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核心素养是怎样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

2023-08-26 14:18:55
共1条回复
黑桃云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

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

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

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相关推荐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哪些

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都把重心从"教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是自学辅导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二、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进行学习的"自动式",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式等等。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有局限性,甚至为了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学的烙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辩证矛盾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某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但用于解决另一种问题就不那么功。例如运用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系统的知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它的长处。但是,这种方法缺少信息反馈,容易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如若把讲授法与谈话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辩证的、系统方法论作指导,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各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力求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中学)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023-08-25 22:29:051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赫尔巴特(J.F.Herbert)为代表的传统的“三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严格的纪律,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以杜威(J.Dewey)为代表的“新三中心”,将学生比作太阳,把教师视为行星,把儿童独立学习的可能绝对化,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这两种极端,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一教学的主要矛盾视为具有动态性、转换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对于情景问题,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准备,他们的想法也会彼此不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教师能够将全班上课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 或全班交流,学会数学地交流和交流地学习数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语言对思维的表达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美妙,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第三,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如计算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笔算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先出示带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估算,然后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第四,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是保证现代教法实施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五,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开启学生认知结构的大门。第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增多以及对教学方法本质的深入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另外,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来讲解,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在我国开展的CAI、微格教学。都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直接产物,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现代技术设备的引入对常规教学方法的冲击和变革,找到其中的组合点和发展方向,使其为教学方法服务。
2023-08-25 22:29:171

体育教学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

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所以教育方式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要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带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2023-08-25 22:29:253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此外,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还非常注意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并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造和发展,赋予它浓厚的时代特色,使之担负起新的使命。
2023-08-25 22:31:081

新课改下教学方法有哪些?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有: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或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的方法。2、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3、程序教学法——按知识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方法。4、实验探究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只有以全新的思路,全新方法投入到历史课程改革中,才能使历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学科。
2023-08-25 22:31:192

如何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决定教学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对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如唐立伟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法:一是打破实验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与单元验证式的实验教学的界限,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划分教学内容,把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相应的实验技能训练穿插进行。二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023-08-25 22:31:291

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

  一、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沙洋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形成控辍保学,乐学乐教,高效减负和内涵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肯定成绩,巩固成果。活动实施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初显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认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评价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是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比较模糊。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部分学校存在等待观望情绪,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不适应,存在着“课改”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三是校本教研对“课改”的服务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形式,缺深度。  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模式,优化教学。  本学期,各学校要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主题思想,即在教师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科学安排学、讲与练的时间,规范落实课堂教学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是形式灵活多样。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组织立标学标,观摩交流。通过部分教师“试水”课、全体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交流月等活动,集中展示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实际,将改革工作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  (二)加强管理,评价推动。  各学校要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二是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变革。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参与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变为评学生练习;由评教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是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有利于改革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要有利于倡导学与思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各学校可参照《沙洋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典型引领,活动促进。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联片教研”和“主题系列教研”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培训提高”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教研员、优秀教师到学校巡回举办讲座和上示范课,带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举办高效课堂展示观摩活动。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通过建窗口,树样板,创示范,以此展示部分课改先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课例及课堂文化建设,引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四是组织主题论坛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与高效课堂建设”为主题,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文化培育、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建设等研究性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让教师之间、校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思维碰撞,促进思想升华、整体提高。  (四)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一是组织优秀成果评比。通过广泛征集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优秀的导学案设计、教学实录、案例和论文等,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聚焦课堂,关注课改,研究教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研活动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成果。  二是加大督导评估工作。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师参与度及达标情况的督导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大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考核赋分权重,强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实施、课堂推进和评价制度创新等工作。  三是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对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的称号。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将作为学校绩效考核和评优表模的必要条件。  四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年工作简报》,及时报道各校在课改活动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组织,科学部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团结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课程理念下各种优秀教学方法互通、互补、互促、共进的高效课堂,为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08-25 22:31:411

学校教育中的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今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3)注重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选择。
2023-08-25 22:31:521

你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能力培养改革的?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2.谈论法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3.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6.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7.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8.启发法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9.实习法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2023-08-25 22:32:001

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是什么?

一、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属性,其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动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的选择性、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传授,实际是知识灌输,重视大运动量的练习、作业,实际上流于机械训练,学生面对的是教师的权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权话语”,其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和交差式(为了交作业)的练习,根本无主体性可言。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首先,应该积极开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应该成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研究。当代学习方法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异军突起,占尽风骚。放眼看来,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自由学习(即非指导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等名词术语、教改项目、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二、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教师具有主导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学活动,“教学教学”不能有教无学,也不能有学无教。因为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交往。保持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适当张力,消弭教法与学法的分离,寻求教的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传统教学方法回应“学习方法”挑战的对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荡,实践的创新选择,使“以教为中心的”教法与“以学为中心”的学法从对峙走向整合,从分离走向统一,从“一统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双方张力的积极互动。既然已经在“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这一基本观点上取得了共识,那么,出现“发现学习—发现教学法”、“自由学习—学导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对话交流教学法”、“探究学习—发现式接受式探究学习教学法”、“建构学习—掌握学习教学法”、“活动学习—‘茶馆式"教学法的变化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倡导“注入式灌输”向启发式教学、主导式教学向合作学习教学、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学会式教学向会学式教学、讲授法向谈话法讨论法的转变。所有这些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活动的方法”即互助互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情知教学的整合,突出教学活动的生命性 传统的教学重知轻人,先是割裂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尔后开始强调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统一,这既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也表现在教学过程的活动方式即教学方式上。如由传授教学法发展到“启发式”教学法,由讲授式教学法发展到“讲练结合”教学法,由授受式教学法发展到“发现式教学法”,其他如“演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示范模仿法”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的目的,体现出浓厚的主知主义、理性主义色彩。 主知重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富于理性而单调乏味、逻辑严整而枯燥无趣、肃整冷峻而沉闷呆板、有紧张活动而无勃勃生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有目标任务而无求知兴趣,有死记硬背而无探索欲望,有机械练习而无求新冲动,有好胜心而少好奇心,有好成绩而少好心情,有高分数而无“高峰体验”。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辨析知识正误却不一定能做出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却不一定有追求真理的热情态度,有刻苦勤奋的表现却不一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能遵守教学规范和纪律却不一定能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却不一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单向度的人”。 这种割裂知、情、意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就受到教学改革家如赞科夫、布鲁纳的批评,他们指出,教学活动应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割裂知、情、意的教学方法也持批判态度,他们指出,人的知、情、意具有统一性,教学活动要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应激发人的潜能,促进认知与情感、意志的统一发展。更尖锐的批判则来自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他们指出,心灵不是信息加工器,而是意识、思维、想象力、目的性、创造性与认知的有机集合体;他们批判传统教学使人丧失个性,成为无血无肉无感情的抽象的人,强调教育教学必须关照人的“整体心灵的培育”。 我国以叶澜先生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家将人本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为“生命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为了人们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分门别类知识的增长,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生命活动。 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理论的背景下,暗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对话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游戏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以及非指导性教学等纷纷涌现,并日益受到重视。还有发现教学、程序性教学、掌握学习、“探究—研讨”教学等教学方式中包含的反馈策略,也被迁移借鉴到各种新老教学方法中。其中,上海青浦教学实验改革的情意策略、及时反馈鼓励策略和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影响较大,为许多学校教师借鉴采用。所有这些注重情知整合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及与这些教学方法相关的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融洽、愉快、活跃、开放、宽容、合作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必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灵感、兴致和个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和老师对话交流,智力互激,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从而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智慧,而且会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受到锻炼,潜能得到诱发,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创造力得到解放,主体性得到提升。 四、重视教育技术的开发,突出教学方式的现代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教学理论应该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开发,探索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1.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形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趋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方式。如果说现行多媒体教学还因为多数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未能表现出全新形态的话,那么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同传统课堂教学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比较型相比,则因其将听音、听说、视听、对话、示范转播等多种功能结合于一体,而具有了“全新”教学方法形态的特征。而教学网站、学习网站的始建,网络课程的开放,师生“在线辅导答题”、“视听对话”、“网上练习作业及批改”等形式的尝试,足以说明“网络多媒体”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HTK]2.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充实和完善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HTSS]这里所说的现代教学方法,一是指上世纪下半叶国外出现的发现学习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以及我国上海育才中学实验的“茶馆式”教学法等;二是指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主张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影响较大的“情景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上述教学方法如采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教学,有利于创设逼真的情境,呈现生动形象的音、像、画,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在网络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既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究和发现,也可以采取有指导的发现和探究学习,可以自主检索文献,查询信息,调取相关材料,也可以同教师或同学网上交流和协商,自由陈述不同意见,表达见解和疑问,还可以在虚拟实践活动中进行练习和作业;教师的指导、评议、反馈强化可以个别化、及时化,也可以在线“旁观”无组织的自由学习。 3.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的趋势。传统教学方法指的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常用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等。这些常用传统教学方法历经数百年,自然有其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而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采用,则可以扬长避短,概括地说可以解决呈示信息的效率、效果问题,使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动态和直观。教与学的网站使学生有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使作业批改、练习指导反馈更加及时,使复习个别化和因材施教更加现实,使参观、见习感知突破时空局限,使实习作业有更加仿真的情境。举例说,网上“虚拟实验操作”,既可以提高效率,人人动手,解决传统实验设备有限、难以全员动手的问题,又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此外,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反复练习、及时复习等也更有可能。
2023-08-25 22:32:121

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哪些

(一)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二)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三)重视学习方法研究(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五)重视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2023-08-25 22:32:341

历史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我希望教科书可以不歪曲历史!
2023-08-25 22:32:452

核心素养如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32:521

浅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1、怎样备好课(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育与结合起来;(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今天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5、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一句话,开展“行动研究”。从一个一个的教学课例开始,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们文科组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2、优化练习 我们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预习内容、学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心得。最后,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们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在于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开设了闪光奖,让每一位孩子都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2023-08-25 22:33:221

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策略:1.学生分层:我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己班内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合理地分层(A层、B层、C层)分组(每组4-5人),确保组组同质、组内有层、层层异质。2.教学分层:形成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提优”、“补差”的“分”环节,既有面向全班的统一讲授、答疑、小结,又有针对部分的练习、评价、个别指导,还有分组的领学、自学、合作学。3.目标分层: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和认知水平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师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是学生“踮着脚或跳起来能摸得着的”。4.评价分层: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把后进生“久违”的信心还给他们。注意问题:1.制造“差生”不差的心理氛围,千方百计的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意识,以增进后进生自强不息的观念;2.平时测验以小组为单位,目的在于强化同学的合作互助的思想,并强调个人形象代表小组形象,以督促后进生进步;3.教师的任务是少讲、精讲,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放到异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从“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进行巡迥指导。4.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水至清则无鱼”,差异也是一种美,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消除差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5.教师制定的目标要适宜,一定要是学生“踮着脚或跳起来能摸得着的”,要创造机会让后进生获得成就感,并及时、恰当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取得的成效: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改变了学习观念。4.增强了合作意识。5.提高了综合素质6.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第三方面:创新课堂,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上学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 “创新课堂教学”教学比赛,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合作能力、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活动要求:(五化)1.教学目标多项化。2.教学活动主体化。3.教学方法灵活化。4.教学气氛民主化。5.教学过程动态化。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并将技能学习、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数学组梁静老师所讲《二面角》一课,就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不同类型的二面角模型,并在课上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讲解。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口语表达、手脑结合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再如:语文刘岩老师所讲《介绍》一课,创设了一个班级跳蚤市场的情境,在学生充分预习 “介绍”的要点之后,让他们分别准备一件小物品与别人交换。要求每个人针对自己的物品特点进行介绍,完成与同学间的物物交换。在这一介绍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们认真并涌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利用“介绍”这一知识点“推销”自己的物品;另一方面教师则利用最后讲评时巧妙地将这一知识点进一步强化,并提出关键要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更清晰、准确地掌握知识点;第三则延伸了语文课堂的内容。二、转变体制 创新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并在适当的时候相互结合,可以更好提高学生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综合的专业应用素质。因此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求老师们相互融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例如:语文组的冯鹤老师所讲的《音乐在我心中》一课,为了让学生更专业更真实的理解作者陈刚独特的音乐观点,他请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安老师与他一同以访谈的形式来上这堂课,在视觉、思维、形式上等多角度给学生以强烈刺激,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引导阐述观点的同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煅炼了能力,同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音乐素养。几位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模拟实训课,将会计、经济法、营销等几门专业课用模拟实训的形式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实训中强化专业知识、了解实际应用,完成从理论到实际工作的真正过渡。三、创新方法 开拓空间1.激活“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例如:新颖活泼的知识竞赛、专业性极强的理财问题、趣味问答或谜语、小组合作同台竞技、时事及社会热点话题,还有小品、情景剧、论坛小游戏等多种形式。2.创设“活动点”,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做中学,将“听”知识变为在活动中“悟”知识。比如:语文《善良》一课观点的学习,教师采取了反、正两方展开辩论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辩论中最终了解善良到底是什么、我们该不该坚持的问题;英语课为了提高学生单词发音的准确度则展开英语绕口令大比拼的竞赛活动;音乐欣赏课采用分组小品展示音乐内涵的比赛活动;财会专业课则采纳岗位实践的方式来体验真正的操作过程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知识点的学习,将知识体系寓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合作、体验操作、接受观点、强化知识、提高素质,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3.抓好问题“讨论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载。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例如:数学刘鸣老师在讲《函数的应用》时将“手机月租话费”、“计算机Excel表格”、“龟兔赛跑的故事”等实际或是趣味问题与知识点结合进行讨论,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函数曲线的变幻莫测中,自然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四、更新观念 综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对创新课堂教学的要求,我认为教学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观点:———课堂情境需要有学科味。———课堂讨论要有内在的价值。———合作学习应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体验活动更需要感悟提升。———开放不等于全放手。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综合以上内容,我想,一堂好课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好课有德。2.好课有效。3.好课民主。4.好课求真 。5.好课功夫在课外。总的来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实实在在的去探索,去研究,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首先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身体力行,与教师一道,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探索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3-08-25 22:33:452

十年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08-25 22:33:552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方法

我们不提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因为“教无定法”,但教学又必须有“法”——亦即教学所必须共同遵循的规律。网页链接1依据课本,超出课本1、必须以大纲和教材为“本”,不能随心所欲,开无轨电车。2、但又不能囿于课本,而应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包括:① 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发拙课本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② 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新境地。2疑始疑终按对立统一观点,教学过程应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鲜明的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引起矛盾,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矛盾。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一可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二可激发新的求知欲,三可收到“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余味无穷之效。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出区”概念,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所谓适当的难度就是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知识。难度一适当,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智力的发展。在难度的把握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 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② 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出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③ 复习旧课,不能简单重复“炒冷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适当的密度即适当的容量。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足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教学过程松散、拖沓,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思维活动,影响学习积极性。4教学要博而精“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广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攀高峰。“精”即指对大纲、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要理解其精髓,掌握其精华。要讲得精到,用语精炼,有点睛生辉的功力。5浅者深入,深者浅出对浅显的内容:深入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对深奥的内容: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6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规律性的、抽象的概念。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的事物。7温故知新在复习过程中引入新知,使温故与知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要严格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态度,及时评分,以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8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对开发学生智力极有价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过程中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9基本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巩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练习,直至烂熟于心,成为构成学生智力的基因。10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学生交谈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若上完课即走人,课外不与学生接触,不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也就是不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那么,课上得再“漂亮”也决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3-08-25 22:34:181

当前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进行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化高考改革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 李建平)经国务院同意,体现着全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今天公布。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发布的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反映最为强烈、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改革。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评价考试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多年来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如何打破这套标准,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教育部着手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调查,认真汲取了专家、校长、教师的建议及各地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起草了《通知》初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经国务院同意现正式发布。 《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方法要多样,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通知》提出,要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了体现促进发展的功能,《通知》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措施与方法,比如,评价学生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科学习目标作出详尽规定,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使评价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全面创新。 《通知》提出,要进行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个《通知》的公布,对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作用。教育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根据本通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教育部备案。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作为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根据本通知精神对现行督导评估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 教研部门应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等学校在完成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学会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即高等教育应成为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开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 据调查,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大多数院校还普遍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1.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授,始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影响至深。2.教师本身的因素。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任课教师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够,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欠佳。3.学生自身的因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4.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开展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质量的评估,但这种评价常常是流于形式,其评价结果未能真正与教师聘任、职称评定挂钩。5.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往往仅停留在纸面上;教学信息量的增大与课时数的减少之间的矛盾仍旧存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化、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从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加强对教育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既要注意对经验的积累,又要努力学习高等教育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重视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第三,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校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教育思想学习大讨论,深入宣传教学改革的目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好国家、省市和学校三级教改立项工作。第四,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学校要定期组织各种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包括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等。
2023-08-25 22:34:331

目前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有哪些新理念

教学理念和观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没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既是各教学理念不断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需要。一、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的核心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接受教育不仅是人们就业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成为人们不断发展必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生存的手段,而是成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自觉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他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系统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和“指导” 。实践中,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的提供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精讲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热点、解疑一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讲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路,根据学生实际合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并依此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者。学生必须“学会求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估。二、教学活动要把握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明确做人与学习技能的关系,做人与使用技能的关系,技能不能也不会独立于做人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固定基地建设,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进入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准就业,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提倡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从教学计划上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提高培训的技术层次,把学习技能变成培训技能。再次,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是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真正落实“四种人”,即专家、学者、技师、能工巧匠,不以文凭论英雄,而以技能见高低,切实建立起一支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构建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方法实施一体化现代教学模式,牵扯内容较多,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就业服务等有关部门的全面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有可能实行。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对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该种方法的教学有了总体方向上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制订出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并将方案交由教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合理方案组织实施。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特定信息的传输,而是意义的构建,方法的传授。因此,教学过程是 “阐释——理解——建构”的一体化过程,教师和学生在阐释、理解教学内容过程中对其意义进行建构。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学生的背景、兴趣、需要和理解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同样的学习内容,也因学生个体的差异积累不同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意义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需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增加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就业岗位技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所走的道路,选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主张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成为一体化整合理念指导下职教教学方法的主流,基本表现形式为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岗位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实现教学和社会生产的相互促进。如学校在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物流实验室、机械CAD/CAM室、教学实训实习基地等先进设备和资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内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在实训中,利用企业工作流程或者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课题,使学生有了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四、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范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向学科新领域探索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重视教学的结构和顺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学理念则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强调反思性教学。其根本思想是学生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特有的经验、现实环境及其间的互动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教学是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大众文化去理解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的自我形成过程。现代阐释教学法还将游戏描述为理解的基本方式。反思性教学原本应运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体验为主体”的理念很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常常运用虚拟、目标、情景、案例等各种教学手段,由此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置试验场境,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诸如运用物流教学沙盘,虚拟世界汇集真实世界的各种境况,虚实交替,其效果比训练场更好。后现代教学理念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与“体验”,而虚拟教学范式的神奇效果正是源于学生的体验。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存在一个理想的想象世界,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只作解释不作判断和结论。要求教师只对事物和现象作解释,不作任何价值判断,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教师不作结论,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破传统教条主义的规范,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情景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在这种教学范式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有学生在理解中发现真理。五、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交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如何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一定要把握平等这个基本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的平等。其实师生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从另一方汲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为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3-08-25 22:34:441

如何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要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08-25 22:34:541

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思考

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思考   开放性实验实训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实验实训、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的有效模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思考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的研究,要灵活多样,寻求多种途径,利用虚拟实验室及网络等现有资源,开展开放式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利用远程教学,将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以网络资讯平台为基础,通过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规划人力资源,以就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能沟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教、学信息平台。    论文关键词: 网络资讯平台 远程教学 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网络资源教学,将以课堂传授及网络资源教学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设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落实到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的研究中。   一、实验实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开放式实验实训。   开放性实验实训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实验实训、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的有效模式,是学分制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于2006年在信息系实验室实行了开放式实验室的试点工作,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虚拟实验室投入使用。   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如单片机、数控编程等枯燥、难懂的课程,实验多,实验受条件限制大的特点,开发CAI课件和建设虚拟实验室。如数控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真系统(MCS— 51系列),PLC控制实验装置(虚拟与实际硬件结合)、电工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仿真、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三)远程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一、开展远程教学。不断丰富和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如我校与上海艾奇杰-番茄主义西餐厅合作,实施烘焙远程教学培训。   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提高实训教学的比例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近年来,中心利用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构建了“三层次”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实验教学贯彻PBL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实验,因材施教。   (二)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   (1)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基地。   (2)采用校企联合办建实验室。联合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生的创新相结合,通过联合办学,学校既可以紧跟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的发展,又省去了大量更新设备的费用。   (三)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效果   高职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高职教材建设,以加强实验实训效果。高职教材要体现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我院在实验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 学校教师与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我们经过探索,总结出“感知u2192参与u2192质疑u2192合作u2192发现u2192总结”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   (一)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当前,我院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及质量体系管理过程质量管理过程图;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二)实训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   近年来,针对沿海地区急需懂得现代制造技术、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情况,我院专门组织机械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培训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UG和PRO-E软件等实用软件的使用;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才的急需,我们组织机电系学生进行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实训;针对苏北地区也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难招,尤其是淮安地区的需求,我院组织信息系学生培训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这样,把学生就业后的上岗培训和就业前的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以网络资讯平台为基础,共汇厂校川流的共生生态   (一)建构资讯网络平台   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保障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广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借鉴其他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合约式”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我校于与昆山达鑫电子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比较成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温先生的千乡万才计划,我校开展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网络互动平台设计依据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网络互动的方式:同步性还是异步;完整的网络互动平台的组成:网络互动支持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开发工具及网络互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有了这样的设计考虑,我们才能实现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   (二)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   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将通过以就业为核心的校园液晶电视传媒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将大量的新实事闻、课务信息等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在校园内滚动播放。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能沟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教学信息平台,为我校的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快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三)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规划人力资源   设立人力规划流程图,设计一个网站放在校园网上,网页完成后将相关信息放在《炎黄网络互动平台》上发布。供广大师生及企业用户浏览,实现运行,并设置沟通的平台交流信息,可通过语音或邮件的方式,实现交流的同步与不同步,达成厂校人力资源互动互补。   (1)我校曾与振维电子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由振维电子提供培训教材、实物产品及简易设备在炎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专业师资由振维电子方工程师和本院资深教师组成;   (2)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及对所需人才规格的需求。选派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下厂挂职,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五、结论   我院通过利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式实验实训、网络资讯平台、远程教学、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中国教师报[R],2006,10,24   [3]范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和实践.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党工部[R],2008   [5]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   [6]龚自康,李素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 ;
2023-08-25 22:35:011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模式改革吗

包括。教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改是指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的教改是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2023-08-25 22:35:1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08-25 22:35:262

参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参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 重新审视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反映行业需求和学科最新发展。强调跨学科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2、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案例研究、项目驱动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技术整合: 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机会。4、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5、实践机会: 提供实践机会,如实习、实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6、教师培训和发展: 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培训他们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和评估方式。7、评估方式改革: 重新审视评估方式,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包括项目作业、展示、口头报告等,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1、提高学习成果和素质: 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和更广泛的技能。2、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场中脱颖而出。3、适应社会需求: 教学改革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获得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4、提升就业竞争力: 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5、促进终身学习: 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
2023-08-25 22:35:331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哪些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023-08-25 22:36:231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或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的方法。2、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3、程序教学法——按知识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方法。4、实验探究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等。
2023-08-25 22:36:331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正确答案:B,C,D解析: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现代化、心理学化、个性化。因此,本题选择BCD选项。(本解析由何龙提供)
2023-08-25 22:37:361

核心素养如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37:431

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学为主,教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3-08-25 22:39:091

核心素养教育如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呢?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39:391

试述教学方法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023-08-25 22:40:091

如何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1、怎样备好课(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育与结合起来;(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今天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5、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一句话,开展“行动研究”。从一个一个的教学课例开始,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们文科组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2、优化练习 我们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预习内容、学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心得。最后,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们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在于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开设了闪光奖,让每一位孩子都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2023-08-25 22:40:191

历史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追求的是将历史的前因后果、人物事件、历史影响、历史评价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不用自己去思考,只要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住就行,记忆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方法,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 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规定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的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尽快学会实施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发挥学生潜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重视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注重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以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出对历史优秀人物的崇敬,从而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指导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尊和互动,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设置的情境不能与生活脱节,必须要与学生实际有紧密联系,要让学生从思考、讨论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证。 由于历史课的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而每个教师的任教班级又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外的交流沟通的时间就会很少,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上的有限教学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中师生积极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要形式。 历史课堂提供学生的是具体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能从中提炼出有趣味的知识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问题,辛亥革命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按照以往的教学,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他胜利以及失败的含义。 所以在讲到这节课的时候,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在肯定他们观点的同时,要让他们理解辛亥革命成功是因为推翻了封建帝制,他的失败是因为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还有参与,就达到学习的目的,掌握历史知识。 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勇于表达他们的观点,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导入新课,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等。 比如,在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是,考虑到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就可以现提出问题,在农村农民平时都做什么?地是自己家的吗?以前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总之,从上课开始,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但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多大兴趣,上课感到枯燥乏味,容易走神瞌睡,甚至对历史课产生抵触情绪,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喜欢的历史史实在历史课本中往往只是个大概,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们教师切忌照本宣科。 但值得我们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 追答 因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可以还原它曲折的、生动的情节,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易于接受,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 课不管怎么上,我们总得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这一节课应该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有哪些收获,让课堂变得开放一些,采取多种方式授课,讨论、辩论或者是通过角色演绎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以更好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对史料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要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要发生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历史的教与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维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2023-08-25 22:40:291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各方面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40:361

教学法的变革趋势一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08-25 22:41:213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41:281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学生主体。进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如下: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第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第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
2023-08-25 22:42:451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里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里如下: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学生主体。进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如下: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第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第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
2023-08-25 22:43:151

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方法

1、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2、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行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3、教学改革中运用电教手段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取得个别效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在性别、年龄、智商、个性、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复杂的教学改革群体。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深入,收到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4、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改革艺术。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改革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改革结构和学生思维结构相吻合。5、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做好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教学改革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6、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特别是每一个细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交流。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探究技能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体现学生自主性时,要加强有效性学习的研究。7、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展开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8、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3-08-25 22:43:581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如下:1、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总目标: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到一个信任、两个提高: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目标: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素要,提高备课能力,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是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善于合作,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效目标: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愉悦。
2023-08-25 22:44:101

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你觉得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应该把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然后和网络搭配起来,这样才可以出现改革的情况,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023-08-25 22:44:575

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改革田径教学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想改变大多数人对体育教学的观念还是很难,只能从自身出发,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某个体育运动技能,无需强调学生的竞技水平能达到什么的程度,观念的改变在于自己想法的变新,田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于教学方法各异,主题不变,形式翻新,内容丰富,教法多样。感觉还是说玩法吧!能让学生玩起来就行,能让学生动起来就好。刻意的去要求,还不如让他们主动的发挥。我们无非只是个平台,就像玩游戏一样精彩的内容是吸引他们的关键,老师无非就是一个提供游戏的平台而已!呵呵,见笑了。
2023-08-25 22:45:512

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有什么好的做法?

一定要选择更加优秀的授课模式,可以选择PPT或者课件的方式教学,然后也应该丰富课堂内容,还应该增加游戏环节,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2023-08-25 22:46:006

课题属于教学方法改进吗

题主是否想询问“教改课题属于教学方法改进吗”?是。1、教改课题是指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项目,通常由教育厅或者高校教务处主办。教改课题通常需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重在发现问题,改变革新后取得进步,所以教改课题属于教学方法改进。2、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023-08-25 22:46:461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46:551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体现是什么?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2:47:241

[《自然辩证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摘 要: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通过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主要是认识和把握医学发展的趋势和研究者所在学科、领域最新动向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认识医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的能力,掌握并应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从事科研工作。   关键词:医学硕士生 自然辩证法 教学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05-02   根据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改革和经验,要使医学硕士研究生成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各领域中最富创造力的科研群体,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必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系统扎实的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使医学硕士研究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辩证思维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科研能力。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教学中联系学生专业、联系科技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实践相结合   作为医学硕士研究生特有的创新能力需要系统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其创新意识。自然辩证法的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工作阅历和思想认识方面,更为成熟,有强烈的知识求知欲,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更为关注与重视。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然辩证法课程的自身特点,着眼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及时向学生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理论的新进展,及时概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在准确介绍学科发展中成熟、稳定的内容的同时,评介在学术界产生影响的学术观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医科大学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鼓励研究生在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同时,关注科技发展的现实,积极探索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然而,由于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分为基础型、科研型两大类,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广博,教学时数偏少,于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开辟自然辩证法第二课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具体做法是:将研究生中按照基础型、科研型和各专业情况后组织起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科技发展、联系专业实际,以现代医学学术讲座、专题科研讨论、参观访问等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有限的课堂教学以一种新的形式延伸至课外,并做到以点带面,推动全体研究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自然辩证法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增加新内容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结合得相当紧密,它特别注重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思想,同时借鉴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具有大跨度的交叉性、融合性、综合性。以往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种倾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单纯的继承、单一的思路,造成了教学中的照本宣科,偏离现实生活实际。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课程与以往的政治理论课同样是一门公共课,往往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形式。同学们普遍要求,作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要改变以往的模式,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接轨,减少教条灌输,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力求与时俱进。讲授有关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时,在引用科学家史料、传记和取得成果的同时,与国际国内相关情况相结合,注意贴近学生所能感悟的现实事迹。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及时介绍本校获得国家自然科技奖项目“西北地区包虫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学校各系部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成绩和科研 心得体会 ,多年的科学和教学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果,而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某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师和研究人员对现代科学的规律和方法有许多切身体会,他们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为研究生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进行自然辩证法最贴近现实、最鲜活的案例分析素材。   在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了“教学实践”的尝试。所谓“教学实践”活动,就是要求研究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和 教学计划 中指定的教学实践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进行社会调查、采访,然后撰写评传文章,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多种角度,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为了搞好“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首先明确这一主题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采访目的、任务和要求。有些学生过去从未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研究》、《医学与哲学》、《医学与社会》等杂志上挑选优秀的“人物评传”文章作为“范文”,供学习写作方法参考。同时要求在采访前就拟定好采访提纲。“教学实践”活动得到了研究生部的大力支持,研究生部党总支对这一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生们认真整理采访记录,写出了论文,经导师审阅的优秀论文,建议研究生向有关刊物投稿。这一活动,不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且受到导师们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教学实践”是我们进行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一次的尝试。研究生与其导师和所研究的学科关系密切,在专业上有共同语言,而研究生正在学习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跨学科的优势。通过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开展调查访问,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教学实践”活动具体生动,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社会实际联系的良好机会。学生们亲自采访,搜集和整理资料并撰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接受教育、深受启发的过程,也为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内容增添了熟悉、生动的具体实例。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以及科学方法、科学家的素质等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023-08-25 22:47:511

谈谈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谈谈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导语:法学本科教学中,普遍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法学理论课主要部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广泛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假设的法律状况,并可以运用逻辑来推定法律。   一、对法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强化外语教学,熟练掌握英语和其他外语。   在国际组织的活动、国际经贸交往和科技交流中,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在一个国际性组织的群体活动中,或是在某种国际性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其法律文件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没有足够的英语能力,就无法及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实现自己的权利。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迫切需要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精通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外国法律,维护我国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因此,必须重视外语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面向世界,成为具有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的`法律高素质人才。   第二,突出国际法律内容的教学,熟练掌握国际法律知识和外国法律知识。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多边交流与合作日趋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日益重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迅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而WTO规则及其他国际法规则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内法的制定、修改和适用。因此,法学本科教学中应加强对国际法律规则的研究,特别是对WTO规则、英美法及港澳台法等相关课程应开设给学生选修,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第三,必须重视法学理论和理论法学的教学。   法学理论课主要部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广泛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假设的法律状况,并可以运用逻辑来推定法律。在课程设置上还应重视理论法学课程及应用法学课程中原理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法理学、宪法学等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法治等现代法律价值观及保护人权理念。   第四,重视与法律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设置。   现今的社会关系已经非常复杂,非具备相应的专门知识已很难理解和把握它们。比方说处理专利问题必须具有科技教育的背景,处理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则应该掌握投资、贸易方面的知识等。因此,法学本科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培养,可通过选修课形式开设经济学、哲学、工学等相关课程。   二、对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直接参与法律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明显滞后,与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实践教学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无法完成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素养的任务;二是没有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混乱;三是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不健全,没有科学的考核标准,无法真实反映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四是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均严重不足,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开展或没有实际效果。因此,必须改革旧的法学教学模式和法学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创新课堂案例教学。开展以课堂讨论、辩论式、互动式为主要形式的案例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二是加强模拟法庭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熟悉司法审判的程序和法律规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校外法学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司法机构参与司法实践和专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的理解,增强法律实践和操作技能。   三、对法学本科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法学本科教学中,普遍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过去那种填鸭式、说教式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读教案,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考试前学生紧急背笔记,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但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而没有做到传授知识与训练学生能力并重。因此,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呼声很大。在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变单纯讲授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变单纯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法学知识和技能。 ;
2023-08-25 22:48:111

小学二年级在改革教学方法上所采取的措施和作法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08-25 22:48:311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今社会,信息革命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现在正步入信息社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广大实验教师已融入了课改的洪流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走到了课改前沿,他们大胆实践,尝试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普及。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乐教,学生爱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作为其中一员,勤奋学习,大胆尝试,获益匪浅,并从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种变化。下面我粗浅的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老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计算机的使用和资源的网络化等技术环境,不但有益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孕育和发展着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环境,更多运用合作式学习的策略,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师单一传授的方式。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多角度的转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因此教师就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另外,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023-08-25 22:4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