可用自旋量子数I来表征。核内的中子和质子都是I=1/2的粒子。实验证明,如将原子核按其自旋特性来分类,则可分为三类:(1)电荷数(即原子序数)与质量数都为偶数的核,如12C、18O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零;(2)质量数为单数的核,如1H、13C、15N、 17O、19F、31P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1/2、3/2、5/2、……);(3)质量数为双数,但电荷数(原子序数)为单数的核,如2H、14N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整数(1、2、3、……)。根据量子力学,一自旋量子数I≠0的孤立原子核应具有本征自旋角动量PI和本征自旋磁矩μI: PI和μI方向互相平行。式中, ,h为普朗克常数。gI为原子核的朗德分裂因子,随原子核的不同而不同。这里,e和MP分别是质子的电荷与质量。 ,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和电子磁矩的单位玻尔磁子 相比, 比 要大得多,相应地,电子磁矩也要比核磁矩大得多。现在,设想该原子核位于沿z方向的恒定磁场H0中,则 和 沿z方向的分量 、  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 式中,γN=μI/PI称为核的旋磁比。m是磁量子数,可取I、I-1、I-2、……、-I+1、-I等共2I+1个不连续的值。应该指出,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指的是 和 的最大值,即 2. 氢原子核(H1)在有机化合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磁场的敏感度最大,容易观察到满意的核磁共振信号,因而目前对它的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泛。氢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自旋量子数为I=1/2,可以看成是电荷均匀分布于球面上的旋转椭球。在磁场中,它有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两种取向,相应于m=+1/2和-1/2。这两种取向的能量是不同的,用两个能级来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m=-1/2能级因自旋取向与磁场方向相反,能量较高。这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式中, 是质子的旋磁比。 我们可由统计力学估计一下热平衡条件下m=+1/2的质子数N+与m=-1/2的质子数N-之比: 假定H0=14092 Oe,T=300K(这是60MHz核磁共振仪室温下测量的典型条件),则N+/N-=1.0000099这就是说,在一百万个氢原子核中,热平衡条件下位于低能级的原子核数只比位于高能级的多10个左右。如果要使位于低能级的核跃迁到较高能级去,即从m=+1/2的能级跃迁到m=-1/2的能级,就必须向原子核提供正好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ΔE的电磁波能量。如果在垂直于恒定磁场H0的方向上对氢原子核系统施加一个圆频率为 的小交变磁场,其提供的能量 恰好等于ΔE,就可发生使原先位于低能级的核跃迁到高能级去。于是从                      可得出发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为                (3)由此可知,所谓核磁共振,就是位于恒定磁场中的原子核大量吸收小交变磁场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现象。由(3)式可知,如果小交变磁场的频率为60MHz,恒定磁场为14092 Oe 时,氢原子核系统就可产生核磁共振。如上所述,氢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作用下,其原来兼并的能级分裂为二,由于占据低能级的核数稍大于占据高能级的核数,总的来说,仍有可能产生净的能量吸收现象。但是,两个能级上的核总数毕竟相差不大,再加上在兆赫兹频率范围内氢核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的自发辐射的几率接近于零,因此,如果它们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跃迁过程很快就会达到饱和而不再发生净的能量吸收,因而也就无法观察到共振谱。幸好,这种非自发辐射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称为弛豫过程。一是纵向弛豫,又称自旋晶格弛豫,经过这种过程,一些核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核的能量被转移到周围的分子变成热量放出;另一种弛豫是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通过它,一核的能量被转移至另一核,但各种取向的核的总数保持不变。关于这两种弛豫过程的详细讨论,可参阅有关文献和著作。3. 表征液体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及其基本概念本实验使用的核磁共振仪频率为60MHz,可用于研究液态的有机化合物或固态化合物溶液(通常,液态样品也往往需用溶剂稀释)中的氢原子核的核磁共振谱。这时,表征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是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1)化学位移根据核磁共振条件(3)式,氢原子核(H1)在14092 Oe的磁场下,将吸收60MHz的电磁波能量,或者说,如固定交变磁场的频率不变(60MHz),则所有质子都应在14092 Oe的磁场下发生共振,产生共振峰。但是,实验发现,化合物中各种不同的原子核,在60MHz频率下,共振磁场强度稍有不同。这种原子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造成在不同的共振磁场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产生化学位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氢原子核外围的电子以及与该原子核相邻近的其他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在外加磁场的感应下会产生对抗磁场,从而对外加磁场起了一种屏蔽作用。其大小可用一屏蔽因子σ来反映。于是,产生核磁共振的有效磁场可以表示成 (4)一般σ值为10-5-10-3。对60MHz仪器,化学位移的差异范围约在140.9mOe之内或换算成频率是在600Hz之内。尽管这种差异范围很小,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核磁共振在化学中应用的基础。图2示出了乙基苯于100MHz时的高分辨核磁共振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基苯的分子C6H5CH2CH3中,C6H5—基团上的5个质子,—CH2—基团上的2个质子以及—CH3基团上的3个质子各自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是不同的,因而会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产生共振吸收峰,即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同一图中还示出了积分记录图。由于化学位移差别范围很小,所以要精确测出其绝对值比较困难。一般都以相对数值来表示,测量精确度可在1Hz以内。测量时,以某一标准物质的共振峰为原点,然后测出各共振峰与原点的距离,再按下式定义计算出化学位移δ值: (5)式中,乘以106是为了使δ所得数字易读易写。为此,通常把ppm(part per million的缩写,意思是百万分之一)作为δ值的单位。对于60MHz的仪器,1 ppm的宽度相当于频率改变60Hz。标准样品一般采用四甲基硅 。它的共振峰只有一个单峰,且位于高场范围很容易识别。这种物质化学上惰性很大,它的12个质子呈球形分布,因此是各向同性的。它的共振磁场或共振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它的沸点为27℃,易挥发,这有利于回收样品。此外,它易于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人们规定,在四甲基硅峰左边的δ值为正,位于其右边的峰δ值为负。化学位移本身的校准常采用由几种化合物所组成的标准混合物,它们按表1的浓度配比封在一根玻璃管内供常规应用。表1校准化学位移的标准化合物化合物 与(CH3)4Si的距离(Hz)(a) δ值 每升1℃的变化(Hz)(b) 浓度(W/V)(c)(%)(CH3)4Si 0 0.000 0.000 3C6H12 86.12 1.435 +0.008 2CH3COCH013 125.94 2.099 -0.046 3CH3CCl3 163.50 2.725 -0.020 9 216.80 3.613 -0.026 2CH2Cl2 317.41 5.290 -0.038 8CHCl3 438.94 7.316 -0.052 18(a)60MHz,20℃;(b)正号表明左移(δ值增大),负号表明右移(δ值减小);(c)表中所有化合物均配制在一个溶液中(CCl4溶剂)。(2)耦合常数上面讨论的化学位移主要是考虑核磁的核外电子环境。实际上,同一分子内部的核磁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虽然它不会影响化学位移,但对核磁共振谱的峰形有重大影响。例如图2中的甲基峰(—CH3)和亚甲基峰(—CH2—)分别为三重峰和四重峰,而不是单峰,这种现象就是由—CH3和—CH2—基团上的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耦合,由其引起的共振谱线增多的现象称为自旋分裂。原子核间的自旋耦合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其主要机制是费米接触机制。设同一分子内有两个氢核X和Y,若两核之间无自旋耦合,则Y核只有一种跃迁存在,即Y(+1/2)→Y(-1/2)两核之间有自旋耦合,且假定X核自旋为+1/2,则靠近它的电子自旋必定为-1/2(核自旋极化电子自旋)。按泡里原理,轨道上另一成键电子自旋必为+1/2。因此,只有当Y核自旋为-1/2时,这第二个成键电子才和Y核占据空间同一点。可以看出,X(+1/2)和Y(-1/2)使系统势能降低,而X(+1/2)和Y(+1/2)使系统势能升高。同样,对X(-1/2)核也可作类似分析,即X(-1/2)和Y(+1/2)使系统势能降低,而X(-1/2)和Y(-1/2)使系统势能升高。最后,由于X核的存在和它与Y核的自旋耦合,导致Y核有两种跃迁:X核自旋分别为+1/2和-1/2时,Y(+1/2)→Y(-1/2)。这两种不同跃迁的能量差叫耦合常数。耦合常数是表征自旋耦合的特征量。用J表示,单位为赫兹。耦合常数的大小与外加磁场无关。其值可正可负。但从核磁共振图谱,只能求出耦合常数的数值,而不能确定其绝对符号。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简要讨论一下图2中的-CH3共振峰为什么是三重峰而不是单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有平行和反平行于磁场两种取向,这里分别用↑和↓代表m=+1/2和m=-1/2,则乙基苯的-CH2-基团中的两个氢核的取向共有三种排列方式,即(1)↑↑;(2)↑↓或↓↑;(3)↓↓。因而,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局部磁场作用于-CH3基团上,从而使-CH3的共振峰分裂为三,其高度比为1∶2∶1(因自旋相反的情况有两种排列方式,所以高度比例为2)。自旋分裂服从n+1律。该规律指出,当某基团上的氢有n个相邻的氢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时,例如有一种环境的氢为n个,另一种环境的氢为n′个,则该基团氢应显示的核磁共振峰的数目为(n+1)(n′+1)个。由n+1律所得的复峰,其强度比例分别为1∶1(二重峰)、1∶2∶1(三重峰)、1∶3∶3∶1(四重峰)、1∶4∶6∶4∶1(五重峰)等,比例数字是由 (a+b)n 进行级数展开后各项的系数决定。上例中,-CH3峰的自旋分裂是服从n+1律的。因为与它相邻的—CH2—基团含有两个氢,所以它会显示三个峰。一般来说,按n+1律来估计耦合常数的n+1律方法叫作一级分析,按n+1律分裂的图谱称为一级图谱。应该指出,n+1律只是一个近似规律,实际得到的共振谱复峰与强度比并不严格按n+1律所预言。往往可看到对称的分裂峰高并不相等。实际分析图谱时,还常常必须考虑精细结构及二级分裂。图3示出了乙醇的核磁共振峰。图3(a)是低分辨率下的图谱,其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为1∶2∶3,因而分别属于-OH、-CH2-、-CH3 基团。图3(b)是分辨率提高后的图谱。此时,各组峰的面积之比仍为1∶2∶3,但-CH2-、 -CH3基团峰是复峰,分别为四重峰和三重峰,遵守n+1律。若拉宽记录宽度,则发现-CH2-、-CH3峰实际上有更多的细节,这就是“精细结构”及“二级分裂”的图谱,如图3(c)所示。如果乙醇非常纯,则—OH峰也将变为复峰,如图3(d)所示。4. “磁等价”氢核的概念分子中若有一组氢核的化学位移相同,而对组外的任何一个氢核只有一种耦合常数,则这组氢核就被称为“磁等价”或简称“等价”。等价氢核之间虽然也有耦合(甚至耦合常数可能很大),但对共振谱不会发生任何影响。例如在图2和图3,甲基-CH3的三个氢核的化学位移相同,但对外都只有一种耦合常数,所以甲基氢峰仅被“近邻”次甲基-CH2-的氢所分裂,而甲基本身三个氢并不相互分裂。5.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一般来说,分析核磁共振图谱需要按如下步骤进行:(1) 看峰的位置,即化学位移。确定该峰属于哪一个基团上的氢。(2) 看峰的大小。从积分图的台阶高度看各峰下面所包围面积之比,从而知道含氢的数目比。(3) 看峰的形状(包括峰的数目、宽窄情况等),运用n+1律、耦合常数及二级分裂等知识确定基团和基团之间的相互关系。6. 影响核磁共振谱的主要因素(1) 旋转边峰:为了提高信号的分辨能力,样品管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不断旋转状态,以使作用其上的磁场均匀化。但是样品管的旋转会造成共振谱的主峰两侧出现对称的小峰,称为旋转边峰。如果这些小峰离开主峰的距离随着样品管的转速增大而增大,则可断定是旋转边峰。(2) C13同位素边峰:如果样品管中含有C13,则会和氢核发生耦合,出现边峰,与旋转边峰类似。但这种同位素边峰不会因转速的增大而改变其离开主峰的距离,因而可以分辨。(3) 杂质峰和溶剂峰:这两种附加峰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加以判断。(4) 活泼氢的影响:在含氢化合物中,-OH是常见的活泼氢。它的化学位移由于温度、浓度、氢键等影响变化范围较大,从而会改变共振谱的形状。对于含-OH基团的样品,若纯度很高,-OH与邻近氢核的能量交换速度很慢,可以观察到相互之间的耦合,造成相应峰的分裂。如果在样品中加入痕量的酸或碱,便可通过这些杂质加快能量的交换速度,以至于观察不到峰的分裂。(5) 样品溶液处理不当:例如有些化合物会与溶剂发生反应,因此在测试时要求配制新鲜的溶液,而不能采用已经放置很久的溶液。否则也会改变共振谱的形状。另外,如果溶液中混入灰尘,测试前又未经过滤,则容易导致局部磁场的不均匀性,造成共振峰的加宽,其中铁质杂质影响更为严重,甚至造成谱线细节丧失,以至于达到无法辨认的程度。四、实验仪器图4是一台核磁共振仪的结构原理图。图中,兆赫频率器的频率范围是固定的,如60、100、220、250MHz等。仪器的频率越高,除了可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外,主要的好处是可使图谱简单化,便于分析。与该兆赫频率器相连的线圈可产生一定的交变磁场,提供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图5 JNM-PMX60S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产生恒定磁场的磁铁,在100Hz以下的仪器使用永久磁铁。更高频率的仪器使用超导磁体。一对亥姆霍兹线圈通有直流电,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可用来调节磁铁的恒定磁场H0,以方便记录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此外,围绕样品管的线圈还有接受器线圈。它和兆赫频率器相连的线圈、亥姆霍兹线圈三者是互相垂直放置的,可保证它们之间在工作时不会互相干扰。当公式(3)所表示的共振条件被满足时,原子核就吸收交变磁场提供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发生核磁共振。跃迁时,核磁系统能量发生相应改变,为接受器所感受,信号经放大后即可通过示波器或记录仪记录下来。一般核磁共振谱都是从左(低磁场)画起,向右磁场递增,即所谓扫描。磁场强度已折合成频率(Hz)而被记录下来。在扫描吸收信号时,若扫描速度太快,会产生尾波。但若没有尾波,则反映分辨率不好,会严重影响共振谱质量。位于磁铁中央的样品管是一直径为5mm的玻璃管,注入5 ml左右的溶液或液态样品。它在测试过程中以一定速度(30-40 r/s)旋转,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谱。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还可借助于仪器备有的“积分”装置,由积分扫描读出各种共振峰的面积之比,由此可得出各种基团中所包含的氢核的数目之比(因共振峰的面积和氢核数目成正比)。若仪器的积分装置能耐受快速扫描时所产生的尾波而仍能给出平展的“台阶”,则应采用尽可能快的扫描速度。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是日本JEOL公司JNM-PMX60SI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图5是其外形图。该图的左侧是控制台,附有X-Y记录仪和示波器,用以观察、调整核磁共振信号。该图右侧上方是样品台,供插入或取出样品用;样品台下方是永磁体(附有亥姆霍兹线圈和探测线圈),四周封闭,以利于通过恒温控制装置使永磁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保证恒定磁场不随室温的改变而改变。在图中位于控制台和样品台之间的地上有一蓝色的压缩空气泵,气流可以从样品管底部吹入,使样品管旋转起来。五、实验内容1、 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分功能和操作方法。2、 画出高质量的标准样品管所含7种标准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以四甲基硅共振峰为零点,算出其他六种化合物的化学位移δ值。3、 改变仪器的分辨率,观察并记录乙醇在高、低分辨率下的核磁共振谱及其积分图。并由高分辨率共振图谱上分别求出耦合常数 。4、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思考题:为什么在高分辨率下含痕量酸的乙醇的-OH峰是单峰和-CH2-峰是四重峰?为什么在很纯的乙醇时,-OH峰变成三重峰,而-CH2-峰则分裂成八个峰?注意事项高分辨核磁共振仪是一台精密仪器,操作时应该十分小心。样品管放入磁场以前,先要放入量规孔中,调整好转子下沿与样品管底部的距离,确保样品进入磁场均匀区内。因为量规孔较小,而样品管壁又很薄,所以将样品管插入量规孔时要细心,以免样品管破损
2023-08-16 16:45:371

医院的核磁共振与化学的核磁共振有区别吗?

基于同样的核磁共振现象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13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2023-08-16 16:45:481

11. 什么是核磁共振?什么是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谱在分析化学中有何作用?

化学选修5科本上有。
2023-08-16 16:46:003

化学里的核磁是什么意思

NMR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蔡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蔡曼能级上的跃迁。 国内叫NMR,国外叫MR,因为国外比较避讳Nuclear这个单词。
2023-08-16 16:46:101

 固体C核磁共振研究

一种核在分子中由于所处的化学结构环境不同,它们的磁共振频率也不同,因而它们共振的谱线出现在谱图的不同化学位移上,这是利用核磁共振谱研究不同有机物质化学结构特征的基本原理。据已有研究成果,煤的13NMR谱中化学位移的结构归属见表7-4,其中0~75×10-6为脂族碳结构,且脂碳中的甲基(14×10-6~22×10-6)、亚甲基(22×10-6~36×10-6)、次甲基、季碳(36×10-6~50×10-6)、氧接脂碳(50×10-6~75×10-6)的化学位移依次增大;900×10-6~100×10-6空缺,是脂碳和芳碳的分界;100×10-6~164×10-6为芳碳区,其中带质子的芳碳位于最右侧,被氧原子取代的芳碳位于最左侧,其峰位分别为:氢接芳碳100×10-6~129×10-6,桥接芳碳129×10-6~137×10-6,侧支芳碳137×10-6~148×10-6,氧接芳碳148×10-6~164×10-6。表7-4 煤的第二节 固体13C核磁共振研究 NMR谱中化学位移归属实验采用射频场强64kHz,转子工作转速4kHz,接触时间为1.5ms,重复延迟3s,数据采集1000点,补零至10000点,累加次数4000~9000次。为了获得更理想的谱图,采用了交叉极化(Cross Polarization,简称CP),魔角旋转(Magic Angle Spinning,简称MAS),旋转边带全抑制(Total Sidelined Suppression,简称TOSS)技术,对部分基质镜质体还采用了偶极相移(Dipolar Diffusing,简称DD)技术。一、角质体核磁共振谱特征实验样品采自华北轩岗太原组角质煤,其Ro为0.74%,其中角质体含量可达70%以上,经分离破碎后得纯度为85%以上的角质体。其核磁共振谱见图7-5。由谱图可以看出,脂碳部分富含亚甲基结构(30×10-6),亚甲基(30×10-6)的信号很强,而芳甲基(20×10-6)和脂甲基(16×10-6)的信号虽有显示,但相对亚甲基却较弱,而且呈肩峰出现。这说明角质体在生烃过程中以成油为主。氧接脂碳(60×10-6~80×10-6)仍有显示,但较弱。芳碳中以氢接芳碳(128×10-6)信号最强,氧接芳碳(155×10-6)呈弱的肩峰出现。和云南华坪中泥盆世煤中角质体(Ro为0.65%)的核磁共振谱(秦匡宗,1995)相比,二者虽然极其相似,但太原组煤中角质体的亚甲基(30×10-6)信号没有华坪角质体的强。芳碳结构中,华北太原组煤中角质体以氢接芳碳为主,而华坪(D2)角质体以桥接芳碳为主,这些差异与二者成熟度及成煤植物的不同有关。图7-5 山西轩岗太原组角质体的NMR谱图二、基质镜质体核磁共振波谱特征分别选择孔古4井太原组和山西组、徐14井太原组煤中基质镜质体作为研究对象。其核磁共振谱图见图7-6。由图可以看出,总的谱图特征是相似的。孔古4井太原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13C核磁共振谱由于累加次数较少(4000次),信噪比较低,谱图明显没有山西组(累加次数9382次)和徐14井太原组(累加次数7851次)效果好。以徐14井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核磁共振谱看,其脂碳部分以脂甲基碳(16×10-6)为主,但亚甲基碳(30×10-6)的信号也比较明显,出现明显的峰型,多糖类脂族含氧基团(74×10-6)仍然存在,孔古4井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核磁共振谱虽然信号相对弱一些,干扰也多一些,但峰型和峰位是一致的。在芳碳部分以氢接芳碳(128×10-6),桥接芳碳(132×10-6)为主,氧接芳碳(154×10-6)也有一定含量。孔古4井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13C核磁共振谱图和太原组基本相似,所变化的是脂族含氧基团(72×10-6)信号较弱,亚甲基(30×10-6)信号也相对弱一些,这一结果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了研究基质镜质体富氢程度,对孔古4井太原组和徐14井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分别做了偶极相移技术处理。据研究(秦匡宗,1995),对于样品中的芳碳来说,选择合适的偶极相移时间,可以使带质子芳碳(100×10-6~129×10-6)在偶极相移谱中基本消失,而不带质子的芳碳(126×10-6~164×10-6)则得到保留。对脂碳来说,不带质子的季碳(40×10-6)将被保留,带质子的次甲基(39×10-6)和亚甲基(30×10-6)将消失,甲基碳(20×10-6)将加强;而那些具长链的亚甲基或次甲基基团也会得到保留。因此,可以据此反映其富氢程度。对一些不富氢的镜质体来说,在偶极相移谱中,脂碳部分通常只有甲基信号而缺失亚甲基信号。从徐14井和孔古4井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偶极相移谱可以看出;在芳碳部分,由于样品中带质子的芳碳(100×10-6~124×10-6)本来就不发育,所以偶极相移谱中变化不大,在脂碳部分,脂甲基碳(16×10-6)消失,甲基碳(20×10-6)信号加强,亚甲基碳(30×10-6)和次甲基碳(39×10-6)信号(尤其是次甲基碳)仍然明显保留下来,这充分说明这种基质镜质体中有柔性长链烷基结构存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图7-6 基质镜质体NMR谱图三、显微组分生烃潜力的核磁共振评价秦匡宗等(1990)根据煤和干酪根的13CNMR分析,将有机碳区分为“惰性碳”(Ca,90×10-6~165×10-6),“油潜力碳”(Co,25×10-6~45×10-6)与“气潜力碳”(Cg,0~25×10-6,45×10-6~90×10-6,165×10-6~220×10-6)三种类型,其中油潜力碳是指脂碳结构中的亚甲基、次甲基和季碳。气潜力碳为脂甲基、芳甲基、氧接脂碳及羰基、羧基碳。某种结构碳相对值的获得是通过单一结构碳峰面积积分与总的峰面积积分比值求得的。把各种结构碳的相对含量值作为加权系数并与显微组分组成相乘就可以得出该样品中各种显微组分的生油贡献。按照这个思路,对研究的几个样品分别求得三种类型碳的相对值(表7-5)。孔古4井基质镜质体的三种类型结构碳的组成非常相似,而且油潜力碳(Co)达到0.065,比秦匡宗(1995)研究山东黄县第三纪褐煤得出的0.04值还高一些,和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煤中富氢镜质体相比(Co可达0.13±,赵长毅,1997)要低一些。对角质体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油潜力碳(Co)为0.26,和吐哈盆地煤中角质体的结果相似(Co为0.28),但比华坪泥盆纪煤中角质体(Co可达0.38±)要低得多。表7-5 研究样品13C NMR的组成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区石炭—二叠纪煤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壳质组中以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为主的特点,对各种显微组分选取以下油潜力碳指标:镜质组的Co取0.065,壳质组的Co取角质体(Co为0.26)、孢子体(Co为0.17)和树脂体(Co为0.33~0.38)的平均值,为0.285,惰质组的Co取0.02(据秦匡宗,1995),由于研究区煤中藻类体在显微组分中含量极少,不单独考虑。根据上述参数,估算孔古4、苏8等钻井煤的主要成烃组分的贡献列于表7-6。由于上述系数是从低中成熟度(Ro≤0.8%)样品数据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对成熟度较高的大参1井不能适用。可以看出,苏8井生油潜力最大,且稳定组分是主要生油的贡献者;孔古4井次之,且镜质组和稳定组分生油贡献基本相似;义古40井生油潜力最小,以镜质组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的油潜力碳(Co)相对不多,但由于镜质组含量多,它对生油的贡献意义是很大的。表7-6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纪煤中主要显微组分生油贡献统计表续表
2023-08-16 16:46:341

什么是磁共振氢谱?怎样利用它的信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核磁共振谱当然能够鉴定未知化合物结构!在测定物质分子结构的现代分析仪器谱学中,核磁共振谱是最能够检测物质分子结构的谱学之一!其它的检测手段还有:红外光谱、质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核磁共振谱能够检测、鉴定物质样品的分子结构,在于谱图反映了分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原子(核)的数量多少、它与与之相连的其它原子的相互关系、等等。现在已经研究清楚、大量使用的核磁共振谱有: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氟谱、磷谱、氮-15(N-15)谱、氮-14谱、等等。用到核磁共振氢谱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含氢基团的类别的数量、每类含氢基团的氢原子个数比例、这些含氢基团的可能结构组成、同时能够间接反映与这些含氢基团相连的-O-、-N-、-C=O、-COO-、等等的信息;用到核磁共振碳谱以暴露所有碳原子的基团的类别、数量、化学环境及其相关信息;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中,还有可利用的许多现代测定技术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测试,如多脉冲谱、多维二维谱等等,以利于推导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甚至几何异构。
2023-08-16 16:46:421

核磁共振谱法是怎样的

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能够进行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无创性检测的唯一方法。MRI提供的是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形态信息,而MRS则可提供组织的代谢信息。MR波谱的基础是组织的化学位移。MRS成像原理:通过对某组织的目标区域进行经过特殊设计的射频脉冲的激发,组织驰豫并采集MR信号(可以是FID或回波信号)。信号来源于多种代谢物中的质子。质子所处的结构和化学环境不同,存在一定的化学位移。不同的代谢物中的质子的旋进频率不同,通过傅里叶转换将不同物质的频率加于区分,利用波谱技术,以数值波谱方式显示所检测某种代谢物的强度和分布。特殊设计的射频脉冲---较宽的带宽MRS的谱线:MRS线谱的横轴代表化学位移---频率。所能探测到的化合物表现为一个或几个特定频率上的峰。纵轴是化合物的信号强度,其峰高度或峰下面积与该化合物的浓度呈正比化合物最大峰高一半处的谱线宽度称为线宽(linewidth)或半高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它与化合物的T2驰豫时间及磁场的均匀度有关,它决定谱线的空间分辨率MRS的特点:MRS得到的是组织代谢产物的信息,通常以谱线及数值来表示,而非解剖图像;高场强磁共振及高均匀度有助于提高MRS的质量,不仅提高SNR,而且各种代谢物的化学位移相对增大,更方便区分各种代谢物;匀场技术(Shimming)在MRS技术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波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部分决定于谱线线宽,谱线线宽受原子核自然线宽及磁场均匀度的影响,内磁场的均匀度越高,线宽越小,基线越平滑。 对于某一特定的原子核,需要有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作为其相对代谢物的进动频率的参照标准物。如1H-MRS选择三甲基硅烷;31P-MRS选用磷酸肌酸作为参照物,它们的频率为0 ppm.得到的代谢产物的含量通常是相对的。通常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代谢物含量比来反映组织的代谢变化。MRS的临床应用: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代谢疾病的脑改变脑肿瘤治疗后复发与肉牙组织的鉴别脑缺血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弥漫性肝病肾脏功能性分析和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023-08-16 16:46:511

核磁共振氢谱图,高,低场,高低频率的概念是什么?谁来解析下

之前的两个回答都提出了磁场强度与扫描频率成倒数关系。这毫无疑问是错的。而且有个回答公式都写出来了:ν= γB(净)/(2π) = γ(1-σ)B0/(2π) ,频率与场强显然是正比的。纠错之后来答疑,为什么高场对应低频,低频对应高场,而其二者又为正比关系呢?这才是高场低频的原因,历史遗留而已
2023-08-16 16:47:023

如何看核磁共振谱?

恩,我给你说说识谱经验吧。你既然要难一点的,几句话肯定讲不清的。氢谱碳谱比较常见,其它比较常见的还有氟谱,磷谱,也都差不多。一般来说氢谱氟谱是没有去耦合的,碳谱默认是去耦的,磷谱可选。给定原子的核外电子进动是一个定值(1H, 2H各有一个本征频率),与核对电子的吸引有关。化学位移(也就是你在谱上可以读到的ppm值)是由于电子所处的化学环境造成这个值的偏移。吸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对氢核有deshielding去屏蔽作用,效果是使核的有效电荷增大,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化学位移为正(向左移,数值增大),给电子基团的作用相反。因为不可能去测单个氢原子的进动频率,人为规定化学位移的0点为四甲基硅烷,由于碳的电负性大于硅,与硅烷相比都有吸电作用,常见有机物的化学位移均为正。烷基多在0.8-1.8sp2C-H 多在 6-8 (包括简单烯烃和苯环)Sp3C-H 在2左右NH2,OH由于氢键的原因,在不同溶剂中,变化较大,与浓度也有关系。醛基上的氢 在9-10这些比较常见,还有一些溶剂的化学位移,你需要记住,这样读谱的时候很容易知道哪些峰是被测物质的。此外原子核之间的耦合在未去耦的谱上也有表现,一般氢谱最多可以看到隔了四个化学键的氢核之间的耦合(至少隔两个键,即两个氢连在一个中心原子上),耦合规律就是n个氢核将与之耦合的氢核磁性核信号峰劈裂成n+1个多重峰,-CH2CH3,CH2,被劈成3+1=4个峰,CH3被劈成2+1=3个峰,在丙烷CH3CH2CH3中,CH2则被劈成6+1=7个峰,多重峰之间的强度关系依照杨辉三角形规则(只针对自旋为1/2的核,氘自旋为1,不符合这一规律)分别为, 1:1, 1:2:1, 1:3:3:1,1:4:6:4:1……。注意,这n个核一定是完全相同才能这么算,如果不同则耦合常数不同,出现二级耦合,此时多重峰的情况将变得复杂。碳谱比氢谱简单,去耦后,峰强度和碳核丰度没有联系,只考虑化学位移即可。先写这么多吧,你最好具体讲讲对哪方面感兴趣,这个话题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2023-08-16 16:47:322

核磁共振现象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后,到1972年,核磁共振主要被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1973年,英国学者劳特布尔在主磁场内附加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并逐点地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对这些一维投影值进行组合,从而获得了一幅二维的核磁共振图像。1974~197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在研制核磁共振图像系统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978年5月28日,他们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1980年下半年取得了第一幅胸、腹部图像。从此,英国、美国、联邦德国、荷兰、日本等国纷纷投入主要技术力量从事核磁共振系统研制。到1982年底,已有许多医院和科研单位,把这种图像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和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去。
2023-08-16 16:47:411

核磁共振现象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核磁共振现象是1946年被科学家发现的。起初,它主要被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它能对物体作无损伤探测,被誉为是探测某些不可打开的“黑箱”的钥匙。一位病人感到右手右腿发麻,就到医院就诊。医生说,你得做核磁共振检查。病人到了检查室,躺在一张塑料制的床上。医生按动电钮,于是他被缓缓地移进一个巨型磁体的圆柱形空间中。医生开动机器,他听到一阵“啪啪”的响声。这响声是计算机改变磁场的强度而发出来的。大约经过20分钟,他又被移了出来。这时大夫已经得到了十多张照片。从照片上大夫清楚地看到他的大脑内一层一层的情况。这些照片是怎么得到的呢?实际上,照片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大脑中水分子中氢原子核磁性的强弱。这些氢原子核就像是自然界置于人体内的天然探针。人们用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得了这些氢原子核探测到的结果,得到了大脑内部结构的图像。对于磁性,我们并不陌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古人认识和利用磁性的结果。指南针的磁针有一个磁南极和一个磁北极。而我们生存的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磁南极和磁北极。指南针的磁南极与地球的磁北极互相吸引,指南针的磁北极与地球的磁南极互相吸引,因此指南针总是指示南北方向。研究表明,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也都有磁南极和磁北极,磁南极和磁北极总在一起不可分离。科学家把一个磁南极与一个磁北极构成的整体叫磁矩。质子磁矩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与磁场平行,另一种是与磁场反平行,两种质子的能量不同,其能量的差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用一束电磁波照射这些质子,当电磁波的能量恰好等于两种质子的能量之差时,能量低的质子(磁矩与磁场平行的质子)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而变成能量高的质子(磁矩与磁场反平行的质子),这种现象就叫核磁共振。1945年底,珀塞尔的小组成功地观测到固体石蜡中氢核的共振吸收,几乎同时,布洛赫小组也成功地观测到水中氢核的共振。凝聚态物质核磁共振的观测成功之后,许多科学家立即敏锐地感觉到,它可能在化学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于是,很快便注册了第一个关于核磁共振的专利。从此开始了核磁共振研究和应用大发展的时期。1949年第一台商用核磁共振仪问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给出人体分子结构和生化病理的有关信息,打破了X射线成像技术只能提供有关组织的断层解剖结构信息的局限。现在,这种图像技术已应用到临床诊断和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中。
2023-08-16 16:48:021

医学上的核磁共振与化学检测中用到的核磁共振有何区别?

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构造不一样,化学中进样器比较小,场强大,精度高,可以分析物质结构,医学中进样器和探头都比较大,要求也没那么精密,只能成像
2023-08-16 16:48:111

核磁共振技术的在生物研究上的应用

生物膜上含有的H、C、P等具有非零自旋的磁性核 ,当与外磁场和射频场相互作用,并且满足共振条件时,将吸收射频场能量而发生自旋能级间的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NMR)的基本原理。由于NMR技术可以对含水样品进行非破坏性测量,从而使观测能在接近生理条件下实现,并可通过生物膜上H、C和P进行综合研究,尤其是可以从原子或基团水平上提供分子的动态结构和运动的信息,是研究生物膜结构的有力工具。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结构比较复杂,而磷脂脂质体却能表现出生物膜结构的许多性质,是生物膜的理想模型。磷脂脂质体主要以凝胶相和液晶相存在,在凝胶相,分子的局部运动很慢,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偶极相互作用没有被有效地平均,所以NMR谱线很宽,得到的信息非常少;而在液晶相,分子局部运动受到的限制减少,运动加快,从而使NMR谱线窄化,得到高分辨的NMR谱。NMR技术在生物膜结构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用H、C和P NMR谱可以鉴定磷脂的种类。通过弛豫时间测定的方法可以研究磷脂双分子层不同部位的流动性。将磷脂分子不同位置的氢选择氘代,用H四极分裂和P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的方法可以研究磷脂脂酰链的流动性、极性基团的构象以及磷脂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药物和金属离子等),利用P化学位移各向导性方法可以研究磷脂的多形性。近年来,随着NMR技术的发展,二维(2D)和固体高分辨NMR技术也被应用于生物膜研究领域,并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利用通过化学键建立的相关谱(如COSY等)可以进行多组分磷脂或磷脂与其它分子混合体系每个基团的谱线归属。而通过空间建立的相关谱(如NOESY等)可以直接提供基团之间距离的信息,是研究膜脂结构以及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固体高分辨技术不仅可以研究液晶态的磷脂,而且可以应用于凝胶态磷脂的研究中。对于某一种磁性核,其磁矩在磁场中可以有不同的取向。对于质子而言,可以有两种取向,即与静磁场平行和反平行,前者属于低能态,后者属于高能态。如果在垂直于静磁场的方向上加一个射频场,当射频场的频率与核的Larmor频率(核磁矩绕磁场方向进动频率)相等时,处于低能态的核子便吸收射频能,跃迁到高能态。射频场去掉后,高能态的核子通过弛豫过程又回到低能态,从而就能观察到NMR的信号。弛豫过程有两种,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此过程用T1表示;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用T2表示。T1是描述自旋体系吸收能量后将其能量转移给它周围环境而恢复到平稳态的时间,T2过程中自旋体系内部有能量的偶合,自旋体系总能量没有变化。弛豫时间与分子运动有关,通过弛豫时间的测定,可以研究生物膜各部位的流动性。生物膜C和P化学位移各向异性与运动有很大关系。所谓化学位移各向异性,是指核所处的静磁场方向改变,核的共振频率(即化学位移)就发生变化,由于I=的核周围电子密度分布是球对称,所以如果静磁场方向改变, 核的有效感应磁场也就随之变化,处于不同形态,其运动方式不同,因而化学位移被平均的取向也不同。通过P化学位移各向异性可以研究磷脂的多形性;此外,还可以用I=1的H各向异性(四极分裂)谱研究磷脂分子空间取向的平均分布信息。2D NMR有别于常规一维(1D)NMR的主要点在于1D NMR只涉及一个频率变量,是吸收峰强度对一个频率变量作图;而2D NMR谱则代表两个独立频率,是吸收峰强度对两个频率变量作图。一般将2D NMR实验分4个区域,即预备期、发展期(t1)、混合期(可以没有)和检测期(t2)。预备期是为了使磁化矢量达到适当的初始态而设置的,接着在发展期磁化矢量进行演化,在混合期内自旋系统发生相干转移,最后在检测期信号被检测。逐次改变t1反复循环累加,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2D NMR谱。2D NMR谱可分为通过化学键和空间建立起来的两类相关谱,两类2D NMR谱对谱线归属都非常重要,后者对于生物膜分子空间构象研究也非常有力。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在生物研究 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 分析生物大分子在溶液状态下的分子动力学; 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酶的作用机理等; 解析固体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的结构和运动性质; 基于蛋白质靶点的药物筛选和设计; 研究活体状态下生物分子的功能活动和生理代谢。
2023-08-16 16:48:231

核磁共振仪的作用(高中化学)

测几组不同的峰值
2023-08-16 16:48:402

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

氢的核磁共振谱提供了三类极其有用的信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 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为化学位移。 由于有机分子中各种质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引起外加磁场或共振频率偏离标准值而产生移动的现象。 但这种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差异是非常小的,难以精确的测出其绝对值,因此需要一个参照物来做对比,常用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并人为将其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定为零。
2023-08-16 16:48:491

如何学习英语

看您是希望学习国内的应试英语还是用于和欧美人交流的口语。如果是应试,建议先扩展单词,积极参加对工作学习有利的考试,利用考试内容学习英语,并且可以获得相应证书,可谓一举两得。如若是学习原味英语,就是看美剧,但不要每一集只看一遍,看很多,这样是没有用的,你要选一集,看很多遍,重复看,可能几十上百遍,然后再换下一集。之所以分成两类,是从我个人学习经历来说,国内的应试英语和欧美人真正说的英语不同,请您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
2023-08-16 16:49:034

WIN8两次蓝屏都显示这个是什么情况啊QUOTA-UNDERFLOW

内存出现错误
2023-08-16 16:49:033

import quota 如何理解

不妨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452457.htm
2023-08-16 16:49:114

卫星电话是怎样定位的?画一张简图

卫星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当地面定位系统发出信息时由卫星接收并识别出经度和维度,再显示出来,信息发送给警察局是因为警察局有监管卫星信息传输权限,可以针对性监视个人用户信息。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使用卫星对某物进行准确定位的技术,它从最初的定位精度低、不能实时定位、难以提供及时的导航服务,发展到现如今的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了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扩展资料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GPS(D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星定位
2023-08-16 16:49:161

FRM二级notes有几本?如何复习

FRM二级notes共有4本。4本notes中汇集了这几个部分的重要考点,和考纲切合,且考点详细没有遗漏,是备考非常好的学习资料。我们知道,FRM二级考试内容有五个科目:(1)Marke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市场风险管理与测量(25%)(2)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信用风险管理与测量(25%) (3)Operational and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操作及综合风险管理(25%)(4)Risk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风险管理(15%)(5)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Markets金融市场话题(10%) 注:以上信息最终还以FRM协会GARP官网为准。FRM考生经验:handbook的好处就是重点集中、逻辑清晰且来源官方,缺点是更新慢没有包含许多新内容。notes的优点是包含很多很多新内容,总之考试“接地气”,应考足矣!缺点是缺乏逻辑、内容繁多、累觉不爱。所以,两种教材的选择纯粹是个人偏好,最完美的选择当然是先过一遍handbook,形成整体感觉,然后看notes。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或者各种奇葩的原因,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2023-08-16 16:49:211

非概率抽样一般包括哪些具体的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
2023-08-16 16:49:223

卫星电话用什么卡

SIM接口,通常为大卡NOVA sim卡(欧星),开卡用量大的可用国内卡,1349电信卡;应急用可以用国际卡,可百度“卫星电话995"参考。
2023-08-16 16:49:275

大专企业管理所学课程

工商企业管理大专有什么课程 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而后是毛邓三概论),计算机基础(而后有C语言和visualfox数据库),经济法,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运筹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国际金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另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嗯,等等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灬 大专工商管理系一般学什么. 管理学、国际商务、创业管理、财务法规、组织行为学、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信息资源管理等。 大专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有哪些课程 一、大专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内、企业战略管容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营管理、创业学、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 二、工商管理专业简述 1、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英文名称直译为Instry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通常称译为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3、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当前,社会上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工商管理,其实这存在一些误区。工商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在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二者不能作为一门专业对待。 企业管理专业要学哪些课程 1.公共课程:职业道德, *** 理论,应用文写作,经济应用数学,基础英语,计版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权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工业经济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财政与金融,公共关系科学,经济法,财务会计,统计学原理 3.专业课:专业英语,企管原理,经管原理,工业财务分析,合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技术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与实务。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多年来,学院积极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目前学院学历教育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法学、国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建筑工程、金融学、会计学等40多个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段有哪些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理论概论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英语(一) 高等数学(一)微积分 基础会计学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企业会计学 市场营销学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 生产与作业管理 中国税制 人力资源管理(一) 国际企业管理 大学语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 这个是北京的 各地区的课程安排应该大同小异 只是教材的使用上略有差别 大专的工商管理专业有哪些课程 1、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大学英语、经济学基础、大学计算机、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经济法等。 2、工商企业管理主要课程 大学计算机、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生产与运作管理。 3、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主干学科 管理学基础(6)大专企业管理所学课程扩展阅读: 发展前景工商管理涉猎知识面很广,囊括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等等。因此它的就业范围也是很广,可以从事会计、金融(银行和证券公司)、公司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按以往的毕业生去向,主要从事销售、会计、证券行业。 根据麦可思(MyCOS)研究院的2011年度最新权威数据显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有:薄记员、会计和审计员,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出纳员,人力资源助理等。 江苏自考专科段企业管理有哪些课程 江苏自考(专科段)企业管理课程安排如下: 1、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经济学基础 4、管理学基础 5、统计基础 6、会计基础 7、经济法概论 (备注:3-7编号的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模块:任选4门课程,不少于23学分) 8、企业经营管理 9、市场营销 10、财务管理学 11、生产管理 12、人力资源管理 (备注:8-12编号的课程,属于专业课模块:任选4门课程,不少于22学分)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14、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15、公文写作与处理 16、经济应用数 17、创业教育 (备注:13-17编号的课程,属于选考课模块:任选两门课程,不少于10学分) 18、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考核 从江苏省自考网上获取的信息中,企业管理(专科段)是没有英语和数学课程的 (7)大专企业管理所学课程扩展阅读: 一、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 二、全国自学考试时间 自考每年开设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自2015年起大部分地区已将考试次数调整为4月和10月两次。 财务管理大专有哪些课程 大专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初级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与期货、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财务案例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审计学、项目评估、税法等。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分析等财务决策业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部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公司决策、财务管理、企业金融、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和期货与期权管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企业管理专科课程有哪些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原工业企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7门,总学分不得少于81学分。 专业代码:A020201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023-08-16 16:49:301

英语学习,最不喜欢学语法,怎么办

外国人都不会语法,就像你不会汉语语法一样,多读找语感
2023-08-16 16:49:333

广东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有哪些科目?

《广东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广东省也推出了行政管理专科,供大家学习。那么,广东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有哪些科目呢?一、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科目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科目包括: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法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原理、社会保障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概论等。二、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科目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科目包括: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行政经济学、行政组织学、行政职能学、行政管理实务、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政府采购管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等。三、行政管理专业辅修科目行政管理专业辅修科目包括:行政管理文献检索、行政管理专业英语、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技能训练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6 16:49:371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科课程有哪些?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三)、管理学原理、公文写作与处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工作分析、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人力资源开发、人员测评技术、绩效考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初级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6 16:49:451

美国席梦思和Simmons席梦思哪个好?

先说结论,当然是Simmons席梦思好,二者其实并无可比性。Simmons席梦思才是源自美国,拥有150年历史的正品席梦思,美国家具商人扎尔蒙?席梦思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钢丝床垫,早在20世纪30年代,Simmons席梦思就在上海开办工厂,前所未有的舒适睡感,使Simmons席梦思牌西洋软床在中国风靡一时。之后的国人渐渐形成了床垫就是席梦思的概念,很少有床垫品牌能够经历百年辉煌,这就是为什么大众会产生“席梦思=弹簧床垫”错误认知的原因。反观“美国席梦思”,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山寨货”与真正的席梦思并无任何关系,在中国商标网、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查询到的商标状态均显示:无效或申请被驳回。由“刘培帅”申请的“Simmons since 1870”商标,“申请被驳回,不予受理等,该商标已失效。
2023-08-16 16:49:501

懂物流的请进!什么叫配额?

配额(quota) 是指对一种商品每年能够进口的数量所施加的限制。我国的配额分为进口配额和出口配额。进口配额,是指进口国对某些产品的进口价格或数量设定的限制,其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低价格进口产品的影响。出口配额,是指出口国对某些产品出口施加的数量限制,其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免受这些产品临时短缺的影响,或者通过减少特定产品的供应量来提高其国际市场价格。
2023-08-16 16:48:511

卫星电话是怎样定位的?又是怎样把信息发送给警察局的?画一张简图

卫星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定位系统是指将地球表面根据经度和维度区域化和块化,当地面定位系统发出信息时由卫星接收并识别出经度和维度,再显示出来,信息发送给警察局是因为警察局有监管卫星信息传输权限,可以针对性监视个人用户信息。
2023-08-16 16:48:442

对于金钱的态度因人而异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对于金钱的态度因人而异翻译成英文是:Attitudes towards money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相关单词学习:vary 英[u02c8veu0259ri] 美[u02c8veri] vi. 变化; 不同,偏离; [生] 变异; vt. 使不同; 使多样化; [音乐] 变奏; [例句]The cost of the alcohol duty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wine in the bottle酒税税额随酒瓶容量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varies 现在分词:varying 过去式:varied过去分词:varied
2023-08-16 16:48:341

怎么用水果充电

55356 !。。!。!
2023-08-16 16:48:288

卫星电话的原理

E海通电话 E海通电话是利用卫星传输通道,将陆岸固定电话延伸迁移到船上,船上可按陆岸固定电话拨号方式,随时拨打陆岸任何一台电话,反之,亦然。特点与优势1、虽然是船舶卫星电话,但拨出仅按陆岸固定电话资费收费;2、陆岸也按固定电话资费标准和拨打方式,拨打船上电话;3、船上办公电话与船绑定,独立计费;
2023-08-16 16:48:282

如何检查linux 内核是否打开磁盘配额支持

1.查看系统内核是否支持配额 #dmesg grep quota 2.查看系统中支持配额的软件是否安装 #rpm -qa grep quota 3.开启已挂载的分区的配额功能 #mount -o usrquota,remount /dev/sda1 /quota //这仅仅是临时开启,需要重启后还能开启配额 ,需要修改/etc/fstab #vim /etc/fstab /dev/sda1 /quota ext3 defaults,usrquota 0 0 4.创建配额文件,用来记录用户的配额信息 #quotacheck -cuv 5.设置用户的配额 6.开启或关闭磁盘的配额管理功能 #quotaon /dev/sda1 #quotaon -avug 或 #quotaoff /dev/sda1 #quotaoff -avug 7.查看用户的配额信息 #repquota -a (仅管理员使用) #quota 用户名 8.给系统中超过使用配额的用户发邮件通知用户 #warnquota 邮件的内容可以通过配置文件/etc/warnquota自己定义 9.直接用命令设置quota限额 #setquota -u xiaozhu 1000 1500 6 10 /quota 10.实际工作环境应用举例,想给/var/spool/mail配置配额,但是/var/spool/mail又不是一个独立的分区 解决方法: 1.把/var/spool/mail完整的移动到独立分区的新建文件夹mail下 2.利用ln -s /home/mail /var/spool/mail新建软连接 3.将mail所在的独立分区做配额限制 作者新网络人为本
2023-08-16 16:48:271

因人而异是什么意思?

【解释】:因:由于;异: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凡事总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律。”【举例造句】:这种情况,因人而异,不能一律而论。【拼音代码】:y rsd【近义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灯谜】:一把手【用法】:作谓语、分句;指不能一概而论【英文】:be subject to diferent circumstances
2023-08-16 16:48:271

水果电池是把什么能转换成什么能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水果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原电池,发生了化学反应
2023-08-16 16:48:192

Win7 蓝盘. 代码0x00000021.quota_underflow

直接重装,没什么问题了就,而且装系统又那么简单
2023-08-16 16:48:193

设定限制用户使用磁盘空间的命令是

设定限制用户使用磁盘空间的命令是quota。磁盘空间就是电脑磁盘(硬盘)的容量,是指利用磁记录技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空间,磁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大量的二进制数据,断电后可以保持数据不丢失。
2023-08-16 16:48:101

对方是用卫星打电话给你,你怎么知道?

对方应该是打错了。卫星电话:卫星电话是基于卫星通信系统向通信器传输信息,也称为卫星中继通信器。卫星中继电话是现代移动通信的产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填补现有通信(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在现代通信中,卫星通信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现有通用通信提供的通信功能已全部应用于卫星通信中。原理:高轨道卫星(GEO)移动通信业务的特点是使用赤道上空35800公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这个高度,卫星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半球,形成一个区域通信系统,可以向卫星范围内的任何一点提供服务。例如,美国的一颗卫星可以覆盖美国大陆的相邻部分,如阿拉斯加、夏威夷和距离海岸几百海里以内的波多黎各。在GEO卫星系统中,只需一个国内交换机就可以选择呼叫路径,信令和拨号方式也相对简单。任何移动用户都可以在不知道其位置的情况下被呼叫。与此同时,移动电话可以降落在任何方便的位置,而无需昂贵的长途连接,卫星通信的成本与距离无关,类似于提供本地服务的陆地系统。当卫星到地面的高度是巨大的(如20°56°在美国本土的经度范围),移动天线有一个upward-pointing梁,可以区别于地面的反射,因此几乎完全避免陆地系统中常见的深多路径衰落。
2023-08-16 16:4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