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光合作用

2023-08-24 12:07:13
共15条回复
北境漫步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http://baike.b***.com/view/8885.htm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com/q?word=%CA%B2%C3%B4%CA%C7%B9%E2%BA%CF%D7%F7%D3%C3&ct=17&pn=0&tn=ikaslist&rn=10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不是吧,你的爸妈不能这么说吧,今天是母亲节,你再问你妈,她一定会告诉你的,别忘了祝她节日快乐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6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既然你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就不能告诉你太深奥的,其实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一种生命过程,就是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参考资料:http://baike.b***.com/view/8885.htm
一楼的,你把人家三年级小学生当成EMBA的研究生玩啊,简单通俗解释一下让人听得懂就行了。不用那么深奥吧。
光合作用需要光,水,二氧化碳(像我们吐出的气就是了),然后变成植物本身生长需要的养分还有氧气。但没光的时候怎么办呢,像晚上植物就会停止光合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晚上不要把植物从放在室内,特别是叶子又密又大的,因为气体是从叶子的气孔进到植物内部的。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它只是植物特殊的功能,植物还有呼吸作用,就像人一样的)
以后上化学就知道了
好好问爸爸妈妈应该会说的啊
也许爸爸妈妈也不太知道吧
呵呵
植物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下变成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
这样说听得懂吗?
加油学习啊!
楼上说得没错,仅是哪个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光合作用效率要注意与光能利用率相区分
光能利用率较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外延增大了,即光合作用效率属于光能利用率的范畴, 提高光能利用率包括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包括光照强弱的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种植面积内所照射的光能。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套种、间种都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合理密植(考虑通气、增大了叶面积)二者都能提高。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资料:http://baike.b***.com/view/8885.htm
如果是小学,你就先这样理解。植物把光能(太阳能)变电能,电能又使CO2变成食物(化学能),差不多是一切生物的食物。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资料:http://baike.b***.com/view/8885.htm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初二科学(下)有,还重点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小朋友光合作用简单说是这样的
是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在利用太阳光进行一些化学反应最后放出我们所需要的氧气!(就是用来呼吸的)这样你懂吗?
空气中二氧化碳于植物体内的水质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氧气与有机质。
叶绿素是叶子里面的一种东西
有机质就是植物生长的养料
小学三年级,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吧,
不懂再联系我
就是植物把太阳光转化为它生命活动所须的物质,但其实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
豆豆staR

光合作用

简单点说:光合作用是阳光照射在植物的叶子上,在叶子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叶子产生叶绿素,同时释放出氧气,就象人呼吸一样,这就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gitcloud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贝贝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wpBeta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再也不做稀饭了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马老四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6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

真可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com/q?word=%CA%B2%C3%B4%CA%C7%B9%E2%BA%CF%D7%F7%D3%C3&ct=17&pn=0&tn=ikaslist&rn=10
meira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慧慧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clou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黑桃云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南yi

小小黄河清同学:

你好

光合作用你可以跟别人这么解释:

植物的根吸取12个单位的水,皮与叶吸收空气中的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为基本原料,再把原料送到车间---叶绿素里,利用光所含有的能量作为动力来生产出1个葡萄糖后,排出6个单位的水(蒸气),6个单位的氧气。这个全套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没有光就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的意义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要有他才能生存。

光合作用的产品:

1、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C6H12O6 植物自己生产吃的,有吃才会长“肉”,植物才会越高越大。这样动物才有吃的,我们人类才有肉类和粮食吃。

2、氧气 O2 生产过程中向空气中排出的废气 动物都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果没有植物生产足够的氧气,动物就会因缺氧而呼吸困难,最后导致死亡。

3、水(蒸气 ) H2O 生产过程中向空气中排出的废水

这样子空气湿度加大,我们的皮肤就不容易失水而开裂,脱皮。水气升到天上遇冷形成了小水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云”,能为我们遮阴,再加上植物吸收了一部分光的能量,气温就不会升得很高。在植物多的地方夏天会更凉爽也就是这个原因。

天上越高,气温越低(每高一百米低0.6(摄氏)度,温度低到一定条件,云中的小水滴越结越大,空气承受不了就变成雨滴降到地面上。

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多种树才会使生活环境更美好

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你在九年级学习化学后就能懂了。

------------------光-------------------------------

12H2O + 6CO2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可可

在阐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前,首先应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简地说,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包括光合细菌)所特有的生命现象,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过程。以绿色植物为例,光合作用就是用太阳光能作动力,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O2)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总反应式可用下式表示:

CO2+H2O 光

——————————(CH2O)+O2

绿色植物(或叶绿体)

这个反应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太阳光能,将水分子作为还原剂去还原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形成以(CH2O)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如糖和淀粉等),同时水分子被氧化而释放出氧气。可见,整个光合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即二氧化碳被还原,而水被氧化。同时光合作用也是一个吸能反应,它每固定和还原1克分子的二氧化碳,可固定并贮存于光合产物中的能量为114千卡自由能(1千卡=4.1868千焦耳),相当于477.3千焦耳能量,这些能量实际上来自太阳能。因此,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便把太阳能转化为贮存于植物体内的化学能了。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种类繁多,就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言,我国就有大约3万多种,全世界多达25万种以上,而且绿色植物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显然与它们具有光俣作用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光合作用所利用的能量,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光能,而所利用的原料则是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水和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由于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和原料容易获得,这便决定了绿色植物分布广泛,繁衍迅速,数量巨大。

okok云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水的光解 ATP和NADPH的产生2. ATP NADPH ADP Pi NADP+3. C5 还原性糖4.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5. 第五题没看明白你要干什么
2023-08-17 16:11:20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晚上不用烧吧,
2023-08-17 16:11:503

光合作用的实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在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简单地说,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光能和热能的作用就是促使反应发生,也就是提供这些反应的所需能量,和提供给植物足够的动力来泵取土壤中和空气中的所需物质。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的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电子受体NADP,使它还原为NADPH。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的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个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光,只是依赖于光反应的产物,把它们当反应物,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2:221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1、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总结: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生存下来。植物通过它制造呼吸,以供氧气来维持生命。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   光和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2023-08-17 16:12:521

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和代谢部分 包括哪几章?

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科学史话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科学家的故事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科学前沿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二 酶的特性 科学·技术·社会 酶为生活添姿彩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医院里的检验师
2023-08-17 16:13:151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______、______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所以增加光照时间和合理密植都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故答案为:增加光照时间;合理密植
2023-08-17 16:13:241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什么

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 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 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 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合成约的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同化的碳素,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 [6] 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量约)。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
2023-08-17 16:13:331

请帮忙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本节聚焦的答案,谢谢

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 (一)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部分)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老教材见第三章第四节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的内容和图片。(P60)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 有简单文字叙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P25) 删除了“渗透作用概念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等文字内容。 有较为详细的相关内容。(P58)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结构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P6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67); 无相关内容。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名词,“糖被”概念改以小字体出现,且添加了“糖脂”这一名词(P68); 无“流动镶嵌模型”和“糖脂”等名词,有正常字体显示的“糖被“概念。(P24) 增加了“课外制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小资料“关于细胞识别最经典的例子”。 有相关内容。(P24)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功能 新教材 老教材 明确点出了“扩散”现象,完善了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配上了更为形象直观的示意图。(P70) 只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介绍,无协助扩散的介绍。(P24) 介绍主动运输实例时,增添了丽藻细胞积累K+的情况(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的表格)(P71),删除了“轮藻”的图片。 无丽藻细胞积累离子的例子,但有轮藻的图片。(P25) 通过“知识链接”形式,说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使前后知识更为连贯。(P72) 只是说到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P24) 以小字显示的形式阐述了“胞吞”、“胞吐”现象并配有相关图片。(P72) 用“内吞”和“外排”名词,没有图片。(P25) 每章节结束,均配有练习或技能训练、本章小结。本章配有有“科学前沿——介绍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情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P74) 章节结束有复习题和课外读(无图片)。(P43)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新教材 老教材 使用“细胞代谢”的概念。(P78) 使用“新陈代谢”的概念。(P44) “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内容翔实,生动,配有多张图片。(P81) “酶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较为单一。(P45) 探究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但完成老教材实验目的,且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研究加热对H2O2分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提出“活化能”这一新概念。(P78) 观察验证实验“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设“温度”变量,也不提“活化能”这一名词。(P46) 增添了生物实验常用术语“控制变量”的解释,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习得相关操作技能。(P79) 无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P83) 小资料“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P45)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为开放,更侧重于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P83)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主要就是研究酶的专一性。(P47) “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图文并茂,更适于中学生阅读。(P87) “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仅有文字叙述。(P49)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新教材 老教材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更为实质的解释(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P89)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51) 图文并茂地展示了ATP的利用实例。(P90) 简单的文字叙述。(P51) 删除了两个关于ATP的小资料。 有两个ATP的小资料。(P51) 课后练习中拓展题设计得好,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前后融会贯通。(P90) 无相关内容。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 新教材 老教材 细胞呼吸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P72) 增添了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91) 文字直接表述“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P72) 穿插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93) 无相关内容。 利用相关信息增补了对[H]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H2O光解产生的[H]时不致于混淆。(P94) 无相关内容。 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文并茂。(P95) 文字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P74)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新教材 老教材 知识点阐述的顺序有较大改变。先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再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97) 先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再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P5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使用更安全,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P9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丙酮来溶解色素。(P53)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更为完善,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一并画出。(P99)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上 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P55) 穿插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类囊体”这一名词(P99) 无相关内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更为详尽和科学。(P101) “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叙述相对简单。(P52) 增添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删除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内容。(P104) 文字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小字叙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57) 将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点展现在本小节,从而能及时完成“自养生物”的知识建构。(P105) “化能合成作用”在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结束部分有介绍。(P76)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学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用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P110)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三个关于细胞分裂方面的小资料。 有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等三个小资料。(P35)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更详尽和清晰,增添了显微镜视野下统计记录细胞数目的技术要求。(P115)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 第2-4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了对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解释: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P118) 无相关内容。 正文增加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体现的具体例子:非洲爪蟾的蝌蚪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P119) 通过小字内容说明动物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但没有具体例子。(P41) 增加了“干细胞”知识点的介绍。(P119)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P122) 相关内容非常简单。(P43) 增加了“细胞凋亡”知识点的介绍。(P123)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127) 无相关内容。 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其他内容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去向说明: 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3: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2:遗传与进化。 2.“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内容都已经没有被编入特有章节,属于基本被删除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比较分析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四种知识呈现方式较为新颖,有创意,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 呈现方式之一:每章节均以“问题探讨”形式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穿插“思考与讨论”以便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相关概念。 呈现方式之二:以“资料分析”形式,利用图、文、表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获得相关结论。如教材P63的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利用文字和图表,通过4个小问题的探讨,归纳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再比如教材P81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种模式呈现比原教材的呈现方式就要形象和引人入胜。 呈现方式之三:以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形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告诉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如P6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七个关键阶段的介绍,最终解决了生物膜结构的模型问题。再比如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围绕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展示然后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后问题被解决,比较圆满地用科学史研究的形式解决了光合作用全过程知识点的教学。老教材中也有类似内容,但内容不够完整,且前后逻辑性也不是很强,而且全文是以介绍几个著名实验的形式展开,平铺直叙。 呈现方式之四:新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点呈现方式,即通过实验研究(侧重于探究过程)来获得相关生物技能和生物原理。如P6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把老教材中的观察验证实验改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等完整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富挑战性,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科趣味性。P9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较为复杂,需要时间也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都有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也就是说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而老教材P72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再比如说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而老教材P57是以小字体形式直接告知。 (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老教材教学要求的比较分析(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2章),细胞的结构(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3章),细胞的代谢(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4、5两章),细胞的增殖(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五部分。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摘自课标P11) 参考课标要求,再来看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人员在设计编排过程中化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心机,以最大限度体现课标要求。新教材每一章节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就是“本节聚焦”。通过“本节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一小节中我们要干什么,具体应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 下面就新教材内容按课标要求和老教材教学要求比较差异之处进行列表分析: 新教材章节内容 新教材课标要求 老教材教学要求 第4章第1~3节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重点分析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 第5章第1节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酶活动性的因素)。 1.知道酶的发现;2.理解酶的概念;3.理解酶的特性。 第5章第2节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 第5章第3节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 第5章第4节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 2.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3.光合作用过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第6章第1节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建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对细胞的生长无要求。 第6章第2~4节 说明细胞的分化。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活动建议: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知道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二、新增添知识点的探讨和分析 新增添知识点主要有: 第4章P6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0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P6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第5章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第6章P110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23细胞凋亡。
2023-08-17 16:13:431

初一生物 《基础提高与训练》 第三单元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A2.C
2023-08-17 16:13:536

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案怎么写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023-08-17 16:14:241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5:031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作物扣大棚,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2023-08-17 16:15:431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提供电子邮箱号码
2023-08-17 16:15:567

什么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起源探究:光合作用不是起源于植物和海藻,而是起源于细菌。作用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化学方程式: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2023-08-17 16:16:1710

什么是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023-08-17 16:18:532

求高一必修一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考点,希望能详细点啊 急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场所 产物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CO2,H2O,能量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化学反应式有氧呼吸 C6H12O6→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细胞呼吸原理应用: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2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第四节 能量之源__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的结构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光合作用探究历程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一定需要光)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1)水的光解2H2O→ [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暗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过程:(1)CO2的固定:C5+CO2→2C3(2)C3的还原:(3)C5的再生:*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化能合成作用*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以及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C3、C5含量的影响,这块总考
2023-08-17 16:19:021

《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高中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生物教学;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93―01      一、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一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及相关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发现(了解);(2)叶绿体中的色素(理解);(3)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应用)。   2.能力目标。(1)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解读实体中以图解、图表、文字等形式所传达生物信息的能力;(2)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制作好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如下:   1.明确学习任务。(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发现;(3)叶绿体中的色素;(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5)光合作用的过程;(6)光合作用的实质;(7)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8)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2.边引导边学习,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   (2)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①18世纪中期,荷兰赫尔蒙特的实验。②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③1864年,德国萨克斯的实验。④ 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的实验。⑤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在学生观察每个实验之后,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回答实验的原理、结论。   问题1:恩格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3)依次投影出示:①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②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型图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图。③叶绿体中的色素系统示意图。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各种色素的颜色、生理作用及在条形滤纸和圆形滤纸上的扩散图谱 。   问题2:为什么通常看到的叶片是绿色的?   问题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原因是什么?   (4)投影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问题4:光合作用生成物C6H12O6、H2O、O2中氧分别来自何种反应物?   (5)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以问题导学,解决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产物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讨论1:光照与CO2 的变化对C5、C3、NADPH、 ATP以及葡萄糖的合成量的影响。   (6)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要求依据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回答)   (7)提问:光合 作用的重要意义。(依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回答)   (8)演示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讨论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①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注意: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②温度。③CO2浓度(注意:CO2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④ 必 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   讨论3:光合作用中CO2 的浓度是否越高越好?   (9)课后思考题:图解说明下述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指出每一个图解中关键点的含义及基本应用。①单因子影响:光照强度、叶面积、CO2 浓度、温度、叶龄。②多因子影响:当温度分别为10℃、20℃、30℃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当光照强度分别为:高光强、中光强、低光强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当CO2 浓度分别为:高CO2 浓度、中CO2 浓度、低CO2 浓度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编辑:张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23-08-17 16:19:111

怎么样设计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技能目标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2023-08-17 16:19:31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棚种植蔬菜时,若遇连续的阴雨天,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此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此项说法正确;C、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比较少,此项说法正确;D、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给农作物经常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顺利进行,此项说法正确.故选:A
2023-08-17 16:19:381

生物选修三主要是什么题型

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一)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部分)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老教材见第三章第四节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新教材老教材增添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的内容和图片。(P60)无相关内容。增加了“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有简单文字叙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P25)删除了“渗透作用概念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等文字内容。有较为详细的相关内容。(P58)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结构新教材老教材增添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P6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67);无相关内容。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名词,“糖被”概念改以小字体出现,且添加了“糖脂”这一名词(P68);无“流动镶嵌模型”和“糖脂”等名词,有正常字体显示的“糖被“概念。(P24)增加了“课外制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无相关内容。删除了小资料“关于细胞识别最经典的例子”。有相关内容。(P24)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功能新教材老教材明确点出了“扩散”现象,完善了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配上了更为形象直观的示意图。(P70)只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介绍,无协助扩散的介绍。(P24)介绍主动运输实例时,增添了丽藻细胞积累K+的情况(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的表格)(P71),删除了“轮藻”的图片。无丽藻细胞积累离子的例子,但有轮藻的图片。(P25)通过“知识链接”形式,说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使前后知识更为连贯。(P72)只是说到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P24)以小字显示的形式阐述了“胞吞”、“胞吐”现象并配有相关图片。(P72)用“内吞”和“外排”名词,没有图片。(P25)每章节结束,均配有练习或技能训练、本章小结。本章配有有“科学前沿——介绍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情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P74)章节结束有复习题和课外读(无图片)。(P43)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新教材老教材使用“细胞代谢”的概念。(P78)使用“新陈代谢”的概念。(P44)“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内容翔实,生动,配有多张图片。(P81)“酶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较为单一。(P45)探究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但完成老教材实验目的,且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研究加热对H2O2分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提出“活化能”这一新概念。(P78)观察验证实验“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设“温度”变量,也不提“活化能”这一名词。(P46)增添了生物实验常用术语“控制变量”的解释,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习得相关操作技能。(P79)无相关内容。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P83)小资料“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P45)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为开放,更侧重于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P83)“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主要就是研究酶的专一性。(P47)“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图文并茂,更适于中学生阅读。(P87)“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仅有文字叙述。(P49)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新教材老教材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更为实质的解释(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P89)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51)图文并茂地展示了ATP的利用实例。(P90)简单的文字叙述。(P51)删除了两个关于ATP的小资料。有两个ATP的小资料。(P51)课后练习中拓展题设计得好,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前后融会贯通。(P90)无相关内容。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新教材老教材细胞呼吸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P72)增添了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91)文字直接表述“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P72)穿插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93)无相关内容。利用相关信息增补了对[H]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H2O光解产生的[H]时不致于混淆。(P94)无相关内容。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文并茂。(P95)文字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P74)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新教材老教材知识点阐述的顺序有较大改变。先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再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97)先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再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P5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使用更安全,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P9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丙酮来溶解色素。(P53)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更为完善,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一并画出。(P99)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上 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P55)穿插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类囊体”这一名词(P99)无相关内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更为详尽和科学。(P101)“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叙述相对简单。(P52)增添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删除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内容。(P104)文字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小字叙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57)将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点展现在本小节,从而能及时完成“自养生物”的知识建构。(P105)“化能合成作用”在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结束部分有介绍。(P76)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新教材老教材增加学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用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P110)无相关内容。删除了三个关于细胞分裂方面的小资料。有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等三个小资料。(P3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更详尽和清晰,增添了显微镜视野下统计记录细胞数目的技术要求。(P115)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第2-4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新教材老教材增加了对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解释: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P118)无相关内容。正文增加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体现的具体例子:非洲爪蟾的蝌蚪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P119)通过小字内容说明动物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但没有具体例子。(P41)增加了“干细胞”知识点的介绍。(P119)无相关内容。增加了“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P122)相关内容非常简单。(P43)增加了“细胞凋亡”知识点的介绍。(P123)无相关内容。增加了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127)无相关内容。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其他内容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去向说明: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2:遗传与进化。2.“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内容都已经没有被编入特有章节,属于基本被删除内容。(二)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比较分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四种知识呈现方式较为新颖,有创意,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呈现方式之一:每章节均以“问题探讨”形式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穿插“思考与讨论”以便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相关概念。呈现方式之二:以“资料分析”形式,利用图、文、表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获得相关结论。如教材P63的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利用文字和图表,通过4个小问题的探讨,归纳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再比如教材P81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种模式呈现比原教材的呈现方式就要形象和引人入胜。呈现方式之三:以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形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告诉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如P6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七个关键阶段的介绍,最终解决了生物膜结构的模型问题。再比如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围绕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展示然后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后问题被解决,比较圆满地用科学史研究的形式解决了光合作用全过程知识点的教学。老教材中也有类似内容,但内容不够完整,且前后逻辑性也不是很强,而且全文是以介绍几个著名实验的形式展开,平铺直叙。呈现方式之四:新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点呈现方式,即通过实验研究(侧重于探究过程)来获得相关生物技能和生物原理。如P6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把老教材中的观察验证实验改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等完整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富挑战性,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科趣味性。P9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较为复杂,需要时间也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都有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也就是说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而老教材P72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再比如说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而老教材P57是以小字体形式直接告知。(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老教材教学要求的比较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2章),细胞的结构(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3章),细胞的代谢(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4、5两章),细胞的增殖(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五部分。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摘自课标P11)参考课标要求,再来看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人员在设计编排过程中化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心机,以最大限度体现课标要求。新教材每一章节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就是“本节聚焦”。通过“本节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一小节中我们要干什么,具体应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下面就新教材内容按课标要求和老教材教学要求比较差异之处进行列表分析:新教材章节内容新教材课标要求老教材教学要求第4章第1~3节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重点分析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第5章第1节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酶活动性的因素)。1.知道酶的发现;2.理解酶的概念;3.理解酶的特性。第5章第2节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第5章第3节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第5章第4节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2.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3.光合作用过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第6章第1节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建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对细胞的生长无要求。第6章第2~4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活动建议: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知道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二、新增添知识点的探讨和分析新增添知识点主要有:第4章P6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0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P6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第5章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6章P110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23细胞凋亡。
2023-08-17 16:19:481

生物的光合作用初中

植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和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条件场所光合作用意义产物:二氧化碳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红外线) 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念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干冰灭火剂),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作用1.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在焊接领域也应用广泛。2.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台中用于制造烟雾,温室中也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发生部位不同光合作用只能是有叶绿体的细胞呼吸作用是所有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产物不同光合作用: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水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呼吸作用: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但二者相互依存易错点拨 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2. 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知识拓展 1. 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 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①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②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真题练习1.(2018福建卷)以下有关碗豆的表达,正确为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人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答案】B【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2.(2019全国卷I·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I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023-08-17 16:20:10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密植有利

A、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A正确;B、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B错误;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目的是抑制伤口周围厌氧菌的繁殖,C错误;D、提倡慢跑,可防止因肌细胞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导致的酸胀乏力,D正确.故选:AD.
2023-08-17 16:20:25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棚种植蔬菜时,若遇连续的阴雨天,

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产量高,A错误;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他色素也吸收,故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选用无色的塑料,使所有的光都能透过供蔬菜利用,B错误;C、在低温、低氧、干燥的条件下,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比较低,有机物的消耗较少,有利于储藏,C正确;D、给农作物经常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故选:AB.
2023-08-17 16:20:321

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是什么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扩散作用

应用的呼吸作用
2023-08-17 16:20:454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总结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是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如果曾经跌倒了,跌得很痛,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跌倒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确,能否换个更有效的方法,然后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赶前行者的脚步。
2023-08-17 16:21:041

可是它说的是有氧呼吸,没说光合作用啊。我们老师给的答案是五碳化合物,我觉得不对劲。你说的我知道书上

请描述完整的问题
2023-08-17 16:21:192

光合作用带来的结果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下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即如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 *** , CAM):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2023-08-17 16:21:271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我不知道你所应用的科目处于哪个水平,你是要C3过程还是C4过程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链,暗反应的达尔文循环等,内容很多很复杂,请详细说明
2023-08-17 16:21:395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

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晚上植物也会呼吸。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相反并不是越高就越强,因为太强的话,植物会关闭自己的气孔防止水分流失。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会增强,也不是温度越高,光合做多,而是在适应的温度下,一单温度超高,那么植物会热,也会关闭气门停止光合作用,防止失水。
2023-08-17 16:21:582

跪求生物高中必修1(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_B6DC种子下载,好东西大家分享

生物高中必修1(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_B6DC种子下载地址:核实后记得采纳!!
2023-08-17 16:22:471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比哪个强?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小结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弄清楚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质、基本过程和联系、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等。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学生中普遍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谈一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质:光合作用是一个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继而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细胞呼吸则是一个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因此二者均属于细胞的能量代谢,均包含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结构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其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分别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其特定结构。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二者的反应条件、物质转变、能量转化、元素转移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1、呼吸作用强度——呼吸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表示方法(测定指标):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或者O2的吸收量、或者有机物的减少量) 测定条件:黑暗条件下2、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表示方法(测定指标):光照条件下,由于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实际测得的是净光合速率,以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者O2的释放量、或者有机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测定条件:光照条件下 计算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总光合强度的表示方法:以单位时间内CO2的利用量(同化量)(或者O2的产生量、或者有机物的制造量)来表示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依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要点:1、总光合=净光合积累+呼吸消耗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总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六不同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气体代谢特点:☆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表现为只从外界吸收O2,只向外界释放CO2。 ☆弱光下,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利用的O2除了来自于叶绿体 外,还从外界吸收;产生的CO2除了供应叶绿体外,还向外界释放。 ☆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线粒体只向叶绿体供应CO2,叶绿体只向线粒体供应O2。理论上既不从外界吸收气体,也不向外界释放气体。 ☆强光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的CO2除了来自于线粒体外,还从外界吸收;产生的O2除了供应线粒体外,还向外界释放七、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分析 Ⅰ、影响因素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影响〔H〕和ATP的生成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 CO2浓度:CO2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影响C3的生成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CO2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3、 温度: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样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后,呼吸作用强度下降。但要注意:温度对光合酶和呼吸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同步;呼吸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酶的最适温度。 4、 矿质元素:N是酶、ATP、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P是ATP及膜结构的组成元素K能促进植物体内糖类的合成和运输,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5、 水分:水分是影响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水分含量升高,呼吸作用增强。 6、 O2浓度:O2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和类型Ⅱ、题型分析:1、曲线观察: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看曲线走势,找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看曲线上的特殊点,包括起点、最低点、最高点、和纵轴、横轴的交点等,理解这些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2、曲线描述:按照“看曲线,找拐点,分段说”的原则描述曲线。3、、限制因子判定:由于对照实验中一般为单一变量,因此只须找出导致结果改变的因子即为限制因子。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作物获得高产和种子、水果、蔬菜的贮藏两个 方面。 1、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量=光合生产量—呼吸消耗量 2、高产途径:①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大田栽培高产措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多施有机肥、碳酸氢铵等。 4、温室栽培高产措施:选用无色玻璃、薄膜,使用CO2发生器,施用干冰,多施有机肥、碳酸氢铵,定时通气,增大昼夜温差等。 5、粮油种子的贮藏要求呼吸消耗最少:低温、低氧、干燥 6、水果、蔬菜的贮藏要求呼吸消耗最少和保鲜两个方面:低温、低氧、湿度适中
2023-08-17 16:22:571

(201多?云南模拟)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需在光下进行才会成功,钟罩内的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2)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萨克斯的实验应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为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以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萨克斯将一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3)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恩吉尔曼的实验说明:好氧细菌只集6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6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6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6的应用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内的光照.(1)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形成对照实验(3)叶绿体(4)碳-氧(5)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2023-08-17 16:23:141

增强光照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专题: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A、降低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相反增加产量的措施是降低光照强度,A错误. B、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C正确. D、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D正确. 故选:A 点评: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都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2023-08-17 16:23:341

以下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科学的是 A为了增加大田植物产量,应注意合理密植

赞同一楼。。。。。。。。
2023-08-17 16:23:434

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

1.扩散距离(正比于速率)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2.含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3.吸收光 叶黄素 胡萝卜素 吸收 蓝紫光 叶绿素a和b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
2023-08-17 16:24:272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4篇(精选)

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 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1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 (2)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 (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拓展: 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6)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四、酶与 ATP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拓展: 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4)ATP和ADP的转化 注意: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 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拓展: ①动物体内合成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物体内合成 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②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 ③ATP 与 ADP 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的场所、酶不同。 五、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拓展: ①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① C6H12O6 酶 2C3H4O3+4 [H](少)+ 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 2C3H4O3 + 6H2O 酶 6CO2 +20 [H] + 能量(少) 线粒体基质 ③ 24[H] + 6O2 酶 12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拓展: ①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②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③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④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反应式: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 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⑤无氧呼吸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场所不同。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在冬季通过温室、大棚为农作物提供合适的温度; 种植 阴生植物要遮荫;通过合理密植、套种等 措施 提高作物产量。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拓展: ① 热点 :测定光合速率必须在光下进行,测定呼吸速率必须在暗中进行。 ② 新疆哈密瓜较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 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减少呼吸消耗 (4)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2 1.原生质层的定义?(必修1模块第61页)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3页)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w.w.w.k.s.5.u.c.o.m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4页) 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8页)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5.细胞膜上的糖被的作用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64页)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70—72页) 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包括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3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结构和系统就会解体。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归纳为代谢途径,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的催化作用使得生物体可以进行热力学上难以发生的反应。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接受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时,细胞也需要通过酶来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控,从而对这些变化和信号做出反应。 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即使是差异巨大的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基本代谢途径也还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被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中,无论是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4 1、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有浓度差 4、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5、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6、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7、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8、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9、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0、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三生物细胞代谢专题知识点 ★ 高考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 ★ 高中生物细胞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归纳归总 ★ 高一生物五大知识点梳理(走进细胞) ★ 关于细胞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 高中生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知识点 ★ 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3-08-17 16:24:341

光合作用只利用可见光吗

这些是高中生物课本上的,你看一下光合作用的光主要指太阳光以及一些自然光(包括可见和非可见光)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步骤】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注意】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2023-08-17 16:24:451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_“教育叙事研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及自己的感想,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1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像。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把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表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叙事,还要对所述事件进行分析,写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2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   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除了课堂教学的叙事以外,教师还可以叙述课堂以外的生活事件。      3 教育叙事材料的发掘和选择      教育叙事包括课堂题材和课外题材,课堂(课外)题材是发掘教学(或活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精彩场面即亮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就学生题材而言,包括学生的“思维火花”(创意性思维活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方法、超常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的家庭故事,学生成长故事。教师题材的发掘方面,包括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困惑、教学探索活动、难以忘怀的事、教学中的遗憾。      4 教育叙事的方式      一般是先叙事,后解释。叙事的写法是将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整理成一份有情节的有内在线索的故事。在整体上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性,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相应的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而且各个教育主题和教育道理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具体的“写法”要么显示为“夹叙夹议”,要么显示为“先叙后议”。   教学叙事示例片段:例如:笔者开设“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公开课内容,有这样一个片段:   上课时,教师请学生阅读第102页第二段:“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请指出其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学生阅读并分组讨论,从中找出与现代设计一般原则不一致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指出: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应改为淀粉);也有小组指出:实验中曝光的部分形成的产物会转移到遮光的部分,这样实验结果不可靠。   教师在听了各组学生发言后,还指出了两点: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叶片没有脱色),蓝色不易观察;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这个实验没有证明有氧气产生。   听课老师的反映:有的老师听过以后,认为这样处理很好,值得推广。但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处理应该放在一轮复习中进行,那样效果会更好。   反思: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素质比较高,上新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如果在一般班级可以在复习课中进行。这种处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如果用现代观点来分析,可能也会有不足。同时,为了解决光合作用产物转移_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延伸,介绍常用测定光合作"用产物的方法:半叶法。这样既可以排除了光合作用产物的转移问题,又能定量测定。      5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叙事还是停留在讲故事加感想阶段,叙事是研究的开始,也是提供材料的阶段,要形成研究成果,不仅要有叙事,还要有一个研究报告,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教育思想:叙事研究首先要体现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时时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采用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通过学生讨论、质疑课本中科学史内容,体现了合作学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主题: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的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因素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质疑科学史中内容与现代实验思想的矛盾就是一个主题。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学情节:教育叙事报告是既区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显得非常关键。如上述叙事片段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听课老师的发言等都有展示。   (4) 教学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上述叙事片段中的教学反思,是对这个教学片段的反思与提升,是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因此,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2023-08-17 16:24:541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是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从高二开始,同学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一旦被别人在这时候甩下,再想赶上可能就要费数倍的力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年的蜕变。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知识点 总结 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 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 1.停止光照,C3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进行,C3还原受阻 2.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触传递的特点及原因?单向传递、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5.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6.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近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8.生命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神经与激素共同调节 9.DNA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1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 12.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13.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14.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高一生物 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 ?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3-08-17 16:25:03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0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0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磷脂 蛋白质 糖类 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0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0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0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0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它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 措施 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0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 种植 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 雨水 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 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 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01细胞的增殖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1、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2、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02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0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③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 - 细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必修一) 期中总结必备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六章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202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2023-08-17 16:25:101

seldom的意思是什么

seldom为表示频率的副词,意思是“很少;不常”,反义词是often,其主要用法如下:1. seldom通常放在一般动词之前,be动词、情态动词及助动词等之后。She seldom goes out at night. 她晚上很少出门。2. 可用very修饰seldom,意思是“极少”,通常放在句末。She is ill very seldom. 她极少生病。3. seldom虽表示不完全否定,但由于其含有否定的意义,故含有seldom的句子相当于否定句;在反义疑问句中,疑问部分要用肯定式。You seldom call on your parents, do you? 你很少去看望你的父母,对吗?4. 由于seldom含有否定的意义,故将其放在句首时,应使用部分倒装语序,即将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将seldom放在句首,主要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She seldom reads newspapers.→ Seldom does she read newspapers. 她很少看报。5. seldom作形容词,意思是“不常有的;很少的;难得的”。She spoke with her light seldom smile. 她带着那难得的谈谈的微笑说话。6. 与seldom构成的短语有not seldom时常(= often);seldom, if ever难得,不常(= seldom or never)很少。I seldom or never go swimming. 我很少去游泳。
2023-08-17 16:23:581

“A series of”的用法是什么?

a series of 后可加复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不管名词类别为何,动词通常用单数。 类似的还有 a portion of, a pile of, a panel of, etc.补充:1.a series of 后面动词通常用单数。 2.当强调个体成员是可以用复数。
2023-08-17 16:24:041

英语空姐与乘客对话

空姐Whatwouldyouliketodrink?请问您想喝点儿什么?乘客Acupofcoffee,please.来杯咖啡。空姐Whatwouldyouliketoeat,chicken,beef,orfish?您想吃什么,鸡肉,牛肉还是鱼?乘客I"llhavebeef.我想吃牛肉。空姐OK,hereyougo.好的,给您。乘客Thankyou.Couldyoupleasegivemeablanket?谢谢。能给我条毯子吗?空姐Surething.Onesecond.没问题,请稍等。
2023-08-17 16:24:062

seldom什么意思?

seldom 英[u02c8seldu0259m] 美[u02c8su025bldu0259m] adv. 1.很少, 罕见, 难得 副词 adv.1.很少, 罕见, 难得 On Sundays, he seldom stays in the house.星期天他很少待在房子里。Seldom have I heard such beautiful singing.我很少听到过如此美妙的歌声。It is seldom that it rains in such a time in winter.在冬天这个时候很少下雨。
2023-08-17 16:24:111

无锡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有哪些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胜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的外贸实务、管理、市场调研等项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英语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政府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企业管理和涉外商务等方面的工作。--------------------------------------------------------------------------------金融学专业(保险、证券、银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业,从事金融业务、投资业务及相关业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到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会计学专业(审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国际会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财务、会计、审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电算化会计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涉外企业、保险公司、审计等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管理或审计工作。--------------------------------------------------------------------------------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在管理领域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训练,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会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商务英语、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以及统计分析、信息管理等项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适应社会需要,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概论、薪酬与福利管理、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劳动政策与法规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旅行社、景点、外语导游)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旅游等方面基础知识和相应工作技能,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及其他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导游英语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星级酒店或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应工作。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较宽的国际商务、涉外旅游、翻译、文秘及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专业英语人才。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英语、商务沟通与谈判、国际商学导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基础日语、计算机应用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英语翻译、文秘、国际商务、涉外导游、英语教学等工作。--------------------------------------------------------------------------------日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且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掌握一定的商务、旅游、翻译、文秘、企管物流、教学等方面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实用日语人才。主要课程:日本语、日语语法、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翻译、日本概况、大学英语、商务日语、计算机应用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日资企业等)、学校等单位从事日语翻译、文秘、国际商务、涉外导游、日资企业管理等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新闻传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汉语言能力并具有文秘、新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秘书学、新闻学、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创意与鉴赏、新闻采访与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文化、教育、新闻传媒业、宣传出版业从事新闻、宣传、文秘、编辑和创作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各类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通信原理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技术、智能化仪表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技术、以及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工厂供电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力设施、以及自动化仪表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其机械与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机械产品、数控设备、机械电气与电子设备、以及模具等的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CAD/CAM基础及应用、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机械产品、数控设备、机械电气和电子设备、以及模具等的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城市道路和桥梁等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具有项目管理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从事设计单位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房地产部门、工程咨询、工程质量监督和建筑监理等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土木工程科学、管理科学及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项目规划、设计、开发、经营的基本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制图、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数据库原理、钢砼结构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设计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单位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型人才。能在企事业、产品设计开发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开发、策划、推广、管理以及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人体工学、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立体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开发设计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展示促销、设计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能够从事广告业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装饰基础、图形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互动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媒体广告、展示促销及品牌推广等工作,以及从事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开发设计及设计管理和教学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媒体艺术·动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多媒体及动画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现代动画的制作流程,具有多媒体及动画实务运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卡通设计、动画设计、互动媒体设计、三维数码设计、影视编辑、影视摄像、场景设计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到媒体部门、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设计,教学课件设计,媒体广告设计,节目片头片尾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以及产品展示促销和教学等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专业基础理论、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设计协调和组织能力,能在企事业、科研设计单位从事城市环境整体策划、建筑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城市建筑艺术、展示艺术设计、室内外空间设计、现代环境雕塑、城市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到室内装修装潢公司、展示公司、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旅游景点规划等设计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和教学工作。 --------------------------------------------------------------------------------广告学专业 (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现代广告的运作流程,懂得并掌握社会学、营销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广告实务运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心理学、大众传媒、市场营销、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广告策划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到企事业单位和设计单位从事广告策划、文案、设计及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艺) (服装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具备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营销管理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工艺制作、服装营销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能在服装设计与销售部门从事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管理和服装研究、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服装市场营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和设计部门从事服装设计和制作与生产管理、展示、营销等工作。
2023-08-17 16:24:183

如何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

学资源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物质保证。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其最大效益?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探索,介绍了其在综合利用、动态补充和创新开发、资源传输和使用服务三个方面的具体做法,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物质保证。近年来,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四类教学资源空前丰富,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和实现其整体最大效益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瓶颈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整合应用教学资源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综合利用 目标明确地将以上四类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和形成性考核中始终贯穿资源的有效应用。主要形式是:在面授中“选择使用”和“配合使用”教学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学资源,习惯信息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发挥系统优势,避免重复劳动。 1. 选择使用。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按知识点、难点、争鸣点进行筛选后整合。例如对学时较长的录像,可按知识点选用;对市县电大教师感到有难度的教学内容,依靠系统力量解决(如会计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利用中央电大网络IP课件);对起到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的争鸣点积极利用(如会计本科的《会计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在面授之外通过各种途径使用教学资源,其学习笔记作为形成性考核内容之一。 供选择使用的教学资源不仅是现行资源,对以往中央、各省电大开发制作的部分由于文字教材变更而弃用的教学资源也应包含其中,这些资源里还有许多可利用的“零件”,如果将其进行选择、分解、整理成相对独立的小课件,无疑为现有教学资源增添一大笔财富。 2. 配合使用。对完整和相对成熟的教学资源,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配套后全盘利用。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可追溯到1990年。当时出现以大量面授课取代中央电大电视主讲课的倾向,教学质量、效益都受到影响。我们针对电视课在制作和使用上存在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 .. 的某些不足,进行以“提高电视课播讲、视听质量”为目标的媒体配套优化组合教学设计的实践,配套设计了《听课指南》和《课后三言两语》两个电视栏目。前者对各次电视课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提示内容提纲和难点,使学生较快进入良好听课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后者讲解难点,补充电视课无板书示范之缺陷以及章节小结,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这两个配套电视栏目密切了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显著增强了电视主讲课的效果。在目前的整合应用教学资源实践探索中,一方面要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发挥适用的传统技术的效益。 二、动态补充和创新开发 在充分应用中央电大和各省电大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动态补充,不断完善原有资源;在开发匮乏资源时,注意扬长避短,突出创新。 1. 动态补充。教学资源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补充不断完善原有资源,才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例如对于财经类课程,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导致与之相适应的财经法规不断地发布和修订。因此,我们在使用中央电大主资源的同时,不断补充制作最新财经法规、新概念、新术语的背景及说明的网页和小课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质量。 2. 创新开发。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对CAI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开发匮乏教学资源时,我们分析了以往教学资源的局限: (1)“固化性”。部分课件紧扣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在经济不断发展、信息飞速更新导致电大教材频繁更新的情况下,这种固化的课件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甚至“昙花一现”;又因课件是“集团作战”成果,要进行适时修改更新实非易事,课件滞后于变化了的实际,可用性大大降低。 (2)“封闭性”。部分课件按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的教学思想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应拥有44所省级电大、上万个教学班(点)、上百万学生、数万专兼职教师的庞大电大系统以及开放性远程教育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多数课件无法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整合,阻碍了教师使用课件的积极性,使广泛“共享”受到限制。如根据教学需要,某课程拟引用另一课程课件的某片断,但因为无法“断章取义”单独利用而只能放弃。在财经类教学中,课程间知识的交叉比比皆是,但由于会计学的课件不能为其他课程移植引用,结果导致一方面现有资源共享利用不够,另一方面因资源不足重复投入,造成很大的浪费。 .. .. (3)“大而全”。部分课件均以一门课为单位,集课程专家、教学设计、科研、心理学、美术、音乐、摄影、软件设计等人员的智慧于一体,基层电大教师参与制作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资源应用水平。 上述局限性促使我们借鉴“积件思想”[1]开发教学资源:IP课件、视频点播、直播课堂、CAI课件应该向“积件”的方向发展,即资源制作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个知识点,是一个个独立的小课件,具有“微单元性”、“可积重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更适应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及提高电大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水平的要求。 ①“微单元性”。即资源制作以知识点为基础,与教材版本和章节顺序无关。这样,在教材频繁变动的情况下,由于大部分原理性的知识点是相对不变的,因此,其资源仍可继续使用;若知识点过时,其资源可作为历史线索供参考;针对新增知识点可快速制作出相应资源来,通过网络传输及时地助教助学。再者,“小而精”使教师的参与面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②“可积性、重组性”。它使同一知识点随着其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方式、教育理论、模式不断变化而得以有纵向和横向的积累。如同样一个“会计平衡公式”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纵向),由不同教师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教学设计思想(横向)制作或重组出各种创意的教学资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电大教育对象多元化的特点,使师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又如《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联系,只要把相关的单元资源调用重组,就能很好地达到以往课件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③“开放性”。我们努力使制作的资源能让使用者采用相应软件修改。如用Flash所做的小动画,PowerPoint所做的演示片,FrontPage所做的网页,Excel所做的表格,Photoshop所做的图片等等。这就使人人动手参与制作、二次开发创新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师资源整合应用水平。开放性亦为学科间的移植引用提供了便利,避免重复劳动,为“资源共享”赋予了真正的意义。 此外,在技术上我们采用屏幕捕捉录制教学讲解演示过程画面和摄影教师形象同步的方法制作网络直播课,改变了以往“人头+文稿”且文稿常常不清晰的呆板模式,使学生最为关心的教学讲解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资源传输和使用服务 教学资源畅通的传输和周到的使用服务是提高资源应用效率的关键。我们认为应该着力.. .. 抓好“产品介绍”、“使用服务”两个环节: 1. 产品介绍。主要解决“有何资源”、“如何取得资源”的问题。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资源产品介绍列为首要内容:该课程有哪些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网络资源,分别从哪些渠道获得等等,将其制作成演示小课件,供随时讲解使用
2023-08-17 16:23:541

在出国留学文书中如何描述工作经历

留学个人陈述PS是Personal Statement的简称,是我们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重要材料之一。一份完美的PS有可能使你申请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PS也是很好的认识你自己的过程。通过写PS,你将更了解你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理清自己为什么要去美国,以后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对申请者来说至关重要,对admission officer来说,PS是你唯一有机会向他们展示一个鲜活的你的材料。成绩单是死的,GRE和TOEFL分数是死的,而他们要找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在众多的申请者中寻找最适合他们的那一位,你如何认识你自己?你的motivation来自哪里?你将来如何打算?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他们走进你,了解你,认识你,然后决定是不是接受你。U of Washington的admission officer指出,他们会把申请者分成四等:"Admit with guaranteed funding, Admit with potential funding, Tabled (a sort of admissions purgatory), and Reject." It is in the case of "Tabled" and "Admit with potential funding" applications, the admissions officer reports, that the personal statement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If there is a good match between the applicant"s research interests and the particular strengths of the school, this can bump them up a level or two in the hierarchy of admission."如何写留学个人陈述?从PS教程中,我将总结出写PS的各项注意点,一步步教你怎么写P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reparationPS的精髓在于将自己的motivation和Objective充分展现出来,它应该是personaland analytical, 任何generalization都需要避免,PS的关键在于用specific, personal details来展现你的个人魅力和强烈的motivation。写PS时,要尽量完全的真诚。这是诉说一个你自己的故事,你不是在设法创造一个理想的申请者,而是just be yourself。任何的伪造都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只有完全敞开的真诚,才能真正打动admission officer,也才能真正的认识你自己,才能真正让你选择最适合你的graduate program。用specific details来展现你的motivation很重要。这些specific details可以包括研究和工作经历、课程、你跟你所感兴趣的领域的人的交流、你读的书、你参加的学术报告会,以及任何可以展现你为何选择并适合这个研究领域的原因。你需要明确你未来的方向,至少为自己未来5~10年的事业做一个规划,而这个规划应该很适合你所申请的这个graduate program,那也正是你选择这个领域的原因。描述为什么这个graduate program适合你,不要用一些空洞的赞美性的语言,一定要be specific, be analytical。一定不要出现一些粗心的错误,那只能证明你不够认真对待。避免说一些空洞无意义的套话,避免陈词滥调。这里可以举个例子。修改前:In the first project Imanaged, I learned many valuable less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修改后:In the first project Imanaged, I made an effort to incorporate all my colleagues as equal members ofa team, soliciting their feedback and deferring to their expertise as needed.修改前的这句话很空洞的讲team work,没有任何details;修改后的话就展开讲了我是怎么展现teamwork的。在写PS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这些细节。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让那些展现你的quality和personality的东西自然流露出来,你的那些品质不需要总结性的generalities, 人们会从你对自己经历的specific details的描述判断出你有哪些quality。不要企图把你所有的经历都写进PS里,PS追求的不是广度,而是深度。好的PS是深入挖掘一个或两个主题、时间或观点的细节。注意避免敏感话题,因为你不知道admission officer的个人偏见。不要用冗余的长句。短句更加有力,因为他们更加direct和to the point。举例:修改前:"My recognitionof the fact that the project was finally over was a deeply satisfying momentthat will forever linger in my memory."修改后:"Completing theproject at last gave me an enduring sense of fulfillment."像the fact that这种词就是完全冗余的。Brainstorming1. Performa self-inventory of Your Unique Experiences, Major Influences, and Abilities.Long and short term goals1. 这所学校为什么吸引你2. 你对哪个faculty的研究最感兴趣?你最想跟谁一起工作?3. 你具体想从你所申请的program中获得什么?4. 你的事业抱负是什么?这个graduate program对你实现事业理想有什么帮助?5. 你理想的工作的是什么?未来的5~10年甚至20、30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Skills and Characteristics6. 你有哪些品质有助于你在该领域获得成功?You need to make strong connections between your experiences and the qualities you wish to convey.这里列举一些admission officer认为很重要的qualities:? Seriousness of Purpose (to pursue graduate education)? Intellectual Ability (to handle graduate study)? Intellectual Curiosity (about the field you wish to enter)? Creativity (as reflected in the way your mind addresses issues in the field of your choice)? Open-Mindedness (to ideas, people, and circumstances different from your own)? Maturity (as demonstrated by being responsible and trustworthy)? Concern for Others (either by devoting time to 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such as tutoring or by being considerate and empathetic to others" feelings; the latter is more difficult to pull off in an application essay)? Initiative (as in the ability to start a project or take on a responsibility on your own)? Enthusiasm (as demonstrated by your eagerness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Confidence (in your ability to handle difficult situations and novel challenges)? Being Organized (as in the ability to stay on top of multiple tasks)? Sense of Humor (as in your ability to find humor in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many ways this is an index of maturity)? Diligence/Persistence (as demonstrated by your ability to stay with a task until you complete it; thi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for programs requiring a dissertation)? Leadership (as shown in your ability to inspire others to work together to reach a mutual goal)? Risk Taking (as shown in your ability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reach your goal)? Insight (as reflected in your ability to use introspection to understand aspects of yourself, such as your preferences and your motivations)? Optimism (as reflected in your ability to find positive aspects in seemingly negative situations)? Compromise (as in your ability to be flexible in negotiating with others; at a more abstract level this can mean the ability to reconcile ideological opposites or dialectical pairs among others or within yourself)? Overcoming Adversity (as demonstrated by your resourcefulness in dealing with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divorce, death, illness, etc.)7. 你所拥有的skills(比如communication,leadership, analytical),注意用specific details来展示你的这些skills8. 你比其他申请者的优势在哪里?9. 你可以贡献给你所申请的学校哪些东西?(给你的fellow students,你的faculty,你的broader community)10. 你认为你为什么会在这个program的申请中胜出?11.让admission officers对你感兴趣的最compelling的原因是什么?Background/Accomplishments: Personal12. What"s special, unique, distinctive, or impressive about you or your life story? What details of your life (personal or family problems/history, any genuinely notable accomplishments, people or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you or influenced your goals) might help the committee better understand you or help set you apart from other applicants? 哪些人影响了你的选择?13. Have you had to overcome any unusual obstacles or hardships (e.g., economic, familial, physical) in your life? 你所必须克服的困难?14. Have you borne significant care-giving responsibilities for family members? For an ailing parent, a sibling, a disabled or aging relative, a child? How has this impacted your academics? Your professional life? Your goals and values? 你从小就需要照顾什么人吗?囧,这点对独生子女不利哎。。。15. (If you live in U.S. but are not a native-born American) 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of moving to the U.S. from your home? Did you experience culture shock? How did you adapt? What was most difficult for you? What aspects of your new home did you enjoy the most? 在美国如何适应的问题,看来美国交流经历还在这个personal方面可以起到一些作用~16. If work experiences have consumed significant periods of time during your college years, what have you learned (leadership or managerial skills, for example), and how has the work contributed to your personal growth?Background/Accomplishments: Academic17. When did you originally become interested in this field? What have you since learned about it-and about yourself-that has further stimulated your interest and reinforced your conviction that you are well suited to this field? What insights have you gained? 你如何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18. How have you learned about this field-through classes, readings, seminars, work or other experiences, or conversations with people already in the field?19. Are there any gaps or discrepancies in your academic record that you should explain?20. Can you recall a specific incident that convinced you that you had chosen the right career path?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你为何选择了正确的道路2. Consult Friends, Relatives, Colleagues, or Professors for Ideas别人往往可以看到你性格特征中你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所以向别人请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不妨来做一个调查问卷,向了解你的请教~I am applying to _________ and must prepare a personal statement as a part of that process. I want to be sure to include all relevant data about myself and my background, so I am soliciting information from various individuals who know me and whose judgment I value. Thank you for your help.1. What do you think i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to know about me?2. What do you regard as most unusual, distinctive, unique, and/or impressive about me (based on our association)?3. Are you aware of any events or experiences in my background that might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ose considering my application to graduate school?4. Are there any special qualities or skills that I possess that tend to make you think I would be successful in graduate school and in the field to which I aspire to become a part?
2023-08-17 16:23:531

一氧化氮NO 分子轨道式和成键是怎么样的机理?是双键还是三键?请具体回答一下!!

zyg366188是正解
2023-08-17 16:23:453

学习注册会计师前:会计学方面基础路线的选择问题,谢谢!

根基要打好啊!先入门,由简入深,然后多看一些关于会计的事论谈会计网站等等培养兴趣,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化你会走的很远
2023-08-17 16:23:434

什么是澳洲EA职业评估?

对于澳洲来讲,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想要开启自己的技术移民之路,都需要通过职业评估。而EA(engineers australia)就是专门针对工程师的评估机构。其中要撰写的3篇CDR为重中之重,国内目前最专业的代理机构,就是CDR Solutions.
2023-08-17 16: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