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3dmax培训,哪个培训机构更好?

2023-08-24 10:30:41
共4条回复
北境漫步

权威一点的话

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CGWANG看看。那里老师实力都很强,特别是教3DMAX长期班的王康慧老师。因为我在那边上过课,对CGWANG比较了解。可以优酷先搜索下CGWANG看看学生作品。

ardim

学动画角色去火星.

学建筑表现来水晶石.

北有云溪

3dmax是个很好的软件,值得学习额

选择机构重点要多试听,多比较,毕竟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不一样,老师技术再好,如果不能有效的传达给学生,那对学生来说也是没用的,所以建议试听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可以多比较下,去电脑学校抽时间看看咯

康康map

北大清鸟

相关推荐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

本文旨在介绍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首先介绍了薄利多销的定义,然后讨论了薄利多销的优点,最后总结了薄利多销的原理。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一、薄利多销的定义薄利多销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它指的是通过降低售价、提高销量的方式,以较低的利润率获得较高的总利润的经营策略。薄利多销的核心思想是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然后通过大量销售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二、薄利多销的优点1、可以提高销量。薄利多销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销量,从而提高销售收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2、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薄利多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市场控制。3、可以有效抑制竞争对手。薄利多销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使竞争对手难以与企业媲美,从而抑制竞争对手。三、薄利多销的原理薄利多销的原理是:通过降低售价、提高销量的方式,以较低的利润率获得较高的总利润。这一原理是基于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然后通过大量销售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抑制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本文介绍了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包括薄利多销的定义、优点和原理。薄利多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销量、市场占有率,以及抑制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2023-08-17 09:46:251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介绍,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如何实施

1、薄利多销的定义2、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3、薄利多销的优势二、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如何实施1、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2、薄利多销的实施步骤3、薄利多销的实施策略薄利多销是一种商业模式,它的宗旨是以低价格销售大量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销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薄利多销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是指以低价格销售大量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实施薄利多销的步骤包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价格;其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活动的实施方式。薄利多销的实施策略包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价格;其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活动的实施方式。薄利多销的实施策略还包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价格;其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活动的实施方式。薄利多销的实施策略还包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价格;其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活动的实施方式。薄利多销的实施策略还包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价格;其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活动的实施方式。薄利多销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实施薄利多销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企业需要经过多次的调整和实践,才能最终实现薄利多销的目标。因此,企业在实施薄利多销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实施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023-08-17 09:46:331

结合绘图分析薄利多销的问题 经济学原理

可以从需求弹性考虑。 薄利多销,意思就是价格下降,产量上升,利润增加。这时产品价格一定是极富有弹性的,也就是说价格的适当变化会引起产量极大的变化,当价格略微下降,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收益增加,反应在图上就应当是产品的需求曲线极其平坦。此图为薄利多销,从A到B,价格下降小于需求量增加。因此可通过降价来大幅度提高交易量,以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扩展资料: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只能了解到很少的关于商品真实成本的信息,所以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对销售商施加的竞争压力不太大,以至于这种“能拐就拐,能诓就诓”的策略得以实施并且相比在“薄利多销”策略下的情形,销售商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绝大部分销售商理性的利用了信息不充分的现状,实行歧视价格,甚至有建立并维持价格同盟的嫌疑。也有少数的优势销售商利用规模优势推行成熟的薄利多销的扩张策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薄利多销
2023-08-17 09:46:541

说明薄利多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是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采用薄利多销呢?为什么?

稀缺产品根本做不到多销啊
2023-08-17 09:47:094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

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薄利多销,指针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商家以减少利润的方式进行促销。当厂家降价时无疑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因为商品的价格弹性大,所以消费者必将增加对其的购买。从而迎合了商家多销的目的
2023-08-17 09:47:191

什么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思想?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是指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扩展资料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利则不多销。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则对部分商品则存在着陷阱。比如药品是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的特殊商品,人们并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多吃药,也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上涨而少用药品。药品的以价换量或者薄利多销其实是不大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但为什么我们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完全是政策导向,不是市场行为。
2023-08-17 09:47:271

薄利多销适合哪些商家,请结合经济学原理简述理由?

薄利多销适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因为价格弹性高,所以只要价格上升一点,就会导致需求下降较多,所以只能追求薄利多销了。
2023-08-17 09:47:442

请运用弹性理论说明“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是指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扩展资料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利则不多销。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则对部分商品则存在着陷阱。比如药品是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的特殊商品,人们并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多吃药,也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上涨而少用药品。药品的以价换量或者薄利多销其实是不大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但为什么我们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完全是政策导向,不是市场行为。
2023-08-17 09:48:061

“谷贱伤农,薄利多销”,谁帮忙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一下?我不太理解了

用需求弹性来解释。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2023-08-17 09:48:142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道理,并用图形说明

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薄利多销,指针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商家以减少利润的方式进行促销。当厂家降价时无疑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因为商品的价格弹性大,所以消费者必将增加对其的购买。从而迎合了商家多销的目的
2023-08-17 09:48:241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粮食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认识到粮食市场的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2023-08-17 09:48:331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减销售量增长率后的数值必须大于1。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
2023-08-17 09:48:424

“谷贱伤农,薄利多销”,谁帮忙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一下?我不太理解了

这是由于弹性问题引起的。首先,“谷贱”是因为高产,使得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结果是需求量增加。但是粮食类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大,导致的结果是价格降低很多而需求量小幅度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农民的收益减小。“薄利多销”的东西都是需求弹性价格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敏感,小幅度的价格降低可以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收益增加。
2023-08-17 09:48:581

如何理解"薄利多销"经营策略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减销售量增长率后的数值必须大于1。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2023-08-17 09:49:092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化妆品能“薄利多销”,而药品不行?

薄利多销适用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降价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故价格下降后总利润大幅增加。化妆品是富有弹性商品适合薄利多销对于药品是属于缺乏弹性不适合薄利多销
2023-08-17 09:49:171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适用范围

价格弹性理论。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商品销售量的变化。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可以采用薄利多销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采用薄利多销,没有意义。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不可以采用薄利多销。
2023-08-17 09:49:383

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让利后可以拉动需求增加,适合‘"薄利多销‘",可获得更大的利润。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谷物属生活必需品,其丰收后导致价格下降,降价后其需求量不会大幅度增加,易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农民利益受损。
2023-08-17 09:49:525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适用范围

价格弹性理论。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商品销售量的变化。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可以采用薄利多销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采用薄利多销,没有意义。当商品价格弹性<1时,不可以采用薄利多销。
2023-08-17 09:50:361

微观经济学:运用弹性原理说明哪些商品是可以“薄利多销”的?

弹性大的商品,如果弹性小 那就不是薄利多销了,而是你在薄利需求也不会增加多少。
2023-08-17 09:50:461

运用需求弹性理论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含义?

薄利多销:根据定理,价格降低,销售量增加。谷贱伤农: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一般是小于1的,造成产量增加的同时,价格大幅下降,导致销售额反而下降。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利益相比粮稀价高时得到的利益少)。拓展资料:一、关于利益的其他知识:首先应该明确R=P×Q假定价格由P变动为P+△P,相应的销量从Q变动到Q+△Q,这时收益R1为变动后两者之积,即(P+△P)×(Q+△Q)收益变动量为△R=P×△Q+△P×Q+△P×△Q当价格变化非常微小时,收益变动可表示为△R=P×△Q+△P×Q,则△R/△P=Q(1-Ed)①Ed>1,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化,即降价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对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通过降价实现薄利多销;②0<Ed<1,Q(1-Ed)>0,说明商品缺乏弹性,销售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增加收益,降价减少收益。二、什么是利益:利益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色欲、情感、荣誉、名气、国家地位、领土、主权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利益依附欲望而生,而人的基因确定了欲望的存在,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阶级、既得利益者、阶级矛盾、政治、战争利益冲突决定着一切。从广义上讲:利益是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利益的不同取决于所面临的矛盾的不同。
2023-08-17 09:50:541

用学过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你生活中遇到的一件经济现象

一千个字的答案
2023-08-17 09:51:063

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分析“谷践伤农”“薄利多销”?写一论文。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非也。这是个学术阴谋。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满意请采纳
2023-08-17 09:51:141

以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谷贱伤农的道理

用需求弹性来解释。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2023-08-17 09:51:253

国庆节时顾客显著增加,为什么旅游景点一般要涨价,而商场的商品却还打折销售?

一般是在利用薄利多销的原理
2023-08-17 09:52:075

价格和需求量究竟是谁决定谁呢

价格形成及变化是商品经济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除了价值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外,现实中的企业价格的制定和实现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全面的考虑。(1)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商品的成本影响商品的价格,而商品的价格影响市场需求。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者对某一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与这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就上升,如果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就相应下降,这就是商品的内在规律——需求规律。需求规律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变化与商品价格变化之间的一般关系,是企业决定自己的市场行为,特别是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需求弹性。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决定价格下限的是成本,决定价格上限的是产品的市场需求,需求是企业定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需求又受价格和收入变动的影响,经济学称因价格与收入等因素引起的需求的相应变动率,叫做需求的弹性(Elastic),需求的弹性分为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①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由于收入变动而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动率,反映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有些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意味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如娱乐、旅游、度假等享受性商品的情况就是如此。有些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如大米、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及生产资料的情况就是如此。也有的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产品的需求下降,如某些低档食品,低档服装即是如此。因为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对此类产品需求减少,甚至不再购买,而转向高档产品。②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正常情况下,市场需求会按照和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提高,市场需求就会减少;价格降低,市场需求就会增加。但某些商品也会出现例外情况,如一些显示身份地位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价格提高,其销量反而会提高,但当价格提高超过某一程度时,其需求和销售将减少。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大;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或是具有威望的名牌产品,购买者对价格并不注重。而多次购买的消费品,则要价格合理,宜采用降低价格和薄利多销。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属于生活必需的商品,其需求对价格不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如大米、粮油等食品;而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则较大,如珠宝首饰、旅游度假等。●消费者购买力水平较高,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较多,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其总支出所占比例小,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反之,购买力水平低的消费者,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替代商品供给充分,其价格变动幅度较小时,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反之,替代商品供给不充分,或者其价格变动幅度更大时,则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连带商品价格不变,或者呈相反的方向变动,则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反之,若连带商品的价格呈同一方向变动,则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③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因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他相关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产品线中某一个产品项目很可能是其他产品的替代品或互补品,其价格的需求量的变化都是相互作用的。某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另外一些商品的需求变动,其变动规律是:变动价格的商品需求与替代品的需求成反向,如2005年我国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因而很多工业用户对煤炭的需求减少,而对其替代品如电力、天然气等的需求大幅增加;变动价格的商品需求与互补品的需求成正向,如近两年我国成品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023-08-17 09:52:451

为什么神舟电脑这么便宜!?

谁说神州电脑垃圾了?我买的就是神州电脑,塞扬D3.06CPU,512DDR内存,80G硬盘,17纯平显示器,送了低音炮,摄像头,带张桌子,一套下来正好3000元,买了将近半年,根本没出现问题,象别人说的经常死机,硬件坏的快,反正在我使用期间,是没发现这个问题,不管怎么样,这样的配置,加上这样的价格,一句话,用着舒服,能让老百姓接受,我很喜欢神州电脑。难道联想,DALL,IBM,这些超贵的电脑都不坏么?更何况是价格比组装机器还便宜的神州电脑呢?我特别为神州报不平,价格低就是垃圾吗?如果你穿的衣服破,说你是乞丐你愿意么?朋友一看我电脑是神州,就皱起眉头,问道:怎么买这破电脑啊?反正我很喜欢神州电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电脑我用这很舒心!
2023-08-17 09:53:2515

谁有11春电大西方经济学(本)02任务_0037的答案?

追问能发给我看看吗?61604265@QQ.COM
2023-08-17 09:53:503

为什么说“薄利多销”是一条经营战略呢?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是指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扩展资料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利则不多销。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则对部分商品则存在着陷阱。比如药品是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的特殊商品,人们并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多吃药,也不能因为药品的价格上涨而少用药品。药品的以价换量或者薄利多销其实是不大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但为什么我们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完全是政策导向,不是市场行为。
2023-08-17 09:54:411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薄利意味着产品价格低,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品的价格又会对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涉及到一个消费有利原则,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性价比高的产品。薄利刚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给了消费者更优的价格选择,其边际消费倾向自然会向该产品倾斜。
2023-08-17 09:55:092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拓展资料:1、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减销售量增长率后的数值必须大于1。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____ 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2、薄利多销价格策略是指企业保持其产品价低利薄,通过低价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总额的策略。一般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其优点是: 薄利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低价心理,符合其购买力水平,故薄利可以促进多销,多销可以加快周转,并且销售成本得以降低。虽然单个产品利薄,但因销量增大,利润总额却可以增大。3、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2023-08-17 09:55:252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其实就是生活中一些你买不起的但是突然降价了你疯狂的买最后卖家还挣钱了的那种商品
2023-08-17 09:55:404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

价格降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会增大,因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2023-08-17 09:56:156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帕累托改进,只要价格趋于消费倾向,而又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的总利润总是增加的,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企业就课盈利,薄利多销
2023-08-17 09:56:453

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的原因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减销售量增长率后的数值必须大于1。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如有疑问欢迎追问希望能帮到你o(∩_∩)o哈!
2023-08-17 09:57:192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

质优价廉的东西总是受欢迎,其销量肯定远远大于同等质量高价格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稀有的东西其价格越高,能被大家接受认可,那么其利润也就越高。反之,越常见,越普遍的东西其价格越低,那么其利润也就越低。粮食丰收了,就粮食就多了,其价格比往常就低,那么其利润也就低
2023-08-17 09:57:313

如何利用经济学角度分析薄利多销的道理?

略。一般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其优点是:薄利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低价心理,符合其购买水平,故薄利可以促进多销,多销可以加快周转,并且销售成本得以降低。虽然单个产品利薄,因销量增大,利润总额却可以增大。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薄利多销意味着更低的价格,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利润。这时候产品的价格一定是很有弹性的,也就是说价格的适当变动会引起产量的很大变化
2023-08-17 09:57:381

作图,解释‘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

薄利多销,意思就是价格下降,产量上升,利润增加。这时产品价格一定是极富有弹性的,也就是说价格的适当变化会引起产量极大的变化,当价格略微下降,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收益增加,反应在图上就应当是产品的需求曲线极其平坦
2023-08-17 09:57:571

请运用弹性理论说明“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只实用与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少数人需要的东西你再薄利也多销不了
2023-08-17 09:58:073

利用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解释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应该都是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上升的比例大于价格下降的比例,利润也就多了
2023-08-17 09:58:253

用经济学的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结合画图

薄利多销,指用低利低价卖出去商品来增加总收益的销售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17 09:59:024

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2,作图并说明蛛网理论三种情况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 蛛网理论[1]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
2023-08-17 09:59:431

请用需求弹性理论阐释“谷贱伤农”或“薄利多销”的经济学道理

需求弹性是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根据需求弹性理论,不同种类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当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相应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总支出或厂商销售总收益的变化方向及变动程度是不同的。“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体现了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或总支出之间的关系。对于需求弹性大于1的,是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需求曲线相对平坦,正所谓“薄利多销”;而对于需求弹性小于1的,则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比如粮食,价格下降会使总收益减少,需求曲线则更垂直、更陡峭,正所谓“谷贱伤农”。
2023-08-17 09:59:532

用需求价格弹性原理说明“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道理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计算公式分为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影响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对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②商品的替代性。难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小,易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大。③ 产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单一的需求弹性小,用途广泛的需求弹性大。④产品的普及程度。社会已普及、饱和的产品需求弹性小,普及低的产品需求弹性大。⑤产品单价大小。单价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弹性小,单价大的高档消费品需求弹性大。⑥需求影响价格。2、用于分析“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①案例: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谷物歉收,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价格会上涨,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②分析:评价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主要看农民的农业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3、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般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因为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17 10:00:032

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2,作图并说明蛛网理论三种情况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蛛网理论[1]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2023-08-17 10:00:141

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2,作图并说明蛛网理论三种情况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 蛛网理论[1] 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2023-08-17 10:00:231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化妆品能“薄利多销”,而药品不行?

薄利多销适用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 降价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故价格下降后总利润大幅增加。化妆品是富有弹性商品 适合薄利多销 对于药品是属于缺乏弹性 不适合薄利多销
2023-08-17 10:00:331

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人体器官市场是否应该存在

薄利多销,当你把价格降低时,根据需求供给曲线,我们知道价格下降时,需求就会上升,那么薄利时,Q即售量会增加,那么在一定的量的积累下,量变变为质变了,那么你的收益还是上升的,所以才会有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2023-08-17 10:00:541

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让利后可以拉动需求增加,适合‘"薄利多销‘",可获得更大的利润。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谷物属生活必需品,其丰收后导致价格下降,降价后其需求量不会大幅度增加,易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农民利益受损。
2023-08-17 10:01:035

用经济学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
2023-08-17 10:01:422

哪些生活问题会运用均衡价格理论

你好 均衡价格理论又均衡价值理论,表现在生活中的工资,利息,房价,物价等等。但是他在初期中国的欠发达二元经济结构环境下表现不是很明显! 所以有人认为没什么用,认为他只是为理论研究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告诉你市场是存在均衡状态的,为后续的更深入的研究奠基。在实际经验中,没有人能算得出具体的均衡状态是怎么样的,或许那永远只是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状态,非均衡才是经济的常态!如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经济差异。 非均衡发展理论特点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必然是非均衡的,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经济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其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均衡与增长的替代关系,因而各有适用范围。在关于增长是否不论所处发展阶段如何都存在对非均衡的依赖性问题上,这两类理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增长论和梯度转移理论倾向于认为无论处在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进一步的增长总要求打破原有的均衡。而倒“U”型理论则强调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期增长对均衡的依赖。 下面用均衡价格原理来描述经典“谷贱伤农”的现象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希望采纳为满意回答,补充你的看法 谢谢
2023-08-17 10: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