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023-08-27 14:28:56
共2条回复
FinCloud

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西柚不是西游

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与学生共享获得知识的过程.

相关推荐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2023-08-26 10:34:481

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

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2023-08-26 10:34:571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教学环节,即教学活动中链锁式结构的诸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衔接。如综合课中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称为五个教学环节。当前基础课程改革中学习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成为广受关注的学习理论。有效教学不仅需要从教学角度探讨有效,更重要的需要从学习的角度探讨有效。有效教学尝试学习是在教师引导、合作、参与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运用尝试学习建构起来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学习效率较高,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有效教学,尝试学习”五环节教学模式。拓展资料: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尝试学习是指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使学生在愉快、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乐于尝试,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在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愉快——尝试——愉快”的良性循环。有效教学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合作、参与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运用尝试学习建构起来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学习效率较高,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让学生学会合作、尝试,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有效教学尝试学习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尝试学习、合作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在尝试学习中体现,
2023-08-26 10:35:101

探究式教学法是什么?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接触各种问题的新奇现象,去寻找问题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各种方法去做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从中得出结论。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上课,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创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创精神的发展。
2023-08-26 10:35:321

简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论证→评价交流。1、创设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2、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3、自主(或小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4、协作交流。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特征及优点: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常见两种表现形态:即建立专题网站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023-08-26 10:35:421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知识。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实验和观察: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理解知识。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或模拟实验,通过亲身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可以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种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和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或实验后,可以进行反思和讨论。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启发。创造性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设计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理解。这种创造性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教师引导: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理解知识。这些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
2023-08-26 10:36:371

探究式教学的操作要点

探究式教学的操作要点如下:一要注意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情境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地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创设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教学情景;创设开放性情景。二要注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堂探究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物理,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物理,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不能只把眼光看在教科书上,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要注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得到快乐。都能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笔者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盼上物理课,现在每节物理课上师生都能交往互动,配合默契。
2023-08-26 10:36:451

探究式教学具有哪几个方面和特征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 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过程性: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
2023-08-26 10:37:36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2023-08-26 10:37:571

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有哪些促进作用

探究式学习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探究式教学大部分以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六个环节完成,这个六个环节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题,教师的组织、引导、倾听、点评为辅”的教学理念,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023-08-26 10:38:051

试述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要求。

(1)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3)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和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缺点在于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时间较长。(4)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要求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不能轻易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
2023-08-26 10:38:121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如下: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程序 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五阶段、五中心”的基本问题解决的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如下:一、呈现化学问题阶段,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 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鼓舞性问题能够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迅速将其带入愿意学习的思维境地。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可由家中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面粉发酸了怎么办?”(学生答:加碱);“这里所说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答:碳酸钠);“属于哪类物质?”(学生答:盐类);“它的酸碱性如何?可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学生会从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其他盐的酸碱性如何”等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自然地将矛盾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2. 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的验证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备,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装置、药品、操作);证明概念、理论或习题的有关实验探究。
2023-08-26 10:38:201

探究式教学的五个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探究式教学是美国k-12,甚至高等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很多IB学校采用的课程都是基于探究式教学法创设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进行第一次集体讨论;第三步:经过第二次集体讨论,完成实验设计,以进行调查研究;第四步:进行实验和观测;第五步:信息和数据处理,并把它们转换成实证;第六步:结论和表达;第七步:集体讨论,进行回顾,联系生活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2023-08-26 10:38:421

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实验课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经,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途经。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标生物教学中,实验课所占比例比以前增多了,不仅有演示实验,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分组实验,所以实验课考核是期末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前制定评定方案。在实验课前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制定出本课明确而详细的评分细则,但不能过多过细,关键便于课堂实施。我采用了A、B、C、D四个等级来评定小组实验情况的方法,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课。我制定了以下评分细则:   (1)观察菜豆种子时,各小组成员能对照教材图解,认清种子各部分结构者得D级。   (2)在观察玉米种子时,能参照教材解剖方法进行解剖者升为C级。   (3)能完成讨论题,并填写答案,经老师检查合格者升为B级。   (4)认真填写了实验报告,记录了菜豆与玉米种子不同点与相同点者升为A级。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多学科,教师应该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和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论证、讨论和交流.总之,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023-08-26 10:38:532

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区别:学习主体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授课来传授知识;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学习方式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方式以听讲、记忆为主;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实验为主。教学内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所有知识点都讲授一遍,强调学生的记忆;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依托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现。教学目标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评价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考察学生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和思考性。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各有优点和不足,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2023-08-26 10:39:012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让受教育者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亲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其核心是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目标,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贯穿让孩子们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的“以探究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探究式教学不同于接受式教学,它非常强调学的参与与体验,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过程的建立,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5)检验与评价(6)表达与交流。 探究式教学过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方法和内涵丰富多彩
2023-08-26 10:39:121

探索式教学法适合哪种学生

探索是教学法适合那些喜欢钻研喜欢动脑的学生
2023-08-26 10:39:217

在做探究性教学时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应该注意10个方面!
2023-08-26 10:39:383

初中数学探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把学生的议论和练习与教师的引导和讲评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学活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重视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消化课堂知识,主要掌握“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动笔.2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以创设情境为主体
2023-08-26 10:39:572

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

发现式科学探究教学是基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思想而形成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科学的角度看,发现式探究科学教学就是发现学习,但是因为我国不少人错误地把“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以这里有必要加以澄清,旨在说明“发现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探究式科学教学:类型与特征》——丁邦平教授
2023-08-26 10:40:062

小学哪些教学内容适合探究式教学

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业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无情地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学习的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而对儿童是否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则从来没有为孩子想过.数学,究竟给我们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什么?是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我们是否口服心服一个新的观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探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曾说过:“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前提.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焰点燃,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师常用一种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知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为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从儿童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故事演绎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对话情境的途径,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创设以故事激趣(课件出示,猴兄弟卖饼广告图)的情境.小兔最爱吃萝卜做的饼了.一天它来到森林里的“卖饼店”,想买好吃又便宜的饼,但给猴兄弟广告难住了,不知买谁家的便宜.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它吗?请看广告:猴哥的广告:“快来买饼吧! 120 元可买 60 个.”猴二的广告:“特大优惠! 1200 元可买 600 个.”猴弟的广告:“大减价了! 12 元可买 6 个.”教师问: 1 、“你觉得买哪一家的饼便宜.请你算一算. 2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这样故事导入新知探索,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使学生急于参与新知的探索之中. 二、实施探究操作,引导探究行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行动与思想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操作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使他们的眼、手、脑、口并用,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要领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有关的算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思和创造力.如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一开课,我就让学生拿出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用三根小棒拼组不同的图形,能拼多少个就拼多少个.同学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拼出了我意想不到的许多图形……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重视探究过程,不断升华体验 影响课堂的优质、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不会学数学,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学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常用分析、综合法、实验操作等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思考、观察、尝试、讨论、交流等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若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几个纸圆,上课时,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圆已有哪些认识?(会有学生说圆心、半径、直径.)你能想办法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吗?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纸圆进行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的学习活动.(1)通过折一折,使学生发现比较长的折痕是圆的直径,短折痕是圆的半径,折痕相交的一个点是圆心;(2)说一说,让学生仔细观察折痕,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直径、半径和圆心;(3)量一量折痕的长短,学生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 1/2 );(4)同桌比一比,学生发现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直径或半径都相等.这样设计,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意识. 四、创设阶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可作为认知的对象,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表达、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适时指导,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精心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克服障碍,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如: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出示一组比较简单的数: 9 、 12 、 33 、 123 、 186 、 219 、、 726 ,让学生判断这一些数中哪些能被 3 整除,并能发现规律,此时会有学生说“个位上的数是 3 、 6 、 9 的数能被 3 整除”,也会有学生提出“ 12 的个位不是 3 ”,但是它也能被 3 整除的质疑.教师再给出这样的一组数: 23 、 46 、 149 、 323 、 916 让学生判断、验证.学生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认为能,而又被验证的结果所否定.这时,这一矛盾立刻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想一想:能被 3 整除的数会不会与 3 会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又有什麽样的关系呢?(会有学生说:这些数是 3 的倍数),你能举出能被 3 整除的数吗?让学生大量列举数例,然后仔细观察这些数,看一看有什麽特点,相信你会有所发现.学生经过举例、验证、交流、总结,在寻找结论的同时,不仅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023-08-26 10:40:171

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有什么区别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认识的误区   1.概念理解的模糊化。   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教育史上卢梭、杜威、布鲁纳是主要的倡导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也曾提倡过。而现阶段,它的再度提出却经历了一个不短时间的酝酿、探索、试验和决策阶段。其实,这本非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过去太重视接受式学习方式,对其长久忽略甚至漠视、忘记。因此,使得部分教育工作者现在对其概念的理解   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误“将探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运用、理解知识去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一种倾向。这样地一味强“调科学研究”、“科技活动”会造“成探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狭隘性。事实上,探究性学习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科学、艺术、道德,涵盖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与自我三个纬度,应当在探究中达到均衡与整合。
2023-08-26 10:40:282

发现式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有什么区别?

通常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是: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⑴问题教学法 ⑵探究教学法 ⑶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作物育种目标制定、杂种后代单株选择、株系选择、自交系配合力测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2023-08-26 10:40:381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它具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它具有哪些特点?答: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的特点是: 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2023-08-26 10:40:481

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哪三类

(一)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  (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理论基础   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2.基本程序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3.教学原则   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4.辅助系统   需要一定的供学生探究学习的设备和相关资料.   5.教学效果   优点:能够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缺点: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 的时间比较长.   6.实施建议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四)概念获得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   1.理论基础   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汀的思维研究理论.他们认为分类是把不同的事物当作相等看待,是将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化和系统化的手段,从而建立一定的概念来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五个要素:名称、定义 、属性、例子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   2.基本程序   概念获得模式共包含这些步骤: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3.教学原则   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念获得模式是采取“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概念后还需要进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属、种、差别等方面去理解概念.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把与概念相关的或相似的概念、逻辑相关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等等进行辨析.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4.辅助系统   需要大量正反例子,课前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   5.教学效果   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6.实施建议   针对概念性很强的内容实施教学,课前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五)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1.理论基础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   2.教学程序   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他的教学七步骤中的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外部的各种情况,内部情况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外部情况是指学习环境,它的组成要因素有:个别差异、元认知、环境因子.动机是学习新知识的各种诱因,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情绪感受、注意、区分、意向.组织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相互联系、联想、构思、建立模型.应用是对新知识的初步尝试,它的构成要素有:参与、尝试、体验、结果.评价是对新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之后的评定,它的组成要素有:告知、比较、赋予价值、选择.重复是练习与巩固的过程,它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强化、练习、形成习惯、常规、记忆、遗忘.拓展是把新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它的构成要素有延伸、迁移、转换、系统、综合.   3.教学原则   巴特勒从信息加工理论出发,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   4.辅助系统   一般的课堂环境,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师.   5.教学效果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发教学内容它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6.实施建议   教师应该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具有一定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就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六)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1.理论基础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2.基本程序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3.教学原则   情境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辅助系统   巧设情境,合作学习.   5.教学效果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6.实施建议   创设情境适时抛出问题,注意情境感染与熏陶作用.(七)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他是德国教育实践家M·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1.理论基础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   2.基本程序   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范例教学”主张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所谓范例性地阐明“个”案,指用典型事实和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所谓范例性阐明“类”案,是指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范例性掌握规律原理是指从大量的“类”案中总结出规律和原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规律或原理的表述要准确,对规律原理的名称要清楚;掌握规律原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运用,因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为了了解学生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3.教育原则   要遵循这个基本顺序:从个别入手,归纳成类,再从类入手,提炼本质特征,最后上升到规律与原理.   4.辅助系统   选取不同的带有典型性的范例.   5.教学效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   6.实施建议   比较适合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教学,范例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3-08-26 10:40:581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设置的改革,教材体系的改革发展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探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用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被作为一个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提出。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使用的教材为探究的主要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评价探究的成败。而学生作为课堂探究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结果。也就是说,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要求师生积极参与,教师做好指导,学生当好主人。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投入点。英语这门课程具有起特殊性,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机械地操练是很枯燥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使用语言的环境和氛围,把课堂上机械操练语言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在教学中根据课堂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一、情景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并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景,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比如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的Unit 1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名字的差异,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课前让学生做一张小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教师也做些小卡片,其中一张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其余的都写上英文名字。上课时先让学生相互交换卡片,了解其中文名字,并进行如下的问答: A:Whatu2032s your name? B:My name is(用中文名字回答) A:Whatu2032s your name? B:Iu2032m(用中文名字回答)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Whatu2032s your last name?或Whatu2032s your first name?并根据学生卡片上所写的名字帮助学生回答。然后,想学生发放自己准备好的写有英文名字的小卡片,如:Jenny Brown、Jim Smith、Gina Green、Alice Green、Nick White、Jack Smith等等,要学生说出哪些是first names,哪些是 last names? 启发学生比较中、英文名字有何不同之处?明确中文名字家庭姓在前,名字在后。而英问名字家庭姓在后,名字在前。 二、改变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以及英语语言基础,使他们具有构建智慧的能力。我充分利用这一能力,在课堂上我尝试着使用能启发学生思维的why式提问方式代替what式提问方式。我选择Why do you think they burn the trees?代替What do you do to plant crops?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测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或介绍写作背景。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的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英语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剖析,这样的回答是机械的。
2023-08-26 10:41:071

新课标理念下科学探究式教学流程有哪些

一是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2023-08-26 10:41:161

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一。④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实验的总结2013年6月(1) 实验后测评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提高(2) 将课堂实验的过程上升到理论,使学生受益终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改变教学方法,教师教。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 3:盼盼中学七年级学生。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再而三地强化训练: 1,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课题的可行性与分析(1校领导对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2学生自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改变教学方法。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善于倾听,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⑤智力技能:实验的总结2013年6月(1) 实验后测评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提高(2) 将课堂实验的过程上升到理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五,应善于倾听,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包括了学习态度、探究学习能力的测评第二阶段、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实验的显著特征。三:学生自主、达成共识、研究:实验的进行(2013年3月—2013、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拟定课题实践方案 2。灌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个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强制的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总结“自主,材料分析法九,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命题:盼盼中学七年级学生、调查、目标、合作。”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即新授课(3课时)+阅读课(3课时),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命题。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教师老是扶着学生学,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落实自主,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课题的研究过程。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合作:①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六: 1:落实自主.4月) 1、合作、探究性学习一,培养发现,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达成共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方能培养大才、课题的重点难点,随时供学生进行网上浏览和网上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 ①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目标、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它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理智能力的蔑视,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对学生进行自主,随时供学生进行网上浏览和网上研究。⑤智力技能,即新授课(3课时)+阅读课(3课时),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课程的设置安排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课时为准,去获得自己的知识,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联合力量去达到某一目的。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包括了学习态度,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目的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互相交流、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沟通。八,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 2。十。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探究、合作.难点: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②阅读书本的能力,我们决定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培养发现、合作。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分析(1校领导对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2学生自主.难点。新课程强调,不能盛气凌人。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①课前自学②课堂讨论③课堂讲析④总结演练七。 2。 2。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合作、合作。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锻炼,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1)研究报告(2)论文(3)优秀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供学生开架阅读,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拟定课题实践方案 2、探究能力的教育理念已在全体师生中达成共识(3) 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投入十一.6月)此课题方案用于2013年4月在七年组在教学实践中。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即以学生为根本。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课题研究的目的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大胆地让学生思考,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课题的研究方法讨论分析法,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题的研究方法讨论分析法。基于此、探究,探明实验的科学性、探究性学习、课题展示的方式,去获得自己的知识,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重点、杂志、探究学习。二,这一切都必须靠“自主.重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课题的研究准备(时间2013年3,使学生受益终生:培养学生的五种学习能力。基于此、合作,方能培养大才。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 2,善于理解,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的弊端、合作、课题的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研究活动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4:课题的研究准备(时间2013年3、探究性学习,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探究学习,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它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理智能力的蔑视,材料分析法九,教师教,合作探究法、探究学习”模式、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希望在全校推广、合作,供学生开架阅读、报刊,、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并希望在全校推广,引导学生置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灌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个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强制的手段,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的弊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方式,共同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方法,使学生探究出一条成才的道路、合作。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它是师生之间为了协调。②阅读书本的能力。 ③有一定数量的上网计算机、实施步骤 1,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①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合作。 3。十。教师老是扶着学生学、沟通、探究学习能力的测评第二阶段、探究、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研究活动法、课题的重点难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五种学习能力,它是师生之间为了协调,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②有一定数量的功放设施及相应的音像资料、合作、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八。教师对学生,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大胆地让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教育理念已在全体师生中达成共识(3) 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投入十一,总结概括法,,不能盛气凌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六,这一切都必须靠“自主,联合力量去达到某一目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③听记能力,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总结“自主.6月)此课题方案用于2013年4月在七年组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及能力。④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课程的设置安排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课时为准,引导学生置疑。 4,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变灌输为交往、杂志、实施步骤 1,只能培养小才、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使学生探究出一条成才的道路,善于理解、报刊、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通过讨论,只能培养小才、调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互相交流,建立旨在充分调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 ②有一定数量的功放设施及相应的音像资料,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 ①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培养学生自觉地学习,探明实验的科学性: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的研究措施通过自主、课题的研究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课题的研究措施通过自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探索性为基础、课题展示的方式。第三阶段、锻炼,总结概括法。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实验的显著特征。第三阶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地学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4月) 1,合作探究法。 2。教师对学生,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 ③有一定数量的上网计算机、再而三地强化训练。③听记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①课前自学②课堂讨论③课堂讲析④总结演练七,共同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方法、探索性为基础、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新的学习方式包括:变灌输为交往.教学方式,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提高语文素养及能力:实验的进行(2013年3月—2013,我们决定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
2023-08-26 10:41:272

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有哪些?

指导式的教学模式,导控式的教学模式,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模仿式的教学模式等等。
2023-08-26 10:41:494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和做好教师的有效领导

 创设问题情景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通过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②通过问题情景来讨论问题,展开联想,提出猜想,训练学生创新所需的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③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 ①通过实验,激发求知欲 ②通过实验,层层设置情景,探索规律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如在“电磁振荡”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②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得到上述物理量是同步变化的)③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④如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⑤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⑥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但把原有知识回忆起来了,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学生猜想情况,提出各种假说,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调动。  3、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科技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双向闭路电视、多媒体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能把一些无法看清的现象模拟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取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思维加工奠定基础。它恰当的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唤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教学实例)在“原子核式结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这一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为: 设问:按照“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假设: 假如是上述结构,那么当高能粒子穿过金箔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猜想: 让学生猜想高能粒子穿过时出现的情况。  多媒体模拟演示: 再现α散射实验(α粒子穿过金箔)的情景 推测: 由绝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的实验事实,说明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极少数α粒子的偏向角超过90°甚至反向弹回,说明其中有一个质量集中、电荷集中、体积较小的核。 创想: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多媒体 ①通过实验,激发求知欲  ②通过实验,层层设置情景,探索规律  (教学实例)在“变压器”教学中,为了探索“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时,设计了一系列小实验先定性后定量研究。实验步骤为:a、利用可拆式变压器,副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并连接一个小灯泡,先加入一组线圈,请学生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b、再逐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使灯变亮的欲望进一步加强,最后灯终于变亮了。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中更加想知道“输出电压与匝数”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再与学生一起探索。实验2步骤为:a、利用可拆式变压器实验装置,在原、副线圈二端各接一个电压表;b、记录原、副线圈的匝数及二个电压表的示数;c、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再记录二个电压表的示数;d、根据数据分析请学生得出“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规律。接下来进一步探索,实验3的步骤为:a、在实验2的电路中接入二个电流表;b、测出各表的示数;c、计算U1I1、U2I2的值,并提出问题为何U1I1>U2I2呢?d、进一步实验,将可拆式变压器的铁芯向右移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得更小,从而说明实验中总有铁损、磁损,再抽象出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即U1I1=U2I2。这样由实验步步深入,层层设置问题情景,围绕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符合高中生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认知规律。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教学实例)在“电阻定律”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请学生先计算“220v,40w”灯泡的电阻是多少?②电阻的测量用什么办法?③演示实验得到的测量值与计算值为何相差这么大?(约10倍)④为了弄清这一问题,还得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  又如在“电磁振荡”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②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得到上述物理量是同步变化的)③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④如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⑤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⑥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但把原有知识回忆起来了,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学生猜想情况,提出各种假说,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调动。  3、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科技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双向闭路电视、多媒体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能把一些无法看清的现象模拟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取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思维加工奠定基础。它恰当的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唤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教学实例)在“原子核式结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这一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为:  设问: 按照“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假设: 假如是上述结构,那么当高能粒子穿过金箔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猜想: 让学生猜想高能粒子穿过时出现的情况。  多媒体模 拟演示: 再现α散射实验(α粒子穿过金箔)的情景  推测: 由绝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的实验事实,说明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极少数α粒子的偏向角超过90°甚至反向弹回,说明其中有一个质量集中、电荷集中、体积较小的核。  创想: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多媒体模 拟演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按上述教学过程,学生沿着前人的思维足迹,用类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假设、验证、创想、模拟演示等,成功地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感到成就感的同时,迸发出创造欲望的火花。  4、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实例)在“电源输出功率”教学中,提出如下问题情景:手头上有三根电炉丝,阻值分别为6Ω、8Ω、10Ω,现要把其中一根电炉丝接到一电动势为12v,内阻为8Ω的电源上,去烧开一小杯水,假定三根电炉丝的额定功率足够大,问选择哪一根电炉丝烧这杯水最快?  由于这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纷纷发表看法,有的选6Ω、有的选8Ω、有的选10Ω。但追究理由时学生就讲不清楚是何道理,老师肯定答案是8Ω,那么为什么呢?从而巧妙地引入“电源最大输出功率”的讨论。  5、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深化主题  在例题(习题)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模式“出题——读题思考——试解——分析讨论——归纳检验”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理解,充分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地、创造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物理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学习和汲取例题中物理的精神,它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模式的核心是试解,试解中有失败者,有失败才会有创新;有成功者,让他们尝到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教学实例)在“动量、碰撞”习题教学中: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B以速度V0沿水平面冲向滑块,设物体B不能越过滑块A,求:①物体B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为多少?②A达到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教学中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B上滑过程中,A、B各作何运动?②物体B到达最高点时,A、B两物体有何特点?③上滑过程与滑下过程,各自满足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试解(在此应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联想模型(上滑到最高点可归结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整个过程可归结为完全弹性碰撞),再提供必要的解题步骤,让失败者有所感悟,让成功者得到喜悦。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探究过程,而学生的探究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关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问题,目前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由于缺乏有效地指导,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探究。第二,教师引导过度,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第三,就是由于教师引导不够明确,走到每一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经常出现混乱状态,所以探究就没有办法进入思维的实质。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指导的方式应该是启发性的,是促进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是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而不是使学生失去自主性。其次,指导的尺度,是让学生奋力跳起便能摘到果实,而不是随手可得,也不是高不可攀。所以要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有效性,要做到以几点: 1、 适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指导。 2、 适度。教师进行指导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分寸,不能包办代替。应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 3、 适当。在指导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 4、 适合。指导方式要多样化,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可以:先预设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人手,很自然贴切地引出生活中普遍的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体现豫设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由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再在相互交流基础上再通过做实验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一步步体验探究的过程环节,了解掌握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自主建立物理模型,老师讲的少,结论都由学生得出。从这里看得出老师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创设和理解物理情境,体现老师引导的恰当。另外,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学生得到激励使其情感良好发展。体现了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总之,与初中相比较,高中物理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老师要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老师明确的适度的引导和及时有效而恰当的评论评价又显得举足轻重。我们今后教学要注意这一点。
2023-08-26 10:42:411

如何才能有效的展开学生的探究活动

一、设计有效提问,实现有效教学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提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机会,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点处,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2、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3、新颖别致,方法灵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4、尊重个体,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且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多个。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二、实施有效讲解,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做任何讲解,甚至不敢提问、不敢点拨,生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了自由活动,探究学习找不到方向,出现很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活动。诚然,原来灌输式的知识讲授方式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讲解,学生缺少自主建构的材料和方法,他们也不能很好掌握新知识。所以,我认为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讲解是很有必要的。三、适时教学示范,实现有效教学由于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喜欢通过模仿学习,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应把模仿作为一种方法。其重要意义是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技能;还可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学习的成功或失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需要克服。所以,模仿是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与模仿相关联的是教学示范。教学示范就是有目的地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四、适时小结归纳,实现有效教学小结归纳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主要的是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如:可以通过一道习题的解决,让学生反思,师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方法;通过一个层次的学习,再让学生反思,概括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思想;最后通过全课反思,不仅达到对所教内容、所用方法的回顾,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操作、想象、分析等找到共同特征,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
2023-08-26 10:42:512

探究式教学

下面就压强这一概念的教学来说明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验探究教学的。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强,压强对于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力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而且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属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与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压强的有关知识,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进行比较与归纳,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在讲解压力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把压力与重力区分开来,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到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讲解时通过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如: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还可用列表说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例,说明这两个力的区别。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性质重力地球木块重心竖直向下mg引力压力木块斜面斜面垂直于斜面向下小于mg弹力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重量大小的事实,仅说明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学完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之后,学生对于公式P=ρgh与P=F/S的应用经常会混淆,不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跟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于公式与原理的理解,以便能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1)公式P=ρgh中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因而此公式是液体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无关。由于液体有流动性,能够传递压强,因而液体压强规律与固体压强不同,分析问题时必须考虑其各自的特殊入情入理。我们可采用列表对比、类比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分析下面一下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问题的方法。   如将盛一定量液体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压强,与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压强是否一定相等(容器重不计)。请看下表:作用对象产生原因压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对水平桌面容器和液体都受重力作用 等于容器和水所受的总重,与受力面积无关。计算方法:F=G与容器和水所受重力有关,与受力面积有关。计算方法:p=F/S对容器底液体受重力,液体能传递压强 不一定等于液体重,与液体的压强、底面积有关。柱体:F=G上小下大:F>G上大下小:F<G计算方法:F=pS=ρghS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容器形状、底面积无关。计算方法:p=ρgh   由上表可知,求固体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而求液体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懂得了这个求解顺序,再加上对公式意义的理解,以后碰到此类问题时,出错几率大大降低了。  (2)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的压强恰好等于ρgh 。例如,将一密度均匀的高为h的长方体或圆柱体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为P=F/S=ρgV/S=ρghS/S=ρgh ,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由于自身所受策略而产生的对支撑物的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  (3)公式P=ρgh与P=F/S的关系  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决定式。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都是适用,是普遍用的公式。而P=ρgh是结合液体具体情况,利用P=F/S推导出来的,它只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能否用公式P=ρgh计算大气压强呢?由于液体很难被压缩,液体的体积不易改变,因而容器内的液体自上而下,其密度都是相同的。由于气体是可以被压缩的,气体的体积容易改变,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加压强增大时,它的体积将缩小,气体密度要增大,所以,在大气层内不同高度的地方,空气的密度不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密度比较大,越高的地方空气的密度越小。由于大气层中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因此不能用p=ρgh计算大气层中某一高度的大气压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对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分析问题时就能依原理和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  二、加强实验与探究,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   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学校的器材缺乏,分组实验很难开展,但我一定会尽量的多利用身边的器材给学生做许多的演示实验,同时将实验进行改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身边的器材进行一些实验探究。做演示实验时,实验的过程仍然遵循实验探究的环节,多数程序要求学生来共同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应用与延伸。   比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什么是压力,知道压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平时我很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先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大和发散,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但是为了防止学生胡乱猜想,还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这样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能让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学生的猜想因素有许多,比如:压力、重力、质量、受力面积、体积等因素。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筛选,合并与归纳,最后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前向学生强调“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一般是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就必须在研究物理量同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将另外几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法”。有了这种科学的思想,学生的实验设计是没有太大的难度的。即先保持受力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压力作用效果如何观察呢?力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如何把压力的作用效果显示出来呢?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转换法”的科学方法的教学。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要把压力的作用效果显示出来,也就是要让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显著,那么在选择被压物体(支持物)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呢?学生一下子就会想到,要选择比较松软的表面来做支持面,比如沙子、海绵、软泡沫、面粉甚至肌肉等。   实验前期的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器材进行实验了,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就能顺利的得出实验结论。  三、重视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创新   实验结论得出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分别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还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比如做完以上实验,有一个学生提出“课本上改变压力是通过改变物体的重力来实现的,我觉得这里容易让我们将压力与重力混淆。我觉得在这个实验里,只需要在木块表面加压力,然后观察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海绵是不是凹陷得更深,即可得出结论。”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体现。然后我再问学生,除了刚才的实验,你还能通过身边的器材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吗?许多学生想到了这种方法:将铅笔削尖的一头压在手指上,手会感到疼痛;然后增大压力,疼痛感觉加强,手指凹陷得更深,从而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然后我趁机问学生,如何探究“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呢?学生通过思考一般能想到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两端,由于此时两只手对铅笔的压力相等(二力平衡),而两只手指的受力面积不同,通过两个手指的不同感觉,即能得出实验结果了。所以在遇到“如果在超市买了米的时候,你会想哪些办法来减小方便袋对手的压强?”的问题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一是将米分装两袋来减小压力;二是在袋与手之间垫上一块布来增大受力面积。   除了在课堂上做实验外,我还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探究、小制作等等。例如:调查研究生活中跟增大或减小压强有关的事例、调查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实验探究测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自制水气压计等。通过这些拓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2023-08-26 10:42:591

新课标倡导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1、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真实情境创设可以从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等方面入手,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时,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増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023-08-26 10:43:091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动手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1: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生2: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023-08-26 10:43:191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增强科学素养,理解学科本质,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化学内在动力。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又非常熟悉的,故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好问题情境,可结合生活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用可乐饮料来做实验,就是在取出的饮料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是现代教师的要求体现,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我认为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的动手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比如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出现表面变黑的现象,于是我们得出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此时我们教师可提出思考:黑色物质只是氧化铜吗?并提示请从酒精和灯芯的成分去考虑。第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并不知道化学教材内容如何阅读。为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安排一定材料,先由教师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再逐句逐段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后,教师应安排整段阅读,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依据粗读──细读──精读的层次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还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对知识升华,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小结,使之公式化、规律化、结构化,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例如,将物质、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串连起来系统复习,会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三,明确探究内容,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一段时间的训练。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探究式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已全面铺开,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其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探究方式。
2023-08-26 10:43:301

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

1.一定难度的学习对象。简单易学的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需要他们经过探究而有所发现,只需要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去同化吸收,便可掌握它。也就是说,对于简单的材料,学生不需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探究教学的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谓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是指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的学习材料。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使有了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地记忆和直接接受知识,并不是根据知识客体的特性和自身的学习目的,能动地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所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023-08-26 10:43:402

探究式科学教育主要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 教师将学生引入情景,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聚焦话题.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和实际理解出发,由教师或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归结出将进行探究的问题.这一步是很重要的,立题不对,常常直接影响到探究教育能不能进行,而立题也不能只靠现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也需要教师理解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采用.在这一步中,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教师如何将学生引入讨论,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和认识;另一个关键是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适于探究,有的不适于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经过和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集中探究的题目. 第二步:进行第一次集体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对问题答案的推测,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出学生自己或是小组对问题答案的预测,并尽可能记录下来. 在探究式教育中有多次讨论.讨论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形式,贯穿探究的全过程,构成了探究的“软”环境. 第三步:经过第二次集体讨论,完成实验设计,以进行调查研究. 以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为单位,设计如何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证实自己的预测.在动手进行观察或实验以前,要尽可能把步骤想清楚,最好记录下来,或制作成要填写的表格等.教师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的因素要予以强调.对可能明显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完善. 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注意在相等条件下,变动一个因素来进行实验比较的方法,我们有时称它为公平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如: 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明,我们能作什么? 我们需要做什么试验? 这是一种好方法吗? 这样做公平吗? 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 那可能好一点吗? 我们做这个试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 谁能帮助我们? 第四步:进行实验和观测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的客观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现实的世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这样做是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脑的发展特点的. 实验要在可重复和可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要做到这点,变量要尽量单一. 注意使用定量的测量工具 观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会经常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某个核心的内容或概念作深入的观察,而不要做不集中的、目的不明确的、表面的观察,强调深入和仔细,多看看,看仔细一点,多想一想.关于观察我们也会在第4.3节中专门讨论. 学生在整个调查研究期间都需要教师的引导,但不要给学生指示,要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调查研究中去.下面一些问题也许有助于观察和试验的进行: 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 我们怎么分工,谁做什么? 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 我们要注意那些安全问题? 我们小心地做了吗? 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记录什么? 做到现在,是不是需要我们观察些其他现象? 第五步:信息和数据处理,并把它们转换成实证 思考的问题如: 我们看见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 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惊讶吗? 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第六步:结论和表达 教师用于引导学生的问题如: 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它意味着什么? 有其它办法吗? 我以前看到过类似的事吗? 这样的结论和我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 在进行这些讨论时要注意让不同的意见充分表达和争论,最后全班要形成明确的结论,并尽可能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形成明确的结论并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这个结论,更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个结论中所包含的科学概念.要让学生把最后的结论和自己最初的设想作对比.形成结论后要让学生记录下来,鼓励用不同的形式,用科学的语言来记录. 鼓励学生正式在全体同学面前作尽可能完整的表达,可以模仿科学家做科学报告那样,也可以采用多样的适合儿童表达的形式,但力求保持使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环节.组织自己的想法,并设法向别人说明,或是设法说服别人,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科学家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常常是在交谈和辩论中产生的.在许多研究单位都有日间在一起喝咖啡或茶的习惯,现在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学术会议在举行,都是科学家交流的方式. 探究实验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或是结论和原来的预测不同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告诉学生科学探究中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我们从失败中会学到比成功还可贵的东西. 第七步:集体讨论,进行回顾;联系生活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不管是对还是错,要有明确的科学表达,在原有儿童概念的基础上改善或扩展了儿童原有的概念.对有的学生来说,也可能没有获得改善,因为有的概念的改变是很困难的,不能靠一次探究可来完成. 在这时,可以补充和扩充相关的知识,鼓励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能经过这次探究学习活动引出更多的问题,说明这次探究是成功的,即使我们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运用互联网查阅更多的知识,从相关的网站上获取知识,是很好的扩充视野的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可以运用. 探究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主干,但不是什么知识都可以包含在探究的内容里.教师的讲授常常会伴随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仪器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有时需要扩充和连接知识,有时需要启发学生查找资料等等.但是,这种讲授是结合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的,而不是孤立的灌输.和传统的由教师教给学生概念的定义和知识不同,学生是在接触了实际以后,主动的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去组织新的知识.
2023-08-26 10:44:161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023-08-26 10:44:351

探究式教学法的介绍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023-08-26 10:44:45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五)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课文后,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1)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2)摘抄并背诵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写读后感或请你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2、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留写日记的作业。日记是学生畅谈自己喜、怒、哀、乐的广阔天地,是学生诉说心里话、观察社会、评头论足的阵地,学生在写日记时觉得有话可写、乐写、想写。留写日记的作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4、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想像力。
2023-08-26 10:44:59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2023-08-26 10:45:13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2023-08-26 10:45:221

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学

  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023-08-26 10:45:311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哪五个教学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2)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3)自主(或小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4)协作交流。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常见两种表现形态:即建立专题网站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023-08-26 10:45:521

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

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区别如下一、发现教育模式1、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结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二、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一般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1.设问质疑。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2.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3.思考作答。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四、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023-08-26 10:46:011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2)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3)自主(或小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4)协作交流。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023-08-26 10:46:111

倡导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什么和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倡导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什么和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探究式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2023-08-26 10:46:24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3分(内容丰富) 编辑词条 摘要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②。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学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黒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如教学《跳水》第4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船长用什么办法来救他的孩子?”这时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除了船长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孩子?”这时,学生们有的说:“可以给孩子送上绳子,让他们抓住绳子溜下来。”有的说:“可以在甲板上铺上厚棉被。”有的说:“可以派直升飞机去救他下来。”等等,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停留在用什么办法救孩子上,这时我感到需要适时点拨、诱导。于是,又问:“这些方法来得及准备吗?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跳水是使孩子脱险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  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③。  五、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课文后,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1)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2)摘抄并背诵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写读后感或请你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留写日记的作业。日记是学生畅谈自己喜、怒、哀、乐的广阔天地,是学生诉说心里话、观察社会、评头论足的阵地,学生在写日记时觉得有话可写、乐写、想写。留写日记的作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想像力。  通过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将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眼前问题的习惯。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缺点是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另外耗时比较长,在课时比较少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只能够选择性应用。编辑摘要
2023-08-26 10:46:521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创设真实、愉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探究学习也被人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问题”也就成为探究学习的核心。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在探究学习初级阶段,主要来由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因此,教师能否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真实愉悦的问题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身边的生活、幽默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一大石头。随即问学生,气功师身上受到的压力多大?如果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压力如何变化?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身上压一大石头且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再问学生,如果让大铁锤直接打在身上会怎样?与刚才打在石板上比较,身上受到的压力及压力的受力面积如何变化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感受手指夹三角尺的感觉,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从传统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关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重结果轻过程"这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按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说,其“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并非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注意引导同学们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探究学习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总之,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遇到了困难,并开始对探究性学习产生怀疑。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继承和深化,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2023-08-26 10:47:011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运用传统教学媒体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一定能力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是配角;以书本为中心,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死教条;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世界,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同时,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被模块式的分割,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就导致许多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十分灵活,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学习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范围宽广,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还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汇集大量资源,学生可以冲破书本的局限,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探究式教学的这一大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变不会学为善学,使学生对未知课题的探究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去找出问题、提问题、并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他们会变得非常热心,有极大的兴趣去参与并锻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经验,培养创新能力。
2023-08-26 10:47:103