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叫光合作用

2023-08-24 12:05:30
共10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

meira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

起源探究:光合作用不是起源于植物和海藻,而是起源于细菌。

作用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化学方程式: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cloud123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1]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2]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

中文名

光合作用

外文名

Photosynthesis

发生场所

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的叶绿体、光合细菌[3]

反应条件

光色素分子酶、二氧化碳(或硫化氢)

反应产物

富能有机物[1]

快速

导航

发展意义反应阶段反应过程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生物

定义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4]

图1 光合作用示意图

发展

最早的光合作用

1990年,一种红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被发现,这种红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种有性繁殖物种,也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现代动植物最古老祖先。对红藻化石的年龄此前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多数观点认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5]

图2 进行光合作用的苦涩植物

为了确定这种红藻化石的年龄,研究人员专门到加拿大巴芬岛收集包含这种红藻化石的黑页岩并用铼锇同位素测年法分析,认为红藻化石有10.47亿年的历史。[5]

在确认红藻化石年龄基础上,研究人员用一种名为“分子钟”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基于基因突变率的生物进化事件。他们的结论是,约12.5亿年前,真核生物开始进化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5]

主要研究进展

17世纪以前,普遍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元素是从土壤中获得的。[1]

17世纪中叶,荷兰科学家Van Helmont进行了柳树盆栽实验。连续5年只浇水,柳树重量增加了75 kg,土壤质量只减少了60 g。因此,他错误地认为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灌溉土壤的水。[1]

1771年,英国牧师、化学家J. Priestley进行密闭钟罩试验。他发现有植物存在的密闭钟罩内蜡烛不会熄灭,老鼠也不会窒息死亡。于是在1776年,他提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但是他不能多次重复他的实验,即表明植物并不总是能够使空气“净化”。[1]

荷兰医生J. Ingenhousz在Priestley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Priestley实验不能多次重复的原因是他忽略了光的作用,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以上3位科学家便是光合作用研究的先驱,一般以J.Priestley为光合作用的发现者,把1771年定为光合作用的发现年。[1]

1782年,瑞士人Jean Snebier用化学方法发现: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物质,O2是光合作用产物。[1]

1804年,瑞士人N. T. De Saussure通过定量实验证明:植物所产生的有机物和所放出的总量比消耗的CO2多,进而证实光合作用还有水参与反应。[1]

1864年J. V. Sachs发现照光叶片遇碘会变蓝,证明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淀粉)。[1]

19世纪末,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H2O,能源是太阳辐射能,产物是糖和O2。[1]

20世纪初,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有了突破性进展,里程碑式的工作主要是:Wilstatter等(1915)由于提纯叶绿素并阐明其化学结构获得诺贝尔奖。[1]

随后,英国的Blackman和德国的O. Warburg等人用藻类进行闪光试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分为需光的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不需光的暗反应(dark reaction)两个阶段。[1]

1932年,R. Emersen和W. Arnold通过小球藻(chlorella)悬浮液做闪光试验定义了“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即释放1分子或同化1分子CO2所需的2500个叶绿素的分子数目。随后在1986年,Hall等人指出:光合单位应是包括两个反应中心的约600个叶绿素分子(300×2)以及连结这两个反应中心的光合电子传递链。而多数人赞同霍尔的看法,即:所谓的“光合单位”,就是指存在于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1]

1940年代~1950年代末,M. Calvin等用14C研究光合碳同化,阐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生化途径。M. Calvin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相继确定了CAM途径(M. Thomas,1960)和C4途径(M. D. Hatch和C. B. Slack,1966)。[1]

1954年,美国科学家D. I. Arnon等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当向体系中供给无机磷、和时,体系中就会有和产生。同时,只要供给和,即使在黑暗中,叶绿体也可将CO2转变为糖。因此,得出结论:光反应的实质在于产生“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去推动暗反应的进行,而暗反应的实质在于利用“同化力”将无机碳(CO2)转化为有机碳(CH2O)。[1]

1957年,Emerson观察到小球藻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加了一点稍短波长的光(如650 nm的光),则量子产额比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高。这种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被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叫爱默生增益效应(Emerson enhancement effect)。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光合作用需要两个光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1]

1960年,Hill等人提出了双光系统(two photosystem)的概念,把吸收长波光的系统称为光系统(photosystemⅠ,PSⅠ),吸收短波长光的系统称为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推动了PSⅠ和PS的分离、纯化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1]

1965年,R. B. Woodward因全合成叶绿素分子等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1]

1980年代初,P. 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假说。Jagendorf等用叶绿体进行光合磷酸化分阶段研究,证明光合磷酸化的高能态就是化学渗透假说中的跨膜质子梯度。这不仅使人们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机制,并且导致将质子动力势与离子运转、类囊体结构动态变化和能量转换反应调控过程联系起来研究。[1]

1980年代末期,Deisenhofer等测定了光合细菌反应中心结构,取得了解膜蛋白复合体细节及光合原初反应研究的突出进展,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奖。[1]

1992年,Marcus因研究包括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在内的生命体系的电子传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1]

1990年代末,催化光合作用的光合磷酸化和呼吸作用的氧化磷酸化的酶的动态结构与反应机理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Walker和Boyer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奖。[1]

中国的光合作用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在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光合碳代谢的酶学研究等方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和光合色素蛋白复合体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发现和创新。[1]

尽管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不算长,但经过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1]

意义

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

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4]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6]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6]据估计,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合成约的有机物。[4]地球上的自养植物同化的碳素,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6]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

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量约)。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4]

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

阿啵呲嘚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1] )的生化过程。

LocCloud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陶小凡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康康map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1990年,一种红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被发现,这种红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种有性繁殖物种,也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现代动植物最古老祖先。对红藻化石的年龄此前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多数观点认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

为了确定这种红藻化石的年龄,研究人员专门到加拿大巴芬岛收集包含这种红藻化石的黑页岩并用铼锇同位素测年法分析,认为红藻化石有10.47亿年的历史。

在确认红藻化石年龄基础上,研究人员用一种名为“分子钟”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基于基因突变率的生物进化事件。他们的结论是,约12.5亿年前,真核生物开始进化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

LuckySXyd

光合作用是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化合物

皮皮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1] 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2] 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贝贝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

  • 起源探究:光合作用不是起源于植物和海藻,而是起源于细菌。

  • 作用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 化学方程式: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水的光解 ATP和NADPH的产生2. ATP NADPH ADP Pi NADP+3. C5 还原性糖4.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5. 第五题没看明白你要干什么
2023-08-17 16:11:20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晚上不用烧吧,
2023-08-17 16:11:503

光合作用的实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在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简单地说,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光能和热能的作用就是促使反应发生,也就是提供这些反应的所需能量,和提供给植物足够的动力来泵取土壤中和空气中的所需物质。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的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电子受体NADP,使它还原为NADPH。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的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个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光,只是依赖于光反应的产物,把它们当反应物,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2:221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1、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总结: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生存下来。植物通过它制造呼吸,以供氧气来维持生命。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   光和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2023-08-17 16:12:521

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和代谢部分 包括哪几章?

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科学史话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科学家的故事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科学前沿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二 酶的特性 科学·技术·社会 酶为生活添姿彩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医院里的检验师
2023-08-17 16:13:151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______、______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所以增加光照时间和合理密植都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故答案为:增加光照时间;合理密植
2023-08-17 16:13:241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什么

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 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 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 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合成约的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同化的碳素,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 [6] 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量约)。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
2023-08-17 16:13:331

请帮忙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本节聚焦的答案,谢谢

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 (一)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部分)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老教材见第三章第四节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的内容和图片。(P60)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 有简单文字叙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P25) 删除了“渗透作用概念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等文字内容。 有较为详细的相关内容。(P58)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结构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P6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67); 无相关内容。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名词,“糖被”概念改以小字体出现,且添加了“糖脂”这一名词(P68); 无“流动镶嵌模型”和“糖脂”等名词,有正常字体显示的“糖被“概念。(P24) 增加了“课外制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小资料“关于细胞识别最经典的例子”。 有相关内容。(P24)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功能 新教材 老教材 明确点出了“扩散”现象,完善了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配上了更为形象直观的示意图。(P70) 只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介绍,无协助扩散的介绍。(P24) 介绍主动运输实例时,增添了丽藻细胞积累K+的情况(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的表格)(P71),删除了“轮藻”的图片。 无丽藻细胞积累离子的例子,但有轮藻的图片。(P25) 通过“知识链接”形式,说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使前后知识更为连贯。(P72) 只是说到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P24) 以小字显示的形式阐述了“胞吞”、“胞吐”现象并配有相关图片。(P72) 用“内吞”和“外排”名词,没有图片。(P25) 每章节结束,均配有练习或技能训练、本章小结。本章配有有“科学前沿——介绍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情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P74) 章节结束有复习题和课外读(无图片)。(P43)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新教材 老教材 使用“细胞代谢”的概念。(P78) 使用“新陈代谢”的概念。(P44) “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内容翔实,生动,配有多张图片。(P81) “酶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较为单一。(P45) 探究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但完成老教材实验目的,且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研究加热对H2O2分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提出“活化能”这一新概念。(P78) 观察验证实验“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设“温度”变量,也不提“活化能”这一名词。(P46) 增添了生物实验常用术语“控制变量”的解释,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习得相关操作技能。(P79) 无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P83) 小资料“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P45)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为开放,更侧重于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P83)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主要就是研究酶的专一性。(P47) “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图文并茂,更适于中学生阅读。(P87) “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仅有文字叙述。(P49)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新教材 老教材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更为实质的解释(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P89)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51) 图文并茂地展示了ATP的利用实例。(P90) 简单的文字叙述。(P51) 删除了两个关于ATP的小资料。 有两个ATP的小资料。(P51) 课后练习中拓展题设计得好,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前后融会贯通。(P90) 无相关内容。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 新教材 老教材 细胞呼吸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P72) 增添了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91) 文字直接表述“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P72) 穿插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93) 无相关内容。 利用相关信息增补了对[H]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H2O光解产生的[H]时不致于混淆。(P94) 无相关内容。 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文并茂。(P95) 文字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P74)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新教材 老教材 知识点阐述的顺序有较大改变。先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再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97) 先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再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P5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使用更安全,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P9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丙酮来溶解色素。(P53)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更为完善,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一并画出。(P99)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上 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P55) 穿插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类囊体”这一名词(P99) 无相关内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更为详尽和科学。(P101) “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叙述相对简单。(P52) 增添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删除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内容。(P104) 文字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小字叙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57) 将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点展现在本小节,从而能及时完成“自养生物”的知识建构。(P105) “化能合成作用”在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结束部分有介绍。(P76)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学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用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P110)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三个关于细胞分裂方面的小资料。 有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等三个小资料。(P35)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更详尽和清晰,增添了显微镜视野下统计记录细胞数目的技术要求。(P115)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 第2-4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了对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解释: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P118) 无相关内容。 正文增加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体现的具体例子:非洲爪蟾的蝌蚪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P119) 通过小字内容说明动物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但没有具体例子。(P41) 增加了“干细胞”知识点的介绍。(P119)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P122) 相关内容非常简单。(P43) 增加了“细胞凋亡”知识点的介绍。(P123)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127) 无相关内容。 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其他内容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去向说明: 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3: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2:遗传与进化。 2.“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内容都已经没有被编入特有章节,属于基本被删除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比较分析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四种知识呈现方式较为新颖,有创意,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 呈现方式之一:每章节均以“问题探讨”形式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穿插“思考与讨论”以便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相关概念。 呈现方式之二:以“资料分析”形式,利用图、文、表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获得相关结论。如教材P63的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利用文字和图表,通过4个小问题的探讨,归纳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再比如教材P81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种模式呈现比原教材的呈现方式就要形象和引人入胜。 呈现方式之三:以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形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告诉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如P6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七个关键阶段的介绍,最终解决了生物膜结构的模型问题。再比如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围绕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展示然后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后问题被解决,比较圆满地用科学史研究的形式解决了光合作用全过程知识点的教学。老教材中也有类似内容,但内容不够完整,且前后逻辑性也不是很强,而且全文是以介绍几个著名实验的形式展开,平铺直叙。 呈现方式之四:新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点呈现方式,即通过实验研究(侧重于探究过程)来获得相关生物技能和生物原理。如P6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把老教材中的观察验证实验改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等完整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富挑战性,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科趣味性。P9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较为复杂,需要时间也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都有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也就是说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而老教材P72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再比如说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而老教材P57是以小字体形式直接告知。 (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老教材教学要求的比较分析(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2章),细胞的结构(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3章),细胞的代谢(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4、5两章),细胞的增殖(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五部分。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摘自课标P11) 参考课标要求,再来看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人员在设计编排过程中化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心机,以最大限度体现课标要求。新教材每一章节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就是“本节聚焦”。通过“本节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一小节中我们要干什么,具体应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 下面就新教材内容按课标要求和老教材教学要求比较差异之处进行列表分析: 新教材章节内容 新教材课标要求 老教材教学要求 第4章第1~3节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重点分析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 第5章第1节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酶活动性的因素)。 1.知道酶的发现;2.理解酶的概念;3.理解酶的特性。 第5章第2节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 第5章第3节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 第5章第4节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 2.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3.光合作用过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第6章第1节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建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对细胞的生长无要求。 第6章第2~4节 说明细胞的分化。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活动建议: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知道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二、新增添知识点的探讨和分析 新增添知识点主要有: 第4章P6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0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P6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第5章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第6章P110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23细胞凋亡。
2023-08-17 16:13:431

初一生物 《基础提高与训练》 第三单元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A2.C
2023-08-17 16:13:536

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案怎么写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023-08-17 16:14:241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5:031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5:431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提供电子邮箱号码
2023-08-17 16:15:567

什么是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023-08-17 16:18:532

求高一必修一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考点,希望能详细点啊 急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场所 产物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CO2,H2O,能量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化学反应式有氧呼吸 C6H12O6→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细胞呼吸原理应用: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2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第四节 能量之源__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的结构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光合作用探究历程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一定需要光)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1)水的光解2H2O→ [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暗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过程:(1)CO2的固定:C5+CO2→2C3(2)C3的还原:(3)C5的再生:*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化能合成作用*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以及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C3、C5含量的影响,这块总考
2023-08-17 16:19:021

《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高中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生物教学;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93―01      一、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一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及相关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发现(了解);(2)叶绿体中的色素(理解);(3)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应用)。   2.能力目标。(1)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解读实体中以图解、图表、文字等形式所传达生物信息的能力;(2)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制作好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如下:   1.明确学习任务。(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发现;(3)叶绿体中的色素;(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5)光合作用的过程;(6)光合作用的实质;(7)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8)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2.边引导边学习,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   (2)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①18世纪中期,荷兰赫尔蒙特的实验。②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③1864年,德国萨克斯的实验。④ 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的实验。⑤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在学生观察每个实验之后,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回答实验的原理、结论。   问题1:恩格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3)依次投影出示:①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②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型图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图。③叶绿体中的色素系统示意图。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各种色素的颜色、生理作用及在条形滤纸和圆形滤纸上的扩散图谱 。   问题2:为什么通常看到的叶片是绿色的?   问题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原因是什么?   (4)投影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问题4:光合作用生成物C6H12O6、H2O、O2中氧分别来自何种反应物?   (5)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以问题导学,解决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产物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讨论1:光照与CO2 的变化对C5、C3、NADPH、 ATP以及葡萄糖的合成量的影响。   (6)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要求依据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回答)   (7)提问:光合 作用的重要意义。(依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回答)   (8)演示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讨论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①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注意: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②温度。③CO2浓度(注意:CO2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④ 必 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   讨论3:光合作用中CO2 的浓度是否越高越好?   (9)课后思考题:图解说明下述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指出每一个图解中关键点的含义及基本应用。①单因子影响:光照强度、叶面积、CO2 浓度、温度、叶龄。②多因子影响:当温度分别为10℃、20℃、30℃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当光照强度分别为:高光强、中光强、低光强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当CO2 浓度分别为:高CO2 浓度、中CO2 浓度、低CO2 浓度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编辑:张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23-08-17 16:19:111

怎么样设计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技能目标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2023-08-17 16:19:31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棚种植蔬菜时,若遇连续的阴雨天,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此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此项说法正确;C、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比较少,此项说法正确;D、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给农作物经常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顺利进行,此项说法正确.故选:A
2023-08-17 16:19:381

生物选修三主要是什么题型

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一)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部分)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老教材见第三章第四节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新教材老教材增添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的内容和图片。(P60)无相关内容。增加了“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有简单文字叙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P25)删除了“渗透作用概念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等文字内容。有较为详细的相关内容。(P58)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结构新教材老教材增添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P6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67);无相关内容。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名词,“糖被”概念改以小字体出现,且添加了“糖脂”这一名词(P68);无“流动镶嵌模型”和“糖脂”等名词,有正常字体显示的“糖被“概念。(P24)增加了“课外制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无相关内容。删除了小资料“关于细胞识别最经典的例子”。有相关内容。(P24)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功能新教材老教材明确点出了“扩散”现象,完善了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配上了更为形象直观的示意图。(P70)只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介绍,无协助扩散的介绍。(P24)介绍主动运输实例时,增添了丽藻细胞积累K+的情况(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的表格)(P71),删除了“轮藻”的图片。无丽藻细胞积累离子的例子,但有轮藻的图片。(P25)通过“知识链接”形式,说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使前后知识更为连贯。(P72)只是说到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P24)以小字显示的形式阐述了“胞吞”、“胞吐”现象并配有相关图片。(P72)用“内吞”和“外排”名词,没有图片。(P25)每章节结束,均配有练习或技能训练、本章小结。本章配有有“科学前沿——介绍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情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P74)章节结束有复习题和课外读(无图片)。(P43)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新教材老教材使用“细胞代谢”的概念。(P78)使用“新陈代谢”的概念。(P44)“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内容翔实,生动,配有多张图片。(P81)“酶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较为单一。(P45)探究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但完成老教材实验目的,且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研究加热对H2O2分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提出“活化能”这一新概念。(P78)观察验证实验“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设“温度”变量,也不提“活化能”这一名词。(P46)增添了生物实验常用术语“控制变量”的解释,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习得相关操作技能。(P79)无相关内容。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P83)小资料“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P45)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为开放,更侧重于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P83)“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主要就是研究酶的专一性。(P47)“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图文并茂,更适于中学生阅读。(P87)“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仅有文字叙述。(P49)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新教材老教材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更为实质的解释(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P89)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51)图文并茂地展示了ATP的利用实例。(P90)简单的文字叙述。(P51)删除了两个关于ATP的小资料。有两个ATP的小资料。(P51)课后练习中拓展题设计得好,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前后融会贯通。(P90)无相关内容。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新教材老教材细胞呼吸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P72)增添了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91)文字直接表述“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P72)穿插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93)无相关内容。利用相关信息增补了对[H]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H2O光解产生的[H]时不致于混淆。(P94)无相关内容。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文并茂。(P95)文字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P74)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新教材老教材知识点阐述的顺序有较大改变。先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再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97)先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再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P5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使用更安全,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P9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丙酮来溶解色素。(P53)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更为完善,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一并画出。(P99)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上 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P55)穿插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类囊体”这一名词(P99)无相关内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更为详尽和科学。(P101)“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叙述相对简单。(P52)增添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删除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内容。(P104)文字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小字叙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57)将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点展现在本小节,从而能及时完成“自养生物”的知识建构。(P105)“化能合成作用”在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结束部分有介绍。(P76)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新教材老教材增加学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用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P110)无相关内容。删除了三个关于细胞分裂方面的小资料。有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等三个小资料。(P3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更详尽和清晰,增添了显微镜视野下统计记录细胞数目的技术要求。(P115)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第2-4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新教材老教材增加了对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解释: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P118)无相关内容。正文增加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体现的具体例子:非洲爪蟾的蝌蚪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P119)通过小字内容说明动物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但没有具体例子。(P41)增加了“干细胞”知识点的介绍。(P119)无相关内容。增加了“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P122)相关内容非常简单。(P43)增加了“细胞凋亡”知识点的介绍。(P123)无相关内容。增加了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127)无相关内容。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其他内容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去向说明: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2:遗传与进化。2.“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内容都已经没有被编入特有章节,属于基本被删除内容。(二)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比较分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四种知识呈现方式较为新颖,有创意,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呈现方式之一:每章节均以“问题探讨”形式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穿插“思考与讨论”以便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相关概念。呈现方式之二:以“资料分析”形式,利用图、文、表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获得相关结论。如教材P63的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利用文字和图表,通过4个小问题的探讨,归纳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再比如教材P81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种模式呈现比原教材的呈现方式就要形象和引人入胜。呈现方式之三:以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形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告诉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如P6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七个关键阶段的介绍,最终解决了生物膜结构的模型问题。再比如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围绕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展示然后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后问题被解决,比较圆满地用科学史研究的形式解决了光合作用全过程知识点的教学。老教材中也有类似内容,但内容不够完整,且前后逻辑性也不是很强,而且全文是以介绍几个著名实验的形式展开,平铺直叙。呈现方式之四:新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点呈现方式,即通过实验研究(侧重于探究过程)来获得相关生物技能和生物原理。如P6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把老教材中的观察验证实验改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等完整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富挑战性,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科趣味性。P9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较为复杂,需要时间也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都有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也就是说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而老教材P72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再比如说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而老教材P57是以小字体形式直接告知。(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老教材教学要求的比较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2章),细胞的结构(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3章),细胞的代谢(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4、5两章),细胞的增殖(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五部分。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摘自课标P11)参考课标要求,再来看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人员在设计编排过程中化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心机,以最大限度体现课标要求。新教材每一章节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就是“本节聚焦”。通过“本节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一小节中我们要干什么,具体应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下面就新教材内容按课标要求和老教材教学要求比较差异之处进行列表分析:新教材章节内容新教材课标要求老教材教学要求第4章第1~3节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重点分析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第5章第1节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酶活动性的因素)。1.知道酶的发现;2.理解酶的概念;3.理解酶的特性。第5章第2节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第5章第3节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第5章第4节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2.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3.光合作用过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第6章第1节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建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对细胞的生长无要求。第6章第2~4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活动建议: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知道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二、新增添知识点的探讨和分析新增添知识点主要有:第4章P6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0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P6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第5章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6章P110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23细胞凋亡。
2023-08-17 16:19:481

生物的光合作用初中

植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和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条件场所光合作用意义产物:二氧化碳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红外线) 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念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干冰灭火剂),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作用1.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在焊接领域也应用广泛。2.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台中用于制造烟雾,温室中也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发生部位不同光合作用只能是有叶绿体的细胞呼吸作用是所有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产物不同光合作用: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水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呼吸作用: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但二者相互依存易错点拨 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2. 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知识拓展 1. 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 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①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②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真题练习1.(2018福建卷)以下有关碗豆的表达,正确为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人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答案】B【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2.(2019全国卷I·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I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023-08-17 16:20:10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密植有利

A、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A正确;B、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B错误;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目的是抑制伤口周围厌氧菌的繁殖,C错误;D、提倡慢跑,可防止因肌细胞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导致的酸胀乏力,D正确.故选:AD.
2023-08-17 16:20:25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棚种植蔬菜时,若遇连续的阴雨天,

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产量高,A错误;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他色素也吸收,故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选用无色的塑料,使所有的光都能透过供蔬菜利用,B错误;C、在低温、低氧、干燥的条件下,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比较低,有机物的消耗较少,有利于储藏,C正确;D、给农作物经常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故选:AB.
2023-08-17 16:20:321

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是什么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扩散作用

应用的呼吸作用
2023-08-17 16:20:454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总结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是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如果曾经跌倒了,跌得很痛,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跌倒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确,能否换个更有效的方法,然后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赶前行者的脚步。
2023-08-17 16:21:041

可是它说的是有氧呼吸,没说光合作用啊。我们老师给的答案是五碳化合物,我觉得不对劲。你说的我知道书上

请描述完整的问题
2023-08-17 16:21:192

光合作用带来的结果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下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即如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 *** , CAM):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2023-08-17 16:21:271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我不知道你所应用的科目处于哪个水平,你是要C3过程还是C4过程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链,暗反应的达尔文循环等,内容很多很复杂,请详细说明
2023-08-17 16:21:395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

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晚上植物也会呼吸。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相反并不是越高就越强,因为太强的话,植物会关闭自己的气孔防止水分流失。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会增强,也不是温度越高,光合做多,而是在适应的温度下,一单温度超高,那么植物会热,也会关闭气门停止光合作用,防止失水。
2023-08-17 16:21:582

跪求生物高中必修1(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_B6DC种子下载,好东西大家分享

生物高中必修1(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_B6DC种子下载地址:核实后记得采纳!!
2023-08-17 16:22:471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比哪个强?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小结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弄清楚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质、基本过程和联系、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等。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学生中普遍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谈一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质:光合作用是一个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继而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细胞呼吸则是一个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因此二者均属于细胞的能量代谢,均包含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结构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其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分别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其特定结构。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二者的反应条件、物质转变、能量转化、元素转移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1、呼吸作用强度——呼吸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表示方法(测定指标):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或者O2的吸收量、或者有机物的减少量) 测定条件:黑暗条件下2、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表示方法(测定指标):光照条件下,由于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实际测得的是净光合速率,以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者O2的释放量、或者有机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测定条件:光照条件下 计算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总光合强度的表示方法:以单位时间内CO2的利用量(同化量)(或者O2的产生量、或者有机物的制造量)来表示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依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要点:1、总光合=净光合积累+呼吸消耗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总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六不同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气体代谢特点:☆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表现为只从外界吸收O2,只向外界释放CO2。 ☆弱光下,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利用的O2除了来自于叶绿体 外,还从外界吸收;产生的CO2除了供应叶绿体外,还向外界释放。 ☆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线粒体只向叶绿体供应CO2,叶绿体只向线粒体供应O2。理论上既不从外界吸收气体,也不向外界释放气体。 ☆强光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的CO2除了来自于线粒体外,还从外界吸收;产生的O2除了供应线粒体外,还向外界释放七、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分析 Ⅰ、影响因素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影响〔H〕和ATP的生成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 CO2浓度:CO2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影响C3的生成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CO2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3、 温度: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样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后,呼吸作用强度下降。但要注意:温度对光合酶和呼吸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同步;呼吸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酶的最适温度。 4、 矿质元素:N是酶、ATP、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P是ATP及膜结构的组成元素K能促进植物体内糖类的合成和运输,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5、 水分:水分是影响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水分含量升高,呼吸作用增强。 6、 O2浓度:O2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和类型Ⅱ、题型分析:1、曲线观察: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看曲线走势,找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看曲线上的特殊点,包括起点、最低点、最高点、和纵轴、横轴的交点等,理解这些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2、曲线描述:按照“看曲线,找拐点,分段说”的原则描述曲线。3、、限制因子判定:由于对照实验中一般为单一变量,因此只须找出导致结果改变的因子即为限制因子。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作物获得高产和种子、水果、蔬菜的贮藏两个 方面。 1、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量=光合生产量—呼吸消耗量 2、高产途径:①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大田栽培高产措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多施有机肥、碳酸氢铵等。 4、温室栽培高产措施:选用无色玻璃、薄膜,使用CO2发生器,施用干冰,多施有机肥、碳酸氢铵,定时通气,增大昼夜温差等。 5、粮油种子的贮藏要求呼吸消耗最少:低温、低氧、干燥 6、水果、蔬菜的贮藏要求呼吸消耗最少和保鲜两个方面:低温、低氧、湿度适中
2023-08-17 16:22:571

(201多?云南模拟)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需在光下进行才会成功,钟罩内的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2)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萨克斯的实验应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为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以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萨克斯将一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3)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恩吉尔曼的实验说明:好氧细菌只集6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6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6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6的应用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内的光照.(1)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形成对照实验(3)叶绿体(4)碳-氧(5)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2023-08-17 16:23:141

增强光照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专题: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A、降低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相反增加产量的措施是降低光照强度,A错误. B、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C正确. D、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D正确. 故选:A 点评: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都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2023-08-17 16:23:341

以下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科学的是 A为了增加大田植物产量,应注意合理密植

赞同一楼。。。。。。。。
2023-08-17 16:23:434

什么是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2023-08-17 16:23:5515

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

1.扩散距离(正比于速率)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2.含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3.吸收光 叶黄素 胡萝卜素 吸收 蓝紫光 叶绿素a和b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
2023-08-17 16:24:272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4篇(精选)

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 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1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 (2)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 (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拓展: 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6)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四、酶与 ATP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拓展: 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4)ATP和ADP的转化 注意: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 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拓展: ①动物体内合成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物体内合成 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②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 ③ATP 与 ADP 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的场所、酶不同。 五、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拓展: ①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① C6H12O6 酶 2C3H4O3+4 [H](少)+ 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 2C3H4O3 + 6H2O 酶 6CO2 +20 [H] + 能量(少) 线粒体基质 ③ 24[H] + 6O2 酶 12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拓展: ①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②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③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④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反应式: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 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⑤无氧呼吸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场所不同。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在冬季通过温室、大棚为农作物提供合适的温度; 种植 阴生植物要遮荫;通过合理密植、套种等 措施 提高作物产量。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拓展: ① 热点 :测定光合速率必须在光下进行,测定呼吸速率必须在暗中进行。 ② 新疆哈密瓜较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 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减少呼吸消耗 (4)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2 1.原生质层的定义?(必修1模块第61页)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3页)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w.w.w.k.s.5.u.c.o.m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4页) 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8页)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5.细胞膜上的糖被的作用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64页)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70—72页) 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包括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3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结构和系统就会解体。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归纳为代谢途径,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的催化作用使得生物体可以进行热力学上难以发生的反应。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接受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时,细胞也需要通过酶来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控,从而对这些变化和信号做出反应。 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即使是差异巨大的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基本代谢途径也还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被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中,无论是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4 1、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有浓度差 4、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5、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6、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7、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8、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9、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0、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三生物细胞代谢专题知识点 ★ 高考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 ★ 高中生物细胞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归纳归总 ★ 高一生物五大知识点梳理(走进细胞) ★ 关于细胞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 高中生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知识点 ★ 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3-08-17 16:24:341

光合作用只利用可见光吗

这些是高中生物课本上的,你看一下光合作用的光主要指太阳光以及一些自然光(包括可见和非可见光)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步骤】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注意】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2023-08-17 16:24:451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_“教育叙事研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及自己的感想,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1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像。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把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表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叙事,还要对所述事件进行分析,写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2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   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除了课堂教学的叙事以外,教师还可以叙述课堂以外的生活事件。      3 教育叙事材料的发掘和选择      教育叙事包括课堂题材和课外题材,课堂(课外)题材是发掘教学(或活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精彩场面即亮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就学生题材而言,包括学生的“思维火花”(创意性思维活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方法、超常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的家庭故事,学生成长故事。教师题材的发掘方面,包括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困惑、教学探索活动、难以忘怀的事、教学中的遗憾。      4 教育叙事的方式      一般是先叙事,后解释。叙事的写法是将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整理成一份有情节的有内在线索的故事。在整体上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性,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相应的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而且各个教育主题和教育道理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具体的“写法”要么显示为“夹叙夹议”,要么显示为“先叙后议”。   教学叙事示例片段:例如:笔者开设“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公开课内容,有这样一个片段:   上课时,教师请学生阅读第102页第二段:“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请指出其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学生阅读并分组讨论,从中找出与现代设计一般原则不一致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指出: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应改为淀粉);也有小组指出:实验中曝光的部分形成的产物会转移到遮光的部分,这样实验结果不可靠。   教师在听了各组学生发言后,还指出了两点: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叶片没有脱色),蓝色不易观察;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这个实验没有证明有氧气产生。   听课老师的反映:有的老师听过以后,认为这样处理很好,值得推广。但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处理应该放在一轮复习中进行,那样效果会更好。   反思: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素质比较高,上新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如果在一般班级可以在复习课中进行。这种处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如果用现代观点来分析,可能也会有不足。同时,为了解决光合作用产物转移_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延伸,介绍常用测定光合作"用产物的方法:半叶法。这样既可以排除了光合作用产物的转移问题,又能定量测定。      5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叙事还是停留在讲故事加感想阶段,叙事是研究的开始,也是提供材料的阶段,要形成研究成果,不仅要有叙事,还要有一个研究报告,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教育思想:叙事研究首先要体现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时时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采用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通过学生讨论、质疑课本中科学史内容,体现了合作学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主题: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的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因素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质疑科学史中内容与现代实验思想的矛盾就是一个主题。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学情节:教育叙事报告是既区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显得非常关键。如上述叙事片段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听课老师的发言等都有展示。   (4) 教学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上述叙事片段中的教学反思,是对这个教学片段的反思与提升,是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因此,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2023-08-17 16:24:541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是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从高二开始,同学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一旦被别人在这时候甩下,再想赶上可能就要费数倍的力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年的蜕变。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知识点 总结 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 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 1.停止光照,C3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进行,C3还原受阻 2.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触传递的特点及原因?单向传递、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5.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6.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近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8.生命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神经与激素共同调节 9.DNA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1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 12.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13.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14.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高一生物 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 ?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3-08-17 16:25:03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0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0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磷脂 蛋白质 糖类 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0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0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0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0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它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 措施 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0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 种植 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 雨水 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 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 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01细胞的增殖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1、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2、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02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0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③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 - 细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必修一) 期中总结必备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六章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202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2023-08-17 16:25:101

请问word怎么批量注拼音?我全选只能注几行的拼音,还很乱,下面是我注拼音的参数

用小写英文字母注。
2023-08-17 16:16:193

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学院研究生《电路理论》(汪建,清华版)。下面是考试大纲要求,想知道具体是哪些章节?

我来完成任务
2023-08-17 16:16:253

申请英国留学拒签原因分析

【 #英国留学# 导语】英国作为传统的教育强国,每年申请的留学生都不在少数。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申请英国留学拒签原因分析。欢迎阅读参考! 申请英国留学拒签原因分析   1.有移民倾向   通过变卖家庭的固定资产比如房产来解决留学资金不足的问题,或者你在签证过程中说了你完成你在英国的学习计划后,会滞留在英国工作。   2.不是一个真正的学生   对在英国将要学习的课程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内容不一致   领馆电话调查你的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与你提供的书面材料内容不符,认为你提供了假材料。收入证明中提供的电话一定要在电信局114可以查询得到。   4.口头叙述与书面内容不一致   英国签证申请面谈过程中口头叙述的答案与书面的证明写的不一样。很多人说我的材料不是写得很清楚了吗,干吗还要问我?签证官认为中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进来并没有什么非议,但是如果因此你就不全面了解家里的材料和在英国学习的情况,签证官就会怀疑你的学习动机和你材料的真实性。   5.家庭资金的历史记录不够   作为英国留学担保金提供的存单/存折的存入时间太短,没有之前存款的证明(比如存入这笔钱之前你的资金存在什么地方不能提供有效的银行证明—原来存单的复印件,取出后的利息清单,其他活期存折转出的证明,股市取钱的对帐单,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集资入股单据,取出的凭证)。   6.留学会给你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主要反映在父母的年收入和所提供的存款之间没有一个合理的关系,比如你提供了超过30万的家庭存款,但是如果父母的年收入总和不能达到,仅仅是5、6万以上。签证官认为父母根本没有能力提供这么多的存款,肯定有一部分钱是借来的,或者认为你把钱全部都带去英国,家里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大受影响。   7.学习能力不足   主要反映在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足,因此要想顺利地拿到签证,小伙伴们还是要努力学好英语,争取一次性通过。   8.在英国打工   虽然英国允许学生在英国每周可以合法打工20小时,但是英国签证官希望你到达英国之前已经准备好全部的费用,不需要通过打工来解决学费和生活的费用。扩展阅读:英国留学授课方式详解   一、Lectures   Lecture是讲座的意思,通常是三五个班的学生在阶梯教室坐一起,听一个教授在前面讲课,也就是上大课,上课人数通常在一百人以上,老师会在课上点名,通过抽查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按时上课,保证良好的出勤率,不要影响你的学期成绩!   二、Seminars   Seminars是讨论班的意思,班级人数从5-20人不等,授课形式十分灵活,每个讨论班学生的讨论课题都比较相近,通常是由一位助教老师带领学生针对课题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讨论班的授课形式比较自由,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能顾及得到,可以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业的真实情况。讨论班的授课模式,是最典型的英式授课模式,每位学生在讨论班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三、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可以翻译成陈述展示,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中国大学也有这种授课方式,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在国内大学,导师给同学们布置作业,需要用PPT的形式。学生把PPT做好之后,给老师发送邮件就算作业完成了。而在英国,则多了一个展示的环节,教授布置PPT作业后,不是每个学生各做各的,而是会以讨论班的形式,大家一起参与,共同完成这份PPT,再派一名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扩展阅读:英国留学生活注意禁忌   禁忌1、饮茶   茶几乎可以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或加少许凉牛奶。在乡间,盛行喝下午茶,也称为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钱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   禁忌2、衣着   英国人在穿戴上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不过,他们很忌讳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   禁忌3、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   禁忌4、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就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2023-08-17 16:16:261

这些火车车型是什么意思啊?

DJ是动检车
2023-08-17 16:16:303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1)小明按图1的电路原理图连接了图2实物电路,其中有两个元件连

(1)由图可知,电压表串接在电路中,而电流表并联在了电阻两端,故接错的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2)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则滑动变阻器应接入最大电阻,故滑片应滑到B(或最右)端;电流表指针若向左偏,说明电流由负极流入了电流表,即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当电阻由10Ω增大到15Ω时,若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可得,总电流减小,则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因总电压不变,则R1两端的电压增大;为了减小电压,应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分压,即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故滑片应向B(或右)端移动;故答案为:(1)电流表和电压表;(2)B;正负接线术接反了;(3)B.
2023-08-17 16:16:361

如图所示为一台电热水器的内部电路原理图,其中R1和R2均为发热电阻丝。该电热水器有加热和保温两个状态

首先,开关断开,是保温状态,总电阻2200Ω,然后开关闭合,只有R1工作,是加热状态,R1为110Ω,因此R2是2090Ω答案错了,我认为你是对的。
2023-08-17 16:16:171

什么是偶线期?

偶线期: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第二个时期,此期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发生配对,称为联会(synapsis),所以此期又称配对期(pairing stage)。此期合成Zyg-DNA(也称偶线期DNA)且活跃转录。Zyg-DNA属于基因组DNA,故减数分裂中基因组DNA的复制完成于偶线期。扩展资料:特点1、同源染色体联会偶线期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且联会复合体彻底形成,于双线期开始去组装。2、合成偶线期 DNA偶线期DNA(zygDNA)属于基因组DNA且活跃转录,不同于有丝分裂M期染色体凝缩而不转录减数分裂中S期由于L蛋白的存在阻止zygDNA的复制,其直到偶线期才复制完成。
2023-08-17 16:16:111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可以申请哪些奖学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不算很多,但是成功申请的学生可以有效的缓解经济压力。今天就带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可以申请哪些奖学金?    奖学金项目   Need-based奖学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向国际学生提供Need-based奖学金,由于经费有限,申请该奖学金,影响录取。国际学生获奖概论为接近10%,平均获奖金额为$25,000。奖学金申请,ED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5日,RD申请截止日期为3月1日。   Merit-based奖学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向国际学生提供以下Merit-based奖学金,分别是:   约翰霍普金斯国际学生奖学金(Johns Hopkins International Student Scholarships):参考标准为申请者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习成绩;   The Hodson Trust Scholarship:参考标准为申请者学术成绩和个人成就、领导潜质以及贡献。该奖学金每年授予人数不足20人,奖学金额为每学年最多$23,000;   查尔斯工程奖学金(Charles R. Westgate Scholarship in Engineering):为校友奖学金,奖学金额包括每年学费和本科4年生活补助。   Merit-based奖学金无需单独申请。    奖学金制度   研究生的奖学金是由各院校发放,所以申请材料也要求直接寄送至各院校。   商学院研究生在4月15日之前提交商学院基金奖学金申请,则有机会获得的奖学金项目包括:BGE Scholarship(提供给具备领导才能的学生)、Bloomberg Scholars Program(提供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Carey Business School Alumni Scholarship(基于资金需求的奖学金项目)、Carey Business School Grant(用于支付学生学费的奖学金项目)等。   教育学院研究生在7月1日之前,提交学院奖学金申请,则有机会获得的奖学金项目包括:Dorothy Davis Scholarship(用于本学院学生支付学费的奖学金项目)、Edward Franklin Buchner Fellowship(提供给教育学博士的奖学金项目)、Linda A. Fedor Memorial Scholarship(提供给特殊教育专业的硕士生)等。   医学院研究生可申请的奖学金项目包括:Chinese American Physicians Society(每年每人发放的金额约$2,000 - $4,000不等,申请人无论国籍、种族、肤色,只要是就读于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成绩优秀,有财政需求,毕业后立志于服务中国医学领域的学生都有资格申请。   申请截止日期通常是每年的2月底)、Joan F. Giambalvo Memorial Scholarship(提供给已注册为AMA会员的女性内科及医学专业的学生)、Jordan Fieldman,MD, Award(提供给已参加医疗组织活动,并从事病人权益维护研究的学生)等。    学校概述   在美国高等院校中,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长期以来享有崇高的声誉。它的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不仅建立时间最悠久,而且在众多相关学科领域一直保持全美、甚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美国历年进行的全美医学院评比中,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始终名列前三名。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里,云集了许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流医学专家。   然而被称为医学预科“制造厂”的名誉可以说是误导人的,因为霍普金斯在工程、社会与人文学科、国际学等领域亦有强大实力。   霍普金斯大学的工学院也极为出色。自1913年建立起霍普金斯大学怀廷(Whiting)工程学院起,工程教学和研究一直在该校受到极大重视。现代CPR技术是由该校工学院的教授创造出来的。此外,给河水加氯消毒的早期研究工作也是最先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工学院进行的。   霍普金斯大学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人文学科为例,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研讨班(Writing Seminars)驰誉全美。在这个富有特色的“写作研讨班”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研读英美名作家的经典之作,寻求和探索他们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然后把名作家的写作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练习之中,从中感受艺术大师的写作经验。在社会科学方面,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系的国际研究课程不仅在该校是最受欢迎、选修学生最多的课程,而且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属于佼佼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该学院成立于 1943 年,1950 年并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其宗旨是为“有志于在政府、国际组织、商业、银行、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谋职的人提供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尼采学院为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培养了人数相当可观的政府和外交等人才,直接影响着各国的外交决策与外交活动。此外,为了扩大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霍普金斯大学还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建于1088年,欧洲大陆现存最古老的大学)、中国的南京大学合办跨文化研究性质的研究中心,使美国学生有机会与欧洲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研究,培养和造就了解多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外交和社会的专门人才。
2023-08-17 16:16:071

ZYG-型超前地质钻机

ZYG-150型超前地质钻机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生产,如图4-5。该钻机适用于岩土坚固性系数f≤8、工作断面面积S≥4.5 m2的钻孔。钻机在歌乐山隧道、马鹿箐隧道使用,钻进能力为4~6m/h。ZYG-150型超前地质钻机主要技术指标如表4-3。图4-5 ZYG-150型超前地质钻机照片图4-6 MGY-60B型超前地质钻机照片
2023-08-17 16:16:011

怎样用英文写六一儿童节快乐的,并说说六一你将去哪(英文)还要一些祝福语.

Happy Chirdren"s Day
2023-08-17 16:1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